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原子质量范文

时间:2024-01-16 16:11: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考化学原子质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

篇1

扩散现象是物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转移直到浓度相等为止的一种现象,因为很多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所以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也就是说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的微观本质原因.

例1(2010年广州)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__,(选填“A”或“B”)瓶.根据_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扩散现象和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放在A瓶,那么二氧化氮可能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进入B瓶中,这就是倒水的原理,那就判断不出是不是扩散现象.因此只有将二氧化氮装在B瓶中,在排除重力的影响后,当装二氧化氮B瓶出现颜色变浅的现象,也就说明了二氧化氮和空气在相互扩散,而这种扩散现象足可以说明二氧化氮和空气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所以在题目中应该是选④30℃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例2(2011年湛江)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解析该题虽然简单,但也考查了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花香的扩散使人能闻到,这是宏观的表现,而微观的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就了花香的扩散现象,因此答案是C.

二、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式量)是指分子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它的数值可以用来代替一个分子的质量,可见它是微观的.而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作为宏观的物质的质量可以说是由很多个分子质量的总和.在一个分子的质量可以由相对分子质量来代替的前提下,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是很多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而这种模式往往是出现在比例式的相关计算中和质量分数的计算中,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模式就会提高和领悟化学的相关计算.

例3(2011年济宁市)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其中,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H2O),还有鞣酸及芳香油等.

阅读以上信息后回答:

①茶碱(C8H10N4O2·H2O)分子中__________原子的个数最多;

②茶碱(C8H10N4O2·H2O)中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析茶碱(C8H10N4O2·H2O)是由分子构成的,C8H10N4O2·H2O可以表示一个分子,一个C8H10N4O2·H2O分子里有8个C原子、12个H原子、4个N原子、3个O原子,所以在茶碱分子中H原子的个数最多;茶碱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6÷212、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212、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8÷212,所以在茶碱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上述计算是建立在茶碱这种物质是由M个茶碱分子构成的,而茶碱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2,那么茶碱的质量就是212M,M个C8H10N4O2·H2O分子里有8M个C原子、12M个H原子、4M个N原子、3M个O原子,最后可以得出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6M÷212M既是96÷212,依次类推出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212、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8÷212.

三、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在化学计算中用它来代替一个原子的质量,所以这个化学量是微观的.而元素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的质量也是宏观的.因为元素是多个原子的集合体,所以元素的质量是多个原子质量的总和,它与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同样的道理.

例4(2011年湛江)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常用作食品防腐剂.请回答:

篇2

题型:已知某物质化学式,求各原子个数比;解法:只需找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个数,对照相应的原子写出比例式即可。典例:求酒精(C2H5OH)中,C、H、O原子个数比 解:C:H:O=2:6:1

二、物质中质量分数的计算

题型1:已知某物质化学式,求该化学式中某元素所占质量分数。解法: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100%典例:计算KMnO4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KMnO4相对分子质量=39+ 55+4×16=158 KMnO4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K的相对原子质量×K的原子个数/ KMnO4相对分子质量×100% =39× 1/158×100%=24.7%

题型2:已知某化混合物样品质量,求某一物质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解法:这类题一般在矿物的冶炼中计算矿物纯度和溶液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中最常见,其解法基本和题型1的解法相似,也就如同我们用合格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以100%,计算某科合格率一样。

三、物质中某元素所占质量的计算

题型:已知该物质总质量,计算某元素在该物质中质量。解法:物质总质量×所求元素在该物质中的质量分数。典例:计算100g化肥(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解:100×(14/79×100%)=100×17.7%=17.7g

四、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题型:已知该物质化学式,求组成该物质各元素质量之比。解法:元素质量之比=(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典例:双氧水(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解:m(H): m(O)=(1×2):(16×2)=1:16

五、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法:这类计算题的解法关键掌握这样几个步骤

1.审题设出未知量;写出与计算相关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找出对应的比例关系并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作答;典例:6.8g双氧水(H2O2)加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可制的氧气多少克?

解:设6.8g双氧水(H2O2)加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可制的氧气x克。

2H2O2 催化剂 2H2O+O2

2×32 32

6.8 x

2×32:6.8=32:x

X=3.2

答:6.8g双氧水(H2O2)加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可制的氧气3.2克。

六、溶液的计算

这类计算综合性较强,它的计算往往与质量守恒定律分不开,并且这类计算在中考题型中最为常见。解法:1.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如完全反应、杂质没有参加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多少克等等;2.提粗取精、理清思路、认真分析、绕开干扰因素;3.解题思路要清晰,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和以上几类计算题的解法。

典例:向25.8g含少量NaCl杂质的Na2CO3白色固体中慢加入10%的稀盐酸到恰好不在有气体产生为止,共收集到8.8g干燥的CO2气体。

求:1.白色固体Na2CO3质量分数?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典例分析:1. 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25.8g。2. Na2CO3与HCl反应生成CO2;3.10%的稀盐酸,说明HCl气体在稀盐酸中的质量分数为10%;4.不在有气体产生,说明完全反应。

解:设Na2CO3质量为x克,NaCl质量为y克,HCl质量为z克。

Na2CO3+2HCl===2NaCl+ H2O+CO2

106 73 117 44

x z y 8.8

106:x=44:8.8 x=21.2 117:y=44:8.8 y=23.4 73:z=44:8.8 z=14.6

(1)w(Na2CO3)=m(Na2CO3)/m(白色固体) ×100% =(21.2/25.8) ×100%=82.2%

(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m总(NaCl)/m(NaCl溶液) ×100%

篇3

该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其他变化(如物理变化)所表现的规律不能用这一定律进行解释。所有的化学变化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质量守恒

该定律研究的是质量的守恒,而不是其他物质的量(如体积)守恒。

我们知道,物质的质量可以相加减,而气体的体积不能相加减(因分子之间有间隔)。

3.理解参加化学反应

定理中所指的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是指发生反应的那部分物质,未发生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求得的生成物的总质量会比实际值大。如3g碳在10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是13g,而是11g,因为碳和氧气化合时,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32=3∶8,即与3g碳反应时,有8g氧气参加了反应,其中的2g氧气未参加反应。

4.理解质量总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否则就会得出质量不守恒的结论。

5.理解守恒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抓住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可归纳如下。

01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各地中考的热点。综观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例1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用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R + 2CO2 + 4H2O,则R的化学式为( )。

A.N2 B.NO C.NO2 D.N2H4

解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因为化学反应前有2个C,8个H,6个N,8个O,反应后有2个C,8个H,8个O,所以3R中应有6个N,故R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二、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26g铝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 )。

A.小于6g B.等于6g

C.大于6g 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因此,6g铝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一定大于6g。故选C。

三、求物质的质量比

例3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30gD。若增加10g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

A.3∶2 B.2∶3 C.5∶2 D.5∶3

解析:由题意知,增加10g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C的质量比为15g∶(15g+10g)=3∶5。

设15gC完全反应需A的质量为x。

A~C

3 5

x 15g

3/x=5/15g

x=9g

再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30gD共消耗B的质量为30g-15g-9g=6g,则A与B的质量比为9g∶6g=3∶2。故选A。

四、推断物质的组成

例4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含不含氧元素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在4.4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C=4.4g×12/44=1.2g;在3.6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mH=3.6g×2/18=0.4g。因为1.2g+0.4g=1.6g,所以该纯净物中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A。

五、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例5有X2、XY3两种物质,使12gX2与足量XY3反应生成24gXY,反应方程式为X2+XY3=3XY,则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4∶1

解析:设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X2+ XY3=3XY

2a 3(a+b)

12g 24g

12a/12g=3(a+b)/24g

a/b=3/1

故选C。

六、求物质的质量

例6在化学反应3A+B=2C+D中,12gA与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2 。当有8gB参加反应时,生成D的质量是()。

A.16g B.14g C.8g D.5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2gA与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 (12g +3g)×2/(3+2)=6g。

设8gB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x。

故选A。

七、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例7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1所示。

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表1可知,Z反应后质量等于零,为反应物;Y与Q反应后质量增加,均为生成物;因为Z反应后质量减少了84g,Y和Q反应后质量总共增加了31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X为生成物。再由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C。

[练习]

篇4

A.铁元素B.油脂C.维生素D.

(4)将酚酞试液滴人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由此可得到的信息是( )

A.碳酸钠是一种碱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C.碳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

D.

(5)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按题目要求找出正确的选项,然后根据选项所具有的知识特点书写相应的内容,该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与人体健康、酸碱指示剂及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等知识,是集化学选择、书写于一体的学科内综合性考题。

答案(1)C;Fe(或Ne、C等);(2)B;NaOH+HCl=NaCl+H20(或CaC03+2HCl=CaCl2+H20+CO2等);(3)A;锌元素(或糖类、蛋白质);(4)B;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或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等);(5)C;H2SO4等。

评析这是07年江西地区的中考题,它打破了以往纯粹、单一的选择题型或填空题型的界限,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打消了学生选择题不会可以试着猜的想法,让学生在真正会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相应知识的应用能力,更为全面、准确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自编试题

例2(200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根据右图中所有数据,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计算结果精确到0.l)

解析根据试题情境可以知道:命题者的意图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稀硫酸。

答案示例:配制450 g 20%的稀硫酸溶液,需要98%、密度为l.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解: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x

x×l.84 g/cm3・98%=450 g×20%

x=450 g×20%/( l.84 g/cm3・98%)=49.9 cm3

答:浓硫酸的体积为49.9 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说明(1)以上各题凡涉及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写错化学式、未配平、不注明反应条件、沉淀、气体符号均不得分。

(2)答案包括两项或两项以上,缺一项即不得分。

(3)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的其他合理答案均酌情赋分。

点评传统的考试命题方法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做题,学生跟着教师走,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这种“垄断”形式越来越被打破;给出情景让学生命题然后求解的题型越来越普遍,它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很好的考察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凸现了中考化学命题中的人文精神,达到了“双赢”的教育目的。

三、改错题

例3(2007年吉林)下面是小刚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解题过程。

解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的相对原子质量×N的原子数/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14×1/80×100%=17.5%。

答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5%。

小刚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是。

解析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的相对原子质量×N的原子数/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14×2/80×100%=35%,本题中氮原子个数为2,而小刚计算时将氮原子个数误认为1,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为17.5%。

答案小刚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是:N的原子数弄错了,应乘以2,而错乘了1。

点评本题巧妙地将对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考查,置于相应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纠错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开放型考题

例4(2007年山东威海)实验室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的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解析在给定的条件下欲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以下方法:

(1)用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中和水进行配制,即将其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加入水的质量为:50 g-25 g=25g 。

(2)用硝酸钾固体和水进行配制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50 g×20%=10g,H2O的质量为:50 g-10g=40g 。

(3)用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配制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50 g×20%-20 g×15%=7g,需要水的质量:50 g-20 g-7g=23g 。

答案

方案一25g溶质质量分数40%的硝酸钾溶液25g水;

方案二10g硝酸钾和40g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