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 17:12: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二)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二)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怪石巨石仙人仙桃
闻名著名名字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你喜欢哪段读哪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把你喜欢的选两段试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课堂教学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或是因为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或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孩子的话语与思想,使课堂交流敷衍了事。这样的交流只有命令与服从,只有授予与接受,没有宽容,没有平等。有一首儿童创作的诗值得我们深思:“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教师课前的预设,给予我们一些毫无准备的意外。此时,教师应该学会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兴趣和思想,学会宽容地倾听,在亲和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拥抱一份份意外的惊喜。
二、真诚的赏识者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我们做宽容的倾听者,更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赏识学生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赏识者,充分相信学生,释放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行为,进行更多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致具体的即时评价,促进和谐的课堂生成。
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读懂了兄妹俩的对话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听到兄妹俩的这段对话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这样说道:“这位姑娘眼睛瞎了而且家里这样贫穷,依然这么热爱音乐,我真忍不住想进去为她弹一曲。”这时候,我适时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位有爱心的‘贝多芬’!”……教师的赏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平等的合作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管理者,制订了许多条例,不准学生做这个,不让学生搞那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因此,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克服求同思维模式,培养其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将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四、个性的促进者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学中,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每一种现象都代表着不同学生的个性,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促使积极因素生成有利课堂教学的新资源,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小学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五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虽然作者用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张家口地区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体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促进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上网查询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当堂交流:“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随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提倡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请学生为雄伟万里长城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长城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于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各不相同,有的擅长文字描述,有的热衷于图片设计,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的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事物感兴趣,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自主探索,自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必须极大的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一)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体裁形式多样,受知识水平的制约,学生对有些课文感兴趣,对有些课文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引导帮助他们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想不想看一看黄山上那些奇怪有趣的石头?(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黄山旅游,看一看黄山的石头。”学生充满好奇,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再顺势引导:“课文里给我们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请同学们阅读一下,然后自己当一名小导游,带领大家去游览。”同学们阅读完后,小组内互相扮演角色进行练习,再找几个人在全班练习。这节课上,同学们超越了自己,俨然成了一名“小导游”,一节课下来,个个意犹未尽。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学习引向开放的生活实践中,把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如《我想》一文,用孩子的想象道出了孩子眼里的春天,全诗把童心的憧憬和春天紧紧结合在一起,述说了一个美妙、动听的神话。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把学生带到田野里去找春天,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生机,春天的美好,亲身体会童年的浪漫,童年的幻想。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笔记本上,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学生个个都很兴奋,都能用语言很流畅的表达出自己当时的感受、幻想,改变了以往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状况。
二、从自学入手,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会知识,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发展,教师必须采取开放性的教学。
(一)浅显易懂的自学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己看得懂的知识,能通过自己探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不要再讲解。
(二)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教师要通过牵、点、导、引帮助学生学会。
(三)自学内容难度较大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来完成,必要时教师要讲一讲。
三、从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新课标下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这就决定了教师也必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因而教师要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合作的情境,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倡导 “合作的学习方式”,其真谛就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精神。但我们目前的课堂主要还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的惟一关系,实际上,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还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合作情境,让学生共同设置学习目标,互相引导、独立思考、交流后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围绕主题、深入独立思考、引经据典、踊跃发言,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成了他们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是他们相互学习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时,我把学生每四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许多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学生因此在合作参与的情境中慢慢掌握学习的技巧,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在竞争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感教育对课堂进行优化,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利于培养学生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性格。
一、优化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需求
我们的情感往往是受到外在刺激而产生的,在特定的环境或者是特殊的场合,情感往往最容易产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将枯燥的知识化为趣味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能够将玩和学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挑起来了,学生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课堂效率也起到提升的作用。
1.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教师根据当前的教学活动和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一定的环境布置或者是使用多媒体技术等,实现情境还原,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把握,让学生认识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升。在《》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反映的音乐或者是视频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的一些基本知识,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2.竞争合作。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竞争合作机制,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形成积极的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荣誉感,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究需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因为自身知识水平不高或者是掌握知识量的不足而难以理解教学内容。学生缺乏对基本情况的认识,对于一些描述的情感无法想象,所以这些知识他们只能是简单记忆,被动接受,没有什么积极性,学习热情不足。教师要想扭转这样的局势,就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按照趣味性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诠释。要把握好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和情感的度,以学生最熟悉的知识进行引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对知识点进行剖析。这样一步步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2.加工、重组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寻求科学的方法和具有趣味性的创新点。这些创新点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阅读兴趣,这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挑战。在《丑小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安徒生的其他故事;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中,可以对相关的游记进行对比,让学生看到游记背后的故事。
3.引发兴趣,陶冶情操,激活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而是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教案编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科学的评判,然后才是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制订出一系列高水准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在《黄山奇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黄山的一些音频或者是图片让学生认识到黄山的魅力,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加强学生对黄山的认识,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黄山的认知,另一方面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虽然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却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最直观的体现,但是当前的教学活动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认识没有太多的关注,评价的方式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有失偏颇;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评价往往是从信息、文件等方面进行,情感方面的较少。所以,为了完善教学评价,就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比较常用并且非常有效的手段,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通过良好的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对自身的情感形成科学的认知,自我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和健康的心理。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更加轻松地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提升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38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112-02
今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着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农村教师也面临着一场课堂教学变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落后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语文老师们,别为此而发愁,远程教育技术已大踏步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为我们填补了这个空白。远教教育资源的配置,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喜人的革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开阔的视野。远教资源的充分应用,让学生虽身处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但心灵却能在高处自由、快乐地翱翔!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成了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研究的新课题。
一、利用远教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有效课堂学习活动的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远教资源就成了我们的好帮手。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生动直观地进行展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远教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新颖、生动的感性材料,并以它全方位、整体化的独特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带上浓烈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中的学习。恰当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理解等能力。由此可见,远教资源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只要应用得当,就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学习。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能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分不开。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慧开发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原动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呈现强烈的共鸣,演奏出和谐的乐章。这时教学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就变成了一种享受,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愉悦的审美满足,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贯穿于课堂,甚至会辐射到课外。学生的这种自主意识一旦觉醒,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使他们语言得以丰富,言语得以激发,能力得以提高。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这样一种条件。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中的课件、影像、动漫等资料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画面上,并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文字、音乐、图象等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术意境中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领悟到文本所要表达的丰富意义,才能与文本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课堂情境的创设,远教资源是我们的一位极佳的教学助手。恰当、灵巧地利用远教资源,就能轻而易举地帮助我们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使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文字解说,而是至真至诚的情感与心灵的完美体验、享受和满足。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以往的语文教学,是教师自己钻研教材,阅读教学资料,然后写好教案,最后进行课堂教学。由于教师手上的教学材料有限,所以语文课堂难免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大大弥补了这一个缺陷。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填补了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空白,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我们语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如教《黄山奇石》一课,当学生赏读了《黄山奇石》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在指导朗读,品读探“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积累,并能迁移运用,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于是,在音乐的渲染下,我紧扣课文内容,投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图片,激发学生想象:当你漫步在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小径,看到了一座座有趣的怪石,一定会产生无尽的遐想。此时,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赞美这些奇峰怪石呢?请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吧!在舒缓抒情的音乐声中,课件展现出黄山奇妙的怪石,学生在文字、画面、乐曲交汇的海洋中入迷了、陶醉了,他们观图联想,仿佛已置身于黄山风景区,正在欣赏一座座奇趣怪石。片刻,一段段优美的语言出自于学生稚嫩的笔下,如有的写道:“仙桃石”像一个大桃子,馋得我都流出了口水,如果它是真的话,我一定把它给吃了。有的写道:“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掉到黄山上的大圆盘上。有的写道:“金鸡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鸡,站在山峰上对着天都峰不停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有的写道: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大仙桃,可我上前一咬,它却是一块石头。有的还写道: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难鸡,它全身镶满了金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美丽极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信息量大、质量高、资源全面和便利教育教学的系统工程,它把发达地区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和优质语文教育资源以及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迅速传递给我们,让我们农村学生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高质量的教育。
本学期充分利用网络培训优势,开展岗位集中培训,共24学时。学习中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各教研组进行了集体讨论,并且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效果较好。讲座内容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法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经过参与、探究,主动获得的知识,更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并使创造力得到发展。
二、教研培训
重视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中的作用,集中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馈、总结,把每一次公开课当作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务处督促、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提高活动的含金量。
今年月,语文组组集体研讨了郑清老新的上岗课《黄山奇石》,课后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听课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还形成了书面反思,使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数学教研组也一样,在确定主题《认识钟面》后,全体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独立备课,最后统一达成一份教案,由周艳老师执教。课后,教师们认真评课,认真反思,把活动再一次推向。综合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一次研讨活动,根据研讨的内容确定一主题,教师们进行自我备课,又在组长的带领下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各自解说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后根据交流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一份优秀教案。选定一教师进行试教,进行认真评课、交流。
尤为突出的是教务处开展的“骨干教师献课活动”,校长、学校行政领导都能积极主动带头上课,带动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主动上课,集体研讨,反思实践,校园内教师热情高涨,教研氛围浓厚,使校本研训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校本培训
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校长作为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本着务本求实的原则,对“自修--反思--实践--研究”的培训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突出了根据需求自我进修,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1、自修。自修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形式。学校规定自学内容,自学进度。每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达到20学时,2000字的笔记,并且字迹工整,书写认真。
2、反思。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在实践中形成“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3、实践。实践是教师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尝试。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检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主阵地。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公开教学。每学期都要搞评教评学活动,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找出得与失,找出理论依据,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课,教师们通过评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研究。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写论文、随感、案例分析、优秀教案等多种形式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教育思想的过程,教师们都能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写出成形的经验总结。将学到的新思想加以消化,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本学期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走出去”吸收新的信息,使教师开阔眼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本学期,除依照上级有关规定选派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培训外,还及时收集各种培训信息,根据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其他各种交流研讨活动,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每次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都要写出培训讲稿,认真组织二次培训活动。老师们要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将心得体会撰写在教学日记中。
四、存在问题,亟待改进,确保培训工作持续开展。
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综观全局,仍然存有不足。主要表现为:
1、部分教师认识不够,忙于应付,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有些教研组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及时完成所有的培训内容。
3、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很多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十分重视,往往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资料,精心思考后确定教案,然后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希望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却事与愿违,原因就在于未能好好考虑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言的安排。他们经常在一个教学环节完成后,发现无法很好地导人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于是只能用很朴素的语言来展开,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语文教育的对话理论认为:“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设计反映了一个教师教学思维的深刻程度,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深刻的教学思维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升华。
在教授《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时,教师和学生讨论黄山上诸多的怪石及其得名的原因后,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几张黄山上其他怪石的图片,让学生为它们命名。教师同时采用如下的教学语言:“黄山上的怪石如此奇幻,它们的名字是如此令人神往,那么黄山上还有几块没有名字的奇石,请同学们为它们拟几个精彩的名字,倘若有一天黄山管理委员会真的用上了你取的名字,黄山会因你的智慧而加深美的内涵,即使没能用上,黄山在你心目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这样的教学语言使学生的热情立刻被鼓动起来,他们会迅速运转大脑,积极思考,各种有创意的名字也会层出不穷。
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激励性和启发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高尚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板书要引人入胜
心理学证明:在学生课堂上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是听觉的1.66倍;一份材料,只凭听觉三天后能记住15%,只凭视觉能记住40%,而视听结合能记住75%,同时,教师板书的过程正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内化的心理过程,这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过程。
一堂课上的板书凝聚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审美情趣和综合教学能力。引人入胜的板书必须符合教学内容,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有效配合文本,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是亮点突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欣赏之中掌握当堂所学知识。设计这样的板书,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板书的书写要规范,不写错别字、繁体字等,笔画顺序应准确;要有条理,使学生根据板书掌握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新知同化到已有知识体系中;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不同的板书,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教学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注意板书的概括性和启发性。
在具体设计板书时,教师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别具匠心地设计相应的板书。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的板书可以采用表格形式,做到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比其他形式的板书更利于学生参与,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发挥创造性,从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采用提纲式板书,这样的板书能紧扣原文,突出教学重点,直观地呈现文章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概括能力。而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加以提炼时,可以采用图像式板书,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印象。此外,板书的设计还可以采用问题式、对比式和流程式等。
三、演示要富有情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演示技巧比较单一,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讲和写来被动接受新知,这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教师和学生均为此所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借助良好的演示技巧,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生动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情感、启发想象、启迪思维,追求教学的最大功效。那么,可以采用哪些演示技巧来辅助教学呢?
1.多媒体演示。教学多媒体演示是指利用展台或白板投影、视频、录音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进入情境,理解文本,受到感染。如在《画山绣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导人正文,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必然被激发,而视频中的一些景象也会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投影无疑是作文讲评课的最佳演示工具,教师可以在上作文课之前将优作、问题作文和待升格作文一一理出,通过展台让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到全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去感受、思考这些作文的成败得失,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有所提升。
2.事物演示。事物演示是指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来创设直观教学,把学习课文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想象,从而自觉地进入艺术形象所再现的场景之中。在教授《活版》或《核舟记》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将铅字或微雕等事物拿到课堂上,可以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铅字或核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思路会紧跟着教师来接受新知。又如教授《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美术功底好的学生将课文中“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这些语句在黑板上“翻译”成图画。这种图文互补可以启发学生的艺术联想,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实验演示。实验演示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将文中涉及的科学公理、规律等借助一些器物加以演示,这样可以深入浅出地揭示较为抽象的科学现象,展示事物的复杂过程,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在教授《斜塔上的实验》一文吋,学生可能因为思维定势而无法想象两个质量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坠下却同时着地。此时,教师可以做模仿秀,让学生重温当年伽利略挑战世俗演示这一实验时的情景,再次感受伽利略的勇气和魄力。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此可见,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因此,“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困惑着教师的一大问题,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当前许多老师的共同追求。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注重课前的预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之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也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再者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的作用,因课前预习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课前预习的现状
目前,课前预体存在以下几种状况:
1.课前预习安排在课堂
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课文,对课文的生字不认识,词语不理解,结构不了解,内容不熟悉。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落实不到位,走过场而已。加上由于学生没有课前的准备,所以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文的感悟深度,都将大打折扣。
2.课前预习一刀切
教师不按年段实际,都布置差不多的预习内容:认读生字、理解新词、感知大意、查阅资料。由于预习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低段学生吃不了,高段学生吃不饱。而且,因为对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过于随意,有些内容,学生照搬一下辅导手册的就能应对了,所以,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3.课前预习无检查
有些老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那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还是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没能因材施教,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高效。
可见,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课前预习策略
如何通过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根据年级段的特点布置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但一般都围绕着“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年级段的特点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年级段的要求,依标设练。
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布置预习题时就要侧重“识字”和“写字”;在“阅读”部分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感,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布置这方面的预习题,要求不能太高,对词语只要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在文中的意思就行了,对课文只要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行了。比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可这样布置预习题:①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你是怎么记住的?②在书中找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并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③你觉得黄山的石头怎么样?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识字、写字的基础,在识写预习上应提出高一点的要求,比如会使用字典、词典,把字写美观等;阅读方面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布置阅读方面的预习题时,就要依据要求,结合自己的预设,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使学生的预习既达到要求,又能为深入感悟文本服务。比如,教学《军神》一文,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①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学会课文中生字、生词。认真写一遍生字,做到正确、美观;②想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③被称为“军神”,从哪些词句中可看出?④你还了解哪些事迹?
高年级一般不布置识字、写字方面的预习,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写能力。在阅读方面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词语不但要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感彩,还要体会其表达效果;对文本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会表达方法。在布置高年级学生预习题时,就要侧重于阅读方面,而且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可布置这样的预习: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启示”“不容争辩”“依依不舍”“抉择”等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②“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是怎么变换的,你能找到我心情变换的词吗?”③读读课文倒数第2段,思考父亲告诫“我”的话的意思。
2.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
预习的设计要敢于向学生的智力挑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老师要精心设计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
如学习《回声》一课,对于身居闹市的城镇学生来说,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要理解回声的原理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做一次试验:在自己的家里喊几声能不能产生回声?找一间未经装修的空房喊几声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再对照课文仔细想想回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预习远比课堂上精美的课件演示效果来得直观深刻。
3. 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学生面对不同的新课内容,所采用预习方法也理应随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预习中,可采用朗读感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收集资料、系统归纳、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如在预习古诗时,可采用朗读感知入手,先通过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提出困惑,再借助收集资料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资料,然后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字、词、诗句的意思。接着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最后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和体会。又如在对阅读课文进行预习时,先粗略地看一遍,划出不懂的生字、词句与段落,借助字典弄懂字、词,对于不懂的句子或段落,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来分析理解,最后从不同角度读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深入感知。
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了预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孩子们交流学习的场所。“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能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的作用,因课前预习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目前,课前预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课前预习放课堂。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课文,对课文的生字不认识,词语不理解,结构不了解,内容不熟悉。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不扎实,水过地皮湿。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课文的前准备,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文的感悟深度,都将大打折扣。
2.课前预习一刀切。不按年段实际,都布置差不多的预习内容:认读生字、理解新词、感知大意、查阅资料。由于预习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低段学生吃不了,高段学生吃不饱。而且,因为对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过于随意性,有些内容学生照搬一下辅导手册就能应对,所以,其效果非常不如人意。
3.课前预习无检查。有些老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
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语文课堂。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根据年级段的特点布置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但一般都围绕着“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着年级段的特点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年级段的要求,依标设练。
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布置预习题时就要侧重“识字”和“写字”;在“阅读”部分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感,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布置这方面的预习题,要求不能太高,对词语只要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在文中的意思就行了,对课文只要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行了。比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可这样布置预习题:(1)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你是怎么记住的?(2)在书中找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并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3)你觉得黄山的石头怎么样?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识字、写字的基础,在识写预习上应提出高一点的要求,比如会使用字典、词典,把字写美观等;阅读方面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布置阅读方面的预习题时,就要依据要求,结合自己的预设,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使学生的预习既达到要求,又能为深入感悟文本服务。比如,教学《军神》一文,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1)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学会课文中生字词。认真写一遍生字,做到正确、美观。(2)想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3)被称为“军神”,从哪些词句中可看出?(4)你还了解哪些事迹?
高年级一般不布置识字、写字方面的预习,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写能力。在阅读方面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词语不但要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感彩,还要体会其表达效果;对文本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会表达方法。在布置高年级学生预习题时,就要侧重于阅读方面,而且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比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可布置这样的预习:(1)联系上下文,说说“启示”“不容争辩”“依依不舍”“抉择”等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2)“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是怎么变换的,你能找到我心情变换的词吗?”(3)读读课文倒数第2段,思考父亲告诫“我”的话的意思。
2.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
预习的设计要敢于向学生的智力挑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老师要精心设计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
如学习《回声》一课,对于身居闹市的城镇学生来说,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要理解回声的原理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做一次试验:在自己的家里喊几声能不能产生回声?找一间未经装修的空房喊几声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再对照课文仔细想想回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预习远比课堂上精美的课件演示效果来得直观深刻。
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学生面对不同的新课内容,所采用预习方法也理应随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预习中,可采用朗读感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收集资料、系统归纳、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如:在预习古诗时,可采用朗读感知入手,先通过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提出困惑,再借助收集资料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资料,然后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字、词、诗句的意思。接着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最后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和体会。又如,在对阅读课文进行预习时,先粗略地看一遍,划出不懂的生字、词句与段落,借助字典弄懂字、词,对于不懂的句子或段落,通过与讨论交流来分析理解,最后从不同角度读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深入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