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09:48: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0-02
安全工作,情系千家,心牵万户;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很多安全问题是显性的,常容易引起大家的警惕或重视,而心理健康问题是隐性的,常被大家漠视或忽略,一旦它由隐性转为显性时,往往安全祸患已经酿成,给学生、家庭、学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
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由于自身个体发展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及社会的原因等一系列因素诱发的。与其成因对应,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问题,如对人生的迷茫、焦虑等引发的厌世轻生等;二是青春期的问题,如早恋、黄色文化引发的害等;三是学习的问题,如学习失败引发的厌学逃课等;四是与同伴沟通的问题,如交流不畅引发的打架斗殴等;五是与父母的矛盾问题,如沟通不畅引发的离家出走等。这五个问题是中学安全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解决好了,就为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就抓住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对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一:校园,晚自修时间,某学科期末考试结束。一位男同学回到寝室,一声大喊,飞身一脚踹向盥洗间的玻璃门。结果门碎脚伤,该男生的脚被玻璃划破,在医院缝了20多针。事后调查,原来是该生考试结束后,心理十分郁闷,用大喊大砸以发泄心中的烦恼。案例二:某校一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父母工作忙,照顾不周,该生自觉缺少关爱,后向本班一同学示爱又被拒绝,倍感孤独,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人生无趣。某天晚自习结束后,到五楼走廊翻越围栏跳下,当即死亡。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校长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很快开展起来。同时也能积极地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发展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会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的一些途径
1.学校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2.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逐步建立一套由“学生-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年段长-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其功效,以求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3.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4.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建立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并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防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
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明白,现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行为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成因。因此,我们在育人工作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品德行为问题,不要把本是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上升或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问题上来处置。我们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从源头上、从深层次上杜绝安全隐患。
(二)防止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知识化倾向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渐渐认识到,学校心理教育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辅之以一些富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与自我向上。
(三)防止教育功利心过重
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许多老师天天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神经整日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样,许多教育行为显得急功近利,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极为单一,那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一旦这种关系处理不当,便易激化成矛盾,引发生冲突。其后果是学生心理压力急剧增加,轻则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重则诱发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在学生心理教育中,应克服过重的功利之心,不要试图走捷径,简单粗暴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法制、道德、纪律、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更要高度地尊重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让学生要安全感、归属感。
1.1中职学生安全事件主体较为复杂
虽然很多中职学生都属于成年人了,但是很多学生可能是初中都没有结束就直接步入了中职学校,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甚至有很多学生都是参加工作了之后进入到了中职学校,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冲突,所以中职学生安全事件主体较为复杂,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充分了解每一个中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和困惑。
1.2安全事件较为多样性
由于中职学校在教学活动方面把实践操作作为主要的内容,所以实践操作的技术性、安全性也成为了中职学生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并且中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非常大,所以发生的安全事件也呈现出的是多样化的现状。中职学校在安全教育管理中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中职学生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2.目前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2.1管理制度较为不完善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没有意识到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管理制度较为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中职学校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没有设定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课程,教育工作不到位,最终使得学生不能够受到相应的约束,比较放纵自我,发生严重的安全事件问题。
2.2安全教育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中职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存在误区,很多情况下学校总是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对象,只是一味的去约束学生而已,但是其实在中职学校安全事件中,很多都是由于治安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非法人员进入到校园内对学生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
2.3安全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内容单调
目前在中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很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现状,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宣传一下安全教育管理知识内容,并且没有让学生对安全教育管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导致学生对于安全问题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只有在发生安全事件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
3.提高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
3.1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其次在教育工作中还要结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制约,让中职学生能够明白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学校还要设定安全教育管理的考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严肃对待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学校不仅仅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其次还要加强学校周边安全设施的建设,包括校园周边禁止开设游戏厅、酒吧等,还要加强对校园护卫队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校园护卫队人员能够提高责任意识,防止校外人员对中职学生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规范校园护卫队人员的各项行为。
3.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在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因为网络现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很多学生都是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耽误了学业,甚至做出非法的事情,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教师要不断的引导中职学生实现安全上网,利用网络去做和学习相关的事情。学校要在校园网页中多多一些安全上网规范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要定期对校园网页进行检查自动屏蔽一些不良信息,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3.3创新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式
目前很多院校的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式较为传统,根本无法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所以中职学校需要不断的创新安全教育管理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的配合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断的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的选定一个时间让学生观看专题录像,也可以开展校园橱窗、网络的方式实施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其次,还需要提高安全教育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设立相应的奖罚措施,让每一个安全教育管理人员都能够做到高度负责。
4.总结
1.社会家长看重考试成才,忽视了学生健康成长。中学生的安全问题,社会很关注,家长很重视,但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关注程度往往更高度集中在选拔性考试的成功与否上,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往往只谈考试成绩,忽略了中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健康成长。由此可以发现,社会、家长衡量中学生的价值标准首先是考试成才而不是健康成长。正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造成了当前人们对中学生关注和重视的角度的偏移。
2.学校背负升学压力,降低了安全教育的地位。必须承认,现在中学基本上都有安全制度和安全紧急预案,也有实施安全教育的措施。但是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安全教育大多被束之高阁,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和家长会的提醒上面。一些学校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错误理解使中学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3.教师缺乏安全技能,影响到安全教育教学。目前,由于学校缺乏针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大多数教师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只是电视、报刊、网络和生活经验等,安全知识不系统,安全技能不过硬,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更不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上受过重的升学压力的影响,大多数中学教师的工作重心放在学科教育上,而对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使安全教育工作难以在中学顺利开展。
4.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引发安全问题。中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加上学习任务负担重、压力大,平时缺乏安全演练,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普遍自我保护能力差。部分中学生不但不接受安全教育,反而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崇尚暴力极端行为,甚至盲目模仿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推动学校安全教育深入实施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环境影响着人的成长,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在当前开放的社会中,社会、学校、家庭都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才能全身心地健康发展,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打下坚实基础。政府各部门要齐抓共管,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校园附近的一些黑色网吧,对中学生存有安全隐患的一切问题,该取缔的取缔,该打击的打击,该解决的尽快解决,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净化社会空气,优化育人环境。学校要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重新审视人才的培养目标,端正人才思想,大力实施好素质教育,引导家长树立健康成长比成才更重要的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生活、言行和思想等各方面的发展,从根本和长远上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 转贴于
2.要重视加强教师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教师是实施安全教育的主体,教师对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开展的成效。学校要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有针对性地、有前瞻性地对教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形成科学的安全观;要引导教师充分了解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特别要认识到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地点和激发因素;要培训教师正确掌握安全技能,关键时刻能够自救和救人;要鼓励所有教师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化学、物理实验课中讲授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内容,在地理、生物教学中讲授地震逃生、野外生存等方面的内容。
1.1 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校中学生数量不断上升,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和校外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被拦路抢劫或被他人伤害,学生宿舍内钱物丢失、女生宿舍内遭流氓滋扰、酒后滋事、斗殴事件等屡屡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中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己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2 正确引导特殊中学生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与生俱来就有优越感,攀比之风日盛。当愿望不能实现时,少数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便动起了歪脑筋,把手伸向了周围的同学。造成许多学生宿舍内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有许多学生的钱物也被抢劫。有些女生为了钱,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为“友”。同时,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孩子也较以前多,其心理往往存在障碍。由于心理状态不好,导致个别学生面对缤纷的世界不能自恃,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及人身伤害等束手无策。
1.3 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当前中学生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学生追逐打闹、滑行楼梯扶手的,有翻越校门、围墙的,有体育课上不听从老师要求的,实验课上未经老师允许,擅自触摸药品进行违章操作的,在校外有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有私自闯入施工现场的,有结伙斗殴、盗窃的,有滋事寻非的,在自身财物管理上,思想麻痹,钱物随意乱放,离开宿舍不关门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小混混”利用中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等,骗取中学生财物。还有的中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交通安全,不注意游泳安全,平常不注意饮食安全,购买廉价过期食品和饮料,心存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要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2. 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2.1 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学校虽然重视安全教育,也采取了一些安全教育措施,但是安全教育工作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安全教育是维护中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涉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不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不能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2.2 开设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课程,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的调查,有59.1%的教师报告学校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在10课时以下,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是缺乏中学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无从下手。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应该尽快组织编写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
2.3 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教育的内容要以防人身伤害、防财务受损、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保学业完成为重点。二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如对有不良行为的“后进生”要以防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对喜爱运动,行为又过于冒险的学生,要加强防运动损伤教育,教育他们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有心理失常表现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等等。
1中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92.81%的中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很重要,但还有7.19%的中学生认为安全教育不重要。反应出中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求知欲,希望了解和掌握应急自救常识和逃生技巧。在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问题的认识上,75.51%的中学生知道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来的,3.77%的中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握手、进餐、拥抱、共用马桶等一般的接触会传染艾滋病。各级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和载体广泛宣传安全知识。
在对火灾如何逃生的调查中,86.64%的中学生知道应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生,但仍有13.35%的中学生做出不恰当的选择。在对地震时首先应保护的部位调查中,91.27%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保护头部,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宣传普及地震逃生知识有关。但还有分别3.77%、2.57%、2.40%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保护双手、胸部和双脚。因为绝大部分中学生并没有相关经历和实际经验,调查到的是行为知识,而非实际的行为和能力。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一些应激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是正面的、积极的,但还需加强在实践中准确运用的演练。
2中学生对学校校园安全的认知情况分析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表3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打架斗殴居校园安全隐患之首,其次是违章用电,学生私藏凶器和外出上网也会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8.05%的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包括宿舍、教室、食堂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67.98%的中学生认为存在一点安全隐患;16.44%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内和学校周围环境非常安全,但有8.39%的中学生认为很不安全;49.83%的学生知道学校曾出现过安全事故。因此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学生管理与教育,加强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中学生对学校体育中实施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3.1中学生在体育课中接受安全教育情况在被调查的584名中学生中,80.31%的中学生在学校体育中接受过安全教育,19.69%的中学生坦言在学校体育中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表4)。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强调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培养,而对人心理、行为价值观、情愿态度、卫生保健等知识的培养不太重视,教师在课堂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功能与特点:教学直观性强、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接触范围广、开放性大。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我防护、救护知识、方法与技巧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灾害时有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避免灾难的发生,这是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
3.2中学生认识的学校体育中安全教育的内容表5显示,学校体育中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地震逃生(43.84%),消防安全(41.95%),交通安全(38.53%),运动损伤的预防、扭伤的处理(36.47%)、网络安全(29.11%)。而对自卫防身术、野外生存、心肺复苏术等不经常进行。除了野外生存技能少于一半的学生不会处理应对外,其他诸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地震逃生、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和包扎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扭伤等均有超过70%的中学生表示会处理。但仍反映出学校体育比较强调安全意识的灌输,忽视了安全教育的技能训练,体育课程也根本无法包括安全教育的所有内容。
3.3中学生认识的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安全教育内容进入体育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表6显示,中学生认为可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体育课和课间操/大课间时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与安全演习等安全教育。在课余活动时间开设拓展课程的训练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对突发事件有积极应对的心理准备和身体素质能力。
在体育游戏中组织和开展了小型的安全竞赛活动,将前滚翻运动、跳山羊、跨栏跑等应用在障碍跑的比赛游戏中,使学生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也可融入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演习,教会学生掌握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及在灾难中的应急救人方法。课间操/大课间时间可以进行安全演习,将安全教育的实践内容通过变相的设置(比如规则、器材、场地等的变化),使之成为课间操的拓展内容。只要体育教师探索开发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体育课程资源,一定可以找到好的结合途径,以实现安全教育的内容与体育课程进行整合。
3.4中学生认识的影响学校体育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原因从表7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影响学校体育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原因排列依次是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法去实际操作、学校对体育的要求是不受伤就行、难以体现体育课程的身体练习特征、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安全教育、体育教师不重视安全教育以及体育教师不会进行安全教育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促进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间接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应急能力对自身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如果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课程中的安全教育,那么体育教师自然对体育课程的安全教育也相应的重视;最后一些体育教师不进行安全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对体育的要求是不受伤就行,以及体育课程无法承担安全教育的重任,致使体育教师没有在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这里面有学校重视程度的问题,也有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
结论与建议
“安全重如泰山”,在很多的中学都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但就目前的安全教育来讲,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规范性不足,系统性不够,还缺乏合适的评价机制,校内的学生安全意识浅薄等等,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也很单调,大多都是以罚代教的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逆反情绪,安全教育的效果就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在现在中学中还有很多学校存在的安全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主要是影视和录像片、安全知识学生读本、宣传画或是关怀、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安全教育教育读本、安全法规及制度汇编等等。
(二)还存在一些教师对安全教育漠不关心
在中学当中,安全教育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让中学的安全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在目前,还有一些教师有着别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只需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而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安全事故是学校领导的责任,即使是发生了,也自然有领导对这些安全事故负责。
(三)家庭教育不到位
学校的教育是需要家庭配合的,家庭有着自己特别的影响力。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安全事故不是在学校发生的,尽管学校加强了教育,但是因为家长的疏忽,一些学生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比如溺水、烧烫伤、触电等。学生对自身的安全问题大多意识并不强烈,缺乏“安全预见”和“安全知识”。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他们就养成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安全才是重要的,对于身边的人的安全一点也不关心,只有当别人身上出现的安全事故牵连到自己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四)应急体系构建不完善
近年来,学校突发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给学生、家庭和学校都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对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但是我国很多的中学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危机管理却缺乏了科学的研究。从已发生的突发安全试过来看,有很多都是群体性的事件,这些事件造成了很多的人员伤害以及财产损失。但因为中学的管理者对突发的安全事故管理的预计不够,突发安全事故的预案没有做到位,再加上有些学校的经费吃紧,资源有限,就导致了突发安全事故应急体系的构建不完善。
(五)网络安全管理缺失
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对人们生活不断产生影响。而这一代的青少年就是在网络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主体。而伴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现在家庭中很多都配备了电脑,在中学生中,懂电脑的已经很多,特别对于网络游戏,更是有很多的中学生涉入其中。国家近几年也制定了一些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在道德方面有一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他的就是地方上和学校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实行很多还停留在纸面上。就学校的安全管理而言,现在很多中小的在校生都还是沿着过去的教育方法和体制。只是在课余时间告知学生禁止上网,根本没有告知学生什么是网络道德、网络安全,学生更不知道网络方面的法律。2007年出现的“熊猫病毒”,其制造者就是一名中专毕业生。
(六)缺少心理安全教育
心理安全可以说是一种状态,是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面对任何事情存在一种不受威胁,追求平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基本上没有戒备心理,也不会为别人给自己的批评和指责担忧,一直有一种安全感。在出现事情时,如果形成的是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那么其在外显露的行为就会显得和谐而友善,反之就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从安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对学校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一种内在的安全隐患,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受害人自身内在的一些问题。然而在心理安全问题上,管理还很稀少。
(七)学校周边环境复杂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关键的作用。但现在很多中学周边的环境都很复杂,这样复杂的环境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一是很多以学生为主要营业对象的商店、音像经营网点密布在学校周边,这些商店和经营网点很多都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的行为,如书店里面的不健康书籍,音像店的不健康的音像制品,日杂用品店的各种管制刀具。二是在社会上游历社会青年到学校闹事,盗窃学校财务,对学生进行敲诈勒索,破坏学校设备。三是流动的无牌摊点,这些摊点毫无卫生保障,还影响着交通秩序。
(八)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中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还偏小,身体和大脑都还在成长发育阶段,自制力弱,思想还不成熟安全意识薄弱,对不安全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弱。比如有一项调查,有95.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或是基本能够遵守交通规则,但在“上学快迟到了,却遇到了红灯怎么办?”这个问题上,却只有53.8%的学生会等到绿灯。其实在中学的安全教育上,很多学生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辨别是非的能力管理弱,这样的安全意识,往往会让学生做事不加思考、急于求成,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如何做好中学的安全教育
(一)提高教师安全教育水平
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教的主体始终是教师,因此学校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提高教师的安全素质,特别要注重安全专职教师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对教师的安全知识的结构进行完善,以保证他们的安全教育有着持续性和有效性。在目前,一般的中学教师对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还普遍缺乏。比如在学生心理健康,还有学生上网成瘾,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对等等。这种情况,让教师来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肯定就显得不那么恰当。
(二)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在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时,教师不但要考虑到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是要注意到学科体系之间的突破,安全教育可以和其他的学科想结合来进行实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然后结合社会学、卫生学、心理学、环境等等,把安全教育和多门学科进行渗透和融合。特别是要提倡从现实出发,在适当的时候利用知识来进行和学生联系紧密的安全问题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学科的背景下,利用各种知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或者是在安全问题发生之前得到预防。比如在物理课中的惯性这一知识,在进行惯性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交通方面的事故来举例,然后让同学们来讨论。这样即深化了惯性知识的讲解,又进行了学生安全出行的教育。同时还可以用安全作为主题进行一系列活动,比如在期中考试以后对学生举办心理安全的讲座,围绕确定的安全教育主题,开展全校性的安全教育报告会等等。
(二)构建社会安全管理模式
要想做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光是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多种社会机构的联合才能做好。这些部门包括了社区、妇联还有派出所等等。学校要联合这些机构,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为中学生举行安全知识的讲座、竞赛等等。为他们普及安全知识,增加在面对安全事故是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要做好宣传,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响应安全教育的开展,为家长进行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教育水平,把家庭、学校还有社会的力量融合在一起,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出贡献。
(三)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来自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到达了1.37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这其中,学生占据了网民的很大的比例。但是网络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大网络监管的水平,比如说抢占网络阵地,建立内容丰富的校园网,把教师的工作延伸到互联网上,在网络中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有不健康的信息侵入到校园网中时,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还要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责任感,让中学生能够拥有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他们建立一道老郭的思想防线。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和安全知识的普及,比如说防火防盗、逃生自救等。
(四)校园应急演练制度化
中学校园应该要进行应急演练的制度化,监督应急演练的实践。就湘乡育才中学踩踏事件来看,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安全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和安全巡查;二是学生的安全意识欠缺,在楼梯间拥挤严重;三是因为下雨,大部门的学生都想离宿舍较近的一号楼梯返回宿舍;四是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的应急演练,也没有在楼梯间进行应急灯和警示标志的安装。从这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应急演练的重要性。还有在日本,尽管经常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地震,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有什么重大的伤亡事件的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本全社会尤其是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应急演练,锻炼学生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拥有良好的逃生能力。而湘乡育才中学三千多的学生却从未开展过应急演练,这个问题就值得教育界所有人士的思考。而如果把应急演练制度化,规定每隔多少时间进行应急演练,或许这件事情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了。
(五)严格实施安全管理和评估检查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06-02
学校安全工作应树立新的安全教育管理观,对一切可能直接或间接能对学生身体、心理、学习、财物构成威胁的因素,都应是我们安全教育管理关注的对象和内容。而在安全教育中解决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已向外界宣布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称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个体发展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及社会的原因等一系列因素诱发的。与其成因对应,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问题,如对人生的迷茫、焦虑等引发的厌世轻生等;二是青春期的问题,如早恋、黄色文化引发的害等;三是学习的问题,如学习失败引发的厌学逃课等;四是与同伴沟通的问题,如交流不畅引发的打架斗殴等;五是与父母的矛盾问题,如沟通不畅引发的离家出走等。这五个问题是中学安全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解决好了,就为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就抓住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对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首先,领导重视, 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校长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很快开展起来。同时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发展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明哲保身的学校安全教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从我们学校教育自身来说,今天,中小学教育已经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快车道,在认知学习领域我们大刀阔斧的高举新课改的旗帜,不断推陈出新,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取得一项项丰硕的成果。可是,我们校园安全教育却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单纯靠老师做思想工作的状态,没有谁大胆提出安全教育改革的口号。因为,改革是要冒险的,安全工作本身就是要避险,谁愿意因为自己提出改革的建议而承担校园安全的风险呢?这种明哲保身的思想其实就是安全教育最不适合当今时展的地方。
2 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安全教育不适合学生的发展。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的确,没有成长的学习是可怕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新课改把教学目标从原来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提升到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目标,就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发展是离不开成长的。目前,衡量中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健康成长而是成才。正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造成了当前人们对中学生关注和重视的角度的偏移。
3.重智力教育轻校园安全教育不适合学校长远发展。
学校校园安全的文件材料不少,相信去检查也是可以顺利过关的。表面的文章相信每所中小学都会做好。必须承认,中小学基本上都有安全制度和安全紧急预案,也有实施安全教育的措施。还有许多校领导会在会上三番五次强调老师们如何做好安全教育材料以便自保。但是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老师们又有多少精力去贯彻执行安全教育呢?这些制度与预案大多被束之高阁,成为检查的材料。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以及家长会的提醒上面。整体说来,中小学缺乏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一些学校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取消对中小学很有成长意义的春游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当做宠物关在校园,甚至关在教室。许多学生因此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错误的做法使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这样的安全教育是不适合学校的长远发展的。
二 学习适合教育理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近年来,发生了多起袭击青少年学生和儿童的恶性案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类矛盾日益突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就促使学校必须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以适合学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学习适合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打造和谐安宁校园。
1.建立安全教育体系,协调各方力量。
安全工作必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冯恩洪老师在学校安全管理上讲究建立一个管理上的标准,以标准来规范管理行为,做到精细化管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各方面力量的协调沟通?我们认为,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只有全力配合,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校园安全教育,才能使校园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四者的沟通方面,学校是关键,它一方面直接面对受教育的学生,另一方面,它能够组织学生与家长通过活动方式做好安全教育演练,也可以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校园安全教育的相关技能。学校虽然对社会大环境无法解决,但学校本身是一个小社会,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可以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的中学安全教育体系。
2.开发安全教育课程,培养校园安全意识。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的调查,有59.1%的教师报告中小学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在10课时以下,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是缺乏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无从下手。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应该尽快组织编写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笔者认为,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校园安全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观的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养成。促使中学生认识和避免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2)安全知识的学习。促使中学生了解人身、财产、交通、食品、卫生、消防、、溺水、电击、雷击、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安全问题,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
(3)安全技能的培训。促使中学生掌握遇到安全问题之后的避险本领和措施,学会自救和救人。
(4)安全心理学的学习。促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够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并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中学生安全事故频发。据教育部通报: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云南省昭通市、临沧市、宁夏青铜峡市、湖南省涟源市、河南省商丘市、甘肃省张掖市、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新疆阿克苏市、海南三亚市、新疆吐鲁番地区、海南儋州市、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临汾市曲沃县、长治市长治县、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等地先后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交通事故、煤气中毒事故及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亡。
安全事故,令人痛心。各地各校也都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策层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致家长一封信、开展主题班会、跟踪家访,社会各部门也通力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等,尽管如此,学生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发生。
学校及教师在强势的安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有些正常的活动比如春游、运动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只要涉及安全隐患因素和力量型的项目纷纷取消,甚至农村学校体育课也徒有形式,学生自由活动,搞搞无安全隐患的项目打打小球、跑跑步等,致使学生成了“笼中鸟”和“读书机器”,身心发展不平衡,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教育手段严重脱节,甚至冲突,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学生在学校获取不了的东西,他们有可能也必然去校外去寻求,比如野游、骑车比赛、探索自然的神奇。
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文件中、会议内、口头上,检查资料记录里,还没有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可操作的安全教育模式。比如,学生爱游泳,学校在水域面积多的地方就要开发校本课程,增加游泳课,让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会游泳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比如学生爱骑车,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骑车技巧,同时告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如果学生在校找不到潜能释放的活动,得不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安全隐患就深埋其中。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安全教育只能是盲人摸象,尽管安全教育抓得紧,抓得密,抓得强,抓得严,但收效甚微,根本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悲剧再次发生。
单纯的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二、安全教育的定位
教育部于2006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其内容显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履行安全监督和管理职责。
安全教育目的就是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只有在这个目的下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过犹不及和作茧自缚都是误区。
三、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途径和手段
1.安全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防火、防电、防毒、防震、防爆、防辐射、防污染、防溺水等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安全,活动安全,网络安全,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等。人身安全、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的内容在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所涉及不再赘述。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信号(信号灯、手势)和标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切实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2)日常生活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掌握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能正确识别并学会使用各类灭火器。
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和用药卫生,严禁食用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不买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菜,防止食品污染、有效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其他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如:发芽的马铃薯、没煮透的四季豆、鲜黄花莱、认不准的蘑菇等。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有关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特别是各地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要求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这可以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3)活动安全教育
包括运动环境和器械的安全、体育课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动与游戏、放鞭炮、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安全等。
要教育学生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作好运动前准备,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游泳要有组织和安全措施,严禁私自下河游泳,杜绝冒险行为。
要教育学生外出、乘车注意安全,管好钱物,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4)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教育
包括水火灾、暴风雨、雷电袭击、地震等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5)社会治安教育
包括盗贼、骗子、抢劫、挟持、绑架、黄毒等。要教育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坏人拐骗和伤害。
(6)意外事故处理教育
要教育学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老师,掌握安全应急常识,牢记应急电话。
(7)性安全教育
性骚扰和害是生活中对中学生构成性安全威胁的主要形式。
女中学生在与熟识男生交往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不单独和熟识男生相处过久;不在一起看爱情片,更不能与熟识男生一起看“少儿不宜”的黄色影片、光碟、书刊等;不与熟识男生谈论有关身体隐秘部位的敏感话题;衣着得体、不佩戴首饰,不化妆;举止沉稳,行为朴实、严格要求自己。
当遇到熟识男生向自己提出非分要求时,应保持镇定,用理智的态度坚决拒绝,态度鲜明,并尽快离开这个尴尬之境,应坚守圣洁的身体是不容任何人侵犯的人格信念。
女中学生与成年异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拒绝与陌生成年异性单独会面;未经家长同意,拒绝接受任何成年异性的礼物;不搭乘陌生成年异性的车辆;独自在家,拒绝陌生异性进门。
女中学生要约束、保护自已,必须做到:
上学、放学或外出游玩,应结伴而行;不独自一人到河边、山坡、树林等偏僻处读书、写生;不在深夜单独一人在偏僻小巷行路;不到营业性歌舞厅、茶座、咖啡屋、录像厅、通宵电影院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娱乐。
2.安全教育的范围
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可知安全教育涉及学校和公安、文化、卫生、交通等多个政府部门。从学生生活的空间来分,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学校安全教育的范围当然局限在学生在校的生活及学校周边环境。那种无限制地追求学校安全教育的责任范围是不合理的,同时也是推诿塞责。家庭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学生的监护人承担和负责,社会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除学校以外的公安、交通、文化、建设、工商等政府部门承担和负责。现在有的地方政府有一种认识:学生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的安全教育也要学校及教师去管理和监督,承担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无限责任,这是很危险的说法。家庭和政府有关部门在学生节假日的安全教育中难道不需要承担责任吗?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安全教育上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食其果。这才是依法执教、依法治国的表现。绝不能以地方长官的意志取代法律的规定。
3.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1)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安全是社会的,更是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出行的时间、地点和接触的人,消费的食品和饮用水,使用的交通工具、网络及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会不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一旦出现安全威胁,怎么办?多反思这些与安全有关的问题,无疑会潜移默化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告诉学生记住家庭及父母电话、班主任及学校电话、火警、交警、公安报警、消协投诉等常规求助电话,以便他们在遭遇危险时方便求助,从而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2)编写课程,科学系统地实施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在教育部门已经成为共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读本也能在书店看到,有些学校也课外选修了。但那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编写的,也进不了课堂的主渠道,仍然是选修读本。我们期待教育主管部门把与中小学安全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编成教材,安排课时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授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实践训练,把理论变成能力
把学生掌握的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能力,至关重要,那就要求学校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组织训练。防震、防火、防电等演练可以在学校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交警部门联系,让学生亲历行车环境,熟知违章行为和处罚手段,进而掌握正确的行驶知识和行驶方法。食品卫生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甄别合格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拒购不合格食品,禁吃不合格食品,,将相关知识转化成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和家庭、社会协作与沟通,多管齐下,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
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学生从家出发到校,或者从校出发到家的过程,很有可能滞留社会某个处所,这也构成我们安全教育的危险地带。虽说社会有许多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但社会是面,不像家庭和学校是点,范围太广,容易疏忽,况且部门多也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反而出现无人过问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要和家庭、社会多协作和沟通,信息共享,互通音讯,群策群力,多管齐下。不妨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探头等现代传媒技术构筑学生三位一体安全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的活动置于我们的网络系统控制中。学生离开家家长可以给网络平台发短信、拨电话,学生到校网络平台可以给家长发短信告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和道路交通安全部门负责学生行驶道路路况在网络平台。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让学生的活动留有真空地带,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安全教育才真正安全。
四、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因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使一些学校负责人如履薄冰,感染了“安全事故”恐惧症。为了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有不少学校干脆取消了一切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活动。正因为学校生活死水一潭,不敢组织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校外活动,学生自己才会去做,比如私自游泳。其实,避免安全事故最佳的方法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开展素质教育,教会孩子认识危险,躲避危险。
第一,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地位平等的教育。
在安全教育此起彼伏的声势下,学校及地方有割裂安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的做法。有的学校公然抛出“只要安全,不要其他”的做法,有的学校认为“安全只是形式,升学仍是第一”,有的学校认为“安全教育是必须的,但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做。”其实,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都是一样的教育,地位平等,没有谁比谁更重要。有人认为,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健康,没有生命安全了,其他教育就无从谈起。诚然,安全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它会影响其他教育的开展和延续,但过分强调安全教育,或取代其他教育的做法是因噎废食,不是正确的做法。既要安全教育,又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把它们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平等对待,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安全成长、健康幸福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的内涵会随着社会实践和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其培养目标也会随之变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搞的应试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德育、智育和体育。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身心的发展,适时提出素质教育,其培养目标由德育、智育、体育发展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科学,其目标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内容。可见,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既不能把安全教育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也不能把安全教育排斥在素质教育之外。
第三,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真正安全成长的教育。
既然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外,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等等。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既不能拔高,也不能忽视,更不能走过场。安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生命健康保障,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安全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道德支撑、体质准备、审美情趣、健康心理和劳动需要的价值倾向。没有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也无从实现,没有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安全教育也是单一平面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多维教育目标。只有把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提高安全教育的层次和梯度,提高安全教育的含金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安全成长的教育。
参考文献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
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部分,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进一步阐述,而且影响着中学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的应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受年龄的限制,中学生仍然没有更好的应急性。如何更好地在体育和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明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们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的能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突发事件中应该将合理的疏散作为自身的必要课程。
2.加大对于师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的重视力度
中学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老师必须思想上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强中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为人真正的价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质量。要在体育课程中明确运动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练习。
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如人工呼吸和紧急外伤的处理。
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并不是中学体育课的考试内容,关于逃生技巧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不重视,没有认真听。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险,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比单纯老师说理要更深刻。
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让老师示范给学生看,教师必须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办法,当危险来临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应对。
(2)要善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展开生存技巧的训练。
生存技巧训练包括生存训练和逃生拓展训练,经过之前的理论学习,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各种生存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或把学生的错误做法与选择记录下来,训练结束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在灾难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3)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求生,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如果过于慌乱,就会降低应急避险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练习中注意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并且积极施救,从而降低这个突发灾难对于自身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险情,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教师教学过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要组织中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且让中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突飞猛进,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拒绝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最后,体育老师要排除器械的不确定的故障,经历从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并且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
近年来,由于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大大增加。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的目的在于增强老师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中学生,老师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时候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不难发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技能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点,在新课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并且责无旁贷的责任。
孩子是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安全的生活,关系到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不断地发生交通、火灾、溺水、触电、煤气中毒、踩踏、儿童侵害等重大安全事故,显现出部分重大安全事故人力不可抗外,大多数安全事故也由于是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所造成。就学校教育来说,学校注重的是进行的德、智、体、美的教育。对安全教育只是随时性的,而常识性的、习惯性的,形成制度性教育的做法在一些学校却很少,即使做了也不到位。比如交通安全,农村教师除了考驾照的教师懂得专业知识外,大多数教师对交通知识知之甚少。给学生讲不要乘坐“三无”车辆,一些教师也不知“三无”指什么,学生就更无法判断哪些车属于“三无”车辆。教师对驾驶员的违法行为又无权制止,更不能查验相关证件。造成学生交通安全知识不全面,安全意识不强。又由于利益的驱使,非法营运的车辆在农村得不到彻底取缔。学生乘坐证件不全、超载、机件性能不好、司机技术不佳等车辆的现象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隐患重重。农村多数学校设在公路边,学生往返学校路途遥远,这种安全隐患又不能避免。学校周边设摊摆点,出售便宜零食的现象也较为普遍,食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为减少安全事故,排除安全隐患。在抓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进行全民安全教育同样重要。牢固树立“安全不保,何谈教育;生命不保,何谈发展”的思想,使学生安全教育得到社会的关注,使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怎样才能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教师、学生家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要时对学校周边群众也可进行培训
教师是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主体,教师对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开展的成效。学校或上级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有前瞻性地对教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形成科学的安全观;要引导教师充分了解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特别要认识到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地点和激发因素;对学生家长,学校周边群众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和技能,在家中也进行安全教育和影响。使周边群众了解哪些做法有害于学生健康,存在着安全隐患。正确掌握了安全技能,在关键时刻才能够自救和救人。
二、安全教育工作要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学校是开展安全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职责。多鼓励所有教师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化学、物理实验课中讲授有关防火防爆防中毒方面的内容,在地理、生物教学中讲授地震逃生、野外生存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在数学的活动课中都可渗透相关的安全教育的内容。重视提高中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才是治本之策。开设好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防灾自救演习等教育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防护和法律等知识,帮助其掌握自救、自护知识,锻炼应对危险的技能,使中学生基本做到:懂得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懂得各种危险危害的形成原因,懂得预防各种危险危害的方法;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危险,学会自护自救方法等。
三、重视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与学生安全密切相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心理教师,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维护、心理行为问题矫正和心理潜能及创造力的开发;家长要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以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政府各部门、各社会团体要特别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中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这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该阶段的中学生开始追求个性的解放,思想较为活跃,由此而带来了学生在活动中较为冲动、好表现自己等各种现象,而在活动中,学生又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故而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如在“植树节”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的植树活动中,学生在使用锄头、铁锹时就喜欢“舞刀弄剑”,从而导致意外事故发展。这是因为他们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只关注当下所做。
其次,中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这可以说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另一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学生都遇到过被“小混混”敲诈、勒索的现象,而当问及如何处理时,大多数学生都只是选择“不声张”的做法,而没有及时和家长、学校联系。而这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板块中又表现得尤为突出。确实,我国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这不得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短板。
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不强、安全行为不规范、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急能力较差等也是典型现象。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分析中学生安全素养现状是实施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落实好这一点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公共安全教育途径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在途径上一定要多样化且要落实到实处。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班、团、校学生会、升降旗仪式、墙报等形式来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并以参观、专题讲座、演练等为辅助手段,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为例,学校可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可利用图片展览、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来营造氛围,专题讲座后以交通安全问卷形式来促进学生系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这样,从意识上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讲座来进行知识讲解,以问卷来强化安全行为,从而使安全教育更具有系统性。
其次,注重通过游戏、活动等体验活动来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一直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基本是以讲授方式进行,活动形式较为单调,学生较为反感,甚至一些学校将公共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指令性任务”,只是利用校会、节日等进行一些“讲话式”的教育,效果甚微。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要让学生从意识上得到强化,还要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得到技能培养,这就需要以体验活动来进行。如用火安全教育,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实地操作灭火器、进行主题班会等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这样的安全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当然,要让公共安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实践中还需加强和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合作,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如“饮食卫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引导家长带领学生通过调查食品的说明书来获得基本饮食卫生安全常识就是不错的方法。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公共安全教育保障机制
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公共安全教育又成为“可有可无”的,这就自然让公共安全教育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而这不仅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体制上也存在较大问题,毕竟我国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公共安全教育需要从机制上得到保障。
首先,在时间上一定要得到保障。虽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繁多,且以学科教育为主,但在活动实践中定要以《纲要》精神和内容为出发点,除了要在课程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外,还要结合学校实践在班会、校会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
其次,在资源上要不断丰富。公共安全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服教育,而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深入其中,自主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在资源上就必须较为丰富。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中,要丰富公共安全教育资源,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思路,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例,学校原有的图片资料可不断补充,在图书方面也要不断补充,还要借助网络不断丰富网络资源,与此同时,可发挥学生在过程中的作用,将学生的一些作品收集起来作为资源进行整理。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专业教师进行,多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从专业化角度讲,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在公共安全教育方面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都存在一定欠缺,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学校也应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学校综合实践课中公共安全需要注意的问题
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已经让公共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转变安全教育观念,还要从方法上进行优化,将安全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这样才会收到更好效果。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公共安全教育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传统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只是被看作是学科教育的“附属产品”,而没有将其纳入“正统”的范畴,这种观念导致公共安全教育只是注重形式而不关注效果。转变观念就是要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核心体系中,并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要系统化、科学化,尤其是在方法上要多样化。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各类宣传广告、制订活动计划、参与学校活动规划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在活动过程中也可实施公共安全教育。如学生在“竹编”活动中,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竹编方法而导致手被划破,教师可在处理问题后及时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加强学生的体验。当然,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还要做到长期化,不能热一时、冷一时,要让学生将安全作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理念,这样的安全教育才会成为有效的教育。
安全无小事,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安全是基础。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思考相应的对策,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安全活动,达成综合实践的目的,让他们成长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盛梅.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J].大连教育学院
学报,2012(2).
[2]吕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有效指导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