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09:48: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培训课程体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完善培训体系建设
培训发展部在集团培训管理章程的基础上,切合操作实际,新制定《新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远洲酒店培训课程体系》、《远洲酒店培训教材管理办法》报批下发,《内训师管理办法》已提报审批;
2、确定酒店培训课程体系并制定课程开发计划
为各级员工在远洲酒店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完善的培训保障,培训发展部通过与各功能总监的积极访谈及岗位分析,列出岗位所需知识点,形成《远洲酒店培训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体系内容推荐有资质、有经验的部门经理、总监在时间节点要求内协同开发。现已完成课程大纲开发72个、课件46个;
3、酒店培训工作支持及管理
为推进酒店日常培训的执行,培训发展部每季度将对酒店培训工作进行检核,主要检查内训师授课时数、新员工培训执行、部门培训计划执行及员工人均课时数等。现已通报两期检查结果;
4、已完成培训情况
计划内:
A、酒店后备中层培训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已于2月20日及5月30日在临海牛头山进行酒店备后中层第二期、第三期培训及阶段检核;
B、酒店SOP培训
2月18日-29日在九江国际大酒店培训教室完成餐饮SOP培训;
2月23日-3月1日在九江国际大酒店培训教室完成工程SOP培训;
3月 5日-11日在九江国际大酒店培训教室完成市场销售SOP培训;
C、酒店高管培训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酒店总经理第一期培训班于4月26日-29日在宁波大酒店顺利开班。并特别邀请开元及宁波华侨豪生总经理座谈进行主题分享。
D、集团新员工培训
3月21-23日,6月6-8日;参训人数共22人,另有5人通过所在职能中心或分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或办公室的辅导,完成入职培训课程学习,并全部通过考核。
E、外派培训管理
4月18日-28日 人力资源总监及培训副总监参加由浙江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举办的第42期酒店总经理培训班
肯耐珂萨公开课培训:
5月9日-10日 集团采购中心郭冰心及信息中心李刚、杨海波3人在上海东银中心参加肯耐珂萨培训公开课《项目管理》课程
5月17日-18日 总裁办行政经理张欢参加上海肯耐珂萨公开课《行政管理实务与优化》
5月19日-20日 集团总部及下属分(子)公司的十几位管理人员参加了锡恩公司在杭州举办的“团队执行力训练营”,锡恩公司的杨鹏博老师等三位明星培训师依次登台,与学员们激情分享了《商业人格》、《4R制度执行力》等主题课程内容。
计划外:
F、总部专题培训
5月22日-5月23日,为积极宣导2012年新修订的财务《费用报销制度标准及管理规定》培训发展部的组织在集团总部会议室先后开展2场专题培训;同月,开展组织信息中心《笔记本电脑维护保养知识》及《酒店品质检查》培训等。
G、酒店培训支援
5月14日-5月19日协助泰兴酒店管理团队,完成《督导角色与职责》《激励与团队建设》《沟通技巧》《实施员工培训》4门课程的培训支援;
6月15日根据凤凰徐总及人力资源周主任提出的培训需求,为凤凰的管理团队开展TTT培训;
6月18日-6月22日,根据大连酒店的培训支援计划,完成《远洲战略与文化》的宣讲、《打造高绩效团队》及《一站式亲近服务》课程的导入,并对酒店培训管理工作进行协助指导。
5、培训文化
完成第十一期、第十二期《学习与交流》内部培训电子刊物;
6、 上半年工作亮点
Ÿ 培训体系搭建初步完成。《新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远洲酒店培训课程体系》、《远洲酒店培训教材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经与各酒店培训主管沟通讨论,完成指定并报批。在2011年年底的培训系统会议以及2012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系统会议上,对相关体系制度进行了两次宣讲和培训,对各酒店培训经理的专业度有一定提升。
Ÿ 全面启动课程体系开发工作。2012年2月1日完成了关于“酒店(集团)培训课程体系开发进度计划”的备忘录报批,在各职能中心及各酒店的支持下,课程体系开发工作全面展开。
Ÿ 2012年远洲酒店(集团)第1期总经理培训班于4月26日-29日在宁波举行。培训邀请到集团高管以及邹益民教授为学员们授课,共有18位各酒店高管参加了此次培训。
Ÿ 酒店后备中层训练营。2月20日-22日,5月20日-6月1日在牛头山分别开展了后备中层第二期和第三期训练营,并进行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检核和培养评估。
7、 待改善工作及偏差原因
Ÿ 课程体系开发工作。
1) 内部开发课程:
存在问题:课程开发过程中主要问题:大部分开发人无课程开发经验,对所开发课程专业度的把握没有自信;开发人投入课件开发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培训管理团队缺乏对开发课件的独立审核能力;功能总监工作饱和,无精力关注课件开发;课件开发量太大,收集、整理、安排审核等工作及配合课件审核人员的时间不能保证,工作较为被动。课程开发量与开发进度的合理性不够,之前做计划是考虑到要全年完成所有课件开发任务,时间估算紧张。人员变动后课程开发出现衔接问题。如集团财务,销售负责人离职,各版块课程开发存在比较大问题。
解决建议:再次进行大范围的宣导,使各职能中心与酒店清楚了解到此项工作的进行。对出现开发人员变动的情况,需请相关部门及时告知培训发展部,及时沟通是否需调整课件卡法人;财务专业课程已与彭中华总监明确调整后的课程开发计划,将继续跟进;工程部课程开发由王启斌总监一人完成,工作量大,已调整后延;营销专业课程待与叶总确定调整后的开发人和试讲人。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1、台州培训资源整合:为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率,根据台州区域酒店现有培训情况,在新员工入职培训、通用课程及内训师课程可资源共享;
2、推进课程开发,启动课程试讲计划:根据课程开发进度,已课程大纲为基础,在7月中旬在台州区域开展前厅、客房及部分通用课程的试讲,并在其他区域逐步推行;
3、完成2012年大学生入职导入培训:2012年大学生入职训练时间为7月15日—8月28日,为期46天,备忘录已审批;
4、加大培训工作的营销力度,积极寻求培训资源,让更多高管给到更多的支持与认同,加强与各酒店联动,加强培训资源的整合开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按时定期《学习与交流》内部刊物;
5、加强内训师队伍培养,定期开展TTT培训及辅导,并选送有潜质的内训师参加STT内训师实战培训;
员工培训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两者相辅相成。本文在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员工培训体系SWOT分析基础上,提出培训体系优化方案。
1培训理念体系优化
员工培训理念的实质是对培训工作意义的认识并进而引导企业领导者、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和员工等培训主体、客体参与员工培训的方法和过程。员工培训不仅是企业的一项福利,还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行为,是对企业战略资源的投资,它需要通过提升能力改善业绩来回报。同时培训也是一种激励手段,通过培训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归属。[1]
(1)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培训是一种智力投资,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从投资与收益的角度来看,培训投入对企业而言收益可高达100%。据美国教育机构统计,企业每投入1美元用于培训,便可有3美元的产出。在欧美发达国家,员工培训被认为是企业最有价值的可增值投资。[2]
(2)从企业绩效来看,培训是企业实施的有计划、连续的系统学习行为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使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的定向改进,确保员工按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实现高水平的业绩,达到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培训课程和内容体系优化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后,就要确定培训课程和内容。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有很多,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因此培训课程体系包括:观念培训课程体系、知识培训课程体系和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为:符合现代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系统原则、最优化原则。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包括:教师、学习者、培训教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程评价、时间以及空间等。企业究竟应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3]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等人提出的冰山素质模型,一个人的素质由水面以上可见、外显的知识、技能和水面以下深藏、内隐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和需要等内容构成。胜任力这座冰山由“知识、技能”等水面以上应知、应会部分和水面以下的“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内驱力”等情感智力部分构成。因此对培训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既要巩固水面以上的、可见的和外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应该注意发掘水面以下的潜能,因为它们对企业的发展意义更大。
3培训模式体系优化
企业为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外包化、合作化和信息化,将原本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培训职能部分或全部交由外部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即虚拟培训。作为一种新型培训模式,虚拟培训组织与传统培训部门不论在培训理念上还是在具体构建上都有很大不同,如表2所示。
虚拟现实技术在培训中的广泛应用为实现个人学习与团体学习的结合及工作与学习的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虚拟培训组织坚持员工对学习负主要责任,在工作中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承认学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人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虚拟现实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为学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员在其中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由被动学习者转化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企业培训的“因材施教”。
4培训评估体系优化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突出的挑战之一就是懂技术、善管理、通商务的复合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普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与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商进一步角逐竞争力、实现国际化经营的瓶颈。因此,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经理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投入大量资源投进行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培训课程体系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方案,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追踪和反馈等。下面,笔者根据培训课程开发基本原理,结合近年来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经理培训工作经验,对国际工程项目经理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开发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阐释,以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有益借鉴。
一、确定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培训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从受训者角度进行理解就是指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应该掌握什么内容。培训目标不仅对培训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是培训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通常而言,培训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培养技能,三是转变行为模式。
二、分析培训需求
在确定培训目标之后,为了进一步明确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对培训对象的具体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培训需求通常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常,国际工程项目经理培训需求通常包括如下方面:了解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现状;掌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掌握项目管理的技能与应用工具;形成正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意识;积累社会经验,提个人素养,掌握与项目利益相关方交流、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掌握项目开发与执行的流程和规范;较为深入了解主要工程承包领域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知识;掌握深入需求挖掘与项目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等关键技能;掌握更加深入和宏观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与变化情况;能够在原有项目基础上发掘新的业务需求,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等等。
三、设计培训课程
在对国际工程项目经理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结合岗位职责、权限,以及所扮演角色,培训课程体系按照主题划分为商务、风险管理、财务、实用技能、管理技能、资质认证以及交流分享共7大类课程模块,每一类模块都设置不同课程主题,每类主题都包含了若干个培训要点,具体如下:
(一)商务模块
课程1:国际工程项目投标策略与技巧。国际工程项目编投标概述;编投标依据和注意事项;国际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策略与方法;投标报价编制技巧;工程标书编制方法与策略;如何判定标价的合理性;项目中标后的常见情况。
课程2:FIDIC合同条款解读及应用。合同法律基础及FIDIC合同管理原则;承包商如何利用FIDIC合同条款创收;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两大戏剧性因素;咨询工程师在FIDIC合同中的法律地位;工程变更、索赔及国际仲裁相关条款解读;FIDIC合同条款在索赔案例中的应用。
课程3:国际工程项目变更与索赔管理。国际工程索赔概述;常见索赔原因及其索赔;如何在开工前制定索赔计划;工期索赔及其难点分析;费用索赔及其难点分析;业主方索赔的依据和程序。
课程4:国际工程项目保险与保函。国际工程担保的国际惯例比较与解析;保函中关于法律适用的典型条款;如何约定保函的生效时间和终止时间;履约保函的延期条款;保函的索赔程序;恶意没收保函的应对策略;履约保函纠纷案例分析。
(二)风险管理模块
课程1:国际工程项目HSE管理与风险应对。海外HSE管理的重要性;项目HSE管理的计划性;海外施工过程的HSE风险;项目HSE管理的关键点;制定管理方案和措施;应急与危机的管理;HSE管理最佳实践。课程2: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三)财务管理模块
课程1:国际工程项目财务与成本管理。税收环境:东道国的环境及项目特点;税务筹划与风险管理的目标;税务筹划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方法及程序;海外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FIDIC《施工合同条件》项目成本管理;FIDI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成本管理。
课程2:国际工程项目融资管理实务。国际工程项目融资的重要性;BOT/PPP项目的概念和特征;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的区别;BOT/PPP项目主要参与者和合同内容;项目融资的方法和过程;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四)实用技能
课程1:国际工程项目图表编制方法与技巧。课程2:国际工程英语高级应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常用英语基础知识;项目管理体系(质量与安全)常用英语;商务英语常用函件;英汉双译技巧。
(五)管理技能
课程1:项目经理的领导力与执行力。认识不同类型的行为风格;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分析;如何领导不同行为风格的部属行为风格与团队发展;如何学会有效的倾听;影响执行力的五大因素解析。
课程2:高绩效团队建设与有效沟通。行为风格的识别方法与沟通策略;高效沟通的三大原则;沟通的黄金定律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卓越团队的特征;卓越团队的建设原则及方法;如何构建团队文化。
课程3:项目经理的授权。授权理论;授权技巧;授权注意事项。
课程4:项目经理职业道德建设。国际工程承包行业法律法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经理职业道德综述。
四、选择培训方式
(一)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习者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的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培训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培训师要根据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力求使得所传授的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可以使学习者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习者的纪律性,能够培养学习者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典型事例的研究,使受训者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所学知识的内容结构,获得基础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选取蕴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范例的研究,使学习者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理解、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的模式。案例教学提倡培养受训者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习者掌握学习方法。
(三)引导式教学
引导式教学方式是引导受训者的主动参与培训的一种培训形式。该方式让受训者多想、多说、多做,在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培训师的主导性引领,受训者自主学习贯穿课堂的各个过程,让学习者逐步适应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环境,要调动受训者的思维,充分发受训习者的主体性,让他们进行解释说明,要让学习者能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
(四)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通过营造真实情景,让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去体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习者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情景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方法。
(五)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教学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最轻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受训者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受训者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受训者的团队精神,提高受训者的学习效果。
(六)自学辅导
自学辅导是受训者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基于先让学习者独立学习,然后根据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培训师进行指导。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受训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训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受训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受训者相互合作的精神。
五、实施培训项目
培训课程设计完成后,就将转入到培训项目实施阶段。在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培训项目的实施要关注国际工程项目经理的特性。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根据国际项目经理的特殊性采取各种方式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使项目经理能够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制定培训计划要采用通俗、易懂但有效的培训方式。同时,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要充分顾及到普遍性培训与个性化培训,在满足绝大多数项目经理普遍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兼顾少数项目经理的特殊和个性化需求。
(2)在培训的知识讲授上不能仅仅局限于陈述性知识,还要加强多项目经理结构性和程序性知识的培训。从当前来看,很多企业针对项目经理的培训都是陈述性知识的培训。未来项目经理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必须以程序性知识培训为主,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现阶段迫切需要讨论将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培训课程设计转换为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培训课程设计。
(3)培训工作应当系统化、固定化和常态化。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必须进行长期的规划,通过有计划和持续性的组织对项目经理人实施培训、教育和开发,从而提高国际项目组织中员工和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因此,除了短期以技能为主的培训之外,还应考虑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为项目经理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决定了项目经理培训的方向以及重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项目经理的培训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还要不断地进行检验、评估、反馈和调整,并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来调整培训计划和目标,进而不断调整并完善培训体系课程的内容。
六、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是指受训者及通过受训者素质的提高而给所在企业、项目部或项目团队带来的收益。其中,企业、项目部可获得的效果是指项目利润的增加及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企业形象的提高等,而项目经理作为受训者则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以及行为方式,也包括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评估的主要方式是收集相关信息,确定培训项目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检查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度以及确定培训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目的。
根据培训效果评估形式和方法不同,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课堂表现评估:培训组织者需要评估项目经理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这种评估的主要方式是在评估接受后,向接受培训的项目发放并回收意见调查问卷,调查受训项目经理对于培训课程在内容、形式、效果以及有效性等方面意见建议。通过对调查情况进行反馈评估,可以将评估结果应用于以后培训内容、形式、组织、师资、资源投入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2)学习效果评估:学习效果评估用来测定参训的项目经理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最常见、最常用到的评估方式。该评估主要评价并界定参训人员对所学知识、态度、技能的理解、掌握以及熟练运用的水平和程度。这一类型的评估有多种形式,通常的评估形式包括书面笔试、实际操作、情景模拟等形式。通过评估来发现受训者在培训之后知识、技能等有多大程度的提升。
(3)行为变化评估:行为变化评估主要用来评价被培训者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在培训结束后的特定时间段内,参训项目经理的上级、同事以及下属甚至项目利益相关者对受训者行为的、在工作中是否能够运用培训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这类评估的内容一般包括:参训项目经理的自我评价、下属和同事对的对比评价。这类评估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评估量表并通过统计方法来进行。
(4)经济效益评估:这一类型的评估,主要是对通过培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进行的评估。所谓经济效益评估,就是对培训者通过参加培训,能够给企业或项目部的经济指标方面带来的贡献和社会贡献来衡量的,这一类型的评估是最高层次的,也是最直观的。经济效益评估通常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来衡量,如营业额、毛利率、新签合同额、费用降低额、事故降低率、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
上述四种评估类型在逻辑上呈现递进关系,即良好的课堂表现能够带来较好的学习效果,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能够促进参训项目经理的行为变化,行为变化则可以帮助组织进一步提高绩效,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七、培训课程开发注意事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工程项目经理培训体系构建应满足以下条件:以能力素质为基础,以培训课程的体系设计为核心,要加强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估。
这一培训体系是否在国际工程项目经理的培养与开发中发挥作用,不仅与国际工程项目经理负责的企业、项目部和项目管理团队的特征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培训策划能力、实施能力与评估能力等诸多环节及因素有关。因此,企业在建立培训体系之前,应该在企业以及项目部内部营造一种具有支持性的文化和氛围。另外,在培训体系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细节问题,才能保证培训课程体系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优秀的项目经理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后续教育培训计划(AICPA onsite training programs),是由 AICPA组织 500多名专家开发和编写的。这些专家来自许多不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和财务专业,因而培训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管理以及其他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如老年人的福利问题、医疗卫生的有关问题等等。AICPA拟通过此培训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注册会计师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落实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引导注册会计师根据经济的发展去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这样不仅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而且可以促进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这正是该培训计划最具特色的地方。下面具体加以介绍。
(一)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目标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分析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学习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企业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应用,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3.共享知识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1)沟通一内部信息交流;(2)世界范围的资源信息;(3)业务接触一合同信息;(4)专业图书资料一内外部文献、研究成果;(5)人力与技术资料一知道谁有知识;(6)客户与目标信息;(7)研讨论坛。
4.核心培训指指令性技术培训和选择性技术培训。指令性技术培训包括:( 1)大学和专业学校进修;(2)工作最初 4年,每年最少 5天;(3)第 5年起,以后每年至少 2天。选择性技术培训包括:(1)一般讲座5天(最初);(2)以后一般讲座1天;(3)电子版必修课(用磁盘自学);(4)特殊领域一税收、财务咨询服务;(5)特殊业务。
根据以上素质要求,AICPA后续教育培训计划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
1.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成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参加培训的单位或组织能借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对组织的信心,使所有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后续教育的培训对象
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这些培训对象包括:(1)注册会计师;(2)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3)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4)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5)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
(三)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特点
1.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
2.培训方式方便、快捷。
3.培训结果具有成本效益性。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培训计划的设计思想,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发、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二、设计思法和课程体系的内容
(-)设计思路
该培训计划提供了230门培训课程。这230个课程其实就是AICPA的230个成熟产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把提供培训计划的AICPA视为卖方把有需求的各类组织视为买方的话作为卖方的AICPA在充分研究了当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会计人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取胜而产生的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掌握了市场动态后,设计开发了包括230门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以CPA为主的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经过培训的人员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CPA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业务中增添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方法。AICPA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培训计划中以达到引导会计市场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手册和教材两部分。培训手册提供了关于230门课程的纲要使读者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训手册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包括5项内容(1)课程的概括说明包括课程梗概、重点以及该课程的意义和作用;(2)课程的目标;(3)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培训课程的内容;(4)参加培训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5)课程所需课时。根据CPA参加AICPA培训计划的人员在取得培训手册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业务领域,从中挑选满足自身要求的培训课程,然后可以同AICPA联系他们会派负责该课程的专家与顾客就培训的内容进行磋商。AICPA的培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的大小等)和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修改。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手册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四个部分。在每类业务里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1)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国际性业务;(3)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4)技术相关问题等四个部分。其中(1)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由65门培训课程组成包括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非盈利组织的分析性程序、员工福利计划审计、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公立学校审计、主计长外部报告准则指南、健康福利行业的欺诈行为、司法会计欺诈性报告、隐藏的资产、计算机盗窃、非传统业务、房地产会计和审计、SFAS13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套汇会计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准则(2)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2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3)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4门课程;(4)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3门课程构成。
(一)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目标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分析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学习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企业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应用,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3.共享知识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1)沟通一内部信息交流;(2)世界范围的资源信息;(3)业务接触一合同信息;(4)专业图书资料一内外部文献、研究成果;(5)人力与技术资料一知道谁有知识;(6)客户与目标信息;(7)研讨论坛。
4.核心培训指指令性技术培训和选择性技术培训。指令性技术培训包括:( 1)大学和专业学校进修;(2)工作最初 4年,每年最少 5天;(3)第 5年起,以后每年至少 2天。选择性技术培训包括:(1)一般讲座5天(最初);(2)以后一般讲座1天;(3)电子版必修课(用磁盘自学);(4)特殊领域一税收、财务咨询服务;(5)特殊业务。
根据以上素质要求,AICPA后续教育培训计划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
1.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成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参加培训的单位或组织能借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对组织的信心,使所有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后续教育的培训对象
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这些培训对象包括:(1)注册会计师;(2)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3)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4)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5)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后续教育培训及其借鉴
(三)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特点
1.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
2.培训方式方便、快捷。
3.培训结果具有成本效益性。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培训计划的设计思想,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发、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二、设计思法和课程体系的内容
(-)设计思路
该培训计划提供了230门培训课程。这230个课程其实就是AICPA的230个成熟产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把提供培训计划的AICPA视为卖方把有需求的各类组织视为买方的话作为卖方的AICPA在充分研究了当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会计人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取胜而产生的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掌握了市场动态后,设计开发了包括230门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以CPA为主的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经过培训的人员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CPA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业务中增添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方法。AICPA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培训计划中以达到引导会计市场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手册和教材两部分。培训手册提供了关于230门课程的纲要使读者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训手册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包括5项内容(1)课程的概括说明包括课程梗概、重点以及该课程的意义和作用;(2)课程的目标;(3)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培训课程的内容;(4)参加培训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5)课程所需课时。根据CPA参加AICPA培训计划的人员在取得培训手册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业务领域,从中挑选满足自身要求的培训课程,然后可以同AICPA联系他们会派负责该课程的专家与顾客就培训的内容进行磋商。AICPA的培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的大小等)和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修改。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手册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四个部分。在每类业务里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1)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国际性业务;(3)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4)技术相关问题等四个部分。其中(1)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由65门培训课程组成包括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非盈利组织的分析性程序、员工福利计划审计、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公立学校审计、主计长外部报告准则指南、健康福利行业的欺诈行为、司法会计欺诈性报告、隐藏的资产、计算机盗窃、非传统业务、房地产会计和审计、SFAS13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套汇会计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准则(2)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2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3)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4门课程;(4)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3门课程构成。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充分体现“职业性、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应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就业方向及会计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入手,设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以珠三角的“项目式教学”和长三角的“模块化教学”显得较为成功。对云南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进行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现状
1、经济发展制约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创新
作为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云南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轻工发育不足,高增长行业缺乏,第三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传统产业占据经济的主要地位,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经济上的落后使得市场难以为高职会计专业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传统的产业模式优势的高职课程体系停留于传统模式。会计专业显得较为突出。如在桥头堡战略下,部分学校开设了涉外会计方向,然而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实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教学上难以做到产学结合,以至于所谓的涉外会计方向就是加设一门会计英语课程,没有真正培养涉外会计所需的职业能力。
2、盲目复制外省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国内当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的热点是:以工作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式驱动、任务式分解、模块化教学。云南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也争先恐后地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然而,改革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同时边际成本却递增,总体效果并未像省外发达地区那么明显。其原因在于盲目的复制省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自身却并未能配备相应的实训环境和师资力量,结果只是变换了课程名称而并未产生内容实质性的改革。
3、职业能力课程间的纵向联系缺失
当前云南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的主流思想是:如何摆脱中职教育的扩展版和高等教育的压缩版。为了使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都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论证。然而,很少有教学部门对职业能力课程间的纵向联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是尽管开设的课程都符合企业的需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重复教学或者是真空教学的情况。
4、师资力量未能人尽其才
高职不是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引进企业专家、“双师”是实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唯一途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产生了这样一个现象,绝大部分企业专家、“双师”在工作岗位上用三个月可以带出一个合格的“徒弟”,而在教学岗位上用三年教出的学生却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其原因在于无论是理论型的教师还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走上讲台都把自己定位为“教书匠”,师资力量未能人尽其才。
二、云南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设置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
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这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根据云南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面向西南桥头堡的战略发展思路,结合中国通往东南亚重要枢纽的区位优势,与构建面向东南亚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云南省高职会计专业应培养具备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备会计、出纳、初步投融资筹划和税收筹划能力,能在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财会类社会中介机构中胜任会计、出纳等基层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设计除了培养从事传统的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能力外,还应该根据地方经济的特色设置金融企业会计方向和涉外会计方向,一方面满足区域经济中传统产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支持。建议金融会计方向开设支付结算、公司理财等相关课程;涉外会计开设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结算等相关课程,同时增设第二外语课程,以东南亚各国语言为主。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模块组建
“就业导向的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技能操作为主的模块化课程设置”作为课程目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应围绕“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核心来设置职业能课程体系,以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模块。结合云南省高职会计专业的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应构建以职业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平台,以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应设置四大模块。
(1)会计技术平台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
(2)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关键技术知识与技能;
(3)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延发展能力,其中选修课程模块一方面要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要体现经济发展趋势对课程改革提出的前沿要求;
(4)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应的“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三门课程应设置为必修课程,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持证上岗;助理会计师证书对应的“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的培训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3、对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进行纵向系统分级
会计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四个模块之间应形成这样一种关系:会计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为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奠定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提升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广度;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保障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得到社会基本认可,即保证学生获得从业资格。因此,应进行如下设计。
(1)会计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以理论教学为主,配以实验教学,旨在夯实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会计专业必备会计、出纳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于第一学年。
(2)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采用实训教学方式,将工作任务融入实际教学中。通过会计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实训,着重传授学生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所必备基本知识。通过工作任务学生必须掌握会计信息处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财务软件的运用能力、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能力、公司理财能力、财务筹划能力等,课程设置于第二、三学年。
(3)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培养学生个体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应设置于第一学年下学期和第二学年上学期,这个时期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够,无法接受较为专业的拓展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正处于养成期,因此进行如此设置;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拓展课程则从第二学年下学期开始,由浅入深逐步开设,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延发展能力。
(4)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由于高职教育学制为3年,为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云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第五学期便开展了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在校学习时间实际只有平均4.5学期。因此,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开设不能晚于第三学期;助理会计师的培训课程以第四学期开设为佳。
4、任课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构建一支优秀的“老中青传帮带”,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支撑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队伍,是云南省所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师资队伍的构建不在于引入最优秀的人才,其核心应该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针对专业能力课程体系的设计,师资队伍应进行如下配置。
(1)会计技术平台课程模块:理论课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承担,年轻教师充当老专家的助教完成实验课程。教学方面既可发挥老专家理论功底深厚的优势,又可凸显年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师资队伍方面也实现了“老中青传帮带”。
(2)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以企业专家为带头人、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教学团队完成该模块的课程任务。一方面为培养学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为使教师不脱离企业实际,学校有必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规定:除带学生实习外,教师必须利用假到相关企业工作,以紧跟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不断更新和调整会计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专业拓展课程模块:聘请省内优秀名师、企业优秀财务工作人员承担该模块课程。既能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又能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4)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去年云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无纸化考试改革,考试大纲与财政部考试大纲接轨,对云南省会计从业资格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把握考试动态的优秀教师承担该模块的课程。除此之外,系部还应建设并不断更新习题库。
参考文献:
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1.基层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2.中层管理者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3.高层管理者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三.培训目标
四.培训体系运作计划
1.课程体系
2.培训师培训
3.培训设施
4.培训管理制度
五.人才培训开发计划
1.确定人才需求
2.确定人才来源
3.培养的方式
六.培训课程安排与预算
七.培训业绩评价方法
1.培训体系运行计划评价指标
2.人才开发计划执行评价指标
3.培训课程实施计划的评价指标
一.背景分析与关键问题分析
xxx百货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百货企业。在将要结束的2003年,公司先后开办了珠海店、兰州店、阳江店,积极筹备东莞店、连店等,这一年是公司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2004年,xxx将继续在全国迅速扩张,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人才的数量要求增加,无论是分公司还是总部都需要增加量的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二是对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管理观念有待于更新,原有的管理方法有待于改善。随着公司的迅速扩张,公司员工数量急剧增加,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凝聚力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深入宣导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是培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百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激增,而人才数量的增加受一定的时间限制。在2003年的招聘中,公司所需的许多职位难以招到合适的人选,特别是具有行业特性的职位,如招商、分公司中高层管理者。鉴于此,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制定2004年人才培养开发计划,重点培养公司急需的人才。
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2003年11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在深圳总部及三家分店(华侨城店、量贩店、华发北店)、分公司(管理顾问、音像)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共发出665份调查问卷,收回645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广泛收集了员工的实际培训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心态和现状,为合理、科学的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总部、分店、分公司基层员工认为:
1.需要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的51%;
2.愿意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45.2%;
3.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作用较作用以上的约50%;
4.个人可以承担培训费用的占32.5%,不承担费用的占51%;
5.认为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35%,不能够的占15.2%,说不定的占37.9%;
6.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32.7%,不可以接受的占43.2%。
分析以上数据,说明基层员工对培训有了较初步的认识,在某些方面仍有较的改善空间。在课程的需求方面,较急需《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谈判技巧》、《顾客服务技巧》等课程,而绝多数员工认为《百货业岗位技能》、《百货业营运知识》是必须的培训课程。
总部、分公司经理助理以上、分店组长以上员工认为:
1.个人可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的占35.8%;
2.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34.3%,不能够的占11.9%;
3.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37.3%,不可以接受的占49.3%;
4.愿意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占50.8%,不愿意的占43.3%;
5.认为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作用较以上的占52.3%。
从数据上看,中层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和基层员工的相差不,在某些方面略有提高。这是培训组织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层管理者急需的是人际交往谈判技巧》、《时间管理》等课程,《企业文化》、《有效领导与激励》、《职业经理的绩效管理》、《如何塑造优秀团队》等课程是必须的课程。
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
1.可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的占62.5%,
2.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100%,
3.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87.5%,
4.愿意利用是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占62.5%,
5.认为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的作用很的占62.5%,较的占37.5%;
6.现场评估培训效果最佳的占37.5%,闭卷考试的占37.5%,岗位技能测试的占25%。
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明显比基层员工及中层管理者高很多,这为公司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高层管理者对急需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必须的课程包括《企业文化》《人际交往谈判技巧》《影响力与领导风格》《如何授权》。
从问卷反映的其他数据还可以看出,员工在公司任职期间参加的由公司组织的培训较少,且难以形成系统,而员工对公司培训的期望还较高。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反映出公司的培训需要力提升,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
三.培训目标
xxx百货迅速发展的2004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将在培训方面为公司发展提供力支持,力求达成以下培训目标:
1.完善基层员工的培训课程,加强培训,显著提高基层员工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
2.执行人才开发计划,培养一批公司急需的中层管理者;
3.提高现有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与管理技能;
4.为公司高层管理者提高自身管理技能提供条件;
5.进行规模的团队建设培训,加强部门、员工的沟通;
6.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四.培训体系运作计划
2004年,在既有的《xxx培训课程目录》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一线员工(导购员、收银员、防损员)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同时引进重要职位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管理技能课程。引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派遣内部培训师参加外部培训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公司内部培训课程;一是直接聘请外部培训师,形成外部培训课程及外部培训师团。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最终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师资的培养是2004年培训组织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按照新的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5月1日后,所有的培训师应取得资格证后才能开展培训活动。总部需要培训一批较高素质的公共课程培训师,各分公司(分店)需要培训一批担负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培训师和一些公共课程培训师,在新的培训管理办法生效后,至少保证每个分公司的每个现场部门有一名岗位技能培训师。在本培训年度内,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为内部培训师创造多种机会提高培训技能,提供开发课程便利,使内部培训师能高效地实现培训目标。
2004年,继续完善培训设施,力争总部能建立一个独立的合适的培训教室,各分公司有自己的培训场地。总部应添置光学投影仪、摄像机、数码相机、便携式cd机、dvd刻录机等培训设施。
2004年,继续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根据执行反馈的情况修改现有的管理制度,增添新的培训管理制度。在整个公司(包括分公司)内部建立培训管理员体系,年底前达到每个分公司(分店)有一至两名素质较高的培训管理员,有一个运行良好的培训管理体系。
五.人才培训开发计划
近期人才培训开发计划主要以培训行业特色较浓的职位人才和具有很高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中层管理者为主,包括营运经理、楼层主任、防损经理、防损组长、收银主管、收银组长、物管部,主任、财务主管等分公司(分店)中层管理者和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同时培养现有的中高层干部,提升其职业素质,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培训开发,培养xxx自己的人才梯队,使公司的人力资源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较长远的人才培训开发计划则主要考虑到公司两年以上的人才需求,通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完全融入xxx企业文化、独挡一面的人才。
人才培训开发计划的采取以下步骤执行:
第一步:确定人才需求
人才需求主要是依据两个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一是公司的新店开业计划。根据开业计划,确定适合分公司需求的人才;二是动态人才需求。公司的人才可能因员工离职、人才晋升、职位调动、公司发展部门增编等情况而出现的职位空缺。根据以上两种情况,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统计整个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步:确定人才的来源
人才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竟聘、选拔。通过在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中选拔来实现人才需求,可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选拔的人才也更了解公司的情况,更易于融入整个团队当中。另一种方式是外部招聘。通过招聘选拔适合公司需要的人才,能及时满足公司的人才需求,并可以使公司获得较新鲜的观念、方法。
第三步:培养的方式
人才的培养采用以下方式,一是进行岗位锻炼,在岗位锻炼中由上一级管理者进行工作指导,这是一种最直接、迅速其岗位技能、积累行业经验的培训方式,;一是在不同岗位、不同的地区进行实习,通过此种方式,培养较高层次管理者的;一是按照职业素质模型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管理技能。
六.培训课程实施计划与预算
见附表一
七.评价方法
培训体系运行计划评价指标有以下三项:
1.培训课程开发数量;
2.内部培训师数量与技能;
3.培训制度及人员体系完善状况。
人才开发计划执行评价指标为人才培养数量与公司人才需求满足程度。
培训课程实施计划执行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四项:
1.培训课程实施的数量;
2.员工素质及技能提高的程度;
一、引言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涌现出一大批全球化的企业,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是企业起航的坚实后盾,是一个企业的基础设施。没有好的财务管理基础,一个企业很难有更长远的发展。强化财务管理可以找出企业问题的根源,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财务管理基础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支撑。因此,企业应当广泛调查财务人员培训的需求,制定适应性强,又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专项培训课程,形成有规划的教育体系,真正培养一支能打胜仗的财务管理队伍,帮助企业发掘管理问题,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经营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人员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意义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拥有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选好人,更要用好人,培育好人。本文重点聚焦如何更好地培育人才。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基础设施部门,相对其他管理部门更加专业,进入门槛也相对较高。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以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财务人员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可以及时更新、补充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确保财务账务符合准则要求。同时,让企业进一步明白综合性财务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明确财务后备军人才的选拔标准。因此,企业帮助财务人员提升专业素养,更能适应目前信息社会的发展。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应充分体现实务性、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再教育课程设计和实施应反映实务特征,充分考虑现实状况,科学地为财务人员指明解决实务问题的方向,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再教育培训机构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实践平台,也充分践行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者、传播者,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基础。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通过大量企业的走访、市场调查,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特点,探索培训需求,研究制定企业人员的培训方案。主要研究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案和培训体系,并通过文献检索相关类似培训内容,学习运用已有的、合理的研究方法,制定培训方案,并进行实施。
四、A企业非学历教育培训示例研究
(一)A企业学院简要介绍A企业日常非常注重员工培训工作,专门设立A企业学院,对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中层、主管等各层级员工都设定了专门的培训课程。A企业学院院长由大学博士生导师专职担任,现任A集团中国区营销总部副总裁在营销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非常擅长。学院有副教授、讲师、助教等10名培训老师,有4名教务管理人员。师资力量较为强大,为A企业学院课程设置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A企业学院对于财务人员新员工的培训每年校招新入职的大学生,在经过2年的工作经历之后,必须要经过A企业学院的专门课程的培训。学院会对大学生进行分班、分组,每个班会配置一名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对新员工的培训课程具体包括《跨界研究方法指导》《会计准则培训》《会计实务培训》《财务分析》《EXCEL操作实务技巧》《要求人、激励人、辅导人、评估人》《要事第一的时间管理》《税务管理》等与日常工作密切联系的课程。在培训初期,学院还会要求各个小组研究设定专门的跨界课题研究,根据日常工作相关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并设定开题答辩、结题答辩等流程。每个小组选取课题后,需要在2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半年内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若答辩不通过,则需要重新学习培训。每个小组会配置相应的指导老师和导师,指导老师由A企业学院教师担任,导师由新员工部门领导担任。财务人员新员工跨界研究课题提纲具体包括:(1)公司实践中遇到的问题;(2)改进目标;(3)原因分析;(4)理论观点和标杆做法;(5)改进方案及配套措施。根据提纲,新员工需要从近两年的工作中发掘问题要点,然后研究如何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导师和指导老师会进行指导和引导,确保不会出现方向性偏差。答辩结束后,学院会根据各个课题的实用性和价值高低选取优秀论文并进行表彰、奖励,颁发毕业证书。若答辩不通过,则需要重新进行开题研究。
结构化梳理培训需求
进行“傻瓜式”管理
对于培训管理者而言,可借助培训矩阵表来梳理培训需求。培训矩阵表一般包括两个维度,即岗位和岗位所需的课程及培训。培训矩阵表以岗位需要为核心,可以有效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及实用性。
划分职位族,平衡针对性与效率
在同一个矩阵表中,若包含的岗位数越少,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就越强;若包含的岗位数越多,管理起来就越方便。因此,企业在设计矩阵时,需要寻找针对性与方便性之间的平衡点。根据我的经验,将职能类似的岗位分成职位族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在充分保证针对性的同时,又能兼顾到管理效率。
如扬子江药业集团将所有岗位分成了研发体系、生产质量体系、财务供应体系、行政支持体系、营销体系五大职位族,培训中心在每个职业体系内选择熟悉业务的人员来兼职培训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知识的培训,经过考评后方能上岗。在建立培训矩阵时,由兼职培训管理员负责整合所需知识、技能类似的岗位,形成岗位族。
结构化梳理,把脉培训需求
在梳理培训需求时,为了保证全面性,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梳理方式。如扬子江药业按照法规/文件/制度类、安全环境类、知识类、实操技术类、综合管理类五方面将岗位需要的培训和学习进行了结构化梳理(见图表2)。这样能够避免非结构化梳理的随机性,防止因考虑不周而遗漏应有的培训内容。
判断培训实施的时机
培训矩阵表中的“适用情况”一栏,主要便于培训管理者判断培训实施的时机,实行“傻瓜式”培训管理。以扬子江药业的QA岗位为例(见图表3),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在岗人员必须掌握GMP相关规定,而且此内容应该在上岗前或相关政策修订的情况下进行培训;在正常情况下,不必为在岗人员安排此培训。
以培训矩阵为基
搭建覆盖全员的培训体系
基于培训矩阵,企业培训管理者可以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体系,进而构成完善的培训体系。通常情况下,在培训矩阵表完成后,就可以将现有课程整合进课程体系中,而另一部分新增课程则有待开发。
完善教材体系与师资体系
首先,培训管理人员通过培训矩阵表梳理出各职位族的培训课程,若加以汇总就可以构成覆盖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包括上岗、在岗、晋升)的课程体系。然后,培训从业人士需要围绕课程内容编制纲要、撰写教材,形成教材体系。同时,企业要根据课程的核心内容选拔并确定内、外部讲师,形成师资体系,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见图表4)。
课程招标,满足新需求
面对新课程需求,可以采取课程招标的形式来完成。如扬子江药业在公司内设有兼职内训师,他们均经过TTT培训以及课程开发鉴定。根据公司制度规定,不同鉴定级别的内训师,每年都要完成相应数量的授课课时和课程开发任务,否则无法享受内训师待遇。
我们制作出新课程目录,发放到内训师中进行招标,并明确课程开发进度。未能得到招标的课程,将由培训中心与业务部门代表共同开发,课程开发者享受内训师开发课程的待遇。
迈向培训矩阵+
对接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培训管理工具,培训矩阵可以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年度培训计划、胜任力素质模型等多项人力资源工作对接(见图表5)。
与绩效管理对接
由于培训矩阵课程来源于岗位工作需要,因此,梳理培训需求的过程,能够帮助管理者找出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在扬子江药业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新任管理者面谈时,我们了解到,培训矩阵提供的维度,往往可以为他们提供与下级面谈时的绩效梳理工具,更全面、具体地分析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当与员工确认这些原因后,由于知识/技能欠缺导致的低绩效将可以通过矩阵中的对应课程予以解决。
另外,从处理员工关系的角度看,以绩效不佳为由处理员工,须有明确的依据。而培训矩阵中明确提出了企业要求,这为实施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代替年度培训计划
当企业培训管理者在原有培训矩阵表的基础上增加诸如培训实施时间、培训预算、授课人、责任人等内容后,完全可以替代年度培训计划表,用于指导培训实施管理。
在2015年以前,扬子江药业将培训矩阵与年度培训计划并行实施,发现培训矩阵不仅能精简培训文件的数量,而且便于培训管理者管理。经过一年的试用,我们明确将培训矩阵代替了年度培训计划,用于提升培训工作效率。
形成胜任力素质模型
胜任力素质模型主要包含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品质、动机等六大方面要求。其中,知识、技能等显性要求均包含在培训矩阵中,而社会角色、自我形象、品质、动机等隐性特征属于胜任力潜质部分,可基于培训矩阵继续梳理员工的岗位特征。
如果培训管理者希望走捷径,快速确定胜任力潜质内容,则可以根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提炼员工素质要求。随后,将这些要素与培训矩阵中的知识、技能要求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相对全面的胜任力素质模型。
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结合
二、调查对象的说明
本调查采取立意抽样的方式:在省市县三级联盟纵向比较上,选取福建教育学院作为省级培训机构的代表;选取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泉州师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三所培训机构为设区市代表;选取闽侯县教师进修校、南安市教师进修校、荔城区教师进修校、华安县教师进修校、同安区教师进修校、霞浦县教师进修校、仓山区教师进修校、福清市教师进修校、梅列区教师进修校等九所培训机构为县(市、区)级代表。在省内外横向比较上,选取福建教育学院和泉州师院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本省代表,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四川省宜宾学院五个培训机构作为省外培训机构代表。
三、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三级联盟纵向比较
当前我省中小学校长常规培训主要有两种类型:任职资格培训与提高培训。综观省市县三级教师进修院校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它们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有关教育干部培训的纲要为共同的宏观指导方案,并结合各地情况设计培训方案并做出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已经呈现模块化状态,包含了教学内容、目标和所涉及的学科体系。各级培训机构的课程模块基本上能够满足两种需求:一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校长的需求,二是校长个人发展需求。但这两种需求均是群体和共性的,不可能针对某个个体设计课程。(这里仅以集中培训为例,暂时不考虑外出考察培训的课程安排。)其中,福建教育学院校长培训的模块从过去任务性划分转向功能性划分,共设置为“时事政策与教育形势”、“管理理论与教育政策”、“管理实务与学校发展”、“校长素质提升与专业化发展”四个部分,并根据不同培训类型配置不同的课程。
(一)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比较:应知应会成为基本要求
任职资格培训的对象是新任或拟任校长。因此各级培训机构都能够在课程设置时着眼于岗位要求和发展需求,以形成胜任中小学校长工作应知应会的智能结构为根本目标。
1.省级培训机构任职资格校长培训课程
作为省级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高(完)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相对较为完善。具体如下表1:
表1 福建教育学院高(完)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
2.设区市培训机构任职资格校长培训课程
有些市级培训机构任职资格校长培训课程设置与省级类似。以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例,其模块与课程如表2:
表2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
此外,有些设区市将课程分为基本课程和专题讲座、综合实践三种类型。基本课程的课时比专题讲座多很多。以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例,其模块与课程如表3:
表3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课时比较
3.县(市、区)级培训机构任职资格校长培训课程
县(市、区)级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小学任职资格校长培训。其模块与课程设置显示出较强的地方特色,着力于为当地教育干部的发展服务。以荔城区教师进修校和同安县教师进修校为例,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荔城区教师进修校的培训模块与省市级培训类似,而同安区教师进修校的课程模块仍沿用任务性划分,将其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核心课程三大模块。
表4 荔城区教师进修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
表5 同安区教师进修校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
(二)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课程比较:倾向于提高校长的专项素质
提高培训是在任职资格培训基础上的提升,要求根据教育形势发展和本地实际,结合当前的教育工作重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确定培训重点;对学校实际工作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引导校长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观念,提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福建教育学院由于其平台较高,条件较为完善,故而能将校长提高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细化为正职校长提高培训、教学副校长提高培训、德育副校长提高培训、后勤副校长提高培训四种类型,课程的专项化程度较高。而市级及县(市区)培训机构则受条件限制往往不能根据校长分工分开培训,有些县市区的校长提高培训甚至委托设区市培训机构完成。有些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与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的区别不太大,混合状态减弱了提高培训的专业程度。
1.专项培训:以福建教育学院教学副校长提高培训课程设置为例
由于系列较多,本调查选取福建教育学院教学副校长提高培训为代表进行分析。教学副校长提高培训的对象为已经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着重扩大他们的教育视野,培养他们对于课程改革与教学领导力、教科研组织与管理、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表6 福建教育学院高(完)中教学校长提高培训模块与课程
我和国药大学的缘分,可以溯源到2012年,那一年我参加国药大学的内训师选拔并成为了一名兼职内训师。两年后,我非常幸运地进入到国药大学开展专职的课程研究工作。2015年,我开始正式带领团队负责国药大学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当我从业务管理岗位转为培训管理岗位,从企业大学的讲师变为企业大学的运营者时,才发现曾经的我和大多数的管理者一样,被指标所困扰,被市场环境所迷惑,为人才流失所烦恼,很多时候我们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能量,却忘记为自己和团队补充弹药。
就在我自身作出职业转型的选择时,国药大学也面临着创新的挑战。2015年这一年,医药行业形势复杂多变,政府出台了多项行业政策加剧了业内竞争,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对医药领域的涉足,使得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压力倍增。学员们比从前更加渴望了解趋势、获知未来。此时我立足于自己的新角色,扪心自问,作为一名课程讲师,我们有没有将培训课程与企业的现实情况相结合?作为一名培训管理者,我们的培训能教会学员什么?我们的培训课程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吗?在领导的支持下,2015年国药大学开始创新培训形式。
从课程着手转型
曾经,在企业快速收并购的发展期,“融合”是国药大学核心项目的主题词;在企业风平浪静的平稳期,“致知”就是我们的主题词;在企业不断面临外来挑战的转型期的今天,我们的培训体系又以“创新”为新的追求。今年,我参与研发的新课“国药控股战略与经营运营沙盘模拟”年初正式面向学员,这门课程的研发历时一年半,调研了公司内部十几家子公司,访谈经营管理者和业务人员逾百人,总结提炼了医药分销行业的战略与运营的内在规律。我们选出7名在任的二级公司的高管担任授课讲师,让学员在两天的课程当中,模拟在市场环境中经营企业5年的过程,在沙盘中学会用战略的眼光、博弈的思想进行全盘思考,实现培训课程与企业实情相结合。
当我看到学员们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了收获,我更坚信从业务回归培训是我正确的选择,培训不仅让我自身得到更多的提高,也会让更多的学员受益。
从体系成就讲师
有了好课,还需要一批好讲师。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我深知国药大学这艘大船想要运营得好,一定要借助内训师团队的力量。目前国药大学有兼职内训师180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曾经的兼职内训师的经历让我非常清楚,当前大部分内训师的自我定位就是一个知识与经验的传播者,他们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他们对培训的热爱和乐于分享的人生态度。这其实是一种很单纯的动力,一旦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比如工作压力的增加、职位的升迁就很容易无暇顾及内训师的授课任务。
2015年我们开始建立内训师分级管理体系,赋予各个层级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匹配不同的发展资源。同时,在分级体系内建立专家库,从机制上改善内训师流失的问题,将讲师的个人发展与大学的发展连接起来,使大家围绕大学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今年,我们还培养了150名省内讲师,授权这些讲师在本省讲授国药大学的版权课程,不仅解决了子公司的培训需求,同时也为国药大学选拔全国级讲师储备了不少优秀种子。
战略领航,价值为帆
管培训中心突出国网冀北电力和管培中心双重战略的合力引领,以国网冀北电力“两个价值最大化”的传播、推动与实践以及管培中心的核心价值提升与职能实践为源动力,指引管理人员全员培训的工作方向。
追求“两个价值最大化”
“十二五”时期是国网冀北电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根本任务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努力追求企业综合价值和员工工作价值最大化(即“两个价值最大化”)。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成为2013年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推进“两个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管培中心以此项目为突破口,以传播、推动和实践“两个价值最大化”为使命,全力服务公司发展战略。
提升与实践管培中心核心价值
管培中心以管理人员全员培训为抓手,以企业大学战略目标为引领,紧紧围绕公司党组要求、新的功能定位及品牌建设,通过与公司的职能对接、业务对接、岗位对接,深入培训研发与实践,全面提升培训内在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培训品牌,力求全面落实管培中心新的职能定位,实现管培中心的核心价值。
方案策划,破茧成蝶
通过举行管理人员全员培训专项工作动员会、研讨会、汇报会、审稿会、小组会等会议,分别从企业层面和员工层面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确定了2013年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总体方案和财务、人资、运维、营销等四个专业培训方案标准模板和范本,为3月初召开国网冀北电力全体部门培训负责人会议提供了高质量的会议资料和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为4月份开始实施培训及全年培训的预期完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人员分类明晰是前提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管培中心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了明确的专业类别划分,确定了干部系列4类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16个专业类别。其中,干部系列分为中层干部(部门负责人类,包括党群中层、行政中层、助理、副总师)、县级供电局长、供电所长、班组长;一般管理人员分为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物资管理、行政事务、党群管理、监察审计、教育培训、规划计划、工程建设、电网运行、电网运维、电力营销、安全监察、科信环保、综合管理和经法管理等中类专业划分人员。
岗位能力分析是基础
岗位能力分析是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方案策划的重要参考依据,管培中心不等不靠,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编制了《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四项资料:《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国网冀北电力《公司本部岗位工作标准》、2006年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员工培训发展手册》、2009年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部分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培训方案。其中,管培中心编制的《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经公司专业部门审核修订后,作为了本次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方案策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兼顾是原则
坚持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统筹兼顾的原则,落实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以下四个方面:⑴体现国网冀北电力特色,把国网冀北电力的文化、战略、品牌建设等内容,列为通用知识模块的培训重点。⑵强化执行力的建设,把执行力、组织协调沟通列为通用能力模块的培训重点。⑶着力提升岗位适应性,把专业的形势任务、政策法规、制度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业务知识、安全生产等列为专业知识模块的培训重点。⑷增强岗位履职能力,把重点业务或从业人员相对多的专业人员能力提升列为专业能力模块的培训重点。
培训班类型设置是技巧
管培中心详细分析了各中类专业人员规模与工作特点,决定设置“调考班”、“强化班”、“综合班”三种培训班类别。调考班,培训对象为2013年度有调考任务的专业,培训内容突出专业知识和能力;强化班,培训对象为核心专业或人数多的专业的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以专业知识与能力为主,兼顾通用管理知识与能力;综合班,培训对象为人数少的若干小类专业人员,培训内容以通用管理知识与能力为主,兼顾专业知识与能力。
管理为根,创新为魂
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管培中心创新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奋力推进管理人员全员培训。
“两晒”、“五推进”措施有力
“两晒”:即通过创办管培中心《品牌建设动态》,定期“晒工作”、“晒业绩”;把项目团队在项目策划、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成效、课程开发进度、总结完善提升等工作成效展示出来;把培训师的培训授课及培训研究等工作业绩进行科学统计并展示出来。
“五推进”:即通过制定《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团队建设推进方案》、《培训师队伍建设推进方案》、《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方案》、《课题研究推进方案》以及《教研活动管理推进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设定节点、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业务竞赛营造学术氛围,推进团队工作
2013年,管培中心围绕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开展“我来上一课”和“项目团队劳动竞赛”两项业务竞赛活动,以营造学术氛围,推进团队工作。
管培中心统一下发2013年课程开发计划和课程开发标准模板,组织培训师认领开发课程,经过助教、学习、开发、成果展示与试讲等环节,评选年度十佳精品课程,以提升专职培训师授课能力,优化课程开发流程、确保课程开发质量。
针对管理人员全员培训的20个项目团队,从培训项目方案制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构建、培训规模、培训运行规范化程度、团队成员参与授课情况、公司专业部门及学员满意度、成绩分析报告、培训总结、培训事故等维度全方位考查项目团队工作质量与成效。
专题会议推进专项工作
国网冀北电力月度公司级培训中心工作例会,定期沟通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方案策划、实施情况、团队动态及存在问题,保证了培训沿着公司要求的轨迹规范运行。管培中心月度工作会建立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月汇报制度,由培训管理部回顾上月工作情况,提醒业务部门需注意的关键事项,公布当月培训计划,并对项目实施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管培中心不定期召开专题会,统一项目运行规范,检查团队工作进度与质量,协调团队工作,解决团队疑问,强化整体合力,提升管理水平。
实时沟通,动态调整计划分布矩阵大表
为均衡分布培训计划,预览培训学员人数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培训资源,管培中心设计了各专业类别的培训项目期次和时间分布矩阵大表,直观地反映了管培中心在全年时间里,每周计划接待的培训、会议等项目数量及总人数。培训管理部与20个项目团队实时沟通培训计划变动情况,及时合理地反馈计划调整建议,为管培中心宏观运行稳定提供了保障。
专业团队,职业运作
管培中心成功建立了项目团队与国网冀北电力对口专业部门的对接关系,畅通了管培中心与公司的沟通渠道。在项目团队组建过程中,以专业对口为基础,打破部门与教研室界限,盘活管培中心内部人力资源,以专职培训师为主,吸收其他部门相关岗位人员,组建以中类专业管理内涵为核心、覆盖小类专业业务范畴的无边界项目团队,突出团队专业特质,实现了专业部门对培训项目开发与运行的垂直影响,缩短了业务链条,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培中心严格遵循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科学进行需求分析、方案策划、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
培训需求分析由项目团队从企业层面和学员层面并行分析,重点寻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磨合提升阶段,员工岗位胜任力提升与企业发展要求的结合点。
方案策划由项目团队首先编制本专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再结合本专业人员情况,设计培训课程、办班类型和人员划分。
组织实施阶段,由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对培训班实施报到接待、日常管理、师资联络和费用管理。来自国网本部、国网冀北电力本部的相关领导,国网领军人才,省公司、地市级优秀人才,高校学者及管培中心专职培训师组成专家级、职业化培训师团队讲授培训课程。
所有项目通过学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开展一级(反应层)评估;通过结业考试开展二级(学习层)评估;重点项目已经形成三级(行为层)评估实施方案,待学员工作一段时间后,由项目团队深入学员工作现场调研走访。
弓如满月,矢志未来
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是任务、是挑战,同时也是管培中心实现功能转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良好机遇。正确把握好完成任务和提升能力的关系,才能升华自我、铸造品牌。
构建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
项目团队结合培训实施情况以及学员、培训师等的反馈信息,再度审视本专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和培训项目方案的科学性,在项目结束之后,对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和培训实施方案进行合理的修订。依据各专业类别《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并结合培训实践,编写相关专业类别培训课程关键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培训目标、适应对象、授课方式、考核方式、重点难点、学时分配;通过收集并研究专家授课资料和助教听课,深入课程内涵,对原有的较为粗浅的培训大纲进行更科学准确的深加工,最后整合形成《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手册》(2013版)。
集中管理教学资料
管培中心将收集全部专业类别,所有专兼职培训师的授课资料,包括讲议、课件、素材等。对这些资料按照专业中类进行分类,规范编号,并将课件信息与课程关联,以利于查询和统计。拟开发建立基于网页版数据库的培训教学资源库,将培训项目体系、课程体系、课件、讲议、题库、指导书、教材、素材、案例、经验等培训教学资源有序存储和集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