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7:00: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健康教育是联系健康实践的桥梁,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1〕。阿克苏地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我科住院患者以维吾尔族为主,并且有老年患者多的特点,而护士多为汉族,维语水平差,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实施健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难以提高。2010年2月开始,我科选拔懂双语的护理骨干担任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并辅以解释答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我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300人作为专职组,其中男186例,女11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2岁;从2009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300人作为非专职组,其中男170例,女130例,年龄16岁-78岁,平均年龄46岁。
2.方法 (1)我们从护士中选拔懂双语的优秀护理骨干担任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选拔的主要条件有:懂双语,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护患关系,熟练掌握呼吸系统疾病专科知识。
(2)专职护士职责:(1)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实施有计划以呼吸操为特色服务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掌握基本疾病预防知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2)评估患者的健康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及时进行效果评价。(3)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规定的健康教育项目,记录“健康教育登记表”。(4)协助病区护士长每月一次公休座谈会的健康教育,并随时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护士长和相关护士反馈。
(3)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方法。一是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抽查,二是根据住院患者出院前填写的意见表,对专职护士每月综合考评一次,考评成绩与考核和奖惩挂钩。
结果
1.我们设立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意见表”,每位患者出院前填写。两组患者接受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见表2。
内容 非专职组 专职组
入院宣教 291(97) 300(100)
疾病知识 128(43.6) 284(94.7)
呼吸指导 16(5) 267(89)
用药指导 273(91) 299(99.7)
检查治疗的目的、方法 214(71) 231(77)
休息与饮食指导 208(69) 288(96)
出院指导 184(61) 300(100)
表1 2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 例 (%)
表2 2组住院患者满意度
组别 例数 满意例数 满意率(%)
专职组 300 296 98.7
非专职组 300 264 88
讨论
1.专职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我科住院患者以少数民族居多,并且患者多来自基层,汉语水平较差或者几乎不懂汉语,而汉族护士维语会话水平差。虽然我们坚持有计划的组织汉族护士进行维语学习,但短时间内不能满足与患者交流沟通需要,经常出现患者向护士诉说不适症状或是反映工作中某些问题,而护士听不懂或理解错误等情况,导致护理工作偏差,甚至引起患者不满,由此引发的纠纷或投诉屡有发生。现代护理学赋于护士的根本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这一根本任务指出了护理活动包括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以及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2〕。而实施健康教育涉及到出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呼吸操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果由责任护士实施,与民族患者语言沟通障碍,难以达到效果。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懂双语的优势恰好弥补这一不足,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展,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同。
2.专职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实施专职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前,由于护理人员忙于大量治疗操作,无暇顾及与患者沟通及对患者的身心护理,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整体护理的开展〔3〕。本研究非专职组沿用传统的责任护理模式,因为每一位执业护士都能担任,由于双语会话水平、工作年限与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对患者所做的健康教育在深度上是不同的。同时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患者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又要完成健康教育,工作量大时难免出现由于时间的原因尽快完成治疗护理工作,不能很好的与患者沟通或者不能按要求全面的实施健康教育。专职组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护理人员的特点,设立专职护士,明确职责即为病区住院患者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由于拥有语言优势,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使健康教育更加全面。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责而非“软任务”,护士教育意识增强,健康教育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更好地保证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权利〔4〕。
3.专职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遵医性和护理依从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文化水平差异和医疗知识欠缺或由于经济情况的制约,常常不能很好的遵从医嘱,例如慢性病的患者氧疗是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而呼吸操锻炼是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5〕。但患者常常错误的认为吸氧没有意义而不愿合理正确使用氧气,或者认为氧流量越大越好使用高流高浓度吸氧;认为呼吸操锻炼会加重缺氧、气喘而不愿意锻炼。非专职组由于护理工作繁忙,护士没有足够时间指导患者合理吸氧或者陪同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通过专职护士实施健康教育,充分讲解合理氧疗、呼吸操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合理的氧疗及呼吸操锻炼,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专职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较好地满足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从非专职组的88%提高到98.7%。通过我们的调查,大部分患者认为专职护士热情、耐心、讲解细致,主动意识强,教育内容详细实用,民汉患者都能理解,能为民族患者与医护人员搭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定期征求意见,把患者的需求反馈给医护人员,从而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5.专职护士促进护士提高自身素质。护理人员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就需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业知识〔6〕。护士的专业水平影响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影响了对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质量。专业水平低的护士使健康教育实施的不够系统、全面,达不到患者的需求。故专职护士能主动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护患沟通技巧等,在工作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2001.8.
[2]严娟.多媒体课件在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8.8(8):49.
[3]段伟莉,吕元红,周雀云.层级全责护理在NICU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66—67.
Analysis of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Diabetes in Childre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YU Zhen-lan
Blood Components Preparation Department, Shuangyashan Blood Center, Shuangyasha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difficult points of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effect of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from March 2010 to April 201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scienc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dieting plan, health ment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training,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family memb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famil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nalysis of diabetes in children; Nursing measures; Clinical features
?和?糖尿病会使患儿的神经系统受到危害,导致四肢麻木无力[1]。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是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等。儿童患病后酮症酸中毒也时有发生,症状为骨关节发生病变,双手手掌不能并拢。糖尿病眼病会导致视网膜病变,据不完全统计致盲率高达50%[2] 。该研究主要探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难点以及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纳入标准:均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2005年发表的《诊断标准》[3]确诊为浅析性儿童糖尿病并且尿糖检测均为阳性,均有体重急速下降,经常喝水,感到饥饿,小便次数多的现象。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5.3±2.5)岁,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6.1±1.6)岁,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和该院的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一定的科学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合理摄取日常饮食 儿童糖尿病患儿与正常儿童在饮食上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患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来食用适当的食物,医护人员会指导家属给予患病儿童适应的食物,来保证患儿的日常营养补充和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在饮食的时间上也要有很好的控制,应控制进食量,勤吃少吃不可暴饮暴食。
1.2.2 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由于目前糖尿病是不能够完全治愈的,属于慢性的终身疾病,治疗周期很长,而浅析儿童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孩子的承受能力较小,所以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年龄相对来说较大的,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根据周围人的言语以及家属的生活状态来判断自己的病情。医护人员在与这样的儿童沟通时要格外注意说话方式,用心来分析此类患儿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嘱咐家属尽量在患儿面前必要提及不好的话题。年龄较小的孩子不会思考,但是得了糖尿病对于患儿的家属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医护人员需要鼓励病患家属,多讲一些病情发展较好的一些病例,帮助家属重建信心来给患儿提供更好的照顾。
1.2.3 运动指导 医护人员要指导患儿和患儿家属进行适当的运动,借此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有助于孩子身体自行调节各项技能。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填一份由该院制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种评分标准。由患者家属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发放60张,回收60张,最后根据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来分析护理的效果。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主要应用SSP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比较
研究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29例患儿家属对该模式满意,患儿家属满意度经调查后为96.7%,对照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23例患儿家属对该模式满意,患儿家属满意度经调查后为76.7%,由此数据可知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3 2,P
2.2 两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
研究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为3.3%,对照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为20.0%,组间数据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1,P
3 讨论
3.1 病情分析
儿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0~14岁的儿童都可患病。小于6个月的儿童大部分为特殊类糖尿病,6个月~14岁的儿童大部分为1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难以预防不易发现。进行诊断时病症表现不明显,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延误孩子的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患儿的成长和健康。儿童糖尿病对脑血管和神经功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患病的都是儿童,本身免疫力较差,所以患病后对儿童的危害会比成人要更大一些,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患儿致残致死,在我国目前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患者只能依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4]。患有儿童糖尿病的患儿身体发育都不是很好,大多身材瘦弱矮小,发育缓慢而且很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5]。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有创机械通气相比有诸多的优点,作为一线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无创通气治疗中获益,原因不尽相同。现将本院2009年5月-2011年6月使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患者26例的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Ⅱ呼吸衰竭的患者26例,诊断标准参照第六版《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男19例,女7例,年龄50~75岁。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积极抗感染、化痰、解痉及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瑞思迈VPAPIII双水平正压呼吸机,连接鼻罩或面罩。模式采取S/T模式或S模式,吸气气道压(IPAP)8~20 cm H2O,呼气气道压(EPAP)4~6 cm H2O。
1.2.2 观察指标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观察NPPV 治疗前和治疗后1、2、 6、 8 h 和1、2、3、5 d 的动脉血气( PaCO2、PaO2 、pH值) 、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电解质、白细胞、呼吸机参数、神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o re, GCS) 、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的状况。
1.2.3 无创通气失败的判定 (1) 患者不合作, 患者不耐受面罩或鼻罩治疗而中断实施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呼吸频率、心率较治疗前增加> 15%;(2)二氧化碳潴留加重;(3) 意识障碍较前恶化或出现昏迷, 昏迷评分没有明显上升反而下降者;(4)经治疗1~4 h后无改善,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值
2 结果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不能得到纠正或加重15例;不能耐受者5例;胃肠胀气4例;漏气量大2例。
3 讨论
3.1 失败原因分析 所有26例经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的失败原因主要归纳如下:(1)肺部感染未控制。无创通气不能替代基础治疗,而是应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肺部感染病灶及感染引起的分泌物增多影响肺换气、肺通气,控制感染是改善肺功能和避免其加重的最根本途径。15例患者因肺部感染未控制,氧合功能恶化导致无创通气失败。(2)痰液排出不畅。因为湿化功能欠佳、无创通气过程中饮水不足、补液量不足、治疗水肿使用利尿药物等原因导致痰液粘稠不容易咳出,气道不通畅影响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3)肠胀气。发生胃肠胀气的主要机理是通气过程中患者吞咽气体,或者上呼吸道压力大,超过贲门括约肌的张力,气体进入胃肠道。(4)患者不能耐受,拒绝继续无创通气治疗。具体原因较多:连接方法不当、操作不当和参数调整不合理 、心理的恐惧感、人机不同步。(5)漏气。这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发生率高,主要是因为无创通气的面罩或鼻罩密闭性不稳定有关。漏气会导致触发困难,人机对抗,气流不稳定,使患者难以适应,最终治疗失败。
3.2 解决方案 (1)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无创机械通气有规范的操作应用规则和需要一定的技巧。操作人员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对治疗效果及成败有重大的影响。只有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应用无创通气的经验得到整体的提高,才能准确把握无创通气的适应证、禁忌证,评估病情及该如何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判断转变为有创通气的时机,才能更安全、有效的使用无创通气,并从中获得益处。(2)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治疗前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无创通气的必要性、方法、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同时消除其恐惧心理,并强调经过治疗最终能够得到的益处。(3)一般建议优先选择鼻罩,大小应适宜。鼻罩比面罩舒适性较好,治疗期间患者咳嗽、咳痰、交流及进食、喝水方便,但是须保持闭口状态。效果不佳可改为面罩,呼吸衰竭严重者也应使用面罩。(4)选择合理的模式和强调动态调节参数。模式一般采取S模式或S/T模式,参数的设定通常采用“患者可以耐受的最高吸气压法”:即吸气压(IPAP)从低水平开始(4~6 cm H2O),在30~40 min内逐渐上调压力,直至患者能够耐受的最高压力[2]。IPAP一般不超过25 cm H2O。动态调节参数期间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5)预防及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及时防治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无创通气的临床效果。指导患者治疗期间间歇饮水保持水分充足,以防痰液粘稠,效果欠佳者改用加温湿化器,并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防止胃肠胀气的方法是限制吸气压力,尽量不超过25 cm H2O,指导患者闭口呼吸,如已经发生胃肠胀气且症状明显者,可行胃肠减压。治疗期间我们须经常检查鼻或面罩的位置,固定带得松紧程度,以免发生明显漏气。此外,还要注意治疗时患者多采用半坐卧位,勿饱餐后进行,有助于减低误吸的风险。
总之,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治疗过程严密观察和动态调节参数是提高无创通气成功率的关键,达到避免有创通气,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043-02
Clinical analysi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different time phas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LIU Yi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aoguan 5120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different time phas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One hundred COPD patients were chos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night group and day group, with same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the night group was give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at night, while the day group was carried on in the daytime. The symptom scores of dyspnea, lung function,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lung function improvement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night group and day group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 scores of dyspnea, the level of CRP and BNP of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at n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can help to reduce the acute attack times of COPD, thu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fferent time phase;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linical analysis
本次研究以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不同时相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的疗效,旨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收到了理想的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科2011年4~10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5~87岁(平均68.5岁),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夜间组与白昼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呼吸困难症状评分、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水平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夜间组与白昼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无创通气采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呼吸模式(S/T),氧流量5~8 L/min,吸气压10~25 mm Hg,呼气压3~12 mm Hg,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各项指标,维持氧饱和度高于90%,氧浓度低于35%,每日使用8 h以上,逐渐升高PEEP达8~12 mm Hg,峰压不超过30 mm Hg。夜间组于夜间进行治疗,白昼组则在白天进行。对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症状评分、肺功能、CRP及BNP水平进行比较。肺功能检测采用意大利科时迈公司生产的quark PFT肺功能仪;血清CRP及BNP采用ELISA法测定;呼吸困难症状评分采用Borg评分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统一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困难症状评分改善
本次研究中,夜间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下降(0.9±0.3)分,白昼组则下降(0.6±0.4)分,两组改善状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肺功能改善
本次研究中,夜间组与白昼组平均肺功能改善值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结果见表2。
2.3 血清CRP及BNP
本次研究中,夜间组CR/BNP改善值为(1.5±0.7) mg/mL和(14.0±6.5) pg/mL,白昼组分别为(1.9±0.6) mg/mL和(19.0±7.1) p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多与肺部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最近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达到8.2%。可见该病必须引起重视。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夜间应用BiPAP治疗COPD,可显著降低CRP/BNP水平。分析其原因,这应是由于COPD患者常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此时气道发生炎症状态,CRP/BNP表现出增高的趋势,参与机体应激反应[3]。而BiPAP的应用可减少夜间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由于炎症反应减少,CRP/BNP也显著降低。同理,呼吸困难评分也随之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患者于清醒时接受治疗,更易配合通气,从而改善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功能,这就使得不同时相应用BiPAP对呼吸功能的改善相去不远[4]。
传统机械通气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易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且操作技术要求及费用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BiPAP已成为COPD的最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能减轻呼吸困难,降低PaCO2,从而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降低病死率[5-6]。对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适当放宽无创通气适应证,选择自主呼吸能与呼吸机配合,具有排痰能力,且无机械通气禁忌证者。同时尽早上机,及时帮助患者纠正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泵功能并促使咳痰,可有效地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在使用前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必要性、正确的配戴方法等,不断鼓励和安慰患者,提高依从性,调整设备以增加舒适感,利于患者耐受。注意观察病情,指导患者间断咳痰,尽量用鼻呼吸,防止腹胀及痰栓形成,必要时置胃管排气,加强护理。在应用过程中若出现呕吐、严重的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时应及时停用。对极度危重的呼吸衰竭者、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且引流不畅者宜尽早进行有创通气。
本次研究100例COPD患者经BiPAP无创通气治疗,均纠正了缺氧症状,避免了气管插管、切开及有创机械通气。同时表明夜间应用BiPAP更有助于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雪峰,乜庆荣,张爱民,等.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7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0):1225-1226.
[2] 吴展陵,程菁,钟敏华,等. 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3):199-199.
[3] 黄桃,周发春,万东,等. 使用BiPAP Vision呼吸机单孔型和平台型呼气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4):216-219.
[4] Tara Lamont,Dagmar Luettel,John Scarpello,et al.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oxygen therapy in hospitals: summary of a safety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J]. BMJ,2010,340(7741):313-314.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1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isease cognition and relapse of patients with urinary stone disease. Methods 90 cases of urinary stone patients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sease cognition and relaps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disease cogni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Urinary calculi; Disease cognition; Relapse
尿结石是各类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总称,包括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机体代谢紊乱是引发尿结石的主要原因,患者常表现为尿痛、腹部绞痛、泌尿梗阻等临床症状,该病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2]。对于尿结石患者而言,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正确的饮食对其病情改善及预后有极为关键的影响[3]。因此,对尿结石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极为必要。本研究就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尿结石患者疾病认知及复发的影响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尿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8±11.2)岁,平均病程(1.74±0.71)年。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0±11.4)岁,平均病程(1.96±0.8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排石疗法治疗标准:①结石直径
1.3 方法
两组均实施同规格常规治疗,存在尿路感染者给予抗生素,存在肾绞痛者给予阿托品(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H32021058),针对剧烈疼痛者可给予哌替啶(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H63020017)。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疾病简单讲解等。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具体方法:(1)饮食指导。尿结石患者预防疾病复发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护理人员可根据以往尿结石护理经验及患者结石化验结果,为患者制定系统化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计划,钙结石患者饮食应以丰富纤维食物为主,避免摄入过多高草酸及高钙食物;尿酸较高者应避免使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叮嘱其每日饮水量应在2500~4000mL。夜间饮水对结石排出促进效果更好。并对其每日盐、钠、蛋白量摄入给予控制;(2)术后护理。针对肾结石患者,应为其取健侧卧位引流。针对体积较大、数量较多结石患者则取逆引流,以促进结石顺利排出,避免输尿管发生阻塞。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避免发生尿路感染,叮嘱患者多饮水;(3)出院指导及随访护理。患者出院时为其讲解自我护理的详细注意事项,并将出院后的用药、食、运动等护理计划制作成相应卡片,叮嘱患者积极按时完成护理内容。并告知患者相关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联系方式,利于患者咨询。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针对性指导,并对其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对薄弱环节进行再次宣教巩固,保证饮水量,并告知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来院复查。
1.4 评价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尿结石认知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治疗前后疾病认知情况,量表包含病理机制、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10项,共100分。并于出院后6个月来院复查,对其行KUB(腹部平片)、B超及IVU(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患者体内仍然存在结石且直径≥4mm为复发。观察记录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血尿消失时间、腰痛消失时间及尿路感染控制时间等。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分值≥60分为满意,分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尿消失时间、腰痛消失时间及尿路感染控制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444,10.946,P
3 讨论
尿液形成需经过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尿过度饱和、形成结晶、抑制因子的聚集及反作用力失衡等均是诱发尿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4]。临床上针对尿结石患者常首选直接或间接的碎石手段将患者体内结石击碎并取出,虽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患者治疗后由于预防及常规护理未实施到位,致使其存在代谢异常、膜病变等危险性,治疗后复发率高,且手术治疗操作复杂,对患者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5]。肖磊等[6]研究指出,针对尿结石患者自身情况及结石形成相关机制实施合理的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可促进治疗后复发率的降低。
传统护理干预并不注重对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的教育,往往只着重于患者术后恢复及临床疗效,只有当患者术后出现不良情况后才采取相应处理手段,导致患者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影响其术后机体恢复,促进复发率增高[7]。本研究对观察组45例尿结石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疾病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但丹等[8]对观察组83例尿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指出,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度评分为(15.77±1.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同本研究结果相符。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尿结石患者可显著促进患者疾病认知度提升。原因在于系统性护理干预较传统护理干预更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治疗全程分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尿结石病理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注意事项、治疗后自我护理事项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及运动习惯[9-10]。付凌敏等[11]研究指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加强其健康意识,利于术后恢复,复发率低。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提示系统性护理干预尿结石患者,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原因在于系统化护理在实施护理前为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及术后复发的评估,为其实施针对性的饮食、饮水及运动计划,指导患者每日大量饮水,利于尿液稀释并加强冲刷作用,可促进结石排出,避免复发[12-13]。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尿结石患者可促进护理满意度提高。原因在于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注重临床护理效果的同时更注重患者护理过程中舒适度,各个护理环节做到同患者商量,尊重患者意愿,做到以患者为中心[14-15],因此,护理满意度较传统护理高。
综上所述,对尿结石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患者疾病认知度提高,复发率低,各相关临床症状缓解用时少,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纯,阿赛古丽.高校大学生泌尿结石患病现状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628-1629.
[2] 宋晓文,刘学敏,邓建民.延续护理在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6,16(3):29-32.
[3] 肖翠蓉,李芳.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饮食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65-166.
[4] 王颖.临床护理路径对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临床经济效益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56-58.
[5] 崔雪梅,常秀梅,陆曼,等.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J].江苏医药,2014,40(9):1111-1112.
[6] 肖磊,姚,刘晓敏,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病人围术期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9(21):2639-2640.
[7] 黄丽仪,刘茂芳,曾俞霖.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的综合施护[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21-222.
[8] 但丹,张丽,黄秀娟,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尿结石患者疾病认知及碎石术后复发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89-91.
[9] 付善云,王畅.喀斯特地区泌尿系统结石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54-955.
[10] 张群.护理干预对尿结石患者认知及预防治疗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91-93.
[11] 付凌敏,李青,聂爱萍,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预防不同成分泌尿系结石复发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4):79-81.
[12] 付敏.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尿结石患者的认知及预防治疗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5):665-667.
[13] 张娟娟.输尿管结石 URSL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系结石治疗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343-134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X线及CT检查后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并满足WHO关于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随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将90例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30例,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6.36±10.12)岁;按致伤原因分,12例交通事故、8例重物砸伤、6例挤压伤、4例高空坠落。B组30例,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6.34±10.18)岁;按致伤原因分,11例交通事故、7例重物砸伤、7例挤压伤、5例高空坠落。C组30例,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6.28±10.10)岁;按致伤原因分,13例交通事故、6例重物砸伤、5例挤压伤、6例高空坠落。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①重症胸外伤后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并且呼吸频率逐渐加快,超过28次/min;②极度依赖机械通气,且超过24h;③吸氧大于5L/min时,经血气分析发现血氧分压(PaO2)≤7.98kPa,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99kPa,以及持续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④胸部经X线和CT检查后发现肺部中有大片云絮状阴影,且存在大量湿罗音;④排除心源性肺水肿。
1.3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然后对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置入气管套管后连接呼吸机,其中①A组行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②B组行连续性气道通气+压力支持治疗;③C组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保护性通气,并给予基本氧和,以免肺损伤。
1.4评价标准 ①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体征得到明显改善,且血气相关指标全部恢复正常,以及氧和指数达到300mmHg为显效;患者体征有所好转,且血气相关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但氧合指数未能达到300mmHg为有效;患者达不到以上任何标准,甚至病情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呼吸模式参数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S18.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P
2 结果
2.1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统计得出,A组2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分别占83.33%、10.00%、6.67%,总有效率为93.33%;B组24例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分别占80.00%、20.00%、0.00%,总有效率为100.00%;C组2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分别占66.67%、26.67%、6.67%,总有效率为93.33%。通过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后得出,A组总有效率与B、C相比无明显区别,且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三组呼吸模式参数 经分析得出,B组的MV、SaO2、PaO2等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但PIP和PaCO2水平均低于A组和C组,且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情况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PaCO2、PaO2、SaO2、PaO2/FiO2水平均得到一定改善,但B组的PaO2/FiO2水平高于A组和C组,且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症胸部损伤指的是胸部多个部位发生骨折,主要因为胸部受到挤压或者暴力撞击而使得胸廓完整性出现破损,从而促使胸壁软化出现连枷胸,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情况下,便会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1-2]。当前,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的治疗方式有很多,而主要采取的是机械通气治疗,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治愈率方面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呼吸机辅助治疗中因通气方式的不同导致改善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疗模式是当前临床医师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本次研究发现,经过三种不同的通气方式治疗后,患者缺氧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但B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主要利用了连续性气道通气可增大潮气量及肺顺应性,促使肺泡通气与气体实现交换,进而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血氧分压[5]。同时,加上压力支持这一辅助模式,有效减少了呼吸机做功,从而促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另一方面,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连枷胸患者的胸廓稳定性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因为该模式可调节患者的呼吸节律,并且还能减少患者自主呼吸所形成的负压,进而更加利于基底部的肺组织克服静水压而形成复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以及B组的MV、SaO2、PaO2等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但PIP和PaCO2水平均低于A组和C组,同时B组的PaO2/FiO2水平也高于A组和C组。
总的来说,三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这便要求医师在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设定正确的呼吸机参数,为患者提高正确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代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8):2413-2417.
[2]夏志成,章柏平.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0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1):148-15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22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in our hospital in October 2011 ~2013 year in October were patient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1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department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took mode, systematic nursing model, and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disease treatment,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other indicator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 reasonable diet,medication,exercise,regular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indicator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BG),bedtime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serum red protein (HbAlc)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 The systematic nursing model in improvi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has a grea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Systematic nursing mode;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reatment compliance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加[1]。它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者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危及到全身各个系统与器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威胁,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2]。虽然人类尚未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我们对糖尿病并不是无计可施。为了有效改善和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了系统化的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90例,年龄40~92岁,平均年龄(58.33±12.67)岁,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中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S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用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模式,一般护理模式即示:①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给予入院健康宣教;②配合医师做好各种化验检查及治疗;③责任护士给患者统一订制糖尿病餐;④完成出院用药指导。
1.2.2研究组 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2.1认知糖尿病知识干预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患者与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医护人员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和治疗过程,急慢性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降糖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时间和不良反应,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等,使其让患者与家属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知。
1.2.2.2心理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国外报道[3],与正常人群比较,糖尿病患者忧郁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焦虑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4]。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见效慢等特点,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都存在着焦虑、忧愁、烦闷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并应用适当的形体语言,赢得患者的信任,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之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5]。
1.2.2.3饮食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承受力情况,参照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标准,为患者制定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采用协和医院营养科制定的食品交换份法,确定3餐/d的食品种类与数量,并及时予以检查指导。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均衡膳食,增加粗粮食物,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忌暴饮暴食,保证有效的营养摄入。糖尿病饮食治疗最终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落实到制定食谱和选择食物上,合理地选择食物,使患者易于接受,有助于饮食治疗方案的落实,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变化。
1.2.2.4运动护理干预 根据年龄、体质、性别、病情及有无并发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体操、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长期有规律的锻炼。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运动不宜在空腹或者血糖特别高的时候进行,运动的时间不宜过久,一般在30~60 min,可选择在饭后1 h较为合适。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和一些糖果、饼干,以防低血糖的发生时可以自救。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昏、心悸、大量出冷汗、饥饿,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饼干。
1.3评价指标 在不同护理模式的干预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疾病治疗疗效、临床其他检验指标及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①治疗依从性的观察指标:合理饮食、按时用药、坚持运动、定期监测血糖。②糖尿病疾病治疗疗效评定的标准:优,糖尿病血糖和尿糖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波动范围小;良,糖尿病血糖和尿糖虽未控制的正常范围内,但总体血糖有所下降,有稳定下降的趋势;差,糖尿病血糖和尿糖控制不佳,没有有效的控制或有上升的趋势[6]。③临床检验指标:分别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的血糖(PBG)、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差异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及按时服药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差的比例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勺榛颊呒膊≈瘟屏菩情况比较 对研究组患者给予疾病知识的普及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积极性以及治疗效果均更优,而治疗情况差的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FBG、PBG、糖化血红蛋白、睡前血糖等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糖尿病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威胁人类生命的慢性疾病,也逐渐成为严重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及并发症所造成的健康损失正在一步步牵涉着患者身体,所以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医护人员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时间久、治疗较为复杂,急慢性并发症多,长期的一个治疗方案会使患者失去治疗的耐心;同时患者的年龄与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各方面的影响下,多数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糖尿病的依从性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差,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临床上较为公认的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务人员的嘱咐而确定的改变了某些习惯和行为以及遵从医嘱的程度[7]。多数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如患者能成功的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遵照医嘱坚持治疗,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的质量,并且可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反之,若患者不遵从医嘱坚持长期治疗,再加上这种患者往往同时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欠佳,会极大影响临床治疗疗效,严重者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或者危及生命[8]。
系统化护理模式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决策性与科学性。本次研究总共选择2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措施,而对照组采取内科一般护理。表1说明了研究组系统化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很大的帮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内患者能够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合理服用药物、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的比例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显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所增强,提高了治疗依从性。表3则进一步说明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后,2型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管理能力提高,增加治疗效果的达标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系统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及控制血糖平稳的技术,可以解除患者许多心理问题,使患者充分了解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而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使患者既能面对患病的现实又能树立战胜治疗疾病的信心;也让患者了解影响其健康和寿命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不是糖尿病本身。有效的控制好血糖则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有资料表明,因患者由于焦虑、心理压力等紧张可引起的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在缓解这些情绪之后,也将更加有利于控制血糖[9],患者血糖的控制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4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措施得到的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差异,通过系统化护理模式,患者可以获得糖尿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饮食、运动对血糖变化的影响,血糖监测和评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系统化护理模式的尝试,研究组遵医行为有了普遍提高,增加对疾病知识的掌握,且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邓淼.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9.
[2]杨文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R].苏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
[3]Peyrot M,Rubin R R.Modeling the effect of diabetes education on glycemic control.[J].The Diabetes Educator,1994,20(2):143-148.
[4]Popkin M K,Callies A L,Lentz R D,et al.Prevalence of major depression, simple phobia,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type I diabetes mellitus.[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88,45(1):64-8.
[5]周锦,林莽看.浅谈影响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4(2):4A.
[6]连丽虹,黄剑施,等.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8(21):28-24.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等[1]。这类疾病多具有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肺癌发病率、递增率局肿瘤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2],死亡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2],这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明显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我科现将2009年7月――2011年11月我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定我科2009年7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问诊、X线胸片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指标(2002年版),其中男性77例、女性19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1.36±5.12)岁,病史7-30年不等。
1.2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经治医生共同探讨病历,总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并展开针对性护理临床意义的讨论和研究。
2结果
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见表1。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对各患者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恢复情况较良好。
3护理对策与心得
3.1基础护理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外,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病室环境要求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换气,维护室内温度在19-21℃,湿度控制在55%-65%,避免空气污染,尤其避免粉尘污染[2]。
3.2营养和运动指导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的状态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护理时应注意针对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再配合合理的运动指导,促使患者身体机能更早恢复。酌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补充足够水分,减少钠盐的摄入,水果蔬菜类也应多补充,少量多餐,丰富患者饮食结构,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同时,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调理,若患者病情较重,则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嘱咐患者家属细心照料,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工作。
3.3疏通气道,合理氧疗根据需要,为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氧疗。采用双鼻头吸管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氧疗方案为:15-18h/d,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及时清理鼻腔,保持鼻导管通畅,氧疗期间密切管着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有所改善[2]。若有痰液粘稠者应鼓励多喝水,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痰。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协助患者排痰。而针对久病卧床的患者,由于其体弱,无力排痰,可以采取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法帮助排痰,雾粒以1-5μm为宜,雾粒大小针对患者痰阻情况酌情选择。若痰液太过粘稠壅堵气管,可以先进行导管吸痰再进行排痰护理[3]。
3.4锻炼呼吸肌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帮助患者康复[3]。针对病情轻重,可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通过这些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还可以防止呼吸肌疲劳发生通气衰竭。同时可配合如行走、慢跑、下蹲、弯腰和扩胸等运动达到全身性呼吸锻炼的效果,增强体魄改善肺功能。
3.5用药观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患者长期处于一个患病状态,长期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伤害大。在用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留心病情的变化,同时要嘱咐患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多注意,随时和医生护士沟通,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3]。
3.6心理疏导多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都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并且很难根治的特点,大多数患者都有3年或3年以上的病史,长期处于一个治疗又反复又治疗又反复的过程,患者会有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2]。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护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应做到耐心细心用心,时常鼓励患者,对患者的问题一一解答,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特点,从而克服对疾病的排斥心理,使患者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患者的家属也要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常跟患者谈心,疏导患者。
综上所述,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提供科学、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对策,不仅是身体的护理,还有心理的照顾,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1 基本数据
收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5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男生26例,占52%,女生24例,占48%。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9:1.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烧等。
1.2护理方法
1.2.1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a.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将各种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完成,不能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b.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器官进行清洁,包括对鼻腔和咽喉的处理,清除在呼吸道内的污染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C.对于鼻塞的护理,在鼻塞现状严重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鼻腔进行认真的清理,首先要选用麻黄素液滴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每日应该护理的次数,保障患者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现象。d.对于咽喉部位的护理,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觉得咽喉部位不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咽喉部位,注意其实否发生咽喉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刻记录患者的状况,当患者感觉咽喉不适时可以适当的给提供些润喉的药物。
1.2.2 适当的控制温度;小儿一旦患得呼吸系统疾病时随即引发的就是高热,温度太高,在个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儿身体的发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时刻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者的温度达到了38度以上,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比如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嘱咐患者的家长时一定要提醒家长定期定量服用不得乱用。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与家长共同克服这一困难,保证患者对药物的摄取量。
1.2.3 准确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说是患者发生高烧或者抽搐的现象,如果家长和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并且记录好数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状况。
1.2.4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受年龄的影响,本身对于医院和药物有着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医院内往往会发生食欲较差的现象。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缺乏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快的恢复,家长应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鼓励孩子好好吃饭,防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1.2.5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指导。比如说;如果所患得疾病为肺结核,我们就要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
二、结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95-02
前言: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这使得无论在城市中还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气管、支气管、肺部以及胸腔都是主要病变的部位。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常年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做到更好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更好的护理这类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医学课题。
1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1.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特点
本病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引起,临床表现分为普通感冒,咽炎和支气管炎。患者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起病较急,咽干,头痛,鼻塞同时出现流鼻涕的症状。很多人对感冒不以为然,但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例如:风湿病、肾炎等。另外对外科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感冒”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现象,常常是手术后并发症的一种表现,值得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警惕。
1.2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其特点
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多由感染、过敏或理化刺激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一般的临床表现为先有鼻塞、流涕、畏寒、发热、痛、头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3肺炎球菌性肺炎及其特点
肺炎球菌性肺炎大多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一般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体温很快升至39到40℃、寒战并发热。多伴有头痛、胸痛、全身痛咳嗽、有粘痰、带血或呈铁锈色、气急发绀等症状。
1.4气胸及其特点
自发性气胸指的是在患者非外伤的情况下,肺组织连同其表面的脏层胸膜破裂,致使空气进入胸膜所引起的疾病。发生于患者肺部,X线检查无其它明显病变的气胸则称特发性气胸,气胸的临床表现为起病较急,多数有咳嗽、摒气或用力过度等明显诱因。
1.5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
1.6哮喘及其特点
在易感者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症状也很常见。
2对以上疾病的临床护理
2.1对患者的护理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等严重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病人宜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稀软、少油腻,多食蔬菜、水果等,以清淡、爽口为宜,忌饮食不节;对于一些患有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来说,消除空气中的污染和烟尘是很重要的环节;如伴有发热的症状则可用冰袋敷前额,用酒精擦身,注意卧床休息。原发性治疗,即治疗气胸的原发病,抗感染,一般治疗,保持安静、镇咳、避免对于气胸患者,用力、呼吸困难者吸氧,胸腔排气。闭合性气胸、肺压缩少于30%,症状轻者不必抽气。肺压缩超过30%,伴呼吸困难发绀者应用胸腔排气治疗。 此外,无论是何种呼吸系统疾病,都应加强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质是病情好转的前提。
2.2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科室与医院要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对法律、法规中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内容进行筛选,开展有预见性的教育活动,由专门人员对护理人员讲解医患双方义务与权利方面界定和护理工作法律责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加强对护理人员礼仪教育,使用文明用语,态度和蔼真诚,让患者能充分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加强对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其整体护理能力。完善本科室的监督制度随机抽查,定期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3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患者表现为:病情反复、体质虚弱、久治不愈等特点。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临床症状、病程长短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心理需求的不同,提供科学、完善的心理护理措施,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对其呼吸道的护理应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在使用吸痰器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结语: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的数量在很多地区都呈现出一个大幅上涨的趋势。由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强传染性,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较多的。而且由于病患个体情况的不同,护理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护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多变的学科,从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挑选组合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是呼吸系统相关医护人员,也是所有医护人员面对的挑战。医护人员应当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各方面出发,为患者建立科学的医疗方案,培养良好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72-01
前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呼吸系统疾病是普遍老年人经常出现的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较为复杂,极大地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做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这成为了当今医院所关注的课题。
1浅析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患者在护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出发,通过医患、护患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和信心,保证患者处于接受诊治的最优生理和心理状态。患呼吸系统疾患的老年患者在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医务人员应该重视这类老年患者,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尊重、照顾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增加恢复健康的信心。
1.1详细地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全面收集资资料,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如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患者对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了解有无恐惧、焦虑、孤独、抗药、抑郁等易发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1.2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的重要措施之一。良好的服务态度,细心的陪伴也是减轻老年人孤独感、无用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关怀减轻其不良情绪。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积极乐观的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呼吸系统疾患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反复住院,对护理操作都很了解,加之老龄、体弱,像静脉输液等操作会有一定难度,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提高各项护理操作的一次成功率,使患者有充分的信任,也是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基础。
1.3使老年患者处于积极、放松的状态,有助于恢复健康
努力减轻老年患者的焦虑心理,焦虑心理人人难免。有些患者焦虑形之于外,容易觉察,有些则埋在心里很少外露。焦虑是对当前及未来情况的担心,是各种因素导致的思虑过度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就要靠敏锐的观察力来判断分析,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处于积极、放松的心理状态。如有一位老年患者见其他的患者都已陆续出院,心里很急。护士应以劝导的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称其恢复健康迅速,给老人点信心,这位老人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其恢复健康。
1.4减少老年患者的抗药情绪,并为患者建立科学地锻炼方案
有些患者长期打针吃药,感到厌烦,对药物疗效产生怀疑,担心药物的损害,有的甚至将药扔掉。此时护理人员应劝导他,矫正患者不正确行为,态度要温和,语调要平和,耐心地讲解,每次服药都要亲眼看着他,鼓励他把药服下,这样他感觉到了他在被关心、被重视,纠正其抗药情绪,以使治疗措施得以真正落实。除此之外,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引起呼吸系统疾患发作的诱因,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适度锻炼、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其次,协助患者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及康复方案。同时,应注意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2探析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做好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是病房的护理,病房也是老年人生活的地方,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室内的温度最好是保持在20℃左右;能很好的通风、沐阳;在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到风寒的侵袭,导致病情的加重;更要注意的是刺激性气体的吸入;第二是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临床上,咳嗽其实是一种反射性的保护功能,咳嗽将痰液排除,能够保持呼吸的畅通。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应该给予帮助:在患者的背部适力的扣拍,借助外界的震动力,促使痰液从较细的支气管引流到大气管内以顺利的排出;第三是呼吸气的训练与指导,调节呼吸肌的功能能够改变呼吸困难以及运动能力下降。主要是调节腹式呼吸和缩唇吸气。通过调节腹肌主动的收缩与舒张来加强膈肌的运动量,用以提高通气量,减低耗氧量;缩唇吸气主要是为了增加吸气时支气管的内压。方法:起初的训练最宜半卧式、膝屈曲,立位的时候上半身略向前倾斜,放松腹肌,使舒张和收缩自如,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静呼吸。呼气时缩拢嘴唇,并收缩腹肌,使肺内的气体慢慢经口呼出,然后再用鼻子吸气使腹部慢慢的鼓起来;第四是药用观察,因为老年人病症较多,通常服用多种药物,无形中就损伤了肾脏的功能,也降低了耐药性,反而会造成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对此,对患者进行输液时一定要控制速度,过快、过多都可能导致肺水肿而引起心力衰竭,在静脉滴注氨茶碱的时候应该放慢速度。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也会增加,这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严峻地挑战。因此,医院必须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地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有专业的护理技能,并且须有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做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05-01
随着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国亟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但是我国全科医学起步晚,目前全科医生培养中尚存在缺乏专职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全科医生的临床带教多由专科医生完成的问题。
全科医学是不同于其他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呼吸专科医生如何做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首先,呼吸专科医生要接受全科医学规范化师资培训,充分掌握大纲要求。其次,要经常到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全科医学理念。通过提高自身能力及素质,在临床带教中注重对全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1]的培养。
1 全科医学的理念及临床思维
到我院进行岗位培训的全科医生都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全科医学。呼吸专科医生要将全科医学的思维和理念渗透到临床代教中,让他们懂得全科医生从临床思维、理念到工作方式与专科医生不同。全科医生是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提供的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全科医学探索和揭示的是社区居民个体表现出来的早期未分化疾病的症状[2]。合格的全科医师,不仅要学会运用全科医学独特的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矛盾并加以解决,还要了解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全方位的知识,为病人制定的处理计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
2 呼吸系统常见社区疾病的诊治能力
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是社区多发病。呼吸专科医生要结合全科医生未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在社区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社区缺乏高、精、尖医疗设备及全科医生医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临床带教中加强内涵内容教育。重视呼吸系统疾病典型症状、体检及常用的临床操作技能,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思路。只有掌握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才能让全科医师立足于社区,保证社区医疗水平档次,提高居民满意度。同时让他们了解社区医疗与综合医院医疗的不同特点,充分、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及时恰当的对社区患者做出转诊决定。
3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能力
呼吸系统有许多危重症,如重症哮喘、张力性气胸、重症肺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呼吸衰竭等,如处理不当可危急患者生命。呼吸专科医生在临床带教中要注意对全科医生进行呼吸危重症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及处理能力的培养,使之反应灵敏,在紧急情况下处理适当。同时培养其掌握呼叫120急救电话的要点,转运病人前的准备,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术及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
4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及连续性管理能力
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病居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具有较高患病率和致残率。由于居民医学常识的匮乏,致疾病不能早期诊断或者因依从性差导致疾病的反复,致使患者对疾病失去信心,导致焦虑、抑郁症患者增多,生活质量下降。全科医生是在临床一线直接接触患者。这就要求其采用包括集中教育、随访教
育等多种方式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同时要掌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连续性管理技能。以支气管哮喘为例,全科医生要教育患者避免哮喘急性加重诱发因素;了解哮喘防治药物知识及掌握吸入药物的方法,如何进行自我监测;急性发作时的自我处理及如何把握就医指征等内容。通过对患者的教育,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5 沟通能力
在临床带教中要加强全科医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全科医生直接接触患者,如不能掌握沟通技巧会直接影响卫生服务质量。首先,让全科医生了解,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其次,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充分的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才能针对性的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在带教中培养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交流方法,语言上增加亲和性、通俗性、灵活性及知识性。最后,要知道沟通的基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让患者信赖。
6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式采用单向授课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长期习惯的讲授模式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差,创新性差。结合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要与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要求其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能力的特点。在临床带教中采用多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3]、案例式教学法等。综合呼吸系统症状学中发热、咳嗽、胸痛等具有多学科间交叉的特点,引导全科医生运用多种方法检索相关知识,展开讨论,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全科医生与时俱进,从而保证社区医疗水平。
总之,只有具备了以上核心能力,全科医生才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居民“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