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4-01-08 10:31: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篇1

现在,国内有多种体系认证,质量管理方面是一个,一个企业获得了认证,不但能提高知名度,也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许可证,这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就不那么普及了,一是它不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做起来困难;二是该认证要求申请者承诺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方面的条件必须符合标准,这样企业就必须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很多企业不愿意这么做以减少生产成本。

1 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在上个世纪就曾被提出,那时主要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以后全世界进行了一场环保运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定义。现在所说的环境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方面、人类生活方面、自然方面。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发展生存空间时,对环境污染提出防止和解决措施,以减少甚至是消除对生活环境的破坏,使生活和自然两个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和依赖。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进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环境管理属于组织管理的一部分,用它来制定一些环境方针并进行有效实施,还有就是管理一些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有17个要素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是由认证机构根据ISO14001标准评定组织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并能有效运行。这是通过借助外力加强组织对环境的管理这样一种措施。通过该认证,提高了组织和员工的环保与守法意识、规范了对环境的管理,促进了环保方面一些法律法规的贯彻和落实,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要求

一个组织在向认证机构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前,认证机构一般会要求他们提交多达25种材料,这里包含了多项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材料不能提供或者有些材料是无效的,该组织就不能通过该认证。因为这诸多方面的要求,一些企业没有做环境影响的评价或者没进行“三同时”验收,为了获得认证他们会补做环境影响的评价,并提交有关部门批复,然后报请有关部门补做“三同时”验收。

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让组织识别所有的环境因素并找出其中重要的因素,这是做好环境管理的基础,重要环境因素是会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它是环境管理中的重点。组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该因素进行更新。组织对于自己的环境管理要制定出目标与指标,还有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办法。这些目标有排放浓度、排放总量的要求,环保目标,节能降耗的目标,这使组织找出了进行环境管理所要努力的方向,还可以把它们进行分解、展开,制定具体的措施,确保能够实现目标。组织还要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然后依据考核的结果对管理的方法与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推动地区与部门对环保目标的实现。此外和重要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要具备相关能力,这种能力是指用知识与技能解决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问题。为达到要求,就要对那些人员培训环境保护方面的很多知识,有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标准、环境科学、污染治理方面的一些技术等,通过对这些人员的宣传教育,提升它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环保,积极地参与环保。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要注重该体系的信息交流,包括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能够对环境管理起到协调作用,组织外部的交流能够争取和获得有关部门和方面的理解、支持。组织要通过网站和标牌公示它们的重要环境因素、目标和实现的结果,接受舆论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要对他们在环保方面施加影响并且提出要求,从而推动他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也促使政府的环保部门公开他们掌握的环境信息。为了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组织制定好几项控制程序,并规定这些控制程序的运行准则,有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和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消防措施、能源资源的节约等这许多文件,这些文件能够促进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另外为确保控制程序能有效运行,很多企业也更新与完善它们的治污设备。

有些环境事故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是它有着潜在的危险因素,组织要能够及时的识别,还有一些可能会出现或者是以前曾经出现过的紧急情况,组织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出现事故或者紧急情况时,快速的做出影响或处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制定好的应急预案,组织要定期的进行评审,有些地方需要更新,还要在职工中间进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处理事故的意识。在环境管理上对于正在实施的措施或方案,组织要能做到实时的监视,并测量企业所在区域环境的变化,在环境管理的一些目标上达到了怎样的情况。

3 结语

一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他就特别注意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方针时,组织就以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为治理环境的目标,同时这也是对企业在治理污染方面能力的信任。通过了认证,组织就有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平台的资格,并运行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获得了管理上的工具,这是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紧要抓手,也是政府对环境管理的着力点和环境信息来源。

参考文献:

[1]周泓,李在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环境管理绩效[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2):100-104.

篇2

中图分类号:DF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坚持以企业与环境为生存为目标,以环境管理体系为标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及特点,研究其如何实现高效生产与环境保护两者的协调。

一、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环境保护机制的内容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政府也制定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政策,日本企业为了能够满足日本政府及日本群众消费的需求,实现商品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三方面的协调,也制定了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以达到此目的,实现平衡生产。

1.确定企业环境管理方针

企业环境管理中的方针应以企业健康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地球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为基础,制定的企业未来的发展途径及目标。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开辟出新的业务,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环境风险,还能使企业具有环境保护形象,使社会对企业认可。

2.制定环境管理体系

首先,规划环境管理机制。企业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将环境保护及治理加入了企业长期发展计划中,制定出了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内容包括:企业发展、环境目标、共同发展指标。其次,创建完善的环境管理措施。企业在执行环境管理措施的过程中,要求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具有环境保护理念,使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企业的责任,将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到企业中每个工作人员心中。最后,制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以绿色设计为主(要求见图1),在对产品进行清洁和采购过程中,按照国际制定的环境管理标准,以降低环境负荷的材料及设备为主。企业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是对环境没有危害的工艺及设备,利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环境的伤害。

日本环境厅了环境保护的分类。(见图2)

3.采用企业管理环境披露制度

企业管理环境披露制度是以执行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及环境报告书来开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工作主要是企业对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中的投入资金及效益,并对此进行计算、分析及报告。环境报告书主要是企业将环境管理中的目标及成果,通过报告文书的形式进行发表。[1]

二、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环境保护机制的实施措施

1.以行业为本

日本企业中的环境保护机制已经被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包括建筑行业、制造行业、金融行业、运输行业等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及环境保护的特点,制定了多元化环境保护机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率及行业竞争能力。比如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环保技术的研发、环保方面的信息交流等等。

2.使用高科技

日本企业通过研发环保的高科技,不仅降低了环境负荷,改善了环境现状,还为企业开创了全新的领域。目前很多日本企业都有自己研发环境技术的机构、研发环境技术的团队及研发环境技术的场所,所以环境污染及预防对日本企业来说,还是一种商机。据调查,目前日本企业正在研究海外环境技术市场的开发,以提高日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3.高标准的管理制度

日本政府提出了在21世o中,要创建节能、消费、循环利用的模式,使日本的整个社会生活都可以循环持续的发展。在这一目标中,日本的许多企业都将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为企业目前的重点内容,以实现零排放的目标。[2]

三、结束语

日本并未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公开环境问题,但是目前已有超过10%的企业都发表了环境报告。90年代之后,日本政府也创建了实现21世纪资源循环再利用型的社会发展目标,日本企业通过实施绿色设计、采购、清洁及生产等运行方式,努力的朝着这个目标发展。在此过程中还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但是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中环境保护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经济及环境保护平衡的目标也在不断实现。

篇3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向工业化国家转型的进程逐步加快,作为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这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规模快速扩张造成污水处理规划的矛盾。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但在城市化密集的状态下,城市污水的处理是采用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成为了污水处理规划中出现的一个矛盾。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具有便于运行管理、节省建设投资等优点,但同时也有系统庞大、建设周期长、协调运作难、近期的管网系统功能差等缺点;分散处理方式,是由开发商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工作,由于其对小区内的污水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就近排放,因此具有不受大市政污水设施建设进度影响的优点,但由于其由开发商自建自管,因此也具有因技术、资金和管理不到位导致污水不能达标排放、不利于城市水环境保护的缺点。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对城市污水系统建设以及优化运行和环境保护都有着极大地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矛盾。

2、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存在资金缺口。长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国际援助和政府投资,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尚且不够强大,国际援助也只是能解决小部分的资金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的多数城市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很大一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的扩充与设备更新,导致其污水处理能力偏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速度,有些污水处理厂甚至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正常运行。资金欠缺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导致很多在建的污水厂待建甚至停建,无法保证污水处理工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资金缺口无法保证城市污水厂的建设,达不到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3、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不完善导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目前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中的运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进行持续正常的运行,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污水处理能力。此外,除了污水处理厂整体上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外,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过程和设备,也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4、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不达标。目前存在着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污水在经过相关的技术处理后达到了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而进行排放,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难以合理处理这些污泥,而造成污泥处理难以达标。这些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泥,同样会给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二、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对策与措施

1、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国家应制定全国性的有法律强制力的排水法,同时建立污水产业的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污水处理产业给予法律上的援助。同时,国家应该针对污水治理产业给予一定的帮扶与鼓励,在有必要的时候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其产业化转型的进程。而针对地方的各级政府,就应该在充分考察本地区的实地条件,实际污水处理状况的前提下,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下,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地区的相关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政策。力求达到污水处理技术合理、管理水平科学先进。使污水治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已经颁布国家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起步比较晚,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跟不上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现实越来越突出。

2、增多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这种单一的集资方式是限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是污水处理过程建设得到切实的提高与发展,就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增多污水处理过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比如可采用以下一些筹资方式:个人投资、集资、BOT方式、发行建设债券、发行环保彩票等。从根本上保证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使其在财政上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市污水处理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3、加强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开发研发。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采用的是经济实用的生物处理技术,现存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多种多样,如由活性污泥法改进的AB法、AO法、A2O法、SBR法和氧化沟法等技术发展的较快,但却得不到普遍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方法的投资运作和维护费用太高,很多城市的财力难以负荷。因此,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较为经济的生物处理法,应用的技术比较单一。因此,为了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的快速有效,我们应该致力于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呼吁有关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进行开发研究更为经济、实用的能够快速普及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市污水治理工程得到快速有效地发展。

4、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能力。目前,政府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引进使用了一定量的现代化设备,使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污水处理中随之而产生的大量污泥,却未能得到有效地处理。这些没有被重视的,未能给予妥善处理的污泥,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污水厂污泥治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颗粒、有机物、致病细菌等有害污染物,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都有着极大地危害。因此,我国应加快污泥治理工作,使其达到快速发展,提高其污泥处理能力。对于超标排放的污泥,应该采取填埋、焚烧等相关技术进行妥善处理,促进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

结束语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在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推动环保事业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制约我国税收体系绿化程度较低,不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环境税体系本身存在着非独立性和非健全性两大特征。从非独立性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耕地占用税,指明了这些税种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从非健全性的角度指出水资源税和排污税是我国应补充完善的环境税主体税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一直以粗放型为主导,这种发展方式决定了税收制度不可能在整体上向资源环境保护的角度倾斜,税收体系的“绿化”实现程度较低。从199B年到2008年十年间,尽管环境税总额呈上升的趋势,但所占GDP的比重并没有太大变化,一直徘徊在1%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达国家的环境税税收总额占GDP的比重平均在4%左右。制约我国税收体系绿化程度,不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环境税体系本身存在着非独立性和非健全性两大特征。

1环境税的非独立性

非独立性主要是指真正具有资源环境保护指向性的税种很少,制定征税税种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保护资源环境,只是实行以后间接的起到了保护作用;或者为了能适当的起到一定的资源环境保护作用,对原有税种进行改进。环境税的非独立性主要表现是:它是夹杂在已有税收体系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1)资源税的非独立性。首先从征税的性质定位上看,资源税不具有环境税的独立性。我国开征资源税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开发者之间的级差收益,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与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关。也没有从根本上支持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综合利用,许多属于贫矿的资源可能被遗弃,造成资源浪费。其次计税依据不合理,税额过低。我国资源税使用的是从量计税,不能反映资源在市场上价格变化,不利于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征税数额很低,就不足以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容易造成资源盲目开采和过度开发,加重环境负担。

(2)消费税的非独立性。虽然我国现行的消费税经过重大调整之后,增强了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由于消费税是一项综合性的税收,要综合考虑其影响,这难免弱化了对环境保护的实际作用。一是一些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如电池、某些一次性用品等,没有纳入征税范围;二是在一些征税的产品中。税率较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如对于木制一次性筷子的税率只有5%,实木地板的税率也只有5%,保护作用显然不大。从总体上考量,现行的消费税没有真正达到调节消费者传统消费方式,鼓励广大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的环保目的。

(3)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非独立性。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由于本身税制的特点,多限于直接优惠和事后鼓励,专项优惠很少。因此,对于如何有效地控制污染,减少消耗的专门应用技术开发缺乏优惠政策支持,许多节能和治污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城市建设维护税的非独立性。城市建设维护税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一项真正的“绿色”税收,是环境保护融资的一种“专项税”,但是它是一种附加税,没有自己独立的税基,限于收入规模小和税率低,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

(5)耕地占用税的非独立性。即使是调整后的耕地占用税与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土地价格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调节作用有限。另外,现行耕地占用税的缺陷是没有把湿地资源纳入其中。来源于/

2环境税的非健全性

环境税的非健全性是指环境税没有主体税种,应纳入环境税征税范围的税种由于体制等原因没有征税或采用其它形式。环境税的非健全性主要表现在没有对水资源征税,污染行为主要采用排污收费的形式,未开征排污税。(1)未开征水资源税。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和国家信息中心对我国用水需求压力进行了预测。预计我国的需水总量总体是增加的,特别是未来的十年内。从全国的供水和需水预测结果来看,如果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则有500亿~700亿立方米左右的缺水量。同时,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北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部分已超过50%,海滦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都超过了80%,已远远超出了世界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40%,因此,北方地区缺水形势相当严峻。同时,由于水污染的不断加剧,污染型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水资源供应安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采取开源和节流的措施。开源方面要建设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保证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量;节流方面要全面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和城镇生活废水回用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这些开源节流措施的实施,是长期的公共工程,个别企业难以投资完成,国家投资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因此必须要开征资源税,筹集资金,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另外,开征税资源税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理顺水资源价格体系,使水资源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得到真实的反应。

(2)未开征相应的排污税,对于排污行为仍然以收费的形式。目前我国针对排污的主要经济政策是征收排污费。二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证明,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一项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现行的排污收费体系弊端日益凸显出来,将难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复杂环境保护形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排污收费标准相比污染治理成本或边际成本明显偏低,不能满足既定控制目标下污染治理总投入的需要。据统计,2006年我国总的污染治理投资(不含运行费用)为2558亿元。占同期GDP的比例为1.23%。要实现预定的污染控制目标,2008年污染治理投资(不含运行费用)需达到5447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占同期GDP的比例为2.1%;到2010年,污染治理投资需达到10622亿元,占同期GDP的比例为1.5%。因此,要实现预定的污染控制目标,总的污染治理投资额都需进一步加大。另外排污收费标准偏低,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也不显著,难以让相关企业参与到治污过程中。

篇5

为在我省顺利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并与我国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相结合,促进我省可持续发展和*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现就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成立福建省环境保护局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明奕

副组长:郑更新徐友龙丛澜

成员:林欣欣李合宜王国长林俊真李韧黄韦仁

办公室主任:丛澜

成员:林欣欣陈振金孙文志

领导小组任务:

1、制定并组织实施我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方案;

2、对我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和培训工作机构的资质组织认可;

3、指导福建省环境体系推广站的各项工作;

4、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成立福建省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和体系审核中心,牵头组织全省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宣传、贯彻的实施;

5、决定我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外合作事宜。

二、成立福建省环境体系推广站

我局于1997年4月3日下文同意福建省环境保护科研所增设福建省环境管理体系推广站,作为内设机构。

推广站任务:

1、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ISO14000系列标准和实施情况,开展学术讨论和宣传普及工作;

2、组织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单位的先期审查工作;

3、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培训、咨询工作;

4、配合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和咨询中心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工作;

5、开展对清洁生产和环保实用技术的咨询、指导和推广工作等。

三、福建省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工作计划

1、第一阶段,即宣传贯彻和培训阶段

建立全省性宣传贯彻和培训网络,介绍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体系,组织参加国家环保局组织的培训活动。

2、第二阶段,即认证试点阶段

选择具有各不同类型的企业(国有、外资、乡镇、个体)和城市作为试点单位,在自愿情况下实施环管理体系认证并由省局推荐国家环保局批准作为试点单位和试点单位,做到以点带面。

3、第三阶段,即全面推行阶段

篇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5-009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5.046

绿色发展思想下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助推作用。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此种情况必须予以遏制。为此,尽快完善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工作水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环境质量日渐好转。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1.1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基础且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环境指标进行监测,进而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用以指导相关工作。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并不足以支撑全部的环境保护工作。因此,通过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使其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面支撑,进而取得重大成果。

1.2增强环境监测能力

在社会不断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环境问题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如此,随着生活、生产节奏的改变,环境问题开始表现出连续性、综合性、追踪性的变化趋势,这也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从原本的周期性工作转变为连续性、综合性的监测。不仅如此,由于各种监测技术不断更新,监测设备不断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但是,部分部门单位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新技术、新设备,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阶段,不符合社会发展。因此,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这些部门单位的环境监测能力。

1.3促进经济发展关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但是,大多数人环保意识低下,尤其是部分污染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对环境恶意破坏,致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可以引起相关企业和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约束不到位

法律约束不到位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虽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文可以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但是,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情况看,这些法律条文的约束力远远不够。从这些法律条文的实质内容上看,其主要是针对环境监测单位的职责、标准等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定,并未从细小的地方做出详细阐述。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条文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性,难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指导。不仅如此,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条款中,甚至存在和国家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这就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展开。

2.2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等级分类看,其主要是分为国家、省、市和县这四个级别,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环境监测单位的等级不同,在整体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职责也都不同。就国家环保部门而言,其核心工作就是规划整体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方案,并对各省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而市和县这两个级别的环保部门主要是落实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接受省级环保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在这一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体制当中,各级层职权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市、县这两个层面,甚至存在一定的工作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还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由于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偏低,地方财政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开展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阻碍,致使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2.3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部分工作环节,更是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高级专业知识。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具有高学历人才的占比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为47.5%,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不到10%。这一比例如果只考察县级单位,还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不难看出,高水平工作人员的缺少,是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3.1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约束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而言,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的手段,加强法律约束,才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发挥作用。首先,对环境监测工作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的定位,尤其是对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范围予以明确,以便相关工作能够切实展开。其次,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的阐述,尤其是某些关键环节的工作的操作流程,遵守标准等必须予以明确规范。最后,加强法律的监督。环境监测工作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其和法律本身的目的是一样的。因此,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地说,应该法律规定中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过程、结果、效用和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以此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其可行性和可操行性的考虑。只有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出切实作用。

3.2革新环境监测体制

基于当前体制运转不畅的问题,必须对其重视起来,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环境监测体制进行革新,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首先,建立垂直均布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以国家环保部门牵头,以此布置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垂直的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消除职权不清的问题,明确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其次,构建灵活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是导致环境监测体制运转不畅的一大原因,因此,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迅速。比如,可以细化各级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管理机制,将过去的统一管理革新联动管理,扩大环境监测司职权,赋予其一定的行政职能,加强相关工作的落实。最后,搭建第三方管理平台。引入第三方机制,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透明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升其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组织公益机构和民间人士组成第三方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对各级层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相关工作顺畅运行。

3.3构建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

基于当前高专业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必须构建一支具备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进步。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和当地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以提升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其次,基于和当地高校的合作机制,直接从高校引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着重培养,使其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后备力量。最后,建立淘汰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逐步淘汰素质水平低的人员,补充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4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却对其形成了不小的阻碍。基于此,应该完善立法、革新机制以及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以促进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池怡,潘见阳,徐伟.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5,(7).

[2]卫新亚.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11).

篇7

绿色发展思想下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助推作用。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此种情况必须予以遏制。为此,尽快完善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工作水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环境质量日渐好转。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1.1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基础且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环境指标进行监测,进而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用以指导相关工作。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并不足以支撑全部的环境保护工作。因此,通过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使其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面支撑,进而取得重大成果。

1.2增强环境监测能力

在社会不断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环境问题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如此,随着生活、生产节奏的改变,环境问题开始表现出连续性、综合性、追踪性的变化趋势,这也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从原本的周期性工作转变为连续性、综合性的监测。不仅如此,由于各种监测技术不断更新,监测设备不断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但是,部分部门单位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新技术、新设备,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阶段,不符合社会发展。因此,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这些部门单位的环境监测能力。

1.3促进经济发展关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但是,大多数人环保意识低下,尤其是部分污染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对环境恶意破坏,致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可以引起相关企业和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约束不到位

法律约束不到位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虽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文可以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但是,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情况看,这些法律条文的约束力远远不够。从这些法律条文的实质内容上看,其主要是针对环境监测单位的职责、标准等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定,并未从细小的地方做出详细阐述。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条文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性,难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指导。不仅如此,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条款中,甚至存在和国家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这就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展开。

2.2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等级分类看,其主要是分为国家、省、市和县这四个级别,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环境监测单位的等级不同,在整体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职责也都不同。就国家环保部门而言,其核心工作就是规划整体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方案,并对各省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而市和县这两个级别的环保部门主要是落实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接受省级环保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在这一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体制当中,各级层职权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市、县这两个层面,甚至存在一定的工作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还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由于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偏低,地方财政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开展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阻碍,致使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2.3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部分工作环节,更是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高级专业知识。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具有高学历人才的占比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为47.5%,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不到10%。这一比例如果只考察县级单位,还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不难看出,高水平工作人员的缺少,是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3.1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约束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而言,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的手段,加强法律约束,才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发挥作用。首先,对环境监测工作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的定位,尤其是对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范围予以明确,以便相关工作能够切实展开。其次,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的阐述,尤其是某些关键环节的工作的操作流程,遵守标准等必须予以明确规范。最后,加强法律的监督。环境监测工作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其和法律本身的目的是一样的。因此,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地说,应该法律规定中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过程、结果、效用和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以此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其可行性和可操行性的考虑。只有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出切实作用。

3.2革新环境监测体制

基于当前体制运转不畅的问题,必须对其重视起来,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环境监测体制进行革新,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首先,建立垂直均布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以国家环保部门牵头,以此布置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垂直的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消除职权不清的问题,明确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其次,构建灵活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是导致环境监测体制运转不畅的一大原因,因此,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迅速。比如,可以细化各级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管理机制,将过去的统一管理革新联动管理,扩大环境监测司职权,赋予其一定的行政职能,加强相关工作的落实。最后,搭建第三方管理平台。引入第三方机制,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透明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升其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组织公益机构和民间人士组成第三方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对各级层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相关工作顺畅运行。

3.3构建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

基于当前高专业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必须构建一支具备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进步。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和当地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以提升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其次,基于和当地高校的合作机制,直接从高校引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着重培养,使其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后备力量。最后,建立淘汰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逐步淘汰素质水平低的人员,补充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4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却对其形成了不小的阻碍。基于此,应该完善立法、革新机制以及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以促进相关工作。

作者:张琪惠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池怡,潘见阳,徐伟.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5,(7).

篇8

一、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在企业内部,尤其是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将企业的管理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有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

第二,在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形象。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可以有效地避免环境风险和环境纠纷。这样可以有利于开展清洁生产,同时有利于实施各种节能降耗,另外还有利于减污增效的技术改进和综合利用。

第三,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防止企业环境污染,是保护区域环境,是实现当地环境目标的需求,也是公司良性和长期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本文从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并重点讲解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特征。

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可以通过下表来体现:

该过程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初始环境评审,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策划与设计。只有做好了这三方面的工作,才能合理的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三、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特征

企业在不断致力抓好规范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自我加压主要有以下特点:将环境方针与工作方针相结合,将环境改善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和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1、将环境方针与工作方针相结合

要想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要将环境方针和工作方针相结合,这也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一大特点。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严格科学的管理控制对象,严格制定各种目标和计划书等等;严格控制和管理环境改善、资源保护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

另外,企业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控制各单位、各部门重要环境因素,最大限度预防各种污染,企业内部各部门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来做到更好。

2、将环境改善与资源保护相结合

结合环境改善与资源保护是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水平的另外一大特点。这样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环境以此来提高能源利用率。然而,目前企业仍然存在很多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各种开采工作造成的各种各样的污染现象;第二,运输、存放、转运等不同程度上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第三,区域自然生态的改变。为此,企业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结合环境改善工作与资源保护工作,将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实施企业的总体规划结合起来。

3、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科学有效的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非常有利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实施。举例说明:在企业内部的重大项目建设中,我们要评价各种环境影响因素,比如生态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声环境等等一系列与企业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另外,对于企业管理来讲,要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等等,这样把企业管理和环境管理结合在一块进行管理,既促进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由此可见,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特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有效的结合环境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

四、总结

很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较多,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重视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优化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仁志,孙蕾,陈恺立. 在我国实施自愿协议式工业环境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4) .

篇9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HSEMS)是一种先进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推行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的现代模式,也是当前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目前石化行业正积极推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一、石化企业装置维护过程中HSE管理的重要性

1.建立HSE管理体系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石油石化企业的风险较大,环境影响较广,建立和实施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劳动卫生、环保标准要求的HSE管理体系,有效地规范生产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环境与健康控制,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人员健康的需要,是石油石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对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2.实施HSE管理体系对石油石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自从国际上一些大的石油石化公司实施HSE管理以来,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对石油石化企业提出了HSE管理方面的要求,不实行HSE管理的企业将在对外合作中受到限制。实施HSE管理,可以促进我们的管理与国际接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施工作业队伍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施HSE管理可减少企业的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HSE管理体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通过实施HSE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减少事故处理、环境治理、废物处理和预防职业病发生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实施HSE管理可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实施HSE管理,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尽最大努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时,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控制和处理,将事故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5.实施HSE管理可提高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

推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加强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教育培训,通过引进新的监测、规划、评价等管理技术,加强审核和评审,使企业在满足环境法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改进管理质量、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二、HSE管理体系的实施

在HSE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监理机构应完成下列工作:

1.勘察设计阶段HSE管理工作

1.1监理机构对勘察设计HSE管理的内容

1.1.1监督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检查勘察设计单位HSE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落实情况。

1.1.2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审查勘察设计单位提交的HSE文件,对涉及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及深度进行评审。

1.1.3检查有关HSE的工程投资纳入设计概预算的情况。

1.2监理机构对勘察工作HSE管理的监控监理机构人员应在现场监督检查勘察外业人员的工作情况,督促其遵守规范规程,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周边环境,保证地上地下的各种设施和构建筑物的安全。

1.3监理机构对初步设计文件HSE内容的审查

1.3.1审查落实可研阶段“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的情况,如有变更,应征得原HSE审查单位的同意;

1.3.2审查《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和《环境保护专篇》;

1.3.3审查各专业涉及安全、消防、防洪、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地质地震灾害预防的有关内容;

1.3.4严格控制和审查非标设计,应保证非标设计的HSE内容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1.4监理机构对施工图设计文件HSE内容的审查

1.4.1审查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情况;在本阶段或施工阶段如有设计变更,应征得原HSE审查单位的同意。

1.4.2审查为防范施工重点部位和环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提出的设计指导意见。

1.4审查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中预防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2.施工阶段的HSE管理工作

2.1项目监理机构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HSE监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HSE管理工作。

2.2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负责HSE工作的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的施工安全措施,其内容应符合施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有关HSE的要求。

2.3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监理人员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文件和各种应急预案。

2.4对清管试压、有限空间作业、穿跨越、隧道工程、大型沟渠、河流的大开挖、石方段管沟爆破、深基坑支护与降水、脚手架搭设、拆除、大件吊装等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编制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2.5HSE监理工程师应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报建设单位。

2.6HSE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的安全防护材料、起重机、施工机械、电气设备等的安全性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准予进场使用。

2.7HSE监理人员应对承包单位执行职业、安全与环境(HSE)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相关措施的情况和HSE管理体系运行及现场的HSE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时,应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8.任何人员不应指示施工人员违反有关HSE规定进行施工作业。

三、结论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国辉,张鸿斌. 石油化工企业装置检修改造安全管理措施[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 .

篇10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16-1

环境监测工作对及时发现环境污染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及时处理起到了很大作用,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来开展工作,为了进一步的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首先要保证其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这将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进一步的开展环境保护相关工作造成了阻碍。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对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作进一步的创新探讨。

1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是对我国相关的环保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环境监测获取的相关数据对环境控制,环保执法,政策调整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正式开始了环境监测以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相关跟踪,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技术培训、质量控制考核与检查为重点。

在本世纪我国的环保部门还了一系列的文件,进一步的对环境监测相关机构的工作内容、职责、经费保障和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说明我国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着重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方面对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作进一步的指导。虽然在指导相关文件中提到相关的制度进一步的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但是,在环境监测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导致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失误和偏差,严重影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的意义所在就是,对于环境监测的情况和效果需要有额外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此确定其检测的质量符合需求。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研究

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为检测数据提供了一个∫谰莸谋曜迹规定了具体实施环境检测管理部门的职责和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也可以从某些方面监督和管理参与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岗位资质。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检测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看做是一个对检测的约束,能保证负责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并且可以顺利的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为了使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更加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作进一步的创新研究。

2.1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冲突,要进一步的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要进一步的落实我国的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约束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完善起来的同时,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而定其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体系来进行保障。在明确环境保护监测的法律定位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也纳入到法律约束的范围内,显然可以保证其管理效果的提高,按照法律的严格规范,将监测机构资质、人员资格认证、设备质量监督、标准统一、技术认证等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到统一的标准上来。

2.2建立阶梯化的技术管理体系

从国家到地方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明确阶梯化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其段路径的管理体系。地方技术中心直接向国家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有国家级别的机构直接领导区域性的技术管理机构,在有地区性的管理机构负责地方的质量管理机构,以此形成一个顾家、区域、地方的段路径的管理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中可以建立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并指导地方建立相应的技术中心,其责任有两个方面包括行政职能和技术监督职能,一切将按照质量管理的规定进行,利用数据来衡量当地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定期以行政手段对滴定法那个的监测机构的资质、人员进行审查和考核。

2.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制度研究

大部分的环境监测站按照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质量管理的复杂性,首先要求监测仪器的准确,试验过程的完整,其次需要保证监测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监测点具有代表性。要求现场采样的完整性,对样品运输和保存的规范性,以及形成数据的处理和保存也需要一致性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最后,需要所产生的结论可以为环境管理和执法提供必要而明确的指导性。针对此种跟踪流程的复杂性,环境监测应当分局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规律以及执法的需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我们应该从共组的流程规范制度做起,同对不同的监测方式和方法的规范建立其完整的工作制度,而且此种制度的建立不应当是局限在技术层面而更应当将管理过程进行规范化,因为使得监测的过程规范起来是实行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所以需要针对性指导监测工作中的细节。同时还应建立灵活的反馈机制,针对技术的发展来相应的调整对其质量监控的标准和流程监测制度。

3总结

为了使我国的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跟上国家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对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解决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主要从完善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阶梯化的技术管理体系以及制度方面的创新这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羲.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 科技与创新,2015,02:38-39.

[2]张鲁芳,于亮辰.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1:115.

篇11

2.与环境治理需求相互结合。充分分析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规范标准,在合理的规范标准下,提升城市规范标准,确保城市企业发展的有效治理标准,实现定期考核体系标准管理,以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办法,实现综合环境的快速保护。

3.建立环境工程法律法规。根据环境工程的管理条例,对环境工程管理进行试验分析,确定有效的环境考核管理办法,实地考核,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认识当地的环境文化水平,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可操作应用效果。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合环境工程保护标准,制定有效的检查考核评审标准。在环境工程保护执行过程中,记录相关不力影响决策文件,以方便后期环境工程管理部门的分析和管理。

4.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根据我国的国情,分析提高各专业学科与环境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有针对的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进行培养,逐步加深专业技术培养发展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人才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现有的社会市场需求和发展。组织开展环境工程培训管理,重视环境保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引导,实现规范化和正规化的综合人才管理,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水平。

二、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1.扩展环境保护体系。在现有的环境工程保护管理制度下,逐步提升环境保护体系内容,以合理有效的制度提升环境保护制度标准,征求民众的心声,对不完善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和管理,废除各类陈旧环保功能管理制度,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严格控制高污染源项目的处理,及时清理污染物,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加深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组织环保工程活动,宣传有效地政府监管环保工程的开展,依据法律法规标准,按照政策要求,实现综合的环境工程的有效治理。

2.改造环保工程管理体系。采用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中的运行步骤进行分析,通过政府直接下属部门组织开展环境直接保护,通过部门传达环保任务,对各个下属企业进行监管,实现间接的政府统筹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中运行和实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通过快速、高效的品质运转,环境工程管理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秩序规范,有序的秩序可以实现整体管理的有序效果。组建良好的环境工程管理机构,采油有效地技术措施,对各个环境工程管理环境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合理的制度标准,确保整体制度的完整,从而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环境工程人员的有效技术规范,确保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篇12

众所周知,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以及炼油化工过程中存在很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污染环境等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客观而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做到规范管理,严格操作,将这些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目前,国际上一些大型的石油龙头企业,都会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ISO/CD14690)的要求,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HSE管理方案。首先,它依托过程管理的原则,逐级对HSE风险进行监控,通过一个闭环系统的方案执行,避免风险隐患从源头显现,促使HSE绩效逐步提升。其次,依据先进的理念,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加大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让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更加强大。最后,目前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方向发生了变化,以往仅仅参考资本、技术的竞争模式已被淘汰,转而被涵盖HSE管理方案体系的多元化竞争要素所代替。由此可见,HSE管理方案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之所在。因此,要想进军国际石油市场,并且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谋其企业的更大发展空间,相关石油企业亟待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科学有效的HSE管理体系。

2 HSE管理方案在境外石油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HSE管理意识较差

任何一套挂历体系的构建,其终极目的是要贯彻落实在实际执行当中,但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分析,一方面受国内多年安全管理体制的陈旧,在与工党中形成了一种根据经验办事的风潮思想,对于HSE管理方案的价值所在没有很深的认识;另一方面,HSE管理方案的执行贯彻力度不彻底,往往存在文件要求是一套方案,而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套方案。鉴于以上两方面的缘由,辅以和外国公司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相比较,国内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等显得略为薄弱。

2.2 HSE管理方案的执行贯彻不到位

从国内很多企业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在制定相关体系时大费周折,甚至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制定相关体系,HSE管理方案的制定也不例外。体系制定结束之后,相关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体系要去贯彻,仅仅把它作为一本资料、或者一个项目的招投标中标工具。这样操作的结果无疑是流于形式,对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中占有一席地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2.3 对于HSE管理方案的执行不全面

HSE管理体系涉及健康、安全、环境三方面的内容,但对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把侧重点放在了安全方面,对于健康和环境的重视度还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这与国内的施工环境有关,因为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把安全生产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自然而然其他因素的重视度得以降低。但是在国外,环境、健康与安全处于并列的位置,同等重要。

2.4重视生产实践,轻视文档记录

在境外施工要严格做到三个标准化,即现场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和记录标准化。但是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单位对于现场和作业的标准化做的很到位,但是对于工作记录则显得不够重视。一旦出现问题是股,不能提出有力的书面证据。

3 如何加强HSE管理方案在境外石油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1 加强HSE管理的意识

其一,各级管理人员自身要从思想上重视对于HSE体系的管理工作,为公司其他的员工树立思想上的榜样;其二,重视HSE的文化建设。要切实将公司的经济效益、施工质量、整体服务与HSE的文化理念相结合,以此加强员工自愿自觉遵循HSE管理体系的意识,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2 加强落实环境保护政策

现如今,全世界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国内的石油施工团队在现场作业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当地的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如若违背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将会失去投标的机会,失去信誉,失去市场,在境外的石油工程施工队伍中无立足之地。因此,要加强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第一,严格遵守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第二,施工队伍自身保持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三,根据甲方的意见要求做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

3.3 加强员工对于HSE方案的培训

培训的员工包括施工队伍自身的员工和当地的雇员。由于石油项目工程的承包一般都是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国家,当地的雇员在安全方面的意识不强,因此,主要的培训对象是当地雇员。应该加强他们对于HSE方案的学习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综上可知,HSE管理体系是从方案制定到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一套避免石油工程项目中行之有效的体系,它很大程度上实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一些不必要发生的事故扼杀在事故出发口,体现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要重视HSE管理方案在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文新辉,姜波.集成经验、信息和管理知识.保障HSE管理体系方案的有效运行[D].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