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4:52: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校园教育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培养讲文明懂礼仪的高素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要求。但有些大学校园里常有不符合文明礼仪行为的现象发生,一些因大学生不文明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甚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校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单位,领导是员工的榜样;在社会,如果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青年大学生能带好头,毫无疑问,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一定是有序的、和谐的。然而,大学校园总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总结了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15个方面:乱扔垃圾;随处乱贴;穿拖鞋;宿舍里夜半歌声,卫生差,使用违规电器;教室座椅乱涂乱画,带早餐进教室,接电话,穿奇装异服,穿暴露衣服;不诚信,考试作弊;公共场合过于亲密秀恩爱;不节约用水,浪费饭菜;不文明语言随口而出;抽自己的烟,让别人忍受去吧;沉迷网游,看黄色网站;插队,影响他人休息浑然不觉;碰到老师、家长不打招呼等;换位思考意识差,随意揭他人短处;感恩意识不足等。不文明现象无处不在,注意场合、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学生安心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魅力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无视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校园、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养成了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校园的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和谐的。这也就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氛围,为创建高校和谐文明的校园创造条件。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意义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你不学“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对于我们社会中的一分子来说,礼仪就是规范自己、尊重别人的为人处世方式。讲文明懂礼仪,不仅体现自身修养,同时也是良好社会公德心的集中体现。教育工作者传授受教者以礼仪,不但提高了受教者的个人素养,也让受教者在人际关系改善方面受益匪浅。在多种场合要求高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办学理念之中,融入每位师生员工的言行中。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党的十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对公民个人层面要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要求,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就是提倡大学生用文明的合乎礼仪的道德表现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重视社会群体意识行为上的公德心,使文明礼仪行为渗透到大学生活、学习、实践的各个方面,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更快地被认知和了解,从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道德新风尚。2.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现在的大学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在父母亲朋的呵护下,总是争强好胜者多,谦虚有礼者少,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意识强,换位思考理念意识弱,这往往容易在新的环境中伤害他人自尊,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校园里,从个人层面上来说,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自己的老师、同学、室友;从集体层面上来说,大学生离不开各类社团、不同班级、不同寝室层面的集体活动。与自己的辅导员、专任课老师、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在各类集体活动中锻炼能力、展现自我,离不开文明礼仪、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行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礼,弃高傲、冷漠、脏语,创造团结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大学生在校园里更快地成长,得到师生的称赞与支持。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获得社会、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是我们人类普遍的心理需求。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成长环境的不同,大学生进入校园后,所表现的适应环境的心理、生理特点不尽相同。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有的喜欢表现,自我意识强烈;还有的规则意识淡漠,自我约束能力差等,但大学生希望获得社会尊重和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具有普遍性。这就需要在大学校园里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通过文明礼仪来预防师生间潜在的矛盾和抱怨,从而催促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友谊,为将来的社会实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基础。3.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塑造良好职场形象的需要青年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自己的职业。人们的社会交际,常常与其职业联系在一起,职员文明礼仪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对某个企业或团体发展有重要影响,很多企业对新入职员工必须进行培训,其中文明礼仪的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处事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必定会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为周围同事所接受和认可。语言刺耳,行动粗鲁,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分场合地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身边的同事,甚至上司身上,必然得不到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信任。失去了同事的支持和上司的信任,又怎能创造和谐的职场环境,从而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因此,青年大学生具备文明礼貌意识,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也体现了一个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就能够更快地在未来的职场环境中占得先机,获得成功。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传递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帮助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教育机构当中采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已经不是新兴名词,因为已经有很多学校采用网络实施教学,但是作为教育机构使用公用的互联网进行交流,难免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学生再通过公共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时候,很可能受到来自互联网上面不良网站、网络游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于学校来说在进行某些特定的学术研究,或者教育会议的时候难免不被外部因素所干扰,所以校园网由此诞生。
一、建立校园网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将是这个世界的新一代文盲,因为网络和电脑已经成为大部分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机构建立自己独有的网络是当前最为主要的事情,而校园网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校园网是由教育管理机构作为主导,学校作为终端的网络平台。校园网主要的功能体现在可以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学习更加直观和愉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在教育论证、教学研究等相关重要领域也可以实现全范围覆盖。对于教职员工来说无疑是拉近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素养的最好平台。
迄今为止中国的校园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的校园网络覆盖已经达到几千所学校,在这些学校当中所有的教育数据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数据对比,以及相同专业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但是,在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几千个校园网的建立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传播的全面覆盖,只能算是冰山一角而已,还有很多学校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加入进来。这对于教育的传播以及知识文化的共享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在这方面不仅仅是教育机构自身的责任问题,还牵扯多方面的原因。而如何能够实现教育网络的全面覆盖,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教育关乎每一个人的未来,组建校园网不止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二、校园网的主要内容
一所学校的校园网主要功能,是包含了教育资源共享、全校师生信息沟通、学校规章制度一目了然、学生学习计划建立以及教职员工的文化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自己的校园网查找每一个学习科目的知识信息,而老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把一些教育心得上传分享,学校管理者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查看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质量,学生遇到事情可以通过校园网与其他人进行心理疏导,并且作为校方在建设校园网的内容的时候还要添加当今社会就业情况的分析,以及与各大招聘网站进行联盟,把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给明确到位。
一个成熟的校园网要包含很多种类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对于学生住宿有所帮助的房屋租赁信息建设,学校食堂的每天伙食标准以及校外附近的小吃特色都要有所体现。并且建立毕业班学生使用过的杂物出售信息专栏,提倡节约利用。校方应该主动建立家教中介专栏,方便学生在假期打工实习。可以说一个成熟的校园网所包括的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在教育上包括所有学校已知并掌握的学术信息,让所有师生都可以通过校园网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学校当中校园网的建设要点
学校在校园网的建设方面,首先要注意自身的经济情况以及学校的规模性,而且尽可能的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建设,当学校经济情况有所扭转的情况下在进行更换升级是比较稳妥的建设方法。
校园网的建设成功后,还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学校当中的校园网长期处于无更新的状态下,究其原因有的是没有更多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还有的是更新不准确不及时,这是因为校园网管理员的知识水平有限,这和薪资待遇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学校本身的经费有限,对于聘请高级计算机人才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学校在建设校园网之前首先要根据学校本身的经济情况而定,而且为了能够及时的掌握控制校园网的使用方法,需要提前选取老师进行网络操作技能培训,还可以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网络知识培训等。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校园网的防护杀毒措施,做到系统定期杀毒,定期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校园网。
四、校园网的维护和未来走向
首先在校园网的网速方面尽可能的选用光纤标准的作为传输基础,在条件准许的情况下基础设备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升级空间,在应用方面尽可能最完善的数据填充,保证系统的信息丰富程度,保证使用者可以在校园网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在校园网的搭建上要选用较为先进的系统平台,建立完整的教育数据信息库,实施的更换硬件与软件,网络管理员可以是专业人士,也可以是老师或者在校学生担任,老师和学生来担任管理员的话,会极大的调到师生对于校园网的热情和参与性,对于校园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校园网建设是保证现有教育最大化的进行传播,保障学校能够全面的了解掌握现代文化知识的信息,而且还可以让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学习到较为前沿的学术知识,对于教育的发展是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校园网是专门为学校教育机构所研发设计的,通过校园网的建立,本校可以实现所有教育科室以及班级的计算机互联应用。外部也可以进行全国教育机构的资源共享数据连接等,在未来校园网将会与世界所有国家的教育机构实现全面共享,让教育不分国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真正的实现全世界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家园。
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指在高校校园区域内,遵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宗旨,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其核心内容在于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流文化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开放性的特点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了优雅的校园氛围,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同时,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和引领学生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效性。
校园文化以课余活动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在校园中形成特有的人文环境,在这种特有文化的熏陶下,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使学生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进而激发其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校园文化是依据校园实际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以锻炼和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所以文化活动的设定应采取大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直观易懂的形式。例如,开展大学生演讲和辩论赛,让学生对高校或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不仅使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多样化,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的内容和精髓被学生理解、吸收,必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三、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引导学生的发展。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的群体,对文娱活动与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兴趣,高校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群体意识,使他们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与思维方式。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大学生的行为倾向以及价值观形成一种较强的导向作用,而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一医学院校进行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1是秉承我国优良传统,继续发扬救死扶伤优秀品质的要求
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蕴含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人们都尊重医学,尊重医者,同时医者也以仁爱为医德规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强调对病人要有同情之心,无欲无求,而且对病人一视同仁,无论贵贱贫富,这样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1]。为更好地秉承美德,使医者本色不变,我们需要在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使其在社会发展中不忘传统,不忘本质。
2是人类发展、人口质量提升的关键
人类发展、人口质量的提升,与医疗状况息息相关。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不同社会角色。医务工作者是医疗工作的主体,其医德对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帮助人们解除病痛,满足人们医疗保健需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时代,社会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如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对这些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人们都希望在轻松、安全的环境中得到解决。因此,医务工作者需要在履行工作职责时,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医德教育不是在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进行,而是在准备从事医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实施[2]。所以,在高等医学院校,有必要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3可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平常健康、心境平和、从不担忧的人,一旦进入疾病状态就会紧张焦虑,很可能变得精神萎靡、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更加迫切希望得到高质量的医治和护理,把康复希望寄托在医务工作者身上,有生存与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心理需求。为满足病人心理需要,医务人员要有高尚的医德。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医学生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以浓厚的兴趣积极工作。
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
1医德教育缺乏系统性
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需经过系统的教育来养成。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较普遍的现象是过于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临床专业课程占了全部课程的90%左右,仅剩10%左右的医德教育课程。而且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以任课教师面授为主,比较单一。这对于在大学期间需要经过医德萌芽期、医德成长期、医德社会化前期三个阶段的医学院校学生来说,很难起到应有医德养成教育的作用,这为学生今后走上医务岗位埋下了隐患[4]。
2医德教育缺乏实践性
加强医德实践,可以养成医学生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5]。大多数高等医科院校已经开始注重实践,有意识地安排医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括动,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接触基层,通过“三下乡”活动,义诊服务活动,光荣院献爱心活动等等,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但是,学校医德教育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淡化了医德教育活动的实践转化环节,学生没有真正进入患者及其家属或医者的角色体验,也就是缺乏情感体验,教师所讲的医德医规很难真正地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最终,医德教育“成为一种口号式宣传和政治强制式灌输”,从而失去其“内在的精神诱导性和感染力”。
3医德教学的途径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由分科精细又趋向综合,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医德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分化、教学分离与综合并存,呈现立体多维性的医德教育结构体系。但现行的医学院校仍采用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欠合理,随意性很大。医德教育就只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供基础、临床等医学专业用)和“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专业用)、“职业道德”等进行,像药剂专业、影像专业等就没有相应的具体的道德行为规范课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较少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第二课堂。这种单纯的说教式的教学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难以取得良好的医德教育效果。
4医德教育缺乏校园文化的有效引导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精神载体,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医学院校中校园文化活动都比较倾向于医学技能素质的培养以及单纯娱乐活动的开展,对于医德养成教育以及学生的人文关怀较少提及,很难起到启迪及较好的引导作用。
5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医学院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通常仅以理论课的考试分数来确定,没有把学生平时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在医院实习时医德医风表现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也没有通过现场模拟等形式完善学生自身的医德评价。导致学生仅注重医德理论考试成绩,忽视平时的道德行为规范。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在学生教育中没有起到激励和鞭挞的作用,失去医德教育评价本身的意义[6]。
三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对策
1改进教师医德教育的观念
教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开展好医德教育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医学院校应该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医德教育观念,由于医学院校很多老师自身就是医院的医生,属于“双肩挑”人员,这就更要求专业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专业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医学大家追求真理、医德高尚的事迹,有意识地对授课内容进行医德教育方面的挖掘。另外,笔者觉得有必要在医学院校中引入一部分优秀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更好地让医德教育深入人心,并贯彻于教学活动中。
2加强医德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的医德教育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落脚点,以提高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为出发点,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时间,加大医德教育等人文类选修课程的开设力度,力争做到能够在大学期间至始至终嵌入医德教育课程,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以及课程教学安排,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医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贯穿始终,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在临床实践中强化医德教育
临床实践是强化医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学生开展医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时,带教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与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良好地沟通,让学生充分理解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家属对亲人患病的焦虑与期盼,引导学生自觉地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培育人文关怀精神。同时针对卫生行业医务工作人员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带教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教育,强化学生的法纪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医学生遵纪守法、廉洁行医打下良好基础。
4开展校园医德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要将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弘扬医德医风”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营造倡导良好医德医风的氛围。如组织医学新生参观校史医史馆、医药博物馆等,让医德的种子在医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开展医德医风的辩论赛、医德教育征文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来逐渐内化学生的医德医风。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高尚风格的感染,每时每刻都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医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提高自己的医德修养。使学生不知不觉但又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元声”的效果。
5构建有效的医德教育评价体系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因地域和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理念的不同,存在个别差异性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医患关系引出的医德问题,需要构建适合学校工作实际的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坚持适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征求教学、医疗、管理、后勤服务一线和学生的意见,开展一定范围的试点,确保评价体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同时将医德评价作为对医学生评先、评优、评奖及就业推荐等方面的重要条件,要切实通过医德评价的实施,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高尚医德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医学生自觉养成高尚医德,实现成才的理想。
6加强网络条件下的医德教育
作为“信息万花筒”的网络,既有很多积极价值的信息,也有黄色、暴力、黑色等信息,这也给处于青春后期的医学生们带来诱惑,使学生误入歧途。网络条件下的医德教育,首先是要让医学生学好“两课”,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复杂的网络条件下,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对他们思想道德带来的消极影响,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御各种不良倾向和种种诱惑,提高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叶云.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紧迫性[J].科教文汇,2010(21):132-133.
[2]郑利波,许旷宇.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6-17.
[3]周宏菊,何振,张伟东.新医改视阈下的医学生医德教育初探[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1,28(4):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