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来源范文

时间:2024-01-16 10:13: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服装设计来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服装设计来源

篇1

服装作为人们生活基本需求的“衣、食、住、行”之首,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装设计的灵感则是指一种人们无法自控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思维。灵感的出现具有突发性、增量性、短暂性、专注性四个特征。

一、灵感的取舍原则

对出现的灵感有所取舍,才能去芜存精,更好地为设计服务。

(1)形象感。首先要求灵感的形象感清晰可辨,这对具象灵感自然要容易一些,对抽象灵感则要求其可感知性强,才能被利用,否则,过于抽象思维的纯理念灵感是无法用于设计形象的。

(2)色彩感。色彩也是激发灵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色谱中的色彩几乎都已在纺织品中出现过,但是,色彩的组合却千变万化,从理论上来说,色彩组合是无限多的。色彩感还包括图案内容,图案缺少了色彩因素会黯淡无光,同样一组图案可以有成千上万种配色。

(3)题材感。题材感在创意服装设计中非常强调主题,主题则由题材来表现。实用服装设计虽然不强调主题(其所谓主题往往是为了称呼方便而定的),但却并不排斥题材的选择。新颖的题材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有清风扑面之感。

(4)趣味感。某些灵感来自结构和工艺方面。在冥思苦想中会找到解决结构问题的窍门,在缝制实践中会得到工艺方面的灵感。选择结构与工艺方面的灵感要注意合乎服装特征的趣味性,这也是抽象设计灵感在服装上的具体表现。非要在服装上表现具象造型是对设计灵感的片面理解,抽象造型处理得好,会使服装情趣盎然,而且比具象造型更含蓄、更有韵味。

二、表现程序

一般而言,灵感的表现程序如下:

(1)漫想。灵感有时是个不可捉摸的思想精灵,无法知道它何时出现。迎接灵感最好是以漫想的方式进行。所谓漫想是指不经意和无羁绊地想象,是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的。漫想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灵感既可能在漫想的过程中出现,也会在漫想中断后突然出现。漫想也可以利用设计方法中的联想法进行,由一个事物展开放射思维,直至出现所需的灵感。

(2)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和环境条件而定。记录方式大致上有图形、文字和符号三种,或规则或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3)整理。记录下来的灵感一般是比较潦草而简单的,也并非每个灵感都适合用到服装上去。尤其在记录到众多灵感时,更要注意对灵感的整理。可以对每个灵感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射思维,并从中找到最佳发展方向。

(4)完成。草图配合人体效果图是虚拟地检查设计的空间状态是否合理的步骤之一。经验丰富的设计者可以在绘制效果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改正。

三、灵感的来源

(1)姐妹艺术。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诗歌、文学等姐妹艺术是设计灵感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古今中外的姐妹艺术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不仅在题材上可以相互借鉴,在表现手法上也可以融会贯通。绘画中的线条与色块、雕塑中的主体与空间、摄影中的光影与色调……都能被服装设计所利用。

篇2

二、服装设计中灵感来源的途径

1、从历史文化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人类社会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已有二、三百万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五、六千年。各种文化及艺术源远流长。服饰历来反映它所处的世界,反映着时代价值,是时代的象征,直接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所以研究历史可以从中诱发出新的设计灵感。历史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炫美的壁画、大气的青铜方鼎、清秀的青花瓷韵、浑朴的书法、优美的国画等等。在前人积累的文化遗产和审美趣味中,可以提取精华,使之变成设计服装的灵感来源。这种方法在成功的设计中不胜枚举,例如:取材于远古题材的获奖作品“秦俑”、“青铜时代”“战魂”等。

2、从民间艺术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珍宝,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奥妙之处仍值得现代服装的借鉴。世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俗、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节日:“泼水节”、“女儿会”、“架桥节”等,这些风俗是民众生活中深层次的文化,它既反映了物质文化特征,也反映出群体的历史传承,即精神文化特征,而往往服装装饰就是这种反映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另外,民间的手工艺品也是服饰的来源,例如:贵州的蜡染、东阳的木雕、苏州的刺绣等,其中一个造型、一个图案、一朵绣花、一组配色等都是很有特点的素材,经常给创作者以每秒的灵感,例如:第四届兄弟杯大赛中一举夺魁的金奖作品剪纸儿,该设计用羊皮和纸相结合,平面剪纸和立体剪纸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民间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

3、从姊妹艺术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音乐、舞蹈、建筑、摄影、书法等即为姊妹艺术,它们是服装设计最主要的灵感来源。艺术中的许多语言是相通的,尤其在这些姐妹艺术中,包含着许多服装上所需要的信息。姊妹艺术与服装的流行和发展有不解之缘,服装也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绚丽的绘画”、“变幻的电影”等。在世界时装中心的巴黎,时装被列为第八艺术。在高级手工时装会中和著名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中,借鉴多种艺术形式而设计的力作屡见不鲜。有些设计师是学建筑出身的,他们往往做得很成功,那是因为在建筑设计的学习中所培养起来的空间感知力在服装设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筑设计师的空间感知能力包括视觉空间判断、空间建构的空间方位设置等。这些能力是以其主体的大脑中的认知加工模式为中介的,无论是看到一种建筑物还是在设计一种建筑物之前,其头脑里就已形成了一个设想的建筑,这个表象是唯美的、合情合理的一种认知模型,当建筑师转向服装设计时,就会有意无意地以这种模式来设计服装,表现为良好的空间感知力。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伊夫•圣洛朗先后推出的西班牙艺术的、俄罗斯古典艺术的、中国古典艺术的系列服装,还有源于毕加索绘画艺术的套装,蒙德里安冷抽象艺术系列装和欧普艺术系列装等。在赫本从影的30多年里,纪梵希一直为她设计不同角色的电影服装,长期的合作,也使纪梵希不断从影视艺术里吸取灵感,用于创作。

4、从日常生活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艺术的构思源于生活。宇宙的无穷变化产生着黑夜与白天,蕴含着风雨变换,运转着四季交替,造化着江河湖海、森林草木、戈壁高原。现实社会的绚丽多姿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更给予我们以创作的来源,生活中的任何一种事物,任何一种感受都可以成为时装艺术家的创造源泉。无论是旅游观光、娱乐、观摩新潮服装或建筑,还是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诱发设计的灵感,生活中物的形状、体积、质感、气味等都是很好的灵感来源,可以根据身边的事物诱发出新设计。比如纽扣材料,各种水产壳类色泽独特,高贵大方;坚果纽扣坚硬耐用,质感相当高雅。除此之外,生活中常见的美都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服装感受,我们在享受日常生活时,更要时刻注意点滴的美,让他们成为我们服装设计的动力与源泉。

5、从自然生态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自然生态变化万千,千姿百态,蕴含丰富的万物,如山川、悬崖、海洋、天空、动物、人物、植物等一切自然景物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它们是人类服装设计灵感来源的重要途径。澳大利亚设计师琳达•达克逊就是“大自然的设计师”,对他而言,澳大利亚的灌木景观,辽阔的蓝天,泥土的丰厚的红色,灌木丛生的沙漠上的黄色和绿色,闪着耀眼光芒的石头和树木,蛋白石漂亮的灰色,白色和萤光绿,这就是他所运用的色彩灵感来源,就是他设计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不竭动力。

篇3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指由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行业、部门、组织、集团等组成,旨在通过农业新科技的研发、培训、咨询和推广,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农业科技服务综合系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建设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涞源县农村耕种现状

2011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涞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西北部,东北距北京160km,东距天津210km,是环京津贫困带中的典型区域。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涞源县大多数农户每年只种植一茬玉米,农业科技的投入非常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而且农户的耕地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耕地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机耕、机播存在范围较低。农户农产品种子的购买和更换质量低,据调查农户中种子更换频率存在2a一换、3~5a一换,甚至5a以上才更换1次的现象。

1.2 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与方式现状

到目前为止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主要还是传统模式、传统方式,相对较落后。县乡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在服务形式和方式上也主要是通过会议、印发材料、提供农业信息和知识、讲座培训、现场指导为主。培训的形式有技术员下乡、通过广播、电视的科技频道、专家讲座不等。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信息的闭塞,农业信息到达农民手里有些滞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加工园的不断发展,政府利用行政推动和农户签订协议,农户领取种子,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出来以后由企业保护价收购,但这种模式的推广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与市场经济脱节的落后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调查问卷显示86.6%的农户没有或基本没有学习到新技术。

1.3 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及人员现状

到目前为止,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体系主要有县乡村3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科技局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农业科技培训系统、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在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中人员相对整体文化层次与技术能力仍然偏低。而且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十分突出,相应的知识老化、知识结构简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1.4 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农业科技在涞源县的推广不够深入。农户对农业科技关注的非常少,虽然农户对学习农业科技意愿非常大,但政府农业科技宣传途径非常不到位,绝大多数农户都是通过电视或报纸获得农业科技信息。多数农户表示只要提供便利的条件,农民很愿意学习并接收农业科技,在农户的意识中政府的农技推广部门是他们最信任的。

2 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技术推广主渠道作用不明显

调查表1显示,农户现有技术来源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农业技术推广站并不是农户现有技术的主要来源。农户对政府推广技术的满意程度较低,这与当地农户的认知和习惯有关联,但侧面也反映出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有效的满足当地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表1 农户现有技术的来源渠道

选项 回答人次数 所占比例/%

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262 87.92

亲朋好友 4 1.34

种田能手或大户 6 2.01

农业企业 0 0.00

农业院校 6 2.01

农业专业协会 2 0.67

农资经营部门 4 1.34

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政府部门 14 4.70

2.2 农业科技宣传的实效较低

从表2可以看出,农户认为政府农业科技宣传与推广认为很多的只占1.72%,认为还可以的占7.16%,认为较少、很不够的占到了78.51%,不晓得的占12.61%。充分说明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做的不到位,所在地的农业科技宣传与推广范围不够。再加上农业科技信息的时效性,农户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农业科技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

表2 所在地的农业科技宣传和推广情况

选项 回答人次数 所占比例/%

较少,很不够 274 78.51

还可以 25 7.16

很多 6 1.72

不晓得 44 12.61

2.3 农业科技服务各方面部能满足农户需求

随着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对涞源县农业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农户依靠技术增收的特征愈加明显。农户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渴求不断增加,而技术推广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网络式的、服务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涞源县农业的发展有其自己的特色,但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技术宣传上不到位,推广内容不全面。据调查显示,认为政府提供的农业科技服务需要改善的地方中认为技术内容要贴近当地生产的实际情况,通俗易懂的占29.66%,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内容无法满足农户需求。

农业科技服务相关机构和服务次数较少由于涞源县属于山区,农户居住相对分散,客观上要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数量较多。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涞源县村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非常少,农户遇到农业上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严重短缺与农户的期望形成了强烈对比,调查认为有必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占92.67%。而且农业科技服务的次数相对也较少。在调查农户中一年中没有接受过技术指导的占81.21%,接受过1~2次技术指导的占14.97%,而接受技术指导次数在3次以上的农户仅占3.82%。可以看出农业科学技术机构直接为农户服务的次数非常少。

2.4 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政府对农业经济的关注和支持,对农业科技服务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科技服务仅仅依靠政府科技部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费的不足导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自身建设严重滞后。从而使农业科技服务一些基础性、超前性的工作因无设备、无资金而无法正常进行。

3 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费的不足导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自身建设严重滞后,从而使农业科技服务一些基础性、超前性的工作因无设备、无资金而无法正常进行。要保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就要切实增加投入。在资金投入主体中政府是投入的主体,建设各个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加大资金投入首先要加大项目引进、新技术推广、新产品试验示范等公益所需经费及设备投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经常涉及到印发资料,做试验及示范等,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才能保证服务的顺利开展。同时政府要不断创造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入,通过发展多元组织,吸纳多元投入,创新多元服务,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

3.2 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管理体制

政府应把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摆上位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创办各类实体从事经营,支持以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建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支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对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达到一定规模、取得明显成效的科技服务组织实行后补助,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要积极引导农业大户、农民经纪人领办、创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

3.3 促进人才引进, 提高服务队伍素质

现有农业服务队伍知识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力量薄弱,难以应对新时期现代农业服务。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力量,尤其注重从大专院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中录用和从农村基层选聘有丰富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利用省市学院培养的大学人才,积极支持科研院所和各级涉农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结合。同时也要不断提高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素质,要经常组织县内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组织的农技人员到高校学习深造,要加大农技人员到高校院所挂职锻炼的力度,要鼓励农技人员加强在职学习、在岗锻炼。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涞源县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科技服务的能力。

3.4 全面提升农户文化素质,提高科技的接受力

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农户是农业信息和技术的接受者,农户的知识文化水平、科技素质、经营能力等都会决定科学技术能否被农民接受和应用的程度。所以,要不断提高农户文化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对农民进行技术宣传和教育引导,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伟.涞源县贫困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2.

[2] 王荣峰.县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探索[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0.

[3] 吴森,杨震林.现代农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8(6).

[4] 樊帅峰.伊川县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化体系建立问题研究[D].河南:河南科技大学,2011.

篇4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73-01

艾特莱丝是在新疆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等民族妇女最喜爱用于做服饰的绸料之一,是色彩绚丽鲜艳,图案丰富有多样变化蕴含着历史悠久维吾尔族服饰文化艺术与民族精神。在当代妇女服装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艾特莱丝图案元素不仅增强服饰的艺术时尚魅力,同时也能增强本土民族服饰文化内涵,能够满足本民族妇女的时尚、个性、本土审美需求。

一、艾特莱丝图案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艾德莱斯”是南疆和田、莎车、喀什等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丝织品,它以独特的织造和染法,有关学者对它作过研究和探索,企图找出它的历史渊源,但至今尚无定论,说法不一。但是有些学者推断在印欧语系和突厥语系词汇中,“塞里斯”“阿特拉斯”的通常读音为“艾德莱斯”,维吾尔语把它变音成了“艾特莱丝”,意思是“扎染”。在南疆维吾尔族养蚕、缫丝、编织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艾特莱丝种类可分为黑艾特莱丝,红艾特莱丝,黄艾特莱丝,彩色艾特莱丝等,艾特莱丝是颜色绚丽图案色彩构成对比强烈,,图案纹样是巴旦木纹,阿娜尔纹(石榴纹),苹果,木梳和各种植物的花、叶、茎、公羊角、乐器(热瓦甫,独它尔琴)、栅栏,梳子纹等,呈长条形,二方连续,三方连续、色彩反差大,对比强烈,粗犷奔放,排列交松散,装饰性强,图案具有强烈地方文化特色,呈现了维吾尔族妇女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的热恋和追求,特殊地域中生活美在服装上的艺术反映,也是维吾尔族装饰图案所内涵的文化意义艺术价值。

二、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维吾尔族妇女特别喜爱服饰的装饰形和民族特点,当下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中艾特莱丝图案是一个重要的民族特色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作用。在多元化国际化背景下,设计师所追求的理念是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可以说没有民族本土特色服装,就不存在民族服饰文化。虽然艾特莱丝图案元素在服装中占据的面积较小,但是作用不能忽视,是能够呈现民族文化的闪光点,所以应用艾特莱丝图案元素在服装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艾特莱丝图案的运用为服装的款式增添更多的美感,时尚感和民族风味,但是,艾特莱丝图案元素的运用一定要合理协调,符合维吾尔族妇女身材特征和审美观。合理运用,从而使服装更加时尚,在人们新奇的目光中,我们欣赏艾特莱丝图案元素的艺术魅力,使人们的个性化时尚化民族化本土化得以更完美的展现。

三、服装设计中艾德莱丝图案元素的运用意义

在新疆,服饰设计中艾特莱丝图案的应用意义更在于增强维吾尔族妇女服饰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精神。由于当下维吾尔族妇女对服饰的需求日益趋新、趋变和趋向个性化、时尚化、民族化,而艾特莱丝图案元素能够以其灵活的应变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适应这些时代要求,服装设计中艾特莱丝图案元素的应用和创新发展是维吾尔族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从事服饰设计师的历史责任。所以可以说艾特莱丝图案元素应用的意义显然非常重要的,通过一定的艾特莱丝图案的形式我们能够达到多元文化影响下服装设计的时尚化、民族化、本土化。同时也能传达到维吾尔族服饰文化艺术,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国际化服装。

参考文献:

[1]伊明江阿布都热依木.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