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6 08:14: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汽车维修基本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汽车维修基本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19-03

1 引言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职教毕业生进入社会,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抱怨找不到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职教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没能达到企业的期望,造成学生、企业双方均不满意。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更侧重于专业技能。事实上,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因此,对职业学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以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2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依据

2.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正确定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面向汽车后服务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汽车维修、检测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点是要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2.2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因此,正确划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中公路运输类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通过调查汽车后服务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可以将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为主要就业岗位、次要就业岗位和其他就业岗位三类(如图1所示)。

2.3 根据工作任务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市场调研,整理归纳出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拟设相应课程。

1)整车维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护常用工具、量具;具有汽车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会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动平衡仪、灯光检测仪、废气分析仪、喷油器清洗机等诊断、维护设备。②拟设课程:整车维护、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常识。

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知识;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发动机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柴油机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3)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底盘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等知识;能熟练使用底盘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汽车底盘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底盘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4)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等系统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电气设备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汽车电气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5)企业经营管理。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体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具有企业人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财务知识。②拟设课程: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

6)汽车性能检测。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的知识和技能;会使用、维护常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②拟设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典型案例分析;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7)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熟悉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等汽车各大系统零件名称及作用;能熟练使用汽车配件管理软件;掌握汽车配件的编码原则;掌握汽车配件进货方式;具备鉴别货源的能力;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驾驶;现代物流管理。

8)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含汽车保险与理培)。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结构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电话礼仪和交谈技巧;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具有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基本知识;具备规范的社交礼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驾驶证。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汽车保险与理赔。

9)质量控制。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车辆维修流程;了解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与人交流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

10)钣金。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车身检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汽车钣金焊接;能修复汽车车身的损伤。②拟设课程: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

11)涂装。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掌握汽车调漆技术;掌握汽车喷涂技术。②拟设课程: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2.4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课程结构可由四部分组成:专业(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含方向课程)、证书培训考核和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1)专业(实训)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液压与气动、财务管理、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概论、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整车维护。

2)选修课程: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典型案例分析;钳工基础;现代物流管理;现代汽车电控设备;(二选一)汽车类专业入门、汽车使用常识;(二选一)汽车结构认识、摄影;(二选一)汽车文化、社交礼仪;(维修方向)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柴油机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营销方向)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旧车鉴定与评估;(钣金方向)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涂装方向)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3)证书培训考核:中级汽修工证、高级汽修工证、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及其他专项工种。

4)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3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与高职高专(高中后)毕业生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因此,在构建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时,必须突出动手能力的考核。根据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业的方向,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有核心技能项目部分、辅助技能项目部分和选考技能项目。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

4 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实施

在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教学部门应成立专门考核机构来负责组织实施,以确保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的质量,真正达到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分阶段按年实施,也可以在毕业生离校前集中组织考核。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构建和实施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8-02

1.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理实一体化(又被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更适合理工类高职学生进行技能+理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它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任务,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生产实习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单位,以任务为目标,老师与学生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大胆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线,关注探索学习的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职业教学技能。

总的来说,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如下特点:

(1)教学模式形象。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形象的实际操作技能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符合学习汽车知识的规律。在汽车维修专业中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专业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教学过程互动性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入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不但对学生领会知识、技能的状况予以高度关注,同时还十分注重学生得到知识的手段与渠道,强化对学生认知过程与水平的锻炼。

(3)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教师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2.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践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大都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弱,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接受能力较差,学生从普高到大学,没有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优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优于动脑能力。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检测与排除汽车故障的高级技能人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本专业的专业课程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形象思维教学,理论少讲、精讲,以直观、现场教学为主,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边教、边操作、边学,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所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从2011年开始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现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系统检测与维修》等十余门,逐步应用到所有专业核心课程。

同时教室与师资力量建设也围绕着理实一体化方向展开。拓展单个教室使用面积,在布置桌椅黑板的同时将部分实训设备和教学仪器布置在桌椅周围,以满足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同时安排专业课教师深入维修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和调研,结合理论掌握实实在在的汽车检测经验和维修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汽车维修专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汽修专业学生,但是汽车维修专业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上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创新的地方。

3.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创新

(1)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创新。 现阶段理实一体化课程已经开设但用的大部分教材仍然是通用的教材无法满足理实一体化课堂的需求,所以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创新。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达到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效果。各高职院校可以依据各自的师资、设备等情况,周密研讨,有选择地将部分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并编写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在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不能把理论教学课时和实习教学课时简单地相加,而是要综合考虑教学方式、教材处理,设备数量、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条件的学校可将课程内容分解给多个教师先进行演练,然后确定合适的教学时间。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来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教学进程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2)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与纯粹的站讲台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也不是将理论和实习简单地堆砌。所以教学过程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在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时应考虑以下7点:①教学目的:讲述哪些基本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③如何选择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及工、量具;④教学过程编排;先操作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操作?对于教学难度大的内容尤为重要;⑤学生如何分组,设备如何配置?⑥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哪写安全事项?⑦如何在作业中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构思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学。

(3)项目教学形式的有效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比如,在实行项目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展开教学行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项目,让学生在开展项目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技能。

(4)规范考核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评价教学效果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基本技能的获得程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的力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在评价教学效果过程中,衡量的标准是“会”还是“不会”,即:通过学习,学生能否获得初步的、准确的操作技能,而不是以技能是否“纯熟”作为衡量的标准。二是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理实一体化”加大技能的培养力度,淡化理论教学,并不等于是抛弃了基本知识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技能培养并不矛盾。一个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4.总结

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不可以否认,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掌握和提高还必须通过教学后期的综合实习来实现,也就是说理实一体化教学不能替代教学计划中的综合实习,否则会造成教学知道思想的偏颇,使整个教学环节出现漏洞。而且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对理论性强的课程是否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质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教师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从不知道到慢慢熟悉,从生疏到熟练到形成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篇3

二、汽车维修实训教学现状

从实训教学现状来看,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训教学的内容单一

事实上,中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还要满足社会所需的中高级人才。但是从传统实训教学来看,过于重视理论。一些教学内容和社会所需脱节。例如在电控发动机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大纲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分析发动机的传感器以及执行器检测及故障的方法。虽然这些实训比较重要,但是对于汽车维修而言原车电路比实训内容更隐蔽、更复杂,实训教学中无法充分得到体现。而且一些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甚至比较滞后,与实际工作电路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指导教师提前装好了实训台架,对汽车各个部分电路进行分解,学生只需按照班级进行实训,而教师现场进行简单讲解。之后教师操作学生在旁边或次要参与,然后结合实训的数据完成实训报告。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仅仅成为一个被动学习者,根本就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训过程中。所以,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根本不了解整个实训检测,也无法掌握传感器的波形以及数据采集,而且实训报告中也存在许多错误。

3.考评方式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实训教学都是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个补充,评定成绩基本上都是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而且一些学校的实训环节成绩占据比率不大,甚至还有10%,缺乏独立考核模式。同时评定实训成绩大多是实训指导教师直接定,评价成绩唯一依据即为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几乎是大同小异,自然实训报告也相差不大。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够全面衡量学生掌握实训教学内容。同时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评定上也没有合理的奖励机制,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反而对实训教学缺乏积极性。自然也就不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三、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之改革

从实训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本文就结合汽车维修实际情况提出改革实训教学建议。

1.实训教学内容多样化

技工院校要教学环节要从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思想入手,从传统实训教学的内容上开拓更多途径。

首先实训教学内容和实际维修任务相结合;实训教学需要依据维修企业生产实况,设计出实训项目及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产过程,还能够让教学更为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而且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先进行与实践开放性,应该聘请维修企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出任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有更多时间与机会参与到企业生产,施行顶岗实践。

其次推行多类职业资格证培训;技工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就应该把职业资格考证作为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毕业前就要完成岗前培训,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上岗。让学生多获取和汽车维修相关的技术等级或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就业的竞争力。

2. 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中存在各种弊端;自始至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就必须要改善这种教学方式弊端,让学生参与实训教学全过程,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主要角色。教师充当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

首先采用“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训模式;实训教学是学生获取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与手段,因此就要以汽车维修实训的集体建设作为契机,积极推行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推行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

其次改革培养人才模式;一旦为学生知识结构建立了基础平台之后,就应该开办第二课堂、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等,让学生既有专业特长,还能够了解各课程之间的融合。

3.考评方法多样化

检查教学效果、衡量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教学质量最有效方式就是考评。为了比避免传统考评的弊端,就要在考核成绩中全面体现全程实训的表现情况。即由参与表现,实践能力及提交实训任务书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首先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以及完成情况,以及制定维修方案、实施任务以及研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其次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数据分析以及答辩等各个方面实践能力。

最后提交资料;考核学生各个阶段提交资料,提交实训报告及研讨总结等各个方面。

篇4

0.绪论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开车将会是人们普遍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汽车再不是特权人士的标志,而将是人们代步工具。当我们拥有爱车后,肯定会对自己的爱车关怀备至,而平时清洁护理和定期美容保养,必然成为我们日常的消费内容。人可以运用自己先进的技能和灵巧的双手,来修饰甚至改变自己爱车。

现在汽车的款式、性能、外观及整洁程度,都能体现车主的性格、修养、生活观及喜好。因人们对事物猎奇、追求新异思想的影响, 新车款式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且在汽车消费与二手车市场之间,汽车整形美容装饰的相关行业应运而生。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观念的进步以及汽车文化日益深入人心,现在各式各样甚至奇奇怪怪的汽车让行人向车主投去无比艳羡的目光。

1.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发展

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就是设计和制造、修理汽车的外部形状、外壳、外部包装,通俗的说就是汽车钣金和美容技术,需要很高的技能。汽车整形融合了制造业与汽车模具行业,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就是汽车的整形医师。

2.汽车整形专业的培养模式

以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汽车整形技术专业首先培养学生汽车机械技术的相关理论实践知识,如:汽车材料与热处理、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钣金喷涂等汽车的相关知识,当然,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将汽车钣金、喷涂等实际动手技能融入教学当中。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在当好“汽车整形医师”的道路上我们才能驾轻就熟。此外,汽车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该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掌握汽车整形、涂装、美容技术与管理技术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

因为该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我们学院有专门的实训场所供学生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目前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教学情况

(1)汽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当前职业院校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教学基本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学习基础知识,随后学习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结束后,进行实践技能强化,并且实践技能仅仅局限于车身凹陷的修复、调漆、喷漆技术的学习等内容。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毕业生就业能力偏低,缺乏和社会上师傅们的竞争能力。

(2)与汽车整形技术配套的专业教材十分有限,且教材很难突出前言科技。

(3)能同时从事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要么理论知识特别丰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要么就是手上功夫了得,但讲不出来。

目前种种种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设备等都限制了汽车整形技术的快速发展。

4.浅析跨专业技能植入汽车整形技术教学

目前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胜任的方向有汽车车身与附属设备维修、汽车维修钣金工、汽车涂装工(维修漆工)等岗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钣金维修业务发展迅速,各类的职业院校也都在新建或加大钣金维修专业培训,各类汽车维修站、修理厂甚至美容店纷纷加大在钣金维修业务的投资力度。可是我们忽略了我国社会正在从工业化向多元信息化方向发展,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直接相关的综合性职业岗位,岗位人才需求规格朝复合型方向变化,我们只有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才能把握职业岗位的需求情况,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如: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经济管理、汽车改装等相关知识贯穿于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整合教师资源,建立系统的教学过程,多专业教师联合教学模式,逐渐创建完善的教学资源系统等,使得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能胜任高技能的关键性岗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工人的岗位中。 [科]

【参考文献】

篇5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汽车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的实证研究”(编号:ZYB245)成果,主持人:蒋红枫。

作为培养服务于汽车售后市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必须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从汽车维修人才的职业能力实证分析入手,着重探讨汽车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理论基础

1.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包含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两个方面。基本职业能力是从业者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胜任职业工作的基本生存能力;关键能力是从业者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适应职业变化的基本发展能力,包括专业关键能力、方法关键能力和社会关键能力。

2.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采用哪种类型的能力结构模型,对能力素养分析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可信性和有效性。因此,采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即,将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冰山以上部分为基准性素质,冰山以下部分为鉴别性素质。

基准性素质表现为外显性,包括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大部分与职业所要求的资格相关,能够通过衡量职业资格标准、考试或面谈等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提高这些素质,属于基本职业能力。鉴别性素质表现为内隐性且难以用量值来测量,包括社会动机、职业道德、个性品质和情感态度等,这些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化,但对个体的行为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属于关键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职业和个体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中作为整体来培养,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实证分析

1.问卷设计

以职业能力模型作为编制调查问卷的基础,该问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对汽修人员的职业资格等级要求以及毕业生是否胜任维修岗位等;第二部分,企业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要求等;第三部分是意见和建议。除了第三部分意见和建议是开放式问题以外,其他问题都是选择题,每个问题均采用1~5个不同程度递增的选项,从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到完全不重要。

该次问卷中,涉及能够更换机油滤清器、检查空调系统工作状况等职业基本能力问题共30个;涵盖能够分析维修案例、与上级及客户沟通等关键能力问题有16个。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分析

通过个人行为事件访谈得知,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的分级有两个层面,技能层面包括汽车维护和修理;技术层面包括汽车检验和诊断。汽车维修职业资格分级也有两个层面,技能层面包括中级工和高级工或技师;技术层面包括技师或维修工和工程师。汽车维护由中级工、高级工或技师担任;汽车维修由高级工、技师、维修士或工程师担任;汽车检验由技师、维修工或工程师担任;汽车诊断由工程师担任。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中级工31%、高级工34%和受过相关培训35%,三者的比例几乎相当,没有持否定态度的,这说明和个人行为事件访谈结果吻合,汽车维修工作必须要有符合一定职业资格要求的人员担任。

汽车维修企业认为职校毕业生能否马上胜任汽车维修工作的情况:完全能胜任6%,基本可以胜任8%,两者所占的比例很小,有86%的学生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说明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就汽车维修项目不能直接上手,完全是新手,有悖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3.能力素养情况分析

对汽车维修人员职业素养的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显示,在汽车维修人才所需职业素养中,最关注的是对企业的忠诚度,其次是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可靠和主动积极,而且都认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没有认为不重要的。由此说明,这些鉴别性素质,虽然是深藏的,但是的确在汽车维修企业中被广泛重视。

对汽修人才所需能力统计显示,企业普遍关注与上级及客户的沟通能力;其次是独立完成维修任务能力、在维修中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查阅资料能力同样重要;然后是分析维修案例能力,此项能力都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并且重要度基本接近;最后是市场调查预测能力和查阅英文技术材料能力,认为非常重要的很低,还有认为不太重要的,甚至认为英文材料完全不重要(因企业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受限)。以上这些能力主要涵盖了社会关键能力和方法关键能力。借助职业能力模型不难发现,社会关键能力和方法关键能力不是显性的简单呈现,而是要找到合适的有效的资源作为载体――教材,找到符合职教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即开发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培养策略

汽车维修职业有着广阔空间,而目前的毕业生不能直接胜任此工作。为此,迫切需要解决职业教育对接企业岗位需求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胜任职业的要求,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要求,因此,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有必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此,我们要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层面,开发并实施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利用一系列项目和职业活动,让学生不但关注和参与工作任务的完成,还会从结果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自我构建学习框架。项目课程能有效培养职业能力模型中的态度、品质和动机等关键能力,满足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课程开发

(1)工作任务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召开由行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列席的论证会,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汽车维修作业项目进行详尽的梳理、归并和整合,分析汽车维修岗位所需要的工作任务,了解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相互关联程度,从而形成条理清晰的职业能力,为选择课程内容和分配教学课时等提供依据。

(2)课程内容分析。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态度、技能、知识及其组织关系作为课程内容分析的基本参照点,将工作任务典型化,转化为教学任务,即学习性工作任务。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各个步骤中,态度、技能和知识是同时构建的,以汽车维修工作中涉及的作业流程、操作规范和安全环保等技术实践知识为主,选择用来说明完成工作任务时“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技术理论知识;并将职业标准全面融入课程内容,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和结果。通过以上行业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内容分析,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维修课程标准,为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和考核评价等打好基础。

(3)教材开发。为项目课程开发的教材,在内容上要符合课程标准,在项目和任务的确定上要符合职业标准,在结构与形式上还要符合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如,汽车维护设计了3个项目,按照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排列组合。项目1:解读汽车维护技术规范,使职业标准融入学习任务,体现职业性;项目2,实施汽车二级维护,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各个学习任务平行展开,变化的是学习任务的内容,不变的是学习步骤;项目3:二级维护竣工检查,这是项目2的递进,培养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从经验层面到策略层面的进步。

教材是广义的,包括教科书、工作页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如,《汽车维护》教科书是根据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和GB/T21338-2008《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条件》标准编写的,采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企业专家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教学用书编写中,系统阐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教师则基于这些要求以课程形式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即以教师为主体,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教科书体例:教学课时―作业场景―作业安全―学习目标―任务实施―实训安排―拓展学习―工作页。任务实施: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知识,理论知识以“参考、提示和注意”的形式呈现,实践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有效培养学生的工艺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拓展学习:比较通用车系和大众车系典型结构和技术要求,重复工作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成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迁移。

考虑到学生对学习态度、技能和知识的认识规律,在教科书开发的同时,还开发了以教师为主要对象的“教师工作页”,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便于教师上课之用,主要包括任务描述、学习条件、教学流程和学习内容等。教师工作页开发与学习任务所涉及的具体学习内容有关。学生工作页与教科书配套,帮助学生学习,以专业问题为背景,按照收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任务―检查质量―评价反思的学习路径,指导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原有的态度、技能和知识,心―脑―手协作行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关键能力的养成。

在开发静态文本教材的最后,是对学习任务进行可视化处理,采用数字化的录像,并形成网络资源。这种数字化资源可以使抽象变为直观,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拓展学习空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掌控学习进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教学实施不是机械的传授知识,也不是反复的训练技能,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主要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职业情境中进行实践性学习。遵循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实施项目课程的教学流程包括:收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任务、检查质量和评价反思五个步骤,与工作页中设计的学习路径完全匹配。

(2)组织形式。采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组织形式,独立学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借助工作页和数字化资源,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包含双人合作和小组合作,小组学习适合于教学流程中的收集信息、计划决策和评价反思阶段;汽车维护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中,有的学习任务特别适合双人合作学习,如:检查灯光,一个学生在车内操作开关,另外一个学生在车外检查并呼应,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俨然是个质检员,主人翁角色油然而生,学生很喜欢这种组织形式。

(3)学习评价。以职业能力为观测点,以职业资格要求为评价标准,设计实践评价表。学习任务之一检查车身的实践评价见下表。在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这种多元化、职业化和过程化的评价方式确保了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质量。

总之,职业教育不仅要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而且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推进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适应汽车售后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内地中职学校;车身钣金修复;专业建设;探讨

据统计,国外事故车维修占汽车维修总量近70%,而我国的总体比重在30%左右,有些维修站可能达到50%左右。中国的汽车维修趋势与国际趋势一致,事故车维修日益增多,在整个汽车维修领域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国外汽车维修行业主要朝着钣喷专修店方向发展,而我国绝大多数是综合性汽修厂。今后汽车维修行业会出现更多专业汽修企业,事故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水平也应得到迅速提高。事故车修复的关键是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专业技能人才的企业,其事故车维修质量是不可能提高的。

一、内地开设车身钣金修复专业的必要性

1.车身钣金修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内地的汽车钣金维修工,特别是老一批车身钣金维修工大多是中专以下学历,还有很多是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现在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专业的汽车钣金教育已迫在眉睫。

2.车身钣金修复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汽车钣金维修知识

大多数车身钣金维修人员对汽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汽车车身结构不同,则维修方法不同;汽车车身板件金属材料特性不同、部件的力学性能不同,其维修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根据相关车身知识进行修理。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在内地开设汽车车身钣金维修专业十分必要。开设此专业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变此行业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从而提高内地车身钣金维修质量,促进内地车身钣金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地开办车身钣金修复专业与沿海的差距

1.起步时间晚

内地开办此专业是在2007年左右,而沿海或其它地区(如广东、天津、北京)大概在2000年就已开办,所以相较沿海和其它地区,单在开办时间上,内地就已落后一大截。

2.缺乏专业的钣金人才

制约汽车钣金维修教育的瓶颈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这主要源于理论与实践的脱离。目前,真正在汽修一线工作的人员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丰富的人员却不在一线真正从事具体维修工作,因此现在缺乏的是既懂理论又有维修实践经验的人员。

3.资金和设备不足

开设车身钣金维修专业所需设备资金投入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如购买大梁校正仪和车身电子测量系统总共要三、四十万,其它的车身修复工具虽然价格不贵,但需量较大,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价格也不菲。沿海学校可与很多企业合作,但内地企业在这方面的合作相对较少。所以资金和设备是制约车身钣金修复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车身钣金修复专业的教学模式

我校采用一学期教学模式,以一学期时间为一个周期。在该学期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汽车车身修复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学会钣金维修的实践操作技艺。

1.理论知识教学

学校制订了适合自身办学特点的教材,该教材内容涵盖汽车车身板件的拆装与调整、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工具的使用、汽车车门板件的修复工艺、汽车车身板件的焊接技术、汽车车身测量技术和汽车车身校正技术六大模块。就理论学习而言,学生要掌握汽车车身结构知识、汽车车身材料及性质、汽车车身拆装调整;汽车车身钣金工具的认识与使用;车门板件修复工艺知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电阻点焊、钎焊的理论知识;汽车碰撞分析、汽车车身测量工具的认识与使用的知识;汽车车身校正分析、汽车车身校正设备的使用等知识。

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完成车身板件的修复工作。没有理论知识的储备,要想完成修复工作简直天方夜谭。理论教学每学期108学时,皆安排在每天早上头两节课,因为在此时段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理论教学的效果比较好,可为之后的实践课打下理论基础。

2.实践操作教学

理论学习后,在实践教学前还安排了体能训练课程。车身钣金修复是一个需要吃苦的行业,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若不进行体能训练,很可能在实践中或以后的工作中吃不消。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能并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特此安排半小时的体能训练课。

在半小时内学生要进行定时一千五百米跑、蛙跳、马步、下蹲、静站、俯卧撑等项目的训练,训练完毕后再进行实践课的教学。

实践教学分为车身板件拆装调整、钣金修复基本工具的使用、车门板修复工艺、二氧化碳焊技艺、电阻点焊技艺、车身测量和车身校正技艺几大模块。在实践教学中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四到六人,指定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监督本组同学的学习。在教学中应以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一张车身板件上有一个大的凹陷,则可让学生按照修复工艺对此凹陷进行修复,修复后对其进行检查,如果合格就进行下一项的学习,若不合格就重新修复,直到合格为止。学生既要从中学会凹陷的修复工艺,又要学会与小组成员协调配合,这样的教学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四、教学完成后的考核和教学效果

在一学期的教学完成后,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包括期末考试、中级工考试和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这几类考核覆盖面比较广,涉及教学中所学的全部知识。实践考核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境况安排内容,如车身板件拆装调整、钣金修复工具的使用、车门板件修复、车身板件焊接、车身测量、车身校正等,考试时由学生从中随机抽取两道题进行考核。只有理论和实践同时合格才予颁发证书,唯通过这样严格的要求,才能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

我校培养的车身修复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良好,通常在五月中旬就被招聘一空,很多同学在置信、丰田、本田、奥迪、奔驰、宝马都有不错的发展。

篇7

随着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规模的大型维修公司或4S店里需求正规培训毕业的人才,薪酬相对较高,高级技师型人才的薪水更是十分可观。企业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语言、文字正确表达能力和阅读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的能力,良好的学习和继续发展的能力,较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具备熟练地使用多种先进的检测、诊断仪器对各类汽车的使用和技术性能进行检测诊断的能力。

二、构建中德“三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1]。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大部分。理论课程体系依据 1996 年颁布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和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的各个专业的《框架教学计划》制定;实践课程体系依据联邦政府颁布的 2005 年实施的 《联邦职业教育法》等结合培训企业的具体要求制定。在德国,理论课程 (包括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都在职业学校进行,实训教学课程在企业培训中心或各区域的专门职业培训中心(如汽车维修职业培训中心等)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并分为相关职业岗位轮换实习、就业岗位集中实习两个阶段[2][3]。

何宇漾:高职汽车类专业中德“三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25卷第6期在构建中德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汽车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时,需要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德国汽车技师培养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按照职业基本素质、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综合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四个方面构建多元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知识与技能课程采用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理论与实践相融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综合技能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引领,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学习情境;职业能力拓展课程采用选修的方式,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三、中德“三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在全面引进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的课程体系过程中,结合中国汽车维修企业的具体需求,与中德汽车专家研发出本土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框架由必备的汽车基础知识+大量的实训课程+阶段性企业实习+个人成长课程四大部分组成。教学上实施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实训为主,小班教学(15-20人),每班配备专职实训教师,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法和项目任务单教学法组织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所需的各项专门技能。学生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演练和企业实习活动,最终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融会贯通,从而可以轻松地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及其项目设计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采用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选取若干个项目或任务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实训室和汽车诊断与维修车间融为一体,力图给学生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相关岗位,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1.创新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是职业培训条例,行会协会是其管理机构[4]。德国的各行业协会(工商业协会、手工业协会等)负责企业内职业教育的许可、咨询、考试及监督等主要职责,包括对承担培训企业的资格认定和监督;制定结业考试条例,组织与实施期中考试、结业考试等。由此可见,行业协会在“双元制”职业培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引入德国“双元制”理念时,并不等于照搬德国原型,而是结合本地区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学生先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基本技能,然后到企业进行实践。在高职教育三年的培养模式中,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一年安排汽车认知实习(4周)、第二年安排到企业进行维护与保养实习(6周)、第三年到企业进行整车维修实习(10周)。汽车认知实习,主要是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汽车的主要总成及零部件结构。汽车维护与保养实习,学生可以完成顶岗实习,进行汽车的一、二级基础保养与维护。整车维修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将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能够进行整车的故障诊断、故障排除。三年的实习项目任务逐渐递进、由浅入深,贯穿于整个学习进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企业全程参与。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突出“教-学-做”相结合,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服务、营销与管理,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服务,结合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可行性,将职业能力进行整合,以行动为导向,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将职业行为规范和技能认证融入课程建设中,实施“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企业岗位的规则来要求自己。

2.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与知识培养目标要求中,按照岗位技能要求,细分成若干的教学模块。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课程的培养实训模块分为发动机机械系统、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汽车底盘机械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汽车电气系统、尾气排放处理、汽车检测与整车故障诊断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维护与保养等10个模块。针对国内德系车常见车型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块的整合,增加了汽车机械基础与液压传动、汽车认识与工具使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模块,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模块分为普通车和奔驰或宝马模块进行教学等。

每一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法”等等。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某项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行为能力,使毕业生能适应企业、社会的要求。例如:我们在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中,要求学生拆画电路图、连接电路板,在整车上分组制作汽车诊断盒与故障盒,在整车故障诊断过程中自己在资料库中收集资料,判断故障。老师只起到启发、引导与辅导的作用。

汽车专业课程全部是小班制授课,每个班的学生限制在20人以内,教学地点全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教学环境符合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为标准、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实施进程时,在任务单、作业单中融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和汽车售后服务技术服务岗位工作标准,并吸收企业培训、认证内容,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基于中德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建能够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能够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建设项目,具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总成拆装、检测、调试及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电子、电气布线、检测与故障排除。建有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车身控制系统实训室、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室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根据各教学模块中的任务要求,购置或通过教师自制实训设备等。

作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汽车维修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演练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同时使得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学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体系改革。 奔驰、宝马、奥迪、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斯柯达等多家汽车4S店成为了合作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基本上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需求,并为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提供了机会,为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增添了活力,更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校企互赢。

4.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中德课程体系中基于项目化的课程实施,需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双栖、结构合理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需要校内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践,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及省、市级汽车工程学会等交流,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掌握汽车知识、新技术的视野;通过选派教师赴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或协会授权的培训中心培训,培养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德国汽车维修技师或大师水平。二是从汽车维修行业、行业协会选聘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熟悉本地区、本单位情况,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使师资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同时还聘请德籍资深汽车维修实训教师、德系汽车企业技术总监及有多年汽车维修经验的国内外汽车维修专家作为项目的兼职教授或技术顾问。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融会贯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来指导学员实际操作,保证了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开展。

5. 创建多元结合的课程考评体系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 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

模块化课程考评由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学生,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学生的技能成绩考评,学生的关键技能也可在汽车维修企业完成考评。

在汽车检测与故障排除课程教学评价中,项目中所有汽车故障排除的任务都是在模拟汽车维修厂来进行的。首先教师在汽车上设置故障以后,告诉学生 顾客反映的汽车故障现象,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诊断维修方案,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整个测量过程,以此作为学生排除故障与排除项目成绩的依据。

四、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德国行业协会制定技师培训课程体系引入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一个新的理念和培养模式。通过引入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适用于国内教学的全部专业课程教材、配套电子课件和项目任务单,选择部分校本教材进行出版。成功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开展小班教学、通过到相关企业的工学结合实习,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可以打造一支由德国手工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经理、学校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中外合作专业教学团队,具有良好的课程目标定位和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 王亚盛. 中德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与改革建议[J]. 中国高教研究,2010(6):7779.

篇8

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教学方式,是指在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基础上,围绕某一任务展开学习活动,以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检验学习任务的标准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1]。理论上讲,“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汽车维修专业正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设置上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现在汽车维修领域的应用十分符合汽车维修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要求。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新型教学方法。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一定程度上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来源之一。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互结合,学习成果的检验一般以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标准,以对问题的探究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动位置。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具体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在实践中掌握的新经验和前人总结的知识经验相互结合,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对于学生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它能转变复杂的案例为浅显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得到完成,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自信的良性循环。

对于教师来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学习代替了再现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发挥空间,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的发挥。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维修课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呈现出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习者,这些问题的拓展面可以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者在接到任务后首先要分析问题、分解任务,然后在解决具体任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 任务教学法在汽车维修课程中可以举例如下:

(1)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设计相关汽车维修的任务;

(2)引导全体学生发言,分析任务,指出问题的意义,完成渠道等。

(3)实际操作,进行任务攻克。

4.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置

在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任务的设计是整个驱动教学的关键步骤,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最大限度上符合学生特点和汽车维修专业课的专业特点,同时在设计上应该有层次、有递进。总体来讲,任务的设置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任务的设计要详细具体,真实可行

真实具体的学习任务,能够给学习者正确的心理暗示,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任务的完成中,才能发挥自身的机智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第二,任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任务应该是具体的容易完成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能够给学生好的心理预期,针对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任务也可以适当的增强学生的自信。任务的可操作性特征能够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汽车维修问题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三,任务要有较强的专业性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到有关汽车的专业性知识,能够独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汽车故障,能够正确阅读读懂相关的维修手册。同时专业性的课程设置也是要求学生用正确的、专业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

第四,任务应该具有开放性

设计的任务应该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富有特点的结果和结论。在一方面讲,不同的教学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扬自身的个性,而不是用具体的方法手段去拘束和限制学生。

5. 结语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汽车发动机维修课主要以轿车为主,分析汽车各总成、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结构的一般规律,了解各总成的调整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将具体的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还能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到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9

    我国高职教育中汽车维修专业目前随着国家范围内的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无论是教学模式的建立还是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自身发展还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由此在教学上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所出现的较为新兴的教学概念,主要追求在单纯讲授之外的一种复合型教学方式。笔者在本文中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在高职汽车维修专业中的运用为例,简单对高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进行探索。

一、“理实一体”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对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进行探索之前,必须要认识到我国高职毕业生面临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才能相应的实现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目前我国高职毕业生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岗位核心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上一定要充分考虑毕业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正确的对发挥策略以及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对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构建首先必须要以社会对于汽车维修岗位的相应需求为依据,同时要以服务汽车与交通产业为宗旨,明确以汽车维修、检测以及故障诊断为核心能力,同时也能胜任汽车后市场不同就业岗位的高级汽修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构建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素质培养教学体系,建立起“理实一体”的核心教学课程,实现在汽修专业上的理论教学实践化和职业化,从而突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职业岗位能力体系

    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高职汽修专业毕业生要充分面对汽车后市场。所谓汽车后市场,就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市场的总称,而这个服务市场中的主体就是汽车维修。围绕着汽车后市场所建立起来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基本知识和素质能力、一般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具备,不仅是“理实一体”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社会汽修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三、构建“理实一体”课程体系

    根据已确定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和标准要求,以“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理念,构建符合汽车维修行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手段,对形成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核心课程应该以汽车维修、检测和故障诊断能力培养为核心,每门课程设置若干项目,每个项目有特定的任务,以学生完成企业生产中的汽车或总成拆检修、检测、诊断等主要项目为骆动目标,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项目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实际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掌握。在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不同阶段完成中级工和高级工考证,并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安排专项训练,最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以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以“理实一体”为主线.构建职业技能实训体系

    为了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在汽车维修专业中加强了实训内容,以“理实一体""为主线,将各种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层次、分阶段来逐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多层次包括职业素质、一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等实训;分阶段则是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每个学期均开设综合实训项目。同时,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资格考证,突出“双证制”,使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五、构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理念的确立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同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提高社会对高职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认同度,真正实现零距离的培养目标。同时要充分结合本专业实际,以汽车维修、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为核心,着力构建与“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驭动”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手段,仿真生产实际环境,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面向社会的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拥有行业的真实环境、生产设施和核心技术,企业的文化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在企业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本领的“硬环境”,即组织、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养成的实训基地。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成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2010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量超越美国,越居世界第一位。汽车是能源消耗的大项目,在我国汽车消耗的成品油占消耗总量60%,这个比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逐年提高,而我国又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能源消耗的增加会加剧环境的污染,据统计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前20个城市,中国就占了16席。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解决我国能源危机和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新能源汽车从广义来说,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外所有其他能源的汽车,但燃烧天然气的汽车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就目前来讲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而氢能源汽车和太阳能汽车造价非常昂贵。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结合当前的技术水平,纯电动汽车将领跑汽车行业,现在属于过度关键期,一旦技术得到突破,电动汽车将主宰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必然会导致汽车服务发生变化,首先维修服务必须跟进。

一、广西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和特点

从2001年起,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确定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国家汽车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广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广西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非常迅猛,主要有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属于自主研发,并且已经进入批量生产和销售。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菱牌纯电动汽车,已经在国家工业和信息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上并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前该公司生产的五菱牌WLD2080、WLD2110的纯电动观光车于2008年向市场推出,V108、V109系列则在2010年推出, 48V搭载的直流串励电机起步性能卓越,72V以上(含72V)配备交流电机维护简单,现已经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和重大会场非常受到青睐;电动货车系列则在一些仓储运输要求零排放的中央空调环境受到重用,72V电动货车甚至还远销美国,36V电动高尔夫车深受欢迎,电动社区车和电动邮政车也逐步投入使用。

柳州延龙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纯电动乘用车、电动货车、电动专用车等10余款产品,即将量产。上汽通用五菱纯电动乐驰微型轿车正处于紧张的研制开发阶段。东风柳汽配合东风汽车总部也在研发电动景逸和电动风行乘用车。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整车企业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油电混合动力,目前混合动力总成在国内7个整车生产企业完成了样车和公告实验,并在重庆等5个城市进行了运行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与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城市小公交属于双燃料汽车,也已经步入量产阶段。

在汽车产业链中,主要分为整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对于一个完全成熟的汽车企业而言,其实主要的获利并非是整车的销售而是售后服务,随着我国汽车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汽车后市场不仅潜力巨大,服务质量提升的空间也很大,对于一个新兴的产品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且做大做强,生产企业必须同时兼顾整车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而做好售后服务更是企业屹立不倒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的人才。在广西南宁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共汽车线路已经运行电动公共汽车,世界摩托艇大赛和广西园艺博览会上柳州五菱的电动观光车肩负接送游客和宣传绿色交通的重任,然而在电动汽车的维修服务方面,一直是挂靠传统汽车的维修平台,由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场解决,这种维修效率不能满足以后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需要借助学校或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

二、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

(一)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汽车新技术层出不穷,对汽车服务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汽车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对汽车电动机驱动、电池材料的应用、汽车电动机控制技术、充电机的应用和原理、混合动力的控制和应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维修职位通常要求的人员必须是汽车维修专业,并且具有汽车技术服务及维修工作经验,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此外还应具备一定英语水平,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

从事新能源汽车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传统汽车的技术功底,还需要具备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企业派来的技术员理论功底非常扎实,但实际拆装零部件时效率远比不上维修工人,如果能把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实际操作两项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将是一个完美的结合,省去指导和交流的环节可以提高维修效率。新能源汽车上有些部件国内无法生产,完全靠进口,这个时候就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和较强自学能力。因此,新能源背景下的汽车维修人员是在传统维修的基础上增加电动汽车专业技术能力和一定英语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能够适合售后服务多种岗位

现在的汽车售后服务不仅仅是某一台车的技术维修,还包括零部件物流配送、客户的跟踪等等,即服务人员由专才向通才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专才就是指服务人员具备传统汽车的实战经验,懂得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混合动力和控制系统的维修和保养等知识;通才则在专才的基础上,增加对配件的名称、用途、损坏部件的修与换的标准及市场价格的行情实时掌握,以便与客户能够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即汽车维修不仅要会修车,而且还要会和客户进行沟通。这对于一个新兴产品来说,企业必须借对人才进行培养,以达到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不仅精通本职工作岗位上的业务,而且还要熟悉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其他业务,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会动手实践操作,不仅自己会做,而且还会教别人怎么做。因此新能源背景下培养汽修人才过程中,要确立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想明确在具备汽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搞好汽车维修,注重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

(一)适应社会需求优化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应急方案,它只是纯电动车时代的过渡期,纯电动具有燃料汽车无法比的优越性,特别是城市道路。因此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汽车发展相吻合,及时调整方向、优化课程结构及重点,侧重于纯电动汽车,如汽车电动机、充电站和蓄电池等。学校应该经过调研,逐步建立起弹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专业课程模式,从而让毕业出去的学生更贴近市场要求。

(二)校企共建、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根据企业实际要求灵活安排课程,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尽量与生产实际对接,实行现场教学。通过校企合作,选用最新的设备和培训资料,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的理解,给学生创造一个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把企业带进学校、把课堂放到工厂,这就能够保证行业里涌现出新技术、新动向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能对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又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教与学双边互动提高学习的兴趣,防止教学滞后于生产。

(三)健全能力教育与职业培训

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驱动的电源电压增高了,对于以前的维修工必须增加对强电的培训学习,考核通过后才可以上岗。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电力公司进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包括:汽车维修等级证、高压电工证、新能源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证等,这样,一方面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在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满足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41-02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常见车型的车载电气设备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汽车各种电气设备的组成、结构、原理,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电气设备及其零部件进行检测与修复,提高学生诊断汽车电气系统故障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相关的社会能力。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

我校通过对柳州市的汽车制造、维修企业的考察、调研,召开由行业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分析会,结合柳州市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状况,针对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

二、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

三、实践教学条件设计

(一)一体化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实物台架,汽车转向、行驶、制动系统各个部件实物,操作台,常用工量具,检测设备,各代表车型汽车维修手册,数据库维修资料光盘,学习软件等。

(上接第141页)

(二)虚拟实训室。配置50台可以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虚拟实训软件,各代表车型汽车维修手册,数据库维修资料光盘,学习软件等。

(三)电气实训室。配置电气总成、空调实验台架、全车线路实训台,手持式电子检漏仪、空气压力表、综合诊断仪等检测设备,SRS安全气囊示教板、灯光与仪表系统示教板。

(四)校外实训基地。配置操作台,常用工量具,检测设备,汽车整车,汽车维修手册,举升机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依序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顺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学习情境,并以完成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开展教学。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学习工作单的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工作任务完成后,最后由各小组提交一份成果报告。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考核方案设计

第一,本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应遵循鉴定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应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第二,鉴定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和推理分析的情况,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为终结性考核。

第三,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在具体的工作任务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态度、在项目教学中所获得的工作方法与技能等方面来进行考查评价。考核项目分为日常考核和实训操作考核,日常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填写工作表单的能力,实训操作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期评成绩=日常考核(40%)+实训操作考核(30%)+终结性考核(30%)

本课程教学设计已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对往届毕业生的调研发现,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他们均能够对汽车电气设备及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电气设备及其零部件检测与修复。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能力相当认可。

【参考文献】

[1]冯美英.高职PLC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应用[J].广西教育,2012(1C)

[2]冯美英.高职院校PLC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J].柳州师专学报,2011(10)

[3]孔凡菊.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措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9(7)

[4]郭奇斌等.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5]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2)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加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步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紧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方向,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功能是培养生产一线从事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检测维修、检测设备的使用、汽车底盘维护保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汽车底盘的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名称、基本结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学会汽车底盘维护、总成拆卸、零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熟练掌握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等操作技能。

1.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直接用于课堂教学,2011年我们建设了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室,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与轿车底盘、微型客车底盘、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转向器、组合维修工具等结合为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的教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性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车型和模拟故障,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2012年我们与浙江众泰汽车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三年来每届汽车专业的2个工学班都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汽车底盘生产顶岗实习。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新进教师必须先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目前汽车维修专业7名教师中4人获得汽车维修技师证书,3人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5名教师成为扬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汽车维修高级或中级考评员。

3.教学的基本方法多样化建设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训练。课程共分为“四个项目”“十七个任务”来完成。 例如,“四个项目”是:①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②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③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④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基本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一边是教学PPT的展示,一边就是所讲内容的实物,通过讲解相关内容及实物演示操作,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有重点、有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汽车底盘维修中实际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4)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都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5)分层递进的教学法。在变速器教学中,先学习桑塔纳2000型轿车二轴四挡手动变速器,再学习东风EQ1092型三轴五挡汽车变速器,最后学习难度较高的自动变速器。三个层次之间采用层层过关形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否则只能停留在原地。

4.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上,理与实交替进行,相互贯通。底盘理论基础知识与底盘系统总成实物认知,相互对应与结合,一边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一边展示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学生学习时直接面对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不再需要想象,也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底盘系统总成实物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与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底盘总成检测维修所需的实践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所学理论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实学习是一体的,在一个教学任务(如2个课时)中,其中理论基础教学占40%,教师示范占15%, 学生实际操作占40%,总结、评价占5%左右。为了强化技能,我们还设计了一整周的底盘总成件的拆装,通过一周的实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项目引导下,将汽车底盘的专业理论教学融入实习、实训教学之中,整周实训由理实两位老师搭档共同指导,学生在完成实训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相关作业,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

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正向教学过程信息化迈进。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件PPT、教学视频、案例与习题、学习指南、实训项目与实训指导、试题库、教学参考资料全部上传到“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并借助“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将该平台空间中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以提升我们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水平。

总之,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