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3 16:28: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教育概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活动。根据“两院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我国社区矫正所下的定义,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在这个概念之下,该《通知》明确规定社区矫正适用于如下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通知》强调,对于这些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犯罪人中,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区矫正仅是刑罚执行方式,并不是非监禁刑的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并不完全等同于非监禁刑。非监禁刑是与监禁刑相对应的刑种概念,社区矫正不是刑种概念,而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非监禁刑需要采取社区矫正的方式来执行,我国非监禁刑包括管制与剥夺政治权利;被判处监禁刑的罪犯经过法定程序裁定,也可以采取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方式,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认罪态度好、刑罚执行满一定年限等等,通过假释或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也可以对其采用社区矫正的执行方式[1] (第67页) 。
第三种观点认为, 应当将社区矫正的范围放宽一些,不能仅仅将社区矫正定位在刑罚执行方面,还应当考虑将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受刑人的安置帮教工作、监狱行刑社会化等内容纳入这个系统,以发挥统一作战的协调功能,尽量从各个方面实现犯罪人再社会化的目的。因此,社区矫正就是指在国家专门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发动社区群众、整合社区资源,对在社区中服刑和处遇的犯罪人给予教育、改造、保护的刑事执法活动以及对出狱人进行帮助、保护的社区社会工作[2] (第30页) 。
上述各种观点对我国社区矫正的概念的表述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活动,有的认为是刑罚执行方式,还有的认为是刑罚执行活动和社区社会工作。但总的看来,上述观点对社区矫正概念的表述均有一定的不足,均不能全面准确地表达社区矫正的含义,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种观点将社区矫正定义为非监禁刑之行刑方式,显然是对非监禁刑的刑罚概念的误解。在我国的自由刑种类中,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这些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都是要将罪犯放在监狱和拘役所里,以监禁的方式执行刑罚的,因而属于监禁刑。只有管制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自由刑,不需要将罪犯放在监狱,而是放在社会上执行,因此,管制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惟一的一种非监禁刑。如果将非监禁刑的概念作广义的解释,可以把它理解为监禁刑以外的刑罚种类,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但无论如何,非监禁刑的概念也不可能将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刑罚裁量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方式都包括进去。我们不能为了把社区矫正的概念简单化,而刻意对非监禁刑作扩大范围的解释,因为这样的理解非监禁刑是与刑法理论中的非监禁刑的概念相悖的。所以,将社区矫正的概念定义为非监禁刑的行刑方式是不准确的。
第二种观点虽然发现了第一种观点以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活动来定义社区矫正的不足,指出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监禁刑的罪犯,通过适用缓刑、假释,也可以成为社区矫正的对象。但对社区矫正的概念简单地定义为刑罚执行方式,也是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的。从目前进行社区矫正的几种对象来看,缓刑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的刑罚,假释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对缓刑犯和假释犯而言,只是监督考察他们在考验期内能否遵守有关监督考察的规定,如果能够遵守有关规定,对他们所判的刑罚(假释犯是假释时所剩余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从完善法律制度的角度看,对缓刑和假释确实存在一个监督考察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但对缓刑犯和假释犯的监督考察活动无论如何也不能混同于刑罚执行方式。从逻辑上讲,如果将附条件的不执行刑罚还称为执行刑罚的方式,那就必然会得出“不执行还是执行”的悖论。从目前被列入社区矫正对象的几种情况看,只有监外执行是惟一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并且它还仅仅是监禁刑的一种变通性行刑方式,还不能将其称之为非监禁刑的行刑方式。
第三种观点将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受刑人的安置帮教工作、监狱行刑社会化等内容统统都纳入社区矫正的概念,使社区矫正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社会工程。这一概念的缺陷一方面在于它将监狱行刑的社会化也纳入社区矫正,人为地把社区矫正扩大到监狱矫正的领域。另一方面,它又将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安置帮教等都纳入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的范围又扩大到对犯罪人提供社会福利保障的领域,超越了矫正教育的内容。如果这样界定社区矫正的概念,必然造成社区矫正工作的严重变形,使得社区矫正成为向犯罪人提供社会福利保障的一项社会工作,并且犯罪人在社区矫正中所享受的这些社会福利保障,是社会上遵纪守法的下岗待业公民都无法享受到的,而对犯罪人来说只是因为他们犯过罪,服过刑就能够轻易享受到,这样的社区矫正无异于鼓励善良的人们去实施犯罪。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社区矫正的概念可以作如下表述: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对罪犯矫正教育工作的新型矫正方式。
二、社区矫正与刑罚制度的关系
(一)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刑罚方法和刑罚制度是社区矫正的法律依据
尽管社区矫正并不等同于刑罚执行活动,但社区矫正的各项具体工作和措施都是在相应的刑罚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社区矫正必须要在刑事法律框架内进行,撇开现行的刑罚制度对罪犯采取的任何所谓有利于回归社会的矫正措施,都很容易突破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造成侵犯罪犯的人权的结果。
在“两院两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社区矫正的首要任务便是“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其次才是对罪犯的帮助和教育。无论是确保刑罚顺利实施的矫正措施,还是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的矫正措施,都不能随便突破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从社区矫正措施的内容来看,很多矫正措施都涉及到对罪犯人身自由的限制问题,如管制措施本身就是以限制人身自由为内容的刑罚的执行,对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的社区矫正,就是执行法院对其所判处的刑罚,必须按照刑法第39条规定的五项管制内容来制定具体的管制措施。对缓刑犯、假释犯的监督考察措施中也包含了与管制内容基本相同的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的内容。这些矫正措施的采取,也同样要以刑法第75条、第84条对缓刑犯、假释犯所规定的考察内容来为依据。只有以现行刑法为依据的矫正措施,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才能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经验将对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是在现有法律体系的框架内,靠国家刑事政策的推动而进行的,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现行法律制度滞后的问题将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社区矫正的实践对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随时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社区矫正代表了刑罚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随着人类社会刑罚观念的进化,刑罚方法更趋人道,刑罚由重到轻的发展趋势将极大地推动以监禁矫正为主体的现行矫正模式逐步向以社区矫正为主的矫正模式的变革。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的一些刑事司法规则,例如《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1955) ,《监禁替代措施》(1980) , 《减少监狱人口、监禁替代措施和犯罪人社会整合》( 1985) ,《联合国非监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即“东京规则”(1990)等,都明确倡导尽可能避免监禁,将监禁作为最后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使用,大大促进了国际社会刑罚制度中对社区矫正的适用[3] (第5页) 。社区矫正推动刑罚制度发展的这种国际化趋势决定了我国刑罚制度必须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进而作相应的改革。另一方面,社区矫正是以刑罚制度为法律根据的罪犯矫正模式,它不可能长期游离于刑罚制度之外单纯靠刑事政策的支撑而存在,社区矫正的法律化是必由之路,而社区矫正法律化的过程就是社区矫正工作推动刑罚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从目前的社区矫正实践看,我国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三、改革和完善刑罚制度,保证社区矫正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一)增加非监禁刑的刑种,完善管制刑,确立非监禁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1. 增设社区服务刑。所谓社区服务刑,是依法判处犯罪人无偿地在一定时间内从事社区内的公益劳动,或者为社区成员提供特殊服务的一种刑罚方法。社区服务在西方一些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其做法日渐完善,受到了很好的矫正效果。在我国社区矫正实践中,这种刑罚方法很快便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的关注。从的观点来看,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也能够改造人。人在劳动中不仅能够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珍爱生活,使他们的犯罪人格得到重塑。社区服务刑,是在社区矫正机关监督指导下,将罪行较轻,人身危险性不大的犯罪分子放在社区,让其进行一定时间的公益性劳动。这种在不影响罪犯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条件下实施的矫正教育措施,与监禁矫正中的强制性劳动相比,其相对宽松的劳动环境及这种刑罚方法本身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关怀,将更能够使罪犯的人格得到重塑。也正因为如此,社区服务刑在国外刑罚制度中才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有的地方借鉴国外的社区服务刑的做法,组织矫正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这尽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但从法律上讲,这种做法目前还没有刑事法律上的依据,因此也得不到刑事司法上的支持,因此组织矫正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只能作为一种矫正措施使用,并且要以矫正对象的自愿为原则,没有强制性。组织矫正对象进行社区服务的问题急需要用法律加以规范。
2. 管制刑的完善问题。管制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惟一的以限制人身自由为内容的自由刑,但在过去以监禁刑为主体的犯罪矫正体系中,管制的地位微不足道,其矫正罪犯的功能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于是,在刑法理论上便出现了管制刑废止说,认为管制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已经不复存在;管制刑插在拘役和行政拘留之间,使国家刑法措施体系不协调;在管制刑的执行方面,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基层组织能力下降,使管制的执行失去组织保障;此外管制缺乏足够的严肃性和惩罚性,难以起到威慑作用[4] (第181 页) 。这种对管制刑完全持悲观失望态度的观点,是不足为取的。废除管制刑不仅与社区矫正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也与现代刑罚向轻缓化、人道化、经济化发展的方向大趋势背道而驰。管制刑不是我国刑法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刑种,而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刑种,对管制刑自身存在的问题,只能够从立法上去完善,而不应该轻易谈废止。
笔者认为,管制刑是我国独创的一个非监禁刑刑种,它是对罪行较轻,且人身危险性不大的犯罪人放在社会上,由专门机关在有关社会组织的协助下,对犯罪人进行必要的管束控制的一种刑罚。管制的本身含义便是对犯罪人的管束和控制,限制人身自由是管制刑的本质特征。如果在管制的基础上再附加强制无偿劳动的内容,必将使这种刑罚失去本来的意义。再者,无偿公益劳动属于社区服务刑的执行方式,如果我国刑法能够借鉴国外立法例,把社区服务刑作为主刑来规定下来,那么对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再实行强制无偿劳动,便成了两种主刑的附加使用,与主刑不能够附加适用的原则相违背。另外,笔者认为,在管制已被明确列入社区矫正范围,并建立起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管制刑的执行之后,完善管制刑的根本仍在于建立与管制刑的适用相配套监督管理制度。从刑法第三十二条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所规定的监督管理的内容看,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管制内容都是限制犯罪人人身自由的,这些规定基本上反映了管制刑的特征。缺少了这些方面的监督管理制度,管制将不能称其为管制了。但管制只规定了“管”的内容,却缺少了“教”的内容,无法与社区矫正以矫正教育为宗旨的理念相衔接。实践中将管制纳入社区矫正的对象范围因此也缺乏法律依据。为弥补这一不足,建议在刑法第三十二条增加一款,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接受社区矫正,必须参加社区矫正机构组织的集中教育、定期谈话、社会帮教、职业培训、心理辅导等矫正教育活动。社区矫正机构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所采取的矫正措施,必须以本条规定为依据。”这样规定不仅给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参加社区矫正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社区矫正机构制定具体的矫正措施。
(二)放宽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的条件,扩大社区矫正的对象范围
针对现行刑法在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刑罚制度的适用对象及条件上规定过于苛刻,从而限制了社区矫正的存在空间的问题,有一种观点建议放宽这些刑罚制度的使用条件,将适用缓刑的条件,放宽到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将适用假释的条件放宽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三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后经改判为有期徒刑的) ,实际执行8年以上,便可以假释。并且建议取消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的规定。关于监外执行的对象,建议对符合条件又没有社会危险性的无期徒刑罪犯也可以适用监外执行[5] (第6页)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总体上看具有相当的价值,但对假释条件过分放宽的立法建议,不利于刑罚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
(三)完善刑罚制度的内容,为社区矫正提供足够的法律保障
1. 建立缓刑犯、假释犯审前人格调查制度,准确把握缓刑、假释的实质性条件。社区矫正的根据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刑法在缓刑、假释的适用条件中均规定了犯罪人“有悔罪表现,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才可以适用缓刑假释,但这些条件过于抽象,实践中难以把握,把这些条件具体化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便是建立缓刑犯合假释犯的审前人格调查制度。
判决前的人格调查制度,是源于美国的缓刑资格调查制度,指在法院判刑前,由专门机构对犯罪人的犯罪背景、一贯表现等进行专门调查,并对其人身危险性,即再犯可能性进行系统的评估,然后将调查与评估报告提交法院,供法院判刑时参考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于1950 年在海牙召开的第12 届国际刑法及监狱会议上被积极倡导,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采用了此制度。我国理论界已有学者已开始对社区矫正的罪犯进行重新犯罪的风险预测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他们将能够反映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的主客观因素归纳为三十项量化指标,每个指标根据其反映人身危险性的程度的不同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测得的分值越高,说明罪犯重新犯罪的风险越大[3] (第29页) 。这种预测的准确性或科学性如何姑且不论,但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即基于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而采取相应的监督、考察、管理和教育等矫正措施,对强化社区矫正的效果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对考验期内的缓刑犯、假释犯除了规定考察监督之外,还应增加矫正教育方面的内容。现行刑罚制度对社区矫正措施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监督、管理”上,而在对罪犯的教育、感化、挽救等真正能够在社区矫正中发挥良好矫正作用的措施,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故此,建议在刑法第75条缓刑考验期内应遵守的四项规定之后,增加“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要接受社区矫正,必须参加社区矫正机构组织的集中教育、定期谈话、社会帮教、职业培训、心理辅导等矫正教育活动。”
在刑法第85条对假释犯的监督规定后面,增加“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要接受社区矫正,必须参加社区矫正机构组织的集中教育、定期谈话、社会帮教、职业培训、心理辅导等矫正教育活动。”
有一种观点认为,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的执行制度,所有非监禁刑都应增加公益劳动的内容。公益劳动在国外称为社区服务,它是监禁刑的一种替代措施。是非监禁刑中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矫正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应通过刑事立法明确规定,适用非监禁刑罚的犯罪人应无偿的在一定时间内从事社区内的公益劳动,或者为社区成员提供特殊服务[6] (第188页)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首先,社区服务在国外刑法中一般都是作为独立的刑种规定的,强令犯罪人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多少小时的社区服务,必须依据法院的社区服务令。如果由社区矫正机关来决定社区服务刑的适用与刑期,显然有悖于刑罚权由法院统一行使的刑事司法原则。其次,无论将来刑法修改时将社区服务作为主刑,还是作为附加刑规定,都不能将其适用于所有的社区矫正对象。如果将其规定为主刑,根本不可能与管制这样的另一种主刑附加适用,即使规定为附加刑,也不可能与缓刑、假释等刑罚制度附加适用。再次,如果不将社区服务作为一种刑罚,而是作为一种适用于一切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措施来规定,那将使社区矫正失去应有的意义,无非是将监狱内劳改变为监狱外劳改,过度夸大劳动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也是不实际的。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不少国家无论是监狱内矫正,还是社区矫正,都没有强制罪犯劳动的规定,如在加拿大,即使关在监狱里的罪犯,也不必参加劳动,如果要劳动也是自愿的[7] (第14页) 。他们并没有把劳动作为罪犯改造的必要条件,但他们的罪犯矫正工作也同样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故此,笔者认为,强制所有的社区矫正对象都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的立法建议欠科学性。
3. 增加延长缓刑、假释考验期的规定。我国《刑法》第77 条规定了三种导致缓刑撤销的法定事由,即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发现漏罪、实施了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在刑法规定的撤消缓刑的此三种情形中,对缓刑犯实施违法行为尚未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便直接撤消缓刑,执行原判,与社区矫正给罪犯以机会的价值追求不相符。为了有效地避免了短期监禁的弊端,刑法在撤销缓刑、恢复__监禁刑执行的问题上更应当持慎重的立场,只要还有其它手段足以对矫正对象起作用,就不应当动用监禁刑这一最后手段。有鉴于此,建议在我国缓刑、假释制度中增加“延长考验期”的规定。具体而言:如果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人员,在缓刑考验期间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破坏社会秩序并因此受到行政处罚的,法院可根据社区矫正机关的报告延长缓刑、假释的考验期一次。在延长考验期里再次实施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的,应当撤消缓刑、假释,执行原判或收监执行。
综上所述,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急需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保证,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还必须警惕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刑罚制度无用论的倾向。认为现行的刑罚制度妨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试图以社区矫正措施来取代相关刑罚制度,不管现行的刑罚制度怎样规定,只要认为是有利于罪犯改造的办法,都要拿来在社区矫正试点中试一试,这样必然会使有关的刑罚制度形同虚设,造成社区矫正工作无法可依的混乱局面。另一种是机械地照搬外国的社区矫正的做法,要求对我国现行刑罚制度进行削足适履式改革的倾向,认为社区矫正是西方完善的刑罚制度基础上的产物,要使社区矫正工作获得大的发展,必须建立西方式的刑罚制度和司法体制,否则社区矫正在我国现行的刑罚制度的土壤里便难以存活和发展。笔者认为,现行的刑罚制度固然存在与社区矫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在现有法律制度的框架内,靠社区矫正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推动,通过对有关的刑罚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实现。只要我们大胆地探索,不断丰富社区矫正的理论和实践,深入研究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问题,建立与社区矫正相配套的刑罚制度的设想很快将会变为现实。
注释:
[1] 王 琼,等. 行刑的社会化(社区矫正)问题之探讨[ J ]. 中国司法, 2004, (5).
[2] 何显兵. 论社区矫正的根据[ J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
[3] 郭建安,郑 霞. 略论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J ]. 法治论丛, 2003, (3).
[4] 马克昌. 刑法通论[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1.国外研究综述。“输出假设”理论一提出就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Yu从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在说英语国家遇到的交际策略为例,验证了可理解输出的必要性,并提出:输出假设不仅是对输入假设的补充,还纠正了输入假设的不足。Skehan指出语言输出还有另外两个功能:①语言输出能培养学习者的话语能力;②能树立个人的话语风格(personal voice),建立自信。Izumi等人通过有指导的写作和短文重构两种输出任务做试验,检验输出假设的主义功能。当然,对输出假设也有不同的声音,Krashen对可理解输出假设提出四个疑惑并对其功能表示质疑。Shehadeh认为尽管我们对Swain输出假设研究已有几十年,但仍缺乏证据证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输出话语的调整对语言学习有明显效果。Izumi和Biglow认为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研究仅停留在假设层面,而不是证明输出是否对语言习得有作用,并且是如何起作用的。基于“输出假设”理论,专家们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实践:Swain和Lapkin对比研究了同伴间互动(peer interaction)学习活动,发现在意义丰富的语境中注意语言形式更有助于语言习得;Swain,Brooks和Tocalli研究了同龄对话(peer dialogue)活动对语言习得的推动作用;在Swain和Lapkin的研究中,她们发现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构建意义的同时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
2.国内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Krashen的输入理论介绍到我国时,我国外语学习环境匮乏,语言输入成为教学与研究的焦点。直到90年代中期,Swain的输出理论才引起国内外语教师和研究者的注意。卫乃兴首次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到Swain的可理解输出。我国学者广泛开始研究输出假设理论是在2000年以后。卢仁顺认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言输出作用,强化输出。赵小沛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外语教学活动输出重视度不够,并提出建议改革方法。冯纪元、黄姣研究了有引导的写作和短文重构这两种语言输出活动及其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曾文雄认为基于输出假设理论的外语电化教育模式更加科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就影响范围和效果来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倡导的“写长发”写作教学改革为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引起了许多外语界同行的关注。许多研究者通过部分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语言输出理论能够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及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这一假设(甘丽华,2008)。李亚妮也通过实证说明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界对“输出假设”理论的研究侧重内涵的解释和应用研究。本文主要结合中医院校的校情,探索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二、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现状
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国已有180所重点高校参加并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9年秋,安徽中医学院(现更名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大学英语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听说教学新模式。实验班教学采取“2+2+2”的教学模式,即每周两节面授精读课,两节面授听说,两节网络自主课程。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考核中也增加了口语测试,计入期末总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输出”。通过近两年的实验教学,大多数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传统的“输入”教学理念和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学中依然存在“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的问题,不能培养学习者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即外语交际能力。
2012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大学英语改革的第二股浪潮:分级教学。其实施方法为:在各二级学院中抽取一个班级,统一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A,B,C级。分级改革教学试点与2+2+2模式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满足了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强化了教学效果。 “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输出”理念仍然没有普及到广大师生中,效果不显著。
三、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2013年,针对我校涉外专业和一本专业学生,我们拟订了新的大学英语改革方案和课程设置方案:入学初对各学院的一本学生进行考试分级,根据成绩分为A,B级。在完成大学英语初始阶段学习并顺利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后,继续限选和选修英语相关如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医药学等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语言交际使用能力,为我们中医药事业的传播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理论贯穿教学设计。新的改革方案下,本校的大学英语采用2+2+2模式:每周2节新视野精读课,2节新理念视听说课,2节上机自主学习。每本教材都以某个主题为单位,尤其是视听说教程,更以日常对话话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积极利用资源,从精读课的“输入”到视听说课上的“输出”进行自由切换,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精读课上,以Unit 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为例,课上积极展开讨论进行brainstorming,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对美国的印象,以及由美国联想到的人和事,激发学生输出,刺激输出。再过渡到文章内容进行输入学习,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巧妙入题。课后,布置任务搜索相关文章探讨中国人的形象,积累相关知识,先输入,再以“Hard-working Chinese”等为题,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写作输出练习。视听说课上,除了针对某一话题的presentation,dialogue等这类口语输出的练习,可以就课上所听的材料进行人称转述或者总结概括,达到写作输出的目的。输入的材料可以多样化,每周一歌、每周一剧等连贯性的输入都可以有效强化学习效果。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2英语(一)
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31心理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00037美学
00040法学概论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60财政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货币银行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78银行会计学
00086风险管理
00087英语翻译
00088基础英语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1国际商法
00094外贸函电
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涉外经济法
00107现代管理学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6中国税制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52组织行为学
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0157管理会计(一)
00158资产评估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0审计学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63管理心理学
00167劳动法
00169房地产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96专业英语
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207高级财务管理
00208国际财务管理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0合同法
00233税法
00242民法学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5刑法学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49国际私法
00261行政法学
00277行政管理学
00281社区社会工作
00312政治学概论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8公共政策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20领导科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345秘书学概论
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370刑事证据学
00371公安决策学
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20物理(工)
00442教育学(二)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3教育法学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88健康教育学
00504艺术概论
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0527中外秘书比较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5现代汉语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0外国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
00595英语阅读(一)
00596英语阅读(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600高级英语
00603英语写作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0605基础日语(一)
00606基础日语(二)
00640平面广告设计
00642传播学概论
00659新闻摄影
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
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714插画技法
00716印刷工艺
00794综合英语(一)
00795综合英语(二)
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841第二外语(法语)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0938组织行为学(二)
00939商业伦理导论
00940战略管理教程
00943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01564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01759药物化学(二)
01761药剂学(二)
01763药事管理学(二)
02087分子生物学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83机械制图(一)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2194工程经济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8线性代数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0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39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02356数字信号处理
02365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2376信息系统开发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02387工程测量
02391工程力学(二)
02394房屋建筑学
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07路基路面工程
02409桥梁工程
02599应用数理统计
02609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
0286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99生理学
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7护理学基础
03000营养学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006护理管理学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139数据库技术
03200预防医学(二)
2010年11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五年制)在校本科四年级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共118人。
1.2研究方法
1.2.1课间实习安排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共24课时,其中课间实习4课时。
1.2.1.1制定实习课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结合目前本教研室所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TeachingMode,简称CPC教学模式)[1]制定了《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教学大纲: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熟悉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现状。教学内容: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况;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介绍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1.2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全科医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社区带教教师集体备课。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确定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及难点。仔细研究角色扮演的案例,确定剧本,以及确定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线。
1.2.1.3预讲在课间实习课正式开始之前,由教研室组织全科医学相关专家,安排社区带教教师进行预讲。在预讲后由专家提出建议和意见。
1.2.1.4正式上课利用课间实习4课时的时间,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由社区的带教教师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然后由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名全科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向同学展示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最后再由社区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区的参观。
1.2.2问卷调查在课间实习的课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参加课间实习的反馈情况。共发放问卷118份。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社区介绍、角色扮演以及参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过程中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并主动地参与到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去。课后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100%。主要调查对《全科医学概论》的反馈情况。
[关键词]
毛概;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和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网络自主学习在大学中越来越普遍,因此,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摆脱“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在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探索出更好的思想概论的自主学习模式,而挑选怎样的网络资源,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是毛概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毛概的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概述
简而言之,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模式。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为学生制订好学习计划、规定好学习内容,并且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评价工作。自主学习则转变了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都是由学生自己制订计划并完成,因而不受外界的过分干扰。这种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来说,体现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与把控者。
2.毛概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思想概论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有关思想的研究在我国进行的时间长、成果多、文献丰富,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互联网、网络图书馆等地方找到诸多可以信赖的史料、材料,因而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具备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思想概论内容本身以思想认知领域的内容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权利也比较自如,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换言之,与理工科、史学等多种学科不同,学习思想概论不需要掌握特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程度更高。正因为以上两点原因,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思想概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来说发挥程度更高、难度更低,这就使得自主学习具备了基本条件,能够得以实施。
二、毛概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网络资源应用
1.网络图书馆资源的应用
网络图书馆资源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最容易接触到的网络资源,而这一资源的品质也是相当高的。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图书馆的网站都接入了多种的网络图书馆资源的入口,具体来说,有期刊资源、电子期刊资源、超星资源、电子书籍资源。如果要自主学习毛概,大学生完全可以在网络图书馆上找到诸多可以利用的材料与资源。如果想从整体上对思想进行把握,以便有序展开后期研究,那么学生可以通过独秀下载阅读《思想概论》的电子书,而且,在这里还可以搜索到几个不同的版本,以便进行对比阅读。同时,学生可以在独秀中搜索到与思想形成相关的史料,对思想进行的评价的书籍、专著,以及相应的论文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可以直接在页面上复制,快速搜集到很多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素材并进行保存。如此一来,学生就掌握了大量的材料,能够为全面了解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与铺垫。在对思想有了最为基本的了解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或者课本的例题,在网络图书馆中搜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和思想相关的内容,了解当代学者对思想进行的最前沿的研究。为了找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关键字检索,查阅近年来相关的一些期刊、杂志和报纸。同时,学生可以按照年代进行排序,了解国内研究的最新动向。一般来说,万方和中国知网提供的服务相近,与中国知网上收录的内容也有一定重合,为了获得有效资料,学生要学会查找、筛选研究文献。除了登录自己学校的网络图书馆之外,学生也可以尝试登录一些以党史研究、思想研究著称的学校的网络图书馆。这些高校建立的网络图书馆内或许会有比较珍贵的史料、资料,对学生全面挖掘思想、拓宽学习思路有着重要的作用。
2.BLOG+RSS模式的应用
RSS,简易信息聚合(也叫聚合内容),是一种RSS基于XML标准,在互联网上被广泛采用的内容包装和投递协议。RSS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信息提供者。简单说来,RSS使得“订阅”成为可能。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浏览,找到与学习相关的BLOG主页,或者通过关键词搜索进行订阅。订阅之后,与自身兴趣相关、目标相关的内容会根据内容源的更新情况实时推送到学生的电脑终端上,便于阅读和学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来说,这种模式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内容,还使得合作性的自主学习模式成为了可能。在BLOG+RSS模式下进行毛概课程自主学习主要采取这样的模式:学生结成学习小组,通过分头、多方进行网络搜索的方式在互联网上找寻BLOG资源,然后根据自身的研究需求进行订阅。同时,小组内部的学生们还可以共同使用一个BLOG,通过订阅、共享的模式,在这一个BLOG内部分享各自掌握的信息,同时进行原创内容的。如此一来,就使得更多符合内部研究需求的内容能够集纳到BLOG内部,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观念、心得、所得等也能够实现及时,从而有利于推动整体研究的不断进步。此外,通过跟帖、评论等形式,同组内的学生能够在BLOG里面进行探讨,模拟出虚拟的学习空间,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得毛概的自主学习更加具有互动性。虽然BLOG本身已经日渐被微博、微信所取代,但是BLOG+RSS模式的应用对现代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是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BLOG内容较长,保留了内容的深度,与BLOG便捷相结合,使得整体毛概学习在内容上更为精准,在使用上更加便捷,更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3.慕课、公开课的模式的应用
“慕课”起源于国外,从实践上看,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Wiley教授基于wiki发起的一门名为“Intro-toOpenEducation(INST7150)”的网络开放课程是这个课程的“鼻祖”。“MOOC”,即“MassiveOpenOnlineCourse”,可直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课利用了现代技术,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扩大了学习的范围,使得学生能够面向更广阔的天地进行知识的汲取。从形式上来说,慕课与公开课是比较相似的,两者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在线授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进行寻找和收看,从而将课堂搬到自己的寝室、家中,进行在线学习。对自主学习毛概的大学生来说,目前可能会在互联网上搜索不到与思想概论直接相关的慕课、公开课课程内容,因为相关课程国内开设得还比较少,主要是以国外的课程为主。基于此,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国外大学的公开课课程,大致了解思想理论研究的思路,为学习思想概论做好总体方面的引导,以便开辟更新的学习方向与思路。而同时随着我国慕课的不断推广,应当会有越来越多的与毛概学习相关的慕课资源上线,这样对未来毛概自主学习还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4.论坛、社区、网盘资源的应用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来说,论坛、社区、网盘资源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论坛,如小木虫论坛、铁血社区等,都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板块,学生只要进入到相关区域中进行搜索,就可以找到一定与自身学习相关的内容,当然思想概论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找到。同时,部分论坛、社区会提供一些网络图书馆中检索不到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都以附件的形式或者上传网盘的形式提供下载路径,只要用心寻找,学生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内容,并可以进行下载。除此之外,论坛和社区都有留言板、站内信的功能,对一些有针对性的、特定的思想概论方面的问题,可以在这里信息征集答案,一般都会有论坛、社区里的朋友进行解答,学生即便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也可以获得一定思路和方向上的指引,从而有利于解决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这一方面来说,论坛、社区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这种功能是其他网络资源难以取代的。其实,现在很多网盘资源、云资源本身就是庞大的数据库,如果自主学习毛概的学生经常使用这些资源,不妨在其中进行关键词的检索,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以上有关网络学习资源的阐述,大学生应当对思想概论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首先,网络图书馆、BLOG+RSS、慕课、公开课、论坛、社区、网盘等具备不同的功能,能够形成不同的模式,可以拓宽大学生的学习平台,提供给大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得大学生能够更为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同时,要认识到的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也会给一些缺乏选择判断能力的自学学生造成一定困扰。因而,大学生要提高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排除能力,以便在进行思想概论课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合理选取网络资源中的精华部分,摒弃不适合自身个性的部分或者不符合自身观点的部分,做到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因此,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更具备个性、自主性和深入性,如此才能够将毛概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作者:王跃勇 王辉 单位:湘南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
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网络空间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号:XJK014CGD083);湘南学院2013年院级教改课题重点项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专题讨论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湘南学院院发[2013]240号文件)
参考文献:
[1]李勇.BLOG+RSS模式在自主学习中的优势[J].现代企业教育,2008(14).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47-02
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发展,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突出医学门类专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1-2]。我校从2007年至2013年,在临床医学及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在此期间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全科医学,毕业后能选择全科医学方向的工作,以全科医学的服务来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为此,我们主编了《全科医学概论》教材[3]已出版在全国发行,积极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在教学中把“满堂灌”改革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常老师只注意传授知识,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更好的发挥,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把“角色扮演”体现在《以人为中心服务的应诊过程》、《医患关系》、《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等章节教学。在2009—2013年的课堂授课中,我们一方面由教研室老师组成的全科医生角色扮演作为示范,另一方面是我们把教学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班上的学生做好准备,我们在2007级针灸推拿本科专业的教学中,首先把学生分为5个小组,按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等角色,通过他们模拟医生与患者的就诊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医患交流沟通的技巧,掌握医师与患者的道德模式、全科医疗临床思维方法与策略等知识。通过角色扮演说明了全科医生把关注病人与关注疾病放在同样重的地位。全科医生应在对每一个病人的接诊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和健康为中心的照顾,从而体现了全科医疗的特色,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得到真正的贯彻。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也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在扮演中不同角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还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录像,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正确的医患关系。学生对此反应非常积极。
二、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目标的教学(PBL)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教学中[4]。我们在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对不同的章节及内容进行了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我国将来的卫生事业是以全科为主,还是以专科为主”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全体同学踊跃参加,积极发言,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在讨论中,经常提醒学生,使学生不断从中获得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得到老师的指导。至今已有2600多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这项讨论课。又如,我们在讲解全科医生定义时,提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在讨论中学生围绕全科医生的角色特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预防医学的特点等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确了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区别的根本点,明确了全科医生的定义。6年来,在开展PBL教学应用到全科医学案例讨论教学中,我们根据社区人群存在的常见健康问题,选择典型案例,编写讨论稿。课前为学生提供需要讨论的案例基本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图书馆以及校园网络资源收集证据,课堂中学生进行讨论和整理汇报提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课堂讨论32次。主要项目概括如下表:
在全科医学概论的PBL教学中我们既吸取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强调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又通过讨论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009年我们对受到社区群众称赞的长沙市开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采访,并对其中部分服务的常规工作进行了录像,并制作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的多媒体光盘,回到学校后以放录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使学生对全科医师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联系了理论知识,同时也进行了医德医风方面的教育。更加强了与全科医学相关机构的联系。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全科医生工作模式,从而培养了医学专业的学生热爱全科医学,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今后选择全科医生作为终生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学生理解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预防为导向的工作方式。在讲解家庭评估章节时,老师利用制作的多媒体来讲解家系图、家庭圈,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家系图的构成、家系图符号说明、家庭圈的书写以及家庭圈代表的意义等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掌握了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录像并制作了教学光盘5套。
四、《全科医学概论》实验课的PBL教学
实验课对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理论教学内容非常重要。目前我们的实验课主要是全科医学案例讨论,通过对不同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全科医生处理社区某些常见健康问题中采取的临床思维方式,具体工作方法等有更清楚的认识[5,6]。如对2007级至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共计约5000人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全科医疗中的接诊技巧;家庭访视与家庭评估的实验课中。(1)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自己和同学在处理全科医疗案例时存在的各类常见问题有感性认识。(2)老师开展PBL教学,针对每个案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学生每5~6人一个小组,共进行了60组次。通过讨论、撰写案例的分析报告,学生每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小组可当场提问,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为了使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得到进一步的训练,我们对部分内容如“第五章以问题为目标的健康照顾”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暴露出的问题使学生领悟全科医生临床诊断思维模式特点和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方面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充分理解理论授课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专科医院的不同,真正培养以人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医疗照顾新观念,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2]周亚夫.高等医学院校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3):1927-1928
[3]赵淑英.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4]包龙梅.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24):2277-2278.
1.课程分部。从特性上一般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两种;从类型上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各院校基本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组织课程教学。
2.课程学时数。课程总学时数平均为3393学时。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平均为8.731。理论与实践比为0.771。
(二)课程分布特点
1.各院校总学时数相差较大。如,总学时最多为4188学时,最少为277时,相差140时。
2.各院校部分课程教学时数相差较大。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课,校际之间最大相差114学时、英语课相差167学时。专业基础课程学时数也相差较大。如:人体解剖学,最多为144学时,最少51学时,相差93学时;专业课程存在类似情况,如:全科医学概论,最多为68学时,最少为18学时,相差50学时;社区预防保健(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等,都存在学时数相差亦较大的情况。
3.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门类相差较大,选修课类型复杂多样。必修课开设门数,最多为39门,最少为18门,相差21门;选修课开设门数,最多者为17门,最少者为4门。
4.基层(社区)实习环节相对薄弱。通科轮转实习平均41周,其中,基层(社区)平均实习周数仅2周。
(三)主要课程学时分布
就课程设置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主要课程和一般课程。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把开设院校在8所以上的某一门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来处理。分析可见,共有主要课程33门,其中:公共基础课13门,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医用化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基础课9门,包括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专业课11门,包括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
(四)与全科医学、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有关课程开设情况
此类课程,共有18门,仅有社区预防保健(预防医学)为多数院校普遍开设,开设率为88.10%;其次是全科医学概论,开设率为35.71%。其他有关课程,如卫生法规、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健康教育技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等,开设院校数均在五所以下,说明这些与全科医学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重庆医专、浙江医专、天津医专、赣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医科大学,这七所学校以培养“全科医生”、“社区或乡村医生”为方向,制订了课程设置方案,凸显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的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五)现行课程设置的特点
1.选修课比重增加。说明各院校都重视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2.人文社科选修课程普遍开设。这对于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课程设置向“小课程”方向发展,这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学科门类日渐增加和扩展有关。
4.课程设置标准不一,差别进一步扩大。这与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自的扩大有关,各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凸显自身优势和灵活性、自主性。
二、关于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结合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以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为起点,合理设置主要课程,发挥骨架支撑作用,同时,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提高适应基层岗位的能力。加强全科医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合理开设全科医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06-01
1 全科医学的产生背景关于全科医学的定义
国内外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概念,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方面的内容。
1.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迅速增长, 许多国家的人口统计“ 金字塔”都在逐渐变形。人口老龄化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首先是, 社会劳动人口比例下降, 老年人赡养系数明显增大, 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 其次是, 进入老年后, 人的生理功能和行为能力降低, 社会地位和家庭结构以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变化, 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出现了“ 长寿”与“ 健康”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
1.2 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随着抗生素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生物制品的出现和应用, 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 以及营养状态的普遍改善, 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 而慢性退行性疾病、生活方式及行为疾病等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与20 世纪80 年代的死亡谱对照, 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前几位死因。由于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 要求医疗服务适应此变化需求,特别强调患者本身主动和自觉的控制, 而不仅是机械地服用医生给予的药物。
1.3 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的高技术服务。在满足人们技术需要的同时也越来越缺乏人情味了。原来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模式, 已无法满足人们目前对医疗照顾的需求, 也无法解释某些病的心理社会病因以及疾病造成的种种心身不适, 更无法解决慢性病患者的心身疾患和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随着疾病谱变化和病因、病程的多样化, 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明显。无论是医学的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医生的诊疗模式或医疗保健事业的组织形式, 都将根据新的模式进行调整, 使之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2 全科医学的特点
2.1 服务内容方面。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专科。它不仅涉及临床内、外、妇、儿等专科的服务内容, 而且还涉及心理学、行为科学、预防医学、医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服务内容。与其他临床专科明显不同的是, 全科医学的学科范围宽而较浅, 在一定深度上朝横向发展, 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与需求, 将各门相关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向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而其他临床专科都是在一定的领域范围内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向患者提供的服务范围较窄。
2.2 学科的知识体系方面。全科医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其知识体系中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全科医学的理论精髓, 包括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等, 同时包括了全科医学临床服务基本技能和服务工具等。各论部分主要包括临床诊疗中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处理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
2.3 临床思维方法方面。与传统经验医学笼统的思辨的整体论方法不同, 全科医学需要以现代医学的成果来解释发生在患者身上的局部和整体变化, 它的哲学方法是具有科学基础的整体论。
3 全科医学面临的发展问题
3.1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我国政府将以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卫生改革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作为为基层医疗保健体系培养专门的新型医生的临床医学学科, 必将在重新塑造医生形象、发展照顾医学、承当个体和群体的三级预防、推进卫生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全科医生已成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 全科医疗代表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最佳服务模式。
3.2 全科医学的区域卫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以提高一定区域内居民健康为中心, 动员并合理配置该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 根据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与结构、自然地理环境、居民主要卫生问题和不同的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来统筹规划, 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的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 从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力争通过符合成本/ 效益原则的干预措施来协调发展战略,改善和提高区域内的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平、有效、经济、方便及综合的卫生服务。区域卫生规划将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划分为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级。要求做到“ 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 使80% 左右的疾病首先在社区得到处理, 必须转诊的患者才被转诊到上级医院。因此, 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培养全科医生是实施区域卫生计划的基础。
3.3 全科医学与社区医学。社区医学是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在20 世纪中期深入发展的产物, 它以社区为立足点, 应用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统计学、人类学等方法和技术, 对社区人群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研究,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达到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健康等目的。全科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以个体的医疗保健为主, 同时又将个体和群体保健融入一体。因此, 社区医学在群体的目标上与全科医学是相同的。这样, 全科医生就自然地成为了社区医学任务的主要执行者; 而在落实社区医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源,以及全科医生在社区实践中所获得的自身的训练, 则为全科医学在社区中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全科医学与替代医学。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但现代医学主流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医疗方法依然存在, 如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学、气功、自然疗法等, 并被各国人民广泛应用。上述情况说明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其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由于替代医学的广泛应用, 全科医生应该, 也必须了解其主要的类型、特点和疗效, 同时应该看到替代医学的局限性, 以便能够适应社区文化和群众的健康信念, 并且有助于丰富全科医学理论和治疗手段。因此, 全科医生了解替代医学的知识, 并教育患者需要使用这类医疗时首先要经过全科医生的评价和转诊, 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患者潜在的伤害。
推行全科医疗服务后, 可以改变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状况, 根据患者需要, 组织起家庭、社区和医院之间的“ 一条龙”服务系统, 提供“ 无缝隙”与快捷的医疗照顾。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间通过“ 双向转诊”以及信息共享, 来保证服务对象获得最有效、方便、及时与适当的服务; 同时, 可以加强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在信息收集、病情监测、疾病系统管理和行为指导、适宜新技术利用、医学研究开展等各方面的积极合作, 从而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梁万年主编. 全科医学概论.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93-02[作者信息]刘慧丽;王书利
与专业舞蹈相比,社会舞蹈又叫群众舞蹈,具有人人参与、普及范围广、动作简单易学等特点,是以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普及型舞蹈,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舞蹈的繁荣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舞蹈大众化的必然趋势,研究这一趋势可以为推动舞蹈大众化指出更好更快的发展途径。
一、舞蹈大众化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关系
舞蹈作为艺术之母,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始终具有大众化的性质,离开了舞蹈的大众化,舞蹈艺术将无法发展和生存。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舞蹈开始渗透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舞蹈成为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的形式在全国各地逐渐普及,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一)舞蹈大众化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素质教育观的提出和美育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舞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协调性、塑造形体美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推崇。
(二)舞蹈的大众化发展与广场文化建设
广场文化即广场上娱乐活动所展现的独特文化。舞蹈是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中社会舞蹈观众与演员的界限是模糊的,社会舞蹈这种人人可参与的特性促进了我国舞蹈的大众化发展。
(三)舞蹈的大众化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舞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乡社区文化建设中提倡社会舞蹈的普及,有助于社区群众舞蹈知识的普及和舞蹈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
(四)舞蹈的大众化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
舞蹈作为一种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愉悦企业员工的身心,还可以以舞蹈为载体宣传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理念等,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及竞争力。
二、舞蹈大众化发展的特点
第一,传播途径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蹈艺术的传播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促使人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舞蹈活动中。第二,全民参与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的社会属性显著增强,全民参与的可能性增加。第三,形式多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城市群众舞蹈主要表现形式为舞厅舞蹈、广场健身舞蹈等;农村群众舞蹈表现形式主要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舞。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社会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二者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第四,具有强烈的自娱性。我国舞蹈的大众化呈现出多样化、规范化、艺术化的特点,其根本的目的仍是自娱自乐、强身健体,这也是群众舞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喜爱的主要原因。
三、舞蹈大众化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以健身和娱乐为主要目的。大部分群众的舞蹈水平不高,美感较差,影响舞蹈在大众化过程中其艺术功能的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第二,普通群众学习舞蹈的途径有限。由于学习舞蹈途径的有限,促使社会上出现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舞蹈教师,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化舞蹈培训机构,这些教师和机构并不能引导舞蹈大众化的科学发展。
第三,群众舞蹈的场地有限,出现噪音扰民问题。受环境条件限制,部分小区居民在小区的空地上跳舞,舞蹈背景音乐的音量往往比较大,有些人甚至跳到深夜,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让一部分群众对舞蹈产生反感,甚至抵制舞蹈大众化的发展。
第四,缺乏必要的组织和管理。广场舞蹈大多是群众自己组织的舞蹈活动,管理不规范,舞蹈活动较为分散,这就使各社区间的舞蹈交流受限,不利于群众舞蹈水平的提高;舞蹈的商业化,给舞蹈的大众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了舞者的舞蹈积极性和舞蹈大众化的健康发展。
第五,舞蹈普及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的舞蹈普及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大部分中小学的舞蹈教育仍然依附于音乐课,而高校开设的舞蹈选修课也受条件限制。
第六,普及型舞蹈教育人才缺乏。随着舞蹈的普及发展,社会对各种舞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就要求舞蹈教育改进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与舞蹈大众化的趋势相适应。因此,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今天,高校的舞蹈教育模式应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对大众化舞蹈教育人才的需求。
四、提高舞蹈水平与舞蹈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第一,由地方文化部门组织优秀的群众舞蹈爱好者、聘请舞蹈编导,根据本地的群众舞蹈水平及地方文化特色进行群众舞蹈创作。第二,定期组织群众舞蹈相关的公益培训,提高舞蹈大众的舞蹈素质,引导大众舞蹈健康、积极向前发展。第三,学校在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做出一定调整,为舞蹈的大众化发展培养更有针对性及实用性的舞蹈教育人才。此外,应在各中小学及高校开展普及型舞蹈教育,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对舞蹈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说舞:舞蹈学研究文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叶耀.当代群众舞蹈发展初探[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3).
[7]陈菁.论舞蹈普及教育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3).
人文教育专业整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记者、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或在各种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
特色课程: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社会学、地理学概论。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在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担任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在各级电教馆担任教育技术人员。
特色课程: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system of community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education by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nurse education. Methods The education status of 120 community nurses,came from 17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Shiyan Street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from August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mean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Among 120 respondents,115 cases had the general training qualifications,accounted for 95.83%.Education background was mainly of junior college,and accounted for 58.33%.A total of 50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periodicals of national level was 32 and accounted for 64.00%.The mainly factors that impacting nurses received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mmunity nursing were age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The mastery score of other community nursing knowledge liked common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2.38±0.51) points,which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A total of 75 investigators had received job training,accounted for 62.50%,the training content were mainly of community prevention,healthcare and recovery. Conclusi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health education skills of community nurses are low,the modes of strengthen job training,encouraging community nurses to improve education and rational adjustment professional title structure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the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mmunity nursing staff should be improved,which can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e;Pres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Investigation;Skill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预防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不断深入的卫生体制改革下,深圳作为原卫生部发展社区健康中心的试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较大发展[1-2]。本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1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20名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宝安区石岩街道社区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探讨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其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1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20名在职在岗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在相关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自拟“社区护士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信度为0.87,效度为0.82。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6年1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集中指导,集中填表,问卷有统一的指导语和填表方法说明,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1.3 调查内容
①社区护士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护理教育背景、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现状、护理科研及科研论文撰写情况;②影响接受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因素;③对社区护理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包括社区护理的科研方法、家庭健康护理理论及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动态管理等社区护理理论与方法;④社区护士岗位教育培训现状及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意向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护理知识与技能需求采用聚类分析,以P
2 结果
2.1 社区护士基本情况分析
120名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28.61±8.25)岁;临床工作年限0~22年,平均(6.61±3.68)年;115名持全科岗位培训资格证,5名无岗位培训资格证;学历:中专20名,大专70名,本科30名;职称:护士40名,护师55名,主管护师22名,副主任护师3名; 120名调查者共发表科研论文50篇,其中国家级期刊32篇,省部级期刊15篇,地市级3篇(表1)。
2.2 影响接受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因素
将年龄、学历、职称等可能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意向的10个影响因素纳入回归模型,调查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意向的影响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是影响护士接受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表2)。
2.3 社区护理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分析
常见基本基础护理技术、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及传染病的预防与检测等其他社区护理知识的掌握评分为(2.38±0.51)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技能;其次为不同人群的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评分为(2.29±0.52)分;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方法评分为(2.19±0.64)分。
2.4 社区护士岗位教育的方式
通过现有培训方式分析发现,120名调查者中有75名进行过岗位培训,占62.50%,其中14名参加过网络学习,52名通过讲座接受培训,6名通过参加健康教育观摩进行培训,另有3名调查者接受过一对一指导。
2.5 社区护士岗位教育的内容
社区护士岗位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以社区预防、保健及康复为主,其中社区护理概论占94.67%,社区卫生服务概论占90.67%,社区健康教育77.33%,婴幼儿卫生保健68.00%,社区护理程序73.3%,老年保健62.67%,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68.67%,社区康复70.67%,院前急救61.33%,社区常见传染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护理88.00%。
3 讨论
社区护理是服务个体患者、健康人及家庭,覆盖全社区范围与生命健康的全过程[3-5]。社区护士的教育体系是发展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完成社区护理功能的基础[6-7]。发达国家用自己的成功经验证实,提高、增强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及个体素质,对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10],有助于为居民提供一系列多方位、全面完整的护理保健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得到较大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但是社区护理人员专业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11-13]。
3.1 提高社区护士在校学历教育
课堂教授是社区护士在校所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但目前医学院校存在课程安排、内容较为局限,学生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学习相比较少,对社区护理专业知识不够重视等问题[11-16],对此,可增设社区护理相关课程,甚至建立社区护理专业,加大实践在学习中所占的比例,培养具有专业社区护理知识的专业型社区护理人员。
3.2 加强社区护士在职岗位培训
通过对现有培训方式及社区护士岗位教育培训现状分析发现,120名调查者中,有75名进行过岗位培训,占62.50%,其中14名参加过网络学习,52名通过讲座接受培训,6名通过参加健康教育观摩进行培训,另有3名调查者接受过一对一指导。上述调查表明,现阶段宝安社区护士虽已有部分接受过在岗教育培训,但大部分被调查者反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内容与实际社区护士实践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培训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社区护士的需求。从社区护士岗位教育培训现状中可以看出,社区护士对常见疾病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量较大,建议今后的培训内容可以增加社区护士职业防护、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管理及科研、社区灾害救治与护理、社区人群的运动指导等知识[17-19]。
综上所述,应加强岗位培训,大力开展基层工作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同时从经济上对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给予相应的支持,鼓励社区护士提高学历及合理化调整职称结构等,努力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路玲,叶耀辉,王素珍,等.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基于SWOT分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6):88-90,97.
[2] 贾朝霞,谢争,王军华,等.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人员配置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868-1871.
[3] 万枫涛.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1,9(23):2155-2156.
[4] 姜华.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251.
[5] 谢成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成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385-386.
[6] 陈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1):314.
[7] 耿婷婷,赵庆华,肖明朝,等.社区卫生中心人员接受培训与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129-1130.
[8] 刘佳,贾静,严玲霞,等.优质护理服务中科室护士和护理员管理模式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4):81-82.
[9] 尹翔燕,杨国勇,李秀娥.美国牙科辅助人员培训及实践范围对我国口腔护士培养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332.
[10] 白雪,王惠连.本科实习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杂志,2014,31(6):19.
[11] 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64-70.
[12] Finkbeiner BL.Technology in dental assistant education[J].Dent Assist,2007,76(5):28-30,32.
[13] 潘晓彦,邱华丽.优化教学模式 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J].护理研究,2014,28(13):1655-1656.
[14] 张雪梅,杨秀华,王丽红,等.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66-67.
[15] Staggs VS,Knight JE,Dunton N.Understanding unassisted falls:effects of nurse staffing level and nursing staff characteristics[J].J Nur Care Qual,2012,27(3):194-199.
[16] 李莉,李银芳,刘航,等.思维导图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集体备课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3):8-10.
[17] Cho WK,Lee CM,Kang MJ,et al.IL-13 receptor α2-arginase 2 pathway mediates IL-13-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13,304(2):L112-L124.
层
次
星期五(4月15日)
星期六(4月16日)
星期日(4月17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本
科
计算机及其应用080702
02324离散数学
02318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26操作系统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15英语(二)
计算机网络
080709 02318计算机组成原理
02335网络操作系统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51计算机网络安全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2通信概论
00015英语(二)
建筑工程
080806 02439结构力学(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8线性代数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442钢结构
00015英语(二)
汉语言文学
050105 00037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819训诂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015英语(二)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00087英语翻译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831英语语法 00832英语词汇学
00016日语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会计
020204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39西方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4管理学原理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61国家税收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60审计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58资产评估
00015英语(二)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01051企业经营战略
00139西方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管理学原理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61国家税收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53质量管理(一)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52组织行为学
00015英语(二)
金融
020106 00139西方经济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61国家税收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78银行会计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79保险学原理
0015英语(二)
市场营销
020208 00139西方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61国家税收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84市场营销策划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83消费经济学
00015英语(二)
国际贸易
020110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5844国际商务英语
03709基本原理概论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99涉外经济法
物流管理
020229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5英语(二)
法律
030106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49 国际私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258保险法
00167 劳动法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33税法
00015英语(二)
民商法
030116 08957法律逻辑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561世界贸易组织法 00865证劵法 05557物权法
05560破产法
公安管理
030401 00369警察伦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70刑事证据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861刑事侦查情报学
00371公安决策学
00859警察组织行为学
00015英语(二)
04729大学语文
监所管理
030109 00929劳动教养学 00931矫正教育学 00934中国监狱史
00930监所法律文书 00927中国司法制度
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行政管理
030302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18公共政策
00024普通逻辑学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1848公务员制度 00034社会学概论
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00015英语(二)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0453教育法学
00450教育评估与督导
00015英语(二)
教育学
040108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1认知心理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68德育原理
00472比较教育 00453教育法学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0015英语(二)
小学教育
040112 06230小学艺术教育 00542文学概论(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72比较教育 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
040102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24普通逻辑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885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00402学前教育史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0015英语(二)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92工作分析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41基础会计学
06088管理思想史 00034社会学概论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0015英语(二)
机电一体化
080307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00015英语(二)
护理学
100702 03202内科护理学(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200预防医学(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201护理学导论
04435老年护理学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0015英语(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6011旅游学概论 01868民族文化概论 00198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基础教育
040120 00266社会心理学(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578中国小说史
04577中国通史
应用化学
081209 02521食品分析与检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8306环境分析与监测 08291环境影响评价
软件工程
080720 07028软件测试技术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172信息安全 07169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07171项目管理软件
道路与桥梁工程
080807 06076结构设计原理
06078交通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82筑路机械及施工 06081隧道工程
06080高速公路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06414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41语言学概论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英语教育
050206 00830现代语言学 06425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832英语词汇学 00600高级英语
地理教育
070702 0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02102遥感概论 02105地理教育学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02101区域科学原理
00015英语(二)
思想政治教
040202育 0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003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00312政治学概论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79当代资本主义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34社会学概论
00480中国传统道德
历史教育
060102 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6427西方文化史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770中国近代史专题
00775历史教育学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4 组织胚胎学 02088 生物教育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081进化生物学 02077 中学生物教学法 00015英语(二)
02076 遗传学(一)
法律教育
030113 04336教育法规概论 00227公司法 00249国际私法
00264中国法制思想史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167劳动法 00226知识产权法
信息技术教育080713 04345信息技术教育与研究方 01141信息技术与当代社会 0434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 05181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育
计算机科学教育080745 02339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0232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02326操作系统 02336数据库原理 00015英语(二)
数学教育
070102 02013初等数论 02011复变函数 02014微分几何 00015英语(二)
物理教育
070202 02033数学物理方法 03218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化学教育学
070302 02056仪器分析 00413现代教育技 02059化学教育学
音乐教育
050408 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00735音乐教育学 00732简明配器法 07976音乐欣赏(二)
美术教育
050410 00745中国画论 00742美术技法理论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体育教育
040302 00503体育教育学
应用电子技术
080735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94制冷技术与控制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5英语(二)
06541现代通信技术
英语翻译
050134 05350中级英语笔译 05384科技英语翻译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355商务英语翻译 05351高级英语笔译
汽车服务工程
082232 06904汽车保险与理赔 04444汽车鉴定与评估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447汽车维修工程 04946汽车发电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制药科学与工程
081204 03031药物分析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9药剂学 03026药理学(二) 07781药事管理(一)
药学
100805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