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4:52: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文素养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豪斯顿曾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大学生会因人际交往的原则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处事风格,从而规范和支配自我行为,完成正确的自我定位,获取社会角色,从而在人文素养上得到提升。
(一)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管交往的对象是老师、同学还是家人,都会涉及到自身的处事原则,如与老师交往要尊敬诚恳;与同学交往要友爱真诚;与家人交往要自然亲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着人际交往的原则,如诚信、友爱等,大学生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集体意识,摒弃个人主义,将自我融入集体,在集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
(二)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人文知识的汲取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是汲取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在集体生活的交流沟通中,必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彼此学习,互相进步。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与网友建立虚拟关系,这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更是吸收和交流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会与人交往,是生活的必须,也是做人的基础。融洽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形成阳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人际交往的障碍,往往造成大学生偏激、孤僻、封闭的性格,人生态度灰暗消极,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学生的心身健康,阻碍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真正提升。
3从人际关系入手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人际关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密切相关,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基础和保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加大校园文化宣传力度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网络交际平台
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需求,积极建立校园网,打造网络交际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发挥网络的优势,使校园网成为一个传播知识、交流学习、互相倾诉的场所。特别是开始心理辅导栏目,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等帮助,进一步健全大学生的人品人格。
(三)开设人际交往课程,营造人文文化氛围
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在《周易》中出现,它的解释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此,人文也。”之后我国《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人文”一词的理解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人文”就是追求健康与进步,坚守道义和向往真善美的文化;“人文”就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认识人、认识社会和世界。
人文素养是一种自我的修养,是一种生活的质量,是人生存在社会上的一种品位。人文素养也是个体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了解和传承,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部分组成。人文知识一般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学习获得,而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人文性和理性,人文性强调人的尊严,理性是指超越一般动物的“我”,寻求生命的意义,即人文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获得。人文行为是人文精神的外化,人文精神的高度决定了人文行为的高度。①研究者谢保国在《教师与人文素养》一文中对人文素养的精辟论述是:“人文素养,凝聚着涵盖着人类先进优秀的哲学理念与创新的规律与法则,同时也集中着升华着人们优雅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方法与技巧;人文素养,培育着激励着人的高雅精神境界与不朽的人格魅力;人文素养,是人心的和顺,思维的自由,爱心的凝结;人文素养,是知识的精华,也是驾驭知识的本领,是学问的汇集,也是提炼学生的慧思,是形象体系的呈现与创造,也是体验领悟形象体系的妙悟,是学术视界的范围与物象,更是提升学术视界的通道与聚焦。”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精神大厦,是人类应该永远攀登不止的山峰。②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具有平等民主的理念和关注生命的意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超越功利的清高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和宽广的教育视野等等。
2 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
2.1 人文知识结构先天不足
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元素。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80%来自于师范学院,少部分来自于师范专科学校或非师范学校,从近几年开始已经有少数师范本科生加入到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来。来自师范学校的坚持上数学的是理科比较好的毕业生,由于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久而久之远离人文科学的学习,更无培养人文科学兴趣的可能,再加上师范学校和师范专科学校课程设置的欠缺,导致师范生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美学知识等人文知识的贫乏。没有人文知识的积淀,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便无从谈起,更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2 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无论他们的个体素质高低,是否具有人文精神是最重要的。然而,由于受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教书育人的观念逐渐淡薄,主要体现在:(1)缺乏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知道自己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只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教书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管学生将来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根本不管学生将来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理想、有信心、有爱心、有尊严、有修养等等。(2)缺乏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上数学就只管上数学,越上越让小学生畏惧数学,没有静下心来反思学生畏惧数学的原因是什么,更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源头、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何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下一代等。(3)缺乏维护教育公平的意识。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功利思想严重,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关注教育机会的平等,甚至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对待。(4)缺乏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的理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教数学就只教数学教材,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对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不具备以学生生存为本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5)缺乏善待学生的宽容之心。教师的权威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师心目中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不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的心情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不能以心对心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矛盾。
2.3 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大量资料显示,现代小学生畏惧数学的人数越来越多,除了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古板的、抽象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所致。大量事实证明,现代小学生不喜欢上课古板、方法单一的数学老师,而是喜欢那些知识渊博、上课幽默、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数学老师。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将无限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
3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3.1 数学学科本身的需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理性,感受数学人文;通过数学学习,领悟数学思维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朝着全面发展的人更进一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育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数学教育是一个由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组成的统一体,担负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任务,而数学教师又是决定数学教育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人物,再加上小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一生中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熏陶最重要的阶段,所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比提高其专业素养更重要。
3.2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③可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推进数学课程改革,重心就落在有效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人文素养在人的整体素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
3.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数理逻辑为主,教给人一种严肃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在数学理论框架中,一切都是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展开的,所以,数学教学一开始就只注重定义、公式、原理,乃至学科自身的逻辑,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使得我们目前的数学教育变得非常枯燥。④那么,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要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提升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乃是当务之急。因为教师是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3.4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数学专业知识,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拥有人文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体现在:对生命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自然和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不同观念的宽容;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和热情,这些都属于人文素养的组成部分。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只有当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并体现于教师职业生涯时,知识才能成为教师的个人的素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旗帜,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如果教师具有了较深厚、较宽广和丰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提升学术视野,而且能基于对每一位学生身心状态和成长需求的悉心解读,在学生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定环境中,寻找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因此,只有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小学数学能师、经师甚至名师。
总之,作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学生中才有威信,才能高效地完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任务,也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注释:
①熊英.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高等函授学报,2010(9).
②刘胜英,等.加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校学报,2008(4).
一、语文教学对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简述
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加快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人文素养是学生在不断地认识世界中所形成的一种人文关怀,是保持持续动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意味着学生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在不断变化着。目前,虽然在中职教学中对英语比较重视,但是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文化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思辨能力。这些都对我们学习能力的加强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加强语文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更加深刻,能够加快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欣赏能力。人文素养有时能够迸发出幽默的气息,加快交际氛围和生活情趣的建立,营造出欢乐、和谐的气氛。没有高雅的人文素养,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欣赏能力。加快语文教学,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收集许多素材和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判断方式。思辨能力的形成使教师拥有了开启智慧的钥匙。智慧使得教师能够明确地判断和定位,提高理性思考,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接近智慧的人。
二、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1.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做好彼此角色定位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人文情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严格重视态度。目前,就中职学生教学现状来看,他们的文化基础还比较薄弱。教师有必要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注重交流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职语文教学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把学生看作语文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自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放松自己、尊重老师,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2.运用中国传统美德传承学生的人生观
中职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的名言警句。这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育重视孝道。这在尊老爱幼、加快维护国家和平与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人文素养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能够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加强学生对自然以及生命之间强大的责任感。此外,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开放包容的意识,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绽放出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激感交流,从而让学生在思想道德的塑造中变得坚不可摧,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阅历,加快学生的情感培养。
3.构建语文素养素质培育体系
随着当代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更新专业知识。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出健全的素质培养体系,将学生人文素养素质的体系运用到学生的品质培养中,加快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对人文素养培养的协调策略和引导补充
1.努力培养中职学生阅读的习惯
在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过程中,教师要加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学生阅读习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素养增长方式。学生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其阅读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以此来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做出充分的改进。
2.合理衔接实践训练内容
实际的训练过程一般需要学生由行为到内在素养的提升转变,而人文素养价值的提升就需要依据这一原理。中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快引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欣赏一些书法,对一些作品进行科学的感悟,注重多种形式艺术作品的积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快人文感染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自身得到鼓舞。
四、小结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课堂交流的实际效果,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晨.语文教学对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与教学对策[D].鲁东大学,2013.
[2]费伟.中职语文文学人物形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及教学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素养”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和思想修养的总和。人文素养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语言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之人。英语教学过程恰好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包含德育、智育、美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素质教育。
2人文素养培养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学中的学生大多数为初中、高中毕业。他们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自信心,学习兴趣不高,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弱势群体,有的同学甚至有厌学倾向。面对这样的大的背景和教学对象,为职校的学生添补一定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积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3.1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很大的帮助。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更加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赖学生。同样,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课堂上,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以真挚、亲切的情感来组织教学,同时要有大方得体的教姿教态。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很重要,课堂上的适度的“微笑”更有良好的效应。
3.2加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
英语课堂上,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等,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My mother》时,导入部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了一些动物世界里表达母爱的图片,使学生们很快进入课文的主体,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带着这种感恩的情怀来学习此课文,很快进入角色,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3.3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英语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学科。 教学内容丰富,中西方文化相互渗透。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教材编排,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的人文素材。当前,市面上推广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数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比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Why college?” “The world beyond classroom”,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新目标,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自信心,积累社交经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在学习第五单元“Winning at all costs”让学生学习到了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相关知识,同时学习到了运动员们的体育精神。 当然,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本上,还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鉴赏和研究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4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女性医务工作者作为医患关系形成的最前线,女性成为与患者直接接触最大的群体,她们面对的是充满希望的患者,因此更需要人文情怀的支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术,更需要的是仁心和爱心。女性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石。
1.2缓解医患矛盾的缓冲区
医患矛盾是医院面对的重要难题之一,从导致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来看,医护人员的态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能够极大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和扩大,女性医务人员应该用女性特有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去关心患者,做患者的贴心人,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话,多解释、多交流,用语言和行动安慰患者,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旦医患矛盾有所发生或者扩大,女性医务工作者可以运用良好的人文素养冷清、果断、正确的处理所面对的问题,极大缓解医患矛盾的发生。
1.3加强医患沟通的桥梁
沟通作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女性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点,在沟通技巧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积极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康复发挥最大的作用,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更有利于方便医务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女性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要充分发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作用,促使患者能够更加乐于接受和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治疗工作,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发挥重要作用。
1.4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捷径
患者的满意不仅仅在于治好病,更在于治好病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那份真情,而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和关心程度直接决定患者感受的那份“真情”。女性医务工作者应当从细节着手,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处处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需要的是责任、关怀和爱心,女性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将成为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2提升女性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的途径
2.1建立医院文化氛围
德阳市人民医院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提高女性医务工作者人文修养的模式,秉承“医术仁心,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以“规范化、人文化、学院化”为发展战略,提倡以人本管理的管理理念,推动人本,仁爱,公益的人文精神,构筑“大德为医,大医在德”的医院人文情怀。
2.2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德阳市人民医院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型向现代的主动服务型的转型过程中,首先以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为出发点,用新观点、新思维来启迪女职工,使医院女职工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我院通过组建“客户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最直接、最贴切的客户服务,通过“品管圈”改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从患者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3提供进修学习机会
面对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没有较强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业务知识是很难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的,因此我院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女职工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提倡职业化发展理念,提高她们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为女性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讲座、高级研修班等进修学习的机会,促进女性医务工作者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双向提升。
2.4加强教育宣传
德阳市人民医院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首先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通过各科室召开晨会,医院内外网开设专题、专栏,悬挂标语、制作宣传板等形式宣传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医院每年开展评选“优秀女卫生工作者”、“优秀妇女工作者”“十大医德标兵”、“十佳护士”等一系列活动,以树立和宣传医院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励全院医务人员文明行医、廉洁行医。以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廉洁从业意识为主要目标,树立先锋模范榜样,在实际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1.存在错误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的正误影响着人们对待儿童文学学科、作品的态度。很多师范生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文学只是给小孩阅读的。笔者作过相关的了解,师范生中有很多同学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是幼稚,只能骗骗小孩子。这种错误的儿童文学观导致他们对这门课程不屑一顾。
2.儿童文学专业知识不扎实由于缺少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兴趣,普遍师范生没有用心学习这门课程,所以对于师范生来说虽然学习了儿童文学这门课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儿童文学系统的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很少学生能完整地回答出儿童文学到底有哪些特质,哪几种文体,每种文体的具体特点是什么等等。甚至有的学生还不能较准确地回答出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
3.缺乏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目前很多师范生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了解仅仅来自于小学时期的阅读了解。丽水学院的丁少杰为此特地针对学习儿童文学课程的学生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其中71.9%的学生没有主动阅读过儿童文学作品,只有3.8%的学生是很感兴趣,经常阅读儿童文学作品。②这样的情况很不乐观。作为一名准教师的师范生,若教师自己阅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屈指可数,又如何能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学习儿童文学作品呢?
4.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儿童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把儿童文学理论与儿童文学实践、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师范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却并不懂得如何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方面,是由于师范生对理论的学习敷衍了事,从而导致儿童文学的基础理论不够扎实。另一方面,高校的儿童文学课程的总体安排偏重于理论,而实际的分析指导较少,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小学教育师范生提高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儿童文学观
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的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性,所以大部分师范生不重视儿童文学,以为儿童文学课就是讲一些小狗说话、小猫唱歌的故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观首先要让师范生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其次,应该培养师范生积极的儿童文学情感。当师范生发自内心喜欢儿童文学,认同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稚拙、纯真等特点时,才能与儿童文学作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时的他们阅读《长袜子皮皮》、《五•三班的坏小子》里那些充满儿童情趣的快乐场景时,他们的身心才会有那种从里到外的轻松感、愉悦
(二)完善儿童文学知识结构
完善儿童文学知识结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正确认识儿童文学区别于的基本特点。儿童文学有5个特点和有本质的区别。师范生要能准确地抓住儿童文学作品不同于的特点才能正确领会儿童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第二,是准确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儿童文学每种体裁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比如童话,充满幻想,情节离奇,运用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师范生只有具备必要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才能把握不同体裁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另外师范生要掌握儿童文学各种体裁的教学要求和切入点。比如儿童诗歌的特点是句式短小、节奏明快,声韵和节奏是儿童诗歌表达情感的外在形式。这时讲授儿童诗歌的关键是朗诵,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倾向。师范生只有深入了解每种体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准确地引导儿童领略儿童文学作品的美感所在。
(三)丰富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提高鉴赏水平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具有引领人生发展的功能。中学古诗经典诵读与教学,有助于我们用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感染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人格,创造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板块――古诗词教学,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现代文教学不可替代的,加强中学生对古代经典诗句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明确古诗词教学对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一)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增强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树立报国之志,如杨炯的《从军行》和岳飞的《满江红》等。
(三)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增强认识,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忆江南》和曹操的《观沧海》等。
(四)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学会分辨人物的美丑、分析事件的善恶,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明确古诗词教学对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具有抽象概括、语言精练含蓄的特点,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先从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古诗入手,如李白的《静夜思》、《送友人》及柳宗元的《江雪》。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诗通过描绘山村秋日傍晚的恬美景色,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意趣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美好意象交错连缀,组成了一幅恬美的山居秋暝图。学生学了此诗,自然会感觉到古诗如此美好,想学古诗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课堂教学
大纲中安排的古诗词要按要求授课,除此之外,我还在每节语文课前拿出5分钟专门进行古诗词训练,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诵读活动,如表演读、赛读等,变枯燥的背诵为欢快的记忆,
(三)课外补充
要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利用晨读十分钟、课外活动十分钟学习古诗词,升旗时在国旗下演讲,平时抓瞬间“因地制宜”也可以训练。如两位学生闹矛盾,在解决矛盾时可以引用曹植的《七步诗》,从而既化解矛盾,又学习古诗。再如,当看到春天美好的风光,我随口吟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学生见景物也随口吟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美景配对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应用古诗写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移情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寓操行评定中体味
学生的操行评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操行评定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表现作出科学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自己,发扬优点,承认缺点,克服弱点,纠正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促进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操行评定中插上一两句古诗词,就别有一番风味,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给学生评语时,就借鉴这样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写给满怀壮志的学生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少年时”是写给贪玩不珍惜时间的学生的。
总之,三年来我运用古诗词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我感到,古诗词教育贯穿德育教育始终,从课内到课外,从活动设计开展到总结评比、国旗下演讲到操行评定,时时处处都可进行,让学生在接受中华古诗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的同时汲取德育养分,在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人文素养来说,属于一种无形的物质,是难以运用具体的形式来展现出来的,但是却可以从人们的言谈举止等方面体现出来。所以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最为显著的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包含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视野,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如果人文素养不足,就会降低学生的内涵,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育中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英语知识来说,应当是学生享受、可以感受到学习乐趣的过程。但是如果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过度关注学生语法上的学习,就会是英语教学十分枯燥。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开展教学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可以说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通过让学生学习文化来延伸其视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好社会发展。所以说想要实现这一过程,就要坚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接受其他文化的影响,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
(三)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果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降低英语教育的质量。且如果教育内容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也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保证教育的针对性。
三、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创建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就要坚持从文化氛围的角度上出发,以此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好英语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氛围其实就是让学生置身于文化环境中去,所以教师就要运用好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经典的外文名著,或是想学生讲解英美国家中的文化,以此来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在不影响正常教育的基础上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实践可以看出,让学生置身于文化氛围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关注西方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在文化氛围中,也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英美文化的基础上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避免单一的进行英语训练,从而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想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可以说只有真正认识到人文素养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意义,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方面就可以组织教师之间进行探讨与研究,通过相互交流来提高对文化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在其他人的观念下来完善自身的理念,从而掌握好开展人文教育的方法。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学习,也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保证教育的针对性与效果。
(三)从课外活动上出发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校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培养上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重点从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结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合理化建议。
一、如何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将各种教学技巧渗透、应用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以及升华阶段中去。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教育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都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教育素养。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教育技巧和技能,才能适应当下信息时代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教育教学。教师需要能创造性地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教学问题,使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学结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发展而来。适应了当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衍生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方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当代教育背景下,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成绩上的提高,更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信息教学向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的转化,来实现打造高素质职业人这一终极目标。
二、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上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教育授课呆板,学生兴趣不高。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能展示的信息量大,突破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格局,不仅降低了教师的书写量,而且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试听效果。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经历特征,使其对于具有束缚性的教学有所排除。加上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文素养教育授课过程中人员众多,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如何吸引其注意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现高职院校学生其未来的走向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能刺激学生眼球,提升学生兴趣。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来看,基本以文科领域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单纯的讲授为主,缺少灵活性,显得课堂没有活力,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职业教育上,又缺少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集合,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2.人文素养教育趋向文学化教学,与职业教育连接性少。正如上文说到的,人文素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人文领域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属于文科范畴;而职业教育属于社会领域的学科,尽管在学科教育上看起来二者没有明显交集,但是,事实上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学生成为高素质、高道德的优秀人才,避免其进入社会后受到不良文化和习气影响,改变本质,为社会所谴责甚至是遭到法律的惩罚。当下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授课老师为本校语文教师,缺少在人文素养和职业教育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教师。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思维影响,而文科类教师普遍在讲授中更愿意讲授文学方面的素养锻炼,实质上和职业教育之间差距较大,脱离了开授课程的初衷。
3.缺少与学生实际沟通,互动性不强。传统的人文素养教学和职业教育是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发展中心的,不能任学生自由的发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强硬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抑制了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丧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活在传统人文素养教学的师生来讲,师生间的互动是薄弱的,教师作为课堂上强势的一方会用其多年的传统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枯燥无味,自然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职业教育和人素养教育重要性上有所欠缺。
三、针对完善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创建良好课堂氛围。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把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融汇贯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传达学习课程的重要性,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今后职业道路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师的发展,以其自身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
2.明确人文素养涵盖方向,进行多元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堂的建立提倡的是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即在教师讲授关于人文素养提升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上,学生要结合自身,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是由课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思维建立共同促成的。教师应该对课上的教学与学生做的职业思维和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是否有效,而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满足,如果不能就应该变换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动力,培养学生关于自身职业素养思维能力。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现代教育模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更好地培养我国更多高素质的优秀职业人才,高校中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掌握的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创立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有效性作用,更可以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为社会打造优质的高素养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陈参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容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二、工科院校人文课程设置不足
工科院校人文课程设置的不足,导致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对人文课程的学习,使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受到影响。在当前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对于人文课程的设置较少,仅有的人文课程设置也未受到重视,比如对《中国近代史》课程的设置,虽然工科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程了解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但是由于工科院校对该课程的重视不足,很多工科院校对该门课程仅停留在考核的层面,不重视教学质量,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如意。工科院校其他的人文课程设置也存在类似的情形,要么没有设置相关的人文课程,要么设置了也不重视教学效果。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在大学的第一和第二个学年安排的人文课程较为有限,而到大学的第三个年度甚至都不设置人文课程,导致工科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接触的人文知识受到限制。
三、文化社团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分析
针对工科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工科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社团在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活跃工科院校的文化氛围,引起更多工科学生的人文艺术共鸣,培育工科学生的人文观念,提升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
1、培育工科学生的人文观念
工科学生在长期的工科教育背景下,已经失去了对人文知识的兴趣,而文化社团可以让工科学生在文化社团的活动中受到人文观念的影响。文化社团把对特定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举办活动的方式促进文化社团的成员主动的学习人文知识。通过文化社团的活动有效弥补了工科学生在长期重工科学习轻人文知识学习而导致的知识结构单一问题,弥补工科学生在人文知识上的不足,让工科学生形的思想方法,并通过文化社团的活动,让工科学生主动与人交往,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活跃工科校园的文化氛围
通过文化社团的活动,能够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首先,工科学院的文化社会团是学生根据对人文知识的爱好自发建立的,在文化社团的建设过程中,社团的学生举办活动的积极性会更强,通过大量的文化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工科学生参与到文化社团的活动中去,进一步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其次,工科学校的文化社团活动是校园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化社团的活动,将对工科学生来说单调乏味的人文知识活跃地展现出来,让工科学生对人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接受文化社团活动所承载的人文理念;最后,文化社团活动给工科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平台,对工科学生走上社会有着重要的帮助。工科学生在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中,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同类型的同学参与到文化社团的活动中去。
3、引起工科学生的人文艺术共鸣
工科学生在长期的工科教育中,缺少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不良影响,但并不代表工科学生对人文艺术缺乏兴趣。在工科学校的文化社团活动中,能激发出工科学生对人文艺术的兴趣,引起工科学生的人文艺术共鸣。通过引起工科学生的人文艺术共鸣,激发工科学生对人文艺术的兴趣,并主动的参与到工科学院的文化社团活动中去,主动的学习人文知识,加深对人文知识的了解。
1.自我意识强化,人文价值观念匮乏。当前的高中教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善恶与美丑等观念上相比于传统意义存在一定分歧与扭曲,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传统的标准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和生活比较懒散的现象,而且还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楣娣叮缓艽笠徊糠值难生在和别人在进行交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自我个性追求过度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比较极端的处理方式和手段;目前当代高中生日益匮乏的人文价值观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民族意识淡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比较缺乏。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在这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优秀的科技、文化、历史传统和人文知识都在世界大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并且对很多国家后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非常的少,生活中过度热捧所谓日韩风、欧美风,却不够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国内传统文化慢慢淡出高中生视野。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当代高中生的民族意识逐渐弱化,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也很难产生相应的认同感。
3.人文常识掌握不足,缺失内在的人文素养。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应试教育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的目标非常非常的明确,而且十分的单一,那就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具备一些专业技术的人才。由于应试教育教学目标的推动,国内很多高中教师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却不怎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试教育环境下,我国高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灌输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导致学生精力与时间过度消耗,从而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提升自身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素养,对相应的人文理念的感悟也非常的少。
二、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1.重视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对语文教育的地位进行明确。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的高中中,很多的管理人员认为语文课程的设立是没有必要的,导致很多的院校语文课程安排的课时非常的少,甚至有的院校没有开设语文这个课程。所以要想通过语文教育来对高中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首先就需要重视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通过语文教育去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要能够让学校的管理人员、高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的教学结构进行改善,同时还要能够对语文课程所包含的知识进行扩大。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
2.坚持“人文文化”为主线的“大语文”教学观。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善,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不断的被缩短,逐渐走向了大融合的局面,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也逐渐的变得模糊起来。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传统单一的语文教育模式进行改善,基于人文文化教学,将语文教育与艺术、哲学以及历史等学科有效结合起来,以此树立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观念,由此学生就可以从不同视角展开人文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可以从多方位接受人文知识。
3.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语文校园文化活动,并且积极地开展和人文精神有关的讲座,邀请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深化,这样不仅仅能够建立起一个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而且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并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我国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通过语文教学不仅仅能够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对自己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健全自身的人格。
法学专业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工具性和道德性的双重特点,这也说明在法律专业想要成为优秀人才的话,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缺一不可。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大学的根本目标是对人进行培养和塑造,而不是一个谋生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我们更应该注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素养教育,从而使得大学生肩负起他们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使其建立正确的三观,实现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法律教学对于人文素养的需求
人文素质教育在法律教学中十分重要,它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法律信仰,这是法律教育过程中人才成长的来源,一名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须注重价值观的正确普及,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培养人文素养有利于加强对法律的认同感,使其真正成为自身精神世界组成的一部分,这些人生的态度、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等因素都只能通过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法律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于真善美的探寻需求,法律人才只有接受一个相当全面的法律专业与人文素养教育,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将人文素养和法律专业知识相结合。现在在法律行业中出现的种种乱象无一不是由于学习时期三观没有正常建立而产生的,只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引导法律专业的人才追求真善美,从而成为掌握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二、在大学法律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人文素养教育以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性的完善与提高作为教育的核心,在法律教学中,它是法律教学到达较高层次后必须承担的使命之一。
(一)加强大学的人文素养教育理念培养
大学应该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对法律专业人才的全面塑造,在人文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法律相关知识与法律相关文化的统一,在传授理论的时候还要进行人格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增强自身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如果大学教育做不到这一点,无疑是一场失败的教育,在人文教育这方面,我国大部分大学要积极学习西方一些在这方面走的比较远的学校,从而增强自身对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
(二)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增强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在课程上对人文教育有所重视,大学教育不能再是单一的专业技能教育,而应该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架上向人文教育的课程有所侧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训练和个性的发展都需要人文教育的实际执行,所以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人文课程的开设需要具有时代性、交叉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在开设一些课程的时候,还要注重开设一些注重人文教育精神的讲座,这些讲座不一定具有课程的深度,但重要的是在讲座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增强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提高兴趣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充分的人文精神。而且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文教育理念的培养,法律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变的知识体系,它更是一种文化,法律的文化性也正是人文教育中和法律紧密结合的重要理论依据,整个法律文化是充满文化内涵和生气勃勃的,法学教育当中要以知识为主要的骨干,配合人文主义和素养丰厚的知识点教育作为血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学教育体系。
(三)建立一个人文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
法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主要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尤其是一线教师更要提高人文素养,基于自身的学术背景将人文精神体现出来,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一些法律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还要给学生宣传一些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思想,努力传授给学生精神独立的思考方式,作为法学专业的教师,更要有人类灵魂培养的重要责任,只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维持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所以教师要在这方面积极引导,对社会文明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使学生的人生目标在教育中变得更加高尚,更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良好趋势。建立教师队伍还要注重教师职业和事业互相结合的观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大学教师更要树立起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师要把学生当成独立思考的个体,尤其是法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培养学生的这一点,教师的独立思考和敬业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师也要不断吸取先进的人文文化成果,将法律知识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加强教育上的创新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