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9 14:44: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能源与环境的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能源与环境的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08-03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十年,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了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产业相互连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三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打破了行政区划导致的条块分割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和统一城市规划。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开拓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对促进经济圈的产业结构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转变,为增强中国综合实力起了很大作用。透视三个经济圈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消费历程,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指导中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现状

考虑到行政区域的相对稳定性,经济依托关系、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共生关系,也为分析研究方便,确定本研究的经济圈范围如下:

(1)泛珠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为广东全省范围内所有的县市。土地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不足2% 。2005年底常住人口为0.9亿人,占全国7%(户籍人口总数为0.8万人,约为全国的6%)。

(2)泛长三角经济圈:“泛长三角经济圈”涵盖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土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常住人口1.4亿人,占全国11%。

(3)环渤海经济圈,为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以及河北省等三省两市。土地面积为5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5.81%。常住人口2.3亿人,占全国17%。

(一)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三大经济圈及全国总能源的消费趋势呈现出“抛物线”型扩张。能源消费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2000年,三经济圈消费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环渤海、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的能源消费量在十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5.79%、5.66%、9.6 %。第二个阶段2000―2011年间,能源总量消费呈快速增长,三个圈的能源的消费量平均年增长速度9.21%、9.7%和10.63%。

从消费总量看,环渤海经济圈消费总量最大,1989―2011年消费总量总2.43亿吨增长到10.39亿吨,累计能源消费总量113.07亿吨;长三角其次,1989―2011年消费总量总1.1亿吨增长到5.67亿吨,累计能源消费总量61.99亿吨;珠三角最小,1989―2011年消费总量总3 519.3万吨增长到2.85亿吨,累计能源消费总量28.95亿吨。三大经济圈是中国能源最主要的消费地的地位不断提高。2011年三个经济圈的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比重为54%,而这一比例在1989年、2000年只有42%和48%。

除少数年份外,环渤海、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的生产总值增长率均高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从2003 年开始,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结构)①的变化

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1989―2011年,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一直占约50%,石油比重有所下降,从35%下降到26.1%,电力的比重有所波动,从1989年的12.6%上升到2006年最高点22.1%,后又持续下降到2011年的16.2%。

(三)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强度)②的变化

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投入的能源量。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除1995年环渤海、全国及三大经济圈总体消费强度有所增加外,1989年至今,全国以及三大经济圈能源消费强度一直下降,说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下降。由于能源消费构成、经济增长方式、自然条件地域产业分工等原因形成的产业结构、设备技术装备水平、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导致环渤海的能源消费强度高于全国,高于三大经济圈的平均消费强度,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消费强度较小。

(四)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弹性的变化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1989―2011年间,长三角的能源消费弹性一直在0.5以下,珠三角、环渤海及全国的能源消费弹性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珠三角在0.42~1.19之间波动,环渤海及全国在-1.49(到)① 1.8之间波动。通常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前期和中期时,能源消费通常经历一段快速增长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般大于1。到了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进入低增长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般小于1。由三大经济圈及全国的消费弹性系数看,中国目前虽然工业化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比较大,目前总体上处于中期发展阶段。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三大经济圈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仅长江三角洲其经济总量便占全国的1/5。以 1990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真实人均GDP 在1990 ―2006 年间的平均增长率,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各区域分别为8.24%、8.10%和4.49%。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例,随着近年来国家开发渤海湾区域的力度不断加强,渤海湾地区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近30%,迅速成长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国家经济“第三极”。三大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并且保持着快速的发展,这便要求充足而持续的能源供应,同时中国整体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带来了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二)产业结构不够稳定

三大经济区内的产业结构不够稳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发生的变化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现出阶段性和不稳定性。以珠三角为例,其产业主要以国外“空降”接受国外的产业转移为主,造成产业结构的不稳定和一部分生产资料的稀缺同时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重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处于完善过程中。再以长三角舟山市为例,随着2003年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船舶制造业成为舟山市的主导工业,仅2004年其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39.73%,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了33.2%,能源效率迅速降低。同时环渤海经济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产业发展呈现出遍地开花、产业链短的特点,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在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三)经济发展模式粗放

目前,三大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建设的推动,区域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带动了钢铁、水泥、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使经济区内的重工业经济不断增长,同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经济发展中呈现出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特点。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仅有上海、广州等个别城市的能源效率处于生产前沿面,其余大多数城市具有不同程度的要素节约空间,节能减排政策册实施将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造成了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难度,以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继续。

三、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新能源及相关产业

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增加新能源的使用。目前,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过高,靠消耗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新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无污染能源的使用,例如增加对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利用等。

近些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环境和新能源产业链日益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正逐步形成。该地区聚集了全国约1/3的新能源产能,集中了中国60%的光伏企业、20%以上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53.5%的建成核电站装机和近40%的生物质发电装机。

环渤海地区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装备制造业基础,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中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珠三角地区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10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在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应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发展电动汽车的良好环境。省政府与南方电网签署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地充电设施建设相继启动,截至2011年底,广东电网、中国普天公司已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累计投运充电站65座,充电桩超过2 300个。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积极投资建设LNG汽车充气设施,有力地推进了新能源汽车应用设施环境建设。

(二)积极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目前三大经济圈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地区。因此必须积极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要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长期发展战略则要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优先发展太阳能,积极发展风能、水能和潮汐能,稳步发展核能,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构建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长三角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等多个层次,重点关停和调整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线或企业。从能源消费结构维度来看,在降低能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利用沿海区位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以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大核电、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提高研发水平,推进长三角地区研发产品的本土化试用,全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珠三角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占50%左右,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减少煤炭消费比重,维持石油消费比重,积极利用西南水电,适当发展核电和天然气发电,积极开发利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同时针对煤炭消费比例较高的问题,调整煤炭内部消费结构,加大发电用煤的比重。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能耗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重要而迫切。

尽管目前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50%,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也已超过40%。但与世界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长三角要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全面发展体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互补与错位发展。加快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目前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偏小,第二、三产业内传统行业所占比重偏大。珠三角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同时,提升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工业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环渤海经济圈在产业结构上,呈现“二、三、一”的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工业化程度较高。环渤海经济圈应强化发展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第三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篇2

在全球资源短缺与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可以部分替代地球石化资源且污染较小的能源,而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兼具矿物能源和其他新能源特点、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迄今为止,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能源已经在很多国家的生产领域内应用,取得了客观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人们对生物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有了普遍的认可和共识。但是,关于生物能源的争论一直不断,下面就探讨一下当前生物能源现状,以窥探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一.生物能源的优点

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的活动,将生物质、水或其他无机物转化为沼气、氢气等可燃气体、乙醇、油脂类可燃液体为载体的可再生能源。其不同于矿物能源,又区别于其他的新型能源,同时兼具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目前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解决能源危机问题,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日渐恶化的生活环境。这些优势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

第一,用于开发成为生源能源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降低大气环境污染;第二,生物燃料能够充分的燃烧,在环境中可以很好的分解,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对控制雾霾等空气状况有着良好的作用;第三,能源植物的种植,对农田、水土保持、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水质保护等都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由此可见,生物能源的优点是较多的,不仅能缓解能源危机,更能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受污染,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家园,保护人类身体健康。所以,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物能源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现阶段,生物能源主要有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制氢、沼气等几种形式,下面从它们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第一,生物柴油。当前,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为植物油,世界各国采用的植物油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以转基因大豆油为原料,加拿大以双低菜籽油为原料,巴西以蓖麻油为原料、马来西亚以棕榈油为原料。关于生物柴油的制法,目前有四种常用的技术方法,即微乳液法、高温裂解法、酯交换法、直接混合法。此外,我国清华大学的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工程微藻法,这一技术方法还没有成熟并推广使用,但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生物柴油在成品油市场上已经有了广泛应用,欧洲地区应用的较多,但是实际开发生产中一直存在低收入、高投入问题,这是阻碍生物柴油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二,燃料乙醇。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生物能源。其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有四大类:纤维素原料(农作物秸秆、柴草、伐木剩余物等)、糖质原料(甘蔗、甜菜等)、淀粉质原料(玉米、大米、甘薯等)及其他原料(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就目前而言,生物制合成燃料乙醇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生物法、化学法等,每一种方法的工艺流程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最常用的是生物法中的发酵法,特别是糖类作物发酵乙醇的方法最为成熟。在实际情况中,燃料乙醇生产一直面临着原料不足、成本高等问题,所以从长远角度看,利用纤维植物转化成燃料乙醇的技术方法是一种很理想的方法,不仅成本低,又能解决原料不足问题。

第三,生物制氢。生物制氢的应用,既为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氢气,又开辟了一种废物回收利用的新途径,是一种绿色的生物能源生产工艺。生物制氢的原料是相当广泛的,有牛粪、淀粉废水、豆制品废水、玉米秸秆、酒糟、纤维素、污水等。制法具体有光合生物产氢、发酵细菌产氢、光合生物与发酵细菌的混合产氢等。鉴于生物制氢的主要原料很多,应用起来较方便,是未来能源制备技术的主要趋势之一。但是,生物制氢依然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创新与突破,如光合生物产氢方面,唯有实现创新才能促进这一种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沼气。沼气是一种抗爆性、燃烧值很高的绿色能源,其原材有禽兽粪便、食品加工废物、作物秸秆、酒精废料等。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生物能源,沼气不仅在发达国家应用广泛,在发展中国家也有着广泛运用,而我国沼气主要运用于农村地区,如供暖、做饭等,工业领域应用现状不如农村地区,且缺乏系统化的发展。

以上是最常见的四种生物能源形式,在发达国家的开发与利用比较广泛,但在发展过程中均遇到了不同问题。比如,生物柴油的低收入、高产出问题,生物制氢的技术创新问题,这是生物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生物能源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加快,生物能源发展有着极好的前景。我国应基于资源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坚持自主研发,推动国内生物能源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缓解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科学技术的一次进步,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场重要变革,是人类智慧与崇明才智的展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能源问题和保护环境,必须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能源。一方面,加大生物能源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同时对生物能源的产业化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一条科学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生物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工文摘,2009,02:48-50.

[2]唐三元,席在星,谢旗.甜高粱在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前景[J].生物技术进展,2012,02:81-86.

篇3

制药设备的节能减排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不断完善制药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的同时,促进我国制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制药设备节能减排现状

随着我国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新时期,药品生产原材料成本在不断增加,各国对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跨国制药企业将污染相对严重的药品生产原材料逐渐转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这为制药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药品原材料生产的特点是具有较长路线的合成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资源利用率较低、能源消耗量大等缺点。一般来说,原料药物的生产既会浪费大量的资源,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制药企业的生产大多是以破坏生态环境、能源的消耗为前提,以实现原料药物的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这种生产模式已经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关注。国家环保局已经将制药企业划分为污染严重的工业之一,不断加大对制药设备生产的整合力度。随着我国资源的日益稀缺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国家提出科学绿色发展理念,创建环保、节能、绿色、友好的社会。因此,制药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生产制度,不断完善制药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在制药设备设计中,要研发制药设备生产技术,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实现制药设备节能减排的具体方法

2.1制药企业清洁室的合理布局

在制药企业的生产厂房中,最好建设一个单层的、框架大、面积大的正方形厂房,这种设计布局的优势是能耗小,且外墙所占面积小,能够减少对冷热负荷的投资,实现建筑节约,降低制药设备的运转费用。减小清洁室所占体积,尤其是减小高级清洁室所占体积,这也是实现制药设备节能减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在制药设备运转过程中,减少30%的清洁体积,就相当于设备达到了25%的节能,可根据不同空气的清洁程度按要求进行集中布置,尽可能减少药厂清洁室的面积。制药企业合理设计清洁室或设计科学的清洁隧道,可实现节能环保的生产目标,最大限度地缩小制药设备的清洁工艺区域,极大地降低风量。制药机械设备的带层流区域的称量工作台与其安装的灌封机等都能降低清洁空间所占的体积。在制药设备中,应安装污染小的绿色材料,科学合理布局清洁室,建立污染小的生产体系,使制药清洁室时刻保持污染较低的状态,确保制药设备节能减排。

2.2合理设计制药工艺

空气清洁等级的标准分为三种:第一,根据制药设备的生产要求确定空气的清洁等级。第二,提高空气洁净的要求,固定制药设备操作岗位的地点,可以采用局部的空气净化措施。第三,在生产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空气洁净要求。根据药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参照湿度与温度参数进行控制。对湿度、温度有要求的生产工艺主要是胶囊剂的生产,其他药剂生产只需按照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即可。在确保空气清洁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换气频率。最为合适的照度基本是在≥300lx时下降至150lx,有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制药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充分运用设备的排风对新风进行预冷预热,运用热量回收工艺,实现制药设备的有效节能减排。

2.3合理设计空调净化系统和设备工艺装备

制药企业清洁室中设计与选用的工艺装备主要是在满足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程控化的同时,有效实现制药工艺设备的环保化、节能化。对大型清洁室的空调系统进行集中的空气净化,这也是有效减低设备动力负荷、净化空气的设计方案,应合理制定系统的净化风量、换气次数,进行空气过滤、再循环,减少空调与系统电机升温负荷、漏风量,对回风实现二次利用。在设计风管时,要考虑缩短长度、阻力、形状等,减少制药设备的能源消耗。

2.4应用中药制药设备的水蒸气

在设备的排烟管上,可以安装省煤器。利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加热设备中的软化水,这种方法可以让温度提高30℃,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软化水是设备疏水阀中的冷凝水,其温度能够达到98℃,有着较高的热量。因此,应充分利用其产生的能量,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实现制药设备节能减排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

实现制药设备节能减排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节能减排理念,二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制药设备的节能减排已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大部分制药企业都在不断完善制药机械设备,实现节能减排的生产理念。通过完善制药设备,可有效减少原料药物对环境的破坏,极大降低污染。因此,制药设备的节能减排是一场技术革新,也是生产观念的转变。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转变制药企业的发展理念,推动制药机械设备向节能减排技术方向发展。

3.2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是能源资源,当制药设备进行节能减排时,合理利用清洁能源尤为重要。制药企业要积极开发新型的绿色能源,选用综合性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实现企业对产品的调整。比如,制药企业可以对每个生产车间进行统一的管理,提供能源,建立完整的制药设备生产系统,实现制药设备的节能减排。制药企业可积极利用热电连供的方式,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制药企业可以利用燃气锅炉、洗煤节煤、燃油锅炉等技术降低能源的使用,既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能对凝结水与水蒸气进行再利用,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蒸汽预热,实现能源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4结语

制药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改革与创新制药机械设备,积极引进高新技术,运用成本低、收益高、节能环保、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制药设备,走向新型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制药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制药机械设备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的同时,确保制药机械设备的生产质量,保证人们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薛殿辉.分析制药机械设备节能减排现状与改进措施[J].科研,2016,(17):118-119.

[2]薛立群,孟晓宇.制药机械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通用机械,2015,(05):33-34.

[3]李振岳.制药机械设备节能减排现状与举措[J].今日科苑,2010,(15):143.

[4]李运.制药机械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5,(01):162.

篇4

一、能源开发利用

1.1 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从能源资源条件分析,我国目前面向外需的产业结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我国的土地、环境、资源的高度消耗和破坏为代价,其中包括大量以矿产资源和高能耗为基础的产品、甚至是能源资源的直接出口,这种发展片面追求直接经营者短期利益,忽视了全社会的利益和长远利益。

1.2 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趋势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我国未来发展还需消费大量能源,为了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我国加大力度调整能源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现状积极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二、 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但却持续释放着巨大的外部性影响,资源赋存的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煤为主”。总体上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

2.1 生态系统的破坏

2.1.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滥砍滥伐森林、挖树根等,使地表,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一些基本建设也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2.1.2土地荒漠化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2.2 大气污染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发展,当它对大气产生的影响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主要呈现为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普遍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氮氧化物污染呈增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华南、西南、华东多个酸雨区。

2.3 水体污染

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能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3.1提高环保认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必须严格环境管理,所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经济开发建设,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坚持防治污染设施和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e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逐步淘汰落后设备;严格禁止能源消耗大、原材料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型产品,关闭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小厂。

3.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全国约有60万台工业锅炉,年耗煤约4亿t,锅炉平均热效率仅60%左右,容量小、效率低、污染大、煤耗高。国外单台工业锅炉容量一般为30~130t/h,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除尘及水处理设备好,因而热效率高,大气污染大为减轻。我国应采取热电联供、集中供热或分片供热系统以取代分散的小锅炉,不仅有利于降低煤耗,也有利于改善环境。

3.3 采用洁净煤技术,加强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

3.3.1 煤炭燃烧净化技术

燃烧前除去或减少原煤中所含的灰分、矸石、硫等杂质。 高硫煤成型时可加入适量的固硫剂,大大减少SO2排放。

研制新型燃烧器如低NO可减少NOx生成。流化床燃烧可少SO2排放,且燃烧温度较低,大大减少NOx生成量;采用湿式或干式脱硫工艺,效率可达90%。烟气通过催化剂,在300~400℃下加入氨可脱除NOx50%~80%。在大型电站中应采用静电除尘,除尘效率可达99%。

3.3.2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

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增加后备储量,保持石油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同时逐步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世界上目前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3种化石燃料中,以天然气燃烧排放CO2最少,推广天然气的利用,可减少温室效应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石油并非清洁能源,但在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炉窑、化工及航空工业中还必须用石油作为原料或燃料,因此既要增加产量又要节约用油,提高利用效率。

3.4 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未来要积极促进和扶持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的发电试点和研究工作;氢能的开发利用。氢能既能代替石油燃料方便使用又没有污染,还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热机转化为动力;煤层气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每m3煤层气发热量为35.5MJ,1000m3煤层气相当于1t石油,是一种优质洁净的新能源。

结语

能源和环境都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必要的,但是所有的开发和利用活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考虑,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相协调。应该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节能,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劲松.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姚岩峰.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市场透视.中国市场》第22期.2010.

篇5

陕西地处中国西部,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时期,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由于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我省生态环境的透支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致使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一、陕西省能源、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

(1)能源方面。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但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总量为24382.5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原油26259.56万吨,原煤26259.56万吨,天然气167.07亿立方米,发电量804.95亿千瓦小时。由于电力、冶金等重点用煤行业需求旺盛,我省近年来出现了煤荒,电煤缺口较大,超过了行业警戒线。(2)土地资源方面。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2008年其主要地类面积为:农用地18477640.15公顷,耕地4050347.65公顷,园地706095.73公顷。2002年至2010年全省耕地减少800万亩.2010年全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建设占用等减少耕地12.80万亩。(3)生态环境方面。首先空气污染严重,全省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不符合PM2.5日均值要求。其次水资源持续短缺与水质污染明显加重。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显示,目前省内缺水15亿m3,其中农业占7~8亿m3,城镇生活和工业占7~8亿m3。预测到2020年缺水量最少比黄委规划指标增加20亿m3,主要增加在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使缺水总额达到35亿m3左右。再次是工业废渣与日俱增,噪声污染日益扩大。工业废渣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最后是耕地占用与土地退化严重。

二、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1)陕西省概况。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总面积约

20.58万平方千米,辖有11个市(区)。由于三大区域传统生产力布局造成的经济发展起点不同,因此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参差不齐。(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各市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较为明确的金字塔结构,陕西仅有西安、延安、榆林经济核心带动城市。从地域分布上看,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仍处在次要地位。

三、资源环境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2)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循环经济之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通过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3)必须采取超强的节水措施,抑制需水的增长势头,加快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提高本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结合分水指标从黄河干流引水,支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4)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力,努力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制定能源发展保障措施,完善能源资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能源投入力度。陕西省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目前,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风力发电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定并实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使能源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较好地满足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则是地方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 考 文 献

篇6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绿色食品、绿色社区等名词,绿色一直和环保、健康密不可分。而在本文研究范围中,绿色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必须受到良好的、有效的保护,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是无污染的标志。人类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环境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及其资源,还包括保护社会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今,人们通常把与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相关的事物冠之于绿色称号。绿色饭店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就与说法此相关,但并不完全局限于此。

绿色饭店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指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益于健康的产品,并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它是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环保意识逐渐融入到现代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结果。国际上把绿色饭店称为“生态效益饭店”或“环境友好饭店”,意为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环境负责的态度,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陆诤岚绿色饭店》一书中说到,绿色饭店指“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并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陆诤岚的观点中强调了绿色饭店的“社会性”和“可持续性”两个重要特征,这两点从根本上对能源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能源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今天在环境保护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与能源的使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且饭店的能耗水平相当高,所以能源管理成为绿色饭店的重要内容。

能源管理只不过是指理智地利用资源,根本就不是剥夺人们使用能源,而是杜绝能源的大量浪费。能源管理是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运用先进成熟的能源管理技术与经验,对能源使用实施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而这就决定了其目标是在满足客人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能源的使用,而且要尽可能使用便宜的能源,换句话讲就是要尽量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效节能。

我们经常听说的降低成本、开源节流,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恰恰是节能。节能是能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节能是指在不增加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满足需要或达到目的的条件下,采取技术性、经济性、环境性、社会性的措施,充分发挥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保证企业在继续发展企业规模、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的减少对能源需求的不断的提高。

(三)加强能源管理是打造绿色饭店的核心内容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政府都在指定保护环境的行动策划。绿色饭店理念的传人,使各国开始制定饭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使饭店业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政策标准中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要求,节能环保成为现代化饭店的绿色标志。能源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无论是个人的生活还是一个企业,都会受到能源使用费用的高低和能源的总量、结构等的影响。能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类对它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口众多,能源入均量稀少,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大的问题,人均能源占有量低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因此能源管理便成为保护生态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饭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首要任务。加强饭店的能源管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技术性的工作。

1.长期性。饭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呈现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能源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在这种前提下,就必须对饭店的各项措施进行全面的、不断的改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打造绿色饭店的工作起步时间不长,各项可供参考的标准还不够完善,各个饭店的耗能情况大有不同。所以,目前只能用统计的方法,饭店因地制宜的建立符合自行发展的指标,通过目标的阶段性,从而长期的、不断的实现自我提高。

2.综合性。一个饭店工作的展开涉及到的是人的生活方方面面,人的吃穿住行都需要能源作为基础支撑。这样一来,饭店必然出现耗能量大、耗能点多的情况,因此,能源管理对于饭店来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能原管理的涉及面广。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要达到细节上的节能,还要力争整体上减少能耗。

3.技术性。要加强饭店的能源管理少不了对饭店进行节能改造,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一般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节能效果。而采取节能措施时要将节能效果和投资同时考虑,如果使用过分的投资来达到不明显的效果,饭店就无法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这并不是经营者能源管理、减少能耗的初衷。再者,节能改造技术也要兼顾到环保。能够减少能耗、有利于环保并且不耗费资本的改造是最理想的节能途径,因此加强能原管理是个技术性的工程。

二、在打造绿色饭店中能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能源管理的现状

1.我国能源的现状分析。我国能源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症结在于,我们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我国众多人口对能源的需求量却不断增高。

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能源消费却占总消费量70%。它不仅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而且也表明了我国工业领域能效偏低的事实。从宏观上看,我国能源经济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是中观层面的能源经济效率指标。通过比较,我国工业领域主要用能行业能耗水平明显偏高,比国外平均先进水平高出1.4倍,有的产品耗能水平甚至是世界先进国家的18倍。

2.我国能源体制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的能源管理体制是近几年改革后形成的。从1998年以来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效果来分析,可以认为我国能源的宏观管理不是强化而是弱化了,能源的基础地位被动摇了。我国能源管理被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策者把能源工业等同于其他的加工工业或制造业,没有认识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虽然近几年我国分别进行了煤炭、石油、电力产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但这些改革是缺乏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整体设计的,因而是分散的、表面的、局部的和零碎的。目前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微观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层面上,还没有触及到宏观的高层次的能源管理体制问题的要害。

(二)我国饭店能源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饭店是一个耗能大户,按照理论标准,饭店的能耗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该在6%-8%范围。饭店的各项经营成本和水电等能源的控制,历来是酒店节能的重中之重。能耗占用的大比例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营效益。但由于我国绿色饭店刚刚起步,很多饭店对节能采取的措施只是宣传教育等方式,并没有制定较完整、健全的标准措施和建立严格的内部考核制度。饭店的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重视不够,又缺乏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技术和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饭店都存在着能耗量大,能源短缺的情况。饭店能源管理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层对能源管理与饭店发展的关系没有足够充分的认识。能源管理的加强与绿色饭店的打造息息相关。能源管理是一项很具体、较繁琐但又是很必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既要确保饭店的正常需要,又要在较经济的情况下运行,是有必要提到高度的认识上来的。从饭店本身而言,节约能源,将直接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很多饭店的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节能的被迫性阶段。一方面,长期以来,许多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一直处于饭店的前台部门,关注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对于后台部门,尤其是能源工程费用的控制问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不是简单的靠宣传教育等方式达到节约能源、控制内部成本的目的。当我们只看到表面,而不从根本上去考虑和重视能源问题的时候,节能的成效必然受到巨大影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做得不错了,而事实上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旧存在,节能实际上无从谈起。

2.缺乏系统的培训及严格的内部能源管理考核制度,导致部门及员工态度消极。在绿色浪潮推动饭店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许多饭店对宾客实行绿色消费与绿色宣传,许多饭店在客房内放入这样的卡片:“如果您不需要更换床单,请您把本卡放到您的枕头上,谢谢”。饭店以此来培养宾客的绿色意识和消费精神。但是,饭店的员工缺乏节能意识,很多员工认为这么到一个饭店,浪费一点东西算什么,况且饭店又不是自己的,何必那么在意细节。节能措施的贯彻实行,会让很多人感到束手束脚,很不习惯,随手不管灯,厕所水长流的现象习以为常,而在行动上表现得也很消极。事实上,饭店的培训种类繁多,从新员工入店培训,到消防知识培训,到部门的服务技能培训,到接待外宾的外语培训等等,但偏偏往往缺乏能源管理培训包括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培训。而从考核制度方面来看,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个部门管理得不错,销售额因此增加了多少,或者是那个服务员优秀,出勤率高、服务态度一流、很受客户喜欢。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看到,无论是对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缺乏在能源管理方面的系统考核。而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的是能源意识的淡薄,从管理层到员工没有人想过要对能源的损耗负什么责任,这就造成了能源消耗过程中的“人人使用,无人负责”现象。

3饭店在能源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技术和方法。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饭店的方方面面,技术含量高,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高。概括的说,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热系统、制冷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多个系统。依靠能耗运作的饭店设备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安装隐蔽,技术先进,且直接构成饭店的产品。可见,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饭店的各个部门,而不仅仅是工程部的工作。我们知道,由于饭店部门分工性质的不同,一般的饭店都是由工程部来负责饭店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工程部真正在使用过程中却很少涉及,这在无形中造成了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分离;而能源消耗的成本通常是财务部在统计,数据掌握在财务部,这又再次造成了消耗和付费的责任分离。另外,很多饭店能源管理的方式单一,尤其是缺乏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先进成熟的能源管理技术与经验来对能源使用实施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当然这是有原因的。首先,从大环境来看,饭店节能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积累少。其次,由于目前饭店发展的现状,其工程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一定程度地制约着节能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另外,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今天的先进转眼就成了明天的落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采用其中最适合饭店节能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是饭店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突出能源管理来打造绿色饭店的基本策略

饭店是一个为社会提供休憩、娱乐的公共场所,因此饭店必须营造一个环境舒适、光线柔和、休息处安静的人工环境。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现代星级饭店不断增加,各个饭店对于打造舒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意味着其能源消耗也相对增高。饭店已进入微利时代,开展节能的意义尤其重要,对饭店实行能源管理,可促进饭店开展节能的实际行动,节能降耗不仅能使饭店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更可为缓解国家的能源紧张现状产生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的环境资源,还是饭店经营成本的控制,或是满足宾客要求的角度考虑,对饭店采取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在满足宾客要求的基础上做到节约成本、节省能耗、提高饭店经济效益是打造绿色饭店走饭店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经营之道。而我国很多饭店在加强能源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节能减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对突出能源管理来打造我国绿色饭店我认为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能源管理意识

饭店能源管理薄弱之处在于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的认识不够,从而未能制定完整的节能制度。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节能意识强弱,是饭店节能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只有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节能意识提高了,饭店的节能工作才能获得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充分支持。所以,饭店管理人员要进行节能工作的宣传教育,让每一位宾客、每一为员工都高度重视节能工作。还要抓紧饭店日常的节能减耗,对“跑、冒、滴、漏”等现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从小事抓起,从日常抓起。

(二)建立节能组织机构,确立节能的目标方案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是高效率地开展饭店节能的组织保证。这就好比一个国家要实施某项措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样。因为只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节能目标才能使饭店的能源管理落实以行动,组织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往往在这里得以体现,落实到具体上。饭店节能组织机构应由一位高层领导具体负责,由各部门指定一位领导共同参与构成,保证节能工作能够协调顺利地开展。首先,要由饭店内部技术人员或借用外部技术力量对饭店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再细化开来讲,就包括饭店的用电情况、用水情况、供热系统以及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的结果经过分析总结饭店的节能管理中真正存在的节能空间和节能潜力,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调查研究是节能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该阶段要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资料。其次,是根据调查研究所取得的信息资料以初步确定饭店节能管理的目标方案,形成一定的材料,然后尽可能听取各部门的意见。最后,再根据各方的合理意见对目标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颁布实施。

(三)做好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

能源消耗统计在推动饭店企业自身能耗的持续改进方面可发挥巨大作用,是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能源管理方案的一个基本步骤。能源消耗统计的目的是分析和估计收集的数据以决定整个饭店的能源使用状况和主要的能耗点。饭店可以在对能耗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后,结合本饭店实际情况,发现自身在能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对该薄弱环节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原因,从而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施更加有效的能耗控制和管理。通常,能源消耗统计工作主要分两个步骤实行:一是从纵向上收集历史能耗数据、成本、设备运行状况、住房率、上座率,横向上比较相类似的饭店的数据、设备技术数据、气候、环境状况等,然后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做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统汁分析;二是要真正发现饭店的能耗是在哪里被消耗的,而哪里又浪费的最严重;找出所有的高能耗、大功率设备,并通过专业的能源平衡测试来发现和查找问题。在这一点上,饭店可以考虑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各项抄表数据记录。三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各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经营数据前后比较分析,建立起动态的能耗指标体系,与上期或历史同期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规律,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为节能工作提供依据。

(四)积极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管理人员对饭店能源管理的重视,确立能源管理目标和完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固然能给饭店带来一定的节能效益,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代替新技术的引进所起的作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饭店能源管理必须添加新技术元素来科学有效的节能。饭店是用能大户,拥有多种用能设备,而今市场,某一类相同功能的设备的耗能量都大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新设备时。要把能源消耗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同时还要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科学的评估。此外,应采用先进的能源控制系统,来弥补人工控制能源所不能及的缺点和漏洞,更加精确的控制饭店的能源消耗系统。最后,对于饭店内部不能达到节能要求的设备和设施要进行经济的技术改造,逐步改变能耗大的设备和系统的能耗量,以达到饭店能源管理的节能目的。

(五)建立完整审核制度,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

在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对饭店能源管理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饭店管理人员应健全能源的文件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使节能工作长期、全面、深入地开展下去。节能涉及到饭店的每一位员工,没有广大员工的热情参与,节能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全体员工都提高节能意识,主动做好节能工作的先锋带头作用,才能搞好节能工作。所以,节能工作是全员性的,这里的全员性不仅是指每一位员工要做好日常工作中的节能工作,做到节约能源的使用者,还包括饭店员工在不同岗位上要做好能源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节能的重要意义。

能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对员工的服务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遵守节能的原则下饭店的员工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采用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对宾客进行绿色宣传,用更经济的、效率更高的方式来提供服务,提高服务的标准和质量。同时,用自身行动引导宾客也加入到节能的工作中来,使节能工作更全面、更广泛、更有效的进行。

绿色饭店管理是很多有长远眼光的饭店经营管理者所优先选择的发展方向,而选择绿色饭店这一大方向的背后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能源管理作为绿色饭店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衡量指标,在打造绿色饭店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研究饭店能源管理问题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它的必要性、现实性在绿色饭店内涵中具体体现在其发展的各个方面。立足绿色饭店,抓好能源管理,是现代饭店管理的科学理念和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陆诤岗《绿色饭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罗伯特・E・舆尔伯文雾,乔治・R・康黎德.饭店业的能源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

[3]蔡静加强饭店能源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4]宣能啸.我国能源的现状及利用分析[N].经济日报,2004-09-28

[5]潘伟尔.从国际比较看加强我国能源管理问题[ $N]煤炭工业经济运行中心.

[6]王捷二,朱玲.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提高酒店业经济效益[ ]企业技术开发,2004(11).

[7]周均悦.试论饭店的节能途径[ $N]能源工程,2000

[8]汤铁龙,论饭店的节能管理[]源工程,1999.

[9]陆诤岚.饭店节能与创建绿色饭店[J]能源工程,2000

[10]韩群冬,绿色饭店的理念及其生态化控制过程[ $N]自然生态保护,21202.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832000)

花卉园艺

篇7

关键词:地热能贵州现状前景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物质。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需求量会持续增大,导致能源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和环保压力增大。

虽然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能源消费增长模式不同、消费结构地域差异也很大[1]。我国是世界能源市场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呈现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衡特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2-3]。贵州省能源资源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地热能、太阳能拥有大量开发潜力。但贵州省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GDP总量和经济技术落后,导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影响当下环境和资源浪费现状,与我国提倡的能源发展方向有较大差异。贵州能源消费存在着三大问题:能源使用效率低 、工业耗能比重大、煤炭消耗比重大[4]。

1.地热能源

地热能源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是即开发太阳能、风能后一种备受青睐清洁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源具备数量巨大、可再生和不污染环境三大要素和清洁、环保、就地取用等优势。地热能利用分为高于150℃用于发电地热和低于150℃直接利用地热,包括地热水直接利用(如地热采暖、洗浴、养殖等)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分布具有地区性[5]。

2.地热能源分布及利用情况

我国地热资源占全球7. 9%,是地热资源丰富国家,而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藏南川西等地, 中低温资源遍布全国[7]。目前在羊八井热田已建起装机容量为25.18MW地热电站,在朗久和那曲已建成装机容量较小的地热电站,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温泉地热水疗养院200余处,地热温室133万m2,热地养殖场300处,地热供暖1100万m2[6]。

贵州地热资源为水热型,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以低温及中低温地热为主,全部属板内地热,温度较高的地热水资源分布在黔北、黔东北、黔中和黔南地区,目前全省共发现的温泉有100多个,地热钻孔40余个。地热水资源一般蕴藏在地下1000-2000米处,水质优良,出水量大,富含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硫、锌等十余种微量元素,水中还含有硫化氢、氡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成分。地热资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同时在旅游、医疗保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再加开发成本较低,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

3.贵州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目前我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趋势渐热,勘探开采盲目性和无序性的问题凸显,地热资源形成条件有限,埋藏深,再生能力弱,需合理计划保持长期连续稳定开发利用,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地质问题发生,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枯竭。同时贵州属于典型的岩溶地区,地势高、地形破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常常有暗河、溶洞,如果钻探的位置稍有偏差就可能前功尽弃。

人们对于地热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利用意义仍认识不足,将地热资源同于一般矿产资源或水资源混淆,同时没有很好建立拥有自己特点地热产业链,使得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层次低、效益低、浪费现象严重问题。有的开发商对地热资源特点认识片面,造成地热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4.地热资源在贵州省应用前景

对全省重点地区进行地热资源普查,进一步查清全省地热水资源的和贮存情况,拓展地热水利用空间,为贵州生态立省打下基础,同时加强地质科学研究,研究地热资源利用途径,如建立地热供暖站、洗浴、疗养、养殖等一系列可循环利用地热资源产业,促进贵州省建设,获取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1 饮用天然矿泉水

随着对于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认识日益普及和深化,人们对天然矿泉水崇尚心里日益增长。贵州热矿泉多具有历史久远深循环过程,用同位素研究表明,如在石阡地区热矿泉水年龄多为5000-10000年,超低钠、低矿化度,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微量元素,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建议分类研究开发,建厂装瓶销售,开发为各种类型的饮料。宣传销售得当,确保产品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的,其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4.2 医疗、洗浴等旅游开发

贵州地热为水热型资源储量较丰富,由于热矿泉拥有特殊水温、化学组成和优美自然环境对人体保健作用和对疾病治疗作用,热矿泉开发成为浴池、游泳池、疗养院和自然风景区会吸引大量游客,尤其是外地游客,增加当地旅游财政收入,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4.3. 农业、水产业提高

贵州是一个经济发展后进省,不少地区还处于贫困县上,开发热矿泉水应用于农业,对于发展农业,扶贫脱困具有重要意义。热矿泉水育秧具有水温适度、水源丰富、稳定可靠、经济实惠优点,在热矿水产地建立集中的热矿水育秧基地或工厂,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工厂化育秧,用地利、抢天时,充分利用地下热水资源,满足广大农民对早秧的需求。

贵州水产业、渔业较为落后。在温度较高、流量较大热矿水产地建立温泉鱼类保种越冬基地、鱼苗繁殖基地,既可满足本地对鱼苗需求和成活率,又可减少购进人力、物力、财力损失,降本增效。利用热矿水、采用网箱养鱼取得了优质高产经验和用热矿水养殖冬眠优质经济水产动物成功经验,将热矿水资源优势和现代网箱养鱼、科学养殖经济水产等结合起来,肯定产生很好经济效益。更进一步,将育种养鱼、特种水产养殖与育秧、育苗、农田灌溉相结合,创造鱼肥粮丰的良性人工生态农业系统,热矿水利用就是更加充分合理的了。

4.4环保效益

传统可提供热量资源在燃烧时都会排除各种气体,由于大量的排放,对环境带来了不可估计破坏,如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气候异常。现在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倡导“低碳经济”使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带来污染取用方便,会节省很多用于设备改进和治理环境资金。

参考文献:

[1]郭金瑞,许华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12(1):28-32.

[2]刘宏杰,李维哲.中国能源消费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分析[J].能源资源,2006,12:39-44.

[3]徐茂森,张新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J].河南化工,2012,30(8):1157-1162.

[4]平风.贵州能源消费存在三大问题[N].中国电力报,2005/10/18(5).

篇8

研究目的:

如今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对当今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让人们了解珍惜能源的重要性。减少化石燃料等非再生资源的利用,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珍惜我们唯一的生活家园地球。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方式获取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听取专家有关报告,了解当今科研人员对世界能源现状的看法和计划。

研究问题:

当今世界能源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具体内容:

一、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将稳步增加

二、煤炭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

三、世界石油供应充足,供需基本平衡

四、天然气需求稳步提高

五、核能需求下降,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

篇9

关键词:

低碳经济;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策略

一、引言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新时期的重要问题,成为国际国内重点研究的话题。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快,大家越来越关注新能源的发展问题,进而改善环境问题。而如今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环保社会的构建,大家纷纷开始寻找开发新能源的方法以及措施,但是子啊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不能够被有效地改善以及解决,将严重影响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发展。由此可见,探讨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发展措施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

新能源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与不断探索的精神,但是就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大都是采用一些国际的案例或者是借助于一些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来实现的,缺乏自主研究能力以及不断进行创新的能力,只是一味的沿用已经成熟的科技和手段,这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很严重的抑制作用,这会导致新能源的发展抑制停留在现在的基础上,抑制不前,发展速度更是会逐渐减慢。

2、缺少健全的制度

环境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已经作为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被部署给各个行业,但是就目前相关的法律机制来看,针对于这一方面的法律机制却很少,没有健全的法律环境的维护,会导致很多的政策或者是发展措施受到严重的阻碍作用,进而抑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另外,由于相关的法律机制不是很完善,也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机会,打着新能源的旗号“招摇撞骗”,却并没有实质性的行为。

3、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欠缺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其发展的股哟城中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存在严重的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且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政府针对于资金的投入量也是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各个地区针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存在很严重的差异性。我们都知道,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较北方地区经济而燕妮要更发达一些,因此南方地区政府针对于新能源发展的资金的投入也肯定要比北方地区更多一些,这样一来,南方地区新能源的发展便远远超过北方地区,导致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抑制了整体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低碳环境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常言道“有问题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策”,针对于上文所阐述的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解决措施: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二,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从目前来看,技术限制仍然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在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沿用先人的经验以及一些相对来讲已经比较纯熟的技术,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因此,若想实现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技术力度的创新与提升,针对于这一点,其实也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对应的激励措施,针对于研究出新的技术的相关人员或者是单位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同时针对于实现新技术的创新的企业也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方面的支持以及相关的政策的支持,例如,降低税收等等,这样也可以提升企业针对于技术的开发以及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创新技术的探索以及提升。

2、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

若想实现新能源的发展,除了要创建新的技术以外,还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实现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市场发展的规范性,针对于低碳产品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设计标准来执行,针对于新能源产品的售卖,也必须有正规的渠道且必须保证产品一定是满足相关的售卖标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绿色产品与环保系统的科学认证,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设立,同时也可以控制一些低等水平能源生产企业的介入,进而实现市场的规范性,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

3、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

光依靠政府的资金的投入与并不能满足新能源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金的融入以及提升。例如,可以选择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融入,针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不是单单依靠企业肚子大额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相关的科研机构的配合以及帮助,因此,企业可以寻找一些这样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进而实现资金的融集,同时也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动社会的力量,实现资金的融集,或者是利用公益广告的力量来实现资金的融集,进而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四、结语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低碳型经济,其发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然而,就目前我过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当相信在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的帮助下,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进而促进我国低碳环境下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

参考文献:

[1]闫世刚.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国际合作[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05:82-94.

[2]甄晓非,孟凡生.低碳经济驱动下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15-119.

篇10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50

0 前言

船舶是现代社会各个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经济资源交流与互通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随着近年来海运业的发展,船舶的需求也不断增高。但与此同时,由船舶带来的海洋环境污染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相关法律和公约的约束,并从未来船舶需要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角度考虑,绿色船舶已经成为未来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的研究,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绿色船舶的标准与发展现状

绿色船舶,有着自身的标准,从设计、建造、运营,再到今后的拆解,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运用“绿色技术”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能效、安全健康等目标。目前,国际上存在着两大海事支柱性公约体系:SOLAS和MARPOL。国际上“绿色船舶”的标准是在这两大海事支柱性公约体系的基础上延展出来的。绿色船舶的绿色规则也都是来自于这两大海事支柱公约体系中,其中MARPOL公约以及与环保相关的公约规则更使绿色要素的重要部分得以体现。另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际海事组织专业组的报告表明,航运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也仅是从空气污染方面体现出船舶及航运业对环境的影响[1]。

2 绿色船舶的研发现状

2.1 无压载水船舶

传统船舶,需要通过对一定量的压载水进行装卸,来维持船舶的吃水程度,进而保证航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压载水的随意排放,却对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被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针对此类问题,日本和美国先后研制出一种不采用压载水进行调节的船舶,称为:无压载水船舶。日本的设计理念表现为:设计横向倾斜的船底,使船舶在无压载水的情况下能保证船舶进行足够的吃水,并通过加宽船体来解决船舶排水量减少的问题,以确保船舶在航行中的安全;美国的设计理念表现为:用可进行海水在舱内流动的大型管道水流箱取代压载水箱,空船时,打开大型管道让海水流入;航行时,海水在管道内来回流动,使船舶平衡;载货时,将管道中海水排出,关闭管道箱体,使船舶继续保持平衡。同时,美国的无压载水船舶不仅环保,还能够减少船舶航行时的燃料消耗,使船舶起到了更好的环保节能功效[2]。

2.2 LNG燃料船舶

LNG燃料,即为液化天然气燃料。LNG具有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而且其体积仅为同量气态天然气的1/600,,重量为同体积水的45%,使得船舶不仅在燃料储存量上大大提高,还对降低船舶自身载重上有很大帮助。在此方面的研究,挪威一直处于先进水平领域,据LNG燃料船舶的船员介绍,LNG燃料船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传统燃料船舶减少近九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两成,这可使每艘LNG燃料船每年节省100万美元的燃料开支。目前,LNG燃料船还衍生出LNG燃料运出船,据相关数据显示,制造一艘常规LNG船成本约为1.9亿美元,这表明,如果美国想取代欧盟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则会产生至少380亿美元的造船订单,相当于一年的天然气收入总和。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LNG燃料是世界新形势下,为节约能源、提高环境的保护,所重点采用的能源燃料[3]。

3 绿色船舶的发展趋势

首先,绿色船舶中使用到的材料应运用可再生能源,将能量消耗通过特有装置,直接转化成热能和纯净的水蒸气。通过热能进行设备的采暖、将纯净的水蒸气再通过设备转化成可供饮用的水源,这样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够对产生的“废物”进行能源再生和合理的利用;利用燃料电池作为绿色船舶的主要能源燃料,不仅可以节约传统能源、提高船舶在航行时的灵活性,并且可以消除传统燃料在转化成能量时对船舶产生的噪音;改变船体的结构,也能够减少船舶压载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4]。其次,绿色船舶在可再生能源的选取上应表现出多样性,太阳能、波浪能、风能等都是绿色船舶能够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其中,通过在船帆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可以调节船舶行进的方向,并且可以将剩余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船舶照明设备供电;通过轻质、环保的合成材料制作船帆来收集风能,将风能转化成可供船舶运行的电能或其他能源;通过科学的设置减摇鳍,将波浪、减摇鳍和船舶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生成波浪能,使波浪能转变为机械能或电能,带动船舶的运行。最后,绿色船舶应选用轻质、耐腐蚀、抗氧化、无污染的材料建造。将铝和热塑性塑料有机的合成新型的船体材料,这种材料比传统型碳钢材料抗张力更强、更易成型、维护费用更低,同时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运用此种材料进行传播的建造,不仅可以提升传播的运输效率,还能在船舶拆解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船舶是船舶业发展的方向,绿色船舶不仅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包含了节能、环保的积极理念。我国在绿色船舶制造与应用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我国已认清船舶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并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积极营造着船舶业的绿色大环境,作为航运大国的中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国船舶业所处的行业地位,才能更好的运用绿色船舶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有效的推动。

参考文献:

[1]陈刚,孝建伟.绿色船舶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06(12):3-4.

篇11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节能减排也已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须之举。节能减排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减少生产和生活“三废”的排放,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依据,“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地区,被宁夏称为“一号工程”,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以煤炭、电力、煤化工、新材料为优势产业的区域性大型重型产业基地,是中国13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但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火电、煤炭和煤化工均为国家主要耗能工业,并且基地中年耗能10000t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属于国家重点耗能企业,煤炭工业在开采、洗选、加工、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大气及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成为宁夏生态环境破坏的潜在隐患。因此,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研究,不仅对宁夏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起到参考与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节能减排措施在全国的实施。

1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概况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范围覆盖灵武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等4个县市(区)。东以鸳鸯湖、马家滩、萌城矿区的边界为限;西与白芨滩东界接壤,延伸到积家井、韦州矿区西界;南至韦州矿区和萌城矿区的最南端;北邻鄂托克前旗,总面积约3500km2。宁东基地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和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的区域性大型工业化基地。

(1)煤炭基地是在宁东煤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宁东煤田是国家重点发展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宁东含煤区位于灵武、盐池和同心境内,煤田探明储量272.4×108t,保有储量为271×108t,远景储量1394.3×108t,是一个全国罕见的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的整装煤田;主要煤种为不黏结煤、炼焦煤和无烟煤,是优质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基地在建设初期规划建设八个现代化的煤矿,即羊肠湾煤矿、灵新煤矿、磁窑煤矿、石沟驿煤矿、梅花井煤矿、清水营煤矿、枣泉煤矿、石槽沟煤矿,其中现已建成的有羊肠湾煤矿、灵新煤矿、磁窑煤矿和石沟驿煤矿。

(2)煤电基

宁东含煤区特别是灵武煤田的不黏结煤(又名香砟子),具有低灰、特低硫、低磷、中发热量、高化学活性等特点,被誉为“环保煤”,是用于发电、采暖及工业锅炉和民用的理想煤种,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正是利用了宁东煤种的这一特性规划建设电厂,即马莲台电厂、大坝电厂、方家庄电厂、鸳鸯湖电厂、灵武电厂、水洞沟电厂、枣泉电厂、永利电厂,这八个大型的现代化电厂将形成2000万千瓦级的火电基地,主要用于宁夏区内用电和外送。现已建成的电厂有:马莲台电厂、大坝电厂、灵武电厂、水洞沟电厂和枣泉电厂。

(3)煤化工基地: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化工项目区位于银川市东南约43km处,是整个基地的中心,它西邻黎家新庄,东邻鸳鸯湖矿区,南为灵新井田北界,南北边界与银古高速公路平行,紧邻银川—青岛高速公路古窑子出口,规划面积13.57km2。

煤化工项目区基本构成包括: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区、煤基二甲醚项目区、煤基甲醇项目区、煤化工深加工区、液化产品加工区、自由投资区、公用和公共设施区。煤化工基地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煤基二甲醇、煤炭间接液化产品、煤基二甲醚、聚丙烯等。现已投产的有320t规模的煤炭间接液化、83×104t规模的煤基二甲醚和40×104t规模的煤基二甲醚的生产。

2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本部分借鉴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衡量指标和检测指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06—2008年期间的节能减排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重点对不足之处详细地分析原因。

2.1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选取

(1)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选取指标,以便真实、有效地反映宁东煤电基地的节能减排成效。

②实用性原则。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衡量指标,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

③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态环境中,人是最终被承载的对象,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应以居民的适宜程度为标准,尤其应以有利于居民的健康为原则。

④可比性原则。每一条指标都应该是确定的、可以比较的。其含义是同一评价指标可在不同煤电基地范围内进行比较,以便于使所建立的指标具有通用性。

⑤定量性原则。即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定量化,以便于与国家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指标的选取

根据节能减排指标的选取原则以及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检测指标,再结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主要是煤燃烧和煤炭液化、气化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确定以下几项指标作为本文对宁东煤电基地节能减排现状研究的指标即:万元GDP能耗、SO2排放量、COD、废弃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

2.2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

(1)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总体状况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节能减排指标,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收集相关的一手资料,如表1、表2。由下表可以看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万元GDP能耗、SO2排放量在2007年、2008年均有下降,2008年烟尘排放量下降较为明显,说明基地近几年在节能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为今后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创了良好的开端。但是,COD、固体废弃物和烟尘的排放量都在增加,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这无疑将对基地周围的水质、大气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状况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在此特调查了全国2006—2008年工业节能减排变化状况(如表3)。通过表2 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SO2的排放量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且下降的比率要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万元GDP 能耗、COD的排放量以及废弃物、烟尘的排放量仍高于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水平,并且有的还有大幅度的上升,可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控制粉煤灰、高炉渣等废弃物和烟尘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3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成效诱因与制约因素分析

3.1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成效的诱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宁东基地的万元GDP能耗、SO2的排放量均有所下降,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规划初期就特别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坚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重视园区内部的能量循环利用,也注意拓宽生态产业链,这样就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规划区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边缘及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地区,远离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广阔的沙漠地域具有消释污染物质的能力。同时,宁东在抓生产与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建立多处绿化网点,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这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使用了先进的脱硫技术和洁净煤技术,在源头很好的控制了污染物进入生产过程,减少了SO2排放带来的进一步污染。

3.2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的制约因素分析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以上基地节能减排的总体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宁东基地在COD、废弃物排放、烟尘排放的控制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原因有:

(1)对节能减排工作思想认识有欠缺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许多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清楚节能减排的具体实践过程,有些甚至不知道节能减排有哪些指标,这样就使节能减排工作与基地的运作脱节。此外,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规划过程中,虽然已经建立了节能减排参考体系,但是还不够完善。

(2)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低

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节能减排现状来看,废弃物和粉尘的排放量远高于全国水平,废弃物主要有高炉渣、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废石膏,粉尘主要有Ni、Pb、Mn、As、Cd、Fe、Ca等重金属成分,如果利用高技术的提炼技术和净化技术,不但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中,而且可以重新利用这些污染物质当中的可利用成分,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目前还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3)采煤机械率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迅速发展,大功率、高性能的开采技术装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矿井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矿井的高产高效及集约化生产,这种高效高产及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大量的减少在开采煤炭过程中造成的煤炭损失。但是宁东的煤炭产业,目前仍然存在开采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业生产并存的情况,机械率更是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4)基地管理工作与节能减排工作脱节

我国的煤炭企业一直以粗放式管理为主,这种长期形成的管理方式影响深远,短时间内很难将节能减排工作与基地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而融为一体,如何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管理节能减排工作,或者通过节能减排工作来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去认真地系统地研究,即使有少数人去研究也无法落实到实际。

4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的路径选择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只有通过科学论证、长远规划,使其在规划调整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合理控制煤炭的开采规模和速度,采用合理的煤炭开采技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从而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4.1 实现采煤过程节煤

宁东煤田均为煤层群,并且矿区总资源量的60%的煤层平均厚度在3m左右或不足3m,这部分煤层的倾角也较大,由于目前国内的开采技术很难保证这部分煤层的生产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采煤方式,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宁东矿区的厚煤层厚度为8m左右,属中硬煤层,节理不发育、煤层硬度高、韧性大,如果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技术,就会产生丢煤、回采率低的问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煤层采用相应的开采技术,将会大大减少开采过程中煤炭的损失。

4.2 大力发展先进的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CCT)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是使煤炭资源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技术。目前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洁净煤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宁东目前采用的是直接烧洁净煤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而第二种洁净煤技术则是将煤气化、液化,并将煤气化用于发电和热电联产,这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不仅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而且能大量的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而目前包括宁东在内的我国整个煤电行业都缺乏这种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先进的洁净煤技术、煤深加工技术,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率。

4.3 开辟煤—电—生态复垦一体化产业链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属于典型的煤电联产基地,具有充足的和廉价的煤电资源,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条件来开展生态复垦。可以将煤矸石、粉煤灰回填废弃矿井、塌陷土地,在这些废弃的土地上进行养殖或者种植植物等。如利用荒废塌陷土地,净化后的矿井水进行水产养殖;利用回填土地做企业建设用地等,既治理了荒废的土地、矿井,又减少了煤矸石、煤灰等难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4 延伸煤炭产业的产业链

下图展示的是理想的煤电工业园区,它将污染严重、废气物排放多的煤炭业,设计成了一个能源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最终实现煤炭生产污染的零排放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现在虽然已经具备了煤炭—电力、煤炭—煤化工等产业链,但是实现如图所示的零排放、低污染、能源循环利用尚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宁东基地不妨借鉴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尽量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接合成一整套的生产链,增加煤炭的多重附加值,回收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能耗降到最低,污染物排放也降到最低点,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

4.5 建立基地的环境恢复机制

自然环境拥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宁东基地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要积极创造环境自净所需要的条件,建设绿化带、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要定时的对基地周围的环境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开发能源和进行生产,严格限制超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开发项目的实施。

4.6 提高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

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如科普宣传、访问学习等,对基地员工进行节能减排意义的宣传,增强节能减排意识。相关单位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从宏观到细节,对各个部门进行详细的分工,抓好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可以咨询有关专家,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对每个季度、年度、部门、员工的工作进行打分评比,这样会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促使节能减排思想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炜,樊瑛.德国节能减排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经济,2008(3):64-68.

[2]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31-32.

篇12

Abstract:“Low carbon economy”was first found in 2003, British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carbon economy.” Today social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 global consensus.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s eighteen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reform of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irection, focusing on tasks, energy-efficient, low emissions as the core of "carbon revolution" has brought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Jiangsu Province,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 large industrial, has taken pace on the low-carbon economy , but the energy is still inadequate. Jiangsu Province shows a high-carbon energy using characteristics, heavy industry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is the main source of GDP grow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use of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is a little low, the way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 then focuses on what the impact social development has of energ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ping strategies on energy demand under social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Jiangsu and make the summary on this paper.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Jiangsu Social Development; Energy Demand; Impact;Energy Strategies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1-2]

江苏省是全国工业大省,同时也是资源小省,自身资源能源并不富足,近年来江苏省的能源自给率越来越低,发展中所需要的能源主要是来自于外省的化石能源,这是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江苏省正面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江苏省人口众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速使得江苏省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进步,江苏省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3]这两方面的现状正严重制约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江苏省社会和谐的重大威胁。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江苏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江苏省的能源利用情况必然会受到影响。江苏省目前的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能源均为高碳型能源。选择低污染甚至于无污染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是支持江苏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能源利用现状及江苏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低碳经济下江苏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应对策略。

二、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江苏省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5088.3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比去年增加3634.3亿元,增速为2.9%;第二产业比去年增加31057.5亿元,增速为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396.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4%。

首先,通过媒体宣传培养低碳意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各类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引导着主流价值,因此,媒体宣传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低碳社会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普通民众可能对它的概念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要想建成低碳社会,加大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在倡导全社会低碳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能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改变消费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江苏省经济的发达伴随的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江苏省人均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低碳生活,不仅仅需要从国家政策、产业及能源结构等大的方向开始改变,消费方式的转变也是通向低碳生活的重要路径。而这一路径需要靠广大的居民才能实现,这也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一致。低碳消费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更高的生活水平,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个人的基本需求。试想如果环境质量下降甚至恶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必然也会下降,所以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江苏省的必然选择。使用节能产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等都是为实现低碳生活做出的贡献,目前江苏省正在施行这些做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健全相关能源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低碳经济下的能源利用问题提出专门法律法规,但是在几部能源法,例如《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清洁生产促进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及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法规中已经提出需要进行低碳化的变革,并构筑了低碳发展的基本框架。这几部能源法确实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为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梁海的环境。

江苏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立法经验,尽快出台低碳能源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改进现有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填补现有法律存在的空白:一是发展理念问题,要着眼于节能减排的目标,不能只流于形式,为了这个目标而带动各行业的积极性;二是关于节能范围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不能只约束各个工业企业,而应该将责任放到每一个公民的身上,实现在终端处节能减排的目标。

(三)发展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目前江苏省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为进一步深化调整能源结构,还应该继续发展各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在江苏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重点发展沼气的利用。江苏省能源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壮大,但新能源技术水平不高、开发利用率低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江苏省首先应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降低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其次应积极引进技术人才,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国内外的技术合作,加大引进优惠力度,吸引低碳技术更多落户江苏。

(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煤炭等资源已经被大量开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始实行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所谓的“节流”。江苏省工业企业众多,能源消费量大,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效果是最显著的,新的工艺、材料的开发对提高终端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有成效。江苏省正在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工程量大,给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

另外,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手段。循环经济旨在实现经济活动过程中“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循环模式,以保证原料的最大化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化影响。江苏省可以通过分类回收垃圾、建立水循环系统、整治污染水源、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措施,来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五)加大与能源相关的技术开发力度

首先加大开发与能源相关的技术。与能源相关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清洁煤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就是用化学方法,将煤炭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等除去,使之转变为清洁的燃料或化工产品。清洁煤技术包括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多联产以及燃料电池。该技术可以使燃煤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使煤炭的利用效率提高,使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使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利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增加企业及其它主要用煤行业的经济效益。新能源技术方面,核能的利用率高,清洁无污染,江苏省已经建成了核能发电站,但是核能发电所占的比例很小。江苏省太阳能以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技术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目前两种能源的应用范围很小,发展空间很大,所以江苏省应该再接再厉,加大科研力度,拓宽其利用范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