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6 10:1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实务基础入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础会计》是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内容,既有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会计基本概念及理论,又有计算、核算和实际操作,还有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及原则。可以说概念繁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且教学课时有限。
一、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基础会计》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与高职高专办学层次和特色相比,现存《基础会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与会计实务中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不一致,学生学习结束后与会计岗位的对接有困难。二是教学从大量晦涩的理论开始,与学生心目中的会计职业相差甚远,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会计的兴趣,甚至怀疑自己选择会计作为职业的正确性。三是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过大,课程有学科性倾向,会计技能知识不突出,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不相称;面对高职学生的现状,大量的理论知识也可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好会计失去信心。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结构和内容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基础会计》教材改革,以适应学生特点、满足社会需求,培养优质高效的职校人才。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指出“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建设是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改革,而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之一就是教材建设,显然,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材建设必须尽快开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建设
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的名称为《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工作组织。应该说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全面而细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但是与实务的关联性差,知识结构与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不一致,学生学完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岗位,不能尽快投入会计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建设的该教材的定位是以会计类岗位入门性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为重点内容,强调“理实一体”,为此,应将《基础会计》教材的名称改为《会计实务入门》,以体现这门课程的实务性,而不是学科性。
《会计实务入门》教材的内容是根据以“会计实务为重点、与会计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的原则进行取舍的,以实现会计技能有用、够用、实用的目标,而会计理论以会计岗位入门阶段学生所能理解与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其它较深奥的理论与方法仅限于列举,不展开来描述,只是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个铺垫。根据这个原则,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将原有的教学内容重新分解、整合为九个教学项目:认知会计岗位、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在教学项目框架下再设置若干教学任务,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后的九个项目与原有的内容基本相同,改革的地方主要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改变了学习内容的顺序,所以既能很好地保留原有教材的优点(即基础性的理论和技能都讲到),同时又克服了原有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即与会计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基础会计》教材的结构建设
教材内容取舍之后,如何真正地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实践的过程,关键是教材中内容的组织要与会计工作过程相一致,即教材的结构建设问题。
《会计实务入门》教材结构中第一个项目安排“认知会计岗位”,是让学生先对会计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职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它与会计工作过程虽然没有直接关系,却是会计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的准备阶段。单位任何一个岗位人员只有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才可能爱岗,才可能敬业,更何况会计工作是涉及单位资金性质的岗位。其他八个项目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涉及的全部主要内容,结构上是以会计工作过程为指导,以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报表”作为整个教材的主线,整体以“认识会计报表”为起点,“编制会计报表”为终点的顺序,中间是日常会计工作过程的5个步骤进行编排的。
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每个项目再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可以有课外任务和课堂任务,每个任务都是基于每个教学目标设置的,相当于一节的教学单元。任务的内容结构也改变现在常见的从“理论――技能”、“概论――概述――意义”的传统编排,而采用“技能(或任务)――理论”、“简单实践(或任务)――理论――综合实践”的编排方式。
例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教学项目,可以安排三个教学任务:一是课外任务,“收集各种发票、车票、收据等票证”,从该课外任务(简单实践)中引申出原始凭证的概念和分类的知识点(理论);二是课堂任务,“填制原始凭证”,先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填制几张原始凭证(简单实践),通过教师点评他们的填制情况,引出正确的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和规范(理论);三是课堂任务,“审核和传递原始凭证”,发放一些有错误的原始凭证给学生初步审核并说出审核结果(简单实践),教师点评审核结果并讲解正确的审核方法和传递方法(理论),以及审核后发现不合法、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如何处理(理论)。所有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加强学生对它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填制和解读原始凭证的专业技能,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一次“综合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安排一次课堂实训课来进行,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复杂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和解读,这样“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教学项目就可以比较好地达到该项目的教学目标。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础会计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认识和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是专业学习过程尤为关键的环节。
因此,应将《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与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特点及专业设置相结合,体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体现办学特色,提高独立学院的社会公信度。
一、《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现状
(一)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
《基础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都开设,由于代课教师对会计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认识不够,对非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了解,从而使得代课教师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目标。学生不能从自己所学专业的角度去认识和掌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内容。
(二)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被动,入门难
独立学院为三本类院校,学生基础相对差,学习被动。加之《基础会计学》专业术语多,概念枯燥,解释抽象,会计账务处理内容多,学生难以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训课程内容脱节
《基础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多在大学低年级开设,由于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基础会计学》中涉及的记账、算账、报账内容,学生难以体会。而多数独立学院,往往将《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两门课程分学期开设,使得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中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在随后学期的《基础会计实务》教学中,则要不断重复理论内容,受到课时的限制,就影响了其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无法准确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独立学院教学的建议
(一)结合专业学习特点编写《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材的版本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严格按照教材规定的章节顺序在不同专业中讲授,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建议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并分专业编写教学大纲,使得《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统一,并能与专业后续课程衔接,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二)独立学院应鼓励和组织教师编写《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教材
目前,可选用的《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教材的版本有很多,然而真正适合独立学院教学,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却是个空缺。因此,鼓励和组织教师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的教材,就非常重要。教材编写应突出“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的教学思想,处理好理论和实训内容的前后衔接、先后顺序问题。
(三)建议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与《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
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在各高校中包括独立学院,都是分设在两个学期完成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基础会计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而在随后学期开设的《基础会计实务》,老师则需要不断地重复理论内容,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应用和教学进度,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应将《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一般独立院校一学期20周中有18周是教学周。建议《基础会计》理论内容教授11周,每周4学时,主要讲授会计的基础知识、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复式记账法和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基础会计实务》占7周,每周4学时,将《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理论内容和单项实务操作的讲授同步进行,这样,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的下,边学边动手操作。既加深的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课时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如表1、表2所示。
以上是对课时和内容的安排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学院的课时情况做相应的安排和调整。
(四)建立合理的成绩考核制度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方式。不同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和分值比例均应相同。成绩考核由作业、出勤、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考核内容与分值比例如表3所示。
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出勤成绩可结合代课教师的教学需要,自行安排检查内容和检查次数。期中考试根据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大概安排在第11周教学周进行,可检验学生对工业企业经济业务会计账务处理的掌握情况。
建议在同一学期开设的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实务》两门课应分别给出成绩,对《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考核,应贯穿于整个实训学习过程,针对每个单项实训项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出成绩。每次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实训情况填写实训报告单,代课教师课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训报告单的填写次数并给出相应的分值。
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能减少期末考试的压力。能改变以往平时上课应付,期末考试突击的不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重视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巩固本学期学习的基础会计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熟悉各单项技能之间的关系,对会计操作技能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以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建议分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两个阶段。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可利用教师和院系的有利资源,向单位提出申请,提供实践项目和内容,并派出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赴实习单位参观实践。指导教师要讲清楚实践的目的和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社会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是利用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安排参加社会实践,即对经济业务的认知学习。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社会实践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书写的实践内容,对实习单位的了解情况,以及认识与看法,给出评语与成绩。社会实践成绩应参与学生的毕业成绩考核,以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将学校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经济业务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达到双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学好《基础会计》将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组学习技能和个别学生辅导方面展开探讨。
1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多、图表多等特点,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引起一系列副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将使教学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笑话、讲故事等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复式记账”时,可以讲这样的一则笑话: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掌握家庭的经济支出数额和支出结构,采用了复式记账法来记录家庭的日常开支情况。每发生一笔开支,妻子都要记在家庭账本上。如用现金100元购买了一袋大米,记录“库存现金”账户减少100元,“食物”账户增加100元;有一天,妻子刷卡购买500元化妆品,记录“银行存款”减少500元后,于是妻子问丈夫记什么账户增加500元,丈夫不假思索就说,那记“维修费用”账户增加500元吧!用上面的笑话来说明复式记账的原理和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掌握复式记账法,而且印象深刻。其次,采用成功激励法。在教学中多介绍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态以激励学生,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发展前景。经常列举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2 深入浅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的原理和专业术语多,学生要掌握会计实务操作,必须弄清楚有关的原理和专业名词。然而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一下子很难理解《基础会计》中出现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目名称,课听不懂,内容难理解。因此,讲解时可以把抽象枯燥的专业术语分解成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实语,如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记录反映各项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在讲解时,首先强调“借、贷”不能理解为日常生活中向银行借或贷款,在会计上它们已失去本身的涵义,只是一个代号,就好像人的名字只代表某一个人。其次,重点说明“借、贷”符号代表什么?“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的减少;“贷”则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或资产、费用的减少。例如:把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那么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1000元——记借方;而资产中的现金减少1000元——记贷方,如果把借方和贷方及其内容按规定格式摆放,则是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然后再举例子,分析会计分录的类别及编制方法(记账凭证的编制),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3 分组实习,在合作中掌握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必须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会计实务操作。
在学生已掌握单项会计凭证填写和账簿登记基础上,由5~8名好中差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教师将高度防真的实习资料发放给小组,要求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成绩好的学生起领队和辅导的作用,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控制好学生操作进度,对不同的小组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操作严重出错,导致偏离会计实务操作方向。实习操作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实习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
学生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后,再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主管、稽核和档案管理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权限及职责。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更大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争辩,而这种争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4 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
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所规定的知识和技术要求,会计职业入门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主要有:
珠算技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运用手指拨珠,进行数字运算的一门计算技术;点钞技能点钞是运用手持式或点钞机进行准确、快速清点钞券的一门技术;假钞鉴别技能假钞鉴别就是通过“看、摸、听、比、测”或借助仪器等,准确、快速地识别假钞的一门技术;小键盘录入技能指运用小键盘,按照熟练的指法进行电脑数字录入以及帐表算、传票算的一门技术;会计实务技能是指准确运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记账、算账、用账、报账的一门技术;会计软件应用技能指使用计算机及相关外部设备和一种会计软件处理会计工作基本业务的方法和技能。
(来源:文章屋网 )
本课程旨在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结合实践的入门操作,培养学生喜爱会计工作,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形成会计职业行为习惯,设计灵活多样的以模块、独立或者分组分不同会计角色完成的实训方式,让学生仿佛亲身融入会计实际工作,学生可一人担任不同的会计角色,也可在内部牵制、分工的基础上,分别担任不同的会计角色合作完成。实训可以在教室师生面对面、手把手进行,这是传统手工实训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探求学生如何进行自主个性化实训,掌握一定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并能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处理简单的会计实务。对《基础会计实务》进行课程整体建设,首先考虑组成课程建设组,并一体化的进行课程建设,一是完成基础会计实训文字教材的自主编写、出版、使用,努力填补广西电大目前尚无实践环节教学自编教材的空白,教材的编写以简便、实用及仿真为原则,完成我校文字教材建设上的创新;二是自主研发建设适合我校实际教学需要的基础会计网络实训平台系统,完成我校远程教育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上的创新。这一平台系统是基于ASP技术的网上实验系统,也就是虚拟实验室的建设,突出远程和虚拟实验的特点,并不断将其完善,实际运用于课程教学及教学管理中,ASP技术尽量避免开发困难、功能局限和系统开销大等WEB信息系统所体现的缺点,使得WEB技术能够应用到我校实践环节教学支持平台上。课程文字教材可以单独使用,完成传统意义的手工实训,也可与实训平台结合配套使用,完成网络环节下的远程实训,这样可满足不同教学条件下的课程个性化教学。
2《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文字教材的建设
《基础会计实务》作为动手能力、实践性较强的省开课,考虑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素质及教学需要,合适的教材版本选择是个难题,《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使用教材的整体化建设。组建教材建设团队、展开对教材进行构思,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形式、教材所需素材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团队包括了从事多年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企业会计人员以及计算机专业人员,充分考虑了建设团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层次等的合理性。目前,《基础会计实务》文字教材《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已完成编写并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秋学期正式使用《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用于《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从柳州、贵港、区直、钦州、北海、梧州等电大分校及直属开放学院教学反馈上,该教材符合教学需求,适应广西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基础不高的情况,完全满足了教学需要。本教材较好地将会计基本动手能力展现,学以致用,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基本职业习惯,体现了会计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2.1有实用、够用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的设计是以会计法、国家最新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为依据,以《基础会计》基本理论为出发点,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为参考,结合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需要,努力满足高等远程教学规律,深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扬翔饲料有限公司财务部、广西路桥总公司机械施工处财务科、广西南宁索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财务科等实际单位财务部门了解情况,考虑会计岗位实际需求,从会计最基础的会计基本书写、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开始,到会计账务处理的五个流程,共三个模块,并在模块三中模拟设计了一个中小型企业12月份50笔会计业务。这50笔业务紧紧围绕《基础会计》中的基本理论,并注重常见性,学习者完成这三个模块的操作,50笔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工作,包括建账、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登记账簿、对账和结账、试算平衡和编制报表。全面、系统、连续地完成企业基本会计业务处理,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从做中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将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材的内容突出财会基本技能,力求实用、够用。考虑到学习者在毕业之前需完成的企业会计核算实验,在教材的内容上也就有意识突出会计的基础实训性。
2.2简洁、精炼的教材结构
针对开放教育会计专科学生属于会计专业领域的初学者,大部分没有接触过会计工作,对基础会计知识属于朦胧认识阶段,在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或者学习过程中,简明易懂的教材更利于学生使用,在此前提下,减少理论上的叙述、避免与《基础会计学》中的理论知识重复就非常重要。结合会计实际工作规律,教材按模块设计,包括了三大模块,分别是会计基本书写、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务处理流程,每个模块编排了实训目标、实训规范及流程、实训资料和实训要求,对学习者来说非常直观,从会计书写,到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再到账务处理流程,是一个由单一性到综合性、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过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材清晰的将现阶段会计行业基础规范体现出来,涉及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对实训目标、实训流程、实训要求等都言简意赅,力求简洁、精炼。
2.3仿真、务实的教材呈现
会计工作,需要接触大量的票证单据、图表,结合这一特点,文字教材中就以仿真票证、图表为主,而且票证单据直接采用会计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票证单据印制,仿真性强,直观,突出模拟实训的动手能力。教材实现单面设计印刷,方便学生实训过程中裁剪票证、图表使用。50笔会计业务数字前后系统连贯,与实际工作一致。同时,使学生在通过与会计岗位接触的经济业务资料一样的情况下进行实训操作,“学中做”培养会计职业意识,“零距离”的实训,模拟的会计角色和岗位,更主要是培养了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信心,解决了“万事开头难”的诸多困惑,对会计的认识便会由朦胧到逐渐清晰。
3多媒体一体化的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等约束的共享,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时间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实现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个性化教育”。在文字教材建设的同时,开发设计了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系统平台。使初次接触会计领域的学员有便捷的实验机会和平台,学习不再是从书本到书本,实训中使用的现实仿真资料以及动手训练的过程,无疑为学好专业课程准备更好的基础。课程进行整体的建设,从文字主教材配合设计开发网络实训系统,既适应学生分散需要远程学习的实际情况,又为远程教育实践环节提供一种途径和方式,同时也解决实地实训的困难,为此,课程建设组利用ASP技术开发和设计了《基础会计实训系统平台》。该系统平台开发之前,对系统进行了立项和评审,评审后直接进入详细需求分析及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考虑功能需求、使用范围、业务流程、用户界面、输出要求,以及分析了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对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了分析,包括网络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安全与保密等。在对系统平台的详细设计中,按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从原始凭证填制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编制财务报表等操作流程的基础上,使用程序的循环、跳转等控制条件实现对基础会计业务的在线模拟操作,对特定的脚本程序难以实现的功能,则在Web环境下使用C#语言编译成Dll(动态链接库),对特定功能的函数程序进行封装,直接在Web环境下调用封装的程序接口。并对实训的结果给出实时的评分标准和成绩,模拟了基础会计业务操作。网络实训系统平台是集图、文、声、影合一的多媒体平台,系统平台与文字教材在内容上紧密结合,立体化呈现教学内容,其中教学视频多角度进行,有老师手把手的演示基础会计实务操作过程,有简短的会计知识拓展如常见小差错介绍,还有形象生动的会计情景。网络实训分为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实训、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分别设计了实训及测试功能,学生可以多次、反复的进行实训及自我测试。可以进行手工实训,也可以结合网络系统平台进行网络实训,既有在教室的会计实验室,也有在网络上的虚拟会计实验室,文字教材与网络系统平台可结合使用,亦可各自单独使用,灵活方便,不仅适应传统教学需要,也考虑网络实践环节的教学,满足了不同的教学需要。目前,该系统已对直属开放学院的学生试运行,并在不断完善当中,计划将在2012秋季学期面向全区电大推行使用。2011年12月,《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系统平台》参加全区高等教育第八届教学软件大赛入围决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2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应该有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应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由教会学生转变成教会他们怎么去学习,去发展;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师在讲堂上唱“独角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问题”、“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之前提出的许多教学方式方法都是相对独立的,或“案例教学法”,或“问题导向教学法”,或“网络式教学”,或“互动式教学”等,均是笼统提出来的。而我认为应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教学阶段不同,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同样教师的教学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课程、书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和教师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应该分阶段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即在不同的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有所侧重。
2.1“案例+问题”法
在大一新生刚入学学习《基础会计》的阶段,即开学后的前两个月里,因为此阶段专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对大一新生而言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但却是最关键的,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基础必须打好;对教学的老师来说这些知识在整个会计学体系中又是最简单的,这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是“案例+问题”法,及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向学习想结合的新型方法,多举例,而且多举简单的,与学生日常活动联系紧密的例子,比如,可以举一个准备开店的例子,就能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引出专业词汇,让学生适应专业用语。同时,应该多提问,把用案例引出的专业词汇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学生,激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跟学生做好互动,这样的提问也可以用案例进行。
对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要多找案例,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简单易懂的案例。这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最好是有多年的实务工作经验,这样,举起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如果实务背景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收集案例,也可以弥补这点不足。
2.2“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法
在学期的后两个月里,学生对《基础会计》的专业概念、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会处理了,这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即提供给学生实务场景,如一些专业用具,凭证、账薄等,对学生根据会计实务中的岗位进行不同分工,并经常轮岗,让学生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上需要面对的会计实务操作,从而领会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基础会计》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下,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设备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在这个阶段了解到《基础会计》其实并不难,很好掌握的话,他们的畏难情绪就会慢慢消解,已经有充分的准备学习后续比较艰深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一系列会计课程了。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重要的是模拟现实的财务工作环境,如,会计实务操作中所需要的一切实务资料,如凭证、账薄、报表以及其他辅助工具等。在“情景教学法”下,这些工具都能用到,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实务操作的熟悉。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从课程教学内容上讲,它是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重点阐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初学者由于缺乏会计的基本知识储备,对该课程中大量的会计术语和基本原理难免感觉抽象晦涩,空洞难懂。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架上讲,《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对其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吸收,会计原理理解是否到位、基本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以及会计问题认识是否深刻,以上问题对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主干课程有着重大影响。从专业知识兴趣的引导上讲,如果因为《基础会计》课程掌握不好影响到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吸收,就像没有打牢根基的房屋,越往上走越吃力,越往后学越艰难,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消极态度。从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上讲,基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而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会计教学中。此外,根据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要理论实践相结合,“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因此,将实验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高职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实验教学相关概述
实验教学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从而达到理解、吸收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实验按其目的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1],前者是事先制定出了从问题到结论的单一路径,设计好了程序化方案并告知学生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由学生自行观察和操作,验证知识、提高技能。后者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以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两类实验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应用于《基础会计》高职课堂中的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如凭证的填制与装订、账簿的登记与更正等,也有探究性实验,如成本的计算、报表的编制等。所以,在高职《基础会计》课堂中应用实验法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逻辑准确,易于理解,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也要注意承前启后,应用得当。
(一)实验教学的主体
实验教学的主体包括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只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时候是施教者占主导地位,即受教者在施教者的指导和引领下完成实验。有的时候是受教者占主导地位,即受教者独立自主地完成某一个或某一阶段的实验,通过实验完成对某一知识点或者知识块的发问、思考、学习、领悟和掌握,整个过程施教者只是督促、协调,完全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受教者。
(二)实验教学的方式
《基础会计》课程展开的过程就是理论讲授与实验验证、实验探索相结合的过程。实验教学将理论讲授、手工实务操作和电算化实务操作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理论指导实验,另一方面实验验证理论或者得出结论。在实验中仿真会计核算实务,还原会计核算程序,不但有效帮助初学者摆脱学习会计原理的生涩感,也帮助学习者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
(三)实验教学的内容
《基础会计》的讲课内容逻辑链比较多,相关教材内容整体是按照“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逻辑展开。在传统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理论部分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解释、学生理解”,实务部分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讲授、学生看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自己动手,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实验教学法就是要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将实验应用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学习、掌握会计理论,通过实验探究会计知识,使得《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不再有明显的分隔。
(四)实验教学的资料
实验教学资料有专题资料也有综合资料。专题资料可以是不同用途不同作用的原始凭证,如银行存单、取款回执单、购货发票、销售发票、领料单、支付结算各种票据等,也可以是记账凭证、账簿或报表。凭证和账簿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并掌握会计资料的来源、种类、要素、填写规范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报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试算平衡等会计基本原理并认识会计要素内部的勾稽关系。综合资料指的是时间上先后有序,内容上彼此联系的原始凭证联合体,通常是对某一会计主体一段连续时间内的会计原始凭证进行综合整理,形成会计实验资料。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是能以某一真实会计主体的原始凭证为原型,以达到最佳仿真效果,切实体会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指导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
《基础会计》高职课堂实验教学的施教过程是将实验与教学相结合,但凡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学习理解相关知识的环节,都使用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可以通过一张表和一张图来阐述。
(一)知识内容与实验手段的应用
《基础会计》的知识内容大致分为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理论部分的核心内容包括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及试算平衡,这些内容在传统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一定的工具手段进行实验验证。如表1所示,对会计等式的理解可以借助两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诠释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诠释了“收入-费用=利润”,而两张报表的结合(如图1)则诠释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对会计科目的理解可以借助报表的观察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对会计账户的理解可以借助会计账簿的观察和登记;对记账原理的理解可以借助记账凭证的填制,对账户种类的理解可以借助总账的登记和报表的填制;对试算平衡等式的理解可以借助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填制。例如,在会计科目的教学中,当讲到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时,可以参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产下面分为需要具体的内容如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同理,其他五大会计要素也如此,会计报表反映很直观。当讲到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时,可以参照总账和明细账,这样同学们立刻就理解了为什么要有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分。当讲到会计账户时,可以参照总账和明细账来理解为什么它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二)内部知识勾稽关系应用
实验教学法的最大亮点就是教学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对课本知识进行重现、验证和探究以获得直观的认识,从而更轻松更准确地理解、巩固课本知识。该过程涵盖了若干条知识勾稽链.如图1所示,包含一大三小四条知识链,一大指的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知识链,三小分别是“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户———会计账簿”、“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等式———试算平衡”三条知识链[2]。以“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等式———试算平衡”这一知识链为例。当讲到会计要素这一知识点时,通过观察资产负债表可以知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项目,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利润表项目。每一会计要素下面的内容形式上是静态的会计科目,实质是动态的会计账户,因为每一账户的余额都是由T型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计算得出。资产负债表左右呈现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上下呈现的是收入-费用=利润,两个报表结合起来呈现的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表的余额呈现的是借方期末余额=贷方期末余额,期末余额过到下期变成期初余额,得出借方期末余额=贷方期末余额,再根据记账原理推出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三、实验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将实验教学应用于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通过观察会计实务真实材料、实践会计实务仿真操作,直观认知会计知识并习得会计技能从而理解会计原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实验教学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容准确,层次清晰
实验教学法将实验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可能像教材编写那样从理论到实务、从要素到账户、从凭证到报表,很多内容可以穿插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教学思路,顺着一条层次清晰的教学链展开教学。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对要素有直观理解,教师可以借助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此时的报表仅仅是为了解释会计要素是经济事项的六大分类,而不做其他说明。为了解释账户是动态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借助总账来教学,通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登记以呈现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动态形式,而不做其他说明。
(二)课时合理,安排紧凑
实验教学涉及到实验和教学两部分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合理安排两者的教学比例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般来讲,基础会计课堂上的验证性实验主要针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主题明确,任务集中,多以观察为主。如讲会计等式教学中的报表观察,会计账户中的账簿登记,复制记账中的凭证填制等。这些内容中的实验部分比较简单,可以和理论教学安排在同一课时内,也有利于课堂内吸收消化。而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会计实务的综合操作,是将会计理论运用于会计实务、从凭证到报表的整体操练,这需要额外的集中实验课时。需要说明,实验教学不同于会计实务,前者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而将实验与教学相结合以更直观更透彻地对说明某个知识点或串联某条知识链,是为教学而用。后者是完成理论学习之后,为了锻炼、提高操作技能而开设,是为实践而用。前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后者注重对实务的操作。
(三)教师学生,亦主亦次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并非一直处于主动主导地位。一般来讲,知识讲解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牵着学生的一举一动。而在实验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要逐渐弱化。验证性实验可以有教师的部分指导,如讲到账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一账页中登记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后由学生自己慢慢体会T型账户的结构、要素及动态表现形式等,这个过程基本是以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动手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协调者。探究性实验如综合仿真阶段,教师在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之后则完全退出实验,实验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无限空间,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在独立自主的过程中激发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巩固课堂教学知识。
(四)电算化实验问题
以上讨论的实验均指会计实务手工实验。手工实验不受硬件条件的制约,实验手段和实验工具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调整,不同的实验工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如果条件和课时允许,可以适当加入电算化实验,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报告”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手工状态下与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处理的异同。
参考文献:
目前,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应届或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通薄弱,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本文就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组学习技能和个别学生辅导方面展开探讨。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多、图表多等特点,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引起一系列副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将使教学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笑话、讲故事等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复式记账”时,可以讲这样的一则笑话: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掌握家庭的经济支出数额和支出结构,采用了复式记账法来记录家庭的日常开支情况。每发生一笔开支,妻子都要记在家庭账本上。如用现金100元购买了一包金丝苗大米,记录“库存现金”账户减少100元,“食物”账户增加100元;有一天,妻子刷卡购买500元化妆品,记录“银行存款”减少500元后,于是妻子问丈夫记什么账户增加500元,丈夫不假思索就说,那记“维修费用”账户增加500元吧!用上面的笑话来说明复式记账的原理和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掌握复式记账法,而且印象深刻。其次,采用成功激励法。在教学中多介绍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态以激励学生,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发展前景。经常列举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2、深入浅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的原理和专业术语多,学生要掌握会计实务操作,必须弄清楚有关的原理和专业名词。然而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一下子很难理解《基础会计》中出现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目名称,课听不懂,内容难理解。因此,讲解时可以把抽象枯燥的专业术语分解成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实语,如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记录反映各项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在讲解时,首先强调“借、贷”不能理解为日常生活中向银行借或贷款,在会计上它们已失去本身的涵义,只是一个代号,就好像人的名字只代表某一个人。其次,重点说明“借、贷”符号代表什么?“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的减少:“贷”则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或资产、费用的减少。例如:把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那么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1000元——记借方;而资产中的现金减少1000元——记贷方,如果把借方和贷方及其内容按规定格式摆放,则是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然后再举例子分析会计分录的类别及编制方法(记账凭证的编制),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3、分组实习、在合作中掌握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必须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会计实务操作。
在学生已掌握单项会计凭证填写和账簿登记基础上,由5至8名好中差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教师将高度防真的实习资料发放给小组,要求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成绩好的学生起领队和辅导的作用,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控制好学生操作进度,对不同的小组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操作严重出错,导致偏离会计实务操作方向。实习操作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实习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
学生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后,再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主管、稽核和档案管理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权限及职责。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更大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争辩,而这种争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4、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
由于会计学科应用性的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T字型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简便易行,故至今仍是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要面对实务中各种各样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面对复杂纷繁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要想熟练操作需要较长的适应和学习过程。面对日益激烈的会计就业市场的压力,许多院校都在寻找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改变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很多院校是通过“走出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做法,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实习效果,实习目标和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实习单位的会计工作环境不适合许多学生同时实习。一般来说,为了方便各种票证、信息的传递,会计部门在空间上大多按岗位之间的业务联系紧凑布局,其办公场所不可能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一大批学生参观实习。二是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决定了实习单位不能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而完成这一职能的直接载体是各种票证、账册和账表,所有这些票证、账册和账表都要求有填制及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以明确其经济责任,为防止这些票证、账册和账表的丢失和数据安全,实习学生很少能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是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则更没有上机操作的机会。
鉴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自己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则可以有效地解决校外实习单位环境不协调的问题,进而使学生能通过会计模拟实验真正掌握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所谓会计模拟实验,是以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有关的内部、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岗位的传递程序等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在实习教师指导下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以使学生对企事业的会计工作获得直观、系统、全面认识的一种校内会计实践方法。
关于会计模拟实验室建立及实习资料的准备由于会计模拟实验室可以适合于人数众多的集中实习,因而加强实验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建立较规范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各种会计模拟教学工具及设备,既包括手工模拟实训操作实验室,又包括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为了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在模拟实习前,会计实习指导教师应进行大量的调研,模仿真实企业情况,印刷模拟各种实习资料,如各种原始凭证、单据、记账凭证以及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各种明细分类账以及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资料式样力求与当前实务使用同步。一个实习阶段应以三个会计期间为宜,使学生通过三套实习资料的练习,基本掌握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撰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向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以及会计凭证的装订、归档等工作内容。
关于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实践性教学重在实践,故实践性教学教师不仅要通晓财务会计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会计实务操作。目前,会计实践性教学教师匮乏,从外面聘请固然是捷径,但建立一个以本院校教师为主体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懂会计实务的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则更有价值。目前可以从以下渠道去充实、增加:一是选择部分从事会计理论教学的教师到公司、工厂财务部门锻炼,掌握不同会计岗位的技能,熟练掌握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实务知识。也应要求教师深入车间、班组,了解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生产特点、成本核算方法、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掌握会计核算的最原始资料,并且要把这种实习锻炼作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的形式之一。高职院校可建立教师实践制度,专业课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接受实践教育,并作为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要求所有教师都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目标,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三是制定和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鼓励公司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总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税务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等到学校兼职,从而扩大实践性教学教师队伍。
关于会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内容应以会计基本实务操作为主,循序渐进,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在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阶段,着重解决学生的“入门”问题。因为学生对基础会计中的很多专业会计语言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这一阶段实践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会计语言的感性认识,实习时可由实习教师集中带到公司、工厂进行实习,并向学生作现场讲解会计知识,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掌握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在实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而在财务会计实践性教学阶段,重点是把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深入、拓展和细化。这一阶段的实习可分为若干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如货币资金及应收账项的核算实训、存货核算实训、固定资产核算实训、负债核算实训等,单项实训结束再进行综合实训。不论是单项还是综合实训,根据不同经济业务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始终是实践性教学的重心,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不同会计岗位补充相关技能,如各种规格不一票据的粘贴、识别假币、点钞基本功的训练、原始凭证折叠要求、会计凭证的装订、查账技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处理协调好的各种关系等。对于补充类技能,实践性教学形式可根据技能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有关专家以专题讲座形式集中授课或部分分散指导。
关于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指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请基地有关人员现场教学。学校在注重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目的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实践环境。如分派学生到制造业的车间、厂房、仓库进行实习;到超市、商场等企业进行实习。由于这些岗位不涉及核心的商业机密,工作岗位可采取轮换的方式,所以对于短期培训还是可行的。此外,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能有效地打破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统分结合,学校集中实训与学生自主分散实习相结合统是一种集中,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学生集中到实训室或实习工厂进行实习,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资源提高效率;分则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为解决企业会计工作环境不便于多人集中实习的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校应积极倡导、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期间,通过各种渠道自己到工厂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实训。在实训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可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及时对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总之,构建较为完整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需要不断及时开发新的实践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管理技术的更新日益加快,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在不断提高。要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技能、技术,就需要高职院校及时开发和完善会计实践性教学课程,以不断适应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贾少华.高职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融合;三是要突出学生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特殊本领的培养。为此,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核算、理财、管理和营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1]。
1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会计方法与技术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普通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其中,“会计学原理”(也称“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学”)是专门阐述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及其相关基本理论(基本道理)的会计学科“基础课程”。基础之意,是指“事物之肇端或本原”。“奠土为基,立柱为础。”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会计学原理是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
1.1 亲历亲为
亲历亲为,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积极参与模拟过程,承担具体岗位角色,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以获得会计工作的亲身经历。事实上,如果学生能亲历亲为,定会有较大收获;即使模拟中犯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会给自己留有沉痛记忆,但伴随着错误被纠正,自己在实务技能方面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不能亲历亲为,只作旁观者,则难以掌握会计实务的方法技能,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会落空[2]。
1.2 善于思考
学贵善思,尤其对于会计专业课程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善于思考,要求学生面对陌生的企业概况、期初数据、真实的经济事项及其处理要求,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分析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然后再开始做,做过之后再反思“做得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会计实务技能,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技能。平日里,会计人员会经常和数额较大的金钱打交道,如现金的收支,费用的摊提,成本的计算,收入的汇总,预算的编制,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在这当中都包含着复杂而又大量的数学计算。其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需要数列知识;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概率知识;预策决策分析,需要统计知识等等。所以,想要保证会计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快速、准确计算能力和技巧。
1.3 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结束后,撰写并提交一份《会计专业课程报告》。报告的内容由如下五个部分构成:模拟的目的、模拟的内容、模拟的方法步骤、模拟的结果(列出会计报表)及其分析、模拟的心得体会等。报告的质量可以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核算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而且要具备熟练而规范的操作技能[3]。通过开设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核算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处理会计业务的本领;同时,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使用与企业完全一致的凭证、账簿、报表、印章,设计不同的会计岗位,营造出企业财会部门工作的场景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2.1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衡量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水平,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会计方面的知识,而更看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能力,没有多种能力的综合作用,就不可能体现出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原则,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当在制订与实施教学计划、编写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全面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念。
2.2 加强会计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会计实务或会计工作的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两类,包括: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以及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每一岗位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单位具体岗位设置则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从事会计工作或担任会计工作职务,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4]。
会计工作离不开书写,尤其是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汉字金额等。会计书写的质量,既直接反映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水平,又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理解、遵循并熟练掌握会计书写规范,有利于提高会计实务书写质量及会计工作的质量。
会计专业课程是指面向工厂、商店等真实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资料,由学生扮演具体的会计人员岗位角色,完全依靠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分析理解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并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等会计岗位工作,旨在提高会计实务技能,巩固会计专业理论,培养会计创新素质,增强职业竞争能力。会计专业课程,从方法上讲,可以采用单人全岗和小组分岗等多种方式实施。总体流程是:基本书写技能模拟训练,分析企业概况及期初数据完成建账模拟,分析经济业务事项完成会计循环模拟,会计档案立卷、装订和保管。应当遵循:数据统一性、处理规范性、体验式学习和点评式讲授等基本原则。
会计专业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包含了模拟、体验、点评、案例等多种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尽量做好组织准备、检查督导、点评总结等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5]。
2.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会计专业课程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会计专业课程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会计专业课程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利润的计算方法时,可以运用会计的基本知识,企业的股权资本收益(表现为税后利润或每股收益)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财务杠杆风险,是指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的风险。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不能用唯一的数量指标来表达。传统融资方式是指一个公司利用其本身的资信能力为主体所安排的融资。外部的资金投入者(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的投资者,贷款银行等)投资或贷款的主要依据是该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的情况。另外,也正是由于债权人的有限追索权,加之项目融资涉及的当事人多,使得项目债务风险由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的各当事人分担,从而分散了项目的债务风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对企业预算中的利润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
2.4 建立新的学生实习模式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当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问的关系。具体说来,应当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2.4.1 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可使学生通过对来自实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增进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从国内外目前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看,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贯串案例教学,即结合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若干案例,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二是专门设置会计案例课程,放在各门专业课之后开设。从实施的效果看,第一种作法显然优于第二种作法,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第一种作法,即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2.4.2 进一步完善会计实验中心的功能,强化模拟会计实践的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均建立了会计实验室(或中心),在实验室里,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环境里,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会计事项,编制会计报表。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一种新模式,收到了一定的实习效果。但是,在会计实验中心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所有学生使用的是同一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之,会计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问题,因此,应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的在实验室模拟,使学生在实验室实习具有较为实际的模拟环境。
2.4.3 建立毕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
目前,高职高专由于实习经费匮乏,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时间与求职时间的冲突等原因,学生的毕业实习只得采取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放羊”式的实习方式,使得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欠佳。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在经费方面,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调增高职学生的实习经费,高职高专应从自筹资金中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这两条渠道加以解决;在实习单位方面,高职高专应拓宽与各类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单位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由学校为这些单位提供财务咨询和人员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在现实的财务环境中,去接触、感受和从事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结论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阶段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熟练程度、关于会计学科特性的思维定式以及对会计学专业学习情感的培养等,都将直接关系到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水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要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确保高职高专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 史永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初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4-26.
[2] 王,乔雪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213-214.
《会计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获取会计基本知识,掌握获取财务相关信息能力,以最终帮助、指导经营管理决策。该课程也是财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投资学专业,下同)学生的入门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基础上还将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后续课程。可见这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前国内《会计学基础》(或称《会计学原理》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大都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工业企业为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体系,只是安排体例稍有改变。教师讲授时根据个人的习惯或感知,投放课时或侧重点不同。但根据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作用,如何讲授更生动、有趣,又易于学生理解,发挥这门课程在知识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值得探讨。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体系重构
目前高校的会计类课程几乎遵循了会计学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相关行业会计(如银行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政府会计等)的教学体系。纵观这些课程,以核算居多,尤其是《会计学基础》的后续课程几乎都在讲会计核算,监督职能主要在审计学课程完成,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涉及较多。使得目前的财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只注重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监督、管理等相关职能,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知之甚少,知识体系零散,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成为高级财务工作人员的基础。虽然目前社会大力倡导实践教学,但基本理论知识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统领作用。所以在《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讲授中一定要重视会计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架构起会计知识体系,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笔者根据从事《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授课经验和学生反馈情况,将该门课程的讲授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工业企业为例)这些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后半部分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这些内容则以理论讲授辅以实践和案例教学。
(一)会计基本理论讲授构架
1.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第一堂课不要着急讲授知识,应当进行“说课”。说课内容以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人员的职称、社会需求和地位作用,而《会计学基础》课程则是所有会计知识学习的起步课程,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对象界定为基础。课程内容讲授以社会组织分类为起点,将社会组织分为盈利性的企业和非盈利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后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盈利性的企业为主。又根据企业的行业划分,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服务业。因工业企业有生产产品环节,业务相对复杂,所以后续课程学习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开展。
3.会计假设是前提。会计假设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的合理设定。分别从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和记账本位币方面进行前提假定。
4.会计理论有脉络。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会计对象是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主要体现为资金运动。为了核算和监督运动的资金,划分了六大会计要素。在具体核算时,要素划分只是一个初步的整体划分,不能满足详细核算的需要,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详细划分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对应关系,而会计账户是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监督运用的会计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论脉络。
5.会计科目是“语言”。会计科目犹如化学的化学元素,是这门学科的语言。所以要学习这门学科,语言是必须记住和掌握的。但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应用因其社会学科的特点,不像自然学科的化学元素那么死板。课程虽然在介绍时内容篇幅很少,但是笔者认为对会计科目的理解和认识是会计课程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对刚开始接触会计学习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办法介绍会计科目,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状况主要是买方市场居多,决定了企业主要是以赊销形式业务为主,使用应收、付账款科目。但赊销要基于买卖双方具有充分的商业信用的基础上,由此产生了企业交易的障碍,而票据(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可以消除信用障碍,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良好信用和流通性强,应收、应付票据科目则是基于此产生和运用的。这些科目的理解应用,对后续大量的购买和销售业务账务处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6.记账方法成体系。借贷记账法是目前规定使用的记账方法,主要是搞清楚账户结构,记住各会计要素类科目账户结构。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要基于会计等式来理解,同时会计等式也可以解释各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和勾稽关系。经济业务引起的相关账户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个关系的基础就是会计等式及其恒等变化。
7.记账方法重应用。在工业企业资金筹集、供应工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财务成果形成和分配过程的流程讲解中,除了讲清楚每一个步骤涉及到哪些账户,怎么核算外,更重要的要让学生有整体流程观念。如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这样的流转图。业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建立流转观念,帮助学生记住每一步的账务处理及账户之间的结转关系。
(二)会计实践操作设计
后半段的实践教学,要以前半段的理论讲授为基础。从整个会计课程教学体系来看,后续《中级会计实务》等课程大都基于会计准则对具体某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实务工作各项技能要求,也很难理解各流程之间的衔接,造成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从下手。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与课堂教学对应的实务操作简介。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操作环节要给学生交代清楚,由于会计课程的特殊性,课堂教学没有办法提供原始凭证,所以课堂教学和实务操作间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同时通过这个部分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对适应实际财务工作岗位需要非常有用。
2.实务操作方式、方法设计。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要结合企业具体业务,采用实务教学、合作教学等方法,开展理论加实务操作的方式开展,具体可以根据教学课时多寡和实验条件安排。如有条件在实训室开展最好。如果没有条件,也应当尽量搜集相关原始凭证、采购记账凭证、账簿,基于企业具体业务进行实务操作。
3.财经技能为补充。实务操作过程中将数字规范化书写和运算技巧、点钞技术、计算器应用等财经技能作为小专题融入其中。财经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实际会计工作技巧和应对能力。目前很多高职、中职院校非常重视这些技能训练,而本科院校几乎不开设这些课程。但随着应用型教学的定位和倡导,这些技能的教学和训练都应该提上日程。
(三)会计循环重视理解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周而复始地将会计数据经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实践操作基础上,要让学生建立实务操作流程的观念,理解整个工作程序。辅以会计岗位分工,理解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分工与合作。
1.资产管理。讲授财产清查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资产管理是财务工作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日编制财务报表需要准确的资产信息。主要涉及到现金出纳对现金的盘点,银行出纳对银行存款的核对,会计对往来款项的清查,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实际工作中,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和重要性进行区别管理,开展财产清查工作。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先进媒介的应用,一些书本理论教学的内容已经落后于实务工作,要结合实践加以讲解。
2.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银行出纳除了管理银行存款业务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其重要工作内容。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基于未达账项编制,实务工作流程并非如此。首先要理解企业和银行是两个单位,工作不可能同步是未达账项产生的主要原因。实际工作中银行出纳要根据单位银行日记账和银行打印的流水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核对,找出未达账项,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于企业一个月的业务繁多,实务工作中很多采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时间先后比对,很快可以找出未达账项,办公软件还可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核对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解到利用办公软件等媒介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91-02
当前,随着我国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和各省开放大学的陆续挂牌,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有了不同的需求。考核和测试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考核和测试的方式对高等教育教与学都具有引导作用。本文结合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中部分课程的实践情况,探索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考核模式。
一、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
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考核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传统纸质的考核和基于网络的考核两种。传统纸质的考核形式有开卷、闭卷、半开卷形式,半开卷考试是介于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者之间的考试方式,主要作用是促使成人在职学生对所学内容复习、归纳与总结,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纸质考核由于其试题标准化、考试时间固定、考场条件简单,得以长时间地沿用,依然是当前课程考核的主要形式。
基于网络的考核是近年来推出使用的考核方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2005年制定的《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暂行规定》中指出:网上考试是指使用广域网和局域网进行的考试,是实施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考试的重要手段,因其特殊性,在考试组织与管理方面,除遵照纸笔方式考试的有关规定外,还要有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该规定给出了网上考试的技术标准,对网上考试的硬件和软件作出了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课程考试改革,探索适应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成人在职学习的考试方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范围内开展了远程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开放教育课程考核改革试点,2005年春学期试点课程共13门,至2013年春季学期167门课程,年平均增加5门课程。广西广播电视大学2013春季学期开考的开放教育本专科课程共计1197门,其中使用纸质考核方式的达到1030门,比例高达86%,基于网络考试课程167门,占开考课程比例为14%,比例依然较小。基于网络考试由于其存在考试硬件上和课程建设上的要求,发展有点缓慢,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也必然影响着每一个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考试观念。
二、多元化的远程开放教育考核模式探索
(一)网络课程中的考核模式。网络课程(web-based course,online course,e-learning course)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征,是用网络环境做教学支撑,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六个要素,其中就有学习评价部分,也就是涉及课程的考核问题。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实务网络课程,其特点之一是可提供完整的教学资源,以会计法、国家最新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为依据,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为参考,以自主建设的文字教材为主要内容,突出财会基本技能,力求实用、够用,符合专科教学要求。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结合实践的入门操作,通过网络进行实训,目的使学生能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形成会计职业行为习惯,为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能快速融入会计实际工作,探求学生如何进行自主个性化实训,为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掌握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并能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处理简单的会计实务。同时,对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动态交互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支持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基础会计实务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并完成课程考核,学生输入学号和密码通过身份验证,进入到实务操作平台,进行在线理论练习和实务操作测试。实训测试主要是完成基础会计中典型经济业务的填写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总账和报表等一系列操作,在线模拟简单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水平,完成实训后,系统可记录登录时间和自动评出成绩。
会计专业实践环节教学除了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还有纳税基础与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核算模拟实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自主研发建设网络课程,也可以采取购置方式,如会计专业专科的会计核算模拟实验、本科的会计管理模拟实验,以及商业公司制作的专业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基础会计实务、会计核算模拟实验、会计管理模拟实验等教学平台,不仅用于面对面传统教学模式使用,还用于学生分散、零星的远程教育使用,有效地解决了会计专业远程实验的需要,特别是在会计专业实习难、教学工作站师资薄弱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如2012秋季学期,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基层电大工作站中包括罗城、大新、东兰、灌阳、金城江、阳朔、资源、八步、博白、巴马等10个工作站有43名会计本科学生需要完成《会计管理模拟实验》的学习,平均每个工作站不到5名学生,学生十分分散且又非常的零星,工作站单独购买教学软件又不太现实。另据了解,工作站基本没有会计本科专业教师辅导教学。使用这一种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远程开放实验,总校指导老师通过电话和QQ的方式指导各教学点学生在网上完成实验,并在系统上按照规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课程测试,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考核情况给出课程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上的要求及基层教学点的教学困难。
市场上有多种商业公司开发制作的专业财会实训教学平台,选择适合远程开放教育使用的教学平台,依靠网络环境,实现专业、远程开放实训,可较好地满足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审计学、纳税基础与实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需要,也可运用到会计专业毕业作业等课程的教学中,并直接根据学生完成实训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这些课程不再提供纸质考试模式,避免了纸质考试中死记硬背或者动手能力不强的缺陷,学生既学到课程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又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课程进行考核的改革,也就是不再提供这些课程的纸质考核方式,而是通过专业财会实训教学平台提供考核。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远程教育中教学点报考的学生人数不多;二是考生分散异地;三是有专业财会实训平台提供的考核方式。通过财会实训教学平台进行课程考核,给报考的学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这一教学平台,在规定的一段时间期间,学生可登录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并完成课程的测试,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增加了责任教师的工作量,但对学生提供了方便及实实在在的学习要求,以及灵活的时间安排,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另外,由于学生分布零星,不再专门为这部分学生提供纸质的试卷,无论是在老师的命题上,还是教研室主任的审题以及考务部门的试题保管、印制、运输、保密以及期末回卷、评卷等方面,都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及工作量,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给试卷的保密及考试的监考工作大大地减轻了压力,无疑是非常便利及有效的。
(二)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考核模式。网络教学平台是支持和管理网络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从普通学习资源库、学习管理系统、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到通用网络教学平台,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现在主要包括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学习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目前,国外典型通用的有Blackboard、Moodle、Sakai网络教学平台,Sakai的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不但涵盖了传统网络教学平台的通用功能,而且加入了维基百科(Wiki)、博客(Blog)协作工具、电子学档(Portfolios)等功能,里面的在线测试功能履行课程的考核评价。教师们不需要太多网络编程知识,就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有效地制作和管理属于自己的网上课程。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广播电视大学在线系统就是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有专业管理、课程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广播电视大学在线系统还有专门的网络考试平台(.cn),考试中心中有形成性测评系统和终结性考试系统。
在网络考试平台的形成性测评系统中,如何更科学合理地给出课程成绩、进行课程考核是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按时间段要求不分地点登录系统完成作业,作业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考核,主观题需要责任老师评分,客观题考核系统自动评分,最后生成课程的最终成绩,课程成绩直接进入教务成绩系统。该种考核方式注重了对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的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分别完成作业,强化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符合远程开放教育教学需要的考核方式。但不足的是,主观题作业的设计会有点僵化,学生提交的作业大部分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来完成,雷同作业比较多。如何避免这一不足,采取“三结合”方式评定主观题分数是一个较好的方式:一是结合学生完成形成性测评系统中的作业情况;二是结合要求学生参与的课程讨论情况(小组、面授课、网上讨论等形式);三是结合要求学生另行使用财会实训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学习情况。通过这样“三结合”的模式,学生真正不是只是考试而考试,而是根据教学要求去思考、阅读教材及完成实训这样一个过程,从而得到课程的成绩。采取“三结合”网络平台考核模式的探索,学生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不能得到课程的成绩,其必然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课程,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果。责任教师要完成“三结合”给出学生课程成绩,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形考任务的类型更为丰富、复杂,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多,如果学生多的话,没有专门的激励机制,有一定的难度。
在考核模式中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比如会计专业的审计学、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审计案例研究、会计管理模拟实验(学生可远程异地上网完成实验并在网上进行考核)等课程已经开展了这样的尝试,另外对会计专业的会计专题讲座、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财务案例研究、财务报表分析等可采取大作业或小论文的考核方式,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是必然的发展需要。
三、结论
转变由期末纸质统一时间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形成基于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并注重对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不仅是会计专业特点所需要,也是其他专业面临的问题,是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对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应结合远程开放教育课程的各自特点,对课程考核中涉及的考核方式、课程评价等进行思考及实践,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力求适应不断变化的远程开放教育发展以及教学质量保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霞.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