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9: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体育界正在积极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体能和身体素质训练理论与具体的操作实验方法,正处于学习、借鉴、消化、吸收阶段。以姚明与易建联为例,他们在进入NBA后,最明显变化是体能的变化,身体形态的变化是肌肉更加健硕、更有线条,身体机能的各器官系统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连续高强度比赛的奔跑和对抗能力得到加强。从他们加盟NBA前后体能的变化看,国外的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高,符合现代人的基本情况。这对中国体育界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运动员经过科学合理系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运动水平必然能够获得提高与突破。
一、体能和身体素质的释义
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能力的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机能和神经调节与身体素质能力有关,主要包括力量能力、速度能力、耐力能力、灵敏和柔韧性。
人们对于体能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形态与机能的训练效果没有身体素质的训练直接与明显,因而人们常把身体素质训练与体能训练等同起来,研究的是素质训练,却称之为体能训练;研究的是体能训练,却可能只是素质训练,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体能训练。
二、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有身体形态训练、生理机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身体形态训练中体重和脂肪是两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运动员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训练以力量能力、速度能力、耐力能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训练为主。多年力量训练应发展各种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有关系的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与运动员体重有关系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身体素质训练中的速度训练,应以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为训练重点。耐力训练应认识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及之间的关系,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对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主导的作用。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包括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运动技能、器官的机能状态和身体素质水平等。柔韧素质受关节的结构、组织的伸展性和神经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等因素影响。
根据运动员的特点与比赛的需要,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教练员应运用科学化体能训练理论的指导,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
三、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的联系
运动员的体能是以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由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决定,身体形态与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综合表现的结果,运动员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体能水平的主导身体素质具有个体差异性。
力量是运动员的对抗能力、速度、技术等各方面的基础与保障。从力量的整体效应看,运动员要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力量水平,身体的各个部门都要进行力量的强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环节的肌肉力量,达到提高整体力量的目的。例如从篮球动作结构、发力特点讲,运动员必须具备出色的弹跳力躯干肌力上肢力量;从力量性质讲,运动员必须具备爆发力、快速力量耐力。
速度素质是运动员重要的运动素质,对于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提高与改善有重要的作用,在运动实践上表现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移动速度。以现代篮球为例,现代篮球运动强调各个环节的衔接,突出一个“快”字:进攻速度快、攻守转换快、防守反击快。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连续反复冲刺,肌体需要快速供能,在比赛场中表现为起动速度快、长时间的变速能力。在这种速度耐力的高强度下,速度耐力为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提供了代谢基础,能够保证运动员在连续往返的快速攻防中保持速度与灵敏,使快力量能够保持较长时间。
耐力素质是运动员长时间抵抗神经、肌肉疲劳的能力。根据运动中氧代谢的特征,耐力分为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例如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主要以糖酵解的供能形式为主,有氧氧化供能形式为辅。有氧氧化供能多,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后的恢复就快,而糖酵解供能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长时间快速能力的物质要素。现代体育运动不能准确地确定比赛所要承担的负荷,甚至有时比赛的总时间也无发确定,所以运动员需要相当大的耐力储备。
灵敏素质是一种典型的复合素质,是运动技能、专门的运动感觉和各种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以篮球运动专项灵敏素质为例,运动员要精确性高、运动时空感觉好。篮球运动员的灵敏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是篮球运动员的特殊体形所决定的。
柔韧素质主要受到对抗肌维持姿势的肌紧张牵拉性条件反射而引起肌肉收缩的限制,以及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的协调性对肌肉收缩与舒张的影响。现代的体育运动的比赛负荷加大、对抗更强等因素使技术的运用难度加大,技术的运用甚至超过了关节的活动范围,柔韧为运动提供了缓冲的空间。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增加关节运动的幅度,提高运动水平,同时减少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
四、结语
我国的体能与身体素质训练有很多不符合现代体育比赛实践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联系不明确,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需要改进与完善。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增强健康和发展身体素质。良好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是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的基础,并有助于运动员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17-02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世界上影响最广,竞争最激烈的运动项目之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超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关键。无论是运动员的心理,技战术的运用,节奏感的把握,都是以充沛的体能作为基础的。足球体能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方面,力求将最先进的训练成果借鉴过来,并逐渐开拓进取。
在2000年出版的体育教材《运动训练学》中对体能进行了阐述: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构成的。体能的概念是指身体能力,具体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状态、身体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因素。体能训练就是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的负荷下,最大限度的动员各有机体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或手段。
1.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两类极端性倾向:第一类是用足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部分教练员认为技战术训练完全可以代替体能训练,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第二类是基本上脱离足球运动的专项特点,只用田径体能训练的方法进行足球的体能训练。例如采用长跑和蹲杠铃代替足球运动员的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目前这种做法较为落后,因为从训练效果来看,运动员体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力量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在思想上对力量训练的重要程度没有做到深刻的认识,或者说不重视在足球方面的力量训练。没有根据足球运动特点对力量练习手段进行分析和筛选。以普遍采用的深蹲练习为例,它是静态的,踝关节基本不参加活动,同时完成支撑缓冲工作的肌群的退让性收缩能力丝毫没有得到锻炼。在这动作中仅仅练的是股四头肌的克制收缩能力。参与专项活动的重要肌群——股后肌群和胫骨前肌群也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所以力量训练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有待解决的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
2.2力量训练内容的偏差与误区。经过观察发现,足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一般比较重视下肢的力量训练而却忽视躯干和上肢力量的训练,只重视大肌群的训练,忽视了小肌群力量,多重视腹肌训练,忽视了背肌的训练。教练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足球运动是对人体上肢,下肢和躯干各个部分肌肉力量提出全面要求的运动项目。全面的力量训练不仅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保证运动员健康的根本方法。
2.3 将一般耐力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混淆在一起。一种常见的错误理解,将一般耐力训练当做了速度耐力训练。一般耐力训练对强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这与速度耐力的区别之一。一般常常把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混淆在一起。例如足球运动中的转身加速,变向过人,突然起动摆脱防守队员等都与田径运动中的普通1500m有相当大的区别,也不同于田径短跑中的绝对速度练习。
3.足球运动的正确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在具体的训练中主要包括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专项技能和心理能力的训练。这五个方面是影响体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进行比赛,提高比赛水平,必需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身体形态训练。身体形态一部分与运动员的先天遗传有关系,另一部分则需要后天的培养。后天训练可从运动员的基础素质训练开始,主要进行必要的力量,柔韧,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训练,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水平,从而塑造健康的体魄,适应比赛的需要。从近几年的世界杯足球比赛可以看出,大多数运动员身高都在178CM以上,体重也相对较高,这样的运动员才能适应足球比赛中高强度对抗的需要,具有强对抗能力。
健美操的专项体能训练具有其自身特色,不论是训练方法、内容,还是训练目的,都与其他体能训练存在着明显区别。体育教师在引导女生开展体能训练时要充分结合健美操项目的要求,挖掘出健美操项目的特点,并与体能训练内容相结合,针对体能锻炼的目的,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另外,教师还需根据女生的体质特征以及不同女生体质特征的差异性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在探究女生体能训练的具体形式方面,对工具的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器械完成部分高难度动作的练习,以此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轻器械结合各项动作进行互动练习,进而逐步掌握体能训练的各个方法,实现自身体能素质的全面提高。
例如女生可借助重量轻的哑铃进行臂力训练,借助长跑进行呼吸和身体耐力方面的训练,借助持续性的各种体育训练增强身体机能的抗乳酸能力。保持体能练习的连贯性,使体能训练实现一气呵成的效果。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安排休息时间和间隔时间时注意两者的关系,使学生在不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继续进行下一轮的练习。在与音乐节奏相适应的过程中,学生可适时调整动作速度,考察身体机能在不同状态下的适应能力。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动作幅度和节奏,增强身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能力,不断提高身体各机能的灵活度。
目前世界足球发展的趋势是技术越来越全面,战术越来越灵活多变,场上运动员分工越来越不明显,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的要求非常高,运动员只有具备非常好的体能才能适应比赛的需要。传统的身体训练主要偏重于对某一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的追求,忽略整体机能潜力的提高和顽强拼搏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或叫比赛能力,是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其中,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看作为运动素质训练或身体训练。体能与运动素质有密切的联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主要对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探讨。
一、足球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要进行全面身体训练
身体全面训练的目的,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相当的提高,为最大限度提高专项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同时还有效地延长运动员长期从事足球的运动寿命。
(二)要系统地进行训练
体能训练一定要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要贯彻在每个训练阶段中,体能训练要结合专项有计划、系统的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体能不断的巩固与提高,以适应运动比赛的要求。
(三)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运动实践证明,大运动量的训练能迅速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根据足球运动比赛的时间长、活动量大、拼抢激烈、技术动作难度大等特点,应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以最大限度的动员机体潜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大运动量训练主要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因素,具体可分为训练时间、练习密度、强度、时间等方面要求,离开这些因素,就不可能保证大运动量。在训练中要使运动员在思想上明确大运动量训练对提高足球运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调动他们参与运动训练的自觉性,通过大强度运动训练,既能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拔战术水平,也能练思想作风。
(四)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在体能训练中,专项身体训练是在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专项运动的特点和要求来发展专项所必须的身体素质。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员应具有迅速的反应能力、良好的速度、高度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耐力能力,这些专项素质一定要通过系统的、长期的专项身体训练才能获得。身体训练要与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身体训练是为了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保证和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训练中应该注意身体训练要与技战术训练密切结合起来,使在训练中获得的良好身体素质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来。
二、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
(一)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足球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快速跑动和长时间大强度奔跑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是足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重要部分。
1.快速力量的训练,快速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是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地发挥力量,快速克服外界负荷的能力。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就越大。训练实践中,只有使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两方面都提高,才能取得快速力量训练的最佳效果,科学研究证明,快速力量训练要处理好负荷重量与动作速度的比例关系,使之能与专项运动要求相一致。无论是从不降低动作速度的角度增加力量,还是从不减小负荷的角度提高运动速度,或是同时增大负荷和提高速度来发展快速力量,都要解决好练习负荷与动作速度的优化组合问题。
2.力量耐力的训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保证工作肌耗氧和供氧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无氧代谢的机能能力和工作肌群协同有效地共济工作的能力,以及运动员克服自身疲劳的意志品质。此外,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有密切关系,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同一负重时的次数,主要取决于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大,则重复次数多,力量耐力好。运动实践证明,循环训练法是提高力量耐力的主要办法。不同运动项目对力量耐力的需要是不同的,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方式的循环训练: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和低强度间歇循环训练。循环练习要保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练习中不可安排间歇休息,或没有练习时间限制但必须确定一组或三组循环练习的时间要求;提高训练强度的方法是,重复次数和负荷不变而减少完成每组循环练习的时间、增加负荷或增加重复次数;可以用计算心率的方法对照间歇休息时间。当心率下降到每分钟120次时,即可开始下一次循环练习。足球运动项目力量耐力的提高,必须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改善相结合进行。在提高运动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同时,肌肉力量耐力训练中,应注意培养运动员对抗疲劳反应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足球运动比赛中的各种抢断球、迅速跑位接应等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能力。足球运动项目的速度训练主要包括短距离的种种起动跑、冲刺跑、变速跑和速度耐力等练习。起动跑特点是人体在尽快短的时间内由静止状态加速获得高速度。起动跑主要表现在足球比赛的迅速跑位、摆脱防守。起动跑能力主要通过各种起跑来练习。在足球比赛中,快速防守和战术配合等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冲刺跑和变速跑能力。冲刺跑能力主要通过短距离的快速跑动来练习。
(三)运动耐力训练
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强度主要指运动的速度。强度与时间,速度与距离是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自然短;运动速度快,运动的距离必然短。然而,足球运动项目要求既要运动强度大,又要运动时间长,即要跑得速度快,又要跑得距离长。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①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即氧债和耐乳酸工作能力、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②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③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四)心理机能的训练
心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训练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球类运动竞赛中,常常要在落后的情况下,在逆境情况下进行艰苦的对抗,此时运动员的心理机能和意志品质往往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体能训练中的心理机能主要是指在面临难以忍受的疲劳感时,保持稳定心理状态,使神经系统充分挖掘和动员机能潜力,完成比赛和训练任务的能力。心理机能取决于运动员完成比赛任务的愿望、意志和自我调节对照能力。这其中,愿望是动力,自我调节是方法,意志是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三、小结
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部分,必须贯彻在年训练周期的始终。教练员必须深刻理解影响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这是体能训练创新和持续提高的前提与基础。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在国际体坛上具有明显优势的体育项目之一,誉有“国球”之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国乒乓球运动一直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国内长期有一批勤于探索、乐于奉献、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乒乓球事业的人才。他们在不断地转变教学和训练的观念,改进技战术,更新器材和打法,从事理论科学研究,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从而推进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持续和稳定的发展。随着当今的乒乓球运动越来越趋向于力量大、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对抗性强的特点,这种发展趋势不仅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技战术和心理素质训练,更要加强体能训练。此外,国际乒联陆续出台并实施的关于乒乓球比赛的新规则,更加突出的强调了运动员的体能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21世纪乒乓球规则变化情况及对运动员体能的新要求
1.1规则变化
2000年10月1日起,国际乒联把乒乓球的直径由38毫米扩大为40毫米,球的重量由原来的2.49克增加为2.72克,比赛正式使用“大球”;在2001年9月1日起,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将原来的每局21分赛制改为11分赛制,发球也由原来每方发5个球后轮换改为现在的每方发2个球轮换;从2002年9月1日起,国际乒联又对运动员的发球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实行“无遮挡”发球,无遮挡发球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的运动员或者他的双打队友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的高度,以不遮挡接发球员的视线为限。也就是说,运动员发球时,不能用肘臂挡住球,应当让裁判员和副裁判员看得见球和球拍;2008年9月1日,执行“挥发性快干胶水的禁用令”,采用无机胶水。
1.2体能要求
进入21世纪,国际乒联针对乒乓球运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堪称“大刀阔斧”,既对于提倡“绿色乒乓”、促进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又对乒乓球运动的自身发展产生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影响。直径40毫米“大球”替换38毫米“小球”,据研究表明:质量由2.49g增加到2.72g,增加了9.24%,直径增加了5.26%,球的表面积增大了10.8%,球的体积增大了16.6%,大球比小球旋转也降低了13%,速度减少4%,由于限制了速度与旋转的威力,增加了击球的回合数,所以要想达到以往击球效果,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在大球时代所起作用明显增大;11分制的改革不仅仅是比赛分值的减少,同时打乱了原有每5个换发球的轮次,改为每2个换发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间歇增加,运动量相对减少,运动强度随之加大,要求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快、拼得凶,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具备的竞技能力,要求平时注重改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中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比例分配,适应11分制的比赛节奏;实行“无遮挡”发球后,发球质量下降,很少能靠假动作或隐蔽姿势直接发球得分,对于发球者抢攻造成一定削弱,发抢段实力指数降低,相对相持段比重可能会上升,要求运动员进一步提升自身相持段的专项耐力;无机胶水的使用虽然保证了运动员的健康,但球拍胶皮性能的下降直接导致速度与旋转的下降,降低了回球质量,比赛中经常出现一板球相持十几个回合的情况,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与相持能力占总体竞技能力的比例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运动员努力实现原有的击球效果,需要在专项力量与专项耐力上付出更多努力。
2体能训练的释义、作用和意义
2.1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及其构成
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就是指乒乓球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既包括机体的一般运动能力,也包括机体的专项运动能力。
任何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都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乒乓球运动员也不例外。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三种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每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体能的整体水平。因身体形态、机能受遗传影响关系比较大,外界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
2.2体能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体能训练能够对运动员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具有进一步优化过程,对于其他种类与专项相关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促进作用。越发的人们注意到,体能训练是任何项目运动员通往职业巅峰的必经之路,没有良好的、系统的体能训练作为保障,一切将变成空谈。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3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3.1体能训练的分类
在体能训练中,由于专项的原因,把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类。一般体能训练旨在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专项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直接关系的专门性身体练习,来发展和改善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关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必需的身体形态和机能。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建立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是一般体能训练的拓展和延伸。两者互为独立,又有着密切关系,共同发展。
3.2速度和灵敏训练
由于乒乓球运动的球台面积较小,比赛场地范围有限,通常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或训练时与对手之间的距离较近,约4米左右,令有球小速度快的特点,球在空中飞行时间约为0.3~0.5秒,比赛情况复杂多变。要求运动员在瞬间迅速判断来球的速度、落点以及旋转,并根据对手的站位迅速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的灵敏反应、步伐移动和挥拍击球速度。
关于乒乓球运动员一般的速度、灵敏训练,可以通过提高快速移动能力、协调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来实现。例如:加速跑、变速跑、接力跑、各种姿势的突然性起跑、各种的快速跳绳练习、贴人游戏、追逐跑游戏、蛇形跑、小场地的足、篮、橄榄球比赛、各种听口令的快速反应练习,等等。
关于乒乓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灵敏的训练可以从提高步伐移动速度的练习、挥拍速度的练习、反应速度的练习来着手。无论哪种练习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实战动作。譬如:可以用定时(30s~1min)左右移动的步法练习,以球台宽度为界限、定时(30s~1min)左右跨跳练习,以1/2球台宽度为界限、定时(30s~1min)交叉步移动练习,以球台长度为界限、定时(30s~1min)摸球台端线两角、定时(30s~1min)推、侧、扑步法练习、定时(30s~1min)长短球步伐练习、基本线路结合步法练习(两点打一点、不同落点打一点等)、以及多球练习提高步伐移动速度,等等;可以通过单一技术或结合技术徒手会拍练习、在保证动作幅度及正确性的前提下,做定时(30s ~1min)或定量(50~100次)的练习、加快多球供球的速度迫使运动员提高前后摆速,左右摆速和击球速率;可以采用二人想象比赛法(要求观察对手做出击球动作后,在作出反应和动作)、相持球突然变线的练习、根据教练员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上旋球做扣杀动作,下旋球做拉球或搓球动作、弧圈球做快带或推挤动作)、运用多球做接发球练习(根据对方发球动作迅速判断旋转和落点,做出相应反应)、不定点的正反手回击球练习、在行进中听信号,迅速做滑步、侧身、交叉步等练习来提高运动员瞬间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3.3力量训练
在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员使用快速力量相对较多,在大球和无机胶水到来的时代更要求运动员重点放在力量素质练习上,具备突出的快速力量。力量训练时应注意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结合练习,注意把发展速度与爆发力结合起来。快速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负荷数量以及间歇时间,应以不降低练习的速度为原则,既要保证运动员完全恢复又要避免运动员的兴奋性降低。宜采用少次、短时、多组的安排方式,以确保练习动作能够在快速中完成。同时还要考虑到由于个人的特点、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的问题以及参加训练的年限和程度不同,在选择联系的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少年运动员应注重发展基本力量结合专项力量,训练水平高且年限较长的运动员则应以发展专项力量为主,配合基本力量练习。
一般力量训练的内容主要以发展运动员的上、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为主。通常采用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双杠臂屈伸、两人推小车游戏等来发展上肢力量;采用单、双腿跳、台阶跳、蛙跳、跳深等超等长练习以及杠铃半深、蹲练习发展下肢力量;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退、两头起等背肌练习以及实心球练习(坐姿双手头上传球、坐姿转体传球、仰卧起坐同时向两侧交替传球等等)来发展腰腹力量。
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结合乒乓球实战动作来练习上、下肢力量以及专门的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关于结合实战动作发展运动员上、下肢力量练习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多采用较轻的哑铃、杠铃片或铁质球拍(250g),做定时定量的各种挥拍练习、负重持拍手进行多球练习以及连续扣杀高球练习等等来发展专项上肢力量;采用负重较轻重量的杠铃做半蹲滑步练习、负重较轻重量的杠铃向前或向侧方向的跨步练习、负重较轻重量的杠铃做两侧的蹬地转髋练习、练习者身穿砂背心或绑砂护腿的各种套路的步法练习等来发展专项下肢力量;那么对于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练习比较陌生,其实人体的双肩和双髋关节之间的躯干和骨盆区域被称为人体“核心”部位。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中心一般位于这个区域,它是人体环节动作运动链接最基本的环节。同时,它为人体各种肢体动作提供了稳固的支撑和附着点,直接影响着人体各种技能性身体动作的质量。因此,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动作特点来看,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练习是伴随力量训练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练习。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练多为静力性练习,具体方法有:俯姿平撑、俯姿桥撑、仰姿桥撑、侧姿臂撑、坐瑞士球单腿离地、仰卧瑞士球体前驱、坐瑞士球踏步走、头枕瑞士球横桥单腿撑,等等。
3.4耐力训练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依耐力素质对专项的影响,耐力素质又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对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对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的讲是机体坚持长时间持续完成专项动作的能力。乒乓球运动员所需的耐力是一种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混合的与速度、灵敏紧密结合的耐力,是一种专属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在发展一般耐力时,要特别注意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不同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应该有所区别。由于儿童较成年人的每搏输出量少,因此,这一时期耐力素质发展有所限制;青春发育期之前,男孩与女孩耐力方面几乎无明显差别;成年之后,女子较男子的耐力素质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表现出明显差异。有关研究证明:进行中等强度的训练时,耐力素质可以提高40倍,而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时,耐力只提高3.5倍。发展乒乓球运动员一般耐力时可采用中长距离的跑步,如:1500m、3000m、5000m,也可采用中长距离的变速跑;3min计时的跳绳练习、3min的原地高抬腿、1min立卧撑练习;足球、篮球40min以上的比赛等来提高一般耐力素质。
关于专项耐力训练,一般应安排在技术、战术训练结束后,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比较明显。无疑定时或定量的多球练习或各种组合徒手挥拍的步法练习是发展运动员专项耐力的有效手段,可根据不同运动员、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所具备的水平、特点,有所区别的侧重发展上肢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或下肢步伐移动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以及腰腹肌、背肌的专项耐力。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多采用多球的组合练习或步法练习,3min左推-右攻练习、3min推挡-侧身攻-扑正手练习、3min长短球练习、3min~5min连续扣杀练习、3min~5min拉后扣杀练习、3min交叉步练习、3min跳步练习、3min各种组合步伐练习、3min徒手挥拍结合各种组合步法练习等。
参考文献:
[1]于庆川.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425-427.
[2]尚志强.乒乓球规则变化对乒乓球运动产生影响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报,2005,21(1):66-67.
[3]汤建文.新规则、新赛制后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特征[J].安徽体育科技,2006,(1):48
[4]程云峰.乒乓球国际比赛规则的变化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推动[J].四川体育科学,2004(03):66-67.
[5]汪杰.乒乓球改大球后技术动作和打法的变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66-67.
[6]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结构关系
要想在体能训练中有一个正确的指导理念,必须先了解体能的本质:体能是以人体各器形态和机能为基础,由神经系统支配和供能系统提供能量,是人体运动系统通过骨、关节、肌肉活动,把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做功形式。传统体能训练的理论,把体能分为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协调等多个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功能制定相应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协调等训练方法,主观的把人体的整体结构割裂开来进行单方面训练,破坏了人体结构的系统性。虽说体能训练是对人体系统不断的优化,使各系统协调工作,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事物矛盾的本身又包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只有把握事物的主要方向,才能抓住其本质。不能只停留在在片面发展骨骼肌即大肌群力量上,近年来人们对小肌群做功的重要性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却忽略了不管大肌群和小肌群以及协同肌做功,首要的是神经系统在支配其工作。因此神经系统支配肌肉做功方面的训练手段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据物理学研究,一个普通的健康的人,如果能把力量集中到一点上,具有20t力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平静状态下力量的4倍。这些虽说有精神上的作用,但至少说明是内在力量的驱动导致外部做功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神经及核心部位能力,从竞技体育运动是人体整体性用力结构这个观点出发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首先要建立提高人健康的身体功能;其次才能发展力量、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动态平衡等运动能力;最后才能发展专项的动作能力。
3体能训练与专项之间的特性关系
3.1体能训练要紧密结合专项
竞技体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因此体能训练最大的特点应体现在和本运动项群相吻合的训练思路上,只有全面、平衡发展身体各机能的同时加强本项目专项能力素质才能提高成绩。专项能力和专项力量是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教练员在训练和实践中会经常发现有些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很好,力量也很大,然而专项成绩并未提高或提高幅度不大。如我自己带过的两名男子标枪运动员;史德武、戴立最好成绩分别为77.28m和74.93m。戴立的各项力量指标,专门能力指标均大大高于队友史德武,但机体和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神经系统的应激能力、专项速度指标都差于史德武,结果专项技术掌握不如史准确,标枪成绩比史德武差了近3m。由此可见,专项能力和专项力量是影响专项成绩决定性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只有在整体素质全面、平衡、协调发展前提下才能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力水平,获得良好的专项成绩。二者互为作用又互为制约。因此只有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抓住项目的特点、规律和比赛的需求设计训练计划和是实施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才能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3.2重视核心区力量及深层小肌群和协同肌的发展
谈到核心区力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的区别,而现在我们很多教练员和理论工作者在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的理论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严格的讲:体能训练是基础,是建立高质量动作模式的前提,而高质量的动作模式是身体快速传递力量的基础,是建立人体整体性结构的力量源泉。而整体性结构用力首先要进行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群的力量、稳定,平衡的能力训练。不能只重视人体外部功能的训练。武术界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腰终究艺不高”、“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沉丹田力量生,百岁老人亦发功”。这里所谓的“腰、丹田”正是人体的核心部位,现代科学从解剖学方面认为肩关节—胸椎—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是人体核心区域所在,这一部分是人体上下肢的纽带,在运动中对运动员保持基本姿势,完成基本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撑作用,为四肢发力创造支点,是动作快速传导的关键部分,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功能性训练是在体能训练完整地建立好其整体性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子项目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使肌肉用力更符合专项特点的要求。但是,二者之间又不能单独的割裂开,既有区别又相互作用,是人体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但是又有侧重。应该重点强化功能性结构,以其带动全面身体训练的提高。功能化训练是龙头,体能化训练是龙身。这也是系统论观点的有力佐证。在此方面我们也走过了很长时间的弯路;众所周知投掷标枪对运动员躯干肌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很重视这一块的发展。但运动员腰部损伤发生率仍然很高,尤其是椎间盘突出发生率更高。原因何在,后来总结发现我们的重视是建立在偏颇或者说是错误认识上的,我们只重视了躯干大肌群发展,却忽略了小肌群的发展,尤其是深层小肌群、韧带的发展,二者之间失衡,肌肉间的协调协同能力较差,脊柱的稳定性也就发生问题,此时躯干大肌群力量越大,造成伤害的几率也就越高。近年来我们从认识上转变,方法上更新,取得了一些效果,目前标枪运动员腰部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系统论方法用整体结构来解释不同系统的差异,结构决定功能,是系统论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理论。只有把体能训练的整体性结构稳固的建立起来,功能方法的训练才能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等素质的方面得到保障。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从而使人体系统结构得到改善。
3.3体能训练负荷原则
体能训练的负荷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要详细论述需要大量的篇幅,这里不再展开来谈留待今后讨论,我只对负荷安排的原则谈一下我的观点。(1)系统性原则,体能训练要贯彻到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常抓不懈,达到持续平衡发展。(2)合理负荷的原则,专项训练、能力训练、体能训练的比例一般为40%、30%、30%。但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任务负荷安排要做合理调整。(3)要把握好针对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4)紧密结合专项的原则。(5)科研保障和医务监督原则,用生物生化指标监控指导负荷。通过以上原则的把控使我们的训练负荷安排进入到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较高层次。并力争实现三个转变;既从感性分析到理性分析的转变,从定性控制到定量控制的转变,从经验调节到科学调节的转变。
足球运动集职业化、商业化和大众化为一体,是世界体育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体能训练融合了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生命科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等众多领域的最新成果,已成为现代足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1.足球运动的特征和体能的重要性
统计资料表明,当今世界职业足球运动员每场比赛的跑动距离平均在9000―14000m左右,特别是现代足球全攻全守型打法的确立,整体攻守速度日益加快,对抗程度更加激烈,球员在比赛中不断通过换位、补位、策应、反复冲刺跑等来完成各种技战术配合。这对球员的体能要求是相当高的。如在90分钟甚至120分钟的比赛内,没有良好的体能来支撑,就会导致体力、脑力、感觉、情绪等身体机能的下降,失误增多,很难发挥高度的技、战术水平。对一名优秀的球员来说,充分利用比赛场上的间歇,合理掌握节奏,加快机体的急性恢复尤为重要。因此,良好的体能与充沛的体力是球员在比赛中始终保持高速竞技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体能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结构上剖析,它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心理能力等四大要素。每一要素中又蕴含着大量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着球员体能某一方面的状态水平,其整体的有机结合完整地构成了运动员的体能结构体系。球员体能结构反映了足球队员体能系统的内部关系。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其机能(功能)的物质基础。运动素质是指足球队员机体在比赛和训练时所表现的各种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柔韧和协调性等。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运动素质,实际上就是足球队员形态结构、机能与代谢状况的综合表现,反映了球员的整体运动机能。同时,运动素质的发展反过来又对球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在体能的四个构成因素之中,运动素质与身体形态是体能的外部表现,生理机能是体能的内在基础,心理能力则是上述三个指标的衍生体。
2.足球专项体能供能系统的分析
据统计,一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中,球员在场上活动的总距离为8706-14274m,快速冲刺跑200次左右,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爆发性动作,其中走步占26.3%,慢跑占44.6%,快速冲刺跑占18.9%。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腺苷(ATP),肌肉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物质(糖、脂肪)的有氧氧化。ATP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供给,运动时间少于30秒的活动主要的供能系统为ATP-CP(磷酸原系统);30―90秒主要供能系统为ATP-CP系统和乳酸系统;90―180秒主要的功能系统为乳酸系统和有氧供能;180秒以上主要仅为有氧供能。足球运动属于非周期性的速度―耐力项目,以有氧供能(直接氧化供能和作为其他供能系统的燃料间接供能)为运动基础、ATP-CP(磷酸原系统)供能为突出表现,间或有乳酸系统的供能。表1和表2表明:在足球运动中,乳酸的浓度和部分田径项目有所不同。随着比赛水平、节奏、流畅性的不同、足球水平趋势的发展及进一步的科学训练,供能的特点应会发生一些变化。
3.足球队员体能训练的构思
3.1训练内容要贴近比赛,增加比赛次数,以赛促练。
训练是为了使队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所以脱离比赛的训练是毫无意义的。国外资料研究表明,国内外职业男子足球队训练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安排比赛的次数和训练内容的实战性。教练要保证每周一次高强度的实战练习,安排的训练内容要紧扣比赛,让队员在比赛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很好地适应比赛。
3.2高度重视热身运动和负荷后的恢复训练与调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练仍然没有高度重视队员科学的热身运动、负荷后的恢复训练与调节,导致伤病队员增加(特别是联赛间歇和后半赛季开始前几场球),出现疲劳和过度训练的状态,运动成绩和承受负荷能力均下降等。因此,及时进行恢复性放松训练,他们的肌肉酸分泌水平就下降得较快,若在运动结束后就立即停下来,肌肉酸分泌水平下降的较慢,会出现如肌肉僵硬或酸痛等情况。
3.3体能训练应敢于创新,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定量化。
体能训练要以多学科的知识和各种科学原理、技术和手段为指导,根据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进行卓有成效的优化训练,必须使运动训练的全过程符合现代训练的客观规律。“优秀的教练用一千种方法教一个队员,平庸的教练用一种方法教一千个队员”,所以,教练员在布置训练任务时,必须充分了解每个运动员的实时机能状况,用最有效的方法区别对待地去实施训练,方法多样,训练过程定量化。体能训练的定量要细化,在训练中要对各项负荷指标有一个详细、准确的数的界定。训练要细化、标准化,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敢于摆脱传统训练方法的桎梏。还要重视个性球员的培养,鼓励队员创造性地发挥,以便培养更多的明星球员。
3.4人―机辅助训练法的引入。
在高水平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想制订好一次训练课的计划,就必须事先了解运动员在上次训练课后的全面状况,以及上次课完成训练任务的情况,甚至包括各种有效指标,如生理、生化指标,心理能力和心理状况指标,运动生物力学指标等。要完成这些数据的采集,光凭教练员的手工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而计算机却可以轻松完成这些工作。如通过计算机仪器的实时检测能给教练员提供运动员的实时生理机能状况和疲劳与恢复状况,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随时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队员属于过劳人群,很可能缺乏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元素,因而凭借这些客观数据及时、准确、定量地给运动员补充适量营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再如库尔特血球技术仪用来检查血常规,从而了解队员免疫力情况和疲劳程度。其他如尿样常规分析仪、血乳酸分析仪、脉搏测量仪等。另外,也可将运动员的机能资料输入电脑中,每个队员就可以从电脑中得到一份当日体能计划,而且在训练中可以随时检测运动员的负荷及机能状况,电脑还可以随时进行合理调整。可以引进比赛分析软件系统,通过高倍数码摄像机和计算机的连接,把比赛过程中的技术统计,技术分析等各种详细信息随时通过比赛分析软件计算出来等。总之,科技含量高的仪器、软件系统地引进无疑会给高水平足球队的训练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4.结语
足球比赛中技战术应用要得当,而体能是保证技战术正常发挥的前提,也是提高战术应用质量的基础。许多成功的战例说明,体能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体能却万万不能,所以应注重提高队员平时的体能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丹.足球体能训练―高水平足球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
[2]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actics and methods of the basketball athletes’physical
Abstract: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modern basketball,the attack-defense and antagonism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so the basketball athletes’physical are highlight in basketball matches.As the core of fast break and rebounds,the physical of forwards/strikers have direct relation with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basketball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Taking scientific training as the guiding ideology,taking exercise physiology and athletic training theory as basis,considering each basketball athlete’s function and the feature of basketball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the author propose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actics and methods of the basketball athletes’physical in order to offer useful references to participants.
Key words:Basketball;Forward;Physical;Training;Tactics and methods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已不是单一的技术与战术的角逐,而是技、战术、体能、智能与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较量。在高水平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除了具备高超的技术和熟练默契的战术配合以外,尤其需要良好的体能作保证,才能在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取得主动。体能是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运动员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前提和基础,篮球前锋的体能突出表现在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和快速奔跑(速度素质)能力上。体能可直接决定与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与运用,它是篮球运动竞争能力强弱与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原理为依据,结合篮球运动的分工职责与技战术特点,参考国内外篮球身体训练文献,提出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在篮球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重视和加强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高其机体机能水平,对迅速提高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1、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的技术特点
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是全队快攻的加速器和前场篮板球的重要争夺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前锋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是跑、疾跑和跳、急停、转身、跨步等动作;其次是频繁的身体接触与对抗;另外,还需完成传接球、运球、投篮、抢篮板球等技术动作,这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来保证。
2、体能的涵义
体能是指人类进行各项体育活动而应具有的相应的走、跑、跳、掷等基本能力及极限能力。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等)两部分构成。
3、体能训练的释义
体能训练即机体基本运动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从运动训练的层面上来说,体能训练并不等同于身体素质训练。体能训练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的训练,其中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通过训练使一些潜在的能力被发掘出来,从而表现出更强的综合运动能力。
4、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力量素质、弹跳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跑、跳、投等)。篮球前锋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且必须具备的体能,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方面,包括力量素质、弹跳素质、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
4.1力量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力量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基础,也是篮球比赛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要想在比赛和训练中争取主动,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爆发力。
发展力量素质一般采用负重抗阻力练习,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主要以12RM内的负重训练提高力量,组数一般为4组,组间休息3―5分钟,这种训练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逐渐加大刺激以达到力量增长的目的。
另外一种前锋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肌肉加压法,这种力量训练方法首先对肌肉施加外部压力,然后用本人最大力量40%的低强度训练力量,其效果并不低于80%强度的训练,同样可引起肌肉横断面积的增大,肌肉力量的明显增加。其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中肌肉微细损伤,加速肌体的恢复过程。
4.2弹跳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弹跳素质是指通过下肢和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弹跳素质训练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跳深和单足跳,在训练时,应根据技、战术需要。不同位置的队员采取的训练方法应加以区别,前锋队员更多的是单脚起跳、单脚支撑,所以跳跃练习以单脚为主,在练习单脚或双脚跳跃过程中,还可直接跳起接球投篮、跳起抢篮板球、跳起盖帽、跳起抢断等。
4.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就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快速作出运动反应,快速完成动作、快速移动的能力。
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发展速度素质常用的方法是重复训练法;短距离速度耐力训练采用“递进负荷”训练,即负荷量恒定、间歇时间固定、负荷强度逐渐增加的训练方法。
4.4灵敏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常用的训练多数是在篮球场上进行的,如各种变向跑、变速跑、转身、防守和摆脱防守等。
5、结论
5.1 篮球前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与篮球技、战术紧密结合,针对篮球运动的用力特点,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合理发展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以及速度素质,使身体素质的发展符合篮球技、战术和比赛节奏的需要。
5.2 身体素质训练应该具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5.3 力量素质、弹跳素质、速度素质应安排在运动员兴奋性高、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进行.每周至少有两次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以保证获得的身体能力在更高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5.4 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的弹跳训练还要与球结合进行,以提高起跳时的判断时机;或者在对抗的条件下训练,提高身体在空中的对抗能力与滞空能力。
5.5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是其他各项训练的基础。体能训练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促进身体健康、充分发展身体素质、保证有机体适应大负荷训练和比赛的需要、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成绩,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82-191.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86.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点
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要求运动员不间断地在1 min45 s的时间里完成包括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难度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和集体项目的托举配合动作四个组成部分的成套动作。成套动作必须在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上体现创造性。它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中交替进行难度较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动作,高频率、大幅度地完成复杂的动作组合,流畅地完成各种托举、支撑、配合等动作,并要表现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体美和运动美。据此,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特点可归纳为一句话:健美操是一项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难美性非周期性技能类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之一,其体能含义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谈体能训练之前,很有必要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竞技健美操的体能。
二、体能训练的概念
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难、美、高强度的竞技体育项目,内容繁多,不仅对人的一般身体素质( 力量、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柔韧、协调、灵敏) 有极高的要求,同时在心理、韵律感、表现、审美、抽象思维等方面也有高水平的要求,因此作为体能训练的内容广泛、方法繁多。根据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以及体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将其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方面进行阐述。
1.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一般力量素质练习、耐力素质练习、柔韧素质练习。
(1)一般力量素质练习。①上肢力量练习: 肩、肘关节主要用力肌肉有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等,一般采用卧推、平推、计时的单臂俯卧撑、单臂侧倒俯卧撑、单臂单腿卧撑,负重俯卧撑,自由倒地、俯撑跳走等训练方法。②下肢力量练习: 髋、膝、踝关节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腓肠肌、大腿屈肌等,常采用负重足踵屈伸、足负重踢摆、负重深蹲、半蹲跳起、抗阻力( 踝绑弹力皮条) 踢摆腿、多级跳深、负重蛙跳、团身跳、科萨科跳等训练方法。③躯干部位力量练习: 脊椎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背长肌、斜方肌等,一般采用仰卧起坐转体、手持重物转体、负重转体、肋木悬垂收腹举腿、倒挂屈收上体等训练方法。
(2)耐力素质练习。竞技健美操是以无氧代谢为基础、机体是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是由磷酸元系统供能和糖酵解系统供能的代谢形式。因此,练习时采用80% ~90%的训练强度,将心率控制在 180 次/分 ~190 次/分,采用一次练习 1 分钟 ~2 分钟的计时跑、连续踢腿跳或连续完成成套动作的方式进行耐力素质训练。
(3)柔韧素质练习。①上肢柔韧练习: 各种徒手体操中活动肩、肘、髋关节的动作练习; 双手握肋木直臂压肩韧带;双手体后握肋术向前探肩; 与同伴互扶侧身正侧压肩②下肢柔韧性练习: 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劈叉控腿。③躯干部位柔韧性练习: 体侧屈、体侧转、体后屈。
2.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掌握专项基本技术后,通过对基本技术动作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以达到提高专项素质为目的的训练途径,主要是指通过技术的发展促进体能提高。专项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动作力度训练。力度不等于力量,但力量素质是形成力度感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肌肉力量,不可能正确的发力,更不可能体会由此产生的正确感受,且高质量的健美操运动员是在高速度下以大幅度身体动作来完成的。对运动员的速度、柔韧、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一定要求,其中速度力量的练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爆发力,所以,力度训练首先要进行加大肌肉力量的训练。可采用负重训练,把沙袋或重物绑在手臂、脚腕等需要练习的部位进行操化动作练习,采用的动作要熟练,完成动作要快速。规定最高速度指标和变化练习程序进行重复训练,以最高速度完成操化动作,练出“肉体极限”速度,持续不超过 30 秒,然后合理安排休息五分钟,恢复后再练第二次。还可以用快速击掌引导练习,教练员可变化练习节奏,并发出“用力太大了”、“再狠一点”等,给予提示性反馈口令使运动员保持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性。
(2)综合力量训练。综合力量训练主要是指在一般力量训练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深层肌肉群、小肌肉群的控制力以及协调全身力量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训练。操化动作训练肌肉控制力原地纵跳训练( 此训练法着重训练运动员对身体重心上下移动的掌握与控制) 、剪刀跳练习、改变动作幅度和方向进行训练。弹动技术训练肌肉控制力健美操的弹动主要依靠躁、膝、骸关节的屈伸缓冲而产生的,而屈伸是通过腿部肌肉的协调控制产生的。因此,可以通过弹动技术的反复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体能水平。核心力量训练,它指的是一种训练躯干部位腰腹肌群、脊柱部位肌群、盆骨部位盆带肌群的综合训练方法,结合了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灵敏、平衡、柔韧以及本体感受训练。如采用半仰卧交替屈髋收腿、单臂上举仰卧起坐、坐姿两头起、单臂撑侧卧髋侧挺伸臂等练习形式。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如推小车、控倒立、倒立爬行、连续俯推跳、负重手腕屈伸等练习动作。
(3)灵敏素质训练。灵敏素质在竞技健美操中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协调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多采用如下练习方式: 配合音乐进行七种及其组合变形基本步法训练; 手臂的基本动作或组合动作通过音乐进行训练; 上、下肢相互配合训练; 躯干及肩、髋关节的协调性训练。
(4)身体姿态训练。身体姿态训练一般多采用舞蹈训练法如芭蕾舞等,但要注意健美操与芭蕾舞的身体姿态区别要求。同时还可借助健美操动作的反复练习如在完全掌握操化动作之后,改变动作数量进行训练。在不改变音乐节奏的情况下,通过加快动作速度的方法如用某一音乐完成一个八拍动作,然后加快动作速度,仍用原音乐节奏完成两个八拍的动作等方法。
(5)表现力训练。练习不同的套路动作或反复练习同一套路以加强其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训练; 模拟比赛训练法: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比赛场所喧闹地气氛,或模拟正式比赛的裁判员评分、组织观众参观等环境氛围等进行专门表情肌的训练,通过听音乐,理解音乐与动作的内涵,将想表达的内容表现于面部。
一、一般身体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手段,以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训练打好基础。一般身体训练的目的,是全面协调、发展人体各肌肉群的力量素质,并按照不同运动专项特点的需要,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按比例发展不同代谢、供能的各种身体素质,以改善运动员有机体的协调能力、运动速度,为形成合理的专项运动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促使运动员整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以逐步达到专项身体训练目标和专项成绩目标所需要的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承受大负荷训练的机能能力,为专项运动能力的逐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项身体训练
专项身体训练就是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练习,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
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专项身体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随着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对一般身体训练所提供的基础及专项身体训练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以适应专项运动成绩逐步提高的要求。
训练研究证明,专项身体训练,有利于一般身体训练水平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在强调专项身体训练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一般身体训练。80年代世界上不少优秀运动员,只重视专项身体训练,破坏了人体整体素质协调能力的发展,导致运动成绩下降,运动创伤反复出现,甚至终断了运动生命,其实例是不少的。
所以,我们必须把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视为一个整体,只是在多年训练中,各种身体训练比重的不同,在年度训练中不同的训练时期,不同的训练阶段,训练比重的区别,训练数量和训练强度的区别。但是任何训练手段都是人体多因素综合参与运动的过程。
三、专项能力训练
专项能力,是指人体参与运动的各个因素的运动机能水平、身体素质水平、运动技术与战术水平、智能控制水平、比赛心理状态和比赛环境适应等多因素综合的整体运动能力。
专项能力的改善和提高,是运动员多年系统训练的最终目的。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运动机能能力的改善;身体素质的改善;运动技术、战术的改善,比赛心理素质的改善;意志器质的改善;适应能力的改善等都必须严格的服从于专项运动特征和比赛特点的需要。由于影响人体形成专项能力的各个运动因素,既有自身改善和提高的规律,又有整体不同运动因素、不同的贡献比例、不同的综合方法及各自的规律。所以,不同运动专项特征和个人特点,就决定了不同专项能力的训练方法。训练实践证明,专项能力越高,项目特征和个人特点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大、越突出。这就要求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多年系统训练中不断的改革、完善,才能逐步最大限度的挖掘人体运动的极限潜力,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
四、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员体能训练发展趋势
现代运动训练伴随着信息时代进入了21世纪,出现了许多选进的理论、先进的运动技术、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得运动成绩不断提高,世界记录不断改写。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训练日趋科学化,如利用各种仪器测试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和运动素(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31页)质水平等使整个运动训练系统的调节、控制更为精确。
传统和现代训练方法相结合,训练负荷进一步增大,突出专项强度,大强度训练已成为当代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体能训练特点。训练日趋专项化,更接近比赛状态,运动员训练中更加重视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门性,同时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供能特点及对机体的负荷特征更加接近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在训练过程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均围绕比赛要求有目的选择体能训练手段。训练多周期化和以赛带练,高效能的恢复训练体系和重视训练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女子训练的“男性化”在女子项目的训练中借鉴男子训练的经验会获得明显的效果,这一趋向目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在训练中也由常采用男运动员带练的方式来提高强度等。
一、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
1.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体能训练
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及其家庭环境的因素,会在身体机能和身体体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体能状况差异更大。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以达到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目的。分组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有效开展分组教学呢?第一,针对身体素质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喜欢运动或经常参与运动类活动,在运动中展示自我。因此,结合这部分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训练中适当增加运动难度和强度,提高运动标准和要求。这一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鼓励他们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促使他们实现更高的目标。第二,针对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这类学生对于体育技能训练既不过于热心,也不过于拒绝,所以,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的训练,以保证他们的基础能力达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训练。这一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在原有水平上更上一个层次。第三,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对体育机能训练不感兴趣,从而缺乏主动参与训练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机能训练中应该对这类学生降低训练难度,从基本训练内容着手,保证他们的基础训练达标,并在一点一滴中引导学生进步。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以鼓励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并逐渐培养体育训练的兴趣。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为以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2. 开展基础体能训练的方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体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这种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体素质等。因此,有效开展基础体能训练至关重要。基础体能训练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平衡训练等。力量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四肢力量进行强化锻炼,上肢一般是通过俯卧撑进行练习,下肢一般是鸭步行走和踮脚跳相配合。耐力训练主要是通过跑步,特别是长跑的形式进行训练。另外,耐力训练还可以通过远足或快走的方式进行。柔韧性训练主要通过四肢拉伸、压腿、下腰、单杠悬垂等方式进行。平衡训练则主要通过动态平衡和单脚平衡等两种方式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身体骨骼十分柔韧,因此,通过这些基础体能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可以为学生以后的黄金发育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冬季体能训练需注意的事项
冬季体育训练需要体育教师特别注意,因为冬季气温低,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再加上冬季会造成人体肌肉和皮肤的收缩,使得人体骨骼和韧带等部位比平时更脆弱,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韧带拉伤或受冻伤寒等现象。所以,冬季体育训练需要教师结合气温、天气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安排。同时,开展冬季体能训练时,教师要做足事前准备工作,保证充足的热身时间,让学生的身体器官能够适应冬季的寒冷,特别是肌肉及骨骼的?嵘碓硕?必不可少。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训练强度,尽可能使学生的运动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次之内,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二、完善体育教学的方法
1.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首先需师生之间融洽相处。师生之间融洽相处可以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进而形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紧跟老师的步伐进行指定训练,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做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设计,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重点工作内容。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通过一些疑问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或者采用小组合作式、鼓励式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式训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训练进行积极联系和交流。合作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能力小组、兴趣小组等。最后,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训练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进步的肯定和关注,进而产生更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层级的评估体系,比如对不同体能的学生进行分类评估。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要适度提高评价标准,比如在他们现有的能力上鼓励他们强化训练。而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达到符合标准的水平,并鼓励他们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己。
2. 明确体能训练的内容
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四年地方院校教育之后参军入伍,并到军校进行一年岗位任职教育,他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适应部队的紧张生活和严格训练,顺利完成由地方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而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与学员的体能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搞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新学员的体能训练。胡主席反复强调要认真研究和把握青年官兵的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能训练时,从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着手,从他们身体素质条件的实际出发,一方面搞好爱军习武教育,使他们树立“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内容和规程。
一、准确把握地方4+1入伍新学员的身体素质特点
地方高校毕业后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已成为部队院校任职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之一。参军入伍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身体素质普遍较弱,身体尚不具备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条件。优越的家庭条件、舒适的求学环境和传统的育才理念,促使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相对增加,并较早的走进课堂。虽然他们经过了地方大学四年的培养,但是参加的体能系统训练较少,身体素质尚不能达到部队训练大纲的要求,入读军校时,大都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耐力素质以及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较弱。
二是思维灵敏,综合能力较差。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思想异常活跃,接受新事物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但大多数学员从事体力劳动较少,外加学习竞争压力迫使学生很难做到劳逸结合,导致新学员的体能素质、大脑神经反应能力、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协调能力和掌握专业技术动作的能力较弱。
三是心理素质薄弱,适应能力不强。近几年,入伍参军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据预测,今后地方入伍的新学员中独生子女会更多,有的院校可能达到50~80%。独生子女学员的个人意志和表现欲望强烈,给军营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他们往往低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尤其是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吃苦精神、实干精神等方面较为欠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出现厌训、拒训甚至私自离队等现象。
二、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的基础性作用
“体能就是战斗力,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基石。”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看,体能素质的高低对高技术局部战争胜负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体能训练能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灵敏性
作为军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在体能训练中,通过竞赛运动,提高学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调节肌肉舒缩活动的能力,保持其高度的协调性和适宜的节律,能使之建立起准确和严密的时间条件反射;通过体操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感觉机能的能力;通过各种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学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性机能的能力和大脑皮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他们感觉精细、判断准确、行动敏捷,同时也扩大了学员的视野。
(二)体能训练能增强运动系统功能,提高协调性
动作是骨骼、关节、肌肉协调运动的结果,而运动系统正是由骨骼、肌肉、关节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牵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这种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为动力来实现的。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如长跑、短跑、投掷、游泳等项目的练习,一是可以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从而提高骨骼抗折、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二是能大大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增粗肌腱和韧带,增厚关节面软骨,加大关节的稳定性,加强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增厚关节囊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使关节的运动幅度增加;三是可以增粗肌纤维,加大肌肉的收缩力,加快肌肉的收缩速度,增多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有利于肌肉长时间而又紧张的活动。肌肉、关节、骨骼功能的提高,增强了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也大大促进了人体协调性的发展。
(三)体能训练能完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提高抗疲劳能力
众所周知,人体的各种能量都来自于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在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训练期间,能量消耗大,时间持续长,如果没有良好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学员就会因摄氧不充分,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四肢肿大、头昏眼花等现象,合理进行体能训练,可以促使学员胸肌发达,肺活量大,呼吸加深,通气和换气的功能得到改善,心血系统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抗疲劳能力。
(四)体能训练能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提高供能能力
新学员训练期多集中在炎热季节,学员能量消耗增多,要获取高能量,人体必须摄入大量的食物,并通过消化和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以保证在高强度训练条件下各个器官所需的充足的能量供应。大量食物的摄入,要求消化系统有更高的活性,这种更高的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通过体能训练才能获得。《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能训练的人,其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多,因而,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同时,通过体能训练还可以使能量供应节省化。
(五)体能训练有助于心理品质的培养
《运动生理学》研究证明,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员内脏器官的功能,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障碍训练中,学员必须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量,这有助于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经常从事体操运动,有助于培养学员果敢的意志品质;径赛运动有助于培养学员奋力拼搏、不甘落后的进取品质。无数事实证明,体能训练能使学员的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大脑的工作能力,而且,使学员在训练时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
三、针对新学员特点,遵循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科学组织训练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们逐步掌握了一套针对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的体能训练方法。
(一)遵循坚持标准、全面发展的原则
我们以总参02年颁布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积极拓宽体能训练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体能训练的内容。在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尤其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全面性,既要搞好体能训练,又要使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五大身体素质要素得到全面发展。
(二)针对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体能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认识活动规律,训练的内容、方法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在训练之初我们没有直接安排新学员参加大纲规定的各项专项训练,而是根据大纲规定的各个内容将体能训练分解成了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耐力与爆发力、柔韧性与灵活性等几个方面的训练。同时,在运动量的安排方面也应适应新学员的承受能力,争取为每位学员建立健身档案,统筹安排体能训练的准备期、适应期、提高期,科学规划训练内容和运动量,形成“适应-加大-再适应-再加大”的梯次训练方法。
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身体素质的强弱、接受能力的快慢、吃苦精神的好坏各不相同,如果不区别对待,以“一锅煮”的方式进行训练,势必造成体能训练的畸形发展。所以训练中一是必须使训练内容的深度、强度和进度面向大多数,使训练的主体得以正常发展;二是要针对个别,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我们在训练中根据学员的不同状况将他们分成了不同的组别,然后制定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计划,针对学员不同的身体条件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打破“齐步行军,定量供应”的传统训练模式,建立“群体合格,尖子突出”的“金字塔”训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