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4-01-12 16:03: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篇1

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力量的有机结合,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定向制约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学生家庭、校外环境影响一致时,教育才有整体合力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素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1.1 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①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育,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及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工作。②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研究家教方法,让素质教育在家庭中得以较好地落实。③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通过座谈、答问、交流介绍、讲座等方式,起到双向交流,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信息的作用。进而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2 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包含人才资源,自然、人文风景资源,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社会考察基地等诸方面内容。让青少年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从中培养爱美的情感。

2.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这是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除开设文化课外,还开设种类繁多的专业课,如种植、电子、财会、烹饪、文秘等。学科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应该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2.1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条件。课程是教育教学系统中的软件,它不单单等于课表中列出的教学活动,还应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识技能的增长、身体素质的改善等。而且不限于课内,还有课外。课程包括必修、选修、课外实践活动三部分。

2.2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侧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愉快教育。就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克服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心理受压抑,把学习当成负担的现象。第二,和谐教育。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和谐,教与学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第三,成功教育。是从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着手,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并积极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另一类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要也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学辅导法。其主要步骤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第二,异步教学法。其基本思路是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与教师指导的异步化的有效统一,按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的顺序,进行独立异步自学,变教师教为主为学生自己学为主。第三,问题教学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寻求答案。即提出问题――思考探索――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提高。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综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3 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识,优化创造品格。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不同,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篇2

公民作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公民素质”就是指公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所具备的一切素质的总称。从狭义上讲,“公民素质”就是指公民作为民主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在与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关系中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独立做出判断与选择并付诸行动的知识、意识和技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是指:国家通过高等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校大学生所实施的,旨在培养大学生适应民主社会所必需的良好公民素质的教育活动。

一、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都是以相应的公民素质为基础的,只有社会成员具备了现代公民素质,市场经济才能顺利发展,民主法制才能健康运行。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公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

2.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政治生活开始向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迈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过去的臣民意识向主体的公民意识转化,从人治意识向法治意识转化。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就要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就必须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3.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但在公民义务意识、公民行为意识方面相对较弱,公民认知与公民实践脱钩。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欠缺,另一方面还在于目前高校尚缺乏明确而系统的公民素质教育,缺乏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

二、高校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并出台了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被确定为大学生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

2.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所特有的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人文素养提升功能等,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道德原则隐含其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和启迪。公民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适应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而成为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

3.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公民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社会实践。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主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共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才能达到知行统一;也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充分认识到公民意识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参加社会各项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程度,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按照公民的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使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培养公民行为,深化公民素质教育。学生社团作为大学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由于社团组织活动的专业交叉性、活动实践性和组织社会性而使其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组织学术性活动、服务性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的差距,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社会,锻炼自己,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公民教育丛书《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1日第1版

2.、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3月2日

篇3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逐步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不仅要注重开展专业教育,还要注重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人文素养教育是教育的灵魂。

一、人文素养教育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人才,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各学科高度分化,同时各行各业之间的配合、联系也更加紧密,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未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力求使人才在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具有优秀的品德、完善的个性、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看出,人文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教学选择。

2.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竞争力

未来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学生提出了挑战。首先,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文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在所难免。其次,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严重破坏,西方工业国家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我国的雾霾问题也非常严重。再次,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高专学生的价值取向。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让思维不成熟的学生疲于应对,却很少进行自主思考,而各种新闻的聚集产生了放大效应,让学生对社会产生片面理解。与此同时,在西方霸权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漠视中华文化、轻视传统文化传承,崇拜西方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极不利于个人成长。这些现象都需要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面对新的发展环境的竞争力。

3.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在现代社会,用人单位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够“做事”,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品德,还要会“做人”,只有综合素质过关,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不但具有高超专业技术,而且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成熟思维、健全人格。

二、高职高专开展人文素养教学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对学生有效开展人文素养教育,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塑造学生高尚心灵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的重任。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聘用具有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优秀教师任教,同时加强对现任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使现任教师能够善于在专业课程中挖掘人文素养题材,在专业课程中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另外,高职高专院校还应加强对教师品德修养的考核,可以将其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重要考核指标,在教师中树立起崇尚优秀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在注重人文学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强专业学科教师人文素养建设。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课程中,大部分是专业课程,学生也较为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生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最关注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提高专业学科教师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进行专业课程讲授时,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实现人文素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当然,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无论是人文学科教师还是专业学科教师,都需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可以教育出人文素养高的学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校园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息环境,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知识普及和志愿者服务等,开拓学生与他人、社会、自然接处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将人文素养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一般学制都比较短,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会给专业课程教育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而分配给人文素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则相对较少,这就容易造素养教育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学和专业教学的融合。一是以学生最为重视的专业课程教育为切入点,利用专业教师开展人文素养的引导和教育。二是人文课程也应当加强和寻求与专业课的融合。教师可以把专业实践课程当素养教育的场所,在理论教学、专业实验、社会实践、实习环节,对学生开展勤奋求实、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和沟通协作的教育,如此一来,就把人文素养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三、小结

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要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合三方面入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胜闻.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评价探析[J].社科纵横,2015(11).

[2]朱淑娟.高职高专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

[3]李雅琪.多元情感渗透,启动人文教育引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艺术,2017(6).

篇4

一、制定班规班法

为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心理活动中,真正地从行动上自律、品德上自修、心态上自控、知识上自学、生活上自理,班级应制定班规班法。

班规班法分“日规”、“周规”、“月规”、“期规”。对每名学生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应做什么、怎么做、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日规”就是规定一天内学生要做的事情。如要求每名学生早晨到校后都要到班级整容镜前,看看自己是否符合要求,并及时抄在日记本上,认真体会理解。值日班长必须及时督促同学做好课前准备并下楼做课间活动。每天值日班长要认真填写班级日记并对当天“七星”表现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每天4名学要检查4组的日记等等。这样一日内从早到晚对学生应做的事有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便于学生养成很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周规”就是规定了学生一周要做的事。如每周评出“七星标兵”2名。这两名学生在《团结友谊进行曲》的伴奏下,由班主任老师为他们授予“七星奖”标志。

“月规”规定一个月内学生要做的事。如每月一次的“回顾展望”畅谈会。要求全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这一个月班级或个人的意见看法。全班同学共同回顾这一个月来得了几颗星,是怎样得到的,展望下一个奋斗目标。这样学生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更加自律。

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也是“月规”中比谁做事做得好。通过召开主题队会使学生自我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而培养了学生拼搏精神、实干精神。

“期规”具体规定本学期要完成的任务和具体奋斗目标。如每学期评5名“七星综合奖”,7名“七星单项奖”,并请获奖同学给全班同学做经验介绍。讲讲他们是怎样自尊、自信、自立、从而严格要求自己,最终被评为“七星”奖的。通过“七星”评比,学生们上进心会更强,竞争意识会更浓。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实干精神,“期规”中设有“达标奖”。全班人人都有具体负责的实物。如“一日卫生岗”,“纪律监督员”,“物品保管员”,“花师”等等,无论哪项负责人完成期初定的目标,均属达标,即得“达标奖”。在期末家长会上给获奖者发奖,并从中选出几名有典型经验的人,做经验介绍,向家长们讲讲他们是怎样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很好完成任务的。这样,不但使获奖学生有一次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也使未获奖的学生和家长产生紧迫感,从而调动了他们竞争的积极性。

二、开展联谊办活动

为了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落到实处,班级应开展联谊活动。即高年级的同学到低年级帮助带动他们把各项活动开展好。低年级的同学不懂的问题可以到高年级的同学那里去寻求答案。高年班级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到低年级对口班级做一天班主任。这一天中除了讲课外,其余的事都负责。如指导作业、辅导差生、组织活动、接待家长等等。这样高年级同学通过尝试做教师的滋味,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能力,同时也体会到了老师的甘苦,受益匪浅。而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他们亲自目睹了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当老师的风采,主观能动地产生一种当老师的愿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无疑产生很大的内动力。

三、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自主能力,班级应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要求每名学生周日当一天小主人,负责这一天的生活管理安排。如,买菜、做饭、刷碗、扫地、待人接物等。然后让这名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到日记中,最后又家长给孩子打分,把结果交给班主任。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也培养了他们的处理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意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开展给自己画像活动

为了使学生能够过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从而在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应开展给自己画像活动。画像活动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可分定期进行和不定期进行。老师和同学分别给自己画像,即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评价过程要求不说姓名,只把评语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让大家猜这是谁的像,最后民主评出“最佳肖像大师”。学生通过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培养了自信心、自尊心和评价能力。

五、设立心理特训组

为了使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得到特殊的心理训练,使他们的心理能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班级应设立心理特训组。“特训组”由5人组成,班主任老师任组长,班长和学习委员任副组长,两名组员由班级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特训组”有计划的对本班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训练。如三年一班的孙静同学行动迟缓,家长多次向老师反映孙静在家中穿衣服需要20分钟,吃饭也需半小时。因为动作慢,早晨经常是来不及吃饭,或吃饭也只是匆匆吃几口。回到家中做作业更不用提,经常是放学回到家中就开始写,可到晚饭时还做不完,没办法父母只好吃完饭帮他做作业。针对这种情况,“特训组”制定了在学校和在家里两套训练计划。在家中给孙静制定一个时间表,限定早晨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的时间,并每天向“特训组”汇报一次。经过这样强化训练,孙静逐渐改变了行动迟缓的不良习惯,渐渐养成了做事求快、快中求好的行为习惯。

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扩展学生的视野,增进知识,同时也为了他们今后更快的适应社会而奠定心理基础,班级建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信心、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