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3 16:28: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旅游产业概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求清理传统产业中的过剩供给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互联网+”时代下,创建新供给,使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目前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是2016年在一内一外两个场合谈“供给”改革的含义。中国“供给侧改革”更是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这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一方面,当下中国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吸血鬼的僵尸企业。如衣服、鞋帽、玩具等市场消化不了,而又供给严重过剩的这些传统中低端消费品,致使价格持续下滑,这种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在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严重不足。
供给侧改革是一场从理念到行为的重大转变,是一项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方面作用的重大探索,具体地说,就是要促使生产要素从过剩的、老化的供给中,转移到新的需求和正在扩张的供给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去库存。而是倒逼生产端的供应链和制造体系改革,根据用户的新消费需求,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本文以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切入点,剖析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与“大众旅游时代”下的需求不匹配以及旅游机制不够规范等问题,探讨如何促使农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更快地加快我国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经济、环境、生态等协同发展。
二、供给侧框架下农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目前农村旅游产业在面临重重变革压力的同时,亦出现了产业升级的储备要素。首先,劳动力素质提高,为产业升级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其次,人民币升值为我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学习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大幅增加,而且正朝着追求高档次、新品种、宽领域方面改进,消费结构明显处在升级转化中。
(一)客群变化――升级家庭唱主角。适合家庭度假的高端酒店的需求已呈现不断高升的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出境亲子游已经从2014年的31%上升至了2015年的37%的市场预订比,这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海外亲子酒店的入住需求。在春节旅游中,80%以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旅客会选择入住高星级酒店占86%,而仅有14%入住低星级(1~3星)酒店,目前仍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国内的乡村旅游也不例外,家庭唱主角的旅游时代开启,这就需要乡村旅游升级供亲子入住的配套设施。
(二)“大众化旅游”――升级消费产品量。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此前联合预计,仅在2016年春节期间选择出境游的总人数就有可能达到600万,同比增长超过10%,相当于所有丹麦人都出国一次,度假产品的预订量出现3倍以上的大幅增长。2016年3月7日晚,央视2套播出的《2006.2016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有41.2%的受访者表示想在2016年去旅游,这一比例同比2015年增长了约10%;有44.26%的家庭表示希望在2016年至少安排一次旅游活动,这一比例较2015年的数据32.96%有明显攀升。这些数据也侧面反映了旅游消费有望进一步升级的趋势,大众旅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高。
(三)90后旅游消费意识――升级“互联网+”配套设施。从年龄层方面来看,据大调查的数据显示,80后和90后是旅游消费的两大主力人群。某网站对90后出游的主题进行了分类,有超过42.3%的游客以欣赏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以城市观光为首选的占18.4%,以各地美食为“捕猎对象”的占19.6%,而以挑战自我为目标的,如骑行、野营、极限拉练等也有10.1%;而且90后在旅游上的消费意愿逐渐增加,以42.40%的占比,仅低于80后群体(42.83%)位居第二。无论怎样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商等等,这就要升级农村旅游产业的“互联网+”配套设施。
(四)同质人文景点过剩――创造新供给。部分地理位置相近的农村旅游景点同质现象比较严重,也成为农村旅游产业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同质的各景点占据大量土地资源、人力、资金等,成本也居高不下,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的原因。
(五)政府推动和引导乏力。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农村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是供给不足,而不是需求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很多旅客,一方面大批量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另一方面在国内抱怨声不断的根源,这跟国内旅游服务业的供给侧乏力有关。时代在发展,旅游景区也需要配套与时俱进的旅游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配套设施。即“供给跟不上需求"iE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这些基础设施的聚力需要政府的宏观推动才能通行。
三、r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建议策略
产业升级理论表明:产业升级依赖于产业环境升级和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一个国家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实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的产业竞争优势,而这样的产业竞争优势又必须取决于以下四类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行业竞争、支持性与相关产业构成的产业环境升级。因此,供给侧改革下的旅游产业升级就是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要求清理传统旅游产业中的过剩供给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景点,将发展方向锁定“大众化旅游”和“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创建新供给,使农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升级劳动力要素――创新“供给管理”人才供给。产业环境升级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的升级,它是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所必需升级因素之一。任何产业的升级必需实现初级要素向高级要素、通用要素向专用要素的升级过程,通过高级专业化生产要素来支撑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而生产要素离不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特征和根本上由其决定的“生产关系”的特征,都发生在供给侧。“物”与“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供给侧动力体系中,制度创新是“解放生产力”的最关键创新,它会进一步打开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同时技术创新亦会“倒逼”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最终这种创新人才是关键。因此,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要实现产业升级,首先必须培养农村旅游产业“供给管理”专业人才,使劳动力升级与转型匹配。所以,要加大职业教育院校农村旅游产业方面人才的培养,开展“订单式”教育,加强高素质农村旅游产业“供给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最必要的。为我国旅游产业升级提供新型服务人员,为我省服务业提升比重,提供人力储备。
(二)升级消费需求条件――创新“大众化旅游和互联网+”设施供给。从消费需求条件看,国内游客的消费需求不论是从规模还是精致性角度都有了极大地提升。阿里研究院研究总监分享了“移动大数据中国消费”,她认为互联网不仅为消费带来了方便,同时也提升了老百姓的消费质量。消费需求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实现价值的依托,需求条件的升级是每个产业战略性选择升级的直接动力。因此,在目前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要大力发挥需求条件升级对于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微信平台等建设,主动对接农村旅游资源,帮助农村旅游业主通过互联网将产品推出农村,实现农村旅游产业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满足游客对旅游观光和消遣一体的愿望,提升游客旅游质量,从而使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三)升级产品技术――创新“工匠”精品供给。提供差异化精品或优质服务是每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归根结底是产业创新技术的因素。因此,从技术要素供给看,我国农村旅游产业环境至今存在着明显缺陷:一是生产和研究之间脱节,学术研究的成果不能非常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技术动力;二是产权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不利于技术研发革新;三是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为主的企业,严重缺乏技术积累的动力。因此,我国农村旅游产业也要进行技术要素升级:首先,通过增设科研机构、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来实现技术的升级;其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术机构与研究机构的成果转化,完善产权保护机制;另外,还需要通过政策牵引企业创新技术积累的内在动力,并从一些税收、科研经费上支持农村旅游产业的技术积累;最后,注重引进外国技术并研究转化、注重和外国的技术合作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创造工匠精神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消费群体的高质量需求。
潜山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古皖文化内蕴丰厚。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区,一个省级旅游渡假区,县域以北还有一处省级森林公园――金紫山森林公园、一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板仓自然保护区,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面对世界旅游发展新趋势、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潜山旅游业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仍需要认真研究。
一、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一种环形的价值链,是基于特定区域范围内各个产业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相互间联系的。旅游产业集群的组成应该是包括若干个旅游景区的主体,还有提供互补的实体,主要包括政府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交通营运、酒店、餐馆、医疗等。
一般我们将旅游产业集群的各种成员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层,它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主要对应于旅游产业的六个主要消费环节食、住、行、游、购、娱。潜山旅游产业的核心层主要在于它独特的景区资源,和一些相当数量酒店、旅馆、餐馆、KTV、商务会所、购物中心等配套资源,潜山在这方面可适当地扩大规模,或者形成一些自身的特色来吸引游客;第二层是紧密层,它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主要包括有文化、房地产、工业、农业、金融保险、邮电通讯、医疗保健等行业,这些行业在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需要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潜山在这些产业的发展上面还比较欠缺,潜山县应该促进这些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以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第三个层次是相关层,它在旅游产业集群中所起的是一种支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园林绿化、教育培训等行业,它为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潜山应该在发展核心层和紧密层的同时注重相关层的发展,使得产业集聚的效应更加明显。
二、潜山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
现代旅游业的竞争不仅是旅游市场的竞争,而体现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竞争力,潜山的旅游只有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应对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潜山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创建自身品牌的需要
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可以更好利用旅游资源树立起区域旅游的品牌,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群的特征,会使众多相关企业和产品聚集,潜山旅游“天柱山”是其旅游的核心资源,旅游产业集群的开发就是以现有的资源为主导,整合其他旅游资源,对其他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加工、新包装,挖掘潜力形成相配套的系列产品,形成独特性的、垄断性的品牌,增加旅游的竞争力。
2.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或者相关产业的需要
潜山旅游业发展已经初见规模了,一些旅游设施也在逐步地完善,潜山还有没有形成以旅游为中心的产业群体,没有发挥好旅游产业的强关联性,延长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并且第一、第二产业对旅游产业的促进和支持作用也不够充分。
3.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许多地市都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潜山的旅游产业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在现代旅游产业激烈竞争下,旅游产业需要重新整合的过程,而产业集群在优化内部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潜山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
1.资源整合
潜山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需要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以旅游产业自身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结构为核心,以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和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升产业的整理竞争力。需要整合的资源包括旅行社资源、旅游饭店资源、旅游购物业的资源、旅游餐饮业的资源等。
2.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培养
潜山应当完善旅游人才的培训机制,着重培养一批对潜山的历史文物、风土人情等非常熟悉的优秀的导游人才,以及具有很强推广、营销、和管理等业务能力的管理经营人才。旅游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制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及宽松的制度环境,在实践中培养中高能力、经验丰富的旅游人才,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持。
3.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联合发展
旅游业与工业。旅游景区环境非常重要,发展工业要谨慎,主要发展一些绿色环保型旅游工业,重点发展中药材深加工、旅游工艺品、旅行食品、生态养生保健品、旅游食品制造等特色旅游工业项目,还可以将工业发展与工业旅游观光相结合,让游客对旅游工业产品制作工艺过程进行观光参与,提高游客的兴趣和产品质量的信任度和购买力。
旅游业与农业。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对有特色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提高其附加值,使其作为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业与文化、卫生、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开展保健,健身,文化旅游。现代人们城市生活压力大,选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可推动旅游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晏钢 杨伟:云南与周边国家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J]. 滇缅和谐发展德宏论坛文集
[2]丁艳平: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4月
[3]尹贻梅 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11月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478-0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trict Development Mode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 Chenzhou
――Take Chenzhou as an example
ZHOU Hu, SONG Changy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 Hunan, China)
Abstract: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 Chenzhou is constructed and “imbalance coordination developing mode" is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Meanwhi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terior and outer factors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the district development mode that Chenzhou downtown and Zixing City are chosen as nucleus areas, while Yongxing county, Rucheng county and Yizhang county are chosen as emphatic areas and others as radiating areas is constructed.
Key words: sports tourism; Chenzhou;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区域间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体育旅游产业资源构成形式以及区内时序演进路径和体育旅游产业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形成的特定结构[1]。本文主要对郴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核心区”的建立,区域时序演进方式和体育旅游产业主导市场的选择等问题进行论证,以期为郴州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宏观发展研究和制定宏观产业政策体系提供依据。
1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选择
依托“均衡发展”、“梯度推进”和“增长极”等理论[2]的基本思想,郴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区域发展方式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均衡发展方式、非均衡发展方式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
均衡发展方式难以营造竞争环境,以至于在体育旅游产业资源配置方面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各地区有限的体育旅游生产要素可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就体育旅游产业市场而言,由于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的差异,客观上不具备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均衡发展的条件。因此,均衡发展方式不是好的选择。非均衡发展的优势是发展重点明确,序列性强,但是劣势在于各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可能迅速拉大,对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可能会使大多数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甚至造成新的问题。非均衡性协调发展的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在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形成竞争的合力,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异。该方式对我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有着比较优势。
选择非均衡性协调发展方式作为我市体育旅游产业区域发展方式的基本依据如下:
1) 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的实质是适度倾斜协调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尚处于初期阶段,极化效应较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非均衡协调发展既能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也能较好地处理协调关系。
2) 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是区域间协调与互补的方式。郴州的中心地区与邻近的周边地区客观地存在着发展条件上的互补性特征,这种互补优势将成为我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可以营造以中心地区快速发展并有力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格局。
3) 非均衡协调发展是体育旅游产业开放型发展的需要。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可以使中心地区在较短时间内积聚体育旅游产业资源、扩大规模以提升竞争力,形成我市体育旅游产业开放的格局。同时我们要借助于霍英东基金会和铭源基金会共同开发“红三角”建立“红三角经济圈”的机遇,快速构筑我市体育旅游产业外向型竞争的平台,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
4) 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是体现社会综合效能的战略需要。产业发展须全面考虑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综合效能。选择体育旅游产业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不仅给公民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旅游服务,更重要的是中心地区的这种发展还会对我市其它地区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协助。
2体育旅游产业区域发展“核心区”的选择
2.1“内环境”的优势
第一,景观资源丰富。郴州全市风景名胜有110余处,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有30多处。主要景区相对比较集中,基本都在离市区50公里的范围内,郴州市区和资兴市范围内居多。郴州市区内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万华岩、天堂温泉、龙女温泉、王仙岭、五盖山国际狩猎场、仰天湖和中国女排训练基地等景点。资兴市有东江大坝、东江漂流、龙潭湖度假区、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岛一村和兜率岩等景点。第二,宾馆、酒店等配套设施相对比较齐全充足。全市星级宾馆18家,其中市区有13家,资兴市3家[3],两地星级宾馆占总数的88.9%。全市注册旅行社共有32家,市区25家,资兴市3家,两地旅行社占全市总数的87.5%[4]。第三,资本存量优势。从2005年郴州各市县1-10月的GDP和财政收入情况来看(表1),市区的GDP和财政收入远远高于个地区,资兴市居第三位。旅游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对旅游产业进行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市区和资兴市雄厚的财政收入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坚实后盾。第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01年9月,郴州市颁发了《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件。文件中指出,要把郴州城区建设成郴州旅游的接待中心,南北交通枢纽和游憩商务会议中心,神农文化的重要支撑地。并强调郴州城区是近中期旅游发展重点建设的区域。
表12005年郴州市各市县1-10月的GDP与财政收入情况
2.2“外环境”的优势
第一,地理空间区位的优势。市内分两区,即苏仙区和北湖区。苏仙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是湖南南部的重要门户。京广复线、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南北;郴三铁路、1813省道横穿东西;区乡级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1513公里;开通了直达港奥的公路货运和至长沙、广州的始发列车,南下广州、深圳,北上长沙、武汉,均可朝发夕归。北湖区有107国道公路纵贯其中,京广、郴三、郴嘉铁路纵横境内,还是京广铁路电动机车起讫站所在地[5]。资兴市有322省道横贯市境,连接107国道,资郴桂高等级公路直通郴州,并与京珠高速公路相接,郴三铁路与京广线相连[6]。第二,投资环境及条件优势。郴州地处泛珠三角经济圈和“红三角”经济区范围内,随着“9+2”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红三角”经济区的构建,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将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会吸引大量的外来资金投资。郴州毗邻珠三角,具有明显的区域位置优势。特别是核心区域交通便利,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是外来资金投资的首选之地,这有利于核心区体育旅游产业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3体育旅游产业区域发展的时序选择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及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的客观现实,规定了不同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时序先后性。按照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地区所能提供的资源水平,有步骤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优势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以此带动其他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时序,不仅可以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判断,而且还可以从区域产业聚集与扩散的角度进行分析。基于此,认为郴州体育旅游产业区域时序发展方式的第1阶段,选择以郴州市区和资兴市为一级始发中心区,永兴县、宜章县、汝城县为二级区,同时政府在资源和政策配置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使它们形成相对一体化的体育旅游产业资源“集化区”,并在短期内形成各种体育旅游产业资源积聚效应,产生较高的增长倾向。在这个阶段,形成明显的“中心―”的二元空间结构的非均衡发展态势;第2阶段,当两个体育旅游产业“核心区”形成后,通过政府相应的政策再调整,诱使各“核心区”的发展能量向“重点区”扩散,这种扩散的强度和速率则是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地区层次的提高成正比,体育旅游产业的“重点区”必将会受到“核心区”产生的扩散效应的影响;第3阶段,形成中心地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的机制,实现郴州市区和资兴市核心区向永兴县、宜章县和汝城县三个重点区发展,然后由重点区向其它县城辐射(图1),最后实现整个郴州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图1发展时序分布图
4“核心区”及“重点区”的主导体育旅游市场的选择
4.1郴州市区以观光型体育旅游为主导市场的选择
郴州市区是郴州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落户在此,为开展观光型体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郴州体育训练基地被誉为中国女排腾飞之地,世界冠军的摇篮,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内有比赛、训练综合体育馆、健身体能训练房、训练馆,全民健身广场、《中国女排拼搏史迹展馆》、《中国姑娘》大型陶瓷浮雕壁以及五连冠大酒店[7]。借助观光女排的腾飞史,使游客感受到中国女排精神,使之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可以在场馆内开展参与性活动,使游客亲自体验到排球的乐趣。基地还可以承办一些大型排球比赛,吸引一批球迷来观看比赛,进一步拉动体育观光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4.2资兴市以娱乐休闲型体育旅游为主导市场的选择
东江湖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资兴市境内,是湖南省最佳旅游观光度假目的地和十佳旅游景区之一。东江湖160平方公里湖面烟波浩淼,81.2亿立方米湖水晶莹透澈,数十个岛屿星罗棋布,是开展水上运动的最佳基地[12]。东江湖景区里已开展的项目有:东江漂流、水上跳伞、水上飞机、水上飞艇、水上摩托、水上滑道和湖畔垂钓等。参与其中,尽享历险、探幽、猎奇之乐,是开展娱乐休闲型体育旅游的天然处所。
4.3宜章县以锻炼型体育旅游为主导市场的选择
莽山位于宜章县最南端,毗邻广东省乳源县、阳山县和连州市。总面积284平方公里,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莽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境内奇峰叠翠、溪涧纵横,集华山之险峻、泰山之雄伟、西双版纳之神奇,张家界之俏于一身,是开展拓展训练的宝地[7]。拓展训练是指把受训人员带到大自然中,通过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8]。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为了增强每个员工的综合素质往往会利用节假日对所有人员进行拓展训练。莽山毗邻广州,又具有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开发拓展训练的宝地,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妙。同时体育旅游又可以联姻休闲旅游于一体,培训人员训练过后又可以在莽山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享受休闲之乐。
4.4汝城县以康复医疗型体育旅游为主导市场的选择
汝城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它最高水温可达98℃,流量达15000吨/日,水质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湖南省最大的天然热泉。它具有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和生殖腺的功能,对各种风湿病、皮肤病、妇科疾病和男女不育症有显著理疗效果[7]。故汝城县是开展康复医疗型体育旅游市场的圣地。
4.5永兴县以康复医疗型兼娱乐休闲型体育旅游为主导市场的选择
永兴悦来温泉旅游度假山庄,着落在翠拥阡陌的永兴县悦来乡,占地526亩,投资5300多万元,是一个集温泉疗养、冷泉戏水、机动游乐、美食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度假区,悦来温泉开发了第一个鸳鸯泉――日式露天温泉疗养区和露天冷泉戏水区。温泉出水口温度高达55℃,水中含有丰富的氢、氯、钠、钙、镁等矿物质,浸润其中,可调节身体机能,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尤其对慢性神经炎、糖尿病、肠胃炎有明显疗效;冷泉戏水因冷泉常年水温保持16℃,水中也富含多种矿物质,浸浴戏水,可消暑除燥,生津养颜[7]。因此,悦来温泉是开展康复医疗型体育旅游的良地。同时,悦来温泉还开设了高山滑草,越野四驱车、彩弹野战等体育娱乐休闲型项目。游客在感受温泉疗养功效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到体育休闲的乐趣。
5结束语
本文构建了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并论证了“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是我市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最佳选择的命题;同时,基于我市体育旅游产业“内、外要素”分析,构建了以两大体育旅游产业资源“核心区”、“区域发展时序”和“区域体育旅游产业主导市场”三维结构的我市体育旅游产业区域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丛湖平.论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模式的构建[J].体育科学,2004(12):13-17.
[2] 刘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47-351.
[3] 方华.郴州旅游交通图[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9.
[4] 郴州市人民政府.旅行社概况[EB].中国郴州旅游,2006,3.
[5] 郴州市人民政府.各市县概况[EB].郴州市政府公众信息网,2006.2.
[6] 郴州市交通局.资兴市交通[EB].郴州交通网,2006.3.
[7] 郴州市人民政府.各旅游景点介绍[EB].中国郴州旅游,2006.3.
[8] 叶加宝.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投稿日期:2006-12-26
关键词:
武陵山区;文化旅游产业;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19-02
1 武陵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
1.1 武陵山区基本概况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涵盖湖北恩施州、湖南湘西州与张家界市、重庆市黔江区、贵州的铜仁地区,囊括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末,总人口3856万人。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搅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足一万元。然而,与落后的经济相比,片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被国家列为“中国旅游第一走廊区”。武陵山区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俗,片区内聚居着30多个少数民族,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潜力无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1.2 武陵山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该区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各地民族文化旅游项目蓬勃兴起,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五大旅游中心,即以黔江区为集散中心的渝东南山水生态文化旅游,以恩施市为集散中心的恩施山水风情文化旅游,以张家界市为集散中心的张家界湘西风情文化旅游,以怀化市为集散中心的湘南山水文化旅游,以铜仁市为集散中心的梵净山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据重庆市黔江区旅游局最新统计数显示,该区2013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1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34.4%,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95%、134.1%。该地区在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逐渐向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方向发展。
1.3 武陵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
2012年2月16日,央行、发改委、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七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建中央在其2013年两会提案中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应该着力加快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武陵山区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文化旅游产业的金融扶持和金融服务呈现较好发展势头,出现了“张家界现象”类型的跨越和特色发展。以张家界市为例,目前张家界市金融业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组成。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分支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7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包括中信建投证券、财富证券等2家,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16家。建市以来,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对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资源配置和金融服务功能,强化张家界“旅游带动”战略的金融支持力度。近些年张家界市银行信贷分布切合地方经济特色,扶持重点突出。如2011年末支持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贷款余额达135亿元,占贷款总量的62%;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116亿元,占贷款总量的53%;对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的贷款余额57.8亿元,占贷款总量的26.5%。在直接融资方面,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作为上市公司的张家界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已回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2 武陵山区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市场建设不完善,普遍面临着发展资金困难、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武陵山区地处落后西部,在资金融通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1 金融扶持总量不足,缺口大
金融扶持总量是产业发展动力的重要指标,武陵山区文化旅游产业金融支持总量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韶关市的地理简介
韶关是粤北区域中心城市,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韶关东连河源市,西接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同时,韶关也是连接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韶关现辖三区五县,代管两个县级市,市领土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全境直线距离东西跨长186.3公里,总人口469万,其中市区的面积有2856平方千米,人口已达102万。
2、韶关市的经济概况
韶关市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省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地区,但这里却是广东省的重工业城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韶关市GDP生产总值达到888.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0.0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1:42:43.9。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烟草、制药、玩具等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17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8%。可以看出,韶关虽然在着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但全市的生产总值最高的还是第三产业,这意味着发展服务性产业在韶关具有很大优势。截止到2012年,韶关市接待游客人数211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5.9亿元,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约40%,同时占全市GDP的17.5%。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韶关市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发展韶关市的旅游经济刻不容缓。
3、韶关市的旅游资源概况
韶关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居广东之首,同时也是粤北区域的旅游中心。这有赖于韶关独特的地形地貌,为韶关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首先最负盛名的就是具有“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之称的丹霞山,它位于韶关市仁化县,属于国家5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其次是坐落在曲江区马坝镇的南华禅寺,该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禅宗法”的发祥地,具有“祖庭”之称。此外,还有乳源自治区的云门大觉禅寺,美丽的广东大峡谷和具有民族风情的必背瑶寨,天然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南雄市的珠玑古巷、梅关古道;始兴县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曲江区的马坝人遗址、狮子岩;乐昌市的古佛岩、雄伟的金鸡岭、惊险刺激的九泷十八滩;新丰的云髻山自然保护区;韶关市区的标志性建筑风采楼等等。这真可谓是旅游者的天堂,能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
二、韶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地位有所提高
近几年来,韶关市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应对国家政策,把旅游作为全市的经济产业来抓,积极发挥已有的优势,推进“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这四项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2010年8月,韶关市《关于推动我市旅游业率先跨越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将发展旅游业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政策的出台,给韶关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韶关市共接待游客总人数1841.3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实现旅游总收入129.85亿元,同比增长21.6%。2012年,韶关市接待游客人数21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155.9亿元,同比增长20%。2013年国庆旅游黄金周,韶关接待游客141.47万人,同比增长7.86%;实现旅游总收入7.33亿元,同比增长9.55%;过夜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这些数据让韶关市继续发展旅游产业充满信心。
2、旅游交通逐步完善,交通网络日趋健全
韶关是连接江西、湖南和广东的交通要道,也是北上和南下必经的交通枢纽,拥有完善的交通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韶关市不断加强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系统。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贯穿全市。其中武广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大缩短了韶关到广州的距离,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方便了旅客的出行。韶赣高速的通行,也加快了广东与江西之间的联系。此外,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韶赣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将大大缩短从市区到南雄的距离,方便游客乘车。正在建设中的“广乐高速”,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乐昌的交通体系,使乐昌的交通网络更为发达。“大广高速”,即从黑龙江大庆市到广州的高速公路,经过韶关市。这些高速公路、铁路的建成将加强韶关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对本市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仅是外来旅游者到韶关市的交通便捷了,韶关市区和其辖区内的各个县市也新开了很多城市公交和客运班车,方便市区内的市民出行,更有许多的旅游专线也逐渐建立起来,例如丹霞山直达车。方便快捷的交通将大大减少旅游者出行的阻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其他经济行业的发展。
3、旅游住宿设施不断完善
近几年来,韶关市的旅游住宿条件不断升级,五星级酒店从零到有。截止到2012年,韶关共有酒店70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6家,三星级酒店42家,客房26069间,床位45074张,客房出租率为56.6%。在“十一五”期间,韶关市平均每年接待人次增长了25.8%,综合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8%,排在广东省第一位。旅游住宿收入的增加,吸引了更多投资者来到韶关建设酒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酒店在韶关拔地而起,如七天连锁酒店、如家便捷酒店、诺庭连锁酒店等。这些酒店的兴起,为来韶关市旅游或办公、探亲的外来者带来更多的便捷,同时也对韶关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韶关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业的辐射力度不强,关联产业发展薄弱
辐射是指将具有不同能量的物体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能量传递最终达到一种相互平衡的状态的过程。旅游业是一项综合型的产业,它是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人力、物力、技术等要素的结合体,而景区的辐射作用正好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景区周边地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韶关市旅游产业的辐射力度不强。韶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如游客到丹霞山景区旅游,看到的只是一些民宅和几个零星的小卖部,没有形成游、购、娱一体的商业街。其次各消费层次的酒店不齐全,基本都是五星级酒店,缺乏中低档消费层次的旅馆。如果普通消费者去的话,尤其是青年人,根本无法承担住宿费用,而这部分人也是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再次是交通不够通畅。
2、旅游产业的经济收益不高
旅游业是韶关市的支柱产业,被看成是韶关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在韶关市重工业逐渐衰落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新的产业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从近几年的经济数据来看,韶关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在步入正轨,但是作为支柱产业来看,还远远不够。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韶关旅游总收入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7.5%。对比其他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城市,韶关市的旅游收益还只处于中间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表1是2011年和2012年的广东省各市旅游业收入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韶关市的旅游总收入2012年比2011年增长了20.27%,但2012年韶关市的旅游收入仅占全省的2.69%,还不到三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排在倒数第7名,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基本是国内旅游收入。这说明国际旅游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
3、旅游项目开发单一,缺少休闲娱乐项目,没有核心竞争力
韶关市大多数旅游景区仍以观光型为主,缺少以放松、休闲、度假、娱乐为主的综合型的旅游产业。此外,韶关市虽然有很多优质的旅游资源,但却不是独一无二的。红色岩土层的“丹霞地貌”的分布不单在韶关有,在我国东南部的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我国中部的贵州等地也都有,虽然韶关市丹霞山景区已经申遗成功,但是其他省市的丹霞景观也已经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其次是喀斯特地貌,溶岩溶蚀而形成的乐昌古佛岩,并不是只在乐昌有,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分布也很多。目前,这些景区并没有显示出其有利的竞争优势。景区如果缺乏深入开发,长此以往,将导致大量旅游者流失。
4、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截止到2012年,韶关共有旅游从业人员3338人,其中旅行社从业人员726人,景区从业人员2612人。这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也不高,缺乏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在景区工作的从业人员,有很多都是来源于周边的农民,他们缺乏专业训练,基本上都是凭自己的经验为游客服务。
四、韶关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注重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增强旅游产业的辐射作用
景区的辐射作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无可限量的,旅游景区的开发将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在开发旅游景区的同时,不单要注重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且要通过旅游景区的开发,带动商业街、饭店、酒店的发展,形成产业经济连锁效应。制定完善可行的旅游区发展整体规划,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有效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1)加强区域合作。韶关市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北方来往的交通咽喉地带。因此,加强韶关市与其他区域的合作,开发旅游市场尤为重要。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韶关市可以加强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沿线城市的合作,制定沿线旅游路线,开发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各旅行社可以利用武广高铁的开通,制定沿线旅游计划。加强区域合作不仅能够增强韶关旅游城市的知名度,还可以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
(2)开发国际旅游市场。目前,韶关市的旅游市场主要来源还是国内的旅游者,其中以广东省居多,国际旅游者较少。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韶关市接待旅游者的总人数有所增长,但是国际旅游者人数却在下跌。经计算,2011年,国际旅游者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主要的国际旅游者仍是港澳同胞,而国内游客却占了总人数的99%。这说明韶关市旅游景点的国际吸引力还不够。另外,也说明韶关市还具有巨大的旅游市场,需要进一步开发。因此,应加强与其他各地的合作,积极对外开放,与其他城市建立友好的关系,吸引更多外来者和外国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 研究背景
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不仅反映国际竞争力,而且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旅游文化产业作为烟台市文化产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因其良好的宣传作用和经济效益的可观性,长久以来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而农家乐旅游产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积极推动了农村多种副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的致富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做大、做强烟台市农家乐旅游产业,对振兴烟台市文化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烟台地区农家乐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1.总体概况
目前烟台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着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尤其是作为苹果、樱桃等各类水果的主要产地,到了每年的5~6月份水果采摘的旺季,随着各采摘基地也纷纷对外开放营业,果园菜园采摘配合美食购物、特色民俗风情体验、传统节庆活动体验等立体式体验之旅更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农家乐旅游产业品牌,形成了烟台休闲、浪漫旅游独树一帜的特点。
2.面临的问题
整体上看,烟台地区农家乐旅游产业开发还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建设趋同性较强,缺乏品牌建设战略。由于农民的思维特征是实用理性,造成了在实际操作中创新性不强,盲目趋同性做法较多。另外,农家乐旅游产业缺乏品牌建设战略,作为营业者仅仅将收入看成经营成功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品牌建设、人文精神内涵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举例说明,烟台福山盛产烟台品质最好的樱桃,到了采摘季节,福山地区各处销售的都是名为“烟台大樱桃”的果盒,使外地顾客对福山当地的认同感不强,仅仅停留在对烟台整个市的认识层面,而不会对福山情有独钟,自然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二,基础设施不完善,各自为战居多。纵观烟台农家乐旅游产业现状,由于受到了市政基础建设、周边环境建设、交通等方面的制约,造成了大部分原始的农家乐均为未得到深入挖掘,而农家乐最为吸引游客的恰恰正是其原始性、自然性。另外,烟台地区的农家乐多半是独门独户经营,各自为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家乐体验的原始性,但是由于经营规模的难以保证、经营理念的缺失势必会造成经营很难大踏步向前。
第三,卫生等状况不容乐观,破坏环境现象时有发生。烟台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卫生习惯及卫生基础条件欠缺等原因,农家乐旅游的卫生状况不是很令人满意,加之部分地区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缺失,更会造成多数游客的顾虑,形成农家乐不敢乐,游客望而却步的现状。另外,农家乐经营者在面对大量顾客时往往采用的是粗犷性经营,即不考虑污染、不考虑可持续经营、不考虑顾客感受。他们抱有的思想往往是来一波算一波,一切向“钱”看,而非向“前”看,破坏环境的行为将会越演越烈。
三 烟台地区农家乐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形成合力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的工作格局
当地政府应统一思想,审时度势,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大力扶植当地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具体方法可参考如下:一是认真调研分析,找到当地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通过产业引导、规划编制、税收、工商登记、土地使用、金融信贷、行业培训政策的有利偏移,必要时减免有关管理费用,从而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好农家乐经营者的后顾之忧。二是设立专项扶植资金,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有效宣传,通过合理的考核评选机制,当地政府应适时评出“农家乐”特色村和“农家乐”重点乡镇,以及优秀经营者,对这些地区和个人进行专项资金扶持。三是在当地畅通完善农家乐旅游产业沟通渠道,组织政府配套部门如公安、卫生、消防积极配合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最终形成合力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的工作格局
2.积极改善农村各项基础建设,加强服务管理
首先,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统筹规划当地农家乐发展建设,整合独门独户经营者资源。根据区域发展的基本需要,统一规划交通建设、市政建设、公共基础服务等建设项目,加强品牌战略指导。其次,应积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当地乡村农家乐产业的统一监管,做到卫生达标、服务达标,让旅游者吃的放心、玩的舒心,提升旅游地环境的整体质量,使当地农家乐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3.明确定位,强化特色化的服务项目建设
Abstract: How to achieve industrial planning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in Shilin County,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is important issues in industrial planning. This article combine with the industry status quo of Shilin County, put out overall industrial planning and adjustment measures -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Shilin County, to achieve economic, soci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purposes.
Key words: the Shilin industry overall planning;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决定着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速度、边界、绩效与综合实力。一个县域的发展主要是靠产业的支撑,石林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的发展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主要部分。因此科学规划石林县产业发展,对整个石林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具有重大的意义。
1、石林县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石林县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人均GDP约7052元,工业总产值10.68亿元。按照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壮大第三产业的目标要求,石林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9.80:25.63:44.57,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三分天下”逐步优化调整为“三一二”的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发展速度超过一、二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今年来石林县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促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企业规模正朝着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其中电力、烟草复烤、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旅游商品、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石林县的主导产业。
石林县针对现状情况对其进行了产业总体规划:石林县应该把握国际国内的优势,利用石林的国际旅游品牌效应大力发展旅游业;继续发展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绿色生态工业,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石林城市发展,引导全县社会经济活动的规模聚集;产业空间布局,原来的二、三类工业转为一类工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以世界自然遗产——石林为核心,打造一个世界一流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打造“石林中路城镇经济带”和“九石阿阿诗玛文化经济带”;建立“县城生态工业集中区”、“西街口传统工业集中区”和“圭山资源型产业过渡区”。
2、石林县产业发展的问题以及建议
由于各种原因,石林县产业目前面临一些发展瓶颈,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旅游业未能和相关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产生相互联动,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结构单一,而且仅仅停留在门票收入为主的状态。所以县政府应该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在积极的探寻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出路,为迎合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展现特色民族传承、建筑艺术、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物等文化产业是石林县产业经济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因此,在石林县的产业总体规划当中应该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作为石林县的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扶持。
3、石林县产业总体规划调整——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必要性
(1)石林县旅游业的实际情况促使其发展文化旅游业。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景区开发雷同,文化内涵不高的现象。开发者开始寻求旅游的独创性和文化性,借鉴找寻如何使景区独特并具有文化内涵的方法。石林县整个县域以旅游为主要经济来源,并且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由此,文化产业便逐渐显现在开发者的视野中,文化产业注重文化的特点符合了开发者的要求,且具有融入旅游产业的多项特点,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展示性使得它能成为旅游产品供旅游者参与,由此,两者产生融合的契机并发展成为文化旅游业。
(2)旅游需求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的生产力日益增强,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也日趋增多,同时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新经济高度技术化的影响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人们旅游的动机加强了,二是人们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精神化、品质化、体验化的旅游产品,正是这种不懈的需求与欲望,成了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3)旅游资源观不断改变。山水名胜是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吸引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也并不仅仅是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独特的山水名胜。当地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等,是能激发旅游者兴趣的东西,也是他们注重的、愿意体验的东西。因而文化产品衍生成为了旅游资源。
(4)旅游与文化产业都有很强的关联性。产业关联性越强,它的资源利用率就会越高,资源高效利用其实就等于是在降低成本。因此,利用两个产业关联互动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完全可以运用相对成熟的旅游业己经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起点开拓文化创意消费市场;而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巨大联动作用,把两者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双赢模式。
4、石林县产业总体规划调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骤
1.现有旅游企业的发展概况。近几年,东线旅游已初具规模。张家界万龙旅游交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龙王洞风景区,现已投资3300多万元;湖南省澧水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了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武陵源漂流公司投入520万元完成了索水漂流起点对外公路,起终点码头,办公大楼和漂流基础设施建设;张家界先锋农业物资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5亿元兴建了万福温泉国际度假旅游风景区,并于20*年9月12日正式营业;张家界五雷山旅游开发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对五雷山开发建设,现已投资800万元对景区游道及部分景点进行了改扩建;世外桃源风景区共投资400多万元,已于20*年9月8日对外开放。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
2.在建旅游项目发展概况。由张家界东线旅游公司投资建设的张家界大峪谷风景区,总投资约5.7个亿,总体投资分三期进行。20*-2010年为近期计划,主要开发峡谷漂流、峡谷观光、民俗民情、洞穴科考科普等旅游产品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2011-2015年为中期计划,主要是形成以休闲度假、户外拓展、自驾车接待为特色的省级著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区;2016-2020为远期计划,建成我国“休闲度假与自驾车接待”的山地休闲度假基地。目前正进行景区公路和景点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三官寺旅游配套区已由深圳市禾田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聘请国际知名旅游专家制定建设规划,建设期为三年,整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
二、东线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规划滞后。目前,我县还没有东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精品景区景点发展详细规划,主要旅游景区景点都是由投资者规划设计,县政府批复,投资者进行建设,如阳和旅游商务区、三官寺旅游配套设施区、五雷山景区、龙王洞景区、江垭、万福温泉等。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发理念各异,导致景区开发缺少科学规划,景区开发的前瞻性、互补性、融合性差,导致我县旅游的整体形象欠佳。
2.投入不足。近年来,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旅游事业经费奇缺,致使景区景点编制规划、包装、宣传促销等工作难以开展,招商引资仅限于“守株待兔”或电话联系,“捉襟见肘”的财力已成为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3.环境欠优。个别行政单位“旅游带动”战略的意识不强,过多注重部门利益,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欠佳。如龙王洞景区附近的群众因土地出让金、企业用工问题,一直难以协调落实,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秩序;张家界大峡谷范围内乱砍滥伐、无序开采未得到有效治理,建设过程中的协调、规划批复等问题也难以落实到位。
4.保护乏力。景区内存在严重的森林资源过渡采伐及开采砂石等问题,资源破坏较大。如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进山公路两旁的树木砍伐现象严重,规划区附近岩场开采也屡禁不止,这样将对景区的自然景观留下无法弥补的疮疤;五雷山风景区附近的群众乱砍滥伐,乱挖乱烧现象屡禁不止;张家界江垭平湖游有限公司未取得职能部门许可,而非法从事水上游乐活动,不符合《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5.交通不畅。省道S306线的“肠梗阻”,S305线的“羊肠道”等都严重制约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建议组成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聘请知名旅游专家教授编制高质量的《*县东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精品景区(点)详细规划,对我县的旅游产业进行准确定位,统一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旅游产业工作,为“打造张家界东线旅游精品”提供科学依据和先进的开发理念,变“投资者规划——投资者建设”为“县政府规划——投资者建设”,杜绝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重复性建设,分散性经营的弊端,使全县旅游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品化的轨道。
关键词:旅游 市场营销 问题 对策 发展趋势
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地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
二、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
旅游市场营销既指营销活动,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研究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的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使用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的实现。
旅游市场是市场学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学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以旅游行业为背景进行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行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增长快、脆弱性、服务性、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不同于一般需求,它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以无形产品和服务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尤为明显)为主的需求,人们通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旅游市场营销也要体现这一要求;(3)旅游市场营销是一种具有较高知识化要求的营销(旅行社等企业营销表现更为明显),知识型游客研究、知识型旅游产品开发、知识化手段、知识化管理等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运作活动,是指通过创造和交换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其价值,以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其中交换是核心,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是目标,交换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旅游产品创造者或提供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价值满足游客需求程度及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
三、发展我国旅游营销市场的办法
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相望。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战后的日本奉行“重经济、轻军备”路线,重点发展经济,使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
二、日本旅游政策变迁概况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政府的职能和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日本旅游政策对日本旅游发展不同时期改变,以旅游产业政策演变为标志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5年至1954年。这一时期是日本的旅游产业刚刚起步,日本制定了一系列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制度,如1948年制定的《旅馆业法》、《温泉法》, 1949年制定的《国际观光饭店整顿法》。
第二阶段是1955年至1964年。这一时期是大众旅游的确立时期。1963年《旅游基本法》的实施,也标志着围绕旅游观光的相关政策逐步明确。
第三阶段是1965年至1974年。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除了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也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1975年至1986年。爆发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日元由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
第五阶段是1987年至1994年。这阶段是海外旅游迅速倍增阶段。1987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海外旅游倍增计划”。
第六阶段是自1995年至今。这一时期日本旅游业的重点是振兴入境旅游业。
三、日本在旅游发展中旅游政策的优势
(一)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一部。二战后曾提出“发展旅游,振兴国家”,积极投资旅游业的发展,如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日本中央各省厅直接介入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中。同时为了扶持旅游业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例如,1992年开始,在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增设“观光事业振兴助成交付金”,日本政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二)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政府的职能和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旅游政策,政府的角色重点从立法者、投资人、产业发展的协调员,到旅游市场的营销员,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政府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四、日本旅游政策对我国发展旅游的启示
(一)重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我国的国情研究我国旅游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旅游,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这就需要从国情出发,制定具体、明确的国内旅游发展政策。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日本经验,首先要提高对国内旅游需求的认识。发展国内旅游可以回笼货币、减轻国内商品市场的压力,加速资金周转。发展国内旅游可以扩大就业。
(二)制定完善旅游法律法规
在日本发展的第二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期。日本政府各省(厅)在旅游设施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投资方面的介入是全面深入的,其介入旅游投资的深度与我国政府不相上下,只是日本政府的作为大都根据相应的法律来实施,而我国政府的行为更多地带有人为色彩。由此,我国在根据本国国情,制度完善相关法规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参考文献:
旅游是现代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快乐、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生活期望的提高,使得人们开始追求更丰富多彩的旅游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脑力劳动急剧上升,人们精神压力增大,开始主动寻求能调节心理压力的新型旅游方式。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体育旅游作为一种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的活动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的、充满欢乐体验的旅游方式,人们开始关注它并参与其中。
一、旅游产业及体育旅游产业的概念
1.旅游产业的概念
国内外对旅游产业均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结起来,有两个共同之处:一是认为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是由一系列相关行业共同组成的;二是认为旅游产业的任务是为旅游者提品服务。因此,旅游产业就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体育旅游产业的概念
作为体育旅游,目的是使人们善度余暇、健身强体、消除疲劳,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与放松。它首先必须具备旅游的基本特征,即人类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目的而渡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根据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可以认为,体育旅游是旅游和体育的结合,是通过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补互利,把体育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但目前,体育旅游没有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说,体育旅游产业是体育事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并从传统观光旅游中逐渐剥离出来的一种特色旅游行业,是体育科学与旅游科学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个新领域。
二、国内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
国外体育旅游,其发展实际上与近代旅游产业的出现基本上是同步的。1857年,英国人就成立登山俱乐部,该组织向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1885年,英国又成立了野营(帐蓬)俱乐部,主要是向喜爱野外活动的旅游者提供野外的食宿设施及相关服务。法国、德国在稍后的1890年成立了休闲观光俱乐部,向旅客提供类似的服务活动。一大批集食、宿、游、娱于一体的闲暇疗养圣地、度假中心、娱乐场所、休闲设施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体育运动的普及,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欧美国家得以迅速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从1979年~1992年,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宾馆、饭店、交通、通讯等极大改观。滑雪、漂流、攀岩、登山、沙漠探险、徒步游、自行车游、自驾车游、高尔夫旅游、武术健身游、海滨健身游等体育旅游项目在我国逐渐兴起。据有关统计,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营业性漂流场所已达150多家。1998年,黑龙江和吉林分别参与主办了一年一度滑雪节,至今已举办了4届;贵州举行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银川举行了国际摩托车旅游节等,都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旅游视野与活动范围。
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现已开始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些体育旅游项目的推出,对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体育旅游方面,除登山、滑雪、海滨游泳等传统项目外,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新的具有体育特色的项目,如漂流、攀崖、滑草、温泉浴及驾车旅游等项目也正在开辟之中。
三、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
1.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未来的新亮点
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娱乐、消遣、调节情感的功能,是传统观光旅游的一种重要补充。由于体育旅游的外延宽泛,为人们提供了众多参与的机会,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及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能力的增长和假期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旅游将运动健身与度假休闲结合在一起,赋予旅游以全新的内容,其特殊魅力必将激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有一定旅游经历而又不满足传统观光旅游的群体,以及追求时尚、喜欢冒险和挑战的青少年群体。
2.体育旅游有望成为旅游经济的增长点
未来学家约翰・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中指出: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的革命,第四次浪潮是信息革命,第五次浪潮是娱乐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旅游群体中,以消遣娱乐、健身康复为目的的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可以预见,体育旅游是极富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也必将成为一条谋求经济效益、发挥经济功能的有效途径。
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策略
1.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1)体育旅游资源欠开发.
我国体育旅游的方式主要有:登山、徒步攀岩、野外生存、自行车远行、自驾汽车或摩托车旅行、探险、漂流、热气球、滑翔、动力伞、滑草、滑沙和蹦极等方式。这些方式若能形成数量,相互配套,就能实现营销互动,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目前我国在体育旅游方面仍存在着品种单一的情况,不能满足旅游消费多元化及个性化需求。
(2)缺乏体育旅游行业的经验积累及开发、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就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旅游媒介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旅游行业的决策者对于新兴的体育旅游的利润超过常规旅游也有共识,但又普遍深感体育旅游肩负的责任也大,花的精力要比常规旅游线路大,而且团队比较难组,客源不固定,宣传的费用较大等。因此,旅游从业人士多有畏难情绪。体育旅游的复合管理型人才匮乏是制约目前韶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
(3)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位是导致体育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严重不足,整个体育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顾客的不满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失去顾客,失去市场。
2.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1)要迅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抓住机遇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让体育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宏观上加强对体育旅游的扶持与管理,在充分把握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要处理好加快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确保主要体育旅游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和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发展特色体育旅游产业,要与当地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在充分体现风俗民情特色旅游的同时,还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旅游产业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或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能体现市场竞争的优势;三是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要充分发挥旅行社在体育旅游市场中的作用
体育旅行社还应当参与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特别是一些线路性质的如自驾车等的开发。体育旅行社还应利用其与体育界的关系,开展体育赛事观战游等活动。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指出21世纪旅游发展的项目中排在最前的是:追求清新的空气,追求人体的健康,追求亲情的返朴归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旅游。遵循和保护好传统体育,不要使这些资源庸俗化或“洋化”,否则会导致传统文化及其特色的丧失,失去本民族本地区的“原汁原味”。
(3)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特色
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起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促使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投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合理规划路线。全面加强旅游景区内外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要建立以注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族体育为特色旅游的主要路线,认真做好重要景区的精品策划,同时把历史、人文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包装组合,使旅游路线更显活力。
(4)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综合协调的能力,积极开发体育旅游人力资源
大力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加紧培养具有体育和旅游复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体育旅游高级专门人才。
(5)重视安全保障问题
体育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者的参与度高。有的项目还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战性。旅游者通过挑战和超越自我而获得满足和愉悦,而这正是体育旅游的魅力所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建立保障体系。在确保旅游者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体育旅游。
五、结论
我国的体育旅游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应依靠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引进国外成熟的新兴项目,避免那些已经普及的或在社区、学校易开展的体育项目,建立起一批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特色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组建专业、独立的服务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新时期,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弘扬中国体育文化之精髓,展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之魅力,借鉴国外体育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我国体育旅游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99 — 02
旅游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快速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始于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旅游产业的基本发展状态,旅游产业的关联,旅游产业模式等方面。Burkart,A J.and S.Medlik, Brian Archer等提出对旅游产业的性质、特点、地位和影响力进行了分析〔1〕~〔4〕。Lanfant,M,De Kadt,E等对发展旅游的经济效益和代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旅游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5〕~〔9〕。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运用定量的方法对旅游区域的旅游发展进行实证分析。谷新辉选取江西省为研究领域,对其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10〕。
1 研究区概况
齐齐哈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拥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别称龙城、龙沙、龙江、黑水等,皆取其黑龙江首府之意。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建齐齐哈尔城,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直至清末,黑龙江将军衙门与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合署管辖齐齐哈尔,至此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255年之久。近几年,齐齐哈尔市的旅游文化建设进一步突显,真正成为一座集文化、娱乐、旅游、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城市。全市旅游大项目建设情况进展顺利,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扎龙温泉旅游名镇项目、北大仓酒文化产业园项目、飞鹤乳业生态观光牧场项目、雄鹰集团飞碟射击运动靶场项目、昂昂溪罗西亚大街综合旅游开发项目等均在逐步建设。因此,对齐齐哈尔市制定科学客观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11〕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是定量的比较或描述系统之间或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间而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分析时间序列的几何形状,用它们变化的大小、方向与幅度等的接近程度,来衡量他们之间关联性大小。这种用于度量系统之间或因素之间随时间变化关联性大小的尺度称为关联度。本文对齐齐哈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选取灰色关联的方法更加的适用。依据空间理论这一数学基础,按照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这四条原则,设系统行为序列〔11〕:
2.2数据来源
为了达到关联分析的准确性,本文选取近十年的数据,即从2002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其中,对旅游企业进行分析的因素包括旅游总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从业人员、国际游客、国内游客数量;旅行社包括旅游总收入、旅游利润、从业人员、旅行社数量;旅游星级饭店包括旅游总收入、从业人员、饭店数、客房数;旅游交通包括旅游总收入、旅游利润、从业人员、载客总座位,数据来源于2003-2012年《齐齐哈尔市统计年鉴》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齐齐哈尔市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化经营体系的核心,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旅游总收入X0、国际旅游收入X1为母因素,从业人员X2、国际游客X3、国内游客X4为子因素。可知子因素对母因素的关联度,其数值越大,表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显著,成为关键因素。子因素对齐齐哈尔市旅游总收入X0和国际旅游收入X1的关联序均为X3>X4>X2,即:国际游客>国内游客>从业人员。这表明国际游客对旅游总收入、国际旅游收入的关联度最大,国内人数的关联性介于中间,从业人员的关联性最小,就上述三个子因素来讲,发展国际游客是影响旅游总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的关键因素,是投资的方向和重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2齐齐哈尔市旅行社的灰色关联分析
旅游社是为旅游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旅行社具有旅游产品的设计,营销功能,同时在各个部门中也起着很重的沟通作用,通过旅游客源的组织和旅游产品的生产,将旅游业务于部门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旅游业内部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因此旅行社的规模和经营水平直接对旅游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以旅游总收入X0、旅游利润X1为母因素,从业人员X2、旅行社X3为子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可知子因素对齐齐哈尔市旅行社旅游总收入X0的关联为:X2>X3,即:从业人员>旅行社数量。而子因素对齐齐哈尔市旅行社利润X1的关联序为:X3>X2,即:旅行社数量>从业人员。从整个矩阵S来看,从业人员X2对旅游总收入X0的关联度最大,因此,要提高盈利能力,从增加就业人数着手应是最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旅游总收入X0和利润X1对子因素的关联度都较大,说明对齐齐哈尔市旅行社增加各项投入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3齐齐哈尔市旅游饭店的灰色关联分析
旅游饭店是一个以向旅游者提供休息,住宿和餐饮服务为主的多功能场所,饭店是重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饭店起着极其基础的作用,所以说,饭店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设施。游客在进行旅游行为时,首先考虑的是住宿的环境及便利性,而星级饭店正好能够符合游客的要求,因此本文以星级饭店为研究的方向。以旅游总收入X0、从业人员X1为母因素、饭店数X2、客房数X3为子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可知子因素对齐齐哈尔市星级饭店旅游总收入X0的关联为:X2>X3,即:饭店数>客房数。而各子因素对齐齐哈尔市星级饭店从业人员X1的关联序为:X2>X3即:饭店数>客房数。从整个矩阵S来看,旅游总收入X0对饭店数X2的关联度最大,因此,要提高盈利能力,从增加就业人数着手应是最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旅游总收入X0和利润X1对各子因素的关联度都较大,说明对齐齐哈尔市星级饭店增加各项投入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4齐齐哈尔市旅游交通的灰色关联分析
旅游交通是旅游者抵达目的地的手段,同时也在目的地内活动往来的手段〔5〕。旅游交通的关联分析以旅游总收入X0、旅游利润X1为母因素、从业人员X2、载客总座位X3为子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可知子因素对齐齐哈尔市交通旅游总收入X0的关联为:X3>X2,即: 载客总座位>从业人员。而各子因素对齐齐哈尔市星级饭店从业人员X1的关联序为:X3>X2,即:载客总座位>从业人员。这表明载客总座位对于旅游交通中的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收入都是最重要的,因此,要提高盈利能力,增加载客总座位是最有效的方法。
4.结论
齐齐哈尔市的经济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看,还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经济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只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才能使旅游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使旅游产业为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齐齐哈尔市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相对重要的方向投资,上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首先要考虑旅游饭店的发展,要不断提高旅游饭店的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饭店数量;然后考虑旅行社的投资问题,旅游社的从业人员比较关键,应该从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入手,增加服务水平;最后考虑旅游交通的条件,载客座位数比较重要,然后是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总之,要发展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产业,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都是很重要的,要有先后的进行投资发展,从而为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产业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Burkart A J S.Medlik.Tourism Past.Present and
Future.London:Cox and Wyman Ltd.1998:7-8.
〔2〕Brian Archer.Director.Domestic Tourism as a Develo-pment Factor.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5(01):126-141.
〔3〕Pye.E.A..Lin.T.B.Tourism in Asia:the Economic Imp-act.Canada: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1983:4.
〔4〕Bruner.Edward M.‘Transformation of Self in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18(02):38-50.
〔5〕Lanfant.M.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ists the Crisis.In
Leisure and Life-style. London:Sage.1989:178-193.
〔6〕Sargent J.R.et al.Report of the Tripartite Economic
Survey of the East Caribbean.London:H.M.S.1967.
〔7〕Bryden J..M.Faber.Multiplying the Tourist Multiplier.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1971,20:61-82.
〔8〕Bryden.J.Tourism and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e Common wealthCaribbea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73.
〔9〕T.Hills and J.Lundgren.The Impact of Tourism i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