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4-01-15 14:59: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温室气体的含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温室气体的含义

篇1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212-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54

文体其实就是语篇所用的语域。商务涉及的文体类型较多,有公文体(如:商务信函、通知)、广告体(如:商务广告、旅游景点的宣传资料)、契约体(如:商贸合同、贸易协议)、应用体(如:请柬、说明书)、论说体(如:商贸评论)等。“当我们观察各种语境中发生的语言活动时,我们发现,针对不同情境选用的适用语言类型是各不相同的”(Halliday, 1964)。因此,在对“体中有体”的商务汉语进行英译时,我们须力求“得体”,做到汉英转换“功能对等”,避免“跑调串体”。

1 . 商务汉英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因为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变体的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所以,它必定就有着受商务语境制约的不同于普通英语的文体特征。商务汉语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商务文体“用词简练规范,内容具体,专业性强;句式结构严谨,表达准确,句意完整;语篇独具特色,语体正式,措辞礼貌”(谢建平,2008)。所以,在商务汉英文体翻译中,我们应时刻对语篇文本的文体属性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觉悟。翻译时,我们应先考虑语篇文本服务的活动领域、社会用途,及由此而来的文体属性,从而确保选择恰当而正确的文体语言进行英译转换。“语贵适境,文贵适体”,这一点在语言服务于社会功能这个特点十分突出的商务文体翻译中非常重要。请对比分析以下下划线的商务汉英翻译实例:

①本协议任何一方都不得在本协议有效期间,采用出售、抵押、赠送或其他与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不相一致的方式,处理其拥有的合营公司的任何股份。

英译:Neither of the parties hereto shall at any time during the continuance hereof deal with any of the shares of the Joint Company owned by it whether by sale, pledge, gift or otherwise in any manner inconsistent with the carrying out of its obligations thereunder.

对比分析:上例属契约合同文体。句式较长,用词正式。汉语原文使用了诸如“不得”、“本”和“其”这样的语体正式的字词或古文言词;相应地,英译行文中则使用了一些古体词,如:“hereto”、“hereof”、“thereunder”等。这些都是合同或协议所具有的重要的文体语言特征。

②此报盘以我方最后确认为准。

英译:This offer is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对比分析:原汉语语句为外贸报盘套语,具有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英译再现了原文的文体信息。

③人们普遍感到,公司竞争对手提供的工资水平较高。

英译:It is generally felt that the company’s competitors offer higher levels of remuneration.

对比分析:原汉语语句为商务报告调查结果(Findings)这一部分常用句型。与汉语原文相比,英译采用被动语态来陈述调查结果,这就反映了“语言朴实、客观公正”的报告文体特征。

④九铁动力 拓新领域(九铁广告)

英译:The Way Ahead

对比分析:上例属广告文体。句式简短,用词抽象,带有文学语言色彩。汉语原文选用汉语惯用的四字结构,前后对称;英译用词更加简练,诱发人们的想象力。“可见,汉英广告翻译已基本脱离翻译框架,属于重新创造的一类”(张新红、李明,2003)。

除了上述有别于普通汉英的商务文体的总的文体语言特征以外,商务汉英“体中有体、类中有类”,诸如商务信函、商务报告、商务合同、产品说明书等子文体自有其本身的文体语言特征。鉴此,商务汉英翻译就应进行文体修辞分析与优化,采取分“体”别“类”的策略,切忌“跑调串体”。

2 . 对商务汉英翻译的启示:文体修辞分析与优化,英译分“体”别类

“文体修辞的基础是语域(register),翻译者掌握SL的文体特色通常是通过比较”(刘宓庆,2005)。词汇、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模式等都有修辞色彩,并可用来实现特定的文体修辞意图或目的。在“修辞优化过程”(刘宓庆,2001)中,主要就是炼词炼句,提高源语(SL)与译语(TL)语篇的可读性(readability),以及确定文体风格及其对应体式等。

商务涉及的文体类型较多,有公文体(如:商业信函)、广告体(如:商务广告)、契约体(如:商务合同、协议)、应用体(如:请柬、说明书)、论说体(如:商贸评论)等。如此繁杂的文体类型,若无敏感的文体修辞意识,在汉英翻译中就有可能“跑调串体”,出现文体修辞失误。请对比分析以下下划线的商务汉英翻译实例:

⑤打开门,恭候您的就是您梦寐以求的家。无论您企盼的是一座乡间宅第,抑或是一间摩天大楼的顶屋,翻开下面几页就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高雅的住宅供您选择。(商务广告)

误译:The home of your dreams is waiting for you now. What do you want, a country house or a penthouse in the sky? Just open the booklet, you’ll find the world’s most elegant houses.

改译:The home of your dreams awaits you behind this door. Whether your taste be a country manor estate or a penthouse in the sky, you will find the following pages filled with the world’s most elegant residences.(张新红、李明,2003)

对比分析:上例是一则售房广告,原文文体正式。该广告庄重而高雅的用词(恭候您、您梦寐以求、您企盼、乡间宅第、住宅)是有修辞立意的:一方面,能够烘托出该房地产高贵典雅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满足了这类商品消费者讲究身份、追求上乘的心理。第一句英译并没有弄清原文的文体属性,随便把庄重而高雅的汉语原文译成了文体十分随便的口语体。第二句英译改用了对应的正式文体措辞,如:awaits, manor estate, residence, whether your taste be等。这就足现原作者的“修辞立意”(刘宓庆,2005)。

3 . 对商务汉英翻译的警示:切合原文文体,不要“跑调串体”

语篇由于受其使用范围的制约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语篇类型,而不同的语篇类型有着不同的语篇构建模式。语篇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对语篇的使用场合的适切性都很敏感,语篇范围的错位要么导致异常的修辞效果,要么就会使交际失败。不同的语篇类型总是有着自己的一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句式、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因此,商务英语言语交际者要对不同语篇类型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并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字修养(李运兴,2001)。也就是说,在商务汉英文体翻译中,我们应“文贵适体”:时刻对语篇的文体属性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觉悟。在充分把握语篇服务的活动领域、社会用途,及由此而来的文体属性的基础上,选择恰当而正确的文体,以求达到刘重德(1979)在他发表的《试论翻译原则》一文中所说的“切”(合原文文体风格),从而避免出现“跑调串体”等文体修辞失误。

比如,下面是一位新手草拟的一份“跑调串体”的商品推销函:

⑥我公司的女装,品种繁多,有美如柳丝的长裙和睡衣,有艳比玫瑰的旗袍和裙衫,有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绣衣、大衣和短衫,有富丽如牡丹、淡雅如幽兰的胸罩和衬衣。艳而不凡,美丽不俗。无论在选料、设计款式还是一针一线,均经过精心加工制作。

分析:经理读后认为该信函用词华丽,过于文饰,显然不合商务文体写作修辞规范与要求,因为置身于商界的专业人士大都很忙,各种商务文书应当在涵盖需要传达的信息基础上,做到言简意赅、文字质朴。为此该经理把其中那些华丽的修饰语全部划掉,然后,让人英译如下:

英译:Our company has a good assortment of women’s clothing, such as dresses, pyjamas, mandarin gowns, embroidered clothes, overcoats, short gowns, brassieres and shirts. Both the materials and designs are well chosen, and they are all meticulously processed.

由此可见,在商务语篇建构中有关文体的定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时应把文体修辞属性准确地反映出来。请对比分析以下下划线的商务汉英翻译实例:

⑦新公司应建立经营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误译:The New Company shall establish a management office which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its daily management.

改译:The new company shall establish an office for its daily management.

对比分析:第一句译文行文拖沓,有失简赅,与法律文体之要求颇有距离(方梦之,2003),所以,按照法律文体修辞要求,将第一句译文改译成简短而结构严密的第二句。

参考文献

Halliday, M. A. K., McIntosh, A. & Strevens, P.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1964: 87.

方梦之. 实用文本汉译英[ M ] . 青岛:青岛出版社,2 0 0 3:3 7 8 -3 7 9 .

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M ]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 0 0 1:1 0 6 .

篇2

(1)若x∈R,求函数f(x)的最值;

(2)若x∈[-2,0],求函数f(x)的最值;

(3)若x∈[2,4],求函数f(x)的最值;

(4)若 ,求函数f(x)的最值。

接着:“我们在初中学过二次函数有关知识了,所以我们都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在它顶点处取得最值,而在一个闭区间上讨论最值时首先要看看它的对称轴是否属于这个区间,接着才能确定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在哪里出现,从而确定它的最值,那么我们现在看看这道题……”

就这样我在没有复次函数有关知识直接讲解这道题时遇到了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因为学生对二次函数有关知识的掌握不完整,用到有关的知识点时都显得很茫然,不知怎么办了。所以学生的反映很不好。

我发现,虽然在初中学过二次函数的概念,但是那只是简单的应用,不涉及到它的图像及性质,尤其是对二次函数的单调性的理解更是很少,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我的讲课方案:

“我们先复习一下二次函数有关的知识”我说道,并且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复习了以下知识点:

(1)一般式:y=ax2+bx+c(a≠0)

(2)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3)它的对称轴方程为: ;

(4)当a>0时开口向上,当a

比如当a>0时,其图像如图:

(5)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

(6)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即当 时 ,没有最大值;

“请问,在所有情况下都有这样结果吗?”这样同学们就注意到了,只有在x∈R时,才有上述情况的。当我们把定义域改为一个闭区间[m,n]时,我们观察图形发现当这个闭区间在不同位置时,取得最值的情况也所不同,而这个首先要看这个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属于这个闭区间,之后再确定最值的取值……

接着我们师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道题的解答过程,并且学生很完整的掌握了解二次函数在一个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课后的反思:

当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有很多学生,第一个跟头便栽倒在几次数学的大考、小考上,且屡屡受挫,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受到了挑战,严重影响到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我有一些个人看法如下:

一、 初中到高中知识上的几大变化

首先,变化最大的是“抽象”。初中主要是强调用实际的模型,通俗的语言,形象地思维来得出的结论,给出概念,甚至提出问题;而高中,开门见山便是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符号、逻辑概念、图形变换,本来就比较抽象的数学显得更加的“玄”了。

其次,从思维的方式上更显其理性。初中我们强调东西更多的是在各种验证,比较,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模型,获取直接的经验,进而应用,从而导致容易形成思维的定式;高中则更注重从实际出发,引出问题,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去猜测结论,探求总结结论,形成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提倡在数学问题提出时,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再次,是知识的板块与板块的联系更加密切。初中的内容由于要积累基础,因而显得零碎一些,模块与模块的衔接也不十分的密切;高中在这个方面则突出了许多,例如:贯穿始终的一条线――“函数的思想”,使得真个学科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数学工具性的知识出现,如:集合,向量,导数等都将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所以这正好也作为一个衔接的纽带,更是体现了整体性。在学习中如果哪一个环节没把握好就将影响其它章节的学习,甚至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

最后,知识的数量急剧的增加,各科的压力增大。在这样的变化下和初中比较,消化的时间要少,辅助的练习要多,就构成了矛盾,很多人便很被动,时间分配不知如何把握,好像一下子乱了阵脚。

二、针对上述变化,我们要对学生学习指导上要注意以下应对方法

1、初中积累基础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几点:第一、二次函数部分的基础知识,建构初步的变量思想下的函数概念,重点掌握它的图像特征和性质。第二、在平面几何中注重自己的看图、识图能力,且能注重数形的结合。第三、平时的练习中体会一些算法,以及老师讲解例题时的过程,培养计算能力,高考对这种能力的考查时时都有,这也是学数学的根本。这三点对高中的学习是很必要的,否则开始上路就有了障碍。

2、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对知识的整合。由于我们从小习惯了在老师、家长的陪同下学习,有了严重的依赖心,如果一旦失去了臂膀,便迷失了方向,这就是很多人觉得的平时还不错,考试失利的缘由。

3、自信心的增强是数学学习的法宝。首先是相信自己学法,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其实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学习方法,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过去的一切,要学会坚持,很多时候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其次是要相信老师,只有相信老师,你才会去听老师的讲解,去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多的时候你应该以你的老师为骄傲,那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要相信你的集体,你始终认为你是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久而久之,你将在无形中优化自己。

三、下面我还讲讲数学学习的大忌

一忌没有效率。所谓的效率,那不是单讲快,而是及时地完成笔记、知识的整合、及时地发现自己的漏洞,并及时地补上。

二忌没有笔记。数学课堂的容量较大,知识点较多,对老师的讲解,要有笔记,当然不是一边听一边记,而是等到讲完后,自己去整理,这个过程不仅是培养习惯,而且会逐渐的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也会在过程中发掘新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探求,我认为这是很有效提高自己能力的办法。

三忌人云亦云。很多人习惯课堂齐声回答问题,其实你想过吗,有多少次是你的成果,其实自己有很多的好的想法,思维的灵光都被自己的随声附和湮灭了,所以要思考后理性的作答。

篇3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31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起重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起重机械制造、使用大国,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事故率居八类特种设备前列且呈高发态势。因焊接质量问题发生纠纷及事故,占整个起重机械制造环节的70%左右。因此,焊接对起重机械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看,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做得差距较大,存在的问题较多。现选定某经济发达中等地区10家桥门式起重机制造企业,其中A级3家,B级3家,C级4家,就焊接工艺评定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来看,A级制造企业有两家对焊接工艺评定有一定的认识,执行较好,一家对此没有认识,认为必要性不大;B、C级制造企业对此全部没有认识,或者说不懂什么是焊接工艺评定。本次调查80%的制造企业都存在较多问题。通过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一是起重机制造在中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二是制造企业重视程度不足,认识错误;三是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力量不足,邯郸学步,依赖大企业;四是缺乏专门的规范、标准。为更好地保证起重机焊接质量经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1.制造企业应充分认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是整个焊接工作的前提。焊接是制造桥门式起重机的重要工艺,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起重机焊接质量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焊缝外观、焊接缺陷、焊接变形与应力、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和焊接接头外型尺寸等。对焊接质量,焊前需要在试件上进行验证,并评定施焊单位的能力,这就是焊接工艺评定。只有评定合格,才能施焊产品。否则,焊接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所以,各制造企业管理层,尤其是法人代表、质保工程师和焊接系统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起重机械的焊接工艺评定工作。

2.焊接工艺评定不允许从外单位输入,必须依靠自己。焊接工艺评定应在本单位进行,不允许“照抄”或“输入”外单位的焊接工艺评定。调查中,制造起重机械的法人代表,特别是B、C级企业,往往知识水平不高,对销售工作特别关注,对焊接工作则不重视。还有很多人认为,焊接工艺评定没有必要,是实际生产条件的机械重复,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究其原因是对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不清楚,对焊接不重视。当用到焊接工艺文件时,依赖性太强,一般通过正常或非正常渠道从外部索取。这种从外单位得到图纸或工艺,特别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难免会有错误,直接造成产品焊接质量下降,甚至是发生事故。如某制造企业在焊接一台QD80/20-

22.5A5通用桥式起重机箱型主梁时,由于是第一次制造没有经验,所以照搬借用一老企业的图纸,自己也没有做焊接工艺评定。因此,在接近端梁1/4处,不等厚板连接时,采用的焊接电流过小,导致严重未焊透,充其量是“热贴”,幸亏在设备出厂前发现了这一缺陷,在制造厂返工两次,终于合格。我们知道1/4处受剪应力是最大的,如果设备投入使用,会酿成主梁折断事故,损失惨重。桥门式起重机的端梁、小车架开焊,导致产品质量事故,更是多见。在调查中60%的制造企业的起重机械焊接工艺,小企业照搬大企业、新企业照搬老企业,设计文件是别人家的,焊接工艺文件是别人家的,自己根本不会计算,真正自己的东西很少,出现“有证无能”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制造企业不像一个企业,而只像一个生产车间的局面。对此,制造企业稀里糊涂,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改进,错了甚至还振振有词、理直气壮,一错再错。

3.焊接工艺评定与焊工技能评价不能混为一谈,必须明确二者的根本区别。对焊工技能评价的目的是要求焊工按照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焊出没有超标缺陷的焊缝。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在于验证焊接工艺指导书的正确性及本单位的施焊能力,焊接工艺正确与否的标志在于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证明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是正确的。对于合格焊缝而言,一是接头性能应符合要求,二是焊缝没有超标缺陷,这就很好地说明了焊接工艺评定与焊工技能评价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一条焊缝如果合格焊工遵循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那么焊接质量就得到了保证;如果不遵循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不管焊工技能多高,则焊接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因此,焊接工艺评定与焊工技能评价不能混为一谈。调查中,60%的制造单位认为,只要焊工有证,焊接工艺评定没有必要。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4.桥门式起重机焊接工艺评定的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不清,必须区别对待。重要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弯曲性能的焊接工艺因素,如焊接方法、母材类别、焊条牌号、保护气体种类等。补加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的焊接工艺因素,如焊接电流的种类和极性等。次要因素是指对要求测定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的焊接工艺因素,如坡口形式等。当变更任何一个重要因素时都必须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当变更次要因素时不需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当有冲击要求时,补加因素上升为重要因素,否则,就成为次要因素。当同一条焊缝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焊接方法或重要因素、补加因素不同的焊接工艺时,可按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分别进行评定;亦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试件,进行组合评定。通过调查分析来看,桥门式起重机用所涉及到的焊接方法是焊条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自动焊四种;所涉及到的母材是Q235、Q345。通过与承压类设备对比,结合实际分析来看,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对桥门式起重机不适用;其他重要因素如果发生变更,则必须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如母材从Q235变为Q345,厚度超出覆盖范围,焊接方法从SMAW变为GMAW等等。桥门式起重机对焊接接头无冲击要求,因此,补加因素降为次要因素。

5.桥门式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的对接焊缝与角接焊缝应区别对待。桥式起重机的主梁、端梁、小车架、吊具横梁及门式起重机的主梁、支腿为主要受力构件;主要受力结构件的焊接应当符合相关焊接标准的要求(参见TSG Q0002-2008及TSG Q7001-2006)。这就要求主要受力构件受拉区、受压区的对接焊缝均必须首先做焊接工艺评定。TSG Q0002-2008规定:冶金桥式起重机,对偏轨箱形梁及带副桁架的单腹板梁,其上翼缘部分应当优先采用T型钢,否则主腹板与受压翼缘板的连接应当采用双面连续焊缝,并且焊透。那么,这种情况下,角焊缝必须做焊接工艺评定。

对于其他类型的角焊缝(如箱型梁四条角焊缝、大小筋板及水平拉筋角焊缝)如果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中规定必须焊透,那么必须要做焊接工艺评定;如果不要求焊透,那么是否需要做焊接工艺评定呢?通过分析研究,参照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得出结论:可以不用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仅参照腹板对接接头对接焊缝的焊接参数即可。如:SAW四条角焊缝,腹板δ =6mm 盖板δ =8mm,可以借用板厚为δ =6mm的对接焊接的参数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如:I=340A,V=24V,焊接速度=300mm/min。

6.执行的规范、标准滞后。起重机械目前尚无专门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和规范,各制造企业可与监检机构商议,参照1996年8月19日劳动部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录Ⅰ“焊接工艺评定”,制定本企业的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准则(参见质检特函 [2006]50号文)。专门正式的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的规范和标准,直到现在也未见颁布。这样就给桥门式起重机的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带来一定的混乱。所以,急需出台专门关于起重机的焊接工艺评定的规范、标准。在规定中应明确:哪些焊缝需要做焊接工艺评定?不要求焊透的T型接头角焊缝、角接接头角焊缝怎样处理等等情况。

桥门式起重机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实际情况较差,而焊接工艺评定全部采用锅炉、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又有些过于严格。本着科学、合理、实效的原则应折衷处理。尽快出台一部关于起重机焊接工艺评定规范或标准,以规范和约束起重机的制造焊接行为,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Z],JB4708-2000.

篇4

二、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公开顺应简政放权的改革方向

简政放权、减少新增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是建立“大市场、小政府”的改革方向,传统上依靠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管理社会公共资源的模式,不能够充分调动民智民力,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而信息的充分透明是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客观要求。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对政府管理和排放主体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实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行政目的。

我国预计将于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府管理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温室气体种类、纳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排放配额分配和使用方法等信息,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成本,构建公平合理的良性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管理领域存在着“上大下小”的政府资源配置情况,国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制机制较为健全,省级居中,而市、区、县级政府则缺乏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机构、人才和资金配置。中国气候变化治理还没有形成环境监察大队、安全生产监察、城市管理大队这样能够进行现场检查的行政执法队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于全国各类分散的排放源的管理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如果通过立法赋予重点排放主体将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公开的法律义务,就可以有效解决行政管理中执法能力不足的问题。重点排放主体公开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可以通过社会独立的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以确保公开信息的准确性。气候变化领域中独立第三方核查机构和审计公司、律师事务所类似,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比在政府体系中新增一系列执法监察组织更为专业、经济,更加符合“大市场、小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方向。

(二)信息公开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使温室气体管理权力

我国2008年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了针对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包括总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附则五部分,规定了行政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关于信息公开方面的规则。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无疑应适用该条例规定。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府管理分为国家、省、市县三个层级,承担着制定减排目标、分配减排配额、编制气候变化规划、管理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统计核算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监管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防灾减灾等职能。这些政府针对温室气体的管控涉及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尤其涉及到公共资金、财物、以及碳排放配额这些权属的分配,应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公开。

公开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彰显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与成效,另一方面有利于监督政府在阳光下行使公权力,杜绝腐败现象。

(三)有利于监督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全球共同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带有“正义”的色彩,而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然受到谴责。基于这样的道理,超额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一旦曝光于公众,都必将受到舆论谴责,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有可能因顾忌企业形象而减少排放。

信息公开是信用管理的重要方式。如果通过立法,将企业排放温室气体情况公开,将企业年度配额清缴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则有助于迫使企业努力改良技术、提高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从而减少排放。同时很多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美誉度,种植碳汇林,开展自愿减排,这些行动如果能够及时公开,有利于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带动其余企业和社会公众来低碳生产、改善环境。

三、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责任主体

由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信息公开指的是广义范围的信息公开,因此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包括温室气体管理者(包括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者(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

从温室气体管理者的角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具有信息公开的责任。从立法的角度应该明确哪些内容由国家政府部门公开,哪些由省级政府部门公开,哪些由县级政府部门公开。根据与省级发展改革委气候主管处室代表实地座谈发现,应着重赋予国家和省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信息公开的责任,而对于县、市一级政府则只应作原则性的规定。因为目前国内在县、市级政府几乎还没有专设气候变化工作管理的处室,承担该项管理职责的处室大多同时承担着节能环保、区域发展等多项职能,对气候变化难以做到专人负责,如果被赋予过细的信息公开责任实践中难以完成。

从温室气体排放者的角度,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众多,不可能全部纳入立法的范畴。而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绝大部分来工业、建筑、交通几个重点领域。因此在设计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时,应以排放单位的上一年度排放量为标准,赋予某些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公开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的义务。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排放企业属于私权利主体,公布过细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可能会有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因此应处理好信息公开和秘密保护的关系,对企业公布的信息不能要求过细。

四、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应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内容

在国际层面,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履约方应该每两年向公约秘书处提交国家履约信息通报,根据公约历次缔约方大会的要求提交相关履约信息。为了向国际社会彰显我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应该每年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公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即白皮书)等信息。例如中国于2015年6月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了我国的碳排放峰值目标和强度目标,就是向国际社会进行信息公开的一种方式。

在国家管理层面,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应该向社会公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国家对各省碳排放目标的分解及考核结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低碳技术目录、重大低碳政策、重大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分配等信息,这些内容除了涉及国家秘密的之外,都应该公开。同时,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在履行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职责中,应及时向社会公布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温室气体种类、纳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排放配额分配和使用方法,各年度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和配额清缴情况,具备资质的核查机构和交易机构名单等信息。

在地方层面,省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承担着编制本行政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分配碳排放配额、将本行政区排放指标进行分解考核、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监督第三方核查机构等职能,这些信息应该主动向社会公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情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等信息。

在企业层面,应该建立温室气体报告制度,明确企业达到重点企事业单位排放量门槛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向省级人民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如实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内容外,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配额清缴情况。

(二)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要求

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还包括对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和罚则。在信息公开的制度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相关信息的公开时限、公开途径(通过媒体、网站以及公报等)、公开方式(是主动公开还是依申请公开)、与秘密保护的关系等内容。

只有罚则明确才能让一项制度具有可行性。在信息公开制度中,应该分几种情形明确相关责任:一是信息公开责任主体应当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未及时公开的,应该不再拖延,立即及时公开。二是当公开的信息出现错误的,信息公开责任主体应立即改正,因信息错误造成损失的,由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三是信息公开责任主体故意隐瞒、更改或延迟公开重要应对气候变化信息的,相关负责人应该受到警告等处罚,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五、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建议

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中,信息公开制度的应重点围绕谁公开、公开什么、公开要求和罚则等内容展开。主要有以下两种立法路径:

一是按照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要求、罚则的逻辑,在《应对气候变化法》中设定信息公开制度的专门条款。

二是就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问题专门制定法律位阶较低的条例、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研究起草《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条例》或者《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专门对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系统规定。在与未来将要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和已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冲突的情况下,重点规定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信息公开的详细规则。

参考文献:

[1]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R].2015

[2]解振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