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4:43: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土地开发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调查总体情况:
经调查,全区自1997年立项的集体土地开发项目21个,截止调查结束工程已完工13个,计划投资额200072万元,已实际完成投资额220692万元,实际占地面积和实际建筑面积分别为1205798.4平方米、1523972.88平方米,截止调查结束已销售面积577519.87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65643.65万元,其中6个项目已申报纳税1752.29万元。
二、具体调查内容:
1、开发形式:主要开发形式以村镇或村镇成立的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为主,其中村镇委托外来开发企业开发的项目有6个.
2、开发项目的审批情况:集体土地开发均通过区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批准,项目主要是“农民中心村复建房”、“××项目配套生活区”、“××项目配套设施”以及“农村老师集资建房”名义立项。
3、开发项目的土地来源,经调查,调查的21个项目大部分是集体土地,其中八卦洲有69亩地块为二桥拆迁安置的国有土地,其他均为集体土地开发建设,未按规定征为国有。根据南京市集体土地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小组2004年4号文件规定,红山区部分通过审查2个项目,整体通过审查10个项目,可以补办规划手续。
4、房屋销售对象:经调查,目前调查21个项目,立项以安置本地农民为主,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销售对象均有非当地农民,非当地农民销售大约占60%,有的项目销售对象都是非当地农民。
5、开发单位资质:经调查,具体开发单位具备开发资质的有5个项目,其余均是以村镇或村镇企业名义开发建设,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
6、领取销售许可证情况:目前21个项目均未领取销售许可证。
7、能否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目前根据南京市集体土地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小组2004年4号文件规定,红山区部分通过审查2个项目,整体通过审查10个项目,可以补办规划手续,补办手续后可以为购房者办理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其他项目无法办理“两证”。
8、销售收入和申报纳税情况。目前21个项目已实现销售收入65643.65万元,已申报销售收入35045.8万元,缴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1752.29万元。
三、集体土地开发特点及存在问题
1、项目手续不规范,属非法占地、非法开发。
所有21个项目,均以““农民中心村复建房”、“××项目配套生活区”、“××项目配套设施”以及“农村老师集资建房”等名义,在区计经委立项。而实际使用用途中,真正的农民复建房仅占40%左右,其余均对外销售。由于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近几年来受到市国土部门的多次整改通知和处罚。
2、所谓“商品房”无合法证件。由于未取得合法手续,开发项目无《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因此无法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
3、占用土地和实际建筑面积均超过实际批准面积。
21个项目经区计经委批准的用地面积为119.83万平方米,实际用地面积120.58平方米;批准建筑面积141.13万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152.40万平方米。
4、建设规模巨大。
最大的“兴都花园”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建设期从1997年一直到2005年跨越8个年头,其次是“金山花苑”和“沁苑山庄”分别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5、资金来源多渠道。
由于村委会只是农村自治组织,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开发。因此大多采用吸收社会游资进行开发。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由村委会组织项目“指挥部”,开发收益由行政村享有,通过由项目建筑单位垫资建设的方式,待房屋售出后再支付建筑施工有关款项并给予一定的利息补偿,如万寿村的“沁苑山庄”和“金山花苑”;二是将土地卖给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如“万丰苑”收取土地款675万元,“万寿商贸中心”收取土地款240万元;三是有行政村部分干部投资成立一个经营实体,由该实体承包开发,如“兴都花园”由兴卫村的干部和其他投资人共7人,投资成立“南京海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上缴兴卫村3.11亿元取得65万平方米的开发权。
6、税收收入流失严重。
以上21个项目,仅有6个项目按预收房款申报缴纳营业税,其他项目均未缴纳任何税收。以目前已收房款65643.65万元计算,少缴营业税1529.89万元。根据南京市集体土地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小组2004年4号文件规定,红山区部分或整体通过审查12个项目,如通过补办手续,应缴纳营业税为56180×5%=2809万元。
四、有关税收征管的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我们认为:
1、从这些集体土地建房后对外销售的行为来看,不管其行为是否符合《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范,其行为完全符合《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销售不动产”的“销售建筑物及其土地附着物”的征税范围。应当征收营业税。
2、从纳税主体看,销售不动产的主体是企业(如“南京海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等)或经济组织(如“万寿村委会”)。这些经济实体发生应税行为,获得应税收入,当然成为纳税人。
3、从课税对象看,该建筑物的不合法性没有影响其对外出售而获取经济利益,因此,对纳税主体销售不合法的建筑物而获取的经济收入征税,也没有改变其是否符合其他法律规范的性质。
因此,我们建议对该行为应该征税,不仅应征收“销售不动产”营业税,而且应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管(企业应在机构所在地缴纳)。
地铁建设资金的融资压力是全球大多数地铁公司所面临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地铁建设投资巨大,建成后每年还需高额的运营补贴才能实现正常运转。但是,作为公共运输交通,地铁线路具有公益性,票价不受市场规律支配,即便建设成本无法回收,运营成本上涨,它也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为城市的运转服务。除香港、日本大阪外,其它各国城市地铁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营业性亏损,这与其以服务性和公益性作为基本定位有关。原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著名轨道交通专家徐道钫说,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中,乘客只需支付地铁运营单位成本的20%,其余部分全部由政府补贴。以莫斯科为例,其地铁平均票价仅相当于人民币0.19元,政府每年需要投入60%的财政补贴。目前世界地铁规模排名前10名的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仍大部分依赖于政府的投资及补贴进行运营。因为单靠地铁公司本身的运营很难扭转运营亏损的现状。地铁公司如长期亏损,将会引发资金链断裂、设备得不到更新或大修等一系列的可持续性经营的问题,也会对运营企业员工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性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可见,围绕我国各大城市地铁建设的关键问题不是认识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是制约地铁发展的关键问题。地铁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的模式则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快地铁建设的有效方法。这个方法是利用房地产增值的效益来补偿地铁建设营运成本。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在地铁建设方面所需的资金相当巨大,如何把地铁建设所带来的外部效应最大限度发挥是沿线土地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分析,地铁对提高沿线物业价值效果显著。例如,深圳、香港,地铁沿线的物业与非沿线物业之差价一般在20%到25%左右。对于地铁对沿线土地价值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都曾进行过研究。早在2001年,日本学者M.Y.Pior研究表明,总投资约7万亿日元的Joban新干线给周边约6.93万公顷的土地带来18~25万亿日元的增值。英国学者Riley Don研究表明,总投资35亿英镑的伦敦地铁jubilee延长线给周边土地带来的增值达到13亿英镑。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这种增值收益。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梁青槐曾选取了2003年8月至10月间,北京地铁13号线沿线区域在售住宅楼盘的70个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3号线令位于2公里范围内的55个样本总增值约21.65亿元。还有研究者以深圳地铁为对象,保守计算每个地铁站点周围500米范围内住宅由于地铁建设引起的增值为10.14 亿元,深圳地铁一期20 个站总计升值约203亿元,是工程总投资的1.763 倍。
从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经验来看,利用轨道沿线土地开发融资是最为成功的。那么,用地铁投资带来的地价增值作为地铁建设资金及运营亏损的补偿在理论上就是合理的,在现实的操作上也是最易实现地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沿线土地开发模式对地铁建设融资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筹集建设资金
主要以土地一级开发为基础进行筹集。由地铁公司的下属开发公司或者专门设立的地铁土地储备分中心负责地铁沿线的土地一级开发或者土地收储,从而获取土地开发收益或者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是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目前,南京、昆明、无锡、西安、广州等地都采用了这一方式来筹集轨道交通建设资金。
地铁公司下属开发公司受政府委托对地铁沿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熟地后出让,获取土地开发收益。然而,相比房地产开发公司,土地储备分中心在土地一级开发、土地收储上相对有更大的优势。土地储备分中心可以通过运作土地上市挂牌、规划好存量土地形成有规划、有计划、有目标的梯度出让方案、落实好沿线收储土地,切实做好土地开发融资工作。目前国内现行的土地一级开发收益具体可通过以下三个阶段获取:
1)地铁公司下属开发公司在完成生地转熟地的开发阶段后,按一定的比例获取土地一级开发收益回报;
2)土地出让阶段,将土地一级开发的总投资成本计入土地出让价格的计价部分,然后进行“招、拍、挂”。若地铁公司下属开发公司获取土地开发权,则实际支付土地出让费用为土地出让价减去土地一级开发的总投资成本。获取土地开发权后地铁公司下属开发公司对地块进行二级开发获取物业开发收益;
3)土地出让后,土地的出让价格减去土地一级开发的总投资额,再扣除8% 的政府财政收费和2% 的土地储备管理费后的净收益专项用于地铁建设。
因此,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结合南宁地铁线网规划,可将石埠站、罗文站、西乡塘客运站、南宁东站等站点纳入地铁沿线土地专项收储,由地铁公司下属开发公司统筹规划、统筹收储开发。可见,筹集建设资金的方式,其主要方式是土地的一级开发。
2 还本付息
地铁与沿线土地物业开发应紧密结合,通过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地铁公司每年都可获得长期稳定的开发收益来还本付息及弥补运营亏损。把地铁建设带来的增值收益部份通过反哺地铁建设,这才是地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地铁公司对沿线土地可自行或者合作进行商业、居住、办公、服务业、旅馆业用地的配套产业开发,将住宅出售,以土地二级开发为主,同时长期持有部分优质商业地产,形成持续稳定的收入。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地铁沿线综合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大城市分别在车站和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线路沿线地块开发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广州地铁公司目前在广佛线第一站上投资开发地铁上盖物业“南海区地铁金融城”,项目包括住宅、酒店、办公、金融服务区以及公交接驳。“南海区地铁金融城”项目是地铁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上盖,是广佛线从广州进入佛山的第一站,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A30街区地段,海八路和桂澜路交会处,地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中心地带。项目用地面积为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8万平方米,容积率为4.8至6.0,绿地率不低于20%,建筑密度为40%-50%;可开发商品住宅约8.6万平方米、写字楼约9.3万平方米、商业6.6万平方米、酒店2.5万平方米等,并附带建设广佛地铁的短途公交换乘枢纽。该项目集公交接驳、金融区服务、办公、酒店、住宅等五种功能于一体,与广佛线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
另一方面,将地铁沿线物业开发从“地上”搬到“地下”,即“地下空间开发,是另一种土地二级开发模式,其除了能够将物业出售或长期持有,获取开发收益和租赁费用外,主要还可以吸引人流,从而带来稳定的客流,增加票务收入,提高地铁运营收益。
因此,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和地铁的线网规划,以地铁为中心,沿线开发新城区,例如在石埠站、罗文站、西乡塘客运站、广西大学站、南宁东站等站点开发建设集公交接驳、金融区服务、办公、酒店、住宅的新的城市商业文化中心,何尝不是给城市的发展又注入一个新的活力。这样地铁和沿线土地物业综合开发相互配合,即地铁建设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又缩短了路程时间,创造了大量客流,由此蕴藏的巨大商机对沿线的房地产开发也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同时,沿线土地开发的房地产又能积聚更多的客流,增加了地铁运营的票务收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3 弥补运营亏损。
高昂的运营成本和设备维保、更新费用是轨道交通公司另一巨大资金压力所在,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以土地二级开发为主和部分土地三级开发,即部分优质物业的持有。由于地铁建设、运营的资金压力巨大,需要不断的对现有资金进行滚动开发,如果全部持有二级开发物业,就会使地铁公司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所以,只有将大部分物业,例如住宅、部分商铺和办公楼、酒店等出售,而自身持有部分优质物业以用于长期收益。而这样,更大的好处在于提供了更多客流,增加票款收入。
4 结束语
地铁沿线土地开发,是以土地储备收益实现地铁建设资金平衡的一种融资模式,也是目前被认为解决地铁融资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加强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是以构建农业资源安全位基础的支“三农”建“三农”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深入研究和探索加强土地整理,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理清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有利于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确保 18 亿亩耕地红线;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1.土地开发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有利于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耕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视粮食生产, 重视耕地保护是当前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由于人口众多, 现有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 人口以千万速度递增, 而耕地以百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一项见效快、质量高、投入少的系统工程已成为节地挖潜, 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因此, 新农村建设要把重点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制定上。土地开发整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处在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 它是在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能做到使耕地总量不减少, 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的一个重要途径。
1.2有利于建设规划的实施
土地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相互促进。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 将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之中, 逐步完善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点, 村庄建设等各项规划, 通过土地整理的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结合实施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 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通过土地整理的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项目区山水路林统一规划整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1.3有利于农业综合发展
结合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 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科学设计, 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出发点,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农民建设高效、特色、生态农业项目。通过项目实施, 提高土地产出,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 拉长农业产业链条, 实现农村经济增长, 推进对水、田、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调整农村土地利用格局, 促进农业生产向高效农业、大面积经济作物方向发展, 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从自然条件出发, 从群众的意愿出发, 因地制宜, 按照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形式, 把项目做实、做大。集中连片, 形成规模化经营产业, 从单一的土地开发整理向综合开发转变。通过土地整理, 引领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 把土地开发整理与扶贫相结合, 起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对农村多种资源的整合, 多种资金的配合和多个部门配合, 实现农业最大综合效益。
2.以土地整理助推新农村建设
由于过去土地整理项目在目标定位上过多地强调“新增耕地”,将其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是与农村生产条件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景观优化等相协调,全面改善农村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近 10 年来的土地整理项目虽然为耕地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改善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效果还不十分显著。
现在,“城乡统筹”成了全民关注的话题,应当把土地整理放在 “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局中,将土地整理的合理价值追求定位为“改善土地权利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尽可能地增加耕地”上,并最终实现以土地整理为手段,以城乡统筹为目标。土地整理项目要想实现这一价值追求,充分发挥在助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首先应找到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2.1 以田水路林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
将土地开发整理与发展现代农业、村镇建设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扩大和丰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让土地整理不再以各种工程的堆砌为目标和主要内容,而是将工程与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规划相集合,打造出一片片土地利用布局合理、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高度吻合、农民生产生活方便快捷的土地。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以土地整理为平台,将同一土地整理项目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的规划和设计方案统一纳入土地整理项目中,让土地整理项目对各类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行统筹,实现项目区内新农村建设统筹安排,保证新农村建设有序、高效地进行,切实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做成新农村建设的夯基工程。
2.2 以充分发挥土地整理资金导向作用为突破口,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土地整理资金的投入使用能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极大影响,为了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应按照“多与、少取、放活、增收”的原则,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国债资金和预算内基本建设统筹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将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 20%计提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增益部分,主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收缴标准,严格收缴程序,符合国家减免政策的建设项目,必须实行“收返”两条线。完善新增耕地指标收购办法,增强新增耕地指标全市统筹管理的科学性。积极探索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管理使用机制,不断拓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民进城落户的资金补贴渠道。鼓励采用 BT 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3 以土地开发整理耕地后续管理和利用为突破口,促进农村土地流传,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规模经营
以土地开发整理耕地后续管理和利用为导向,科学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程设计,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用地适度集中经营创造条件。鼓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通过租赁、入股、联营、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向种养殖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管理用房及配套设施建筑,在不突破所在乡镇集体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可以按规划使用一定比例的农村集体土地。
3.积极探索新型土地制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健全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土地和复垦后的闲置宅基地进入城镇就业安居的,可以从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中给于适当补贴。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换社保、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其房屋产权置换城镇社区廉租住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节约集约的要求,积极开展“新居工程”,引导农民向县城、集镇和中心村适度集中。加快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不断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废弃建设用地的复垦工作,实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使用权及指标有偿、合理流转与转让。
4.结语
土地整理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新阶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
一、清理整顿开发区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纠正越权审批、违规圈占土地、低价出让土地等行为,促进各类开发区健康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要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进行全面清查。清查的重点是省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以及未经批准而扩建的国家级开发区。清查的内容包括:开发区的名称、数量、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和批准规划面积;当前规划面积、征地面积、出让面积、收取出让金总额和已建成面积;选址和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和土地供应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各类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和规模、国内生产总值、现有优惠政策包括税收等。
三、要在检查清理的基础上进行整顿规范。对未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设立的各类开发区,以及虽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但未按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的各类开发区,先整改,对缺乏建设条件,项目、资金不落实的,要坚决停办,所占用的土地要依法坚决收回,能够恢复耕种的,要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复垦后还耕于农,严禁弃耕撂荒;对整改后确需保留的,由省级人民政府严格审核后,按有关规定报国务院审批。对经国务院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已报国务院备案的开发区,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照检查,对超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的开发土地,要依法处理;对确需扩建的,要严格核定规划面积,按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和造就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目前,从全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表露出某些不足:
1.1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较大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少;
1.2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1.3实践教学基地的覆盖面和社会服务能力仍然有待加强;
1.4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仍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2.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和建设的途径
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怎样建立高效的实训教学基地?
2.1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
高职院校的教学需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也需改革。在课程开发方面,应从以学校为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行业、企业成为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
这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定单”合作,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向学校“预定”所需人才,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设定培养计划和相应课程;二是建立有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开发和课程建设中的作用。这种课程开发模式,使学校专业课程真正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并能够随着职业能力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导向课程。尤其是“定单”式课程开发,有助于使学
生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岗位适应性。
在定单式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易产生松懈心理,比如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可到预定自己的单位工作,就抱着混日子的心理参加实习,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压力,实习效果不佳的结果。为了避免此现象,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和考评机制,就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进行考评,进行优胜劣汰,不合格的不能继续参加定单课程的实习。基地所在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奖教金、接纳教师挂职锻炼与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受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研究解决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在管理、技术及工艺等各方面的难题,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
除了校企合作,还应争取政府的支持,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资格考试培训班或是提供考试场所,为政府服务,同时也可以赢得政府的各个方面的支持。例如政府也可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或是其他的帮助。在学校能为政府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
高职院校教学要勇于创新,拓宽运作思路,主动联系政府、企业,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
2.2注重三个环节
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三个环节是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其中,技能实训环节主要是指通过开展校内实训,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扎实的基本技能和某一方面的专项技能;顶岗实习环节主要是通过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熟悉企业环境,感受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而社会实践环节则主要是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创新创业的精神等。如学生可利用寒、暑假时间自己联系某个单位进行实习,或由学校联系某些单位供学生实习。
2.3建立“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项目,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里所说的项目可以是具体的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可以是模拟的项目,也可以是具有实战性质的项目。
“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一是将教学过程与项目工程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项目工程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这样有利于瞄准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项目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重点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以具体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带动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始终贴近生产第一线,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管理理念和工程施工技术。
同时,学校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以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院校要利用产业、企业庞大的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互补。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如项目的维修保养记录、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可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2.4充分利用资源建立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依托实习实践基地,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将毕业设计环节放到企业中进行,同时做好相关的跟踪、服务和指导,使实习实践基地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第二平台。
校友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对毕业生就业具有示范教育、沟通信息、拓宽渠道等作用。应鼓励高职院校成立校友会,积极与校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邀请事业成功的校友回校做创业励志教育和就业指导,进一步发展实践基地和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
2.5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功能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应列入学校、院(系)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定期专题研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动态考核。同时,应建立健全与实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严格操作规程,争取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保证实践教学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和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大纲、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广角-教育发展研究,2007-7-8A:113-115.
[2]刘明娣.“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7卷第4期.2007年8月:45-47.
[3]王良春.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管理.第23期(总第555期),2007年8月中:42-43.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51-01
油田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对土地进行更加合理的运用,但是土地的运用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在管理上有很多困难,在相关管理人员的努力下,需要对油田企业进行更广方面的土地认识和管理,得到整个上层领导的满意,也使用更加规范性的基层用地方案,减少土地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进而对后期的土地使用产生良性的影响。以下对油田企业的土地管理人士进行分析。
一、油田企I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水平非常低,存在重征管问题
油田企业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性需要进行大量土地的使用,例如,在建设方面还有布井方面。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以及管理上,很多油田企业在土地管理上的意识还十分的淡薄,没有对后期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特别是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管理人员在素质上参差不齐,管理的制度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让土地的资料处于分散的状态下,档案的归集也不及时,让土地档案管理存在多种不规范性的问题,造成了重要土地资料的遗失。还有一些因为不能及时的找到有关的资料,在办理新的手续时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多的损失性问题。
(二)土地存在闲置的情况
油田企业生产的资源是支撑我国顺利发展的能源,在上个世纪,国家为了支持油田企业的发展,为了油田的开采获得更多的便利性条件,使用土地补偿的标准就非常低,由此也导致了一些管理人员在土地管理方面的意识非常落后,存在非常严重的闲置以及浪费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油田企业没有经过多方面认真的论证,因此在项目上非常容易进行搞工程,做项目的现象,造成了诸多工程项目在圈地之后并没有进行多方面的开工,因此土地的征缴也一直处于闲置性的状态下[1]。
(三)法制观念淡薄,土地用途随意
按照国家相关的土地管理规定,土地的使用主要分为农用类型的土地还有建设用地以及没有开发使用的土地,企业用地之前需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关的要求和规定,每一个单位和个人都需要在国家的批准之下使用土地,没有经过批准不能擅自使用。但是有些油田企业为了自己的效益,对于国家的相关规定没有关注,随意性的对土地的用途进行改变,这样就造成了非常大的违法用地情况,给整个企业的整体效益带去了增长性的阻碍[2]。
二、强化石油企业土地管理的策略
(一)提升土地管理的意识,强化石油企业土地管理制度建设
土地管理人员在石油企业工作,需要心系是有企业的发展,关注到土地管理的重要性,也充分的关注到石油土地企业在资产管理中的组成,关注到土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还有意义,认识到土地管理的作用,强化土地的管理工作,并且在不断的总结在现实工作下土地管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有效的解决,并且提升管理的力度,进而保障土地的综合性有效性的使用,努力的推动油田企业的土地管理措施的实施。让油田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更好的开展。一项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当前的形式和背景之下,需要油田企业能够按照自己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性问题进行土地的有效性管理,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对土地的机构进行完善,提升人员的基本素养。管理人员一定是专业性突出,沟通能力非常强并且有极大奉献性精神的优秀员工。单位需要对这些员工进行业务理论方面的培训,做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准备,不断的对土地管理有新的认识,另外还需要做好相关办法的落实制度,让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的情况还有新的问题,让多种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有理可依[3]。
(二)强化土地的基础管理工作
土地资料需要进行统计和申报,并且登记也是土地管理日常工作的基础性部分,在日常性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士对土地的征用以及原始资料的保存进行管理,土地的管理过程中有关资料需要被查阅还有移交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程序等级,以免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更不能发生档案资料个人私自存储的情况。土地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土地的确权等级等等进行全面的认识,在政策宣传的基础上落实检查工作,确定其中的一些利害关系,并且运用维护油田的方式做到油田企业合法权益的有效性保护。土地管理人员需要对土地的确权进行高度的关注,为油田企业在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性条件,另外,土地管理人员还需要经常到基层进行工作的检查,做到彻底摸清,尤其是在土地占用面积以及土地来源方面的检查,使用相关的历史资料解决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4]。
(三)提升节约用地的意识
油田企业占用比较大的土地需要做好节约性用地的规划,只要生产能够保障就尽量秉承着国家的尽量选用劣质地以及荒地的原则,减少农田还有耕地的使用。多个部门一起共同筹划土地的使用规划,在选择油井以及布置油井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的有效的论证,并且减少浪费的现象,尽量让闲置的土地都能够得到更好的使用,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土地管理在油田开发建设中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土地的有效使用以及油田企业的土地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尽量在管理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让油田企业的管理走向智能化和信息化,土地使用也走向合理化和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对土地的有更多方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张诚.石油企业用地及土地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探讨[J].化工管理,2014,14(2):21-36..
[2] 王霁英.浅谈如何做好石油企业土地档案的管理[J].兰台世界,2013,14(z5):96-96,97.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 A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村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高压电,还有一些群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城乡发展严重失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全面小康之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2]。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十七大以后,中央多次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由此可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恰逢其时,在这个新时期,土地开发整理也有了新的定位和内涵。它能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约资源,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5]。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步骤
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新农村的建设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贫困农村温饱农村富裕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型、和谐型、知识型、自主创新型多位一体)。
首先由贫困农村向温饱农村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口多,大部分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地区大多环境条件恶劣,生产力落后,农民生活艰苦,靠天吃饭。因此需要分批分阶段的建设,先发展成为基本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温饱农村。
第二个阶段由温饱农村向富裕农村的发展阶段。对于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村来说,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和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富裕就是它们现阶段发展的最大目标。这个阶段的发展也同样应该以国家的政策扶持为主,继续完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
第三个阶段由富裕农村向小康农村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主要依靠当地自己的力量,国家扶持为辅。已经富裕了的农民要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发展特色农业、精细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推动土地的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机械、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有害生物防控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企业促农业,以企业养农业,使富裕型农村向小康型农村转型。
第四个阶段由小康农村向生态型、和谐型、知识型、自主创新型多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农村发展的最高阶段。
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作用
建设新农村的重点目标是搞好农村的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对农业结构开展适当的调整、对农民的科学培训将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3.1土地开发整理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其实质上就是要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是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另一方面,在土地开发整理中,乡镇政府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约定,只要是农民能干的工程要由农民自己来干,让农民直接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并从中获得直接收益。
3.2 农业结构调整将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调整农业结构要在稳固农民基础收入的前提下,在对区域特点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进行科学布局和结构优化,从自身特点明确区域定位,按市场经济规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使地区的资源实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3.3 农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应用将会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一大批掌握劳动技能和新型农业技术的人才,农民可以通过自学、参加科学知识培训班或者通过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成为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的农业好手,转化为新时代的“知识型农民”。因此,我们要协同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的“知识型农民”,为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4结论与建议
因为土地开发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基础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要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对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4.1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
产业化土地开发整理既是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土地开发整理得以规范运作的重要基础。通过产业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可以增加土地开发整理运作的灵活性,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社会公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参与会进一步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立项、规划、施工和后期运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2土地开发整理的法制化
土地开发整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要走向正轨必须以法制化为基础。加强土开发整理立法,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既是土地开发整理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发整理项目得以规范运作的必要保障。
4.3土地开发整理的规范化
土地开发整理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势在必行,分析近几年的进展情况,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是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搞好土地开发整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立足保障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认真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到2020年,在十五年内把我国农村分期分批分阶段的建设成为生态型、和谐型、知识型、自主创新型多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韩俊.建设新农村的两个重大课题[J].新经济导刊,2005(23)
[2] 高向军,土地整理―重点保护基本农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11-3(1)
[3] 高向军.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44~50.
[4] 徐俊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海峡两岸现代化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 世纪的呼唤: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部科技委委员论文汇编[C].北京.农业部科技委办公室编印,1997
[6] 蒋一军,罗明.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整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4)
[7] 陈良.我国土地整理的分区指导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3(6)
[8] 臧玲,纪昌品.农村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国土经济.2003(3)
[9]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N].经济日报,2006-02-10(5)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开发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各个城市动工,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有的地貌,使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人们的安全收到了威胁。因此,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定该方案不仅能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更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步骤。
1 工程概况
某改造项目拆迁面积23.00hm2,其中用于开发改造的可建设用地面积16.15hm2。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工程所在区域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广东省“三区”划分中的重点监督区。
2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
2.1 建设地点在城区
房地产项目建设地点一般位于城市市区,与城市发展相一致,符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且大多集中连片,所处位置地势平坦、周边交通便利。在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将建设区域与外界用围墙隔开,这样既可减小项目建设影响范围,也可增加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
2.2 建设工期较短
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为3~5年,相对于火电厂、煤矿等建设项目工期较短。该改造项目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拟于2014年12月完工并交付使用,建设总工期60个月。
2.3总平面布局紧凑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使用土地集中,平面布局均位于施工围墙内,且地形平坦、布局紧凑而简单。该改造项目的平面布局主要有永久建筑区、道路广场区、园林绿化区、施工营造区和临时堆土转运场等,占地面积共计23.00hm2。
2.4挖填土石方量较大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土石方工程主要源于原有建筑物拆迁、地下室基坑开挖、道路管线埋设及园林绿化工程等方面。该改造项目总挖方量约274.30万m3,其中拆除房屋产生建筑垃圾37.50万m3,地下室基坑开挖土方235.10万m3,道路及管线工程开挖土方1.70万m3;总填方量约7.72万m3,其中:地下室内墙及顶板回填土方5.10万m3,管沟回填土方1.00万m3,场地绿化种植土1.62万m3(需外购);挖填平衡后,总弃方量268.20万m3,其中建筑垃圾37.50万m3,弃土230.70万m3。
2.5周边市政管网完善,不设废土(渣)场
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选址一般位于市区,所以房地产项目一般不设弃土(渣)场,在需要排弃废土(渣)时,直接运至市政统一的合法渣土受纳场即可。该改造项目,施工用水、用电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可直接就近接用,满足施工需求。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土方全部运至市政指定余泥渣土受纳场集中堆放,运输车辆指定路线行驶,施工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定时洒水保湿等措施加以防护。
3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
3.1 水土流失量小但影响大
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相对完善,使得降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排出,减少了地表径流量,水蚀较轻。与铁矿、火电厂等在野外施工的项目相比,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轻微,水土流失量较少。然而,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地处市区,对市民的生活、市容市貌影响大,因此需高度重视,认真防治。
3.2人为水土流失比例大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水土流失,而非自然水土流失。也就是说,房地产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是由于地下室基坑、道路管线的开挖与回填等造成的。
3.3 项目建成后基本不产生新增水土流失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成后,除永久建筑区外,其余全部绿化或者硬化,水土流失量减少,工程运行初期仅园林绿化区存在轻微水土流失。
4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4.1 土石方平衡
土石方量计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占地面积计算、取弃料场设置、防治措施布设,以及水土保持投资等多个方面。为此,水保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筑垃圾单位换算
拆迁原有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一般由建设单位提供,其数量单位为吨,为方便计量,需要将其转换为立方米。该改造项目拆迁工程将拆除旧房屋建筑面积52.42万m2,产生建筑垃圾约60.00万t(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垃圾量=建筑面积×单位面积垃圾量,砖混结构每平方米1.2t),折合体积约37.5万m3(建筑垃圾密度约为1.6)。
(2)土方量换算
挖方按天然密实体积(自然方)计算,填方按压(夯)实后的体积(实方)计算,而水保监[2008]8号文要求各种土石方均应折算为自然方进行平衡。因此,在摘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土石方数据时,需及时了解是否采用了计价方的规则进行计量,若是则应进行相应换算。土石方的松实系数见表1。
摘要: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进行时会导致工程周围水土流失,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市容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十分有必要。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了,在结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特点基础上,就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注意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开发项目;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开发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各个城市动工,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有的地貌,使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人们的安全收到了威胁。因此,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定该方案不仅能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更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步骤。
1 工程概况
某改造项目拆迁面积23.00hm2,其中用于开发改造的可建设用地面积16.15hm2。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工程所在区域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广东省“三区”划分中的重点监督区。
2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
2.1 建设地点在城区
房地产项目建设地点一般位于城市市区,与城市发展相一致,符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且大多集中连片,所处位置地势平坦、周边交通便利。在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将建设区域与外界用围墙隔开,这样既可减小项目建设影响范围,也可增加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
2.2 建设工期较短
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为3~5年,相对于火电厂、煤矿等建设项目工期较短。该改造项目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拟于2014年12月完工并交付使用,建设总工期60个月。
2.3总平面布局紧凑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使用土地集中,平面布局均位于施工围墙内,且地形平坦、布局紧凑而简单。该改造项目的平面布局主要有永久建筑区、道路广场区、园林绿化区、施工营造区和临时堆土转运场等,占地面积共计23.00hm2。
2.4挖填土石方量较大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土石方工程主要源于原有建筑物拆迁、地下室基坑开挖、道路管线埋设及园林绿化工程等方面。该改造项目总挖方量约274.30万m3,其中拆除房屋产生建筑垃圾37.50万m3,地下室基坑开挖土方235.10万m3,道路及管线工程开挖土方1.70万m3;总填方量约7.72万m3,其中:地下室内墙及顶板回填土方5.10万m3,管沟回填土方1.00万m3,场地绿化种植土1.62万m3(需外购);挖填平衡后,总弃方量268.20万m3,其中建筑垃圾37.50万m3,弃土230.70万m3。
2.5周边市政管网完善,不设废土(渣)场
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选址一般位于市区,所以房地产项目一般不设弃土(渣)场,在需要排弃废土(渣)时,直接运至市政统一的合法渣土受纳场即可。该改造项目,施工用水、用电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可直接就近接用,满足施工需求。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土方全部运至市政指定余泥渣土受纳场集中堆放,运输车辆指定路线行驶,施工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定时洒水保湿等措施加以防护。
3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
3.1 水土流失量小但影响大
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相对完善,使得降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排出,减少了地表径流量,水蚀较轻。与铁矿、火电厂等在野外施工的项目相比,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轻微,水土流失量较少。然而,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地处市区,对市民的生活、市容市貌影响大,因此需高度重视,认真防治。
3.2人为水土流失比例大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水土流失,而非自然水土流失。也就是说,房地产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是由于地下室基坑、道路管线的开挖与回填等造成的。
3.3 项目建成后基本不产生新增水土流失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成后,除永久建筑区外,其余全部绿化或者硬化,水土流失量减少,工程运行初期仅园林绿化区存在轻微水土流失。
4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4.1 土石方平衡
土石方量计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占地面积计算、取弃料场设置、防治措施布设,以及水土保持投资等多个方面。为此,水保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筑垃圾单位换算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09-1
1 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全力保障全县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近年来,柳河县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提前介入,超前谋划,主动参与项目的前期运作,引导项目按照规划用地,科学地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优先保障投资,拉动项目需求。2010年~2011年,共上报省厅审批建设用地27个批次,总面积为343.2公顷,确保了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为改变过去柳河土地征收价格不统一、漫天要价的状况,通过多方考察论证,联合6个部门下发文件,确定“柳河县耕地平均年产值标准”,与社保部门共同研究出台并实施了《柳河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最终确定柳河县城区公益事业征地补偿标准为每亩6.16万元,经营性用地补偿标准为每亩8万元,合理确定了征地补偿价格,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的权益。在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严格征地程序,合理确定征地补偿价格,坚持注重民生、依法办事原则,强化服务理念。
2 搭建融资平台,破解用地难题,全面推进低丘缓坡地综合利用
2.1 规范土地市场,拓展用地空间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土地的有形市场作用,规范国土资源交易行为,工作中严格按照各类建设用地标准,出让底价由有资质的机构评估、集体决策后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使整个出让工作公平、公正、透明,实现了阳光操作,确保土地资产效益得到充分体现。全县共出让土地90宗,面积112.58公顷,完成土地出让收入3.5亿元,为财政增收作出突出贡献。2011年,利用土地收储融资平台,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运作,成功向省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4亿元,自筹资金1.1亿元,总投资达5.1亿元,顺利实施了河北新区2.026平方千米土地收储项目,该项目的贷款期限为7年,预计可实现收益为14亿元,偿还贷款后,可实现净收益9亿元。河北新区土地平整正在实施中,土地平整总投资6229万元。河北新区土地收储整理项目的实施将为柳河县城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间,也为柳河县的财政收入拓宽了后续财源。
2.2 破解供需矛盾,加大低丘缓坡地土地利用
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建设用地指标紧张,项目用地量大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为缓解这一矛盾,柳河县国土资源局根据本地山丘坡地多的情况,增加了对低丘缓坡地的利用,从而腾出好地加以保护利用。2012年7月份,按照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首先实施了河北新区低丘缓坡地利用项目。柳河县“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河北新区计划用地2.026平方千米,由不连片的东西两块土地组成,中间被一座43米高的山丘分隔。一个项目区,两块土地,布局分散,既形成不了规模上的优势,又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证河北新区开发建设用地需求,柳河县国土资源局积极探索破解项目用地供需矛盾,稳步推进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结合河北新区实际情况,经反复论证,决定对此座山丘进行爆破平整,实施王船口西山土地收储整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555.38万元,于2011年7月开工。目前施工单位正在对山体进行爆破平整,已完成全部工程量80%。山体爆破后产生的294.9万立方米成品料,能基本满足新区2410亩土地的平整回填需求,同时新增建设用地157亩,为推进柳河县河北新区建设进程、拓展用地空间奠定了基础。
3 科学谋划,稳步推进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
3.1 编制专项规划
先行做好调查摸底,准确摸清全县低丘缓坡地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现状、开发利用条件等情况,统筹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林业保护规划,选定综合开发利用区块,组织资质单位编制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规划上报省国土厅报批。通过编制专项规划,统筹安排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规模、用途和布局,合理确定建设开发的项目区范围和建设时序,确保专项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2 加快启动试点
选择符合成熟的区块迅速开展试点工作,所选试点区块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区块区位交通条件较好,有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开展试点并探索总结经验。
3.3 制定激励政策
对占用25度以上劣质坡耕地的,可以不计入补充耕地范围。对山地建设项目,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基准地价,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对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
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078-04
Research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urba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ZHOU Lian-xiong1,DING Guo-dong1,BAO Mei-chun2,CUI Wan-jing3
(1.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2.Beij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enter,Beijing 100038,China;3.Beijing Linfengyuan Enviroonment Programming&Design Institute Co.,Ltd,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co-environment and soil eros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caused by the problem of the urban real estate construction projects,combining with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real estate construction projects,we propose a set of indicators system for monitor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pplicable to urba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In the system,we characteristically proposed the utilization of topsoil stripping,the rate of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land,hardened ground control rate index and urban rainwater utilization,etc.,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eal estate projects.This system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monitoring comprehensively the soil erosion problem during urban real estate projects construction,and monitoring results can also become a good guid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eal estate projects.
Key words:urba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PM 2.5;rainfall runoff;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indicators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的2013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中介绍,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 01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8%;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65 572万m2,比上年增长161%;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8 814万m2,比上年增长88%,数据说明房地产建设项目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近年随着城市化发展,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呈现出成片集中开发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如暴雨过后城市雨水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大风天气施工场地扬尘污染大气等,给居民生活、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目前使用的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指标体系已无法全面涵盖现行城市房地产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需依据目前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指标的完善和补充,形成一套适用于城市房地产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
1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问题
1.1影响空气质量,增加PM 2.5浓度
城市房地产项目建设中的基槽开挖、管槽施工、土石方转运、土地整理等一系列施工环节势必会形成大量的面和土方的临时堆存。如遇大风季节,土壤颗粒物随风进入大气,影响区域空气质量和PM 25的浓度。以北京为例的一项大气污染研究中科学家解析出北京地区PM 25的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它们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18%、12%、4%、25%和26%[1]。近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和行业格局的变化,土壤尘的比重也慢慢的成为PM 25的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水泥丛林已变成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风景,各类房产项目建的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城市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北方工业大学吴正旺、马欣、杨鑫等在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内正常天气下对6种建筑布局中PM 25的浓度做的调查结果(表1)[2]显示,在不同的建筑布局中同种地貌单元内的PM 25的浓度有所差异,这表明了PM 25的扩散除与当地的气象特征有关外,还有建筑类型、建筑布局及密度有很大的关系。
表1正常天气条件下几种建筑布局中的PM 25浓度μg/m3
调查类型
硬质铺装的空旷场地
不同布局类型的建筑布局
低层三合院(实验楼)
多层四合院(5、6公寓)
低层四合院(1公寓)
低层行列式(1教、第1实验楼)
高层行列式(图书馆、5教、9公寓)
空旷地乔草草地林荫道草地乔草乔灌草林荫道空旷地乔草林荫道空旷地乔草林荫道空旷地草地乔草林荫道空旷地草地乔草林荫道
PM 2.535282928242329282728262724222822222624212223
1.2改变下垫面结构和功能,增加城市排水管网防洪压力
随着城市房地产项目的不断建设,区域内下垫面结构和功能也随之改变。对于下垫面的影响主要是原有的林地、水域、草地等被不透水的建筑物、沥青路面、大理石广场等硬化面代替,阻断了降雨与土壤之间的水分通道,导致蒸发和入渗减少,大量的雨水形成径流,进入城市市政管网。以北京为例,区域内房地产建设项目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在每年的7月、8月达到最大值,占全年径流总量一半以上。一般的房地产项目建设完成后,一场降雨形成的雨水径流总量约为1 058 m3[3]。因下垫面的改变,雨水径流量增加的同时,由于硬化面积的增加导致地面粗糙率也随之减少,进而降雨后地面汇流时间缩短,洪峰流量增加,最终给城市管网的泄洪增加压力。如房地产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堆土、场地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泥沙随地表径流进入市政排水管网,不仅影响泄洪而且还会淤积整个城市排水管网。
1.3影响主体工程安全,加大项目投资
一方面,在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基槽土方施工中,如不做好支护和周边拦排水措施,基槽边坡发生崩塌、滑落等,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度并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对于项目区内有开挖边坡存在的房地产项目,如在施工结束后对边坡不采取有效的工程和植物措施,雨季边坡受到强烈冲刷造成大量的土壤流失,严重中边坡崩塌危机到建筑物的安全;其次,整个项目区区域在项目建成后如果不采取全覆盖的绿化美化措施,雨季造成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项目区的景观,而且会加大运行成本。
1.4破坏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降低区域生态功能
近几年随着对居住环境生态意识的增强,房地产项目的建设中通过修建屋顶花园、人工景观湖、透水铺装广场、雨水花园等多种方式来改善项目内环境,但是城市房地产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仍有不可逆转的影响。如项目建设对原有植被的损坏、对项目区表土和土壤结构的破坏、对项目区水系的破坏等等,都无法在短期内通过房地产项目建设中现有采取的这些措施来保持项目区原有的生态功能。如大家熟悉的表土,为土壤剖面中最靠近地表的一个层次,一般厚度20~30 cm。在一般条件下,每形成1 cm的土壤大约需要100~400年的时间,形成30 cm的土壤大约需要3 000~12 000年,从此可以看出,表土一旦被破坏,不管在项目后期采取什么样的土壤修复措施,它的生态功能在短期是没有恢复的可能。
2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意义
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开展全程、动态的水土流失监测,遇大暴雨和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进行重点监测,对保护项目区环境、改善因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这重要的意义。
2.1控制项目建设生态环境问题
在项目建设前期临时场地设置进行监测,能更好的控制临时占地与永久占地比例,减少项目建设对原地貌植被的扰动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项目建设期间对各施工中土方环节、临时场地防护、施工时序安排等进行监测,可有效减少施工区域面积大小和时间,降低大风季节扬尘进入大气影响空气质量及雨季泥沙进入市政管网发生淤积的可能;施工结束后对植被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保证项目区内黄土不外露,减少水土流失,并尽可能的降低因项目建设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2.2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督依据
因房地产项目本身的特点,施工周期有的短则一年,有的长达八年。在项目施工期间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可能频繁出入施工现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此状况下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职能延生的监测单位需要将现场监测的实际情况及发现的问题,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季报(年报)的形式提交给当地水行政及流域主管部门,如果遇到重大水土流失事件需编制单独的本子,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依据。
2.3为设计单位提供设计参考经验
通过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监测可以检验前期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总结什么样的临时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更适宜房地产项目,什么样的措施又是房地产项目是必须的。例如,通过监测城市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发现,大量的雨水径流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不仅给下游的防洪排涝带来很大负担,而且临时防护不当,施工场地的泥沙随径流进入雨水管网,导致局部地区排雨不畅,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以此,近年的房地产项目方案设计中加强了空地及广场的透水铺装、绿地下凹式整理、集雨池,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网设置沉砂池等措施。另外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及场地采取洒水、覆盖,施工出入口设置洗车槽等措施起到对扬尘的抑制作用,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2.4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提供数据基础
项目在投入使用前需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是否达标,为此需要水土保持监测数据来证实。为了更真实、可信的反应出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监测数据作为基础。
3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数量都在剧增。虽然所有的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和扰动,但是不同的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产生水土流失环节和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还是有差异性,如山区公路项目建设中挖填边坡挂渣问题;采矿类项目建设中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和污水处理利用率;房地产项目建设中雨洪控制利用率等等。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需针对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制定完整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的完整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及对项目建设的指导方向,在此前提下本文通过对大量城市不同类型房地产项目施工过程跟踪、监测、调查后总结出一套适宜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表2)。
表2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
本体系提出了5类,14个指标亚类,68个指标。指标中表土剥离区域、剥离面积、剥离量、水流失量、城市管网淤积量、洪涝灾害损失、土石方利用率、表土利用率、硬化地面控制率、施工降水利用率和边坡绿化率等11个监测指标是针对现行房地产项目建设和水土流失特点提出的,这些指标的监测重点突出了目前城市房地产建设对城市环境带来的生态问题。
4结论
本文的各项监测指标是在目前城市PM 2.5、洪涝灾害等热点问题下提出的,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水土保持监测制度、监测技术、监测手段不断完善和提高的[4],监测指标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使得监测内容更具全面和完整,同时对于每种类型因有不同的监测指标体系,这样才使监测具有针对性和更强、更实际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北京PM 2.5污染六大贡献源查明化石燃料为主源[N].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05.
想起1999年由“三位主任、三张桌子、三把椅子”组成的滦平县农开办,经过领导的呕心沥血的筹谋,经过全体员工日日、月月、年年的艰苦卓绝的拼搏,取得了令人敬幕的成绩。在2005获得河北省坝上土地治理项目“先进县”称号,在2006-2008年连续三年获河北省土地治理项目“创业杯”称号,在2006年被河北省人事厅评为“先进集体”。曾多次获县委县政府 “实绩突出单位”“特殊贡献奖”等奖励,并且在档案内业管理达到“省一级”标准。事实证明,滦平县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我县的服务“三农”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十三年来我县农业开发建设取得的工作业绩
农开办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心血刻在滦平大地上的铁的事实,足以证明农业开发业绩。尽十三年来我们完成了诸如金沟屯、张百湾、小营、红旗和虎什哈等五个强乡重镇镇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滦、潮河干流区完成26个村的灌排渠系骨干工程。扶持了滦平县长山峪维祥香瓜基地、王家沟农场日光温室园区、张百湾河北徐国友蔬菜示范园区、偏桥日光温室采摘园区、两间房和偏桥食用菌示范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完成各类建设项目23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5个,生态治理项目10个,科技推广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9900.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333.0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33.02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13.14万亩,人工造林16.38万亩,科技推广3.5万亩。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新打井255眼,修旧井81眼,配套336台套,修防渗渠163.49km,修渠系建筑物644座,铺设地下输水管道229.85km,架设农电线路39.94km,修农田路61.3km。
经调查测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亩年增产粮食200kg,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50元左右。累计新增灌溉面积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24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70万kg,年新增蔬菜生产能力440万kg。森林覆盖率提高3.66个百分点。年节省水资源780万m3。治理后的项目区达到田平整、配套全、渠相通、路相连,地下管道纵横交错,桥涵井电配套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成绩显著。
三、农业开发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
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治理模式。我们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农业功能区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根据不同时期的建设标准确定不同的建设内容,先后实施坝上生态农业项目、土地沙化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几类项目,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全县农业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分为滦潮河干流区和滦潮河川沟区。
1.滦潮河干流区
包括金沟屯、大屯、张百湾、虎什哈、红旗、小营等六个镇,主要分布在滦河、潮河干流区,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经济比较发达。在治理过程中,以大力发展防渗渠系配套为主线,以新打浅井、维修旧井、地下输水管道为辅助手段,充分利用地上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搞好四旁植树造林,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瓜、果、蔬等高效经济作物。在农业措施上加大农田路网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打造农业综合开发亮点工程,使其成为展示农业综合开发形象的示范窗口。
2.滦潮河川沟区
包括安纯沟门、巴克什营、平坊、滦平镇、长山峪等的5个乡镇。该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地力条件差,在治理过程中兴建一批蓄、引、提、节水工程,大力发展地下输水管道、扬水管道,推广先进的微灌、滴灌技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合理开采地下水,井灌沟排。工程、技术、生物措施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
四、农开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项目实施与管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程占地矛盾突出
农业综合开发强调集中开发,连片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然而,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县情,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耕地紧缺的程度就更加突出,目前我县人均耕地仅1.03亩。在项目区框架建设中,由于修建田间道路有时会占用耕地,若遇到顺茬地则可能占用同一农户很多,甚至是全部耕地,这种“一家受损,全村得利”的情况尤其不好处理,个别行动过激的农民甚至阻挠工程施工。根据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重新调整耕地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项目村也没有机动耕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又不允许支付占地补偿,给项目建设带来难度,往往也影响到干群关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惠农政策在少数农民心中打了折扣。
2.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
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执行“一事一议”政策,但议事容易,落实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和基层班子软弱的村更显突出。从2011年起,虽然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比例降为占中央财政资金的20%,但大多数乡村集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自筹资金中的筹资和以物折资难度非常大。此外,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出义务工也很难得到响应。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标准的提高,项目工程大部分由专业队伍施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不多,即使参与了,效果也不佳。农民投工投劳不但工程质量难以统一,而且效率较低。而用专业的机械施工,不但标准质量高,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农民筹资投劳不仅执行难度大,还容易在农民自筹上产生弄虚作假的现象,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
3.工程运行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成后,一些地方虽然也制定了管护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但管护工作不到位,保存率和完好率偏低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在部分项目区,建成3年~4年后的工程保存率不到70%,农田道路、防渗管道出水口、水闸等工程的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并且由于村级经济薄弱使受损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主要原因有:一是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呈多样性,难以统一管理。有的产权归集体所有,有的归个体或法人,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造成管护主体各异,管护意识差。例如,有些机井、农田道路、农电线路、防渗管道等工程为农民集体财产,由村集体进行管护,管理拖拉;群众对与己无关的工程不加爱护,常使部分工程受损;二是公安机关对损坏行为缺少惩治力度。由于对工程损坏现象的调查取证困难,对损坏行为不能实行有力的惩治,因而难以起到好的警示作用,致使变压器、农电线路、启闭机、闸板、泵房门窗等野外工程丢失;四是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项目区缺少稳定的管护队伍,管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或报酬难以落实,工程的日常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加之年久失修和冻融损坏严重,致使部分工程报废。
4.单位投资标准、质量标准逐年不一,造成工程质量层次不齐
1999年平均亩投资100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材料费、人工费等费用的不断提高,发展到2011年的1030元。1999年投资标准偏低,当时国家只对工程材料费进行补助,且由村级组织出农建工施工,施工标准低,致使工程质量不高。虽然现在提高了标准,但材料费和人工费的迅猛增长,项目自筹又困难,项目建设资金还是比较紧张的,许多地块所需工程建设内容不能一次性解决。
四、今后我县农业开发工作发展方向定位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项目建设布局如何?项目发展思路、方向如何?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即应该回顾以往总结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开拓更新思路,使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需要。
按照国家农开办的要求大力实施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重点,大力开展增强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完善提高滦潮河流干流区骨干粮区工程建设以外,注重县周边小乡小镇建设需求,集中整治坡耕地,采取集雨工程、扬水蓄水工程、风能提水等形式满足偏远山区耕地用水需求,大力发展板栗山楂等林果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加大经济欠发达周边乡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乡镇之间农业生产条件差异。
具体发展方向如下:
(1)金沟屯镇梁后村——张百湾五道岭村的滦河干流区和虎什哈镇大河北村——虎什哈镇六道河村的潮河干流区,实施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完善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高产高效。
(2)巴克什营镇、长山峪镇、付营子乡发展以果品、瓜果为主的御路旅游观光农业和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实施喷灌、微灌技术。
(3)付家店乡、马营子乡、邓厂乡、虎什哈金台子川、五道营乡、西沟乡、平房乡、安纯沟门乡等地段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山地林果产业,推广集雨蓄水、截潜流蓄水等措施,进行坡耕地治理,全面实施节打蓄引工程。
(4)大屯乡、滦平镇主要发展蔬菜科技园区建设,推广新品种、提高蔬菜品质以发展微灌为主,提高品牌战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着重做好下工作:
1.鼓励土地流转经营,化解工程建设中各种矛盾,解决农民自筹难问题,促进项目健康发展
项目耕地一经流转后,首先解决工程规划散乱局面,统一种了植结构,打破组户界限,使工程规划布局趋于合理。其次解决农民自筹难问题,让流转经营大户出工、出资,补充了项目自筹资金短缺问题;第三,工程占地问题易解决,因为农民将延包期内耕地流转出去,本身已获利,自己又打工挣钱,对工程占地问题意见相对减少,为项目区高标准设计奠定基础。第四,有利于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区耕地流转后实行集中管理,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济的发展。第五,有利于项目管护,土地流转后,落实了管护主体,工程由经营大户看管,有人维修,并能落实管护资金。我县2011年项目区规模5000亩,共流转耕地4400亩,占建设规模的88%,建设占地1000余亩高标准温室园区一处,占地400亩科技含量高的喷灌园区一个,占地600亩高标准园林园区一处,占地500亩的乳牛、肉牛青储饲料基地一个。且项目区统一平整后经营户又在耕地里自修了部分支路,方便了农用机械耕作与运输,使机械覆膜、机械播种、机械施肥得以普遍应用。使2011年项目区结构调整非常到位,大部分工程当年施工当年见效。
2.整合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区上档升级
把项目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相关专项规划,整合各方面的建设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归口申报、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各记其功”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监管、统一考评”等原则,首先逐步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相关政策,与其他行业项目接轨,资金能否顺利整合的关键是:各部门相互协调项目申报时间,由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不同期致使在项目申报内容重复,工程重复建设,有的无法实施,还容易产生借用工程现象。只有统一申报时间,各方项目管理单位共同商议区域项目整体规划,按计划分工设计自己项目,才可能达到资金合理整合。整合资金有利于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和农业产业等分散的资金统一聚集,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推进互补,推进项目区档次的提升。
3.降低农民自筹比例或取消农民自筹,减轻农民负担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制定占地补偿政策,提出具体和适宜的补偿标准,解决部分农民利益受损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感到,各乡镇对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尽管目前自筹资金比例已降为占中央投资的20%,但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的提高,自筹资金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换言之,亩均自筹资金额度没有太大变化,农民负担一样重。因此,建议取消农民筹资投劳的硬性规定,可根据具体项目和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组织乡村自筹或农民筹资投劳,自筹资金多少可作为项目竞争立项的条件之一,积极性高的可优先立项。
4.搞好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项目两类项目自身结合,发挥农业开发自身“综合”优势
为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应逐步提高,使两类项目有机结合,使工程建设——基地——产业三者结合,优势互补,形成链条效应,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到哪里,结构调整就跟进到哪里,以开发带动产业,以产业放大效益。重点围绕高效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打造精品工程,形成产业特色,发挥农业开发自身合力效应,促进项目发展。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指的是依据开发目标和规划,对一定地域内的土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土地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利用效率,真正的实现土地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最终赢得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认识不足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适用于广大农村的项目之一,人们对于项目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只是知道这项项目是一种德政工程,所以大家对这项项目具有很大的期望,期望通过这项项目的开展能具体解决大家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人们对于项目的具体开展流程、以及项目的长远意义并没有良好的认识。当土地开发项目涉及到其自身的利益时候,人们就会自然的产生抵触情绪,不主动的为项目开展提供帮助,甚至破坏项目的正常开展。如在某县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由于项目材料的运输车队需要经过某村的自建公路,所以当地村民就提出了收过路费的要求,甚至有的村民会在路上设置障碍,破坏材料等。
2.2、缺乏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任何项目工作的开展都离不了完善的制度指导,只有在完善的制度指导下,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不例外。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但是其根本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这样就很难保证项目开展能够顺利进行。在缺乏完善制度的制约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容易抓住制度的漏洞,以非正常的手段搞政绩、急功利,常常存在表面应付的情况,这都严重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正常开展,使开发整理的土地项目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3、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但是我国目前采取的管理方法仍在沿用传统的陈旧管理技术以经验管理为主,通常是通过定性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与评价,缺少系统的方法对开发管理过程进行整合团。传统的开发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比,缺少定量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传统管理方法将对土地开发管理以及开发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带来负面影响。
2.4、对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
在制定土地开发规划与整理过程中,应用科学方法也有利于保护改善和改善生态环境,而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缺少科学方法,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对耕地的土壤进行化学性开发利用可能造成土壤的肥力不足,使土层产生板结等现象。
2.5、项目资金短缺、使用中介缺乏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一项较为庞大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较多,有关部门对于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不是根据具体项目所需要的情况而定的,而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受投入资金量而具体执行,这样的模式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很难开展,对于项目开展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某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资金量而进行了工作,但是其功能工程的整体性就没那么完整,所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不满,纷纷要求增加工程。另外,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常常会借助于一些中介结构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介机构的资质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存在一些中介机构业务水平低下,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开展,还有的中介机构在工作中,常常会脱离项目实际,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实施,这种情况也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质量。
3、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措施
3.1、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农民作为土地的主人,应确保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农民亲自参与土地开发与整理。具体是要制定出引导政策,通过宣传与沟通,使农民了解土地开发的重大意义,并在制定土地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诉求,使土地开发与管理更加科学。
3.2、制定实施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首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定出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土地规划能够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科学的土地开发规划包括的内容有:对农业耕地的开发利用规划、对城镇化经济用地的开发规划等。进行土地开发规划设计,要依据土地总体规划目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做出科学规划,在规划出土地用途的同时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制度,遵循因地制宜开发原则,有效开发利用本地区的土地资源。
3.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首先在实际的工作中哟啊加强项目实施进度管理,从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落实方面入手,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科学的实施计划书;其次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等,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有效监督,对于不合格的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勒令有关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再者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合理的安排资金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规划,避免出现投资的盲目性,对于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需要严格的给予审评,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有效执行。
3.4、加强施工验收管理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工程验收制度,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其次,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项目进行自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再者,强化项目资金审计工作,只有对项目实施审计后才能进行资金的结算;最后还要做好相关资金的支付工作。要特别的注意在项目施工验收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移交,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投资方扣除工程费用的5%,作为项目质量保证金,如果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者无法进行修复,保证金不给支付。对于质量保修期过后的管护工作及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前也应该重点考虑。
3.5、加强施工生态环境控制
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土地开发规划,才能保证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获得平衡发展,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在农业用地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对低产田地的改造,完善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大力度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通过植树造林、人工种学等措施绿化荒山,提高地表植被率,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提高本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率,使土地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用地的增多以及农用耕地的逐渐减少,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利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来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严格的控制了城市发展对农用耕地的占用,充分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及时正确的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此增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淑洁.浅谈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