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15 15:14: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项目投资管理流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项目投资管理流程

篇1

【关键词】

投资项目;流程;设计



投资项目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管理活动,科学、周密的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是企业规范投资行为、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基础。本文所指的投资项目包含两类项目,一是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和扩建改造项目;二是企业重组项目,包括产权收购和增资扩股项目。通常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概括为:项目决策、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项目退出。

一、项目决策

投资项目根据不同的类别,其决策程序有所不同。

1、建设项目

基本流程:信息收集、项目筛选、编制项目建议书、审核项目建议书、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工作组、项目调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决策会议审定项目。

2、企业重组项目

基本流程:信息收集、项目筛选、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尽职调查、编制项目预案、审核项目预案,资产审计、资产评估,编制项目方案、审定项目方案、签订协议。

3、项目建议书

建设项目应编制项目建议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潜力,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技术的来源,投资和融资方案、经济效益分析、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和防范,项目的管理团队情况,项目实施的路径和流程安排。

4、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项目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以下内容:项目基本情况、客观背景、市场预测、技术分析、投融资方案、建设方案、财务评价、风险分析、项目组织、退出机制、投资的必须性和最终结论。

5、尽职调查

并购重组项目应对被并购单位做尽职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经营环境和基本概况,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对外签约以及执行情况,股本、资产、负债的结构,管控制度、运营模式、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情况,产品、生产线、生产设备、动力配套设备的情况,产品质量、研发水平、知识产权、工艺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营销队伍、营销网络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盈利或亏损以及税赋情况。

二、项目实施

1、建设项目

基本流程:编制实施计划、项目设计、项目招标、项目建设和项目竣工验收。

实施计划:项目的实施计划由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内容包括项目人员职责分工、项目各项工作标准、项目总体进度安排、项目资金使用安排、项目的现场管理。

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工作应由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勘察和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根据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审核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施工图设计、编制投资预算、审核施工设计和投资预算。

项目招标:项目涉及勘察、设计、监理、土建、安装、装修、设备采购均要进行招标。依据价格、诚信程度、施工能力、以前业绩、质量保障和工期进度综合评估择优选择。

项目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在取得规划许可,正式签订施工合同,获得建筑施工许可证和施工监理部门到位后方可施工。项目开工建设后,项目承建单位和施工监理部门应逐日填写建设日记,每周召开施工现场协调管理会,每月填报施工进度报表。

项目竣工:项目竣工验收包括项目竣工验收、项目专业验收和项目综合验收三个方面。由项目承建单位、监理部门、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对项目进行竣工预验收;由质检、消防、环保、劳动等部门进行专业验收;由城建规划和项目审批部门进行综合验收。

项目竣工后还应进行项目投资决算和项目审计工作,在决算和审计通过后,进行产权登记和固定资产的建帐工作。

2、企业重组项目

基本流程:制订或修订重组企业的公司章程,出资资金到位并进行验资,办理资产交接,办理工商登记或工商变更,推荐产权代表,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聘用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明确各类机构的权责划分。

三、项目评价

投资项目实施阶段完成,在投资项目运营一段时期后,对投资项目应进行后评价。后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根据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方案所设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1、评价内容

目标评价:该项评价是对比检查投资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投资审定时所确定的可量化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检查,分析偏差原因;二是对投资项目原定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三是对政策变化、市场变化、实施过程的重大变更进行重新评价。

效益评价:该项评价主要是分析项目的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和回报能力。以项目运营的实际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与项目实施前预测设定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偏差情况及原因。

持续性评价:该项目评价在投资项目各种资源投入全部完成后,分析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可以实现,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发展,项目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管理评价:该项评价是以目标评价和效益评价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对项目各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评价。包括投资项目决策、实施、运营和管理者评价。

2、评价程序

投资项目的评价程序:明确任务、制定计划、组织人员、收集资料、编制纲要、深入调查、沟通交流、编写报告、提出建议。

3、评价方法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统计预测法、有无比较法、逻辑框架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4、评价标准

篇2

根据现今的大型集团企业投资管理现状就可了解到,其投资管理仍旧受制于政府审批程序,即由政府部门分级管理投资类型和投资规模。但是从专业性和投资系统来看,投资审批和管理必须具备理想、可行性研究、竣工验收以及后期评价等几个部分。这样一种投资管理模式,单位的投资项目必须根据现有的管理规定来实行,逐级审批完成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投资活动完成投资后,还必须进行验收。如此才能够保障投资的收益。如,我国南车投资管理办法就是根据投资流程实行分级审批管理模式,对于限额以上的投资项目都必须经过总部的审批。

二、集团企业投资管理的现状

研究分析当前的集团投资管理体系,其中包含决策投资、投资时是、投资评价以及投资风险控制等。但受到行政因素的影响,加团投资管理现状仍旧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系统来说,集团投资管理的现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投资风险认识欠缺。集团企业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投资决策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主观判断或者是投资产品的资料展开,并未对市场、营运、技术以及法律等客观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风险的类型存在不全面的现象,导致投资行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涉及面比较狭窄,增加投资风险。且部分投资项目在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下,出现收益突变的情况[1]。其次,审批程序多,决策效率低。投资管理模式受到审批权限的影响,限额以上的项目决策和项目调整,均需要从项目承担单位到集团总部,在此过程中必须经过层层调研、审批和汇报,程序非常多,缺乏投资应有的敏锐性与灵动性。与此同时,集团总部投资管理人员下属单位不清楚具体的情况,致使项目审批与项目承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必须花费相应的时间才能够协调一致,拉低投资决策效率。最后,验收工作不到位。就整个投资管理工序来说,验收应当是投资活动的最终环节,同时也是检验投资效果的最后步骤。验收工作部位,必然会影响到投资管理的最后效果。

三、优化集团企业投资管理的措施

系统分析就可发现集团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为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集团企业投资管理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投资战略。根据企业发展趋势而制定的投资战屡,必须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为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全局性规划投资活动,是企业较长时间内投资管理活动的根据。就集团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合理的投资战略,应当结合企业投资管理部门的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考虑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等,对比和选择投资项目和方案,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投资效果。通常情况下,合理的投资战略可有效避免只考虑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简单满足生存的项目。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保证投资项目的实施。

(二)建立健全封信投资管理制度。大型集团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保证投资项目的有效性,能够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即预警、识别、评估以及报告等。并根据投资时间的长短来具体划分风险管理机制。合理定位投资项目产品。同时还需要对于不同阶段的投资行为,必须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制定出风险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出风险规避措施。就新产业投资而言,可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管理委员会,根据投资的项目来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充分落实投资责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篇3

一、引言

现代企业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经常会采取投资方式来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投资管理指的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选择明确的投资方向并制定合理科学的投资方案,之后再按照该方案对整个投资项目进行管理,确保投资过程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在这一时期,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现阶段各企业的投资活动愈发频繁,投资方式也多种多样,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与效益,然而,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对此,企业应提升自身投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投资制度,优化投资决策,避免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因投资活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出现亏损的情况。

二、当前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企业常会因投资决策不合理、投资管理方式不完善、投资发展规划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投资管理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投资风险。目前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投资决策具有盲目性、主观性

在部分企业的投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明确的、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如有些企业盲目追随新技术、新项目等进行投资,而没有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验证,导致投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一旦新项目出现问题极易使企业的资金运转陷入困境。另外,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急于拓展企业经营规模,在投资时没有结合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导致投资决策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等。

2.投资管理方式不够完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投资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越来越多,再加上部分企业投资管理的方法较为落后,无法较好的应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部分企业在投资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资战略规划、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等,一旦投资项目出现问题,将会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运营,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将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3.没有明确的投资发展规划

就目前而言,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投资管理制度,但却缺乏符合实际发展的投资发展规划,经常是受到政府及区域发展政策等的影响来决定投资项目,导致投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临时性。部分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顾资本的限额,去投资自己不甚了解、发展前景不明的项目,对于投资项目的发展情况没有充足可靠的消息来源,市场调查不全面,没有科学依据等,这些问题都易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而部分企业在回报期长的项目管理中,由于缺少Y金方面的控制导致资金受困,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制约经营项目的进行,加大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三、解决企业投资管理问题的对策

通过分析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总结出几点解决的对策,旨在为企业优化投资管理提供可借鉴的建议与依据。

1.优化投资决策流程

企业优化投资决流程可从战略投资指导、投资可行性分析、规范投资行为等方面着手展开。

首先,现代企业投资战略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高效应用、科学决策以及企业投资方向、投入金额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可制定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方向一致的投资战略规划,并按照投资战略规划对企业投资决策进行科学的指导,确保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能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轨道上。

其次,为了确保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在投资前必须做好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投资的项目是否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是否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吻合,项目资金来源、筹资成本、投资回收期,投资领域市场的发展前景、潜在的竞争者、产品的替代产品等以及未来现金流量、技术与管理要求等。企业在投资时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详尽的测算、科学的分析、缜密的论证,做好对自己资金实力、项目风险与盈利的评估,并结合投资战略对投资进行科学管理。

最后,企业需要不断规范投资决策行为,完善各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权责关系,以便对投资决策行为进行有效地规范。

2.健全企业投资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在对项目投资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要树立牢固的风险预防、管理意识,并将风险控制管理贯穿于投资管理的全过程。

其次,企业应强化对投资管理的监督力度,并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管理,定期对投资项目或投资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内容进行审计,以此来保证企业的投资资金的可靠性、安全性、完整性。

最后,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将企业的各项投资行为与个人利益挂钩。对于企业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损失要严格追究责任,并实行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规范企业投资管理流程。

3.强化对企业投资项目发展规划的管理

首先,企业必须建立一支成熟的投资管理团队,投资管理团队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吃苦耐劳、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等,企业所拥有的高威望、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团队将在企业管理中产生积极地影响作用,同时也能提升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其次,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进管理。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综合部门,对企业的各项投资进行调研、评审、可行性研究和评价、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等职责。

四、结语

总之,企业进行投资虽然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同时也存在极大的风险与问题。对此,企业应着重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策略、强化投资项目发展规划管理,从而有效减少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维护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篇4

Abstract: ERP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 a leading ERP system - project management (PS) module, to overturn the tradition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mode, into the new era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vitality, it is mor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use of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control of the entire investment management process to maximize the rational use of investment to achieve investment returns.

Keywords: application-driven management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系统是以项目管理系统(Project System,简称PS)为龙头,即ERP通过项目管理系统来完成控制、优化资源分配的过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销售和采购为两翼,通过对投资项目的预算控制、审核控制、结算控制的过程管理,实现公开、规范、透明的高效率运行的管理体系。

一、项目管理(PS)模块涉及到的业务范围

企业的项目管理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部分,其核心业务是为企业承担项目计划、可行性研究、项目概预算制定、项目实施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概预算控制、项目竣工决算等工作,通过合理、高效地利用可用资源、控制投资,保证企业项目投资的合理使用,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项目管理(PS)模块实施后与原投资管理模式的差异

(一)项目立项

原模式:项目一般按前期工作程序报批,列入计划后即可实施,但存在部分项目不规范的状况(如提前实施项目)。

ERP系统项目管理模块实施后:项目必须按前期工作程序报批并下达计划,没有列入计划的项目在PS系统将无法实施。(如无法进行甲供料操作,在钻井套管的配送上尤为突出)。

(二)施工设计

原模式:设备采购和库存管理不严格针对项目;服务合同不在系统内反映。

ERP系统项目管理模块实施后:项目产生的采购需求能在系统上实时反应到物资供应处;实现服务合同关键内容的管理;在系统中管理服务合同的细分项、单价和数量。

(三)施工管理

原模式:项目进度管理在各部门分散进行,没有形成信息的共享;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形象进度表需要逐级统计填报,信息反馈不及时;不能及时反映项目实际成本是否超出预算。

ERP系统项目管理模块实施后:通过网络任务的设计,实现项目进度的协同管理;随着项目实施及时提供形象进度;系统自动监控项目的实际成本发生数,在超预算时及时反馈信息给相关人员;实现项目成本的及时反映,在领料后实时反应到项目成本上。

三、ERP系统项目管理(PS)模块在投资管理中起的作用

(一)可获取及时、全面和集成的信息,帮助企业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通过项目管理(ps)模块,可以获取大量的投资信息、及时了解投资计划的下达情况、项目的进度情况以及投资的结算情况。PS-投资计划接口系统,就是充分运用ERP的管理模式的优点,本接口系统数据保持和SAP系统数据同步,可通过“重新获取SAP数据”功能,来取得最新ERP数据作为接口系统当月的基础数据。(接口系统在每天凌晨3:00对SAP数据进行处理),在“重新获取SAP数据”时,不会覆盖当月已维护录入的数据(包括工作量、实物量等信息)。并自动细化分类生成本单位相关投资报表。开发、地面、其它、单井台帐等一些重要数据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统计的准确性。同时对分析投资节超原因,为控制全年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起到深远的意义,并为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通过ERP系统项目管理(ps)模块,规范和优化整个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标准化业务数据。

ERP系统项目管理(ps)模块实施后,使整个投资管理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和标准,使各个投资管理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一个控制点出现问题,下一个控制点便不能顺利执行下去,这样可督促上一控制点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使投资管理环节更加严谨,杜绝了一些投资风险的出现。

(三)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ERP系统项目管理(PS)模块的实施,使投资管理向信息化迈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业务部门可以及时从项目管理系统中查询所需数据,了解投资动向,企业领导也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系统了解、监督投资走向,为下步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化的实现,使投资数据在限定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投资数据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共享的投资信息,可及时发现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整改,这样便大大提高了投资的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规范具体操作的严谨性和各种授权机制。

ERP系统项目管理(PS)模块根据业务所需,设定不同使用权限的用户,各用户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各负其责,责任和风险明确,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根据管理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上层对下层进行权限的下放和授权,以适应实际管理需要,以便更好地进行投资管理。

(五)提升基层业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ERP系统项目管理(PS)模块不但提高了投资管理水平,同时在严谨的投资管理平台上,带动了基层业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人员素质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投资管理,因此,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密不可分。

(六)严谨项目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整个投资管理水平的关健。

ERP系统项目的过程管理在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管理(PS)模块的实施,则是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项目的过程管理更加严谨、更加规范:

1.审核控制过程:

按照标准化的操作,PS在项目创建、预算编制、计划下达、项目施工、竣工结算、项目关闭等阶段均设立了严格的审核点。

2.预算控制过程:

按照WBS元素分解层级逐层向下控制直至网络和作业,实现了预算分解的控制。

篇5

建立投资系统的关键点

主数据标准化。随着企业项目决策、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核算和项目后评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对投资主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管理,通过投资业务主数据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管理层可迅速查询到公司的投资经营情况,并快速作出决策,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充分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系统实施策略。系统实施方法中选择适合企业本身特点的,大型集团型企业最好的策略是集中设计、试点应用、分期推广。首先需选择业务形态最为复杂的1到2个公司含总公司进行全面业务调研,有利于系统框架整体设计;在试点单位实施上线后不断地对系统功能以及流程优化,以满足业务需求。一定的业务积累和功能全面应用基础上,再进行分期推广,可以避免对之前工作的返工,实施阻力减少,系统风险及应用风险更好的把控。系统架构的设计。根据集团型企业的特点以及管理制度的差异,通用系统软件并不完全试用,因此,建议从业务需求、系统架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符合集团公司特点的投资平台。与集团企业信息化系统充分的集成,在系统选型方面,需要充分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及可扩展性,易于接口,易于后续功能拓展等。无论何种系统架构应用领域,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完整地、高一致性的、平衡各种利弊的、有技术和市场前瞻性的设计系统和实施系统。

篇6

1、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对企业内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从决策、执行、监督等全方位地梳理优化制度流程、辨识评估关键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最终实现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系列活动。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及实施状况,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公司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管控尤为重要,即关系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实现,也影响集团公司的资产安全。科学设计集团投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既能确保集团公司快速发展,也可保证集团公司健康运营。

2、QC集团投资活动流程设计

QC集团公司是我国精密机床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以机床、工具、功能部件制造为主的多个产业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总部设有23个职能部门,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3家。业务多元化和投资控股经营是QC集团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在此发展战略指导下,集团的经营业绩和实力在近年得到了大幅提升。

2.1 企业投资活动的风险影响因素

2.1.1 外部影响因素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目标市场和市场需求等,属于不可控制因素,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具有不确定性,这势必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

2.1.2 内部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是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其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包括财务状况、技术创新力、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能力、营销策略、综合管理能力等。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经营的单一性、规模的有限性、组织治理结构不健全、资金来源有限等,往往是造成整体企业投资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

2.2 投资活动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目标就是以投资信息为基础,以主要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为依据,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和投资活动的流程,避免投资活动出现风险,保证投资活动的合法性、投资的安全性,控制财务风险,保证投资的效益性和投资信息披露的准确可靠。

2.3 投资活动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投资活动的业务流程一般包括:拟定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投资方案决策、投资计划编制与审批、投资计划实施、投资项目的到期处置。

根据QC集团内部机构设置,投资活动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并做简要分析。

2.3.1 授权批准

(1)Qc集团投资管理部门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资金状况以及筹资可能性,拟定投资方案,并根据投资方案编制投资项目可行性方案和投资计划。

(2)重大项目由集团战略委员会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3)投资管理部门按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规定,提交投资可行性方案,由集团董事会及股东大会进行审议、决策,并上报集团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4)集团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投资方案。

2.3.2 实施

(1)投资管理部门根据审批通过的投资方案,编制详细的投资计划,投资活动需要签订合同的,由相关投资方签订投资协议。

(2)投资管理部门推动投资计划的执行,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和有效管控;根据市场条件和政策变化,准确对投资价值进行评估;财务部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行财务控制,核算收益或减值情况,控制财务风险。

(3)内部审计部门对投资活动实施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后评价。

2.3.3 处置

(1)依据后评价结果,根据投资协议或投资单位的情况,投资管理部门对于投资效益差、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提出处置意见。

(2)投资管理部门按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规定,对于1000万元以下项目,由Qc集团董事会审议批准;对于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项目,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进行处置。

(3)投资管理部门组织清理小组,按照投资清理程序实施清理、处置。

(4)QC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对于投资项目清理过程、清理程序、清理结果处置等环节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2.4 关注投资活动关键风险点

2.4.1 投资决策控制

投资部门要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战略规划,提出投资计划;对投资项目进行预算控制,确保投资计划符合企业整体资金安排;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和科学决策,确保投资决策合法、科学、合理;对被投资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委托具有资质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项目目标、规模、投资方式、投资风险与收益等做科学的评价;董事会实行对投资项目集体决策,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策;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决策失误、决策程序不符合规定的相关部门或个人责任。

2.4.2 投资后的管理风险控制

投资后,投资风险并不因取得投资收益而消失,而是风险才释放出来。要重视投资的追踪分析,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投资后评价指标体系。将分析和投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便于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相关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对被投资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投资决策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差异及其影响;对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分析。评估经营活动对本企业受益影响;后续投资策略评估。

2.5 投资控制措施设定

2.5.1 岗位分工控制

建立投资活动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包括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分离、投资决策与执行分离、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分离。

2.5.2 授权批准控制

建立投资活动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办理和接触投资业务相关协议、副本和会议纪要的保管。

2.5.3 风险评估与决策控制

投资不当,轻则无法实现投资收益目标,严重的则无法收回投资成本,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控制投资风险,应由专业投资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研究和评价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时机、投资风险和应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投资决策。同时,应建立投资业务集体决策制度、投资实施责任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2.5.4 投资执行控制

首先是方案实施与合同控制。QC集团根据经批准的投资计划实施投资,投资活动设计协议经法律顾问审批;对股权投资项目,指定专门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掌握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并采取针对措施。其次是会计处理控制。投资业务应配备业务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进行计量和核算;加强保管投资业务和各种文件、凭据,定期检查与核对。最后是权证保管控制。QC集团及时将投资业务权证交由档案部门管理,防止投资权证丢失和未经许可的接触。

2.5.5 投资处置控制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主业情况。对失效或无效投资进行积极清理,收回、转让、核销无效投资。

2.5.6 投资监督检查控制

投资监督检查主要通过业务部门内部自查,不同业务部门对上道流程要求复核和内部审计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投资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现象;检查投资活动中各类程序是否健全,制度执行情况是否及时和完整。

3、投资活动内控流程日常管理与优化

集团公司应严格按投资流程进行投资活动日常管理,对投资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汇总,报集团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修订有关流程,每年应对内控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按要求出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不断完善优化流程,持续提升集团管控水平。

篇7

2.投资审批效率不高。效率问题是国有企业饱受争议的话题之一。从项目发起到项目真正得以批复实施,层层上报,层层审批,行政管理思维仍是影响国有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羁绊。尤其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推进,形成了诸多的多主业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大企业集团。若仍延续过去主业单一、公司结构相对简单时期的管控模式,势必造成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降低,增加管理内耗。

3.投资实现方式仍较单一,主要还是采取国有资本直接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

二、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深化改革的有关建议

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深化改革的目标是要使得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和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提高投资审批和管理效率,增加有效投资,减少无效投资,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和放大作用,进而推动国有企业整体改革。

1.坚持战略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发展战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投资规划是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应当坚持战略引领作用,围绕自身发展的优势条件,正确把握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关系,准确定位未来一段时期内投资的重点,科学合理地建立投资项目库和投资规划,做好投资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

2.强化市场研究,提升应变能力。市场风险是竞争性行业经常遇到的重要风险。项目目标产品的市场容量、竞争态势、价格趋势等市场因素对投资项目的目标定位有直接影响,是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基础。遵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营发展的普遍规律,要求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必须要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强化市场研究,准确把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技术革新方向,客观公正地做出投资决策,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源头上抓起,提升市场应变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316-02

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变迁――基于组织场视角的思考

三十多年来,从投资包干责任制到项目法人责任制,从行政安排施工设计任务到全面实施招标投标制,政府投资管理体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球化程度迅速提高,投资管理中的一些老毛病和发展中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迫使我们寻找新的逻辑框架和分析视角,审视以往的改革历程,思考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一、组织场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框架

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不仅是技术系统,也是人文社会系统,组织的趋同既可能是技术方面的“优胜劣汰”,也可能是制度方面的“咸与维新”。组织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由一系列受到相似制度力量影响的组织构成,包括各成员组织、成员间网络关系和运行机制等。场域内制度因素主要有三种,强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

二、我国政府投资管理体系变迁的组织场分析

(一)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8)

“一五”期间,随着156项建设的实施,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投资管理制度被引入我国。企业没有投资自,中央政府成为最主要的投资主体;项目建设都采用行政管理方式,设计和施工作为任务下达给指定单位。在这个时期,从资金筹集、项目拍板到组织实施,投资管理的全部环节都在政府内部,分工与协作都通过科层式官僚体制予以实现。既没有独立的场域成员,也没有成员间互动机制,是不存在组织场域的。

(二)萌芽期(1979―1988)

改革开放之初,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启动,组织场成员日渐齐全,成员间互动机制日趋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系组织场域开始进入生机勃勃的萌芽期。

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项目主管单位、建设单位、信贷部门、评估监理中介组织等场域组织成员日趋齐全、定位日渐明确、功能日益完善。另一方面,场域成员间互动频率日趋活跃、互动机制日趋完善。一是管理权限逐步下放。二是投资管理制度逐渐完善。三是基本建设投资领域开始细分。

(三)发展期(1989―2003)

乘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东风,政府投资管理组织场获得了长足发展,法制化进程稳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一方面,场域组织成员尤其是投资方的独立地位进一步加强。一是投资方法律地位的确认。《公司法》的出台不仅保护了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各类公司的投资决策权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二是基本建设项目业主制的建立。从1992年起,所有新开工项目和进行前期工作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原则上都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由项目业主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并承担项目投资风险。三是社会监督力量的引入。1999年的《重大项目规问题举报办法》要求有关单位和群众举报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开启了政府投资项目社会监督机制。

另一方面,组织场内制度约束方式多样化、约束力度增大。一是投资宏观调控手段逐渐丰富。投资方向调节税、产业政策纲要和政策性融资等灵活多样的宏观调控手段投入使用,通过颁布实施项目法人制、项目资本金制、内部审计制度、招标投标法和重大项目稽查制度,强化了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二是投融资方式改革。将投资领域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政府退出竞争性项目。三是进一步规范中介组织发展。《工程咨询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建立健全了工程咨询、设计、施工、审计、监理等市场体系。

(四)完善期(2004―200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主要措施。五年来,中央政府投资体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完善。

一是继续规范投资管理程序。先后颁布了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政府投资的安排范围、程序和条件。

二是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统筹安排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坚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领寻小组”、“新增中央投资协调小组”等工作机制,把政府投资限定在公益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扶贫开发以及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领域。

三是在咨询评估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将竞争机制引入了咨询评估领域,先后颁布《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等法规,咨询评估质量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是加强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加强中央党政机关等建设项目管理和投资概算控制,开展中央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和后评价工作。

五是促进社会监督机制发展。制定出台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行办法,颁布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了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政府投资多方面、多层次、全过程的监督。

三、中国政府投资管理体系变迁特点和工作建议

(一)中国政府投资管理体系变迁特点

三十年间,政府投资管理体系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从一元到多元,分蘖式的组织孵化。政府投资管理组织场由政府、银行、业主、咨询机构和社会团体五类组织组成。改革之初,政府集审批、融资、建设实施等诸多角色于一身,场域成员一元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所以,在组织场域的萌芽阶段,场域成员的孵化和成长过程是与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是从试点到推广,点面结合的增量变革。在组织场内,各组织成员在承受场域制度约束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已有制度约束体系。我国政府投资管理体系的变革过程就充满了场域成员的这种制度创新行为。不论是1991年的基本建设项目业主制试点,还是残疾人体育综合训练基地的代建制试点,政府从个别试点入手,然后在新建项目中推广,最后待时机成熟后全面铺开。较好地实现了以增量变革带动存量变革的改革思路。

三是从结果导向到过程导向,改革重点的及时转变。投资体制改革是一个持续的制度演进过程,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和逻辑。在组织场域的萌芽期,尽快提高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是当务之急。同时,原有的体制约束没有打破、社会多元化还未开始,大家都是“单位人”,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还不多。所以,在萌芽期和发展期的前半段,投资管理改革多是经济包干制和项目经理制等结果导向的措施。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和计划体制等故有约束机制的失灵,社会力量逐渐增强并提出了权益诉求。同时,政府投资逐渐聚焦于经济效益较少的公益性和民生类项目,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价开始失灵。所以在发展期的后半段和完善期,组织场域的主题成为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和程序正义。

(二)下一步建议

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前这段难得的平静,对次贷危机反映出的新问题进行反思,对危机下一阶段演变发展进行预测,对后危机时代可能面对的新形势进行研判,抓紧提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应对措施。

1、夯实工作基础,弄清重点课题,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互动联系愈发紧密,全球经济成了一个复杂巨系统。一来很多经济观测只能盲人摸象,但见冰山一角;二来在巨系统内的混沌点上,存在经济运行发生突变的理论可能。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弄清投资运行的范畴和机理。

一方面,要抓紧做好几项基础工作。一是集成投资数据。与相关主管部门,实时共享用电量、房地产开发面积等投资相关数据,共享项目库数据。二是构建投资运行预测的专家支持系统。建立国内外知名宏观经济预测专家库,对专家预测结果加权平均来确定月份投资增速预测,按照预测结果偏差逐月调整权重。三是完善投资调控预案。根据对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研究制定投资调控预案,注意预设投资宏观调控的转向机制。另一方面,要根据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弄清楚以下几个基础问题。一是经济全球化之下,国际经济、金融对我国投资运行的影响机制和现实路径;二是经济多元化之下,投资政策与货币、进出口政策间的影响机理,会不会出现相互绑架的问题;三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资调控面对的新形势和新的制约因素。

2、控制关键环节,改变管理方式,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一方面,运用流程再造技术对投资管理各业务流程设计进行再思考、再组织,革除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找出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并加强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根据新的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采取新的管理方式。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尝试对政府投资项目一项一码,对计划下达、资金拨付、项目建设等信息做到实时更新、实时控制。。二是考虑改变当前分行业投资管理的模式,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把管理任务集中整合。

3、加快法制建设,支持专业力量和社会监督的发展,建立投资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推进政府投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巩固组织场域的规制性约束。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加快完善政府投资法律法规体系,将投资体制改革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二是制定投资法律体系建设路线图,对代建制、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排出时间表。另一方面,强化对行业协会和社会监督的支持和指导,加强组织场的规范性约束和认知性约束。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在设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内营造专业诚信的文化氛围。二是继续推进社会监督机制的完善,既要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媒体沟通能力的专门培训,也要主动出击,加强对投资管理工作的自我宣传,营造敬业、透明、诚信的社会形象。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简介:田原(1970― ),男,汉族,在职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金熙英.《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五十年》.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年.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73-02

一、前言

投资是推动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对石油企业来讲,投资是勘探开发、炼化、销售三大核心业务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突出、不确定因素多、经营风险大等特点,给投资决策和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因此,需要积极探索研究投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创新投资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运作方式、风险预警、支撑体系、调控手段等。

投资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好的管理模式应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从投资管理体制和机制入手,对比分析国内外大石油公司投资管理模式的特点,以获取对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投资管理的启示。

二、国外大石油公司投资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1.投资管理体制特点。目前,国外石油公司大多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少部分采用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而一些中小独立石油公司主要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以事业部制为基础的国外石油公司,其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外石油公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托关系、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以及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构成了现代石油公司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国外石油公司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二是组织结构简洁、管理层次清晰。如埃克森-美孚等国外石油公司将管理机构压缩调整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总部,包括股东及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职能部门(财务、计划、法律、审计、环保等),为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中心;第二层为业务经营管理公司,一般按专业或地区设置,为公司的利润中心;第三层为经营性分(子)公司,是第二层公司管辖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一般作为第二层的利润分中心;第四层为作业区,是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基层单位,具体执行生产任务,一般为成本中心。三是内部控制以责任中心为基础,各管理层次责权明确。为了便于管理控制,国外石油公司将管理层次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

公司总部为投融资决策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投资决策和资本经营,基本职能是:首先,制定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投资发展计划,进行重大投资决策,确定承担投资项目的具体单位,进行资产重组(进入、退出、出售、兼并);其次,根据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进行资金筹措、资金融通和资本运营活动;再次,对各个业务经营管理公司的业务领域、投资方向和投资回报进行管理,对其业务活动、组织和人员进行评价考核;最后,对资本收益进行管理,确定股东收益和高级职员的报酬。

经营性子公司(业务公司)为利润中心,其主要职责是:首先,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在公司规定的业务领域或地区范围内,负责具体业务的经营管理活动;其次,负责经营管理具体业务所需生产要素(包括人、财、物等)的市场筹措,降低筹措成本;再次,负责生产要素的使用,即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最后,负责经营管理具体业务产品或业务的销售工作,增加收入。

生产作业区是成本中心,其基本职责是用一定的成本去完成具体任务,只负责管理生产、安全、环保和成本核算,不负责直接面向市场的原材料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

2.投资管理机制特点。

(1)限额分级管理机制。壳牌集团公司在投资管理中,投资决策实行限额分级管理,投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战略性投资项目和跨不同业务公司的项目,由集团公司执行委员会负责审批;其余项目经业务公司技术中心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由业务公司负责审批。

(2)严格的投资决策机制。BP集团公司资本投资批准委员会(Capital Approval Committee简称为CAC)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批上游2000万美元或下游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为保证投资效率和效益,BP集团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投资评价和审批程序(GIAAPs),对投资项目审批过程进行规范。同时,利用GIAAPs制定了一套规范的项目评价方法,包括测算方法(如项目全周期的净现值法)、基础经济参数的假设(如原油的价格、各国近10年汇率和通货膨胀率)、项目经济回报参数指标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折现回收期、资本效率等,使得所有申请项目的经济性具有可比性。

(3)上下充分结合的投资计划管理机制。壳牌集团公司制定投资计划,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结合,确保项目论证和决策科学。如勘探开发业务投资,首先由各国家公司中的资产经营管理团队将所管辖油田的产量、储量、投资和成本数据,以及区块或项目数据上报国家公司,国家公司汇总上报地区公司;地区公司汇总各国家公司的数据,结合油田或区块的价值,对上报区块的投资、成本、措施工作量和钻井工作量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并将结果上报勘探与生产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技术中心对各地区上报的油田或区块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评价,并按照效益高低排队;勘探与生产公司根据本板块年度投资规模,与各地区公司反复结合之后,地区公司提出投资规模的建议报总部批准后再分解各地区公司,确定各地区公司的投资规模;各地区公司由此确定各国家公司的投资规模,各国家公司再分解到油田或区块。

(4)以规划为中心的投资运行机制。埃克森-美孚公司总部投资管理部门每年春季批准并下达关键性的规划基数。规划基数包括经济展望,通货膨胀、利率、石油工业供求情况、原油和石油产品价值等预测,以及化工、油、航空燃料等具体预测。下属分(子)公司依据规划基数,制定投资项目和计划,上报地区公司。地区公司和管理评估机构对附属机构的建议进行深入评估和完善后上报公司总部投资管理部门审议。对于地区公司推荐的规划,公司总部一般不做细节上的修改,由董事会年前签署。总部投资管理部门批准未来四年的全面业务策略和主要投资规划以及下一年度的资金支出计划后,下达执行。

(5)项目价值流程管理机制。BP集团公司规定,所有投资项目严格按照资本价值流程(简称CVP)管理。CVP将项目过程划分为进入、评价、选定、定义、执行和运营六个阶段。其中,进入、评价和选择三个阶段的作用是保证选择好的项目,定义、执行和运行三个阶段的作用则是保证实施好所选择的项目。具体来讲,进入阶段是评价确定项目机会是否与业务发展方向一致;评价阶段重点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及与公司业务战略的一致性;选择阶段重点在于从多方案中选出首选方案;定义阶段重点是确定项目的范围、成本和时间表,并为项目融资;执行阶段是按照项目定义中规定的范围、成本和时间表启动、实施和完成项目;运行阶段关键是对项目所形成的资产进行评估,确保项目实施效果与初始设计一致。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该流程的内容可以有所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国内大石油公司投资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1.投资管理体制的特点。国内大石油公司投资管理均采用“集中投资决策、分级授权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简称中石油,下同)的投资管理体制,实行“股份公司―专业分公司―地区分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直属院所)”三级管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简称中石化,下同)根据一级法人体制的要求,建立了“总部-事业部-企业”三级投资管理体制。中国海油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海油,下同)投资管理实行“公司总部-事业部-下属分(子)公司”三级管理体制。

2.投资管理机制的特点。

(1)坚持先论证的投资决策机制。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对任何投资项目,都坚持先论证、后决策,投资要有效益、决策要符合程序、项目要落实责任人等制度。

中海油明确了重点投资项目、鼓励投资项目、一般投资项目、限制投资项目以及禁止投资项目的范围,将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方向作为一票否决的唯一条件,将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桶油成本作为评判项目是否可行的四项主要指标。凡按限额规定需报集团公司及总公司审批的项目,必须按程序上报集团公司和总公司审批,获得正式批准后才能实施。凡按限额规定批准权限的项目,批准文件要明确投资项目责任人,原则上该责任人为投资单位经理。

(2)严格的后评价机制。中石油、中石化要求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要在各个层次和各类项目上全面展开,并与计划检查、概算检查、审计和效能监察紧密结合。公司每年下达限上项目后评价计划,并对后评价结果予以公报。所有改扩建项目,必须有后评价管理部门出具的对原项目的后评价报告,作为改扩建项目立项审批的重要参考。

中海油规定,凡生产经营项目,在进入生产经营阶段后都要进行跟踪后评估,全程监控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计划管理部负责建立后评估的经济指标体系,项目所在单位负责具体的后评估工作,定期向计划管理部报送后评估的经济指标。当经营项目符合总公司判定的退出标准时,由计划管理部负责执行项目的退出程序。

(3)投资效益考核机制。中石油要求所有项目投资必须落实回报,并严格进行考核。油气田地区公司当年完成储量、产能任务要达到100%,并按当年新增产能确定下一年油气产量和商品量;炼油、化工、销售、管道项目当年建成投产后,原则上按项目前期论证批复的回报指标进行考核,发生重大变化的由规划计划部会同财务部重新核定,并纳入当年预算。

在投资项目完成后的两个季度内,中海油计划管理部组织投资项目专项审计,提出“投资项目审计报告”。并牵头组织投资项目的考核工作,生产经营部、财务部、办公室具体参与。

(4)投资过程控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中海油要求实施投资项目必须做到:质量要达到设计标准、费用不超过投资预算、进度符合计划要求、安全实现“五个为零”。对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要成立项目组,项目组对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费用和安全负责。不管是整个投资项目还是其中的部分,凡具备招标条件的必须实施招标。项目的变更要进行报批,直至公司下达投资项目变更计划后,方可实施变更。

中石油要求公司各单位要维护投资计划的严肃性,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凡发现计划外项目、年度投资规模超计划或单项工程超概算等行为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纳入单位行政负责人、主管领导和单位业绩考核;情节严重的,对相关责任人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3.国内外投资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综观国内外石油大公司的做法,可以看出均采用了投资分级管理体制:总部作为决策中心,主要负责投资规划研究和重大投资决策;事业部(专业分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在总部投资规划框架内,负责本板块业务投资决策;下属企业作为成本中心,负责具体执行。

从国内外大石油公司的经验来看,他们普遍重视投资规划、项目决策、过程监控以及实施效果后评价与考核,并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受各国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影响,国外大石油公司更注重投资实施前的规划研究和项目前期研究,注重从源头控制投资;国内大石油公司则在投资实施后的检查、评价与考核等方面独树一帜。

但是,从整体运行效果和对比情况来看,国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健全项目规划论证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并更好地调动总部、事业部与企业投资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尤其要注重研究、调动投资活力,充分发挥投资对石油化工发展的推动作用,调动各级投资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调动广大石油化工职工对投资活动、投资监督、投资回报的热情。

投资决策成败是企业兴衰的根本因素之一,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经营成本,企业讲效益就必须从投资这个源头入手。建议国内大石油公司将投资管理模式研究作为投资管理始终不渝的重大课题。通过国内外投资管理模式的研究,形成一系列管理思想和实施方案成果,有助于科学决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对进一步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开创投资管理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杭州某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行为,保障投资资金的安全,实现各基金合伙人的最大化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资管集团相关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投资,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运用非公开方式所募集的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谋求股权增值后转让获利的经营行为。

投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一)增资入股;

(二)股权受让;

投资内容及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通过从事对以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区域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退出渠道的现代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

第四条  投资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集约化经营为手段,须坚持以下三大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确保拟投资项目以及投资方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定;

(二)谨慎性原则: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应当与各管理的基金的资产总额相适应,原则上不超过资产总额的20%;

(三)效益性原则:促进资产有序运作和资源有效配置,提升资产质量,提高投资收益,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五条  公司投资理念:主动投资收益良好、现金流稳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节能、环保、健康、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当参与团队优秀、技术领先的高科技、高成长初创企业,最终构建一个主业突出、布局合理、回报良好、周期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业务体系。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投资决策委员会(以下简称投决会)是公司的投资决策机构。依据《公司章程》,负责对公司基金投资、项目投资及退出等相关事项进行决策,给出决策意见。

第七条  投资管理部是公司投资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司未来发展和投资战略研究;负责公司投资项目的市场开拓、策划、论证、实施、项目退出;负责投资信息系统数据、信息录入、管理工作等。

第八条  风险控制部是公司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公司投资项目调查结果进行风险控制;共同参与尽职调查工作;负责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分类处理投资项目的风险预警信息等。

第三章 投资流程

第九条  项目筛选

投资管理部负责项目市场开拓、项目信息收集;投资经理对有意向的项目进行初步调查,做出初步筛选。

第十条  项目立项

投资经理认为有必要对项目进一步调查的,由经办投资经理编制《项目立项审批表》(附件一),报部门经理审批后上报总经理,同意后完成立项。

第十一条  项目调查

经批准立项的项目,由投资经理提出方案并报投资管理部经理批准后成立项目小组。项目小组至少由一名项目负责人、一名调查辅助人组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配备法务和财务专业人员。

项目负责人应由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担当。项目小组应在项目立项后15日内完成项目尽职调查工作。

项目负责人根据拟投资项目材料和尽职调查结果,撰写《项目投资建议书》(附件二)。

风险控制部根据投资管理部提交的《项目投资建议书》对拟投资的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调查与评估,根据实际需要参与重大项目的实地尽职调查工作及投资方案设计、谈判工作,撰写风险评估报告,给出风险评价意见。

第十二条  投决会决策

投资项目完成项目尽职调查后,由投资管理部将《项目投资建议书》等材料提前2个工作日提交投决会各成员,召集投决会,根据投决会议事规则进行审议表决,并出具《投决会评审意见表》(附件三)。

第十三条  项目投资

经批准的拟投资项目,由投资管理部负责办理投资事宜,项目小组及其他部门进行协助。

第十四条  拟投资项目因故未能正常投资的,公司应将该情况及时通报投决会,并出具《项目撤销表》(附件四)以备查阅。

第十五条  项目投资完成后,项目小组将该项目全流程相关文件及重要资料建档成册,移交综合管理部统一保管。

第四章 投后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完成投资后,由投资项目负责人和风险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投后管理小组,专人对接投后管理工作,定期整理、汇总、形成投后管理报告等材料提交本级审计风控部。

第五章 投资退出

第十七条  项目主体应根据被投资公司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退出方案并出具《投资项目退出意见表》(附件五)。

第十八条  经投决会通过的投资退出方案,由投决会授权投资管理部具体实施。

第十九条  投资项目成功退出后,投资管理部向公司总经理提交项目总结报告,经总经理核查后通报董事会,同时备案留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投资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如有与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有关规定相抵触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有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规定之投资全过程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使用,如与信息系统之要求不符,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附件(可根据具体业务指引或规范做调整):

1.项目立项审批表

2.项目投资建议书

篇11

2地铁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模块分析

针对投资管理工作的阶段性、总体性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思路,将其划分为资金计划管理、阶段完成计量支付管理和变更索赔管理几个模块。投资管理模块的建立,可实现投资信息在寿命期内的实时更新和控制,减少界面发生,最终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

2.1资金使用计划管理模块地铁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包括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概预算文件和资金使用计划三部分,参与编制的单位有:工程管理部、监理单位、施工方、工程部、财务部门和计划管理部门等。该模块的建立,为后续的资金使用情况提供依据,便于进行对比和纠偏工作,控制资金投入。

2.2变更索赔管理模块地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存在于建设方和施工方间,有价和量的变更,具体来说,工程变更是施工方依据施工合同,针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量和价的变化向监理单位提出变更索赔申请,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生效。以BIM为平台,建立变更索赔管理模块,可实现索赔事项的实时记录,保证各方对事件和资金的即时、有效掌控。

2.3阶段性完成量计量支付模块基于BIM信息系统的阶段性完成量计量支付模块,可实现地铁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工程量完成情况、资金批复与使用情况以及工程量清单和报表等基于网络平台的即时记录,并可自动整理并生成动态的资金使用状况记录表,自动与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参建方快速、有效的进行投资控制和决策。通过对投资控制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进行分析,可得出在整个投资控制过程中信息的输入输出状况。

3基于BIM的投资管理系统的实现

地铁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首先以地铁投资管理通用流程为基础进行模块分解,确定部门职责,得到各模块的信息流动状况,同时为解决界面问题进行了管理集成化研究,整个系统采用B/S架构,鉴于地铁工程项目的专业繁多且部门职权不同,参建方通过操作层登录进入,并获得相应的权限,从而进行信息的输入、查询与输出。应用层包括各功能模块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加工。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实现信息的传输,而数据将通过浏览器被所有界面呈现发送到服务器端,利用各类数据模块进行集成和处理。

篇12

合规是企业稳健运行、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基础,也是医药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国药集团一直将合规经营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抓手推进,2012年,集团将合规经营纳入子公司高管人员年度绩效考核,通过与各子公司签订合规经营责任书,明确由各子公司法人代表担任合规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制定并印发了《中国医药集团合规经营考核实施办法》,实现了合规经营责任的层层落实;同时通过倡导廉洁营销、开展治理反商业贿赂及杜绝小金库等一系列专项管理活动,实现了以合规促发展,以发展带动风险管理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促进了风险管理的常态化运行。

第二阶段:建立体系

国药集团系统梳理自身和外部环境面临的风险,通过持续完善和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夯实风险管理基础。一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通过持续拓展组织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明确、协同共进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具有国药集团特点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二是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通过持续的风险管理文化宣贯,使员工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点到面的加深认识,形成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的良好文化氛围。三是完善风险管理报告上报机制。国药集团已连续5年向国资委上报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受到了国资委相关领导的肯定,集团从2011年起要求各子公司上报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以风险管理报告为切入点持续推进风险管理工作稳步开展。

第三阶段:专项落地

国药集团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建设,并努力通过管理创新及专项提升促进风险管控落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