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4-01-10 10:14: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篇1

第一阶段:封闭自己

我所任教的103班里有一个学生,美术课上他从来不画画,一到上课他不是趴在课桌上睡觉就是发呆,眼神里却总是流露着淡淡的忧伤,在课外他也从来不和其他同学交流,总是孤僻地坐在一个小角落里,因此显得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每次考试试卷全是白卷,甚是洒脱。从他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他是一位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小孩,从小就没有妈妈,爸爸根本不管他,有比较严重的自闭症,无法和其他人正常交流,他无法从学习中得到快乐,也无法从与同学相处中得到满足和幸福,他太缺少关爱了。

第二阶段:找到打开心扉的一扇门

从那以后,我建议班主任让他坐在第一桌,上美术课的时候我的目光经常会在他身上停留,我发现他的观察能力还是不错的,很快他就发现了我的关注,在接下来的美术课当中经常表扬他、鼓励他,慢慢地他有了改观,我还鼓励全班同学都要和他成为好朋友,他也慢慢培养起对美术的爱好,经常一节课下来也能认真听讲了,学习态度是学生内心想法最直观的体现,这一阶段我发现他愿意打开心扉并融入课堂中,他的眼神从暗淡迷茫变成了好奇积极,我继续鼓励支持他,经常在课上让他向全班同学展示出自己的画,从班里同学的一次次赞美中一点点打开心扉和积累自信。

篇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48年,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协助下宣告正式成立的世界性心理卫生组织叫做世界心理卫生

A.学会 B.协会

C.分会 D.总会

2.健康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完好状态,除包括精神和社会适应外,还包括

A.情感 B.行为

C.身体 D.道德

3.能够引起孕妇母体内分泌以及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重要心理因素是

A.感觉变化 B.记忆变化

C.知觉变化 D.情绪变化

4.人在进入老年期前都要经历一个生理、心理变化较剧烈的过渡阶段,这一过渡阶段被称为

A.成人期 B.中年期

C.更年期 D.早老期

5.心理缺陷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的

A.平衡能力 B.运动能力

C.组织能力 D.特殊能力

6.对自己躯体健康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过多的自我注意、自我暗示,这种情感缺陷类型属于

A.焦虑状态 B.抑郁状态

C.淡漠状态 D.疑病状态

7.人类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经过种系遗传,保存和发展了生来就有的三大本能,即摄食、延续后代和

A.相互功能 B.自我保护功能

C.群集避难功能 D.适者生存功能

8.人类大脑神经系统活动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重要自我保护功能叫做

A.人体免疫系统 B.生物免疫系统

C.心理防卫系统 D.第一防卫系统

9.在幻觉的种类中所占比例的是

A.听觉幻觉 B.视觉幻觉

C.味觉幻觉 D.肤觉幻觉

10.在社会心理学中,采用反对集体或他人对自己一切要求、指令的形式,逃避外界压力,维护个人尊严、面子的失常心理,被称作

A.惧怕心理 B.逃避心理

C.报复心理 D.抗拒心理

11.在心理交流分析法中,P、A、C的实质含义就是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应永远保持童真、理智和善良的

A.愿望 B.心境

C.情操 D.品质

12.大脑训练法主要是指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将动作的每一细节,在“大脑电视”里过一遍,暗示自己放松身体,调整和改善心理上的竞技状态,对自己的技术充满

A.期待 B.憧憬

C.信心 D.希望

13.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异同性原则是指咨询人员既要注意来访者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又要根据来访者的个别差异,做到

A.因人而异 B.一视同仁

C.相互尊重 D.相互理解

14.帮助单独的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咨询形式被称为

A.现场咨询 B.宣传咨询

C.直接咨询 D.个别咨询

15.建议以自我实现、自我增强和造就具完美功能的人等广义的名称来作为咨询终极目标的学者是

A.素沙 B.柏德逊

C.史东 D.亚毕告

16.当事人中心治疗的基本条件包括真挚、尊重与

A.信任 B.理解

C.关注 D.同感

17.操作学习不是一种反应,而是一种冀求获得某种结果的

A.行为 B.愿望

C.需要 D.条件

18.咨询员需要避免的3种无效会晤行为方式包括劝告、说教和过多

A.保证 B.沉默

C.提问 D.训斥

19.要改变当事人的认知行为,咨询员需要具备高超的说服技巧和诱导能力,这些可统称之为

A.疏导 B.指导

C.辅导 D.引导

20.移情作为投射到咨询员身上的反应倾向,既包括当事人对自己当前或过去的情感和态度,也包括

A.欲求 B.期望

C.追求 D.动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正确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21.心理健康的含义就是心情愉快,没有烦恼。

22.孤独感就是自己感到生活没有趣味,经常出现烦闷的感受。

23.对儿童的教育方式是关系到家长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24.确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属于常态,通常包括推断、自我感觉和病因检验三种方法。

25.按照情绪体验的方式,妄想主要包括需求性妄想、想象性妄想和自恋性妄想。

26.系统脱敏法的一般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使行为失常的患者没有焦虑不安反应并逐步适应,最后达到矫正失常行为的目的。

27.个别咨询的缺点是咨询对象少,容易出现反复。

28.反移情是指咨询员对当事人做出的主观判断和共情反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注意的集中度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标准,请简要说明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30.简述青少年期独立性增强应当注意的心理健康问题。

31.简述赫洛克情感成熟和健全的标准之一“有解除情绪紧张的能力”的具体内容。

32.解释成功的咨询人员看待他人时“友善的”特征。

33.简述心理分析治疗法的自卫机制中“投射”的主要内容。

篇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45 ― 02

[收稿日期]2014 ― 09 ― 20

[作者简介]黄志军(1964―),男,海南文昌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教育理论。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们也一直在思考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问题,希望为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做一点事情。不过,高校本身和高校研究者们往往忽略了从心理资本视角去构思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策略。殊不知现实的高校教育运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在很大程度和范围上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1〕,也影响了高校各大学科专业的教学及其改革发展进行。因此,从师生心理资本视角研讨和解决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笔者拟在挖掘心理资本与高校教育的关联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心理资本开发培育现状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下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路径与对策。

一、心理资本与高校教育的内在关联

心理资本作为一个系统,具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构成成分,也有自己的作用机制和机理在其中发生作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系统与高校教育存在非常多的内在关联,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良好发展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教育发展也是大学生心理资本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1.心理资本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一是心理资本系统的构成成分。关于心理资本构成,学界说法很多,不过比较通俗的说法,将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心理资本当作一个系统来解构。按照众多教育心理学家的说法,心理资本是指一个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具有不同于一般心理表现的特点,比如具有为完成具有挑战性任务和项目的自我信任感,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怀抱一种既定的目标和希望、梦想,具有持久以恒的毅力和意志等等。由此,一个人的心理资本系统,主要包括自我信任、乐观向上、希望与理想、顽强的毅力等等构成。这些要素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作用巨大。凡是涉及到人的工作,不注重所有参与人的心理资本建设,都会影响完成任务和项目的效率。

二是心理资本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机理。心理资本的诸多要素对一个任务和项目的完成发挥作用,就需要一定的作用机制,这些作用机制包括主效应型的、缓冲型、调节型、动态综合型等机制。这些作用机制和机理都有待积极掌控和引导,否则,不利于工作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三是心理资本的类型。关于这一点,说法也非常多。就大学生来说,主要包括就业与职业心理、恋爱与情感心理、学习心理、网络心理等等;也可以分为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和行为心理等,展现了大学生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时段的心理资本形态,这些实际存在的心理资本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一段时间一些领域的心理健康运行和生活学习工作的发展质量。

2.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高校教育的内在关系

大学生心理资本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高校教育发展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和可能的空间,具体关系如下:

一是大学生心理资本是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调动起来,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心理资本系统。根据很多专家的调研分析,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机制运行,更是影响其学习方式和艺术的有限采用〔2〕。

二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的重要渠道和平台。高校教育发展情况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也具有很大引导和促进作用。如果高校教育从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式、教育效果和评估等方面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则不能很好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介入。

二、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整体上不错,但是不断出现的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些都表明了加大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1.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一是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系统构成。按照心理资本理论的观念,大学生心理资本基本要素也是乐观、希望、信心和毅力等,如果按照学生面对不同的事情,可以拓展为就业心理、学习心理、网络心理、婚姻情感心理和社交心理等等是其中重要构成部分〔3〕,这些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模式方式都是有影响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资本系统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几个要素就了事。

二是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具有诸多的特点,对高校教育质量具有诸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差距性大,这主要表现在同一年龄段的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其心理资本中的乐观、希望、毅力和信心都是非常不平衡的。同时,这些心理资本要素随着科技的发达,其量化可能性大大增加,实用心理学的调研分析纷纷开展。大学生心理资本也具有多重性,积极的心理资本和消极的心理资本都有的,彰显了一个人的心理资本具有很多正面和反面的一个影响。

三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表明了其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工作严重不够。由于当前社会的转型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变化,现在青年的压力很大,面临着就业与求职心理、网络时代的网络困惑与依恋问题、学业问题〔4〕、恋爱情感心理、社交心理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起构成当代青年学生巨大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都是非常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教育质量提高。

四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机制机理发挥功能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调适能力很不高,尤其是在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困难时,心理资本发挥的缓冲、调整和适应做得很不及时。这就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抑郁症、孤独症、依恋症等不断出现的原因。

2.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高校教育如今面临价值选择与行为逻辑之间的困境、教育质量标准与现实要求的矛盾、自主发展与环境要求的困境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5〕。除此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心理素质、心态状况等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或者是降低作用。

一是影响了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这就是说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高校注重大学生本身的心智发展取向,建构起人性化的教育取向。这其实提出了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回归到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是影响了高校教育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大学生心理发展特殊性要求高校教育将之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求改变单一的知识教育模式,应该更多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这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高校学科教育应该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健康运行和培育纳入其发展的视域。

三是影响了高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这就是大学生各方面心理发展的情况对高校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等的效果影响很大。这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其他学科教育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三、科学开发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不断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鉴于心理资本的巨大作用和高校目前师生的心理资本现状,我们务必要抓住师生心理资本现状,多维度积极开发和培育心理资本,形成强大的教育内在驱动力,从而不断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具体的路径和措施如下:

1.切实解决高校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高校从学校层面到每一教职工要切实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价值取向,从各个层面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高校教育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学校应该多方面调研大学生对学校后勤服务、教育服务、学生工作、思想教育等各大模块的诉求和意见,切实针对学生的困难,不断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和培育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是教师们应该积极分析学生遇到的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网络依恋症和认同问题等等,将这些问题纳入各大学科专业教育关注的视域,不断丰富高校教育的内容和范畴体系,力求从各个层面解决当代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专业教育问题和网络文明问题。

2.科学介入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推动高校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心理资本开发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提升高校学生投入学习的良好心态的水平。鉴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资本发展的重要性,高校理应该纳入其教育关注的视域,从认知途径、情感途径、行为途径与价值途径等层面,积极疏导好大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和行为心理,努力引导学生建构起自我疏导和自我咨询的心理教育机制〔6〕,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促进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

3.努力在师生之间建构一种良好的心理契约体系,推动高校师生互动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和拓展。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重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构起一种彼此相互期盼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契约机制〔7〕,为大学生心理资本系统的乐观向上、希望理想和毅力等资本要素带来更多的动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教育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发展。

4.多维开发和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不断丰富高校教育视野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努力积极从以下各个层面开发和培育好大学生的心理资本〔8〕,设计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教育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多采用激励和鼓励的办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增强对学业、就业和自身各方面的自信心,培育学生一种放眼未来和着眼现实的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乐观心态;加大对学生克服各种困境能力和素质的指导和训练,提升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意志。

总之,心理资本理论为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从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育来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等各个要素的齐心协力,从各个层面为这项工程做好准备,建构起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的长效机制,从而为高校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职业教育等等提供一种良好的学生心态文化运行机制。

〔参 考 文 献〕

〔1〕赵德慧.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绩效影响实证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06):97-98.

〔2〕张阔.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01):48-53.

〔3〕王海燕,吴国薇.大学生心理资本构成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09-113.

〔4〕 陈兰.转型期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1):46-48.

〔5〕盛云,杨连生.高等教育价值困境探微〔J〕.社会科学辑刊,2014,(04):60-63.

篇4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4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2013年4月,我市组织了中考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在考查中,学生出现的违规操作出乎意料、令人费解,如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查、加热操作、溶液配制等书面考查中正确率接近100%的操作,却在实验操作考查中问题频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在内容标准中要求达到的目标是:“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为更好地达成上述目标,了解学生实验考查中违规的心理行为,研究相应对策,考查一结束,我就组织本班27名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为了保证真实的调查结果,没有预先设计表格及固定形式,仅以考查时的实验报告册为蓝本,请学生回忆考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自我实验的不规范操作,并自行描述,同时填写有效实验评价。现将调查结果与分析和相应的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实验自我评价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实验考查的内容

本次考查所选实验均为课标要求学生必做的实验活动,学生抽签任选一内容,单人单桌完成实验,时间15分钟:

试题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试题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试题3:酸、碱的化学性质

试题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 学生考查的操作现状

27人的自我评价中,共出现22次的违规操作,其中有8次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未能成功。学生对于常用的仪器药品的实验操作,如液体的量取、药品的取用、气密性检查、气体的收集、滴管的使用、过滤操作等都有不足之处,实验动手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少不良的实验习惯,如瓶塞未塞、药品用完没有归位、药品洒落桌面、火柴梗没有放到废液缸中、反应完的药品倒入水池中、实验完毕后没有用抹布把桌面擦干净等等。

而从后续的学生自我评价看,对于大多违规操作,无需教师点评,学生即能心知肚明,他们清楚规范的操作,这在平时试题考查中也已经展现出来,是什么导致了试题考查和实验操作考查的差异?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其心理活动的影响,学生如此的“知”“行”不一还应从其心理动因进行分析。

3. 学生考查的心理分析

27人的自我评价中,紧张(或慌)这个词出现了12次(女生出现8次),兴奋这个词出现6次。6位使用滴管的学生中,有3位用到“抖动”这个词,且均是女生。

九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成人感逐渐增强,课堂上,他们不愿意再玩“举手回答问题”这样的游戏,越来越安静。但初中学生的心理毕竟处在发育时期,思想上并未成熟,其游戏心理仍存在,且猎奇心理较强,化学实验室里的有趣、新奇的瓶瓶罐罐、药品试剂释放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拘谨。

从考查过程中的表现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看,考查过程虽然紧张却充满欣喜,一学生这样描述“很庆幸抽到化学实验,进了实验室所有的紧张便烟消云散了”。学生多用“紧张、兴奋”形容考查过程中的心理。实验考查后,一学生满脸激动的和我说“老师,我全部做出来了!”他的文化成绩不甚理想,但他在面对实验操作的考查时却毫无畏惧,欣喜迎接考查的到来,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表现。

在调查中还发现,男女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存在明显差异:

男生胆大,敢于大胆犯规,他们敢于直接倒入药品、反复实验等,对自己的评价更多肯定,如“很轻松”“很好”。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直接把石灰石倒进试管了”“第一次盐酸多了,加了石灰石,盐酸又少了;拿开玻璃片很长时间才倒入澄清石灰水,没有浑浊”“开始很轻松,很快就做完了,一看别人还才开始,就又重做了一遍” ……游戏心理在男生中也较多存在,“发现固体还有点湿,又加热,结果固体就溅出来了,赶紧盖上灯帽;还偷偷尝了一下蒸发所得的盐”这样的现象在平时的实验中更为多见,为了好玩他们会将药品任意混合、随意加热等。

同样是将药品洒落,女生往往却是源于手的抖动,她们甚至会因为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而影响自己的实验节奏,“紧张”这个词也更多出现在女生的报告中。如:“验满时就是不满,估计是药品量不足的缘故,由于这个还把火柴盒扔到了水里,”“很紧张。称取药品时,没用药匙,而是直接倒的”“有些紧张,滴管伸入量筒中,氯化钠洒在桌上”“拿着胶头滴管的手在抖,在滴进试管时,手一直在抖,就有盐酸滴到外面了”“感觉太紧张,手一直抖,使用点滴板时,溶液滴得太多,都溢出来,混在一起。滴管伸入试管,药品洒了一桌。”……

由上述心理分析可见,好奇、兴奋、游戏、紧张、畏惧等心理干扰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或因为好奇、兴奋、游戏不愿规范操作,或因为紧张、畏惧而违规操作。

二、运用“试误实验法”发挥学生心理因素在化学实验中的积极作用

1. 试误实验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许多动物学习的实验,用以解释学习的实质与机制。其中,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学习是他的经典实验之一。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其认知水平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再加其仍存心底的孩童心理,导致在实验操作中,不规范行为较多,这其中既有故意违规,亦有无意识违规,既然失误在所难免,何不在可控的范围内,允许“失误”、“错误”的发生,毕竟“违规”并不是“违法”。适当地让他们与“误操作”、“不规范”亲密接触,既能减少部分学生因“猎奇”心理而导致的不规范操作,矫正好奇、兴奋对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干扰,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准确、细心的进行规范操作,化学实验就不存在危险和危害,减缓紧张、畏惧心理对规范实验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科学的实验态度。

2. 通过试误,减少非智力因素对规范实验的干扰

从引起注意的角度看,“试误”教学能造成新异性,加强了刺激作用,引起有意注意。从记忆的效果看,“试误”教学充分暴露错误,在主动参与的正误交锋中,学生能知错、改错、防错,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保持长时记忆,从而能在今后实验中更多避免误操作。

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实验活动中,个别学生取用药品时,有少量高锰酸钾洒落桌面;一组学生在实验中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一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立即清洗试管……学生动手经验不足,不能将所学、所看的知识运用至实际操作是难免的;也有学生是想看看“违规”会有怎样的后果,与其批评让他畏惧实验,不如将无心的误操作转化为教育契机。甚至,我还有意和他们一起犯错,一起和他们观看先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水柱的变化。表面上看,损失了一点仪器,但破裂的试管、污染的桌面却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教育资源,他们反思造成不良后果的小组原因,提出修正措施,这样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误操作”的认识,他们的违规仅是好奇并没有恶意,今后自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试误”的过程同样会增加学生对实验的掌控能力,他们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预见性,从而心中有数、心中有底,自然就不会那么慌了。

当然,允许学生多试一试、练一练,甚至是错一错,并不是可以在实验活动中为所欲为,对于活动中那些随意破坏活动规则、故意破坏仪器、危及学生安全等行为必须及时制止,试误不是允许犯错误。

3. 通过试误,将“玩实验”引向“做科学”

著名化学家戴维的科学之路正是从“玩实验”开始,凡教科书上记载的化学物质的颜色、气味和味道,他都要复验一遍,对新发现的化学物品,他更是要闻一闻、尝一尝,以获取过硬的第一手资料,这其中包含有趣而又著名的“笑气试验”。 正是这些屡屡出错,麻烦多多的实验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正如他所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就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

可见,学生爱玩是人之本性,何况实验室里的仪器、药品是那样新奇、有趣,实验结果又充满新奇、未知。既然如此,与其“堵”,不如“引”,“堵”会让他偷着玩,甚至可能玩出危险,不如加以引导,玩出科学。正如新课标所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实验,他们跃跃欲试,主动要求自己阅读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我也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共分9大组进行,结果9组中仅有一组观察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上升至约1/5处,其他情况有多的、少的、没有吸水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各小组成员纠错找茬,进行自我反思,他们检查所用装置、反思自己的操作细节、与组员讨论失误的可能原因……并由此总结出分析实验误差(错误)的思路:装置、药品、操作。这些同样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这个时候我再给他们做一次实验的机会,个个都小心谨慎、认真思考,每个人都关注实验的每个环节的注意点,注意力高度集中,力争要万无一失。

如在“燃烧和灭火”实验活动中,设计这一自主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1: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用品:A. 酒精灯 B. 火柴 C. 木条 D. 蜡烛 E. 烧杯 F.镊子 G.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

常见的物品,却让学生玩出了多种花样。其中最引我注意的是:一组学生使用镊子夹住蜡烛火焰,导致熄灭。但在汇报时,该小组放弃了对这一方案的汇报,他们在小组交流时,认为这一方案是错误的。我请全体学生操作这一实验、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对该方案的汇报。学生说这一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既可能是镊子夹住烛芯导致隔绝氧气,也可能是金属制品导热性好,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而熄灭。这一看似错误的设计方案,却成为学生认识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对控制变量的深层思考,从而在下一活动中设计出令教师击掌叫好的方案。

实验目的2: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用品:A. 酒精灯 B. 火柴 C. 木条 D. 蜡烛 E. 烧杯 F.镊子 G.装有水的烧杯

学生在反反复复的“火生火灭”中寻找方法,而令所有人鼓掌叫好的是这样一个方案:用镊子一侧紧靠蜡烛烛芯,火焰熄灭。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常常利用的是升温的方式,教材中亦是如此,不少的降温往往伴随氧气的变化,难以控制一个变量。这位同学却以最简单的操作,说明这一问题,多年教学以来,教者也是第一次做。由“误”到“正”的过程,使学生“玩实验”中逐渐体会“做科学”的乐趣,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绝不仅仅是看现象的好玩。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修正,逐步逼近客观事实或真理的过程。如何“误”而不“危(险)”,如何引“误”到“正”,如何由“玩实验”到“做科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以智慧化解失误,不能将“试误”变为“失误”。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