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9 11:02: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14-02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有统计表明其发病率大约在1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而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锻炼的缺少,颈椎病影响人群逐渐向低龄化发展,某些特殊人群如技术员、财会人员、长期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高达60%。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近年来对于一些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外,联用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此方法的实施和诊治过程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84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观察组(联用针灸理疗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68岁,平均53岁,包括颈型16例、神经根型15例,椎动脉型8例,交感型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2例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包括颈型18例、神经根型11例,椎动脉型9例,交感型2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病症及颈椎CT、椎-基底动脉多普勒检查后确诊。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颈型因睡卧不当,颈部受风寒或颈部强扭所致,神经根型多因椎间盘退化、破裂,突出入椎间孔,或椎骨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压迫颈神经根所致,椎动脉型因椎骨错位椎动脉变扁变小,椎动脉血流不畅,脑部缺血缺氧者所致,交感型因颈椎退化筋膜与肌肉粘连,挤压血管和交感神经所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微循环、扩张局部血管、抗炎止痛、清除自由基等等(具体略)。

1.3.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针灸理疗方式,具体如下:

1.3.2.1 一般措施。进行健康教育,令患者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注意颈肩部保暖,保持乐观心态。

1.3.2.2 针灸理疗。进行电频针刺,使用国产HM6805―Ⅰ经穴治疗仪以风池、天柱、列缺、曲池、内外关、合谷、局部颈夹脊穴位、压痛点为主穴,并根据临床分型配穴,颈型配养老、后溪;神经根型配肩、手三里、八邪;椎动脉型配完骨、四神聪;交感型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得气后留针采用连续波及疏密波相结合进行25分钟针刺。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于寒性体质患者还可进行温针灸治疗,用长约2cm艾条,插于针柄上点燃施灸。结束后对患者局部颈肩使用重庆华伦牌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15分钟。

1.3.2.3 其它辅助理疗。在针灸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配合推拿放松,用左手掌扶住患者前额,使颈部微微后伸,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下由内向外推按至耳乳突处,进行枕大、小神经按摩,尔后左手扶持患者头顶,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锁骨中点略上按摩臂丛神经,接着弹拨颈神经压痛点,拿捏颈后肌群,点压冈下肌,最后拍打及搓法结束。

1.3.2.4 自我康复。患者还可在工作和休息之余进行自我锻炼,令患者两脚并立,比肩稍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前,腰部自左向前、后、右作回旋动作。双手掌对搓发热以后,双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尾骶部,然后再向上推回到背部。

1.4 疗效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6周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仍对工作学习有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2例颈心综合征,1例视力障碍;对照组有8例并发症,包括4例颈心综合征、3例视力障碍、1例吞咽障碍。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除年龄因素外,长期的慢性劳损也是重要原因,不良的睡眠、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等都会引起颈椎病的发生[1],而当前的发病年龄已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颈椎病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该病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对颈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严重患者可因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而神经根受压后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临床治疗上方法很多,但是由于颈椎脊髓节段处于高位,手术风险相当高,一旦出现神经损伤可能导致高位截瘫,因此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有数据表明颈椎病约7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实践表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且病情易复发,我们采取联用针灸理疗的手段,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颈椎是人体脊柱日常活动最频繁的部位,而椎间盘是人体最早、最易随年龄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当局部受到风寒侵袭,或颈椎处于强迫姿势过久,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和,出现颈肩疼痛,颈部肌肉拘挛,头痛,头晕等症状。利用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而其它的辅助理疗如按摩、点压、电磁治疗等等可以通过剌激颈丛神经及臂丛神经,使头顶、枕后及肩臂产生酸胀、麻窜感,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消散,无菌炎症吸收。

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压迫、刺激、缺血均会引起,临床应注意疾病分型,不可盲目理疗,否则会造成新的压迫,形成颈椎不稳定[3],我们体会到并不是所有的颈椎病都能采用理疗的方法来治疗,颈型、神经根型以及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不太确切,而且风险较高,针灸理疗较为合适,对于椎间盘突出明显,严重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或骨刺较大,严重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者往往不适宜进行理疗,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则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在颈椎病针灸理疗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综上,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61-01

颈、腰椎病是常见的颈、腰痛疾病,是颈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腰椎纤维环破裂、萎缩和小关节紊乱等病变的综合征。近年来,我们治疗470例颈、腰椎病患者,采用推拿、牵引,理疗和功能锻炼等治疗,效果明显。

1 临床资料

本组470例,男374例,女96例,年龄33-60岁412例,60例以上58例,病程3个月内340例,4-6月78例,7月以上52例,颈椎病225例,腰椎病215例,其中24例曾有过腰椎间盘突出,470例患者的颈腰椎X线片中,有90例椎间隙变窄,127例颈、腰椎曲线有改变,24例患者CT扫描均示L4-5椎间盘突出。

治疗方法 手法:①颈椎病:于患者颈肩或上肢部施以常规手法。取穴:风池、天柱、大椎、肩井、耳穴颈点等。②腰椎病:患者俯位,于腰骶部施以常规手法后,再行腰部牵引或侧扳。取穴:肾俞、气海、臀上神经点等。15-20次为疗程。

牵引法:颈椎病由8kg渐增至15-20kg,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腰牵引重量40-80kg,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功能锻炼:每日一次,20次一疗程,做2-3疗程,可长期坚持。

物理疗法:采用TDP治疗,每日一次,每疗程15-20次。

2 治疗结果

470例中,痊愈显效率为54.04%,总有效率为98.51%。且病程3月内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病程超过半年者,经统计学处理,<1疗程与1-4疗程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20~70岁,平均36岁;病程1个月至6年,平均2.5年;有受风寒史30例,落枕43例,无明显诱因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项部疼痛和颈部肌肉紧张感,活动不利,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肩部周围肌肉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上肢、手掌尺侧及手指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的放射感是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分布的,具有特征性的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加重。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经理疗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而用针灸治疗者22例,未经其他治疗,首次采用针灸治疗者58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坐位,充分暴露颈部针刺部位。主穴取双侧养老穴,如背部沿脊柱处疼痛者,加双侧后溪穴、风池穴;颈部受累椎体压痛者,在疼痛椎体间隙旁开1寸处加阿氏穴;头晕加四神聪、百会;头痛加太阳、头临泣。用针选择:风池穴用1.5寸针,椎体旁穴位用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肌肉较厚者可用1.5至2寸针,肌肉浅薄者,用1寸针,进针深度以患者有酸麻胀痛感即可。扎针得气后用电针仪续波,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每次治疗30 min,7次为一疗程。针灸治疗期间不用任何抗炎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

1.3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颈肩活动自如,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基本消失,颈肩活动正常,但劳累后有时出现疼痛。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但经常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治愈46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

3 讨论

篇4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17-03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少数有眩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发病年龄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临床上可采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在病人治疗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及康复护理手段,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症状和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91例颈椎病患者,男37例,女5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8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占90%。全部行非手术治疗,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共治疗1~3个疗程,有15例症状完全消失,72例明显好转,4例无明显改善。

1.2 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1.2.1 药物疗法 药物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用止痛、消炎药,如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可运用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及扩张血管药,如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ml,1日2次,地塞米松10mg+5%葡萄糖250ml,1日1次,连续3日;另静滴10%葡萄糖500ml+丹参20ml,1日1次。

1.2.2 牵引疗法 是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由于限制了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同时可增大患椎椎间隙,有利于突出物还纳,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并可松弛痉挛的颈肌,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恢复运动功能;对于椎体失稳,可恢复生理曲线和稳定性。采取坐位,枕颌布带牵引,重量为6kg,对体重者可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15kg。每天牵引1~2次,每次25min,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周。

1.2.3 颈托外固定 围颈和颈托目的是使颈椎制动、牵张,缓解肌肉痉挛,巩固疗效,使颈椎相对固定,佩带后颈椎前屈、后伸及旋转动作均限制在10~15度。佩带1小时休息1次,间隙做颈颈部前屈、后伸、旋转动作,并重复5~8次。除进食、睡觉、、洗漱均佩带,持续2月。

1.2.4 推拿按摩 适用于除严重颈脊髓受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应有全面了解,手法要得当,在颈、肩及背部用揉、拿、捏、推等手法,每次推拿20~30min,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1.2.5 物理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物理疗法较多,有石蜡疗法、红外线、磁疗、微波、超短波等。而我院最常采用的是调制中频电疗法,对于症状较轻的颈椎病应为首选。其操作简便,作用较深,能消除肌肉痉挛,调节与改善局部肌肉、韧带和神经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利于消炎,并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20次为一个疗程。

1.2.6 针灸疗法 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疏筋止痛等功效。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均取患侧,平补平泻手法,可配合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2周为一疗程。对颈椎病的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

2护理

2.1 休息 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注意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宜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能使颈部肌肉放松,减轻由于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对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具有重要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

2.2 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平卧硬板床及忌高枕头,忌长时间做低头动作或长期维持一个特殊姿势。注意疼痛部位及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

颈椎病功能锻炼的方法 : 颈椎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很多,但都是从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和增强颈项、肩背部肌肉力量两方面入手的。(1)左顾右盼:患者取站位或坐位,双手叉腰,头颈轮流向左、右旋转。每当转到最大限度时,稍稍转回后再超过原来的幅度。两眼亦随之朝后方或上方看。(2)与项争力:直立位,两脚分开,两手撑腰,抬头望天;还原至预备姿势;低头看地(下颌能触及胸骨柄为佳);还原。(3)环绕颈部:取站位或坐位,头颈放松转动,依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4)往后观瞧:直立位,两脚分开。头颈向右后转,眼看右后方;还原;头颈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还原。(5)回头望月:直立位,两脚分开。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右后上方,似向天空望月一样;还原;头颈转向左后上方,眼看左后上方;还原。(6)前伸后缩:患者端坐,两手平放膝上。头部尽力向前伸,还原;颈稍向后缩。(7)垂肩提颈:站立位,两肩放松下垂。颈部尽量上伸拉长颈部并持续数秒钟后还原。(8)颈臂抗力:取站位或会位,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则用力阻之,持续对抗数秒后还原。 (9)耸肩贴耳:取站位或坐位,耸立肩,头向左侧曲,使左肩尽量与左耳靠拢,稍停数秒钟,还原后做右侧。(10)娇雁南飞:取站位或坐位,头颈后仰观天,同时提耸双肩,双手后撒如娇雁双翅,使头枕部尽量与背部贴紧,稍停数秒钟后还原, 患者可在上述各节中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功能锻炼。每节可做5~15次,其动作要领是速度缓慢,动静结合,幅度逐渐加大,每做完一次后,自然呼吸,间歇数秒钟后再重复下一次。引起症状的动作方向需逐步适应,顺势而动。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需量力而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病情较重者应暂停功能锻炼,以防发生意外。

2.3 牵引的护理 颈部牵引时注意病人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观察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在牵引过程中,可在局部垫以棉垫以缓解压力,防止颈部皮肤受压,注意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2.4 饮食 颈椎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厚味之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带、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绿豆等。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多见于颈部损伤、慢性劳损,尤其是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和疲劳易致[1]。导致颈椎间盘蜕变、Luschka关节蜕变增生,关节囊、韧带等组织蜕变增生,颈椎进行性改变致其稳定性降低,颈椎活动时不适[2]。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减轻神经根的充血、水肿,放松颈部肌肉解除痉挛,增大椎间隙,解除关节突滑膜的嵌顿,使移位的椎间关节复位。颈部按摩能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分解粘连的作用[3],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理疗能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改善脊髓、神经根和颈部的血供及营养状态,缓解痉挛,改善小关节功能[4];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提高细胞耐受缺氧能力、镇静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外周循环障碍、扩张血管,使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改善大脑缺氧状态,缓解症状[5]。同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临床心理护理,可使病人了解颈椎病的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倪文才.颈椎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08.

[2]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6-157.

篇5

1 临床资料

病例63例,男性43例,女性20例;年龄13~55岁,其中因扭转,外伤所致26例,因睡眠姿势不良,风寒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者37例。临床诊断依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推拿学诊断为依据。

2 治疗方法

病人正坐靠背椅上,医生一手扶左(右)头颈部,另一手握下颌部,轻轻扳转头部。双手拇指用分筋,理筋手法,自枕部开始按摩,纵轴垂直方向弹拔及顺向按压项韧带及棘上韧带,如发现韧带有压痛剥离之条索,用拇指触摸清原位之沟痕,顺压其上,用双拇指左右分拨手法使其复平。嘱病人将患侧手摸对侧肩胛骨,使患侧肩胛内角翘起,医生拇食二指顺肩内角的内上方左右分拔可触及一滚动并高起的绳索物,使之顺正,并嘱患者轻转动颈项,前后左右旋转。

术毕,以火罐在风池、风府、大椎、天柱、阿是穴拔火罐以祛风寒疏通经络,必要时也可辅以走罐:在患者其颈部痉挛的肌群和痛点处抹上按摩油或其他油,拔罐后沿着痉挛的肌群反复滑动,此时皮肤会出现红色斑点甚至出现紫色斑点,操作时间约3~4分钟。

3 治疗结果

篇6

它的优点替代针灸推拿按摩,专门祛除人体内的风、寒、湿、淤等各种邪气,起到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的作用,因此专门用于治疗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颈椎病、腰椎病、风湿以及因各种增生而引起的骨关节疾病及胃寒、痛经等因寒而引起的痛症效果显著。在当地风湿骨病医院经上万例患者临床使用证明,总体有效率高达95%,治愈率达78.3%。因此成为很多康复理疗机构及风湿骨病医院的首选产品。

另外,通脉火龙膏一年四季都可使用,随季节变化温度会自然调节,不过敏,不损伤皮肤,是个人创业及门诊、康复理疗、美容场所招揽客户、增加收入的首选。目前不仅在国内的内蒙、新疆、安徽等省份有通脉火龙膏的商,今年3月底,通脉火龙膏顺利登陆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众多海外市场,并在各地掀起销售热潮。

郑重声明:山西康复技术产品诚信联盟成立,康复技术负责人范俊宏担任主任,三通通脉火龙膏研发人宋晋宝担任副主任,旨在山西打造监督规范诚信健康行业,因宋晋宝主任理疗连锁业务繁忙,今后将不再参与产品销售工作,三通通脉火龙膏产品全国总经销业务由范俊宏全面接管。

相关链接:为扶持读者小额创业,推出以下政策: 《现代营销》两次实地采访,诚信有保障,一级3800元,二级980元试销,凡合作客户赠送面授三天,骨病两分钟终止疼痛的超微平衡微针治疗新技术,无基础三天可学会(目前北京、广州等地此类技术学习价位5000―10000元)。

山西康复技术产品诚信联盟/太原市循经火疗管理委员会/通脉火龙膏全国营销中心

联系人:范俊宏

篇7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之一。颈椎病共分为6种类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颈椎病临床上最为多见。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颈肩痛,眩晕,恶心,呕吐,手臂麻木,踩棉花感等。本研究旨在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蜡疗,中频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为今后临床治疗混合型颈椎病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

1.2 病例纳入标准:(1)诊断明确的住院治疗的混合型颈椎病病人,(2)病人按规定完成3周的治疗时间,(3)病人知情同意,(4)病人在整个过程中配合治疗,没有发生医疗纠纷。

1.3 病例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25岁或年龄大于80岁,(2)单一型颈椎病,(3)半年以上重度脊髓型颈椎病。(4)不能按上述要求完成治疗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牵引+药物治疗

1.4.1.1 牵引方法:

(1)牵引方法: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可以采用连续牵引,也可用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

(2)牵引角度:一般按病变部位而定, 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 牵引角度宜采用0-10°, 如病变主要在下颈段(颈5-7),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之间,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角度。

(3)牵引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体重的10%-20%确定,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一般初始重量较轻,如6kg开始,以后逐渐增加。

(4)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以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每天一次,15-21天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为避免枕颌部在牵引时受压引起的不适,在枕颌部加海绵衬垫。

1.4.1.2 药物治疗方法:(1)散风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药物静脉输注:0.9%NS250ML+七叶皂甙钠注射液10mg.0.9%NS250ML+乙酰谷酰胺0.5G,一天一次,连续治疗21天。(2)营养神经:维生素B12 0.5mg肌肉注射,一次一天,连续治疗21天;维生素B1 100mg肌肉注射,1天一次,连续治疗21天。(3)口服药物:颈痛颗粒,一天三次,一次一包,甲钴胺片一天三次,一次一片。(4)采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药贴贴于颈肩疼痛处。

1.4.2 治疗组患者在同样牵引+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中频,蜡疗。每个患者每天在制定时间内完成2次穴位注射,2次蜡疗,2次中频。连续治疗21天。

1.4.2.1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1)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每2ML含丹参,降香生药各2G. 地塞米松针 5mg ( 2 )取穴:主穴取大椎 ,配穴 :头痛头晕者配双侧风池穴 ,肩胛痛甚者配肩井穴、肩胛脊柱缘的中点 ,上肢麻木甚者配手三里。( 3 )操作方法:取俯伏坐位,按针刺取穴方法,严格消毒,然后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8ML,按照针刺手法直刺或斜刺0.5-1寸,轻微提插,使局部产生酸胀麻的感觉后,回抽无回血,即缓慢注射药液2ML.拔针后按压穿刺穴位3MIN,以助药液吸收,减轻注射后的酸胀感。隔日注射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1.4.2.2 蜡疗的操作方法:选用医学蜡,置于XVY-1型恒温蜡疗仪内加热80℃溶化后,待蜡温冷却至50-60℃时用长勺把溶化石蜡取到保鲜膜袋内,用小毛巾覆盖蜡疗袋,并置病人颈肩处,每次40-50min.注意勿烫伤。

1.4.2.3 中频治疗方法:(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过敏史,局部皮肤情况,有无感觉迟钝/障碍,对疼痛、电的耐受程度、心理状态。(2)将药液浸泡纱块贴在电极上,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及屏风遮挡,再将电极贴在治疗部位,根据不同部位,选用绷力绷带、胶布或砂袋固定(注意治疗部位下垫一治疗巾,以防药物外溢污染衣被)。选择处方,按开始键连续两次,发出声音后,顺时针慢慢调节强度,同时询问患者感觉,调节电流强度至患者最大耐受限度止。治疗过程中,经常询问患者感觉,注意避免电流调节开关被碰撞。做完治疗后,用干净纱块清洁患者皮肤,检查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安置舒适卧位。每天上午09:00和下午16:00为治疗时间,每次30min.连续治疗14天。

1.5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头痛,颈肩痛,眩晕,恶心,呕吐,手臂麻木,踩棉花感等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患者头痛,颈肩痛,眩晕,恶心,呕吐,手臂麻木,踩棉花感等症状明显好转。改善:患者肢体麻木感,眩晕等症状减轻。无效:患者经治疗原有症状无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采用SPSS15.0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和症状半数消失时间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综合评定的比较,采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和第21天头痛,颈肩痛,眩晕评分的中位数分别是4.8,4.8,4.8和0.1,0.2,0.1;对照组分别是:6.0,6.8,6.0和3.2,3.8,3.2,两组相比,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01)。治疗组综合临床效果优秀效果为98%,对照组为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01)。

篇8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2-0041-02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电脑网络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已成为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为其提供简、便、廉、验的社区治疗方法是医者的根本目标。基于此,本中心中医科与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联合运用牛蒡子汤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 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明确诊断的患者;(2)中医诊断分型为痰湿型的患者;(3)近期未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4)能坚持完成临床治疗疗程者;(5)按医生要求完成各项调查表者。

1.2排除标准(1)头部扭伤、肩关节周围炎及其他非颈椎间关节退变引起的颈背疼痛;(2)年龄在25岁以下及75岁以上的患者;(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4)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病灶的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1.3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6月~2010年11月在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杨浦区中医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痰湿型颈椎病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n男女年龄段/岁病程治疗组60312926~743月~10 a对照组60332726~744月~10 a1.4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中医理疗基础上采用牛蒡子汤加减治疗,牛蒡子汤组成:牛蒡子9 g,僵蚕9 g,白蒺藜9 g,独活6 g,秦艽5 g,白芷5 g,半夏6 g,桑枝9 g。每日1剂,水煎服,每天3次。对照组+中医理疗基础上采用治伤胶囊治疗,(治伤胶囊:杭州朱养心药厂生产)4粒口服,每天3次。

2组患者所用理疗方法相同:在服药治疗同时肩颈局部辅以电针+火罐治疗,其中电针得气后留针20~30 min,取针后行火罐治疗,留罐10~15 min。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功能评分情况。

1.5观察指标根据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采集患者的症状(眩晕、头痛、颈肩痛)和功能(日常生活和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中医证候)分值。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1]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功能进行评分,根据统计分值进行疗效评价。表中各项评分之和为总指数,总分30分,总分降低变化小于30%为无效,大于30%为改善。

2.2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分值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情况( ±s )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6026.34+ 2.2513.25+ 2.15*对照组6025.48+ 2.6919.10+ 2.0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表3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组别n改善无效治疗组6042*18对照组603327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多为肝、脾、肾虚损,风、湿、寒、痰、瘀等实邪阻滞经络,一般迁延难愈,容易复发,中医多采用经方、针灸推拿及综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2]。本中心及杨浦区中医医院运用牛蒡子汤+针灸火罐疗法治疗痰湿型颈椎病患者,旨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功能。

中医古训“百病多由痰作祟”,著名的伤科前辈石幼山治疗颈椎病就强调活血祛风为先,化痰利湿药相助。而当今社区居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其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痰湿致病日益凸显,故本中心在长期的诊治过程中,以化痰湿为主,活血祛风、疏通经络为佐,自拟牛蒡子汤为基础加减的中药汤剂治疗痰湿型颈椎病。方中牛蒡子性凉,味苦辛,祛痰消肿,通行十二经络,散结祛风,利腰膝凝滞之气。僵蚕性平,味辛咸,祛风疗疮,化痰散结,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利血脉。两者合用,通行十二经脉,开破痰结,导其瘀滞,宣达气血,滑利关节,共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臣药。特别是半夏专治脾胃湿痰,对肥胖妇女脾虚不能健运,而生湿痰者,尤为适宜。独活为祛风除湿之要药,能疗腰腿足胫之痛,故有“身半以上风湿投羌活,身半以下风湿宜独活”之说。秦艽、白芷、桑枝均有治风寒湿痹之功效,为佐药。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作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化痰利湿,疏经通络之效。

治伤胶囊(国药准字Z10920013,卫药准字Z-41号,36粒/盒,口服4~6粒,每天3次,市价:25.60元/盒)是杭州朱养心药厂生产的一种临床颈椎病常用的中成药制剂,为生关白附、防风、羌活、天南星、白芷经加工制成的胶囊。功能祛风散结,消肿止痛,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于痰湿型颈椎病的治疗,深受患者好评。故笔者选取该药作为对照组药物进行疗效比照。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均有临床意义,在痰湿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牛蒡子汤针对性更强、疗效更为显著且费用低廉,符合社区简、便、廉、验的医疗服务特点,值得社区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9

颈椎病目前已成为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人们伏案工作的机会增加,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在各型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多见,约占60%以上。主要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颈部功能障碍。临床采用药物、针灸、手法按摩及牵引理疗等方法,症状改善多缓慢。甚至连我们医生也不能幸免。10年前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3.85%~17.6%[1],而这10年该病明显增加,从我院门诊患者中颈椎病的大量增加就可见一斑。这10年也发展成熟了许许多多针对颈椎病治疗的方法。其中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颈椎病,比单纯应用一种方法治疗效果更佳,尤其针对比较复杂、难治的混合型颈椎病总有良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54例颈椎病,均不同程度的使用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其中男22例,女32例,年龄25~45岁21例;46~65岁33例。病程最短者只有数小时,最长者30多年。54例颈椎病中几乎均以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或麻木、头晕、头痛等为主诉。有颈肩部疼痛者41例,一侧上肢疼痛或麻木46例,头晕者23例,头痛者16例,伴恶心、干呕者8例,伴心慌、胸闷着18例,伴失眠多梦、心悸、胸闷、情绪烦躁者25例,伴下肢麻木、发凉者3例,伴视力下降者2例。

1.2术前检查及病例筛查所有病例均为经系统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均给予颈椎X线片(正、侧位,过仰、过屈位)及颈椎MRI检查,排除有绝对开放手术指征。部分患者经心电图、头颅CT、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部分患者曾按其他疾病治疗无效,排除非颈源性因素因素所致,均明确为颈源性所致或主要为颈源性所致。

1.3方法

1.3.1小针刀松解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介入治疗床上,消毒铺巾后,在C型x光机的监视下,术者用左手推开气管及胸锁乳突肌、血管等组织,右手持针刀,刀口与身体纵轴平行,刺到病变椎间隙骨桥上后,刀口掉转90°,对骨桥进行铲拨松解,待骨桥松解后,再行射频热凝。

1.3.2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介入治疗床上,下颌至锁骨间皮肤消毒,铺巾,X光机下定位,以颈椎病患椎间盘突出左上肢肢体麻木为例,取对侧椎间隙右前方(即气管及颈右侧血管、胸锁乳突肌等组织间隙)为穿刺点A,用2%利多卡因各0.5ml在A点分别局麻后,在C型X光机的监视下:术者左手推开气管及颈右侧血管、胸锁乳突肌等组织,右手持射频穿刺针与矢状面约20°夹角,从A点缓慢刺入颈椎病患椎间盘内,插入射频电极,行电刺激(参数1.2V.2HZ、0.8V.50HZ)患者四肢无抽搐及麻木刺痛感。设置温度为70℃、80℃、90℃ ,时间为30S′、30S′、3min,行射频热凝。退出射频电极,再退出穿刺针,创可贴敷针孔。

1.4 术后处理术后戴颈托2w,给予预防感染药物治疗1d,术后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均正常后,3d后即可出院。

2结果

54例颈椎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评价采用VAS评分[2],在这里不仅是对疼痛的评价,更是把酸困胀痛、麻木、发凉、头晕、头痛、恶心、失眠、烦躁等所有不愉快统统纳入此评分中。等于是一个更广义概念的VAS评分。治疗前患者VAS评分均≥5分.治疗后评分1分为优;2分为良;3分为可;5分为差。结果显示:采用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结合的治疗,优良率96.4%,术后均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均无明显并发症。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安全又有可靠效果的治疗方法。是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的微创新技术。

3讨论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骨、软骨、韧带或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压迫或刺激了临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因此而产生颈、肩及上肢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节病,简称颈椎病。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微创治疗,保守治疗时间长,见效慢,手术治疗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微创治疗见效快,创伤小,易于实施。本研究充分发挥针刀和射频各自的专长,先用针刀松解增生的椎体边缘,使颈椎的活动度改善,小针刀的治疗过程是通过针刀的松解,剥离、疏通、刺激解除它们的粘连,疤痕、挛缩、钙化等病变,恢复骨骼周围的力平衡,解除卡压神经、血管的状态。多松解颈椎间关节、椎板、横突、肩胛区等处软组织解剖点或压痛点、或穴位。同时又为射频穿刺针的进入开劈了穿刺路径 。

射频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射频针尖的高频电场,使局部组织中的水分子高速运动,相互摩擦产生热量,温度和治疗时间完全在医生的掌控中,局部的高温,①能灭活致痛因子,②可促使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③毁损了敏化的神经末梢,④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缩,解除了对神经,脊髓,血管的压迫,从根本上去除了致病因素。针刀和射频技术的完美结合,发挥了两个技术的各自专长,两者相得益,以达治疗之目的。

篇10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年龄,据统计,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60%[1]。颈椎病最主要的症状包括肩、臀部疼痛,麻木,颈部活动不利等。疼痛向双侧或者一侧上肢放射,多为刺痛,钝痛或酸痛,严重的患者握力减退,肌肉萎缩是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因此,气血运行阻碍经络阻滞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心环节[2]。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对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研究,其效果显著,现将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6例,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37~53岁,平均年龄(47.5±2.5)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2.8±1.4)年,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排除肝肾等重大疾病患者。其中表现为左侧颈肩部疼痛者20例,右侧颈肩部疼痛者24例,双侧疼痛者8例,头颈痛者24例,同时患有触电感或肢麻木28例,伴有手部肌肉和前臂轻微萎缩者10例。检查76例患者均存在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紧张,牵拉试验和压头试验均呈阳性,颈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有颈椎棘突右侧移位者8例。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

1.2.1.1寒湿闭阻,气血不通型 此种类型常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为主,有患侧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肩、肘关节活动不便,脉涩,苔白或腻,一般X片检查显示颈椎多处椎体骨质增生,并呈刺样增生。这属于寒湿闭组膀胱经,气血流通不畅,促使颈、肩以及患侧上肢失于温煦濡养所致。以活血化瘀打通经络、散寒除湿止痛。处方:松节1 5g,川芎12 g,羌活10 g,桂枝10 g,独活10 g,丹参15 g,黄柏10 g,元胡10 g。用水煎服,3~4次/d。

1.2.1.2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性 此种类型常以头颈强痛,颈部活动不便为主,伴有恶风、脉浮缓、苔薄白等症状。X片检查显示有颈椎轻度骨质增生。这属于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治以解肌祛风,舒筋活血。采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处方:大枣10 g,甘草3 g,桂枝10 g,粉葛15 g,白芍10 g,丹参12 g,川芎12 g,生姜10 g,防风12 g。用水煎服,3~4次/d。

1.2.1.3瘀血阻络型 这种类型多以臀、肩等部位疼痛,同时伴有手部肌肉或上肢轻度萎缩,肌张力减退,倦怠少气,弦涩或脉涩,舌质有瘀点。这种类型多属于病程日久或体质虚弱,气滞血瘀,气血亏虚,脉络受阻,导致血不能荣,气不能行。治以化瘀通络、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丹参15 g,川芎15 g,鸡血藤15 g,地龙15 g,黄芪30 g,赤芍12 g,当归12 g,桂枝10 g,红花10 g。用水煎服,3~4次/d。

1.2.2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先用红外线灯照射颈、肩部10 min左右,以使局部的温度升高,在缓慢进行分筋、放松按摩等手法,如果患者棘突右移位则嘱咐患者坐低凳,医生用左前臂拖住患者下颌骨体部向上慢慢地牵引,使颈椎间隙增大,然后将颈部稍向左侧转,医生的右手拇指推压移位到椎体,就可以达到复位了,如果1次不成功,可以进行第2次。通过以上手法,使患椎棘突附着的腱膜、关节囊以及韧带等颈部周围的软组织软化、松弛、经络疏通,静脉理顺,气血流畅,局部的微循环得到了改善,患者很多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结果

所有76例患者均治疗1 w左右,其中症状基本缓解6例,占所有患者的7.89%;2 w左右症状基本消失8例,占所有患者的10.53%;1个月左右症状基本消失者68例,占所有患者的89.47%,症状缓解者10例,占所有患者的13.16%。

3体会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退行性、慢性疾病。是由于颈椎以及周围的软组织退变,造成颈椎间盘变型,椎间盘变窄,关节囊松弛而产生骨质增生,导致颈椎内外市区平衡,挤压相邻的神经根[3]。骨质增生,颈椎退变,椎棘突移位和椎间孔周围软组织的充血、炎症、水肿,神经根被压迫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该病发病的基本环节是因为气血运行障碍。气血阻滞就严重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和敷布,肢体得不到濡养、温煦,从而导致颈、肩部疼痛,患肢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等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科的疑难症,目前,行中西医治疗均无显著的疗效。在本研究中,76例患者疗效相对明显,症状显著好转或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通过手法治疗,纠正了颈椎解剖位置的异常,使颈椎的内在平衡得到了恢复,缓解了神经根压迫,减轻了对神经根的刺激,经过理筋、分筋等手法按摩来使颈部僵硬的软组织得到疏通,气血顺畅[4]。内服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活络这些药品,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从而使血流加快,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今儿达到治疗的目的。

4结论

总之,作为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病期长,复发率高的疾病,临床上以药物和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基本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解决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广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丽萍.中药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8:88-89.

篇11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1~60岁;病程2天一5年不等。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不适者26例,上背部不适19例,颈椎活动不利17例。所有患者均拍颈椎正侧、过伸过屈及双斜位x线片,结果显示曲度变直29例,钩椎关节增生者12例,颈椎侧弯21例,反张者10例。颈椎MRI、CT扫描排除椎间盘突出症。

2 治疗方法

2.1 推拿 运用按摩手法中的滚法、拿法、揉法、理筋法、弹拨法、龙氏正骨法等。施术时,先用揉法、拿法使颈部放松,并解除病变周围的肌肉痉挛,然后用弹拨法解除粘连。后根据颈椎的错位类型运用龙氏正骨手法中的低头摇正法、侧头推正法给予矫正关节错位。低头摇正法:用于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后头,拇指按于错位横突、关节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为支点,将头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按压“定点”的拇指同时加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遍。侧头摇正法:用于颈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部,另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将头抬起作侧屈并转动摇正(动作如低头摇正法)。纠正完成后,再用理筋法、拿法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每次2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患者一般治疗7次以上。

2.2 中频 根据颈椎病的中频治疗处方给予中频理疗治疗,中频治疗的位置选择一般以病人痉挛、劳损、疼痛、压痛的部位为主来放置电极片,治疗时间一般为每次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Ⅲ治愈:原有症状消失,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活动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40例均于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痊愈26例,痊愈占65%,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97.5%。无效l例,占2.5%。

4 讨论

篇12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较难以拔除病根的一种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与困难。近几年来,本人用物理治疗(电疗),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药物治疗(加味和肝汤)治疗颈椎综合症73例,通过康复评估获得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康复临床资料本组73例均为康复门诊患者,其中男45例,女28例,以办公人员居多,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16岁,病程最短者几个月,最长者达数十年,绝大多数患者是慢性颈椎病。73例患者均觉颈项胀痛,屈仰侧活动不利或伴有上肢麻木、疼痛、后脑痛等症状,舌淡苔薄、脉多弦。

1.2治疗方法

1.2.1物理治疗电疗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药汤敷、牵引治疗、运动疗法、冰疗、预防方法等。

1.2.2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手法治疗、推拿治疗、按摩治疗(百会、哑门、风池、大椎、肩井、后溪、外关、内关、合谷、劳宫等)。

1.2.3加味和肝汤的药物组成柏子仁、熟地黄、龙骨、牡蛎、白芍、龙胆草、枸杞子、川芎、、甘草、随证加减。后脑痛连及颈项痛加蔓荆子、羌活、川芎、两臂痛加桂枝、连翘、生姜,头昏、头晕加龟板、玄参。每日一剂,水煎服2次,一疗程为21天。

2治疗效果

康复临床恢复59例(自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者),康复好转14例(平时已不痛,但偶尔轻微发作者)。本组病人均康复治疗10天既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一般康复治疗1-2个疗程治愈。

3典型病例

金xx,女,43岁,机关干部,2010年10月23日就诊,患者颈项疼痛及后脑,头顶及手臂疼前已五年有余,屈头及转侧不利,颈项麻木难以入眠,两肩、臂沉重乏力,胃纳尚可,脉弦细,经x光片检查,颈椎第五、第六和第七关节有颈椎滑脱和强直性骨质增生。曾多处就医,无效。

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理疗)、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火罐、中药)、药物治疗(加味和肝汤加龟板、玄参、桂枝、连翘、生姜。每日一剂,水煎服)七日后觉颈项疼痛有好转,转侧稍利,十四日后屈头转侧正常,后脑痛大减,康复治疗90余日,病痊愈。达到康复评估恢复标准。

李xx,男,20岁,服役军人,2011年3月15日就诊,因训练活动不当而扭伤颈部,经治疗后仍觉颈部扭转不利且疼痛,两肩沉重,苔薄白、脉弦。X线光片检查,颈椎第五、六关节严重变形、滑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