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10 10:14: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旅游文化的核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旅游文化的核心

篇1

玉溪是滇中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建设昆玉旅游带,有利于加快玉溪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加快玉溪第三大支柱产业培育,推进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滇中经济圈的形成。

玉溪是滇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是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良好,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广阔的可开发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极大潜力。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玉溪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省政府批准设立“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以来,经过全市的积极努力,一批旅游重大项目正在实施或即将启动建设,加之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之一的帽天山项目的规划建设,玉溪将加快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内陆型国际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成为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的引爆点和增长极。同时随着中部红塔区中心城区的生态建设、东部试验区的发展、西部民族风情自驾体验区崛起,玉溪旅游产品建设不断加快,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玉溪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快速上升,在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及全省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玉溪旅游对昆玉旅游带建设,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的形成将起到十分关键的支撑作用。

二、玉溪在推进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及总体布局

(一)目标任务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将玉溪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昆玉旅游带核心区。将三湖四城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休闲度假舒适、接待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休闲度假、康体旅游目的地。将哀牢山—红河谷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民俗文化浓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玉溪市接待旅游者突破3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以上。

(二)总体布局

在现有“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一核、三湖、四城、三大精品旅游线、五山一河特色旅游产品、十大精品旅游项目、一个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

“一核”即红塔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将城市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相融合,城市跟着景区建,景区围着城市建,建设景区化城市、城市化景区,把红塔区打造为的玉溪旅游核心区和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次集散中心。“三湖”即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三湖,将抚仙湖建设成为国际知名、中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聚集区和旅游目的地;将星云湖建设成为以生态湿地旅游、湖钓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滨湖、湿地休闲度假聚集区;将杞麓湖建成为集山—城—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聚集区。“四城”即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围绕“三湖”统筹城市建设、集镇建设与旅游发展,把4城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动发展一批特色旅游集镇。“三线”即红塔山—抚仙湖高端休闲度假精品旅游线;中心城区—“五山一河”特色精品旅游线和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观光休闲精品旅游线。“五山一河”即帽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生命摇篮”古生物化石主题公园、李家山古滇国青铜文化公园、红塔山工业旅游示范园、龙马山森林公园、秀山“山·城·湖”文化旅游区、玉溪大河生态城市文化旅游区。“十大精品旅游项目”即太阳山国际度假区、国际干细胞暨医疗度假中心、仙湖锦绣休闲度假社区、抚仙湖国际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樱花谷)、抚仙湖国际养生园、仙湖山水国际度假园、九龙晟景、湖畔圣水-悦椿度假酒店、仟龙湾旅游文化小镇、玉山城度假社区。“一个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即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依托雄山峻岭、高山飞瀑、多样性物种的生态自然资源,花腰傣、哈尼族、彝族为重点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特色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产品集群,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

三、玉溪在推进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一)强化规划指导

精心组织实施《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和《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玉溪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框架方案》,抓紧启动《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玉溪板块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对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四县县城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二)加快项目建设

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旅游重大重点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旅游重大项目,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用地供给等方面加大指导扶持力度,做到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优质重大旅游项目。

(三)加大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坚持优质资源向优势开发主体配置的原则,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等投资主体,在遵守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建设、保护规划的前提下,以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投资开发全市各类旅游资源,建设旅游产品。

(四)完善产业要素

一是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建设。三是打造一批全省知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旅游节庆品牌。四是培育一批特色旅游商品。五是加大乡村旅游建设力度,推动全市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提升和规范发展。

(五)做好宣传促销

篇2

温哥华之所以能够吸引在数量上持续增长的观光游客,这要归功于一些旅游组织共同致力于使温哥华成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联动。这些旅游组织包括四个层面:温哥华旅游局、大温地区旅游协会(含温哥华沿海以及山区)、省旅游营销组织(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旅游局)以及国家旅游委员会。这些组织作为协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城市营销,以提升温哥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正如其它一些主要旅游目的地一样,温哥华的旅游营销目的地组织(DMO)非常注重海外游客数量的增长。温哥华旅游局在帮助该市赢得2010冬奥会的竞标过程中有独到的举措。事实上,温哥华成功竞标本身已经使该市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并由此带动了旅游观光业。而温哥华旅游局无论是之前的成功竞标或者当下以及冬奥会后,吸引海外游客持续增长,始终是其最着力的主要任务。

在所有营销活动中,温哥华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DMO)的关键举措,是在服务过程中给游客提供意外的价值期待。这项承诺使温哥华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倍增。“超出期望”,已成为温哥华旅游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内涵。让游客尽情体验温哥华,是所有工作自始至终的服务内容。

从温哥华旅游局的市场和销售活动来看,温哥华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DMO)努力追求的营销目标,是使温哥华成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该组织付出努力并通过各种方法,不断获得新的机会。其中最重要的一招,就是着力构建温哥华作为世界著名会展地的城市品牌。过去三年来,温哥华举办了21个国际会议,每个会议出席代表均超过1000人。由旅游带动的经济增长估计达到13亿加元。温哥华旅游局通过全程参与国际会议的举办,激活了国际会展这个细分市场,并因此刺激了旅游展览、旅游贸易和特别销售团体的业务成长。此外,温哥华旅游局还为会议组织者提供详尽的协助——包括介绍、担保以及积极参与到协作伙伴的生意进程中,以帮助他们赢利。

其实,会展经济的强劲增长,已使温哥华对举办国际商务会议的市场需求有难以招架之势。抓住机遇为冬奥会做准备,扩建温哥华国际会展中心,是该中心自发的强烈需求。新计划扩建的温哥华国际会展中心,面积将是原来的3倍。

新的国际会展中心将在2008年末建成。会议、展览以及其它功能设施,总面积将达到50万平方英尺 (相当于4.57万平方米)。新增面积将和原有建筑很好地衔接,临波而上,更加植入海洋,可尽情呼吸海的气息,更可眺望远山。这项耗资6.5亿加元的项目,已通过温哥华扩建中心立项,其中一半资金将由加拿大政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及温哥华旅游局共同筹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新的中心同时也是2010冬奥会和残疾人运动会的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目前,该中心正在积极寻求长期合作设计、建造、发展和运营的人。由世界知名的可持续发展专家组成的可持续发展顾问委员会,负责全面监理这项工程。

关于休闲旅游市场,温哥华旅游局的关注重点是市场数据库和客户关系管理。这使DMO能以更有意义的方式跟潜在客户进行沟通。合作市场项目聚焦于旅游贸易、旅游展览和旅游熟客这三方面的最好的消费者,同时,在选择的目标市场中直接面向目标游客,瞄准并刺激游客过夜需求,以旅游价值的提升带动经济增长。为了达致这一目的,温哥华旅游局努力保持与旅游专栏和媒体的良好合作,因为公共媒体的如实报道比付费广告更易取信于消费者。此外,还有两个比较特别的细分市场——游轮市场和同性恋市场。对这两个市场的特殊目标人群,市场诉求跟其他任何细分市场一样,主要是打包促销和提升旅游新体验。

温哥华港是豪华游轮进出阿拉斯加和大西北太平洋的主要通道。去年,通过温哥华港的豪华游轮有272条,游客超过91万人。其中大约40%的游客在大温地区逗留观光。要挑战这部分市场份额,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很好地替那些只作短暂逗留的游客规划好白天的旅行路线(计划);二是要替那些从温哥华港上下船的游客规划好之前或之后的打包旅行计划或路线。

许多主题旅游线路(计划)在温哥华旅游局的网站上都有介绍。不仅包括游轮市场,还包括任何自助游以及团体打包游线路。任何关于经济游、浅度探险、观海豹、赌博、露营或乘坐滑翔飞机观赏沿海野生动物和景致的线路,都提供水疗以及关于东方、中国中医的介绍。高尔夫、滑雪、烹饪体验以及温市文化、遗迹、艺术等,都可为那些来温哥华观光的游客提供非常方便的多方面的线路安排。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还有一个特别的、持续吸引游客强烈关注的旅游产品,这就是关于土著居民——印第安民族文化旅游。已经发展得非常健康和有影响的印第安民族文化游,常使游客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发掘和提炼印第安文化,甚至与冬奥会相提并论列入议事日程。土著居民参与冬奥会是本次运动会的一个亮点。有4个土著民族的原住地将成为冬奥会的举办地。那时,他们会与整个加国的原住民共同献演土著文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土著居民参与冬奥会的举办,关于加国原住民文化旅游与体验的旅游产品将会持续升温。

温哥华的文化旅游,还有许多成功经验。随着中国海外游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开发中国市场是温哥华城市营销的又一个重点。去年,温哥华旅游局为此新设了一个聚焦中国游客的专门网页,以使那些潜在的中国游客更容易获取温哥华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有关信息。登录这个网页恰巧可链接到温哥华旅游局去年11月参加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游客可与当地居民一样,及时了解温哥华日益增多的旅游文化活动,比如在温哥华举办的中国表演艺术节。该艺术节从2005年开始每年一次。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表演艺术节,主要特色是兵马俑、秦始皇、唐朝仕女和武则天。100位世界水准的表演者,1000件来自北京的手工定制的戏服,使这一主流文化事件尽显生动和华丽。

篇3

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游客首选率是衡量旅游中心的首要条件。“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应当成为我国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以及福建周边的台港澳地区和日、韩等境外游客到中国大陆旅游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也应当成为全球范围游客主要选择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作为一个跨省区域,要成为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一方面,从公众认知的角度看,要具有独特和鲜明的市场形象,在全国范围及境外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从旅游指标评判的角度看,区内游客数量与结构应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世界级旅游精品富集地。所谓旅游精品,是指精心规划、设计、打造、管理、服务,品位价值高、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吸引力强的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旅游精品是旅游吸引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成为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显然也是构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根本支撑。要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富集地,一是要有高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品牌体系,二是要有数量较多,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功能完善,游客首选率高的次级旅游目的地体系,三是要有类型丰富,结构优化,富有特色,以自然和文化旅游为主体且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 带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就成了旅游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资料的翻译是跨国界、跨文化、跨社会的宣传活动。翻译工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 我国旅游资料的英译情况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拼写语法错误;措辞不当;滥用汉语拼音(中式英语);文化信息处理不当等等。

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资料, 其功能就是向读者亦即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历史背景, 文化特色,引起游客参观的兴趣,达到传播本地文化的目的。同时,旅游资料中所蕴涵的信息以文化为主,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考古到风土人情,无所不有,极具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因此,翻译旅游资料就是要把含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转换到译文中,这才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点所在,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却给这种文化的转换带来极大的困难。有的译文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有的译文的语法杂乱无章,错误百出。有的译者强行按中文的句法进行翻译。那就无法达到其英译的目的——吸引游客。比如用hang foot building 来翻译吊脚楼让人无法想象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建筑物。下面就旅游业相关的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旅游资料的翻译

虽然旅游资料的翻译应该以读者的文化为主,以译文为重,但是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是旅游资料中与其不同的文化,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在读者接受范围内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如果译文不作任何改变照直翻译,不但令外国游客不知何意,而且还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达不到翻译的目的。那么译者应适当地增减文化点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所以采用删减、释义、类比、改译等方法。

典故是旅游资料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谚语、某些作品等。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因结构固定,义在言外,已失去指称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要对典故作适当转换。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 意译向译文读者忠实地转达原文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如:“玉兔”为什么英译成“Moon Rabbit ”而不译成“Jade Rabbit”?让人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

旅游景点的翻译

旅游景点的翻译在旅游文化的介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译者对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学习,有条件的最好作实事求是的实地考察。想办法拉近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中国悠久历史中有许多着名事件,英雄人物,典故传奇等, 旅游资料中经常提到的许多风景名胜往往与他们有关。不增加说明,一般外国游客就无法理解。有时候在翻译旅游资料中删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多数外国游客阅读这些资料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增加一些旅游兴趣。

值得一提的就是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在翻译选词时更应该慎重。比如说“楼”在英语中有许多个对应语,并不是可以随便调用的。浩然楼译为Haoran Mansion,是因为这是一座公馆大楼式的建筑,岳阳楼译为Yueyang Tower,因为其形状类似塔, 而天安门城楼是众所周知的类似检阅台、主席台的建筑,故译为the Tian An Men Rostrum。

饮食文化的翻译

我国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形成众多菜系,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它的中、西文化差异、其原料成份及烹调方法等。如将韭菜合子译成Chive Box就会让人费解,何为“Chive Box”?看到“盒子”就直接对应了“box”? 可见译者在翻译菜单时对这种传统小吃本身还不够了解。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不禁想到了“dumpling”一词,其所指不仅限于“饺子”,还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饺、锅贴等,虾饺可译为Shrimp Dumpling,素菜锅贴可译为Vegetable Dump1ing。此类英译名现已广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体积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词也可适用。综合考虑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笔者建议译为Fried Leek Dumplings。

在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翻译时,可采用直译:烹饪方法+原料名,如:清蒸桂鱼Steamed Mandarin Fish、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炖牛肉Stewed Beef 。音译+意译:麻婆豆腐 Bean Curd Sichuan Style、西苑饭店 Xiyuan Hotel。意译:红烧狮子头Braised Met Ballswith Brawn Sauce、棕子Pyramid -shaped Dumpling 。

公示语的翻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都需要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然而,当海外旅游者来华发现“Entrance Visa”(凭票入内)、“FeePark”(收费停车场)、“Ticket Office For”(补票处),Off Limits(旅客止步)等非规范英译的公示语时又会作何感想呢? 在北京,各街道路口都设置了路街名牌, 如“长安街”。路牌上汉语“长安街”置于汉语拼音“CHANG'AN JIE”之上组合共用。像这种路标中国人只看汉字就一目了然,而无看拼音的必要;海外旅游者不懂汉字,看了标注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明白这“J IE”意味着什么。如能将拼音CHAN G'ANJIE 的“JIE”改用“AVE”或“AVENUE”岂不更恰当。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色公示语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示语应用功能的不同直接导致英译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语气的差异。

突出服务、指示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街区名称、旅游信息咨询等方面,如:International Departure 国际出发、InternetCafe 网吧、Drinking Water 饮用水、Shopping Mall 购物商城、Information 问询服务、CarRental 租车服务。突出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紧急救援等方面, 如:Turn Right 向右转弯、Slow 减速行驶、No Parking严禁停车。严格禁用生僻词汇,英语公示语的词汇选择非常重视公众化, 严格避免使用生僻词语、古语、俚语、术语。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场合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一些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公示信息经确认实有必要保留,在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应当参照实际功能需要选择适宜形式风格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海外旅游者中进行检验。在确认不会产生任何误解的情况下才可广泛应用。

总之,中国要实现在2020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目标, 必须重视旅游英语翻译的作用。分析其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恰当翻译旅游资料,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旅游英语翻译得好,会唤起外国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他们领略华夏千古文明的醇厚魅力,译得不好,则会破坏游客的兴致,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 带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就成了旅游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资料的翻译是跨国界、跨文化、跨社会的宣传活动。翻译工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 我国旅游资料的英译情况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拼写语法错误;措辞不当;滥用汉语拼音(中式英语);文化信息处理不当等等。

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资料, 其功能就是向读者亦即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历史背景, 文化特色,引起游客参观的兴趣,达到传播本地文化的目的。同时,旅游资料中所蕴涵的信息以文化为主,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考古到风土人情,无所不有,极具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因此,翻译旅游资料就是要把含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转换到译文中,这才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点所在,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却给这种文化的转换带来极大的困难。有的译文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有的译文的语法杂乱无章,错误百出。有的译者强行按中文的句法进行翻译。那就无法达到其英译的目的——吸引游客。比如用hang foot building 来翻译吊脚楼让人无法想象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建筑物。下面就旅游业相关的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旅游资料的翻译

虽然旅游资料的翻译应该以读者的文化为主,以译文为重,但是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是旅游资料中与其不同的文化,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在读者接受范围内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如果译文不作任何改变照直翻译,不但令外国游客不知何意,而且还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达不到翻译的目的。那么译者应适当地增减文化点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所以采用删减、释义、类比、改译等方法。

典故是旅游资料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谚语、某些作品等。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因结构固定,义在言外,已失去指称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要对典故作适当转换。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 意译向译文读者忠实地转达原文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如:“玉兔”为什么英译成“Moon Rabbit ”而不译成“Jade Rabbit”?让人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

旅游景点的翻译

旅游景点的翻译在旅游文化的介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译者对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学习,有条件的最好作实事求是的实地考察。想办法拉近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中国悠久历史中有许多著名事件,英雄人物,典故传奇等, 旅游资料中经常提到的许多风景名胜往往与他们有关。不增加说明,一般外国游客就无法理解。有时候在翻译旅游资料中删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多数外国游客阅读这些资料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增加一些旅游兴趣。

值得一提的就是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在翻译选词时更应该慎重。比如说“楼”在英语中有许多个对应语,并不是可以随便调用的。浩然楼译为Haoran Mansion,是因为这是一座公馆大楼式的建筑,岳阳楼译为Yueyang Tower,因为其形状类似塔, 而天安门城楼是众所周知的类似检阅台、主席台的建筑,故译为the Tian An Men Rostrum。

饮食文化的翻译

我国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形成众多菜系,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它的中、西文化差异、其原料成份及烹调方法等。如将韭菜合子译成Chive Box就会让人费解,何为“Chive Box”?看到“盒子”就直接对应了“box”? 可见译者在翻译菜单时对这种传统小吃本身还不够了解。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不禁想到了“dumpling”一词,其所指不仅限于“饺子”,还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饺、锅贴等,虾饺可译为Shrimp Dumpling,素菜锅贴可译为Vegetable Dump1ing。此类英译名现已广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体积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词也可适用。综合考虑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笔者建议译为Fried Leek Dumplings。

在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翻译时,可采用直译:烹饪方法+原料名,如:清蒸桂鱼Steamed Mandarin Fish、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炖牛肉Stewed Beef 。音译+意译:麻婆豆腐 Bean Curd Sichuan Style、西苑饭店 Xiyuan Hotel。意译:红烧狮子头Braised Met Ballswith Brawn Sauce、棕子Pyramid -shaped Dumpling 。

公示语的翻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都需要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然而,当海外旅游者来华发现“Entrance Visa”(凭票入内)、“FeePark”(收费停车场)、“Ticket Office For”(补票处),Off Limits(旅客止步)等非规范英译的公示语时又会作何感想呢? 在北京,各街道路口都设置了路街名牌, 如“长安街”。路牌上汉语“长安街”置于汉语拼音“CHANG'AN JIE”之上组合共用。像这种路标中国人只看汉字就一目了然,而无看拼音的必要;海外旅游者不懂汉字,看了标注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明白这“J IE”意味着什么。如能将拼音CHAN G'ANJIE 的“JIE”改用“AVE”或“AVENUE”岂不更恰当。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色公示语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示语应用功能的不同直接导致英译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语气的差异。

突出服务、指示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街区名称、旅游信息咨询等方面,如:International Departure 国际出发、InternetCafe 网吧、Drinking Water 饮用水、Shopping Mall 购物商城、Information 问询服务、CarRental 租车服务。突出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紧急救援等方面, 如:Turn Right 向右转弯、Slow 减速行驶、No Parking严禁停车。严格禁用生僻词汇,英语公示语的词汇选择非常重视公众化, 严格避免使用生僻词语、古语、俚语、术语。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场合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一些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公示信息经确认实有必要保留,在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应当参照实际功能需要选择适宜形式风格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海外旅游者中进行检验。在确认不会产生任何误解的情况下才可广泛应用。

总之,中国要实现在2020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目标, 必须重视旅游英语翻译的作用。分析其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恰当翻译旅游资料,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旅游英语翻译得好,会唤起外国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他们领略华夏千古文明的醇厚魅力,译得不好,则会破坏游客的兴致,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4-0126-04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它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21世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目前,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兰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一、兰州文化旅游新业态正逐步形成

文化旅游不仅是在自然景区体验,而且是和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等紧密结合的特色文化体验。经过多年发展,世界各地旅游业已经进入“产业融合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地与其他产业相融合,衍生出各种新的旅游热点和旅游形态。同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一样,兰州旅游业横向、纵向合作的态势进一步增强,除了与传统古文化的结合外,还日渐与工业、农业、民俗、演艺、饮食、商务、教育、宗教、节会赛事等文化元素相融合,文化旅游业的元素日渐丰富和多元化,兰州文化旅游新业态正逐步形成。

(一)旅游与演艺文化加速融合

优秀的演艺文化能集中表现地方文化、特色民俗,兰州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兰州舞台艺术精品演出、春节文化庙会等大型文化演艺活动精彩纷呈,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其中,《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文化旅游演出剧目曾轰动海内外,已成为兰州城市形象名片。《丝路花雨》的创作和演出标志着中国“敦煌舞”诞生,被誉为“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大梦敦煌》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享有“西部艺术第一品牌”、“可移动的敦煌”等美誉,敦煌文化由此也成为海内外旅游团体追崇的目标。另外,30立体风光与歌舞完美结合的《炫彩之旅》,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文化震撼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我市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品牌演艺节目。旅游与演艺文化的日益结合,吸引游客,拉动消费,极大地促进了兰州文化旅游业的繁荣。

(二)旅游与节会赛事文化日趋融合

节会赛事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最佳载体,一些有影响力的展示地方特色的各类节会赛事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大批游人参加,带动文化旅游,而且成为集中展示地域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民族民俗风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的平台。多年来,兰州通过举办一些大型节会赛事活动,“节会经济”的综合效应显现,加速了兰州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兰洽会、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自行车兰州段比赛、中国MBA黄河(兰州)漂流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兰州水车节、兰州黄河文化旅游经贸洽谈会等节会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各方的游客。据统计,2010年国庆期间,水车博览园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01.2%。旅游与节庆会展的对接,充分展现了兰州丝路重镇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提升兰州文化旅游的品位,对加快兰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逐渐结合

兰州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从已公布的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可以看到,社火、花儿、傩舞等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较深的文化底蕴,对游客有着神秘的吸引力。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兰州已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秦腔博物馆等,通过展馆和演播大厅让游客穿越时空隧道,获取精神享受,构成美好回忆,深刻体验兰州民俗文化的厚重感。另外,兰州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开发成旅游商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教育价值,而且经济价值也十分可观,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旅游与工业文化不断结合

篇7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已难以为继,城市的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中村问题也日渐凸显,城中村更新改造成为盘活城市土地存量的重要环节,是城市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

传统村庄规划由于缺乏从区域、地方与村庄自身层面对其进行针对性解析,缺乏对项目发展动力的深入思考,未能充分挖掘规划村庄的特色、结合实际情况解决规划村庄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引导规划村庄的持续发展,因而多为图上挂挂,千村一面,为村引进的项目也缺乏吸引力,未能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政府独力整治财政压力增大,招商引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项目难以在资金保障下有序推进。因此,项目应跳出传统村庄规划的常规模式,改善民生应从村庄自身特色挖掘、传统历史记忆重现、产业链构建与吸纳就业人口等方面进行切入,从村庄内部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将村庄发展融入城市经济发展体系之中,为其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在1990年代中后期的城市蔓延和郊区化的进程中,城市边缘区土地被政府大量征用与进行开发建设,原有的农村聚落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或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成为“城中村”;随着周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城中村逐渐演化成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廉租房的低收入住区,形成了依靠出租屋与集体物业的“外生式”出租经济2,村民成为享受城市公服外部性、依赖租金与集体分红的土地食利阶层,缺乏促进村落持续更新与完成乡村-城市转型的内生动力。三旧改造在珠三角地区的实际焦点在于对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格局的一次“破旧立新”式的改革,需要面对大量的既得利益主体并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在地方政府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中达成共识,才能够顺利推进改造的实际实施。3 但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中,城中村改造普遍采取的“铲平――重建――村民回迁(或外迁)”方式不利传统村落文化风貌的延续,而且村集体缺乏自身的经济增长点维持自身生存,全部依赖于纯土地出租和物业租金的“寄生型、外生式”经济增长方式完全依赖于地域的出租物业数量与租金水平,且容易受到城市政策、物业供给等外资因素影响,是非常脆弱与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4因而,在城中村更新中应深入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积极引导村民的公众参与,以城市触媒引导片区的功能再生,通过明确功能定位、划分保护区域与开发区域以及确定非物质形态与物质形态的功能再生模式等策略5促进城中村的复兴,以调整土地利用与土地收益格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

1问题与困境:快速城市化对村庄发展的冲击

城市核心区的村庄如何承接城市化迅速发展带来的冲击?是将土地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储备,机械式的推倒重建来消灭“城中村”?或是因地制宜地将具有保留价值的要素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以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参与都市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使城市核心区村庄的特色资源形成城市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这既是对政府决策的一种考验,也是城市更新或城市化面临的一个价值取向问题。

快速的城市化挤压着城市核心区村庄的空间,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城中村推倒一颗颗古树,建起一栋栋握手楼,祠堂古建等年久失修,随之而来的是,伴随城市和村庄发展的众多历史记忆已渐渐消失在城市化的洪流中。

2机遇与思考:旧村改造的现存问题与城市居民旅游休闲需求的提升

目前,多个城市核心区的村庄改造最终均以居住房地产的建设为改造蓝图,这一规划路径成就了各村多个千万富翁,但就村集体而言,村庄硬环境得到改善,收入得到提升,一夜暴富成为众多村民对村庄改造的认识,与此同时,村集体与村民开始在改造过程中索取更多的经济赔偿。改造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但村民就业问题并未很好的得到改善,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隐忧。同时,一栋栋融资居住物业的兴建带来了大量人口,造成了公共服务配套的压力,但对城市产业并无实质、可持续的贡献,也不利于城市长期的运营和发展,城市也在一条条推倒重建的村落中失去其自身的特色和标记。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旅游休闲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承载着城市历史变迁的核心区村庄也有着众多历史建筑(如牌坊、书社)、自然要素(古树、河涌)、韵事典故等城市发展的印记,牵动着一代代城市人以及进城农民工的回忆,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这些都给核心区村庄发展特色旅游带来了条件与机遇。

3思路的探索:以休闲文化旅游作为村庄更新策略的新视野

基于以上思考,广州的黄埔村、小洲村等多条城市建成区内的村庄都开始了以休闲文化旅游为主线的改造新思路,本文也对城市核心区的村庄如何结合休闲文化旅游推进改造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3.1 品牌打造:塑造特色,整体包装

对于具潜力的城市核心区村庄,应对其进行文化特色和历史典故的深度挖掘与提炼,提炼村庄所处地域范围内的特色要素加以策划,进行宣传和推广,把村庄变成一个旅游景区来整体包装,塑造整体品牌,提升村庄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3.2 活动策划:市场定位,触媒诱发

在活动策划方面,应合理定位市场,针对主要客源设定合适的功能活动,对其载体空间进行合理布局,通过旅馆、展览馆、开放空间节点等载体的设计诱发城市触媒作用,形成城市化学连锁反应,促进更多元化的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3.3设施规划:旅游优先,兼顾交通

在城市核心区的旧村落改造中,其设施布局主要以旅游功能为主,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城市家具导引标识、小纪念品商铺、自行车租赁、游船码头等设施的布局和设计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庄发展文化旅游的品质与品位。其次是梳理村庄交通和游线。根据不同的脉络梳理不同的游线,兼顾制定适合本地习惯和传统的交通组织方式,不要为交通而盲目拆迁开路,破坏了村庄的原有格局和原真性。

3.4要素规划:历史挖掘,记忆再现

旧城核心区的村庄往往承载着悠久的城市历史,重现其在城市变迁中渐渐失落的历史要素和辉煌过往在如今城市文化凋零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多数游人进行文化休闲旅游往往就是为了重温孩提时候的情景或者追溯城市以前发展的痕迹。村庄改造不应推倒,而更应溯源。

4 规划实践:佛山市南海区叠蛄肽纤乡文化旅游策划

4.1 叠蛩乡规划概况

南海叠蛩乡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中部,桂城街道西北部。处于佛山传统中轴线与新城市中轴线之间及佛山中轴线的北部门户区段内,广佛RBD中轴线千灯湖区段旁,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叠蚍种梦叠北乡与叠南乡,叠蛩乡面积共为376.49公顷,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色,也承载着南海属地文化的重要记忆。作为城市核心区村庄,建筑的物质与结构性退化、村落小尺度的空间肌理以及村落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渐渐地与周边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鲜明对比。

如何在南海区城市化过程中定位叠蛩乡是本项目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休闲文化旅游作为叠虼遄的更新策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桂城商务休闲的定位的需求以及区域内休闲的功能尚未凸显,另一个则是规划希望将休闲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触媒,在保留村庄格局原真性的基础上诱发与刺激叠蛩乡后续开发的元素,使叠蛩乡获得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自身的功能内循环与新陈代谢,延续与重现叠虻某鞘形幕记忆。

因此,叠蛩乡应通过活化千灯湖商圈、岭南新天地商圈等周边重点功能区的“溢出效应”,对自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构建传统文化的艺术骨架,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完善环境景观体系。

4.2 叠蛩乡现状特征

(1)空间布局紧凑、无序,各种要素高度集聚

由于出租经济的吸引建造了高密度、部分用于出租的握手楼,建筑密度大,建设强度较高,建筑权属复杂,街巷空间布局紧凑,街巷随水系蜿蜒曲折。在密集、无序的物质空间布局中,人流、车流混杂,水系、树木、古桥、古建筑、民居、生活设施、民俗娱乐活动等各种要素高度集聚,但整体空间格局不成体系,各特色要素呈孤立状分布、整合度低。

(2)承载城市文化底蕴

叠蛩乡村庄肌理承载着不同历史时代叠蛉俗孀姹脖驳募且淦段,叠虬橇船、时令诗与民间节日、民俗娱乐活动等非物质文化也有着深厚的底蕴。叠蛩乡的物质空间承载着厚重而清新的水乡文化,是佛山南海城市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历史见证,凝聚了城市本土文化的精华。但随着南海快速城市化和村庄发展,属于叠虻亩烙屑且湔在新一代叠蛉说哪院V薪ソサ去。

(3)叠蛩网特色能展现龙船煲(撞)、沉、C、龙船漂移等技术

叠蛩乡濒临汾江河,村内分布着多条河涌,池塘、农田散布在村落肌理之间,水乡河道与中心区千灯湖水系相通,水系综合交错,其骨架呈“a”形,宽度在3-12米之间,总长度约为9529.14米。叠蛩乡独特的C弯道龙船赛道能展现龙船煲(撞)、沉、C、龙船漂移等技术。

水乡内临水的街巷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街―水―街”、“屋―水―街”和“屋―水―屋”。三种临水空间形态都体现了典型的岭南水乡水上人家的特色。

图4-1 叠蛩网格局与临水街巷的三种形式

4.3规划难点

(1)空间的梳理和公共设施的配置

在尽量不拆迁村民个人房屋的基础上进行整治,在村庄中原本密集的空间肌理中如何腾挪空间或利用地面、地下空间相结合的方式新建部分节点建筑、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2) 旅游的外部性和居民的利益分配之间的矛盾

休闲文化旅游的引入将对村庄的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干扰,在不同类型的流线规划中需考虑游客流线经过主要节点的同时,能够尽量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困扰。

4.4 规划要点

4.4.1 水乡格局的营造和传承

水乡格局的营造,最为关键的是水质的改善。由于与千灯湖等水系相通,且村域内河涌长,水系纵横交错,整治难度大。因而,在规划中需提出具体的生态修复工程、河涌截污等措施对叠蛩系进行整治,以期改善其水质情况与水生生物的生境。

规划对现状的水乡村落肌理进行梳理,对内部街巷进行适当的抽疏改造,同步整治水系两岸的景观,注重协调新、旧建筑的空间关系,以形成连续丰富的景观秩序与良好的视线格局。在重要节点处(如水道交汇处、重要建筑的正门前),运用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手法,打造新的开敞空间。同时,对叠蛩乡的内部街巷进行整修,采用青石的铺地形式,以保持水乡整体风格的统一。

改造前 改造后

图4-2 叠蛩乡入口节点改造前后对比

4.4.2 现代功能的策划和植入

村庄建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部处于较为缓慢的更新状态、建筑物资或结构性的退化而显得过时,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生产方式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保持叠蛩乡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休闲旅游、龙船竞渡、文化表演、展览、民宿、水乡集市、佛山小吃店与夜间泛舟等现代功能策划与植入,以对其进行换血再造,实现功能再生,打造多条特色旅游线路,重新焕发叠蛩乡的活力。

图4-3 叠蛩乡龙船竞渡的盛景

4.4.3 破旧建筑的更新和整治

规划对破旧厂房、建筑质量差的临时搭建建筑物进行改造,在不影响村落格局、不破坏村庄的原真性的原则下进行叠虼遄空间格局的梳理,水系两岸或内部街巷的建筑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修葺与功能再生,新增建筑则结合当地空间肌理与周边建筑特色在可建设的未利用地上进行建造,以延续当地居民的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改善整体环境景观,突出叠虻牧肽纤乡特色。

4.4.4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再现

二十四坊是叠蛑匾的物质文化景观之一,根据易瑞瑜记载,叠蛴卸十四坊诗,诗中镶嵌着各坊(里)的名字:“叠蚴ハ缛刖帕,四涌昌社庆田丰。四头茶泗育麟地,四边发达向三东。”但由于村庄空间格局的不断演变,部分牌坊已经被拆除了,规划结合《叠蛳缰尽返募窃兀确定旧时牌坊的具置,恢复牌坊,以重新延续当地村民的文化记忆。

叠蚧咕哂卸捞氐牧肽纤乡记忆,“十馨连阡陌,八景纵观横” 6概括了叠虻拿鞔前八景、清代后八景与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别致少有、独具特色、颇有历史意义的景物。规划结合物质、非物质两个层面对叠蚣且浣行深入挖掘,同时将传统的文化元素注入到水系、古桥与村庄空间肌理之中,使其记忆以多种文化景观的形式再现。结合摆慕仙、初秋景、武馆狮会和十番锣鼓等传统历史文化活动、节令龙舟、双溪酒家等传统老字号的重新打造,以特色致胜打造叠蛐掳司埃使传统历史文化与市民生活得以融合,延续与再现其历史记忆,以实现叠蛭幕的活态传承。

4.4.5 旅游品牌的刻画和打造

规划在文化旅游策划中设计了一整套城市家具作为叠虻奶厣标识系统,以加强叠蛘体的景观连续性、指引性与可识别性。其中,叠蛲急甑纳杓疲融合了叠蛩系的蜿蜒曲折、古建筑轮廓与本地新品种兰花“南海梅”的剪影等元素,以成为叠蛐涯康谋曛荆从微观层面刻画与打造叠蛭幕旅游品牌。

图4-4 叠蛩乡的城市家具设计

5结语

本文结合叠蛩乡项目对城市核心区村庄的更新策略进行探究,寻求村庄改造与文化休闲旅游的最佳契合。

叠蛩乡项目从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底蕴两个层面深入挖掘其特色与发展轨迹,通过重建部分已消失的老字号或牌坊重现其传统历史记忆,并在保持村庄格局原真性的原则下,进行休闲文化旅游开发,完善其公共服务设施与景观体系,构建旅游产业链以吸纳当地居民就业,提升当地居民的居住品质,使叠蛩乡能够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地区共生,融入城市发展体系之中而又保留鲜明的岭南水乡印记。

参考文献:

[1]魏立华,闫小培. “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 城市规划,2005,07:9.

[2]魏立华,闫小培. “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 城市规划,2005,07:9.

[3]杨廉,袁奇峰. 珠三角“三旧”改造中的土地整合模式――以佛山市南海区联虻厍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10,02:14-20.

篇8

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问题,要坚决做到三个“一律不能开发”:第一,污染严重的旅游景区一律不能开发;第二,破坏生态资源的旅游景点一律不能开发;第三,不利于自然环境的旅游产品一律不能开发。归根结底,就是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决杜绝一切破坏自然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

二、践行开放———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

草原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使之形成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开放吸收的文化理念和博襟,这就是践行开放。践行开放是草原民族宽广的胸怀、包容的态度、豪放的性格和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是草原民族打破旧观念、顺应新潮流、不断开拓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草原民族在积极创造自身文化的同时,努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发展自身文化,不断扩大自身文化的影响,促进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与其他文化一起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坚持践行开放这一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搞好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是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赤峰市为例,赤峰市的优质旅游资源数量位居第二,是旅游业的“缩影”和“名片”,这里不但拥有内蒙古其他地区所共有的草原、森林、湖泊、沙漠、庙宇、陵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且还拥有内蒙古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石林、冰臼等地质奇观,尤其是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以及清末民初的移民文化一脉相承,为赤峰市践行开放、博采众长、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因此,要发展赤峰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政策开放。这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地方政府要以开放的眼光制定政策,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比如政府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减少相关行政审批,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旅游文化产业。二是地方政府要发挥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主导作用,深化旅游业的改革开放,构建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由旅游文化产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实践证明,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产业,它与国土资源、旅游、文化、环保、工商、税务等众多部门和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仅仅由旅游部门管理旅游文化产业,势必造成没有问题人人管、出现问题人人不管的不利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政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整体合力,进而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观念开放“。梦里草原,神奇赤峰”是中央电视台为赤峰旅游文化所作的广告。诚然,赤峰确实有美丽的草原,有“北京的后花园”的美称。但赤峰不仅仅有美丽的草原,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因此,要发展赤峰的旅游文化产业,就必须以开放的观念整合旅游资源,既要重视草原文化游,又要重视人文景观游。据有关资料统计,有84。2%的人喜欢赤峰市以草原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游,②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赤峰市以草原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确实优美,令人向往;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赤峰市对人文景观宣传、开发、利用的不够,没有彰显其所蕴含的魅力。根据赤峰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想推动赤峰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在继续巩固、开发自然景观的同时,加大人文景观的开发建设力度,促进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开发。赤峰有著名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赤峰有“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辽代京城遗址等等。这些都是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人文资源,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深入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更好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优势,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赤峰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加旅游文化吸引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眼界开放。草原民族的多元构成决定了草原文化的开放理念,也决定了草原旅游文化的多元性。在全国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今天,必须放开眼界,广泛吸收其他地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仅要使本地区的人了解赤峰的旅游文化,还要使全国其他地区,甚至海外人士有来赤峰观光旅游、体验赤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强烈愿望,从而提高赤峰旅游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恪守信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根本保证

篇9

闫慧珍(198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

摘要:秦皇岛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要想做好旅游产业工作,就必须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以突出自身旅游特色为主构建旅游格局。那么如何将城市文化优势转化为自身的旅游优势,并以此进行市场份额抢占,打造产品品牌文化,就成为了秦皇岛目前亟待解决面重大问题。本文将从秦皇岛的旅游文化及其产品进行概述,为如何提高秦皇岛旅游文化产品品牌的营销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秦皇岛;旅游文化;产品营销;策略

一、秦皇岛旅游文化概述和定位

(一)文化概述

秦皇岛位于我国北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旅游城市。自春秋战国起,秦皇岛就一直作为我国历代军事要塞之地而存在着,从最早的燕长城到现在的明长城,秦皇岛历经了千年的沧桑,也见证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其形成与发展与我国历史息息相关,甚至被誉为是一部壮阔的史诗。同时秦皇岛也积淀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是燕赵文化的发祥之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旅游文化的重中之重。秦皇岛目前的旅游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四种,一是海域旅游文化,二是长城军事文化,三是体育活力文化,四是节庆欢乐文化。

(二)形象定位

旅游的开发需要文化作为依托,旅游形象的树立需要品牌的打造,秦皇岛的旅游文化产品品牌要树立就要拥有特色的形象定位。秦皇岛是一座滨海旅游城市,其在建设旅游发展时应该把城市品牌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共同打造秦皇岛的产业发展,只有两者结合发展,才能有效挖掘秦皇岛的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秦皇岛景点文化高度,从而才能更好的为秦皇岛旅游景点找到合适的形象定位,进一步推动秦皇岛旅游文化建设,是秦皇岛在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秦皇岛的旅游文化产品

(一)海域旅游文化

大自然的景观魅力是秦皇岛旅游文化产品中的建设重点之一,海域旅游文化除了自然的景观,还包括其孕育的各种民俗风情和文学艺术等等一系列的人文景观。北戴河是秦皇岛的旅游业发展地,在国内外都备受人们的喜爱,每年慕名前来的游客非常之多,其文化资源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挖掘深度。

(二)长城军事文化

秦皇岛内拥有丰富的山川资源,长城横亘秦皇岛全景,被誉为是中华名族的龙脊,其中天下第一关、老龙头等长城旅游系列景点也备受人们的喜爱。历史的积淀给了秦皇岛太多丰富的物质文明文化,因此,长城军事旅游文化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也是秦皇岛旅游产品的营销重点之一。

(三)体育活力文化

秦皇岛的独特旅游资源是其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文化的基础,秦皇岛旅游业曾以奥运会理念为依托在岛上建立了各类体育文化展览中心和各类参林公园等等,集休闲娱乐和健身训练为一体打造了独具自身特色体育旅游文化产品。其山水交融的自然风光也给秦皇岛带来了一批又一批慕名前来的游客。

(四)节庆欢乐文化

文化程度的高低能够体现景区的人文精神。秦皇岛根据自身地势优势,在节庆期间举办各类文化大会,如庙会、文化节、望海大会、葡萄酒节、荷花艺术节等等盛大的节庆活动,并以此丰富秦皇岛的旅游文化,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饱尝文化盛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秦皇岛旅游产品的发展。

三、秦皇岛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策略

(一)挖掘重点资源,打造核心景点

将秦皇岛打造成大规模的品牌旅游特色景点并以此带动周边旅游地区是秦皇岛相关旅游部门的首要任务。随着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秦皇岛已经建立了如海洋公园、北戴河风景区、山海关风景区等一系列特色旅游景点。其中以山海关和北戴河的旅游景点最为著名,其秦皇岛最具特色的景区,同时也是秦皇岛的核心旅游景区,秦皇岛旅游想要做好品牌营销策略,首先就要做好核心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各产品营销企业在规划秦皇岛各地产品布局时要优先以北戴河等核心旅游景区作为发展点,打造品牌效应,带动其他景区的产品营销。

(二)结合社会力量,打造旅游精品

要想全面打造秦皇岛旅游旅游品牌,除了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做好准备各方面工作以外,还必须依托社会群众的力量,合力开发和打造秦皇岛特色旅游产品。秦皇岛的旅游地区应全面把握市场方向,通过社会参与和文化带动等一些列措施来提升旅游景点的价值,同时要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秦皇岛旅游区域中心。除此之外,还要在社会对旅游景区进行大力宣传,建设秦皇岛生态旅游基地,带动群众合理打造秦皇岛旅游特色景点,如建立生态鸟类博物馆,以生态建设带动秦皇岛旅游区域中心的形成,从而将秦皇岛打造成精品旅游区。

(三)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品牌形象

想要有效提高旅游品牌营销效益,做好产品的推广是关键。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地的文化交流,秦皇岛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旅游品牌,就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各种产品展销会、产品推广会、旅游交易会以及各种专业产品论坛会议等等来对本地旅游产品进行推广和传播。秦皇岛旅游产品营销要准确定位自身产品,围绕市场营销积极推广旅游特色产品,在展会中向社会展示自身良好的营销系统,努力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并以此带动秦皇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提高品牌维护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在做好秦皇岛旅游品牌营销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品牌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品牌代表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程度,是产品给消费者的主观印象,因此,秦皇岛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中要注重对于自身品牌的管理与维护,采取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对品牌进行权益维护,如进行品牌专利注册,以此杜绝侵权行为的发生。 同时要规范自身旅游产品的营销,全面维护自身品牌利益,合理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遇到侵权行为,要积极行使品牌合法人权力,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侵权投诉,大力打击侵权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秦皇岛要构建合理的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营销策略,就必须根据其当地文化内涵与特色,提高景点建设,大力投入资本对其进行整体性开发,以核心景点辐射带动周边旅游景点的发展,从而推动旅游文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打造产品品牌意识,使秦皇岛成为拥有突出特色的大产业旅游城市。(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秦皇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重点应用性课题,名称:秦皇岛旅游文化产品“走出去”营销战略研究,编号::201306077。

篇10

2我国旅游文化产品贸易的现状

我国当前旅游文化产品竞争力比较弱,贸易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整体水平比较低下。(1)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品制造、生产占主导。从我国旅游文化产品贸易构成来看,主要出口以工艺品及雕塑、装饰品、印刷品等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旅游文化产品出口是主要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为国外公司做“OEM”。这说明我国旅游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增值集中在生产制造这个环节。这确实与中国作为一个有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一地位不相宜。(2)旅游文化产品贸易价值链结构单一。旅游文化产业核心价值链是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意、营销等非生产部门。但处于核心价值链的行业,如创意、开发设计,售后等行业的衍生产品较少,且结构单一。例如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票房收入,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落后。可见,旅游文化产品上游的金融服务、相关产业、衍生产业发展很不完善,旅游文化产业价值链结构单一。

3基于旅游文化产业价值链理论促进旅游文化产品贸易

根据上述对旅游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分析可知,产品创意环节和产品营销、售后环节的附加值比较高。而生产、加工制造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如果一个产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必须向价值链高端扩展。

3.1丰富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创意内容

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它在生产中包含人们给它赋予的精神内容,所以旅游文化产品的核心是创意。一个旅游文化产品所包含的创意内容是它能给人带来的精神共鸣才是旅游文化产品主要卖点。所以提升旅游文化产品在价值链的附加值,其首要问题是要用创意吸引人。能让消费者记住的是那些具有较高创意内容的文化产品。那么如何促进旅游文化产品内容创新?首先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创意是人的创造,即挖掘出别人尚未挖掘出来的潜在消费者需求。摒弃对文化产品的偏见,完善旅游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激励机制,第二,汲取外来文化之精髓。优秀的人类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文化产品创意过程中,在本国文化基础上借鉴外国优秀的文化,并做全面积极的演绎。以美国著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票房的大获成功为例,这两部电影的主角熊猫和花木兰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但经过美国电影创意人员独特的创意和包装,最终《功夫熊猫》和《花木兰》是美国的。

3.2促进旅游文化产品的衍生品开发

旅游文化产品的制造、生产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但衍生品开发已成为该产业利润再创造的源泉,该环节可视为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当前,国内旅游文化的衍生品开发则过于保守,放弃了很多的增值机会。例如,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如今很多业务,如主题公园度假村、消费品和媒体网络其实都是在影视娱乐这部分业务基础上推出的衍生产品进行再次销售的。衍生产品的销售使迪士尼公司获得的收入远远高于文化产品本身的贸易收入。

3.3重视营销和售后环节,延长价值链

延长的产业链获得的收入远远高于文化产品本身的贸易收入。建立联合推广营销机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主要旅游集散地和客源地集中开展品牌形象宣传活动。品牌精神来源于对旅游文化产品的营销,并且旅游文化产品的营销和售后会给旅游文化产品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可以加深对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延伸,延长产业链。例如,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公司推出“您只要打一个电话,其余的事由我们来做”的星级服务长期对公司必将带来无形的收益。

篇11

(一)旅游文化产品缺乏深层次开发。旅游文化,准确来讲,应为文化旅游,景点有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反之,单纯的景点无法吸引游客。旅游因文化理念的加入,而提升了莫大的附加值。现如今,旅游行业已从“单纯只靠游客数量增加收益”的怪圈中跳出,所以,不断挖掘深层次的景点文化内涵,才是旅游行业的生存之道。但现状则为,旅游行业经营者对挖掘深层次旅游文化的理念匮乏,只是简单的对景区、景点、旅游线路等进行变化,开发,不能从文化的角度,去再次解读旅游环境,导致旅游文化没有连续性。

(二)旅游文化主题缺少特色和个性。景区的生命力、吸引力就在于景区的主题。特色主题、个性主题能吸引游客的眼球。比如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江南典型水乡古镇———乌镇,以“淳朴秀丽的水乡景色、风味独特的民间小吃、历史沉积的民俗节目”为主题,吸引游客。旅游文化的主题,是旅游文化营销中的核心,是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所在。因为,旅游是一种大众化的审美过程。但现状却令人担忧,很多景区、景点普遍存在严重的“跟风嫌疑”。所以,旅游文化主题的特色和个性,决定着景区的长远发展,切勿盲目跟风、雷同。

(三)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枯燥单一。现在的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已经与“文化”二字背道而驰,如果说早期的文化旅游还算是营销手段之一的话,现在,则不然。因为多次经历文化旅游后,游客对其已经熟知。“文化旅游”已经无法再次吸引游客,“降价”反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生命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其次,旅游文化营销的宣传策略手段也普遍单一,除了不停投入的广告宣传外,很难见到其他出彩的宣传方式,宣传缺乏立体感,持久性;再次,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旅游经营者只把目光盯在全年为数不多的几次长假上,造成大量游客短时间内涌入各大景区,被网民讽刺为,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看人头。

(四)旅游文化营销策略呈现快餐式。旅游文化快餐式的营销策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误区。例如:《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热播后,取景的淄博市淄川区涌泉村,就成了当地最炙手可热的旅游地。但是在《马向阳下乡记》开播之前,淄博市淄川区的涌泉村,只是一个距离淄川区中心35公里远的小村庄,由于位于群山之中,尽管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景区,但是来此探访的人却并不多。然而随着电视剧慢慢退出银幕,涌泉村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类似这种景点品牌如昙花一现般。这样的旅游文化营销策略缺乏张力,缺乏生命力。

二、新时期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的构建

旅游文化受到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市场、需求、文化。原因在于,一是旅游本身就是连接市场与需求的桥梁,实现市场与需求的良性对接,是旅游的根本任务;二是文化因素影响着市场、需求,是旅游联系的第三个端点。所以,市场(P)、需求(m)、文化(C)这三者成为了互为影响的三角关系,且这三者,构成了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在此种新形式的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下,又可以细分为四类:第一种,以旅游产品为目标,以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为核心,兼顾文化因素,考虑的顺序依次为:市场、文化、需求,即为P-C-M营销运作模式;第二种,以需求为目标,考虑的顺序依次为:需求、市场、文化,即为M-C-P模式满足市场需求;第三种,以文化创新为目标,以市场为核心,考虑的顺序依次为:文化、市场、需求;第四种,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文化为目标,考虑的顺序依次为:文化、需求、市场。以上四种营销方式,由于出发点和注意点的不同,效果的取得亦会不同。接来下,我们就以这四种营销模式,细细分析。

(一)挖掘旅游文化产品内涵,恰当运用P-C-M营销运作模式。P-C-M营销运作模式,其中,文化(C)作为连接市场(P)和需求(m)的中间项,意为借助文化媒介,把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满足需求。旅游文化营销,实质为营销与文化的结合。文化不能因为营销的原因,而去改变自身。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属性的力量强于营销力量,在营销与文化的结合中,营销应以文化为根本,利用文化,挖掘文化内涵,辅之于恰当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若为了营销而去强行改变、改造文化属性、文化内涵,这样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恰当运用P-C-M营销运作模式,能使游客对文化产生认同感、亲切感,然后,再把产品推向游客,这样有助于产品实现价值。

(二)旅游资源实行整体策划,运用M-C-P模式满足市场需求。M-C-P营销模式中,需求(m)目标,意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物质消费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忽视游客的精神消费。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文化内涵。原因在于:一方面,不会存在纯文化的旅游产品,文化必定依附产品而存在,但并不意味文化因此而被忽视;另一方面,文化是旅游产品决定性因素,是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灵魂。所以,在营销前,旅游经营者应深入了解产品文化底蕴,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对旅游资源实行整体策划,再与市场需求相联系,使得二者保持通畅。比如,山西省的旅游开发就很值得提倡,不仅开发文物古迹、山水自然景色,而且还将文物古迹与山水相结合,利用文物古迹的文化感染力,将山水自然景色,推向市场。

篇12

旅游,一个非常可爱的词语,给我们多少的惊喜和乐趣。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们去追求更多的精神食粮,于是旅游产业热起来了。旅游产业,当今我国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第三产业,同时也是人们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产业。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相应地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于是促使现代旅游文化应运而生,而且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旋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代旅游文化重视文化旅游,即是将旅游与文化统一起来,旅游不再是简单的旅行游览,而是更注重对文化的一种履历和践行。因此,本文就我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传统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课题进行简要的探析,并对其文化传承的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一)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一样吗?一看概念差不多,实际是不同的。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两个严格区分有一定的联系和概念。旅游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一类文化,文化旅游类是运动,是有机联系的存在的意义一类的旅游和旅游业。

(二)旅游文化是具有综合性的文化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各个方面组成。如果你需要源文化,东道国文化和服务文化。一个独立的文化交流形成这些文化的融合。这一综合性的文化主体由两部分人:一是游客,他们是旅游者的文化载体;二,从业者的旅游目的地和其他目的地的接待和工作人员和游客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他们是在主机的文化和服务文化的载体。在旅游这两个过程或提供劳务为游客之间的关系,并促进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旅游文化。因此,无论是从旅游文化的内容,还是从旅游文化的形成过程来看,它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二、传统旅游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一)传统旅游文化是我国旅游业的源泉和基石实际上,旅游最主要的就是文化的游历,主要包括自然文化、历史文化、生活与饮食文化、文化等多方面,这些文化要素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属性。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疆域、56个古老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度,自然资源丰富优美、历史文明厚重绵长、宗教文化古老神秘……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传统旅游文化的要素。事实证明,虽然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正是因为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才吸引全世界游人蜂拥而至,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蓬勃

发展。因此,传统旅游文化是我国旅游业最重要的源泉和基石,必须要永远传承和发展。

(二)传统旅游文化是我国旅游业的品牌基础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世界旅游格局的进一步开放,我国传统旅游业也经受了来自于西方旅游文化的冲击。在这种冲击的影响下,一些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单位、旅游从业人员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盲目迎合西方旅游文化而弱化了我国的传统旅游文化,这是一种极其短线的行为。众所周知,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承续性,盲目把外来旅游文化嫁接到我国旅游业上。久而久之就会减弱甚至埋没我国我国本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最终丧失我国本土旅游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在引进和借鉴西方旅游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我国传统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为基础

打造更多我国专属旅游品牌,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传承传统旅游文化对策分析

(一)保护性传承与发展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炽热发展,很多优势旅游资源被开发,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却暴露出过度开发以及破坏性开发的严重问题。我们知道,诸如许多自然景观、非物质历史文明遗产、古建筑等都是不可复制的,更不可能再生,一旦遭到破坏将使我们永远失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因此,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旅游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高举保护的大旗,严禁过度和破坏性开发传统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给其足够的生存与延续空间,从而有效保障我国传统旅游文化的健康承续性。

(二)规范性传承与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