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4:52: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焊接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二氧化碳保护焊接的教学方法分析
在进行二氧化碳保护焊接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在进行二氧化碳保护焊接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并把理论的研究当作学生的学习指导,以学生的技能培训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进行学生的教学中的多年实践中可以发现,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使得教学任务的质量得到提升。[3]
2.1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的导入
在进行教学任务中,若对学生直接开展理论的研究,则会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够,最终产生由于内容复杂而出现的厌学问题,若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先带学生去参观实习的仪器设备并在现场进行演示活动,则学生对加深对各种操作的认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活动之前,可以首先进行学生的教学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对于课本的掌握更深入,从浅显的知识开始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对于理论教学中学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内容,需要进行演示之后,在实现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目的。[4]
2.2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的主导
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则需要使得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过度到理性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第一步,此外,还需要从理论的知识逐渐过度到实践技能上,从而加深对二氧化碳保护焊接的认识。理论实践的协调学习不单单对于学生的职业操作有一定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十分关键。首先,理论知识可以实现教学实践的直到,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教过更加的明显,减少在实践中的操作失误,节约了大量的学习时间。[5]其次,经过大量的操作实践之后,学生的实践本领的提升空间将缩小,所以进行理论知识的研究可以使得学生的联系操作变得更加熟练,从而到达提升二氧化碳保护焊接技术水平的目的。与此同时,若学社本身的理论知识功底较小,在实践中仅仅是对教师的操作动作的模仿,很难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以,系统化且十分全面的理论知识会使得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终使得?W生的发展后劲更足,同时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理论的重要知识被充分了解之后,学生会更加容易完成教师的任务,使得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2.3加强教学中的对比和总结
在进行二氧化碳保护焊接的技能学习中要关注二氧化碳保护焊接过程中的温度调控,二氧化碳保护焊接中的温度和参数的设置密切相关,所以,我们需要把二氧化碳保护焊接的参数设置当作学习的重点内容。若想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的掌握好这项技术手段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需要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在不断的模仿和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对比法的教学会使得课堂的学习认识加深,比如教师在进行焊接电流的选择教学中,可以先对电流不同数值范围中的取值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进行分析,然后把不同取值的效果进行对比,在对比和归纳中掌握出现这些不同现象的原因。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需要在实际的操作中选择不同区间,大、中、小的电流值进行焊接操作,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分析现象,并对应电流的取值。经过一段实践的集中训练后,学生对于电流的认识更加深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对于电流的认识更加强烈,最终在短时间的范围内掌握好二氧化碳保护焊接技术。
2.4利用项目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焊接技术作为生产汽车的必要技术,其存在很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材料在新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些变化,实现了从黑色金属向有色金属的过渡,实现了从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的过渡,材料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实现了从多维性材料向低维性材料的过渡。现在单一的材料已经不常见了,复合材料的应用在增多,新材料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必然对焊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焊接新技术进行分析,阐述焊接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
一、改革开放后引进的先进焊接技术
20 世纪80 年代末,一汽在CA141生产线上采用了两台点焊机器人,一台为联邦德国KUKA公司生产,一台由广州机床所生产,用于焊接驾驶室顶盖和前后风窗。通过这两台机器人的使用,人们看到了焊接机器人生产的优点及应用前景,但由于投资及产品本身的原因,还不能大规模的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80 年代后期上海大众率先与国外合资生产轿车,虽然其焊接工艺方法与国外当时的汽车焊接技术水平相差甚远,但其大工业化生产轿车的焊接装配、物流的理念与技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并且有了一个让我们深入了解国外先进焊装技术的“窗口”,使我们有了现代化轿车生产对总成尺寸精度、零件表面状态、生产车间环境要求的全新概念。
20 世纪90年代初,一汽与德国大众合资建设现代化的轿车生产基地,其焊装线虽然是国外的二手设备,但其投入使用后的自动化程度、物流方式让许多从事汽车焊接技术的人耳目一新,对现代化汽车生产线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随后,二汽在其载货车、轻型车项目中都引进了国外的焊接机器人,其中还有一条无人焊接线,人们切实体会到了机器人焊接技术不仅仅是减少了操作者的数量和劳动强度,对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高标准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20 世纪90年代以来的技术引进及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的引进使汽车行业实现了轿车生产的规模化起步,对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平稳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一结果对国内的焊接设备生产厂家造成了很大冲击,国内厂家主要在载货车生产线及轿车配套装备和单工位焊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二、焊接技术在轿车生产中的应用
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人们运用电阻焊接的方法,这种方法运用电学、传热学和冶金学等多门学科,因此,要想使焊接质量提高,就必须对电学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电阻焊接工艺是在制定参数的基础上实现的,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了数值模拟技术,计算机实现了对数据的筛选工作,人们在车间就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筛选数据,节约了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汽车制造商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近几年来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在汽车车身的薄板结构的装配过程中,使用电阻焊接的方法,采用铝合金等新的复合材料,增强了焊接的性能。
三、汽车焊接工艺的应用领域分析
在汽车领域中,由于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使得汽车生活更加丰富。对于我国而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后市场出现了井喷的状态。在汽车后市场中,汽车的维修与保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让汽车的服务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对于汽车的焊接工艺而言,最早是应用于汽车的车身焊接。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车身制造工艺的发展,汽车车身开始使用模具制作,从而降低了因为焊接而造成的车身问题。那么,对于现代化的汽车生产而言,汽车的焊接工艺主要应用于的领域。
第一,在汽车的维修领域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汽车维修属于汽车后市场领域,由于汽车驾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碰撞的现象,从而造成了汽车车身或者是相关配件的损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汽车的焊接工艺,将损坏的部分采用焊接的方式,从而进行汽车的维修工艺。
第二,人们对于汽车的装饰和改装越来越感兴趣。虽然在汽车检测的过程中,对于擅自改装会进行处罚,但是有车一族们仍然热衷于对于汽车的改装和装饰。其中,对于汽车尾翼的安装非常常见。汽车安装尾翼以后,就显得非常运动动感,有一种非常霸气的感觉。因此,为了让汽车的外观更加个性鲜明,需要对汽车的外观进行相关的改装,从而实现车主所需要的效果。而对于尾翼的加装而言,就一定要采用焊接技术,从而使得汽车的尾翼牢固坚实。因为安装尾翼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当车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保证汽车的尾翼的稳定性。
第三,对于汽车的车身配件的焊接工艺;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在配件方面进行焊接,此外对于在配件之间的结合方面,也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汽车焊接技术。因此,对于汽车的焊接工艺而言,主要在车身焊接、汽车改装以及汽车配件之间主要进行应用。
四、自动焊接技术的特征
自动焊钳是由钳身、电极、加压器和安装板等组成。电极直接应用于导电,形成焊接点,并可以发挥良好的散热效果,根据焊接的位置和周围工件形状的差异,电极可以制作成弯形、直形和帽形,在进行焊接时,电极帽和电极杆要频繁地与零件接触,要承受焊接时带来的压力,因此,电极帽和电极杆容易发生变形和磨损,因此,需要经常更换电极帽和电极杆。为了在焊接过程中节约材料,要将电极进行分离式设计,将电极的夹头和电极帽分开设计,夹头和电极帽用椎体进行连接,这样容易被磨损的电极杆就可以设计成能互换的通用件,这样就提高了焊钳的使用效率。
自动焊钳有气压和油压两种加压动力源,气压系统的结构特别简易,且可靠性比较高,系统的反应速度快,系统的使用效率高,因此,气动加压的方法被汽车制造业广泛应用。气缸应该确保焊接时有充足的焊接压力,它的大小应当根据焊接部位的冲压件没有压痕为标准,同时要确保焊接的牢固,在对薄板进行焊接时,压力一般在3000-5000N,为了保障气缸的外形尺寸比较合理,一般在焊接时采用活塞增压气缸。在电极臂内应该设置冷却水管,是焊钳在工作时可以行使冷却水循环的通路,确保电极具有良好的冷却设施。安装板是自动焊接技术与运动机构的结合体,整个焊接过程是通过安装板的连接实现各点的连接的。安装板与焊钳之间的位置要根据焊接的要求来设定,在实际情况下,一定要保障
自动焊钳与机械装置之间是绝缘的,通过使用绝缘套和绝缘垫片来实现两者的绝缘。
五、车身自动焊接技术分析
自动焊钳通过安装板与运动机构连接,采用机械装置的驱动力来完成“原位―到位―焊接―移位―再焊接―回位”的操作,完成每个位置的焊接后,可以将自动焊钳看作三自由度的机器人,这样可以高效地对工件进行定位,同时又能提高焊接的效率,减少人力耗损。
(一)运动形式。自动焊钳在车身的焊接工作中可以确定焊接点,也可以采用自动焊钳进行多个焊接点的连接,自动焊钳按照基座的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固定式焊接、旋转式焊接和移动式焊接。
在焊接的过程中,自动焊钳的电极的闭合位置的确定应该根据工件数模的原理来确定,电极的方向必须与焊接处的工件面成垂直状态,与焊接夹具的工作原理相同,自动焊钳在不工作的时候,应该将工件取出。进行焊接时,可以按照固定的支架将自动焊钳与焊台连接,在实际的操作中常常避开与工件的干涉,将自动焊钳移动。自动焊钳在气缸的驱动中进旋转,这种措施比较简单、可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二)自动焊接系统。自动焊接系统是由自动焊钳、焊钳变压器、时间调节装置和二次回路构成的,焊接的变压器与整流器可以为焊接工作提供电力资源,一台焊接变压器只能给一把焊钳提供电源。时间调节器将焊接电流的频率改变,起到调节焊接时间的作用。二次回路实现了焊接变压器与自动焊钳的链接,使之形成焊接的二次回路,二次回路是由铜电极和二次电缆组成,铜电极和焊钳的运行状态是由行程开关控制的,形成开关对铜电极的运行状态检测后将检测信号发送到主控制系统,协调焊钳的运行,整个焊钳在主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实现自动的焊接。驱动气缸为焊钳提供驱动力,速度的调整采用的是出口节流的方式,保证焊钳具有较大的启动速度,可以平稳地运行,焊钳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加压气缸为自动焊钳提供了加压力。焊钳的压力与焊点处部件的厚度密切相关,因此,要对减压阀进行控制,从而对进气压力进行调节。
六、现代科技在汽车焊接工艺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焊接工艺中也不断的引入了现代的科技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的单片机远程通信技术以及3Dmax 等技术开始不断应用到汽车的焊接工艺中。由于人工焊接技术容易在焊接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无法实现循迹操作,从而造成焊接的不完美。因此,采用计算机单片机技术,可以进行程序编译,将需要焊接的部分利用3Dmax 进行仿真,从而保证在焊接的过程中,其能够实现完美的循迹焊接,降低了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此外,在焊接的工艺方面,又引入了一些工艺以及化工技术。传统的高温焊接技术,不仅仅容易造成伤害,更是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现在的氩弧焊焊接技术,虽然温度更高,但是焊接的质量有所提高。对于焊接的接口以及焊面的平整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多个行业工艺的提升。对于汽车的焊接工艺而言,引入计算机技术并且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焊接,从而让焊接工艺更加安全方便,有效的提升焊接的效率,保证在焊接的过程中,达到质量的提升以及客户的满意提升。总之,要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让更多的现代科技不断的应用到汽车的焊接工艺之中,从而保证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符合现有时代的发展理念,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硬性要求,实现现代化的汽车焊接工艺。
激光焊接过程检测原理示意图
七、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趋势
现在,机器人焊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汽车的底盘、导轨和座椅的框架都需要焊接技术。自动化柔性生产技术的发展,使机器人焊接技术集灵活性和自动化于一体,实现了焊接生产线的自动化。机器人焊接技术安装了焊钳存储库,焊接工人可以根据焊接的不同位置从存储库中自行选择合适的焊钳,传输设施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的柔性化更好的感应型导向车。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车身的焊接技术也实现了自动化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焊接技术的统一,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八、未来汽车工业发展对焊接技术的需求
汽车技术向着节能、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凡是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耐久性、操纵稳定性、安全性、低排放等方面有利的焊接技术都将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如现在载货车厂也要达到“2mm工程”的目标,轿车车身的生产厂进一步提高了要求。据相关人员介绍,车身上600个激光焊点用一个激光头只需12min就可以全部焊完。激光焊出的车身整体性好,对减振、安全都有利,但设备投资太大,对零件和维护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应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原有的工艺技术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很多汽车零件中对摩擦焊都有相位要求,国内相位摩擦焊技术不过关,引进国外设备价格又非常昂贵,并且担心维护及改造问题,使得这一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目前,国内的焊接装备生产厂家综合技术实力不足,不具备设计制造高水平的成套焊装线的能力。面对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又不允许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用国产的装备进行试验,只好成套引进,使得国内焊接装备生产厂家近年来与国外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较大的焊机厂连生存都遇到了问题。国内汽车焊接生产水平与国外逐渐接近,而国内焊接装备制造水平与国外差距逐渐加大,这一矛盾目前应当予以考虑,仅靠国内焊机厂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总之,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是相当快的,为焊接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结束语
近年来,国内外都比较重视焊接技术的发展和改善,焊接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消耗具有深远的意义。焊剂技术作为汽车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加工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信息化巨浪的冲击。我国为了促进汽车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将计算机技术与焊接技术统一,改进对焊接程序的编制,减少现场调试的时间,通过计算机技术高效而准确地获取焊接的信息,以此来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水平,使汽车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磊,张春晖,刘海松. 汽车生产中的焊接技术研究[J]. 硅谷,2014,(14).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依靠自学和师傅的传、帮、带培养焊接技术工人的模式已被淘汰,现阶段大量焊接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来完成。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各类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培养出的焊接技术工人参差不齐。同时我们也应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焊接技术工人(以下简称焊工)、高级焊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现阶段主要涉及到职业学校和社会本身。
职业学校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
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使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追求,正确的社会分工概念,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人们都有一个老的观念,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当工人的思想,包括不想当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我们称之为“白领情结”,觉得当“白领”风光、自在、收入高。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恐惧什么呢?一怕脏、苦、累。当工人就得沽油腻,当工人就得费体力,当工人就得实实在在干够8小时。二怕当不了官。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当官有出息。三怕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觉得当了工人,找个对象都成了问题。四怕收入来得慢,’与个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几千块,当然也不错,但那得熬到哪年哪月呀!等到四五十岁,什么都晚了。由此可见,人们不仅恐惧当“蓝领”,就足像技上、高级技工这样的“技术蓝领”也不被年轻人看好。结果是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麻雀跟着燕飞”, 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大学而不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至于最后上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那是出于尤j奈何,小得已而为之。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这种观念。我们知道,德国素以重视教育著称,在教育发达的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牛汽接考人学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其余的则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待遇和社会地位很高。德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并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精细,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汽车机械师、银行商务员、数据处理员,特别是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不是一般的大学所能造就的,都需要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为年轻人带来的是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还使他们因职业责任而在心理上加快成热。当然,在我们国家,人们“白领情结”的背后还有诸如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整个工人群体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以及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好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某些领域“蓝领”收入超过了“白领”,对人们旧有的观念是一种冲击,同时也会对偏激的认识起到纠正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说到底也都是为了学生。然而学生对我们职教理念是否理解,是否认可,是否接受,是否配合,这是我们育人模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有些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实训有模糊认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厌恶劳动等等。因此职业学校应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紧密结合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思想教育列入学生教育的重点。
其次职业学校学校要加强焊接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对就业指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焊接专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怕脏、怕累、怕吃苦,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就无从谈起。所以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心理和技术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具有焊接技术的人才。
学校要打造焊接专业建设,其核心就是建设一支充足、优秀的焊接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资源。学校的焊接专业建设,依靠焊接专业教 师去完成。一支优秀的焊接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焊工的重要力量。而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教师有其特殊性。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 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这就要求焊接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焊接技能的传授训练。这种关系体现在焊接师资队伍上,表现为教师要具有双向双师的特点,职业学校要有一支双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双向,即来源的双向(企业、学校)和上作参与的双向。双师,即在拥有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焊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就是理论上你能讲课,实践上你能操作。一体化是教帅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操、实训能力。为什么要求专业课教师能说又能i.,这是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检验的标准就是应知与应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校现在焊接技术专业课就实行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日土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下午就到焊接车间实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操中落地生根。在这种情况下,焊接专业课教师调节不出合适的焊接电流,拿起焊钳不能正确操作,不能焊出美观、合格的焊缝是小叮想象的。
第三,职业学校要加强生产型实训慕地的建设。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实践相比,又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那就是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要使从职业学校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于,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在校就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进行生产。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容置疑,实训基地是焊工教学的主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要求,以项目或任务型生产带动实训,合理安排实训地点、时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焊接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同时,围绕焊接项目或任务型焊接生产实训,聘用和培养焊接专业教师、开发教材、调整课程体系,使之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焊工。
社会的任务
学生在中职校接受焊接专业教育的时间是短暂的,学校培养出的焊工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工作和受教育的时间是漫长的。要使学生最终成为合格的焊工和高级焊工甚至焊接技师,那么就有赖于社会或企业的继续培养。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依靠自学和师傅的传、帮、带培养焊接技术工人的模式已被淘汰,现阶段大量焊接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来完成。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各类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培养出的焊接技术工人参差不齐。同时我们也应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焊接技术工人(以下简称焊工)、高级焊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现阶段主要涉及到职业学校和社会本身。
职业学校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
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使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追求,正确的社会分工概念,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人们都有一个老的观念,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当工人的思想,包括不想当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我们称之为“白领情结”,觉得当“白领”风光、自在、收入高。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恐惧什么呢?一怕脏、苦、累。当工人就得沽油腻,当工人就得费体力,当工人就得实实在在干够8小时。二怕当不了官。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当官有出息。三怕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觉得当了工人,找个对象都成了问题。四怕收入来得慢,’与个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几千块,当然也不错,但那得熬到哪年哪月呀!等到四五十岁,什么都晚了。由此可见,人们不仅恐惧当“蓝领”,就足像技上、高级技工这样的“技术蓝领”也不被年轻人看好。结果是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麻雀跟着燕飞”, 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大学而不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至于最后上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那是出于尤J奈何,小得已而为之。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这种观念。我们知道,德国素以重视教育著称,在教育发达的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牛汽接考人学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其余的则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待遇和社会地位很高。德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并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精细,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汽车机械师、银行商务员、数据处理员,特别是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不是一般的大学所能造就的,都需要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为年轻人带来的是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还使他们因职业责任而在心理上加快成热。当然,在我们国家,人们“白领情结”的背后还有诸如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整个工人群体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以及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好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某些领域“蓝领”收入超过了“白领”,对人们旧有的观念是一种冲击,同时也会对偏激的认识起到纠正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说到底也都是为了学生。然而学生对我们职教理念是否理解,是否认可,是否接受,是否配合,这是我们育人模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有些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实训有模糊认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厌恶劳动等等。因此职业学校应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紧密结合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思想教育列入学生教育的重点。
其次职业学校学校要加强焊接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对就业指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焊接专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怕脏、怕累、怕吃苦,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就无从谈起。所以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心理和技术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具有焊接技术的人才。 转贴于
学校要打造焊接专业建设,其核心就是建设一支充足、优秀的焊接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资源。学校的焊接专业建设,依靠焊接专业教 师去完成。一支优秀的焊接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焊工的重要力量。而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教师有其特殊性。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 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这就要求焊接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焊接技能的传授训练。这种关系体现在焊接师资队伍上,表现为教师要具有双向双师的特点,职业学校要有一支双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双向,即来源的双向(企业、学校)和上作参与的双向。双师,即在拥有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焊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就是理论上你能讲课,实践上你能操作。一体化是教帅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操、实训能力。为什么要求专业课教师能说又能i.,这是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检验的标准就是应知与应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校现在焊接技术专业课就实行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日土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下午就到焊接车间实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操中落地生根。在这种情况下,焊接专业课教师调节不出合适的焊接电流,拿起焊钳不能正确操作,不能焊出美观、合格的焊缝是小叮想象的。
第三,职业学校要加强生产型实训慕地的建设。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实践相比,又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那就是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要使从职业学校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于,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在校就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进行生产。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容置疑,实训基地是焊工教学的主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要求,以项目或任务型生产带动实训,合理安排实训地点、时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焊接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同时,围绕焊接项目或任务型焊接生产实训,聘用和培养焊接专业教师、开发教材、调整课程体系,使之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焊工。
社会的任务
学生在中职校接受焊接专业教育的时间是短暂的,学校培养出的焊工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工作和受教育的时间是漫长的。要使学生最终成为合格的焊工和高级焊工甚至焊接技师,那么就有赖于社会或企业的继续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5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国际性挑战,因而对于兼具专业技术与外语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对高等院校具有良好专业外语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专业外语课程是一门连接公共英语学习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和发展英语阅读技巧与技能,熟悉科技专业外语的文体形式,积累专业词汇,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2]
然而目前工科院校中对专业外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致使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笔者结合几年来在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方面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研成果,分析了专业外语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焊接技术专业外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专业外语的教学效果,也为其他工科专业的外语教学提供指导。
一、当前专业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层面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目前国内大多数本科高校专业外语的学时设在24~32学时之间,课程的主讲教师多为年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极易将之前公共外语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专业外语教学中,导致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不能满足课程的要求。[2]虽然很多教师已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相比之前单一的板书教学有所进步,但是实质上仍然过于注重专业外语课文的翻译,或者教师翻译课文,学生边听边记;或者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自行翻译,然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纠正,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与专业外语极强的专业性以及实践应用性相违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师资力量薄弱,考核方式单一。由于各高等院校对专业外语课程的认识,长期以来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不少刚入职的教师成了学校以及教务部门的首选,久而久之,导致多数工科院校在专业外语教学方面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而且往往是来了新教师,课程主讲教师就发生变化,因此主讲教师的轮换频率较高,使本应备受重视的课程反而成为教师入职的练习课、过渡课。[4]由于教师在专业外语教学方面,教学轮次少,时间短,连续性差,往往是教师刚熟悉了课程的内容与体系,正准备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理论融入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时却已不再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该门课程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一直动作不大。虽然当前高校当中很多课程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都实现了多样化,但是专业外语课程却一直延续之前的单一课内考核模式,缺乏多样化和灵活性。[5]
2.学习层面
(1)学生对课程认知度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外语课程安排方面,大一、大二安排学习公共英语,为国家四、六级外语考试进行准备;在大三之后相继开设专业外语以及双语教学课程。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在学习专业外语之前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应试主义思想,对这几门英语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知度不高,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学习效果。
(2)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机会,致使部分工科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可以说是避之犹恐不及,自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专业外语虽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毕竟离不开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的合理结合,而学生的主动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完成情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迫在眉睫。
综上原因导致了目前专业外语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二、“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与建议
提高目前工科院校中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虽然短期内大力提高师资力量可能存在难度,但是可以扬长避短,从现有教师队伍的优势入手,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文化程度高、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的优势;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从而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建立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焊接技术专业外语” 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1.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
(1)信息化教学的原则。“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结合焊接技术的特点,将专业外语的学习由课堂向课外进行拓展,因此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6]而课堂教学无疑具有互动性强、可控制好的优势,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是关系到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模式的变化都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准则;其次,信息化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但是必须辅以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各个阶段的任务进行明确与约束;再次,就是要紧扣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2)利用信息资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当前科学技术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焊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及成型工艺,目前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因此“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也要紧密联系焊接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例如及时将国际上关于焊接技术的先进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和信息化教学之中,使学生既能提高外语能力又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强课程学习新鲜感、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3)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丰富教学方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外语教学已经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技术,集合了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超大容量的特点和图、文、声并茂的授课形式确实能够帮助年轻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上网已成为学生们获得资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顺应时展需求,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及时将专业外语教学从课堂上延续到课堂之外。例如,课堂上通过一些焊接技术方面的生产过程视频和英语解说,让学生意识到专业外语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网页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课堂知识的同时,将专业外语教学从课堂上延续到课堂之外。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将焊接技术专业课程的讲义以及相关知识背景融入到网页课件中,在必要的时候用Flas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网页多媒体课件中设置师生交流等板块,让学生随时可以与教师交流相关知识,弥补单纯从课堂或网络学习知识的单向性特征,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2.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就是教师负责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指导,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种教学特点和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之间可实现较好的契合。教师一方面将“焊接技术专业外语”知识分成若干个板块;另一方面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分配相应任务。各个小组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均可通过课堂和网页多媒体课件的自学中获取。课堂内,教师主要介绍本节课的基本框架和重、难点;课堂外,学生们以自己的学习任务为引导,以课堂所学知识为指导,随时可以通过访问多媒体课件网站,获得各自任务的关键材料,并且可以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获得指导与帮助,只要教师任务设置合理就可以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多元化和灵活性的综合考核方式
专业外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与英语的结合能力,以及为后续的外文专业知识的获取和学术交流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因而更注重实际性、应用性,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和灵活性的考核,而考核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仅决定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直接影响后续学生对于该门课程学习的方法与态度。虽然大学生早已摆脱了“分分小命根”的传统思想,但是成绩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结合专业外语的教学目标以及其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考核应分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包括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等部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评价方式依然可以以试卷为主,内容主要为焊接技术方面的专业词汇、焊接技术特点、原理的英文表述等知识;在学习态度方面,可从课堂内的互动情况以及其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表现等方面评定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核,则可通过任务教学过程中各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情况以及网上实时问答等方式对其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进行评定。
三、小结
由以上论述可见,任何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对于“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的改革亦是如此。保证专业外语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应用性是学生们能否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前提,而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与任务设计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保障;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学生们保持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关键;而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关系到课程能否顺利传承与改进的重要环节。
总之,在改革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重点,将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到“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中辅以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达到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焊接技术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宇光.工程力学专业外语课程改革与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139-140.
[2]万蕾.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192-193.
[3]久毛措.关于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探讨[J].人才与教育,2007,(6):168-169.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45-02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焊接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焊接的第一大国。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制造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焊接生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或培训单位的人才培养方式滞后、培训体系很不完善。另外,由于家长与学生对焊接专业的理解还存在偏见,导致焊接操作人员、设备的维护以及关键焊接岗位上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已出现断层,尤其是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焊接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目前,焊接人才特别是生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知识、技能、素质、态度和职业道德的一体化培养。实训教学是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必须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实训教学水平、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我校开办焊接专业已有16年历史。目前已建成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自动焊接与切割、数控火焰切割编程等12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拥有10名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团队。但随着西北制造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我校焊接专业现有的设备规模和人才培养规格,还落后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要求,尤其是在实训教学质量、社会培训服务、先进焊接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结合目前焊接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2009年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的总体目标为: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将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成陕西省内具有示范性、开放性和服务性的现代综合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和培训掌握先进焊接设备操作技能的高技能技术工人,将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省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五位一体”的一流实训基地。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获取,很大程度来自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近年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原则 在广泛调研各行业焊接培训中心布局的基础上,按照真实的企业需求、真实的企业流程、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企业管理制度,建成了60个标准焊接实训工位,同时重新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先进性原则 2011年,我校购置了OTC、松下焊接机器人3台、等离子/火焰数控切割设备2台,并开设了自动焊接与切割的理论课程及相应的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焊接与切割技术。
实用性原则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没有追求高、精、尖,大部分焊接设备都是生产中广泛的设备。
开放性原则 近三年来,我院焊接实训基地已为北人印机、延长石油、西安维美德等企业培训焊工150余名,同时为陕西省中等职业院校培训教师120人。学院与企业、生产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学院,学院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持续性原则 实训基地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持续运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建设 如下页表1所示。
软件建设 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包括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模式设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主要从师资建设进行探讨。在所有影响教学的因素中,人是最活跃且最要要的影响因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才能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与落实。近年来,我院焊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营造“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同时,学院成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全面的规划、组织与协调。(2)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近年来,我院3位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参与三周以上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3)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将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渠道的培训,近三年内所有专业教师均获得了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
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模式见表2。由于焊接实训与培训专业性较强,我院师资又严重不足,没有相关专业的支持很难提升教学质量及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所以焊接实训基地选择第一种管理模式。焊接实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基地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实训基地由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指导教师、设备维护及库管人员组成,主要在二级学院的指导下组织和实施实训教学及培训工作,管理人员主要协助主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中心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从而使中心高效运转。
运行机制 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目前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见表3。
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持久的课题。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软件和硬件共同建设,不断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才能建设好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陈宝国,史维琴,姜泽东.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10-111.
[2]严俊术,汤忠义,刘利平.高职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10):34-36.
[3]公永建,邓想.浅谈焊接专业实训的问题与对策 [J].时代教育,2010(9):26.
[4]张宁新.浅谈焊接专业实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12):76-78.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依靠自学和师傅的传、帮、带培养焊接技术工人的模式已被淘汰,现阶段大量焊接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来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
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使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追求,正确的社会分工概念,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人们都有一个老的观念,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当工人的思想,包括不想当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我们称之为“白领情结”,觉得当“白领”风光、自在、收入高。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恐惧什么呢?一怕脏、苦、累。当工人就得沽油腻,当工人就得费体力,当工人就得实实在在干够8小时。二怕当不了官。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当官有出息。三怕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觉得当了工人,找个对象都成了问题。四怕收入来得慢。由此可见,人们不仅恐惧当“蓝领”,就足像技上、高级技工这样的“技术蓝领”也不被年轻人看好。结果是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麻雀跟着燕飞”,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大学而不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至于最后上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那是出于无可奈何,小得已而为之。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这种观念。
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说到底也都是为了学生。然而学生对我们职教理念是否理解,是否认可,是否接受,是否配合,这是我们育人模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有些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实训有模糊认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厌恶劳动等等。因此职业学校应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紧密结合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思想教育列入学生教育的重点。
其次职业学校学校要加强焊接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对就业指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焊接专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怕脏、怕累、怕吃苦,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就无从谈起。所以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心理和技术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具有焊接技术的人才。
学校要打造焊接专业建设,其核心就是建设一支充足、优秀的焊接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资源。学校的焊接专业建设,依靠焊接专业教师去完成。一支优秀的焊接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焊工的重要力量。而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教师有其特殊性。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这就要求焊接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焊接技能的传授训练。这种关系体现在焊接师资队伍上,表现为教师要具有双向双师的特点,职业学校要有一支双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双向,即来源的双向(企业、学校)和上作参与的双向。双师,即在拥有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焊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就是理论上你能讲课,实践上你能操作。一体化是教帅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操、实训能力。
第三,职业学校要加强生产型实训慕地的建设。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实践相比,又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那就是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要使从职业学校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于,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在校就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进行生产。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容置疑,实训基地是焊工教学的主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要求,以项目或任务型生产带动实训,合理安排实训地点、时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焊接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同时,围绕焊接项目或任务型焊接生产实训,聘用和培养焊接专业教师、开发教材、调整课程体系,使之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焊工。
着眼于以上问题的出现,以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为契机,重新构建教学体系及框架,同时重排理论课程之外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按学制分为基础、进阶、提高三个层次。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子装接三门课程为依托,设立实践课程,培养基本技能,通过理论与技能的结合,达到优良的实践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重视电子装接技能的提高,重视焊接技术的基本技能、焊接及拆焊工艺技能、相关工具的灵活运用、各种器件的甄别和维修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基本电子技能,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应该被灵活掌握并且熟练应用。例如,学生应具备熟练使用电烙铁和热风枪的能力,会将不同的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逐一拆下来,最好具有较为熟练的手工焊接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学生的锻炼力度,比如让学生拆卸旧电路板,引导学生加深对电路板元件的认识,再通过不同规格导线焊接不同的物件来练习焊接工艺,最后通过简单电器重装让学生认识到器件的甄别和维修。
2.促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的技能训练
本着以赛代练、以赛促改革、以赛促发展为原则,组织学生认真参加各类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通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将实践变为主动参与,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以赛代练,在竞赛辅导教学中既有“教”的设计,又有“学”的设计,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大赛中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对于电路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于学于电路的调试、检测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锻炼。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资源,积累经验,培养动手能力,才会大大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培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依托单片机应用、EDA技术以及传感器应用等课程,特别开设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课程,配备先进、完善的教育设施。例如,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简单、完整而实用的电子产品或控制系统,通过实践学习理解软硬件协同工作的思路,并将电路知识加以拓展。教学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并制作PCB以及焊接调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树立产品质量的理念,除考虑实现功能之外,还应考虑可靠性等因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实践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促使各行各业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改变,为国家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助力五年规划的顺利完成。在此背景下,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必然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控制合理的实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1],不断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与社会接轨。有关数据显示,国内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因此,实践教学时间占比应相应提高,以便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焊接实习是机械工程专业必须掌握的实习内容,但是焊接实习操作环境复杂危险性大,工作强度高,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因此,如何让学生安全又充满兴趣地接受焊接知识,是焊接实习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一、多层实施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院所有专业都必须经过焊接实习。在实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这些都对学生加深机械设计与后期产品维护至关重要。机械工程实践教学过程分四个层次:认识―理解―积累―创造,由外到里层层相扣,因此,教授学生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层层递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焊接“认识”过程中采用PPT+视频教学较为合理,经过立体形象的过程,实现对焊接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对焊接学习的恐惧及厌倦,将兴趣引入学习,营造好的实习开端。
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便会产生各种疑惑,因此在焊接“理解”环节,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以学生提问为主、教师解答为辅的教学法,有助于规避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危险,提高学生对焊接内容认知的深度,增加师生互动次数,使学生有存在感、主体感。
在焊接“积累”环节,让学生利用教具将焊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两者进行结合模拟,毕竟PPT、视频等得来的直观印象无法取代实物的物质属性,必须在正式操作实习前进行教具模拟,以便学生对使用的工具、仪器有直接的感触,将理论逐渐转化为实践,进一步规避危险。焊接“积累”环节重点在于学生真正动手实习,常规焊接如手工电弧焊、乙氧炔气气焊等,学生直接面对高温物质,易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教师需要采用“一帮一”的教学方法,发现危险处理危险,发现错误校正错误,有效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学生怀有攀比心理,有意地引导这种心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焊接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焊接样品进行点评,不点名式的称赞与批评能够有效提高后续焊接实习效果,让学生在“攀比”中获得进步。
“创造”是机械工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学有所用,将焊接实习获得的感悟运用到机械设计及后期产品的维护,充分将焊接加工工艺融入产品设计,能有效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降低产品的成本。
二、虚拟焊接技术
焊接实习因其高热源的操作特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室引进“虚拟焊接综合仿真实训系统”补充学生焊前操作训练,在虚拟环境中掌握焊接的基本操作要点,形象直观地获取焊接经验,为后续实际训练做准备。当然,虚拟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真正的焊接实习,但保证在虚拟环境下充足的训练时间,有利于掌握足够的焊接技能,有效减少能耗、焊材的使用及焊接对身体的危害[3]。
虚拟焊接技术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采用,改变了传统焊接实习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的特征,让焊接领域焕发生机。
三、优化考核方式
传统的点名考勤方式易使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的感觉,降低焊接实习的兴趣,采用最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系统,能有效减少教师在考勤、教学管理及选排课、虚拟实验预习、实验报告自动评阅、虚拟实验考试等方面的工作量,引进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降低实习危险系数,得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4]。
信息化的考核方式,有效保证焊接实习考核评价环节的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让学生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下相互竞争,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四、教师自身的技能知识与职业道德素质
实习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需要熟练掌握高信息集成度的实验中心管理系统及仪器设备,在教学技术的前沿不断拓展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
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不断发现好的教学方式,多走出去参观学习,接触新事物,带回好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更新观念和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入教学过程中,用兴趣带动教学。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Undergraduates Who Work While Enrolled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R].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Education,Office of Educational,1994:4.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焊接冶金学》课程建设项目(k201305005),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弧焊基础》课程建设项目(k20130500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阻焊接》课程建设项目(k20130500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52-01
焊接冶金学是焊接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涉及到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以及金属凝固结晶和固态相变过程。焊接热过程是指焊接金属在热源的作用下局部受热和熔化,整个焊接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和发展,从而与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和固态相变、焊接温度场及应力变形有关。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指金属与熔渣、气相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金属氧化、还原、脱硫、脱磷、渗合金等。金属凝固结晶和固态相变过程与凝固组织和由此导致的偏析、夹杂、气孔、热裂纹、冷裂纹及脆花等有关,因此,焊接冶金学的学习为正确选择焊接材料、工艺方法和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探索提高焊接质量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个高校在对焊接冶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在原来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吸取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网络技术,根据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灵活的,可缩放的,适合于多种层面、多种对象及多种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与学支撑平台。近年来,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可以有效的辅助课程教学。
一、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由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和资源主要由老师决定。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实验的方法比较固定。而在网络综合教育平台下,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灵活的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网络综合教学平台是一个交互性较强的一种平台。它可以通过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支持服务,教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虚拟教室系统、聊天工具、讨论系统、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在线自测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改进方法
1.提供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培训
虽然网络教学平台已经逐渐在高校教学中建立起来,然而,其作用和价值还未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普通高校教学体系中尚处于边缘状态。因此,学校应安排相应培训人员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培训。对学生培训时不但需要对数字资源的使用进行培训,还需对具体课程教学平台的使用进行培训,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和感受网路教学平台带来的优势及效果,激发学生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对老师培训不但要求掌握如何使用数字资源、如何操作教学平台。同时,还应重点培训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如何构建一门课程、如何建设成精品课程,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申报精品课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对信息量进行丰富并适用于课堂,如何体现网路教学互动功能。最好是有实际案例来介绍教师应如何从最基本的教学平台建设开始,各个环节的各个功能如何操作,最后如何利用普通的课程资源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2.创建并丰富网路综合教学资源
针对焊接冶金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方案、课程介绍、各章的教学课件、教学方案、各章有针对性的习题、实验指导书等上传到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上。同时,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上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最新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到平台上,使学生不但能自主的获取焊接冶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实时、精确的掌握现代科技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到熔滴过渡时,上传一些采用高速摄影拍摄到的熔滴过渡的动画,通过动画可观察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特征,认识各种电弧和熔滴过渡过程,了解特点,同时可以熟悉常见焊接方法的电弧形态及熔滴过渡条件。另外,对于一些新型高效化的电弧焊接技术的熔滴过渡也有所了解,如磁致旋转射流过渡,双丝过渡等,通过动画制作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网路教学平台上应给出的章节重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引导,能快速的把握章节中的核心内容,利于其理解、消化课堂知识。
同时,教师不但要把自己的手头资料上传到网路教学平台上,也应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总结以及收集整理出有用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路教学平台,一方面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开展网络互动教学
实现网上交流互动、答疑测试以及任务等教学互动是网路教学综合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的核心及关键,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互动的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网路互动教学。一是设立专题讨论。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甚至加工和运用信息。如设定专题为LNG储罐的焊接技术及发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LNG储罐的母材特点、焊接结构的使用条件。焊接材料的选择,接头如何设计,焊接方法以及焊后检测方式等。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目前焊接LNG储罐的焊接技术以及发展动态。从而加深课堂知识的学习。二是“任务”式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任务,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最后完成这个任务。三是网上留言、收发邮件等方式进行互动。让学生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或获得的经验和成果发表到讨论区或者设定的老师邮箱,老师积极的回应学生的留言以及回复邮件,促进学生学习。
因此,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还有较多需要改革和提高的地方。而焊接冶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会随着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的发展更上一个水平。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焊管用作石油管道较无缝管而言具有成本低、工艺性良好以及易于制作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石油管道等特点。但是,焊接工艺的热循环也会导致管道焊缝的组织产生变化,以及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不均匀性.从而降低了焊缝金属的耐蚀稳定性,并影响管道的工程使用寿命。在绝大多数采用电弧焊生产管道的情况下.管道内部产生的腐蚀是石油管道破坏的直接原因,特别是焊接接头的腐蚀最为常见。其中,焊缝的氢致开裂和硫化物应力腐蚀是最严重的管道腐蚀破坏类型。应力腐蚀的断裂呈脆性,危险性很大。据统计,我国输油干线发生应力腐蚀的事故很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石油管道的应力腐蚀开裂往往起源于焊接接头区域。但传统上应力腐蚀开列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母材,对焊接接头的特殊性注意较少,这与石油管理应力腐蚀开裂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并使石油管理安全性评定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产生偏差。
二、石油管道焊接接头的腐蚀概述
由于管道铺设完全依靠焊接工艺连接标准长度的管道来完成,因此焊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焊接工艺是管道铺设过程中施工的控制性环节。伴随着管道的发展和要求提高。以及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管道焊接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油气管道的焊接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烧穿,在带压管道上施焊时,如果焊接熔池下方未熔化金属强度不能承受内部热应力,就会发生烧穿现象;二是流体从管壁带走热量,加速了焊接部位的冷却速度,从而导致氢致裂纹。如果壁厚大于6.4mm,采用低氢焊条(EXXl8型)和正常的焊接工艺,就不可能发生烧穿。如果管壁较薄(小于6.4mm),必须限制热输入以降低烧穿的危险。但是,较低的热输入不足以补充流体从管壁带走的热量,导致焊缝冷却速度过快,从而发生氢致裂纹。因此,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必须兼顾管道安全和防止材料性能恶化。
工艺焊接性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各类裂纹,其中以热裂纹和冷裂纹最为普遍,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它们的研究也最多。由于早期冶炼水平有限,钢中的杂质含量较高,焊接热裂纹是常见的严重缺陷之一。因而关于焊接热裂纹的理论研究较早。可以说人们对热裂纹,尤其是凝固裂纹的产生机理较为清楚,对于与晶问液膜有关的凝固裂纹,钢中的硫含量以及低熔点硫化物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随着冶金水平的提高,钢材中s、P含量不断降低,许多情况下,凝固裂纹的问题已基本解决。随着石油、化工、原子能和航天事业的发展,高温合金、CrNi奥氏体钢和高强铝合金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但这些材料中具有较高的热裂敏感性,因此防止焊接热裂纹再度成为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辅助热源的应用来解决这一些问题。功率大小与能量密度合适的辅助热源,施加位置合适时,可以有效降低焊缝在凝固过程中所受的拉伸应变,从而从力学角度起到防止凝固裂纹产生的效果。焊接冷裂纹问题是随着钢材强度级别的提高出现的,冷裂纹产生的三大要素是钢种的淬硬倾向、接头氢含量及分布以及接头拘束应力状态,人们已经可以从不同角度解决这一焊接问题。
使用焊接性中,热影响区的淬火硬化和退火软化是人们比较熟悉的问题。近年来,MA组元引起的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脆化问题十分显著,M—A组元在中等冷速最易产生,当它存在时,成为潜在的裂纹源,促使材料脆化,解决该组元引起的脆化问题,无非从工艺和冶金两方面入手,首选是控制焊接线能量,使热输入尽可能低,另外,中温回火对M—A组元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对于高强钢来说,工作条件的恶化,对焊接材料的强度和接头韧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地说,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力学状态将产生较大影响,故重要的焊接结构件都对其残余应力作特殊的考虑,比较彻底的方法是焊后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但应注意焊后热处理可能会降低材料的强度,还可能引起强化相的析出,导致脆化。焊接是一个涉及到高温物理、传热传质、冶金反应、相变的以及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复杂工艺过程,早期焊接性研究采用理论预测、数值模拟,其仅限于温度和应力应形的范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趋势已在迅速改变,在宽广得多的范围内正全面进行预测、模拟和尝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预测和模拟作为一种战略性工具对深入理解复杂过程和革新焊接及连接技术的巨大潜力。定量化及模拟尤其是数值模拟是焊接性研究的重要趋势。
三、石油管道焊接接头的防护
l、控制合金元素
添加合金元素为了提高钢的性能可以采用添加Nb、MO、Cr、V等合金元素的方法改善组织,避免粗大的碳化物形成,使之细化和均匀化。添加合金元素Nb可以细化材质的晶粒,采用低P、低Si的钢种,同时加入一定的Mo,可以防止晶界偏析;Mo、Cr、Mn会降低C的扩散速度,可以改变表面电极电位或在H2S溶液中形成致密的钝化膜,从而阻碍氢的扩散进入而Nb、V会和C形成NbC和V4C3,使碳化枣坏化弥散分布。降低有害元素的含量P、S、Si以及As、SnPb、Bi元素具有很强的脆化品界作用,含量^尽可能低。同时MnS夹杂是氢致裂纹的发源地P易造成微观偏析,因此,S、P含量更应该降低。
2、控制焊接工艺
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一般来讲,根工作介质的不同,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应尽可能与母材一致,满足性能要求。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为防止应力腐蚀,裂,在焊接工艺方面要制订合适的焊接方法、焊接范围和焊接顺序,过大的线能量会使晶粒粗化,也会大大增加应力腐蚀倾向。要求不发生,重的热影响区硬化、晶粒长大和各种脆化及自析,同时降低构件的残余应力。如采用多层焊工艺可使熔合区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大于焊缝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因为多层焊时后一道焊缝对前一道焊缝有热处理作用前道焊缝焊按时的熔合区也处于后道焊缝的焊缝热循环作用下,使熔合区粗大组织得以细化从而提高了熔合区的SCC抗力。实践证明,影响区硬度升高,开裂临界应力就降低,热影区对应力腐蚀开裂倾向有相当大的影响。焊后热处理。由于受现场条件和成本等B制,管道焊接接头有时带着较高双向拉伸残余应力运行,可以采取焊后热处理工艺措施消除管道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以}高其应力腐蚀抗力。常用的方法有水冷散热法、感应加热法及背层堆焊法。
3、控制介质因素
降低介质浓度。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降低介质浓度,以阻止应力腐蚀产生,不同的}料在不同的介质浓度有不同的临界浓度。增大介质PH值。随介质的PH值增大,SCC倾向降低。控制介质温度。在低温和高温时,不易发!SCC,对于不同的钢材发生SCC的上限和下限温度不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所谓的经济损失,我们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对焊接接头应力腐蚀进行控制,并按要求及时进行全面检查,这样可以全面掌握管自发生应力腐蚀的程序,及时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时期:2014年5月13日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
电子类职高学生主要工作方向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电子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产品的销售服务、工艺编制与技术改造等工作,为了学生能适应这种岗位的需求,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熟练的基本功。掌握读图识图能力,安装焊接能力,测量调试能力,查找资料能力,设计制作能力。了解岗位标准,学会总结分析,书写报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将来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读图、识图的能力。只有读懂电路原理图,才能了解工作原理,去生产、去加工、去分析、去检测、去维修维护实际电路。能不能识读电路图直接影响学生应用实际电路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技术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这需要在多方面的培养。首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里除了要讲解一些典型原理电路外,还应讲解一些实际应用电路,使学生能积累一定数量的典型器件应用电路的知识。其次,在实验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每个单元电路要看懂电路图,再制作实物。将原理电路图和实际硬件电路对应起来识读,在测量中明确测量的参数在原理图中的含义,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在对整体电路的学习中,着力理解整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典型电路构成的,各部分电路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是什么,电源的供给方式,电路之间的信号的传输处理过程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识读实际原理电路和具体硬件电路的方法。最后,把识图技能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讨论,要利用专门的时间来讲解电路图的识读方法,综合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元器件的测量能力。职高学生的基础较弱,习性好动,细心和耐心都需要培养。而电子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是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否则实验必然失败。在具体焊接前正确的识别元件,判断管脚,处理元件都不是可以忽略的细节,否则只能返工检修。通常制作电子产品的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以及一些特种元件都需要能够正确的识别和判断。来确认其参数、管脚和安装位置。经常有学生在照样焊接时做得不错,可一离开样子,却错误百出。这就是不能正确识别造成的问题。在对元件的测量和判断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元件的测量判断标准。通过测试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实掌握元件测量的基本功。
(三)安装焊接的能力。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都必须通过焊接工序。安装焊接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焊接安装技能,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焊接工艺知识。能了解良好焊点的形成机理,知道焊接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材料,常用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初步掌握通孔插装焊接技术,表面安装焊接技术,拆焊技术集成电路焊接技术等。了解虚焊,假焊对产品的影响及判断虚焊,假焊的方法。通过测试实际考核学生对焊接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人人达到合格的水平,此外还应专门进行焊接安装工艺实训课题教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去指导学生掌握焊接安装技能。
(四)测量调试检修能力。作为生产一线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测量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去检测具体电路参数,并能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在课程基础实验中,应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典型电路参数的测试调整方法;其次,要加强综合实验、实训等实践性环节,可以给定实际电路原理图和具体元器件,让学生自己去搭接电路、选用仪器、测试和调整电路参数。也可以给定一正常或有故障的实际硬件电路让学生去测试调整电路参数或去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测量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实验、实训过程中。
(五)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初步掌握电子线路及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是职高学生职业能力和今后专业上发展的一个要了解的重要方面。虽然各种成熟的电子电路数不胜数,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实现某种功能应选用哪种电路更好?某种电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改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技术性能要求,查询、收集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研究类似电路性能并进行改进,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设计制作出性能指标达到相应要求的电路。在实习初期我们用多孔的万用电路板来制作电路,并不需要讨论印刷电路板,只是在后期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讲解印刷电路板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介绍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方法和制作工序,让学生动手亲自做一块电路板,感受制作的全部过程。
(六)查阅资料选择分析能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实际学习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陌生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要学会查阅各种资料并为我所用.教会学生查阅晶体管手册,集成电路手册,学会使用网络来寻找需要的资料。我们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开始布置思考题,提供参考书,过渡到只布置思考题,不提供参考书,到最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查阅、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整合实践过程,培养工程能力
我校开设的电子专业课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办法,都应有相应的理论要求和技能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由同一位教师来完成,按需要分时进行教学,理论教学为实际应用服务,实践教学应紧密地和实际应用相联系,实践教学即能为验证理论教学服务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电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电路,用到专业课程各章节的知识。因此,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要考虑到各专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间的相互配合,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全盘优化考虑。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一)基础训练。主要通过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训,训练学生识别选用元器件、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测试简单电路、掌握焊接装配工艺等技能。课程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测试电子电路和使用电子仪器的能力。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性能测试和对各种电路性能指标测量,巩固学生所学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学会正确使用仪器和科学地测量电路方法。为后续实训环节打下基础。电子工艺实训,目的是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通过元器件检测、筛选、焊接装配、制作印制电路板、电路调试、故障排除等环节,系统地进行生产一线实践工作的训练。既学会生产一线所需基本技能,又培养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模块训练。就是对某一单元电路进行专项实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一些专项技能,积累一些实际电路知识和工程知识。通过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等为主的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与调试,分阶段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做好铺垫。使学生切实学会“识图、设计制作、焊接安装、测量、上岗、查资料、写文档”,为今后从事生产,实践应用工作打下基础。
(三)综合训练。在模块训练的基础上,将模块电路综合成某种系统电路,即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电路等结合起来,能根据所需实现功能,充分应用通用的单元电路改造和设计相应原理电路及印制电路板,并进行制作安装、综合调测。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带学生进行了晶体管收音机的安装调试,电视机的调试检修,单片机控制楼道门禁系统的原理介绍等系统电路的训练.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制作电路板、安装调试、撰写报告等环节,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工程实践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有效地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四)顶岗操作。作为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当掌握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工艺管理体系的任务及工作程序,知道主要工作方案、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工艺管理基础的实施方法等。初步掌握常用工艺文件编制的思路、要点和方法。应专门开设生产工艺的理论课程,来讲述生产工艺管理和生产工艺技术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生产工艺实际训练,来模拟工厂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流水线方式组织生产,组装、调试、检验严格按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控制好各个工序管理的环节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这个阶段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带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学习,进行顶岗操作.亲自体会工厂生产的全过程和工作要求。
(五)书写文档。学生将来作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和技术管理人员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们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报告、文件、论文编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写的总结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各种测试报告、工艺管理文件、毕业技能鉴定等要严格要求。并要加强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实施质量监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电子工艺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中,要仿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建立健全每道工序质量的控制办法,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严格按企业所要求的质量观念去要求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产品检验的标准,让标准细化可操作,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学生。加强自检、互检、专职检,层层把关,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第一、文明生产、安全生产、遵守劳动纪律的观念。从多个方面、逐个项目去考核学生的实训成绩,而不能只重视结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真正体会到控制实训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加强学习,不断创新,紧跟时展
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虽然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已经多次改版,但仍然不够,基本内容还和十几年前的教材变化不大,新知识新理论的引入还远远不够,我们热切盼望我们的理论教材能够有大的更新,并且形成更新机制,让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要让我们教的和学生学的技术是落后的技术是没用的技术。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主动学习现今流行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走在社会的前沿。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本文分析了电子类职高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的内容,这与基本技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实际应用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内容。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配合先分项后综合的进行训练,分模块、分层次的实验实训环节和质量监控体系来实现。同时,也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