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增长率范文

时间:2024-01-15 15:14: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药行业增长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药行业增长率

篇1

一、引言

索洛(1957)在《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一文中,首次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将人均产出增长扣除资本集约程度增长后未被解释的部分称为技术进步率,后人称为“索洛余值”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但由于索洛本人采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测算方法有着明显的缺陷,后经丹尼森、乔根森等一批经济学家的努力,成功地发展了“索洛余值”的测算体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算作为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曾经广泛运用于一国整体经济、工业、农业等领域的测算,后有学者创造性地将此测算方法运用到金融业领域的测算中。国外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从参数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到非参数法(DEA的Malmquist指数)逐渐过渡,并在非参数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次较大的创新发展。而我国学者对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简单模仿国外研究手段的阶段,在国外研究工具上进行自主创新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将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具体阐述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量手段的变迁发展过程,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加以评述,以使国内学者对该课题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国际:从参数法到非参数法的发展

( 一 )运用参数法进行的研究 参数法主要包括索洛余值法、增长核算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前两种方法假设所有生产者都能实现最优的生产效率,从而将产出增长扣除要素投入贡献以外的部分全部归为技术进步的结果,这两种方法较为传统。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是由Aigner、Lovell、Schmidt和Meeusen、van den Broeck(1977)分别独立提出的,该方法的主要优势是打破传统方法中关于技术有效论的假设,允许技术无效率的存在,并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和技术效率的变化,这种方法比传统法更接近于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Bauer等人(1993)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对1977-1988年间美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进行度量,发现其增长率在0.1%—3.35%间变化。Kumbhakar(1990)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在技术无效的前提下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素分解为技术效率、规模经济、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以及技术进步等四个方面。另外还有Schmidt(1980、1986)、Kumbhakar(1988、1990)、Battese和Coelli(1988、1992、1995)、Kalirajan(1993)等学者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针对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 二 )运用非参数法进行的研究 (1)传统型非参数法。参数法需要假定一个具体的生产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但由于假定的数学表达式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难免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而非参数法无需假定投入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仅依靠分析实际观测到的数据对生产单元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这是非参数法的一大优点,另外参数法往往只能处理单输出的情况,对于多投入多产出的情况处理起来则非常复杂,而非参数法却是分析多投入多产出相对有效性的有力工具。其三,对于无效单元,参数法仅能说明无效程度的大小,而非参数法除了指出每项产出的改进目标外,若采用投入导向型还可以指出每项输入的减少程度,以使生产单元到达相对有效性。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非参数法比参数法更具有优越性。非参数法主要包括指数法、数据包络法和Malmquist指数法。Malmquist指数最初由Malmquist(1953)提出,Caves et al (1982)首先将该指数应用于生产率增长的测算,后来与Charmes et al(1978)建立的数据包络法相结合,于是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应运而生,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领域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Berger et al(1992)利用Malmquist指数测量了挪威银行业在放松管制期间的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发现放开管制前的生产率是下降的,而放开管制后却是增长的。E.Grifell、Tatj’e.E.et al(1999)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探索了西班牙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把潜在的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机构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和规模经济变化。Wheelock,D.C,Wilson,P.W(1999)运用Malmquist指数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美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在此期间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生产率是负增长的。Howcroft、Ataullah(2005)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商业银行1992年至1998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发现在政府的政策实施期间两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是最高的。(2)创新发展后的非参数法。首先有学者发现运用Malmquist指数或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进行研究时,将不良贷款和正常贷款混合在一起,直接用总贷款额作为产出项来研究时会高估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减弱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于是大量学者更新研究观念,开始将不良贷款从总贷款额中独立出来研究。如Drake and Hall(2003)是继Berger and Humphrey(1997)关注不良贷款问题之后,将不良贷款作为一项投入指标引进DEA模型,但是此法遭到了质疑,Hirofumi Fukuyama et al(2002)认为不良贷款作为贷款的副产品,只有在贷款行为发生后才有可能产生,所以更严谨地说,不良贷款应该作为一项“非理想”产出项,而不是作为投入项来考虑,之后的学者几乎统一了不良贷款作为产出项的意见。接着有学者发现,运用Malmquist指数或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进行研究时都是基于传统技术距离函数,这种函数只考虑投入或者产出某一方面的变化情况,两者不能同时兼顾,甚至出现分别运用投入导向型和产出导向型对同一样本进行研究时,结果却截然相反的情况。另外现在的产出项有“理想”产出和“非理想”产出之分,“理想”产出需要扩大,“非理想”产出希望缩小。若继续运用传统技术距离函数来处理这种较为复杂的产出项时,大致有三种思路:其一,增加“理想”产出的同时增加“非理想”产出;其二,减少“理想”产出,同时也就减少了“非理想”产出;其三,干脆不生产,就不会有“非理想”产出,但也不会有“理想”产出。很显然传统的技术距离函数不能满足既增加“理想”产出又减少“非理想”产出的要求。于是大量学者进行积极探索,Chung and Grosskopf et al (1997)在研究瑞典纸浆厂的生产率时,考虑到这种“理想”产出需要扩大,而对空气造成损害的废气和悬浮固体等“非理想”产出需要缩小的情形,首次使用了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可以既扩大“理想”产出,又缩小“非理想”产出,从而在技术上解决了这个难题。此方法后经印度学者Surender Kumar(2006)加以完善,他运用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研究了41个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1971年至1992年间具有环境敏感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将二氧化碳(CO2)作为“非理想”产出,运用DEA模型构建了可拆分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之后有学者认为,银行业作为特殊的生产性企业,不良贷款属于“非理想”产出,而且处理这种“非理想”产出的技术也日趋成熟。典型的有Park和Weber(2006)考虑到不良贷款这种“非理想”产出,运用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估计了1992年至2002年间韩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认为韩国银行业在研究期间技术进步超过了技术效率的下降,从而使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增长态势,这也佐证了韩国银行业改革取得的成功。Hirofumi Fukuyama and William L.Weber(2008) 同时运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法,一种是较为传统的线性规划法)测算了2002年至2004年间日本银行业的无效率值和不良贷款这种“非理想”产出的影子价格,得出这两种方法测算的银行无效率值是相似的,不良贷款的影子价格略有偏离。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测算的科学性。除了不良贷款的问题外,学者发现另一缺陷,那就是假设所有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都是相同的。但是在相同技术水平的假设下并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中不同技术水平条件下各银行的生产率状况。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多群体多效率的状况,为了解决现实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Hayami(1969)在研究跨国间农业生产率差异时,首次提出共同生产函数(Metaproduction Function)的概念,接着有大量的学者不断发展和完善了共同边界生产函数。如Sharma and Leung(2000)运用共同边界生产函数模型来测量半集约式和集约式鲤鱼养殖业在南非国家间技术效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尼泊尔半集约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是0.68,印度是0.79;孟加拉国集约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是0.48,巴基斯坦是0.62等,该文献还比较了各样本国基于自身生产前沿技术测算的效率值和基于共同边界生产函数测量的效率值之间的差异。Battese、Rao and O’Donnell(2004)采用共同边界生产函数研究了印尼1990年至1995年间在五个不同地区的大中型服装公司的技术效率值,以及基于组群边界与共同边界间的技术落差比(TGR)。O’Donnell、Rao and Battese(2006)运用共同边界法研究联合国中97个样本国在1986年至1990年间的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同时运用了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来测算共同边界下的农业生产率增长情况。Rambaldi、Rao and Dolan(2007)运用共同边界生产函数法测算69个国家在1982年至2000年间的生产率情况,提供了共同边界下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式,并测算出基于组群边界的生产率和基于共同边界的生产率情况。Dong-hyum Oh.Jeong-dong Lee(2007)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58个国家1970年至2000年间基于共同边界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该方法同时测算了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变化,结果显示亚洲国家正试图走向前沿技术水平,欧洲国家已经率先走在世界前沿技术水平。

从上述阐述中可以看出共同边界起初用于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工业、农业等领域的测算,随着共同边界生产函数理论的不断完善,有学者将该理论引入银行业的效率与生产率的测量中,但主要局限于研究效率方面,尤其是技术落差比率方面。例如:邱郁芳(2006)基于共同成本边界模型考察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和日本六国的银行业绩效,发现日本银行业的生产技术最高,如果各国和地区间的技术水平都处于共同边界面上,生产成本可减少28%。Huang et al(2007)基于共同边界方法评价了16个欧洲国家商业银行在1994-2003年间的成本效率和技术落差比,结果发现欧洲市场的金融部门总体效率回落到之前的水平,并且与技术落差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且技术落差的缩减程度远远落后于技术效率的恶化程度,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少量银行在推动共同成本边界的外延。Bos et al(2007)利用单一边界和共同边界分别考察了1993年至2000年间欧洲主要银行市场上5000余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效率,通过比较发现:传统的边界方法会低估样本国的成本和利润效率。Naceur et al(2009)使用共同边界生产函数法考察了1993年至2006年间埃及、约旦、摩洛哥和突尼斯四国银行在金融改革过程中绩效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摩洛哥和突尼斯的银行效率表现较好,埃及和约旦的银行技术落差比较低,而且约旦银行表现出逐渐追赶潜在边界的趋势。Kontolaimou et al(2010)以所有权不同为标准对欧洲合作银行进行了组群划分,并利用共同边界生产函数法对其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对技术落差进一步分解后发现,导致技术落差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出而不是投入。

三、国内: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

( 一 )简单模型阶段 国内学者对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研究相对较晚,而且主要集中于Malmquist指数或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这种非参数法的角度。张健华(2003)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51家银行1997年至2001年间的生产率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我国银行业从1997年起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朱超(2006)以13家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计算出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发现2000年至2004年间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袁晓玲、张宝山(2009)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5家银行1999年至2006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生产率。蔡跃洲、郭梅军(2009)同样以Malmquist指数对中国11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后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略有下降,其中技术变化指数下降较为明显,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略有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宏观调控和货币信贷政策等影响了技术进步的变化。张健华、王鹏(2010)根据产出导向的传统距离函数,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提高是考察前期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在考察后期贡献突出。

(二)自主创新阶段 随着国外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融合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和共同边界生产函数的研究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我国学者在引入这种较为先进的研究手段的同时,并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选取符合我国国情的指标进行研究,只是文献并不丰富。柯孔林、冯宗宪(2008)采用定向技术距离函数处理不良贷款这种“非理想”产出,研究了2000年至2005年间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得出平均增长率为4.8%,而且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王兵、朱宁(2011)同时采用了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和共同边界生产函数法,研究了我国银行业2004年至2009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发现我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而言是进步的,纯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进步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进步都不明显等结论。

四、结论与评述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从参数法到非参数法逐渐过渡,同时非参数法又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创新发展,首先是研究观念的创新,将不良贷款统一作为“非理想”产出项;接着在技术手段上加以创新,运用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同时处理“理想”产出需要扩大,“非理想”产出需要缩小的情形,最后放宽了之前研究中技术水平是相同的假设,运用共同边界生产函数解决了多群体多效率的问题,从而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从之前的简单模仿,而且主要是运用西方非参数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或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但随着国外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出现了融合方向性技术距离函数和共同边界生产函数理念,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具体特征选择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的文献。但我国学者对此课题的研究工具进行自主创新的还不是很多,国内文献也不是十分充足。笔者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国学者能多考虑影响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是什么,是否与外资银行进入导致的技术外溢有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比较,找出差距,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2]柯孔林、冯宗宪:《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3]蔡跃洲、郭梅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4]袁晓玲、张宝山:《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5]张建华、王鹏:《中国银行业边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边界的距离函数模型》,《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6]张建华、王鹏:《中国银行业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7]王兵、朱宁:《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11年第1期。

[8]王兵、朱宁:《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9]朱超:《中国银行业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研究:2000-2004》,《经济科学》2006年第5期。

[10]邱郁芳:《应用共同成本函数探讨东亚六国银行业之生产效率》,《淡江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1]Bettese ,George E,D.S.Phasada Rao and Christopher J.O’Donnell, “A Meta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Estima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ies and Technology Gaps for Firms Operating under Different Technologie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4.

[12]Chung,Y,Fare R.and Grosskopf S.,“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7.

[13]Grifell-Tatj’e. and C.A.K.Lovell,“A Generalized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1999.

[14]Bauer,P.W.,Berger,A.N.,Humphrey,D.B.,“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US bank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s.New York.pp.1993.

[15]Battese,G.E.,and T.J.Coelli.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pp. 1992.

[16]Battese,G.E.,and T.J.Coelli.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 Efficiency Effects in A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Empirical Economics.pp.1995.

[17]Caves,D.W.,Christensen,L.R.,Diewert,W.E..“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 ,output and productivity”,Econometrica.pp.1982.

[18]Wheelock,D.C.,Wilson,P.W.,Technical ..“Technical progress ,in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s in US banking”,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PP.1999.

[19]Schmidt,p.and C.AK.Lovell. “Estimating stochastic production and cost frontier when technical and allocative inefficiency are correlated”,Journal of Econometrics.pp. 1980.

[20]Chames,A.Cooper,W.W.and Rhodes,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pp. 1978.

[21]Kumbhakar,S.Ghosh S.and McGuckin J. “A generalized production frontier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determinants of efficiency in US dairy farms”,Journal of Bus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pp.1991.

[22]E.Grifell.Tatj’e.E.and C.A.K.Lovell. “A Generalized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1999.

[23]Kalirajan,K.P.,M.B.Obwona and S.Zhao.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The cas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pp.1993.

[24]Park ,K.H.and Weber,W.L.“A Note 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Korean Banking Industr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pp.2006.

[25]Barry Howcroft,Ali Ataullah. “Total Foctor Productivity Change:an Examina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dustry in India and Pakistan”,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05.

[26]Hayami,Y.and Ruttan V.W., “Agricutural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0(5),1970.

[27]Banker,Rajiv D.,Hsihui Chand and Seok-Young Lee,“Differential Impact of Korean Banking System Reforms on Bank Productivity”,Journal of Bank and Finance.2010.

[28]Drake,Leigh and Maximilian J.B.Hall,“Efficiency in Japanese Banking: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

[29]Hayami Y.“Sour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ap among Selected Countrie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51(3),1969.

[30]Huang,Tai-Hsin and Li-Chih Chia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Meta-frontier Cost Function to the Study of Bank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y gaps in 16 European Countries”.Working paper.2007.

[31]Kumar S.“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Productivity Growth:A Global Analysis Using Malmqusit-Luenberger Index”.Eccological Economics.2006.

[32]Fukuyama ,Hirofumi and William L.Weber. “Japanese Banking inefficiency and shadow pricing”.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2008.

[33]O’Donnell ,Christopher J.D.S.Prasada Rao and George E.Battese. “Metafrontier Frameworks for the Study of Firm-Level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y Ratios”.Emprical Econoics,2008.

[34]Oh,Dong-hyum and Jeong-dong Lee, “A Metafrontier Approach for Measuring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Empirical Economics,2010.

篇2

一、中药材、中成药业 从中药制药行业整体发展看来,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中药行业的成本因素变动不大;而在市场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认识的增强,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此外,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的中药产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技术和市场将是左右未来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具备较完善的产品结构,营销能力较强的中药制药公司有望继续保持高于行业15%的平均增长幅度。

二、化学药制造业 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化学药制造业中产品品种最多、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子行业。预计抗生素原料药企业在2008年的赢利能力将仍然较弱。而对于细分品种如心血管类药物等,多数品种在升级换代、国际产业转移、专利到期促进仿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在2008年虽面临价格持续下跌的可能,但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以及产品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稳定供求关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而言,预计2008年大致与2008年情况持平,处于自然增长状态。

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前景的总体展望分析认为:

第一,2008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未来3年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9%左右,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大概为20%(引自新疆证券)。专利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但增幅减缓,普药的市场份额将扩大。

第二;2008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自1999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的产销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但2008年3季度以来政策与市场两大层面的多种负面因素集中显现,这一惯性将在2008年持续。

第三;2008年,我国医药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等行业长期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并未改变;而2008年8月份以来占据国内第一大用药领域地位的抗感染药物市场逐步回暖,对于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加上中药行业销售与利润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成长,2008年医药行业效益有望回升。预计未来3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13%~17%。

篇3

包装行业持续增长

在过去五年中,英国包装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7%,2010年产值达到200亿美元。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五年,英国包装行业的增速会略有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6%。总的来看,尽管未来几年英国仍会面临国内需求疲软及经济复苏缓慢的问题,但英国包装行业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从应用领域来看,食品饮料行业占到英国包装行业总消耗量的70%,医药行业占到10%,个人护理用品约占6%。预计未来五年,英国包装行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食品、饮料和医药等终端市场。特别是食品饮料行业,即使在整个经济危机中仍保持一定活力,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5%。此外,医药行业也将成为英国包装行业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医药行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处方药和OTC药、维他命和矿物质等的需求,将会推动英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泡罩、软管、瓶子和纸盒等医药包装的需求的增长。

包装机械行业发展迅猛

过去几年,英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61%,2010年出口额超过4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这种强劲的势头还将继续下去,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如海湾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增长的驱动下,对食品和医药包装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些地区和国家更倾向于进口包装机械,这将给英国包装机械行业提供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未来几年,英国国内对包装机械的需求量也会大幅增长。

此外,消费者更倾向于精致、环境友好的包装,这就需要更加精密的包装机械来实现,这种需求将进一步带动英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

篇4

在过去五年中,英国包装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7%,2010年产值达到200亿美元。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五年,英国包装行业的增速会略有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6%。总的来看,尽管未来几年英国仍会面临国内需求疲软及经济复苏缓慢的问题,但英国包装行业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从应用领域来看,食品饮料行业占到英国包装行业总消耗量的70%,医药行业占到10%,个人护理用品约占6%。预计未来五年,英国包装行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食品、饮料和医药等终端市场。特别是食品饮料行业,即使在整个经济危机中仍保持一定活力,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5%。此外,医药行业也将成为英国包装行业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医药行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处方药和OTC药、维他命和矿物质等的需求,将会推动英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泡罩、软管、瓶子和纸盒等医药包装的需求的增长。

包装机械行业发展迅猛

过去几年,英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61%,2010年出口额超过4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这种强劲的势头还将继续下去,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如海湾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增长的驱动下,对食品和医药包装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些地区和国家更倾向于进口包装机械,这将给英国包装机械行业提供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未来几年,英国国内对包装机械的需求量也会大幅增长。

此外,消费者更倾向于精致、环境友好的包装,这就需要更加精密的包装机械来实现,这种需求将进一步带动英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

篇5

引言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及资金流动等功能,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

营销渠道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竟争力的一个源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渠道资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选择对公司业绩增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人研究。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特殊行业,它的渠道模式也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进行研究,考察营销渠道决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2相关理论

2.1营销渠道治理理论

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Weld是渠道管理结构研究的奠基人(刘伟宇,2000)。他论及营销渠道管理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销是合理的。Converse等(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间题。

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营销渠道治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1954一1973年间,渠道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峰。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管理产生、结构演变、渠道管理设计等问题。Balderston(1958)提出了一种显示了专业化经济性和竞争过程之间的互动模型,指出设立在一组买卖双方之间的中间商如何通过减少交易的数量来减少系统成本。Cox等(1965)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分销渠道管理的结构,使用‘、营销流程(marketing flows )”这一概念来描述通过分销网络发生的营销活动。McCammon (1965)认为,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3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管理体系。Baligh等(1967)进一步扩展了Bolderston (1958)的有关渠道管理结构的经济分析,涉及了更多种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网络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的变化(Moyer等,1968 )

近期的研究中提出治理决策是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做出的,本质上与交易费用理论中所使用的方式相似(Hei-de,1994)。这些模型的基本决策标准是经济效率( b4allen ,1973)和效益。于是,渠道管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渠道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和效益。而本文研究讨论的正是医药行业采取哪种治理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

2.2渠道结构模式分类

按照国内家电行业具体情况,本文对渠道结构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常规渠道。按照科特勒(1999)的说法,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2)垂直渠道。为了解决常规渠道所存在的不足,产生了垂直渠道形式,又称纵向一体化公司渠道形式。如果制造商向分销职能整合,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分销工作,这被称之为从生产向前整合或向下游整合;如果下游的渠道成员,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后承担生产供应职能,这被称之为从分销或终端的后向整合。不论是制造商向前整合还是下游渠道成员向后整合,结果都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所有的工作,这就被称之为纵向一体化或内部一体化或一体化公司渠道。这里,分销角色虽然被替代,但分销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3)混合渠道。为了获得两种渠道模式的好处,一些企业将常规渠道模式与一体化渠道模式混合使用,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渠道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中既有一体化渠道又有常规渠道,两种渠道各自对应于不同的销售对象与目标,在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达到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3实证研究

在这部分研究中,为了具体考察渠道治理决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对医药行业企业效益和营销渠道结构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医药行业的134家上市公司,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几个主要效益指标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综合后得到了对企业的最终效益考察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这个效益值与渠道结构分类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得出行业的效益与营销渠道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进而验证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结构与绩效关系。

3.1数据来源

文中所采纳的医药行业的各项原始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上市A股公司近一段时间提供的数据,而其营销渠道指标则是在对每个企业的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后归类确定的。以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研究行业渠道治理抉择方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相对高一些,研究结果就会有代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原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同时也便于综合整理。

3.2变量设定

原始变量: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运算将这些变量所对应数值记为Xi,XZ,XS.xa,XSo

因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因子记为f},fz>f3,’二。

综合指标:对因子变量进行加权运算后得到的最终指标即是综合指标,记为y。

定量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fi,fz,fs’二为原始变量xi,xz,x;,xa,xs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其中f;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成分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本文选取其相应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xi,xz,xs,xa,xs对应的系数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的第一列)对应的特征向量二

综合指标与因子变量的关系:Y-wife十wzfz+...}y}

其中因子变量的系数(即权重)来自于Total Variance Ex-plainedo

定性变量的设定,由于渠道选择模式均为定性变量,为使之便于考察,按照常规将其定量化为:1代表垂直营销渠道,2代表常规营销渠道,3代表混合营销渠道。

3.3模型假设

W所分析的医药行业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行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体现行业整体营销渠道治理状况。

(2)模型提取的企业近期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值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的运营状况。

(3)医药行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选取的营销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该渠道是适于企业使用的渠道。

(4)医药行业中大多数绩效较好的企业都使用的营销渠道治理方式是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方式。

(s)如果最终获得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比较高,

则可以说明在医药行业里营销模式有趋同性,也就是说适合该行业整体的营销产品销售模式相近。

(6)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推断医药行业企业效益与渠道相关性不会存在相关性。

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对医药行业做一个初步的分析,考察一下各原始变量与营销渠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4统计分析

步骤1

表1医药行业相关性数据表

从表1可以发现营销渠道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 ,0.015 ,0.057 ,0.078 ,-0.017,从*标记可见营销渠道的选取与企业考察指标相关性都较弱。从这些数据初步推断出医药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效益间不存在相关规律性,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验证这一点。

步骤2

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检验已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此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2医药行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2分别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10值为0.479,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小于0.6,不是很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步骤3

由表2检验知所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因子提取。

表3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I)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

表中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列(第一gIJ到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总体描述情况。

第五列至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在前面的分析中,设定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它反映了原变量的约一半的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1是45.162。由于所提取的公因子反映初始变量的程度太小,所以根据表中第二列特征值基本情况重新设定特征值为0.97,重新提取后得到表4a

步骤4

表4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0.97)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l ,F2和F3分别是38.646 ,23.805和22.1500

步骤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因子1解释了每股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原始变量,因子2解释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原始变量,因子3解释了主营收人增长率。

步骤6

表6是输出的因子挛量的协方差矩阵,该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恰好证明了3个因子变量之间是不相关的。这也正好满足了因子变量应该是正交、不相关的条件。

步骤7

表7是最终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表,综合指标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在本行业中,二者的相关性系数是0.047,相关性很低。通过该相关性数据说明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效益与其采取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关系的,这证明了假设(5)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假设(6是正确的。并且事实上在本文中所考察的所有企业中只有三种渠道模式,而且其数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采取垂直型、常规型和混合型营销渠道的企业比例均衡,而且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对医药行业资料的查证发现这个结果直接与我国的行业情况有关系。多年来,医药行业依靠一些保护政策运作的情况很严重,这导致了渠道结构对其效益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就出现了本文调查所得的结论。但在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下,2006年医药行业已经加速进人行业规范阶段,同时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稀薄,整体行业在政策的洗礼下进人洗牌阶段,胜者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战略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在此环境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企业可持续运作的经营模式,而营销模式的转变是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所以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的今天,也更需要对医药行业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以求获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式。

4结论

通过对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营销渠道治理机制和医药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探讨,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篇6

医药行业是我国并购市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间并购重组,包括收购方主营医药,或上市公司主营医药,在历年各季度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中,今年第二季度并购数量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见表1)。

表1:历年各季度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数量时间事项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Ⅰ季度Ⅱ季度全部并购披露(家)33 70 84 103 119 168 42 51医药类并购披露(家)1 6 3 6 8 13 5 9医药类/全部并购(%)3.03 8.57 3.57 5.83 6.72 7.74 11.9 17.65医药类并购披露(家/季度)0 2 1 2 2 3 5 9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今年第二季度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发展是延续了过去的一种趋势,自1997年以来,医药类企业并购重组情况一直比较活跃,所占比例在全部并购中的3%以上,其原因何在?我们的观点是:行业发展的差异性,以及行业整合的迫切性导致了医药行业间的并购重组有加速的趋势(见下图),而这种趋势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医药类并购与全部并购的比例从5.83%一直增长到17.65%. 3大因素加速医药行业整合1)行业发展的差异性由于行业发展差异化,各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也不一样。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总是处于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当中,由投资回报率低的行业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自1990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根据统计,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都在11.91%以上(见表2),高于全国同期工业年增长速度,根据专家预测,中国医药行业在未来3~5年内将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在我国各个工业行业中,医药行业从1990年以来一直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而且这种高回报率将持续一段时间,自然导致社会资源的群集涌入,而上市公司收购则是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的最佳手段,因而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活跃。

表2:医药行业历年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单位:亿元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医药工业总产值392 502 634 746 862 1060 1251 1400 1630 1946 2332增长率(%)28.06 26.29 17.67 15.55 22.97 18.02 11.91 16.43 19.39 19.84 2)行业整合的迫切性医药行业虽然在我国虽然发展很快,但我国医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实力依然较弱。把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医药企业市值前5位(见表3),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西药)中总股本排名前5位(见表4)对比,情况如下:表3:美国纽约交易所医药行业总市值前5位的公司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数据截止于2001年12月31日)

公司名称总市值市盈率每股收益(元)总资产股东权益总销售收入净利润Pfizer Inc 14753.68 19.34 12.40 3237.95 1512.83 2667.81 644.06 Johnson &Johnson 13554.53 25.34 18.02 3182.95 2004.06 2729.43 468.74 Merk & Co 9436.07 16.19 25.96 3639.29 1327.33 3946.03 602.05 GlaxoSmithKline plc 9080.46 16.93 19.68 2907.57 961.64 2666.24 -14.14 Novartis AG 7170.09 20.10 14.30 4147.40 2624.40 1965.78 292.09平均- - - 3423.03 1686.05 2795.06 398.56

表4:国内医药上市公司(西药)中总股本前5位的公司:单位:亿元人民币公司名称股票代码总股本(万股)流通A股(万股)每股收益(元)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计股东权益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华北制药600812 116939 46927 0.12 5.73 73.35 24.40 28.37 1.4哈药集团600664 63693 41554 0.53 10.73 57.66 26.45 53.68 2.84百科药业000627 59479 17111 0.07 5.41 9.89 6.89 3.56 0.37新华制药000756 45731 7615 0.18 6.03 18.37 13.41 10.99 0.81浙江医药600216 45006 13215 0.04 2.73 15.65 6.0 8.67 0.16平均- - - - - 34.98 15.43 21.05 1.12

从表3、表4的对比可知,国内医药前5位的平均规模在总资产、股东权益约是纽约交易所医药行业总市值前5位的1%、而销售收入、净利润方面却约是他们的7.5‰、2.8‰。在规模与赢利能力方面,国内企业需要快速增大,方能在全球竞争当中有一席之地。

从目前全球医药行业来看,医药企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截至2002年,世界前10大制药公司垄断了全球46%的药品销售,而这一数据在1992年时仅为28%,1992年以后,医药业出现了多起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例如:2002年7月,辉瑞出价540亿美元,与法马西亚换股合并,获得欧盟委员、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全球最大制药公司。因此,为加速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医药企业利用医药行业在国内发展机会,加快医药行业之间整合的步伐,如东盛科技(600771)在本季度收购潜江制药(600568),吉林金泉宝山药业收购恒和制药(000545)等等,从而出现医药行业并购数量增加的现象。

并购模式创新是趋势在我国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活跃的同时,使用了多种并购重组手段,如无偿划拨、吸收合并、直接购买股权、承债兼并等等,主要并购手段介绍如下:1.上市公司母公司增资的模式华润收购东阿阿胶案例。案例过程:2003年9月4日,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就香港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事宜提示性公告:公司接到山东省聊城市政府的通知,聊城市政府与香港华润集团就合作发展东阿阿胶集团事宜签订了《关于香港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的合作草案》:双方同意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就东阿阿胶集团项目进行合作,聊城市政府以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29.62%的国家股和东阿阿胶集团全部净资产,折合约3亿元人民币作为出资,占合资公司49%股权;华润集团以现金的形式,向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占合资公司51%股权。并购前后的图示如下:

并购前2.直接购买股权的模式东盛集团收购潜江制药案例: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药中医药、西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开发(以上不含生产、销售)、中药材种植(仅限分支机构经营)。2003年6月23日,东盛集团以每股6.44元的转让价格,收购湖北省潜江市制药厂持有的潜江制药(上市公司)2150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9.51%,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如下图示。

3.吸收合并的模式案例过程:2002年3月1日,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吸收合并方式对万东医疗(600055)的控股股东北京万东医疗装备公司进行重组。博奥公司对万东公司进行整体吸收合并,承担万东医疗装备公司的全部债权债务和现有在职职工等其它企业要素。此次重组以万东公司经审计评估后的净资产为基准,在抵扣人员安置费用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及抵扣非经营性资产代管费用后经营性资产作为医药集团的出资投入到博奥公司成为博奥公司的股东,博奥公司相应增加注册资本。如下图示:

4.承债兼并的模式案例过程:北京万辉药业集团隶属于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制造、加工化学制剂、中药材、中成药、营养补剂、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品等。2000年6月,北京万辉药业集团与北京制药厂签署了《关于北京万辉药业集团兼并北京制药厂协议》,万辉药业以承债式兼并北药,取消北药法人资格,北药原持有双鹤药业17524万股、占双鹤药业总股本57.33%的股份转由万辉药业继持,兼并后万辉药业成为双鹤药业第一大股东,如下图示:

并购前

并购后

5.收购母公司的股权案例过程:2002年8月21日,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正式签约,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将各自拥有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股权转让给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40%股权,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30%股权。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医药(600849)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仍为104152878股,持股比例为39.688%,并购前后的图示如下:

并购前

并购后6.多手段并用的模式案例过程:在争夺丽珠股权期间,太太药业动用了二级市场吸筹、协议转让、大宗交易、股权托管和质押等多种收购手段,触及A、B股两个市场,而东盛科技则采用托管方式,具体过程如下:2002年3月30日,太太药业通过协议转让,获得珠海丽士投资有限公司所持的7.31%丽珠集团股权;2002年4月9日,太太药业通过二级市场吸纳A、B股票,所持丽珠集团股份增至12.54%. 2002年4月12日,东盛科技成功托管光大集团所持12.72%的股权,一举超过太太药业所持股份。

2002年4月25日,太太的全资子公司天诚公司通过大宗交易获得光泰集团持有的5.06%,在丽珠集团的股权争夺战中,为保护太太的话语权,儿子立下关键的战功!

2002年5月9日,通过丽士集团间接协议获得广州保科力所持1.98%丽珠股票。此前,保科力将股权托管和质押给丽士集团。

并购前

并购后(注:股权结构以2002年年报为准)

7.资产置换的模式――东盛科技整合医药产业案例过程:同仁铝业(600771)的第一大股东青海省同仁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将其持有的同仁铝业52.46%国家股股权,分别转让给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同仁铝业28.92%的股权,为同仁铝业(600771)的第一大股东,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同仁铝业23.54%的股权,为同仁铝业(600771)的第二大股东。

2000年,同仁铝业将其所属的铝冶炼、铝型材加工及销售相关的资产、负债及对黄南铝业有限公司、中色(南海)恒达发展有限公司、青海省庆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与同仁铝业的第二大股东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部分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17150.08万元进行置换,差额部分由同仁铝业以现金补足。2000年3月10日,同仁铝业正式将股票简称更名为“东盛科技”。

并购前

8.改制整合的模式――新昌县昌欣投资整合浙江医药(600216)

案例过程:2002年9月20日,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已改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名称为新昌县昌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正义,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925.61万元,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销售日用工业品及化工原辅料等。如下图示:

整合前

篇7

此外,从拉动内需方面,医疗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已经出现重要变化,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形势最不乐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仍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加之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寄望于出口将中国经济带上高速发展的轨道并不现实。经济增长动力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逐渐转向依靠国内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目前我们国家的老百姓看病成本过高,负担太重了,医疗改革将能缓解这部分压力,有效推动内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

在我国,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两极分化严重。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的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

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此以往,将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而一个好的医疗卫生体制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社会环境的改善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国民基本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后,必然会降低疾病负担,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篇8

一、全球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程度重视不断提升,平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全球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从 2014 年的 5.9 亿增长至 2018 年的 6.7 亿人,占全球人口的 8.7%,老龄化已成为世界级问题。

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医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Frost&Sullivan 分析报告,2019 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量已达 13,245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将达到 16,39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目前的规模较小,2019 年为 2,864 亿美元。然而,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预计生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体医药市场,预计到 2024 年达到 4,5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8%。

在区域市场方面。根据 IQVIA的数据,2019-2023年美国市场仍然是全球药品支出增长的持续驱动力,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7%,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药品支出增速预计相对较低,甚至将出现负增长。在新兴市场国家,受益于不断增长的诊疗率、疾病负担从急性病逐步转为慢性病、政府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及保障的覆盖范围等因素,其药品消费支出将保持快速增长,如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消费支出增长率预计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在治疗领域方面。根据IQVIA的数据,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2018年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预计到2023年其仍将是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其中肿瘤和糖尿病领域的支出预计将分别达到1400-1500亿美元、1150-1250亿美元,而糖尿病也将是未来五年全球医药支出增长率最高的治疗领域之一。

在原研药与仿制药方面。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的陆续上市将使得药品价格逐步降低,仿制药以极小的开支解决了绝大多数的临床用药需求,因此,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仿制药在世界各国医疗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国市场为例,2018年1-11月非品牌仿制药的处方量在全部处方中的占比为85.5%,但销售额占比仅为118%,可见仿制药对于降低临床药品开支的重要性。由于部分药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在专利到期后一直难有仿制药获批,因此,为推动高难度药品的仿制,促进市场竟争,降低药品价格,世界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纷纷制定了旨在加快仿制药研发上市的鼓励政策,比如美国FDA提高了仿制药审评流程的效率和可预见性,并先后了多个特定仿制药物的开发指南,专门建立了难仿药物的沟通机制,为仿制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国内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卫生总费用从 2010年的 19,980.39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57,998.30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25%。

随着经济及医疗需求增长,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已从 2014 年的 11,220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 15,334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8.1%。2018 年至 2023 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以 6.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于 2023 年增长至 21,326 亿元。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于 2030 年增长至 32,004 亿元(按中标价计)。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组成。其中化学药市场规模占比较高,但近年来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从 2014 年的 1,167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2,622 亿元,预计到2023 年增长至 6,357 亿元,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2.4%和 19.4%,远超化学药与中药市场增速。

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原因如下:

(1)人口老龄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 2014 年的 10.1%(1.38 亿人)提高到 2018 年的 11.9%(1.67 亿人)。通常,老年人的整体代谢 水平和免疫能力会逐渐下降,致使他们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 等,从而导致长期用药、疾病控制和科学管理的高昂支出。就此而言,中国人口 老龄化将显著推动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

(2)可支配收入提升

篇9

据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表明:在2011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医药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近几年来增长速度缓慢下降,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选择。创业板医药企业作为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后继企业,如何在产能过剩的寰持校达到一种既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又可以对我国重大医疗技术突破起到助力作用的双赢处境,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提升药品质量,加强基因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的研发,力争走在国际前列。

本文拟选取2011年至2015年创业板医药行业为样本,进行无形资产现状研究。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数据做出如下处理:(1)为了保证单一样本数据的充分性,本文选取2011年以前以上市的公司(2)为了便于区域研究与对比,本文对所有创业板医药行业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分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共5个区域。最终得到19家共95个样本。

一、无形资产现状研究

(一)基本情况。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无形资产总量在2011年至2015年5年中发展迅速。从2011年的5.12亿元到2015年的24.68亿元,足足翻了将近5倍。其中,发展势头以2013年为分水岭,2013年前无形资产总额增速迅猛,2013年后增速趋于平缓,同时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29.86亿元。

(二)结构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界定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软件、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著作权等。本文依照无形资产在创业板医药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将其无形资产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土地使用权,因其在无形资产中占比很大,所以将其列为一类。第二类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权利拥有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工业设计权及商业机密等。此外,非专利技术虽然在法律上不受保护,但企业特有的经济利益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非专利技术划归为知识产权。对于创业版医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其创造利润与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此将其列为一类。第三类为其他,主要包括软件等对创业板医药企业不太重要的无形资产。(见表1)

由表1我们可知: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经历了2011年至2013年的增长后,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5.70%,之后该比例趋于稳定,在均值5.51%左右上下浮动。在知识产权比重方面,除2014年较前后年略有下降外,呈现出年年上涨的趋势,但5年内年均增长率仅为1.41 %。至 2014年其总体占比仍未突破30%。这说明,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发展速度缓慢。在土地使用权比重方面,其最高占比可达无形资产总额的73.56%,最低也达到无形资产总额的62.62%。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创业板医药公司整体无形资产结构不太合理作为无形资产的核心知识产权,竟不足无形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二、专利比较

表2介绍了2011年至2015年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的发展变化。从上图我们发现,专利权总数从2010年的76项,到2015年已达621项,在短短的5年之中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足足翻了8.17倍。其中在2011年至2015年@5年间,我国创业板医药行业的发明性专利年年以高于30%以上的增长率迅速增长,尤其在2011年至2012年增长率达到了57.5%。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数量上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此外,根据我国专利法相关规定,企业所持有的专利权被分为发明型、外观设计型与实用新型三类。由于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新药的研发和对已有配方的改进,而这些主要依赖于企业专利权中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两部分。因此,考察这两类专利权的占比也是衡量医药企业专利权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从表二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在数量上,不论是发明型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这两者都在5年内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其次在所占比重方面,两者占比在2011年至2015年这5年间分别为55.26%、65.07%、82.37%、88.51%、92.91%,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良好趋势,平均占比以达专利权总数的76.82%。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整体上,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在数量上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在结构上处于较为合理的良性状态。

三、研究结论

(一)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无形资产整体结构不太合理,但这一情况在某些区域内正在得到逐步的扭转。土地使用权占比过重和知识产权占比过少,一直是我国无形资产结构问题的通病。这点从创业板医药企业土地使用权平均占比为66.33%,而知识产权平均占比仅为22.88%就可以看出。但细化到区域内,我们就可以发现,有些地区无形资产结构不光优于全国整体结构,同时无形资产结构的合理化趋势也十分明显。例如,华北地区医药企业在2011年土地使用权的比重为84.92%,知识产权比重仅有11.10%;而到了2015年其土地使用权已降到53.16%,知识产权比重以上升至30.96%。

(二)在专利权方面,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结构整体布局比较合理,但内部差距较大。总体上,发明设计型和实用新型两类专利权平均已占到总专利数的79%,这说明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整体实用性强,质量较高。但细化到个体后,差异仍然很大,专利较多的企业年平均专利有二、三十件专利,而专利较少的企业年平均专利不足一件。

参考文献:

[1]Big data.http:///it-glossary/bigdata.

篇10

制药业排名在30名附近徘徊。中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医药行业是非周期的(除原料药外)。它的发展更多地是受到行业政策的影响。医药行业政策面上来说与07年相比没有本质变化。整个行业正在经历新的医疗体制改革,而这场改革也注定将给医药行业带来新的面貌、变化、机遇和发展。从行业政策面上讲,医药行业目前正沐浴在行业政策的春风中。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医药行业前景继续向上的趋势不变,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百货业由一个月前的52名上涨到当前的34名。海通证券分析师给予该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CPI拉动下创出新高,年内对商业股账面收益有积极作用(一季报和中报可能更加明显);经济增长路径(主动或被动)向内需型转换,中长期利于媒介消费的零售行业的成长;业绩增长稳定加速:08年一季度,商业股业绩可能超预期,预计08年覆盖的商业A股净利润增长同比有望超过40%。零售A股未来五年25-30%的复合增长率支持较高的PE水平,近期来非理性下跌创造了好的投资机会;股权激励的解决对零售公司业绩释放意义重大。

篇11

2007年下半年,医药行业成本费用继续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但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医药行业总体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2007年以来,医药工业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回升。但上游原辅材料成本上涨、药品价格继续走低等因素,对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上半年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快速增长。今年1~6月,累计完成医药工业总产值3100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化学原料药、生物生化药品及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子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销售产值2913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药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化学原料药及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3.97%。

(二)效益回升较多。1~5月,全行业实现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36.1%,处于“十五”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利润增幅较大。亏损企业1384家,行业亏损面为24%,较一季度下降3.5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额18.1亿元,增长1.1%。

(三)出口增速减缓。今年1~6月,完成出货值379亿元,同比增长20.6%,增幅回落5.17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药行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分别实现出货值173和93亿元,增长14.6%和33.5%,增幅下降2.6和9.7个百分点。在成品药方面,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分别实现出货值34.9、17.2和3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4.6%和19.1%。

01

(四)药品价格继续走低。今年以来,国家对千余种中西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调整。同时,今年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主要以挂网招标模式统一各省的药品采购平台,以低价为主导,药品价格总体趋降。

(五)淘汰落后步伐加快。为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在年内制定出台。该标准将成为医药企业新的准入门槛,随着环保门槛提高,相当一批污染严重,治理不力的企业将面临停产、关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料药涨价。在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6066家工业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17家,以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居多。部分企业因环保问题停产,市场供应趋紧,受此影响今年以来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等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类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今年前4月份的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平均单价增长41.6%,维生素C同比增长4.7%。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今年仍呈上涨趋势,下游产品及终端市场面临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

02

(二)部分品种产能低水平扩张的后果显现。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为解决新增的产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将“仿制”作为“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径,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大战频繁发生。

(三)行业投资大幅下滑。受2006年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行业门槛提高,以及从药品研发、生产、市场及使用各环节全面进行整顿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2006年全年累计投资仅为8%,为2004、2005年的一半水平(分别为17.9%和16.6%)。今年上半年1~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2亿元,同比增长7.3%,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水平低了近20个百分点,为近年来较低水平。

三、下半年发展趋势

篇12

伴随物流振兴细则陆续出台,物流业将全面开花,迎来大物流时代。其中,铁路、海铁联运、公铁联运会成为低碳时代物流运输的最佳选择;港口整体产能过剩,港口物流加速业务转型;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现代化的仓储设施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可以预见,铁路物流、港口物流、仓储物流、特种物流(如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和信息化建设等细分领域会出现新的发展热潮。这些新发展将拉动未来物流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薪酬向好,增长率有望超过2010年。

地产行业薪酬增幅有望回归理性

房地产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北国有、东商业、南巨头,一线稳、二线热、三线布局人才热的行业特点”。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相对应,行业薪酬也随势而变,形成一条特有的正弦波。从2008年单纯政策调控抑制行业导致报复性增长,2009年行业的强势反弹促使地产企业更大范围地采用奖金延期发放的形式,以稳定人才规避成本风险激增,到2010年的薪酬出现“虚增”局面……在经历了一次次起落后,2011年在波动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房地产企业将更具有灵活性,开始通过规范化的集团管控、内部资源整合、成本控制管理等实现高成本压力下企业效率的提升。而对于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规范是趋势,变化是常态。随着行业成熟和政策健全,变化的正弦波振幅会逐渐减小,2011年地产行业薪酬增幅有望回归理性。

软件产业薪酬长势不减

国家对高科技行业的扶持给予了行业稳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出台的一系列的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行业保持20%左右的增速。因此,未来软件产业依然会为企业带来惊喜和希望。2011年,软件外包、电子商务等需求潜力巨大的行业,薪酬势必增长。而擅长专业技术且精通外语的复合人才会是未来高科技行业的稀缺人才。

中国医药行业薪酬增长续动力强劲

中国医药行业正在进行整合,国外和本土制药企业的合并交易日益频繁。同时,本土制药企业也在积极谋求上市。国外制药企业的投资活动仍在不断增加,他们积极寻求外包合作伙伴,并使外包服务从制造扩展到研发、分销和零售各个领域。根据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2~3年是行业格局重新确立的关键期,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整合势在必行,并购将是未来的主旋律,而由此带来的新的资金、新的管理方式的注入会增强整体医药市场的活力。同时,随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逐一规划和实行,相信医药行业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未来的薪酬增长趋势不会改变,且后续动力强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