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5 14:43: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服装设计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服装设计建议

篇1

瞬息万变的服装业中服装设计处于这一行业中最受人瞩目的位置,它往往占据了服装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首席地位。时装画,是一名设计师艺术涵养和设计水准的体现。服装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创作,时装画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直观的表现手法。服装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服装质地、造型的完美结合将通过时装画反映出来。因而准确而熟练的掌握服装画表现技法在这里显的就尤为重要。

时装画教学在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当中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每个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认真掌握。但是作为教学的老师会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较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许多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针对职业大专学生的特点,再结合本人多年在时装画技法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时装画技法怎么教

(一) 临摹是时装画技法的敲门砖

学习时装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由量发展到质的变化,初学者不能求之过急。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必须要从临摹入手,在大量的临摹与写生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变化规律,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临摹是对一个动态场景进行反复描绘后要用默画的手法重复,然后再对照原稿寻找差距,多次反复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上,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练习画人体比例,多临摹直到能掌握人体的基本型,然后再画手、脚、五官等。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线条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完整地作画了。

(二) 画理是时装画入门者的实践认知

常言说学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所以要大量的练习绘画,对各种技法都要实践,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与艺术感知,如对人体各部位比例的把握,对各部位表现的认知,衣服配色的感觉,都是潜藏在练习中的画理,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活得画理。

(三) 画技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脚石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它适用于各种层次教学,对职业院校尤为适用,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能。相对于理论知识,我们更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但这并不是不教理论知识,仍要要适当地教授,真正的艺术人才要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但是教学上必须有的防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 风格是时装画技法的点睛

经过一些艰苦的训练后,相信同学们的时装画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再融入其它的表现方法,如夸张、变形、简化等,时间久了就会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的时装画是没有灵魂的,但风格的形成需要因材施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时装画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想有新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从文学、音乐、舞蹈、历史、雕塑、民间美术等相关艺术中去吸收养分,同时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把握时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探索自己时装画的风格。

二、时装画技法教什么

下面我谈一下需要让每位学习时装画的学生必须要明白和掌握的知识:

(一) 要让学生明白时装画的基本特征

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把事物的本质特征表现出来,尽管时装画不是人体画,但必须学习人体结构特征,人体是大自然中注意完美、最富有变化、最和谐的形体,掌握绘制完美的人体是学习时装画的基础。现实中的人体比例大约在7头或7.5头身比例,然而时装画中的人体比例不是一般绘画艺术的人体比例,它是通过艺术的夸张,达到视觉上的审美需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优美曲线和修长身躯。具体表现时一般躯干部位不变,而将四肢尤其是腿部比例加长,形成以腰部为中心点的上下比例变化规律。所以在绘画时要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绘画体现出来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尽量最大程度地概括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学习时装画重要的要求。

(二) 要在学习中了解时装画的要素

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画画也是如此,在时装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它已由最初的时装版画发展到现在的时装绘画,并且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画种-----时装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了解时装画就要了解时装画的发展脉络,从杂志插图到铜版画,从写实手法到夸张、装饰手法,是人们由对自然界的客观表现,向着对主观世界、人的情怀意向表现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时装画也注重技法的表现,强化线条在运转流动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同时,还吸收了版画、水彩、水粉、油画等技法,在形象刻画上重提炼、重效果从而形成自身的特点。

(三) 要培养学习时装画的技巧

时装画的技巧是不拘一格的,为了表现效果。画龙点睛之笔常常在最精彩的部分,但总的来说,时装画特别注重人物造型、姿态、角度与时装的最佳组合,强调面料质感肌理和整幅作品的表现方法与其它画种的相连性。时装画经常采用人物的变形、夸张手法,不局限于一般性的动态,是纯粹对人体与服装美的一种激情感受的表达。常常采用写实手法、夸张手法、装饰手法、简化手法、背景描绘和趣味手法等,除了上述手法之外,还经常采用姊妹艺术的某些技法和材料。如中国画中线的运用,工笔渲染方法的表现,版画中刀法的借鉴,油画技法对写实、细腻服装的再现,以及水粉、水彩、水墨、素描等表现技法都可以借鉴。这些种种技法是由表现效果而用的,不可生搬硬套,倘若要丰富作画的技法,就要多动眼观察,动手作画并且在切身实践中寻找规律,学到种种画理画技之后,创作实践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的说,学习时装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过程的体现。需要经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发展过程,谁违背了这个过程谁就违反绘画的逻辑,任何人都不能这样如此,尤其是初学者。作为一名教授时装画技法的老师,只有不但清楚教什么,还要清楚怎么教,才能带领更多的学生步入时装画的殿堂,开启服装设计的宝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剪纸艺术;现代服装设计;应用分析

在多元化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为增强商品生产的艺术特性,逐渐开始和文化艺术进行融合发展,这就诞生了文化创意产业。服装设计作为文化创意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究商品艺术和文化艺术的协调统一。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显著增强服装作品的艺术性,也能提升其设计质量。

1剪纸艺术色彩纹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1剪纸色彩的合理应用

在表现艺术形式上,色彩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是最能引发主体情绪波动的因素。我国的剪纸艺术在色彩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即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

(1)单彩表现。单彩表现往往更能凸显人类对色彩本质的追求,这也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中需要着重把握的艺术本质,具体表现为鲜艳、热烈的色彩,主要采用阴刻或者阳刻等方式来彰显剪纸的虚实结合特性。所谓的阳刻剪纸就是包括纸张原油的轮廓线,剪掉轮廓线之外的部分,以便可以使剪纸形成各条线的搭接,而阴刻剪纸方式则与此恰好相反。目前,剪纸设计中主要采用阴刻、阳刻相结合的方式来凸显剪纸画面的层次性。单色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主要以阳刻的形式加以展现。例如,“iveeree2015”款春夏款女装的复古连衣裙就是以阳刻的方式设计的黑色纯色形式,同时应合理选择复古款式的服装的颜色,避免了鲜艳颜色的情感渲染。此外,服装设计也可以采用阴刻的剪纸设计手法来设计有关的服装,以充分凸显服饰设计的工艺性和层次感。阴刻剪纸得到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但作品的整体是块状,这些特点融合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表现出特定的审美意境。

(2)彩彩表现。色彩的搭配大都具有其特有的原则,剪纸艺术也不例外,其同样可以彰显民间艺术的用色特征,彰显自身独特的风格。例如,“黄马配紫鞍”“红花配绿叶”等均是我国彩色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在彩色剪纸用色中,相应的设计人员需要充分重视色彩的主体性和统一性,以更好地凸显剪纸相关主体所要表达的主题。而彩色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充分将我国古典文化中的各种文化思想和理念融入剪纸艺术中,借助套色剪纸等剪纸艺术形式来充分衬托不同色彩的块状布料,以使相应的元素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既可以展现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也可以凸显古典韵味,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服装设计质量的目的。2016年的“H&MStudio”春夏系列女装就是突出了彩彩的表现力,旨在融合色彩来号召女性把握机遇享受季节中的无尽乐趣。女装中的“波西米亚风——印花”具备多层设计,同经典的夏日风情融于一体。

1.2剪纸纹饰的合理应用

除了色彩之外,纹饰也是剪纸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剪纸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图案纹样。例如,奥运会期间我国体育运动员所穿“祥云”服装中的祥云标志就是一种剪纸图案纹样。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这些剪纸纹样划分为以下几种,即轮廓纹、特征纹和装饰纹,其分别表示剪纸图象的外在形状、图案特征和审美修饰。剪纸艺术包含丰富的装饰纹样,以月牙纹、锯齿纹和朵花纹等为主。剪纸艺术图案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应用剪切艺术表象性图案纹样;二是应用剪纸艺术意象性图案纹样,以更好地感受服饰中包含的精神情感和艺术特征;三是借助现代艺术流派中的有关解构主义,通过夸张和变形等手段来解构剪纸艺术中的相关图案纹样,增强服装设计的时代感和现代主义。

2剪纸艺术造型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1构图造型的合理应用

为了将自身的艺术思维传达给其他人,可以以构图的形式来加以表达。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构图造型就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其并非是简单的透视法,也不是简单地重复或者叠加时间和空间。剪纸艺术主要以纸张为原材料,所以二维平面的纸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维画面和发挥光影特效。因此,剪纸艺术构图造型模式主要以平面化构图为主,其他造型模式则表现为组合式造型模式。下面从平面化构图和组合式构图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1)平面化构图。平面化构图造型就是指剪纸制作人员只能够在纸张层面上进行平面化构图,具体需要表现自身的创造精神。我国传统民间剪纸作品仅剪出了演员的图象,却并没有布置舞台,其可以使相应的剪纸布局层次更加分明,增强其画质的细腻度。纵观我国民间剪纸,平面化构图形式可以说是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构图形式,具体就是要求剪纸制作者在统一平面内融入各种必要的设计元素,以充分实现自然物体和景观的转换目标。在剪纸艺术构图上,要充分遵从平面构图的美学规律,避免视觉上出现过于繁杂的场景。(2)组合式造型。基于笔者的上述,剪纸艺术作品就是在一张纸张平面上展示一种画面。剪纸艺术作品还具有组合式造型这一特殊造型,具体就是将剪纸艺术作品划分成几个部分,借助组合这些部分来剪切完整的艺术作品。此外,我国山东和陕西等特殊地域的民间剪纸作品主要以组合式造型为主。例如,这些地区的窗户上都贴有若干条窗棂。就其具体的组合式造型而言,其主要包括对称图案和关联图案等两种形式。“MAXTINA玛仙娜”在2015年的夏季服装设计中就是组合搭配,通过鲜艳色彩的分体式造型传达出郊游、旅行主题的设计想法。

2.2工艺技法的合理应用

从工艺技法的角度来讲,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多种技法,具体包括剪刻、拼贴、印染和镂空等几种技法,并且不同技法处理下的图案轮廓和线条等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引入剪纸艺术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设计技法,以便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代服装设计工作的开展。

3剪纸艺术造型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发展

在未来服装设计中深入融合我国传统剪纸艺术,除了可以使这一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也可以借助淳朴自然的剪纸艺术形式来增强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特色和文化韵味,充分唤醒民众内心的民族归属感。此外,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和不可复制性等特点。因此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引入剪纸艺术精髓符合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举措。

总之,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增强服装的视觉冲击力和意蕴美感,拓展服装设计的表现方式,从而可以显著丰富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提升其整体设计质量。因此,在实际的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合理地运用剪纸艺术中的色彩纹饰和造型技艺等诸多元素来丰富现代服装设计的种类,以及人们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多元化需求。

作者:洪飞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S7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01-02

生态公益林建设为维护福建省国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福建省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285.23万hm2,占全省林地面积的30.6%。按森林权属分:集体生态公益林259.6万hm2,占集体林业用地的30.9%,国有生态公益林25.63万hm2,占国有林业用地面积27.7%;按保护林种分:特用林面积57.48万hm2,占生态公益林经营面积20%,护林面积227.75万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9.8%,其中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156.50万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8.2%。本文从基层林业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试图阐述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1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布局

1.1 闽西北生态公益林区

该区为福建省主要水系区域,含南平、三明2个市22个县(市、区)。近50年来洪水出现次数频繁,属福建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地区。生态林保护的重点是江河流域生态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重点保护天然林,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1-2]。

1.2 闽西南生态公益林区

涉及龙岩市7个县(市、区)。该区域地质构造石灰岩分布较广,近20年来风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属福建省水土流失的重灾区。生态保护重点是汀江流域和九龙江上游生态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工程保护等工程,提高水土保护能力。

1.3 闽东北生态公益林区

涉及宁德9个县(市、区)。该区域生态危害主要是台风和水土流失,属风沙危害重灾区。生态林保护重点为东部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和北部内山江河流域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保护工程[3]。

1.4 闽中、闽南生态公益林区

覆盖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5个市52个县(市、区)。生态危害为台风和水土流失,属风沙水土流失重灾区。重点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江河流域生态公益林保护,进一步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的生态环境。

2 生态公益林管理政策

2.1 生态补偿政策

福建省现有的生态补偿措施是采用下游补上游的方式,由中央和省财政拨出资金。以村为单位聘用护林员,并将105元/hm2的补偿费发放到林权所有者手中(一般为村)。近期还在不断探索各种管护形式,如133.33 hm2以上的村,生态公益林管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体管护、生态补偿均分的形式进行管理,同时探索生态公益林林权与山权不一的情况下生态补偿费的分配方案。

2.2 生态林采伐政策

一是禁止采伐。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毛竹林外)。二是限制性采伐。可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防护林和特殊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木材成熟后,可进行小面积采伐。

3 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法规不完善

《森林法》中虽有关于生态公益林采伐的规定,但有关于生态公益林的建立分散于自然保护区条例、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法等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条款零星分散,适用性不强,缺乏系统而明确的法律制度和措施,执行起来难度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条规定的5种情况之一应当建立保护区,但未规定不建立如何处置;再如《森林法》规定名胜古迹的林木严禁采伐,但是现实中有许多风景名胜区的林木尚未纳入生态公益林体系,名木古树管理虽然采用保护小区,保护点的做法及采伐情况也缺乏强力的监管。

3.2 生态补偿“一刀切”的问题

一是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力度脱节。被严禁采伐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林木、自然保护区林木必然使社区群众传统的经济收入遭受重大损失,虽然福建省采取许多措施,如“拓展非木质资源利用途径”、“套种珍贵树种”和“森林人家”旅游,然而前2项措施受技术限制,尚未形成一套可经推广的模式,难以解决现有禁伐给林农造成的损失;第3项措施并非所有被保护的森林都可开发旅游,加上许多旅游景点都在各地方单位管辖中,真正能给社区实惠的较少。二是生态公益林布局差异带来的问题。首先,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闽西北受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多,闽东南少;其次,同一地区不同县市之间分布不均衡;再次,同一县市不同乡镇和同一乡镇不同村生态公益林也不尽相同。加上生态补偿偏低,划分生态公益林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损失与各地生态公益林占有林地的比重密切相关,比重越大,群众经济损失越大,带来的社区矛盾也越大,比重小则矛盾也较小。

3.3 未体现生态公益林的特殊性

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用材林年龄限制和经济措施区别不明显。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生态公益林的龄级、龄级划分与同一树种组的大径材相近,唯一差异是生态林成熟后,只能小面积采伐3 hm2以下,而一般用材林是20 hm2以下。在福建省商品林中,一般用材林最为普遍,以杉木为例来计算集体林划入生态公益林后群众的收入比较,被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林分采伐年限推迟5年,若以一般杉木中径材26年成熟后采伐林农获得的利润5 000元计,林农年收益为2 884.5元/hm2。如被划定为生态公益林30年损失为14 422.5元/hm2,国家30年补偿为3 150元/hm2,实际林农减少11 272.5元/hm2;如果杉木大径材被划定为生态公益林,林农每年多得益105元/hm2,一般杉木小径材被划入生态公益林林农损失更多,而被完全禁伐的每年损失2 779.5元/hm2。与一般用材林中径材比较,集体林经营者的损失为9.78∶1.00,悬殊的损失用同一补偿标准显然不公,也无法体现用材林与生态公益林的区别,这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非常不利。

4 建设和管理生态公益林的建议

4.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生态公益林建设必须建立在法制化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法律手段,为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立法,以立法形式确立完善、统一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补偿机制,是确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有效手段。对破坏生态林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区别于一般破坏森林罪,予以严惩,如采取判实刑、降低立案标准等措施。同时,必须赔偿生态损失,取消行为人生态公益林获得生态补偿的权利,延长破坏生态林者所有的林木采伐年限。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制止破坏生态公益林案件的发生,为营造整个社会自觉保护生态公益林提供法律保障[4]。

4.2 建立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

一是采取级差补偿机制。依据生态公益林采取的采伐方式、采伐的年龄不同,生态补偿标准也应不同。保护级别越高所获得的生态补偿费用越高。与商品林比较,群众的经济损失越多,补偿越高。二是区别对待。以行政村为单位,生态公益林占全村林地比重越大(扣除生态林中的毛竹林、经济林),该村所得的生态补偿越高。同样,以地、县、乡为单位,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越大,生态补偿金比重应越高。三是科学划分生态公益林龄级、龄组。为此应该加快研究各树种、各龄组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差异对比,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要加大生态公益林采伐措施的监管,特别是采取择伐的山场,保留郁闭度的控制,并且采伐后生态功能影响评估(特别是皆伐)必须作为伐区验收不可缺少的内容。

4.3 把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领导考核

将生态建设和公益林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林业责任目标考核,将创新机制和规范运作作为各项管理措施的重要推手。不仅要维护生态公益林数量的稳定,而且必须要维持生态公益林质量的稳定。今后在考核地方官员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绩效,应以任期内天然林面积(不含毛竹)保存率,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扣除毛竹林、经济林)、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为指标进行考核,这4项指标中有1项下降的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应为0分。

4.4 减免“两金”,提高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

以县、乡、村为单位,按生态公益林占该村林地百分比减免征收“两金”。如甲村划入生态公益林占该村20%,那么该村当年采伐林木可减免20%的“两金”,且减免的部分以先征后退的方式还给该村的全体村民。规范“两金”使用途径,每年按固定的百分比把“两金”按面积分配作为地方配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返还给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同时鼓励人口迁出,如结合城市中的阳光工程,为“生态移民”提供绿色通道,妥善解决迁出人员的后顾之优。

5 参考文献

[1] 林业厅.闽政〔2001〕文21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厅关于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01-02-02)[2008-09-24].http:///InfoShow.aspx?InfoID=5324&InfoTypeID=5.

篇4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course of knitwear design & technology

Song Xiao-xia

( College of Fash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course of knitwear design & technology was profound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Mai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 of combina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rt. By these methods, students’ interests were greatly arous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strongly improved.

Key words: knitwear; design; technology; course innovation

由于针织服装以其特有的自然与弹性、丰富的肌理效果与质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青睐,大有与梭织服装平分秋色、并驾齐驱之势,《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已成为高等服装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新兴专业必修课程。

笔者担任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已有十年,期间对针织服装的教学进行了多方位、多渠道的尝试,制作了多媒体CAI课件,尝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潜力的教改措施,并与世界知名的电脑横机制造商STOLL公司紧密联合,潜心拓展法国力克款式设计CAD系统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确保学生学到最新的针织设计与制造知识,承担上海市教委21世纪新教材建设项目《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针织服装设计》一书已于2006年3月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由于在针织服装教学方面的突出表现获得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下是笔者在《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革新与建设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成果。

一、《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教材建设

鉴于针织服装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系统深入地介绍针织服装的最新设计的书籍较少,而能站在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角度上详细阐述针织服装不同于梭织服装的创意设计的书则更加匮乏,因此决定撰写一本能将针织服装款式与色彩设计紧密结合,系统介绍从纱线至成衣――贯穿针织纱线、面料、成衣全流程的与市场密切接轨的专业性、实践性、前瞻性教材。

国内目前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方面的同类教材一般侧重于介绍针织服装的工艺和针织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两大部分内容,突出了全面性与系统性。在讲述针织服装的工艺时侧重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收放针数的算法和裁剪工艺图,缺乏针织服装设计方面的内容,无法满足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的需求。在讲述针织服装的设计时,突出针织服装不同于梭织服装的特性方面的设计深度不够[1],在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方面力度不够,丰富性、生动性和创意还需加强。

笔者结合十年教学经验,正在撰写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针织服装色彩与款式设计》。本教材力求做成一本覆盖针织服装款式与色彩设计从纱线至成衣全流程的注重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实用型、权威型教材,使用对象为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本科生,并同时推出配套操作演示光盘,便于学生课后能及时复习、进行强化训练,并包含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使用方案,包括实际操作案例多媒体CAI课件和针织服装设计素材库,包括针织纱线库、针织面料库、针织服装零部件库、最新针织服装款式库,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兼顾各大院校的教学特点以及侧重需要,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性与系统性的论述,在内容的深度与精度上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予以充实和加强。本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由于服装类学生毫无针织基础,需要填补该方面空白,本教材将首先讲述针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编织原理、针织机械与针织物的特性,使学生对针织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阐述针织服装不同于梭织服装设计的特点,从针织原料――纱线开始介绍如何根据纱线、组织结构、服装款式的特点来进行针织服装的设计,讨论三者间的对应关系和内在联系,强调针织物全成形的可能性,探讨如何在设计与工艺间紧密融合。由于针织服装的种类较多,本书主要讲解目前款式变化快、强调时尚元素的针织毛衫、针织T恤、针织休闲运动服的设计[2]。

二、围绕课程建设展开多项教改措施

1.加大服装CAD系统在《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我校有全球最先进的两大知名服装CAD软件――法国力克和美国格伯,其中法国力克款式设计CAD软件已有四届学生学习并针对校外培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并编写了完善实用的讲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利用款式设计CAD系统建立了生动逼真的针织纱线库、针织面料库、针织服装零部件库、最新针织服装款式库,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设计素材。

2.课程教学队伍和教改教研项目建设

在本课程教学队伍建设中制定了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目前一名骨干教师正在攻读针织服装方向的博士学位,培养青年教师参加针织服装方面的技能培训,与德国STOLL电脑横机公司、上海春竹服装有限公司等进行产学研方面的多方位合作,要求教师深入针织服装企业学习与市场、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最新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成立针织服装设计工作室,更好地突出本课程的应用型特色。

目前正在进行的教改教研项目为在教学中探讨提高针织成衣设计创意的手段以及针织服装肌理效果的展示方法,并指导学生在电脑横机和手工钩编中寻找针织服装创新设计的方法。教学改革包括针织面料认知[3]、针织服装设计、针织服装工艺与制作三大板块内容,立足于针织服装设计全面性与系统性的教学,在内容的深度与精度上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予以充实和加强。本课程配合有针织服装设计与制作两周实践教学环节,可强化学生对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的理解和认识,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加大针织时装设计师的培养力度

我国目前的针织服装设计教育存在设计与工艺脱节的情况,而现在我国针织时装品牌正致力于品牌价值提升与产品附加值升级,市场上极度匮乏优秀的针织时装设计师,培养针织时装设计师的关键在于针织时装的设计创新和工艺创新教学。在传统观念中,针织面料的可塑性一向较弱,柔软、易变形、不易后整理、略显沉重;色彩稍显暗哑,难以呈现丰富的花纹与图案。但现在不同了,柔软的针织面料可以在结构上出神入化,不再是过去的单纯造型,独具风格的图案、色彩自成一体。在针织服装设计的教学中要结合新的工艺和技术,创造出新的时尚面料和各种令人称奇的设计造型。

针织时装设计师应该从一开始就掌握针织的特性、质地和风格,在此基础上再培养设计的技术与艺术,这样设计师才能拥有足够的底蕴面对未来的设计任务,并不断地自我提高。由于针织的易变形性,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针织时装设计师要在具备优良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精通工艺用以支持设计。

4.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的无缝链接

面对中国针织时装设计人才的现状,当今的服装院校对于设计师的培养需要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入互需互动、效益互利的产学合作教学机制[4]。

(1) 介入式:学院和企业的人才相互介入,互教互学,相互渗透,产学结合。

(2) 品牌式:重视品牌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师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并使之转化为企业品牌创意。

(3) 企业式:学校把实习场所转移到企业生产线,企业将生产基地延伸到校园。

(4) 创业式:吸纳企业的创业基金,组织学生边学习边进行创业尝试。

(5) 订单式:学校与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协议,实施订单式培养;根据其岗位的实际需要就学生的研修课程作全方位的整合,使教学极具目标性和针对性,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实践转化时间提前在校内完成。

三、扎实做好内功,积极进行教学条件建设

1.积极进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教学资料建设

扩充性资料包括教师制作的实际操作案例多媒体课件,包括针织服装的视觉创意手法课件、针织服装效果图的表达课件、手工针织服装设计课件等,应用计算机辅助服装款式设计软件制作的针织面料库和服装款式库,手动横机操作方法光盘和针织系列服装展示和大赛录象等,在教学过程中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

建立专业针织服装实验室,配置3G、6G、9G、12G、14G各机号的手摇横机、提花横机、小型电脑横机、套口机等,使学生对针织服装的制作有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3.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针织服装款式设计部分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计算机辅助针织服装款式设计部分在服装CAD专业机房上课,采用电子教室使教师机可对每台学生机单独实施控制,并建立每位学生的文件夹,能进行网上电子点名、文件分发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学。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讲解高新科技在针织服装设计与制作中的运用,比如应用法国力克款式设计CAD系统进行针织服装的设计,给同学讲授采用电脑横机编织针织服装的效果,并播放有关实际录像。在教学中积极尝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如针织服装的视觉创意手法等课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目前的时装设计师偏重于艺术设计,对于工艺多少缺乏全面的了解,这个问题对于针织时装设计师而言尤为严峻。因为梭织时装设计师的设计是从面料开始的,而针织时装设计师的设计是从纱线开始的,包括织造、染整等诸多工艺,从设计到成衣制作整个工艺链条相对较长,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制作过程中能够起到监控与调整的作用。针织的整个工作流程包含相当大的工艺技术含量,这不仅仅是艺术审美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设计师需要做的包括选择流行纱线、确定工艺种类、熟悉艺术风格、把握时尚趋势。《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一定要注意艺术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针织服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傅丽.针织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陕西教育.2009.7

[2] 吴益峰.谈创新针织服装的设计.江苏纺织.2004,11:26

篇5

(一)服装企业的发源地、历史及背景它们是品牌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展示往往能够得到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与依赖。如英国的Reiss在国外的首个服装店就是以雨为主题,通过天花板上悬垂下来的3000多个长笛般的丙烯酸棒制造烟雨蒙蒙的意境,将人们带到服装的发源地——伦敦。使外乡的英国人产生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当地人产生一种好奇的心理,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这份情感寄托在服装中。

(二)服装特性服装因其面料、功能,风格款式等特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能将其特色充分的展示给消费者才是正确的销售语言。如在某服装的秋末橱窗展示中,设计师用白色的材料做成雪的形状,为一个冬日难得有雪的城市营造出冰雪世界的意境,引发了人们身体对冷的感觉,内心对雪的一种向往;这时将雪白纯净的羽绒服展示出来,柔软温暖的服装一下跳入顾客的眼中。

(三)服装的受众人群消费者的认同与共鸣是服装销售的关键,针对服装的定位的不同对不同消费人群的喜好及特点进行研究,选取合适的意境才能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如少女装多以梦等为主题,营造一个充满了甜美梦幻的意境;而女仕装则经常以成熟温婉为方向,营造一个在知书达礼女主人治理下和乐融融家庭意境。

二、意境营造的设计方法

《商店设计》一书中说到“商店装饰设计者应善于根据本商店的经营范围和经营特色及环境条件来综合考虑并构思,为顾客和从业人员展现一幅精美的艺术画卷。即巧妙地把情与景、意和境、与物等有机的交融在一起,让人一踏入店门,就感觉好似进入了神奇的艺术境界,使人得到了精神享受和寄托,并感到满足。”在服装展示空间中,当设计师选对适合该服装消费者的意境后,怎么才能将它们展示出来呢?这就需要一定的设计方法:首先可以通过一些修辞的设计手法,营造一个能使顾客产生美好情愫的空间氛围。然后可以通过设计元素构成的方法去展示顾客喜爱的服装特性。这样才能使顾客得到从视觉到情感的满足,完成购买的行为。

(一)意境营造中的修辞设计法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是一种能较好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可以准确、可理解和具有感染力的进行语言表达并能达到表达目的,在服装展示空间设计时候,设计师不妨可以试一试这种手法,特别是整体氛围营造上效果非常好。

1、比喻法比喻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也是服装展示中经常用到的能够引感共鸣的一种设计手法。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设计可以通过比喻的运用将原本抽象晦涩的道理讲清楚,也可以让大众更好的去接受它。如杭州名品街上的一家服装店就是以“化茧成蝶”主题来营造意境。在设计中运用了比喻法,将竹藤编织成的试衣间比喻成了一个“蛹”。当进入试衣间顾客穿好新衣打开蛹,就如同一只美丽的蝴蝶再次展现在朋友及家人的面前,这个手法将整个空间的氛围推到最高点,同时也让每个看过的人回味悠长。

2、比拟法比拟即比喻加拟人,把原本呆板无生气的物变成了有情绪的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设计中常用的比拟具有很强的感彩,是设计者通过设计将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在服装展示中如果运用了比拟,也将会让消费者产生无限的想象。例如美国假小子服装店的就把整个服装店比拟成一个爱捉迷藏的孩子。它一改普通服装展示中把衣服都陈列在外的形式,把所有的服装根据类型分别藏在不同的已经划分好的空间中。当顾客们进入店中就如同进入小迷宫中,每到一处都会发现新的惊喜,营造出了一个有趣味的意境,满足了该服装受众群体猎奇的心理。

3、暗示法在社会交往中暗示是社会和人际影响的形式之一,暗示者与受暗示者存在的是一种主动、自觉与被动的关系。在服装展示设计中暗示也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手法,设计师在顾客心理无防备的条件下,通过展示空间整体氛围的营造向消费者传递服装各种信息。夸张地说暗示是最积极最温柔的展示方式。它在一个无对抗的条件下主动自觉进行展示,往往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如KillahPitti的意大利店中就用了暗示的方法、。Killah在英文中的翻译是女杀手,所以设计师在进行服装展示设计时就以美国黑帮为主题,运用大量的扑克、骷髅符号元素与黑白的色彩来渲染杀手的冷酷,运用了水晶灯、玫瑰图案来突出女杀手独特的性别魅力。为年轻的女消费者制造了一个另类的意境,迎合了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

(二)意境营造中的元素构成设计法消费者之所以购买服装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服装的穿戴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性及社会性理由。因此服装的基本形态、品种、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风格等特性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服装展示的定位及最后的销售。所以针对具体的消费群体,通过使用元素构成设计法,去展示服装某些独特属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重组法可以很好的展示服装的质地、拼贴合成法可以很好的体现服装的风格、比例调整法可以展示服装的着装效果等等。

1、重组法构成元素重组法是将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达到一种别于以往的效果。是在初接触设计时最一种较为保守的设计方法。因为它会使人们联想到原构成要素产生熟悉且具有一定新鲜感。橱窗展示中也经常可见,如一个皮衣的服装橱窗展示上,设计师用魔方作为它的基本形态进行打乱,将枣红马的拼图中马的头部到了一处,而将一个身穿红色皮衣手持马鞭的半身模特重新组合到到魔方图案马的头部,达到了一种三维与二维的结合的人头马身的效果。引导顾客去想到皮衣和马的联系,突出服装色泽亮丽和皮质的纯正。

2、拼贴合成法“拼贴与合成”这两个词看起来有一些后现代设计的味道。该种设计方法运用最具有特点的例子是英国的莫斯奇诺品牌时装店。莫斯奇诺品牌的服装本身就是以讽喻、机智前卫的内涵昭彰于世的,所以在它的服装展示空间中运用了各种象征符号、图案、形状和色彩等元素。在其内部,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八卦图,也可以看到通俗的心型图案;既可以看到时尚报纸的墙面装饰,也可以看到具有波斯风情的图案装饰。所有元素拼贴合成在一起营造出具有多个国家特色的风情,也体现出该服装多元文化,自然让消费者心生向往之情。

3、比例调整法通过元素比例的调整,即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强烈共鸣。如纽约巴尼斯服装店中具有戏剧化的场景描写,一个身穿飘逸白裙的女模特坐在非常高的木道具上双手举起呼救,下面蹲着一只美洲的豹口中含着女模特衣服上的一块白色布片。设计师通过增大道具比例让模特看起来更娇小了,让顾客看到这个场景不禁会想到荒野中楚楚可怜的少女,那一袭白裙穿着的效果立刻深入人心。

篇6

近年来,温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温江区在以国家级科技园区、生态园区、新城区为核心的城市运营建设中,城市中每个居民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构建和谐村(社区),既是广泛的社会需求,也是广大志愿者的呼声。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和团中央号召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向规范化、长效化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二、温江区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的现状和困难

1、温江区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支持

当前,由于志愿服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自身不产生经济效益,无实体保障其运行成本,在初期志愿服务站建设中,温江区的社区志愿服务站主要依靠社区所在政府提供经费保障;依托社区现有的办公场所;依靠社区的办公设备;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赴各村(社区)的大学生助理作为专、简直管理人员;借助一些政府资源建设初期的社区志愿服务站。

2、温江区内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协调发展

过去一直以来,3月都作为各级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月,这个月所有团组织都在组织如上街做清洁、维修家电、医疗咨询等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显得简单化、形式化。近年来,虽然温江区着力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谋求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规范化的开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了区内各村(社区)的志愿服务站的阵地建设,村(社区)的政府办公场所、设备给予了志愿服务站极大的支持,硬件上,尤其是部分社区已达到相当好的程度,却没有一个成熟的志愿者服务站涌现出来。一方面,每年区内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着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很少。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思维的惯性依然影响着今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形式雷同,缺乏持续性。如今年3月初,我区某些社区志愿服务站一天接待了来自多所高校的学生多达800多人次的志愿服务请求,而且其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多以一次性社区服务为主。笔者认为志愿服务需要像当初普及电脑一样,有了电脑这一硬件后,需要配套的、完善的有志志愿服务的人群可以便捷使用的“软件”,二者必须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3、温江区内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中志愿者队伍参与的主体是区内高校大学生

在发达国家,志愿者的构成是多元化的,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在职的律师、医生、包括明星等等),不仅在社会阅历及专业特长等诸多方面有着优势,在服务上更加实效和长久,他们是社区的一员,社区的弱势群体、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也许就是他们自己关心的问题。志愿服务活动从定义上说是有热心、有时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公民自愿参加对他人的帮助或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而目前,我区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于区内各高校大学生。大学生自然有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许多客观条件和积极性,但决不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唯一主体。在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更要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4、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团区委积极谋划

我区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是依托社区建设建立的,不少社区站点管理是利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大学生助理或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进行兼职管理。加之,目前我们关于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除了团市委新近下发的关于“六有”标准建设我市社区志愿服务站这一指导性要求外,对于志愿服务站建设目前仅能从网上收集到一些零散的个别地区(如杭州下城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成功做法,对于我区能够结合的具体能够操作实施的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作为我区各社区志愿服务站的软件建设主要依靠兼职大学生,但他们在社区承担着具体的工作,在精力上和社会工作阅历上(多数工作经验不到一年)需要上级组织给予明确的指导和职责划分。目前,团区委拟联合区教育局在我区成立温江区志愿服务中心,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给予具体指导,一是对区内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对区内志愿者进行统计和日常管理;二是制定系统的志愿服务计划,组织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服务我区中心工作(如海峡两岸博览会),有针对性地招募专业志愿者,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对我区志愿者服务进行考核,对优秀志愿者上报表彰;五是对接志愿者,提供咨询、培训及帮扶助困服务;六是争取承接市上及省上志愿服务项目;七是联合区关工委,招募优秀退休

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免费辅导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

三、对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的建议

1、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按照“六有”标准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团市委对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提出了有专、兼职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者,有适于开展工作的场所并配备办公设备,有投入经费和运行经费,有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经常性的志愿服务项目,有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的“六有”标准。在全区调研过程中,各社区(村)干部座谈中提出的建议意见中也迎合了上述“六有”标准。尤其是分析过去我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缓慢及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也涉及到上述六个方面标准不具备,造成志愿服务活动趋向于形式化、单一化;志愿者有激情参与社区服务,“投报无门”;社区疲于接待零星服务活动,却志愿服务活动效果及影响不佳等现象的尴尬窘地。“六有”标准的推出,使社区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理性的认识,对如何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建设志愿服务站有了更加感性具体的认知,也使我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大学生找到了新的工作结合点,更好地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2、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要结合党政中心抓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区,党政中心工作关心着社区居民民计民生的大事,给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在规划经常性志愿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以及相应的办公设备等方面都将会得到有力保证。

3、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要贴近社区生产生活抓建设

社区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社区,使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现代都市文明就在自己身边,志愿服务项目就是要围绕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有专长、有热心的志愿者实现自己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

4、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要充分认识和区分政府服务、市场服务抓建设

前面提到社会志愿服务是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的有效补充,要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就像法律与道德的范畴一样,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是有限的,社会服务是无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服务、市场服务所关注的,志愿服务也应关注,如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两年一度的“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博览会”、失地农民转移再就业的就业培训、留守儿童等;另一方面,政府服务、市场服务涉及较少的,更是志愿服务广阔的舞台。如社区广场健身操的领操等闲暇休闲娱乐方式的引导;社区读书文化、社区棋文化等特色社区文化打造等。

5、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要扩大宣传,在全社会宣扬“志愿精神”

篇7

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在研究服装的时候不可能脱离其他艺术孤立的只是谈设计服装,如果不通过借鉴和摹仿来获取新的设计元素,灵感迟早会干涸,只有当我们借鉴或吸取服装的姊妹艺术时灵感才会源源不断,那么服装设计最常从哪些姊妹艺术摄取灵感呢?它们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音乐。

一、从历史上看绘画艺术与服装的联系

1.20世纪前期绘画与服装的紧密联系

欧洲20世纪以前,绘画与服装联系紧密。当我们翻开一本外国服装史,可以看到哥特式、巴罗克式、洛可可式等各种风格的服装,这些时代以及艺术风格的更替基本上与绘画风格同步共生。绘画题材中有很多是表现人物肖像或人物体态的肖像画,在其中必然涉及各种服装款式,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通过精湛的写实技法甚至可以表现出服装面料及做工,这就给服装设计很大的取材空间,服装设计师就可以从这些绘画作品中寻找可用元素和设计灵感,在20世纪以前主要出现的艺术风格和服饰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艺复兴艺术风格与服饰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欧洲著名的艺术家经常以贵妇人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以贵族妇女为肖像的作品,十分细致的表现出服装的华丽气息以及精美的工艺,在当时没有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条件下,对服饰进行了最有效的传播,同时绘画作品中的服装款式也成为贵族妇女争先恐后模仿制作的服装的样本,一时掀起了一阵流行。

(2)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但这种建筑风格也迅速蔓延到绘画及服装艺术领域。巴洛克艺术明显承袭了矫饰主义,同时也注重层次和空间的变化,具有浪漫气息,在服装的款式上能看到华丽的装饰及繁复的做工,在服装史中“巴洛克风格”一词,也同样用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3)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

洛可可风格风靡欧洲的时候,艺术家在创作绘画作品时如实反映并记载了当时宫廷贵族们穿戴极其奢华的服饰特征,洛可可时期的艺术家大多为宫廷贵族作画,绘画内容中记录了贵族们奢华糜烂的宫廷生活,在画作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穿着装饰繁复,做工精致考究,用料昂贵。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是洛可可艺术更加趋向一种精制、优雅,更具装饰性的特色。

2.现代绘画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绘画艺术进入20世纪以后,出现了很多的艺术流派,如立体派、野兽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一反古典主义传统写实的绘画模式,出现了许多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画面效果,很多服装设计师受到了新型绘画风格的启示,同样也创作出了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服装款式。20世纪与服装设计联系紧密的绘画风格要有以下几个:

(1)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

超现实主义艺术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主张“精神的自动性”,提倡不接受任何逻辑的束缚,寻求梦境与现实的混乱,这种任由想象的模式深深影响到服装领域,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都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比如将帽子设计为鞋的形态,手套上出现指甲的图案等,出现了一种史无前例、强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

(2)波普艺术风格与服饰

波普艺术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鼎盛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POP Art”主要是指的是一种大众普遍化的、商业化的形态与精神,散发出年轻化、趣味性、轻松随意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影响到服装领域中,体现在服装面料以及图案的创新,改变了过去服饰装饰图案的特点,在服装上出现了简单重复、包装广告化的图案模式,色彩艳丽醒目,在欧洲服装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3)欧普艺术风格与服饰

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欧普艺术”利用人类在视觉上通过图形变化及光影变化出现的视错觉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欧普艺术影响下的服装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视觉上的跳跃感,极具动感和装饰感,尤其表现在服装图案的变化上。

二、服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与服装有很多相通之处,首先它们都属于立体空间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造型性。其次,建筑与服装都要受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建筑构成中需要运用的尺度、比例、质感、空间、色彩、组合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同样需要这些元素。建筑与服装的共通之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外形轮廓、色彩和材质是服饰的语言,在建筑中造型结构、光和材料是建筑的语言,这么看,就可以说建筑语言和服装语言是相通的。一幢建筑物或者一套服装,不论它们的造型如何,都是一些基本几何形体或者由几何形体演变组合而成,都需要考虑比例、尺度、虚实和韵律等关系。

2.色彩需求,色彩建筑学中不仅是表面的装饰,更要考虑光学感受、建筑风格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色彩体现着结构方案的稳定性与生命力。而时装界中色彩更是五彩缤纷,同一款服装设色不同风格也大相径庭。光线、色彩赋予服装和建筑无限的魅力。

3.不同的材质表达出不同的肌理,这在服装和建筑上都是通用的,在服装中牛仔布、皮毛、丝绸等不同质感的面料,会呈现出各种肌理效果,它们互相搭配可以设计出千百种不同的服装款式。在建筑中选用的材料不同,比如钢材、玻璃、砖瓦等所构成的建筑风格也是各具特色,所以在材质表达中服装和建筑同样有着相似之处。

三、服装和音乐的联觉

音乐与服装也有许多共通之处,音乐基本要素有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在服装中同样要表现出节奏感和旋律感,同时要注意一系列服装中的主次变化及相互关联,这些与音乐中的要素都有很高的相似性。

1.节奏感的运用

对于服装造型来讲,节奏主要体现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上,如直线和曲线的变化,褶皱的重复出现,色彩强弱和明暗,款式结构的形态等。这些构成要素的运用会使服装设计产生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化和突出了服装的审美。

2.旋律感的表现

旋律这种设计元素在服装上一般有平行的旋律和波浪的旋律两种。平行的旋律主要体现在一般具有规则褶皱的服装,如百褶裙等,波浪的旋律则呈现不规则的波浪形律动主要体现在衣服或裙子的下摆,。

3.和声的配合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基本组成形式。服装对于和声的借鉴运用主要体现在服装搭配上和系列服装设计上。对于品牌服装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整体服装和谐统一,但又有各自的特色,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具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篇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传统民间艺术每天都在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很多国家都在为复活和重新演绎传统民间艺术不断做出努力.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服装,将会成为皖西民间艺术新的传播媒介.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同时位于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在规划中,涉及到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等产业布局.因此作为轻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皖西的服装产业发展的人才是匮乏的,同时相关部门对民间艺术的开发力度也不够,导致皖西地域文化影响力较弱以及服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拟通过对皖西民间艺术内涵的深入分析,挖掘其艺术精髓,探索如何更好的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皖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1皖西民间艺术的地域特征

皖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战国时期,该地区是南北文化,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交汇地.战国中晚期,皋陶文化与楚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并一统皖西.因此,该地区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民间乐舞、民歌、民间戏剧、民间工艺几个方面.

1.1民间乐舞

(1)流行于皖西的民间曲艺,主要有“四弦书”、“小调胡琴书”、“淮词”.其中的四弦书又名“四股弦”,因其说唱用四根弦胡琴作伴奏而得名,它起源于六安,流行于皖西地区;小调胡琴书也是皖西地区特有的曲种之一,主要流行在舒城县.四弦书是以胡琴书为母体,独立发展起来的,而胡琴书中残存的专以民间小调演唱曲目的形式,被艺人保留下来了.

(2)产生于皖西的民间舞蹈主要有“十把小扇”、“十二月梳”、“打五扇”、“肘阁”.其中的“十把小扇”产生于六安县,流行于皖西广大农村,已历100多年,它的唱词是通过10位农家姑娘对手持扇子上的10幅画面的赞美,抒发了她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十二月梳”产生于六安县,流行于舒城、金寨、寿县等地,它的画面生动活泼、绚丽多姿,歌词生动形象、朴实优美,节奏舒缓流畅、委婉动听,舞蹈开始,10个新娘身穿大红袄,下系百褶罗裙,左手拿一把椭圆形镜子,右手拿一把梳子,边梳边舞出场.

1.2民间戏剧

流行于皖西的戏曲剧种主要有庐剧、京剧、黄梅戏等.其中庐剧诞生、发脉于霍山、六安等皖西地区,是皖西亦是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大型庐剧《程红梅》、《妈妈》等,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

1.3民间工艺

皖西民间工艺有剪纸、舒城竹席等.民间剪纸属皖西翁墩剪纸极具特色.首先,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四灵(龙、凤、麒麟、龟)、四兽(狮、虎、象、豹)、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菊、竹)、八仙、门神、寿星、招财童子及琴、棋、书、画、佛八宝、道八宝等;剪纸文字有:“福、禄、喜、宝、万”及“四季发财”、“春福满堂”等吉利词语.

其次,技法独特.全部用剪刀铰出的单色剪纸.很少采取先勾图,后剪裁的方法,大多对照“样子”,或凭头脑记忆直接剪铰.再次,贴近生活,技艺创新.由于受到一些现代文化的冲击,翁墩剪纸在载体上也有了一定创新,以适应时代.同时,张玉柱也是皖西剪纸艺术家的突出代表.他不仅可“剪”,而且会“撕”,尤其是他的撕纸艺术,堪称一绝.皖西另一种民间工艺品———舒城竹席,它是皖西传统汉族手工艺品.据专业人士介绍,舒席从竹子的选取到制作工艺都十分讲究,经破竹、切篾、起篾、分篾、撕篾、煮篾、刮篾、编织、扭头、收边十几道工序,而且全是手工操作.

2皖西民间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

随着时展,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皖西民间艺术需要新的载体去诠释,将会使民间艺术的精髓与商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作为现代时尚的领头军———服装设计领域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提炼,将其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以展现色彩、造型和设计手法给服装带来的全新视觉形象.

2.1皖西民间艺术中纸艺造型、色彩和手法的运用

纸艺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设计形式又具有无限的设计开发潜力,可以说纸艺兼具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所以纸艺的设计元素的应用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青睐.皖西民间工艺中的翁墩剪纸造型,以其独特的造型元素而成为服装造型和图案新的设计点.尤其是近些年,复古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兴起,服装设计师纷纷寻找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契合点.例如,有很多设计师试图在针织中融入纸艺的美学内涵和形式.一些针织纱线结构的创新让纸艺和针织服装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如针织面料中较细的纱线,以剪纸艺术的创作手法来制作提花,手工艺感强,彰显奢华,突出了女性的柔美特性.针织面料强缩绒的出现,使得针织服装设计中运用折纸设计工艺成为现实.因此,皖西翁墩剪纸中一些特有的纸艺元素造型开发价值较大,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将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纸艺的色彩提炼,可利用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来进行.即随“意”用色.皖西翁墩剪纸艺术中,剪纸的采色,都来自皖西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如娶新媳妇、生孩子、过新年等,作者会根据这些节庆,进行“意”的造形与选色.单色剪纸在喜事中常用红、黄等颜色,这几种颜色在其象征意义对人们心灵感染的同时,其古朴、明快而又纯美的色彩同样形成了视觉冲击.

民间纸艺造像手法也给服装设计带来更多的设计空间.如皖西民间剪纸中的“剪”和“撕”手法创作将丰富服装面料的造型.剪纸,是一种纸艺镂空技术,在通过刻画具象或抽象图案给人在视觉上造成透空对比的艺术享受.“剪”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为以线为单位,沿着线迹,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做刀剪处理(不是剪空的镂空处理),在垂直的状态下线形剪开处会呈现出自然的立体拉伸效果,并会随着人体的动作产生变化丰富的透空肌理.不同的图形将会产生不同肌理效果.“撕”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是指用手撕的方法做出材料随意的肌理效果.“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面料上直接进行手撕处理,利用面料撕裂后的垂坠感使面料自然下垂,展现了放荡不羁的粗犷风貌,秉承了设计手法多元化的设计理念.

2.2皖西民间艺术中乐舞的造型和色彩的运用

皖西民间乐舞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造型和色彩元素,可利用民间舞蹈中“十把小扇”和“十二月梳”善用的水绿色、品红色、大红色等色彩,将其融入到现代服装中,以体现民间舞蹈的艺术神韵,且不失时尚性.“十二月梳”中的新娘着大红袄和百褶罗裙的服装造型也给现代服装设计师更多的灵感,[2]可以此进行款式的创新演变.

2.3皖西民间艺术中竹席工艺手法的运用舒城竹席是皖西民间精湛的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值得借鉴,服装设计可从它十几道制作工序中提取一些设计手法来进行创作.例如从“刮篾”中可提取“磨”和“雕”的手法,从“扭头”中提取“拧”的手法,还有竹席的编织工艺.“磨”和“雕”的手法和“刮篾”异曲同工,都是一种打磨和雕刻.“磨”,是指利用水洗、砂洗、砂纸磨毛等手段,让面料产生起绒、磨旧的艺术风格.牛仔面料的磨旧脱色效果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如牛仔裤上的脱色水洗效果,使人的大腿看上去更加美观和动感.同时该手法还使牛仔面料在渐变色变化中更具层次感,它将给多维图案的造像中增添更多的色彩肌理和视觉空间效果.

“雕”的手法可运用到针织服装中,使用厚重的棒针所结织出的简单组织,如平针组织、双反面组织等,不仅有一种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感觉,同时体现出针织服装的立体结构.从竹席工艺中提炼出的“拧”就是扭转,控制住材料的一部分而绞转.在面料上对某一局部进行“拧”的动作,拧转角度近似360度,可以得到一个曲线造型的放射性褶裥,连续几次360度拧转,就可以得到一个螺旋形褶裥的立体造型,可根据拧转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进行创意肌理设计.竹席的编织工艺是较为重要的,“编”,在服装设计中指运用编、织技法形成的镂空效果.不同的编织材料会形成各异的镂空风格,运用光泽感且质感细腻的线进行编织,不同针法的组合可形成千变万化的镂空图案;运用质地较粗糙的线或布条进行编织,所形成的图形就较为规则、单纯.运用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会产生丰富的结构艺术美感.

3皖西民间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皖西地区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一些服装设计师、品牌策划师、服装营销管理人才、生产机器设备、政府资金和政策激励措施等都是相当匮乏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民间力量应联合推动地区服装企业的转型,力求从加工复制型向品牌原创型企业转化,文化则是品牌价值实现的关键.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大文化体制的改革,深入开发民间艺术的品牌价值.不仅能够增加服装设计品牌的附加值,还可以传承皖西地区的民间艺术的精髓.

皖西民间艺术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是对地区服装品牌精神的彰显.通过民间艺术不同的元素的整合运用,将给现代服装设计增加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也是与当前服饰的复古风潮、民族特色、多元文化的流行趋势相吻合的.皖西民间艺术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是地区服装品牌升级的保障.品牌文化是一次充满忠诚的信仰之旅,皖西民间艺术与服装设计的结合有助于该地区文化自信的建立.当前,中国服装品牌正面临着国际品牌的全面竞争,很多世界级品牌能够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成熟的工艺和设计,更多源自它们背后的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因此本土品牌价值的实现工作势在必行,民间艺术作为一个突破点,应深入的挖掘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史红雨,徐航.皖西漫步[M].北京:出版社,2003.47-50.

〔2〕姚治中.皖西古代史探索[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125-140.

〔3〕华梅.服饰与风格[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61-70.

〔4〕严鸿和,席国柱.安徽服装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J].现代经济,2007(6):150-152.

篇9

二、服装工艺设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往往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绘制服装设计图能力的培养,而服装工艺设计实践教学则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缝纫工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服装工艺设计实践教学注重的是技术的培养,能够提高服装造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学生对服装结构的认识,以及服装造型的设计能力和学生的缝纫剪裁功夫,让学生具备服装设计、剪裁、缝制的全面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服装企业和社会提供拥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二)将服装工艺设计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服装工艺设计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枯燥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服装企业作为服装专业学生未来主要的就业单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目前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加工手段和生产工序,以及新的服装加工的方法和多变的生产工艺,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尽早的了解该行业的特点,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将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整合到服装工艺设计课程中,并且加强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篇10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造型本质就是正负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阴阳”,而“阴阳学说”正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如《荀子·礼记》中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从而揭示阴阳交感为万物休生的根本条件,而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阴阳学说中美学的基本韵律表现为虚与实的结合,典型的代表就是“太极图”。如《易·系辞上》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图的图形为正圆形,内有相互对称的图形结构,颜色以黑白相互对应,图形之间相互依存,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如陕西剪纸艺术家张林召的作品《阴阳鱼》就是阴阳关系的突出表现,阴阳学说正是通过画面的虚实关系来提高设计的传递文化信息功能。

2.吉祥文化为诉求

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思潮影响下,中国的吉祥文化作为民族精髓成为平面设计领域的创作素材。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方地圆和“天人合一”的圆满思想,传统剪纸艺术中“招财进宝”“麒麟送子”“吉庆有余”“松鹤延年”等题材的作品,其构图形式及内容都体现出团圆美满的创作意图。剪纸艺术作为吉祥文化的代表,其作品中莲(连)年有鱼(余)、富桂(贵)瓶(平)安等的剪纸造型表现,其谐音手法的特定符号语意反映着平安吉祥的寓意和象征性,更体现着吉祥圆满的设计理念。如广州地铁的一组宣传广告中,采用民间剪纸“喜到福到”的吉祥传统纹样,通过置换重构的手法将“福”和“喜”字换成地铁形象,使得广告借带有吉祥文化的剪纸艺术深入人心。“吉祥”是人们对生活普遍的期许,“吉祥”心理的反映充实在各种消费过程中,因此在服装平面广告中所传达的“吉祥”信息更容易让大众引起共鸣。

3.蕴意象征的实用功能

传统剪纸艺术是民众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生活过程中的升华,带有淳朴的意愿和浓郁的民俗特色。传统的剪纸艺术最早与巫术信仰、祭祀礼仪、图腾崇拜密不可分,如唐代诗人杜甫《彭衙行》中有云:“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在陕西、甘肃等边远地区至今还有“招魂娃娃”的剪纸民俗,可见民间巫术招魂活动中的剪纸体现出的实用功能。再如成都金沙古蜀文化遗址出土的剪纸形式的金箔《太阳神鸟》就是一种图腾崇拜的文化符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它不仅是生活需要,还是文化需要,与其依附的物质实体如服饰、器物、节日、民俗等文化行为相融合。如辽北地区锡伯族剪纸作品的应用常见于节日和喜庆活动,其作品中剪纸造型多为正面,内部少装饰性镂空,整体造型简洁生动。

4.装饰审美艺术功能

中国剪纸艺术因地域分布不同,其呈现的审美风格也各有特点。南方地域的剪纸艺术风格因其造型空灵剔透,结构精巧细腻而清秀脱俗;北方地域的剪纸艺术多用大面积色彩对比,造型结构块面感浓厚,给人粗犷淳朴的风格印象。郭沫若先生曾有诗句指出:“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传统的剪纸艺术多用于节日住宅装饰,主要包括窗花、墙花、灯花、炕花等,多以平安如意和幸福美满为表现目的,是展现民族民俗特色的装饰元素。传统的剪纸艺术还应用于服饰佩戴类装饰,常出现于鞋底、鞋面的刺绣图案中,由于各个民族风俗习惯及配搭模式的不同,配饰中的刺绣多少会出现借鉴当地剪纸艺术的花样形式。如贵州省台江地域的侗族剪纸艺术,主要用于服饰类的刺绣纹样,例如衣袖花、腰围花、背带花、帽花、鞋花等,其表现形式注重纹样轮廓,多采用对称式构图,讲究线条的紧密和镂空的工整,富有浓重的民族装饰效果。无论在过去的日常生活,还是现在的设计领域,传统剪纸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个领域,剪纸艺术的装饰审美功能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表现。

5.独特造型艺术形式

英国哲学家罗杰·弗莱曾经说过:“人类积累和继承下来的艺术珍品,几乎全是那些形式结构为主要因素的作品。”传统剪纸艺术具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征,其“刀剪味”也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相比的,“镂空”和“勾连”是剪纸艺术最基本的结构语言。剪纸艺术在操作手段上讲究方如青砖、圆如秋月、线如胡须、缺如锯齿、尖如麦芒等特点。其随心表意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注重情景交融,是创作性超越现实的理想抒发。传统剪纸艺术沿袭着中国古代造型设计思维,主要表现为删繁就简、绘事后素、宜设而设、精在体宜。独特的平面化构图形式是剪纸艺术的主旨,其将客观事物或幻象的立体状态做平行处理,转化为平面展开的艺术造型。如陕西剪纸艺术家王兰畔的作品《苹果园》,其画面通过几组不同的苹果园景象平面化展开形成一个整体,作品在构图上弱化了真实物象的远近关系和纵深变化,画面中的人物和果木完全是平面排列的。

二、剪纸艺术特征引入服装平面广告设计范畴

1.散点式意象构图

剪纸艺术注重写意,创作的空间感是自由的、意象的。多维意象构图源于道家庄子的混沌学说,其构图造型没有任何逻辑约束,可以把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看似无序而杂乱的物体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有序的过程,而这种造型观却契合了阴阳统一的观点。剪纸艺术的透视关系是传承中国画的传统透视方法,其表现为典型的散点透视关系,在注重意境的基础上“移步易景”,将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观置于同一画面中。例如延安剪纸艺术家余泽玲的作品《喜悦农家》就是散点透视的代表作品,作品通过院子大门看到院内和屋里的人,院子里的实物和人物没有大小远近,表现出时空连续的多维心理空间,将立体的景观造型运用散点式意象构图为平面效果。在服装平面广告设计中可以运用散点式意象思维方式进行构图,主要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将设计元素以环形的视点进行布置,可以用平视、俯视、仰视等各种视角转换同一场景的不同事物,将设计主体前后面的物体展开后放置于主体的周围,打造一种忽略正常视觉关系的意象透视。二是透过设计主体看到与此相关的事物,表现的事物不受写实透视法的束缚,没有标准的绘图比例,全靠主观意象在二维空中运用各种相关联的构图元素来表现出多维空间的视觉效果,设计中只讲究造型的整体性与和谐性的表现。

2.民族化色彩搭配

剪纸艺术的色彩运用参照中国传统的“五色”模式,根据卜辞中有五方即:东、西、南、北、中的观念,形成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为天子之黄。传统常见的剪纸多为红色和黑色,近代经过历史的演变,彩色剪纸分别见于河北蔚县、广东佛山、陕北地区,如自称“剪花娘子”的库淑兰就是彩色剪纸的代表。如其彩色剪纸作品《心像》,画面中表现的人物是库淑兰心中偶像女神“剪花娘子”,其人物表现为大脸盘、肤色白皙、眼睛黑又大、口型娇小,画面色彩丰富并颜色搭配多样,整体画面效果绚丽,这种雍容华贵的人物造型和丰富的色彩搭配形式成为库淑兰剪纸作品的典型代表。剪纸艺术的单色配色格式就是仅有某一种纯色的配色格式,常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这种配色格式色彩简洁,形式感比较强烈,给人以素雅大方的视觉感受。在服装平面广告中使用这种单色配色格式需要在造型及图案设计中突出细腻和精准的特点,合理运用点、线、面来深刻塑造形象,营造简洁大方的整体效果及强烈的装饰细节。剪纸的彩色配色格式又称为复色配色格式,就是画面中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配色格式。传统剪纸艺术常采用的色彩是传统的“五行色”构成,即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这种复色配色格式运用“意象”表现方法,只依靠潜意识中对客观物象的主观能动反映,其不依附现有的色彩理论,只遵循个人的心理感知及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色彩观念。在服装平面广告中运用这种复色配色格式进行色彩设计,其鲜艳而强烈的色彩搭配,使得画面效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3.程式化造型方式

篇11

剪纸艺术由于其主要技法是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出或刻出各种图案,因此,它所形成的阳纹剪纸是必须线线相连,而阴纹剪纸则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幅作品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将纸视成布,在布上形成这种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形成一种与其他镂空面料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独以线条为主的艺术表达语言,且丝丝相连、丝丝相隔、细腻轻盈,极具浓厚的中国剪纸风情。如在“ShiatzyChen2013春夏会--玩转中国剪纸艺术”中,《不断》系列就以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为题,用其万连不断的独特技术及线条语言演绎着剪纸与服装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十足的中国风情。

2.剪纸艺术的构图特色与服装设计中国风的体现

剪纸不同于其他民俗技艺,它很难表现三维空间、视关系等,因此对于画面中出现的场景及形象都采用组合的手法,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有自己独特之处。有趣的是剪纸既是表现在平面上,但却能突显一定的空间关系,这与其简洁、夸张、概括的物象造型有关,同时又运用图案形式美法则,作对称、均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常有层层叠高及隔物换景的构图效果。在表现中国风的服装设计中,可以尝试将剪纸的构图形式运用在服饰图案设计中,在服装上设计出剪纸艺术特有的平面化的层层垒高的构图效果以及只有在民间剪纸中才能一睹的单纯、夸张的图案造型,可以给服装设计整体上带来浓厚的中国民间剪纸的味道。另外,也可以利用服装穿在人体上的三维特性,将剪纸的平面性与服装的立体性相结合,创造出不一样的剪纸结构的服装设计。

3.剪纸艺术的民俗题材与服装设计中国风的体现

剪纸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所展现出来的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摸索、研究的艺术成果,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及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民俗风韵及文化底蕴,是各个时代中国民俗生活及社会背景的写照。民族的既是世界的,而民族文化离不开民俗文化,民族情感是在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和劳作中日积月累出来的,因此民俗题材的演绎对设计师来说是个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而剪纸艺术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具有鲜明中国情怀的民俗文化,其虽为纸上文化,但设计师们可以将其延伸成布上文化,借鉴剪纸艺术对民间的传统风俗或历史事件的表现,拓展服装设计题材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中国风情的民俗文化。

篇12

一、在政务中心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海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于2012年12月24日正式启动运行。当时共有18个机关事业单位、11家中介机构、2家银行和1个商务中心的23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这些人员来自不同单位,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潜意识里还存在各自为政的“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思想。比如说,有的窗口及窗口人员缺乏大局观和全局观念,做事情,想问题,只局限自身窗口的小圈子,而不顾政务中心的整体利益,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有的工作人员碰上难事、麻烦事,不愿意主动想办法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心的健康发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各窗口工作人员的工资、组织关系、职务升迁等并不归政务中心管理,政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来说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缺乏归属感。这些都给政务中心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政务中心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要管理好政务中心,说到底就是要管理好窗口工作人员这支队伍。一流的业绩要靠一流的队伍去创造。政务中心要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根本上还是要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服务态度好、业务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工作作风廉的窗口人员队伍。政务中心文化创建活动在这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以文化氛围感染人。确立了“抓文化创建就是抓队伍建设,抓队伍建设就是抓优化环境”的管理理念。在政务中心各个楼层悬挂张贴了很多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廉政警句、名言典故,既给人以温馨的警示,又给人以文化的熏陶,时刻提醒每一位工作人员心存敬畏,守住底线,干好工作。以“建设精品网站,创建特色文化,服务企业群众,服务窗口人员”为办站宗旨,开通了政务中心网站,适时上传各窗口单位的经验做法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心得、学习体会、生活常R、随想感悟等优秀文章,对启迪工作人员的思想、提高素质、丰富工作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以丰富活动陶冶人。政务办一直高度重视各种文化创建活动,每季度都举办一次集体活动,给工作人员创造一些互相沟通交流的机会,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如2014年12月,举办了以“爱我中心,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2015年3月,举办了“假如我是服务对象”主题演讲比赛;2016年9月,举办了“激情运动、阳光中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比赛。这些活动,有效地活跃了氛围,展示了形象,凝聚了人心,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加强了窗口单位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政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三是以先进典型激励人。为了营造一种让干得好的人时刻怀有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政务中心每季度都评选出6个“红旗窗口单位”,评选出27名“季度服务标兵”,予以通报表扬;年终在向市委、市政府推荐记功、嘉奖人员的同时,评选出年度先进工作者和十佳服务标兵、十佳通讯员等。为让先进典型感到光荣,并以先进典型激励人,还在政务中心网站设立了“光荣榜”,在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设立了宣传栏,专门用来宣传和表扬各类先进典型,从而树立了标杆,培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了工作正气,在政务中心形成了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喜人局面。

四是以反面案例警示人。每年都组织窗口工作人员集体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以及与审批服务有关的新闻节目,引导窗口人员引以为戒,警钟长鸣。经常将各级纪委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和“慵懒散”典型案例印发各窗口单位,要求大家举一反三,认真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政务办还在经常来政务中心办事的人员中聘请了30名监督员,专门监督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有效推动了良好作风的形成。

三、政务中心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

实践证明,上面这些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举措,无时无刻不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领新风尚,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激励着、引导着政务中心的每一名工作人员“身在中心,热爱中心,建设中心,赞美中心”,为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动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但中心文化建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单一。政务中心举办的活动以文艺活动和思想性活动为主,体育类活动很少,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只搞过拔河比赛和羽毛球比赛。同一种活动一连搞3年,组织得再完美也会缺乏新鲜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况且获奖者也大多离不开几个有特长的工作人员,导致窗口工作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对降低。

二是政务中心文化活动偏重于考核加分。政务中心窗口单位考核办法规定,窗口单位按季度人均办件量及事项办理的复杂程度划分5个档次,分别加3分、2.5分、2分等,而在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加2分。因而在季度考核中,各窗口单位参与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窗口单位考核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拉偏了正常业务量考核,影响了窗口办业务的积极性。

三是时间安排不科学。政务中心活动都是在每季度末举办,尤其是半年和年终的时候,与日常工作冲突较大。如果把活动时间定在每季度的2月、5月、8月、11月份开展,或者灵活安排活动时间,活动举办与正常工作开展相冲突的情况将会好很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