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4-01-08 14:43: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篇1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least said, sooner mended”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位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 garden of eden, noah’s ark, the tower of babel, achilles’ ,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 green house, the white house, in black and 

        而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村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篇2

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多视角研究》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跟大家一起分享及分析了一些著名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的翻译理论,比如“语言决定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文化决定论”、“语言文化(双向)影响制约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翻译实践活动,指出“语言类型与文化类型的分布既有不平行的一面,也有相一致的一处,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这一观点为我们开辟了更多的思考空间。首先,启发了我们对翻译、语言和文化三个概念的思考;其次,强调了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在翻译活动中,为了达到对原语更好地理解和做出理想的翻译的目的,除了使用语言学的手段外,诉诸文化学的途径也是必要的,而且要重视对一些文化意义的更深刻更详细的理解和传递。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第一选择是求助于语言学来寻找解决翻译问题的出路。这样一来翻译就有彻底被纳入语言学领域的危险,特别是现代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中。但是,语言的结构(一些形态和句法的形式)只有被注入了具体的意思才具有意义,也就是语义学。这一发现对于翻译理论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因为翻译是一些思想和意思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传递,所以语言必定成了具体意义的载体,也就是说,要在缺少意义的话语中注入一些具体的意义。这一观点把翻译从语言学中分离出来,把翻译看成是通向一个思想、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间交流的特殊的道路。不同类型的翻译所呈现的问题,光靠在语言学上的一些分析技巧是不能解决的,同样还需要对文化的理解和传递。其实,一个理想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掌握外语,还要求对说这种语言的群体的文化做系统的研究。

既然我们已经承认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间的活动,那么翻译在理论上并不是总是可能的,但是它在实践中是可能的。我们发现,在一种很复杂的语言中,很多结构在对它的翻译中却十分简单,因此,这不再是语言学结构的问题,而是文化结构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简要地讨论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的重要角色。

1.语言和文化

维基百科中对语言的定义是: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沟通及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一般称为文法。符号通常称为文字,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进行传递。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自然语言。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维基百科对文化的定义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既然语言是人类之间转换信息和思想的一个工具,那么就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胡德龙在谈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时引用了这样的文字:“No language can exist unless it is steeped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and no culture can exist which does not have at its centre, the structure of natural language.”因此,任何译者都不能把语言从文化中分离出来,否则将会产生一些错误。事实上,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一门语言既属于文化又是表达文化、反射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

2.翻译

翻译就是要将原语转换成目的语。诚然,翻译是一种语言学的活动,但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由于翻译跨语言、跨文化的本质,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一个理想翻译的目的和标准带来了一些矛盾。许多翻译理论家和译者都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是:严复认为翻译要讲究“信、达、雅”。傅雷这位中国文学翻译的大家也提出了“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论都奠定了传统翻译论的基石。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认为翻译要准确地涉及原文意思的完整和原文的精神。

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这一术语,用来强调对目的语的阅读的理解效果大致上必定跟原语的阅读的原文是相等的。“使译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认为翻译就是交际,译文如果不起交际作用,不能被译文接受者看懂,就是不合格、毫无用处的”。也就是说,在目的语中,翻译首先在意思上,其次在风格上,制造出跟原语中的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语。

现在,我们明白,要实现最接近的自然对等语和可靠的翻译,对文化内在的理解和向目的语阅读的传递十分重要。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角色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同文化的相似使翻译更为容易;(2)文化的不同在翻译中虽然形成了一些障碍,但是人们还是为了实现动态的对等语尝试找到一些好方法。

篇3

语言是语言决字文字,而汉语则是汉字决定书面语言。

中西方语言中的文字具有共同的功能,文字是创造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美国的社会人类学家摩尔根(1818-1881)在他的名著《古代社会》一书中说:“文明社会始于标音字母的出现和用象形文字写文章。”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他的这种观点加以赞同。

同样,汉字的最大功绩是记载并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不论经、史、子、集无不以汉字载之,

汉字自甲骨文至今历三千年而不衰,是有其顽强生命力的,是整理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55页,商务印书馆,1959

②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37页,商务印书馆,1980

③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51页,商务印书馆,1980

篇4

从掌握英语的规律来看,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要掌握英语,主要的途径是多练,而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言语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讲解要精辟透彻,实践要多而有效。

什么叫精讲?简单的说:精讲就是要用最少的话,最少的时间,讲清楚最必要的东西。具体的说,精讲指的是:

(1)所讲的理论知识和语言材料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而且要掌握中心,抓住重点。课上只讲为学生实践与训练所必须的。

(2)精选的语言材料,特别是中心和重点必须讲述,使学生能抓住精神实质。

(3)在保证讲透的前提下,语言精练,字句清楚,说话生动,重点突出。

怎样才能有利于精讲?

(1)“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明白”,教师的讲授应避免用过多的术语和过多的抽象概念。

(2)对语言材料不宜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应限于理解材料所必需,简明扼要、适可而止。

(3)Z言知识的讲解以归纳为主。

(4)知识分步走,可逐步加深,一次不要讲的太多。

什么叫多练?多练不是盲目的练,而是在精神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内外让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而且练要练在刀口上,训练要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的语言实际。

有利于学生大量实践的几个措施:

(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课上进行群练活动。

(2)凡学生能胜任的工作,尽可能让学生来完成,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3)课堂上个别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

(4)课内外要结合。除课内要多进行操练外,课外也要分秒必争,大量实践,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二、综合教学的原则

综合教学原则要求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语言诸要素之间,语言和言语之间,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语言是由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语言,也不能起语言的交际作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由此可见,语音、语法、词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应该把英语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作为一个整体来学。孤立的学习语言、语法、词汇,不可能真正掌握语言。人们掌握本国语言是在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活动中学得言语能力和技能的。人们学习英语也应该在把英语作为佳绩工具的功能活动中学习。学习英语应由一定的语言环境,即前后联系“上下文”中进行的。因此,学英语就应该整句的学,在“上下文”中整段、整篇的来学。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能力之间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听说一味领先,读写跟不上,也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听说能力也不会巩固。当然,听说读写训练的数量、比例,训练的难易要求,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阶段的不同有所不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