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0:14: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认识计算机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44-0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入“探究”的学习状态,感悟“探究”的方法。做为教学工具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提高教学质量插上了腾飞的丰翼。随着职业教育进入普及化,要求人人都要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也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使计算机课程能充分适应时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摆在我们职业学校每个计算机课老师面前的一份重任。我从教学过程方面谈谈我的认识与见解。
一、课前充分反思
在课前进行反思,会使课程变成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课后反思,不做课前的反思。实事求是的讲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教案以及设计的教学思路做下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补漏查缺和内化吸收的过程,更是教师重视教学,重视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 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计算机课程做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注重强调学生上机的操作能力。不过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差异较大。而有的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了解甚少;而有的学生家中有计算机,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这不像其他的文化课,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因此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开始教学前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比如:在《internet及其应用》这一节课程中讲“免费电子邮箱”申请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到网页上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事实上有些同学早已经会用电子邮件了,而有些同学可能连什么是电子邮箱都不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首先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可以让会申请的同学先用申请好e-mail让不会的没怎么接触过网络的同学跟周边会的同学互动学习;同时教会所有学生设置Outlook帐号,这样采用了不同教学方式来授课;同时,要尽量多的留些时间给学生练习操作。计算机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结果就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多留出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和练习,正所谓的“百闻不如一练”。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设计教学,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全面的掌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课前,要认真地反思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基础特点、对课堂上对可能的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达到良好的教学结果。经过课前的反思,教学内容与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中及时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即及时、迅速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使用的方法与手段以及产生的效果,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方法和手段,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因为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践操作为主,所以我们要针对性的对某个教学目的设计多个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可以被学生所接受。因此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年龄、认知能力等特点,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基本教学原则。
三、课后总结反思
客观而有批判的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系统化。课堂教学实践后的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还能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最终实践经验系统化、完整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教学能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课后总结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课堂过程中的精彩场面。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课堂教学,由教师进入“角色”,从而“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学案例。因此教师在课后教学情景降温之前,应及时反思,回顾精彩场面的主客观因素,总结如何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再创精彩场面等。同时作局面记录,以备再教时运用。
2.课堂过程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课程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与疏漏。失误后教师尚若不进行反思,不仅阻碍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会贻误学生学习知识,可能导致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此教师在课后一定要及时全面总结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找到产生失误的原因,安排好补救措施。
3.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结果。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正聚精会神听讲,或偶尔面带笑容而积极回答和提问或偶尔点头示意,积极从事上机练习;这说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得体。反之,课堂上学生面无表情或坐立不安、交头接耳,或表面安静,目光黯然,这说明教师课程空洞说教,没有引力,教学方法、方式呆板,教师课后,应及时全面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式。
经过不断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就像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效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全面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使我逐渐形成了自我反思的意识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习惯性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学习结果。为满足培养新世纪实用型计算机人才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部分考点可概括为三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又主要包含三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数据转换。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掌握:基本知识;系统的启动与退出;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磁盘操作;文件与文件夹操作;计算机网络功能。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考试指FORTRAN语言,主要掌握FORTRAN语言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FORTRAN语言数据类型与运算;FORTRAN语言数据文件;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常用语句;FORTRAN语言程序函数与过程。
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中,教学方式是以“理论指导实践”为逻辑,大多先介绍原理,再进行实验,一系列的学科课程完成后进行实习。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发现:尽管上过理论课,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在实操过程中。学生不会运用理论去思考问题,实习过程中要重复理论的讲解。这正是因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割裂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是在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实践教学大多是已设定好的验证性实验,难以实现对方法能力的培养,难以形成经验的积累。要开展项目化教学,要考虑基于什么样的载体,即选择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根据一个职业中可以传授的下作关系和典型的下作任务来确定的,具有该职业的典型意义,包括工作计划、实施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表现出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促进该领域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2]。
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的思考与总结。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成为任何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高低以及他们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长远发展。笔者在分析“Window XP操作系统”一课教学设计案例时,将案例设计者的实施过程和教学反思与笔者的教学实施过程与反思进行了对比分析,有了如下认识与思考:首先,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转变教学的常规手段,综合运用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辅之以课后练习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都注意引入具体地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论从操作系统的开关机等基础操作结合的能力。其次,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指出,判断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老师讲的好坏,而是学生“学”的好坏,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学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的“学”来帮助老师完成“教”的任务,那么在处理教师的“教”助学生的“学”的问题时,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注意把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技能水平,合理的安排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教学设计要有足够的预见性,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和变化,这是笔者以后从事教学工作,进行课堂教学亟需改进的地方,教师在充分的预设问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保障课堂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3]。最后,教学改革重点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而新的教学理念的创设和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培养是分不开。教学改革以后课时和教学内容不成正比,课时量少,教学内容量大,教师要构建有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以后从事教学工作中会不断努力,力争在实践教学中落实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了这个目标,才不至于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迷失自己的办学方向。本文针对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从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规范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
(一)加强课程开发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另外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他们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快,一般计算机教材每年都会更新版本,编写教材的人员会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加入其中。
(二)改进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必须花费较大的精力,设计并编制实用的、有创意的、适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教案,如果只是照书讲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在讲课当中也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高专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去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应该按专业来分,教材的内容要紧扣专业应用的需求,要改变“旧、多、深”的状况,贯穿“新、精、少”的原则,做到“因专业施教”。总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面向实际、突出实践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开设相应课程,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体现差异性,令计算机课程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二)加强高职高专计算机的教学考核
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书本的知识只是考试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机实验课也要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应该认识到,一个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三)高职高专教师应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锻炼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二是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学习,有利于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三是可以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达到互相提高效果;四是可以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所以,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小结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2]胡一宁. 培养反思型教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J].课程,教材,教法,2006,(6):67-70.
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学好。学生大都比较喜欢电脑,但学好计算机却不多。计算机学科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领域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因此,对生活、学习、工作和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院校对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针对计算机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必要探究一下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一、有效性教学的涵义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看法是:“有效”即“有效果”。也即,对教学是否有效的判断,最关注的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它并不联系“投入”来考虑“产出”。有效性既是一种客观属性,也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之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应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符合主体需要为依据。同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质也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是否相符以及相符程度的判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教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一点,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要做到使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毫无疑问,制定了准确、明确、有层次的目标,保证了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 计算机学科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所需要的授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论课;有侧重于动手操作的制作课;有侧重于探究的探究课;有侧重于试验的实验课;有侧重于方案设计的设计课;有侧重于技术评价的评价课。众多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客观上就要求计算机学科的任课教师在知识和技术储备上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更新和充实,这也是技术类课程自身的通识性特点所决定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类课程所涉及的技术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速度是相当迅速的,教师不可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所有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技术发展新动向,更谈不上掌握所有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技术发展。
3.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为准,而是着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我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就采取平时成绩20%,半期成绩20%,期末考试60%的比例进行打分。我认为平时成绩这块完全可由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还可以加大其考核比例。课堂成绩可由学生回答问题积极程度、上台展示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上课遵守纪律情况进行加分和减分。这样不但让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更真实,而且还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