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7 14:45: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再生经济学原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同的习惯、文化观念自觉地驱动着所有人的经济行为,不断影响着大部分人的经济选择,悄悄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内部经济运行方向。经济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并非源于一种崇高境界的提升,而是源于民族文化的特色及文化教育、传播的模式。
经济学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门研究性非常强的科目,其实它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他角度思考理念。虽然经济学在很多情况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在生活中也可以很容易地普及开来。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经济学的掠影,经济学的理论也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不断介入。
一、普通生活中所蕴含的经济学
(一)机票降价中的经济学原理
我们在网上订机票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会发现有一部分机票是打折的,飞机临起飞前还剩余的座位,机票价钱有时候还会比火车票更加低,在这个时候购票往往是最经济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可能认为航空公司把票价订的那么低已经有了损失了。如果我们懂得经济学就会明白,在飞机还有几小时就出发的时候,一班航班的成本基本就已经被确定下来了,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把剩余机票销售出去,只会让航空公司取得收入并不会亏损。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这已经成为了一场能够让交易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促销折扣中的经济学原理
我们逛商场的时候可能经常会发现很多商品正在进行打折促销,或者有些商家会选择送一些低价的赠品去吸引顾客,为自己的商品主动地占取市场份额。例如,在唐山的陶瓷博览会时,很多陶瓷的器具都会低于正常情况下的价格,很多原本标价几百元的商品,在展会现场可能只要几十元就可以买下来。这往往会给消费者一种心理暗示,让他们认为自己用了一个很低的价格却取得了一个价值很高的商品。但是卖方总对自己的商品有一个价值把握,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个平衡点,把价格与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即使让商品低价销售也能取得很大的利润空间,还能充分刺激买方强烈的购买欲望。实际上,卖家把自己商品用低价促销出去之后占领了现有的市场,同时又提高了自己品牌的宣传效果和市场规模,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卖方还可以同时减少库存,降低了资金的风险,使资金回笼和再投资的效率提高,增进自己的运行和经济成长。
二、市场、理财的经济学阐发
(一)经济学角度看市场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型社会,随着产业结构转型与消费升级,市场的主体地位也被不断地突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也成为当今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断推动着市场升级与资本最大化。举例子来说,每个人的日常需求都可以被市场所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能享受到市场的便利,高收入人群通过自己的智慧赚取高额工资,低收入人群也能通过体力劳动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总体来看,当代社会便是一个人人都买,人人都卖的生活经济学,人们在经济成长中同时扮演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色。
(二)收入理财的经济学阐发
物质资本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所有人都在思考着如何通过理财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很多国家对于不同的市场都有不同的经济观念,比如美国有些政策就是为了不断扩展本国市场与商品出口,刺激内需而制定的法规。通过这些政策,美国的经济状况一直处于世界前端位置而且保持这一个良好且稳定的发展趋势。而中国的资本实力远远不如美国,究其原因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基础水平较低,起步较晚。虽然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拥有市场的天然优势,可是一些经济薄弱环节令中国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中国人民的储备才能较强,储备事业发达,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获取大量闲置资本,百姓的存款也可以给自己生活带来必定的物资根基保障[3]。
可能很多人对于理财的概念并不清楚。理财的主要形式由收入与利息两个方面组成,如何做到节约资金,如何让生活过得更加精致,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热议的经济问题。很多情况下,一个家庭总收入减去所有开销额就可以得到这段时期内这个家庭期末的结余资金。经济学上有一个指标叫做恩格尔系数指的就是一个家庭的食品开销占所有开销的比例。假如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不高,虽然可以积攒一些积蓄,但是缺少的物质基础就很难让自己的这个家庭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因此,一个家庭要增加更多的收入来源,增长家庭总收入,才能拥有更加有品质的生活,满足除了温饱外其他的精神需求,这体现出开源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态,当然理性的节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日常收入和开支的规划也正是基础经济学原理的在现实中的体现。
三、生活中的经济效应
(一)马太效应:优秀的人更加优秀
马太效应简述的是一个"穷人愈穷,富人愈富"的经济规律。它的名字源于圣经《新约》中的一则故事:"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简单地说,"马太效应",就是一种续存资金后的资本家掌握一切的现象,它会令资金向本来就拥有大量资金的人获取更多的额外收入,同样也会令缺乏资源的人失去原有的东西[5]。这一则马太效应由來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学启示就是:某人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充满自信、并且在这个领域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就能在这些时间与精力的消耗之中取得长远性的提升,通过这个步骤的反复,他就更加可以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领域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并且消极对待,只会让他不断失去自信,最终被超越。这也是学生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那么这个人往往都够取得一个优秀的成果,得到这个优秀成果之后他便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便会从另一方面鼓励他的热情,从而得到额外的精神与物质鼓励,这样不停地反复下去,就能把马太效应的积极影响表现出来。总而言之,我们学习时的态度,才是决定我们将得到怎样回报的主要因素,我们自身的不同学习习惯,都是最宝贵的经验与资源,通过这些优势品质,便会不断累积优势持续地改变和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才可以让我们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圈中。
(二)边际效应:分散分配时间,效率更高
在经济原理中,有一种经济效应被称为"边际效应"。它描述的是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6]。这个经济效应,针对很多想要节约时间达到利益最大化的学习方法来说,关键的意义在于,分配的不同阶段都与最终的结果相关。我们把不同科目的认知,视为是不同的消费时间行为,如果某科目的学习效果已经处于较高层次时,它的边际效益并不高。这样,对于一个理性的学生来说,他的最优做法是放弃对该学科的投入,选择把时间花费到其他科目上,因此,才能获得边际效益的最大化[7]。
我们大部分学生都有学科学习状况不均衡的状况,因此更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较为弱势的科目上。边际效应告诉我们,不合理的时间配置无法让最终效益达到最优效果。只有通过合适的分配,不对所有学科都投入同样的时间,衡量不同学科的时间配置,会让最终效果和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木桶效应:抓住薄弱点,提升全体水平
木桶效应也被叫做短板效应,描述的是一个木桶的木板如果有长有短,这个木桶所容纳的水量就会被最短的木板所束缚,因此短板就变成了木桶盛水量的"制约原因”。将木桶短板替换成长板或令短板变长才能让使此木桶总盛水量提高。在大部分进行经济活动时,总体的效益往往被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所限制,因此在资源配置中要注重薄弱的一环,这样才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8]。对于当前追求总体成绩提升的中学生而言,要把自己的总成绩视为一个木桶的总盛水量,把不同的木板视为不同的学科,因此只有在不同的学科成绩平均并且一起处于上升状态时,所存在的短板效应才能被限制,最终才会促进总水量也就是总体成绩的显著提高。如果单单关注某一科目的成绩状况,但是放弃了其他薄弱学科的关注量,那么总体的成绩不仅不会提升,还会导致较差学科这块短板的继续变得更加糟糕最终令整体成绩也随之无法提高。如果不针对较差的学科做出改变,优秀科目成绩再优越也不会令总成绩出彩。
偏科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根据木桶效应,如果因此让薄弱学科放任自流,就会导致连优势学科也无法弥补的总体水平的下降。解决薄弱的环节,才是促使总成绩提升最有效的措施。
(四)经济效应对生活的影响
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学效应不仅仅是这些,它们总对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产生改变,而这些经济效应,也常常引导着我们做出最优的抉择[。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我们通常在学习自然科学的时候,也应该了解并尝试运用一些简单的经济学规律,这些规律不仅仅能够提升学习效果,拓展我们的视野,能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当我们对于新的情况面对不同抉择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利益最优化的观点来做出选择。
四、结语
经济学在当代社会已经变成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纽带,而且已经变成商品交换中的决定因素。生活中各处都显示着经济学的理论,不管在学习中,还是我们家庭的基本开销以及关于家庭收入和理财中,大部分都是经济学理论的具体展示,也是经济学的成果。也可以这样说,生活本身便是一本基本经济学原理大全。
经济学自身所有的思考与理念都遵循着不同的规律。从更深层次上来说,经济学不是一堆数据,一组繁杂的数学式子,也不是一种理性思维,甚至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经济学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王素娟.透过生活探求经济学真谛——评“大众经济学丛书”[J].金融博览(财富),2011,(06).
[2]孺子牛.“美女经济”的经济学诠释[J].黄金时代,2010,(07).
[3]姜贵解.提高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新一代,2009,(10).
[4]赵睿.论新制度下的经济学[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5]王欣健.沉沒成本与决策——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有感[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5).
[6]姜丽.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技信息,2011,(20).
[7]栗月静.无形的钩子,海盗经济学[J].看历史,2011,(07).
【中图分类号】G642.4
引言:《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西方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W生自身问题
(1),学生自身基础薄弱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入学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高考分数不足以进入公办学校,但仍可以有机会获得本科学历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初高中期间文化课的学习基础并不扎实,学习能力并未完全开发出来,同时也并未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故而基础知识缺乏,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会觉得困难。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畏难情绪严重
由于就读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经过高考分数划线而进入到民办独立院校的。这部分学生在初高中期间学习表现并不是很突出;或者所处地域偏僻,所受教育水平不足与发达地区媲美。对于前者则可能是学习成绩一直不突出,没有得到家长及教师的鼓励,更有甚者会被拿来与同班或者其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比较,导致本来就对学习没有自信的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更加抵触,故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后者则有可能是由于地域限制,教育资源分配的缺陷,导致此类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估计不足。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对大学存在误解,认为是思想解放,不必再学习。因此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他们的积极性不足表现的尤为明显。
《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人文社科类的科目而言,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习惯凭借记忆应付考试的同学们,对这门对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并不擅长。容易遇到困难就自我放弃。
(3),学生对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理解不足
开设此门课程的一般为财经类院校,将《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必修课。但同学们对此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西方经济学》属于经济基础理论,对于理解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具有较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财经类的各个专业而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各专业的基础。但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并无多大关系。
2,校园环境问题
(1),独立学校师资不足
独立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改善,大部分民办高校都会尽可能去招纳一些公办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毕业生来从事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对经济学的学习理解比较扎实,可以较好的传授相关知识。但青年教师会存在教龄不足,教学经验欠缺等这些问题,对课程及课堂的管理掌控能力较差,特别是当遇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时会尤为棘手,不知如何应对。对于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对此门课程的畏难及抵触情绪的方法上尤显不足。同时,青年教师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上缺乏经验。
(2),独立院校学风有待提升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都有较大的帮助。但目前而言,大部分独立院校校龄较短,在校园文化积累,校风建设方面多有不足。进入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优渥,没有太多对学习的钻研精神。同时学生自制力较差,不能自我约束。且受部分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读书功利化思想严重。
二、对《西方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 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注重逻辑推理及各种假设前提。这对思维抽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上建议教师在这方面深入浅出,运用各种案例及视频进行切实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上则建议教师将理论与当前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结合。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侧面强调此门课程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2,加强学校学风校风建设,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更注重社会实践的独立院校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一是不擅长,二是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相对于公办院校,独立院校由于办学资金来源问题,奖学金设置较少,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可以吸引相应的社会慈善资金进入学校,设立奖学金,增加奖学金的奖励范围及奖励力度,从这方面激励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400米军事障碍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训练,有它的特殊性和训练方法。心理训练虽然与体育有关联的一面,但它的性质决定了训练的特殊性。从心理学知识来看,因为外界刺激的加强,心理压力就变强,并通过我们学员的军事障碍比赛表现出来,调整和控制心理因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实施有目的的心理训练,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400米军事障碍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1.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适合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不合适的动机水平会使我们学员的注意力分散和情绪不良,形成动作的变形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太低则不能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导致身体的运动潜力发挥不足,潜量得不到充分发挥,形成运动能力的降低。“适合的动机”水平与我们学员的性格特点等多种不确定因素有关,我们认为,在以速度和力量为主,动作简单的运动项目,如短距离跑和举重,就需要较高的动机水平;相对比较复杂,以精确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射箭等,则不需要较高的动机水平。
2.情绪障碍
引起我们学员比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因素,比较常见是过分焦虑和情绪紧张。心理学认为,适度的紧张能够激发警校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对考试的目的、个人的影响、比赛对手的水平等不能正确估计,就会产生紧张情绪甚至焦虑,影响技术动作和正常心理的发挥,从而使学员比赛成绩下降。而这种由紧张情绪和焦虑引起的情绪上的变化,往往在比赛赛前由于等待比赛的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影响较高,比赛过程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紧张和焦虑情绪会有所缓解。
3.心理饱和障碍
学员的心理饱和也是影响比赛能力水平发挥的重要原因。在比赛中,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反应灵活、感知的精细和观察的敏锐,如果学员在400米军事障碍的持续运动时间过长,长期的疲劳状态不能得到缓解,就会产生心理的饱和。这种饱和的心理对水平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会形成很大的反作用力来阻碍比赛水平的发挥。
4.激活障碍
在临近比赛前,我们的学员处于斗志较高、自信心很强、思维清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状态,是比赛中充分调动身体机能的潜力,适应比赛环境,发挥技术水平,排除各种不良影响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但是比赛前的过度训练,造成生理上疲劳,以至于心理准备不足,动机不当,或者周围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造成激活障碍。当激活障碍出现时,我们的学员往往表现出冷淡、情绪不良、注意力下降等情绪;激活过度时表现为紧张、亢奋等情绪特点。激活过度或激活不足都会干扰比赛水平的发挥。
二、心理障碍克服的心理训练
1.恢复脑力和体力的心理训练
(1)注意力转移训练
在高强度的竞赛期,如果正常的作息被打乱,休息不充分,吃饭不好,体力得不到有效的恢复,就会提前消耗,特别是对心理能力消耗更大。为了使学员的心身得到更好的休息,我们可以在比赛前让学员参加一些比较轻松愉快的文娱,转移紧张注意中心。
(2)神经和肌肉放松训练
神经和肌肉放松训练的最好方法是使我们的学员很快进入“静养”状态。这种特殊的心理训练是让我们学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到脚做放松动作,同时均匀呼吸,逐步进入“静养”状态。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身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放松意念调节肌肉,减轻心理的能量的消耗。
(3)提高睡眠的质量
我们可以在恢复体力和脑力中使用提高睡眠质量来达到目的。采取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训练,可以采取调节呼吸和卧姿来放松,结合个人的习惯,适当变更个人动作,变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达到完全放松的目的。
2.技术动作的回忆心理训练
掌握运动技术也是思维的智力训练。为了加强我们学员的智力支配水平,提高运动知觉、表象,概念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运用回忆技术的心理训练,也就是表象训练和念动训练。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顾学过的动作技术,提高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一般在技术训练前使用这种训练方法,有时也在技术训练过程中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全身心放松,完整地回忆所学的技术,从而掌握动作的要领,进一步形成动作定型。在回忆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唤起相应的肌肉、各个关节的兴奋,来强化动力的定型。
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1)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而获得实战经验,我们学员的各种不良情绪可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但是,比赛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地进行,重在帮助我们学员通过各种比赛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
(2)利用模拟比赛来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练员有目的地限制运动条件,引起学员的心理上情绪变化,并在比赛过程增加实战经验,提高比赛的能力,掌握自我调节的心理手段。
(3)转移比赛中紧张情绪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学员的注意力转移,引导学员通过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达到情绪趋于稳定,再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场的比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训练和竞赛现场,采取语言暗示,诱导学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比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上来。具体方法根据学员情绪紧张的程度和具体情况来决定,要区别对待,采取具体的不同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中具体运用,使学员既能体验紧张情绪,又能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
4.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1)动员阶段
通过对竞赛的分析,使学员认识到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建立起个人信心。分析者具有权威性,分析的内容有针对性,符合现实,才能起到心理训练的目的。这种手段进行起来比较简单,一般用集体或个别谈话的方式来进行。
(2)结合赛前模拟比赛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的模拟比赛分析,可以改变学员心理状态。这样的方法可使学员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真实技术水平和优势,充分认识自我水平,建立良好的信心,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某些针对性训练,使心理上作出调整。运用这种方法时,模拟的内容要有目的性。
(3)自我增强信心的训练
借助自身力量激励信心,并在训练中建立自己的信心。具体做法是:学员处于相对放松状态,自己回忆最佳考试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训练过程,使自己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三、结语
影响运动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心理障碍在400米军事障碍中是客观存在的,当无法完成目标时,心理因素就成了决定性的。心理障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贯穿训练及考试全过程,冷静对待心理障碍,采用灵活、科学、有效的心理训练,最终达到既定目的,正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1 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最后取得经济优势,这是一个基本点。过去在长白山林区的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资源不断破坏,生态平衡失调,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在任何区域性的开发活动中,不仅要对资源进行利用和改造,更重要的是要对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和合理配置,用生态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各种自然资源实际上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任何一个人工生态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的经济目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的一个不可分隔的具有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代谢功能的综合体。各种自然资源在自然环境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
2 发挥长白山林区自然优势必须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为了达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经济学原理是结合人类经济目的研究生态经济而找出的规律,即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资和价值流变化的规律。如果正确地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就会更有效地去指导生产活动,这方面有以下几点:
2.1 生产活动必须要改造和适应生态环境
改造自然资源,实际上就是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控制,使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更为协调,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功能。随着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不断扩大,必须要对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加以改造。自然界许多资源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当中成为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整体,这一重要的生态学规律在人们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各种人工生态系统中,只能加以遵循和利用,对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假如不能改造,就要设法适应。改造和适应是一条生态经济学原则,其重点在于改造,从而才能不断提高系统生产力,许多适应某些资源的措施,也是对另一种资源的改造,应以辩证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改造生态环境的措施必须考虑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2 必须同时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
利用自然资源是为了进行各种经济活动,而保护资源则是为了永续利用,使各种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加强。从生态学角度看,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是关于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则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应用这一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资源只是利用它的潜在生产能力,在利用过程中就必须考虑保护这种生产能力,使之在利用后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还会提高;其次,利用资源必须要考虑其更新能力,此外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许多资源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某种资源不注意保护,很可能导致其它资源受到破坏。
2.3 各种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每个环节,都储存着能量和物质
即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每增加食物链一个环节,就会增加一种使用价值,即食物链越长越能增加对人类有用的物质财富。因此,在利用自然资源中,应尽可能低增加各种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环节。
当然,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加食物链环节,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创造各具特色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3 在资源利用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长白山林区如何发挥优势,避开劣势,使产品商品化,达到整个社会发展目的,是开发长白山林区的最终战略目标。但这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合理利用资源问题,还涉及到产品分配、消费和交换的循环以及生态系统中复杂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问题,这些都是生态经济学的内容,当然首先必须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3.1 资源利用如何合理组合
所谓资源利用的合理组合,就是在深入分析当地各种自然资源条件的前提下,首先决定经营何种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系统,然后研究各种资源利用之前是否需要改造和如何改造,各种资源利用数量的组合比例、投入的方式和时间等问题。
3.2 重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在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资源开发必须要有不同的产品优势,这当然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差异的产物,因此,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基础。
3.3 必须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更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