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0:31: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工职业技术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军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一、大赛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意义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和推进我市“百千万培训工程”,通过这一活动,旨在全市职工中营造立足本职、钻研技术、岗位成才的浓厚氛围,形成“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社会风尚,激励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创新能力强、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为滕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活动原则
(一)全面发动、广泛参与。各级各单位要增强参与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条件,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普遍地参与各类职工技能比赛,在全市形成浓厚的“比技术、练绝活”的氛围。
(二)统一协调、分层实施。各系统、镇街(总)工会、各基层工会、各企事业单位要搞好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好对大赛的初赛,选手的推荐、报名等工作;全市技能大赛的组织及比赛细则的制定、报名、出题、场地等具体事务、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与各承办单位协商制定。
(三)注重实效、鼓励创新。比赛规则的制定,要以现行标准为依据,与实际工作接轨,同时要适当体现新技术的前瞻性要求。
三、大赛工种及承办单位
本次活动共组织客房、餐饮服务与烹饪技能,车工与电工,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等三个项目的比赛,分别由滕州宾馆、*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承办。
四、参赛人员、组队方式及报名方法
(一)参赛人员: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农民工)均可参加客房、餐饮服务与烹饪技能,车工与电工的比赛。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参赛对象为市直、镇街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含机关工勤人员)。
(二)组队方式:客房、餐饮服务与烹饪技能,车工与电工的比赛以系统、镇街为单位组成代表队,省、市驻滕单位直接组队;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以各部委办局、镇街为单位组成代表队。每队4人,其中领队1人,选手3人,不具备组队条件的,也可以个人名义参赛,但不计入团体成绩。
五、大赛标准及参考教材
大赛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高级工的要求及《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培训教材》(滕州市信息产业局)为依据。各项目比赛细则另行下发。
六、时间安排及比赛形式
1、时间安排:6月下旬下发通知,进行动员,7月上旬制定出各项工种比赛细则并组织报名。7月份举行客房、餐饮服务与烹饪技能的比赛;车工与电工、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定于8月份举办,9月份进行总结表彰。
2、比赛形式:比赛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考试(试卷型)占总成绩的30%,实际操作占70%。
七、表彰奖励
1、大赛设团体一、二、三等奖若干,对获得各工种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代表队同时授予“振兴滕州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2、大赛设个人一、二、三等奖若干,对获得各比赛项目第一名的选手同时颁发“振兴滕州劳动奖章”;
根据汽车后市场的需求,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创办汽车专业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主要培养掌握汽车维修核心能力,又能胜任汽车运用与服务行业不同就业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
1.课内教学方面
学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过程遵循工学结合、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能力实训、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六项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作用,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2.课外实训方面
为了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素质目标,每个学期都利用课外时间,实训基地为汽车专业学生设置了相应的实训任务,并且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实训指导,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日记,实训期末进行实训考核,加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3.技能鉴定方面
经过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培训,近3年学生考取汽车维修高级工等级证书810名,一次通过率为90%,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4.社会服务方面
汽车专业实训基地也是青海省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考试基地。近3年来,对外培训考评汽车驾驶员和汽车维修工3777人。2005承办青海省交通厅青年岗位技能汽车技能大赛;2006年承办西宁市汽车维修工技能大赛;2008年完成青海省中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25人;2010年完成青海省维修企业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300人;对社会故障车辆无偿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50余辆,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5.技能大赛方面
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成功协办2007年全国钣喷大赛青海分赛区决赛;承办青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07年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承办青海省教育厅主办的2010年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
经过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训练,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多次获奖,如2009参加全国交通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一人次、三等奖一人次和个人全能三等奖两人次;2010年参加青海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个人赛一等奖一人次,二等奖一人次,团体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等。
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市场有需求,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要求创建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通过改造、扩建或新建方式,进一步完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2.建设内容及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
进一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将真实环境引入到教学中,校内实训基地具体建设项目及功能要求见表1。
(2)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40家企业签订接受汽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其中挂牌定点实习企业20家(见表2),可同时接受200~300名汽车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主要以汽车4S店、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维修服务站为主。
(3)实训基地软件建设
①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修订设备管理及维护等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设备仪器及工量具等的完好率。
②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轮岗制度,全面提高团队素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③不断完善与更新各实训场所的功能以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
④编制规范的实训工单,规范实操流程等校本实训教学文件。
⑤制定“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对实训带队指导教师的管理与监控,量化管理目标。
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库,并进行适当的培训,明确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的责任与权利。
⑧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网站建设,搭建“顶岗实习”学生与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相互交流平台,实现校内校外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监控与管理。
3.预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05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has raise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 new heigh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necessary and urgent task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package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project has strong advantages,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occupation skill,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has a good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aircraft hydraulic accessories repair work training package", th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nalysis, and ultimately build a suitable for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package training system.
Keywords vocational skills; Aircraft Hydraulic Accessory Repairman; training package
1 当前职业教育中使用培训包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各个国家都逐渐地重视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加快对于职业教育方式的发展。我国也已经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执行标准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缺乏兼具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标准,使得相当多的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位和相应的执行办法。其次,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方面没有结合实际的岗位进行分析和规划,同时理论化比较严重,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缺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不合理。再者,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比较少,积极性和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工作岗位与实际所学相结合等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企业为学校所提供的一些条件难以满足学校方面的需求,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在正规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使得教育教学脱离实际需求,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最后,职业院校尚未将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作为主导思想,不能够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去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使得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面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教学质量比较差,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目前,我国为了改善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将培训包建设引入职业教育之中。①
2 培训包建设的具体应用
根据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工作要求,通过调查天津市当前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新技术应用等情况,分析研究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与目前天津市航空产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差异,作为“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培训包”职业标准开发的全面参考依据。同时,Y合目前社会培训实际,分析每一项技能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能力项目要求和能力标准要求,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水准,为职业培训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1 培训包的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获取
为了清楚地了解到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职业培训包的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对天津地区的航空企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家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来了解具体情况,主要调查方法如下:
(1)典型调查:从天津市航空行业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通过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企业的一般属性和规律。
(2)重点调查:通过对飞机液压附件修理职业岗位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调查,特别是对从业年限超过5年的的技术工人进行重点调查,来了解飞机液压附件修理职业岗位的总体需求和要求。
(3)抽样调查:根据企业规模和岗位从业人员情况,随机抽样提取调查对象,原则上飞机液压附件修理职业岗位操作人员抽样比例不低于10%,其中岗位操作人员低于10人的,抽样分数不少于2份。
2.2 培训包中的能力体系
培训包中的能力标准是由行业所决定的,用来满足行业的技能需求,在确定能力标准之前,对能力领域进行分析。②一个职业的能力领域是对从事该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反映,而每个能力标准都包含着一定的能力领域,其中又包含着不同的能力单元,分别描述了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会牵涉到与具体的工作相关的各方面,并且规定了在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引用标准。例如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初级资格的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3 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对于工作岗位中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标准。理论知识指的是在执行工作中所需要的提供有效方式的相关知识。所需要的技能操作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被转化为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具体技能。③通过对这个能力卧的学习,接受培训的人要掌握初级飞机液压附件维修工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需的技能主要有:(1)自用试验设备的调整、定检、定校及维护保养。(2)选择、使用和维护常用的工、夹、量具。(3)按液压附件的安装工艺规程、图纸和技术要求,安装导管和简单附件。(4)排除多余物,确保油液清洁度及液压油在飞机上的使用要求。(5)看懂一般液压系统原理图、附件的安装图和安装试验技术条件。(6)产品质量缺陷的鉴别。(7)看懂一般产品工艺规程及技术条件。(8)本工种工作过程中所需的一般计算和测量。(9)钳工的简单操作技能。(10)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装具的使用。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有:(1)试验设备的分类、型号、操作程序及保养方法。(2)常用工、夹、量具名称、规格、用途和使用、维护保养方法。(3)常用量具的各类、精度等级及使用保养方法。(4)常用航空材料及辅助材料的牌号、名称及用途。(5)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知识。(6)一般质量缺陷的鉴别方法。(7)飞机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用。(8)液压系统折功用及主要附件的名称和用途。(9)系统导管和主要附件在飞机上一般的分布位置及固定情况。(10)本系统安装实验的通用技术要求。(11)系统导管与安装前启封检查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多余物和液压油清洁度的各种要求。(12)工作中所需的物理、化学、数学的初步知识。(13)钳工、电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的初步知识。(14)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班组管理有关知识。
2.4 培训包中的资格体系
(1)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在培训包中,飞机液压附件维修培训包含了初级、中级、高级等三个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每个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都包括资格概述、取得资格之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2)职业资格的晋升。在职业资格的晋升方面,初级资格的飞机液压附件维修工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中级的则需要具备初级资格,而且还需掌握中级资格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我国培训包培训体系建设
(1)建立能力标准,完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开始注重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具体需求,在培训包课程开发中,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需要我们彰显培训包能力标准体系中的关键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构建。④在实际的操作之中,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和行业的具体需求出发,通过对行业信息的调查、对以后劳动力素质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测,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紧密结合起来,成立专业的部门进行能力标准的调研,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形成灵活的长效机制,从而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中各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得课程更具实践性,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2)促进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重视实践。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在职业院校的发展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深入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要注重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主进行能力标准开发,行业企业则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实践的场地,可以将真实的工作场景展现在培训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在保证劳动力素质的同时也实现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3)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科学地开发培训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的自利得到了解放,可以在建立统一标准的保障下,借鉴经验,将自利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构建出一个灵活开放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在实际的课程开发中,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培训内容,选择灵活的方式,根据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岗位标准选择不同的培训地点,利用顶岗实习等防暑进行培训,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建立起全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注释
① 张美娜,顾威.探索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培训包建设[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2-64.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迫切。这不仅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电气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大胆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特色;社会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00-02
收稿日期:2014-09-22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项目“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模式与功能研究-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编号g2013c08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尹久(1973-),女 ,汉 ,湖北黄冈市人 ,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研究。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迫切。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直接为社会所做的具体服务,如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之联系更加紧密[1]。
高等职业院校属于技能型、应用型院校,其社会服务的主要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体内容包括:文化教育传播、师资培训、岗前培训、转岗培训、技术推广与服务。
一、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必要性
(一)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基本要求
教高[2004]一号文(2)和[2006]16号文件都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明确规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和区域经济服务,是国家对公办高职院校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尽到的社会职责。
(二)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要求,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要求[2]。
近年,我国高中应届毕业生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减态势,而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减反增,特别是一些民办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高职院校的生源形成极大的压力,因此生源大战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竞争的结果只有一个,优胜劣汰。这种竞争表面上看是生源和学校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学校为社会提供服务和能力的竞争。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高职院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也是高职院校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根基,成长的沃土,也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扎根于区域经济这片沃土,努力服务于区域经济,才能获得自身成长所需的动力。只有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才能找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如果游离于需求之外,高职院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多种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在服务社会的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模式:
(一)“岗证培训”社会服务模式[3]。
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都是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师资优势,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面向企业的岗位群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为企业提供转岗、在岗职工的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模式。面向社会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如各工种的上岗证,资格证的培训与考试,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模式。
(二)“订单培养”社会服务模式。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之道。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采取企业选人、学生自愿的方法,组建“订单班”“冠名班”,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完成实践环节,既为企业培养了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缩短了企业员工上岗培训时间,减少了企业成本,又为高职院校找准了办学方向,为学生找到理想的就业渠道。
(三)“对口支援”社会服务模式。
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开展“对口支援”社会服务模式,相关院校共享专业建设成果,共享优质办学资源,共享优质师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相互促进,为共同发展高职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四)人力资源支撑社会服务模式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要紧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为这些产业培养专业对口、质量优秀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
(五)实训基地共建社会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将基地建设成为学生实习的基地和企业员工培训的中心,学生在与企业高度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培训,为将来到企业的工作铺平了道路。企业在学校培训员工,提高了培训质量,节约了培训成本。通过实训基地共建,双方得到双赢。
(六)社区文化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是文化精英单位,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播、辐射和示范作用。高职院校为社区文化服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市民进行公益性的讲座、培训,对困难群体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等服务,还可以将学校的大量资源,如完备的活动场所、丰富的活动设施向社会开放,使大学成为社区的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三、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社会服务模式探索
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发展迅猛。由于涉及专业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国内智能楼宇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资料显示,今后10年,楼宇智能化在我国还将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从业人员将增至200万,其中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需求比例在40%左右,即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需求比例约为60%,即30万人。因此每年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的需求在3万人以上。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智能楼宇人才短缺,供不应求。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技能型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尤其缺乏智能建筑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全国此专业方向的人才缺口达40万,而且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因此,智能楼宇化专业是目前高职十大绿牌专业之一。
另一个面,智能楼宇化专业需要的人才是从事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能源和室内环境品质管理及大型物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是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系统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术人才?。除了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建筑、机械、热工、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掌握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如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造与性能、测试技术、调试方法、运行和维护等专业知识,同时具备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能力。由于人才培养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智能楼宇化方向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跟着师傅简单学习一下就上岗了,甚至有很多都是街头“游击队”,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或培训,对现代智能化楼宇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职业素养几乎为零,这也为安全生产和日后的生产管理埋下了巨大隐患。
作为中部地区的龙头,湖北地区建筑电气专业的建筑电气专业人才十分紧缺,为了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某院开办了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楼宇自动化方向),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指针,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构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从而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某院建筑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检测、运行、销售与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员,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后,可以发展成为会施工、会管理、会工程预决算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对准这些工作岗位,我院对课程进行了调整,根据技术型教学体系的要求,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调整和更新了教学内容。目前开设的课程有CAD、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消防电气技术、建筑安防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楼宇智能化施工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组态软件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预决算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根据岗位需要,重组教学模块,采取现场教学,顶岗实践,产教结合,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的方式,来实现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前专业配套的实训环节有:电子装配实训、PLC与组态综合实训、水电安装实训、消防综合实训(企业工程师参与)、安防综合实训(企业工程师参与)、电气控制综合实训、楼宇智能化实训(企业工程师参与)、楼宇智能化工程预算实训、企业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
2、以服务行业为目标,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在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和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面向行业,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训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技术培训、技能培训、生产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既可以扩大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也为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提供再生社会资源。
某院建筑电气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现的教学资源,包括培训场所、仪器设备及教学环境,大力开展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工作,推出定制式企业内训服务、技能培训、员工岗前培训、职工综合素质培训等项目,提高企业员工的岗位能力及转岗就业能力,满足紧缺型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需求。
3、构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建社会服务模式
近年来,某院建筑电气专业大力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创建了楼宇智能化系统模拟实训中心。同时,某院与香港路九号、嘉禾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实训与实习,初步构建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模式。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近几年来,某院建筑电气专业在社会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服务目标与服务群体单一[4]
由于各种原因,服务目标以在校生为主,社会人员服务显得比较少,服务的群体也比较单一,合作的企业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2、服务深度与能力不够
由于服务深度和能力的不足,导致服务限制。因此,调整专业结构,丰富办学模式,拓展服务内涵,积极参与高新技术攻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的探析[N].光明日报,2008-07-24
[2] 刘立红.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的各行各业。而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有大量就业岗位的需求。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面对农民工逐渐流失的预期,应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目标预期作一些思考和探索,引入人力资源的理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有现象,在工业化、城市代的进程中,建筑业、制造业飞速发展,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向城市转移谋生。相对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从农业和农村中流出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25岁以下,于上世纪90年代及以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出来务工,在考虑赚钱的同时,更考虑把出来务工作为改变生活状态和人生道路的一种途径,其动机具有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的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约在18-27岁之间。与父辈相比,他们的生存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观念也随之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没有务农的经历,初高中毕业,期望值高,不愿干脏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打工不再是为了赚钱、回家盖房子、娶妻生子,而是带有“闯天下、寻发展”的目的。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大,他们有很强烈的现代生活意识和消费观念,对城市生活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强,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实现真正的立足城市,却又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务农,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栖人",他们还表现出以下特点: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2.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要求更高,他们也希望从事轻松待遇好的职业。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服务业的比例最大,从事建筑业、制造业的比率要低于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素质较高,对自己的职业取向有独特的认识,更关注自己的长远发展,不只停留在简单劳动,对从事技术性工作欲望强烈,对岗位技能培训有较高的需求。有一项调查显示,17%的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技术技能,75%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要求进行技能培训的欲望,仅有8%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考虑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整体上没有摆脱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制度性歧视带来的发展困境,工资待遇低带来的生存困境,农民的身份缺少认同感,劳资关系不平衡等等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他们需要未来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以及谋求社会认同的精神满足。
3.建筑施工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表现。建筑施工企业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还保留了长期农村生活环境的印迹,个体行为比较松散,表现为制度观念淡薄、自我满足度低、维权意识较差、职业纪律不强等状况。这些人员从事建筑施工,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挣到钱,自己的利益是否有保障,很少把自己的行为与集体行为联系在一起;缺乏安全常识,违反安全规程作业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比较突出;合同法的意识比较差,有的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或签订的合同显失公平;缺少职业道德教育,在施工现场违反操作规程作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知识水平、人才素质是决定其是否具有职业能力的关键,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把新生代农民工看成人力资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发展,给他们一个能够真正的发挥潜能的一个舞台,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广大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但在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业,客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工资水平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严重,严重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对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他们在违章作业时,并不清楚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带来隐患;三是工作环境恶劣,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给行业管理带来困难。
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对策。(1)规范用工制度。针对农民工的流动性,建筑施工企业与地方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对建筑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加强社会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在以人为本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生活条件的同时,应加强与农民工的沟通与交流,关心其身心健康,注重对职业病的防治。开展就业指导和制度教育,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3)提供就业指导。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文化知识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帮助农民工克服"小农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创造自我实现的平台。
3.建筑施工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为建制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上主要分管理和工人两大类,其中技术性工人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建筑业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严重失调,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比例不足1%,与发达国家的40%以上相去甚远,技师、高级技师更是奇缺。长久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造成一线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流动性很大,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多数从事的是木工、瓦工、钢筋工、电工等一线操作工作,限制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们有成为技术性工人的潜质和愿望,使培养其成为所需要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者相兼的技能型工人成为可能。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工从进入建筑施工企业就踏上了职业生涯之路,他们的基础和起点并不重要,但是人生的目标却很重要。职业生涯规划的焦点是在个人目标与现实可行机会的配合上,农民工也可以在企业帮助下沿着一条既定的职业道路,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就,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
三、建筑施工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模式正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企业需要指导他们认真了解自我,仔细审视自我并做好自我评估。通过对自己以往经历、经验及知识结构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点,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专业技术工作,然后努力成为建筑行业的技术性人才。
1.自我评估。俗话说“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农民工要好好的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确立人生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第二,正确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预期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要素。要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长、气质、兴趣和价值观,确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进行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结合所处企业提供的发展目标和计划、相关政策及岗位,如职业评议制度、内部升迁制度等,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第三,明确职业定位。农民工通过自我评价,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愿望,明确自己处于职业周期的哪个发展阶段,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2.就业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依托正规教育、社会办学、农民工业余学校等教育培训渠道为农民工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一是打好文化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历水平;二是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根据企业施工人员配置的需要和新生代农民工特点设计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形式,由项目部经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高级技术工人等人员担任老师,现场指导农民工的操作技能。对主力工种管工、钳工、焊工、起重工、电工、仪表工等进行强化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对施工员、质检员、机械员、材料员、安全员等一线五大员进行经常性培训。
3.执行反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行动方案。农民工在确定了具体、可行的执行方案之后,采取行动变成了关键的环节。首先,主动沟通,争取帮助,包括向所在建筑企业说明自己的职业倾向,提供所需要的技能、工作经验和职业意愿等;其次,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晋升等方面的措施。例如,问一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为达成目标,通过什么样的通道来实现?在工作方面,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如何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
职业生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反馈和修正,以适应环境的改变,作为下一轮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依据。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一种科学评估的平台,从农民工的自我评价、分析入手,通过对实际工作能力、效率、表现及个人发展的分析,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绩效考核,为农民工形成一个阶段性的职业生涯管理目标指明方向。职业生涯目标的动态管理,可以在不断的评估和修正中,使个人职业目标与建设企业发展目标达成一致,让它更符现实,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诗人奥德・卢德指出:“我们的未来开始于我们的欲望。”欲望是人生创造的原始动力,欲望是使生活和职业生涯发生改变的前奏。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员工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所需。努力提供员工施展才能的舞台,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林泽炎.执行职业生涯管理[J].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一)返乡农民本地就业愿望增强
据政府部门统计,2012年春节期间,鹰潭市返乡农民工人数为16.3万人。在我们开展的农民工就业情况问卷调查中,有15%的农民工选择在本市或本省其他城市等离家较近的企业就业,更有40%的农民工认为并不需要到外省才能找到较为合适的工作。农民工本地就业需求较往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从年龄上来看,这部分有本地就业需求的农民工年龄段较为集中于40岁左右,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多数希望能找到一份离家近,既能打工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的工作。如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农民张树明夫妇,在浙江、福建等地打工多年,长年漂泊在外,春节期间通过招聘会找到一份在世纪阳光鹰潭照明有限公司的新工作,月工资2200元左右,他们认为工资水平和预期的差不多,关键是离家近,老人小孩都能照顾到。据政府劳动部门统计,仅农历正月,全市就有6000余人与当地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二)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2012年初,鹰潭市企业提供岗位数为1.5万个,其中市工业园提供6500个岗位。据调查,落户于鹰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宝至马达、光宝科技、梦娜袜业、华宝香精香料、世纪阳光鹰潭照明有限公司等数十家用工大企业80%的员工为本地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本地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如2011年9月将总部从浙江迁到鹰潭的世纪阳光鹰潭照明有限公司,2011年追加投资1.2亿元,新增14条生产线,用工规模从1800人增至3500人,2012年该公司计划新招1700人,现已招到1100余人。在旺盛的用工需求带动下,市内企业一改过去当地企业报酬普遍较沿海偏低的现象,相继提高了工人工资。从我们在招聘现场了解的情况来看,内地跟沿海相比,工资收入的差距正在缩小:如宝光科技鹰潭有限公司提供的薪资待遇为1900~2500元;江西水晶光电有限公司提供的薪资待遇为1900~2800元;还有部分企业急招电工等熟练工种的开出2500元~3200元的较高薪酬。
二、原因分析
2012年,鹰潭市农民家门口就业意向和规模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主要是由于鹰潭市政府为破解企业招工难,同时帮助农民工实现在家门口“有岗可上、有岗能上、有岗愿上”的目标,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推进农民工本地就业,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
鹰潭市政府部门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就业信息网络,对园区企业进行缺工情况调查,准确掌握企业用工总量、现有员工数、缺工工种类型、岗位要求以及待遇,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建立了人力资源信息库、企业空岗信息库、劳动力转移信息库,将市劳动就业信息网延伸到乡镇。同时,还通过移动、联通、广电等信息平台,免费为70多家企业招工信息100条、短信群发90多万条,并把20万份的企业用工信息手册及招工简章下发到村委;该市劳动就业部门还派出三组招工小分队分别到各乡(镇、场)召开招聘洽谈会共12场,散发宣传单30余万份;出动2台宣传车深入乡镇、街道及至村小组,招工信息。此外,辖内余江县还进一步在各级行政村聘请了152名劳动保障协管员,招工信息,收集求职信息,进行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等工作。
(二)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强化劳动工资保障
为促进农民在本地实现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等有关政府部门从2月11日起,在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处设点,相继组织了“2012鹰潭市新年开春大型招聘会”、“2012年首届综合性招聘会”和“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首届营销、技工、服务类大型专场招聘会”3个连场招聘会,招聘活动吸引了上百个用工单位提供了1.5万个工作岗位,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工、纺织、商贸流通、制造业、服务业等。同时为使农民工本地就业安心、放心,政府部门大力加强劳动工资保障监管力度,并就辖内企业用工建立完善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切实加强农民工工资管理,确保了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杜绝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在政府部门的引导监督下,辖内企业大多提高了工人福利待遇,包括:享受五大社会保险、法定节假日、夜班津贴,端午、中秋、春节传统假日发放礼品,免费提供住宿等等。
(三)开辟就业绿色通道,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针对本地企业市场用工需求和农民返乡就业愿望,该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与本地开发区对接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活动,利用市、县二级技校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并配置有职业技能、城市礼仪、普通话、法律等课程,帮助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素质等就业能力,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就业领域。二是通过免(减)税收、发放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多种方式给大量雇用本地农民工的企业发放补贴,鼓励企业自主招工。三是对本地就业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免费就近入学,借读费、学费、书本费全免,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三、相关建议
(一)加入资金投入,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政府部门应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及培训成本高支付能力低的现实,在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的同时,采取多方渠道筹资,免费提供培训等方式来调动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打造职业技术培训链条,搞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一是可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合理布置培训网点。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和农民就业意向选择培训内容,分层分类培养普工、技工等技能人才、营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就业服务人才、就业培训师资人才等。三是在培训形式上,职业技术学校可根据用工企业和市场需要,对农民工和求职者实行订单培训;在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培训见习基地,有的放矢的开展定向培训。
(二)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扶助机制
郭虎: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可以说,2004、2008、2011年,宁夏职业教育相继迈出了三大步,特别是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十五”期间,自治区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每年只有250万元。2004年,宁夏职业教育开展布局结构调整,开始扩张规模,走集约化发展之路。2006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后,自治区将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2000万元。2008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使初中毕业未被普通高中录取、高中毕业未被大学录取的学生都要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决定建设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每个市建设一个综合性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人口20万以上的县建设一个职教中心。
建设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按照规划设计,基地占地8.8平方公里,涉及15所学校的调整,建成后可同时容纳10万人学习和实验实训,其占地面积、投资额度、建设规模在自治区教育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大手笔,对当前而言是奠基工程,对长远而言则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目前,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已经整合入住学校10所,在建2所,3所正在规划之中。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依托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成。职业教育园区计划总投资61.74亿元,建筑面积171.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建筑面积67万多平方米,已完成投资33.04亿元,已有在校生6.8万人。五个地级市分别建成了一个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同时重点支持人口在20万以上的县建设好一个县级职教中心。灵武市、平罗县、青铜峡市、中宁县、隆德县、西吉县、海原县等县级职教中心改扩建或迁建工程部分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改善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了物质保障。
同时,自治区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由原来的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并从2010年开始每年再增加1000万元,2012年达到8000万元。概括起来可以说,宁夏的职业教育2004年走出了低谷,2008年得到了发展,2011年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举办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46所,其中高职学院9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29所,成人中专3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规模达到了14.5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2.2人。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由“十五”末的1927人增加到3300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40所,其中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0所,年培训10.5万人次。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比例达到5.2∶4.8,基本实现了中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职业院校开设了电子、数控机床、烹饪、建筑、机械、物流、商贸等10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基本建立起了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在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连续四年取得了较好成绩,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教育与职业》: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郭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宁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自治区综合竞争力、构建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面向民众、服务社会,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民、惠民、富民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可靠保证,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宁夏而言,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就是要深入实施“技能致富”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致富技能,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与职业》: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被列为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地区。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改革试点情况?初步取得了哪些成果?
郭虎: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意见的通知》精神,宁夏承担了职业教育园区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试点以来,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首先,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改办文件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及时制定了《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了保证职业教育园区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正在和自治区编办协调成立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由自治区教育厅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厅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设正处级专职副主任一名,成员由入驻职教基地其他院校院(校)长,自治区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高教处负责同志等组成。管委会下设综合管理部、教学实训部、培训服务部、后勤保障部等4个职能处室。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后,自治区教育厅正在积极探索工作机制。初步设想管委会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工作职责为统筹安排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园区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制定了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按照教改办文件要求,我们及时制定了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其中包括《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园区设备整合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师资整合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园区专业调整和整合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创业园管理运行实施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后勤社会化实施方案》等。
四是确立改革目标。我们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原则,整合入驻职业教育园区15所院校,分别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司法警官学院、宁夏农业学校、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宁夏化工技校、宁夏艺术学校、宁夏农垦中专学校、宁夏旅游学校、宁夏体育学校以及银川市第一、第二、第三职业中学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教师,调整专业设置。建成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设置现代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4个实训中心,园区内院校各建设1~2个与骨干特色专业相配套的实训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创业园区。实行园区内“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讲座互通”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后勤社会化改革。
我们的阶段目标是:2011年,摸清入驻园区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教师、学生及专业底数,确定实训中心和基础实验室分布方案。对入驻学校进行整合。2012年,高标准建成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建成职业教育创业园并进行试运行。2013年,完成新近入驻园区的两所学校新校区建设。完成基础设施、设备、教师、专业的整合工作。园区正式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新机制运行。总结试点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措施的成功经验,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改革试点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已经整合入住学校10所,在建2所,3所正在规划之中。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和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体化建设)已经建成。职业教育园区计划总投资61.74亿元,建筑面积171.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建筑面积67万多平方米,已完成投资33.04亿元,已有在校生6.8万人。入驻园区院校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组建职教集团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成立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学校举办冠名班,实行“订单式培养”“零距离对接”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近日正在筹备成立三个职教集团。园区内其他院校都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探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方针整合资源,改革办学模式,加快园区建设。整合资源包括:整合学校。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广播电视大学、重工职工大学、宁夏机电学校、宁夏农业学校合并入驻园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商业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宁夏粮食学校、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宁夏化工技工学校合并入驻园区;整合银川市第一、第二、第三职业中学,组建银川市职教中心并入驻园区;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整合了宁夏财经中专学校和宁夏银行学校,正在园区内建设新校区。整合基础设施。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流的现代服务实训中心、装备制造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能源化工实训中心等四个实训中心和职业教育创业园,凡入驻职教基地的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骨干专业建设1~2个各有特色的实验实训基地,不能重复建设,达到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整合专业和教师。入驻职教园区的院校逐步调整办学层次与专业方向,实现错位发展。各院校要充分开放本校教师资源,实行“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讲座互通”的运行机制。整合设备。按照“资源共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发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入驻职教园区院校现有的同类实训设备产权不变,集中使用,统一安排,做到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是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与实训水平”的“双达标”为抓手,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教育创业园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前校后企、校企一体化建设。
四是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的立交桥。对有继续学习愿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按20%~25%的比例,通过专业技能和文化课考试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探索优秀高职毕业生继续深入本科职业院校学习的途径。
五是积极推进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逐步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控”的后勤保障体系。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不断完善《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点),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人,进一步细化、实化、量化、具体化。对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可检测、可评估。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过程性督导和检查,确保职业教育园区集团化机制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教育与职业》:本刊曾对青海省职业教育进行过报道。其中,东西部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被视为缓解西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同属西部地区,对于这样的合作,您怎么看?这方面宁夏进行了哪些尝试?效果如何?
郭虎:为了拓宽职业教育发展渠道,我们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搭建省际之间合作平台,加大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力度,相继开展了宁津、宁苏、宁鲁、宁闽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00多所学校开展了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为了切实指导组织好合作办学工作,自治区2008年在山东烟台设立了宁夏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站,2011年又在福建厦门设立了闽宁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站,为到东部地区学习实习的学生提供服务,并协调地区、校级之间做好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从2006年至今的6年中,我区赴东部职业学校学习、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总数已超过7万多人,其中近4万余名学生成功在当地就业,此项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教育与职业》:今后一个时期,宁夏将如何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郭虎:今后一个时期,全区职业教育要坚持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以项目实施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保证规模就是要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年度招生不低于4万人,在校生规模不低于12万人;调整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育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骨干特色专业,另一方面要调整学生构成结构,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原则,吸引大批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在职员工、回乡农民工等接受职业教育;加强管理包括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校园管理、教师管理等多方面;提高质量的重点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骨干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要着力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实施的项目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专业建设工程等。
《教育与职业》:未来还将采取哪些新举措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郭虎:当前,宁夏正处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不但需要大批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庞大数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社会对接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增收,促进职业教育就是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的理念,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本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培育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经济社会的新跨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技能致富”计划,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关键是要把握一个总体要求,坚持三项原则,在五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208-01
1 “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其功能的发挥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重要影响。课程考试的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改革相配套,将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鉴定作为课程考试的两大要点,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有效地促进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1]我院实施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将来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突出实用性,突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职业工作领域的结合,与生产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职业能力,毕业后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本课程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课证融通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通过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来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的技能、知识、素质的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一个个项目中,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以企业典型案例为载体,以任务驱动、情境教学为主,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型模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课证融通”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课程考试改革。
2 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2.1 树立以“能力本位”的考试理念
树立以“能力本位”的考试理念在课程考核内容中增加课外激励考核和专业技能鉴定考核。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2]。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综合能力。
2.2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本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评测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如何按照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规范地完成工作等职业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机电产品安装、调试、开发和技术培训服务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否具备了工作积极、主动、团队合作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此,我们建立了实施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手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工作计划制定、系统控制程序设计、自动化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知识目标”,着重考核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编程指令、编程方法、系统设计原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方法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社会能力”则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责任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沟通能力。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有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3 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由总结性考核为主体转向形成性考核为主体。加大实践操作和技能考核比重,强调形成性考核,彻底的转变教师面授、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课程办法,积极倡导“能力本位”的考核机制,考核模式充分体现合理、公正、能力为主的评价思想。突出考核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考核。
本课程总体评价分第一课堂课程考核与第二课堂激励考核相结合。
第一课堂课程考核由二个项目构成:第一项,课程教学过程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提问、作业、案例分析、讨论发言、实验报告等评定成绩。这种课程教学过程考核直接影响到所学课程的最终成绩,能够引起学生对每节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视,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第二项,项目过程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由任课教师根据“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员”考核项目要求;平时实训时一项目一考核,也就是教师在每个实训项目完成时,就要在实训室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不过关的学生,要求其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同时让实训室变为学生的“自习室”,实训台成为学生的“作业本”,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在项目过程考核中通过教师考核与学生的再次操作达到对操作技能融会贯通的掌握,让全体学生能达到“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员”考证考核要求。每次考核过后,教师及时评价,通报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实践证明,这种一项目一考核的过程考核,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竞争意识和强烈的成就感。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考核方式教师会很辛苦,但学生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2.4 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3 考试改革实践效果
“课证融通”项目式教学改革方案由本院机电工程系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于2012年上半年开始在课改班试行,该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都顺利获得“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员”中级证书。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对于这种考试、考证方式非常认可,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保证了“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路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变得愈来愈激烈化,因此,注重安全管理,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办,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1.路桥企业施工管理中农民工安全工作现状
1.1农民工缺乏专业安全生产技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随着大批量工程项目的出现,农民工数量也在急速的增长,如今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桥梁施工企业重要主力军。因桥梁施工行业在近期出现不同程度民工荒,导致企业对于农民工的选择没有余地,大多农民工均为刚走出农村的人们,他们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很大、素质相对偏低、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较差自我防护意识等。此外,农民工因后受到其农村自由经济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法规及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较易产生赶进度、图省事和违章蛮干行为,违章行为的频繁发生,给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困难。农民工作为施工工作人员既为事故受害人,也为施工肇事人。
1.2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包工头是个体户,其资金不够充裕。因此,为了节约开支,获得更大利润,投入安全生产时,常常以能不投入就不投入,一定要投入的就尽少投入为原则。放眼望向施工场地,农民工使用的电工手套、安全帽等防护用具大多在达到退休年限基础上,还继续工作。但实际中,安全防护工具在创造年限后,就不具备防护作用。
1.3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不严
桥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不严体现在:部分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因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和工期压力,产生出不重视安全生产、淡薄安全法制、心有侥幸、重效益、冒险生产和轻安全等观念。随着接受工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相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力量出现严重配置不足现象,这难以负荷安全生产所需,同时需求和存量差距逐渐增大,没有充分落实安全责任;有的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还是采取传统模式,尚未跟上时代步伐,安全生产也是做表面工作,缺乏实际行动;有的施工企业对于劳务分包还存在着以包代管的现象;有的安全生产制度未能及时进行更新,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均不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督不严格,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够;施工企业中对农民工轻培训,没有进行岗前培训;太大的劳动强度,经常逼迫农民工加班加点,导致工作中常出现各种问题。
1.4施工途中农民工过分追求效率的实现,忽视了安全性
所谓包工头,是指农民工和其签订口头协议,明确指出做多少工作给多少的人。因此,导致一味追求效率现象的频繁产生。农民工因其自身文化素质低,也就决定了其思考模式,仍旧在为衣食住行不断奔波。施工途中,农民工为了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就会不畏生命危险拼命工作,因而也避免不了违章行为的发生。
1.5农民工队伍的管理问题
农民工主要以劳务形式进入建筑工地,由班组长或包工头组织形成一个个流动队伍,以签订劳务分包进入工地施工,农民工无需任何有效证明均可被聘用直接从事施工作业,而这些劳务分包单位的管理者安全观念淡薄,缺乏对所属民工的必要培训教育,管理无序,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基本上是空白,而承建商又未真正将这些农民工纳入其内部的安全教育工作,因此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劳动部门对岗前的培训教育考核也无法得到落实,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主要监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教育培训的对象也多是企业管理人员或现场管理人员,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安全保证体系,对这些流动队伍的安全教育培训涉及较少。
2.可采取的措施或建议
2.1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要设计特定而有效的制度,并将之强制推行。我国的《劳动法》、《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规政策都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做出了规定。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将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而用人单位必须为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及时办理工伤保险的手续。发生工伤事故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依法进行认定。
依法维权,规范劳动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用人单位要依法保障农民工生命健康安全和应享有的合法权益,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国务院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强调,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应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优先确立。要做好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制度应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优先确立。要做好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有关工作,要求所有工程一开工都要按工程总面积或工程费用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意外伤害保险金,保证农民工在遭受意外伤害时能通过商业性保险金获得“保底”补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已经办理工伤保险,只要劳动关系确立,就应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按规定付给工伤保险待遇。
2.2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滥测工作,做到领导重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实行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制度,对危害严重、难以整改治理的企业采取关、停、罚等措施,切实改善农民工工作业环境的安全卫生状况。
2.3发展和培育农民工自己的维权组织
农民工有必要根据自己意愿行使《宪法》赋予的结社权,成立自己的社团组织――农民工工会。国家应尽快修改《工会法》,允许进城农民工建立自己的自治性的工会组织,让他们通过合法组织的形式,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依法协调有关部门清收被拖欠的工资,出面协调、协商农民工伤亡事故赔偿事宜,出面协调劳资、劳务纠纷,负责对农民工的登记,为民工提供就业信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4落实农民工技能培训服务机制
农民工融入城市并能在城市生存、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面对当前农民工低素质和低技能的现状,用人单位应强化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
2.5以人为本,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切实对农民工的生命与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