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提质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1 16:55: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提质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提质措施

篇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际,从多方面入手,以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做好备课,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上好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认为,备课工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选,要明确目标。新课标是我们教学的灵魂,是指导我们教学方向的旗帜,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先明确目标,对课程目标认真研读,做到清楚了解。使所教课程方向正确、目的明确,使课程目标真正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高效课堂提供思想保证。其次,要解读文本。教材是上课的基本,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要从教材中走出来,但是教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与文本对话,解读文本,做到对文本的充分认识,做到胸有成竹。重视文本的解读,不仅重视文章的一词一句,甚至对文章的标点、题目、课后习题也要认真加以推敲,因为这些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再次,要拓展资料。没有教材不行,只有教材也不够。在备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该多方面地为学生开阔眼界做准备,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重要思想的机会。

二、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但要切忌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创设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情境,避免走过场、走形式。所以,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要多利用现代教具。如播放课文录音,多媒体投影仪课件的运用,实物投影仪对学生作业和作品的展示等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和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立体思维。

三、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传授知识、检测学生的必要手段,也是训练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首选,提问应该具有新意。不能每篇课文都提相同的问题,用相同的模式,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使学生厌烦。所以,在提问时,即使同样的问题,可以换种说法,换种提问的方式,力求新颖,使学生保持对问题、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其次,提问要有价值。提问不仅仅是对是错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学生就不会深入去思考。因此,教师要提问学生问题对与否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对,又为什么不对,比如修改病句,知道修改得对,为什么要这么修改?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修改? 或者换作其他的词会不会更好? 等等,这样比单纯地知道对与错要更能锻炼学生思维。再次,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提问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差异性。提问的对象不要过于集中,如果只顾优生,忽略后进生,很容易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兼顾,结合每个学生的水平特点,适当地提问。实践证明,巧设课堂提问,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每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以上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但不能一味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还应该遵循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注重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取长补短,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注意力较差,所以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填鸭式教学[1]。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话语,不要一味的讲解课文的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应该从课文的内容中引申出来一些让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为了教师和家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区分,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会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学生在文字、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重要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简单的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学习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觉的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哪怕是漫画,让他们从阅读中寻找快乐,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联系实际,并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语文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凸显学生的学习优势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不可能会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安排整节课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有关实验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时间会逐渐增长,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再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接受知识最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过渡,把重点的知识放在学生积极性较高的时间段内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优势,有效的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特别的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运用巧妙的语言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听讲,造成他们听觉性疲劳[2]。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有显示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把握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逐渐的提升。

5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也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措施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但不能一味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还应该遵循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注重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取长补短,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注意力较差,所以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填鸭式教学[1]。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话语,不要一味的讲解课文的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应该从课文的内容中引申出来一些让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为了教师和家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区分,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会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学生在文字、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重要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简单的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学习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觉的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哪怕是漫画,让他们从阅读中寻找快乐,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联系实际,并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语文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凸显学生的学习优势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不可能会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安排整节课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有关实验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时间会逐渐增长,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再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接受知识最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过渡,把重点的知识放在学生积极性较高的时间段内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优势,有效的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特别的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运用巧妙的语言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听讲,造成他们听觉性疲劳[2]。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有显示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把握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逐渐的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也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教学手段;学习氛围;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89-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非常大的提高,教师们积极推进教改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学习成果进步很大,由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还有的老师教学思想落后,没有紧跟形势,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教学沿用传统方式,一味“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不能够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上去认识文章的内容与理解文章里的内涵,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有的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评价上,仍然只强调检验、选拔功能,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教学只重视的是语文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轻视的是学生探究、发展的能力。

2、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有部分教师没能从教学的方法与理念上进行改善,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 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致于教师们虽认真备课讲课但其教学的效果却不明显。

3、对于现代的教学手段利用不当。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当,有些教师甚至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导致了许多学生的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等全部被多媒体的课件所代替,这种教学的现状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对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上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其改善措施如下:

1、激发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语文课内容较多,知识面广,传授的信息量大,而语文课节有限,必须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热情,将文中的作者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为一体,在讲解中处处渗透,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使这感情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描写的意境、流露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同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对一些课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炼、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2、制定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应制定其语文教学的工作计划,继而有计划性、有步骤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在教学中须因班制宜来采取合适班级的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应当加以有意识的培养。改变过多的整体回答为个别回答。课堂的教学形式本来就应该丰富,个别提问有利于检查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个别回答的机会。所谓“细微之处见教育”。而这一细微之处,正是 “习惯”二字。良好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每天坚持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每天一句话”。选取一些励志的格言、名句,或者是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结出来的所感所悟,用于警醒自己的言行,同时也作为积累,在写作时备用。在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

3、加强阅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学生创造好课外阅读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上改讲授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们不仅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育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利用课内外,给学生出点问题,设置一些悬念,让他们主动找书看。我们还可以定期在班里举办谈读后感,佳作欣赏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知识要靠平时的积累,学生们只有通过积累知识,才能运用知识,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我们教师应该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多积累课外知识。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在教法上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在《鸟的天堂》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儿每天早晨出去觅食,晚上才飞回窝里来休息,作者巴金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么能看到许多小鸟鸟飞起来的情景呢?又怎么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让学生多读书,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总而言之,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5

1.1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度低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不高,体育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下降,中职生的管理制度不强,更多的学生选择和同学逛街、游玩。引起这样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体育教育被弱化,不能使学生高度重视。其次是体课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单一化,中职学校中,体育不再是升学指标,体育课没有新的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低。第三,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进行在户外进行锻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没有吃苦精神,中等职业学校的的生源大部分是“后进生”“问题生”,主要有自信心不足、厌学、适应能力差、情绪控制弱等,增加了管理难度,在体育训练中,坚持不了几分钟。

1.2 重视程度低

许多中职学校的领导认为中职教育的中的重点是技能的学习,学生应当把时间放在技能学习中,在管理工作中忽视了体育工作的发展。没有遵循全面发展的目标,多数中职学校中,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课堂跑圈以及简单的自由活动就可以了,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

1.3 设施落后

中职学校在社会的地位较低,人们对于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也不高,导致国家以及省市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较少,学校资金有限,教学场地不够,教学器材缺乏。没有体育经费,满足不了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器材。在资源设备上不能及时更新,使体育教学不够专业,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难以达到良好的体育效果。

1.4 教学模式单一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对教学对象的个体评价。不可避免,学生个体的体质、体能有很大的差异,以统一的尺度标准衡量每个学生,缺乏科学性,不能体现出区别对待,造成很多同学觉得学不学、练不练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千脆就不学,更无从谈及上课的积极性。

1.5 教师因素

中职学校中,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体育教师的招收标准低,导致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差、福利少,使优秀的体育教师选择待遇更好,受重视程度更高的学校。体育教师的培养、进修没有达到一定要求,导致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低,教学素质不高。

2.改革措施

2.1 中职学校领导要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同等重要,也制定了如《国家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有关体育的行政法规,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但是中职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对体育教师的传统观念有待改变,对体育课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中职学校领导应做好以下工作:(1)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各种文件精神,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学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和造就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2)改变对体育教师的传统观念,实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改变教学氛围。(3)健全机构,落实措施,强化管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4)制定出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实施细则。

2.2 加强中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引进一批学历高、专业技术强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育教师在搞好本专业的同时,还要捕捉多方面体育信息,加强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及时与校外的优秀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充实自己,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3 加强对学生进行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现代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薄弱,被家长宠惯了,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意志品质薄弱,怕上体育课,不愿从事体育活动,受不了风吹日晒,怕在活动中受伤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主题教育;体育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2.4 改变课堂模式,打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篇6

1.革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中职学校要根据时代精神不断革新教学理念,用先进的理念做引导,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首先,语文教学中要有民主的理念。中职学校要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多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开放性较强,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保证学生的发言权。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要明白,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有的理念与措施都是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师要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学校传统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掌握一切,上课之前备好课,按部就班的讲完自己准备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学生要做的就是听课、写作业,语文教学没有活力,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此,中职学校一定要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思想,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和学不分家,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对错,而更应该关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职学校学生在个性上往往要比普通学校学生的个性强,教师要能够紧紧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对课堂不产生厌烦情绪,而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中职学校中的教学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以考试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成果。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就会产生考核标准不清晰的现象,而且单从一张试卷也很难真正看出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因此,中职学校要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考核。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要仔细观察,精确掌握每个学生的语文功底,根据差异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开展分层考核。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教师看到每位学生的进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另外,要对学生开展全面考核,不能从一张简单的试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从听力、朗读、背诵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考察,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实现教育的价值。

二、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1.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语文课本不断改版,去掉了很多难懂又没有趣味的知识,增加了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内容。这种革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改革这个契机,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课本中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无法在课堂上把每篇文章都讲得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专业的差异性和学生的个体需要灵活决定教学内容,并适当融入课外知识,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适当选择一些名篇名著,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次,要选择一些当代时文,传递当代信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最后,要选择一些综合性的文章,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决定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开展生字听写比赛,每轮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听写结束以后哪个小组写对的字数越多哪个小组就获胜。背诵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在考核学生对诗词的背诵情况时,同样可以使用比赛的方式。例如在考核学生对《将进酒》的背诵情况时,可以选出几个评委为背诵的同学打分,不仅要考核背诵的流利程度,还要考核背诵时的感彩。这样,学生就会把背诵诗文当成乐趣,提前做好准备。这种竞赛方式能够将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效果很好。

其次,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例如,在讲授《项链》这篇经典小说时,教师就可以问大家对女主角玛蒂尔德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为了一条项链耗费了整个青春,自食其果。还有的同学认为玛蒂尔德能够认识自己犯下的错误,直面困难,值得我们尊敬。教师可以将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并就这个话题展开辩论,这种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语文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升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中职学校要革新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把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健全考核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Tradi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ing usually focuses on teaching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a skill, but ignores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As the countr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hile teaching students skill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of various subjects to incorpo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syllabus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good moral qua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article deeply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of mathematics and moral education to find a way of scientific integrat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 mor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infiltrate;

在中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品格修养等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另外,由于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健全的心理素质。有的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德育教育的课程,但其他学科老师对德育教育认识不足,殊不知德育教育是需要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而不是单靠一周的几节课就能够完成的[1]。由于中职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以致其在思想认识、意识形态、自我认知、行为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制约其专业技能的培育与自我发展的实现。所以,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德育教育课应当关注的问题,也是各学科教师都应当关注德育教育的教学工作。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数学学习的要求,科学设计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潜移默化地教学影响学生的心理和价值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面的影响

从当下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法律意识、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毕业测试以及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和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成绩,而对于学生的德育品质只停留在课堂上以及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没有被纳入各科的课堂教学中[2]。所以学生在缺乏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比较弱,他们的自制力也比较低,需要一定的心理方面的引导。由于他们容易接触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因为中职学生大多未成年,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当学校和教师都忽视了德育教育时,学生很可能在无知的情况下出现行为偏差。

(二) 数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数学教学多与数字、图形打交道,能够通过教材内容引申至德育教育的内容较少。另外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中职的学生往往数学基础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听不懂和学习吃力的现象,长此以往对数学课产生了厌烦的负面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德育教育,一些学生也对此表现得兴趣不大,收效甚微。除此之外,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一些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分数,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三)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过于笼统

尽管许多数学教师把德育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真正理解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渗透德育内容,但通常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往往生搬硬套,在数学课堂中把德育内容变成德育口号,这样不但没有任何成效,而且耽误上课时间,学生无法真心地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来,从而导致德育教育缺乏吸引力。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一) 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德育渗透灵活性

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改变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尤其是对一些较为易学的数学章节时,正是融入德育教育的好时机。在课堂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内容交予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3]。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树立集体荣誉感的观念。在讲解元线性规划问题及其图解法时,可先进行划分小组讨论,进行统一预习,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学生代表作为“老师”,到讲台进行不同知识点的讲解,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有利于今后在社会、在工作单位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优势和思想。在这种互相合作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有意将学习好的与学习较差的学生相互搭配,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渗透互帮互助的德育教育内容,并且在选举“老师”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精神,如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注意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引导,还应注意总结和点评,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可定,并需要详细点明具体内容,让学生们都明确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这样能够在思想上,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另外在点评时,不仅需要点评优秀的,还应当对存在不足的学生进行点评,但教师在对不足之处点评时,应当注意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适当地延伸到道德、法律等与之相关的德育教育内容上,这样更有利于效果的稳固。

(二) 转变育人观念,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较为乏味的,有的完全依赖于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很多学生感觉德育教育跟思想政治课一样枯燥,学习兴趣较低。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尽量避免这一问题,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尽量减少刻意性和强制性,有效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优势,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心理、思想、政治、法律等方面进行改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4]。德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当观察中职学生的心理是否存在青春期普遍的心理敏感、善变和叛逆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从行为、心理到道德标准都更加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开展德育教育之前,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尽量设计得活泼生动,避免枯燥乏味。另外应当迎合学生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网络热词,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亲切感,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心理和思想的德育教育的渗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学习。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可以触动其心灵的案例与活动,让其逐渐认识到良好的习惯、行为、思想、品德之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学会调节、控制自身不良行为表现,以慢慢走出不当表现、不良意识的束缚,重塑自我。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通过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和鼓励学生,并发挥好自身言传身教、示范引领作用,在言、谈、举、止上率先垂范,明确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以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更好提升与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悉心教导和关怀关心去感化厌学的学生,增加课堂提问和解答的次数来增近与学生之间距离,争取让学生从心里去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在进行正确的心理和思想引导之后,数学教师应当将德育教育更加深入,从政治和法律层面上进行。首先应当树立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正确政治思想,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相关的事迹,如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的华罗庚,沃尔夫数学奖得主的陈省身等先进爱国事迹,来启发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 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德育素材

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正在形成,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应当教会学生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有关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例如学习平面几何时,对于椭圆、圆锥等位置关系时,就可以利用辩证的方法让学生去思考其中的关系有哪几种,并将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能够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归纳演绎,得出结论,逐步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5]。

(四) 通过扩充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第一章数、式与方程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辅助阅读与欣赏《康托尔与集合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并且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更多康托尔与集合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国外伟人康托尔在研究集合知识的过程遇到的困难、他的态度与做法等,从而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家不懈奋斗、不言放弃以及对数学由衷热爱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心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搜集更多有关数学家的研究和探索事迹,整理成一个个小故事进行小组分享,通过彼此讲述和分享的过程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和素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除了挖掘数学资料之外,教师还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在思考数学规律和知识内涵的过程中实现德育学习。比如学习指数函数时可以引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在学习正比例关系的知识时可以引出学习效果和个人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在学习正弦函数时,可以引出对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五) 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数学当中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这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之一,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一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并运用、贯穿到其他的学科学习当中。如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推理能力,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演绎的科学,而是通过学习归纳推理,形成正确的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塑造更好的数学素养[6]。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和推动作用。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由浅入深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后,在逐渐增加难度突出下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当学生将问题全部解决后,也逐渐掌握了从多个角度思考的思维模式,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不断渗透,不仅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中职院校应当重视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挖掘德育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德育观,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徐浪,郭前芳,吴晓斌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137.

[2]谢杏娟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中外交流, 2019,26(46)-116.

[3]李雷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6):174.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质量教学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乘教改之风,踏教改之浪,创教改发展之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人士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些老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就让学生反复抄写词语,甚至把课后问题答案抄给学生背,由于目前考试的命题、组织、阅卷还不是非常科学合理,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一时可能还会很奏效。但是这种严重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把学生教死了,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第二,教者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接受与否,一堂课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者只顾自己表演,只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势必造成教与学的脱节;第三,自由放任,由着学生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新课程指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于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的局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抛离文本价值取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放任学生自由言说,就是放散牛,是不负责任。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创新为主导、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关注质量、稳健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新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例如:在看图学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们阅读,并让同学们一边观看图片一边讲述其中的内容。然后,熟练朗读课文相对应的段落,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要科学理智地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求真务实地拓展成果,酝酿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研究对策,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用好小学语文教学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完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均衡发展。要有跨文化意识,开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开阔学生语文审视能力。共同探讨和挖掘小学语文教学的潜力,注意语文交际能力的运用、情景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小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着力挖掘语文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素材才并有效地讲解,同时还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切实贯彻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小学生在学到扎实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上受到熏陶,意志毅力品格不断得到生成。语文素材的挖掘,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和知识储备,其次是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路和明确的教学目的,再者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例如,我上移植课《三袋麦子》(苏教版三上)时,课堂上同学们对待土地爷爷送的麦子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小猴子是最笨的,辛辛苦苦把麦子种到地里,还不如小猪把麦子变成各种好吃的食物吃了,吃完了还可以再找土地爷爷要啊!小牛……我适时引领学生转变思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学生们深刻领会小猴子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课后我指导学生阅读《孔融让梨》、《三个和尚》、《乌鸦喝水》等,让学生们品味到诚实、友爱、团结、勤奋、坚持。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首,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小语文教学即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能智育能力,又肩负着陶冶情操、塑造灵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并关注着“三维目标”的形成,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感悟中加固和升华语文教学理念。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从课题着手阅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问题:①作者曾经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在哪个时候,作者由此看到了什么,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②这里为什么会是鸟的天堂呢?阅读课文,寻找出怎样写出榕树的“伟大”和“美丽”及鸟在榕树下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这是品词、品句。③抓住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描述,确定文章中心思想,避免学生了无主次地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我科学的处理主体性教学与教师价值引领的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坚持原则,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懂得知为美,信为高,人之所以为人。

(四)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是根本,要想促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办法(试用)》中要求,既要检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字词、古文默写及阅读等。再次,评价应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去,善于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优点和亮点,注重正面引导,鼓励农村小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在学习语文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对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帮助。

三、总结

语文的使命是进行母语教育,是要教会学生会用祖国语言,用好祖国语言,激活创新思维,学会思维方法,提升文化品位,提高人格素养。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搭建的一个交流思想、谱写欢歌、碰出灵感的舞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我们自身首先应被语文的魅力深深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于人”,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动力与源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措施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现存状况

(一)对文化知识重视不够,轻文重技思想严重。长期以来,体育专业大学生受重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认为文化课是虚的,是无形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很难用尺子去衡量。而体育专业课才是实的,比如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那是要用时间去计算、用尺子去丈量的,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取得好成绩。由于此种思想的支配,很多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只要专业好就一好百好。有的学生也能认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懒于用脑,自律性差,最终导致文化知识课成绩平平,思想文化素质不高。

(二)考虑问题简单粗糙,遇事鲁莽冲动。应该看到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多数学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坚韧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以及较好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思想文化素质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待人接物上易受干扰,容易冲动,道德修养不够。这样的文化底蕴,一旦在奋斗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大学通知书不是通过文化学习挣来的,而是以奖品的形式获得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采取的是三级培养模式,即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这种模式的教育是特殊形式的职业教育。从教学形式上看,运动训练是主体,文化知识课的学习是业余,二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脱节现象。从教学成果上看,学历有时成为一种政治待遇,有些获得某项荣誉的学生未完成规定的学业就能拿到文凭,或保送到名牌大学深造。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现存状况的成因

(一)来自本人的因素。当代体育大学生虽然在生理年龄上发育成熟,看起来俨然是一个“大人”,但是他们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还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还难以准确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果他们做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那将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采取科学、正确的文化教育来引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来自学校教育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承认,多年以来,高校始终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配备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从课内到课外对大学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文化教育。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教育的成绩并不尽人意,其个中原因恐怕是只讲形式,不重实际。问题的根本是传统的教育案例内容缺乏科学性,没有吸引力,更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来自社会影响的因素。当代体育大学生的社会观念、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因为只拥有专业技术特长,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实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就业压力,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开设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践证明,第一课堂的教育,依然是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阵地。当前的问题是,各个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很难保证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现在很多高校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程,这是很明智的做法。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校应针对他们开设一些文学、哲学、历史等概论性课程,内容应浅显一点,通俗一点,尽可能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条件下,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让他们学到一些基本的人文常识,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为以后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篇10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日益加深,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世界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比较高的要求,而现实情况却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听不懂、说不出,只有老师的输出而没有学生的输入,目前,高职院校即将实行学制改革,必将导致教学学时的浓缩,并由此带来的内容与授课形式,学习重点以及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怎样改革和发展,才能符合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英语教学模式和方式落后,与英语教学目标不符

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而事实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变成索然无味的理论讲授。这种落后首先突出表现在英语课堂大都是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无从谈起。此外,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一直处于一本书、一盒粉笔加一个录音机的传统模式中,缺乏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缺失英语运用的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应该说这是长久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个的误区。

2 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扩招潮和自主办催生了大量前身是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级的高职院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升级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导致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虽然职业院校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但仅仅在数量方面,缺口就相当大。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2006年广东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60多所,中职和技校900多所,教师约5万人,而需要的职教师资是14.7万人,缺口近10万人。就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而言,还有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学历层次偏低,相当部分教师缺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影响到英语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二是部分院校专职外语教师缺乏,较依赖兼职教师,使得师资缺乏稳定性,无法保证教学的延续性,且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三是师资补充渠道不畅,现高职院校师资补充主要来源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无实践经验,成长起来需要时间,企业优秀人才进事业单位严格受控,“双师型”教师匮乏,基础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一专多能教师奇缺。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师整天受制于教学第一线,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修,没有精力去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技能,阻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应对措施

1 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毕竟,教学优劣的评判标准不是老师“讲得多好”而是学生“学得多好”。课堂上,老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如分组讨论、分组练习对话、辩论、表演、演讲、模拟讲课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成一种浓郁的英语课堂气氛,进而激发他们用英语的积极性。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锻炼,以便达到提高的效运用能力的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

笔者结合我院英语教学的实践,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学生不是作为旁观者或等待者,而是作为活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在他们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知识学习中难免有一些乏味枯燥的内容,教师如能创设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定能逐步提高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先准备几个简单、幽默、富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讨论解决。这种形式既让学生觉得有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此外,多利用实物,创设购物、求职、商务谈判等情景,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

高职生源属于专科第二批次,也就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低层次生源,他们的学习基础与读普通高校的学生有较大差距。就英语入学成绩而言。高者100分以上,而低者连背出26个字母都吃力。面对素质迥异的生源群体,笔者认为,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乃是一种佳法。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

3 改革英语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增加大量的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而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这样的教材才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真正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英语师资队伍建设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把好教师的选拔,积极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既要学历达标,又要专业技能考核达标。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

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前身多是职业中学,部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仍是传统中学的教学模式。学校的层次提升了,教学理念并没有改变,师资力量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依然把学生当做中学生在教育,没有意识到职业中专语文真正的含义。

1.2主管部门对语文教学不重视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语文课程是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教学科目,它的教学内容无非是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和文化的传承。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能够给予语文课程足够的重视,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母语的汉语,学不学,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没有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工具,还是一门文化艺术,对于语文的认识没有能够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构建联系在一起。现在大部分学生全身心地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全忽视综合人文素质,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主管部门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3职业中专语文考试方法落后

目前中国教育一直是“僵化的应试教育”,中学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是针对升学而设置的,职业中专的教学方法也同样体现不出当代的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这样的教学不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改进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约·凯恩斯有句名言:“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对以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从思想上,学生要认真领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学好语文与专业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其次,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好娱乐和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最后,在学习中学会主动,不能依赖于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2.2学校应提高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不能放任自流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语文课程的重视,改变对语文课程的看法。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高开发性并加大自由度,可以挑选一些作品作为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语文应有的特性进行自由拓展与联系,用不同的理念与不同的方式对文化进行丰富的阐释。

2.3改革以往的考核方法

以往,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对所学知识的考核都是任课教师自主出题,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的对学生汉语实际运用能力测试。现在,可以根据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来测查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测试,不但可以知道一个人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衡量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以及能够预测出一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绩效和发展潜力。

2.4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教育,但是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长期以来它仅仅是被当做一个工具,为其它专业课服务,甚至有学生认为学习语文仅仅就是为了会写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文,因为这些以后工作中也许会用到。所以上课时根本不听,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一概不知,语文素质浅薄,说话往往词不达意。其实语文是最不应该被功利化的一个学科,忽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仅仅强调其工具性必然会导致语文教学误入歧途。所以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考核也决不能仅仅凭着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校现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已加入形成性考核一项,即可以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业状况、课堂表现给学生打个平时分,这个分数占到总评分数的百分之三十。由于有这项措施,学生就不能凭着考前临时抱佛脚来取得高分了。所以在平时布置作业的时候也给他们规定了一些必读的名篇名著,并且定期查看他们的阅读状况,把此计入平时成绩。这样一来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他们便不会以不在考试范围为借口不去阅读了。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提高。

2.5改变教学模式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以实用为主,以辅助、推动和支持学生掌握技能为主要目的,是针对全体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而言的。但是任何人群中都会有不同层次的阶层存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也不例外。我们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具有文学欣赏的需求和能力,我们必须照顾到这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因此,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就是最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在必修课上,重点是让学生学习那些具有实用性的文章,努力的提高他们语文运用的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基本掌握应用文、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技能,使得他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顺利的走好每一步。选修课则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为主,教学对象是那些有这样意愿的学生。必须强调的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阅读欣赏,应该是切切实实地以欣赏为主,而不应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欣赏应该是一种感悟,只要能在阅读之后有所感、有所悟,哪怕他一段名言也背不出来,他依然是有相当的文化素养的,依然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成就。

三、结论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能够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能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以及素质的提升。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于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能结合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郑华。提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詹苏杭。高职语文的模块化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9)。

篇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特别是在地区,藏语作为民族地区的传统语言,在地区影响根深蒂固。汉语作为我国主流语言,在地区开展汉语的教学与交流,不但可以促进藏族人民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性,而且对于民族团结和藏族地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在汉语教学中,以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最为重要,提升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注重从民族地区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情况、教师情况以及教材情况四方面对小学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有:

(1)在民族地区的语文学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其中,在家庭环境影响中,主要受学生家长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对汉语语言理解能力偏差,甚至部分家长存在排斥汉语语言学习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学校环境影响中,由于藏族地区小学以藏民学生组成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汉语语言授课频率较低,并且在学校广播、宣传以及教师布置等方面主要以藏语为主,这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利影响;在社会环境影响中,藏族地区普遍以藏语为主,并且在媒体宣传、儿童读物等制作方面都以藏语语言形式为主,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在民族地区的学生情况方面,一方面藏族学生学习汉语语言以自我实现动机为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较为强烈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目标以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主,并且在学习中存在着汉语汉字、词汇以及语法学习困难,使得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普遍偏低;此外,在小学毕业生语文阅读质量与水平方面,多数以能够朗读文章而不能深入理解为主。可见,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并且阅读质量与能力较低。

(3)在民族地区的教师情况方面,首先,目前藏族地区语文教师在学校配套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民族构成中以藏族教师为主,且教师年龄、教龄以及职称方面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其次,在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方面,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教学素养都较低,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第三,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汉语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4)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材情况方面,以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主。该教材以汉语基础练习为主,题量!题型和难度比较适合藏族地区小学生,但是在阅读练习方面内容偏少,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二、提升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建议

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藏族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具体有[3]:

(1)转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促进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性。例如,通过组织“演讲比赛”、“美文阅读”或者“儿童诗欣赏”等形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激发藏族地区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进而活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氛围。

(2)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范读教学方式。藏族地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学习习惯也正处于养成的关键时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好语文范读榜样。一方面,在语文材料朗读过程中应注重阅读质量与阅读情感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语速、语气、语调等技巧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之中。

(3)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解疑答惑逐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加强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汇总预习内容的疑难问题,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向教师提问,进而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材料熟读背诵的能力,以不断俄促进学生对汉语语言进行积累,加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4)不断加强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在校内,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培养形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在校外,积极的加强各个学校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此外,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

(5)针对地区语文教材特点,一方面应通过适当增加会话课文与有关地方性!民族性的课文,合理安排课文篇幅与篇目等实现对课文的精心编选;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等级,注重实用,分散呈现,提高复现,合理注释,结合语境,提供例句等形式,实现词语的合理安排。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作为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因此,应根据民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师资情况、学生自身特点以及教材编排等,优化和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