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13 16:28: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特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络与新媒体的特征

篇1

近年来网络媒体开始渗透入高校教育之中,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教育者们对网络新媒体的认识还有不充分之处,也未能对其加以有效利用。

一、网络新媒体的概念分析

(一)网络新媒体的定义

关于“新媒体”这个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尚未有统一定义,在实际运用中也有多种不同解释。但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新媒体是指21世纪以来出现的本质上区别于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兴信息传播媒介,具体表现为计算机、互联网、基于SNS技术的社交网络以及手机短信等,而网络新媒体主要指前三者。网络新媒体自诞生以来迅速地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认同程度更高,也更熟悉,如果高校教育者抓住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利用,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效果也更好。

(二)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第一,开放性。网络新媒体有很强的开放性,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信息基本上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度高,互联网的开放性会使其得到更多信息。

第二,参与性。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形象,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因此使大学生面临信息选择上的主动性。

第三,虚拟性和互动性。网络新媒体的参加者不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虚拟性大大加强,而且正是因为抛开了对身份的顾忌,交流双方的互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信息参与者往往更容易与确定不会见面的陌生的交流对象展开交流,深度和广度也是传统媒体不能比的。

二、网络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特点

(一)干扰大学生对接受信息的处理能力

网络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信息基本上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大学生对网络接受度高,利用也比较充分,很容易就能接收到各种信息。这在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其知识结构;但另一方面,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互联网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消极的、不良的信息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成形成、心智还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非常困难,有时也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网络新媒体中丰富的信息很可能干扰大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这也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网络新媒体强调参与性,重视参与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大学生本就追求个性,自我意识较强,新媒体正迎合了这一点,满足了其对个性的追求。但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个性的强调很可能会使其走入极端,成为追求无原则的自我和无限制的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三)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巨大挑战

网络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形象,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打牌了传统媒体时代老师与家长的权威性,打破了他们对话语的垄断权,使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更为多元化。这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但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其对教育者的怀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这是因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地位不平等,但在网络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作为信息的参与者,其主体性大大加强,不愿再受教育者灌输式信息的输入,而是希望更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因而也更强调双方的参与性,如果教育者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教育方式的话,很可能适得其反。这种变化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挑战,教育者必须寻求更有效的新教育方式。

三、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教育者应该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了解和利用

在网络时代,高校教育者应该把新媒体技术所传达的时代变化运用到教育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加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使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内心;要加强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媒体技术的综合利用,全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受到更有效的教育。

(二)加强信息监管机制建设

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对高校教育者来说,应该加强校园内信息监管机制建设,对不良信息加以屏蔽,使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更为正面和积极向上。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专人对校园网信息进行筛选,使校园网的信息用来传播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思想观念。这样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是正面的、积极的,不至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也会加强。

(三)加强舆论导向,使大学生安然度过心理危机

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新媒体平台方兴未艾,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平台用户已达数亿。网络新媒体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嬗变,一直以来以群体为中心的生活大有转向以网络为中心的生活之势。网络新媒体在为人们交往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伦理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进行伦理考量、伦理调适。

网络新媒体的多元表达带来诸多价值。网络空间并非单纯的信息容器,其用户也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网络新媒体用户总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理解信息的意义并加以接受、利用。从这一角度讲,网络新媒体与其说受信息驱动,不如说是由交流所引导的;不是人在网络空间冲浪,而是人的意向引导网络空间的拓展。在网络新媒体中,人们获得了一种自我赋权,可以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具体的信息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化的网络新媒体具有诸多价值,它有助于社会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有助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提升社会影响力。

网络新媒体容易诱发新的伦理问题。现实中的网络新媒体远比其理想化图景更为复杂。虚拟与现实的交织、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界限的重叠,使得网络新媒体在社会伦理层面表现出诸多问题。例如,网络新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载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甄别、核实的信息,而置当事人的感受于不顾。在网络新媒体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往往被混淆,容易暴露个人隐私,类似于饮酒自拍导致求职被拒这样的尴尬事件屡见不鲜。此外,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受众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文化背景,因而对传播内容的态度有较大差异,一些网友甚至会因为意见相左而互相谩骂攻击。

进一步加强网络新媒体的社会伦理调适。网络新媒体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与其特征密切相关。在网络新媒体中,人们留下的信息可以被持久储存、无限复制。受利益驱使,还可能被人有选择有目的地编辑、炒作,进而产生放大效应。你不知道谁会为了什么目的而记录、搜索、传播并利用你的信息。因此,我们应反思市场利益最大化原则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弊端,避免陷入其中的伦理陷阱。这一方面需要人们更多地参与真实社会交往,使交往行为更符合人们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应从网络新媒体的特征出发,针对产生的问题,寻找网络新媒体存在的伦理漏洞,进而构建对症的伦理调适机制。比如,针对网络新媒体具有异步、多对多传播的特征,构建伦理调适机制,减少信息传播中不必要的价值冲突。再如,鉴于网络新媒体数据信息储存持久性所带来的隐私保护困扰,已有人提出数据遗忘权的理念,以期规范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媒体的信息取舍。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伦理调适,不仅要求网络新媒体的使用者反思其自我赋权的实质与伦理盲点,还应倡导网络新媒体企业摆脱单纯的经济利益思维,形成更符合伦理标准的经营理念。

篇3

【中图分类号】 G2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10-3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新事物也在不断涌现,网络也随之发展成人们必不可缺的一项获取信息的手段,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对新闻的获取自然也必然依赖于网络,因为网络新闻比传统新闻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信息也比较及时,相关工作人员对网络新闻的传播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新闻具有的一些特点是传统新闻无法具备的,包括数字化、多媒体等的特殊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和应用,信息量特别丰富,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来说,网络媒体顺应时展的潮流,普通百姓通过网络新闻,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当前我国的发展状态,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了解每日新闻,所以,网络新闻势必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对新闻信息传播进行研究时,一些业界人士通过构建模式来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透过构建模式来了解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指的是研究者通过图形或程式的方式对其进行解释,而首次提出用模式来研究传播过程的学者是美国的H・拉斯韦尔,他的“5W模式”也称为“拉斯韦尔程式”。除此之外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申农-韦弗的数学模式也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几种模式。以上的这些模式能够保住研究学者正确认识和掌握传统大众媒体的特性,同时对于大众传播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模式是将要研究的对象简洁化的一种方法,也是对被研究事物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述,模式随着所表述的方式的差异被分为数学、言辞、文字等,通过模式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快捷的对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优势进行表述。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构建让大众可以直接、简明的了解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和交互性,把新闻传播这一无形的事物传达给大众,让人们对新闻传播的理论有新的认识。因此,本文通过新闻传播的特征建立网络新闻传播模式。

一、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平面媒体,包括杂志与报纸上的广告都是传统媒体的范畴。而传统媒体概念是针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提出的,它通过一些机械装置传播信息,而电视、报刊、广播被称为三大传统媒体,也就是所谓的“平面媒体”。

作为传统媒体,它是以图像、文字和声音向大众提供新闻信息或娱乐信息,下面是电视、报刊、广播三大主流传媒所共有的一些特征:(1)传受关系明确;(2)接受者对于新闻信息是互相孤立的,很难进行信息交流互动和评价;(3)报纸、广播、电视等只能将新闻信息单方面的传给大众,而大众对于新闻的反馈很难逆向传播回者。通过以上三点可以得出此三大主流传媒往往掌握着“话语权”,信息完全由传播媒体所控制,大众只能被动地成为接受者,他们对于信息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普通大众对信息的理解,其他人之间只能是通过交谈的方式传达信息,不能以媒介的形式传播新闻信息。其中报纸采用的是文字的方式传播新闻,而记者对于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做抽象的文字总结,在写作的时候难免与时间的真实性有所差距。虽然如今的一些电台和电视相继开设了“听众热线”等环节,但还是不能让大众广泛传播,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存在着信息的延迟性,这一缺点就决定着其很难在当代网络普及的社会生存,因为它无形中在大众与媒体之间树立了一堵“墙”。

当代社会传统新闻所面临的挑战:传统的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传播者传播出的新闻和信息,而现在的信息获取者可以通过自行制作从被动变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如何保证自己提供的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面对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如何保证自己能从营销中获得更多收入。

传统传媒面临的市场冲击及其发展状况:根据调查统计,大约有1/3的在线电子读者不愿再去接受传统的媒体形式,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使传统媒体面临很大的创伤,与新兴的网络新闻传播相比,传统的新闻媒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除了不能为传播者和接受者提供很好的交流媒介,新闻者也不能及时的掌握信息获取者对于信息的需求和理解,更无法进行相互交流,而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这也是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

二、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采用的是超链接或者超文本的形式进行信息和新闻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属于比较新型的传播媒介,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连接,信息可以快速的从一个地方传到想传达的地方。超文本超链接使网络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在网络的世界里,信息是网状的,大众可以通过查询方式筛选出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也就是说网络媒体的检索功能比较强,而且他的编辑窗口也比较多。所以,网络媒介的功能比较强大。

综上所述,网络媒介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采用一系列音频、文字等方法为公众提供新闻信息并实现自己的商业行为的一种传播媒介。

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特征进行分析,要同时考虑到技术层面和使用层面两点:

技术层面的特征: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与接收都不是固定的,接受者也会成为新的传播者和者,所以界定不太明显,也就是说网络的传播可以看做无数像蜘蛛似的网,从一个点出发,向外不断扩散,并形成新的网,者和接受者都是网中的一点,不断向外扩散。因此,网络新闻的传播是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多对多的结构形式,整个覆盖面不断向外扩张。者通过电脑或者信息交换设备与接受者进行信息交换,者和接受者同时扮演了“发”和“接”的角色。

实用层面的特征: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较传统信息传播最大的优势就是双向流动性和交互性。社会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获取到的信息也在不断的进行反馈,而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接受者也是通过网络传播进行反馈,这也是传统传播无法取代的一个优势。网络传播的用户还能与其他的接受者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信息,继而再向外通过网络传播。在传播时,可以以真实身份出现,也可以匿名传播,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掌握话语权。

三、网络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模式

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技术上的变革和飞跃对网络信息的传播也是一次革命。网络新闻的传播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千变万化,可以说文字形式、语音形式、视频录像、flas等等,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也更加多元化,通过网络,可以不用准时准点的守在电视机旁等待节目的播出。所以,信息的获取者可以自由获取想要的信息,而且网络新闻通过安排新闻内容、选择合适结构使新闻信息达到最好的状态,这有利于新闻阅读者清晰明了的深刻了解新闻信息。而双向流动性也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一大优势。

(一)构建模式时,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通过模式构建可以清楚的对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技术和实用层面的特征分析,在进行模式构建时,首先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对于新闻的者和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对问题的意见和反馈、讨论如何处理。这也是对如何将论坛、校园BBS等的内容很好的表达出来,实现互动的一种考验。网络新闻实际是一种虚拟的新闻传播途径,通过虚拟的网络使信息实现双向流动。

网络新闻的传播是多交流和沟通反馈的,者占主导地位,而接受者又带有自主性,所以要让接受者接受,就要研究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她们的心理活动,接收者与者通过信息交流和互动实现双向流动。

把握网络新闻传播的整体性和社会性,我们在构建结构模式时,首先要考虑新闻者与接受者的个体因素,而不是单纯的在整个社会环境下进行考虑。

(二)网络新闻传播模式: 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

大众对于一些比较新颖或奇特的新闻题目会更容易产生兴趣并点击阅览,而对于像《最新播报》等兴趣不大,如果新闻题目比较奇特那么点击的人数也会大幅增加,阅览者之间也会在网页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如果对新闻没多大兴趣自然不会查看更多关于此类新闻的链接和报道,更不会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对于新闻的要首先充分考虑大众的心理,设法吸引大众点击查看子页的内容。

对于网络新闻的接受者而言,都会对看到的每条新闻做出自己的反馈,感兴趣的点击浏览、与者或浏览者自己之间的互动交流、或者没有反馈等几种情况。比如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获得成功时人们都在关注此类信息,而时隔几个月后,有些大众还是对此事比较兴趣,想再查看相关新闻,而报纸或电视就很难看到相关报道,而在网上,比如凤凰网或新华网上,读者就可以查看到相关信息,还可以进入论坛进行互动交流并点击之前的一些资料,比如关船的一些报道,基本所有想要的资料都可以阅览到。但同时,大众选择了此类信息,就自然忽略了对其他新闻的查看,也就是无实际反馈,其实也是大众在浏览时对新闻信息已经有了心理排序,哪条新闻最关注最想了解,就是先点击查看,并可能进行互动交流,而有些可看可不看的就会最后去阅读,也就是新闻接受者的选择――交流――反馈。

网络新闻传播的双向流动性符合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些特征:一是体现了当前新闻或信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网络这一重要因素。网络新闻传播受大众和媒体的喜爱和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它能方便快捷的为大众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大众之间可以进行对话,表达自己对于某条新闻的看法,发表评论,而这些都是以网络作为中介的。二是是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媒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双向流动性通过网络新闻的传播表现了出来。三是当代网络新闻传播具有整体性以及社会性。

(三)网络新闻传播双向流动性的特点

海量性:网络新闻提供的信息量特别多,对于传统新闻来说,报纸或电视提供的只是有限的几个重要新闻,成千上万的大众面对的只是这几个新闻,而网络新闻传播更具有社会性,传播方式也比较多元化一些,所有的信息都是对外开放的,大众可以阅读、听音频,也可以查看视频。

时效性:网络新闻可以及时快捷的将最新的新闻咨询传播给大众,将最新的消息及时出来,而作为大众可以在任意时段去点击查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也就是说现在是一个信息量及时的新闻时代。而且,新闻可以很快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也是新闻传播上的一个里程碑。

交互性:交互性能够让大众参与到其中,也就是发挥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网络新闻有别于传统新闻传播的一个优势,而且它让大众更加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话语权,没有沟通的限制。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报道的只能是真实的新闻,及时监督其真实性,虚假的和骗人的新闻随时都能被大众揭穿。

(四)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

第一,对于网络新闻来说,由于其具有的双向流动性的特性,使得新闻能在民众之间快速传播,传播的对象相对是小众化的,不管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如今比较新兴的网络新闻传播,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新闻信息,让大众都能快速方便的接触到最新的新闻信息,而且网络新闻传播需要的网络资源比较强大,所以提供的信息量自然也就比较丰富,而新的计算机技术使信息的趣味性更加饱满,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

第二,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网络新闻的发展问题,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政府也在积极的用新的网络媒体对其进行变革,因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国家对于网络媒体的重视也是网络新闻能够迅速发展的坚实后盾。

第三,随着现在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传播有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对其支持,网络媒体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突破,而且新闻的传播方式在更加多元性,更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信息量和互动交流的要求。

现在是网络社会的时代,是全民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立场的时代,民众的看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它能积极的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与双向流动性。网络新闻的双向流动性能促进人们积极的去认识当代社会,甚至改变世界。网络新闻的双向流动性对于网络新闻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其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对网络新闻传播进行推广时,同时要重视传播主体的道德建设,不能忽视了道德的自律作用,网络媒体同时也是一面镜子,让民众可以随时监督政府机关,在舆论的形成下促进网络新闻媒体的蓬勃发展,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靖鸣,申雪凤.网络新闻传播模式: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的体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83.

[2]王胜江.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不足及完善建议[J].产业与科技坛,2008,(2):134.

[3]曾萍.网络信息资源浅析[J].当代经理人,2006,(6):279.

篇4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97-02

近年来,一些新的传播媒介及传播形态正在改变整个媒体环境。以数字电视、网络广告、手机电视、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通过其互动性、便捷性、个性化等特征吸引着更多受众的关注和使用。新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竞相争夺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广告市场,所以新媒体广告势必成为广告主的新宠。然而,新媒体广告制作、投放和效果评估都与传统的广告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为适应新媒体广告的人才需求,积极设置网络广告概述、网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等相关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在内容设置、目标定位以及与行业需求对接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造成高校广告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一定偏差。本文主要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学专业网络广告课程的具体内容的创新设置,来探讨新媒体广告人才的培养。

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广告人才的新要求

新媒体主要是指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或传播形态,比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微博、豆瓣等。马为公在《新媒体传播》一书中指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通信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资讯、内容和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广告正是依托这些新兴媒体为载体的广告。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产生、传播技术、信息传播的模式、成本和收益的评估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媒体存在差异,新媒体广告的运行与传统广告的运作也不一样。例如,新媒体交互性的特点使传统广告的单向传播成为双向传播,新媒体技术使得传统面向大众的广告变成分众传播,更加精准的击中目标受众。而且新媒体传播促进了富媒体广告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而且改变了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信息的习惯。新媒体环境的大变化,给广告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媒体广告人才除了应具备传统广告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受众的消费心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对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有所认识和了解。新媒体广告的运作需要具有一定新媒体理论素养,善于新媒体广告实务运作,对新媒体广告整体运作有把控管理能力的人才。

二、《网络广告》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在各大高校广告学专业认识到新媒体广告的重要性,纷纷开设新媒体广告相关课程,如《网络广告》、《网络广告设计》等。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网络广告方向和互联网行业仍然优势甚微,这与高校的广告学专业的网络广告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有关。开设《网络广告》课程的学校,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关于网络广告的概述、历史、经典案例和一些相关术语等理论,忽略了学生们对网络广告从制作到投放,再到效果评估以及数据分析一整套销售流程基本的认知。《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主要是着重于Flash、3Dmax、Dreamweaver等相关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如果高校广告学专业定位为培养营销传播类人才,显然这么课程内容偏重于后期制作,与培养有策划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广告学人才的定位有所偏差。

高校的广告学专业的网络广告课程设置并不能满足新媒体这个大环境的需求,网络广告的课程内容设置有待创新。完善广告人才在新媒体下的网络广告相关知识,以更好的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行业需求。

三、《网络广告》课程内容设置的几点创新

从新媒体环境下对广告人才的新要求可以看出,广告方面的人才必要要有以下两点素质:一是要注意新媒体技术与广告创意的融合,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拓展广告创意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注意网络用户行为特征与广告创意的融合,能够更加精准的抓住目标消费者。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行业对新媒体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来看,课程内容应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数据分析、网络广告管理和最新前沿广告技术等知识。

首先,增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到《网络广告》课程中来。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基本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TCP/IP协议及相关技术,Internet连接及其应用,WWW的工作方式和URL的信息定位、搜索引擎、网络与网站建设单元等。例如,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网络媒体环境,为更好认识前沿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如最近在业界和学界兴起的云计算云存储等;了解URL(网页)信息定位的功能,我们就可以用URL给投放在网络上的广告进行定位,这样系统就可以根据URL查找、更新、替换广告,也为统计广告位的收益提供便利。2012年艾瑞报告指出搜索引擎是中国网络广告的主要媒体,搜索引擎能够记录和保存很多用户行为,是研究网站用户行为的一个有效工具。认识和了解搜索引擎能让学生了解网络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环境,并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根据搜索引擎的分类或存储信息的特征更加精准的投放广告的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现在网络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趋势,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为培养媒介创新能力和适应新媒体环境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

其次,增加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的内容。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分析网络用户的构成、心理特点、活动上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以及其研究方法等。如分析用户访问的行为,一般通过客户浏览过的网页和内容、浏览路径、频繁访问的页面、搜索或点击相关关键词来分析网络群体的构成、行为及其动态改变等一些特点。从顾客行为上的不同浏览内容和行径来发现不同的顾客群表现出的兴趣和偏好,从而进行用户分类,辨别核心客户群。准确定位每个用户或用户群体的需求和爱好不仅能够配置基于用户需求的广告形式和内容,而且极大的节约了广告费用,实现了广告效益最大化。现在新媒体下的网络用户行为呈现出知识含量高,更新速度快、隐蔽性强、互动性强等特征。网络用户及其行为特征更加复杂更为隐蔽,所以单独分析网络用户行为对网络广告的制作、投放有其必要性。

再次,网络广告课程要增加数据分析的内容。数据分析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获取用户数据、相关术语的运用,网站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等。网络数据分析的基础是了解获取用户数据的方式。获取网络用户数据可以通过Web服务器日志,用户访问一次网站的网页,Web服务器就在日志文件中添加一条相应的记录,这个日志记录着用户在Web站点的访问行为和路径;服务器端存储的其他类型的使用信息,如Cookie以及用户的查询数据。熟练的理解和运用网络广告展现及其效果评估的相关术语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必要条件,如PV(Page View)是指页面浏览量,CRT(Click Through Rate)点击率、网络广告的计费方式有CPC(Cost per Click)每次点击的计费、CPS(Cost per Sales)根据实际销售额付费、CPM(Cost Per Mille)每千次印象费用等计算广告费消耗的方式。学习数据分析是分析网站信息和用户行为的基础。例如网站分析主要依据一些基础指标:IP地址、浏览量、访问次数、访问者、页面停留时间、跳出率、访问时长和深度等。浏览量是衡量网站质量和热度的重要指标;跳出率是指只访问一个页面后离开网站的次数与总访问次数的比值,高跳出率可以通过调整广告渠道、优化登录页面的内容等方式解决;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据的掌控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新媒体市场的灵敏触觉和领悟能力。

最后,增加网络广告管理和最新前沿广告技术等知识。学习网络广告的管理不仅仅是对广告内容的把控,更多的是对网络广告整体投放的管理。如,管理广告位广告的投放和收益,协调技术部门改进或创新广告产品等。了解和认识行业内最新前沿通讯技术、互动技术,投放技术等,拓宽了创新空间。比如淘宝网的TANX广告投放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实时竞价的广告交换市场,能帮助广告公司通过实时竞价(Real Time Bidding)的方式购买众多互联网站点的广告资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广告主以实时竞价的方式来获得广告展现的机会;Google的广告投放系统Double Click能帮助广告主在正确的网站和网站位置、正确的时间来投放更具针对性的广告。新媒体环境下市场需要有基本广告学知识基础的网络广告管理人才。了解和熟练的运用最新前沿广告技术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技术的先进之处,而且能够是广告人利用新技术实现创意的基础。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将新媒体下《网络广告》教学内容分为几大模块(见下表):

四、总结和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行业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广告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的推陈出新。高校广告学专业也应该跟进新媒体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按照行业需求创新网络广告相关课程的教学设置及其内容,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比如广告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管理学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等专业合作,共同开设更多选修课程;在师资上,实现跨院授课,比如网络广告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由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教师来教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估上也应该根据新媒体下的广告行业需求实现创新。只有根据新媒体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广告人才的培养,不断地提升广告人才的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之能更好适应业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