地理学科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4 16:33: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理学科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篇1

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使他们一旦走入社会,就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下限标准。这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学生、因教材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得以贯穿下去,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的学问要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只是教师自认为要传授学生知识的较少部分,这当中是授受关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鸭一样,形成地理教学八股。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是灵活地传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学。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地理知识兴趣、情操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运用地理学习工具学习,特别是读图填图训练、发言讨论。让学生有学和做的充裕时间,在一定的宽松条件下学习。

也许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讲述的内容减少了,但学生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篇2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转变

1.教学内容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的降低。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创新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考研,将地理课程教学赋予生命力,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生活中善于举一反三,将教学内容活学活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传授。

2.教学目标的转变

新课标中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合作探索的能力。教学目标体现了更多的灵活性的特点,以自己所在地区作为学生的探索发现的对象,通过对生活环境的了解,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对我们爱国情怀,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3.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探索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鼓励学生大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1.创设良好的地理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学生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的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是创新人才的标志之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个性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个性化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开拓、创造精神。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有目标、有计划开展讨论、自主探究。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者,当然这需要教师提醒学生组建时要注意学习成绩。让学生自主组建小组有利于合作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上课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要求每个小组要提出一个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争辩;教师要走得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和点拨。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有效地统一地理现象和理论内容,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一起互动的过程,师生两方都应当对教学知识进行反应。地理课程比较单调和乏味,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的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效地统一生活实际的一部分地理现象和地理学科的理论内容。如此,教师不但可以有效地借助教材内容对生活实际当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掌握教材当中的理论性内容,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区知识的时候,能够划分全球为二十四个时区,其中,这分别是西十二时区和东十二时区,接下来为学生解释美国处在西五区到西十区之间,而我国处在东八区,因此美国和我国的时差是九至十四个小时。如此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事例,学生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握时区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与此同时,这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培养学生地理探究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缩短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为地理课堂增添活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周围去发现地理知识,同时把地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使学生关心现代地理的发展和变化。学生身边的土壤、气候等都可以引进地理课堂。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到位,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生活中获得的地理知识,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明确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篇3

中学地理课全面恢复以来,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材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设备渐臻完善,教学改革也逐步深入,这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地理教学谈一些看法: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而已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现行教材的特点.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显然不行了。现行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突出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个意图;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扩大教学效果,而不能以偏题怪题让学生钻“牛角尖”;现行教材知识面广,伸缩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体,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中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二、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这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教育

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地理教育的素材。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根据不同学段,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很好地发挥教材的思想地理教育的功能,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并强化学生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在这方面,应进一步搞好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通过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教学。如通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比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比较,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成就的比较,家乡人民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用事实雄辩地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2、以国情教育为依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既要善于通过展示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善于通过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例如:山区面积广大、自然灾害多发;许多地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条件恶化;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和各种产品占有量偏少;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待于进一步加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等等,使学生在产生必要危机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难得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教育,达到让学生逐步树立无限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雄心壮志。

3、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从而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全和提高。

四、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地理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

篇4

高中学生,学习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学习要求高。而预习活动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于学生课余时间的有限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以及高中生长期养成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不会预习,更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学生如何预习,能否自觉地完成预习任务,是新课改面对的一道难题。解决的办法是要使学生预习有章可循,预习有“法”可依。即教师在导学案中应当有明确的课前预习要求。

首先,通过课堂结构的调整让学生自觉地开始预习。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一节课先是新课导入,然后是知识讲解,接下来是练习布置,最后学生课外练习。如果将课堂结构进行调整,第一部分是课前预习交流展示,第二部分是预习交流基础上的重点难点的探究活动的学习,第三部分当场检测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这样一来,回家作业的内容变成了预习活动,原来的回家作业全部或部分移至课上当堂完成,调整之后的预习环节就成了回家作业。

其次,学生如何进行预习。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会预习,如果没有明确的预习任务,学生的预习活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导学案中预习任务,是预习环节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预习活动的主要依据。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一项项活动中完成了预习任务。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活动”、“课堂探究活动”“当场检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高效地设计导学案中的预习内容是提高预习质量的重要关键

预习内容的质量是保障预习效果的关键。学生完成预习活动的时间多少为适宜?课前预习内容的难度大一些还是简单一些?预习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还是对重点难点有一定的思考?预习活动的形式有哪些?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加以完善。

1、预习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大部分预习内容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的,时间在15-30分钟左右。预习内容往往需要学生阅读教材等学习资料,完成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在预习活动设计方面,往往形式较为单一,思维训练程度和层次不高。如形式上以填空、画圈、简单习题等为主;思维训练上以知识再现、记忆和简单分析为主,学生思维强度不够。由于绝大部分的预习活动以填空等练习题的形式来呈现,学生往往只是将教材上的答案简单地抄写下来或做一些简单的归纳,缺乏深度的思考,预习活动的效果没有真正体现。

2.预习活动的内容梯度化

除了预习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外,更重要的是预习活动的内容梯度化。也就是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老师设计系列有梯度的预习活动。学生在完成预习活动一的基础上去完成活动二,在完成活动二的基础上完成活动三。从难度上区分。可以将相对简单的活动一、活动二放在预习活动完成。此外,活动一的学习成果是活动二的起点,活动二的学习成果是活动三的起点。不同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产生的学习线索也是不同的。在完成系列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现状更加清晰,进而调整课堂教学。

3.预习成果的问题暴露化

预习活动在最后部分设置“学习疑问”这一环节,也就是通过学生的预习,将不懂、不会、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重点。如果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学材完成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能真正明白教材学材想告诉他什么,他看懂了多少,哪些需要老师讲解,哪些需要老师拓展,这样预习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但是这一环节常常是形同虚设,不少学生更在意的是学生有没有完成课前预习活动,预习活动完成的准确率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在学生没有养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还要暴露问题。

三、课堂中交流和展示是保障学习效果的突破口

学生完成了预习活动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交流展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呢?虽然老师实现会全部批阅或部分批阅预习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但是如果没有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预习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通常会不自觉地将预习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讲解一下,或请某一位同学来分析;有时也会请同学轮流报答案,遇到有争议或有难度的地方,就一起来分析。但是这样就往往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预习交流展示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将本组预习过程中各自不同的想法记录下来。其中有些困惑可以通过小组内部交流,小组成员就能解决;有些环节可以通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如还有疑问,而这小组难以完全解决的内容就是课堂交流,教师主讲的重点、难点。学生进行问题汇总后,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快速的筛选,选择与本课内容相关、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合作、讨论交流。

篇5

课题项目:本文为2009年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专业能力导向――我校财政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温桂荣(1970―),女,陕西户县人,湖南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税政策和财政学专业课堂教学规律。

一、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基本状况分析

财政学是以经济学为核心,结合管理学、政治学等相关内容形成的一门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使经管类本科生能够系统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提高学生在财税以及公共经济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方法基本情况

湖南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1994年正式开设财政学。十几年来,财政学课堂方法100%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财政学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很多老师将多媒体手段简单化,出现了很多教学问题。

2.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设计。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财政学教学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财政学科是一门由多学科渗透而成的科学,财政研究方向和领域的成果众多,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学内容过多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我校在实行16教学周以来,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课堂教学内容往往通过播放PPT,突出学科知识比较确定的一面,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对现有体制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对学生思维能力、深层次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的实践训练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运用财政理论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只是在考试的指引下学习教材所限定的知识点,所学的知识主要是现成结论,难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

遵循传统,缺乏创新。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教师播放PPT、学生复制PPT死记硬背,考试大部分考PPT的内容,整堂课教学方法单一、单调,而且层次、重点不够清晰,再加上PPT和板书不同,播放结束后一般不会回头再看,学生往往学了后面忘记前面,很难将各知识点之间的脉络有效地联系起来,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目前这种方法几乎占据了财政学不同学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

(3)教学方法考核。

只看结果,忽略平时专业积累。我校目前考试方式仍然是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主要是以已经确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成绩评定上则是以期末一次考试定结论。这样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教师省事,但缺乏创新,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有悖于我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我校财政学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形式

案例教学法自1870年在哈佛法学院创立以来,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扩大到经济学类的课堂教学中,包括财政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于我校为地方商科类院校,财政学每年开课班级和人数都接近1000人次之多,因此,如何将案例教学引财政学课堂成为当前财政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结合课程大纲合理设计案例教学整体思路

(1)总量设计。

我校财政学课程分为财政学专业3个学分和非财政学专业2个学分两种课程。案例教学思路可以设计为:3个学分的财政学课程,安排3~4次大的案例教学,2个学分安排2~3次大的案例教学。至于小的穿插案例和新闻解读可以控制在4~6个左右。从整体上看,大小案例总量控制在7~10个左右。

(2)思路设计。

按照财政学教学规律和主线设计一个案例教学体系。财政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主线可以概括为:财政收支为主线,基本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块:基本理论。包括财政概念和职能,授课主线和契入点可以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展开。第二块:基本内容。包括财政收支基本理论、预算管理基本理论,授课主线主要以财政收支为主线展开,最后涉及预算管理及财政赤字。第三块:基本运用。此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财政政策展开,属于基本理论的应用和分析。

基于以上主线,大案例设计基本思路为:第一块设计收入分配职能案例,讨论式。第二块设计两个。其一是财政基础设施投资――三峡案例;其二是农业补贴可以采取辩论式,辩论家电下乡和直补的利与弊。第三块讨论现时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内容和初步效果。小案例:

我国行政管理成本的国际比较;教育支出结构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的现行改革;国债规模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分税制改革的最新进展等。

2.案例教学的具体讲授形式

从案例教学基本方法来概括,一般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前沿案例解读的基本原则,一般可以采用大案例讨论式和小案例穿插式。

(1)大案例教学一般采用讨论或辩论形式。

大的案例教学一般要求提前布置背景材料,要求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材料并准备问题。可以提前将学生分组,最好是圆桌式或分组布置的实验室。上课时,老师先用5分钟左右时间提出讨论主题或辩论主题,并要求每组代表总结陈述自己小组观点,然后互相讨论或辩论(约30分钟)。最后由老师分组点评,总结观点,提出继续改进的方向(约10分钟)。建议采用45分钟,并且以小班课(45~50人)为宜。

(2)小的案例教学一般采用课堂穿插或新闻解读形式。

财政学的前沿热点很多,小案例每年的具体数据和政策也会有新的变化。小的案例建议在老师讲授完某个知识点之后,利用3~5分钟的时间穿插一些新闻或整理好的实证数据,进一步论证知识点。小案例建议短小精悍,迅速概括要点。

(3)课后案例巩固可以采取专家讲座形式。

篇6

【中国分类号】G633.5

引言: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难,是因为高中物理知识与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单独存在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高中老师应该根据高中地理所具有的这些特,把高中地理知识跟其它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把地理教好、让学生得到较好的教育。比如,有些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如果单独用地理知识来解答很难解释清楚、让学生听明白,这时老师可以用思想迁移的方法,把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迁徙到物理学习中,并将物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来解决地理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记牢物理知识,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1地理与多种学科的关系

1.1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

用一些语文中的优美语句来说明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把地理知识记牢。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天上就是黄河的发源地,而“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海指的就是地理当中的黄海。再比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说的是地球自转一周的路程约4万千米,正好是地球赤道的长度。在地理学习中多引入一些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自主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1.2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地理学习中,如果涉及到计算方面的问题,大家无疑都会想起数学来,计算方面的难题更是需要数学的帮助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这就要求地理老师能够把数学方面的知识恰当的跟物理知识相结合。例如,当我们用倾角的知识来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数学知识,就要求我们将地理知识跟数学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再比如,在学生好没接触立体几何时,学习光线的垂直照射肯定不好理解,这是老师可以拿教室中的屋角和地面的位置关系来进行讲解,学生就明白了。显然,这些用数学知识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

1.3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高中知识中,物理跟地理的交叉很多,高中地理学科中会用到不少物理的知识。比如,行星的运动、太阳发光的机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参照物等等。然而,就目前来看两者还存在一些知识脱节现象,这便成了学生思维拓展的障碍。例如,在地理课上,日食和月食的问题如果单独用物理知识就比较难解决,然而我们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决一下。日食和月食都是太阳光直射产生的现象。有所不同的是,日食是地球进入到月球后面太阳照不到产生的现象,而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后面太阳照不到产生的。在不同经纬度上,人们除了不能同时看到日全食和日环食,其他都可以同时看到;地球上不同方位的人月全食和月偏食不能再同一时间看到。老师需要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4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地理方面的物质形成方面的问题单用地理知识不能很好的解释清楚,如果结合化学知识就能很好的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例如,云贵高原石灰岩地形不易保水,其原因如果用化学知识解释是: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与水形成了碳酸,而石灰岩与碳酸反应,形成了溶于水的碳酸氢钠,造成易漏水、不易保水的现象。这样解释学生就比较清楚的知道了此现象发生的原因,简单明了、易懂。

2.加强地理学习的方法思考

2.1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够很好的帮助地理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本课程的知识牢记于心,面对学生的提问能做到游刃有余。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其他学科教材的阅读、知识的研究,与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来确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确定好学科之间的协作、分工。

2.2知识的迁移

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用相关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例如,用“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优美的语文诗句来生动地展示冷天气;引用数学知识分析理解垂直照射、倾角、地球上距离问题等知识;用物理学的开普勒第二定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速度远近点不一样的原因。运用各科知识的衔接、运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地理。

2.3设置问题的情境

应用相关学科解决地理知识问题。大家在语文课中都学过《两小儿辩日》,太阳到底是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作为地理老师,完全可以拿语文课中这个问题来引出地理知识中的相关问题。这样,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同时,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地理的兴趣。

结语:总之,加强高中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间的界限,这对于新时代的新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知识的学习,要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修养、加强情感的渗透。让学生自己心中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地理教学中,语言类情境教学法是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方式。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地理教师自如地在地理课堂上采用形象生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活跃地理教学气氛,还能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地理知识及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

二、问题类情境教学方法

大多数农村中学生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果地理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农村中学生的这种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知识点提出引导性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其思考,时刻集中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农村中学生寻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研究精神。

三、展示类情境教学方法

板书、板图和板画的设计与绘画能力是地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良好的地理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地理教师言辞丰富,而且需要教师具备这良好的“三板”技能。再有,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很多地图、漫画等图片,这些内容都是针对地理教材知识设计的,有助于农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把握,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还有,为了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活动,农村地理教师也可以通过报纸、网络、杂志等媒体搜集资料,并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展示,以丰富地理教材知识,激发农村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或者要求学生收集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实物。这种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零距离接触实物,真实地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

四、活动类情境教学方法

学生的知识获得不仅要靠教师的灌输,还需要在生活经验中获取。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能汲取知识,展示能力,取得进步。相比传统的坐在教室里听地理教师讲课,学生更愿意自己“动”起来,在活动中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

篇8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掌握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掌握能力跟教学质量有这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很重要。

一、利用自然风土、奥妙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虽然也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却有许多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高中地理教育以介绍世界范围内的自然风土和奥秘为主,这些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土和奥秘对于很少出国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大部分学生兴趣的倾向所在,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多介绍一些风土人情等知识,尤其是一些自然之谜,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如果调动起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地理学科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反而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的窗口,还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在教学中用好地理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地图,也是考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地图以无声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觉感官来反映地理事物的特点,且往往会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比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对一些地理名称进行记忆,在这个记忆过程放到地图上,就再好不过了。将地图在大脑中进行展现,来解决问题,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储存在大脑中,在运用时,将其提取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形成一种无图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三、提高学生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

在日常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地理课堂也不例外。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重要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无形的,老师很难说,学生理解很困难,整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不理解,缺乏动力、缺乏兴趣,没有一点兴趣,这样的课堂何谈效率。所以老师应充分利用教具直观和“小”的特点,对学生的地理范围,事物或现象的视觉外观的形成,形成促进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对学生反应说对于“时区”和“区时”的感念和算法感到难学,很模糊。特别是在课文中“钟点不变的情况下,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从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这几句话的理解感到特别困难。应对这种情况,我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制造直观教具,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时区和区时的不同。我将书本分开,装订线表示本初子午线,封面表示东十二个时区,封底表示西十二个时区,将书本合为圆柱,合拢的交界处的经度就是180,即理想日界线。将合拢的部分面对学生,在这样直观的教具面前,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时区等问题的差异和定义,再也不会被这个问题弄得头昏脑胀,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进而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大增,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讲练结合法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创新,重视研究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地理教学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展示教学结果。在地理教学中和实践中,应该处理好强度和适度的关系,让学生训练思维和总结经验,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进行思维方法的提炼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一些切实可行又高效的思维方法:①问题的归类。首先应仔细的阅读该题的试题要求,以明确该题的考点和问题的意图,比如该题是考查的工业区位还是其它区位的问题;②区位的展示。比如该题考查的是工业区位问题,那么我们则要充分的展示出工业区位的诸多因素,如原材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等;③进行综合分析。应根据试题的要求,我们要进行全面而又客观的分析、评价,还应结合着具体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进一步深层次的分析,提炼出关键的信息、突出主导的因素、掌握动态的因素。逐渐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方式与答题方法的归纳总结。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自身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就为学生今后能够充分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灵活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不仅教师应该积极的地引导学生,学生自身也应养成具备高效的思维方法进行学习,师生共同努力,从而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篇9

关键词 :地理学科 思想方法 教学

知识、能力与思想方法是学科学习的三大要素。要实现地理课易学易教,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就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学科思想方法教学。

一、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

目前,地理教学中涉及的思想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整体性与系统论思想

这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思想。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和地核等各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密切联系又相互作用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五大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口、聚落、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并与自然地理环境一起构成了地理环境整体系统。

2.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位论思想?

这是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地理教材中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中贯穿了区位理念。区位分析的一般模式是从自然与人文两大要素分析区位,具体分析时,应全面更要突出主导因素。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地理区位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克服不利条件,扬长避短,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即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3.地域空间性与尺度思想?

这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地理空间概念包括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和范围,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及差异等,表现在地理空间方面的特征与规律。地域性通过空间尺度的选择来体现,地理空间尺度有大有小,并有一定的等级,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要对尺度大小进行选择。地理区域内部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是由尺度决定的。大小尺度间相互依存,深入了解地理现象要在大小尺度之间做相互转换。一般情况下,随着尺度的增大,空间异质性将会降低,即在大尺度上,较多地关注空间的整体性;在小尺度上,较多地关注空间的差异性。

4.综合分析法与比较思想

这是研究和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地理学科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决定了综合分析与比较是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运用综合分析法学习区域,具体思路与程序一般为:明确区域空间范围—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区域人文特征—归纳区域特征—区域开发利用评价。比较法常用的是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5.地图法

这是学习和研究地理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地图是最直观的地理“书”,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的种类和用途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地图法。

二、地理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主要策略

1.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地理教学内容大致有两个层次: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深层知识即地理学科思想和方法。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相关的学科思想方法,会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再庞杂和零散,基本技能不再停留在浅层次水平。要注意,地理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基础知识的讲授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地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避免因单纯强调地理学科思想和方法而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

2.开展学科思想方法的主题式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有计划地进行一至两种学科思想方法的主题式教学活动。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某一地理思想或方法为主题,选择并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方法主题教学,一般适合复习课教学;二是以某章节、某单元、某模块知识的学习为主题,渗透学科思想方法,一般适合新课教学。

3.借助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思想方法的意识

在平时的作业、练习和考试中,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想方法解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觉运用地理思想方法意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典型练习题和问题指导学生练习。

三、重视地理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10

激励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状况,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使其思想行为朝着教师所期盼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教学方式有以下四种:兴趣式激励、宽容式激励、赞赏式激励、竞争式激励。

1、兴趣式激励

根据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地理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而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学生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使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

1.1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旅游地理“古代著名的旅游者”的时候,在上课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唐僧师徒最后到达哪里”学生基本都知道这问题的答案,踊跃回答,学习的兴趣来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字被调动起来了。

1.2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课中如果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谚语的妙用:谚语是中华民族具魅力的文化遗产,它通过形象性的语言,判断式的直接说理的表达方式,对社会,生产,生活经验进行总结,具有哲理性,劝诫性和知识性,是我们民间文艺中的瑰宝。

1.3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讲世界地理时,引用了一地理谜语笑话:两只蚂蚁在路上走,突然看到一只很大的梨。打一国家名:答案一:蚂蚁甲:咦,大梨?(意大利)答案二:蚂蚁乙:“嘘,梨呀。”(叙利亚)答案三:蚂蚁甲:“奥,大梨呀。”(澳大利亚)答案四:蚂蚁乙:“嘻,搬呀。”(西班牙);在讲中国行政区时候,也用了谜语来猜我国的各行政区,如国泰民安(宁夏),下岗后自己做主(山东),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海)等。使上课效率大大提高。

2、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摩擦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抱成见,因为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热情教诲。以情感人。例如在高二七十九班上课时有一学生老是扒到桌上,我跟她讲了多次这样的害处,她不但不听还很傲慢的顶撞我,我不但没有批评和处理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她,最后这位学生就改好了这样的坏习惯。

3、赞赏式激励

生命是因为欣赏而美丽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往往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即使他们的见解不够完整,我们也应给予鼓励、赞赏而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潜能往往就是在这种鼓励中被激发

3.1正面表扬、寻求自信

正面表扬是对学生做最直接、最肯定的赞赏。这种赞赏可以使被表扬者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起其他学生成功的欲望。请看我上课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你读书基本功扎实,有悟性,抽象思维能力强。请你看这幅光照图求出北京时间是多少?

(学生思维敏捷,思考一会儿回答出答案)

师:的确不同凡响。但请你说一说你的思路过程?

(生若有所思,少顷心领神会,把整个过程都说出来了)在这个片断中,我的鼓励语言丰富而又多彩,有滋有味。我的鼓励再也不是“你太棒了!”“真了不起!”“你真行”……空泛的没有咀嚼味的廉价的施舍。这种鼓励已成为学生个体潜望发挥的一种推进剂,又是其他学生兴趣激发的催生剂。这种鼓励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欲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学生所期盼的。

3.2细心引导,体验成功

篇11

初中是学生真正接触到系统地理的入门阶段,课堂学习感受对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地理学习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恰恰这“感受”二字是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就是为了活化知识吸收、导引学科内涵,让师生用心交流,为课堂创造灵活生机。教师除了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发挥出创新精神,力求直观形象、丰富多样、新颖有趣,展示出地理的特色。

一、凝练语言艺术,优化学习情绪

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的直接载体,学生通过对教师语言的感受,能够对学科知识形成第一印象。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广、内涵丰富,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语言,非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容易造成学生的乏味心理。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对语言艺术多加揣摩,来展示地理的联系性、深度性,并以催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为目标进行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是多变的,也可以是跨越学科的,但始终要围绕吸引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凝练。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课程“地形和地势”时,笔者先介绍了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对河流产生的影响,然后别出心裁地运用古诗“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面对着江水浩瀚东流的壮景,诗人追怀故国的惆怅油然而生。学生都非常惊讶老师怎么教上了语文啊,同时好奇与新奇感推使着他们集中精神听讲。“这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当时,诗人在北宋亡后被俘虏到北方,那么他缅怀的故国应该在哪里啊?”笔者接着提示学生诗中的方位关键词是什么。“大江东去。”学生响亮地答道。“对了,江水东流确切地反映出了我国河流的走向,而这与西高东低的地势不无关系。” 和古诗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了地理意想不到的另一面,学生的学习情绪也随之高涨。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科趣味

地理学科可谓包罗万象,不仅人文景致汇聚,而且兼有抽象复杂的科学现象,地域跨越更是广阔无边,所以让学生们直接观察体验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加深学生直观认识带来了便利。情境创设能够将概念转化为具体,呈现并拉近到学生面前,同时也能将知识点带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由生活认知引出生动理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熟悉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两个人正在电话两端聊天,视频同时切入两个不同的画面,一个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并且对另一个人说:“我们这边已经很冷了,你也要保重身体啊。”另一个人却穿着薄薄的衬衫回答:“我们这边每天都还是二十多度呢。”短短的影像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是不是很有意思啊,同学们平常和远方的亲戚打电话是不是也能遇到同样的情况呢?这就是地域差异导致气温的不同。”情境创设让地理学习增添了更多色彩,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不但课堂氛围被迅速激活,而且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与包容性也能够很好地被挖掘出来。

三、开启问题引导,培养探究思维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地理学科更需要做到这一点。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主要时间,学生的参与度则不高,单一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学得机械、费力,思维更得不到启发。而问题的设置能够将知识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像一盘散沙,而是自然地将知识分化记忆,同时学生的探究意识也会随着问题的深入得到巩固。但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质量是效果强化的关键。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冰雪覆盖的地区”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黑夜,那样的生活同学们能够想象吗?有一种地球上最美丽的光束,只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区域,那是什么光?地球上有唯一可以合法捕鲸并且生吃鲸肉的人种,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在冰雪覆盖的地方生存下来?这些融入奇趣现象的问题引导和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学生跟随问题已经产生了想了解的欲望,甚至还会反问:“真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真有这种习俗的人群吗?”他们的思维被问题连成了一条清晰的主线,并且随着问题从景观到人文的过渡,学生的探究范围也在扩大、加深。

四、组织合作活动,增强课堂交流

初中地理课堂的活力创造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精心打造,而且与教师对整个课堂环节的安排有关。课堂合作活动的增设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衔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吸收渠道。此外,活动交流的形式能够让地理课堂消除沉闷,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频率有所提升。合作活动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再处处依赖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相互学习、相互磨合来改进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笔者提出让所有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北方人,一组代表南方人,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体会来进行“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的辩论活动。课堂上顿时一片沸腾,学生们的兴奋与活跃瞬间点燃了课堂。辩论开始,各小组的学生出谋划策,相互讨论所持观点的可行性,两组之间则针锋相对,异常精彩。“南方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北方物产丰富,有冰雪美景。”“南方人乐观勤奋,肯打拼,所以南方经济好。”“北方人直爽大方,北方历史名城多,文化底蕴深厚。”在合作活动的牵引下,学生不但思维转换得快,知识应用也非常全面,而且在南北方小组你来我往的“过招”中,知识不知不觉融合在一起,给所有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重视模拟实验,强化学习体验

实验是检验、求真的直接手段。提起实验,多数人只会想到物理、化学,而地理课同样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地理实验不应被忽略。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抽象思维能力却不足,需要实验的引导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晰地学习知识。初中地理实验中大都以模拟为主,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另一种学习的方式,从而感受到亲自动手的深刻印象,并能从实验参与中强化知识的理解,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例如,在七年级“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感到无论是示意图展示还是模拟演示都不能让学生确切地明白公转、自转、昼夜更替等概念。为此,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模拟实验。首先准备好工具:不透明的塑料球、手电筒,然后让学生用塑料球代表地球,用打开的手电筒代表太阳,先是用手电筒照射塑料球,让学生观察是不是可以看到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再手拿塑料球从左至右旋转,发现暗的部分和亮的部分在不断地交错变化。通过实验的直观体验,学生轻松理解了昼半球、夜半球的概念,清晰明白了公转、自转、昼夜更替的活动原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操作能力,从而使学习理解更加丰富深入。

地理课堂的高效活力展示,是一个综合创新的过程。从学生的智慧积累方式到学习意识整合,从教师的教学灵感发散到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情感碰撞,都需要科学地计划实施。与此同时,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科素养提升的观念也应与改革同行,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活力散发在深层,活力体验自内心。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70-02

由于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与第一课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学科,规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的实践性、专业性与综合性非常强,需要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勇于攻坚的精神与品质。武昌理工学院在第二课堂的电子创新设计教学中,根据电子设计项目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驱动法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探索,总结经验和规律。

一、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教学内容与计划

1.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培训。武昌理工学院电子创新设计培训面向学校工科专业有电子设计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培训目的是通过电子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参训学生的较强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装置和设备的设计、制作能力;使所有参加训练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创新的严格培训明显提高自学及创新能力。电子创新设计培训每年度招生200人左右,每届学生进行两个年度的培训,第一年度进行专业基础性训练,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最后选拔合格的学生,经过7、8两个月的暑假赛前强化训练后于8月底或9月初参加全国(省)的电子设计竞赛,第二年度的培训为工程项目设计训练,完成6~8个电子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教学内容与特点。第二课堂电子创新实践与传统的实验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实验让学生理解课堂上讲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而创新性实验是让学生在已经熟悉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技术和知识去完成某一作品。所以,根据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经过几年的学习与摸索,学校制定了的一届学生两年度的教学内容与计划如下页表所示。

二、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的教学方法

1.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让学生具有电子创新知识和能力,必须让学生做到:①对所学的有关课程知识具有设计、安装、调试的基本能力;②对电工电子类、仪器类、控制类等专业所需的系统技术要有综合开发能力;③最重要还必需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研究、运用世界知名公司最新技术的能力。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实践活动的目标体现在自主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内化。

2.第二课堂单片机系统教学与工作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教学中必须做到:①针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安排理论课程,更多的是扩充新知识的理论课程;②安排的实验课几乎全都是设计、安装、调试和综合开发的实验课,不同的同学在设计、安装、调试和综合开发实践中所使用的技术、器件和方法千差万别。因此,这些实验课还包含和同学一起实验、进行大量的贴身辅导。③实验课还包含为学生讲解世界知名公司的最新器件、模块和技术,并教会他们使用。具体的操作中,电子创新设计培训从2009年开始,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基本环节进行了细化,分为五个环节:项目基础理论的学习、项目任务的布置、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项目制作、项目过程跟踪、项目总结与讨论。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第一年度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学生完成单片机理论与小系统的制作。在学生进行单片机小系统制作实践开始之前,指导教师会提出单片机系统设计制作内容、条件与要求,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资料的收集、查阅、预习、制作工具的熟悉。在此环节中,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在单片机系统的制作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只讲授制作中的重点、难点。采用开放性教学和引导式教学,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提问、讨论,教师也根据学生制作情况进行知识点的询问,以判断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掌握情况。在单片机系统制作完成之后,每组学生上交项目制作报告、项目总结。整个单片机小系统的制作,安排4周的教学就可以完成。能够在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系统作品,这应该与电子设计特色班的教学模式紧密相关。

3.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学习兴趣。第二课堂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分不开。兴趣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在电子设计培训的最初阶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在电子创新设计培训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到复杂,学生能够看得到自己的学习与制作成果,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通过实践,学生自己动手做出实际作品,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认知得到提升,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而不断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兴趣,能给他们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教学的本质就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从学生对电子创新设计的参与热情来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第二课堂目的是辅助第一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学生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培训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使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试行办法.武昌理工学院.教字[2011]90号[Z].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