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4:52: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对传统文化的看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理解掌握传统文化表象下的文化元素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去,首先,要细致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中国传统的文化在设计中的含量和民族意识。这要求设计师做到宁静致远,决不能心浮气躁,要安心做学问。研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延其“意”,传其“神”,提炼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对其进行创作和挖掘,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作品中,并使它在现代工业设计中得到更新和发展。第二,要找到传统文化表象下的文化元素,通过再创作,融入设计作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元素不是单纯的从形态或者纹样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对象中,绝不是形式上的模仿、抄袭或者复古,我所说的从传统文化元素出发,指的是先把这些物化的文化表象特征打散、解构,对文化与精神层面的提炼,从中抽取某些部分作为设计元素,使设计出的现代工业产品带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意象,从时代的角度去认识传统,再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等,用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使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工业设计中展现全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第三,合理恰当地使用所抽取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组合,灵活运用到设计中。这要求设计师找准合适的结合点,要多从传统产品的使用方式,传统的审美观念等方面考虑;或者把这些元素选取相关的几种合理结合,综合运用,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运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带有本土化特征的中国现代工业设计打出“中国设计”的名片,在全球化进程中更有自己的特点,从而更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2008 奥运火炬的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现代工业设计结合的一个很好实例。北京奥运会这次的火炬设计,采用的“祥云”这个传统纹样作为整体设计的元素,同时其形态的设计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书卷的造型,设计出一个“卷起来”的火炬。祥云代表祝福,书卷代表着中华文明,两种设计元素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即饱含本土化特征又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优秀现代工业设计。另外,奥运火炬的包装也带有浓浓的中国韵味,这是一个木质的盒子,形态设计元素来自传统的中国木箱,加上两个金属搭扣,厚重而古朴,盒内用金黄的丝绸作软装饰,即保护了火炬,又有皇家的高贵。这么有中国传统特征的设计,不仅中国人看了喜欢,也得到了全世界设计师的认可。
1.2 设计本土化不仅要立足于本国市场,更要面向国际市场
当今的世界是融合的世界,国际间交流广泛,出口和进口工业产品的活动非常频繁,所以我国的现代工业设计不仅要适合本国市场,同时更应适合国际市场。这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将我国传统文化特征简化再简化,变得符号化、概念化,可以选取其中最代表中国的、最典型的元素作为设计出发点,使产品更容易被不同文化的外国人理解。如我在“雅致中国”国际设计大赛中,以中国典型的古代建筑“大屋顶”的形态作为元素,用樱桃木和不锈钢材料组合,设计了一个有“屋顶”意象的果盘,被大赛组委会选中入围。中国古代建筑是极具特点的,而且这个形态在国外也被大部分人所认知,选用这个元素,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工业设计面向国际市场,也要求设计师对外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果遇到两国文化中“相克”的局部元素,要适当弱化,或者省略。如:红色是中国传统中吉祥喜庆的颜色,往往喜欢用在设计中。而在一些北欧国家,如瑞典和德国,红色是“流血”的不祥之兆。那么如果设计销往这些国家的产品,要尽量避免红色元素的出现。这要求设计师要更多的了解国际市场和世界文化,设计出既带有本土特征,又适应国际市场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这样的设计在国际市场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既树立的国家品牌,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
1.3 要深入了解产品设计的目标人群,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产品是为人设计的,而人是多元化的,其生活环境、地域特征、文化程度、年龄、经济能力、兴趣爱好、审美观念存在差异,这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构思时,从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出发,了解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具体需要,针对他们的喜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选取合适的设计元素进行展开和深化。
1.4 现代工业设计需要发展的眼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如何在招贴设计中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一)对传统美学精神的应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语言,哲学,道德、信念到生活方式无一不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接受和学习的,但招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最终要归结到对传统美学精神的应用。因为美学要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在中国,无论是道家的世界观,还是儒家的道德法则,都有自己相应的表现符号,使美术作品能够折射出其自身的影子。设计师对传统的概括以及提炼就是要把这些代表民族精神的符号从中表现出来,变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展示给广大受众。招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情结的表现不仅是从形式上的简单描绘,而且更应追求内容与所表现事物的内在精神统一。
(二)避开对传统文化的断章取义
设计中设计师所要运用的各种符号,包括传统美学符号,即表现主题最后呈现于感官面前的形象,就是所谓的表现形式。此时的传统符号一定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说服力。若设计师选用一个图案或绘画作品的局部作为表现符号时,就应当慎重考虑,因为这些现成的图形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特定的产物,它的存在在那个时代是有着相对特殊意义的,如果在运用时不假思索,只是简单的要增加一些传统“味道”,笼统且单纯的将之付于画面之上的话,那么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断章取义则是毫无意义的。
(三)形式美与内容的双重统一
合理运用传统元素创作艺术作品,是建立在形式美与内容双重统一的一个基础之上的。而招贴设计中对传统艺术样式的剪辑也并不是从传统图库中拿出成品来直接应用这么简单。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传统画论中有句形象化的诀语“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话语中充分的强调了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四)各种“程式”的概括和应用中国诸多传统的艺术样式,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如今,在我国的招贴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
中华民族的历史由来已久,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古人对世界各方面的看法和思考,对于现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仅在于平常的生活和为人处世上,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包括衣食住行。家具作为人们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品,同样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
1.1 “和”、“合”的思想
和西方张扬奔放的思想不同,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主张“和为贵”,注重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有机的联系,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即:代表自然界的“天”和人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相同,这是古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的关系所持的基本观点。
1.2 兼容并蓄”的思想
每一个文明和民族都自有其精华,每一个民族都不能关起门来闭关锁国地发展。中国自古以来的汉文化主体政权就对游牧民族等其他民族有很强的包容和感染力,并从其他民族中吸取精华丰富自己。中华文明一直都没有中断,原因之一就是汉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1.3 “经世致用”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点是在社会的实际运用中实现其价值,而不局限于条条框框。这也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所有文化的本质特征都是要促进自然和社会的人文之化。
1.4 天人合一
这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重要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与大自然是融为一体一脉相承的,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自有其规律可循,人可以依据大自然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传统文化与中国家具设计的关系
家具作为与人类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物品之一,集功能性、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为一体,是一种物质和情感的表现形式,融合了政治、宗教、气候、民俗等各种因素。家具也反映着一种文化,纵观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家具设计,都反应了自己时代的特征,表现出自己民族的风格与信仰。西方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15世纪哥特式高耸入云的竖向线条家具,表现了人们对天堂的渴望和崇敬感,体现了当时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1]。在我国明式家具成为世界家具的设计典范、被冠以具有中国民族家具风格的“代名词”,原因就在于它身上集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种因素:如步步高赶枨、吉祥的装饰图案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造型和比例尺度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椅背板侧面表现了人体工程学角度的“s”形曲线;造型和用材中“经络”、“平衡”的思想。中国家具曾经凭借着明清时期的辉煌成就在世界家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和影响,中国家具开始一种了向外国学习走欧式的风气,而且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家具设计渐趋模仿化,盲目跟风抄袭贴牌生产,既没有在欧式家具上有所创新,也丢失了自己本来的传统风格。
2.1 家具生产的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在房产经济蓬勃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目前拥有近十万家家具制造企业,拥有近万人的设计师团队,在世界家具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企业产值很高但是利润很低,其中出口的家具基本上是贴标代工,在国际家具产业链上仍处于比较低端的位置。大多家具企业仍存在着抄袭和自主创新不足的现象,只有少数知名家具企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有的企业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对先辈遗留下来的明清家具进行仿制,能够仿制得好的还是少数,说到创新和原创则是更难,家具企业急需一大批能够利用传统文化进行自主创新的设计师。
2.2 原创设计的瓶颈
近些年来,我国的家具设计师也开立足于根据传统文化因素进行一些原创设计的摸索。在明清时期风格基础上改良的家具也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这种改良设计确实反映了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运用,但是这种结合现代化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设计出来的作品会给人留下拼接的第一印象,并不讨好,非古代的工艺,也非今日的作品,消费者并不买账。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如何能把中国那么美的传统文化与当今的时特征结合起来。
三、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家具设计
3.1 “通感”设计
利用“通感”设计是一种潜在的方法,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应用。“通感”就是在刺激人的某一感官的同时,引发出其他感官方面的感觉,使得实觉和幻觉相结合,最终使信息能够全方位地到达目的地。“通感”的桥梁是想象和体验,通过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并运用共感的方法,把它表达出来,是传统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设计方法。
3.2 “形”的衍生―――延续和改良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俗、材料工艺、艺术水平不同,进而各个艺术作品也各具特色。如中国传统家具中的装饰纹样从商周时期到清末大体上经历“一个神秘威严(商周)、写实精炼(秦汉)、丰满华丽(唐)、典雅柔美(宋)、简练秀丽(明)、繁琐富丽(清)的演变过程”;又例如明式家具一凸一凹卯榫结构,圈椅的方和圆的线性比较,梅花凳的虚实体量,都体现了道家“阴阳互依”思想,明式家具的简约造型、追求自然材质表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随性理念[2]。
3.3 “意”之延伸―――拓展和创新
中国的传统文化重点在“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意”字博大精深,里面蕴含了古人对世界对人自身各方面的看法和处事方式。在需求理念和设计理念上,传统造型所蕴含的“意”与现代人是一致的。这些“意”最初来自于对大自然崇拜,后来发展成“富贵康乐、祛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例如一个名为“天圆地方”的桌子,上圆下方,桌面保留传统红木圆桌的样式,采用花瓶状支撑柱,底座以梅花十字支撑,桌面边缘下部向里凹陷一个椅子扶手的深度,正好容纳可以椅子的扶手;扶手椅座面是三角形,两个座面合为“方”,靠背扶手为半圆,两个合二为“圆”;桌椅合拢的方式和状态完美地合为一体,入木三分地地阐释了“天圆地方”的意义[3]。
四、结论
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有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在原创家具的设计中,应该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中将其精华应用到家具设计中,培养其本土文化特质,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风骨的作品。
参考文献
一、研究提出的现实依据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这是在省部级主要干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从这段讲话可以看出,从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出发,强调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性――“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
根据目前的研究走向,在整合并研究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研究个案,具有两个层面的效果:一方面,尊重并凸显学院作为地方性政治院校的教育特色。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着团干部教育培训和普通学历教育的双重使命,所以学院具有政治性和学术性两种气质。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被青少年接纳并传承,其前提条件就是青少年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引起高度重视,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员和开展正是学院特长。另一方面,实现了学院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以文化建设为保障,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院内部不仅设有专门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动态的“青少年研究中心”,而且有以传播为己任的“文化传播学院”,这两种资源相结合将发挥巨大潜能。
二、建构符合青少年认知模式的教学管理体系
在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在高校范围内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知识传授,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进行调整,这是保证传统文化通过课程的方式传递给青少年最直接、最高效、最简单的方式。这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完善课程体系,切实推进弘扬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设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认知并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设置需包括两种课程结构体系,一种是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另一种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任选课程。既然专业选修课在开设时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对自主的、有侧重和针对性的选修课程,使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有机会得以讲授、探究和传播,成为青少年了解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调整学分评定机制,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在全校范围对学生成绩和评价机制进行调整,用学分、奖品、奖项等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开展各项活动。如学生参加“国学达人”、“古文经典朗诵”、“我爱诗词”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活动,并获得名次和奖项,则适当调整对应的学分比例,并在学院内部进行表扬和表彰,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这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措施。
(三)建设文化实训基地和研究中心,培养传统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重视传承新生力量的培养,接受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检验。所以,建设文化实训基地和研究中心是培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力量的有效措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给低年级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又能向更高层次输送优秀人才。
一方面,重视学生实践环节,让学生走进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馆、文化园等实习单位,使其在接触传统文化过程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获得丰富的认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有22个教学周,相当于一个学期的时间,除去理论教授和书面写作的时间外,学生还有远远多于10周的实习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学院能有意识地让学生走进诸如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馆、文化园等实习单位,相关教师能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知并亲身体验,从而更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提高认识。
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成立了“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这一研究中心主要以山东省为研究领域,对本土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进行学术研究。研究中心,可以设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研究分中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为带动。这一尝试,意在让学生介入教师的学术研究领域,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而且能间接培养一批以传统文化为研究方向的学生。这些学生日后可能会成为各大高校古代文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成为接力传统文化学术研究、传播和传承历史任务的新生力军。
三、统筹全局,协调权衡多元力量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