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核算对象范文

时间:2024-01-06 08:14: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会计核算对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会计核算对象

篇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越来越重视医疗制度的改革。现阶段无论是医院的内部管理策略还是外部经营方案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2012年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就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怎样将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有效应用到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来,成了医院内部管理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充分考虑到了医院核算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大弥补了以往会计制度的不足。 

一、现阶段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方式及制度还有待完善,它忽视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对成本核算整个过程控制不足,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由于旧的财务制度的影响,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缺乏完整性。目前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对医院的各项支出收入进行汇总、归档,单一地进行统计核算,致使医院的管理者不能事先地对各项成本开支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作出预先的判断和控制,只能通过会计核算统计的数据了解医院经费支出的最终状况和结果。 

医院的财务管理方式及管理观念都相对落后。成本的核算都不是单独进行的,也没有按照费用和固定成本将会计科目加以分类,导致费用界限混淆不清。且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成本核算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在旧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医院费用的分摊主要采用间接分摊或者直接分摊的方式来进行,这就造成医院成本管理的明细不明,使得收支以及成本结余情况不能够准确地呈现。有些财务管理决定和方式还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造成医院资产管理情况较为混乱。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促进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完善 

新财务会计制度充分考虑到了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各个项目。针对会计核算的相关要求,树立公立医院的卫生公益性质,增加了公益核算的内容,考虑到了医院的公益支出;加入了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的投资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利用该项原则对医院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调控,真实的反映医院的客观经营状况,在“财政应返还额度”资产类科目中,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依据其寿命的长短等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在实际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也做出了预计,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不断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在医药销售方面实行零差价销售策略,取消对药品售价与进价之间差价的核算,即取消“药品进销的差价”和“药品支出”等科目,不再对医院的购进药品进销加成。这将有效降低人民群众的负担,使广大人民能够看得起病、买得起药,在有效维护公立医院性质的同时,还要体现医院的综合能力,全方位的规划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同时,取消对总的药品账目的核算,将药品纳入库存物资科目进行核算。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科学的制定收支管理和相关分类。对医院收入、支出类会计项目作了相关的规定,医疗成本包含医疗与药品支出两个方面,医疗收入包含医疗与药品收入两个方面,将药品收支统一的纳入医疗费用之中。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还增添了科研和教育两个核算科目,从而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完善,也使医院的各个核算科目之间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使会计核算的数据信息变得更加真实可靠。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净资产的核算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新的核算制度增加了待冲基金科目,这是一个全新的核算科目,它包括待冲教育基金以及待冲财政基金两个具体方面,它不仅能够反映出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能够反映出科研教育、财政补助等方面的预算核算信息。 

新的会计制度还加入了医疗风险基金核算的内容,要求将一部分的医疗收入预提用于医院的医疗事故赔偿工作。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使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更加规范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规定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病种、科室、诊次、床日以及项目,对三级医院的成本核算对象做了特别的要求,要求三级医院必须将医疗服务等纳入核算范围内。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各个科室成本费用的归集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把科室的成本归集分为临床服务、医疗辅助、行政后勤以及医疗手段四个方面。这一做法不仅为医院的各项成本之间做了一个对比,而且也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供了一个更加规范的标准。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也对医院科室成本管理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医院的成本分摊制度一直以来是医院会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新的核算制度规定了三种科室成本分摊方法。第一种要充分反映出医疗辅助的成本费用;第二种要能够有效反映医疗技术的成本费用;第三种要能够反映出医疗服务中的各个项目。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提升了医院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资产负债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取消了修购基金的做法,选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反映出医院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负债情况,并且针对不同的资金来源,对这些固定资产的处理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对其进行核算能够清晰地展示出账目信息,从而减少医院在资产清算方面的误差。同时,为了能够使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对其收支情况、固定资产情况以及资产债务能做到有理有据,这要求将医院账目加入基建账数据。 

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在收支方面核算的规范性。旧的财务会计制度在对医院的管理费用进行核算时,采用的是分摊的方式,而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对这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它用期间费用取代了分摊制度。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收支的平衡性和完整性,新财务制度在医院收支管理这个科目中加入了科研教育内容,使医院能够将教育和科研的资金成本使用消费情况明确地展示出来,从而有效推动医院科教资产核算的规范化发展。 

新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报表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其一切统计结果与数据都需要在报表中呈现出来,新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会计核算部门在核算工作中必须加入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数据、现金流动情况数据、财政补助以及科教资金数据等信息,从而推动医院会计核算报表内容的逐渐变得完整。此外,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工作还应该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科室,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详细、更加条理分明。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能够将医院的补资金清晰地展示出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医疗制度的改革,而且对各个医院的补助政策也越来越完善,因此,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就对政府财政性的资金补助做出了严格的核算规定:医院不能把政府补助资产作为年终奖励,应该累积到下一年的财政资产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医院摆脱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困境,比如说对成本核算整个过程的控制不足以及医院的核算数据往往缺乏完整性等问题。通过积极贯彻落实新财务会计制度,使医院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范下进行工作,从而推动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医院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不断改革医院的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体系指的是由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会计方法所组成的整体,包括会计预测方法、会计政策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等。新制度的颁行,进一步促进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促进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

第一,会计科目的变化,与医院会计核算要求相符合。新制度在会计的核算科目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两个科目。同时,增加了对公益性会计核算科目,对医院的公益性支出进行准确的统计。从医院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取消了部分会计科目,提高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第二,取消药品进销差价。在增加核算科目的同时,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的会计核算科目,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在药品出售中实行零差价,这就改变了过去以药养医的局面。在新制度中,取消了药品总账科目,增设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科目。在药品成本管理方面,不再以管理费用进行分配,而是按照出售成本进行结转。

第三,改革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在新制度中,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按照固定资产的寿命期来分摊医院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于非财政科教项目、财政补助项目而产生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还应该增加累计折旧项目,但不应记为医疗成本。

第四,调整了支出类会计科目。在新制度下,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合并为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根据医院经营业务的需要,在收支中当地设计了教学收支和科研收支项目,规范了医院收支管理与核算。同时,平衡了预算会计科目和会计科目,不仅能反映预算管理信息,还能反映出医院的财务信息。

第五,净资产核算发生了变化。在新制度中取消了固定基金,增加了待冲基金科目,将科研项目、财政补助形成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通过待冲基金反映出来,能够反映财政项目和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科目,从当年医疗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医疗风险基金,用于医疗赔偿。

(二)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规范化

新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较高,且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在成本核算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的对象更加明确。新制度中规定了项目成本、诊次成本、病种成本、床日成本、科室成本五个核算对象,进而规定了成本核算应按照科室、床日、诊次为基本核算对象, 三级医院等还应该增加病种、医疗服务项目等成本核算对象。

第二,科室费用归集。在科室成本方面,新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将科室成本分成以下四类:医疗技术类、行政后勤类、医疗辅助类、临床服务类。对科室成本归集、成本范围进行了统一规定,为医院成本比较、规范医院的成本核算提供了统一标准。

第三,加强科室管理。在科室成本分摊上,新制度规定了三级分摊制度。第一级分摊能够反映出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第二级分摊能够反映出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和医疗技术项目的成本。第三级分摊能够反映出医疗服务项目的诊次成本、病种成本、床日成本、科室成本。

(三)提高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

新制度的颁行不高,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取消了修购基金,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采取计提折旧的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出医院资产负债情况,在固定资产方面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处理,在账面价值中列示,防止医院资产虚增。其次,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到医院账目中。在新制度中,将基本建设账目数据合并到医院账目中,在医院会计核算中能够反映出医院的收支、债务和资产情况。最后,增设了待冲基金,将科教项目、财政补助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通过待冲基金反映出来,能够反映出政府资金投入情况。

第二,规范医院收支核算。取消了医院管理费用分摊制度,将管理费用不列入医疗成本中,以期间费用进行处理。同时,将科教项目并入医院收支管理项目中,反映教学资金、科研资金的结转情况,不仅规范了医院教学科研资金核算,还表现了医院收入完整性的特征。

第三,完善医院财务报表。新制度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医院增加成本报表、绩效考核表、财政补助明细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丰富了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同时,要求医院会计核算应深入到科室上去,细化医院会计核算工作。

第四,规范了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核算,反映医院资金补偿信息。在新制度中,规定了政府财政拨款和科教项目的资金结余不能用作年终分配,应上交财政或结转下年。对于科教项目、政府拨款而形成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等不得记录医疗成本中,而应该通过财政补助情况表反映出来,真实地反映出医院资金补偿信息。

三、结束语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和成本管理规范化,还能够大大提高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也应认识到,新制度的推行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医院的约束作用有限,因此,应继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以新制度为指导,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篇3

现阶段,因为我国加大了对财政体系的改革投入,其进程不断的深入之下,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所以,自从我国的有关部门制定了新会计制度,多数企业都积极响应改革,将新会计制度引入到了相关的会计工作之中,同时进行财务核算的相关工作时,将新制度和传统的制度进行结合,并进行了积极的贯彻。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财务核算的模式,因此,本文通过对这些影响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一些对策,希望可以促进企业财务核算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相关影响分析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采用的会计制度为具有规范性、独立性的一种财务核算体系。展开财务核算的工作时,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否可以决定信息质量的优劣、会计报告体系的完整与否、内容是简单还是详细等,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才可以与国际的会计准则相接轨,适应我国对财政体系的改革。所以,很多企业将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积极的响应财政部门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已经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成本投资、经营管理、财务分析体系以及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1.对财务核算造成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不断的实施中,企业的财务核算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要求的提出,例如对业务类的会计处理进行划分的标准、使用计量单位的改变以及会计文字的改变等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于企业的业务类方面的会计处理更是要求严格,具体内容有:(1)明确的对资金核算的方法、利息资本化的纰漏细节以及确认条件等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要求;(2)明确的对非货币交易以及货币易进行了划分;(3)针对或有资产,补偿金额不低于95%时才会得到确认,若是低于95%,那么不能进行确认;(4)针对或有负债,需要针对可能性的程度以及情况的不同对财务进行处理,一定要对相关的原则进行确认;(5)对于相关报表之中的内容,应该对报表构成的相关数字的来源以及构成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应对报表之中的附注内容进行明确。对于上述的相关资料的处理,所有的财务核算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专业的判断以及分析。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三条确认原则进行掌握,熟练的应用于财务核算相关的工作中。进行资产的计量以及确定时,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对确认条件、准备计量值以及资产的定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负债的计量以及确认进行处理时,会计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负债的内容进行了解,对确认条件以及计量值要准备好。针对收入的支出进行计量以及确认时,也需要对支出或者是收入的备好计量值以及确认条件进行明确。与会计调整、或有事项以及非货币易有关的工作有关的工作,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处理财务核算时一定要根据标准内容来展开。

2.对财务分析体系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核算的要求是应该具有规范性,其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宽泛。实施新会计制度时要对谨慎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进行体现。会计的工作人员进行财务核算时,应该对优质的信息进行删选,才可以将决策的合理性增强。与此同时,应用新会计制度时,相关的经济成分关系人以及外部行业可以更为方便的对财务信息以及资料进行简要的分析,企业对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人以及行业的相关财务信息也可以进行获取,同时还能对国际的会计走向进行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应该想着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但是会降低企业的机密程度。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的对策

1.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

企业应该对会计管理核算的制度进行完善。第一点,会计人员应该对新会计制度的财务核算评估以及核算原则进行掌握,对国家的会计政策进行了解,对于财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要使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解决。因此会计人员需要改变思想,重视财务核算工作,将专业知识进行深化,将自身的判断力以及综合的业务能力进行提高。因此,企业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为他们构建学习的平台,并建立合适的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考核的人员要继续强化。第二点,企业需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实现财务核算工作运行的有序性,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2.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健全

实施新会计制度,一定要辅以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会计人员需要借助于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同时及时的上报,积极的进行解决。第一点,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指标体系。企业还应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层次的了解,将不同层次的程度进行权数的明确,接着对指标合理化进行研究。第二点,对于总体目标之中的指标合理性的分析,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对指标进行调整,实现财务指标和管理目标的协调性,实现财务指标体系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企业借助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对更为安全‘有效以及真实的信息进行获取,根据这些有效的信息才可以正确的进行决策,实现企业正常的周转资金,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生产成本进行降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对企业工作的效率进行了提高。

作者:范德清 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迎春.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52-53.

[2]张戡.新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3):37-40.

篇4

金融资产分类方面的变化

在传统的旧会计准则实践中,能将金融资产有效划分为四类。主要是参照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实际变动计入档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在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后,原有的分类组成主要调整为三类,即是AC、FVTPL、FVOCI。将原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转为债权投资,其中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科目保持不变。对原有的债权类投资标准实施划分,将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业务模式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资产,原有的会计科目转变为其他多类债权投资。当被指定为FVOCI,要注重对会计科目实施变更,转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通过此类调整有助于对传统会计准则中资产划分环节中存有的随意性集中控制,能最大程度调控出可出售资产的空间,便于优化金融资产分类,提升会计实务整体成效。

金融资产减值计提变化

在全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要注重将原有的减值计量基础有效调整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便于突出科学性。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参照违约问题产生概率、违约损失情况实施减值计提,便于对各类常见的金融资产风险问题产生概率集中管控。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结合金融资产变动情况判定信用损失,对常见的损失阶段进行判定。实际减值准备计提时间能设定在一年之内或是完整的存续时间内。但是在传统会计准则实践中,仅仅只能对已经产生计提的金融资金实施计提,这样将严重忽视了今后金融资产会产生的多项风险问题,对减值计提精确性也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所以从相关理论层面来看,企业在长期发展中要注重组建风险评价模型,这样能有效预判一段时间内会产生的损失风险。在新会计准则中,实现了资产分类更为统一,要与实际持有意图保持一致性。基于业务模式测试、现金流量特征测试等排除多项人为要素的误导。这样便于展示出不同产品结构化本质、非标资产内核,便于促使企业多项投资决策拟定更为科学,多重条款制定更为明确。对不能通过现金流量特征进行测试的金融资产,比如结构性理财等,均可以将其归类到FVTPL类别资产中。企业在投资决策制定前,判定各项持有资产的主要意图,设定完善的战略发展目标,对资产价值波动、利润情况有效判定,做好空间压缩情况控制。

新会计准则变化对信托公司财务核算的影响分析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在信托企业投资管理中,实现资产负债有效匹配是重要特征,但是从部分信托公司发展现状中能得出,部分公司尚未达到资产负债相匹配的发展目标。主要是由于投资端口、负债端口担负的风险较大,其次是由于期限错配导致利率风险问题提升,这样对会计利润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新会计准则要求中,信托公司要注重对信托合同实施分组,做好资产组合优化,这样能实现资产负债综合管控。强化多重金融资产减值计提评价以及会计信息披露,能保障企业发展中降低各项风险要素影响,实现风险问题综合防控。在新会计准则中,能促使金融资产分类更为标准、客观性提升。基于业务模式评定、现金流量测试等控制人为主观要素诱导。重点突出不同产品结构化本质以及非标资产内核,这样能保障多项决策更为合理,合同条款设定更为明确。

对利润表的影响

在全新的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中各项表现相对明显的变化就是企业金融资产公允值产生变化。比如权益类资产产生变化,对应资产可调节收益空间逐步缩小,这样将会导致财务收益活动整体波动性扩大。在新时期信托公司发展中,要注重进一步优化权益资产分配、财务收益结构优化的呢过,这样能全面提升投资回报率,对利润波动情况有效控制,便于降低市场环境中股票投资对企业整体收益的影响。其次,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预期资产损失减值计提模式,企业发展中当多重风险问题不断扩大,要注重做好减值计提综合评估。在面对金额相对较大的固收资产减值计提中,会导致信托公司整体利润率降低。所以目前信托公司在各类投资策略实施中,主要是趋向于保守化发展,实现现有资产以及负债情况的有效协调。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做好长期收益管控,对多重风险要素集中整合,降低利润产生的波动。

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从诸多信托公司发展建设现状中能得出,多数公司结构模式设定中主要是选取纵向直线型组织结构。而多数金融机构在发展重视选取集权制管理模式,长期发展中导致多项横向信息传递受限。在全新的会计准则中,要求企业在发展中要注重积极组建预期信用模型,对今后预期发展损失实施减值计提。但是由于专业化信息系统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受限,导致预期损失、减值计提、风险评价等活动组织开展难度增大。信托公司在绩效评价指标设定中要注重实现全面更新,主要是由于各类权益类金融工具存有利润无关性且不可撤销。

信托公司财务核算优化措施

重构会计科目体系强化会计准则渗透

信托企业在长期发展中要注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新会计准则学习中,对多项理论知识全面整合、应用。财务管理部门要注重与企业多部门管理人员基于新会计准则中涉及的各项新规定,对原有的会计制度实施有效修订、补充、完善,重新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会计科目体系,对原有的会计报表模板进行调控。相关财务人员要注重对现有的存量资产实施有效梳理,针对包含特殊条款的债券实施SPPI测试,之后再参照现有的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行有效分类。针对各项新准则中多项规定,将存量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新账面价值进行对比,将数值之间的差额有效计入到期初留存收益以及多项综合收益中。要求相关企业在金融资产分类中,全面展开对可供出售资产的浮动盈利以及对损益的各类影响。

规范化优化管理模式

现阶段在全新的会计准则中,信托企业要注重做好市场风险评估、金融应用工具分类、减值测试等。其中涉及诸多业务活动,比如设计阶段操作、审批以及合同签署环节管控等。当前信托公司在长期发展中要注重组建纵横划分合理的矩阵组织架构,这样能在各项管理实务操作中提供分类、评估、测试、减值等多项数据,便于强化会计信息整体质量。信托公司在长期发展中要注重转变传统绩效考核模式,基于资产负债考核为标准优化原有的收入费用为主的考核模式。不能片面化关注各项利润考核指标,要注重提升净资产指标变化关注度,这样能获取更为长远、稳定的投资收益。

篇5

会计和统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统计和会计两大核算功能是相同的,都是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通过信息服务于党政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同时实施监督,确保政策、方针的执行朝既定目标发展,确保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统计信息是经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取得,其中一部分信息是直接从会计部门获得,如企业或单位的各项资产价值或某一期间实现的利润等,所以统计核算也包括财务统计核算,财务统计核算离不开会计核算。财务统计核算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结合统计核算的需要而建立,是统计与会计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原准则基础上作了许多重要的调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对统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统计核算时带来新的挑战,统计核算是通过统计指标来发挥作用的。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统计通常设置的指标体系包括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财务状况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财务统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基本都和会计指标名称一致,而且数据来源基本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以及该单位的会计帐户核算资料。我们不妨根据财务统计指标来理解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统计工作的影响。

1、报表项目及列示的变化

对于资产负债表项目及列示,新会计准则下的主要变化:资产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进行了划分,负债按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进行了划分;取消了短期投资,金融资产拆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新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列示开发支出和商誉;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及其他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相关支出统一纳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将原单独列示的少数股东权益列入所有者权益项下。

对于利润表项目及列示,新会计准则下的主要变化:取消主营业务收人/其他业务收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的划分,全部归类为营业收人与营业成本;将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列入营业收入,将少数股东损益列入净利润。

对于部分会计科目及报表项目的变化,表面上看似乎仅仅为核算内容在不同科目的重新分配,甚至是报表项目在不同位置的列示,但我们应理解这种变化的深层意义。

2、企业合并准则对财务统计指标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类型,对于前者要求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对于后者则要求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购买法下的合并后的资产总额,要大于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后的资产总额,但收益及留存收益的数额却小于权益结合法下的收益及留存收益总额。其结果是权益结合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会高于购买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我国原来颁布的一系列企业合并相关规范没有明确规定采用哪种会计处理方法,但迄今为止我国出现的企业合并案均使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由权益结合法向购买法的转变对财务产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3、存货准则对财务统计指标的影响

新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运用先进先出法记账。后进先出法是传统会计模式下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一种存货计价办法,这种办法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在物价上升及企业持续的情况下,相对于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会调低当期销货成本,调高利润和资产,从而调低存货周转率,调高流动比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若物价持续下跌,则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在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当期利润下降,流动比率和净资产报酬率下降。

4、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统计指标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比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体现在利润表上。对于非货币(即实物)交易来说,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而新会计准则则规定,非货币易在满足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要求后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会影响交易当期的利润。

5、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财务统计指标的影响

对原来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这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降低流动比率。在企业首次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在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两种调整方法都将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6、借款费用准则对财务统计指标的影响

篇6

关键字医院会计制度财务核算影响

目前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在各大公立医院实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医院的经营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医院会计制度就是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来制定的,相比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更加倾向于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方法上都和企业会计类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品的核算

在旧的会计制度下,医院药品的核算时采用售价核算法,财务人员对药品进行账务处理时一般是按售价借记药品,贷记药品进销差价,贷记应付账款或者银行存款。在药品在办理入库时,药品会计要在药品管理系统中录入药品的进价和销售价,药品的领用、出库等都按售价进行结转,月末按照确定的比例结转药品进销差价。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要求医院以实际成本核算药品价格。医院在使用自有资金购进药品时以实际成本借记药品,贷记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如果使用的是财政资金或者科教资金购进药品就要借记药品,贷记待冲基金科目。因此在药品销售时按照药品的实际售价作为药品收入,在结转成本时按照购进药品的实际成本结转,同时如果药品是由财政资金或者科教资金购买的,在结转成本时要按照药品对应的待冲基金科目来冲减待冲基金。在会计科目变化上,旧制度下是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是分开的,在医疗收入科目下设置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药品收入下也设置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在新制度下药品收入归入了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的明细科目,在结转成本方面,旧制度一般是在月末统一结转药品成本,而新制度下在药品销售时确认药品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药品成本,体现了收入和支出配比的原则。

二、成本的核算

旧的会计制度只是简单的提到了成本核算,而在新制度下强调了成本核算制度,从而使得医院的成本项目更加明细,提高了科室节约成本的意识,增加了医院的效益。首先是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对象原则,将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及病种成本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其次,在成本科目的设置上体现了成本核算的要求。同时在提取累计折旧、医疗风险基金、无形资产摊销等都按照科室进行成本分摊。最后是管理费用单独核算,旧制度中管理费用最后是分摊到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当中,在会计报表上管理费用无法体现,这样就不能对医院的管理费用有一个明确的判断,也无法体现医院管理发生的成本,不利于医院控制成本支出,新制度将管理费用单独核算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旧制度规定专业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或者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而且使用时间超过一年,并且在使用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都属于固定资产。而新制度规定专业设备在1500以上,一般设备在1000医院以上,或者未达到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大批同类物资都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在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要一物一卡片,在财务软件中要登记每个固定资产的信息,这样虽然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同时新制度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不是像旧制度一样只是提取修购基金而不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造成固定资产价值的虚高。

四、坏账准备

首先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有所扩大,旧制度下只有应收账款才能计提坏账准备,新制度下其他应收款也可以计提,因为其他应收款也可能发生坏账损失。同时计提坏账的比例也有所不同,由旧制度规定统一规定的计提比例(3%-5%)改为规定累计计提上限(不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明确计算公式:当期应补提或冲减的坏账准备=当期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科目贷方余额(或+科目借方余额)。同时确定了坏账核销条件即账龄超过规定年限(3年)并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结算时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保机构拒付的应收医疗款也可以作为坏账处理。同时在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上也比较多样,旧制度按照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金,而新制度下可以采用个别认定法、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多种方式计提。

以上是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的几个显著变化,可以说新制度下对医院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符合医改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会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领会新制度的核算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领会新制度的精神,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多重特性.会计之友. 2011(22) .

[2]徐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之探析.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6).

篇7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07-02

近年来,我国对医疗卫生事业给予了高度,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医疗机构逐渐向专业化、科学化发展。2012年初,我国开始实行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这对医院的财务核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医院财务核算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保障医院财务经济的有效发展。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核算的影响分析

1.财务核算基础发生变化。通过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制度对医院财务核算的基础进行了新的诠释。传统的会计制度下,财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时展的要求,逐步向“应收应付制”进行转化,该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它几乎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当然并不排除“收付实现制”的应用。

2.医院财务报表更加完善。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财务核算分析更为丰富,且逐渐实现了细化,并对医院的成本管理进行了规范,这在各个科室的费用归集以及核算对象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对医院科室的管理也不断加强,有效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为医院的财务核算提供了可靠的参照依据。

3.财务预算约束作用得到了重视。以往的会计制度对财务预算的作用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医院财务核算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财务预算的重要性,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这种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医院对财务预算给予高度的重视,注重发挥财务预算的约束作用,这在医院的收支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财务预算环节要进行严格的核定,如果超出预算,那么所超出的部分不给予补付,如果还有结余,需要按照相关的流程一并上交,避免出现医院资金的不明流失现象,实现了医院财务制度的科学管理。新会计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大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既与我国的财政改革政策紧密联系,又改革旧的会计核算制度,剔除了原有会计制度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医院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是对原有会计制度的完善。

4.财务报告制度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规定财务报表以及附注的细节部分。将财务报表的内容进一步的更新,将收支状况纳入了财务报表中。通过收入和支出多步走的方法来设置收支报表。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以及财政的补偿机制能够通过财务报表清晰的显示出来。在资产负债中,取消了原有的收入和支出的项目,通过资产的等式形式进行表现。在资产的负债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医院的负债情况和净资产的状况。医院的资产流动状况在财务状况表中进行明确的划分,能够清晰地了解医院的财政收支状况以及负债偿还的能力。在新会计制度中新增了财政拨款的项目表,对医院财政拨款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能够明确地划分医院的财政拨款从而更好地对医院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医院的财政预算等获得详细的数据和信息。

5.固定资产核算发生改变。新会计制度改变了固定资产的标准,增加了500元。专用的设备增加到了1500元。将原有制度中的标准增加以后,将无法达到的标准转化为存货资产,这样有利于对资产进行管理和分析。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的计量时,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一个累计折旧的项目,主要是根据原有固定资产的价值,并按照相关的折旧率来进行计算,进而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医院中的固定资产除了一些文物、动植物等外都按照折旧率进行折旧计算。固定资进行累计折旧计算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还能够直观的反映固定值产的磨损程度。再根据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计算出来,从而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样医院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将会计信息直观的反映出来,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有利于医院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增强会计的核算水平。新会计制度中还增加了非流动资产的项目,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通过虚提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从而减少了非流动资产,不将非流动资产计入到支出中。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探讨

1.完善财务评价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传统的财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原有财务核算分析的指标基础上对其实现了更新,新增的指标有风险预估、财务预算管理、收支与结余等,这些指标都能够为财务核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不仅能够对医院当前的经营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而且还能够为医院未来的发展做出有效的预期,使财务核算更为科学、合理。作为医院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分析指标能够对医院经营效益进行有效的判断,为医院的经营调整与改革提供一个方向,同时还能够起到对员工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2.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措施,对财务的有效预算不仅能够使医院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而且对财务的使用起到了制约与督促的作用。财务预算主要包括了收入与支出两个环节,要加强对财务收入、支出的管理,严格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标准进行审核,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对各项收入与支出进行仔细审核,不仅要对报表的详细内容进行了解,更要实现数据的精细化与具体化,具体到每一个小数点。这一方面能够督促医院各个科室按需采购,如实上交报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医院相关负责人对医院的经营状况以及各个科室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了解。

篇8

中国经济正叩响WTO的大门,企业管理已踩上网络经济的门槛儿。全球经济日益呈现一体化趋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会。在以分秒为节奏、以国际经营信息为视野的环境里,企业的老板(BOSS)、经营者(CEO)、财务总监察院(CFO)、信息主管(GIO)对动荡的市场变化必须作出快速的反映,对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对新的利润增长点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高超的技艺指引企业在茫茫的国际商海中劈波斩浪。然而,应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航标灯”的财务住处系统由于传统的财务软件本身功能的欠缺和技术的滞后,其功能和效用日益减弱,急需再造。由于国家会计准则对计算机软件的会计处理没有作明确规定,企业的财务软件如何入账,从理论到实务运作都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目前企业财务软件入账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改正的思路。

会计电算化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高效快速提供会计信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而现代服务业以其高增值等特性,更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现行税制中现代服务业存在大量重复征税的问题,进一步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国务院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开始征收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征收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的改革试点。其中部分现代服务业, 是指围绕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提供技术性、知识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六大现代服务业。同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广东省8个省(直辖市)。同时,财政部提出:力争“十二五”期间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推广至全国。

一、现代服务业的特点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与传统服务业对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①高技术含量,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智力(知识)型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使“知识”实现增值。②高增值服务,相对于传统服务业仅提供劳动力服务增值较低的特点,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过程中“知识”产生的增值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相互整合,产生更大幅度的增值。③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由于行业特点,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过优良的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或者管理能力。④高集群性,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集群性特点,更注重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需要以集群的方式减少运营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现代服务业也与生产制造业有着较大差异:首先,在收入确认上,生产制造业销售产品以货物的交付、所有权和责任的转移为标志;而服务业由于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阶段、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复杂性决定,服务收入确认较为复杂,一般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服务实施的进程来确认收入,当中受主观影响较大。其次在费用核算上,制造业更注重成本核算,原材料、设备折旧等,管理上更重视采购过程、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资金效率控制;而现代服务业由于主要由人力资源进行服务并产生效益,管理上更注重人员相关的成本费用,如:人员薪酬、差旅费、培训费等。

二、“营改增”前后会计核算比较

对于试点范围内的企业来说,“营改增”最大变化是由“价内税”变为“价外税”引起的对服务价格的影响,进而带来的会计核算上收入和利润的变化。“价内税”是指税款包含在征税对象价格之中的税种,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和营业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支付价款时,该价款已经包含了商家需要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因为商品的定价是一种含税的价格。“价外税”是指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价格之外的税种,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商品价格为不含税价格,税款将单独列示在发票上,商家在会计核算上收入确认时,也不将其确认为收入,而是直接计入应交税费。

例1:甲公司为北京一提供文化创意服务的企业,2012年8月1日起开始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企业,为对比差异,设其2012年7月及8月收入均为120万元,因业务发生的直接成本费用均为36万元。由于企业处于“营改增”的试行阶段,企业并未对服务价格做出调整,收入均为含税收入,直接成本费用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不可抵扣。为简化计算,每月收入视同一项业务所得收入,不存在应收及应付账款,所得收入及所发生费用直接以银行存款核算。

2012年7月,甲公司向客户开具营业税发票,税率5%,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6

贷:银行存款 36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72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6

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0.42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0.18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0.12

2012年8月,甲公司向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增值税税率6%,发票列示收入113.21万元,增值税6.79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3.2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79

借:主营业务成本 36

贷:银行存款 36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0.82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0.48(6.79*7%)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0.20(6.79*3%)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0.14(6.79*2%)

可以看出,2012年7月甲公司应交税费为6.72万元,毛利润为77.28万元(120-36-6.72)。2012年8月甲公司收入减少6.79万元(120-113.21),应交税费7.61万元(6.79+0.82),较2012年7月增加0.89万元,毛利润69.6万元(113.21-36-7.61),较2012年7月减少7.68万元。在不改变企业服务定价的情况下,甲公司税负由原5%的营业税税率提高到6%的增值税税率,税负有所增加,毛利润也有较大幅度减少。但是若甲公司因业务所发生的成本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则情况会发生本质的改变。

例2:甲公司业务成本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增值税税率为17%,36万元为含税支出,其他条件均无变化。则2012年8月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3.2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79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77【36/(1+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23【30.77*17%】

贷:银行存款 36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0.18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0.11【(6.79-5.23)*7%】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0.04【(6.79-5.23)*3%】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0.03【(6.79-5.23)*2%】

可以看到,由于增值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税率为17%,远大于甲公司6%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税率,“营改增”之后,甲公司税额较2012年7月减少4.98万元【6.72-(6.79-5.23+0.18)】,毛利润82.26万元【113.21-30.77-0.18】,也较2012年7月的77.28万元有一定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维持企业原有利润水平,可以采取重新制定服务价格,通过提高收入减少税负增加造成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企业客户的反对,影响到企业销售,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有较大影响。那么,成本能否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发票,对企业维持利润水平就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了,这也对“营改增”试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营改增”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纳税筹划,合理利用优惠政策

“营改增”试点实施以来,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是具有有利影响的,但是也有少部分企业由于经营性质,纳税项目等不同,税负不减反增。例如,会展企业,由于其上游产业链的大部分行业未被列入本次税改范围,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项目很少,造成会展企业税负大幅增加。当然,对于一些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率由原来营业税的5%下降到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3%,其获利是很明显的。但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讲,要根据“营改增”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契机,根据实际加强纳税筹划,合理利用优惠政策,开源节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流通环节来实现税负的转移,即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应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企业,获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减少企业自身纳税额度。当然,也不能为了抵扣而去抵扣,在采购实施之前还需要对不同开票类型供应商给企业的实际价格进行比价,否则也存在着企业税负下降而成本却上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和客户之间的协商谈判,企业的服务价格进行一定幅度的提升,将税改带来的利益与客户共同分享,同时也可以利用“营改增”的优惠政策,寻求新的客户类型,拓宽客户资源。

2.改进记账程序,完善财务流程

“营改增”的实施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较大的改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须设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建立增值税明细账,注意收入确认以及成本核算,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改进记账程序,完善财务流程,减少会计核算风险及税务风险。

3.完善定价机制

“营改增”的实施,使得企业服务价格的制定发生了本质改变,为确保合理的利润所得,企业需要对服务价格重新制定,有可能引起客户的反对,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全面深入的调研,科学合理的定价就成为了“营改增”下财务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加强对增值税知识的学习,严格管理发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增值税相较营业税,发票开具更加严格,一旦出现违规违法现象,面对的刑罚也更加严重,这也使得我们必须绷紧神经,加强对增值税知识的学习,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善发票管理。根据“营改增”的相关要求,对本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一系列的自查和改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应对能力。

四、结束语

“营改增”将在“十二五”期间力争被推广至全国,是我国税制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国家通过让出营业税收入的方式,以此降低现代服务采购成本,将这项福利转移到现代服务产业链中的众多后续受益环节,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①对于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做好企业自身会计核算、完善财务流程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优惠政策,开源节流,渡过试行阶段,相信在“营改增”经过完善全面推广后,我们将享受其带来的真正益处。

注释:

①祝昌快,“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财会研究,2012.10.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实现对内的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平衡,所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会计核算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减少其经费,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现行的基建财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建设日臻完善。这个体系当然覆盖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管理内容,但作为形成固定资产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投资的特殊性,及其反映这种特殊性的基建财会制度的建设,似有被边缘化的感觉。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体制不健全,漏洞较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建项目投资方式变得多样化,而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在财务管理制度上存在“真空”,从而产生了许多不规范的行为。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困难。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人为性强,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在企业的基建项目中这种现象更甚。许多企业在基建项目的投资过程中过分把精力放在了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的施工建设上,从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导致企业在基建项目中出现各种财务问题。

(三)基建项目中缺乏财务管理与核算 ,致使资金错位

近年来审计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内部控制管理比较薄弱,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监管不到位,常常出现建设单位不按基建建设程序、施工进度和资金计划拨付工程款项;超付工程款;脱离职能部门监管擅自支付工程款;挤占、挪用建设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随意变更工程设计,扩大投资规模等违规、违纪现象。

(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素质和经验参差不齐

基建项目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经济性的项目,基建项目代表着国家的政策意向,具有一定的事业性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的经验不足,对于基建项目的财务审核能力较差,加之基建项目复杂的关系,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强化企业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各单位必须根据基建项目建设实际,制订基建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抓好内控关键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确保办理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确保每项业务都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序,促进基建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应保证有完善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基建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二)统一领导,规范管理

随着生产管理的逐步深入,计划财务整体化管理愈发显得必要。投资作为长期投入,必将对其成本运行产生长期的影响,而成本分析也将为投资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投资与成本,尽管资金来源渠道不同、财务核算管理方法有别,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生产经营服务,都应接受财务统一领导,遵守和执行统一制定的财经政策和规章制度。这样不仅沟通了管理上条条块块的关系,为协作管理提供了契机,而且增强了基本建设投入的灵活性和基建资金调配的合理性。财务部门可以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效益性支出的原则合理使用资金,从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投资效益。在当前核算管理体制下,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既要满足生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又要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这是摆在我们而前的一个新问题。所以,要求基建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以合理和有效的控制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把基本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做好资金监管,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和效益

加强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建设项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加强资金监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资金的全过程控制体系和完善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实行监理工程师签证制度,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办法,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按照基建程序付款,杜绝出现计划外、超计划付款、无进度付款和挪用建设资金的现象有利于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素质.维护建筑市场正常秩序

(四)加强基建会计队伍建设

财务部挑选或外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必要的专业资质和业务素质的人员负责基建会计工作,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制定和完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设立基建专用账户,设置独立的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参与基本建设资金的筹措,落实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参与编制基本建设项目预概算、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参与施工工程的造价控制、竣工验收等工作;办理工程与设备价格结算、控制费用性支出;编制年度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及财务分析报告;收集整理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的有关财务决算资料,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准备工作、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协助项目办完成资产的交付使用。

综上所述,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要从制度建设和人才建设两方面来完善,始终围绕基本建设全过程控制来展开。我们必须从工作实际出发,针对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项目建设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成,我国的各项社会经济制度和财税制度也处于不断调整当中。一直以来,营业税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情况的出现,原有的营业税制度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水平的提高。因此,营业税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营改增”呼之欲出。建筑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营改增”的推行,不可避免将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指标造成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本文探究“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指标产生影响的探究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具有实际价值的。

一、“营改增”内容的简单介绍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于2011年提出。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地区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随后,“营改增”试点工作又在施行,并于2013年8月1日推广大全国范围内试行。从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政策已经在我国全面施行。自此,实施了几十年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营改增”给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造成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项目受到的影响

会计核算项目是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构成部分之一,“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将会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项目造成影响。未实行“营改增”时,建筑企业在上缴营业税的过程中,会计环节通常只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计提和缴纳,整个过程相对简便,复杂程度不高。“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后,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项目也逐渐增多,除了以往计提和缴纳两个环节之外,还加入了诸多需要操作的环节,购入材料的分配的加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另外,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科目也有所增加,在“应交税费-增值税”的科目下,新增了“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以及“销项税额”三个科目[1]。所以,建筑企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会计核算的环节和科目明显增加。

(二)企业的运行成本受到影响

在影响建筑企业运行成本的众多项目中,建筑材费用和其他物资费用是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些方面的费用支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企业的整体费用支出。“营改增”实施之前,建筑企业的材料费用、其他物资费用等都不需要抵扣税额,仅仅需要上交营业税。于是,征税过程中重复征税现象极有可能出现,增加了建筑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建筑企业资金周转负担。但是,“营改增”制度的实施,打破了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无论是建筑材料费,还是其他物资费都被纳入到增值税的范畴中,并且在上交税费过程中只需要对建筑材料费、其他物资费用中的增值部分缴纳税费,防止了重复征税现象的出现,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给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盈利空间[2]。

(三)企业的成本核算受到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建筑企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其中的增值税征收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根据所开具的进项税发票减去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是必不可少的一步[3]。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一般纳税人。可是,在现实情况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市场当中占据绝大多数,由于受到限制,这些小型建筑企业并不能开具专用的增值税发票。因此,建筑企业的税费负担加重也就不足为其,进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润。

(四)企业的现金流使用受到影响

现金流使用情况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行造成重要影响,建筑企业在现金流的使用方面是否有效,对企业自身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实施“营改增”时,对建筑企业现金流使用影响最大的方面是税金预交制度。税金预交制度,简言之就是在营业税之时,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建筑企业应当先交纳相应数额的税款,然后在工程竣工完成之后开始清算,减少了建筑企业现金流的使用数额,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现金流功能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4]。但是,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的整体负税情况成为了影响现金流使用的重要因素。另外,以往预先缴纳一定税额的情况也将得以改变,缴税时间变更为收到工程款时。这样一来,建筑企业的现金流使用效率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为企业日常运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营改增”给建筑企业财务指标造成的影响

(一)企业资产表受到的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对建筑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最先体现在资产表方面。“营改增”未实施的时候,无论是应交营业税的核算工作,还是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工作,都是基于应交税费得到。在“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后,以往的应交营业税的核算,或者应交增值税的核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材料、固定资产都被计入到成本金额当中[5]。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营改增”制度的时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并未对建筑企业的资产表结构造成实质性影响。此外,部分建筑企业的建筑设备和器械都是通过租赁方式得到的,“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也没有太大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尤其是小型建筑企业,通常都会为了达到企业的负税降低的目的,以固定资产购进的形式,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增加。

(二)企业利润表受到的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利润表造成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营改增”之后,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被删除,并且在主营业收入内容中,“一部分销项税额”也被分离出来[6]。很明显,建筑企业的收入减少之后,所得利润也将随之减少。建筑企业主营业务中,原材料成本的进项税额分离之后,主营业务的成本也相应减少,企业的利润也就随之增加。“营改增”的实施,使得建筑企业在利润表方面受到很大影响。第二,正是由于“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影响了建筑企业的主营收入和建筑成本,这也就导致建筑企业相关财务指标需要受到更多关注,企业税务筹划工作也应当完善。

(三)企业现金流量表受到的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对现金流量表也会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投资活动的净流出增加。前文笔者提到过,绝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建筑设备、器材等都是租赁而得的,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购进建筑设备和器材,可以最大化地p少建筑企业在设备租赁方面的支出。之后,建筑企业可以实施进项税额的抵扣。此外,我国现行税法也表明,如果企业在当年无法完全抵扣购进大型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那么可以在后期继续抵扣[7]。所以,对建筑企业而言,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从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适当购置一定的固定资产,这将对企业现金流量表造成显著影响。

四、“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应对措施

由于建筑企业受到“营改增”制度的影响较大,为了有效规避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加以应对。接下来,笔者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完善税收筹划,减少纳税负担

尤其是对建筑企业的税率而言,可以利用降低建筑企业名义利率的方法。此外,建筑企业也可以借助国家的力量,向有关部门申请财政资金的支持,增设专项动用资金,降低企业的风险。逐渐降低税负,建筑企业可以通过转嫁税负的形式合理避税,确定好避税时间,编制好筹划方案。

(二)加大对风险管理和发票管理的力度

针对发票管理,首先进行定性分析,其次再进行定量分析。尤其面对发票内容的时候,建筑企业一定要对发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严加检查,仔细对内容进行研究,这样可以保证企业供应商偷税漏税现象的出现。在风险管理方面,建筑企业也需要加强管理。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一定要和采购部门及管理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相互配合,密切关注同增值税有关的政策动态和最新变化。加大对合同的管理也是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实情况中,建筑企业同样需要加大对合同管理的力度,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必须与税务和工商等有关部门的要求相符,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尽量与规范的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进行合作,以此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伤害。

(三)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扩大利润

第一,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建筑企业也不例外。企业要想盈利,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考虑,但是相对其他企业而言,建筑企业要想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第二,若建筑企业在对相关业务实行外包,尤其是未涉及到企业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选择一般纳税人进行外包,这样一来,建筑企业能够将进项税进行抵扣[7]。第三,在员工培训方面,有关工作一定要加强,打造一支高素质化的专业人才队伍。第四,建筑企业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创新,对现有技术手段加以改造,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保持企业发展活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够健康发展,受到“营改增”制度的影响也将越小,企业的利润也会不断提升。

五、结语

总之,我国的“营改增”已经全面推行,在推行过程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难以避免,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尤其在企业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指标等方面,影响更为深远。对建筑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有效应对“营改增”带来的影响成为一道“必做题”。建筑企业一定要在政府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之下,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出发,着手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应对“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裴晋崧.浅谈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对会计核算及财务指标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01):47-48.

[2]毛叶.浅议“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24(01):24-25.

[3]杨晓燕.论建筑业营改增后对会计核算及财务指标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04):315-315.

[4]陈立新.“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山西财税,2016,36(09):55-56.

[5]郭焕英.“营改增”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财务影响解析[J].商场现代化,2016,22(08):123-125.

篇12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目标分别为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和保证企业依法纳税和、低企业纳税负担。财务会计是指为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信息使用主体提供经济信息,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会计活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真实的企业资产信息,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信息,为信息使用者的管理或投资提供参考。税务会计的定义为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从税务会计的定义可以看到,税务会计是在遵循有关税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税务经济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在确保企业依法纳税的基础上减轻企业的负担。

3.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差异。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差异主要表现在核算对象、核算原则以及核算依据三个方面的差异。在核算对象上,财务会计核算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及事项涉及的货币计量,而税务会计只核算与企业税务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变动核算,财务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远远大于税务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在核算原则上,财务会计核算更加重视核算工作的稳定性,注重与税务会计核算的结合。而税务会计涉及企业纳税问题,属于法律范畴问题,因此税务会计核算原则为遵循有关税务法律法规、公平、便于管理等。在核算依据上,财务会计核算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记录,它只需依据有关会计制度和准则即可,财务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更高,而且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很大差异。而税务会计的核算的原则为相关税务法律法规,因而税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为我国税法,根据税法规定记录企业纳税金额,并及时申报。税务会计核算的强直性、统一性和客观性都高于财务会计核算,而且任何行业企业税务会计核算都具有此特点,都以税法为核算依据。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对策

1.完善税务会计理论构建。税务会计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缺失严重,税务会计理论仍未脱离财务会计理论的指导,税务会计理论无法指导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因而,研究人员还需要完善税务会计理论研究,形成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税法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将税收学的相关概念转化为税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借助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企业应缴纳的税款通过会计系统予以体现,实现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在管理层面的合作与配合,协调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让二者在协调中得到良性发展。

2.完善税务会计核算内容。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内容上看,两者的核算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要减少两者之间核算内容的差别。具体操作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处理所得税上,要加强统一,尽量减少核算内容上的不一致事项。在遵循所得税税收制度的基础上,税收人要尽量与会计制度保持一致,放宽应税费用的列支标准,加大税收扣除,涵养税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3.统一核算基础。我国企业税收采用收付实现操作制度,虽然这种操作方式简单,有利于保全税收。但是财务会计利润核算以及应缴纳所得税额之间容易产生差异,导致会计可比性的信息质量要求匹配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原则,无法体现我国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税务会计也应该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从中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体现我国税收公平公正。最后,统一企业所得税,平衡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减轻内资企业负税压力。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