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6 16:11: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理课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课的特点

篇1

高中地理以系统地理知识为主,要比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关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越,掌握学习方法,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一、地理学科特点

1.以人地关系为线索。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学科体现了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问的密切关系,在教材安排上,上册组织了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然地理知识;下册则组织了人类与环境关系突出的几个重要方面;资源与能源,既属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又是人类和环境联系的重要媒介,农业称工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方面,人口和城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表现和重要过程,最后以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总结全书内容。它选取了人文地理知识的九个突出的内容,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是以系统地理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特点。

2.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

高中地理以阐述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为主,这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特点。如在教材中介绍了天体概念及其运动,大气运动及其原理,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原理,地壳运动及其构造理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资源能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经营方式或布局原则等,这些知识都是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能使学习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观点。

3.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

地理课的作用就是要进行地理教育,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建设中。高中地理更是紧密结合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能源与粮食问题、城市化问题等,使未来的建设者能从小了解这些情况,树立正确观点,以便将来能参与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实际,如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农业经营、工业布局、水利建设、城市规划、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也都有所涉及,使学习者对国情、国策从理论上进行理解。[1]

4.注重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正是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各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条件,高中地理学科为培养学生观察、实习、调查、评价环境、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可能。在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说明地理事实、印证地理原理、总结地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驾驭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体现。教材中引用大量图像,如原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景观图、数据图表、关系式图等,为训练学生思维,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提供依据。[2]教材中还有部分选讲内容,也可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满足他们自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需求。

二、地理学科基本学习方法

1.整理知识系统。

高中地理原理说明初中地理事实,初中地理事实可印证高中地理原理。以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统帅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以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统帅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人文部分。这两大知识系统打破了六本书的界限,使原理与事实、理论与实际、抽象与具体、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和结合。

例如:高中地理有关工业布局的基本要素和布局格局,可解释、说明、评价初中所学过的许多具体的工业中心、工业区、工业基地的分布。这些工业城市的形成发展可印证工业布局的有关原理,并作为例证进行分析或评价。

2.掌握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常常是全掌或全节的关键问题,与其他各部分内容联系密切,有些是从知识体系看属重要环节,必须掌握;有些是内容的要点或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掌握,因此在学习时要突出重点,注意其多向联系,反复加深印象,理解含义。难点知识属于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原理,或距生活实际较远无法联系、体会和想象。既为重又为难点部分应设法突破,仅为难点而非重点部分则可作一般了解:有的只了解结论不必弄清过程,有的只了解论点不必了解论据,有的则只知道结果即可而不必深入了解原因。

例如:在学习有关大气的运动知识时,教材中有许多原理示意图和实际等压线分布图,这里既有模式图,又有实际图,前者说明典型情况为讲原理规律进行观察之用,后者则反映实际的复杂情况,其中又分一般原理与特殊情况、局部运动与全球运动、平面团与剖面图等不同情况,掌握各图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加深理解原理,突破难点,不致使知识孤立割裂。

3.加强知识练习,建立思维线索。

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密切,必须在联系中掌握知识,才能学得扎实又灵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领域,另一方面要联系综合,灵活运用,才能使思路畅通,举一反三。也就是说,在头脑中要联系知识,建立思维线索,使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便于融会贯通,引申迁移,从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间与时间的跨度,寻觅显现问题中潜隐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系的途径有:知识的纵向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多向联系;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4.加强课内外基本训练。

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很强,高中地理同样具备这一特点,它需要通过广泛地接触自然、观察社会,不断扩大知识领域,理解原理,培养观察、分析、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课本中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课堂内外结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3]为了加强实践环节,使学习从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在教学大纲中都安排有“基本训练要求”,这些要求一般是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单项条件的简单模仿到多项条件的综合运用,由依靠课本提供的材料到实地调查、观察或查阅资料。

三、结语

高中地理的学习和其他课程学习一样,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形成相应的地理学科能力,树立科学的观点,熟悉学习内容,讲求学习方法,明确各部分的基本要求,以便达到要求,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很多人认为,地理就是由地理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其实,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所谓边缘,就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除地理知识体系外,地理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著名理论家维特罗克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研究表明:学习是知识整合重建的过程,通过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认知渗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更上一层楼。学生对意义的建构需要理解、消化,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一方面,获得新知识,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建立联系,融入到原有的经验当中;另一方面,新知识渗透到旧知识当中,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性的特点。教师将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联系,不仅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重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地理学核心素养之一是综合思维。与地理学科本身特点是非常吻合的。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与数学、物理、生物、历史、语文等学科密不可分,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共鸣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大气污染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城市化教学中,可以联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雾霾”“PM2.5”等热门概念,激起学生兴趣,还可进一步联系天气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例如大风降水天气,空气质量较好;晴朗无风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较差。广告短片是一种浓缩的视觉艺术,有些广告不仅能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还能形象的反映地理原理。例如水循环部分的教学,我用法国依云矿泉水广告作为补充教学,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的过程。

篇3

新课程所有教材都加大了学生活动的力度,特别是摒弃了过分追求知识点记忆和应试要求,转而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地理技能的学生活动。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湘教版为例,地理必修1活动内容占全部内容的25%)。新课程地理活动教学和旧课程相比较,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实践活动的场所从“课外”发展到“课内”

目前开展的地理活动教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传统的地理实践活动大都游离在正规课堂教学之外。近几年的地理活动教学实验也表明,只有将活动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很好地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既然是与地理课程融合的活动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就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实践活动多以野外室外活动为主,现在室内的大型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多,例如,角色扮演的模拟学习、制作活动如制作地球仪、堆塑地形等、简单的实验或验证活动等。这是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转向课内的必然结果。

二、实践活动的主体从“课外小组”发展到“全体学生”

实践活动从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到与课堂教学整合,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参与者由过去的少数学生变为全体学生。现在的地理实践活动示范课,大都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学习并得到提高。

三、从强调获取直接经验转向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过去的实践活动强调“直观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目前的地理实践活动除了这两个目的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控制学习过程,从而增强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从知识系列转为问题导向

当今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与传统的课外活动的另一个显著区别是更多地采用问题导向,而不再是单纯的地理知识的深化。问题导向的活动教学使得学习过程有类似进行科学研究项目的过程,而不再是简单地验证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实习”。同时,也使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了更多的联系。

五、从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发展到地理学习的各个方面

篇4

[中图分类号] P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53-2地球上的能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能源,包括了煤炭和石油。这两种能源是人类使用最多的传统能源,当然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譬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另一种属于新兴的清洁型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等。由于它们的可再生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1地热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1地热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部位都是由熔融状态的岩浆构成。因此越往地球内部温度越高。地球内部的热量都是由历史演变中地球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由此可见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热能库。在它里面有丰富的热能,地热也由此而来。因为地热的存在离不开大气,水,人们也只有通过气态和液态的物体才能感受地热的存在,也就说明了地热资源属于一种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

1.2地热的特点

(1)分布广。地热的形成离不开地壳的运动,板块的碰撞挤压都会带来大规模的地球能量释放,这就使得地热的分布比较广泛,所以在地表各大板块的边缘、碰撞带都存在地热。

(2)属于可再生资源。地热的使用是通过水的对流方式进行能量的传递。也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因此是一个可再生的能源。如下图所示,为地热资源利用水对流原理示意图。

(3)清洁的新型能源。地热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能源,污染少,利用率高。相比传统的煤炭、石油来说,地热对环境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

2我国地热资源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2.1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

我国地热资源存量大,分布广泛。按区域划分为东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形区。东部地区主要是在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松辽平原、东部沿海地区。西南部地形区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等地。按省份划分,东部有京津冀鲁,中部有晋蒙豫湘鄂,西部有新陕甘宁青,西南部有川渝黔滇藏。

2.2我国地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正式大规模开采地热资源是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能源不断的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人类也越来越依赖新型能源的使用,这就使得我国的地热资源开采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目前为止,我国对地热资源得利用总量已超过2282MW,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而开采的深度也逐年递增达到4600m,最高温度可达250℃。我国的地热资源大部分都应用于供暖、供热、医疗保健、洗浴等领域,丰富了人类生活,也形成了我国特色的地热产业。

2.3我国地热利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地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的地热开发利用总量很少,不到可利用量的千分之一;整个国家对地热能源的认识不到位,错误的将其与其他矿产资源相提并论,导致地热资源的开发仍旧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益的水平;目前我国的开采都是盲目性,没有合理的规划,因此造成开采的杂乱无序,使得随意开采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难以实现最高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后单一的资源利用使得地热资源过度开发,不能及时保护,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3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

3.1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加快对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开采和保护的立法程序,同时完善目前有的对资源开发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相关条例。只有将地热资源的开采保护纳入法律,才会有理论依据,才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人们才会更加重视地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在地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中无论是从生产管理体系还是服务体系都应该有一套明确的标准制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法地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要严格按照《矿产资源法》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进行勘探。

3.2技术水平的提高

技术水平严重制约着地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只有依靠先进的科技才能提高我国地热资源的开采能力,才能使得资源不被浪费,才能达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相结合,才能最大的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推进地热产业化。

如何能提高我国的地热开采技术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国家的支持,在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上放开手脚,各企业单位部门也应该加强学习创新,努力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改善设备,改良装备,改进技术,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求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3统一规划、科学管理

有了先进的技术,理应开发一些示范基地。通过培育典型,以点到面,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规模。这就需要做好示范工作,建立示范点,通过科学规划、智能管理、综合开发使得地热资源实现产业化。

3.4加快地热资源的勘察评价,加强论证工作

首先在地热资源开发前期,需要进行地质勘察,根据地域的差异性对当地的地热资源做出科学的估算,然后因地制宜的做出实施方案,在根据方案进行正规的设计和实施。这样可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盲目现象,避免不合理的开采而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3.5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由于我国地热资源分布不均,储量大,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的开发资源,统筹管理,统一规划,达到地方和中央的一致,不能过度的分散开采。以此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去开采资源。

由于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并不意味的我们可以过度的开采。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的同时要保护地热资源。对于一些已经开采枯竭的矿井要实现禁止开采,严加保护。对于正在开采的矿井要限制打井,限制开采量。而更多的是需要我国的地质专家不断的去勘察我国国土上新的地热资源领域。这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开发,达到有效利用。

4总结

地热资源属于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环保新能源,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到各种生活中。前景十分广阔。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以此来提高地热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将地热资源迈向产业化,让我国的地热开发利用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地位,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墨香,汪集肠,邓孝主编.中国地热资源-形成特点和潜力估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83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地域空间性的课程,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每一节课上得有效,要让课堂有效,需要教师在学科之中乐此不疲,全神贯注地去拼搏、去钻研,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地进入新境界;需要认真备课,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反复打磨,课堂言语进行精心设计,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掌握有效课堂言语行为的目标性、针对性、简洁准确性、生动灵活性、诱导启发性、情感丰富性等基本特点。

一、目标性

目标具有持久的指向,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得有目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目标不仅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也同时包括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每一堂课中又有具体的目标,比如教师在上《热力环流》这节课时,明确提出“让学生掌握大气环流原理,懂得运用大气环流来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及运用到社会生活中”这一目标;教学活动中每句言语都得有的放矢,不能东拉西扯,更不能离题万里,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目标性的言语行为,即使讲得在天花乱坠,也是无效的。

二、针对性

教学言语行为对于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系统、心理特点各不相同,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具有针对不同学生差异和需要的特点。比如,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在不遵守课堂纪律时,教师点到为止的说“看来我上课魅力不够,有人没认真听呀”;当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教师可直接批评的说“××同学,你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还影响其他同学。”表达相同意思,但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简洁准确性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明的教师往往把复杂的公式、枯燥深涩的原理简洁生动的表达成出来,学生一听就明白,而有些教师却把简单的问题绕来绕去搞复杂了。有效的课堂言语行为不能故做高深,把简单问题复杂深奥化。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数一数这群羊有多少只,数学家就先数羊的脚,然后用羊脚的总数除以4,最后得出羊的只数。”这就是典型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同时,教学语言也需具有准确性,比如“气候”和“天气”是有区别的,“温度”和“气温”是有差别的,用法也是不同的,科学准确表达不能把热带“气候”说成热带“天气”,把“温度”升高说成“气温”升高。如果教师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那么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困难,更为甚者会出现误用等现象。因此教师的言语必须做到简洁准确。

四、生动灵活性

生动的言语行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带给学生感知体验的愉悦。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疑似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珠”、“玉盘”、“银河”这些美好具体的形象映入脑海,学生就会有一个感知体验。教师“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宇宙星体、自然现象、区域风土人情等地理知识,可以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同时,生动灵活的教学言语行为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平淡如水、一成不变、索然无味的言语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生动灵活的言语行为要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作出灵活应变。在教学活动中充满着各种始料不及的情况,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虽然教师在课前会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课堂进行预设,但不管预设地多细致,都无法完全预知实际课堂中的一些突发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要能灵活地处理自己的言语行为。

五、诱导启发性

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是有效教学的真谛,大包大揽只能是低效的教学,实验研究数据表明主动学习的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而被动学习的内容平均留存率则在30%以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诱导性的言语行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导启发性教学言语行为,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帮助学生认知系统的构建;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平庸的教师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优秀的地理教师往往能充分发挥启发诱导式教学的优势,促使W生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索问题,自觉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6

【关键词】 地震; 骨科; 伤员; 转运; 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e patients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Method]Totally 129 patients injuried in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May 13 to June 10,2008 were admitted in this hospital.The recording content included chief complaints,diagnosis,damage locations and types,whether with infection or not,treatment,efficacy and so on.[Result]There were 95 fracture cases which included 35 open fracture with 51 fracture sites,60 closed fracture cases with 139 fracture sites;39 associated neural injuries in 26 patients(20.2%);54 cases of infection(31.8%);110 cases had operations.There was no death case,but one outside hospital amputation patient had multiple stump debridement and trimming due to severe infection.All open fracture cases were healing except 2 cases until now,no case with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being evacuated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outstanding,it need inpidualized remedy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 should prevent and cure correlate complications positively in order to depress the fa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Key words:earthquake; orthopedics; patient; transfer; treatment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其破坏范围达十多个县市,全国大多数省市都有震感。这次地震共死亡69 142人,失踪17 551人,受伤358 816人[1~3]。本院在地震当天即派出医疗小分队赴汶川救援。自2008年5月13日-2008年6月10日本院共收治汶川地震伤员152例,其中本科收治129例伤员。在奋力抢救伤员的实践中,作者对地震伤员的救治有了一些认识,为了更好的为地震伤员服务,现将本科收治的地震伤员的临床病情特点和救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本科自2008年5月13日-2008年6月10日收治的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进行检伤分类,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转运人次,患者的主诉,诊断,损伤部位及类型,是否伴有感染以及接诊后的处理,治疗效果等。

2 结 果

伤员129例入院时间及人数见表1,其中,男54人,女75人;年龄9~85岁,平均36.5岁;受伤到获救时间从0.5 h~4 d,平均8.3 h。表1 汶川地震重医一院骨科收治伤员情况表

2.1 检伤分类 129例伤员中骨折伤员95例190处,其中开放性骨折35例51处,闭合性骨折60例139处;上肢骨折31处,下肢骨折94处;骨盆骨折11例,脊柱骨折13例32个椎体;肩胛骨骨折4处,肋骨骨折13处,锁骨骨折5处(表2)。挤压伤5例,其中上肢2例,下肢3例;挤压综合征在院外行切开减压术后13例;软组织损伤11例;截肢术后5例。多发性骨折(2个或2个以上部位骨折)87例,粉碎性骨折35例;伴关节脱位3处,伴血气胸11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伴颅脑损伤3例,伴腹部损伤6例。表2 汶川地震重医一院骨科收治伤员骨折脱位情况表

2.2 神经损伤情况

129例伤员中有26例(20.2%)39条神经损伤,其中桡神经损伤6条,正中神经2条,股神经损伤4条,坐骨神经损伤6条,腓总神经损伤7条,胫神经损伤4条。脊柱骨折伴截瘫9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

2.3 感染情况

129例伤员中有54例(31.8%)并发感染,其中产气夹膜杆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大肠杆菌11例,破伤风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其他细菌共17种22例,大多合并厌氧菌感染,未见败血症病例。

2.4 手术情况

129例伤员中有110例伤员152处行手术治疗,主要手术包括清创术,骨牵引术,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脊柱内固定术。其具体情况见表3。

2.5 治疗效果 129例伤员中无死亡病例。1例院外截肢伤员因残端感染严重而行多次残端清创、修整;开放性损伤伤员除2例截止发稿时伤口未愈合外,其余病例伤口均愈合。无术后切口感染。

表3 汶川地震重医一院骨科收治伤员的手术情况

手术方式手术处数所占比例(%)清创术7046.1(次数)一次11二次27三次以上32骨牵引术1811.8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2214.5骨折内固定术3120.4脊柱内固定术117.2前路内固定9后路内固定2

3 讨 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地震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害日益加重,世界上每年因地震致死的人数约为8 000人,伤26 000人[4]。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巨大、继发灾害多见、伤亡严重,可将人类文明毁之一旦,而且地震灾害还可引发复杂的社会问题[5]。1976年唐山大地震导致24万人死亡,16.5万人受伤[6]。1999年土耳其发生的里氏7.4级Marmara地震死亡人数1.8万,受伤4.4万人[7,8]。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国家,减灾、救灾形势严峻,但我国对地震灾害的研究仍很不足。如何使受灾伤员尽快地脱离危险,较好地得到救治,使其灾后能更好的恢复功能一直是世界各国医疗专家努力的目标[9~12]。

3.1 汶川地震骨科转运伤员的临床特点 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震后3 d内,即以抢救伤员生命为重点,本次汶川地震本科收治骨科伤员大多集中在震后1周左右(表1),伤员在转入本院前已在震区做了初步处理,归纳其特点主要在以下方面:(1)感染病例较多,达41.9%(54/129),这一比例远高于1999年土耳其发生的里氏7.4级Marmara地震(25.8%)[8];感染病例中以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多见,其中产气夹膜杆菌有8例,以往文献报道较多的破伤风杆菌感染仅有1例;(2)神经损伤较多见,达20.2%(26/129),以下肢神经损伤多见,这一比例也高于Marmara地震,其中截瘫病例占神经损伤病例的34.6%(9/26);(3)损伤部位以四肢多见,脊柱次之,这与Marmara地震相似,四肢骨折中又以下肢多见;(4)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见,其中多发性骨折占91.6%(87/95)。感染及神经损伤病例较多见,其原因可能与地震发生突然,破坏性大,最初24 h内救援人员不能进入灾区,加之本地医院及医务人员受伤严重,当地村民缺乏医疗救护基本常识,导致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见,其原因可能是地震破坏性大,加之在上班时间,大量房屋倒塌,引起的砸伤所致。由于下肢及脊柱骨折较多,加之大部分为多发性骨折,因而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引起的肺栓塞,此外,还要避免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

3.2 汶川地震骨科转运伤员救治措施 结合文献,作者在这次地震骨科伤员救治过程中的主要措施有:(1)对开放性伤口应尽早彻底清创。彻底清创是防治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包括彻底止血、切除一切失活和坏死组织、清除异物、深筋膜切开减张和保持引流通畅等,必要时可反复多次彻底清创,尤其是产气夹膜杆菌感染病例。作者收治的8例产气夹膜杆菌感染伤员除1例只清创一次外,其余病例至少清创2次,最多达6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待药敏试验出来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加以调整。(2)对危重病人要确保气道、尿道和输液通道的通畅[13],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气道是复苏抢救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口腔内有大量呕吐物,应该立即清除。如果在吸干净口咽异物后SaO2仍不能上升时,则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若单纯面罩给氧不能改善组织缺氧,还要行呼吸机支持;通过导尿排泄代谢产物,减少毒素的吸收;监测肾血管灌注和肾功能;排除少尿性急性肾衰;了解抗休克的治疗效果。输液通道是药物血液和营养制品的供给线,外周静脉穿刺方便快捷,但不能长期保留,易脱出,易并发静脉炎,因此最好采用深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可保证液体快速注入和长时间留置,且输入高浓度有刺激药液,不会发生静脉炎。(3)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代谢紊乱、纠正贫血和低蛋白症、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支持等。(4)高压氧辅助治疗[14]。针对病例中大多合并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对此类伤员一经怀疑立即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具体为3个大气压,每天2次,每次3 h,1周为一个疗程。同时,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由于创口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缺氧情况,有利于伤口的愈合[15]。(5)加强心理治疗。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无形和不可见的,作为受伤害的直接受体的个人,在灾害中既会受到躯体的损伤,同时也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有研究表明地震灾区伤员在震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16,17]。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震后的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高达47%[18],因此,作者在救治躯体损伤的同时,将灾害心理的治疗和求助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6)在抢救严重多发伤中,成立专家组,由经验丰富、威望高、责任心强的人任组长,定期和不定期的查房、会诊,研究解决临床上的难题特别是创伤性休克、严重感染、多脏器衰竭、挤压综合征及有关手术问题。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一定要加强医护合作,尽早上特护,成立护理救治组,做好救治记录。(7)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Bulut认为地震伤员的处理难点主要在两阶段:即早期抢救伤员生命时和后期处理并发症时[8]。为此,必须要重视后期并发症的处理,以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此外,还应体现人性化、个体化服务。在医疗实践中,多与伤员及其家属交流沟通,互相信任,充分调动伤员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个体化服务,使伤员充分感受党和国家的关怀,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Stone R.Wenchuan earthquake.Scientists race against the clock to gauge landslide risk[J].Science,2008,5882:1408.

[2] 王正国.地震灾害的特殊性点及其所致创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8,6:401-404.

[3] Stone R.Wenchuan earthquake.Damaged university mourns its dead and plans fast recovery[J].Science,2008,5880:1145.

[4] Alexander D.Death and injury in earthquakes[J].Disaster,196,1:57-60.

[5] Bozkurt M,Ocguder A,Turktas U,et al.The evaluation of trauma patients in Turkish Red Crescent Field Hospital following the Pakistan earthquake in 2005[J].Injury,2007,3:290-297.

[6] ZhiYong S.Medical support in the Tangshan earthquake:a re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mass casualties and certain major injuries[J].J Trauma,1987,27:1130-1134.

[7] Taviloglu K.17 Agustos 1999 Marmara depreminin ardmdan felaket organizasyonunda neredeyiz[J].Ulusal Cerrahi Dergisi,1999,6:333-342.

[8] Bulut M,Fedakar R,Akkose S,et al.Medical experience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urkey after the 1999 Marmara earthquake[J].Emerg Med J,2005,7:494-498.

[9] Sarisozen B,Durak K.Extremity injuries in children resulting from the 1999 Marmara earthquake:an epidemiologic study[J].J Pediatr Orthop B,2003,4:288-291.

[10]SH Bhatti,I Ahmed,NA Qureshi,et al.Head trauma due to earthquake October,2005 experience of 300 cases at the combined military hospital rawalpindi[J].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Pakistan,2008,1:22-26.

[11]Kuwagata Y,Oda J,Tanaka H,et al.Analysis of 2,702 traumatized patients in the 1995 HanshinAwaji earthquake[J].J Trauma,1997,3:427-432.

[12]Tahmasebi MN,Kiani K,Mazlouman SJ,et al.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A report of injuries of Iran's December 26,2003 Bam earthquake casualties managed in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s[J].Injury,2005,1:27-32.

[13]唐浦斌,浦金辉,张 壁,等.地震伤员的处理原则[J].创伤外科杂志,2007,3:210.

[14]Finsterer J,Hess B.Neuromuscular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nifestations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fections[J].Infection,2007,6:396-405.

[15]Andel H,Kamolz L,Andel D,et al.The use of oxygen as drug and its relevance for wound healing[J].Handchir Mikrochir Plast Chir,2007,5:328-332.

篇7

1.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在大一开设必修课,因为新生来到学校来面临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快速有效的适应和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而简单的入学教育不可能完全覆盖到人际关系、学习心理、人格完善、恋爱心理和生命教育等新生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那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新生良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三年制专科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就外出实习,并且高年级学生逐渐面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所以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则应该具有差异化,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来设置差异化的心理健康课,向职业化倾斜。比如在医学院开设《医学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护理学院开设《护理心理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开设《消费心理学》等,这些课程虽然都是专业课,但有心理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融入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很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湖北职业教育融会贯通起来,符合高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需求和就业需求。

篇8

研究学生对某一课程学习方法的工作目的就是改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现状,让每个学生都能边学、边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根据我国初中地理教育的特点,地理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也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地理教师通过初中生学习地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地理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对某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实施,探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调查

兴趣是初中生学好地理课的前提条件之一,可以说,初中生是因为兴趣而学习地理的。现实中有一大部分初中生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大致都经历了一个从有兴趣到基本无兴趣的学习过程。

从我对学生学习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初中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远远低于其他课程,主要原因在于地理教材的编排不适当,加之地理教师素质不高和现行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在有限的对地理课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中,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多倾向于异国风光与地理现象等方面。

二、初中生对不同的地理对象认知程度的研究

初中生对不同的地理对象认知程度随年龄不同而变化。绝大多数中学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生的感性认知程度高,对于初中生来说,感性的地理故事和地理人物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初中生对地理对象的认知程度来看,被调查的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生对地理对象的认知程度因人而异。初中生对具体的地理数据难以记忆或记忆的准确度不高,常常会发生张冠李戴的事,对地理课程的作用性认知程度不高,对某些地理内容难以理解,但对地理人物的认知比较深。从调查情况来看,凡是初中生难以认知的地理对象,均属于抽象思维范畴内的知识,因此,加强初中生理性认知程度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关于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性特点影响的研究

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的个人素质、个性特点的影响是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针对这一现象,可以知道,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地理知识可以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和适应社会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成长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

通过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以下几点影响。第一,各国地理的大轮廓和各个地域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第二,学生可以学到一种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和事物的方法,了解地理的多样化和地理现象的多重性;第三,学会分析地理事件的方法,了解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这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会考虑得比较全面,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第四,对于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这主要是靠学生自觉地阅读地理教科书和理解地理知识后,对人生观产生的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的影响,教师均认为,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为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初中生地理思维特点与地理学习方法的研究

初中生的地理思维特点以抽象思维为主,但也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形象思维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理解记忆为主。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初中生的地理思维特点对其学习方法有一定影响,但思维特点对学习方法的影响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还有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加以解决。

首先,对初中地理教学要有理念上的更新,因为目前对于初中阶段教学的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必须采用行动导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也就是提倡地理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如何合作共事,如何与他人配合,通过小组分配工作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使用一些文字、影像、用PPT做学习展示等,用讨论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留作业的方式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从多层面、多角度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再次,课堂作业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法宝,所以,课堂作业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是否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键在于课堂作业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加强课堂控制力,真正将行动导向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

五、中学期望的地理课程

篇9

    地理事物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本中的有些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如果再配以活动课的补充,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讲到《长江》这一节课,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课本中时此进行了讲述和分析。但是有些内容分析得不是很全面具体。结合1998年夏季的长江洪水,我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查资料,总结出长江暴发洪水的原因,总结得越多越好,越全面越奸,在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在学生互相交流之后,我也参与了他们的讨论,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找到了应采取哪些解决的措施。同学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虽然有些想法不成熟甚至不正确,但是我觉得活动课的目的在于学生动起来, 而思维的活跃又光为重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一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教学研究

    人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珍视他们的创造性,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一定会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方面获得双丰收, 而地理活动课与地理课有机结合,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提高

    在地理活动课与地理课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应强调提高。在进行活动课的过程中,对在地理课堂中学生感*趣,并能广泛参与的内容,深入探讨研究,并付诸实践,从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

    如讲到“环境的保护”一节,涉及到环境这一当夸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道理深奥,不是一节课所能完全解决的。我在上活动课时,带领学生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记录,教师适时点拨。回来后,学生写出调查结果,会画画的两学可以用漫画的形式反映周围的环境问题,找出问题之后,大家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环境的保护”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大家深切地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篇10

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大的尴尬就是地理不作为升学考试科目而受到极大的忽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地理课堂分析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广大地理课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对提高地理课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老套,甚至放任自流。

就目前来看,中学地理课仍是“地点”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记忆地理名词。有的老师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照本宣科”,学生随意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老师却视若无睹。甚至有些老师把地理课作为自习课,或者干脆把地理课让给其他老师上“主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单一有其历史原因,体现在教学手段单一和教育思想陈旧。而“放任自流”则反映了对地理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受到教育观念的制约,在我国部分地区,地理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学校经常存在挤占地理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欠丰富,教学方法欠灵活,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目前,中学地理课教材知识点杂乱,不便记忆,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效果较差。这种情况,地理课教师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规范进行”,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讲授法、“满堂灌”,必然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

(三)教学设计欠妥,理论教学枯燥、乏味。

基本理论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懂一些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学习有关地理知识,而且对地理知识融会贯通与记忆等方面都有帮助。然而,有的老师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地理课的魅力,还对地理课产生逆反情绪。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指导。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营造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环境。

二、中学地理课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地理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在我国大部分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地理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而被忽视。学校领导、老师将地理课改上其他文化课的现象也不少见,这样就使得不少学生忽视这门学科。也正是由于这门学科不涉及升学考试科目,并不影响其升学率,因此很多学校老师、领导及社会并不给予重视。

令人欣慰的是,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的必要性、重要性做出了强调和说明,把地理课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广大中学领导和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与新课标对地理课教学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地理课教学改革做好思想准备。

(二)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

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地理课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地理课在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上,不能与文化课等同视之,而需根据地理课的目标任务进行选择。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

(三)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当今,陈述性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都以海量形式出现。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无论哪一本教材都只能反映局部地区、一段时间内所呈现的地理资讯,单纯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本身意义已不大,这就是所谓的不能“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的理由所在。

学生总是较易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选择近期出现或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能较明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因此,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使其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新课标理念是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针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很关键。

1.讲授法。讲授法是基本教学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效果显著。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适应地理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3.图示法。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

4.将杂乱、纷繁的教学内容与诗歌等形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因此,老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将松散、难以记性的地理名词等相关知识改编成诗歌或者与诗歌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

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应根据中学生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自制力差的特点,因势利导,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五)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从某些方面来说,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对老师所教课程的态度。教师个人素质应该从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来提升。

1.重视教师的言行和个人修养。热爱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心内容;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德和重要的职业素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体现教师个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以丰富的内涵、谦逊的态度、善解人意的品格、开阔的胸襟和强烈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2.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是教师魅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田建文,刘春玲,赵旭阳等.石家庄县域地理教育状况探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

篇11

1.不了解地理学科特点,缺少合适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其它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现在使用的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偏向功利化

现在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增大,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已经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学生课余埋首于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关注地理学习。目前地理这一学科没有纳入中招考试范围,很多学生认为地理课的内容缺乏工具性、实用性,感觉自己学了以后根本没什么用途。其实这也反映了目前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他们把目前的学习只是作为实现自己功利目标的一个手段。对于地理课的学习,他们老是喜欢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实用价值大的部分就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而实用价值低得部分学习兴趣就偏低。同时他们也要求地理课能够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一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下降。

二、教师方面

篇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32

关于如何建设高效的地理课堂,我本人对此做出如下探究: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

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课堂效率,建立高效的地理课堂,首先必须得去除原有教学方法中的弊端。地理课程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有趣的课程,但由于地理知识包含的内容太多,范围太广,对于高中生来说那些从来都接触不到的知识显得太抽象,不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口述讲课的缺点。由于地理这门课程具有地域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即使老师用最精湛生动的语言,也不能准确的描绘出世界各地的地势地貌和风土人情,如果只是单纯的听老师对照教材讲课,学生自然很难理解这些遥远而抽象的知识内容。而通过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便可以轻松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这个不足之处。

通过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清楚的向学生展示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展现到屏幕上,这样即使是讲到学生未曾涉足到的地方,只要通过多媒体将其显示出来,学生便能以眼直观。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世界各地的风貌的照片、视频等显示出来,学生在接受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多方面的调动眼、耳、口、脑、手,更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能令学生更好的掌握原来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真正的走到地理学习中来。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利用好的教学工具,改进创新优良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协作完成。提高课堂效率,一方面需要提高老师的讲课效率,让老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内容,且讲课效果良好;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与学习效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内容,不能只是生硬的接受,更需要融会贯通,化为自己所有。老师使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准备丰富优质的备课,讲课的时候精神饱满、充满热情,维持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这些方法,提高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效率,增加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提高课程含金量。

对于学生,要想提高他们在地里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就要让他们做到在课堂上勤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这门课程内容太广泛,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种零散的知识让他们很难记忆,这就需要他们加倍努力用心应对地理课程,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养成勤动手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内容化零为整加深记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效率,对地理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多动手画一下山脉、河流、交通线的走向与它们在地图上大体的相应位置,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重点难点的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一下地球自转公转等现象,有利于学生对于这些知识要点的理解,这比学生听老师讲或者自己观看多媒体课件更能起到帮助作用;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动手制作一些模型,例如使用橡皮泥或黏土制作成褶皱或断层的模型,这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勤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将知识要点更加深刻牢固的记忆住,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建立高效的地理课堂,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没有找到地理学习的正确方法,在地理考试中接连受挫,消磨了斗志,造成对地理学习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学习动力,不能好好学习地理课程,造成地理成绩不理想,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一些学生,对地理学习没有端正态度,始终以散漫懈怠的态度对待地理学科,他们认为地理就是一门乏味无聊的学科,不好好学习,毫无效率可言。

要想令学生树立起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我们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少走弯路。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纠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以谦虚务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建设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四、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