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5:14: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三健康教育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关怀女孩健康成长为重点,在全县学校特别在中学生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抵制不良的信息侵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目的
1、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健康概念;
2、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种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引导他们对这些变化持有正确的态度;
3、引导青少年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及和谐交往的人际关系;
4、帮助青少年掌握有利于缓解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使他们具有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
5、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把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能力,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
6、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珍惜生命、抵制诱惑,不吸烟、不喝酒,远离,塑造完整的健康人格。
三、教育对象及内容
(一)教育对象:青春期健康教育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小学高段为起始阶段,以初中段为重点阶段,以高中段为延续阶段。2006年起,全县先在初中二年级段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课程计划。其他年级段可结合各地各校实际,选择适宜的、针对性较强的青春期健康内容,运用影视录像、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满足其特有的服务需求。
(二)教育内容:开展系统的、科学的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保健教育,重点是性心理疏导和性伦理道德引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1、小学高段(5-6年级):
(1)掌握必备的卫生知识,了解进入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
(3)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初中阶段:
初一年级:
(1)了解性传染疾病传播及预防的基本知识;认识并接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变化,感知生命的意义,体验成长的喜悦,克服成长的烦恼;
(2)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3)学习交往与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与同学融洽相处;掌握情绪调控方法,学习与家长、教师等成人沟通的方法。
初二年级:
(1)了解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青春期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与情感,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学会排除忧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
(3)乐于交往,主动交往,明确异往的准则与规范,合理开展异性间的交往,学习与成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初三年级:
(1)了解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明确人生的意义,初步形成独立的人格;
(2)学习舒解压力的做法,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保持情绪健康;
(3)把握与异往的准则,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负责任。
高中年级:
(1)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自觉矫正不良心理与行为;
(2)学会区分友谊与爱情,与异性健康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不断完善自我,学会选择人生目标与理想,保持稳定、健康的心态。
四、教育形式
1、初二年级段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学期安排4课时,一学年不少于8课时。依据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上大班教育,也可男、女分班教育。其他年级段学生可根据各校教育情况适当安排课时。
2、青春期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生理卫生课、思想品德课、家庭生活指导课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开展。
3、可采用互动式教育,即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亲子互动,教师、家长、学生互动,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对话、交流。并可开展相关的倡导、咨询、答疑、关爱、援助等活动。
4、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医学等相关专家、医生等上课。
5、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校内网络提供信息咨询、热线答题等活动。还可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宣传。
6、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宣传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内容与原则,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主动关心子女的健康与人格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五、落实师资和培训
1、各校应统筹安排,在分管领导协调下,组织一支由班主任、心理教师、自然教师、团队干部、校医或社会医务人员等共同参加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参与此项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适时、适度、适量的要求,采用互动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反馈。
2、各学校要在8月份落实好从事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教师,并于9月1日前将名单报县教育局普教科,9月份县教育局将组织对师资进行培训。
3、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协助教育部门收集、提供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材料、声像资料、宣传品等,并协同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
六、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的保障
1、县人口计生局、计生协及各镇乡、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人口计生日常工作。同时,应会同教育部门随时总结、研究、解决教育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
2、县人口计生局建立“全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心”和“*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援助中心”。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健康更为重要。
对于像我校这类非优质生源的初级中学而言,由于缺乏优质生源的带动作用,不少学生家境困难,家长迫于生计对子女疏于管教,且由于家长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良,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意识弱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于此,我们尝试着在学校探索构建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开展个案研究。
二、“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的含义
按照近年来小升初的各初级中学学生来源分析,近几年,我市小升初招生采取的是以下程序:首先是“名校办民校”的初级中学设置考试招生;其次是第一批电脑排位,将学生分流到公办的、有特色的学校和省一级以上的中学;再次是第二批电脑排位,将学生分流到普通公办初中,而到普通公办初中的第二批电脑排位生还有20%左右较好的学生转学到第一、第二类型的学校,这里指的“非优质生源”就是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留在普通公办初级中学的学生。我校是一所普通公办初级中学,生源按此分类就属“非优质生源”,也即通常所说的C类学校。
三、研究过程及初步成果
(一)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框架
学校在校长室的统筹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搭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设施设备,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指导。
1.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架构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相关设施设备
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根据学校要求,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试行)》所规定的要求及目标,结合非优质生源的特点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这一实际情况,对三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了全面的规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课时、师资等方面得到根本保障;同时,制定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心理咨询室软硬件的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与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合作,专门在我校开设心理C证班全员培训,目前,我校92名专任教师中有85人经过了C证班的培训,还有4人获得了B证;同时,政教处还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主题班会评比、班会课教学设计评比,以赛代培,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们也纷纷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学科教师也针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学校努力搭建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
(二)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在课程上对初中三年进行全面规划,一是保证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原则上初一、初二0.5节/周;同时,在初一、初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还专门设置“青春期心理卫生”等专题讲座或活动。初三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如“初三中考人生规划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考前心理调适”等。二是通过各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学校要求各科备组每学期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把教科书中可以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列出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每学期提交至少一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教案。三是在初一、初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每学期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题讲座或实践活动。
2.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政教处对每周的班会课进行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段拟定相应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开展活动。例如:初一以“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为主线;初二以“迈好青春第一步”为主线;初三以“克服困难,向发展目标迈进”为主线,分别有“学会学习篇”“学会交往篇”“学会生活篇”“悦纳自我篇”四个专题,下设“驾驭中学的学习”“唱响自信之歌”“感恩教育”“画出人生彩虹”“心有他人天地宽”“战胜紧张、笑面人生”等几十个子标题,这样既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针对性地选择主题班会提供了指引和方便。
3.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政教处、校团委每年5月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例如:2011年开展了“关注成长,呵护心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的评比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的比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海报展,并定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每年11月份学校还举行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展示个人的特长、才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健康网,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根据本校非优质生源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2009年5月,我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校长直接领导,心理专职教师具体负责。随后学校投入资金购买了智为学校心理管理系统,系统提供了心理测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心理预警、心理案例分析等功能,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预防、预警、干预”三预保障机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因材施教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软件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我校从起始年级开始,逐步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制度化到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适性和个案研究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但部分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较大,学习适应不良,具体表现有:讨厌做作业,怕教师提问,害怕考试,讨厌上学以及不适应学校的生活等;(2)人际关系不和谐,部分学生孤独感较强,人际交往和人际冲突较多,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3)情绪自控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敏感,容易产生极端的情绪。
2.团体心理辅导的状况分析
我校定期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例如,对学困生,级组及班主任会对他们进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情绪的相关辅导;针对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青春期的健康辅导;初三则进行以自信、健康、科学为主题的毕业生心理调节团体辅导,务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学校德育处教师何智锋和级长施捷骥对特殊学生这一群体的家庭背景与特殊心理的形成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对特殊生现象的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及个人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积极参与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与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的相关活动,如:2011年4月,我校初一级部分师生参加了由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承办的“雏鹰展翅,成长有我”的广场咨询活动。2011年11月19日,初一部分学生家长又参加了“同在蓝天下――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走进流花街社区大型心理活动日”活动。另外,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同志也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例如:黄永波老校长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对新生进行校史教育和“小升初心理调适”的专题讲座,同时也为家长进行“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升学问题”的专题教育,为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校和生活打下基础。学校积极通过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个别交流、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近几年,由于学校上上下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校都能开心地学习、生活,能正确面对各种问题,近年学校非正常辍学率、违法犯罪率等均为零,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好评。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在我校这样的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虽然构建起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目前,本校只有一名专职心理教师,而且,由于编制等方面的限制,还要承担思品学科的教学任务,真正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难以保证,面对全体学生的工作难以大规模展开。而其他具有心理B、C证的教师同样要承担各自学科的教学任务,能投入到专门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力相对较少,多数时间是通过学科教育渗透,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我校这一类的非优质生源学校,特殊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更显得教师力量的薄弱。所以,建议上级教育部门在此类学校应多设置1~2个专职心理教师的编制,给予心理教师应有的地位。
2.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与优质生源学校相比,非优质生源学校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放任自流,对孩子缺乏关心、教育和心灵上的沟通。在这方面,学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接下来,还要继续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互相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3.继续探讨特殊生心理健康教育
2001年7月出版并在新学期开始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领域目标之三,即“身体健康”目标指出:“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并分为三级水平,第三级水平为:“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也要求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但翻阅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案,我们很难看到身体姿态教育的内容;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针对中小学形体健康教育的探讨文章只有4篇,未见专门针对中小学生身体姿态的专业性研究。那么我国青少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健康形体意识如何建立,形体健康教育如何落实呢?
一、身体姿态的内涵
姿态是形体的下位概念,它与体格(身高、体重、胸围)、体型(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仪表(修养、素质、意识)共同体现人的形体。体格是形体的基本指标,体型是形体的静态表现,仪表是人内在气质的反映。姿态是指人坐、立、行等各种基本活动姿态,是人动态形体的表现。
二、不良身体姿态的危害
不良的身体姿态不仅会影响形体美,而且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探头、驼背、塌腰、窝肩、X/O型腿、近视等,甚至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2007年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体育局组织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北京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培训中心等,开展了青少年形体测量和测评活动。在抽样测评的102名初一学生中,有68.8%的孩子属于形体不良或具有不良形体习惯,走路上体晃动的占27.5%,X/O型腿的占17.7%,坐姿塌腰、弯背的占23.6%[1]。2008年大庆市中小学生体检的1组数据显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视力低下率,男生为56.98%,女生为67.12%。其中,初三和高二的学生视力低下率最为严重,分别高达70.96%和85.95%[2]。近视虽与遗传、营养等多因素有关,但学习时的坐姿是导致近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在2009年3月对秦皇岛10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测评,500名研究样本中具有探头、驼背、塌腰、窝肩、X/O型腿的学生高达68%。在与中小学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形体不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形体美观,而且会造成其精神压抑,乃至悲观厌世。千里明秦皇岛护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秦皇岛教学质量较好的几所小学4年级以上的学生近视率高达62%,并呈上升趋势。窥一斑可见全豹,以上的数据说明了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我国青少年已有较大的比例存在形体健康问题和由此引发的生理、心理问题,因此,改善中小学生的形体健康状况刻不容缓。
三、造成不良身体姿态的原因
(一)外因
首先,教育认识的误区。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一谈及形体教育或姿态培养便是体操、韵律操和健美操的教学,而这三门课程在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中仅占较小的比例,况且姿态的矫正需要肌肉的静力性与动力性练习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岗的和即将走上中小学体育教育岗位的人员基本来自于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而形体健康课程并非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多数体育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基本没有设置形体健康教育课程。也就是说在岗和即将上岗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受教育的习得过程中,并未摄取形体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更无从谈及此项专业技能的形成。
其次,应试制度给中小学生带来的繁重学习压力所致。沉重的书包和长时间伏案书写可谓有碍健康两大要素。过重的书包,日久天长会造成高低肩、探头、窝肩、驼背等不良的形体;伏案书写的时间过长则易造成脊柱、头颈的变形和视力的下降。
最后,学生的坐、立、行经验主要来自其自然成长过程,无科学指导和系统教育经历,后天的自发行为和非自觉性模仿是其当下身体姿态形成的主要途径,如影视的误导,很多男生站立时歪肩,双手插兜,盲目模仿影视明星的帅气,其实属于不良行为习惯。
(二)内因
首先,现代的孩子生理成熟较早,生理机能发育成熟期提前,特别是女孩子发育较快,较早出现了第二性征。由于孩子没有清楚认识身体发育过程的正常生理特征,产生害怕、害羞心理,感觉不好意思,常低头走路,养成了含胸低头的习惯。
其次,自信心不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习惯不良等,经常受到教师的训斥或同学鄙夷的眼光,自己总感觉什么事都不会做或什么事都干不好,自信心受到损伤,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养成畏手畏脚的习惯。
四、矫正身体姿态的建议
(一)强化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身体姿态的重视,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生的形体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生理问题,而且涉及心理问题;不仅是一代人的问题,更是影响几代人的问题。
(二)不良身体姿态并非朝夕形成,亦非单因素所致,其与遗传、习惯、学习压力、学生心理等多因素有关,改善中小学生不良身体姿态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我们应通过启动改革考试制度、运用医疗手段、宣传普及形体健康知识、利用体育功能、调动学生家长的参与、加强青少年主观重视等多渠道长期共同干预。
(三)体育教师要走出教育误区,树立形体健康教育理念,使学生的身体姿态教育落实到每一堂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改变只有体操、韵律操、
健美操才能保持和矫正学生身体姿态的观念,完成身体姿态施教与受教的自觉性内化。
二、以兴趣问题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挖掘教材,有机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二数学“无理数”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贡献及其弟子希勃索斯的命运等相关的数学史。再如:初三数学的“圆”一节中,我们可以组织讨论“车轮为何做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总结答案,比直接的、空洞的说教“一中同长”要有力得多。我们还可以联系到祖冲之生平以及他们对圆周率的计算,介绍我国的这项令世人瞩目的数学成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渗透数学的发展变迁,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都是大有裨益的。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具有好奇心。学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水到渠成地获得良好效果。
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盲目崇拜的健康心态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惑或困难:包括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些时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大胆让学生独立完成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任务。“你能不能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畅所欲言。有的同学用了好多种方法分割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分成了很多三角形。由于多种结论的产生,学生产生质疑:这些方法是不是都正确?哪种方法最好呢?分割的三角形太多有没有用?这样,完全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情绪高涨,同时也发现很多规律。
四、维持课堂中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活跃分子”示范活动,带动全体同学参与以克服学困生的恐惧心理等。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利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学会悦纳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他们,选择难度适当的问题让他们解决,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适时加以表扬,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伴随着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