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15 14:59: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理学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理学的意义

篇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复杂,药物种类繁多,各章节缺乏联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要理解和学习这些概念及理论,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搜集大量信息,进行实验操作,总结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验证。

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医学桥梁学科,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实验课的开设,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能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深刻、更生动,使学生更爱学、乐学,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课堂效率。

为了充分地发挥实验的引导功能,院校要重视实验室建设,注重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结合临床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下是笔者就高职高专教学中关于药理学实验开展意义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很多学生平时做事没有计划,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失败。实验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提前告诉学生即将要做的实验题目,让学生先将实验目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一一搞清楚,主动地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学生因对实验内容不熟悉造成操作仓促、结果失败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情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医护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具备特殊性――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很多家庭的生活质量。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社会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除了在理论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教育外,还可以把职业道德的思想贯穿在实验课堂中。

药理学实验经常需要动物,如小白鼠、家兔等,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心。比如:在捉拿实验动物时,有的学生动作比较粗暴,有的学生为了好玩而故意伤害实验动物。此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并通过示范讲解,教会学生正确的捉拿实验动物的方法。同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实验动物很可爱,它们是弱者,它们的牺牲推动了医学的进展,应爱护它们,把对它们的伤害降到最低,切不能故意伤害实验动物。“正如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待患者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要以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本,不可轻视。”

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缩手缩脚、袖手旁观、笨手笨脚、操作不规范等不良行为。还有学生因怕脏怕累,主动放弃实验,一味依赖其他同学,坐享实验结果。此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代替学生操作。而应该在搞清原因之后,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实验相关视频,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再结合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操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几许好奇投入到实验中。

以上的实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不再被动地依赖教师的讲授,而变为主动学习。

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修养

人类在认识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成为概念。课程中的概念和理论是通过实验研究抽象地概括出来,以共性、原则、原理、规律等状态呈现出来。我们应尊重实验结果,包括正确结果和错误结果。

实验课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验不成功的学生能写出与课本结果一样的优秀报告;而努力认真做实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现象却写得与教材结果不符。对此,教师应表扬和肯定那些尊重事实、尊重实验的学生,告诫那些忽视自己实验现象和结果,一味模仿,自欺欺人的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错误,不应逃避,而要正确面对,共同探讨,分析其中的原因,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只有这样,学生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良好作风才能在实验教学中得以培养。

篇2

1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选用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判断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知识庞杂,琐碎难记,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用药环节的真实场景,在此情境下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理论知识探索、研究和解决既定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达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课前准备

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大纲,对课程中的难点及重点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病例教学方法,并将其与临床病例有机结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堂讨论范围和具体实施步骤。课堂使用的教学案例可课前打印并对学生进行分发,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知识,并进行语言组织,做好课堂发言准备。教师要根据药理学特点、单元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临床知识和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情况,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合理设计相关典型案例。为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选择的案例不得太难、太复杂或太简单,以免影响到学生自主探索资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还可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以便课堂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2]。

2.2病例展示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收集到与本节课有关的案例以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应先讲基本概念和理论,然后分析典型的临床案例。在展示案例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评判性思维,最后分小组进行公开讨论。如在讲解有机磷酸酯类药物时,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一位农村妇女因琐事与丈夫吵架,一气之下喝了一瓶乐果。家人发现时,该患者已经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瞳孔缩小、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等临床表现,立即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就诊。此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患者为什么出现这些临床表现?应采取那些急救措施?应使用何种特效解毒剂?其用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引导和解释,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药理学基本知识。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和求知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3处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每章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临床病例,安排学生根据所学药理学知识对已经做出诊断的病例提出“疾病一药物治疗”问题,以小组为单元,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写出处方,强调处方用药,同时包括处方格式、内容、书写规范等。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处方格式及其内容的正误等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再相互模拟患者和医生开出相对正确的处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参与,但要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展开辩论[3]。

2.4转换角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学习阵地,让学生维持饱满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理论联系实际,能较快掌握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如在讲授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身边的药物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等例子,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课程中,加强学生可以掌握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如讲解抗高血压药物分类时,可以分组设置为模拟药房,给出一个案例:某76岁男性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此时教师让学生找到抗高血压的药物。学生找到合理药物后,再出示医师处方:常规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硝苯地平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此时,教师根据处方提出以下问题:硝苯地平为什么可以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其基本原理是什么?该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最后教师从头至尾做一点评,加深学生的理解。

3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1案例的合理选择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但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合理的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符合预期[5]。相反,如果随意选择案例或无目的的讨论,有时会明显偏离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学生不必要讨论可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再者,并非教材章章都用案例教学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难点或重点,仍需传统系统讲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一是确保选择案例的真实、客观性,不可胡乱捏造;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和学生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常见临床典型病例,但不能过于简单,以免降低学生的思维兴趣。再者,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还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时代性要强,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案例的选择最好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还可为下节课程的讲解奠定基础。随着不断深入学习,为充分激发学生探索思维能力,可适当选择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联系。

3.2收集和设计典型案例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真正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师提前设计好典型案例。完善的案例库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典型案例。对于典型的案例,教师应对临床相关知识有所掌握,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案例教学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有充分的考虑。加之各类新药层出不强,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如果仅仅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则难以满足当前临床用药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加强综合教学能力。

3.3案例导入的方法

合理选择案例后,应选取适时、适当的案例导入方法。根据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的不同,可应用以下三种案例导入方法,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课前导入法。如在讲解“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时,教师可将当地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其喘息、咳嗽、咳痰等典型的体征及临床症状,案例的导入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进行分类,研究其作用机制。通过应用此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6]。课中导入法。案例导入时机选择在讲解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之后,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课中适时导入案例,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药理基础知识,可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药物药理的研究及认识分析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和机体异常反应,印象逐渐加深,学生不但能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更能提高学习成就感,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导入法。该种案例导入方法通常适用于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如在学习“有机磷酸酯类药物”后,可列举常见的急性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给出一个典型病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已学知识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由此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急救治疗?应选用何种特效解毒剂?其解毒机制如何?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学生通过对临床病案进行分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对临床知识的认识。

3.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已学理论知识,使之与当前问题之间进行有机联系,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讨论能够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生观点发生冲突时,能够相互反思和评价,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成员可以合理分担解决问题的认知负担,进而以团队协作形式分析和解决每个问题,体现团队精神。小组团队协作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人际关系,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使学生能融入到正常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之中。

3.5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1)在呈现案例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资源,以便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适时加入帮助学生学习重要概念、原理和技能的中期基础课,使学生能运用已学和在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3)教师应适时通过示范、质疑、监控和鼓励等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基础知识,灵活性较强。该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独立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方式,强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注重案例的导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对病例教学的认知,不断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小冰,邹剑莹,陈小华.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5):84-87.

[2]高雪梅,张轩萍.临床案例在提高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20-421

[3]唐慧勤.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3):97-99.

[4]郑书国,王宏婷,杨解人.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92-594.

篇3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指利用数学处理的方法,对药物或者其他外源性的物质在人体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进而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所产生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意义。目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已经渗入到了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毒理学等多门学科中,贯穿于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现今药物深度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

1、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1、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新药发现

药物在具备低毒副作用以及良好药效的同时应该具备较好的药动学的性质,比如:生物利用度和吸收好;中度的蛋白结合率;良好的溶解度;在体内的代谢物毒性低或者无毒等等。因此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且对药物结构可能会对参数产生哪些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代谢和结构之间的规律,进而为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1.2、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

药物必须要到达靶部位,并且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的部位结合产生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应有的药理效应。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作用部位期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例如速尿利尿剂,其作用的强度和Na+排出量、尿流量、血药浓度有着线性关系;水杨酸在体内达到50-100mg/L时具有镇痛作用,浓度大于250mg/L时具有抗风湿的作用,浓度在350-450mg/L时具有消炎作用;当浓度大于500mg/L时会出现毒性副作用;当浓度在1600mg/L-1800mg/L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地研究,从而知道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

1.3、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制剂学的研究

好的药物剂型是安全、有效、均匀、稳定的,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有效地筛选和评价药物的急性,从而帮助临床合理地用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他们都具有维持药物有效的浓度、减少用药的次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将药物靶向到作用部位的有点,利用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对药物的各种剂型进行评价,观察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4、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其主要是对中药的单方、组分、活性成分以及复方在人体内的排泄、代谢、分布、吸收等动态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的组成、某些中药其作用机理进行阐明。中药复方中的每一味药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方,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进行协同作用,而真正起作用的药物可能不一定是存在于单味药或者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极有可能是其在人体内经过代谢后所转化的新化学物质。因此通过动力学的研究能够认识到真正起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够阐明活性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分布以及吸收全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1.5、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毒理学研究

与毒性试验结合,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及药物的毒性进行探讨。药物毒代动力学是临床试验于非临床试验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找出比较全身毒性、暴露和毒代动力学数据于时间的关系。利用毒代动力学可以阐明重复给药对代谢过程的影响;阐述毒性试验条件之下全身暴露和毒理发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用于对在试验中药物毒理学发现或者改变的解释,从而为临床前的毒性试验提供依据;通过对代谢产物的研究以及揭示出毒性的作用机制。

1.6、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临床用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行阐述。因此其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比较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代谢物是不是一致;其次是对于在人体内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也应该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利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阐述在相关适应症治疗的条件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物在体内代谢动力学规律的影响。上述研究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对药物的毒性反应提供合理的预测。临床给药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多剂量的给药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的剂量都需要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若是给药剂量太少,则药物无效;若是给药剂量太大,则可能会引起中毒;若是给药间隔时间很短,则很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若是给药时间间隔过长则体内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不能维持。

2、展望

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都应该进行多学科间的综合讨论以及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研究深入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从而阐述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帮助临床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指导医师正确用药。

【参考文献】

[1] 陈艳军, 关勇彪. 毒物动力学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 . 毒理学杂志, 2005, 20( 2 ): 119-121.

篇4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Key words: Veterinary Pharmacology;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68-02

0 引言

《兽医药理学》将生理生化、兽医微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知识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联系起来,因此,这门课程不仅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更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为了更好的对兽医药理学理论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必须进行兽医药理学实验,从而达到在药理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践研究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由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整个兽医药理学教学中,此门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建设以及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对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锻炼,首先,有助于验证药理学理论,能够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难懂以及凌乱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其次,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运用兽医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1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原则

按照理论教学的要求,通过试验验证已知的结论,从而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即验证型实验[2]。验证型试验起到了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作用。例如:对于小白鼠的保定方法、小白鼠的灌胃、皮下及腹腔注射法等,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后,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教学内容。通过验证性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规范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方法和原理,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例如在探讨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作用关系的实验中,选取硫酸钡和氯化钡作为研究对象。因钡离子的溶解度不同,观察到的毒性反应也有所不同。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在教学体系中应加强,其对基础的知识点掌握有巩固作用。

综合性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运用和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一门甚至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不仅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例如抗菌剂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中选取磺胺嘧啶钠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即考察了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机理,又涉及了这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综合性实验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考验了学生对知识点整体运用能力。综合性实验应适当增加,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是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进行实验时,在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分析结果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指导老师只负责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的审查和指导。教师也可以选出设计新颖、创新性强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2]。为了使得实验教学成为技能和智能训练的小型科研,应当开设学生设计的综合性实验。

2 增加实验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

更新和维护实验室作为试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综合规划实验仪器设备、正确选择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以及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等。充分利用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等现代电教设备。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和制度化,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得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以及有据可查。如: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消耗物品、仪器说明资料、实验经费以及教学档案等;每月定期对电子设备进行调试,发现故障的时候及时进行维修;根据不同班次周密计算所需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动物数等并保证供应。同时要求进入实验室的同学都必须穿实验服,严禁在实验课中大声喧哗,养成严谨的学习风气等[3]。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应当在现有基础上改进配套设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而建立多媒体实验室。总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而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4]。

3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关键就是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他们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系统的知识技术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同时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应当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科学管理实验室作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人员应当分工明确、团结合作,既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专长,还要充分发扬集体精神,使之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团体。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药理学实验教学和指导技能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应当采取预实验、预试讲、集体讨论备课和举办实验技能培训班等方式。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综合规划,正确地选择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实验人员应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教师应提高对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投身改革,学校也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这项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从而逐渐强化以及改进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观念,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功政.《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3):222-224.

篇5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35-02

【摘要】 生理学是医学生学习较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由于该学科的理论性强、内容深奥而广泛,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消极情绪,为了阐明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对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本科2009级4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生理学与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进行探讨及分析,旨在呼吁医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给予高度重视,为更好地、更出色地完成医学生誓言赋予的神圣使命做出努力。

【关键词】 生理学; 医学生; 高度重视; 学习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3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1991年宣布在全国医学院校实施《中国医学生誓言》宣誓,所以医学生步入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医学生誓言赋予了未来医生神圣的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如何能肩负起这一使命?其前提条件是要求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能掌握和运用各学科的知识。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是先学基础学科,后学临床学科,在基础学科的学习先后顺序为: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医学生往往反映基础学科的学习枯燥乏味,尤其是生理学既抽象又难学[1],加上有轻视基础学科的思想存在,容易出现学习的兴趣降低、信心减弱和对学习不够重视等现象,造成消极学习情绪。为了阐明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对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本科2009级4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生理学与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进行探讨及分析,旨在呼吁医学生应对生理学的学习给予高度重视。

1 生理学与解剖学和组织学的联系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解剖学和组织学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正常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特征和结构间的毗邻及其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生理学与解剖学和组织学有联系的学生占92.37%,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机体的生理功能与结构存在紧密关联。例如,心血管系统内的血液能沿着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此功能的产生是由于有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的结构存在;肾小球不能将红细胞和蛋白质滤过,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孔较小及滤过膜各层表面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因此,生理学是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础上探讨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不同的组织结构有着不一样的功能。

2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联系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病理生理学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80.85%,认为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有联系的学生占83.74%,认为学好生理学能降低病理生理学学习难度的学生占83.30%,认为生理学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有帮助的学生占78.84%,提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对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病理生理所阐述的血栓形成条件和机制与生理学的血小板生理特性和功能、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和过程、血流特点等知识不可分割;水肿产生的机制与生理学的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物质和作用、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肾小球滤过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等知识有关。所以,病理生理学所探讨的疾病发生、发展及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都是在生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3 生理学与药理学的联系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药理学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76.17%,认为生理学与药理学有联系的学生占79.96%,认为学好生理学能降低药理学学习难度的学生占78.62%,认为生理学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有帮助的学生占77.95%,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与生理学知识密切相关,药物可通过调节和改变正常机体生理功能活动而达成。例如,麻醉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涉及到生理学的神经细胞兴奋性、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细胞膜对物质的跨膜转运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等知识;甘露醇、高渗葡萄糖治疗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涉及到生理学的晶体渗透压和渗透性利尿的作用原理。可见,生理学知识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4 生理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学习临床学科之前必须先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占75.50%、认为生理学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的学生占72.61%,表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理学与临床学科有一定的内在联系。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尔纳(Claude Bernard)指出:“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说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一个医师要研究生病的人,要用生理学来阐明和发展关于疾病的科学。”说明生理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常机体的功能活动发生异常变化、内环境不能保持稳态所致;换句话说,机体各种功能和现象的表现在生理范围内的便属于正常,超出生理范围的就是异常,异常的机体就会引发疾病。例如,生理学中血浆的pH值范围为7.35~7.45,如果超过7.45说明机体发生了碱中毒,低于7.35就能说明机体发生了酸中毒,而碱中毒比酸中毒的患者更容易缺O2的原因需要用生理学中氧离解曲线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才能加以解释;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患者的呼吸表现为浅而慢的原因需要用生理学中肺牵张反射才能加以解释;色盲、夜盲症的发生原因分别与生理学中视锥细胞的类型及其功能和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合成及其功能有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与生理学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数量和功能有关;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可应用生理学中所学习的心电图P-R段的时限来判断,心肌缺血与否可应用生理学中所学习的心电图S-T段和T波的表现来区分;对治疗心绞痛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应选用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而不能选用普萘洛尔,在抢救心力衰竭患者时应选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而不应选用去甲肾上腺素,这些药物的选择与生理学中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类型及其生理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紧密相关;对呼吸衰竭的患者出现缺O2伴明显CO2潴留时,应给予低浓度(

因此,生理学与临床各学科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生理学的正常现象、正常表现、正常范围、正常功能可作为判断疾病的标准,同时生理学对认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有指导作用。

5 生理学与老龄保健联系

由于科学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人类的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老年学。老年学是研究人类的老龄化和延长寿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生理角度看,老年人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会出现退行性的变化,使相应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下降;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利用生理学的知识给老年人提供保健帮助。例如,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引起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了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老龄人要注意少吃多餐并在烹调食物时以细、软、炖为主;老年人的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出现反应缓慢、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为了减缓大脑皮层功能的衰退,老龄人要注意多看书或影片、多读书或报、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语言交往;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起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出现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致病,为了增强体质、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老年人要注意适当的锻炼、休息、加强营养。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整体水平研究衰老的机理和延缓衰老的方法[2-4],这些研究都建立在生理学中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各器官和系统功能、机体功能调节等生理知识之上的。所以,利用生理学知识来指导老年人自身保健并提高生活质量,给老龄人提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帮助。

综上所述,生理学的知识渗透在后续基础学科和临床各学科之中,这就决定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生理学是医学生学习较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医学生还不能认识到所学的生理学知识与后续的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相关性,加上学习生理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相隔时间较长,且生理学的理论性强、内容深奥而广泛,往往影响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有赖于生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知识加以分析,让医学生在学习正常功能的同时能够早些接触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知识;引导医学生深刻认识生理学知识对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学习的正相关影响作用,灌输重视生理学在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概念,让医学生刻苦学好生理学,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和力量。

生理学之所以成为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由于它以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又是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乃至临床各学科和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基础,它与各医学学科之间有着紧密而广泛的联系,并起到承前启后的功效,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发挥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它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康复和保健、研究等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因此,医学生必须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生理学的学习,为后续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的学习和医学临床及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地、更出色地完成医学生誓言赋予的神圣使命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彩冰.课堂讨论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34(3):405-406.

[2]C Sti,Péter Csermely.Protein stress and stress proteins: implications in aging and disease[J].Journal of Biosciences,2007,32(3):511-515.

篇6

当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发展趋势,它的理论对我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正在深入进行的教学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创新教育极具启发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其主观能动性。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向学习者单向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认知内容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突出了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应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真正科学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自主学习。总体而言,建构主义强调教学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交互性和开放性。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药剂专业学生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奠定基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不易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只有掌握并运用认知规律来指导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药理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理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融入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重构提供基础平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或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而是靠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即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习者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去回顾、寻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格外重视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应用于药理学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使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主动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并将新的知识通过意义建构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例如,讲解“肾上腺素解救过敏性休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过敏性休克的病理变化,如微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脏抑制、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再引导学生分析兴奋肾上腺素α、β受体所引起的效应,学生自然就能轻松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掌握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再如讲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时,引导学生回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归纳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因素,进一步分析治疗时的着手点—─增强防御因子的作用,降低攻击因子的作用,那么本类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环节就一目了然了。只要牢固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知识体系,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建与教学内容要求符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性学习是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它与建构主义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这种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境中评估。药理学不仅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后采取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占全部治疗的70%一80%以上。而建构药理学的知识是正确使用药物的基础。教师要阐明本课程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药理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药物品种繁多、更新速度快,新产品上市周期和使用周期缩短、淘汰加快,这就对医、护、药从业人员对药物的熟知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联系具体的临床病例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知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问题、情境或事件上,提倡以问题驱动学习。教师可依据教材上的结论引申出若干问题启发联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时,可先让学生观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录像片,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中毒机制、中毒症状与胆碱受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针对症状和病因应采取哪些有效的解救措施,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临床具体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围绕目标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和提高其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以适当的学习方法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理解,要依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结构化,而不能简单地把零散的知识堆积在大脑中。应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探索新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前人的间接经验与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理学知识点较多而且分散,学生普遍反映难记、易忘,要鼓励学生多归纳、总结,比较同类药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比较各类药物的区别。例如,比较肝素、华法林、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过量解救;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等。通过这样的比对,学生认清了药物之间的异同点,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需鼓励学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的问题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糖皮质激素作用复杂,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其对代谢的影响、抗炎、抗毒素、抗免疫、抗休克“四抗”作用,以及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可通过一种药物使分散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与记忆。另外,要鼓励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概括总结复杂、零散的知识点,如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总结为“一进、一退、五诱发”,并由此进行理解和记忆。

四、重视药理学实验,在实验中体现协作交流式的互动学习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协作交流式的互动学习。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实验小组,利用所掌握的药理学理论知识和生理学、病理学实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教师对每一份实验设计认真评阅,从创新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结合科研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如创新性、对照、随机、重复、数据处理、实验动物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教学是当今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趋势。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时空局限,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它所具备的强大信息容量、交互功能、虚拟功能,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并为学生自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收集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收集典型临床病例、常用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等,使学生认识到药理学的重要意义。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所需信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还可通过网络自我测评系统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与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做出及时的分析、评价和指导。

六、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药理学教学

在药理学教学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临床医学系学生,我们注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一些临床用药实例、不良反应监测、新药的应用及新的临床用药思路等知识充实到药理学教学中,这对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我们平时想方设法多与临床医生交流,还不定期地邀请有丰富临床用药经验的临床医生举办临床用药知识讲座,使师生更多地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这样可拉近药理学与临床工作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药剂专业的学生,我们增加了处方知识及处方分析内容,定期举办药事法规讲座,进行药事管理知识培训,及时通报国内外新药发展动态、药物不良反应,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使广大学生的药学知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篇7

“三疑三探”是河南省西峡第一高级中学在教学实践中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4个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它体现了目前多数学者普遍认可的教学观点,具体如下:(1)建构主义教学观: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是靠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单方向传递,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不是被动接受者,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不能由教师一手包办。(2)自主学习理论: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钻研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头脑来思考,用双眼来观察,用双手来做的精神。”教育家叶圣陶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些都强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曾称:“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也是教育改革其中之一。”(4)探究学习理论: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2]。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连接医学和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性学科。目前我国药理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该门课程学习难度较大,概念抽象、药名多、药物别名多、药物作用及其机制多、药物用途多、药物不良反应多,即使在该门课程上投入了很多时间,也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加之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基础普遍差,底子薄,自信心不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普通大专临床医学专业3班(共184人)为实验组,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选择5班(共180人)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基础学科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由同一教师授课,时间为一学期。两组均采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开贞主编的《药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授课学时均一致。

1.2研究问题

笔者从以下两方面研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1)是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2)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第一个方面,主要从学生平时是否能够主动预习教材、学习药理学的途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解决办法等进行分析;对于第二个方面,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3方法

1.3.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结合多媒体教学,以讲授重点知识为主,学生集体听课。实验组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制定药理学课程标准、教案。同时,鼓励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2)组织教学:①设疑自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方式独立自主探究问题,并寻找答案。②解疑合探。学生自由结合为学习小组,每组6人,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重点讲解学生讨论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并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表示肯定,给予鼓励。③质疑再探。在完成本节课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课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目的。④运用拓展。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写一些思考题,测试自己的掌握情况。(3)课后反思。在应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时,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教师设计问题层次不清,学生无法展开讨论等。教师需要反复学习,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3.2统计学处理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评价,发放问卷184份,回收180份,有效回收率97.8%。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均采取统一安排的闭卷考试,制定标准答案,进行药理学期末考试。有关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SD)表示,组间对比分析应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以医学生职业态度和人际沟通方式测评量表评价学生沟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自主学习自评量表评价学生自学能力[3],了解学生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84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7.8%,

2.2考试成绩

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方式,侧重考评学生的参与、交流、准备情况以及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由理论考核、实验技能考核、PBL教学评价等部分构成,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同时加强结果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习[4]。实验组药理学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两组学生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3.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既有提问环节,又有启发和讨论环节,问卷调查中有92.8%的学生表示喜欢药理学这门课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围绕课堂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2“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篇8

药学心理学这一概念在近几年才出现在临床医学中,我们所述的药学心理学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在使用同样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不同心理诱导将会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药学心理学是一门与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以及药理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的目的是通过药学服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诱导,从而激发患者对疾病抵抗的潜在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药物治疗效果。

1.2药学心理学的功效

在药学心理学领域心理因素是医务人员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因为药学心理学发生作用的基础就是病人,接着通过药师、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等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对患者进行心理诱导作用,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好,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可以证明,药学心理学的作用就是“安慰剂效应”。但是,因为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性格,所以同样的药物对不同的患者将会产生不同的疗效。通常情况下,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患者在使用药学心理学治疗之后产生的治疗比那些悲观,消极的病人在使用了药学心理学之后的效果要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鼓励患者以热情、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使患者建立起打败疾病的信心,最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相关药学心理学学者曾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药学保健过程中心理药效学的“安慰剂效应”是最为有效的表现。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数据结果显示,在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安慰剂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率通常可以达到30%~50%左右,曾有专家对237例慢性肝炎、溃疡病、精神衰弱以及高血压等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进行药学心理学方面的心理因素治疗而使得病情好转的患者超过一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甚至高达81%左右。

2药学心理学的应用

2.1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

若是患者受到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他就可能出现过激的不良情绪,消极的情绪可能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消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因素,强化治疗效果,给患者提供最贴心、最人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这就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与疑虑,临床医药护需要为患者提供耐心、详细且专业化的解答。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用心理学的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尽可能减少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产生的消极影响。利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疏导与安慰,从而树立其战胜病魔的决心。

2.2药学服务中药学心理学的应用

近些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步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药学心理学和药物心理学领域。药师工作者的工作意义在于,他能够从侧面反映整个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医疗工作的好坏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临床医药者来说,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切实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体会患者的痛苦与需求,不断学习新的心理学知识,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在关注药物疗效的同时,也不能懈怠对心理方面的治疗。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缓解焦躁不安的情绪,将药物治疗程序尽可能简化。同时,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营造轻松良好的治疗氛围,需要注意自身的语气与态度,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感。

2.3药物治疗中心理学的实践价值

对于部分有典型自觉症状的心因性疾病患者,其心理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生理性症状的发生,而药物心理学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精神进行调节,使其逐步缓解自己的疾病,最终达到完全痊愈的目的。药学心理学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再通过心理暗示方法巩固治疗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上,尽可能避免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精神状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协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指导性的干预,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行治疗。

2.4药学心理学能够为门诊药房窗口提供辅助

一般情况下医院门诊的就医程序比较繁琐复杂,患者数量较多且流动性大,大多数患者在门诊部取药时,由于对药物的使用方法不熟悉从而需要向药师咨询,这就需要药师为患者提供耐心、专业、全方位的讲解,使患者熟悉药物的治疗方式、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于不同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时,绝对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因为由于药师的某些不经意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都有可能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对其治疗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药学心理学药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于不同个性特质、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从实际需要的角度入手,向其说明药物的禁忌症、服用方法、剂量、常见副作用、剂型等知识,从而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58-02

20世纪90年代,PBL教学方法被全球的医学教育者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国内教育界工作者也在慢慢重视这种教学方法,且出现了许多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果。所谓的PBL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寻找证据,分小组讨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对知识技术进行传授。本文主要论述的是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一、前言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主要课程,它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桥梁学科。涉及了药学、机能学、形态学和临床等诸多学科的知识[1],一方面内容广泛,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强,而且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另一方面药理学这门学科又与实际联系紧密,临床医生要会用药、用好药,这些基本工作离不开药理学的指导,所以比较适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如今大多数院校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很容易造成授课枯燥乏味,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问题式教学法”[2]是由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指导,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将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创新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3]。目前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国际上很多高等院校采用,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4]。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卓越医师班药理学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对象与方法

1.实验对象。从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里的42名学生作为PBL教学法实施对象。这些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招录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等通过统计对比,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并且这些学生已经学习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而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实验方法。学生每7人一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组长一名及组内分工。根据教学内容,以自学为主,选择适于PBL教学的部分章节,如“抗高血压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交代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参考资料,设计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情境和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各组,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证,解决问题。具体的内容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不适用PBL教学的内容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仍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在课外自主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手段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与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独立解决问题。其后再开展小组内部讨论、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讨论、交流、比较和修正,形成对学习内容比较一致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本组的答案,以供课堂讨论之用。之后进行课堂讨论,各组学生代表先作总结发言,并提出未解决或者学习过程中新发现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小组之间开展讨论,互相提问、解答。在此环节,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过程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一旦学生讨论出现明显错误或偏离主题,教师要适时予以提示纠正并引导学生回到主题。最后教师做出归纳总结,就课堂讨论中对学生难以理解和准确掌握的难点问题,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同时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最终使学生对问题和相关知识点吃懂吃透,进而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

三、实验结果

在教学内容讲授完成后,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PBL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显示,90%的学生在PBL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方面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9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课堂效率;9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6%的学生反映能够明显提高学习兴趣;结果表明该班学生在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篇10

目前在医疗改革的推进下,使得医院药事管理地位越来越高,其原因是传统的药物保障制度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自然也就不能满足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因此作为医院药事管理人员,必须在考虑医院自身临床药学服务及其临床实际的情况下,对药事管理工作更新,并将临床药学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将药事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凸显。下面我们将以我市16家医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临床药学服务中医院药事管理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市16家医院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甲、二甲和三甲医院数量分别为8家、5家和3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和访问对象为医院药剂科所有医务工作者,相关内容包括了临床药学开展情况、药学信息服务、医院药品调配工作、医院药事管理、医院自身情况、医务工作者的基本信息(职称、年龄及其学历等)。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其访问法,且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有效。更新药事管理前的药学服务内容主要表现为用药指导,更新后的药学服务内容还包括了用药监测、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及其处方的分析等。而具体的药事管理手段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2.1完善组织结构,不仅设立了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同时还设置了临床药学室。作为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组成者包括了药学工作者及其专业药师,配制化疗药物、临床常规静脉输注药物及其肠外营养液则是主要工作内容。基于药师的专业性及其配置环境与设施的完善、无菌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大大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作为临床药学室,所选定的从业者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药师,且学历均为药理学硕士,在工作内容上包括了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剂量及其方法的收集与分析,同时向各个科室反应总结和分析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参与临床用药讨论和指导,提供药物不良反应咨询窗口,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为临床主治医师的救治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将用药注意事项、新药用法及其剂量等相关信息编订成册,并且与临床医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合理性。通过材料发放及其讲座等形式开展药学知识讲解和培训工作,更好的辅助和指导医生用药。

1.2.2由专业药师加强临床用药监督,并且参与临床用药的配置,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尤其是将特殊用药或者是特殊患者作为主要监测和监察对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促进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首先就要对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作为临床医师、药师及其药事管理部门,必须了解滥用药的危害,从而预防药源性疾病、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利用药物功效,为合理用药打下基础。其次就是明确合理用药的相关工作,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为合理用药保驾护航。再次就是准确诊断疾患,并适当药物应用,做到对症治疗。以患者的实际病况为依据进行个性化用药指导,如给药时间、剂量及其用法等,缩减用药种类,遵循药物配伍原则。最后就是淘汰不良反应多和毒副作用多的药物,实现安全用药。

1.2.3强调合理应用抗生素,在用药过程中严格遵循规定的操作和管理,具体手段如下:以医生开具的用药申请单为依据或者是以抗生素领用申请单位依据进行配发药物。对于用药剂量要严格把控,用量常规情况下在3 d以内。对于过敏性高的药物要加强用药监测,同时做好皮试,以降低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1.2.4强化静脉用药管理,并依据医院自身情况出示静脉用药的规定,具体内容包括:①静脉用药申请单由医生开具,由药师核对,签字认可之后才可视为有效;②严格执行抗生素用药管理;③在应用贵重药(如白蛋白注射剂)时,应将临床检验报告附加于静脉用药申请单上。以此来减少临床药物滥用现象,控制静脉用药,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的提升。

1.2.5实现药学服务计算机化,在医院划价收费、医嘱处方及其库存控制等方面均采用计算机操作,转变传统手工书写记录方式,该做法优势主要为以下几点:首先药师得到了充分应用,使其从文书岗位过渡到了临床指导和参与,进而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其次就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在计算机的作用下,病房、门诊和药房之间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将管理程序简化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轻工作者劳动强度。再次就是实现了电子处方,消除许多繁琐环节,如划价等工作都能够通过计算机与药房直接交流,患者无需东奔西走。对于库存短缺的情况也能够及时的补充,这样就方便了医生和患者。

1.2.6配置药学服务设施,如血药浓度监测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疾病相关基因检测设备、质谱仪、酶标仪、片剂溶出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其液 -质联用仪等。

1.3统计学处理 回收所有的调查问卷,将相关数据以Epidata 3.1软件录入,为了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无误,采用的是双人录入和校验,之后再将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分析处理,以χ2检验,当P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新医院药事管理前后,临床药学服务方面存在显著地差异性,P

3 结论

药事管理属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与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密切相关性,其管理成效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医患关系,同时也关乎患者的治疗和治疗周期等,因此,作为医院领导,必须重视药事管理,并从完善组织结构、发挥药师作用及其完善硬件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着手处理。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过程中,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完善医院的硬件配套,还能缩短住院周期、和谐医患关系、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显著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因此各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药事管理,促进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11-0014-02

药物经济学是以卫生经济学基础而发展建立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其作用贯穿于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为产品的开发提供决策,将为新形势下的药品监督立法及管理的更加科学合理,促进药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有利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有四种: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方面:

1 优化临床用药方案

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过程。目前情况下其主要任务是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医疗和社会服务项目斫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比值,其目的不仅是节约药品费用更重要的是使药品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选择药品价格的“高”与“低”,并不标志着治疗方案的“优”与“劣”,因为药物经济学不光注重治疗成本,同时还注重治疗效果,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得。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问题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在多个治疗方案中,一个治疗方案即便成本较高,但临床效果显著,仍不失为较佳的治疗方案。

2 指导临床药学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对医疗保健健需求的日益增加,卫生保健费用(其中相当一部分药物费用)的逐年上涨己成为妨碍各国卫生事业向前发展的沉重负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医疗制度的经济改革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药物经济学为此尽微薄之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指导,其中包括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干预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其注意事项等。②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医学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病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液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倔效应,这样既可调节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3 应用于药品的采购与贮存

我国医药市场中普遍存在一种药物多家生产的现象。同时其价格差异也很大。为此,国家纠正药品流通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广大患者的医疗负担,推出了“招标采购”的新举措,既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在获得同样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要去考虑药品的经济性,将真正具有良好成本效果的药品奉献给广大的医患者。这也是药物经济学在药品流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另外,药品是人们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药品的质量除了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外,与其贮存方法也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规定在冷库中贮存的药品,如在常温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还会降低药品的疗效乃至失败,同时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如果使用了这种药品,即便临床医师已经拟定了成本―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也达不到预期的疗效,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还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由此可见,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采购与贮存药品,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4 指导医院制剂的研制和生产

医院制剂是医药市场的重要补充,能应临床之所急,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的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是保障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其研制和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是首要任务,即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制剂研制过程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评价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生产过程中,除严格按GPP标准执行外,还应将药物经济学分析法应用到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根据不同制剂品种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改变以往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工艺粗放的局面,优选工艺,进一步提高制剂产品的质量,例如可用吸附澄清技术替代传统的醇沉技术,可节约大量成本。

5 应用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根据医药学的最新学术水平,从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包括疗效评价,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学从社会角度出发,动用药物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成本和相应效益方面进行鉴别、比较,决定出最佳医疗服务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让人们以最小的代价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因此,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上市后药物的经济性进行科学评价,是目前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负担形式下的急迫任务之一,也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法对一个药品的实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评价,使得该药在临床上得以合理的应用,使患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6 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

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拟开发的新药进行评审,从治疗作用、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可以避免新药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可以使新药开发更加科学合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利用药物经济学加强新药研究经济管理和评审,以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和卫生资源的浪费。通过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对开,发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合理的新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今后我国新药开发和评审应该重视的内容之一。

篇12

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爱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操作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和社区护理服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专业基础教材的《药理学》,按照理论知识“适度、够用”注重“应用性”,突出护理特色的原则,谈一谈如何以培养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对中职药理学教材进行改革。

一、根据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药物应用护理》教材

传统药理学教材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不太注重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一本药理学教材常常许多专业共用,内容多而深奥,雷同于本科教材,而中职卫生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临床医学类专业早已停办,全部被护理类专业覆盖,所以新编的药理学教材我们更名为培养目标对应的《药物应用护理》,除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和培育护理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从护理职业分析入手构建运用知识的体系,突出体现护理特色,服务于发展学生护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以药物应用护理技术为核心编写教材内容

1.针对护理岗位,突出护理特色。我们通过深入医院、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具体分析,我们把护理专业分为两大岗位群,即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和社区医疗护理岗位群。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其任务是应用药物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或减轻痛苦;社区医疗护理岗位群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和健康人,其任务是应用药物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书中每类药物都编有用药护理部分,尤其强调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药物中毒协助抢救这一医院临床护理岗位能力的训练,部分章节如抗高血压药物也编写了预防高血压的卫生宣教知识。

2.用“知识链接”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对接与强化。生理、生化与药理同属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四大模块中的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中职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其中的知识点和技能,往往反复出现在“三理”教材中,新编《药理应用护理》教材编写原则是生理、生化教材已叙述过的内容,《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不再重复编写,但药理内容中与生理、生化相关的知识用“知识链接”有机衔接,供教师教学做参考,为学生预习提供导向,便于相关课程内容的对接与强化。

3.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知识目标。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基础差,新编教材力求内容正确、表述准确、生动直观、形式设计美观,巧用图表,符合学生的审美和年龄特征。每章前有学习目标,便于引导学生预习;每章结束时有思考题,有利学生针对性复习,习题有适度弹性,顾及不同的学习对象,既启发学生思考,又为师生互动提供素材。

4.巧设护士职业态度目标,陶冶职业情操。新编教材巧设护士职业态度目标,旨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人文思想、心理素质教育,这是教材的灵魂,作到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陶冶情操三位一体,教书又育人,使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5.力求体现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突出实用。新编《药物应用护理》大胆删除药理章节中与临床联系不紧,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和纯属参考而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如药物的作用机制,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如护士在用药护理中的职责“三查七对”,药物调配及体外配伍禁忌,突出药物知识的实际应用。

6.铺设通往护理就业岗位的桥梁。书中每章节都用“小贴士”及时引入该章节中的新药物,新剂型,新给药方法,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和可读性,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穿插相关临床问题,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铺设了通往护理就业岗位的桥梁。

三、与《药物应用护理》教材并举,编写配套药物应用实验教材

药理实验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以护理岗位技术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标准来编写实验内容。

1.临床护理问题分析实验。与相关的理论课衔接,编写护理问题讨论实验,阿托品化的指标和阿托品中毒的指标有何不同,临床意义是什么;有四位病人,分别为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心衰、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严重贫血高排血量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有心衰体征,估计在用强心苷治疗后的预后。酚妥拉明引起的性低血压如何处理;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处理原则及具体抢救措施;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利用“标准化病人”设立情境,并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进入护士角色,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应用护理知识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典型病例药效观摩实验。为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实际问题,对一些易于观察到疗效的药物,如治疗心衰的药物强心甙,预先准备好心力衰竭的典型病例(用药前肺循环淤血咳嗽,体循环淤血包括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浮肿等明显),带领学生到医院进行现场直观教学,便于对比观察强心甙治疗的药效。

3.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药理实验。为了让学生在药理实验课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动手机会。编写实用性强、学生自己动手机会多的实验项目,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抢救;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消毒防腐药物的临床护理应用,尼可刹米致惊厥及抢救等实验课,既让学生反复练习给药方法,又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护理实际问题,学会独立复制药物中毒动物模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抢救,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实验。开放性药理实验项目为自选实验,为学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自选实验项目以教师为主导,实验目的明确,改革以往单纯做验证性药理实验的方法,增加与护理有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案,与教师讨论后独立完成。

四、与全国护士执照考试吻合的考试指南

《药物应用护理》考试应与护士资格考试中应知、应会知识点与技能等同起来,试题的内容、形式与全国护士执照考试相吻合,操作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制定药物护理应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将操作成绩单列。

总之,中职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