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11:02: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08年9月,有100多年历史的雷曼兄弟由于次贷危机造成巨大亏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此引发金融危机,并迅速影响实体经济;2009年1月14日,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集团由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申请破产。大量的案例无不验证了危机意识及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财务风险管理与其他企业理财活动一样,都是为了提升企业价值,正确、适当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企业预期的税负,降低财务危机的成本,更好地进行融资规划,减少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同时还有助于改进管理者薪酬合约的设计,增强激励的效果,提高管理者经营、决策的效率,所有这些都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1、财务风险是其他风险的集中表现
(1)战略风险恶化最终转化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战略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决策不正确、执行不力、调整迟缓,以及战略环境恶化等,都会产生战略风险和财务风险问题。例如,有些企业扩张太快,在急剧膨胀过程中伴随着投资战线过长,非相关多元化过多;有些企业在并购、控股、参股等资本扩张中,试图通过资本经营快速建立“企业帝国”。这些企业在取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集聚了战略风险,隐匿了财务风险,遇到经营环境恶化时,战略风险暴露,资金链随之出现问题。
(2)市场风险恶化会直接和间接引发财务风险。金融、资本市场、商品、原料和劳动力等市场的变化迟早都会传递到企业,市场风险爆发直接导致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果的恶化。例如银根紧缩、利率上升,会直接加大银行融资难度和增加财务成本;证券市场恶化,导致股权融资和债券直接融资困难;商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赊销过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升,会加大生产成本和增加现金流出。不少企业已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企业面临更多国家、地区和类型的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更大。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使诸如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这种世界巨无霸投行破产,次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世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不但影响金融企业,还导致不少国家非金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3)运营风险恶化伴随着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这一复杂企业体系的运营,会因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出现运营失败或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产品滞销、物流不畅、生产故障等运营风险的发生,伴随着的就是现金流问题、财务危机问题。
2、财务风险恶化导致其他风险爆发
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交织影响,财务风险的恶化导致其他风险爆发,不仅毁损企业价值而且导致其他相关利益者价值毁损。第一,战略的执行要靠财务政策落实,财务战略是总体战略的职能部分,财务政策和财务决策的失误,迟早会导致财务危机,引爆战略风险。企业母子企业之间资金运动的过程复杂,在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财务危机,意味着出现现金流问题,而现金流枯竭将导致企业生产系统停滞和销售系统瘫痪,运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瞬间加剧,如果风险控制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解、转化和吸收,企业整体战略难以实施。第二,企业母、子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价值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企业财务风险也构成了“财务风险链”,财务风险层层传递,不断向外部传导,导致其相关利益者的价值毁损。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会通过其控股的上市企业将风险不断向外延伸传导到资本市场上,企业内部财务危机会促使其企业有计划地侵占上市企业利益,遭受价值毁损的上市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这也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因素,而资本市场的颓势,也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可以说,那些以往只能破坏一家企业,或企业个别部门的风险,现在却可能激发连锁效应,波及整个企业甚至其供应链上的关键合作伙伴,波及资本、产品等市场。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1、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众多的因素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对财务风险这种经济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控制,虽然内容繁多,但财务控制能力明显不足,预算管理虚、资金管理散、内部审计弱、集权分权两极化,没有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体系。因而为有效的预防财务危机的出现,切实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从企业总体的高度建立一个整合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规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极其必要的。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措施
(1)建立企业全程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全程财务预算管理即对成本费用形成过程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财务分析,准确把握业务、成本和费用的现状,及时发现与其预算数额的偏差并予以校准,从而构建从业务到财务快速高效一体化的预算管理模型。第一,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由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长期规划,提出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下达规划指标。最基层成本控制人员先自行草编预算,再由各部门加以汇总进行初步协调,而预算管理委员会要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注意掌控相关信息,严格审察、合理确定各部门预算并汇总总预算,经报批后下达各部门加以执行并予以考核。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应自觉遵守并真正执行各项预算及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样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为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做出贡献,全程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得力助手。第二,业务到财务,一体全方位。一体全方位的预算编制是将企业总企业、分企业、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到每个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范围,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作为利润中心进行预算编制,即在预算基础上以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等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进行严格监督和考核。如在预算期内应由物资部门提供其材料采购及物资供应预算,生产部门提供其生产设备大修计划及预算,劳动人事部门提供其劳动工资支出、劳保支出等人工成本预算,其余各部门也分别根据本部门的职能范围和全年的工作安排,提供本期内的有关支出预算。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预算导致成本费用上升、支出增加、收入减少等问题,相关监督部门应进行审计及检查,必要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企业对执行效果好、收入增加、开支节约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应给予奖励,从而加强财务预算的有效管理。
(2)建立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在资金管理方式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集中的资金管理方式来加强协同和控制。“现金池”模式的诞生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达到企业整体的资金使用和监控。“现金池”是指以一种账户余额集中的形式,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办法。这种管理的意图在于通过限额存款、差额拨款、委托贷款、利息调控等手段实现企业与分企业、企业与子企业间资金的集中配置。第一,操作步骤:首先选择一家主办行,母企业设立一个账户作为“现金池”;其次分、子企业在各参加行设立母企业账户下的子账户;最后各分、子企业虚拟一个统一的透支额,在每天的一个固定时间,银行系统自动对分、子企业账户进行扫描,并将分、子企业账户清零。当分、子企业账户有透支时,从企业“现金池”中划拨归还,记作向企业借款,并支付利息;当分、子企业账户有节余时,则全部划入企业账户,记作向企业存款,并收取利息;企业为保证“现金池”现金周转而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由企业承担。第二,利弊分析:对银行而言,“现金池”模式不仅有利于银行对企业整体经营性资产、主营业务、现金流分布以及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还有利于银行对企业客户风险的总体控制,同时也将企业客户的业务归并进来,对促进银行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益处。对整个企业而言,通过“现金池”模式,就能够充分发挥“总部”的作用,不仅可以对下属分、子企业的资金收支进行实时监控,而且可以强化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剂,优化资金配置,加速资金周转,在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总体资金的使用效率。
(3)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在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环境背景下,企业为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目标,从企业治理层面和企业文化层面系统地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整合,通过合理的权责利安排以及一系列运行机制的保证,提升企业价值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具体说来如下:在企业治理的框架下,为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开展持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持续的内部审计。在此过程中,主体及权责利的配置如下:审计委员会对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过程行使监督和指导;战略委员会需要就内部审计发现的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沟通,并且时时关注企业面临的重大战略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组织和协调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开展;CEO负责企业运营事项并确保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风险管理部门则总揽企业内部的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实施审计违规事项给出咨询建议;其他职能部门须配合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其他员工应该在风险管理的理念指导下操作。
(4)建立积极的企业风险处理机制。风险处理机制是企业在识别、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与处理财务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风险处理方法。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在财务风险发生前,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把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即财务风险的预防;二是对无能为力、不能预防的财务风险,要采取控制措施,力求在财务风险发生后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把风险损失弥补回来。处理财务风险的方法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财务风险规避是指在某项可能的财务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分析和判断该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因素,发现该项财务风险可能会给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较大的损失,因而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项风险。为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风险规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财务风险转移是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无法规避或并难以控制的巨大风险,对此类财务风险,企业从根本上难以回避且自身管理这类风险的能力有限,或即使可以管理此类风险,但管理此类风险的成本和代价太大。因此,处理此类风险的方式是将其进行适当的转移。企业财务风险的转移,一般采用三种基本方法:保险、分散和对冲。财务风险自留是指对于那些无法回避、又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者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必须承担的财务风险,企业采取保留此种风险的方式,如果风险发生,则产生的风险损失由企业自行消化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集团企业只有正视现实,从长远利益和总体利益出发,将风险承受下来,并设法把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风险的免疫是风险处理的最后工序,就是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相应改进,以增强企业对风险的免疫功能,预防和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陈丽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一、财务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
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源于公司核心竞争力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国外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但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却极少。国内学者从2000年以后,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进行阐述,通过对财务核心能力和财务核心竞争力文献研究得出,财务核心竞争力包含于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的必然选择。研究过程中发现,构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没有提及风险管控机制,这对于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来说,就缺少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
2005年以后,学者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逐渐增多,结合王艳辉(2005)、杨敏(2008)、孟从敏(2009)、李洪涛(2012)的观点,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对企业内外理财环境分析基础上,以实现财务战略为目标、获得竞争优势为动因,立足于企业基本财务能力建设,以财务人才培养、财务流程创新、财务风险控制为内核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价值性、异质性、排他性的财务竞争体系。
对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包含的要素,笔者认为除了包括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战略以外,还应包括财务创新和财务风险管控两个方面。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财务资源整合和财务执行能力构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实现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两翼,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服务的。
二、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对以往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创新,对于企业有效整合财务资源、提高财务执行能力、增强财务创新能力、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基本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切入点,按照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及分配四个理财活动展开,强调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这种传统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只考虑到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构建,而随着企业集团发展壮大,企业越来越重视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特别是竞争对手给企业带来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站在更宏观的财务管理层面,基于价值创造、不可模仿性、排他性、异质性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来重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这是经济发展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
1.基于目标管理原则。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它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指导一切财务工作的行动指南。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目标管理原则,不能偏离财务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必须建立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合理分配责、权、利,在此基础上将财务战略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人,这样就可在保证每个层级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同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强化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原则。张倩(2008)将财务资源分为财务软资源和财务硬资源,包括:财务文化、财务规章、财务信息化水平及财务人力资本、电子装备、办公设施等,他认为财务资源是企业可以拥有、控制或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蔡旺清(2012)认为企业资源不仅包括内部资源还包括外部资源,并强调对企业内外财务资源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使之协调配置。如上页图所示,财务资源整合能力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一,并受到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特别是对外部资源的预测、加工及整理过程更要重视对风险的控制。企业只有增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有效地培育企业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财务资源整合能力。
3.完善财务执行能力原则。杨敏(2008)认为财务执行能力包括领导的以身作则、责权利的分配及规章制度的遵守。笔者将财务协调治理能力、财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财务风险控制及预警能力及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力也纳入到财务执行能力范畴之中。如上页图所示,财务执行能力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另一基础,财务风险管控能力通过财务核心竞争力间接影响财务执行能力。良好的财务执行能力体现财务决策正确性的同时,还必须为财务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数据,这种包含着风险控制与危机预警功能的财务执行能力是财务人员从长期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凝练出来的,具有不可模仿性、价值创造性、风险管控性特点,要求执行财务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经营的能力。
4.提高财务创新能力原则。财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影响、提升企业价值、增强财务人员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源动力。企业应从文化构建入手,打造财务文化价值观,通过创新文化意识促进财务流程再造,保证财务核算及时、准确前提下,尽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通过核心竞争力相互作用,因此财务创新能力不仅是整个财务流程每个环节的创新,还应包括财务风险控制方式、方法的创新,这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并实时增加新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三)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提升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1.财务资源整合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将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财务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管理控制三个方面归入财务资源整合能力。(1)财务制度体系建设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办法等。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更好地发挥财务的核算、监督职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企业进行财务资源整合,岗位设立意味着责权利的具体分配,必须保证岗位之间能相互牵制、制约、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防止财务舞弊发生。(3)企业内部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现金等,应实行专项资产专人管理,并实行多岗位、多部门监督政策,保证资源整合的完整与安全,防止企业资源流失风险。
2.财务执行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执行环节包括全面预算控制、财务分析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三方面。(1)全面预算控制,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并根据实际完成与预算之间的偏差,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此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2)通过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揭示和披露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同时为预测未来年度的财务活动提供基础性财务数据。(3)财务预警系统构建,是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直接体现,将企业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管理纳入财务预警机制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财务创新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创新作为一种文化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创新意味着成本与效率、风险与效益,财务创新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某些相关者的利益损失,因此,要权衡风险与效益,以保证实现财务战略目标。例如创新绩效考评机制,就会控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经营者及员工行为受到约束,但却保证生产效率提高和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4.财务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以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和财务执行能力为基础、以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为保证、以财务创新能力为动力构建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最终是为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就是一个风险识别、计量、防范、控制、预警的过程,企业应采用先进的财务战略计划、制定及实施方法,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财务战略实施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财务核心竞争能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8):131-133。
2.蔡旺清,蔡旺.广州市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与法,2012,(03):73-74
3.李洪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浅析[J].财政监督,2012,(08):29-30.
4.邱德君,邱兆学.基于行为属性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22):70-71.
1901年,美国威雷特在他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第一次为风险下了定义。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他的定义强调了两点。一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二是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内外部环境影响。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偏离预期财务收益。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可见,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因此。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以及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二)外部市场的特征
外部市场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注册地以外的地区(国内的非注册地或者国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的方式,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跨境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组织。外部市场从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经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外部市场在其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即“所有权”投资。而不是间接的债权投资。如对外的债券投资。因此,它必须控制和参与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管理活动。外部市场投资的直接目的主要是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技术资源和占有外国市场,以取得高额利润。
2 外部市场的对外投资不同于跨境商业贸易,它是区域之间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的转移。
3 外部市场的对外直接投资除了面临本部投资相同的风险之外。还面临地区差异和组织规模扩大带来的更多风险。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指标的相应标准,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具体说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1 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应该发生警告。
2 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3 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外部市场财务风险的来源
企业外部市场的财务风险,按其影响因素的来源,可分为系统性财务风险和非系统性财务风险:
(一)系统性财务风险
系统性财务风险是指外部市场由于整个宏观环境的复杂性,特别是国外市场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差异性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汇率因素、市场因素等。非系统性财务风险则是由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经营方法所引起的财务风险。
(二)非系统性财务风险的来源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活动的完整系统,财务风险在整个系统中是客观存在的。按照经营活动的具体内容,非系统性财务风险主要有制度型财务风险和操作型财务风险。前者包括由于组织结构不合理和规章制度不完善,造成内部管理关系混乱引起的财务风险。操作型财务风险是指与制度无关的,只是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财务风险。可见。产生非系统性财务风险的潜在环节点有投资环节的决策、经营中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措施、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的素质等。它们有如下的表现形式:决策失误、制度体系、管理办法、资金营运、财务人员等。
三、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不是外部市场自身能完成的管理活动,而是涉及相关部门共同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管理。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控制首先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全面性;二是全员性。
(二)协调配合原则
在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中,涉及各项管理活动和各个成员,也必须要做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度协调。
(三)分级分权管理原则
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本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以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财务风险控制点。分级管理和控制。
(四)成本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成本应该低于不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期损失。二是当这种预期损失过大时。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期收益应高于不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期收益。
(五)预警规避原则
在分析了外部市场财务风险来源之后,可以较好地对外部市场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对外部市场财务风险的识别系统,提前预警,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四、建立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为有效减少财务风险损失,实现企业开拓外部市场利润最大的财务目标,可以依据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的原则,把外部市场财务风险的来源作为控制点。建立外部市场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产生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外部市场甚重。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尤为必要。
第一,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建立资金预警系统。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对应收、应付及相关流动资产进行监控,使经营者及早采取措施。首先建立资金预警报表系统,根据资金运行情况,在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报表上设置正常、异常、危机三种不同的风险等级。在月份现金流量流动预算运行完毕后,针对现金流量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风险预警和管理建议。从而实现对外部市场的资金预警管理,规避现金风险。
第二,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
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其财务管理,也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控制。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有限的,虽然其中部分因素(如企业外部因素)难以控制,但另一部分因素(如企业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可能控制的。
3、收益性和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风险即意味着损失也孕育着机遇。
4、系统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宄,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市场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三角债在当时一度成为企业的通病。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帐。另一方面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所谓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就是企业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维护企业的收益和安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就是要使风险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影响企业的收益。
(一)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宄。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风险管理系统,在每一个层次上的财务风险管理中,绩效考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支撑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完善绩效考评、落实风险责任,必须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落实风险价值贡献与风险损失承担责任制,实现薪酬制度与业绩考评制度的紧密挂钩,从而实现全员管理,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
(三)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1、事前控制。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要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考虑风险因素。通过对财务风险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
2、事中控制。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来防范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分析方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
3、事后控制。首先,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四)用各种财务技术及财务策略,努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损失,通常可供企业选择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险规避策略。财务风险规避是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断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程度,对那些风险程度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而且是很难掌握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
风险规避策略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基本上没有风险的方案,这实际上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损失的程度;二是在风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利情况,应该及时调整方案或终止方案的实施。
2、风险预防策略。企业在风险无法回避或在从事某项财务活动必然会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采取事前的预防措施,即财务风险预防策略。它是指企业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来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
3、风险分散策略。分散风险,主要指企业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元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一条基本的投资原则,形象的说明了进行多角化投资与经营对分散财务风险的作用。不同的产品或投资项目的利润率是独立的或不完全相关的,如果企业投资于风险不同且利润率不相关的多种产品或多个项目例如:实行产品多样化、系列化,既生产制冷设备,也生产暖气设备,这样可使畅销产品和滞销产品、旺季产品和淡季产品、高风险项目和低风险项目在时间、数量和收益上相互补充或抵消,一方的损失可以被另一方的收益所弥补。因此,进行多角化投资与经营,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常适用于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
4、风险转移策略。财务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把财务风险转嫁给其它单位承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保险法。即企业事先向保险公司定期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当发生风险损失时,被保险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可见,保险法的实质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这种方法是转移风险的重要方式,一般要求企业财务人员通过权衡保险成本与可能获得的效益,来决定是否选用保险法这一策略以转移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
(2)合同法。即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通过签订有关合同,明确合同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将一定的财务风险转移出去,如在企业的赊销活动中,通过签订赊销合同明确规定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责任和赔偿,以及结算方式和期限等问题。在委托代销活动中,通过签订委托代销合同,明确规定代销单位应于代销后及时或定期报送已销售商品的清单,并将货款净额及时汇入企业,以及双方所采取的代销方式。尤其是在跨国经营的条件下,企业通常可以与银行或外汇经纪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签订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对外币业务进行保值,以分散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汇率风险。
金融危机简称金融风暴,指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及地域内经济急剧的快速的超周期性的恶化。这种状况对房地产、证券、利率指数、地价、生产企业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不景气,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规模和产生的价值不协调,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工人严重失业。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企业财务风险受到极大冲击。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现实下和特定的时期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于或无法控制、预料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流的效益降低和可持续性不协调,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实际绩效和目标发生偏离,对企业生存、发展和长期盈利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出口下降、贸易壁垒增加
本次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美国是中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之一,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必然使得我国出口的进度减慢,贸易规模顺差相对减少。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欧盟、日本和一些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受到影响,进口需求下降。国内,如苏州、宁波、上海等地区,一些大规模的生产密集型私营企业,如玩具、服装、纺织等受到巨大冲击,面临重重的困难。一定时期内,发达国家在立法层面和WTO层面会不断出台更多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所以,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国的出口企业要提高警惕性,要小心谨慎地面对贸易保护主义。
(二)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国诸多经济活动都和贸易往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出口贸易就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5%以上。近年来,美国贸易赤字加大,境外投资资产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其维系的赤字贸易平衡,因此美元持续贬值。受到美国汇率影响,我国诸多企业经济收益与成本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幅提高,以美元计价的产出商品成本也相应提高,所以中小企业面对的汇率变动风险已经显而易见。
(三)债务风险
历史上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共同表征就是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累累负债。每一次经济危机来临,主导国家和所波及到的国家都在经历一个形成外债的过程中,并且数额庞大,有一定的持续时期。如经济危机最先显现的美国,房利美、房地美就是次贷危机,由于次级贷款的不断积累和增加,资不抵债,最终破产。还有一系列金融机构外资参股,在危机的情况下,发行债券让其他国家认购,我国就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经济危机,外资企业当然也严重受损,为美国次贷危机买了单。金融危机过程中,一些美国的债主一定会向美国讨债,包括我国,必然有不少企业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要账,也一定会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处理不当背负巨大的债务,导致发生大量的坏账、烂账、呆账。
(四)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
由于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形势一直不好。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处于生产规模的发展时期,通过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是相对可行的融资手段,但是通过上市融资有些中小企业还不具备条件。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渠道仍然是银行贷款。国家的主要信贷,大部分流转到了大型的公路铁路基础建设项目和国有大中心企业,留下来一部分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主要是智力密集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其贷款额度也相对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大批有待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在经济危机发生后,由于大量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等级低,即使有国家信贷扶持,银行也不愿意把贷款给他们用,原因是,风险不好控制和风险不确定。所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二、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应对金融危机,应着重做好以下五点:
(一)巩固和加强国内市场的经营活动秩序
1.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美国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其他经济主体的正常运作也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市场的经营,应该立足现实,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大出口增长比例。我国出口企业,应该认清目前的形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长线布局,把目标对准如俄罗斯、非洲、中东、印度、拉美等一些和我们一样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并且有进口需求的国家,从而,使得出口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扩大内需,调整生产结构。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购买力大大提升。因此,国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化吸收的潜力,通过调整结构,面向国内市场,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会一定程度上均衡外部市场冲击带来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危机,既是风险,又是机遇。扩大内需,调整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是应对危机的不二选择。
(二)规避汇率风险
当下,规避汇率风险,中小企业可以使用的方式有:变更贸易结算方式、贸易融资、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采用非美元货币结算方式、增加内销等。中小企业可运用的金融产品主要有:保理业务、外汇期权、平衡责任、套期保值、借款保值、远期合同、掉期保值等。规避工具的正确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影响和不利冲击。企业也应当敦促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远期结汇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避免潜在的亏损风险。
(三)控制债务风险
企业的债务货款能否及时的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是企业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所以,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适合自己的控制方法非常有必要。比如,运用信用证来收汇,在对外贸易时签订合同等。每一个企业务必高度重视,签订合同的规范性、正式性,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签订合同,还可以洞悉合作方的诚意、严谨、认真态度。同时,对于进出口企业是避免债务违约的必要手段。
(四)提升融资、筹资决策水平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04-02
1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差异,根据这一概念可以推知,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降低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差异。对于高速公路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有持续流量的通行费收入符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②建立良好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③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④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证公司财产的安全;⑤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⑥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2.1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按照全面风险管理全系统、全过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能够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和准确预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财务风险。
(2)独立集中与分工协作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全面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的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职责,在保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基础上,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行推进,实现对风险的过程控制。
(3)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与自身经营目标、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同时,要合理权衡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合理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实现适当成本下的有效风险管理。
2.2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以高速公路公司风险管理为基础,以组织控制、制度控制、文化控制为主体,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和预警分析控制机制为辅助,借助于财务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该体系首先表明,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并且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体系,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其次,此控制体系的主体部分是从组织、制度、文化三个角度入手,即构建有效的分层级的组织控制体系是基础,财务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体系是核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文化控制是保障;最后,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包括风险分析的组织机制、处理机制和责任机制。预警分析控制机制包括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财务预警标准的确定以及预警分析系统。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和预警分析控制机制两者对上述的组织控制、制度控制和文化控制起辅助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各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合理的、严密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见图1。
3 构建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应先理清风险管理中内外部关系,即风险管理框架并非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替代,而在于对内控框架予以包含和深化,企业应将COSO风险管理理论融入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能中,诸如提高风险反应决策、确认并管理多重风险、减少经营意外和损失、提高资金配置能力、抓住机遇以及和企业战略相互关联等。同时,还要分析企业面临风险和机遇之间存在联系,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也存在可控和不可控之分,只有保持风险管理框架中要素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发挥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其建立思路重在制定与公司经营相关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在此前提下,对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评价,以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而言,首先确定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各个变量,其中一级变量主要是控制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二级变量是各个要素的分解变量;三级评价变量则是评价要点,即各个二级变量所关注的财务风险控制关注要点;其次要确定评价标准及评价过程,评价标准主要从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以及体系执行的有效性展开,评价过程则包括评价完整性(很完整、完整、一般、较不完整、很不完整)、有效性(十分有效、有效、一般、有效性较差、无效)等。通过构建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对风险控制成果予以评价,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4 结 论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在其风险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本文借鉴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最终实现其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本文希望通过对此课题的探讨,能够为我国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武峰.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12).
[2]张飒.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评价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3):63-67.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财务运行过程中的相对安全,尽可能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财务操作安全的因素较多,因此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加强对于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将有利于促进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进行。
一、制度性因素
由于企业发展的阶段和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也不相同。在我国,企业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因此,制度的确实成为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1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确实导致企业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缺乏必要的制度作为风险控制的约束性因素,必然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无从下手或者缺乏必要的依据,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不利于财务人员及企业的监督管理。
2 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监督机制无法运行,从而严重影响财务运行安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缺乏必要的引擎支援以及后备力量约束,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确实或者无法运行。监督系统的消失使得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各种财务运行风险相应增加,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增高,发生财务运行事故比例增大。
3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和财务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度。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使得财务整体管理数据的可信性降低,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风控监督,财务数据的透明度也大大降低。进而导致整个企业财务系统数据失真,影响企业的外部信誉度,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度降低,阻碍企业发展。
建立符合企业状况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要求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内部监督机制将有利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及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层及企业决策层不断提升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认识和对于其基本知识的了解。
二、人员素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强弱,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可以保证企业在财务运作过程中尽量规避及方案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转秩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再加之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人才的短缺使得整体上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尤其是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些漏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财务运行风险性的增加。
1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使得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威胁,其中资金运行威胁尤为严重。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和工作便利,中饱私囊,严重威胁企业资金运行安全。由于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导致的财务信息不透明及财务数据准确性降低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使得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
2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执行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流程。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有意识的去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缺乏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导致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处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乏力的状况,这就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隐形风险。
3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进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水平必然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中财务问题的处理以及应对变化的市场情况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需要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配置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内部培养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财务人员成长机制,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强对于高水平财务人员的引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引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梯队,保障财务人员的供给质量。
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和内部晋升机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符合企业要求和具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而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素质水准。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日常风险防控培训和引导,树立其对于风险防控工具的利用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专门督导人员,及时提醒和纠正其工作失误及问题,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控制意识。
三、结语
一、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企业中的各种会计核算对象。从会计理论角度来看,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包括非经营和经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这六大方面。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三个大要素是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而收入、利润和费用则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资产在扣除负债后所有者拥有的剩余权益,通常指的是股东权益。这些权益包括实际应收资本、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暂时抛开所有者权益不讲,在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会计要素的呈现主要就是资产和负债。
二、造成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几个重要因素
由于多个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无法实现预期中的财务收益,并产生经济损失。对每个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主要分为投资、筹资、现金流、资金的回收和运营、收益分配等几个方面的风险。鉴于煤炭企业投入巨大,经营模式较单一,且属于资源开发型产业,财务风险指数相应来说较高。
1、煤炭企业的高负债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我国煤炭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仍然是不合理的。通常企业资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有资本,另外就是负债资本。高负债是煤炭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高负债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高风险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最根本原因。随着煤炭企业负债和融资额度的提高,企业习惯以高负债形式经营,一旦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企业的财务运营管理方面就会引发问题甚至陷入瘫痪,严重则会破产。从负债存量角度分析,煤炭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原因是由于负债融资的比例过高,而到时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从负债流量角度分析,无法偿还债务的原因是由于现金流在转移过程中遇到阻滞,引发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无论是哪一种原因,企业的高负债就是引发财务瘫痪或者崩溃的根本原因。财务制度建立的不完善,导致煤炭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使企业负债筹资的比重不断增加,借款过多不仅使得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还会产生过多财务费用,减弱企业的资金实力,加大企业筹资成本。
2、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薄弱,资金管理不严谨
通常一些煤炭企业为了能够扩大销售和增加市场占有率,习惯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煤炭产品促销,但在销售的过程中又缺乏对客户的经营背景、资金实力、信用等级等信息的了解,很容易造成应收帐款收回不及时,一方面减少了存货,另一方面造成大量应收帐本,反而增加企业成本。
3、投资缺乏科学性
投资失误和经营失败是煤炭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内在原因。煤炭企业正处在转型期,所经营的业务不仅是煤炭产业,同时还包括非煤产业。这种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在中国大企业和暴力行业中非常常见,然而,也有众多企业无法做到八面玲珑的多元化经营。虽然通过多元化经营投资可以分散经营风险,但同时管理范围和管理幅度也相应增大,容易造成管理层决策信息不对称。此外涉足多个产业时,由于投资经验不足或者经营策略不当,投资失误发生率会大大提高,从而导致经营失败。
三、建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高的市场风险,因此,务必抓好会计要素中衡量财务风险的三方面,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建立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用于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应首先遵循风险收益的对等原则,其次是企业成本效益原则,财务的分级和分权管理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和财务信息原则(以保证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有效衡量)。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框架。这个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在组织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以真实、完整、详细的财务信息为基础运作平台,以财务的控制方法为核心运作体系,以财务控制制度为运作保证,同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的末端配合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组织结构体系中应遵循风险控制目标一致、财务分级与分权管理、协调利益关系的原则来建立,通过对资本、技术、组织和人事等分支,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整个企业利益一体化。
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体系的建立则要注意资金控制方法,其中包括预算的控制方法、资金集中结算方法,人员控制方法的体系建立。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注意遵循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原则,其二是指标体系的构成和标准,这两大方面是煤炭企业财务评价的最基本最主要部分,务必注意对企业财务状况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和发展潜力的评价。
财务风险处理体系的建立应考虑到风险分析和组织、风险预测、风险预防和回避、风险处理、风险免疫和风险责任这六大方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的提升,现代企业的融资方式多样化,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成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必须加强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以备在融资时能够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现代金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原因
企业的成立、发展、壮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属于财务风险的内容之一,而且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多种,例如:融资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因此,现代金融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的多种可能性。根据笔者自己的认知,浅谈一下金融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第一,财务管理环境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系统不能适应多变性的宏观环境。
第二,明确客观原因,产生财务活动就存在财务风险,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过分的注重收益,进而忽略了收益与风险的相对应原则。
第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在财务决策上缺乏科学性,容易出现财务决策失误。
第四,在资金管理上,分配关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资金利用率较低,流失严重。
第五,由于金融企业经营多变性的发展,内外部的环境缺乏确定性以及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降低了财务风险控制的应对能力。
二、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首先,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指导性原则较强,操作性不足,既缺乏完整性,也削弱了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对新技术、新问题的研究调查不充分,使得金融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应对措施落实不到位。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金融企业的关注焦点已经由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财务风险控制,传统的控制方式已经被淘汰了,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企业注重后期监督,对前期和中期的财务风险控制不够;二是工作差错的纠正被风险控制制度取代,很多企业没有及时的适应关注中心的转移,缺乏对风险控制运行情况的了解,以及没有设置相对应的等级考核标准;三是监督手段落后,其中表现最明显就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下,对监督手段、监督人员的基本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其次,尽管现代金融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制定了相对应的控制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会发生一些责任事故和经济案件。因此,希望我们能够增加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违规行事的人要采取强而有力的处罚政策,处理问题时奖惩并用,才会遏制有些人在执行风险控制制度时增加紧迫感,避免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基本规范制度对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首先,应当科学的规范财务风险控制的内涵;其次,基本规范制度能够适时的结合世界的主体经济,增强风险控制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使企业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并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为基本条件,建设完善的风险控制框架。因此,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我国的现代金融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对影响现代金融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因认识不到位
影响控制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较多,如金融企业内在风险的原因、外在风险的原因、企业本身存在的原因等。目前,我国现代金融企业对影响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到位,部分金融企业侧重于企业的版图而忽略了影响金融企业资产质量的财务风险控制;甚至,还有一些信托公司对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标准定位不准确,使得企业没有长远的打算,进而没有为企业策划一个有利于长久发展的方案,对企业的资本所涉及到的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到位。
(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高,风险意识不强
在2008年,我国有关部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到现代金融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条款,明确地指出,控制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如果控制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自身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高等都会对金融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度不全面,相比于国外的财务风险控制人员,我国的风险控制人员的确是缺少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警戒心也不够强。
(三)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通,国际化程度不高
在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地指出较控制内部信息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对财物风险控制的信息掌控不到位。因此,还存在了一定问题,其中最明显就是机制不健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就算企业拥有再多的设备和先进技术,都没有办法纠正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而无法对财务风险控制起到有效地作用。此外,在我国的所有金融企业当中,有许多金融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一些金融产品衍生出来产品不够明显,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金融企业的机制不完善。
(四)财务管理的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金融企业在财务上的开支很混乱,并有严重浪费的现象;名目多,如印刷费、汽油费、水电费等开支存在较大漏洞;人员多,效益不高;这些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对我国金融企业有直接的影响。由于缺乏统一性,对操作性很强的岗位操作程序,不同的人做出来的结果就会不同,有些金融企业的会计师核算制度差异较大,信息的可比性较少,误导决策者,造成重大损失。
五、进一步改进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完善企业分析按控制体系
当今时代,是计算机系统化信息时代,许多金融企业都在跟随潮流的发展,不断地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全面的提高金融企业的信息技术。金融企业应当经常组织活动,让员工参加企业文化、风险管理意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以此来增强企业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和管理模式,进而会促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此外还应当建立防止系统产生错误的管理控制方案,从而形成严密的控制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系统控制制度
首先,有许多金融企业在建立会计系统上面,并没有做到位,然而,金融企业必须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会计控制制度,并且还要不断地完善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交接工作。其次,金融企业还应当适时的建立奖惩制度,这是用于刺激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兴趣。
(三)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不确定性的预测水准
我国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外环境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基本规范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以此来提高金融企业对风险的识别水准,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并利用各种分析的方法和模型对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合理的检验和评估,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此方法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根本条件,也是关键步骤。
(四)建设信息控制制度,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我国应当尽快完善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把基本规范的标准也纳入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中,用财务信息质量作为奖励,会促使各个部门的探讨和交流。此外,必须加快我国金融企业国际化的脚步,进而产生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壮大。
六、结束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环境、文化的改变,让金融企业难以依赖会计控制,为了应对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金融企业的会计控制必须转变为财务风险控制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也要互相沟通和协调,以便金融企业对内部控制有一个跟完善的评估价值。
笔者在本文中,对金融财务风险控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现状、影响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以此来提高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水平,供相关的企业和决策者参考。
参考文献
[1]谢凡.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欲防范措施探析[J].中国外资,2011(10).
[2]黄珊珊.浅谈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方法[J].中国集体经济,2011(1).
[3]吴纯刚.构建现代金融内部控制体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期.
[4]王斌.企业集团组建于运行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一、财务风险概述及特征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经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随着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行业企业财务逐渐转向资本企业财务,使得财务与风险之间相依相存,进而极易引发企业财务风险。财务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环节,财务工作可能会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财务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等显著特点,这些都是企业易出现财务风险的相关原因。财务风险根据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特征分为,其一具有客观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将风险约束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二具有不稳定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其三具有风险收益性。企业财务风险通常与经济收益之间存在关联,取得收益的同时即承担一定的风险;其四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风险不但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内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实施不够具体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起来,围绕中小企业融资政策陆续出台,比如创业基金、小额贷款、小额担保、小额众筹等,这些相关政策都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和扶持作用。然而,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企业对其意识程度偏低,具体实施依然不到位,未能真正的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其次,融资、土地使用等相关优惠国家政策偏重于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中小企业这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较少,政策缺乏有效性;最后,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且运营资金较少,而我国当前税收和收费项目较多,这无形之中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局限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经营。
2.财务风险意识较匮乏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其风险意识相对匮乏,风险控制与防范极为忽视,未能实现对风险控制的持续有效性。其一,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工作人员较少,常常出现一人多职现象,同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较多的关注销售和收益情况,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偏低,因此不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其二,中小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未给予足够重视,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极差。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生财务风险,那么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其三,财务风险意识的匮乏,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而对财务风险的发生、防范、控制和处理能力较差;其四,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对专业型人才的吸引力偏低,很难吸引和留着专业能力强的财务工作人员,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普遍偏低。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且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这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小企业营运资金较少,其财务风险管理主要集中表现在对事后管理的实施,对事前预算、事中实施这两个环节则较为忽视,未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有效实施。正是由于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不当,使得企业应收账款逐渐增多,资金流动和使用受到限制,极大的降低了企业资金利用率,影响了企业的良性经营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前中小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与管理。资金控制、应用以及经济收益情况管理较为混乱,企业内部管理缺乏必要的审核与审计,使得企业资金使用较为随意化,没有系统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参考依据,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出和企业亏损。
4.财务结构分配不合理
中小企业负债筹资不但对中小企业经营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其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前,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必要的资金做为保障,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和渠道较少,一些企业在取得资金的过程中并未能考虑自身经营形式,使其选择并采取了不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方式或方法,这使得企业财务结构分配并不够合理化。与此同时,存货、应收账款等比例所占增多,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结构分配偏差情况越发严重,久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良性经营。然而,对于资金严重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不论财务结构如何分配,只要能够筹集到足够的需用资金即可,对成本和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考虑极少,这导致企业财务负担加剧,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加强。
5.企业融资筹资较困难
随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资金短缺成为局限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经营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使得其在融资和筹资方面受到忽视,加大了企业的融资筹资难度。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和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无抵押资产、信用度较低,对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言,给中小企业贷款存在较大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并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利用民间融资来进行资金取得,进而导致企业负债大幅度增加、利息负担加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随时可能发生。
三、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1.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根本,同时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和采取正确经营决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首先,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相关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并对自身经营管理展开合理规范;其次,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管理,规范企业经营;再次,确保相应会计制度实施,不应出现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现象,加强制度执行力,确保企业经营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并制定考核制度,对企业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根据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全面的考核,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2.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当构建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其一,通过利用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应收账款回款和使用情况、经济营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财务信息,如实反映和分析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其二,通过利用企业产品销售情况来反映,即消费群体、供应商、中间商等。通过这些数据反映出企业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中的销售情况,进而分析其经营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其三,通过利用企业管理者决策,将其与实际市场情况相结合,分析得出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情况。管理者决策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明企业前进方向,控制整个企业的存亡。通过分析和利用以上三方面信息情况,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针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反常问题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正确的有效处理措施。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进而控制并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资金使用、人员分配、车辆调派等都属于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因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整体经营息息相关,并起到有效规范与管理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督促相关监督人员提高内部审计执行力度,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每一生产经营环节,且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制度内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避免财务风险发生。
4.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结构
实现中小企业长期经营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做为支撑,而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经营规模小、资金不足等缺点。为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应当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使得企业通过利用财务杠杆取得经济收益最大化。企业要构建合理的资金使用框架,确保负债平衡,在企业采用负债经营的情况,也不会对财务杠杆产生一定影响,进而避免发生财务风险。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应当重视资金占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对债务分配采取科学化方式,让企业债务与投资相结合,并达到有效统一和抵消,增强企业偿债能力,从而避免财务管理结构不当所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
5.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培养
资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确保企业良性运作的根本,企业经营一旦出现资金不足或断链现象,则会使得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阻碍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应重视以下几点,其一,提高社会各界和银行金融界对中小企业融资、筹资的重视度,利用各行各界职能和力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筹资渠道,并实现融资筹资方式多元化,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筹资能力,确保资金需求的充足;其二,降低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对企业自有资产的运用能力,实现资产流动性,提升资金使用率;其三,加强对企业自身货币资金和资产的应用与管理。加大对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有效管理,提升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和存货周转率,实现中小企业内部经营周转;其四,建立健全内部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拥有的客户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客户经营情况制定并分划不同等级并进行合理化管理,实现企业持续经营;其五,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和盈利能力情况,制定有效的收益分配制度和标准,进而确保企业所需资金充足。
参考文献:
1.企业的决策人员无法做到全面性的财务管理
在时代的发展当中,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全面有效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全新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由于其面对的主体是整个市场经济,因而并不能最为直接有效的控制。即使所采取的控制策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不同风险出现的状况是不一定的,有的迅速,有的缓慢,有的潜在,每一个风险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2.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切实的危机感
对于企业而言,其在时代的发展当中,必然需要对企业自身进行不断的管理强化和战略决策,其中的每项战略决策都应该是一个企业整体性的发展规划。但是在时代的发展当中,一些企业的战略内容完全忽略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盲目地认为财务管理部门不需要加以太多的关注,仅仅需要完成日常的工作就好。在这样的状况下,财务管理体系就难以获得切实有效地改善,使得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不断下降,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渐降低了自身的危机意识,导致财务管理危机愈发严重。
3.市场经济的直接挑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每个企业都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于是产生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但是合作往往只是一时的,而竞争却是长期存在的。每一天,企业都需要面对多个其他企业的挑战,不仅需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加以完善,还需要正确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但是,在风险的控制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过于防范,导致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当中,遭受到了诸多的财务危机。现如今,我国已然逐步加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国外的很多企业,其具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都相当优越,因而在面对财务风险上的挑战,国内的许多企业都因为风险控制不到位,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害。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1.所有者财务风险的控制
在当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想要对财务风险实现科学有效的控制,必然要从企业主体出发。企业主体指的也就是企业的所有者,而对于他们而言,所重视的内容更多的是企业能够为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实际的操作过程。因而在企业管理上,他们并不会加以太大的关注。而在所投入资本的营运状况上,他们却十分关注。而在实际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这部分营运资金也属于最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可控点,同时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合理的控制,很快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经济损害。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的控制,企业可以选择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深层次的优化,整体性地关注这些资金的营运状况,将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财务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财务风险控制。
2.债权人风险的控制措施
除了企业的所有者之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另一方面应当来自于债权人风险。而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而言,要想实现合理的控制,必然要从债务人对财务控制和监督入手。在实际的状况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债权人对整个企业需要有良好的?O督体系,通过这一层监督体系,能够深层次地规范企业的信息内容,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完整度。其次,企业还应当采取将债券管理和股权管理实现相互结合的效果,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的经营者出现诸多不良的经济损害行为。最后,企业需要设置一定的制度,对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加以合理的监管,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
3.加强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监督控制
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效果,必须要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过程加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而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监督和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事前的监督和控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施前,需要对该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是否完善进行严格的把控,以确保该体系的设计符合企业的要求。(2)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要从两方面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一方面要严格监督该风险预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在有效的运行,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督和控制识别出的财务风险是否都及时做出了防范措施,以避免企业的损失。(3)事后的监督和控制。每次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后,严格监督是否对财务风险的预估进行及时的反馈,发现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加合理有效。
4.对财务管理部门加以切实的完善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现存主要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投资决策失误
国有企业领导层对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很大提高,但是没有真正做到防范未然,意识比较薄弱,这样就影响企业投资者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风险。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缺乏识别、监管等意识,使得企业财务存在很大隐患和风险;国有企业重视企业内控部门,但是很多企业认为不重要,很多时候只是形式存在,没有起到实际监控的作用,使得投资者投资失误,决策失误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知识结构缺乏,投资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及损失。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负债率偏高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说明企业全部资金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比例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自由资本不足,负债结构不合理。负债率偏高,就目前经济形势,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偏低,加上银行高额贷款利率,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很大,使企业处于困境中,企业资本金不足,企业投资、经营等处于被动状态,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负债结构不合理,会使得负债利率波动,在利息方面有很大不确定因素,给财务带来更大风险。资本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负债率偏高,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加重,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由此带来企业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与内部财务管理关系脱节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脱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能起到防范风险、监督、控制的作用。企业财务内部管理,过于笼统,实施与表面,不够细致,各个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没有明确位置、权利、分工,出现混乱局面,使得财务稽核、落实、记录、分析、反馈不明确,权、责、利和财务管理不统一。这样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不牢固,很容易受到外部及内部的因素变化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不稳定风险因素。
二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一)提高风险防范、控制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意识的提高,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的趋势,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变化等,企业自身应加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意识,需普及到全体员工,具体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手册,使财务管理人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任何环节都与企业经营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任何经营活动都不容忽视,财务人员将风险意识贯彻到整个办事流程中。其次,企业自身应做好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指两方面内容:内部风险控制政策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统一;制定可行性风险控制策略,在财务风险控制完整、系统、规范的基础上,采取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活动,遵循相关法律的措施,使之具有可行性、高效性。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为促进存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优化资本结构,平衡负债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衔接、因果、复杂的工作,涉及每一个工作环节,而资本是企业的命脉,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就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资本化。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合理安排企业债权资本分配,以提高净利润为前提,最大降低成本支出,使企业平衡负债率。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累资本。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负债比例,以便合理决策。最后,权衡成本收益,优化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是融资决策,努力优化资本结构,使融资成本最低。
平衡负债率一般表现两方面,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获利能力强、生产经营较好的企业负债率可稍高,而资金周转率低、不景气的企业,其负债率需低,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筹资数量;合理分配长、短期债权资本的结构。降低负债率可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企业资本金注入制度,通过合资、合作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平衡负债率,使盈利能力最大化,使防范、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实时的风险预警、监督、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