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范文

时间:2024-01-09 11:02: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篇1

2008年9月,有100多年历史的雷曼兄弟由于次贷危机造成巨大亏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此引发金融危机,并迅速影响实体经济;2009年1月14日,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集团由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申请破产。大量的案例无不验证了危机意识及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财务风险管理与其他企业理财活动一样,都是为了提升企业价值,正确、适当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企业预期的税负,降低财务危机的成本,更好地进行融资规划,减少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同时还有助于改进管理者薪酬合约的设计,增强激励的效果,提高管理者经营、决策的效率,所有这些都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1、财务风险是其他风险的集中表现

(1)战略风险恶化最终转化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战略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决策不正确、执行不力、调整迟缓,以及战略环境恶化等,都会产生战略风险和财务风险问题。例如,有些企业扩张太快,在急剧膨胀过程中伴随着投资战线过长,非相关多元化过多;有些企业在并购、控股、参股等资本扩张中,试图通过资本经营快速建立“企业帝国”。这些企业在取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集聚了战略风险,隐匿了财务风险,遇到经营环境恶化时,战略风险暴露,资金链随之出现问题。

(2)市场风险恶化会直接和间接引发财务风险。金融、资本市场、商品、原料和劳动力等市场的变化迟早都会传递到企业,市场风险爆发直接导致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果的恶化。例如银根紧缩、利率上升,会直接加大银行融资难度和增加财务成本;证券市场恶化,导致股权融资和债券直接融资困难;商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赊销过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升,会加大生产成本和增加现金流出。不少企业已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企业面临更多国家、地区和类型的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更大。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使诸如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这种世界巨无霸投行破产,次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世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不但影响金融企业,还导致不少国家非金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3)运营风险恶化伴随着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这一复杂企业体系的运营,会因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出现运营失败或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产品滞销、物流不畅、生产故障等运营风险的发生,伴随着的就是现金流问题、财务危机问题。

2、财务风险恶化导致其他风险爆发

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交织影响,财务风险的恶化导致其他风险爆发,不仅毁损企业价值而且导致其他相关利益者价值毁损。第一,战略的执行要靠财务政策落实,财务战略是总体战略的职能部分,财务政策和财务决策的失误,迟早会导致财务危机,引爆战略风险。企业母子企业之间资金运动的过程复杂,在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财务危机,意味着出现现金流问题,而现金流枯竭将导致企业生产系统停滞和销售系统瘫痪,运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瞬间加剧,如果风险控制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解、转化和吸收,企业整体战略难以实施。第二,企业母、子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价值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企业财务风险也构成了“财务风险链”,财务风险层层传递,不断向外部传导,导致其相关利益者的价值毁损。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会通过其控股的上市企业将风险不断向外延伸传导到资本市场上,企业内部财务危机会促使其企业有计划地侵占上市企业利益,遭受价值毁损的上市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这也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因素,而资本市场的颓势,也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可以说,那些以往只能破坏一家企业,或企业个别部门的风险,现在却可能激发连锁效应,波及整个企业甚至其供应链上的关键合作伙伴,波及资本、产品等市场。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1、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众多的因素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对财务风险这种经济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控制,虽然内容繁多,但财务控制能力明显不足,预算管理虚、资金管理散、内部审计弱、集权分权两极化,没有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体系。因而为有效的预防财务危机的出现,切实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从企业总体的高度建立一个整合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规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极其必要的。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措施

(1)建立企业全程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全程财务预算管理即对成本费用形成过程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财务分析,准确把握业务、成本和费用的现状,及时发现与其预算数额的偏差并予以校准,从而构建从业务到财务快速高效一体化的预算管理模型。第一,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由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长期规划,提出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下达规划指标。最基层成本控制人员先自行草编预算,再由各部门加以汇总进行初步协调,而预算管理委员会要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注意掌控相关信息,严格审察、合理确定各部门预算并汇总总预算,经报批后下达各部门加以执行并予以考核。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应自觉遵守并真正执行各项预算及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样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为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做出贡献,全程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得力助手。第二,业务到财务,一体全方位。一体全方位的预算编制是将企业总企业、分企业、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到每个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范围,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作为利润中心进行预算编制,即在预算基础上以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等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进行严格监督和考核。如在预算期内应由物资部门提供其材料采购及物资供应预算,生产部门提供其生产设备大修计划及预算,劳动人事部门提供其劳动工资支出、劳保支出等人工成本预算,其余各部门也分别根据本部门的职能范围和全年的工作安排,提供本期内的有关支出预算。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预算导致成本费用上升、支出增加、收入减少等问题,相关监督部门应进行审计及检查,必要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企业对执行效果好、收入增加、开支节约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应给予奖励,从而加强财务预算的有效管理。

(2)建立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在资金管理方式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集中的资金管理方式来加强协同和控制。“现金池”模式的诞生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达到企业整体的资金使用和监控。“现金池”是指以一种账户余额集中的形式,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办法。这种管理的意图在于通过限额存款、差额拨款、委托贷款、利息调控等手段实现企业与分企业、企业与子企业间资金的集中配置。第一,操作步骤:首先选择一家主办行,母企业设立一个账户作为“现金池”;其次分、子企业在各参加行设立母企业账户下的子账户;最后各分、子企业虚拟一个统一的透支额,在每天的一个固定时间,银行系统自动对分、子企业账户进行扫描,并将分、子企业账户清零。当分、子企业账户有透支时,从企业“现金池”中划拨归还,记作向企业借款,并支付利息;当分、子企业账户有节余时,则全部划入企业账户,记作向企业存款,并收取利息;企业为保证“现金池”现金周转而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由企业承担。第二,利弊分析:对银行而言,“现金池”模式不仅有利于银行对企业整体经营性资产、主营业务、现金流分布以及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还有利于银行对企业客户风险的总体控制,同时也将企业客户的业务归并进来,对促进银行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益处。对整个企业而言,通过“现金池”模式,就能够充分发挥“总部”的作用,不仅可以对下属分、子企业的资金收支进行实时监控,而且可以强化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剂,优化资金配置,加速资金周转,在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总体资金的使用效率。

(3)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在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环境背景下,企业为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目标,从企业治理层面和企业文化层面系统地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整合,通过合理的权责利安排以及一系列运行机制的保证,提升企业价值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具体说来如下:在企业治理的框架下,为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开展持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持续的内部审计。在此过程中,主体及权责利的配置如下:审计委员会对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过程行使监督和指导;战略委员会需要就内部审计发现的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沟通,并且时时关注企业面临的重大战略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组织和协调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开展;CEO负责企业运营事项并确保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风险管理部门则总揽企业内部的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实施审计违规事项给出咨询建议;其他职能部门须配合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其他员工应该在风险管理的理念指导下操作。

(4)建立积极的企业风险处理机制。风险处理机制是企业在识别、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与处理财务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风险处理方法。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在财务风险发生前,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把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即财务风险的预防;二是对无能为力、不能预防的财务风险,要采取控制措施,力求在财务风险发生后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把风险损失弥补回来。处理财务风险的方法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财务风险规避是指在某项可能的财务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分析和判断该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因素,发现该项财务风险可能会给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较大的损失,因而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项风险。为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风险规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财务风险转移是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无法规避或并难以控制的巨大风险,对此类财务风险,企业从根本上难以回避且自身管理这类风险的能力有限,或即使可以管理此类风险,但管理此类风险的成本和代价太大。因此,处理此类风险的方式是将其进行适当的转移。企业财务风险的转移,一般采用三种基本方法:保险、分散和对冲。财务风险自留是指对于那些无法回避、又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者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必须承担的财务风险,企业采取保留此种风险的方式,如果风险发生,则产生的风险损失由企业自行消化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集团企业只有正视现实,从长远利益和总体利益出发,将风险承受下来,并设法把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风险的免疫是风险处理的最后工序,就是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相应改进,以增强企业对风险的免疫功能,预防和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陈丽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篇2

一、财务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

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源于公司核心竞争力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国外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但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却极少。国内学者从2000年以后,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进行阐述,通过对财务核心能力和财务核心竞争力文献研究得出,财务核心竞争力包含于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的必然选择。研究过程中发现,构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没有提及风险管控机制,这对于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来说,就缺少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

2005年以后,学者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逐渐增多,结合王艳辉(2005)、杨敏(2008)、孟从敏(2009)、李洪涛(2012)的观点,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对企业内外理财环境分析基础上,以实现财务战略为目标、获得竞争优势为动因,立足于企业基本财务能力建设,以财务人才培养、财务流程创新、财务风险控制为内核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价值性、异质性、排他性的财务竞争体系。

对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包含的要素,笔者认为除了包括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战略以外,还应包括财务创新和财务风险管控两个方面。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财务资源整合和财务执行能力构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实现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两翼,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服务的。

二、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对以往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创新,对于企业有效整合财务资源、提高财务执行能力、增强财务创新能力、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基本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切入点,按照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及分配四个理财活动展开,强调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这种传统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只考虑到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构建,而随着企业集团发展壮大,企业越来越重视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特别是竞争对手给企业带来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站在更宏观的财务管理层面,基于价值创造、不可模仿性、排他性、异质性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来重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这是经济发展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

1.基于目标管理原则。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它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指导一切财务工作的行动指南。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目标管理原则,不能偏离财务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必须建立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合理分配责、权、利,在此基础上将财务战略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人,这样就可在保证每个层级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同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强化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原则。张倩(2008)将财务资源分为财务软资源和财务硬资源,包括:财务文化、财务规章、财务信息化水平及财务人力资本、电子装备、办公设施等,他认为财务资源是企业可以拥有、控制或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蔡旺清(2012)认为企业资源不仅包括内部资源还包括外部资源,并强调对企业内外财务资源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使之协调配置。如上页图所示,财务资源整合能力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一,并受到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特别是对外部资源的预测、加工及整理过程更要重视对风险的控制。企业只有增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有效地培育企业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财务资源整合能力。

3.完善财务执行能力原则。杨敏(2008)认为财务执行能力包括领导的以身作则、责权利的分配及规章制度的遵守。笔者将财务协调治理能力、财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财务风险控制及预警能力及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力也纳入到财务执行能力范畴之中。如上页图所示,财务执行能力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另一基础,财务风险管控能力通过财务核心竞争力间接影响财务执行能力。良好的财务执行能力体现财务决策正确性的同时,还必须为财务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数据,这种包含着风险控制与危机预警功能的财务执行能力是财务人员从长期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凝练出来的,具有不可模仿性、价值创造性、风险管控性特点,要求执行财务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经营的能力。

4.提高财务创新能力原则。财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影响、提升企业价值、增强财务人员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源动力。企业应从文化构建入手,打造财务文化价值观,通过创新文化意识促进财务流程再造,保证财务核算及时、准确前提下,尽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通过核心竞争力相互作用,因此财务创新能力不仅是整个财务流程每个环节的创新,还应包括财务风险控制方式、方法的创新,这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并实时增加新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三)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提升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1.财务资源整合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将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财务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管理控制三个方面归入财务资源整合能力。(1)财务制度体系建设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办法等。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更好地发挥财务的核算、监督职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企业进行财务资源整合,岗位设立意味着责权利的具体分配,必须保证岗位之间能相互牵制、制约、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防止财务舞弊发生。(3)企业内部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现金等,应实行专项资产专人管理,并实行多岗位、多部门监督政策,保证资源整合的完整与安全,防止企业资源流失风险。

2.财务执行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执行环节包括全面预算控制、财务分析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三方面。(1)全面预算控制,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并根据实际完成与预算之间的偏差,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此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2)通过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揭示和披露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同时为预测未来年度的财务活动提供基础性财务数据。(3)财务预警系统构建,是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直接体现,将企业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管理纳入财务预警机制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财务创新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创新作为一种文化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创新意味着成本与效率、风险与效益,财务创新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某些相关者的利益损失,因此,要权衡风险与效益,以保证实现财务战略目标。例如创新绩效考评机制,就会控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经营者及员工行为受到约束,但却保证生产效率提高和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4.财务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以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和财务执行能力为基础、以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为保证、以财务创新能力为动力构建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最终是为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就是一个风险识别、计量、防范、控制、预警的过程,企业应采用先进的财务战略计划、制定及实施方法,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财务战略实施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财务核心竞争能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8):131-133。

2.蔡旺清,蔡旺.广州市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与法,2012,(03):73-74

3.李洪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浅析[J].财政监督,2012,(08):29-30.

4.邱德君,邱兆学.基于行为属性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22):70-71.

篇3

1901年,美国威雷特在他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第一次为风险下了定义。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他的定义强调了两点。一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二是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内外部环境影响。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偏离预期财务收益。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可见,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因此。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以及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二)外部市场的特征

外部市场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注册地以外的地区(国内的非注册地或者国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的方式,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跨境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组织。外部市场从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经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外部市场在其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即“所有权”投资。而不是间接的债权投资。如对外的债券投资。因此,它必须控制和参与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管理活动。外部市场投资的直接目的主要是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技术资源和占有外国市场,以取得高额利润。

2 外部市场的对外投资不同于跨境商业贸易,它是区域之间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的转移。

3 外部市场的对外直接投资除了面临本部投资相同的风险之外。还面临地区差异和组织规模扩大带来的更多风险。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指标的相应标准,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具体说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1 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应该发生警告。

2 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3 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外部市场财务风险的来源

企业外部市场的财务风险,按其影响因素的来源,可分为系统性财务风险和非系统性财务风险:

(一)系统性财务风险

系统性财务风险是指外部市场由于整个宏观环境的复杂性,特别是国外市场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差异性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汇率因素、市场因素等。非系统性财务风险则是由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经营方法所引起的财务风险。

(二)非系统性财务风险的来源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活动的完整系统,财务风险在整个系统中是客观存在的。按照经营活动的具体内容,非系统性财务风险主要有制度型财务风险和操作型财务风险。前者包括由于组织结构不合理和规章制度不完善,造成内部管理关系混乱引起的财务风险。操作型财务风险是指与制度无关的,只是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财务风险。可见。产生非系统性财务风险的潜在环节点有投资环节的决策、经营中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措施、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的素质等。它们有如下的表现形式:决策失误、制度体系、管理办法、资金营运、财务人员等。

三、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不是外部市场自身能完成的管理活动,而是涉及相关部门共同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管理。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控制首先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全面性;二是全员性。

(二)协调配合原则

在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中,涉及各项管理活动和各个成员,也必须要做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度协调。

(三)分级分权管理原则

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本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以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财务风险控制点。分级管理和控制。

(四)成本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成本应该低于不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期损失。二是当这种预期损失过大时。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期收益应高于不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期收益。

(五)预警规避原则

在分析了外部市场财务风险来源之后,可以较好地对外部市场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对外部市场财务风险的识别系统,提前预警,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四、建立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为有效减少财务风险损失,实现企业开拓外部市场利润最大的财务目标,可以依据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的原则,把外部市场财务风险的来源作为控制点。建立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产生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外部市场甚重。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尤为必要。

第一,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建立资金预警系统。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对应收、应付及相关流动资产进行监控,使经营者及早采取措施。首先建立资金预警报表系统,根据资金运行情况,在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报表上设置正常、异常、危机三种不同的风险等级。在月份现金流量流动预算运行完毕后,针对现金流量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风险预警和管理建议。从而实现对外部市场的资金预警管理,规避现金风险。

第二,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

篇4

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其财务管理,也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控制。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有限的,虽然其中部分因素(如企业外部因素)难以控制,但另一部分因素(如企业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可能控制的。

3、收益性和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风险即意味着损失也孕育着机遇。

4、系统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宄,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市场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三角债在当时一度成为企业的通病。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帐。另一方面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所谓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就是企业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维护企业的收益和安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就是要使风险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影响企业的收益。

(一)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宄。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风险管理系统,在每一个层次上的财务风险管理中,绩效考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支撑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完善绩效考评、落实风险责任,必须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落实风险价值贡献与风险损失承担责任制,实现薪酬制度与业绩考评制度的紧密挂钩,从而实现全员管理,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

(三)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1、事前控制。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要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考虑风险因素。通过对财务风险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

2、事中控制。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来防范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分析方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

3、事后控制。首先,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四)用各种财务技术及财务策略,努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损失,通常可供企业选择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险规避策略。财务风险规避是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断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程度,对那些风险程度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而且是很难掌握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

风险规避策略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基本上没有风险的方案,这实际上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损失的程度;二是在风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利情况,应该及时调整方案或终止方案的实施。

2、风险预防策略。企业在风险无法回避或在从事某项财务活动必然会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采取事前的预防措施,即财务风险预防策略。它是指企业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来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

3、风险分散策略。分散风险,主要指企业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元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一条基本的投资原则,形象的说明了进行多角化投资与经营对分散财务风险的作用。不同的产品或投资项目的利润率是独立的或不完全相关的,如果企业投资于风险不同且利润率不相关的多种产品或多个项目例如:实行产品多样化、系列化,既生产制冷设备,也生产暖气设备,这样可使畅销产品和滞销产品、旺季产品和淡季产品、高风险项目和低风险项目在时间、数量和收益上相互补充或抵消,一方的损失可以被另一方的收益所弥补。因此,进行多角化投资与经营,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常适用于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

4、风险转移策略。财务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把财务风险转嫁给其它单位承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保险法。即企业事先向保险公司定期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当发生风险损失时,被保险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可见,保险法的实质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这种方法是转移风险的重要方式,一般要求企业财务人员通过权衡保险成本与可能获得的效益,来决定是否选用保险法这一策略以转移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

(2)合同法。即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通过签订有关合同,明确合同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将一定的财务风险转移出去,如在企业的赊销活动中,通过签订赊销合同明确规定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责任和赔偿,以及结算方式和期限等问题。在委托代销活动中,通过签订委托代销合同,明确规定代销单位应于代销后及时或定期报送已销售商品的清单,并将货款净额及时汇入企业,以及双方所采取的代销方式。尤其是在跨国经营的条件下,企业通常可以与银行或外汇经纪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签订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对外币业务进行保值,以分散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汇率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