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的害处范文

时间:2024-01-12 14:46: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碳排放的害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冰川消失、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危机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而城市化的进程无疑加速了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即GHG,据IPCC(2006)最新报告指出,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 和臭氧(O3)等,水汽也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

随着科学家对温室效应的发现以及全球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越发重视,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6年碳排放计算指南,重新制定了用于上述温室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排放系数。该转化排放系数包括直接排放系数和间接排放系数。直接排放系数适用于CO2,而间接排放系数使用于CH4和N2O,通过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转化为等效的CO2排放量,即通常表示为CO2e。例如,CH4的GWP折算值为21,N2O的GWP折算值为310。这样,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以通过排放系数转化成CO2e,而世界各国由此推行的“低碳经济”也就有了一个可以具有量化的统一指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实施平台,城市快速路在城市路网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是大流量交通的重要快速运送载体,肩负着使城市交通出行更快更有效的服务性重担。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低碳化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完成城市减排目标的实施主体。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快速路网的建设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许多省会城市都在“十二五”交通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提出建设以快速路为主体、辅以部分准快速路的快速路网体系,以缓解城市地面道路巨大的交通压力。例如,杭州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建设的快速路总长达124.8公里(含已开工未完工项目),改造提升的准快速路总长29.1公里,合计153.9公里。 深圳市也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将完成14条共283.3公里的城市快速路建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将达到200万吨之巨,具有广阔的节能减排空间。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碳排放行业,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实施更是需要消耗大量高能源高碳密度原材料产品,在后期运营阶段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文就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实施阶段中建设材料开采和制备,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实施摊铺建设等一系列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控制对策。

一、城市快速路建设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途径

城市快速路建设是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就建设周期而言,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主要有各类建设材料生产和制备所消耗的电能和燃油,建设材料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的燃油,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施工设备的燃油和电能消耗以及在道路拆除过程中消耗的燃油和电能,具体排放途径见表1。

表1城市快速路建设中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途径

建设周期主要阶段 用途 途径描述

1 建设材料生产和制备 原材料开采和加工 开采原材料消耗能源(如柴油,电力);回收材料的再生利用产生GHG

混合料组成材料生产 各种混合料的生产过程消耗电力等能源产生GHG

2 建设材料运输 材料初级加工厂/混合料制备厂/施工现场之间的运输 运输原材料至初级加工场所;运输初级加工材料至混合料加工厂;运输各种混合料至施工现场所消耗能源产生GHG

3 建设实施 路面摊铺建设 实施路面摊铺,碾压,成型等施工过程产生GHG

路面养护/维护 路面常规养护及病害处置措施;路面预养护过程产生GHG

4 周期结束 拆除和回收利用 设施拆除和移置;路用材料的再生利用折减GHG

基于上述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的分类方法,瑞典IVL环境研究所的Hakan Stripple等人建立了道路建设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模型,并针对常规道路建设实施技术和施工工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总结了道路建设中典型材料和工艺的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表,见表2。

表2快速路建设中典型材料和工艺的能耗与温室气体(GHG)排放表

材料或工艺 能耗(MJ/t) CO2e (kg/t) 数据来源

沥青混合料 4900 285 Eurobitume

乳化剂 3490 221 Eurobitume

水泥 4976 980 Athena & IVL

碎石 40 10 Colas

集料 30 2.5 Athena & IVL

钢材 25100 3540 Athena & IVL

水 10 0.3 IVL

燃油 36680 2765 IVL

热拌站 275 22 IVL

冷拌站 14 1 IVL

铣刨/回收 12 0.8 IVL

就地冷再生 15 1.13 IVL

热拌混合料摊铺 9 0.6 IVL

冷拌混合料摊铺 6 0.4 IVL

水泥混凝土摊铺 2.2 2 IVL

运输 /km 0.9 0.06 IVL

英国、美国、法国和瑞士等国也相继开发了针对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和软件,比较典型的有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TRL)研发的asPECT计算模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pad Horvath教授联合加州路面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一款基于EXCEL的碳排放计算模型-PaLATE等,为国内外道路建设工程的低碳化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计算方法和量化依据。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加拿大Pierre T. Dorchies等人采用表2所列的碳排放基础数据,对加拿大魁北克市一条城市快速路的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建设材料制备和实施技术等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主要建设材料制备和实施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

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道路主要建设材料时,水泥混凝土制备时采用的水泥等粘结材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超过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所采用的沥青粘结料,因此我国大力采用和推广沥青路面,既可以提高路面行驶质量,又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二、温室气体减排途径

城市快速路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建立低碳城市路建设策略。综合国外研究基础和国内道路建设现状,笔者认为低碳快速路系统构建关键是在规划理念,工艺选择和低碳实施技术的方案比选中引入“碳尺”概念,分析和探索建设期内的碳足迹,选择合理技术方案。并且,在建设材料开采、运输、拌和和实施摊铺建设中全方位采用低碳技术,削减“碳源”,增加“碳汇”,实现提高交通运输能力的同时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

(一)树立低碳规划理念

城市快速路系统规划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选择快速路类型,实际规划中应在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和整体路网布局、规划路线位置和走向、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评估不同方案并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低碳快速路设计总体技术的应用

1.道路功能设计技术

注重采用符合生态保护、污染控制、地形维护等道路选线技术,降低道路工程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影响程度;应区别道路功能分级特点,合理安排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权利,减少交通干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

快速路为城区大组团沟通和长距离交通服务,应保证机动车流连续且封闭式运营,避免沿线交通流对主线的干扰。快速路辅路为城市主、次干路网的组成部分,兼起快速路集散道路的功能。

2.路线设计技术

路线设计应符合道路交通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且应采用以平(坡度小)、直(曲率大)、顺(适应地形)为控制要素的道路路线,尽可能降低车辆行驶能耗和尾气排放,并在土方平衡方面体现设计方案优势;路线的特殊设计除应满足特定功能指标的要求外,应充分体现低碳设计技术理念。

(1)平曲线设计应确保线形连续;

(2)纵断面设计应避免大纵坡,宜采用不超过3.0%坡度设计,特殊情况超过3.0%要求的,应进行能耗和碳排放量指标技术方案论证。

3.时空一体化分配的横断面设计技术

道路横断面设计宜采用集约布置、结构合建、机动车交通减少干扰、慢行交通保障通行、近、远期结合的时空一体化分配设计技术,充分发挥地面及其上、下部道路可通行空间的功能,在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造和运行成本、倡导非机动化出行模式等方面体现道路工程建设的先进性。

快速路沿线根据需要设置辅路,在主城区建筑和道路网络密集时宜采用主线高架或地下的形式,地面层设置交通集散的道路。快速路主线为机动车专用,与辅路严格隔离。快速路辅路或地面道路等级为主干路或次干路,横断面设计满足主、次干路的要求。

4.以交通需求为导向的节点交叉设计技术

路网节点交叉设计应采用以满足近、远期预测交通量、符合交叉功能要求的关键设计技术,适应交通量变化的交叉型式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适当的交叉口通行能力有利于车流快捷地通过交叉口,减少交叉口延误,减少尾气排放和降低燃油能耗。

(1)二条快速路相交应采用互通式枢纽立交形式。

(2)快速路和主干路相交应保证快速路主线连续通行,可采用一般互通式立交形式。

(三)选择功能与结构组合一体化的低碳道路建设技术

1.选择节碳工艺减少外加碳源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通过降低沥青混合料拌和与摊铺温度,达到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CO2气体及粉尘排放量的目的。由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比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低30-50℃,因此可节约30%的能源消耗,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温拌沥青混合料可作为新建路面材料应用于长隧道路面施工、超薄层罩面和桥面铺装等。

2.鼓励多使用回收旧料和再生材料

废旧材料回收路用技术是指将诸如橡胶、塑料等固体废弃物通过一系列工艺加入到沥青中,经过搅拌制备成具有改性沥青特性的橡胶(塑料)沥青。橡胶(塑料)沥青可减轻“黑色污染”,作为低碳型沥青改性剂提高路用性能,减少传统高碳型SBS改性剂的使用量,并可使废旧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和新集料、新沥青适当配合,重新拌和成为具有良好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工艺技术。提高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率至20%,能够节约相应数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同时能有效降低处治废料的能耗,减少10%的二氧化碳排放。

3.选择高性能路面材料和长寿面路面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

高性能路面材料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改性工艺技术使路面材料的使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如高模量沥青、高粘度沥青以及高弹性沥青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路面在多种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减少路面病害,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路面后期的养护成本和频率,在全寿命周期内减少碳排放。长寿命路面结构又称永久型路面,通过采用全厚式沥青层或者深层高强沥青层的方法,可以基本消除传统普遍存在的结构性损坏,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沥青路面的表层,因此只需要定期的表面铣刨、罩面修复,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进行大的结构性重建。使用长寿面路面结构,可以使道路建设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5%的建设材料,降低能耗10%,减少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结语

开展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低碳技术研究,目的是在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仍处于高速发展时,在快速路网规划、设计和建设工艺技术选择方面,不仅仅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应在更好层次上关注低碳技术的研发。近期应特别关注城市快速路系统碳排放指标的研究,在方案选择上注重建设材料的选择和实施建设的全过程整体性考虑;注重分析不同材料的在建设时的碳密度,在道路运营过程中的回收利用和再生率;注重分析低碳建设指标;采用碳尺进行方案比选,推动和完善我国低碳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使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建设实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BROWN S. Carbon Footprint - How does asphalt stack up. Asphalt Pavement Alliance (APA), 2011, Technical Report.

[3]STRIPPLE H.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Road: A Pilot Study for Inventory Analysis, 2001, Report No.B1210E[R], IVL Swedish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Ltd, Gothenburg,Sweden.

[4]SANTERO N. HORVATH A.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of Pavements. Environmental, 2009, Research Letters: 4(3).

[5] TRELOAR G J. LOVE P E D. CRAWFORD R. Hybrid Life-Cycle Inventory for Road Construction and Use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4, 130(1).

[6]吕伟民,孙大权.沥青混合料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7]赵志宏,吕连恩,王元庆.城市快速路布局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

篇2

二、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模式

(一)循环经济模式是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是改变旧经济理论,在研究资本循环、劳力循环的基础上,更要研究资源循环,其目的除了创造社会财富以外,还要保护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维系生态系统平衡,减少外排放,实现零污染。煤炭企业发展循环低碳经济,既可减少治污成本,又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的是双倍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很多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煤炭企业就是产“碳”的企业,与环境污染息息相关。其实不然,煤炭污染和碳排放是工业应用中利用煤炭制造热能过程中释放的,煤炭企业本身煤消耗比较低,对外界环境污染相对比较少。尽管如此,煤炭企业也要发展循环低碳经济,从源头上开始节能减排。“再循环”是指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再利用”就是不断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维持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也是创造财富。也就是说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来通过预防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尽可能使废弃物资源化。对无法减少再循环再使用的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并不断治理和修复由于我们的生产而造成的污染与环境的破坏。从而使每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得到循环往复的利用。具体讲,就是开发资源而不破坏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通过结构调整、产业链接,让经济发展更健康;利用资源而不浪费资源,善于放大资源价值,想方设法吃干榨净。

(二)循环经济为煤炭企业提供新的机遇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煤炭企业将逐步摈弃传统的以生产、销售煤炭等基本产品为主的运营模式,将注意力转移至不断改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加大回采率,以此来扩大产业范围、拉长煤炭产业链条,进而寻求新的、更具支撑力的收入增长点。为了低碳,企业可能要增加不少成本,但从长远看却为自身提供了链条延伸、产业培育的空间。对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提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煤炭企业是产能大户,也是耗能大户。但耗能越大,挖掘低碳经济的潜力也就越大。近年来,煤炭企业为主动适应煤炭工业集中化、产业主体相关多元化和安全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以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以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为发展方向,努力拉长产业链,大力培育发展电解铝、煤气化等其他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另外通过对采空区充填矸石,减少排放和污染,解决地表沉降,实现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再者,考虑到煤炭污染和碳排放大量产生在社会制造热能的过程中,要提倡让社会吃“煤炭精粮”。比如支持煤矿建设洗煤厂,生产洁净煤;支持煤矿发展坑口电厂,将洗选后的劣质煤炭转化为电力等洁净二次能源;支持社会用户提高锅炉的煤炭燃烧效率;提高办矿门槛、限制小煤矿发展等等。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传统资源型生产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三、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煤炭企业最终经营的是资源,资源如何经营当今资源部门日益重视的重要课题。1.要建立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制度,借鉴国外对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与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指标考核,明确煤炭资源产权关系,从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建立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2.回收利用二次矿产资源。通过强化管理促进技改并采用新工艺,把产生的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经过加工作为原料,可以生产水泥和墙体等建筑材料,既减少了排放废弃物,又增加了就业。3.在资源开采环节,坚持洁净生产,大力提高资源回收率,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篇3

中图分类号:TQ565 文献标识码:A

火药是古老的发明,在枪、炮、火箭发射中是应用成熟的能源;还用机起飞火箭的推进剂;驱动涡轮,推动活塞,剪切螺栓和金属线,推动火箭叶轮,开动导弹中的燃料泵,飞机的弹射座椅等。现代火药能量密度高,主要原料均为地表可再生资源。典型的常规火药是由多种原料经过理化组合而成。单质的原料在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都是安定、普通的化工原料,它不具有危险性。

一、火药原料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

用于配置火药的单质原料在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是安定、普通的化工原料,它不具有危险性,一旦合成具备可燃条件,经外力点燃它自身就能反应,化学能通过燃烧迅速而有规律地释放出来,生成大量高压高温燃气,其体积能增加万倍。燃烧反应速度与环境压力成正比,单位能量巨大,可以发出火药力280000kg・cm/kg~ 1204000kg・cm/kg、爆热720kcai/kg~1041kcai/kg、比容 280L/kg~830L/kg。将化工、理化合成、能量转换、发电等设备组合集成为一条联合系统;将安全的原料,适当少量按需要智能化合成为火药,由管道随流水线输送至燃烧器立即燃烧转换为高压高温气体,再将高压高温气体转换为动力发电;由于可燃火药成品储藏量小,完全可以保障全系统安全。主要原料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是对废弃物或是用处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开辟农作物副产物新用途径,可以清洁地球表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用本文提出的火药原料作燃料可以作为发电的新模式。

二、火药发电系统的构成

(一)主要原料

1.硝酸。双加压法从空气中提取,矿物质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可以获得硝酸。

2.植物纤维、木碳。用农作物秸秆和快速再生植物、稻壳、稻草、麦秸、玉米秸秆、棉花秆、木屑、竹屑、老旧森林报废代谢植物。

3.硝化甘油。化工合成。

4.硝酸钾。化工合成。

(二)发电系统设备

1.系统组成

硝化纤维素驱水机,缸式塑化机提升机、柱塞式压伸机、风力输送喷射器、转筒筛选机、浸水池、筒柱浇铸机、转筒预烘机、盆式烘干机、钝感光泽机、斜面筛选机、转筒二次烘干吸湿机、混合器、火药发电系统,主要由两大主机设备(轨迹轮机系统、发电系统)与三大辅助系统(原料制备系统、无害处理循环系统、控制系统)组成。

其项目工作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主要设备与结构简介:

(1)原料仓1:钢结构封闭式料仓,计量称,计量后原料进入螺旋输料管道。

(2)原料仓2:钢结构封闭式料仓,计量称,计量后原料进入螺旋输料管道。

(3)原料仓3:钢结构封闭式料仓,计量称,计量后原料进入螺旋输料管道。

(4)原料仓4:钢结构封闭式料仓,计量称,计量后原料进入螺旋输料管道。

(5)硝化纤维素驱水机,缸式塑化机提升机、柱塞式压伸机、风力输送喷射器、转筒筛选机、浸水池、筒柱浇铸机、转筒预烘机、盆式烘干机、钝感光泽机、斜面筛选机、转筒二次烘干吸湿机、混合器、拌混设备:玻璃钢材料,对计量后按比例进入此设备的原料进行拌混。

(6)计量传感控制系统:计算机编程控制计量称控制原料配比。

(7)燃烧冲击轮机:包括燃烧机和燃冲轮机。

(8)气力除尘、过滤除渣系统。

(9)冷却水循环。

(10)消声设备:排气消声设备。

(11)脱硝脱硫分离设备:废气冷却系统气体过滤。

(12)系统:冷却系统循环泵冷却水循环系统。

(13)发电机设备、输涞缟璞浮

2.主机设备设计构造

(1)轨迹轮机系统

轨迹轮机系统,包括燃烧机和冲击轮机。其中,燃烧机的一端与综合拌混机连接,另一端与冲击轮机连接,冲击轮机的另一端与发电输电系统相连接。将配置好的燃料按比例由电脑按各传感系统发出指令,进行综合匹配,生产出的所有成品立即循环送入燃烧机,燃机将不同数量、密度连续阶段性送往所设计指定的燃烧腔内在电火花、激光或撞击以及回火的作用下,迅速燃烧,所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和冲击波,对轨迹叶轮机进行冲击,在连续脉冲喷射力的作用下,轨迹叶片轮机输出旋转动力,带动发电机系统,对外输出电能,所述冲击轮机上有系统和冷却循环系统。

(2)发电机系统

采用成熟的发电及输变电系统。包括发电机和输变电设备。其中,发电机一端与冲击轮机连接,另一端与输变电设备连接;除尘过滤系统包括并联的气力除灰系统和过滤除尘器;脱硫脱硝设备的一端与排气冷却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气体除尘过滤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包括与计量循环系统连接的信号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执行机构;发电机与输变电设备之间设置一个冷却装置。

3.3个辅助系统设计构造

(1)原料制备,调节系统。原料制备系统,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原料储存仓,每一原料储存仓分别与综合拌混机连通;计量调节系统,与综合拌混机连接。

(2)无害处理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气冷却系统、消声系统、除尘过滤系统。

(3)控制系统,与所述原料储存仓以及计量调节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包括与计量循环系统连接的信号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执行机构。

三、火药发电的实现

1.火药原料制备、混合料合成、工艺与设备;

2.火药原料发电系统发电流程;

3.工作原理

硝基新能源在一定的空间与可控燃烧过程能够高效地转换为有效功,推动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组,向外输出电能。

硝化反应自身能实现无氧燃烧,反应过程放热、高速释放的气体、联合冲击波能对冲击轮机进行冲击推动。冲击能量分别作用在各齿拉仑切面上和容积通道中,在含有压力的容积里,由于速度和加速度差,容积中的能量压力在调节器的作用下再次缓慢地对各齿状拉仑切面进行冲击,转换输出动能。

结语

采用该系统进行火药原料发电,实现了原料的实时配置和生产,原料实时配置前,不存在爆炸危险,让它短时间数量适当才成为可燃烧的火药,并立即燃烧转换为有效功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障。根据需要调整火药燃烧产生的威力,做到安全控制,功能转化率达75%~86%。主要原料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是对废弃物或是用处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相对于用煤发电输出相同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8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8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86%,PM2.5的排放量减少90%,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减小91%。

目前,本系统已申请发明专利,专利名称:用火药进行发电的系统及方法,申请号201510434893.5,公开号CN105089783A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制作了小功率样机。

综合评价,本技术切实可行,可成为新的发电模式,于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篇4

我国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的国情特点是:(1)我国人均耕地、草场、林地面积分别是1.3、4.95、2.18亩,只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0%、52%和25%;(2)我国的粮食单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水稻单产是国际先进水平的85%,小麦和大豆大体上是55%,而玉米和薯类还不及50%。但是单位耕地面积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都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其中化肥施用量每公顷40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农药使用量每年120万吨。农膜使用面积过亿亩,每年残留近35万吨;(3)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而发达国家是80%以上。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比我们高出一倍;(4)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3,沙化土地面积174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5)目前我国平均每立方米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万元GDP用水量高达399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55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6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85%;(6)我国农产品的优良品种覆盖率,虽然农作物达到了95%以上,但是水产品和畜产品却比较低。如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只有50%,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猪和肉羊的良种覆盖率都是40%左右;(7)经济发达国家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2年左右,而我国只有7.83年,相差4年多;(8)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中国每个农民所能供养的人口只有4—5人,而美国、德国、以色列分别是170、140、90人,人多地少的日本是20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达到10人;(9)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80%以上,而我国只有30—40%;(10)经济发达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一般在30%以上并且分布均衡(其中,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而我国是20.36%。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既要牢固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同时还要建立低碳经济的生产结构,选择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真正把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在科学发展和低碳、高效的基础上。

1.树立低碳发展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干部的考核、升迁去留既要看GDP,又不能唯GDP。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有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现在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含了生产指标、总量指标,而且广泛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质量、效益、民生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和持续的发展。我们所追求的GDP应该是绿色GDP,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GDP。过度消耗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首先,中国的农业必须发展。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粮食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吃饭问题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小康。其次,发展的路径必须是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之上,要努力探索一条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最后,要基于低碳发展的理念,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建立低碳生产结构。生产结构取决于资源结构,它受一个国家和地区资源结构的制约,并且一经形成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生产结构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多次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这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今天需要从低碳的视角重新对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进行审视。(1)种养结合,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豆科作物由于能够固氮,对培肥地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东北等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逐年缩小,总产量也出现了萎缩,进口大豆数量逐年增加,这种状况需要加以改变。一方面,要不断改良大豆品种,发展高油大豆和优质大豆,提高国内大豆的品质;另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国内大豆的价格支持与保护政策,调动农民进行大豆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要支持和鼓励大豆加工企业利用国产大豆进行加工,保证他们能够取得合理的盈利。(2)科学核定单位面积草场的载畜量,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我国单位草场的载畜量过大,超载过牧现象由来已久,造成草原沙化、退化、荒漠化加剧,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牛、马、羊、骆驼等大牲畜恰恰又是食草量大、碳排放比较高的动物。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核定单位草场载畜量,推行轮区放牧、围栏放牧、改放养为舍养、建设草库伦等办法,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原生态得以改善,增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我国目前拥有巨量的外汇储备,应该多进口一些畜产品,以改善国内市场的供应。在内地农区应通过建立饲养小区、发展畜牧合作社、牲畜代养等模式,改变家家户户“小而全”的饲养方式,以降低饲养成本和碳排放。(3)统筹规划农村工业布局,建立合理的农村工业结构。要通过建立农村工业小区,集中处理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改变“处处建厂、村村冒烟”的传统落后格局。特别是在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坚决避免把那些污染严重、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转移到农村去。农村工业从一开始就应该讲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要改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宁可少一点GDP也决不能将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大户转移到农村,确保广大农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生活宜居。

3.建立低碳能源结构。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在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千方百计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南方地区要利用区位优势,更多地利用水力进行发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开发利用核能,仍不失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补充能源。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太阳能、风能的发电成本,或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使其尽快“进网”,用以补充能源的短缺和不足。要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混合燃料汽车、生物能源汽车的发展,改善农村的交通和能源状况。目前东北和西北一些地区农村,在农民生活用能中仍然采用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柴草的做法,其热能转化率极低(一般只有15—20%),不仅造成农村能源的巨大浪费,也是畜牧业饲料资源的极大浪费,要引导农民逐步改变这种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辽宁省在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实施“四位一体”农村沼气工程值得其他地区很好借鉴。所谓“四位一体”模式,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产气、积肥、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能量多级利用的新能源使用方式。据调查,辽宁省平均每栋“四位一体”年产沼气300立方米,提供沼肥16立方米,年出栏生猪5至15头,冬季生产蔬菜1500公斤。年户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部分效益好的在万元以上。截至目前,辽宁省已经有上百万的农家告别烟熏火燎的生活传统,而是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烧水、做饭、照明。此项目每年将开发节约能源278.2万吨标准煤,保护山林植被81.2万公顷。同时新能源的使用还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反季水果、蔬菜5.7亿公斤,出栏猪383万头,产沼气1.2亿立方米,提供优质沼肥612.8万立方米,可增加农民纯收入近20亿元。

篇5

关键词: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散地,近年来随着农业人口专业,我国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增多,人口密度也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加强城市规划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对促进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作用

(一)能用最小的经济投资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

环境不仅是关系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物质来源,当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深刻,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时,如何利用最小的经济投资来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就成为了人们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而如果在工作中应用上环境规划,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方式来保护城市环境,并做到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小投资换最大环境效益,促进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可促进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以城市环境为基础,不能超过城市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将受到发展阻碍,导致城市生态恶化。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来说,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必要措施是预防,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城市环境和城市资源的使用尽量不要超出限制,以免造成资源损失,破坏城市生态。城市环境规划与保护不同,规划重在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作用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环境保护可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

宏观调控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该项职能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环境保护问题来看,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现已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工作、运作时能与社会经济、社会活动产生密切的联系,所以完全可考虑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从综合性角度对该项工作进行思考,实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分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气、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粉尘排入控制,从而导致空气质量极度恶化。据有关人员调查研究可得,我国城市平均空气悬浮微粒浓度在 309μg/m3以上,其中北方城市平均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83309μg/m3以上,以严重超标。

2、水污染问题。分析城市人口和城市工业的急剧发展,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急剧增加,进而导致产生大量的城市污水,这些城市污水由于没有经过水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使水环境严重破坏。目前全国范围内有 78%的河段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并且 50%的地下水也遭受到污染。

3、城市生活垃圾剧增,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居世界首位,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已每年以 1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我国城市目前已经陷入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200多个城市陷入这种困境。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哈处理率水平较低,进展垃圾处理总量的 59%,而且在这 59%进行无害处理的垃圾中,仅有 20%能够完全符合无害处理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垃圾处理工作任务艰巨。

4、噪声污染。在城市发展中,噪声污染随着工业交通的发达普遍出现。低强度的噪声不仅对人体无害,还可以愉悦心情,提高工作效率。而高强度噪声则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三、城市规划下如何体现环境保护

(一)城市规划编制中做好环境保护

我们做的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治理水污染分析的调查状况显示,水污染综合整治是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盘算最大的容许排放量是最佳的治理方案。治理水污染的方案是通过改革以落后的生产方法,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来提高生产。大气污染的整治方案是以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而拟定的目标,它的最大容许排放量和所需要的削减量是以此来制定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而大气污染治理也是根据城市能源结构与交通状态来断定主要的污染物,即浓度高、领域广和迫害性大的污染物,所以在治理时也便于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治理的最佳效果。固体废弃物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而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其整治方案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从根本上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

(二)大气排放规划

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

(三)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由于水污染污染原因较多,污染范围广,因此污染治理难度大。这就需要进行整体的综合考虑。改革落后的生产方法,加强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使用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污水排放。以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四)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五)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措施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措施主要包括:a. 合理划分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b.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隔离带,利用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削减噪声污染;c.控制交通噪声污染,交通干线与建筑物规划合理的防噪声距离,穿越居民区路段采取隔声屏障、绿化隔离带、降噪路面或交通控制等降噪措施;d.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各类功能区域合理布置,互不干扰,加强工业、商业、运输业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要准确的把握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旨,重点是要了解城乡生态环境本身的特点。首先城乡的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工培植的绿树和花草,与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植被不同。城乡里的绿化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只是一小部分。防治水土流失靠的是树木的根系紧抓土壤,还可以防风沙。但是在城乡规划中,城市里是不方便种植参天大树的,通常人们都会选择柳树、松树来替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美化了环境,实际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却不显著。其次城乡主要是人们的密集区,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大量的垃圾就会产生。尤其是塑料袋、塑料瓶、还有各类化学药品,无法在空气中自己降解,都会严重的危害城乡的生态环境。如今政府提倡垃圾废物分类处理,政策很好,但是实施起来难度依然很大。甚至很多老百姓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哪些是一直都以扔掉的,导致了多功能垃圾桶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功能。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上只能改变表面的环境,深层次上还需要人们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公共来完善城乡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过度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会危害我们自身,更甚者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只有做到了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建设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实现城市及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2.竹产品不断开发,注入生态概念。竹子从竹叶到竹根都可以开发利用,主要有原竹植物类;竹材加工类(竹编、竹胶合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窗帘);竹笋加工类(鲜笋,水煮笋罐头)。近年开发了竹材化工类产品(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竹叶黄酮等)国际市场走俏。竹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战略到品牌都具注入了强烈的生态概念。对竹产品的渴望就是对生态与绿色的渴望,对竹产品的关注就是对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由于人类的环境意识觉醒,绿色消费运动越来越高涨,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品的增加,绿色产业的发展对贸易产品结构会产生深远影响,给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贸易是通过特定的具有生态影响的产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来影响环境的,如果这些商品有助于保护环境,或者是另一种危害环境产品的替代物,那就是正产品效应,贸易作为这些商品的流通手段,对环境状况有积极的影响[2]。竹产品正好迎合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和绿色消费的潮流,体现出强烈的正产品效应。竹地板,竹炭,竹纤维,竹笋等竹产品引领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与需求。

1.中国成为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在世界木材数量急剧减少和环保热情高涨的今天,尤其是受到原材料涨价以及实木地板征税的影响,竹材正迅速成为地板行业不可忽视的资源。竹地板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非常走红,其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强化地板。大型竹地板企业忙于出口,无暇顾国内市场[3]。竹地板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竹地板年产销量已达3000多万立方米,占中国木质地板总销量10%,其中60%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4]。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出口的竹地板价格普遍高于木地板。

2.竹笋产品国际市场稳定拓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笋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其中水煮笋是中国重点的大宗出口农产品。浙江、福建是最主要的水煮笋出口加工基地,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煮笋进口国。水煮笋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长,同时出口欧洲和美国不断增长。

3.竹炭、竹醋和竹纤维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竹炭外销量占总产量90%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外销日韩的数量又占外销总量的90%以上。世界最大的竹炭出口基地浙江衢州的衢江在2005年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据统计,衢州竹炭年产值已达3.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5]。现在市场开始投向中东、欧洲和北美。

竹醋液是竹炭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副产品,可用做土壤杀菌剂、植物根系生长促进剂、美容化妆品、健康饮料等。国内经营竹炭的每家企业基本上有稳定的外贸订单,2004年仅浙江龙游县竹炭出口创汇就达到了300万美元。

竹纤维是从原竹中提炼出来的绿色环保材料,它具有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虫和产生负离子作用。浙江、江西、湖南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竹纤维面料和竹纤维服装。2006年7月,浙江东新公司出口竹纤维衬衣到意大利,是中国第一批出口到欧盟的竹纤维服装。欧盟消费者青睐环保产品,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竹纤维服装有着巨大的市场。

4.原竹植物贸易活跃,竹子文化广泛传播。近年,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从中国进口大量原竹竹苗,建立竹子观赏园,或由中方承接园林工程,用竹子造景。通过园林苗木贸易进行商品与服务贸易,同时传播了竹子文化。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被当作工艺品卖,价格很高。

三、竹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兴非关税贸易壁垒兴起。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取代了传统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是进口国对各类进口商品颁布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制度和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信息技术壁垒,造成进口障碍以限制商品进口;绿色壁垒又称环保壁垒,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为理由,通过立法或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技术壁垒,主要有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ISO140000,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绿色卫生检疫,绿色补贴等。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文件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中国出口企业主要受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壁垒的限制。中国对竹材加工、竹地板、竹笋、竹炭和竹纤维等竹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几乎是零进口,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以外销为主。随着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兴起,竹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面对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盛行这一大环境对出口的限制。

2.主要市场对竹产品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限制。以下是竹产品出口各大市场涉及到的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有行和无形削弱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竹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

(1)美国,加拿大。2003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了《关于食品企业注册的法规》、《关于建立与保持记录的法规》、《进口食品预先通报法规》和《关于人类或动物消费的食品行政扣留法规》,要求制造、加工、包装或仓储供美国境内人或动物消费食品的企业需向FDA申请注册;并建立和保持记录;在入境前向FDA通报;FDA可对有疑问的货物实施扣留[6]。竹笋食品出口到美国的限制越来越多。美国曾从中国进口竹制苗圃桩杆。2005年底美国规定到达其港口的用作花园和苗圃桩杆的竹制品将接受强制熏蒸。竹制品中合成树脂中的游离甲醛问题,竹材防腐处理的药剂问题都会面临严格的海关检疫。出口到加拿大的竹产品都遭遇到类似的技术壁垒的限制。

(2)澳大利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食品实行联合管理制度,对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必须加贴强制性标签;采用生物技术产生的进口食品,只有经澳新食品局评估和批准,并列入食品标准法典后,才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销售和消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竹笋类食品主要进口国,联合管理制度无形筑高了进口门槛。2006年1月1日起,输往新西兰的竹木制品必须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CIQ)考核认可的检疫除害处理企业进行熏蒸或热处理,除害处理合格的,由CIQ出具熏蒸/消毒证书,方可出口到新西兰。

(3)欧盟。欧盟规定自2003年9月11日之后,在欧盟15个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欧盟自产或从第三国进口的有关产品中,所含可能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含量不得超过30ppm的限量。2004年6月30日,欧盟实施了2003/3/EC号指令,规定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中禁止使用和销售含有金属铬的“蓝色染料”。2004年4月,欧盟对所有生物技术产品和下游产品的强制性可追溯性和标签加贴要求的新法规((EC)641/2004)生效,增加了程序,提高了成本。[6]无疑,出口到欧盟的竹制品、竹笋、竹纤维等产品受到以上技术壁垒的严格限制。

(4)日本,韩国。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水煮笋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6年出口9.44万吨,金额8.621万美元。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著名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对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集成了国际上所有的农药残留标准,堪为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业化学品残留标准。“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水煮笋的市场准入与风险。韩国制订的合格评定程序则异常繁琐,对进口造成了许多障碍;卫生与植物卫生认证要求苛刻,限制了农副产品进入韩国市场。韩国对包装材料要求极高。2001年1月1日,韩国的新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准开始生效,禁止使用PVC收缩包装和包装中含有超过20%“死空间”的促销包装,以保护环境。韩国是中国竹炭和竹醋液开拓的主要进口国,要遭遇到以上贸易限制,必须引起企业重视。

TBT和SPS通报都涉及安全、健康和环保问题。目前看,竹材加工和竹笋制品这些传统产品受到国外市场技术壁垒限制较大。竹炭和竹纤维等新开发的产品受技术壁垒影响不大。竹地板2006年实施了竹地板国家标准,产品质量达到了进口国的标准要求,有效预防技术壁垒。SPS协定,即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其宗旨是不应阻止任何成员采用或实施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SPS通报是指对那些没通过SPS协定所规定的卫生检疫标准的产品,采取通报方式公布,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口。大多数竹产品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标准低,容易遭SPS通报。2004年到2006年,中国竹产品出口企业多次遭受SPS通报,增加了竹产品出口难度。

四、突破竹产品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对策

1.实施国际技术标准,加强森林认证与生态设计。突破技术壁垒的最有效途径是依据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中国出口的竹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是各进口国最敏感的问题。要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国际技术标准。竹加工出口企业要积极参加IS09000质量认证和IS014000环境认证,建立国家标准体系,加强国际标准认证,主动预防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国外市场对地板的环保特性非常关注,竹地板企业应加强森林认证。目前中国竹材加工企业只有几家通过产销监管链认证COC。经过FSC认证的森林和产品获得证书,并贴上标签,相当于获得通行证,有效规避国际市场的技术性壁垒。FSC认证等生态标签是中国竹产品加工出口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要素。

同时,竹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应加强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对于设计的投入可能带来质的飞跃。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为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这是近年来工业界出现的新事物,被称为是最高级的清洁生产措施,欧洲和日本竭力把生态技术和产品设计结合起来,以形成极大的市场竞争力[7]。

2.注重新产品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竹加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效克服技术壁垒。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竹子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价值,不断创造和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竹笋,竹制品,竹材加工类属于高检疫风险的竹产品,标准高,检测项目多,出口困难较大。如果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出口结构将由高检疫风险低的产品转向低检疫风险的产品,以利于竹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新开发的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叶黄酮等系列精加工产品出口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3.参与国际林业碳汇交易,克服贸易壁垒。2007年3月,中国成立碳基金,成为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组成部分。国际碳汇是指把发展中国家森林的固碳功能(碳汇)所产生的信用在国际市场上自由转化成在市场上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竹林被誉为“第二森林”,生态效益优势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大,造林成本低,具有优势。中国的竹加工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碳汇交易获得设备、技术、资金,借此提升产业水平与出口创汇能力。利用国际基金,发展竹产业,开发竹产品,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也是一条有效的克服贸易壁垒的渠道。碳汇是当下中国林业及林业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涉及到许多经济、技术问题,值得探讨。

4.构建竹产品贸易壁垒信息平台。建立竹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网站和信息中心,对进口国技术壁垒措施进行跟踪研究,建立预警机制。企业或企业联合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国正在或将要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措施,并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竹产品企业,以便及时地采取对策,尽可能地减少国际贸易损失。目前已经建立国际竹藤组织网络、世界竹藤通讯、中国竹业信息网、中国竹子网等更多是收集竹子研发与国际市场供求信息,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等,有待建立技术壁垒预警系统,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刘俊昌.我国竹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环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张丽立.竹地板将是地板行业新的增长点[J].中国林业产业,2006,(7).

[4]马丁华.《中国竹地板消费白皮书》[J].中国人造板,2007,(3).

[5]林其盛,浙江成功举办竹炭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绿色中国[J].绿色中国,2007,(13).

[6]壁垒当道,外贸何处去?——2002-2004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年度报告[J].企业标准化,2005,(10)。

篇7

二、国内多晶硅生产方法研究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多晶硅企业无论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科技创新上,还是在资金支持、政府扶持上,同国外的大企业都悬殊很大,竞争力处于明显弱势。要想在国内外多晶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研究出生产多晶硅的新工艺,新方法。大连理工大学的马晓东设计了冶金法提纯工业级硅的新型工艺路线,采用自发研制的酸洗装备、真空电磁感应熔炼炉与真空定向凝固炉和电子柬熔炼炉与定向凝固炉对工业硅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纯化研究工作,确定了使用单种酸进行洗涤的条件下的相关洗涤参数,同时还提出了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进行的酸洗工艺,采用电子束熔炼去除工业硅中多种高沸点杂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连理工大学的张剑对使用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进行了细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冶金技术将工业级的多晶硅的纯度提纯至5N以上的方法和工艺,同时还就坩埚的选择、检测技术和腐蚀方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多晶硅提纯设备,并采用电子束精炼提纯的方法,利用设计制造的电子束精炼设备研究了电子柬的工作模式、精炼需要的温度、精炼需要的时间、电子束的功率、进料控制的速度等各种因素对电子束精炼效果的影响。冉炜等人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一个30千瓦的等离子体反应器上进行多晶硅生产,实验时的实际功率为16千瓦至17千瓦。氢气作为放电气体能够产生等离子体,同时也是作为四氯化硅的还原剂。将四氯化硅直接通人反应器,四氯化硅的进料量控制在0.8L/h。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首当其冲被等离子化的是氢气,随后氢气解离为化学活性的原子态,氢原子再与四氯化硅进行反应逐步生成多晶硅。

三、国外多晶硅生产方法研究

国际上多晶硅生产的典型特点就是多种生产工艺路线并驾齐驱,实行产业化技术封锁和垄断,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方法主要是传统工艺上的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化床法。而且新型的成本较低的多晶硅工艺技术研究领域变得十分活跃。这些新型方法主要涉及到改良西门子法中的低价格的工艺、利用冶金法从金属硅中直接提取高纯度硅、以高纯度的二氧化硅为原料直接制取多晶硅、铝-硅熔融体系低温条件下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等工艺技术。Aulich等报道了先进的碳热还原技术,即将高纯的石英砂制成团块之后,用压成了块状的碳黑对其进行还原,而使用的碳黑是用热的盐酸浸泡过的,它的纯度和氧化硅旗鼓相当。因为在电弧炉中大约有百分之十的碳是来自电极的,因此碳中的有效杂质含量相对较高。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碳的纯度得不到保证。日本京都大学的伊藤靖彦教授发表了利用熔融盐电解法低温制备多晶硅的新工艺方法,该研究分别在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锂-氯化钙的熔融盐体系中均可以实现。后来他们又对该新工艺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以废弃的石英光纤预制棒废料作为原料,利用熔盐电解法直接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新技术,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日本东京大学的森田一树副教授提出在采用铝-硅熔融体系低温凝固精炼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过程中可以利用铝–硅熔体降低精炼所需的温度。以硅和铝废料为原料,采用低温熔体凝固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利用此种方法生产太阳能级硅的基本工艺流程。

四、多晶硅生产方法展望

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工业总产值的优点,而且一般的生产过程对能源的消费结构很单一,生产单位产品产生的综合能耗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并不算太高,所以多晶硅可以算是典型的高效节能产品。要想消除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障碍,当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发展高纯度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探寻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新工艺流程、新装备器材和新方法技术,实现高纯度多晶硅产品又快、又好的扩大化生产.

篇8

一、低碳包装设计理念

低碳包装设计利用低碳技术,促进产品环保效益的最大化,达到低碳、少污染甚至无污染、可循环发展的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资源的再利用的原则下,促进经济永续发展[2]。包装材料从原料的选择、产品生产、利用、回收再利用遵循生态环境平衡的要求,特别是在焚烧的废气控制或可再生材料的降解方面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化。低碳包装可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包装材料的最少化,即包装材料在满足环保、经济适用的条件下,原材料使用最少化;二是包装材料的再利用,可以是回收再利用,也可以是重复利用、还可以焚烧利用、堆肥改善土壤品质,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三是包装废弃物的降解,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包装材料无毒无害处理,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病菌、重金属等材料;五是包装产品从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回收,整个流程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

二、低碳时代包装设计面临的改革

当今世界,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的强烈关注。节能减排成为一种流行的理念、一种舆论,甚至成为一种价值观,从而产生了现实的行动和影响。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1980~2000年的20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只增加了7亿吨标煤,而2001~2008年的短短8年就增加了近15亿吨标煤。目前,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高出世界人均水平,排放总量也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一方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的能力相对脆弱;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至少在2050年,中国排放持续增长不可避免。包装废弃物的污染防治也是当今世界上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课题。全世界每年产生100亿吨固体垃圾,其中包装废弃物所形成的固体垃圾约占1/3,按体积计算,包装废弃物更占到总体积的l/2。美国年产固体垃圾2亿吨,其中包装废弃物大约有6000万吨。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总量在1500万吨以上。包装废弃物污染已成为仅次于废气污染、废液污染、重金属污染外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3]目前,我国从包装制品总量来看已跨入世界包装大国的行列,塑料制品几乎占全球食品包装制品总量30%的市场份额,我国塑料制品年需求总量达550万吨;2011~2015年,纸包装制品达到3600万吨。中国包装联合会数据显示,2010年前,我国的纸、塑料、玻璃、金属四大类包装以9%~10%、11%~12%、6%~7%、10%~11%的年增长率递增,中国包装工业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包装业在“十二五”期间仍将是持续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4]作为包装大国,目前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低,资源的二次利用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l/4~1/3。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县以上城市固态垃圾年产量约2亿吨,美国约1.5亿吨,日本约0.5亿吨;其中包装废弃物发达国家约占垃圾总量的1/3,我国约占1/10,即每年达2000万吨。据日本的调查表明:包装废弃物中塑料占总量的37.8%、纸占34.8%、玻璃占16.9%、金属占10.5%。[5]在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中,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到处可见,按照塑料在自然界的降解速度推算,我们生活的城市很快就会被塑料等包装废弃物所包围。综上所述,人类在进行产品包装的同时,惟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单纯的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转向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的各方面要求,最终使产品包装与产品本身一起与人及环境建立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准迅速提高,物质上获得极大的改善,但是,我们的发展基本上是建立在对资源能源大量的无节制消耗的基础之上,这种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在一些资源型省份和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能源,导致环境破坏,污染严重,生存条件恶化,这种短视行为造成严重的恶果,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依赖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时代呼唤摒弃发展中的短视行为,走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低碳设计和低碳包装设计应运而生。包装制品在发挥保护商品、方便流通、促进销售、提高商品价值的同时,也存在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负面影响,低碳包装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包装工业应力求低耗高效,使产品获得合理包装的同时,解决好废旧包装的回收利用和适当处理。低碳设计与低碳包装设计正逢其时。

三、包装材料低碳设计途径

1.传统的包装设计与现代包装设计有机融合

如何做到低碳化设计,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又能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资源、保护人类健康,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正成为全球设计领域的革新焦点之一。基于低碳包装设计,就是要通过排除传统包装中不利于环境承载限度的设计因素,使所创造的包装产品既能满足传统设计愿望又能满足适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很多优秀艺术及商业作品的创意源泉,通过对优秀传统包装设计的收集、整理与考证,发现其中许多作品堪称绿色环保的典范之作,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相吻合。若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理念应用到现代的包装设计改良中,相信会造就越来越多新颖独到又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包装设计。

2.低碳包装材料的选择

篇9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土地资源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作为以采掘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工业,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必然会破坏脆弱的土地资源。在开采期,重型工具粗放的挖掘作业,无疑会破坏地面、损坏地质结构。而且,开采前需要在矿区修建基础设施,如:厂房、道路等,无疑会占据有限的地面空间。还有,采掘必然会伴随着废渣废料的产生,这也会使土地资源更为匮乏。2.水体方面。矿产开发的过程中,也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在矿井作业、清洗淋溶煤料等方面都会污染水资源,并通过地表和地下两个层面,进一步破坏水资源的平衡和清洁。采煤使地下水被疏干,矿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人们的饮用水源减少或干涸。而矿井排放到地面的水,由于塌陷形成很多泡泽,夏日蒸发而污染空气,有的地表水顺采煤塌陷地缝而下渗,污染地下水体,造成恶性循环。3.空气资源方面。煤炭的开采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气,直接进入空气中,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煤矸石和粉煤灰等中间产品和废料,或者直接以悬浮颗粒的形式造成空气混浊,影响清洁,导致浓雾出现频数的增多;或者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与日照、雨水等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硫化物、氢化物等以气态形式污染大气,降低空气质量水平,危害矿区附近居民的健康和安全。采煤矸石从井下运到地面后,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还会自燃,其中也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的污染。4.生物多样性方面。煤矿区在规划和建设前期,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砍伐植被。毫无疑问,对于土地植被的大面积损坏,必然会引起土壤污染与退化而导致土壤沙化、肥力减弱和酸碱性失衡,从而影响着矿区动植物的生存。此外在矿区,由于煤矿的生产,很多地面的各种机械、车辆和小井的放炮声,原煤装车外运,轨道机车和各种运输产生了噪音,这些噪音久而久之,使少部分人承受不了,甚至患上疾病。煤化工生产,加重了矿区环境污染。现在矿区为了增加效益都在进行煤炭的深加工,延长煤炭的产业链,都在上大大小小的洗煤厂和焦化厂。这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件大好事,但有些企业由于认识和投资不足等因素,造成烟气不达标排放,废水不经处理就排入河道,污染了矿区的空气和水体。

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煤炭资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对生态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技术方面加大煤炭开采相关技术和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坚持环保生产与生态环境修复同步进行。第一,绿化和无害处理。针对矿区的土地退化和利用受限的问题,对于塌陷区的洼地可以在平整后用于农业或渔业,对有滑坡可能的部分进行加固处理、整形修坡、固化山体,并结合地形进行种草、种树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的状况;针对水和大气污染要保护现有的天然植被,并逐年增加人工绿化面积,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将矿区废水进行进一步的无害处理。第二,造林。采用推填、搬运覆土的方式恢复治理占用耕地或可耕地的煤矸石堆(山),依据地形对部分区域实行就地平整、覆土,改造为林业绿化用地。第三,合理利用和治理煤矸石。矸石可以采用植树方式进行生态恢复,而且煤矸石可用于循环硫化床锅炉燃烧发电,灰渣可以作为水泥和砖材的原料,拓宽其用途;废料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功能性和效率。第四,大力推广应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推动开采的产业的绿色化和清洁化,打造一条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方面针对新老矿区实际情况,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紧密结合我国煤炭城市基地、矿区生态环境特点,在已有的政策法律的基础上,区别对待新上矿区、老矿区和废弃矿区,坚持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把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融入矿区发展的全过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明确法律法规。同时坚决贯彻环保政策,加强环保力度,扶持环保型煤矿开采企业。针对新上矿区项目,严格控制新矿区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审查,达不到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对于老矿区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通过关停整治提高到环保标准,若仍达不到环保标准,责令关闭停产,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现象继续发生。对于无法追究生态保护和治理责任的矿区,由省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向正在生产的矿区征收生态环境破坏补偿费以及征收新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保证金的形式,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基金,该基金为各个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提供物质保障。

篇10

近日,上海举行了“福岛核泄漏对上海水产品安全影响”的专题座谈会,会上,海洋研究专家指出,就核辐射对人们健康的危害而言,吸入污染的空气和食入污染的食品、水和牛奶是最重要的辐射途径。所以,对食品、饮水的防范应当是重点。

警惕暗藏在我们身边的辐射污染

1、注意居室中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经常利用工业废渣做建筑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经放射性衰变产生了放射性气体及其子体产物,悬浮于室内空气中,氛及其于体产物放射出能量较高的a射线(粒子),人若吸进这样的气体,即会照射人体肺组织。如果长期受到照射,便容易产生支气管炎和肺癌等疾病。另据国外报道,大多数家庭居室中自然出现的放射性气体氛,如果与烟气混合,将会有致命的影响。氛是肺癌的一个致病因素。

此外,装修居室用的花岗岩及其它板石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氛,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经监测表明,室内氧气多在通风不良的地方积累,所以经常打开居室的窗户,促进空气流通,使氧稀释,这是减少室内氛浓度的良好措施。装修房屋用的石(板)材要有选择地使用。石材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随矿床,所在地等天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增减,必须对其进行监测,才能知道是否适合居室装修。要规范装修材料的市场。

2、谨防饮用水的核污染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如果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浇灌农作物、蔬菜。其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普遍增高,食用有害人体健康。

中国矿泉水水源丰富,其中也有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受到人工或天然的放射性污染。据报道,通过有关部门监测,某些盲目开发的矿泉水水源中含氧的浓度过高,若长期饮用这种矿泉水就会危害身体。因此,各地有关执法和监督部门,要对矿泉水的开发项目要严加管理,不仅要严格控制商品矿泉水的卫生指标,还要重视它是否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3、要防燃煤的放射性污染

燃煤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U、Th、Ra、210Po和210Pb。大多数情况下,尽管这些物质含量稀少,但如长期聚集,其放射性物质亦会随空气及烘烤的食物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的慢性损害。

平时生活使用燃煤,要注意通风排气,警惕煤烟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禁止食用煤碳直接烘烤食物,尤其是茶叶、烟叶、肉类和饼干等。如果必须使用燃煤(碳)烘烤食物时也要注意屏蔽,不要让食物与煤烟直接接触。

水污染,离我们并不遥远

现在,被人们提及最多的非“水污染”莫属了,人们最担心的是日常饮用水的污染问题。日本的核辐射造成饮用水污染,让水污染再一次备受关注,除去这一缘由,其实水污染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源头就是我们自己,最终的埋单的也还是我们自己。

死亡有机质: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都市垃圾。

危害:危及鱼类生存,河流变色、发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有机和无机化学药品:化工、药厂排放,造纸、制革废水,建筑装修,干洗行业,化学洗剂,农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等。

危害:绝大部分破坏生态,致使人食用后中毒;威胁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磷:含磷洗衣粉,磷氮化肥的大量施用

危害:致使鱼类死亡,湖水缺氧,最终是使湖泊老化、死亡。

石油化工洗涤剂:家庭和餐馆大量使用的餐具洗涤剂

危害:大多数难以降解的洗涤剂排入河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体,而且会积累在水产物中,人吃后会出现中毒现象。

重金属 (汞、铅、镉、镍、硒、砷、铬、铊、铋、钒、金、铂、银等)

危害: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可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农产品有毒性。

酸类:煤矿,其它金属(铜、铅、锌等)矿山废弃物,向河流中排放酸的工厂废弃物

危害:毒害水中植物,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

油类物质:水上机动交通运输工具,油船泄漏

危害:污染水产食品,危及人的健康;海洋上油船的泄漏会造成大批海洋动物(从鱼虾,海鸟至海豹,海狮等)死亡。

日常饮用水的8大雷区

千滚水: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一夜或者很长时间的开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水被反复煮沸后,水中的挥发性物质很容易溜掉,但水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分和亚硝酸盐等就会积聚得比较多。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甚至可能引起癌症。

重新煮开的水:开水重新煮沸会造成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水中的亚硝酸盐过量、超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人的身体倦怠、乏力、嗜睡、昏迷、全身青紫、血压下降、腹痛、腹泻、呕吐,日久还能引起恶性病。

生水:喝生水的害处多,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可以和没烧开的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质相互作用,易导致膀胱癌、直肠癌;野外的生水含有害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人饮用后,易得急性肠胃炎、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大小河道、水库、井水都常遭受工厂废液、生活废水、农药残余等污染,喝生水更易引起疾病。

空气中久置的水:开水中有氧气等活性物质,如果开水在空气中暴露太久,这些活性物质就会挥发掉,缺少了氧气这种活性物质,开水的溶解能力也就会随之变差;由于活性物质挥发,水中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则相对增加。

隔夜水:在保暖瓶中不是当天的开水,类似于空气中久置的水。

不开的水:饮用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有害物质会随蒸汽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饮用起来则安全得多。

篇11

大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在资源紧张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大庆人民充分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大庆市正在努力建设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绿色环保之城。本文基于对低碳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解,分析大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低碳理念来指导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为大庆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1大庆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1取得的成效

(1) 经济成效。近年大庆经济在政府全力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取得很大成效。大庆一直处于全国百强城市前列,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2008大庆市年人均gdp名列全国城市第六位,位居东北之首,是哈尔滨的2.86倍。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120亿元,人均gdp达75 660.24元。2010年上半年大庆市地区生产总值1 447亿元,同比增长12%,gdp增长12%,创下近年同期最好水平,2010年大庆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有望再次提升。

(2) 环境保护成效。全面开展生态化园林城市建设以来,大庆市市政府针对油田开采区草原荒漠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等情况,以“治水、复草、还林、净气”为工作重点,实施了林业生态、草原生态、主城区绿地建设、油田植被恢复、地面水环境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农业开发等十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日前,大庆市主城区建设绿地达1 4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1%,并建成了东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处理厂,启动了黑龙江大庆龙凤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使大庆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3) 社会生活成效。自从大庆市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以来,大庆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庆市居民物质生活状况和城市人居环境大幅度得到改善。目前,大庆市人口初中教育普及率达100%(超过国家目标值99%),大庆的城市化水平已接近70%(超过国家目标值50%),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7%、39.8%(低于国家目标值30%~40%),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0%(略低于国家目标值85%)。可见,大庆市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使得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家目标值,社会发展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1.2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庆市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成绩、有变化、有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大庆市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与辽宁、吉林的一些发达市县比,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与南方发达市县比,差距更大。比如,张家港只是一个县级市,2004年gdp达到了57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亿元,并成为2005年全国十强县老大,而大庆市四县gdp最多的还不超过20亿元。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总的看,县域经济普遍存在着一产大、二产小、三产弱的问题,三个产业之间部局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说,传统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比重较小,商贸、金融和旅游业发展较慢,还较为滞后。

(2) 大量的石油开采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大庆是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的主要特点是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随着资源的高度开发,因采油造成的油渍污染和植被破坏很难得到恢复;水资源严重匮乏,地下水年超采量近1亿吨,大庆西部已经形成5 5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同时,石油资源的高度开发也会污染环境。20世纪80年代后,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时期,每年需要处理2亿~3亿吨的采油污水,消耗大量的各种化学试剂,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在勘探、钻井、采油、油井和水井维修、原油运输过程当中,稍不注意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公众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的全民参与度尚显不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公众参与仍然属于政府倡导下的参与,参与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宣传教育方面;参与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前参与还不够;从参与的效果来看,流于口头的多,付诸行动的少。所以,大庆市急需建立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

2以低碳理念指导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

大庆市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从总体上实现“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目标。以此高度来审视大庆生态城市建设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将低碳的理念和思路融入到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去,具体来说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

2.1经济生态建设策略

经济生态建设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调整,大庆三次产业严重失调,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第三产业比重过小,产业中存在明显弱项,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大庆如果按单向石油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必然有一个极限,即石油资源枯竭,经济系统将停止运转或者崩溃。因此,大庆市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增加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并达到三次产业的协调已成为推进低碳型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三次产业调整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产业发展应立足于大庆草原资源。我们所拥有的天然绿色资源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吸收一部分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第一产业的发展在建设低碳型生态城市建设中也至关重要。第一产业发展要坚持走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同时兼顾牧业,重视乳业发展,加大中草药资源利用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

第二产业是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的经济支撑和依托,为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创造外部发展环境,使大庆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可能。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要避免资源浪费,力争做到能耗少,水耗少,废物排放少,碳排少。

第三产业是大庆生态城市战略的关键。从生态城市战略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大庆的生态旅游具有发展潜力,生态旅游需求弹性大,附加值高,具有稳定和广泛的资源供给,对其他产业拉动作用大,潜在市场扩张性强。大庆的生态旅游以大草原、大湿地、大湖群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石油文化和蒙古族人豪爽、奔放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为主要特征,有望成为省内及国内的生态旅游热点。

2.2自然生态建设策略

发展低碳经济,实质就是要不断降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co2的净排放量,以减缓气候变暖,全世界采取直接减排和间接减排两种战略措施来降低co2的净排放量。目前,大庆市的生态系统正在不断被破坏,城市的空气净化能力在减弱,因此要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自然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环境,降低碳排放量,还人们一个 “自然融于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真正的生态城市。市区内的自然生态建设包括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油田生产区生态建设、开敞自然化空间生态建设。具体如下: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大庆市区内土壤类型变化复杂,风沙土、盐碱土和黑钙土相间或交错分布,在盐碱土分布区绿化应以草本植物为主,选用适宜本地生存的羊草等耐盐碱草种,风沙土和黑钙土分布区则适合林木的生长,应进行乔灌结合植树造林。

油田生产区生态建设:油田生产区分散于城市之中,占大庆市区总面积33%,基本构成大庆城市景观的背景。油田生产区的生态建设,主要是恢复它的原生性生态环境,即恢复草甸草原植被类型和天然的湿地景观。要重视草原植被、湖泊及湿地的恢复和重建,生产过程中要地下石油开采和地表生态环境保护兼顾,遏止草原退化,土地盐碱化、沙化的发生和发展,避免地表水体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建人工草场和渔业生产基地。

开敞自然化空间生态建设:包括城市中开阔湖泊湿地、草原和自然保护区等,它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的整治和连通工程,要避免过多的人工建筑。湖底不要硬化,干渠和湖岸要有水生植物生存,这有利于水体的自净和与地下水连通。保存市区内现有湿地,特别是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市区中的草原要恢复和治理并重,也可建造人工草场。

2.3社会生态建设策略

社会生态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人是整个社会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从根本上讲,生态城市就是建立一个以人为本,体现对人性尊重,维护社会公正平等的机制。为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安居乐业,实现社会公正,培养公正社会风气,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公共领域的管理和投入力度。同时全民参与,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改变固有的消费方式和观念;遏制奢侈消费,减少浪费;提倡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等理念,最终养成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政府还应鼓励建立低碳经济社区、循环经济社会、生态社区,建立低碳示范区和低碳示范城市,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减少浪费、合理消费的行动中来。

主要参考文献

[1] 原会秀.武汉生态城市的综合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20.

篇12

Abstract: the city is the human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er,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opulation intensive, it is facing a huge resources and the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 China city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rn city the main environmental contradictions, and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planning from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ity,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and the integrated control proposed the modern urb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ode.

Key words: the city environment,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ty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以人为本。可谓是人文的城市,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等为一体,同时又是这些因素的核心。近年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人口数量迅猛激增,城市这个人文的载体承受了巨大的资源及环境方面的压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高速增长态势的需要,中国特色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一直为“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线条模式,这种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原生态格局被肆意破坏导致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同时,城市化进程的迅猛生长,城市人口的骤增,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水平都大幅度的增长,这些都又给予了城市资源、环境巨大的压力。于是乎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城市性问题频频出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深受其害。然而我们要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今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显然不足以这样的要求,尤其明显的就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大范围不足。本文就现代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发展中城市的共性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问题尤为明显

近年来,人口数量一直处于激增态势,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业的相应增长急速发展,由于各种监管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工厂所产出的大部分污水处于无处理而排放的态势。不言而喻,生态水环境系统得到了严重的破坏。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已建立监控系统的1200多条河流中就有850多条被污染。其中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指数最高。严重的地区出现了水荒等恶性态势。我国每年光治理污水的费用就高达400亿元之多。

2、大气污染问题愈演愈烈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下城市中大气污染源。首当其冲的就是工业排放的粉尘和废气。其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中汽车的数量呈现一个巨大的数字,这直接导致汽车尾气排放严重超量。同时汽车的增加也造成了加油站的增多,要知道有种可以致癌的物质就是由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再者,人口激增所带来的家庭能源的消耗也大幅度增加。最后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由于城市化进程激进,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还有就是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等等,这些看似给我们生活莫大优越的环节也使得空气中充满了污染物。我们所说的大气的污染物主要是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这些物质一旦被排入大气中,就会造成空气质量的严重恶化,会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并将整个城市都用烟雾包围起来。在空气污染的同时,在降雨过程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会与雨水一同降下形成酸雨,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强烈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地经济和生态损失。。

3、固体污染现象严重

大量的固体废物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据完全统计我国的固体废物的堆放方式是露天堆积,近乎三分之二全国地区的城市被垃圾所包围。同时,固体废物随意置放,破坏了城市环境的美化、占用了大量土地、加大了疾病流行的可能性,不但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还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污染加剧

噪声有高低强弱之分。普通的低分贝噪声通常来说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甚至有时候还能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就有一定的危害了,通常来说,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2、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3、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

二、现代城市环境保护探索

1、把握重视生态的原则合理规划进行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拿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来进行比较分析的话,我们会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以人为本,人始终起到主导作用。这点不难理解,人类制造了城市中的一切,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的密集度是非常之大的,就拿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这套系统来说就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进行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由此可见 ,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2、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城市以人为本,人是城市环境系统的主体,人的种种行为和活动早就了城市系统的产生。可以这么说没有人的活动,也就没有城市环境系统。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增长。同时,人对城市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城市环境管理活动中政府则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城市环境管理就是政府与市民的双向互动,而政府的环境管理理念对于这一双向互动的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保证在城市环境管理中形成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顺利实现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

3、综合治理、力求实效

针对不同的城市污染,应制定不同的治理策略:

针对大气污染,首先应确定首要污染物,既范围广、浓度高、危害大的污染物,然后结合城市的能源结构和交通网络,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污水治理应分开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生物污水一般来说便于治理,主要是有机物;工业污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应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和处理设施,避免污水处理的复杂化。

针对城市固体污染(主要是生活垃圾)主要有两用,既焚烧和填埋。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已进入稳步推进阶段,后期的建设理念应围绕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污染和控制大气再污染等几方面进行设计。

虽然目前噪音控制技术日趋成熟,但由于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工业的规模不断增大,需进行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地点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在噪声污染防治上,应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当面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环境可分别采取如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等不同的治理手段,多管齐下,防止污染。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纳什.大自然的权力[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4]根特城市研究小组.城市状态[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