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9: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药理学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复杂,药物种类繁多,各章节缺乏联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要理解和学习这些概念及理论,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搜集大量信息,进行实验操作,总结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验证。
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医学桥梁学科,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实验课的开设,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能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深刻、更生动,使学生更爱学、乐学,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课堂效率。
为了充分地发挥实验的引导功能,院校要重视实验室建设,注重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结合临床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下是笔者就高职高专教学中关于药理学实验开展意义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很多学生平时做事没有计划,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失败。实验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提前告诉学生即将要做的实验题目,让学生先将实验目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一一搞清楚,主动地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学生因对实验内容不熟悉造成操作仓促、结果失败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情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医护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具备特殊性――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很多家庭的生活质量。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社会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除了在理论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教育外,还可以把职业道德的思想贯穿在实验课堂中。
药理学实验经常需要动物,如小白鼠、家兔等,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心。比如:在捉拿实验动物时,有的学生动作比较粗暴,有的学生为了好玩而故意伤害实验动物。此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并通过示范讲解,教会学生正确的捉拿实验动物的方法。同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实验动物很可爱,它们是弱者,它们的牺牲推动了医学的进展,应爱护它们,把对它们的伤害降到最低,切不能故意伤害实验动物。“正如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待患者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要以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本,不可轻视。”
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缩手缩脚、袖手旁观、笨手笨脚、操作不规范等不良行为。还有学生因怕脏怕累,主动放弃实验,一味依赖其他同学,坐享实验结果。此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代替学生操作。而应该在搞清原因之后,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实验相关视频,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再结合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操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几许好奇投入到实验中。
以上的实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不再被动地依赖教师的讲授,而变为主动学习。
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修养
人类在认识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成为概念。课程中的概念和理论是通过实验研究抽象地概括出来,以共性、原则、原理、规律等状态呈现出来。我们应尊重实验结果,包括正确结果和错误结果。
实验课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验不成功的学生能写出与课本结果一样的优秀报告;而努力认真做实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现象却写得与教材结果不符。对此,教师应表扬和肯定那些尊重事实、尊重实验的学生,告诫那些忽视自己实验现象和结果,一味模仿,自欺欺人的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错误,不应逃避,而要正确面对,共同探讨,分析其中的原因,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只有这样,学生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良好作风才能在实验教学中得以培养。
1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选用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判断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知识庞杂,琐碎难记,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用药环节的真实场景,在此情境下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理论知识探索、研究和解决既定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达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课前准备
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大纲,对课程中的难点及重点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病例教学方法,并将其与临床病例有机结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堂讨论范围和具体实施步骤。课堂使用的教学案例可课前打印并对学生进行分发,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知识,并进行语言组织,做好课堂发言准备。教师要根据药理学特点、单元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临床知识和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情况,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合理设计相关典型案例。为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选择的案例不得太难、太复杂或太简单,以免影响到学生自主探索资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还可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以便课堂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2]。
2.2病例展示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收集到与本节课有关的案例以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应先讲基本概念和理论,然后分析典型的临床案例。在展示案例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评判性思维,最后分小组进行公开讨论。如在讲解有机磷酸酯类药物时,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一位农村妇女因琐事与丈夫吵架,一气之下喝了一瓶乐果。家人发现时,该患者已经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瞳孔缩小、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等临床表现,立即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就诊。此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患者为什么出现这些临床表现?应采取那些急救措施?应使用何种特效解毒剂?其用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引导和解释,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药理学基本知识。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和求知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3处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每章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临床病例,安排学生根据所学药理学知识对已经做出诊断的病例提出“疾病一药物治疗”问题,以小组为单元,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写出处方,强调处方用药,同时包括处方格式、内容、书写规范等。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处方格式及其内容的正误等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再相互模拟患者和医生开出相对正确的处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参与,但要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展开辩论[3]。
2.4转换角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学习阵地,让学生维持饱满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理论联系实际,能较快掌握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如在讲授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身边的药物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等例子,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课程中,加强学生可以掌握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如讲解抗高血压药物分类时,可以分组设置为模拟药房,给出一个案例:某76岁男性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此时教师让学生找到抗高血压的药物。学生找到合理药物后,再出示医师处方:常规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硝苯地平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此时,教师根据处方提出以下问题:硝苯地平为什么可以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其基本原理是什么?该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最后教师从头至尾做一点评,加深学生的理解。
3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1案例的合理选择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但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合理的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符合预期[5]。相反,如果随意选择案例或无目的的讨论,有时会明显偏离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学生不必要讨论可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再者,并非教材章章都用案例教学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难点或重点,仍需传统系统讲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一是确保选择案例的真实、客观性,不可胡乱捏造;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和学生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常见临床典型病例,但不能过于简单,以免降低学生的思维兴趣。再者,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还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时代性要强,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案例的选择最好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还可为下节课程的讲解奠定基础。随着不断深入学习,为充分激发学生探索思维能力,可适当选择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联系。
3.2收集和设计典型案例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真正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师提前设计好典型案例。完善的案例库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典型案例。对于典型的案例,教师应对临床相关知识有所掌握,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案例教学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有充分的考虑。加之各类新药层出不强,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如果仅仅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则难以满足当前临床用药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加强综合教学能力。
3.3案例导入的方法
合理选择案例后,应选取适时、适当的案例导入方法。根据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的不同,可应用以下三种案例导入方法,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课前导入法。如在讲解“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时,教师可将当地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其喘息、咳嗽、咳痰等典型的体征及临床症状,案例的导入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进行分类,研究其作用机制。通过应用此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6]。课中导入法。案例导入时机选择在讲解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之后,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课中适时导入案例,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药理基础知识,可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药物药理的研究及认识分析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和机体异常反应,印象逐渐加深,学生不但能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更能提高学习成就感,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导入法。该种案例导入方法通常适用于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如在学习“有机磷酸酯类药物”后,可列举常见的急性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给出一个典型病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已学知识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由此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急救治疗?应选用何种特效解毒剂?其解毒机制如何?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学生通过对临床病案进行分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对临床知识的认识。
3.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已学理论知识,使之与当前问题之间进行有机联系,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讨论能够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生观点发生冲突时,能够相互反思和评价,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成员可以合理分担解决问题的认知负担,进而以团队协作形式分析和解决每个问题,体现团队精神。小组团队协作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人际关系,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使学生能融入到正常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之中。
3.5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1)在呈现案例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资源,以便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适时加入帮助学生学习重要概念、原理和技能的中期基础课,使学生能运用已学和在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3)教师应适时通过示范、质疑、监控和鼓励等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基础知识,灵活性较强。该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独立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方式,强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注重案例的导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对病例教学的认知,不断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小冰,邹剑莹,陈小华.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5):84-87.
[2]高雪梅,张轩萍.临床案例在提高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20-421
[3]唐慧勤.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3):97-99.
[4]郑书国,王宏婷,杨解人.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92-594.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指利用数学处理的方法,对药物或者其他外源性的物质在人体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进而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所产生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意义。目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已经渗入到了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毒理学等多门学科中,贯穿于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现今药物深度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
1、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1、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新药发现
药物在具备低毒副作用以及良好药效的同时应该具备较好的药动学的性质,比如:生物利用度和吸收好;中度的蛋白结合率;良好的溶解度;在体内的代谢物毒性低或者无毒等等。因此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且对药物结构可能会对参数产生哪些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代谢和结构之间的规律,进而为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1.2、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
药物必须要到达靶部位,并且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的部位结合产生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应有的药理效应。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作用部位期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例如速尿利尿剂,其作用的强度和Na+排出量、尿流量、血药浓度有着线性关系;水杨酸在体内达到50-100mg/L时具有镇痛作用,浓度大于250mg/L时具有抗风湿的作用,浓度在350-450mg/L时具有消炎作用;当浓度大于500mg/L时会出现毒性副作用;当浓度在1600mg/L-1800mg/L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地研究,从而知道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
1.3、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制剂学的研究
好的药物剂型是安全、有效、均匀、稳定的,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有效地筛选和评价药物的急性,从而帮助临床合理地用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他们都具有维持药物有效的浓度、减少用药的次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将药物靶向到作用部位的有点,利用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对药物的各种剂型进行评价,观察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4、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其主要是对中药的单方、组分、活性成分以及复方在人体内的排泄、代谢、分布、吸收等动态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的组成、某些中药其作用机理进行阐明。中药复方中的每一味药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方,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进行协同作用,而真正起作用的药物可能不一定是存在于单味药或者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极有可能是其在人体内经过代谢后所转化的新化学物质。因此通过动力学的研究能够认识到真正起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够阐明活性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分布以及吸收全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1.5、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毒理学研究
与毒性试验结合,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及药物的毒性进行探讨。药物毒代动力学是临床试验于非临床试验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找出比较全身毒性、暴露和毒代动力学数据于时间的关系。利用毒代动力学可以阐明重复给药对代谢过程的影响;阐述毒性试验条件之下全身暴露和毒理发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用于对在试验中药物毒理学发现或者改变的解释,从而为临床前的毒性试验提供依据;通过对代谢产物的研究以及揭示出毒性的作用机制。
1.6、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临床用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行阐述。因此其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比较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代谢物是不是一致;其次是对于在人体内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也应该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利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阐述在相关适应症治疗的条件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物在体内代谢动力学规律的影响。上述研究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对药物的毒性反应提供合理的预测。临床给药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多剂量的给药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的剂量都需要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若是给药剂量太少,则药物无效;若是给药剂量太大,则可能会引起中毒;若是给药间隔时间很短,则很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若是给药时间间隔过长则体内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不能维持。
2、展望
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都应该进行多学科间的综合讨论以及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研究深入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从而阐述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帮助临床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指导医师正确用药。
【参考文献】
[1] 陈艳军, 关勇彪. 毒物动力学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 . 毒理学杂志, 2005, 20( 2 ): 119-121.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Key words: Veterinary Pharmacology;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68-02
0 引言
《兽医药理学》将生理生化、兽医微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知识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联系起来,因此,这门课程不仅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更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为了更好的对兽医药理学理论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必须进行兽医药理学实验,从而达到在药理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践研究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由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整个兽医药理学教学中,此门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建设以及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对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锻炼,首先,有助于验证药理学理论,能够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难懂以及凌乱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其次,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运用兽医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1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原则
按照理论教学的要求,通过试验验证已知的结论,从而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即验证型实验[2]。验证型试验起到了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作用。例如:对于小白鼠的保定方法、小白鼠的灌胃、皮下及腹腔注射法等,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后,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教学内容。通过验证性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规范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方法和原理,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例如在探讨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作用关系的实验中,选取硫酸钡和氯化钡作为研究对象。因钡离子的溶解度不同,观察到的毒性反应也有所不同。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在教学体系中应加强,其对基础的知识点掌握有巩固作用。
综合性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运用和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一门甚至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不仅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例如抗菌剂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中选取磺胺嘧啶钠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即考察了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机理,又涉及了这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综合性实验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考验了学生对知识点整体运用能力。综合性实验应适当增加,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是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进行实验时,在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分析结果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指导老师只负责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的审查和指导。教师也可以选出设计新颖、创新性强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2]。为了使得实验教学成为技能和智能训练的小型科研,应当开设学生设计的综合性实验。
2 增加实验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
更新和维护实验室作为试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综合规划实验仪器设备、正确选择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以及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等。充分利用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等现代电教设备。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和制度化,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得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以及有据可查。如: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消耗物品、仪器说明资料、实验经费以及教学档案等;每月定期对电子设备进行调试,发现故障的时候及时进行维修;根据不同班次周密计算所需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动物数等并保证供应。同时要求进入实验室的同学都必须穿实验服,严禁在实验课中大声喧哗,养成严谨的学习风气等[3]。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应当在现有基础上改进配套设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而建立多媒体实验室。总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而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4]。
3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关键就是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他们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系统的知识技术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同时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应当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科学管理实验室作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人员应当分工明确、团结合作,既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专长,还要充分发扬集体精神,使之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团体。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药理学实验教学和指导技能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应当采取预实验、预试讲、集体讨论备课和举办实验技能培训班等方式。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综合规划,正确地选择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实验人员应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教师应提高对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投身改革,学校也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这项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从而逐渐强化以及改进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观念,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功政.《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3):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