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7 16:18: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术后病人护理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结果:出血5例,术后感染性休克6例,肾功能不全2例,腹腔积液3例。
结论:了解MPCNL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经皮肾镜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2-02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ininmally invasive percul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经腰背部细针穿刺直达肾盏或肾盂,扩张皮肤至肾内通道,放入肾镜;与直视下取石或碎石,手术完毕后放置肾造瘘管引流。是以肾脏“微创”手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少、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尽管此项手术方式优点很多,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我科于2007年以来,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共计41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科针对术后出现的主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历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44岁;住院天数最少9天,最长25天,住院天数平均17天。术后出血5例,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腹腔积液3例。术后33例1次取石成功,8例1次取石后5—7天行2期取石术。术后均留置肾造瘘管、导尿管、双J管。
2护理问题
2.1术后出血。出血是经皮肾镜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一般情况血尿于术后3—6天消失。
出血的原因。MPCNL手术中出血因素与结石的负荷、结石的形态、通道的数目、扩张的方式等有关。术后出血原因:①导管刺激(躯体的移动);②情绪激动导致血液循环加快,甚至血压升高,肾脏血流量增加,加重肾脏出血;③结石残留;④继发感染所引起;⑤术后肾脏段、叶间血管及其较大分支的损伤,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漏引起。
对策:①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及肾造瘘管及导尿管引流尿液的颜色和量。要求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翻动,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保持情绪稳定。如果病人血压、心率波动于正常范围内,肾造瘘管引流液的颜色逐渐转淡,最后成为尿液的颜色,则证明患者无继发出血。②如果肾造瘘管引流液的颜色逐渐加深,由淡红色转为鲜红色,量有增无减或引流量大于100ml/h,则表明患者肾脏有活动性出血,并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应用止血药(血凝酶静脉推注),必要时多次给予;加快补液速度;静脉推注呋塞米,24小时液体维持,并匀速滴注以保持轻度利尿状态,达到尿液自身持续冲洗的目的,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如果肾脏出血量较大,可以适当予以肾造瘘管夹管,促进血凝。③介入栓塞治疗:反复发作的肾脏出血以及一次性出血量>600ml[2]若患者出项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则表示患者出现低血容量休克,估计有肾动脉瘘或假性肾动脉瘤出血,必须及时快速的进行补充血容量,扩容,必要时配合输血。介入栓塞治疗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病人血尿症状有无减轻,穿刺部位沙袋加压6-8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局部有无血肿形成;足背动脉是否搏动良好,防止下肢动脉血栓的形成,12小时内穿刺肢体完全制动。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周,减少肾脏的出血。
2.2肾造瘘管脱管。一般情况下,肾造瘘管在术后2-4小时夹闭,以利用肾盂内的压力止血。开放肾造瘘管对于需做二期取石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二期手术的主要工作通道。因此,必须加强肾造瘘管的有效固定,严防脱落。指导患者变更时注意保护肾造瘘管,吾使管道扭曲及过渡牵拉,导致松脱或出血。
对策:造瘘管脱落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重新置管,重新置管后皮肤的固定点需顺应肾造瘘管出口的方向,并用胶布双向固定。瘘口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以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如无腰痛、发热等症状,肾造瘘管留置5—8天,待尿液转清,复查腹部平片。如无明显残余结石则可拔管。拔管后应注意伤口敷料是否有渗湿,溢出较多是应予以凡士林纱布堵塞。如残余结石需要二期手术则保留肾造瘘管。此41例术后均未发生脱管现象。
2.3感染。[1]感染(鹿角型结石)是可能导致最为严重后果的并发症之一,高热的发生率为0.8%—4.7%,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为0.25%。术前尿培养阳性、肾功能不全、手术时间过长或灌注液用量过多以及集合系统内压力过高均是发生高热和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鹿角形结石及存在尿路感染的患者,术前应该根据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
对策: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预防和发现休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后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术后患者出现体温骤升或骤降,突然出现寒战或高热,38.5-40℃,神志迟钝、淡漠、烦躁不安、嗜睡,皮肤出现湿冷发绀,或血压第一80/50mmhg或原有高血压下降20%或下降20mmhg,心率增快,伴少尿等要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我们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并采用[4]张小平一看二摸的方法快速判断是否出现早期休克。一看:看神志,看面颊、唇和皮肤色泽,看表浅静脉有无塌陷,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二摸:摸脉搏,摸肢端温度。积极纠正休克状态,平卧、吸氧、保暖、降温、使用抗生素前采血培养,立即建立双静脉通道,一条采用颈外静脉置管,另一条选择比较粗直对外周静脉穿刺,分别用于保证扩容、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维持。
2.4损伤周围脏器。在术中肾实质撕裂或穿破、出血、感染、损伤周围脏器时有发生[3],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主诉及腹部体征。
对策:患者是否诉腹痛,体查:腹部是否有压痛,腹部是否有包块或腹部膨隆。如果出现腹部有压痛、腹胀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可行床边B超,检查是否存在脏器的出血等损伤。并及时予以对症处理。
2.5腹腔积液。原因:因MPCNL需要使用一定压力的大量灌洗液,以保持手术输液的清晰并带出结石碎屑,所以灌洗液外渗是经皮肾镜术常见并发症。
对策:手术结束即发现,给予B超定位下穿刺抽出积液,术后给予加强抗炎治疗并适当给予利尿剂。[5]术后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有无腹胀、腹痛等表现及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部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嘱半卧位休息,患者腹胀短期内可消失;腹腔积液较多时,应在B超定位下穿刺抽吸,并留置腹腔引流管引流,同时给予加强抗感染和其他对症处理措施。
3小结
尽管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不开腹、创伤少、痛苦小、恢复快的手术,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及预防,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那彦群,孙光主编.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年9月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9月
[2]程念珍,王桂兰主编.实用专科护士丛书——泌尿外科分册.第1版.湖南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Dd丁炎明,孙燕主编.实用泌尿外科护理及技术.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妇产科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A)进行止痛的患者298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全切术107例,剖宫产156例,黄体破裂4例,宫外孕35例。年龄22~70岁,所有病人术后立即使用PCA,镇痛时间24~48小时,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评定<3分者(镇痛优良)295例,并发症出现腹胀13例,恶心、呕吐21例,皮肤瘙痒13例。2010年1~12月术前未常规使用留置导尿术26例,术后出现尿潴留9例;2010年12月后术前使用留置导尿术272例,拔管后出现尿潴留2例,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情况。
镇痛方法:连续恒量硬膜外注射镇痛术(PCEA);PCA泵自动给药速度2ml/小时,导管保留24~48小时后拔除,停止用药。
配药方法:①吗啡3mg+氟哌啶2mg+生理盐水,共配制100ml;②吗啡3mg+0.5%布比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共配制100ml;③吗啡4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利多5g+生理盐水,共配制100ml;④芬太尼0.8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5mg+生理盐水,共配制100ml。
2 结果
全部病人镇痛效果均达临床要求,病人对镇痛效果满意,使用吗啡镇痛的患者中有少数病人有较强烈的恶心呕吐、腹胀和尿潴留现象。
3 护理体会
硬膜外镇痛泵(PCA)是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新方法,与传统的肌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PCA具有使用方法简便、镇痛效果令人满意,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稳定等优点[1]。
术前做好使用PCA的宣教指导:病人展示PCA泵样品,详细介绍使用PCA泵的好处,同时可介绍患者与使用过PCA泵的其他患者交谈,使之得到更多的信息[2]。
术后护理要点体会:①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定时测量SpO2:术后6小时的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我院目前术后病人的SpO2、BP、P的观察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仪,对呼吸频率的观察则每30分钟测量1次,既可靠又简便。如发现患者嗜睡、表情淡漠,SpO2<95%,R<15次/分,则应立即报告临床医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②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左右,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下降20%左右时,应报告临床医生,暂停使用镇痛泵,待输液1000ml以上血压回升正常后再视情况处理。③PCA泵管道的护理:患者在返回病房后护士要认真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导管与泵之间的衔接是否正确牢固,在巡视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穿刺部位每日换药消毒,更换敷贴。教会病人活动时不要牵拉PCA泵的导管,防止将导管从体内拔出。④腹胀的护理: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后,每半小时翻身1次,术后第1天早上即可下床进行床边活动,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排气。术后3天未排气,病人腹胀难忍可遵医嘱肌注呋喃硫胺或进行肛管排气。⑤恶心、呕吐的护理: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引起窒息。如患者呕吐严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肌注胃复安止吐。⑥尿潴留的护理:采用术前留置导尿管,同时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减少患者身体不适,尿管拔除时间延迟至镇痛泵拔除后,尿管拔除前做好夹管护理。⑦皮肤瘙痒:为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有瘙痒感无皮疹者可不处理,重者可用抗过敏药或夹闭镇痛泵。⑧下肢麻木的护理:偶见于硬膜外镇痛的病人。可以不处理,待镇痛药物用完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在巡视观察中,重点放在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监测上,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应多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使病人在良好心态下使用PCA泵,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1-01
导尿管在整个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对泌尿系统的疾病、损伤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自己在泌尿外科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对23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管道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并回顾性研究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42岁。其中,膀胱癌患者为3例,前列腺肥大患者为5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2例,膀胱造瘘患者为3例。置管时间最长为16天,最短为5天。手术成功率为100%,均全部治愈出院。
2 各种导管的种类及用途
2.1 普通导尿管 最常用于尿潴留患者,其型号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插入长度原则上有尿液排出后再插入1-2cm。一般男性为18-22cm,女性为4-6cm。
2.2 气囊导尿管 有三腔和两腔两种,三腔气囊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术后,一般术中置于前列腺腔内,气囊起着压迫止血,内固定的作用,其余两腔用于膀胱冲洗及引流。双腔导尿管常用于长期需要导尿管的患者,气囊的内固定作用克服了普通导尿管用胶布外固定的缺点。
2.3 蕈型引流管 常用于膀胱、前列腺术后、耻骨上膀胱造瘘,头端有多个孔,而且孔比较大,有利于引流,头端比较膨大,可以防止脱出。
3 导管的护理
3.1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
3.1.1 术后使病人取舒适的,将尿管固定于病人的大腿外侧,衔接好引流袋,尿管以下的引流管要有足够的长度,以备病人翻身时不易脱落。将引流袋固定于床沿,低于耻骨联合处,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3.1.2 护理人员要熟悉导尿管的特点,导管要有明确的标识,防止衔接或冲洗时接错,本科室的护士对导尿管的特点较为熟悉,在操作中从未出现衔接或冲洗接错,导致尿管脱出,气囊冲破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2 保持引流管畅通,防止管道扭曲受压。
3.2.1 观察中若发现引流不畅,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出判断并调整冲洗。本组着重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是否有进行性出血的情况。
3.2.2 对肾积水、肾脓肿的患者,我们在护理中要注意观察引流液是否呈现脓性或浑浊,如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放置引流管后,我们要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本组病人在治疗中,由于护理精心,手术成功,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的天数。
3.2.3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有无脓性或浑浊,有无血性或血块阻塞管道,这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观察要点。
3.3 冲洗
3.3.1 本组冲洗时一般用生理盐水,前列腺术后者我们给予冲洗2-3天,术后第1天冲洗的速度为100滴/分左右,若引流液为鲜红色,我们给予加快滴速,以便及时将血液冲出,防止血块的产生堵塞尿管,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膀胱痉挛严重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生理盐水用加温器加温,仍不能缓解者遵医嘱用药。经观察发现,有6例患者出现了血块及组织碎片阻塞管道的情况,即用手指挤压管道时,有4例患者的管道通畅,滴速顺畅,有2例患者需用20-50ml生理盐水,以一定的压力冲洗,才将血块冲碎而排出体外,有2例患者出现膀胱痉挛,给予生理盐水加温后症状缓解。
3.3.2 本组行膀胱手术者,给予低压冲洗膀胱,滴数为50-60滴/分,效果满意。
3.4 防止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在护理操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和加强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
3.4.1 本组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引流冲洗装置为密封无菌,引流袋为一次性的,为防止交叉感染,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对于需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我们给予一个月更换一次尿管,插尿管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
3.4.2 多饮水 本组患者我们要鼓励病人尽量多饮水,每天2000-3000ml,使其能将大量的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起到冲洗尿路和尿管的作用。
3.4.3 术后选用适当的抗菌素 定期给病人做中段尿培养,从中选用敏感类抗菌素用,如此一来,病人在预防尿路感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组也未发现尿路感染的病人。
3.4.4 造瘘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一次敷料,尿道口有分泌物时,首先要用手按摩使之排出,然后再行消毒。
3.5 拔管 本组拔尿管的时间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为了减少感染,术后尿潴留需留置尿管者一般在24h内拔除。长期留置者应每月给予更换一次,前列腺电切术后一般3-5天拔管,回肠膀胱术10-14天拔管。
3.6 各种导管拔除后,本组继续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性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护理观察中,本组拔尿管后的病人均无意外发生。
[关键词]自控镇痛;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后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47-02
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仍是需要改进的重要问题,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0月间应用国产自控镇痛泵对剖宫产孕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比了传统肌注镇痛药的镇痛及副作用。总结了PCEA患者的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行剖宫产孕妇80例(除外妊高征患者或先兆子痫患者),随机分P和M组,每组40例,P组病人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自控镇痛(PCEA),M组病人术毕拔管回病房,疼痛时肌注镇痛药,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如:年龄、体重、孕周数、手术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两组病人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P组在末次硬膜外给药后1h行PCEA,材料为国产自控镇痛泵,并与硬膜外导管相连而成,镇痛药物为每ml含0.15%罗哌卡因+吗啡0.1mg+芬太尼2ug的混合液。由病人自己根据需要自控注药;M组病人根据病人需要,由主管医生肌注镇痛药。
1.3 观察项目:①观察两组病人镇痛的效应。镇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完全无痛0分、最剧烈疼痛为10分,5分为不满意[1]。②采用Ramsay评分观察两组病人的镇痛程度[2],每30min评估1次病人的Ramsay氏分级,记录病人镇痛期间每个Ramsay氏分级。③两组病人副作用的比较(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呼吸抑制)。④术后PCEA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影响。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镇痛效果见表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CEA组镇痛效应优于M组。(P
2.2 镇痛效果见表2。P组病人用药后93%病人Ramsay分级维持II级,M给仅32%病人维持要II级。68%病人维持在I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2.3 两组病人副作用的观察见表3。本次试验95%病人留置尿管,故尿潴留未作对比观察。
2.4 PCEA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影响见表4。用药前、后MAP、HR、RR无明显差异。P组虽有血压波动,但都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系指在体验疼痛时,病人自注预定的小剂量药物进行镇痛的方法,它可维持血药浓度持续接近最低镇痛浓度,从而避免不同个体使用常规剂量不足或用药过量的情况。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PCEA)被认为是分娩镇痛最有效且副作用较少的常用方法,阻滞效果理想[3]。本次实验总结PCEA有如下特点:
3.1 传统肌注镇痛,维持镇痛时间有限,且间断给药,病人忍受疼痛时间长,效果不尽人意。而PCEA为病人提供了个体化、病人自控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好而且迅速。
3.2 术后病人疼痛、躁动等因素能增加应激反应,加剧了组织分解的代谢,对机体的伤口愈合及康复极为不利,文献报告术后PCEA病人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明显低于肌注病人[4]。但是镇痛程度过深,易致呼吸频率减慢,甚至呼吸抑制,PCEA可维持体内稳定血中药物浓度,能够维持理想的镇静程度。本组93%病人Ramsa氏分级维持在II级,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两组间有明显差异。
3.3 PCEA的副作用,一般认为联合用药,药物的镇痛效应有增强或相互之间协同作用,副作用较小[5],还有报道,通过4000余例PCEA病人临床实践,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呼吸频率减慢(低于8次/min),发生率为0.4%~0.5%[3]。本组未发现呼吸抑制。
3.4 PCEA病人MAP、HR、RR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应用PCEA较安全,但P组血压有波动,提醒我们在护理中应注意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3.5 PCEA的护理要点综上所述,术后应用PCEA病人满意程度高,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为了有效地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在护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监测生命体征。认真观察病情,监测呼吸循环功能,观察镇静程度,特别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浓度,PCEA混合液中的吗啡有抑制呼吸、镇静作用,还可扩张外周血管引起血压下降,特别是术后6h内术中残存于体内的与经镇痛泵注入体内的镇痛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有相加作用,故用药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出现呼吸减慢或增快、瞳孔缩小、烦躁不安等情况时,应减慢滴速或暂停滴入,同时给予鼻导管吸氧,必要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并注意尿量的变化,准确及时记录。②减少刺激。维持安静环境,减少陪护,操作集中,减少不必要的噪声刺激,及时解除引起病人不安的因素,如呕吐病人及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保持导管的畅通。③做好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工作。要倾听患者主诉,正确评估疼痛程度,实施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有关疼痛的知识教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模式已由全肠外营养演变为以肠内营养为主,随着有关营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的深入,人们不断认识到肠内营养支持的实际临床意义,在外科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是对临床营养的一个挑战,需要反复尝试,一旦成功受益无穷。近年来临床营养工作者对肠内营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提出一个观点,“倘若肠道有功能,就应利用肠道”[1],本着这一原则,我科大量病人实施了肠内营养,为此我们也积累了不少有关肠内营养在外科病人应用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 2007 年 10 月 - 2008 年 10 月,共有 86 名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男女比例为 3:1,所有患者无 2 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肠炎等疾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①输入途径:所有病人均经鼻胃管输入营养液。②制剂:复方营养要素,每 100 g 含氮 256 g,热量:氮为 669 kJ : 1 g。混合奶,每 100 mL 含氮 0.7 g,热量:氮为 573 kJ : 1 g。匀浆饮食,匀浆饮食的输入需要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计算出每日的非蛋白热卡与氮的需要量,交营养室计算出相应的天然食品量,经粉碎机加工制成。③输注方法:术后第 1 天应用 500 mL,每小时 100 mL,术后第 2 天应用 1 000 mL,每小时 120 mL,术后第 3 天应用 1 500 mL,每小时 120 mL。不足液以 5% 葡萄糖液补充,营养液温度由加热器控制在 37~38℃左右。
1.2.2
监测方法
①临床观察:除观察全身情况、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外,重点观察和记录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准确记录排气时间。②实验室检测:术前、术后、应用营养液第 7 天要测量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浆蛋白、转铁白蛋白。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胃肠道恢复较快,术后均在 46 h 左右排气,5 例患者有腹胀,7 例患者有腹泻症状,经调整输注速度及营养液温度都逐渐缓解,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2.2
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测定结果
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在营养支持后无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2.3
营养指标测定结果
所有患者体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浆蛋白、转铁蛋白在术后 1 周恢复正常。
3
讨
论
实施肠内营养可解决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所致的感染与肝功能损害问题[2]。肠内营养通过肠道黏膜的营养作用,可促使肠道黏膜增生,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由于实施肠内营养时其装置无需侵入血管内,彻底杜绝了导管感染并发症。此外,肠内营养可降低肠源性高代谢,促进肝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的合成。与进行 TPN 病人相对照,肠内营养提升血液中白蛋白浓度更加明显,而 TPN 时为了维持血液中白蛋白的浓度常需要输入外源性白蛋白。
外科病人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有时也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外科重症病人存在胃肠蠕动功能,消化功能及吸收功能的限制,因此要想在围手术期成功应用肠内营养,不仅要临床医师注意肠内营养的配制和给予途径,而且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肠内营养病人各项护理措施的研究[3]。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是肠内营养所引起的肠道习惯性改变,腹泻常发生在肠内营养开始时及使用高渗饮食时,临床上重要的是对腹泻的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以避免潜在的腹腔疾患,也可利用腹泻作为临床上确定肠内营养定量的上限,腹泻通常易于纠正,除了注意液体饮食的配制与保存,减低饮食浓度或减慢输入速度以及在饮食中加入抗痉挛或收敛药物即可控制腹泻。
肠内营养输入时的护理要点:①经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很多,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各个管道的位置,在了解管道性质时,不仅要注意管道进入体内的位点,而且还要注意其管端所在的位置,同样是鼻饲管有的管端在胃内,有的位于十二指肠内,有的则是位于空肠上段,之所以有如此的区别,是因为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胃肠功能障碍,经胃肠给予营养液易引起胃潴留,有的是以治疗胃瘘,十二指肠瘘的需要,必须跨越此段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4]。②另一重要护理要点是保持管道通畅,在位。在位,就是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防止管道的脱落,对于鼻肠管的脱落,再次放置会增加病人的痛苦[5]。通畅,就是要对管道进行定期的冲洗,防止肠内营养管堵塞。由于营养管内的蛋白质变性或干结后形成凝块,堵塞管道。因此,在每天营养液灌注完以后须用等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冲管,对较易发生堵塞的管道,每次输入营养液后都应冲洗,以保持通畅。③另外还要保证营养液的输入途径及速度,也是护理要点之一。④肠内营养患者应加强患者的监护,每日记录体重,氮平衡,出入量,营养参数,病危期及营养开始初期几天内每 6 h 内测尿糖,每周 2 次测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至肠内营养的定量与热卡稳定后改每周 1 次[6]。
【参考文献】
〔1〕李元新, 黎介寿. 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J〕.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 6(2):90-95
〔2〕朱维铭, 李宁. 肠内营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8):506-512
〔3〕刘虹, 于兰贞.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01, 20(8):356-358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55-02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好发部位为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或直肠,发病年龄为45~60岁,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关键。为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该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手术治疗直肠癌35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共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4~72岁,平均50岁,均经肠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根据肿瘤距括约肌的位置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直肠前切除手术Dixon手术,适用于直肠癌下缘距5~7 cm以上的肿瘤,共15例,经腹经直肠切除吻合术(Parks手术)适用于肿瘤下缘距4~7 cm的直肠癌,共 5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适用于距5 cm以下直肠恶性肿瘤15例,将35例患者术后护理随机分为2组,特护组17例,对照组18例。其中对照组病例中肺部感染者1例,切口感染者2例,无吻合口漏,经抗感染,营养,换药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大部分直肠癌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手术的恐惧、病情的悲观、术后造瘘口能否适应的焦虑等心理反应。不但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而且会影响手术与麻醉的医疗活动顺利进行,从而间接影响治疗效果[1]。所以护士应体贴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流,甚至可以请手术效果较好的患者谈亲身体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2.1.2 饮食指导 由于肿瘤系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需加强营养,应让其食用富含热量,易消化的蛋白质饮食,如蛋类、瘦肉、鸡和鱼等,每日可在下午3时再加一餐,进食差者予静脉输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1.3肠道准备 指导患者术前3 d低渣半流质饮食,口服甲硝唑、氟哌酸等肠道抗生素,3次/d,连用3 d,因饮食控制及服用肠道杀菌剂,使维生素K的合成及吸收减少,需补充维生素K,术前2 d进流质饮食,术前1 d禁食(药物除外),予补液,口服甘露醇250 mL,术前晚及术晨予1%~2%肥皂水清洁灌肠,至无粪渣为止。肠道准备被广泛用于外科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护理工作中,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轻患者术后腹胀、促进肠蠕动和吻合口愈合,减少肠道细菌,其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的结果,住院时间和预后[2]。
2.1.4 各系统疾病的对症护理 ①呼吸系统:术前2周禁烟,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后再进行手术。②糖尿病:对血糖8 mmol/L仅以控制饮食,对血糖8 mmol/L以上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护士要监督患者每餐进食食物,再加用胰岛素保证血糖测在8 mmol/L以下手术。③高血压:入院后按入院前有效用药方法控制血压,每天早晚静卧30 min后监测血压1次,使血压保持在140/90 mmHg以下,术晨舌下含服降压药,禁止喝水,术后尽早恢复用药。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全身麻醉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硬膜外麻醉平卧6 h。术后6 h患者若无头晕,呕吐症状,可改半坐卧位,以利腹腔引流。
2.2.2 饮食指导 术后3 d内禁食,术后3~7 d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鱼汤,术后7 d可进半流质,如面条,豆腐脑,稀饭,术后10 d可进软食,如软米饭,2周可进食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低渣饮食,禁止辛辣刺激食物及胭制熏烤食物。
2.2.3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各管道,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防止引流袋高于引流管,导致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①胃管:一般引流2~3 d,有排气后拔出,引流不畅时可用30 mL注射器注射温生理盐水冲洗。②尿管:一般放置1~2周,每天做尿道口护理,嘱患者多饮水。尿管待患者有尿意时开放,以锻炼膀胱收缩功能。
2.2.4 切口及人工的护理 直肠癌手术一般属于Ⅱ类切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机会较大,术后应该保持切口敷料的固定干燥,发现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更换[3]。对腹部有人工的患者,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排便后要及时清理干净并用温盐水棉球擦净造瘘口周围残留的粪便,特护组则在造瘘口周围涂氧化锌保护局部皮肤.并及时更换人工肛袋,以防治肠液流出刺激造瘘口周围的皮肤及污染附近的切口。对照组病例发生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11.76%。
2.2.5 造瘘口的护理 术后48~72 h必须严密观察造口部位血供情况,正常肠粘膜红润,富有光泽,触碰后可见有出血点,若湿暗紫色或黑色并有恶臭分泌物,则说明血供障碍,要尽早处理[4]。清洁造口周围皮肤对照组使用肥皂液清洗,常规消毒,特护组使用温水由造口内周向外彻底擦洗干净,常规消毒。选择造口袋裁剪粘贴底盘时注意剪空应比造口大1~1.5 cm,不能太大或太小,否则易造成粘膜出血或皮肤浸渍刺激。造口袋如在使用中经常充气鼓起,说明肠内气体过多或排气不畅,可在造口袋内侧上方用针扎几个小孔,补添活性炭过滤片即可。
2.2.6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防止出血: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 min 1次,至病情稳定为止;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观察引流管引流情况,术后若2 h引流量超过200 mL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预防肠梗阻: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抽出胃内液及气体减少腹胀。术后12 h协助病人床上翻身活动,促进肠管蠕动;③术后疼痛的护理:一是术后24 h内,护士多关心患者,用分散注意力方法减轻患者疼痛,二是术后(2~3)d:病人因咳痰,振动而引起切口疼痛,这时护士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教会病人按住切口咳嗽,对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应给予雾化吸入。
3 结果
采用了正确合理的护理方式,严格按照直肠癌术后护理的要点进行操作,35例病人在Dixon手术、Parks手术以及Miles手术后均取得了较高的愈合效果,只有极少部分的病人因为身体原因以及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了并发症,35例病例中术者的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q术后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以及护理级别对于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本次统计中采用了8个病例作为特护组,对照组为普通护理,以直肠癌Miles根治术术后恢复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为例,见表2。
表2 15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术后恢复情况
■
注:χ2检验:P
4 讨论
从表 1中可以发现采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的直肠恶性肿瘤15例的治愈率为80%,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距5 cm以下直肠恶性肿瘤的术后愈合率要低。
从表 2中可以观察到特护组的治愈率100%,无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人工和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涂抹氧化锌及造口袋的处理是值得同仁们推广使用的。
通过对3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切口及造瘘周围皮肤涂抹氧化锌、造口袋的改装等特殊护理,有效地减少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使患者在生理上减少了病痛的折磨,心理上能正确的对待疾病,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屈清荣.腹腔镜下行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1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21):23-24.
[2] 陈冰洁.直肠癌病人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护理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7):2216-2217.
颅内感染指由某种微生物(病毒、细菌次体、螺旋体、计寄生虫等)引起的脑部炎症的疾病。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不高,但其治疗非常困难。病死率高,而且颅内感染常与脑积水、脑水肿、脑膨出等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而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病人预后,现对我科一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0岁,因头部外伤后神志不清约一小时,于2013年3月入院,神志昏迷,G C S评分7分(E1V1M5),双侧瞳孔直径约5m m,光反射存在,查头颅C T提示:双额颞多发脑内散在血肿。入院治疗2天余病情恶化,昏迷程度加重,复查头颅C T提示:双额颞脑内散在血肿占位效应明显,手术指征明确,急诊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冠状入路双额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术后20天左右,患者出现高热(最高39.5℃),伴颈项强直,经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证实颅内感染。
1.2 方法
每天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腰椎穿刺术,经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根据脑脊液培养药敏结果早期使用罗氏芬+盐酸万古霉素行鞘内注射联合抗感染治疗。以生命特征、意识、瞳孔及饮食,功能锻炼为护理要点,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1.3 结果
经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饮食、功能锻炼为护理要点,加强基础护理,15天后患者体温正常,颈项强直缓解。脑脊液颜色渐转为无色清亮,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结果渐正常,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颅内感染病灶,证实颅内感染得到控制。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措施
2.1.1 心理护理
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使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同时了解其思想情况,帮助其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和悲观的心理,对患者能顺利接受治疗起促进作用。
2.1.2 环境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患者康复,促进人的健康。
病人住重症监护病房,温度20°C左右,湿度60%左右,室内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家属探视时穿探视服,带口罩、鞋套,探视;时间30m i n,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2.1.3 饮食及功能锻炼
高热状态下,体内的分解代谢远远大于合成代谢,每日行腰椎穿刺丢失大量脑脊液,同时也丢失了一定的电解质,所以必须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维持水、电解质、能量代谢的平衡。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长时间卧床,有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可能,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容易产生压疮。因此,必须加强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肺部护理措施,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保持肢体功能位。
2.2 高热护理
2.2.1 测体温4小时1次,严密注意体温变化并详细记录,积极采用物理降温措施;
2.2.2 置冰袋于前额、体表大血管流经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30m i n后取出,以防冻伤,复测体温。若需继续使用冰袋,应间隔60min;
2.2.3 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2.2.4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粘膜糜烂。
2.3 腰椎穿刺护理
2.3.1 术前准备
向家属讲解穿刺的目的、意义、步骤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家属做好腰椎穿刺的配合,协助医生备齐用物。
2.3.2 穿刺时的护理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屈髋屈膝,尽量使脊背挺直,腰椎应与穿刺床面平行,因为侧卧位可获得准确的开放压和减少穿刺后头痛的危险。术中密切观察患者表情、面色、神志、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脑脊液量、颜色和性质,每日留取脑脊液做常规生化检查,3―4天脑脊液培养一次,以观察脑室感染控制情况。早期脑脊液浑浊伴少许絮状沉淀物,随着感染的控制,脑脊液渐转为无色清亮。
2.3.3 鞘内注射抗生素
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注射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颅内感染病人单纯采用静脉滴注普通抗生素难以透过血脑屏障,易产生耐药性及二重感染。罗氏芬+盐酸万古霉素抗菌谱广,行腰椎穿刺鞘内缓慢注射,使药物直接进入脑室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直接 有效的控制感染。
2.3.4 术后护理
穿刺术后按压穿刺点2―5m i n直至无渗出,用无菌纱布覆盖。去枕平卧4―6小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肢体运动等情况,预防发生并发症;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保持大小便通畅,吸痰时动作轻柔,防止剧烈咳嗽;翻身、拍背时动作缓慢,以免诱发脑疝。
3 体会
颅内感染病人脑脊液浑浊伴少许絮状沉淀物,行腰大池外引流可能引流不畅或堵管,也可能脱管造成引流失败,同时有交叉感染可能,故腰椎穿刺为理想措施。掌握了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抗生素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方法。而术后长期功能锻炼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功能恢复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促进病人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总结了以下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1 病人心理特点
1.1 焦虑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难度较大,患者因担心手术能束成功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
1.2 示知欲高 入院后,病人急切希望与医护人员对病情进行深入地讨论,迫切希望了解手术利弊、功能恢复程度,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的寿命及费用等问题。
1.3 对手术成功率期值较高。手术后,病人希望尽快恢复关节功能,急于活动以检验人工关节的治疗效果,易产生急躁情绪。
2 术前教育
2.1 目的 使病人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术后康复信心,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方法。
2.2 内容与方法
2.2.1 认真听取病人陈述,向病人展示人工髋关节模型图片,使之对人工髋关节有感性认识,耐心讲解手术方式,术中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结合成功病倒现身说法,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术后康复信心,主动参与落实康复计划。
2.2.2 向病人及家属认真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真正认识到功能锻炼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后结合健康教育手册和图谱向病人及家属认真讲解渐进式功能锻炼的时机、要领,消除病人的急躁情绪,使病人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
2.2.3 向病人讲解需做哪些准备:①病人停服药物,如阿司匹林。②治好脚癣。③减轻体重以减少自己新的髋关节所受的压力。④暂停吸烟。⑤训练好如何使用拐杖。
2.2.4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家中设备安排:①在沐浴及洗澡处要按放安全的握捧或扶手。②所有楼梯要好扶手。③早期康复时,要坐一个稳定的椅子,让膝关节低于双髋。④要有一个升高的便桶坐垫。⑤洗澡时要有一个稳固的冲澡椅或凳子。⑥要有一个穿衣棒、穿袜辅助器及长柄鞋拔,让病人在穿袜穿鞋时不要过度弯曲新的髋关节。
2.2.5 详细讲解渐进式功能锻炼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第一阶段(术后2-6天)。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①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②踝泵运动(屈伸)。③臀大肌、臀中肌等长收缩练习,即收紧臀部肌肉,维持着从1数到5,再放松。④上肢肌力练习,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如拉吊环)。(2)第二阶段(术后7-14天)。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①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小于30度。②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③外展运动,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④坐位伸髋屈髋练习。⑤屈髋位旋转练习。(3)第三阶段(术后14天以后)。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开始逐步负重,非骨水泥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①站立曲膝。②站立外展髋部。③站立后伸髋部(向后伸)。④步行练习(术后6周)。患肢不负移步,健腿先迈,患腿跟进,拐杖随后。在上下楼梯时要求“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
3 术后教育
3.1 目的 指导病人学会术后应采取的,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便尽早恢复正常功能。
3.2 内容与方法 告知病人术后应采取的卧位(外展中立位)。讲解患肢抬高的意义。睡眠时应用固定支具,按时翻身叩背、有效咳嗽的意义和配合要点。根据渐进式功能锻炼要求,逐日演示功能锻炼方法。
4 出院教育
4.1目的 帮助病人了解康复知识,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4.2内容与方法 ①与病人一起制定出院后训练计划,要求每日按时完成,制成小册发给病人,并定时电话访问。②指导家属配制能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愈合的饮食。③掌握休息与活动标准。④指导病人术后6周勿交叉双腿,勿卧于患侧,如侧卧,双膝间庆放一软枕,勿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勿前倾,勿弯腰拾东西,无论何时,术后坐一定要使低于髋部,避免侧卧三个月,勿下蹲,勿在床上屈膝而坐。⑤告知病人如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病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避免血行感染假体。⑥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⑦术后定期复查的意义和时间。
参 考 文 献
[1] 黄津芳,刘玉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245.
[2] 钱不凡教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教育手册.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是髋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好发于老年人,占全身骨折的3.5%。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患肢牵引或丁字鞋固定,卧床休息。但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易引起卧床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多主张采取手术治疗。
PFNA(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对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改良。PFNA较好的克服了DHS、Gamma钉的缺点,具有设计更合理、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特点。[1]PFNA更适合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不稳定、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减少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现总结了我科2010-03至2011- 08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35例手术的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 22 例,女 13 例。年龄48—91岁,平均65.2岁。受伤机制:车祸12例,失跌21例,其他外伤2例。
2 结果 我科该类手术患者除一例出院后在家中失跌,致股骨中断骨折,余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骨折多为突发事故,由于缺发心理准备和骨折造成的剧烈疼痛,患者多表现为恐惧和焦虑。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PFNA手术的优势等,增强病人和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该类骨折以老年人居多,术前需排除基础病,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努力满足病人的生活及心理、社会需求,减轻恐惧和焦虑,从而配合手术的进行。
(2)健康评估:包括心、肺、肝、肾、中枢神经、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功能的状态,尽可能在术前将病人身体调节到一个稳定或良好的状态,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应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合适,一般硬脊联合麻醉取去枕平卧位;如为全麻未清醒病人,则将头偏向一侧,并给予氧气吸入。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还应注意患者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护及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
3.2.2(1)伤口的观察:手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敷料脱落等情况。[3]PFNA术一般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如病人出血多,应立即报告医生。(2)疼痛的观察:如疼痛明显,可适当运用镇痛药物,但需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3)伤肢血运的观察:术后观察病人肢体末梢血运及感觉变化,必要时和健侧对比。
3.2.3饮食指导:指导病人合理膳食,进食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鱼、蛋、豆制品,增加营养,以适应机体的需求,同时可选择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如韭菜、韭菜、粗粮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转贴于
3.2.4并发症的预防:
(1)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术中患病人肢体制动和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卧床休息下肢肌肉活动减少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缓慢;老年病人多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本组病例均为高龄病人,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要维持足够的血容量,降低血液的粘滞度,鼓励患者多活动下肢,协助患者做下肢按摩,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行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并可使用预防性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等。[4]
(2)褥疮:病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应指导和帮助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各受压部位,还必须做到勤擦洗、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以随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平整无皱折,以减少刺激和剪力。并合理加强营养,以增强皮肤抵抗力。
(3)便秘:由于卧床,病人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易造成排便困难,故饮食上应鼓励多食粗纤维食物,并协助腹部按摩及使用缓泻剂等措施可以缓解或消除便秘症状。
(4)坠积性肺炎:术后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老年病人多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咳痰时可用手按压腹部及拍背,以协助痰液咳出,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并作扩胸运动以防肺不张。对吸烟的病人详细介绍吸烟的危害性,劝其戒烟,并阻止陪客、探视者吸烟。
(5)泌尿系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达到2000—3000ml以上,以达到内冲洗尿道的作用。保持床单位清洁,防止床单位不洁引起上行感染,做好解释工作,加强皮肤、会护理。
3.3 术后功能锻炼
鼓励病人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足趾、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并能防止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能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缩短疗程。术后1周内逐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左右骨折临床愈合后,可完全去拐,负重行走。
4 分析
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以往的内固定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髓内固定系统。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发生率低,下床时间早等的特性,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手术方式,且受大多数老年病人的欢迎,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付佳,高凡;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24例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8)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护理 “肾脏”被穿刺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对身体的损害和术后造成不良后果等。首先,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再生能力;肾脏穿刺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术中、术后配合的要点和重要性;并说明情绪紧张可使血压升高而增加术后出现血尿的机会,屏气不当会给手术成功带来困难等。努力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获取病人的有效配合。 2.1.3 配合医生完成常规术前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全套、肝炎全套、肾脏B超等以便取得客观的检查结果。如有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者治愈1周后再行穿刺术。
2.1.4 专人示范,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做呼吸运动,训练其有效的屏气等。术前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防止术前感染。
2.1.5 征得病人及家属的签字同意,术前要排空膀胱,更换手术衣裤并予术前30分钟应用立止血防止术中出血。
2.2 术中护理
2.2.1 肾活检术是B超室内进行的无菌操作,无家属陪护,病人难免心情紧张并俯卧在沙袋上可引起胃肠不适,此时护士应给予心理支持,安慰病人,利用肢体及言语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勇气,配合医生使手术顺利进行。
2.2.2 当穿刺针进入肾脏时要保持肾脏相对固定是避免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2.2.3 穿刺完毕迅速用无菌敷料包扎穿刺点并用盐袋加压腹带固定,平车送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 2.3.2 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和有无腹痛,腰痛的现象,以及有无肉眼血尿的情况,如有肉眼血尿应卧硬板床至消失(三次小便澄清即血尿消失);如有轻微腰、腹痛,一般1周内可消失不必过于恐慌。若患儿有尿少、尿中带有血块、腹痛明显及其他特殊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 2.3.4 术后24小时用周林频普义照射穿刺处30分钟。每天1次,有利于伤口愈合和减轻疼痛感。
2.3.5 术后常规应用止血、抗感染、苏打碱化尿液等治疗3天左右,感染和出血的发生。
2.3.6 术后6小时可解开腹带和左、右侧卧床翻身,24小时后可以起床,严禁肾脏扣诊。术后3天内不能淋浴或盆浴以免伤口感染,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咳嗽、喷涕等。
3 小结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持续走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量的减少等因素都加剧了临床糖尿病的多发。糖尿病作为一种累及全身的代谢性疾病,一旦控制不好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治愈难度较大。妇科手术患者中大约有2%左右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合并糖尿病现象,在妇科手术后如果不做好临床护理,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1]。本次以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诊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为对象,对其实施严格的护理控制病情及并发症,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观察整理,形成如下报告。
一.临床材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3月间收诊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3例,以2型DM为纳入标准,共纳入64例患者,年龄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45.34.77±8.29)岁。其中外阴癌合并糖尿病3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19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17例,卵巢癌合并糖尿病12例,宫外孕合并糖尿病8例,卵巢囊肿合并糖尿病5例。
二.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后均为出现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并且患者血糖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三.术后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谢的一种疾病,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不仅病情复杂,而且手术的耐受性低,危险性高,所以在对于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实施严格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术后护理主要由血糖监测、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术后止痛以及术后教育五方面组成。
(1)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术后患者血糖如果发生异常变化,极易造成并发症,影响病患的术后康复。其中在患者的禁食期间,要给予患者500ml的浓度为10%的葡萄糖+16u胰岛素+10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进行补液,并确保患者每天的葡萄糖用量为15g,以能够对患者的生理需求进行满足。在护理过程中,至少要保持每天平均四次及四次以上的血糖监测,随时掌握病人血糖变化状况,根据患者的血糖值给予胰岛素治疗支持,配合饮食,使病人术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其血糖值是在8.7mmol/L之内。在此期间,对于手术切口、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的监测观察也要细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引发不良反应,影响其术后修养和康复。直到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之后,才可以食用一些低糖高蛋白,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那么在这个时候每天的血糖测量为4次,以此为空腹,其他三次在三餐后2h,同时根据其空腹血糖值对其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以此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
(2)饮食指导。病人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后将会开始进食,此时的食物要严格筛选,尽量以半流质、软质为主,选择普通饮食中粗纤维、含糖量低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可以进行调整,以高蛋白、维生素含量高的事物为主,减少身体负荷,促使肠蠕动,防止肠内菌群失调,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3]。如果患者术后病情出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救治,合理调整护理方案,在用药和饮食上注意变更,以免影响其肠道功能和身体机能的恢复。由于糖尿病人免疫系统功能较低且术后尿中糖多,所以易发生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强化无菌操作,随时观察伤口及、引导伤口的出血及愈合情况,预防各类感染。
(3)并发症预防。确保患者的皮肤清洁,指导患者经常对内衣、卫生垫进行更换,并勤于翻身,以免对皮肤长期受压。同时在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拍拍患者背部,同时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对患者的尿袋经常进行更换,以免导致尿液逆流,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外保持干燥。如果患者为经阴道手术,那么就要对患者的阴道流血流液情况进行注意,同时还需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的出现,进行切口换药的时候,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给予红外线照射。另外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还需对其皮肤弹性及气味进行观察。以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避免。
(4)手术切口处理、镇痛。术后切口护理必须谨慎自信,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或渗血等,腹部伤口注意调整变化,避免褥疮的产生,阴道切口者则经常观察有无出血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胸腹式呼吸,双手向腹中央加压等,避免伤口崩裂[4]。如果患者在手术后3d,没有大便,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缓泻剂或者肥皂水灌肠。患者切口拆线,最好是分2d进行间断拆线。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那么在其拆线之后即可出院。术后止痛应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硬膜外镇痛能够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身体合成代谢的恢复,对于缩短术后肠梗阻时间具有良好效果,相较于其他镇痛方法来说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病患的术后恢复[5]。
(5)术后教育。术后的宣传教育,则是结合病患病情及康复情况,进行各种禁忌及注意事项的宣传,以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另外还要特别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以及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最好是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相关检查,以能够把其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状态,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6]。
从本次临床实践的观察结果来看,严格控制血糖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控制妇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临床护理措施的研究,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春媛.妇科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术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10):140-142.
[2]胡绍文,赵德化,郭瑞林.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45-545.
[3]莫莉萍,刘学军,施谊萍.68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1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43-01
1我国健康教育的形势
护理学科领域的扩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建立和发展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则是当务之急。护理健康教育几乎在全国所有的医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一批护理健康教育专著相继问世,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护理健康教育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护士掌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犹如掌握注射、穿刺、换药等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一样娴熟和得心应手。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入院教育
2.1.1目标熟悉病区管理规定,适应病区环境,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2.1.2教育内容1.病区环境介绍:病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辅助设施(食堂、卫生间、浴室、电话间)等,2.科室相关人员介绍:科主任、经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及病友,3.住院须知:作息时间、查房时间、发药时间、就餐时间等,4.等级护理要求,5.陪护要求,6.病区安全:妥善保管贵重物品,外出请销假,病房设施按规定使用(呼叫系统、空调等)。7.常规检查意义及标本留取方法:清晨及时留取大小便标本,交代放置位置。讲述做好各项常规辅助检查的意义8.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2.1.3教育效果1.复述入院须知有关规定。2.了解病人享有的权利、义务,表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3.演示病房设施的使用方法。4.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及留取化验标本。
2.4住院教育
2.4.1目标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减轻心理负担。
2.4.2教育内容1.所患疾病主要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2.目前治疗方法及配合要点。3.目前医嘱用药主要作用,用法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4.各种检查的意义及配合要点。5.放松技巧。6.饮食与活动要求。7.疾病治疗进展。8.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概念。
2.4.3教育效果1.复述疾病相关知识2.演示行为训练内容。
2.7特殊检查与治疗教育
2.7.1目标提高病人配合检查和治疗能力。
2.7.2教育内容1.检查的方法及意义2.常见病并发症的预防知识。3.检查前准备项目及配合要点。4.检查后可能出现的反应、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2.7.3教育效果1.正确复述检查意义、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2.主动配合检查治疗。
2.8术前教育
2.8.1目标提高病人手术适应能力,减轻术前焦虑。
2.8.2教育内容
2.8.2.1知识灌输(1)手术麻醉相关知识。(2)术前准备项目、意义及配合要点。(3)疼痛评估与止痛知识。(4)戒烟意义与戒烟方法。
2.8.2.2行为训练(1)睡眠调节方法。(2)心理调节技巧。(3)呼吸功能训练。(4)有效咳痰训练。(5)放松训练。(6)上呼吸机手语训练。(7)床上排泄训练。(8)肢体功能锻炼。(9)适应训练。(10)康复操作训练。(11)术前戒烟训练。(12)疼痛评估训练。
2.8.3教育效果1.能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知识和要点。2.正确演示行为训练技巧。3.观察情绪稳定、焦虑减轻和消除。
2.9术后教育
2.9.1目标提高病人术后配合能力,减少并发症。
2.9.2教育内容1.告知病人所处环境。2.安全防范措施。3各种生命管道的意义。4.各种卧位的意义。5.吸氧的注意事项。6.表述疼痛的方法。7.早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8.饮食要求。9.伤口换药常识及保护方法。10.康复锻炼方法11.自我护理方法。
2.9.3教育效果1.正确复述相关知识和要点。2.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0出院教育
2.10.1目标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功能康复。
2.10.2教育内容1.术后活动、休息与睡眠要求。2.正确用药知识。3.饮食营养要求。4.自我护理知识。5.康复知识。6.功能锻炼方法。7.随诊与定期复查要求。
2.10.3教育效果1.复述与康复相关知识要点。2.理解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与方法。3.愿意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4.运用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护理健康教育包括了以下5个基本步骤评估:收集病人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诊断:对病人及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计划:对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安排。实施:将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评价:对教育效果做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3.2具体方法1.讲解有关知识2.演示行为训练3.推荐有关资料。4.播放专题影视录像。5.病人现身说法。6.参观监护病房。7.专题讲座。
4目前我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1问题①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②健康教育的工作程序不规范,方法不当,流于形式,内容泛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③护士缺乏专业知识;④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及方法;⑤缺乏进行教育的时间。⑥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⑦出院后病人健康教育薄弱,缺乏连续性。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教育,门诊及出院后教育不够,缺乏督导,病人出院后随意性大,复诊、就诊多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要真正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仅靠院内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通过建立院内外一体化连续性健康教育服务,才能实现。
4.2对策1.加强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3.健康教育制度化。4.健康教育规范化。5.加强沟通技巧训练,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
5开展健康教育对护士的要求
5.1主动性应积极主动向病人宣教有关知识,如疾病预防、用药作用及副作用、饮食等,目的使病人对自已的疾病有所认识,更好配合治疗护理。
5.2针对性护士要根据病人病情缓急、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等,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方法。如口头讲解、图文宣传、演示训练,个人宣教、小组宣教、座谈会等。
5.3科学性健康教育不是随便拉家常也不是盲目进行,它是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宣教,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同时还要有质量监控措施,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