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1 15:56: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能训练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能训练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体能训练;篮球;训练教育;重要性

一、引言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人体运动时能量的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协调工作实现的。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运动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对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因此,体能训练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并据此回答如何提高运动员项目需要的能量代谢能力、改善运动员的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功能。体能训练还要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员身体得到均衡的发展。同时,通过一般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健康水平。

二、篮球运动的特点

篮球运动是一个多变性、力量型、对抗型的运动科目,以投入对方的篮筐为目的,争取得分的运动过程。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篮球运动对于学习篮球课程的学生来说,其较好的体能素质是基础的要求。篮球运动的学习者、参与者应该重视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重视对自身速度、力量、技巧等相关的研究与培养,保障在激烈的运动和训练中保持较好的持久力。所以说,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属性,决定了篮球运动是以较好的体能训练为基础的运动方式,教师在开展篮球运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提高学生良好的体能训练为基础,强化学生的锻炼成效,培养学生的体能训练意识。

三、体能训练对于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对于篮球对抗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体能训练的加强,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的对抗能力,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性、配合性、默契性都相对较高的运动项目,不像百米赛跑这样凸显个人运动能力的运动方式,篮球运动要求运动人员在实际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反应能力,能给及时的给予队友充分的配合与反应。通过体能训练的开展,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意识和能力,不断重复的基础体能训练内容,加强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快速发展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篮球运动对抗能力。

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学生运动体魄

篮球运动是一项剧烈的运动过程,所以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实际的运动和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能训练,重视基础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从人体运动机理和规律出发,帮助运动人员正确、有效、合理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此外,体能训练还能有利于学生在篮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动体魄,培养学生积极性向上的学习观念。

3.提高学生的耐力和速度

体能训练还能全面的提高学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的耐力和速度。在篮球运动中,球场一般是28米,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一般都是在不断的来回奔跑过程中,加速、减速、曲线等奔跑形式,要求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运动速度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在体能训练中,教师应该针对性的重视学生各种爆发性奔跑技能的培养。此外,篮球运动是一个长时间、不间断的运动方式,对于学生的耐力水平也是一个相当的考验。而,体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的提高自身的\动耐力水平。

四、结语

总之,体能训练的加强对于大学篮球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大学教育模式和氛围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在完成了紧着的高中学业生活,进入到相对轻松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度越来越低。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切实的重视到学生思想认识的别花,立足大学篮球教育的根本,积极有效的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大学生参与到高校体育锻炼中,全面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雪梅.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王保成,王川主编.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黄美峰.动机激励法在青少年专业篮球训练实践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篇2

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从事的工作都属于高强度的技术型工作,这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能,以应对较高的工作强度。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期间,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很难在课余时间去进行体能方面的训练,所以体育课上的体能训练就是学生唯一增强体能的机会。所以,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开展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课是贯彻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并对学生展开全面性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体能程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与其他科目存在着一些不同,体育课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但是也有个别的学校,在体育课中也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通过学生笔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不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的目的,也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要求。所以,明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对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在中职学校体育课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好处

众所周知,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在一个思想变化较大、个性相对叛逆、强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方面的波动。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课堂表现,来对其心理的波动进行了解。人类情绪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各部位能力的发挥,最终会以比赛成绩的模式展现出来。学生只有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在体育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反之,如果心理状态不好,成天忧心忡忡,其体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也是肯定不会好的。体育能力的训练需要通过学生的心、生理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训练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平衡性、灵活性等各方面进行了良好的锻炼,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能训练并不是枯燥的围着操场跑圈,也不是进行疯狂的健身,体能训练是通过对技术的不断训练,通过竞技的行为来表现训练成果的一种方式,他对于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参考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学案例可以得知,体育训练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学生活动项目的安排和体能训练的组织,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训练不断的塑造学生的个性,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合乎时展的要求。

三、要注重理想与实际相结合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平时接收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体育能力普遍很差,而且体能训练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立竿见影,迅速见效的训练,它是一个从基础到技术,从肤浅到深入的训练过程,在训练中讲究的是坚实基础,循序渐进。要从体能训练的最基本的能力抓起,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现如今,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这种忽略基础,为了成绩而训练的方式,不仅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由于训练程度过大导致的受伤,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所以,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一定要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的内容和训练量,在保证学生对训练内容感兴趣的同时,要确保训练量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思想

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方面,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这些经典案例只能进行学习与思考,而不是将他们生搬硬套进行重复的使用。不同的学校之间存在的问题也不同,中职学校由于其性质,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的不同。所以,其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比其他学校要更有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活跃课堂气氛,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教学,在思想上要采用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维,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纽带,及时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桥梁。

五、结语

在中职学校当中,由于教学模式和选择上的不同,学生们的个性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对不同种类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不断改善、创新的教育手段,激发起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要充分体现出现代体育教学的目的性与合理性,将体能训练的成绩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相关评判标准。

篇3

关键词 体能训练 3-12岁少儿 健康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已远远超出了人们所意想的范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造成幼儿营养过剩,并使生长发育失调,更加上缺乏体育锻炼等。部分孩子出现了诸如身体肥胖,心肺功能下降、厌食、惰性等困扰着每个家庭,使其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就是通过少儿基本体能训练带来的好处来说明少儿进行趣味性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增强家长以及孩子体能训练的意识。

二、体能课程设计与分析

体能课程设计是少儿趣味性体能锻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体能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与艺术学的统一,不但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而且需要适切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因此它的内容形式主要是各种各样的跑、五花八门的跳、花样繁多的投、魅力无穷的球类运动和综合身体的技能运动,主要包括三个版块:

(一)热身准备阶段。

(二)针对六大素质和技能的锻炼。体能素质各因素,在人体运动中并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它们相互影响、促进与制约。所以项目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一理念进行的,如表1。

(三)放松运动。少儿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之后,必须要对其进行按摩和语言交流等放松活动。对于出现的心理疲劳、心理过度紧张,可以在运动后放一些缓和的、富有节奏的音乐或采用暗示性的放松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少儿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智力、心理的发育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所以经常进行体能训练有利于增进少儿健康,增强体质及心肺功能;有利于调节他们的心理,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他们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锻炼他们自信、坚强、勇敢等品质。在礼仪方面可以使孩子学会基本的礼貌,增强规则意识,尊老爱幼等等。对于厌食、拒食、积食的孩子,更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使孩子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增加,营养吸收完全,使孩子发育更好。综合来说体能训练增进少儿身心健康、改变身体形态、提高生理机能,使少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建议

1.首先家长要提高对少儿体能训练的认识以及了解它的好处。2.少儿在家或者在公园等场合进行体能锻炼,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并注意安全和讲究体能训练的卫生。3.在平常的体能锻炼中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动习惯,注意动作姿势的规范性。4.少儿进行体能锻炼之后要注意营养的合理分配。营养是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保持健康和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5.教师是组织者,同时必须是参加者。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投入趣味性体能训练活动和少儿一起走、跑、跳、投、登、攀、爬等,在行动上感染少儿,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模仿中学到正确的动作。6.少儿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有相应的运动装备如运动鞋、运动衣等,在运动过程中要节量饮水,不要饮用碳酸型饮料。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卢勇绅.浅谈少儿体能训练的重要性[J].才智.2015.

[3] 南仲喜,玉林.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的体能程度和体育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体育教学只是单纯地“重理论、轻应用”,甚至有些学校通过单一、片面的成绩考核方式来判定学生体育能力,这些都不能确实地达到教育培养的目标,更不能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体能需求。只有从实处着手,增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行体育教学制度的窘境,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面对毕业后形形的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体能训练对学生的影响

1.体育课中体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校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就是个性比较强、思想变化快、大部分同学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出现畸形,对待事物扭曲的想法特别严重,心理比较脆弱,同时玩心也很重。这些是我们中职学校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体育课上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尽量地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日常的体育课上学生的情感也能体现出鲜明强烈、丰富多彩、紧张易变、积极性或消极织等特点。情绪的产生、变化,直接影响到身体各部分能力的发挥,并以运动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满意感、轻松感能激发参加体育活动的强烈动机。有信心、情绪高、勇敢、顽强的积极情绪,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来变相地鼓励、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另外,意志力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克服主客观带来的困难,抑制情感冲动,避免发生不良行动,集中注意力,从而较好地实现目标的复杂过程。意志力的品质表现为沉着果断、顽强持久、坚韧不拔。

2.体能训练对学生个性特征培养有积极作用

个性既有人们心理活动的共同特点,又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好的个性风貌能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体能训练是通过有技术的训练、运动竞赛来实现的,它对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今中外都把体育训练作为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通过体育训练去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有目的地安排不同的活动项目,组织不同的体能训练,提出不同的要求,去发展和塑造各阶段学生合乎时代要求的良好个性。

3.体能训练对发展学生智力有特殊意义

体育能力的训练需要方方面面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培养。在训练过程中,对增强神经系统活动机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适应性,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有重要意义。

4.体能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渠道

品德教育需要讲道理,更需要社会实践,使道德认识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自觉地运用体能训练方式中累积的毅力及情感态度去让学生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也是培养优良品德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特别是在我国体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2008奥运会等各大世界赛事的成功举办等,都是广大青年所普遍关注的,通过对体育相关比赛的参观,对青年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将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三、体能的理想训练与现实训练

体能训练的过程是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逐步提高。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体育能力普遍偏低,要从最基础的体育活动开始逐渐拓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理想化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行为能力。要掌握不同学生在现实训练中的异处,以便逐一调动学生的体能训练积极性,要求过高学生难以达到,就打击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低了就失去了体能训练的意义及目的。

随着学生接触新事物规律之后的身心发展和教育影响,理想信念、价值观等逐步成为该项事物中的核心成分难以更改。这些带有规律性的发展变化,既能表现出体育教学成果的多水平化,又能表现出体能训练的连续性、阶段性。根据这一规律,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可按理想化的顺序组织课堂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可按循环的方法来处理现实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四、体能训练的定性与定量

在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究竟采用定性的方法还是定量的方式常常成为学生和老师共同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体能训练的定量化评估和定性化评估各有利弊。所谓定量化,就是积累的“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体能训练次数,因而它能比较有效地克服定性训练结果评估中经常出现的“优、良、中、差”这类随意性比较大的评语。量化还能激发学生训练动机的产生,从而促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使得训练氛围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量化”得出的成绩或效果有时会与学生实际的体能状况不太一致,因而就很难发挥它作为评价应有的选择、导向、激励和教育作用。只有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对体能训练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体能训练的效果应当是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五、将创新思维带入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尽相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把课堂教学和学生个体的创新活动相结合,系统地给学生讲授创造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典型范例和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教育,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它还亟待适合教育实际的创新理论的指导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就是整个教育过程被寓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创新活动的课堂教学过程。新思维在教育原则、教法、课堂内容等各个方面体现师生共建宽松适宜的课堂气氛,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桥梁。

结束语:

中职学校学生个性突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个性的一面,因此要量体裁衣;但每个学生也都有共性的一点,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有规模、有计划地潜能培养及挖掘。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不仅仅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掌握传统保健养生知识技能,而且注重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发挥个性特长和潜能,体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体育能力的训练培养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各项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形成融理论、技能、素质和体能为一体的体育教学、考核体系。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能,为就业打好体能基础,更能在思想教育上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做好思想铺垫,这也充分体现了中职学校体育课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小峰,孟昭强.校园体育活动指导[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4]张云龙,吴志坤,王颖,等.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2007.

[5]王大中.体育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90-01

中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能力为主位,以学习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基础型、实用型护理人才[1],这就要求护理教育的对象――中职护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因此,临床实习前,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技能操作强化训练,对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及临床技能,缩短临床适应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学理论不扎实,缺乏专业认知,不能尽快适应实习工作。带教老师反映部分护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如不清楚生命体征正常值、基本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值等。部分实习护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认知,进入临床实习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状态,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遇到脏活、累活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应付了事。

1.2 缺乏动手能力,护理操作技术不过关。通过对护生在实习前进行技能考核发现,近年来一些中职护生动手能力差,护理操作技术不过关,操作不熟练,部分护生一些基本的常规护理操作也不能顺利完成。此外,部分护生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

1.3 缺乏主动工作能力,责任心不强。中职护生实习中普遍缺乏积极主动工作能力,一些常规护理工作,带教老师不督促不执行,可以说“不推不动”,而且责任心和求知欲不强,遇到一些自己不懂不会的问题绕着走,不主动向带教老师、护士长或护士请教。

1.4 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部分护生不能与病人及家属、带教老师、其他实习同学以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在与不同文化层次、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病人和家属沟通时,显得语气生硬、处事不够老练等;实习生不能恰当使用肢体语言、体态、语调、倾听、目光接触等技能进行有效沟通。

2 对策

为提高中职护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我校自2007年起连续5年对即将进入实习教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习前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强调临床实习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目的和要求;学习实习计划和实纲,学习实习生管理细则和其他规章制度,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会从心底关爱病人,更好的照料病人,重视自己的工作,提高学生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认知程度,从而是学生在工作中更具责任心和爱心;进行医疗风险教育,强化护生防范医患纠纷的意识[2]。

第二阶段:基础知识复训。主要包括:沟通与交流技巧的训练,就如何处理好与医院领导、老师、病人、同学等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专门培训;形体与礼仪训练,引导护生明确护士举止规范以及化妆的要求;普通话训练,以适应和所实习地域的语言差异。

第三阶段:专业技能强化培训。组织学生把要强化训练的护理操作项目逐条记忆,观看标准操作录像,统一正规的操作程序和标准。其次,把护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教师指导示范-护生观摩-护生练习的方式,每项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护生自己准备用物,熟练规范操作的每个步骤。同时,学校的护理示教室和实验室对护生全天候开放,为其通过训练逐项达标提供条件。

第四阶段:训练结束后除进行操作考试,还进行理论摸底考试。通过考试使护生对所学知识及技能重点性掌握和巩固,考试合格者方可正式进入临床实习。

3 效果

从护生实习情况来看,参加过技能加强训练的护生在以下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3.1 能更快适应护理工作。参加过护理技能培训的学生在一个月的训练过程中,在实验室模拟的病房环境中,每天重复练习各项护理操作,与临床护士每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有一定的相似性。

3.2 临床操作更加规范。技能培训过程中,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各项操作,最终达到能够规范、熟练进行各项操作。进入临床后,能马上开始工作,而且操作规范、熟练, 满足了医院对实习生的基本技能要求。

3.3 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可以主动配合的标准化患者,有利于学生角色到护士角色的转换。整个沟通交流场景逼真自然,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操作过程中体会人文关怀及沟通交流方法,明确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在短期内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

3.4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考核,使学生习惯于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操作,避免了有的学生“自己操作不错,老师看着就手发抖”的现象。这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后,在工作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3.5 增强了就业优势。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护生进入临床后,由于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工作更出色,受到带教老师和实习医院的好评,并且在护士资格证考试中通过率很高。以上这些优势,使他们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前景好。

总之,巩固护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注重培养护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的掌握,培养护生职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使护生成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67-04

为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警务人才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随着人社部《关于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培养一批能满足公安机关需要的优秀警务人员已成为警察院校的首要工作。警察体能训练作为警务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提高警察面对危险既全身而退,又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从警察专业学生抓起,进一步加强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练就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高素质警察队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重点以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两所院校在校学生体能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论文数据库、吉林省图书馆、体能训练相关书籍、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基本掌握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情况,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并作分类整理与综合。

1.2.2访谈法 针对警校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在警校学生需要发展的体能素质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向体能专家、警校教官和从事多年警察工作的警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 借助Excel、spss11.5对调查和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课程安排

通过调查了解,国内警察学校的体能训练课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年(上、下两学期),每周两次体能训练课,一次课程90min(2课时)。多数警察院校采用这种体能教学模式,除了入学第一年,不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课程包含多种教学形式:田径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篮球足球课,主要培养学生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器械训练,旨在强化身体力量,培养学生耐力。总体而言,体能课只开设在第一学年,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高年级之后只开设警务技能学习。体能训练是警务技能学习的基础,只有身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更高效的学习警务技能。而且第二学年开始,针对警察类学生只有全国大学生统一的体测,而没有专门针对警察类专业学生设置的体质测试以及考核。

2.2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考核模式与达标率

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在考核理念、标准、方法上趋于一致,第一学年两学期体能测试内容一致,男子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1000m,引体向上;女子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800m,仰卧起坐。考核内容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均为常规的体能测试,只要掌握基本的训练技能,均可通过考核。

对吉林省两所院校2个年级的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考核达标情况统计如下表:

如表1所示,2014级体能测试结果低于2015级和2016级,2016级学生的达标率最高。这与全国学生体质状况相符,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警察院校必须提高重视,针对素质越来越差的学生制定安全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的考核内容与职业性质相关程度不高,不能充分体现警察的职业特点,并且与实战相差甚远。因此,警校的体能训练内容和考核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全新的体能训练内容与考核方案,符合警察职业的需求,这样即是对学员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2.3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吉林省警察院校的教师多为各高校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新人职的教师往往沿用老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师资队伍缺乏新的教学理念。警察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基本沿用传统的体能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授课,对体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多采取固定行政班模式,老师要求什么学生做什么。

2.4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场地情况

体能训练的设施主要包括室外体能训练场、一些球类以及一些体育器械,警察专业的学生平时一般都在体育训练场进行田径相关方面的体能训练。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统计出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对体能训练场地满意度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统计可知,场地设施并没有让学生都达到满意的程度。训练场地、训练器材、训练方法等等都不能达到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警校训练设施方面,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完善训练条件,最终到达预期的训练目的和效果。

2.5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参加体能训练情况分析

对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课后参加体能训练进行调查,如表4所示,可见,自主训练占学生课后比重较大。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体能训练对自身的重要性,然而自主训练有存在很大的弊端,缺少正确的指导,存在较大的损伤危险。此外,自主训练又缺乏监督,训练计划不能正常实施,存在随机性,训练的效果也不能得到保障。

3吉林省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3.1体能训练持久性不够

目前,所调查的2014级、2015级治安班的学生在第二学年缺少专门的体能课训练课程。导致学生较长时间不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体能方面明显下降,体能训练的达标率明显低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根据训练学的规律,体能素质的增长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学生的训练过程出现明显的断层后,体能素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要想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警察的工作,必须在校期间保证体能训练能够贯穿始终。

3.2考核机制不健全

警察院校对学生的体能考核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为后期警务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吉林省警察院校开设的体能考核项目过于单一且简单,只要基本身体素质可以均可通过考试,这会使警察专业的学生忽略体能训练的意义。为了后期警务技能顺利开展,应将考核内容更加丰富化,标准更加严格,让学生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更严肃认真的对待考核,促进学生自主体能训练。

3.3教学模式滞后

教学思想过于传统,缺少了对学生的教学启发,教学过程中多强调运动技巧的掌握,注重动作技术要领,而警察工作实际需要的并非只有竞技能力,还需要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个人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兴趣特长。

3.4配套设施不完善

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大多数在田径场进行,室内有些简单的运动器械,但是缺乏一些有针对性的器械,例如实战训练需要专门的模拟训练器,只单纯的体术训练降低了训练难度和准确度。由于气候因素、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在冬季室外很难进行所有的常规训练,而室内训练场设备不足,场地不够大,很难满足广大学生的训练需要。因此,完善室内训练场地,增设多样化的训练器材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5训练积极性不高

现在警察专业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呵护,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上排斥严酷的体能训练。学校开设的体能课时间有限,且大多是针对期末的体能考核,学生接触不到新鲜而且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授体能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前,未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教授,使得学生们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在实际训练中往往会达不到预期的运动效果,更为严重的,担心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4完善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对策

4.1加强对“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理解

通过研究发现,吉林省警察院校在体能训练中,单纯只是练,而且练得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实战价值。因此警校需要加强对“练”为“战”的认识,使“练”的内容与“战”的内容相符。“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及最终目标是“战”“教、学、练”均是为更好地“战”而服务。

“练”不仅仅是警务技能的训练以及实战训练,体能训练更是重中之重,良好的体能有助于后期警务技能的学习及应用。优化体能训练,模拟实战场景,使训练更接近实战,增加适应性训练,培养临危不乱、镇定自做的警察素质。“练”要有目的性以及计划性。根据学生的训练表现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整体评估,例如耐力表现、速度成分、灵敏素质以及平衡性等的评估测试,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强度参数。主要包括神经肌肉训练、力量训练、机能训练、爆发力训练、速度和灵敏性训练以及稳定性训练。“练”要以“教、学”为基础,通过对训练方法的学习,对训练损伤的分析与预防,使训练安全高效的开展,为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战”做好铺垫。

4.2强化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通过研究发现,警校教务管理者和警校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背景的影响、自身意志的薄弱、教学方式的单一、训练的严酷等都会减弱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但是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缺乏准确地认识。学生们单纯地认为体能训练仅仅是为了期末体能考核,不明白w能训练是基础,认为学好警务技能就能轻松应对以后的工作。同时警校应该加大体能的重要性宣传力度,在每个学期均开设体能训练课程,不只局限在第一个学年。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要结合实际案例,因势利导,让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体能对于后期警务技能以及实战训练的重要性。

4.3完善体能训练考核体系

警察院校的体能测试通常以《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进行考核评分,但是在测试项目的完整以及评分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警种的体能培养差异,考评方法单一、不全面,不完全具备公安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体能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警察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行。考核也应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生理以及竞技能力,根据警察学生自身的优势劣势,为个人的训练目标进行排序,观察进展效果,制定的个性化训练参数,根据完成效果来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训练目标分数权重较大,依次根据排序结果分配权重,这样会使结果公平,更容易发觉个人的潜能所在,有助于以后警务工作方向选择。体能考核体系应该加入对教师的考核,综合评定教师训练指导的责任心、训练计划以及态度,这样不仅会促进教师提高自身训练模式,还会让学生们看到学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4.4改革创新,探索体能训练新模式

4.4.1加强场馆建设,完备运动器材训练中常常面对器械落后的问题,由于气候以及季节原因,也常常出现场地不足的问题,影响训练效果,牵制训练范围,削弱后期的警务战斗力。应该确保投入足够的经费填补这一系列空缺,完善场地器械,多添置实用性的器材,也可多借鉴外国。学校以及学生也应该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工作,让学生们意识到国家以及学校对警察专业学生的培养与重视,激励更多的学子加入警察的队伍。

4.4.2结合职业特点,加大训练强度警察的职业特点就使经常与危险相伴,并且常常都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情形。学校开设课程不能只针对学期考核,更应该结合今后的工作需要,在常规的考核项目基础上,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考核项目,以及一些突发性的情景模拟。在第一学年之后也要同样开设体能训练课程,同时也要增加训练强度,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以后工作奠定更坚实基础。

4.4.3关注身体、心理健康,科学开展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前应讲授体育健康、运动心理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们能够科学训练,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学校应注重学生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训练时要及时观察学生们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要及时进行疏导。在实战中,复杂情况更是层出不穷,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临危不乱,泰然自若。

4.4.4创新体能训练内容及方式一般的体能训练为跑步以及力量训练,为了以后职业需要,在对学生体能训练时应结合工作性质进行一些专项的体能训练。例如散打训练中,不但要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抓住重点,提高踢腿速度、力量与柔韧性,因此要特别重视专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可以创新训练方式,比如攀岩、游泳、障碍跑等,让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也能让学生在训练中找到乐趣。训练时要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要尽量克服掉一些项目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练到极致。

4.4.5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授,学生跟从老师学习,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充分观察学员们身体素质的不同,让学生们在训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前理论讲解,让学生自己探索动作要领,循序渐进,掌握学习训练的主动性。为增加学生自主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能竞赛,可以开设个人以及团体赛,这样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激励大家自主训练。比赛的同时进行了体能训练,同时又将团队协作融入训练中,为以后团队实战奠定了基础。

4.5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篇7

NBA著名教练哈里斯接手中国男篮之后迫切提出3个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体能和力量训练计划,并认为这是现在中国队最需要解决的。这说明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对当今篮球运动的重要性。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缺乏系统计划性。第一表现在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第二表现为在联赛期间缺乏体能训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大量消耗而影响身体恢复、影响比赛竞技状态。这种指导思想导致跨年度联赛只消耗而没有体能补充,到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证。没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长期一个标准或模式进行训练,比较单调枯燥,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这样不仅没有多大成效,还容易造成由过度疲劳引起的一些意外伤害。

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脱节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以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训练,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一般体能训练是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项体能训练过少。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而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运动员弹跳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起跳力量与起跳速度。我们采用一般体能训练蹲杠铃的方法来发展起跳力量,但专项素质要求起跳速度要快,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我国还有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注意一般体能训练,过多的专项体能训练虽然可以直接提高运动成绩,但由于忽略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作用,造成训练时难以承受较高的负荷,最终影响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训练方法、手段简单负荷结构不合理

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确定了机体接受刺激的部位,而负荷的大小则决定了对某一部位刺激的程度,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确保体能的效果训练方向发展。只有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提高体能训练水平。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训练负荷的盲目性。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式的单一落后。目前,我国有许多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还是多采用杠铃训练,在练习要求上没有创新,训练效果不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运动员的膝关节造成了损伤。对耐力训练则单纯采用田径的组合,对训练负荷的认识则停留在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的组合,训练方法不科学,导致起跳过多、过频,局部负担过重,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极易引起疲劳,致使运动员受到意外伤害。训练负荷的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力的量化标准。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停留在低水平。

四、在专项耐力训练中对有氧耐力的训练重视不够

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无氧耐力与有氧耐力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无氧耐力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也才能利用短暂的比赛间歇时间使身体迅速恢复,延缓运动疲劳。因此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有氧能力低,大赛中经不起折腾和连续大强度对抗。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和本钱。

五、结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应意识到青少年体能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和对体能的专门要求,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特点,从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进体能量训练计划的实施,建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符合篮球专项运动特点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计划,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减少青少年运动损伤发生率;促进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带动作用。在近些年我国在国际体育竞赛当中都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有着保障意义。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理论研究,就能从理论上提供发展的策略。

1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知道,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在十年到十五年,在对运动进行训练的科学程度愈高,在运动的生涯就会越长。而对于青少年的运动员训练中,在体能训练方面进行加强就比较重要,在这一阶段的时期对青少年进行训练有着其优势,能够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进行改造,从而让青少年运动员在技能上不断的提高,这对其运动生涯方面的良好发展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充分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1.2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问题分析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体能训练过程中,由于没有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就在实际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学校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由于没有注重运动员的身体全面发展水平,就进行专项化的训练。而在这一训练中能从短期内看到成绩,但是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不同的运动员就会有不同的专项训练方法,如果在这一方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就必然会造成训练的问题发生。

2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生理特征及发展策略探究

2.1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生理特征体现

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其在生理特征上也有着明显的呈现。在训练水平的提高方面是和其有机体的自然生长发育有着紧密基础,并以此为基础的。在进行对运动员实施基本体能训练过程中,就要能结合其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青少年运动员在生长发育中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不均衡的特征等,都会对其运动素质的变化有着影响。所以在运动训练的理论中就能看到,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是呈现波浪状的。这就需要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方面,能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2.2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策略探究

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体能训练,就要充分注重策略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实施下,在训练的效果上就能良好呈现。

(1)体能训练要和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在心理特征以及技能的训练基础上,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加以明确化。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有着其独特性,但是在技战术以及身体的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方面,都是影响其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就要能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结合,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得到了良好保障,在技术上的练习就比较顺利,在技术上能够良好的具备,对运动员的体能节约也比较有利。所以要能够在这些方面得以充分重视。

(2)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多方面的。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在力量素质的训练方面,以及在静力拉伸的训练层面,还有在柔性素质的训练等层面。都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这样才比较有利于体能训练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力量素质的训练过程中,由于在比赛项目方面有着不同,所以在实际的力量训练方面也会有着不同。对于球类的运动员,就要在方向的改变以及身体的控制等方面的力量素质加强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还要能和青少年运动员的自身发展相结合,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3)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注重将专项和一般体能训练相结合。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从专项的体能训练方面来看,主要就是对专项运动成绩的突破而进行的体能训练。在一般的体能训练方面,是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进行改变,使其能够在运动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性的发展。所以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就要对选择方面加以重视。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对每个人的情况都要能详细充分的考虑,在训练的安排上能够合理化。

(4)为能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率的提高,就要能充分重视对其兴趣的培养。体能训练相对比较枯燥,这就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激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兴趣,让青少年运动员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训练的氛围当中。这样才能在训练的效率上以及效果上良好的呈现。在这些基础的问题上得以充分重视,就有助于训练目标的实现。

3结语

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的体育竞技重要人才,在现阶段的培养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策略方法的科学实施。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上都要重视,训练中也要能和青少年运动员的实际相联系。这样就能有助于提升训练的效果。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情况有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来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 祝涛,刘丽丽.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4(09),

篇9

中图分类号:G8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体能是完成体育训练和取得成绩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所有的技术,战术、智能等都将在运动中或比赛中无法得到正常的运转和实现。虽然说该项运动项目技术性很强,相对于其他竞赛项目来说,对于体能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加强,对于改善和提高人体机能、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发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体能训练与马术专项技战术脱节,导致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不足,甚至损害了运动员的身体,阻碍了马术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体能训练在马术这项运动中的作用,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无疑是提高我国马术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体能训练的认识

体能训练是以力量训练为基础的体能素质训练,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核心。体能训练不仅仅是简单锻炼心肺功能的耐力跑训练,更重要的是与专项运动特征相关的运动素质训练。因为项目特点的不同,专项技术的要求和能量代谢的特点不同,体能训练的方法也不一样。

在力量训练方面,我们要更加关注力量训练的生物学效应从外练肌肉解剖形态化到内练肌肉生理生化技能,再到心肺功能、血液系统机能的训练和力量训练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功能方面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等,均在其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用、组合方面得到有效体现。在此基础上,其力量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如下特点:(1)方法选用与专项结合比较紧密;(2)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心肺功能等均衡发展,同步训练;(3)大小肌群和跨关节的主动、被动肌群同步训练;(4)特别重视神经系统传到速度和肌纤维募集特征训练;(5)特别重视躯干力量训练;(6)重视伤病预防与治疗性力量训练和柔韧训练;(7)重视自由轨迹力量训练;(8)重视各种不稳当界面状态下的力量训练。

二、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

体能训练通常理解为身体六大素质的训练,即: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协调素质。各项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有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智能训练、思想品德作风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是现代运动的三大支柱、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而体能训练则在这些要素当中则是重中之重。

三、体能训练在马术项目中的作用

马术运动相对于其他竞赛项目来说,对于体能要求相对较低,马术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集中在速度、灵敏、柔韧、协调这几个方面,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要求非常高。通过最近几年的训练逐渐感觉到体能训练对于马术运动员的重要性。

(一)马术运动的体能需要

柔韧素质―能保证肌肉的弹性加强,防止肌肉的损伤,并能促进技术的舒展、协调和稳定。协调灵敏―马术的技术特点是保持平衡条件下的技术动作发挥,同时属于多关节协调用力的复杂过程,各关节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在骑行跳跃过程中保持技术稳定。

(二)躯干力量在马术中的重要性

躯干力量训练可以稳定和固定马术运动员的骑姿,使身体其他环节肌群更好的发展,上下肢配合更协调。躯干力量可以起到一个承上启下,连接性的作用,能有效的衔接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使整体力量得到整合,为运动员各项运动技能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运动员的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越高,运动成绩就会越高,保持高水平技术能力的时间就会越长,就会有效的延长运动寿命。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体能训练与马术专项技战术脱节,对体能素质训练比较忽视,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技术训练上,基本上每天的训练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非常辛苦,而且训练的时间也很长。有些马术队基本没有安排什么身体素质的训练。大部分马术教练员都认为马术项目就要和马匹结合的来训练才是绝对的主题,却忽视了体能素质训练,尤其对躯干训练的认识不足,造成了很多运动员髋部和腰部的肌肉劳损,从而影响到了训练的正常进行和比赛的正常发挥。由于体能上的薄弱,缺乏躯干的支撑力量,使很多马术运动员上下肢配合不够协调,髋关节灵活性不好,骑坐沉不下去。马术运动是骑手和马匹相互配合的一项运动,骑手的骑坐越深,下肢和马匹接触的面积就会越大,对马匹的辅助运用就会越有帮助。

四、结束语

总之,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体能训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发挥。在马术项目体能训练中,应当灵活选择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将躯干力量和平衡控制力量作为力量训练的重点,加强协调和柔韧性的训练,坚决贯穿在训练当中。本文将体能训练与马术运动项目结合思考,力求为我国马术运动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与补充,同时期望众人拾柴火焰高,把马术研究推向更深更广层次推进,进而提高我国马术运动水平,展现出马术运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篮球比赛速度日益加快,对抗争夺日益激烈,身体的对抗性也逐渐增强,很多情况都是在快速中、高空中、身体接触中完成动作的,这不仅要求有全面的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持续的良好的身体机能和耐力,从而在整体比赛中争取时间与空间的主动,在对抗身体接触中控制好身体平衡,稳定地发挥技术水平。可见,篮球运动对于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能耐力是技术运用的保证,是一切技战术的基础,一场比赛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力来完成赛前所布置的技战术要求,只有体力跟上比赛的节奏,在比赛中才有可能取得主动。因此,没有了良好的体能作保证,无论你个人的技术再好、布置的战术再精密、配合再默契,到最后只能是“开花不结果”的结局。

经观察几所中学篮球队训练及比赛,通过和篮球对教练员之间的沟通发现,目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个人技术及战术的运用能力都比较好,但在体能训练方面,体能训练往往是与技战术动作是区分开来单独训练的,队员对于这种艰苦、枯燥的体能训练总是很害怕,经常会在训练中找借口偷懒,使得训练效果达不到好的效果。部分教练员甚至盲目、无计划地进行超强度的体能训练。通过比赛的观察发现,运动员在比赛的前两节打的都比较好,回防速度快、投篮命中率较高、快攻次数多。但后两节体能明显跟不上,回防速度和前两节相比明显慢了很多,动作变形,投篮命中率也明显下降,而且战术打的也很乱。甚至前两节领先很多分,但后来输掉了比赛。其主要原因就是平时的体能训练没有注意实战化这一点,一旦比赛起来,就会使场上的队员技术水平大大降低,大失水准。

通过观察,东海县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也可以看出体能在比赛中的重要性,篮球运动对抗激烈、运动量大、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在紧张激烈的一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在篮球场上至少往返奔跑180至200次、约5400m~6000m。还必须在激烈的攻守对抗中,持续、快速地完成跳跃、急停、启动、投球、突破、防守等技术动作。因此,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发挥最好水平。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伴有阶段性的特点。连续性表现在即使不进行体能训练,他们的体能水平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阶段性表现在中学生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各个方面的自然增长并非完全是线型增长,有时是也会呈现出快慢的特点,因此,在组织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时一定要紧密围绕这一规律,不能盲目、无计划地进行超强度的体能训练,想一跃而蹴,这样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来说是一种伤害,拔苗助长。我们应该根据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通过训练,使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自然增长和训练增长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体能水平增长最大化的目的。中学生的骨骼、关节、肌肉的发育不平衡,各系统的机能发育不完善,因此,安排体能训练是应该力求全面,同时还必须注意选择合理的负荷。另外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兴趣容易发生转移,而体能训练内容一般比较枯燥,且中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不重视,教练员应该采用一些多样化且趣味性强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通过训练慢慢地认识和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篇11

体能训练是顺利完成各项运动训练的基础,没有好的体能,技能训练、战术训练等必将流于形式;没有高效的体能训练,竞技能力的提高就难以保证。体能训练在径赛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质疑的。然而,部分教练和运动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制约了部分运动员潜力的开发,影响到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整体素质。因此,十分有必要重视并且改善现有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方法,从而尽可能地挖掘、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能力。

1.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能,才能更好地开展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主要是为其专项训练奠定基础,基础不牢则影响日后成绩的提升,关系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体能训练的不但是运动员的身体,同时也锻炼着运动员的内心,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

体能训练具有针对性,包括不同种类的体能训练,具体如下:

2.1 力量素质训练

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种类就是力量素质训练,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完成的工作有所差异,需要的力量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径赛运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推进力量;球类运动员则需要在改变方向、滞空等方面的力量上有所建树;游泳运动员则需要具备蹬水、划水等方面的力量,根据不同的项目,教练员在实际的训练中,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以使运动员的力量得到科学化地加强,更好地提升成绩。

2.2 静力拉伸训练

所谓的静力拉伸训练主要通过缓慢的动作来完成,以某些姿势锻炼自身,诸如拉伸肌腹、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练习。从具体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主动拉伸,另一种是被动拉伸,无论选用哪种拉伸方式,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使运动员感受到酸胀痛,具体来说,每个姿势或者动作应该保持10s,同样的动作完成15次即可。

2.3 灵敏性训练

所谓的灵敏性训练依赖的训练环境是突然变换,这种灵敏性训练伴随着的是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锻炼的是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只有提高身体的灵敏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其在比赛中以不同应万变,取得好成绩。

2.4 耐力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的训练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不但包括运动运动节奏的变化,还包括运动强度的变化,且耐力素质还与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练习。

2.5 柔韧训练

所谓的柔韧就是人体各环节运动幅度大小的机能能力,要保证田径运动动作的完成,柔韧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其不但能够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对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工作效果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2.6 动力拉伸训练

动力拉伸练习是指依靠练习者自身动作、原动肌有节奏地,较快并多次重复收缩,使与环节运动相反一侧的对抗肌反复被拉伸的练习方法,比较典型的有连续前摆腿。

2.7 速度训练

对运动员而言,速度素质的作用十分关键,在其竞赛比拼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在速度训练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却存在一些差异,就需要锻炼他们在这方面提高他们的速度;而乒乓球运动速度训练则主要集中在判断力和反应速度上。

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误区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很多体能类项目上,我们的青少年运动员拥有的潜力和素质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当其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且再难有所寸进,运动成绩比照前期的成绩成长速度着实让人大失所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理解不到位。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素质尚待开发,而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竭泽而渔,盲目压榨青少年运动员的潜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训练方式导致运动员的成绩短时间的提升,却再难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运动方式对运动员有百害而无一益。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状况需要不同的体能训练思路和方案,只有符合人体生理发育规律才符合运功的系统性、科学性,才能为运动员的成长提供真正的帮助。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训练是基础,基础越牢固,将来取得的成绩就越高;专项训练是关键,毕竟竞赛看重的专项能力,只有通过专项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这两个方面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而言都是必须的,并且需要动态调整两种训练的比例,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长。

4. 提升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提升策略

一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误区,这限制了青少年的田径运动员的成长,为了加强和改善当前青少年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就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4.1 理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

体能训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基础性的一般体能训练,这适用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另一个部分是专项体能训练,这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在进行一般体能训练的时候,非专项身体练习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使其身体健康得以增进,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了在比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专项体能训练就十分必要,教练员需要安排一些专门性的身体练习,从而更好地满足专项的需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另一个阶段是专项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应该以专项运动的需要为准,充分结合运动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重。

4.2 磨练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或是对某种事物有兴趣的化,对这种事物就有着明显的倾向,在对待这种事物的时候就会更愿意去接近它。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体能训练的手段比较单一,青少年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十分枯燥,训练兴趣下降,往往将训练当作是应付,是为了满足教练员的需求,故而难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正因如此,教练员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能练习的兴趣。

4.3 把握青少年运动员素质发展敏感期

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每一种运动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准确把握,对运动员选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能训练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发展适应专项需要的运动素质,使其在未来的竞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在这个时期得不到科学训练的话,日后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瓶颈,难以达到一流水平。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正因如此,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应该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按照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规律,使不同运动员得到更好地发展。

4.4 结合技能训练内容与心理训练内容

竞技能力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然而运功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别,总的来看,竞技能力都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因素所决定,只有将这些因素协调在一起,才能提高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而在这些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无疑就是体能,体能训练就像是在打地基,地基越好,盖起的高楼大厦才能稳固。然而,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前者是训练及比赛取胜的关键,只有在体能训练的同时加强技术训练,才能增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心理训练同样十分重要,青少年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活动极不稳定,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的抵抗能力不强,为了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得到好成绩,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因此,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加强意志力、注意力、自信心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他们在比赛中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

5.总结

总之,加强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对于促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鉴于田径体能训练是一个重复性较强的内容,因此,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创新训练和评价的方法,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灵活性,来激发练习者的练习兴趣,为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文章重点提出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及提升策略,可供参考。

篇12

1 体能训练的内涵

我们只有在了解到体能训练的真正含义之后,才能找到开展体能训练的最佳方法。在此,我们从体能概念、体能训练作用和意义这三方面介绍了体能训练的涵义。

1.1 体能概念

体能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广义上的体能训练主要指身体机能状态、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运动能力、社会适应力及心理等,而狭义的体能单指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体能训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力或是专项能力。

1.2 体能训练作用

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开展一切体育锻炼的基础,使进行战术训练和技巧训练、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只有良好的体能才能使运动员的高强度的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良好的体能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的可能性,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

1.3 体能训练对网球运动的意义

专项技术训练师网球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体能训练并不受重视,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缺乏科学性,完全没有意识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之间的相关性。体能训练是开展网球技、战术练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为基础,运动员很难在网球运动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网球体能训练,将其作为网球训练的基本训练,迅速提升运动员体能,保证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2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和特征

2.1 体能训练内容

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是网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通常专项体能训练是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般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感官机能为主要目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挖掘运动员身体潜能,专项体能训练则略有不同,它是以发展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为目的,旨在实现运动员身体素质专业化,增强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

2.2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

体能训练是以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方面训练为主的运动锻炼,我们必须了解各项素质练习的主要方向,实现科学化体能训练,提高体能训练成效,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为网球运动比赛奠定扎实基础。

运动员力量素质指的是人体神经肌肉抗阻能力,是人体内自身的爆发力。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克服各种各样的阻力(自身阻力和惯性),展开急停、冲刺、迅速移动等各种网球运动技术动作,力量素质是运动员所必备的特质。优秀网球运动员一定要具备极大的爆发力,它是网球运动员必备的专项素质之一,网球运动对于人的臂力、腰力、腿部力量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网球运动中许多高技巧动作都必须要以良好的力量素质为依托,这同时也能够为网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的控制身体力量,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各种网球比赛。

速度素质主要包含人体应激能力和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快速位移能力。通常在网球运动中会发生各种急速变向、奔跑、急停等动作,运动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反应,网球专项速度训练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单个动作完成速度的训练,利用击球速度和脚步移动速度的重复练习来达到提高网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目的。

耐力素质指的是人体能够活动时间的极限,耐力素质训练目的就是增强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在网球运动中不同时间对耐力要求也不同,它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它与速度素质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球运动员可能会面对连续抽杀、摆臂,快速移动。我们在许多校队比赛中可以看到运动员因专项耐力差,而在比赛中后期表现动作迟缓,回球慢,最终导致比赛失利,由此可见,专项耐力素质培养对于网球运动员发展的重要性。

灵敏素质就是指网球运动员可以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表现出的迅速反应,能够准确的掌握接球、摆臂、出力的准确位置和方向,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的最佳应对反应,很快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瞬时动作时网球运动员经常要做出的反应,运动员必须要在快速运动的同时发起最有效的反击动作,根据情况快速变换方向和动作,使全身肌肉能够协调一致,维持合理的运动速度,以发起最有效的运动。运动员灵敏性是决定其能够在来球时做出最正确的反应,灵敏素质训练应注重上下纽带腰腹练习。

3 网球体能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网球体能训练要充分考虑到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身体素质,应针对网球运动员目前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开展科学合理的网球体能训练,掌握好训练强度和内容,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长、训练条件、训练状态开展专项训练,保证体能训练目标的切实可行,使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锻炼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进步。

4 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