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6 08:14: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营能力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某医院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计算出的有关医院经营能力
(1)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1.06、速动比率0.51、资产负债比率41%、长期负债资产率28%;(2)运营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3.7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98.63天、流动资产周转率0.71、流动资产周转天数511.74天、固定资产周转率0.18、固定资产周转天数2 054.6天;(3)收益能力:资产收益率1%、固定资产产出率18%;(4)发展能力:资产保值增值率112%,固定资产增长率9%。
2 该医院经营能力分析
2.1 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合计数与流动负债合计数的比值,体现了医院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大小。速动比率则是指医院货币资金及可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等速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值,它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医院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1]。在医院日常经营中,药品与应收医疗款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如果药品及应收医疗款的周转速度越快,变现速度也就越快。运用这个指标分析时,需要注意流动资产中的“药品”应该用净额,而不是药品的账面金额,否则会虚增该比率的比值。在运用这两个指标时,可以同其他医院或整个医疗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一般认为流动比率接近2,速动比率接近1较为适宜[2]。但由于医院经营的特殊性,特别是实行住院预收款制度,使得医院的流动负债显得较普通企业要高,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是需要医院用资金去偿还,而是通过将来为病人提供服务来偿还,所以并不能据此认为该医院短期偿债能力差。这两个指标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是盈利能力比较低的资产,该指标过高,可能意味着被资金闲置占用,没得到很好的利用。
资产负债比率是医院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资产、债务和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关系。资产负债比率越大,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长期负债资产率是医院固定资产净值与医院长期负债总额之比,它反映了医院自有固定资产抵押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3]。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不要求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尤其是固定资产项目下没有累计折旧进行备抵,因此,在运用这个指标时,应对资产负债中的资产总额,根据医院内部管理的相关资料作出调整。由于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是不纳税的,又不以营利为目的,借款费用的存在并不能产生抵税效应,其财务杠杆效应也不明显,所以笔者认为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以不超过50%为宜。
2.2 运营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主要是对各类资产的周转状况进行计算分析,即各相关收入指标与相应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具体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及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及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周转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及周转天数等。由于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和应收医疗款是时点数,易受季节性、偶然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计算应收医疗款和存货时应尽量采用详细资料,如各月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并从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减少存货和应收医疗款占用资金,提高资产运用和管理水平,降低资金成本率。流动资产周转越快,则说明医院的运营能力比较强,流动资产占用资金比较少。固定资产周转快则表明医院固定资产创收能力较强,利用效果好。
2.3 收益能力分析:虽然取得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是医院追求的目标。但在当前医院经营体制下,要创造好的社会效益也必须以医院能够维持正常运转为前提。因此,分析医院的收益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反映医院收益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各项收益率指标,具体有:资产收益率、业务收入收益率、业务经营支出收益率、固定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两者不能偏废或片面追求某一方。二是要坚持用数据说话,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
2.4 发展能力分析:医院持续不断地发展是所有医院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掌握和了解医院的发展能力,也是医院经营分析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医院发展能力分析包括资金、技术(含设备)、人力等方面。其中,资金状况又是主要的,在日益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医院的基础设施、医疗器械、人员都可抽象为资金;相反,资金可以转化和表现为开展医疗服务所必备的物质设备和人才技术。今后,医院的发展能力与医院的纯收入关系会越来越密切,呈现一致性,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产生背离现象。因此,不能把纯收入与发展能力混为一谈,更不能以纯收入状况的分析代替发展能力的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的指标主要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更新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反应了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保值增值是对一个经营实体最起码的要求,否则该经营实体也就没有继续营业的必要。固定资产增长率与更新率则反应了医院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情况,当然,固定资产投资并不是越高越好,一定要量力而行,以满足医院业务发展需要为原则,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否则只能成为发展的障碍。
本文着重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的医院经营能力分析,但实际分析中不能局限于财务报表的资料,且不能只停留在对数值的分析,还应注意各指标间的辩证关系[4]及一些偶然因素对医院经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晓媛.如何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医院的经营状况[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20.
[2] 张红霞.新形势下医院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9.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运营能力的分析
(一)运营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股份制的盛行,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以及资产质量也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不管是其竞争实力,还是其发展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各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树立起了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其经营管理也开始从以前的简单化和粗放化转变成为了精细化以及集约化,在其运营管理上也获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建设管理会计系统,其信息的管理也更为集中,其决策效率与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尽管其在整体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其基层的营业网点在运营上仍旧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和消费者自身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还有很多细节部分没有落到实处。在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运营过程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自助设备的建设不够、服务的窗口较少、服务项目较少等,为何频频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经过调查与研究发现,造成上述这些问题频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产品的设计上、经营理念、业务流程、业务发展思想、基层营业网点经营模式以及其风险防控能力等各方面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变化,尤其是运营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
(二)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运营模式的不适应性表现
第一,在管理理念上,因受到“收益下移与责任下放”思想的束缚,使得基层网点在运营上受到影响和干扰。在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运营过程中,很多高层的管理人员将其改进服务的责任交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未深层次进行原因的分析,造成基层营业网点中的运营人员在进行业务办理、提供服务时,难以平衡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控制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继而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
第二,网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市场的反应能力较差且速度较慢,银行基层网点在运营过程中,其流程设计上和业务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点在功能布局以及业务结构还不够合理,且其效率较低。此外,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上与激励制度上还又待于完善与细化,在利润分成上还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
二、强化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经营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风险管理与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的深化
转变以往单一的内控优先经营观念,坚持以客户作为中心,抓好风险管理以及业务发展,采取科学的管理和经营,平衡好银行基层营业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做好其业务发展方面的工作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加强其在制度建设、系统建设、职责划分、产品开发以及流程改造等各方面和总行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相应的责任分担制度,对其利益进行合理地分配,以防止由于分配的不公或者责任的不明确造成其风险管理落不到实处和其经营效率降低,最终影响其客户服务体系的构建。
在风险管理上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将各业务进行合理地划分,对不同层面的风险防控责任进行区分;第二,将城市作为其中心,逐步进行区域内运行中心的设立,对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将风险防控责任交予更加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管理;第三,基于数据的分析,对交易风险进行控制,从监督中心逐渐向风险控制中心和运行质量管理中心转变;第四,构建统一且合理对账平台,通过对账系统来完成投产等工作。
(二)理顺纵横向管理制度与网点运营管理制度
第一,进行产品的创新,基于银行的整体发展,梳理业务流程,适度整合不同部门的各种需求,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第二,各地区在实施改革管理的过程中,应对各地区低效作业环节进行精简,整合职能交叉流程,重点监控风险较为集中的各作业,制定出内控合规、市场营销、会计结算、资金营运、人力资源以及计划财务等各专业业务流程的相关重组方案,同时把网点信贷审、财务、资金以及账务等集中到分行进行管理和运营。第三,基于各业务自身的发展结构以及其业务量,对银行基层实施整合,根据其业务量的需求来设置相应的岗位,根据实际的业务量来进行人员的配置,使其财务核算更为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不断优化其人力资源结构,充分调动网点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反应能力。第四,基于上述内容,采取两级机构网点管理模式,按照实际专业来重组业务流程,加大对组织结构的革新、支行职能的调整以及网点布局的优化等,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会计和核算系统,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
(三)加强营业网点的转型和加速其渠道方面的建设
第一,加大网点的规划和电子渠道的建设,详细调查区域内企业以及个人的金融要求,对多功能的自助终端、存取款一体机以及ATM进行合理地布局,对柜面的业务实施有效的分流,不断提高其金融服务方面的供给能力。第二,加大网点功能的创新和改造,对网点的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以及转型,实现一体化的服务,分离复杂业务和简单业务,扩大其单位面积内的服务效能,基于不同的服务需求进行分流。
(四)流程的改造与调整业务处理方法
合并重复且分开的工序,加大流程之间逻辑关系的研究,将其业务处理方法理顺,简化银行运营管理的业务流程,把以往串行的流程改造成为并行流程,明确责任。而在业务处理方面,可将运营中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整合或者分离,有效整合对私业务以及对公业务。除此之外,还应构建合理且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银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征.浦发银行长沙分行营业网点转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0.
关键词:
企业经营能力;有效途径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定位和快速发展。但是当今的企业大部分都存在制度不完善,发展规划不切实际,人员调整制度存在缺陷的问题。我们应该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强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间接地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企业建设的时代步伐。
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时代意义
企业的成长进步就犹如大树一般,要经历诞生、成长、鼎盛等重要的时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就有如加固了大树之根,方便大树在生长发育的同时更快更好地汲取能量。经营管理能力是贯穿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生存的主要线索,没有管理便不成方圆,而有了经营管理制度,却不符合当今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公司实情,也有碍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当今的时代潮流之下,全球经济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企业的实力竞技便成为了当今我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制度,能够帮助我国的企业在时代的竞争中做领跑者,也可以明确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让企业做到精细化发展和有效性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途径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当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国外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制度—执行力—监督—再创新几方面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改革与探索,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从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问题
2.1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缺陷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是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与当今的市场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但是,当今企业部分的制度制定者和管理者仍然呈现出与时代脱轨、固步自封的状态,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从小部分人的利益入手,以维护部分小团体的经济与权力利益为目标;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过于陈旧老套,没有完整的监督系统和第三方的督查系统,缺乏执行力;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未进行人性化的思考,为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反而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不能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也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形式化的流水工作,流于形式的制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当今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应该结合企业的现状和人力调配、调整情况进行,制度不仅仅要满足员工的需求,更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从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的大方向出发,也要结合人性化的制定标准和具有企业特色的制度制定方面进行思考。制度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管理和调配的标准。
2.2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问题
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企业具有更加优化的管理调配模式,而当今的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企业习惯于单向式的传统管理模式,缺乏与时代相关联的创新思想,也未曾进行双向管理、双向监督的管理调配尝试。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不能够利用当今经济市场的经济讯息,也造成了企业员工工作能动性低下、企业间部门分工和责任分担不明确的企业管理缺陷问题。单方面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企业中部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对企业高层和管理层缺乏监督和督查效力。先进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应该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更多的优质学习培训条件,应该对企业整体的上下层都进行有力的调配。公平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以责任分担和企业效益为量杆,为企业员工创造出一个公平自由、和谐积极的工作大环境。
2.3监督机制的缺失
当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明确的责任,完善的制度和经营管理的监督团体。要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具有创新性的经营能力改革,我们就必须要从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监督团体的塑造开始。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建立监督督查系统,树立员工工作标准、明确责任分担、建立明确的奖惩规范。当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监督机制的缺失不仅为极少部分人提供了不公平竞争的条件,也造成企业工作效力低下的情况。
3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途径优化的想法
3.1制度化与规范化
进行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规范企业内部的责任分担制度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而制度的制定最终目标也是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办法,应该从日常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最终效益的个人角度出发,讨论公司的部门配合、未来发展和企业整体形象的问题。要从细节入手,在把握公司整体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性的制定和讨论。
3.2多培训与竞争性培养计划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就应该从企业员工训练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员工竞争环境的改良入手。我们只有加强了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只有从改良员工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员工的公平环境入手,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我们应该从人性化的工作方案改革入手,对员工进行差异性评价。我们要为员工制定出统一的效益评价标准,也要谅解员工的能力短板,对他们进行特色化和差异性的个人培训。
3.3结合国外优秀模型进行改革
我国的经营管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言,仍然处于落后的现状。当今国际上比较常见的EPC模式和BOT模式,对于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和效益提升都有促进的作用。这两种经营管理模式,从市场调查和市场经济入手,讨论了当今的经济市场与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对员工的效益贡献进行了具体的量化性标准评价。而我们国家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与经济市场相关联的经营管理途径的建立,我们必须要在了解市场、了解民众需求、了解经济发展方向的前提之下,为我们企业制定出整体的经营管理方案和发展方向,进行人性化的效益化管理,才能进一步深化我们企业的发展。多结合国外的经验进行总结及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学习,也有利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4总结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与企业的效益增长速度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与企业内部的人员调动效益评价和奖惩制度的制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思考企业经营管理路径提升的同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将市场经济的评估作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影响因素之一,从而深化我国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 经营管理能力 提升 策略 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是指在日常运营中,为了确保经营目标顺利实现,企业优化调整各类业务的一系列管理与运营活动,比如,生产、营业、财务。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适宜的运作模式,优化完善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等,多角度、多层次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一、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对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注重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日常运营中,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基础,运用发展的眼光,统筹规划,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优化完善“公平、有效”的管理机制,逐渐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为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做好铺垫。同时,当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可以避免企业价值被模仿、复制,而这关乎企业竞争的成败,经营管理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组成要素,也就是说,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二)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组织弹性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在日常运营中,随着各项成本不断增加,企业获取的经济利润必定会减少,有效控制各项成本至关重要,可以改善其盈利情况。企业必须多角度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经营成本,顺利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同时,在生存发展道路上,良好的组织是企业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关键所在。一旦内部组织框架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将不断下降,无法根据社会市场环境变化调整相关的策略,阻碍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就是说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改善组织弹性,更好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在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中,管理理念的创新直观重要,是有效引导具体管理行动的关键性内容。企业领导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经营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要多角度、多层次适时引入最新管理理念、管理观点,比如,危机管理意识、战略意识,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经济管理理念。企业要借助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确保一系列生产与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确保制定的经济管理方针以及目标顺利实现,拥有科学的管理与全局观念,促使自身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运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管控企业内外环境,为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埋下伏笔。
(二)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在运营管理中,企业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优化完善已有的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有效管理、约束、限制乃至引导与疏导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确保工作人员的行为在管理制度规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一岗多人、一人多岗”现象,有效防止“权、责、利”混淆,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借助合理化的经营管理制度,逐渐提高自身的整体执行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有效解决已有组织模式问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优化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效融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管理制度中的相关内容,使其更加合理化,更具实践操作性、管理效力。企业还要以经营管理制度为中基点,制定合理化的奖罚制度,全面推行经营管理制度,促使内部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经营管理中,认同企业文化,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优化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完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
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注重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加强信息化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动态变化。一直以来,我国都特别重视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应用,但这不等同于机械、复制的管理模式,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客观需求,借助最新经营管理理念,优化创新已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益,要注重信息化建设,随时掌握产品各方面最新信息,比如,生产、制造,降低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系数,避免内部资金链断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要优化完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使其具有“扁平化、无边界、虚拟化”的特点,促使各职能部门处于统一的网络体系中,避免出现孤岛现象,有效压缩行政管理层级,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顺利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生存赢利的重要保障,关乎企业市场经营成果。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各方面情况,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优化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注重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等,逐渐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确保各项生产与经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以此,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企业作为当代经济推动的主体,自然也成为了负担环境问题的主要角色。因此,企业需要合理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承担起社会责任。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完全强制性,同时,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企业的后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一定会有所选择。因此,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信息披露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在这种大趋势下,一般而言,成长相对较好的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资本,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可能更为详尽;成长能力较弱的企业为了回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利影响,有可能不愿意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就是说,企业成长能力影响着企业面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的态度,因此,研究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是从研究环境会计理论开始,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同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接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探讨,如Patten, Dennis M.(2002)认为上市公司应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下列环境信息:环境政策、环境目标、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措施、近年的环境成果、环境费用与投资等内容。Denis Cormier, Irene M. Gordon, Michel Magnan(2003)认为影响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两个原因: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理人如何评估企业财务状况。Cheng-Li Huang, Fan-Hua Kung(2010)认为公司能够提供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一方面将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另一方面还能产生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形象,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研究 同时,国内学者从20世纪末也开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做了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了解,从而为探讨企业的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起到了引导作用。蒋晓改(2010)、刘海英(2010)和袁亚丽(2010)均认为受行业属性所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各类企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且起关键作用的变量是不同的,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有公司的财务状况、信息成本、股东的需求、法律规范、公众形象、企业规模、行业种类等。高红贵(2010)就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披露环境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朱小平、娄欣轩、陈仲威(2010)和梁飞媛、李娇娇、赵领青(2011)认为与环境有关的成本、收益、资产和负债项目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企业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林晓华、唐久芳(2011),王小红、王海民、李斌泉(2011)和李艳华、王前锋(2012)等均研究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公司的规模、所处的地区、国有化程度、独立董事规模等与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但由于研究样本的差异性,从而导致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三、成长能力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成长能力概述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速度。企业成长能力也可以说是企业扩展经营能力,企业通过逐年收益增加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更多资金扩大自己经营的能力,因此,企业的成长能力和企业发展壮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成长能力历来就是十分重要,对于企业在未来的后续发展可以说是有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成长能力不能够过快或是过慢,而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在利润和增长之间找到平衡,把“更多”和“更好”结合在一起,企业成长能力提高才能确保自身持续的成长。企业要时刻认识成长能力对企业生存的影响,注重企业成长能力的培养,促使企业更好发展。企业成长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包括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大,利润的增加和以及给投资者所带来权益的增长,这些衡量标准如果能够持续增长,则反映了企业未来有着良好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软实力的增长,如组织结构的优化,员工素质的提升,内部制度的完善等。抛开企业成长能力中包含的企业软实力的增长,企业成长能力均可以用指标进行直观的判断。企业成长能力的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国家依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和“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原则,促使企业单位主动增加投入,自觉治理污染。因此,企业的年报应当披露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即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需求,这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与要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开始以一种固定形式向外界传递,其主要有四种形式:在年度报表中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在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书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临时报告中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并单列环境会计信息。以上四种形式的披露,前三种形式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具有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的特征。第四种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是通过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反应环境收支信息以达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这种方式简便易行,但对于目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需求,该方式并不有利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更好披露,从而并不有利于更加完善的考核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四、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分析
(一)研究假设 根据企业成长能力的衡量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企业成长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营业收入增长率高则表明企业业务量广,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相应也大,那么该企业的的扩张能力也强,成长能力也高,其知名度也相应提高,受社会群体的要求,其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也相对要高,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营业收入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净利润是公司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的增长是公司成长的基本特征,净利润增长率如果稳定增加,则表明企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期,利润增加,企业成长较好,就企业内部而言,更加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透明企业内部信息,来获得更多的知名度,促使企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就企业外部而言,企业利润好,表明企业正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受群众的需求,也会相应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净利润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净资产增长率在代表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时,反应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净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扩张越快,成长能力越好,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净资产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每股收益增长率表示企业每一份股权可以分到的利润增长程度,该指标是反应个股的成长性指标,同时也是反应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之一。每股收益增长率越高,表明每一股份分到的利润增长越快,表明企业盈利好,成长能力也越强,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4:每股收益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公司规模越大,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越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需要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用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公司规模越大,证明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成长快,盈利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公司规模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就我国目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行业性质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着重研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本文依据中国证监会2013年一季度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选择了“制造业”和“采掘业”行业为本文的样本行业。本文基于2012年所选样本上市公司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而展开,并依据以下原则对样本公司进行筛选:由于A股和B股存在的差异性,因此剔除只发行B股的企业;由于一些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完整,故也将其剔除。本文共选取102家企业作为样本企业,所采取的财务数据均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制造业”和“采掘业”以及巨潮资讯网所公开披露的2012年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
(三)变量定义 (1)因变量的设定。本文在其他研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主要查阅企业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以及独立的环境报告,确立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12个项目作为计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计量的参考项,即环保设施,项目、研发支出;环保拨款、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国家环境政策影响;排污费;绿化费;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威胁;环保诉讼、罚款、赔偿以及奖励;企业通过的环境认证体系;三废的处理以及收入;环境治理计划与改善情况;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其他。国际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一般都采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来定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EDI)的确定,本文计算过程如下:本文根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12项内容,对每个计量项目的定量描述信息计值为2;定性描述信息计值为 1;定量定性结合描述计值为3,因此,本模型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值总分为36分,本文采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为因变量,因此,EDI=EDIj/36,其中EDI是某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指数,EDIj是该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计量项目得分总和。(2)自变量的设定。本文研究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此选取代表企业成长能力指标作为自变量。五个自变量的定义分别如表(1)所示:
(四)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是成正相关的假设,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EDI= X0+X1OIGR+X2NPGR+X3NAGR+X4EPSGR+X5SIZE+e
其中,X0是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Xi是各解释变量的待沽系数(i=1,2,……5),e为随机项。
本文通过EXCEL和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
五、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以便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以及离散程度。首先我们引入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最简单测量值的极差,如表(2)所示除资产自然对数外的其他变量极差都比较大,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极小值为-231.6075,极大值为1558.7236,相差最大,说明这些变量的离散程度都比较高。然而在统计学上认为,由于极差只是利用了数据的两端的信息,不能反应出中间数据的分散情况,因而不能准确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于是本文引入数据的标准差和均值得到了离散系数,如表(2)所示资产自然对数的离散系数以0.064646044居于最后一位,说明资产自然对数的离散程度较低,结合资产自然对数的均值也可以看出其集中度较好。而每股收益增长率的离散系数在变量之中居于第一位,说明其离散程度较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以0.20867288居于倒数第二位,其离散程度也较低,集中程度较好,但均值相对偏低说明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披露的内容相似度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密切程度,自变量之间如果存在相关性,就会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从统计学上分析,如果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时,用这些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就有可能引起回归方程中多重共线性问题,如表(3)所示,本文中所列取的自变量相关性系数均没有超过0.5,因此其相关性并不显著,无需担心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三)回归分析 (1)整体回归结果与模型解释。在回归模型的整体模型解释中,如表(4)所示调整R方为0.482,证明本模型中因变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解释力为48.2%,其他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还有待探寻。F=19.606,P
EDI=0.103+0.001OIGR+0.0002NPGR+0.001NAGR+0.0001EPSGR+0.011SIZE+e
在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中,本文利用统计软件中多元回归的研究方法,从“制造业”和“采掘业”中筛选102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此次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在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中,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资产自然对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结合模型参数,以及各自变量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假设成立。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结合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企业成长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好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促使资源有效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路线,企业应当从自身成长能力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两方面双管齐下,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企业应注重成长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企业成长能力越好,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就越多,即说明企业成长能力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扮演了引导的角色。因此,企业更应当注重自身成长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完善的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为了加强企业成长能力,首先企业需要制定长远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外部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无论外部市场如何变化,企业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对自身清醒的认知,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且熟练的利用自身的现有资源,充分吸取市场提供的有利条件,综合平衡后做出决策,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组织效率和市场效率,实现企业目标,从而促使企业成长能力的提升。其次,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全球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面对如此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对手,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重视和加速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组织与管理、知识与技能,还是技术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变革等方面,企业都必须在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改变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然使得企业具有更为强劲的成长力。另一方面,企业应完善内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就我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从整体来看,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以及缺乏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导致了我国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较少。尽管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带来诸多的附加值,如提高企业形象,吸引投资者,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业务,但是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中,依旧出现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各不相同、内容简单、模式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宏观上说是政府机构监管松懈,微观上则是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根据本文样本分析发现,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披露的企业大多也只有定性描述,内容一般集中于国家环保政策、企业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对自身企业有利的环境会计信息,其追根溯源是企业未能正确认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给企业所带来的长远利益。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拥有环境管理系统的企业,就有能力面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甚至财务风险。树立一个勇于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形象,更加能够吸引投资者,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展望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了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影响力,但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在样本的选择上,只选取了制造业和采掘业上市公司,这样的选择是否反映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还有待探讨。在设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标准评分表时,只从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书中收集信息,而没有统计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中期报告等公告里涉及的环境会计信息,这可能会对本文的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本次研究只选择了企业2012年度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没有时间跨度,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其他的研究方法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以保证得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具普遍意义。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与实证分析”(项目编号:11C0644)及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基于成本分析的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4BZZ2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蒋晓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效益影响分析》,《价值工程》2010年第8期。
[3]袁亚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动因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11期。
[4]高红贵:《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环境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2010年第12期。
[5]朱小平、娄欣轩,、陈仲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困境与出路》,《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
[6]梁飞媛、李娇娇、赵领青:《基于国际视角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
[7]林晓华、唐久芳:《企业财务状况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4期。
[8]王小红、王海民、李斌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效应域研究――以陕西上市公司为例》,《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第4期。
[9]李艳华、王前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特区经济》2012年第5期。
1.1更好应对企业面临的挑战市场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更好应对各种挑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促进企业更好运行和发展。
1.2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的重要任务,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创建品牌等。其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一项重要策略。这样能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中占据优势,促进企业生产效益提升和市场竞争力提高。
2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企业认识到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意义,并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但一些企业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一些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较为频繁,难以安心工作,难以为企业做出重要贡献,对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也具有负面影响。另外一些员工素质偏低,不能很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忽视对员工的管理培训,并且综合技能较低,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制约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2.2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管理模式,忽视考虑本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导致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制约企业发展和进步。
2.3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目前管理制度不足体现在以下几点:管理者思想落后,沿用以前管理制度对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管理方式过于保守。一些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有效规范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日常工作,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管理责任不明确,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对策
为应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运行和实际工作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3.1更新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制约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下去,必须进行观念创新,从而引导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是更新企业领导、高级管理人才的理念,并提高员工参与意识,为企业有效经营管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企业要适时引入危机管理意识、战略意识,应用最新的理念来武装企业,更好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同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符合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形成全局观念,更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与内部工作人员管理完全不一样,它要求经营管理者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以敏锐的眼光,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指导企业各项工作。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和目标制订完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企业更好运行和发展。
3.2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离不开高素质管理人才支持。要注重引进和吸收优秀人才,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准备人才力量。对已有的经营管理人员,也要加强管理和培训,通过现场授课、开展讲座、调查研究、对外交流和学习等形式,促进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让他们为企业运行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另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注重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实践技能,增强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作风,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更好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促进自身工作水平提升。
3.3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各方面配合,加强各方努力,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有效指导经营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时候,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发展情况,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长期以来,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都倡导应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但应用这种模式时,不能简单地进行复制,而需要考虑企业实际,结合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促进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以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开放发展。企业要紧跟市场变化发展情况,以经营管理目标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增强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便利,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要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各类信息采集、存储、接收、分析、转发等各个环节,都要重视信息技术利用,以促进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为此,企业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更为全面、及时地掌握产品生产、制造、销售等各种信息。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最终到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4健全经营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更好规范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能有效约束和管理企业员工日常行为,让他们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促进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科学、全面制定经营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更好约束各位员工日常工作,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另外,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变化实际,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提高各项规范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约束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
3.5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企业主要是通过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为经营管理者更好发展创造便利,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推动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首先要建立经营管理者选拔机制,综合考虑他们的科学文化程度、实践经验、与人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选拔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其次,完善奖励机制,完善和规范年薪制,积极推动股权激励,重视精神奖励,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并完善约束考评机制。从而更好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日常行为,促进他们工作水平提升,让他们为企业运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38-02
绪论
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于1982年创业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专注与创新,从单一的中央空调制造业发展成为集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产业于一体的大型多元化企业,名列中国机械工业五百强。但一系列的光环背后,无法掩盖的是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的失败,其拥有的上市子公司有利控股正是其最佳失败样本。
观察双良的发展路径我们不难发现,其一贯奉行非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却每每导致盈利空间节节下滑。如今,双良继续多元化道路,大举进入节能、海水淡化、物联网等领域,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和挑战,是否会重演化工领域的失败尚待观察。
一、相关概念
1.多元化经营的含义。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营战略。美国著名企业战略理论家Ansoff(1957)在《多元化战略》一书中最先对多元化进行界定。他认为,“用原有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属于市场开发战略;在原有的市场中投入新开发的产品,属于产品开发战略;只有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才属于多元化战略。”将企业多元化经营分为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相关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相互间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其实质就是以企业自身优良实力为依托,通过在更大范围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利润。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没有明显的战略适应性,由于业务关联性低,其资源共享、协同效应比较差,除了财务资源、品牌资源等,其他资源很少能够直接利用。
2.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上关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多元化经营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多元化经营会破坏企业价值;多元化经营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成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多元化经营的收益主要表现在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增强公司借债能力及建构内部资本市场,降低公司的筹资成本。其负面效应是可能会造成过度投资、跨行业的过度补贴及容易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二、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一)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内部动因
1.剩余资源。企业内的剩余资源是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的必要条件。企业拥有的剩余资源越多,越促进企业的多元化行为。根据影响作用程度的不同,我们可将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财务资源。
2.核心竞争力。在影响企业的各个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核心竞争力,它为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积累并持续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为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提供强有力保障。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就贸然开展非相关多元化,必然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3.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可分为U型和M型两类。U型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纵向结构,信息失真度大,适合于中小型、单一化经营的企业,也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常用的。M型结构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信息沟通充分,是多元化经营理想的组织结构模式。
(二)市场对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的影响
1.宏观经济环境。利润增长点的形成和分布的变化,是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只有当宏观经济进入上升期时,新兴行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涌现,此时实施多元化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应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及其变动趋势有正确的判断。
2.行业生命周期。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往往采用外部并购的方式。因此目标行业的选择时机最好是初创期或成长期,而且行业的生命周期要长。
3.政府干预。新兴市场或经济转型期国家,较为模糊的市场与政府关系、较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会对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在做非相关多元化选择时,不得不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加以考虑。
三、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失败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情况
江苏双良集团创立于1982年,目前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块以原中央空调为源头的制冷换热业务,另一块以氨纶、苯乙烯生产为主的化工业务。双良目前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双良股份和友利控股。
2003年开始,双良科技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从最初的蜀都成功变身友利控股,主营以氨纶为主的化工业务。双良股份自2006年向化工业务转型,将大笔募集资金投资建设苯乙烯项目,虽然短期内对公司业绩提升很大,但毛利率却从投建之初的12%一路下滑到不足1%。金融危机爆发后,苯乙烯价格受到空前冲击,双良不得不重新寻找业绩平衡点,成立了节能事业部,重点推动EPS、余热和海水淡化。在保温材料领域,双良已经是后进入者,其竞争力和盈利前景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二)企业内部动因分析
1.剩余资源不足。剩余资源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企业拥有的剩余资源越多,就越有资本和实力进行多元化行为。财务资源作为企业剩余资源,其考量的标准之一即企业的现金牛业务规模。作为企业的主要利润支撑点,现金牛业务将为非相关多元化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为了防范非相关多元化的潜在风险性,企业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以应对新产业开拓期的经营亏损,否则将很可能因现金牛业务的超负荷而导致核心产业的疲劳和衰退。盘点双良入主蜀都以来几年的经营之路,这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走势如同过山车,波动幅度极大。据2006―2010年年度报告显示,友利控股毛利率除了2007年飙至37.39%以外,其他年份一直都在20%以下徘徊,远低于同行业的华峰氨纶、烟台氨纶。财务资源的不足,对双良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很多成功的西方企业一般都是先集中培养和发展其主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直到企业的市场支配力优势明显的情况下才考虑从事多元化经营。但中国企业却往往在原来产业尚有潜力充分发展的时候为其他领域的高预期收益所吸引,抽出资金投入新产业,结果却削弱了原产业的发展势头。双良集团化工领域的失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双良最为人所知的生产中央空调机组,而这项业务也是双良多年来业绩最稳定的部分。但双良市场拓展能力较差,没有足够的投入开发除吸收式空调以外的新产品,而且其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大金、特灵、麦克维尔调、约克等国外品牌,与美的、格力、海尔等国有品牌也存在较大差距。从2009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情况来看,市场依然被品牌所瓜分,双良主营业务的行业竞争力相当有限,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市场影响分析
1.选择进入的时机不当。多元化经营的时机要综合考虑拟进入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这两个因素,在两者间寻找最佳切入点。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国内氨纶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2年底市场已渐渐趋于饱和,双良集团却选择在此时进入这个行业前景堪忧的行业。而在保温材料领域,双良已经是后进入者,因此其2009年推动的EPS生产项目的竞争力和盈利前景都要打上一个问号。没有选择进入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双良集团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非但不能分散反而提高了企业风险。从企业发展角度看,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自身是否具备介入该产业所必须的技术、资源和竞争力。双良在苯乙烯领域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其生产苯乙烯的原料全部都要对外采购,而且原料需要特殊储藏,运输成本和储藏成本都远高于一体化石化企业。而其目前最大的“噱头”在于其高调涉足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领域,并直指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但这高高在上的技术门槛对双良来说着实是个严峻考验。双良在化工领域的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在新进入行业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不能与主业优势互补并相得益彰,造成了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结果增加了经营风险。
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较为模糊的市场与政府关系、较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会对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双良的非相关多元化有一部分就是由于政府的“拉郎配”造成的。在江阴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双良才顺势进军化工新材料领域。但是,企业集团化应该是一种市场选择,这种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产业链往往不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这样组建起来的集团也很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最终只会造成大而不强的局面。
结论
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的失败在于对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核心竞争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对战略的选择存在较大盲目性,对行业的生命周期分析缺乏远见。它的失败经历对中国其他同类型的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模式,一定要对企业自身的情况有正确的判断,对新进入领域的发展前景有科学的预测,依托主业开展业务,培育主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并根据条件变化调整各项多元化业务。唯有这样,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才能做强、做久。
参考文献:
[1][英]多纳德・海,等.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明林,刘静.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动因分析[J].商业时代,2009,(29).
《断章》这首诗是近代著名作家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仅四句话,字数虽少,却韵味无穷,有人说它是哲理诗,有人说是言情诗、禅诗等等,其所反映出来的意境众说纷纭。
经验功能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研究语言的经验表征功能,大多从及物性系统的过程出发,因为它体现参与者和环境之间的事物发展关系。Halliday(1994)总结出了以下六种主要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下面我们将从经验表征的六种过程类型来分析《断章》这首诗原文及其英译文。
一、原文经验功能分析
从及物性角度看,该诗存在两种过程类型,一种是物质,一种是关系,其他几种类型也不是完全不存在,只是隐形于其中。如:第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物质过程,但是这是在以文中的“你”为出发点来看的,倘若以读者身份来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则表示的是一种状态,为存在过程;同样,第二句“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虽然此时的你是被看,同样表示物质过程,但对于读者来说,则是一种存在的状态。第三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物质过程;“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物质过程。就单句来看,这四句都体现了物质过程,但是从每两句来看,则体现的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映衬的和谐的关系过程。
在第一句中,“你”是动作者,“在桥上”则是环境成分,体现地点,“站”和“看”均表示动作,“风景”是看的对象,作为参与者。第二句中“看风景人”即动作者,“在楼上”环境成分,表地点,“看”表动作,“你”是参与者。第三句中“明月”是参与者,“装饰”则是过程,“你的”是限定修饰语,“窗子”是参与者。第四句中“你”是参与者,“装饰”是过程动词,“别人的”修饰语,“梦”也是参与者。
从过程类型的参与者来看,1,2,4句中都有“人”和“物”,第3句中参与者全由物来完成。从环境成分来看,1,2句中都有表示地点的环境成分;3,4句中都有表示限定的修饰语作为环境成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过程类型,参与者,还是环境成分,这首诗都是一首体现人物和谐,万物关联,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哲理诗。
二、《断章》英译文的经验纯理功能分析
奈达提出,翻译不可能完全对等,只能说达到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功能对等即最大程度的近似(Nida,1991)。下面选择其中三种来作比较分析。译者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唐正秋,卞之琳,将分别称为杨、戴译,唐译及卞译。现主要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过程类型与环境成分来做比较分析。
本文选取的三种译文如下:
杨、戴译:Fragment
When you watch the scenery from the bridge. The sightseer watches you from the balcony. The bright moon adorns your window. While you adorn another’s dream.
唐译:Fragment
You stand on a bridge watching scenery.And the scenery watchers watch you from their balconies. The bright moon adorns your window. And you adorn their dreams.
卞译 :Fragment
You take in the view from the bridge. And the sightseer watches you from the balcony.
The gracious moon adorns your window. And you adorn another’s dream.
下面将逐句对着三种译本的过程类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加以分析,以加深对原诗的理解与探讨。
(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三种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1)过程类型与参与者
三种译文均为作者感知,观察外部环境的心理过程,这与原文是一致的。体现的动词分别是杨戴译文中的 watch,唐译中的动名词watching,卞译的 take in 。译文用的均是一般现在时态,陈述一种事实,但杨戴译文中用的是表示时间的状语从句,when...就是当你在看风景的时候,潜意识中隐含了其作为下文成立的条件,而后两种则直接陈述,表达更为简单明了。
作为参与者,感觉者都是人,毫无争议,现象也都是感觉者所获得的美景,scenery和view。二者都表达出风景,景色之义,但view多表示从某一特定位置(多只高处和远处)所看到的景色,故从用词来看,卞译(诗作者)更加切合原文的意境,因为是在桥上,更加准确贴切。
(2)环境成分
原文中,“在桥上”是环境成分,表示地点。译文中也没多大变化,只是from the bridge 和 on the bridge之别。唐译中的on指在桥上,其余译文都指来自桥上,有方向性,对比而言,作者认为唐译更加契合原文。
(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1)过程类型与参与者
这一句译文都反应的是看风景人在楼上所获景象,此时“你”在看风景的同时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体现出的是心理过程,与原文一致。三种译文没多大区别,只是在参与者的用词上略显不同,杨戴译和卞译都使用的是sightseer,而唐译则使用的是scenery watcher。二者都表示看风景的人,差异可以忽略。目标对象都是诗中的“你”。
(2)环境成分
三种译文的环境成分都是表示方位或地点的状语,原文中用的是在楼上,而译文中没有直接说“on the roof of the building,”也没有说是“upstairs”,而是很好的使用了“from their balcony”这一转喻,准确地表示了看风景人所处的位置。在杨和卞译中,使用的是单数形式,表示某一个人在楼上看你,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景中景,而唐译,则使用的是复数形式,仿佛很多人都在看“你”,形成了一个以“你”为中心的多维画面。作者认为唐译更加切合原文中多个不确定的看风景人在看你的意境,而不是某一个,比其他两种更切合实际。
(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1)过程类型与参与者
这一句体现的是物质过程类型,与原文保持了一致。三种译文都使用的是adorns,即点缀,装饰之意。参与者都为物,明月与窗子,这一句以拟人化的口吻写出了明月与窗户间的关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明月夜的静谧之感。
(2)环境成分
三种译文都没有明显体现出表示时间,地点,方向,条件,原因等方面的环境成分,但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隐含了时间、地点成分,因为有明月,窗户,故在此句中,环境成分是隐性的。
(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过程类型与参与者
三种译文都体现的是物质过程类型,和原文一致。在杨戴译中,用的是“while”表现出略微的转折且巧妙的传达出就在那一时刻,体现了隐性的对等,即明月在装饰你窗子的同时,你却在不经意间装饰了别人的梦;而唐译和卞译用的是一般顺接连词“and”,表现的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略显平淡,没有杨戴译中的“while”用的精妙。
(2)环境成分
三种译文中,除杨戴译中的“while”能体现出“当……的时候”这一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其余两种译文都没有环境成分参与,但都体现出了原文的意境与神韵。
三、结语
本文从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纯理功能角度,运用及物性理论,对《断章》三种译文进行分析。作者试图说明不同的语言,意义都是共通的,只要理解话语意义,就一定能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去进行分析,同时证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我国的中职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技术人才与应用型人才。而在中职教育中,英语阅读的训练是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英语阅读已经成为我国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课程。
一、我国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作为英语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能够极快地促进学生对其他语言技巧的有效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大量的口语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而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英语听力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然而,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中职教学中英语阅读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课程涵盖内容较大,而英语课时的安排却较短,导致教师无法在课上完成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因而在有所取舍后只重视课文内容而忽略了课后阅读与联系部分,这就导致许多的英语阅读内容不为学生所了解。
2.中职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但是由于基本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教育体制市场化的影响,实际成果并不很大。在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仍然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教师课堂教学手段也是完全围绕着国家四、六级考试等英语资格认证考试展开,这就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偏低等情况。
3.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各中职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模式中,即让学生由最基本的字母、单词开始,逐级获取信息,并最终到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导致学生阅读量下降、理解偏差等严重后果。
二、提高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就已经清楚地了解到兴趣爱好对人们学习成果的促进作用。在现代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工作,只有让学生对英语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使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编辑动画短片,或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歌曲,这样通过课前营造气氛,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还应坚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组织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英语对答,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同时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对语感语境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尽量的保持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等与学生形成互动,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语言实践机会,如学唱英语歌曲、观看英文电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表演英语短剧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英语问答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娱乐性较强的游戏方式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扩大词汇量,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对中职学生来说,英语阅读能力主要在于对词汇量的掌握情况,掌握的词汇量越大,理解的也就越快。如果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达不到一定的程度,其分析、推理等语言思维能力就难以应用。因此,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就应当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构词法、一词多义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教会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结合上下文以及词根、词缀等方式推测词义。中职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掌握还有很多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系统地进行语法教学,尤其是课中一些难以掌握的句子成分间的逻辑结构等,必须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抓住句子中的核心思想。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全篇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
要提高中职学生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就需要教师锻炼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与分析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锻炼学生对全篇课文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可以有效地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与语言掌握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多样化的题材与文体,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体进行详细地分析,同时通过多样性的题材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大意,并仔细地分析其内在的含义,最后再通过精读、细读等方法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深意,以及作者对词句的运用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把握文章整体,提高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断地克服其不良阅读习惯,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当前,电力市场不断扩大,相应的电网管理也遇到了诸多新的要求。为提升服务质量,获取更大的效益,电力公司必须随时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以及各线路之间的工作状态。而传统方法多是人工式抄表,效率低下,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且浪费人力资源,满足不了现在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
1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构建
不同设备占据位置也各有不同,据此可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主站系统,二是自动化终端,三是通信信道。其中,主站系统指的是连接各种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计算机系统,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工作,利用通信信道采集自动化终端的数据信息,并加以控制,或分析整理,可以说是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计量自动化终端主要负责每个计量点的信息采集工作,分析整理后将所得数据向别处传输,或者传达由主战发出的控制命令;通信信道,有码分多址和分组无线业务,以及调度数据网等,是主站和终端之间的媒介,负责两者之间的信息传输。
2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组成
用户类型不同,电压等级也不同,据此可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一是厂电能量遥测系统。二是负荷管理系统,三是低压居民集中抄表系统,四是配电变压器监测计量系统。它们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售电等各个侧计量点,共同组成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
2.1 厂电能量遥测系统
在变电站中,因为安装的电能表过多,且来自不同的厂家,所以在选择遥测终端时,需尽量保证其抄表通道的多样性,同时具备多表计的功能。此外,对于变电站的遥测终端,选择的通讯方式大都是依靠以太网专线和主战来完成的。
2.2 负荷管理系统
负荷管理系统一般也有4部分构成,一是计量表计,二是数据通信网络,三是客户端现场终端,四是主站端计算机系统。它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线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测,并将客户抄表有机融入到管理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自动采集、分析处理和计费等工作,以提升其负荷管理水平。
负荷控制管理终端除可以远程抄表,还能控制用户的用电负荷,缓解用电紧张的局势。如某地区出现用电紧张的状况,为保证能够给当地居民正常供电,可对用电高峰期或耗电量较大的施工进行控制。可利用此终端的遥控功能,电话告知需要限电的用户,尽量说服其能主动压电;不然的话,可借助计量自动化系统,将跳闸命令发送到用电负荷管理终端,从而对用户开关进行跳闸。
2.3 居民低压集中抄表系统
此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包括RS485总线、低压扩频载波等)为基础,通过低压配电网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采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处理,将所得数据发送到主站。它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对系统内的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自动化的远方抄表,对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对线损等情况的及时检测和分析等,最终是为了提供准确的电力数据给系统,从而保证能够正常供电。
对大多数小区而言,电表较为集中,在实际计量时可选择带有485通讯的电子电能表。而对一些乡镇来说,比较分散,在计量时适宜选择载波表。
2.4 配电变压器监测计量系统
自动化终端和主站之间通常需要有相应的通信信道,来完成两者之间的数据传送等问题,同样,配变监测终端和主站之间也需要有一个通信信道。配电变压器监测计量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无线网为二者提供相应的通信信道;对低压配电变压器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数据;实时掌握各测量点和线路的运行状态,一旦遇到异常的用电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从而使线路的受损程度有所降低。
3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1 远程自动抄表
在电能计量中,抄表是一项基本的工作。大多供电公司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人工抄表的模式,需要抄表人员亲自登门用笔记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进步,目前,抄表业务量急剧上升,人工抄表的方法已经落后了,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质量和效率都有所下降,有时会出现抄错或漏抄的情况,提供的数据缺乏准确性,以至于无法正确把握线损程度,也难以做出准确的计费。
以郑州某供电公司为例,其抄表程序如下:每月初为固定抄表时间,工作人员带着抄表机来到用户住处,对用户的电表读数依次进行抄录,将所得数据导入营销系统,计算电费。此方法存有一些问题:
(1)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由于用户过多,且地理位置不集中,再加上交通容易堵塞,工作人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2)实际情况复杂,入户较难。随着现代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有所加强,有些企业来自国外或是中外合资,管理比较严格,在抄表时要经过很复杂的程序,浪费大量时间。
(3)现场所处形势比较被动。对某些特殊客户来说,抄表还需提前预约,实际中,也常常发生客户迟到的情况,以至于工作人员在等待上浪费大量时间,更有甚者,工作人员完成一次抄表任务需往返多次。
以上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抄表高成本、低效率现象的出现。工作人员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劳动量大、时间不够,还需耗费大量人工成本和交通成本。
自从本公司建立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不必再人工抄表,完全可以远程自动抄表,其覆盖面积广,用户量大,在用户住处安装有各种计量终端,在每月初对上月用电情况进行自动抄读,并将所得数据信息发送至系统主站;而供电局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也已实现与营销系统的连接,每月由主站把各用电量导入营销系统,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后计算电费。
3.2 在线监测
电能计量工作主要是靠各种电能计量装置来实现的,电能计量装置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计量管理的好坏。在以前还没引进电能计量的自动化系统时,电能计量装置一旦出现故障,不易发现,通常都是在定期检测时发现,而郑州市电网的覆盖规模较大,全面的分析检查有很大难度,再加上故障产生和被发现之间时间很长,给电力营销带来诸多不便。
3.3 防窃电
该系统对预防窃电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方法。首先是异常报警,电流、电压或终端等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其次,该系统还有对线损异常、电量异常等异常现象进行自动分析的功能;再者是失压失流检查,以及对低压用户的重点监测。
4 结束语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各个侧计量点的电能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采集,并自动加以分析管理,其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拓展了新服务内容,既减少了用户的成本,又促进了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前言:作为油田中的耗能“大户”,抽油机井的用电量占油田采油厂总用电量的比值约为40%。较高的能耗不仅引发了资源浪费问题,还增加了油田采油厂的生产成本,不利于采油厂节能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节能降耗技术在抽油机井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抽油机井节能潜力分析
抽油机井的节能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泵效方面
泵效是抽油机井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泵效的抽油机井节能潜力主要体现为:当电机输入功率固定不变时,在同一段时间内,高、低不同泵效的两个抽油机井同时生产,与低泵效井相比,高泵效井的有用功较多,即高泵效井的单耗相对较低[1]。根据抽油机井的这一节能潜力,可通过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方式,提高抽油机井的节能水平。
1.2沉没度方面
抽油机井生产经验表明,沉没度不同的抽油机井能耗各不相同。在生产过程中,当运用注水井酸化、调节注水量等方式适时增注时,因采出液增加引发的地层能量不足、沉没度降低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上述增注措施的应用使得油井液面迅速回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相比之下,如未能根据抽油机井的地层能量变化给予增注,将因生产压差过大而引发沉没度过低,导致抽油泵空抽,造成能源浪费。
1.3平衡率方面
除上述因素外,平衡率也是影响抽油机井能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平衡率导致抽油机井能耗变化的原因在于:如抽油机井的平衡率偏低,则在上下冲程过程中,电机容易因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产生较多能耗。以下冲程为例,在抽油机曲柄轴负扭矩的作用下,抽油机带动电动机发电,电动机生成的部分电能消散于电网中,增加附加能量损耗。此外,抽油杆向上、向下的运行速度存在差异,形成纵向弯曲力,增加抽油杆的损坏风险,并引发能耗增加。从这方面来讲,抽油机井的节能潜力在于,当平衡率得到良好地控制后,由平衡率不当引发的高能耗问题则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即实现节能目的。
2节能降耗技术在抽油机井中的应用
为了降低抽油机井的能耗,可将以下几种对节能降耗技术由于抽油机井中:
2.1泵效优化技术
抽油井泵效的优化可借助慢冲次、长冲程结合技术来实现,其原理为:慢冲次与长冲程的结合可避免大冲刺加剧抽油设备的损害,改善抽油杆的摩擦状态,进而确保单井长久保持于正常泵效水平上[2]。
例如,某油田采油厂将抽油机井的生产模式调整为慢冲次与长冲程相结合后,抽油机井的故障率由2.3%下降至0.6%,能耗較同期显著下降。
2.2沉没度调整技术
抽油机井生产经验表明,沉没度过低、沉没度过高均可导致能耗增加。为了降低抽油机井的生产成本,可借助沉没度调整技术提高抽油机井的节能水平。可行的调整方法如下:
分别将100米、500米作为评估抽油机井沉没度低、高的标准。如抽油机井的沉没度处于100-500米维度,则无需调整。如抽油机井的沉没度低于100米,可采用泵降级技术,减少抽油机井的能耗;如抽油机井的沉没度高于500米,则可通过提浅泵挂深度或以大泵替代小泵的方式,减少抽油机井的生产成本。
例如,某油田采油厂为了减少抽油机井的能耗,对本厂共92口抽油机井的沉没度参数及泵挂深度参数进行统计评估。经过统计核实,该厂存在高能耗问题的抽油机井共27口,其中10口抽油机井的沉没度不足100米,沉没度最低的抽油机井仅为73米,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该厂分别对3口沉没度不足100米的抽油机井采用加深泵挂措施,对7口沉没度不足100米的抽油机井采用泵降级措施;17口抽油机井的沉没度高于500米,对其中10口油井采用提浅泵挂深度措施,7口采用大泵替代法。生产实践表明,上述措施的使用显著降低了抽油机井的能耗。
2.3平衡率调控技术
平衡率对抽油机井能耗的影响十分重要。根据抽油机的构造,单纯的改造方法难以改善其平衡率控制效果。为了实现节能降耗目的,可运用新型抽油机替代传统抽油机。
例如,可运用下偏杠铃抽油机替代常规抽油机,以促进降低抽油机井能耗目的的实现,其原理为:与传统抽油机相比,下偏杠铃抽油机的净扭矩曲线平缓性能更佳。将其用于抽油机井生产中,平缓的净扭矩曲线可有效避免抽油机进入极端负荷状态,且有助于电机负荷率及效率的提高。
3结论
综上所述,能耗过高仍然是导致抽油机井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抽油机井具备着良好的节能潜力,为了帮助油田采油厂降低成本,可根据抽油机井的特征,运用适宜的节能降耗技术,有效控制抽油机井的生产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改善抽油机井的系统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语境与语境分析能力
语境即语言发生的环境,是人类学家Malinowski通过对Trobriand Islands当地居民生活的观察后而提出的。基于他的观察,理解语言除了要懂得这个群体使用的语言,还需要懂得这个群体使用这种语言时的具体情境和群体里人们之间一些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简言之,Malinowski将这种语言之外的因素称为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而Yule(2005)将语境分为上下文构成的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or co-text,or language-internal factors)和客观环境构成的语境(physical context or extra-linguistic factors)。也就是说,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不仅要结合它前后所涉及到的相联系的语言知识网,还要依赖于讲话人使用语言时所处的客观环境,如时间、空间、地点、人物等。Mey(2005)更直接表明语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a dynamic concept),是交际者在言谈交际时不断变动着的环境。换句话说,交际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言谈交际,并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对交际语言的理解。因此,本文综合之前研究者们的不同角度,将从语境的三个侧面来说明其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即上下文、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听力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成是与所听材料进行的交流和互动,绝不仅仅是在单词或者句法和语法层次上的理解。听力理解过程与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交流和交谈(读、写或者是听、说)过程是类似的。因而听力理解过程也应该包括明白讲话的人是谁,讲这些话的场景是怎样的,讲话人所共有的一些背景知识或者常识,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方面。因此,要听懂英语,就需要结合语境方面的知识来分析,理解。而这种对于语境的分析、理解能力是听力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2 听力理解中的语境分析能力
笔者发现,有时学生听不懂并不是因为遇到了生词或者长难句,而是因为无法理解这些都认识的单词在上下文中,或者在某种场景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因此,听力理解中需要结合语境方面的因素。下面本文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四册中的听力练习为例,对语境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2.1 语言出现的上下文
以Unit 3 Watch out when nature strikes back 中的Task2 Drought in South Africa为例,不难发现语言出现的上下文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听力理解的例子。在“In rural areas without dams,the government has to send water by truck and sink new,deeper wells to provide drinking water.”这句中,讲述的是南非政府如何帮助没有水坝的郊区地区解决干旱问题,此处的well据上下文判断,应为水井的意思。
2.2 情境语境
同样,就这一单元的Task1 Is tsunami delicious?而言,这一标题本身就向听者传递了很多信息。一般来讲,delicious这一单词是用来形容美味的、可口的食物,或者是美妙、怡人的事物,但就标题中的tsunami(海啸)而言,显然以上两种意思都不对。因此,这一信息就为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对对话内容和对话场景的预测提供了线索,即海啸怎么可能是美味的或者是怡人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在听完对话后会发现,原来,对话中的主人公误将tsunami(海啸)当成了sushi(寿司)。可见,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利用语言出现的情景语境来帮助进行听力场景的预测是非常有效的。
2.3 文化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