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14:43: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双减政策研究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过去有一种担心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中国2006年以来的实践却恰恰相反。在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情况下,2006年GDP增长速度达到11.1%,2007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到11.5%。有关人士表示,2006年以来的实践表明,虽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非易事,但也是完全可能的。
大家的共识是,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际上,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还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都有着高度的肯定。
也许是从环保部门转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解振华对不计环境保护的发展所造成的后果有着清醒的认识:“由于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超过环境负荷,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则表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重大的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去年国家确定的节能4%和污染减排2%的目标没有实现,加大了十一五后三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尽管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但解振华也坦承,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钢铁、有色、电力、石油石化、建材等六大行业增长了20.1%,同比加快了3.6个百分点。这种格局使得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不计代价发展的恶果也在不断暴露。
“从经济增长的态势来看,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仍呈增长势头,结构性污染问题仍未缓解,从环保总局和批复项目的行业来看,电力、石化、钢铁、有色等重污染项目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从污染减排的现状来看综合措施还未到位,减排投资渠道不畅,各地淘汰落后产能进展不平衡。如果这些状况不及时扭转,不但实现今年节能减排的目标难度很大,而且将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的担心所在。
减排目标能否实现
尽管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形势严峻,但官员和专家学者依然有足够的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上一年下降了1.33%,这是自2003年以来单位GDP能耗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今年上半年在GDP增长11.5%的情况下,万元GDP能耗降低了2.78%;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81%和0.28%,首次实现了两个指标的双下降。
对于如何把节能减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解振华提出了几条主要措施: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二是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的力度;三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和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1000家耗能大户企业节能行动,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四是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五是逐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六是加快法制建设,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节约能源法修订稿已经审议通过,大体上明年二月循环经济法有可能通过颁布。
作为环境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表示,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四区的划点工作,也就是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这四个区域的划定工作,以利于调整产业布局。同时将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企业环评准入的门槛,进一步遏制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发展的速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今后所有的新上项目必须在完成减排任务的基础上再考虑。国家环保总局还将实行严格的减排目标考核制度,每半年公布一次各省、市、自治区的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则更多地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节能减排固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政策法规保驾护航,但节能减排工作要向纵深目标推进,关键需要科技创新做支撑。我国应把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靠科技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要通过战略政策研究为国家和地方制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要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示范提供经济、政策、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要通过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技术水平。”
“2006年以来的实践表明,虽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非易事,但也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高效益、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主任陈邦柱的发言,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有关部门的决心和行动。
六大措施跟进
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推出包括经济制度安排、财政投入力度、重大工程选定、环保监察等六项措施,保障“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六项措施中,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进行结构调整,仍是首要办法。
Influence Factors of Atmospheric Governance Policie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MENG Fanrong, WANG Huan, CHEN Zitao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Abstract: Taking “The Haze Pollution Reduction Work Implementation Scheme” in X city in Northwest China as example, this paper conductes deep interviews to the Scheme implementers who ar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s of the city.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ers analyze the content of the Scheme implementing processand summarized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s well as its mechanism.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goal setting, organizational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the external support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ir control policy. Specifically, the clarity, difficulty, the decomposi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goal set by the air control policy are the leading factors to result in normal and deviation implementing behaviors. Among this relationship,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factors 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anaging structures, value orientation would affect the implementing strategy. While the external support such as the public supervision, institution restriction and resources input would affect the implementing impetus. Both the implementing strategy and impetus perform a double helix promoting role on the goalbehavior relationship.
Key words:air pollution governance; goal setting; implementing impetus; implementing strategy; implementing behavior
秋冬?l发的雾霾天气使治理大气污染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国家从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到2015年的新环保法,制定了20多项环保法规,地方也出台了多达900多件的规章,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的环保政策法规体系。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环保执法刚性不足,政策法规形同虚设。面对紧锣密鼓出台的各项法案和尴尬的实施效果,如何执行落实才能使政策奏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气污染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的高难度性,在此过程中,政策执行机制的有效发挥有着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实现机理,唯有发现其中的规律,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执行方案。为此,本文拟回答如下问题:中国大气治理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旨在为中国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提供一个新的解释视角。
1文献述评
作为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研究由来已久且成果丰硕,先后产生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综合模式。1990年代以来,政策执行主客体的行为分析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综合相关研究可发现,政策执行者采取何种行为策略,受到权力结构[1]、职责归属[2]、问责机制[3]、繁文缛节[4]、执行者情感承诺等[5]因素的影响。
针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国内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视角:一是政策执行阶段论视角,符合西方公共政策研究范式,运用较为广泛。二是组织理论视角,包括组织内部的组织特征、成员意向等和外部环境[6]。三是网络分析视角,加入了公民[7]、媒体[8]、政府间[9]等形成了网络[10]。虽然政策执行因素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关注,但定明捷[11]发现较少涉及环保领域。针对环境治理执行层面,已有学者发现财政联邦主义、政治锦标赛、压力体制、环境政策的“可度量性”较低等因素,造成了基层政府在环境政策执行中呈现出“合谋”“诉苦”“做作业”等异化行动逻辑[12,13]。
综上, 现有研究不足在于:①研究视角虽然逐渐丰富,但缺乏整体性理论框架;②以往研究将治理机制视为静态工具,未能足够重视组织作为开放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特征;③缺少在中国情景下对大气污染治理前因后果的解释。研究方法上看,实证研究较少,而案例研究多呈碎片化、事例化的特征。因此需要运用多元的研究范式,将政策执行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参与主体的关系等不同因素都纳入研究框架中进行系统思考,才能达到对政策复杂性的完整把握。
2研究设计
扎根理论要求建构实质理论,强调从经验资料的反复比较中抽象出新的概念观点[14]。鉴于此,本文在西北X市运用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一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因素并形成模型。X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低属平原地区,东部南部为高耸山脉。该市人口、建筑密度较高,全年风力较小,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秋冬两季雾霾频发,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高,因此该市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
研究选取了X市基层一线环保工作人员共计30个访谈对象。从实际经验看,无论研究需求还是工作量,20~30的样本量都最为合适[15]。所有访谈对象均是正式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访谈提纲主要围绕着《治污减霾工作方案》的执行情况,访谈时间集中在2016年4月到5月,依据具体情况采取个人深度访谈和小组结构化访谈两种形式,收集了访谈信息,并整理成访谈纪要和备忘录。随机抽取三分之二做资料分析,对其进行分类概括,继而对初步整理的数据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最终获得有关影响因素及关系模型[16]。剩下的三分之一留作理论饱和性检验。质性研究的效度不同于量化研究,用来评价研究结果与现状之间的相符程度[14]。为了保证编码效度,采取策略:整理纪要访谈稿约一万余字,由两组熟悉本领域、且掌握一定的质性研究方法的研究人员编码,对专业人士与部分受访对象反馈,检查修正信息。
3模型建构
31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要求研究者?λ?有的访谈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和初步整理,不遗漏所有关键信息,且头脑中不能预设相关概念[17],最大可能接近原始数据,从中自然而然地提炼相关信息,形成若干概念和标识,最后对其命名。过程中,剔除个别前后明显矛盾和频次极少的初始概念(少于两次)[18],最终得到17个范畴,受篇幅限制节选部分内容见表2。
表2访谈资料的开放编码范畴化整理表(节选)
原始访谈语句(初始概念)范畴
省上领导的思路是收,但是剩下的活就要基层去弥补(基层承担任务、压力)制度压力
我们晚上12369一整夜,你正常接个电话,都是投诉要我派工作人员去处理(公众投诉)公众监督
当时X市说的是20周内燃煤锅炉要全部拆完,20周后要拆除燃硫和脱硝(清晰的目标)目标设置清晰度
这几年什么都没有了。比如说谁搞得好,奖励多少钱,现在就是求稳(求稳心态)
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活儿!实际上做做环保,很难干,没啥干头(动机不强)公共服务动机
以环保局为主导成立的治污减霾办,统一牵头管理的还是治污减霾办,是环保局牵头(环保牵头横向协调)
我们可以转办,给相应的管辖部门,不整改就要扣他们相应的分(部门间协调联动)横向协调
我们就认为拿优良天数来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内容是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这么讲有可能就是造成有些基层单位作假(数据造假)虚假执行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3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主要发现范畴间的联系,发展主范畴和副范畴,以表现各个部分的关联。过程中,概念间关系更为明确,为研究建构理论框架提供了基础。研究在此过程中得到4个主范畴内容见表3。
33选择编码
选择编码是更为聚焦的一个过程,以主轴编码中的主范畴为中心,再次编码,抛弃与议题无关的类属,发现核心范畴。通过“故事线”的方式描述行为事件和脉络框架,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他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搭建出新的理论框架。本文在主范畴之间发现“目标―动机―策略―行为”的四维结构关系,如表4所示。
围绕“大气治理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这一核心范畴,形成了4个主范畴: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外部支持和执行行为,并展开“目标驱动――螺旋推进――行为选择”的三阶段作用机制。第一阶段的目标驱动主要指目标设置是前导驱动因素,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行为。第二阶段的螺旋推进主要指外部支持与内部管理的双因素共同作用,外部支持进一步通过监督压力和资源供给情况强化或削弱着执行者的执行动力,而执行者本身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管理中的价值取向和管理机制进一步约束着执行策略,执行动力与策略在目标与行为的关系中起到双螺旋推动作用。第三阶段的行为选择主要指在上述目标、动力、策略的共同作用下,执行行为会出现正常和偏差等多种选择。整体理论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34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文利用剩下的三分之一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证明,上述模型中概念范畴已经丰富,达到了饱和,没有发现除了上述四个主范畴之外的其他可能形成的关联,主范畴内部也没有新的、有价值、高频次的概念范畴。由此可认为,所建的模型在理论上是饱和的,达到了扎根的要求。
4结论
41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目标设置、组织结构和执行压力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清晰度、难度和分解程度直接影响大气治理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执行行为。执行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和价值取向,加之外部环境的支持与压力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目标设置是大气治理政策的驱动因素,直接影响了政策执行行为。目标设置对执行行为的影响在X市的具体表现为目标责任考核制的实践运用。X市在环保领域推行目标责任考核制以后,优良天数也得到了上升。实践中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受公共领域自身特征影响,很多指标难以量化,且线性思维过重。年年累积的目标任务造成了一味攀高、任务下压等多种负面后果,直接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实践中需直面大气环境问题的真实现状,进行空气质量元解析抓住主要原因进行目标设置。大气环境问题深受当地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影响,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法则,需要当地政府实地调研,科学分析实际环境容量和问题原因,对症下药提出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并深入到基层执行层面了解可行性,为政策的有效执行奠定基础。
第二,外部支持不仅是大气治理政策执行的情境条件,同时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政策执行压力同其他压力一致,通过“压力―认知―行为”路径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不同主体的关注成为执行者的压力源,包括公众监督、体制压力和资源限制。外部支持与制定环节中的目标设置无关,但对目标设置与执行行为有着调节作用。当外部支持较小时,哪怕目标设置科学合理,执行者会选择“忽视”,投身于外界普遍?P心的政策问题中,符合“经济人”假设。当外部支持较大时,哪怕目标设置不合理,执行者也要保证执行效果。
实践中要合理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公民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不仅延伸了环保管理的触角,缓解了当前环保部门人员不够的尴尬局面,同时形成一种多方参与的环保治理格局。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持有开放的姿态,对社会力量进行合理引导,与其进行平等对话,为其提供合法合理的活动平台,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第三,内部管理是执行大气治理政策的物质载体和机构保障,通过对政策执行策略的选择影响着执行行为。由于中央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环保部门已体现出其超越其他同级部门的权力优势,政策执行中的协调能力得以加强,但同时也会因“相对独立”的垂直管理方式而失去当地政府的部分资源支持,明显影响政策执行的进程和执行策略。组织机构的管理机制是科层制形成的,而机构成员的价值取向是受自身特征影响,均与目标设置无关。当组织机构科学,即便目标设置不合理,执行者也能够凭借自身较高的公共服务动机,借助科学的管理机制努力完成目标,贯彻政策执行。当组织机构缺乏科学性,哪怕目标设置再高,只会反向导致公共服务动机持续下降,甚至“寄希望于抽调到市局部门”。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0-0024-13
一、引言
中国长达十多年的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这种持续的“双顺差”不仅有悖于国际收支结构理论,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光,2005;卢峰,2006)。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意味着部分国内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而由此形成的外部失衡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中国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如扩大内需、人民币适度升值、增加进口或对外投资等),但国际收支的顺差仍有增无减,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切中导致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要害。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宏观经济带来许多难题,并增大了中国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深层根源,以便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目前,从中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以及储蓄大于投资这一角度来探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已逐步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因为,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导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种种因素都是通过造成内需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而起作用的。如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是由于政府实行的“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造成的,然而,中国之所以实行“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内需不足,因而需要扩大外部需求(出口)及投资需求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学者曾认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是国内金融市场效率低下造成的,也有学者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探讨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等等。实际上这些因素都是通过导致中国内需(消费)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而起作用的。此外,还有一些人,特别是日本、美国及欧盟等国的官员及有关学者,认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显然,中国之所以力图避免人民币的过度升值,同样也是因为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刺激出口。
事实上,从内需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这一角度来探讨国际收支顺差原因的思路与Alexander(1952)提出的国际收支吸收理论(AbsorptionApproach)的思路大致相似。吸收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国的国际收支(以贸易收支代表)差额由该国的国民收入(总产出)与吸收(国民收入在国内被消费,投资及政府采购等吸收的部分,即国内总支出)之间的差额决定。如用B代表国际收支差额,用Y代表国民收入,用A代表国内吸收,该理论的公式为:
B=Y-A (1)
式(1)表明,当一国的国民收入(总产出)Y大于其吸收(国内总支出)A时,其余额要通过出口加以消除,于是国际收支顺差;而当一国的国民收入Y小于总吸收A时,其差额要通过进口加以弥补,于是国际收支逆差;只有当一国的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会平衡。总之,吸收理论认为,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是由一国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造成的,或者说是由一国的国内生产能力与国内吸收能力不相等造成的。在国内吸收不足(即国内消费量小于生产量)的情况下,一部分国内产出只能通过外部需求加以吸收,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吸收理论的基本观点也可从另一角度来加以说明。由于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故有:
Y=C+S (2)
而总吸收为:
A=C+I (3)
整理(1)、(2)、(3)式,则国际收支差额B也可表示为:
B=S-I (4)
式(4)表明,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由该国的储蓄大于投资造成的,由此可见,认为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源于中国内需(即国内吸收)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的观点实际上是吸收理论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同样,20世纪80年代以后,Buiter、Obsfeld & Rogoff等人将跨期动态分析方法引入国际收支理论所形成的国际收支跨期分析法(Intertemporal Approach)也持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当一国产出暂时高出其平均水平时,该国消费者为实现跨期效用最大化不会将这些暂时多余的产出用于目前消费,而会用于出口以积累国外资产,从而保证将来消费,结果就形成经常项目顺差。
以上分析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要找出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深层原因就要找出导致中国内需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的根源。事实上,导致中国内需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的根源也是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曾经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这一根源在于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过高。但这一观点目前已受到挑战。Blanchard和Giavazzi(2005)、Kuijs、Aziz和Cui、李杨和殷剑峰等人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概念上的统计分析,并根据中国的国民账户及资金流量表进行计算的结果发现,导致中国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的原因在于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而政府的可支配收入、政府储蓄及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或者说,中国消费率低下因而内需不足不是中国居民消费倾向过低的问题,而是作为消费主体的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收入份额下降所导致的。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最有说服力。同时,从理论上来看,将居民消费不足归结为居民储蓄过高实际上是在假定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讨论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分析思路显然有失偏颇。自Keynes的宏观经济分析开始,消费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只是Keynes(1936)认为消费取决于人们的当期收入,其公式为:C=a+bY,其中,a为自发性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人们的当期可支配收入。而根据Friedman提出的永久性收入假说及Modigliani等人(1963)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取决于人们预期可得到的一生的永久性收入或终生收入及人们所积累的财产。其中,永久性收入假说的公式可简写为: Ct=kYp,式中,Ct为第t期的消
费;Yp为永久收入,k为边际消费倾向。生命周期假说的公式则可简写为:Ct=b1Yt+b2Wt,式中,Yt为t时期的收入,b1为边际消费倾向,W1为t时期的财产存量(由收入积累而成),b2为已积累的财产对当前消费的影响系数。总之,自Keynes开始的宏观经济理论已证明,在影响消费的所有因素中,收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收入水平低下。
值得指出的是,李杨、殷剑峰等人在论证中国储蓄大于投资的原因在于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时,曾提到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也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指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这实际上已认识到中国的宏观收入分配与中国的国际收支(主要指经常项目)存在内在的联系,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同时,他们也没有考虑中国的功能性收入分配(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分配中各生产要素根据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所应得到的收入份额)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学术界也很少有人系统地将中国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与中国整个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持续“双顺差”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研究。Alexander在吸收理论中曾指出一国货币的贬值会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从而会影响该国的吸收,进而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吸收理论意识到了收入分配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但是,吸收理论是从货币贬值所引起收入再分配效应这一角度来探讨收入再分配的变化会对国际收支(主要是经常项目)产生影响,而没有分析收入的初次分配或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即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及政府之间的分配)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更没有考虑一国的功能性收入分配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中国整个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持续“双顺差”与中国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及功能性收入分配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探讨导致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深层原因,进而为实现中国国际收支的均衡及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新思路。
二、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与经常项目差额
要考察一国居民的消费率高低,可分析一国的支出法GDP。按联合国颁布的核算口径,支出法GDP包括消费C,私人投资I,政府购买G及出口X。公式为:GDP=C+I+G+(X-M)。其中,X-M为净出口,代表国外对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净支出。之所以要从出口X中减去进口M,是因为出口X是外国对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而进口则减少了对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但由于中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且中国的企业有相当部分是由政府控制的,居民部门在总支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消费上,因此,中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公式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 (5)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用C。代表)和政府消费支出(即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加上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服务所承担的净支出,用Cg代表),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用I代表),净出口用X-M代表,将上式移项得:
X-M=GDP-(pC+Cg+I) (6)
根据上式,Cp+Cg+I为中国的国内支出总额(内需)。
根据表1的数据,从1980--2007年,中国的居民消费虽然也不断增长,但却落后于同期GDP的增长,以中位数平均看,GDP增长率为17%,而消费增长率仅为12.66%,滞后4.35%,因而导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到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5.45%。表1同时还显示,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率从1994年的43.5%下降到2007年的35.45%,中国的净出口率从1994年的1.26%上升到2007年的8.88%。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由净出口顺差(即货物与服务出口大于进口的净额)造成的,中国经常项目中的收益项和经常转移项所占比例很小(某些年份甚至为负数),见表2所示。
表2进一步补充说明,正是过低的中国居民消费率造成国内总吸收不足而不得不大量出口,并最终导致中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为使这一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我们再看世界各国的居民消费率及其净出口率,见表3所示。
表3显示,从世界各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来看,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率约占总支出的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表3还显示,凡是居民消费率高的国家,其净出口率都较低或甚至为负数,凡居民消费率低的国家,其净出口率一般为正数且相对较高,这意味着,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一国的居民消费率高低是影响该国净出口及经常项目的重要因素。综合表2和表3,由于中国居民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因而中国的净出口率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际比较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导致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居民消费率过低。
三、中国的宏观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基于国民收入账户及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或储蓄倾向上升),二是居民收入的下降。在家庭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下降的情况下,如果居民储蓄率上升,则这意味着家庭消费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或储蓄倾向上升)。但根据Blanchard和Giavazzi(2005)、Kuijs、Aziz和Cui、李杨和殷剑峰等人的结论及中国的有关数据(见表4所示),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并没有上升(或者说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并没有下降)。
表4还显示,中国居民储蓄比重自1996年达到52.88%以来一直在下降,2001年居民储蓄只占国民储蓄的41.6%,近年来虽有所回升,2005年达到44.59%,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说明,1996年以后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并不是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或储蓄倾向的上升)造成的。由于消费+储蓄=收入,因此,在中国居民储蓄率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必然是居民收入占GDP比例的下降。为验证这一点,我们再考察中国的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状况(即宏观收入分配状况)。
要考察一国的宏观收入分配状况,可分析一国的收入法GDP。从收入法的角度来看,国民收入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但由于中国的大部分生产要素属国家所有,居民部门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因此,中国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动者报酬,而来自于利息、租金及利润等财产性收入较小,因此,中国按收入法计算的GDP为: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
其中,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得到的全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三部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不仅包括所有在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报酬,还包括个体户或自营者的报酬和经营利润;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费(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这是政府的所得;固定资产折旧是为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或虚拟计算的价值;营业盈余是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相当于资本的报酬)。通过汇总1997―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省、区及直辖市收入法GDP的数字,得到1996--2007年全国收入法GDP的比例结构(见表5所示)。
表5显示,1996―2007年,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39.7%,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如果与世界有关国家的收入法GDP相比,则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明显偏低的现象就更为明显(见表6所示)。
由于国外收入法GDP中的劳动报酬仅指雇员报酬,并不包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或自雇者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或自雇者报酬作为混合收入(代表居民拥有的非公司性企业营业盈余)与营业盈余合并在一起。而中国将类似于国外混合收入的个体劳动者或自营者报酬和经营利润都计入劳动者报酬,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这在统计上提高了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即使如此,中国近年来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也比许多国家要低。如果考虑到个体劳动者或自营者的报酬和经营利润都计入劳动者报酬这一点,则中国与国外同口径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将更低。
进一步看,收入法GDP所反映的只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状况,它没有反映收入再分配以后所形成的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最终分配状况,如居民收入除劳动者报酬以外,还包括财产性收入,而政府的收入除生产税净额以外,还包括营业盈余的一部分(所得税)。因此,要准确观察中国的宏观收入分配状况,必须深入分析作为GDP核算补充和延伸的资金流量表。资金流量表从资金运行的角度描述了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其可支配总收入结构反映了加进财产收入及进行收入再分配以后所形成的宏观收入分配结构。根据中国的《资金流量表》,从1992-2005年,中国居民部门的再分配收入比重由67.71%下降到59.41%,呈现下降趋势。政府部门的再分配收入比重由18.96%上升到20.55%,最高达到21.85%;企业部门的收入比重由12.31%上升到19.35%,最高达到20.86%。并且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居民部门收入普遍由上升1个百分点,转变为下降或无明显变化;而政府部门收入则会上升2--3个百分点。总体而言,根据资金流量表(实物部分)数据,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下降,而中国政府和企业收入占GDP比重趋于上升(如表7所示)。
从中国居民收入构成来看,中国居民收入下降的原因是中国劳动者报酬的工资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而在其他国家,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是稳定的(见表8所示)。
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低还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1、中国居民投资收益及财产性收入较少
Aziz和Cui发现,自1992--2007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来自投资收益(包括利息、利润等)的部分不到6.5%,1994年最高时也仅8.99%,而2005年降为4.17%(见图1及表9所示),这在全球是最低的。
导致中国居民投资收益及财产性收入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中国居民还不是生产要素(除劳动以外)的主要拥有者,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并不由居民直接或间接(通过机构投资者和养老基金的方式)掌握,同时,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权利没有得到有效尊重,因此,中国居民从公司利润中得到的收入非常少。第二,由于中国的利率水平较低,因此,导致目前构成中国居民财产收入主要来源的利息收入较少。第三,受中国目前土地产权制度的限制,居民缺乏来自土地租金之类的财产性收入。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中的利息与红利占收入比重可以发现,尽管美国储蓄率比中国低的多,但其利息和红利占收入的比重却比中国要高得多。从1992-2005年的数据看,利息占居民收入的比重(用E表示),美国比中国要高4.03%-6.81%,红利占居民收入的比重(用F表示)也要高3.31%-5.03%(具体见表9所示)。
2、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较低
在发达国家,虽然个人要缴纳所得税,但同时政府又对个人提供大量的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救济和教育支出等等),许多最大规模的政府支出都是转移支付,这使个人得以消费大量的公共产品,从而增加了个人的实际所得。中国在改革以前是由国有企业代替政府向职工提供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及救济等),而改革后的国有企业不再支付这些转移支付,并且提供转移支付的责任又没有及时从企业转移到政府,因而使居民的实际所得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Aziz and Cui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从政府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占GDP比率情况来看,中国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如果将这一因素包括进来,则中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及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对国外可能要更低一些。
在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GDP的增长就不可能被居民视为永久性收入稳定增长的信号,因而居民消费率就不可能提高。而由居民消费率下降、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上升所导致的国内吸收不足就不得不依靠外部需求(出口)加以吸收,从而必然导致中国出口及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同时,居民收入比重低,对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就不可能高。事实上,中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机器设备、铁矿石、原油和其他原材料上,消费品较少。这说明,居民收入比重低也必然会限制(特别是消费品)进口。可见,中国净出口及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源在于国内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这种因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下降而形成的经常项
目顺差意味着国内是以抑制居民消费的方式为国家或政府积累国外资产。
四、中国的资本及金融项目差额与功能性收入分配
从理论上来说,一国经常项目的顺差相当于本国以获得外国金融资产的形式为外国经常项目逆差提供融资,因此,这应该对应着资本及金融项目的相应逆差。也就是说,在一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情况下,该国的资本及金融项目一般不应同时长期顺差。但中国不仅经常项目连年持续顺差,而且资本与金融项目也连年顺差(1998年除外),见表10所示。
表10显示,自1997年以来,中国资本项目的数额很小,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主要源于金融项目的顺差,而金融项目中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数额也相对较少(许多年份甚至为负数)。可见,中国金融项目及整个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持续顺差。这说明,中国在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同时之所以资本与金融项目也持续顺差,就在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
从理论上来说,“FDI是资本、技术、市场和管理的综合体”,或者说,FDI实质上是外国企业家在东道国投入资本或运用技术知识及管理经验,以组合东道国的其它生产要素从而获得企业控制权及持久利润的投资活动。从这一角度看,一国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和土地)的成本高低无疑是影响FDI进入的重要因素,这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不是资本、知识及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从中国的劳动要素成本来看,表6和表7的比较已显示,中国的劳动报酬占GDP比例是很低的(要素的使用价格对要素所有者而言是报酬,而对使用生产要素的企业来说则是成本)。为与全球各国的劳动要素成本相比较,表11列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的劳动要素成本很低。在国有部门因效率较低而难以吸纳大量劳动力且国内私有部门因处于融资困境及市场进入障碍而难以发展壮大,从而导致中国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的情况下,一旦政府鼓励引进外资,FDI必然会大量进入中国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Lardy,Henley、Kirkpatrick和Wilde以及Zhang等人曾经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结论:劳动成本低廉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从土地这种生产要素(还包括一切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及水资源等)来看,在中国目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往往代表国家行使土地所有权,而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往往竞相压低工业用地价格,使工业用地价格完全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供求状况及工业用地最优利用时的经济价值,某些地方政府甚至将“零地价”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招牌,结果大大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土地要素成本。同时,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对水资源及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征收资源税,因此导致中国资源价格过低,既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中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没有反映资源耗竭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如中国水价仅为发达国家的10%~15%,中国原木价格仅为世界市场价格的一半(Kim & Kuijs,2007)。此外,虽然中国对矿产资源课税,但税率过低,而且长期以来中国矿产资源的补偿费很低,只有1.18%,国外与中国矿产资源性质基本相似的费率一般为2%~8%,这意味着中国的矿产资源也被低价使用。还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排污收费(这代表自然环境的使用价格)标准也很低,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50%,某些项目甚至还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等等,这些都人为地降低了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可见,中国土地及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过低也是引致FDI大量流入,从而导致金融与资本项目大量顺差的重要原因。
正是在中国的劳动、土地及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价格较低、且政府大力鼓励外资进人的情况下,外商才有很强的激励大量投资于中国的制造业,以便用较低的成本加工生产出口品(加工贸易),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持久利润,这就既形成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又继而创造资本及金融项目的顺差。
由于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既是成本的决定过程,同时也是报酬或收入的决定过程,因此,要素价格的决定实质上也是一个收入分配(即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问题,这种收入分配属于功能性收入分配(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功能性收入分配是根据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国民收入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它要解决的是“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这两个重大问题。由于只有在各生产要素能够根据其在生产中的消耗大小得到相应补偿,或根据其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报酬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足够的激励促使各生产要素流动到最有效率或最有经济价值的用途上,以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产出,因此,从促进国民收入增长的角度来看,功能性收入分配是最重要的收入分配。而中国的工资、土地及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过低,就意味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导致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使得本应属于国内生产要素的一部分报酬转化为外资的额外收益,而这正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从而导致中国资本及金融项目顺差及“双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国内要素价格过低也降低了国内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从而抑制了国内需求并进而导致经常项目的顺差。可见,中国的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衡是导致中国资本及金融项目的顺差及“双顺差”的重要根源。这种因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衡而形成的资本及金融项目顺差意味着中国是以减少国内要素报酬的方式为外国提供投资机会。
五、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到以下重要结论:
1.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
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源是宏观收入分配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中国资本及金融项目的顺差以及“双顺差”的根源则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
2.如果不解决中国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及中国的生产要素报酬低下等问题,则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
而由这种宏观收入分配失衡及功能性收入分配不合理所导致的国际收支顺差是难以通过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以及扩大进口或对外投资等措施加以调节的。还应指出的是,如果在不解决中国宏观收入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衡的基础上,仅仅依靠增加政府投资来扩大内需,这从长期来看反而会加大国内生产能力与国内吸收能力的差
距,从而不利于解决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因此,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并真正推进中国要素市场的改革,让中国居民拥有更多的生产要素(这是扩大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根本措施),赋予中国居民真正的权利,使人们有充分的自由通过创造财富而获得更多的收入,才是真正扩大中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国际收支均衡的根本途径。
3.增加中国居民的全方位收入来源
让中国居民拥有更多的生产要素,增加中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不仅仅只是为了扩大消费,而且还在于扩大中国居民的个人投资,并大大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使国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市场而不是政府,主要依靠国内居民投资而不是外资,这就有利于减少资本及金融项目的顺差,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国际收支的均衡。
总之,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信,对外负债结构与国内制度:中国引进外资为何以FDI为主[J],世界经济,2007,(9):31―37。
[2]许少强,焦武,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J],财经科学,2007,(9):105―111。
[3]林桂军,Ronald,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4):11―18。
[4]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31-41。
[5]李杨,殷剑峰,中国的利率体系:现状及其改革[J],中国金融,2005,(6)。
[6]王仁言,人口年龄结构、贸易差额与中国汇率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2003,(9):3-10。
[7]李杨,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6)。
[8]张涛,李波,卜永祥,伍超明,制造业、土地成本与中国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化决定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J],金融研究,2007,(3):10-24。
[9]世界银行,中国的水价改革:经济效率、环境成本和社会承受力[R],美国: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局政策研究报告,2007。
[10]赫瑞彬,尹军力,王伟毅,矿产资源价格扭曲:成因、影响及改革建议[J],中国物价,2007,(11):8―11。
[11]苏明,刘军民,张洁,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7):20-33。
中图分类号 F323.6;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294-02
新疆畜牧业生产转型力度的加大加快了替代产业的发展,经济和就业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劳动力就业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解决好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必然成为畜牧业转型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保障。该文通过对和静县定居牧民生产生活现状及定居牧民对劳动力转移的认知程度,就业分流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探索定居牧民人力资源利用的新方法、新措施,以控制牧区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草原,改善新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民收入增长和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和静县牧民定居现状
1.1 人口分布
和静县是畜牧业大县,牧业人口5 132户、22 200人,其中蒙古族占98%,占全县总人口的12%。截至2011年底,全县已定居牧民1 756户、7 984人,主要分布巴音布鲁克镇、额勒再特乌鲁乡、巩乃斯乡、巴音郭楞乡、巴音布鲁克牧场、德尔比勒金牧场、伊克扎尕斯台牧场、哈尔努尔牧场、古尔温宿肉牛场、巴伦台镇、克尔古提乡、阿拉沟乡等7个乡镇、5个牧场,在34个安置点搬迁牧民1 400户5 000余人(其中搬迁到山下的牧民502户1 955人,收回流转草场11.61万hm2)。全县已建成人工草地面积为4.67万hm2。
1.2 畜牧业生产
牧民生产方面:一是小规模大群体的鸭鹅、肉羊、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各种畜禽养殖、销售企业渐成气候,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二是加强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巴音布鲁克羊,不断扩大巴音布鲁克羊核心群规模。同时,积极开展新疆牦牛种公牛鉴定组群工作,提升新疆牦牛畜群比例,有力地促进了牧民增收[1-2]。
1.3 牧民生活
牧民生活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以及各种社会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牧民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一是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牧民生活消费不仅为满足食品、衣着等生存性消费需求,而且注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及文教娱乐等发展和享受性消费需求。牧民把更多的钱花在住房装修、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方面。二是牧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一方面得益于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转移搬迁对牧区住房结构的改善。三是随着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牧民用于医疗保健和旅游休闲等各项生活服务消费支出呈现全面快速增长态势,反映出牧民消费从生存需要型向生活质量提高型转变,从自给型消费转变为商品性、服务型消费转变。
2 和静县牧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
在笔者调研的不少牧业县都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由于自然环境差及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牧区还处于单一经营的状况,产业结构层次低,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而且受语言、技能等的限制,更多的牧民被束缚在牧业上,牧民增收渠道少。
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是针对无草无畜户、有草无畜户和有草少畜户。受人力资本存量和职业技能的制约,牧民大多就地就近转移。牧民劳动力从畜牧业向城市非农牧产业转移,相当于要实现不同行业和职业层次的人力资本跳跃。一般而言,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和传统产业,相对人力资本要求相对较低,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大多属于现代经济部门,对人力资本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或较好的人力资本存量,则转移或分流到非农行业就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或机会成本,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这就导致大多数牧民为了降低机会成本或生活成本,减少不确定的风险而选择离家较近的地方就业[3-4]。
3 和静县牧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和静县牧民多居住在边远山区,贫困人口集中,居住方式分散,区域间距离远,转移成本高。二是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就业能力偏弱,文化程度相对普遍较低,特别是女性,其平均上学时间为6~9年,由于文化程度低,其在学习专业技能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听不懂、接受能力差,不知如何使用学到的技术,因此即使外出务工仍只能从事建筑、农业、餐饮等苦、脏、累且收入较低的工种,而这种工作常具有季节性,多数外出务工者可能1年只能工作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工作时还是要回到家乡。当被告知在外工作既艰辛又没有盈利时,许多具有相同文化和原本打算外出务工者也选择了放弃,客观上也导致劳动力转移困难。三是在生活习惯上,民族习惯、生活习俗与汉族居民相比存在众多差异,也制约了劳动力的跨省转移。
4 应对举措
为妥善处理好劳动力转移,和静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技能培训等力度,进一步拓宽牧民就业及转移渠道。坚持农牧结合,引导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以笔者调研的和静县察汗乌苏村为例,察汗乌苏村位于哈尔莫敦镇的东北部,距县城43 km,村现有563户,2 026人,均为贫困户,劳动力926人,育龄妇女416人,全村有7个村小组。土地按人均4 666.69 m2的标准分配到户,在种植经营上,由村集体实行统一购进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村干部按7个村民小组分片包干,具体组织实施。年底将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扣除后进行利益分红。对于种植以及经营管理产生的费用,由村上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进行监督,并在每个组成立相应的理财小组,对本组的账目进行管理。村、组理财小组每月定期公布账目明细,接受群众的监督。积极尝试测土配方实施,以乡机关干部联户担保方式,多方协调,从县农村信用社贷款336万元,村民自筹2.9万元,基本解决备耕资金不足的问题;种植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的272.67 hm2耕地。通过技术指导,各种作物产量较高。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结合矿业开发和旅游发展需求,对男性开展以铲车、挖掘机等重型机械驾驶培训为主的技能培训,对女性开展当地特色菜烹调技术及旅游服务培训,村民人均收入由定居前到目前增长了近10倍,虽然收入与其他乡镇相比还是较低,但农民的满足感很高,都认为生活会越来越好。
同时调研的巴音布鲁克区域积极开展劳务创收,组织村民到博斯腾湖采割芦苇,到金特钢铁公司务工200余人次,到附近乡镇场打零工180余人次;首次组织87名牧民赴青岛韩国公司进行劳务创收,使他们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加收入,预计年人均创收1.2万元左右。扶持发展牧家乐29家,解决就业人员145人;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以青草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建立“公司+牧户”模式,为贫困牧户免费提供种鸭、种鹅苗累计12 000余羽,公司全部以订单收购,极大地增加了牧户收入。以对口帮扶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安排全县103个单位对口帮扶363户搬迁贫困户,帮助发展生态庭院经济,既改善生态生活环境,又培育了经济收入增长点。
5 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5.1 多措并举,按需培训
牧民年龄不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培训的持久性还是培训的管理难度都比较大,必须多措并举,对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前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中青年农牧民的愿望,切实把握中青年农牧民的需求,掌握其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规模、培训时间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培训的盲目性,体现按需培训的差异化特征。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因地制宜从事兼业,并为其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服务。
5.2 创新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培训是为了让农牧民听得懂、用得上,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和一户一人学一技的办法进行培训,也可以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口传授农牧业种养技术,还可以开展以提高中青年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为重点的摩托车、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建筑工、混凝土工、钢管工、钳工等项目的技能培训。
5.3 拓宽就业渠道,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
各乡镇政府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富余农牧业劳动力外出就业提供就业平台,提供真实有效的就业信息,减少其外出就业的盲目性、自发性。依据和静县的地理优势,将牧业生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依托山区旅游、畜牧两大资源优势,大做旅游与畜牧“产业结合”这篇大文章,以东归文化为品牌、以草原生态为特色、以牧民创收为根本,引导广大牧户以个体投资、集体入股等形式,大力兴办“草原民俗风情园”、“牧家乐”等短、平、快的旅游经济实体,以旅游畜牧优势互补实现牧民增收致富,达到了减牧不减收的成效。
5.4 将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针对矿产资源相对富集的山地牧区,防止拿走资源留下污染、谋求财富破坏生态,确保草原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开都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此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总体目标。
6 参考文献
[1] 鲁大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J].特区经济,2007(3):154-156.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3-0001-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制度障碍与政策研究》(08CJY043)。
一、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及其危害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限的管理能力成为税收的束缚。对发展中国家的逃税情况的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潜在所得税未能征收入库的情况并非罕见,其他税种也有些类似情况。我国这类研究资料比较缺乏,但同样,应征额与实征额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税收流失严重。有学者曾对我国逃税的规模进行测算,结果令人震惊:在1995年至2002年中,我国逃税规模分别为4473.95、4099.14、4358.44、4524.92、4440.31、4438.13、4320.56、3991.88亿元,逃税率分别为0.74、0.59、0.53、0.49、0.42、0.35、0.28、0.23。[1]最近,审计署公布的有关审计结果表明,由于企业存在着核算、申报不实等诸多问题,导致大量税收流失。这不仅使得政府收入流失,税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大打折扣,更降低了税制的弹性。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由于管理的原因,导致税收收入相对额下降,要想增加收入,只有不断地提高名义税率和开征新税,导致了高税率低税额的现象,也使得减税面临巨大困境。并且,从长远角度看,税收流失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减少税收流失是一项重要而又迫切任务。
二、税收流失问题的原因
(一)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企业通过做假账,多摊派费用,减少账面利润来减少纳税已成为一种风气,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淡薄。这固然与我国公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原因,但是还有其他方面因素。
1.部分征税人征税观念不正确。在部分“税官”看来,我是“国家税官”,我就有权管你,你不服,我有法治你,一副典型的“税老大”的模样。并且,某些地方人情大于税法,只要人情到,好处到,一切都可以通融。这使得纳税人感觉社会主义税收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并无本质区别,从而产生反感。
2.政府机关的财政支出不够透明,甚至错位。虽然我国人大每年都对预算情况进行审议和监督,但是绝大部分纳税人并不清楚财政收入有多少用于纳税人,有多少用于政府开支。如果纳税人看到的仅是政府机关漂亮的办公大楼,宽敞的职工宿舍和高档的轿车,他们就会感到即使依法纳税,也都被“当官的”挥霍掉了,故产生一种少缴税甚至偷税的动机。
3.税收宣传不得体。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税法宣传仍然停留在“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任务”、“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阶段上,这使得纳税人误认为税收是政府无需付出取得的,税收是一种绝对的权利,权利义务的不平等使得纳税人对征税产生抵触情绪。
4.偷税惩罚力度不够。纳税人看到:许多偷税漏税单位或个人并没有被发现;即使被发现,受到的惩罚力度也很小,从而使依法纳税的人们有不公平的感觉,他们也改为不依法纳税。这种“示范效应”使不依法纳税成为普遍现象。一旦如此纳税人就不会因为不依法纳税而产生罪恶感。
(二)税制设计不合理、税务管理能力弱
1994年税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了我国现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可以从我国宏观税负不断的提高中看出。据统计,从1994年~2002年,我国宏观税负率分别为10.96%、10.33%、10.18%、11.06%、11.82%、13.02%、14.07%、15.95%、16.40%。[2]但从税收结构情况看,流转税和所得税这两个主体在结构上是严重失衡的,流转税比例过高,目前已达到税收总收入的70%以上,而所得税所占的比重则比较低,仅有16%左右,其他财产税等辅助税种也未调整到相应位置。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税务管理能力较弱,这使得税制实施的效果不好。从实践看,正是由于对法定的各个税种缺乏管理能力,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税制设置的初衷与实际运行情况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其结果首先是影响一定时期税收收入的总量与结构。在这种较低的税务管理能力下,要增加收入,政府往往必须不断提高税率和开征新的税种,其结果必然使得税制缺乏严谨的体系。我国税务管理能力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征收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征管手段落后。首先,税收计划缺乏弹性,税务机关的征收进度比照税收计划进行,很难做到应收尽收。其次,征收大厅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效应。虽然投入大量硬件设施,但其功能的应用有待于开发。如以计算机代替手工征收,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目前的软件功能尚有欠缺,只是对纳税人简单情况进行储存,打印税额及征收日报等,不能提供大量信息。对纳税申报资料的人工审核不但缺乏可比性而且还存在滞后性纳税评估,税源监控信息在征管实践中没有被灵活地运用。特别是对未申报户、欠税户缺乏很好的源泉控制方法,未能与工商、银行、企业进行联网。再次,征管数据没能为稽查选案即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低,没能有效地支持征收系统和稽查系统。管理系统是税收征管体系的桥梁和纽带。现行的管理系统从税源监控的广度到深度都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而且信息化程度低,过多强调了静态税收资料的保管,忽视了动态税收资料的采集。
3.稽查系统效率不高,没能把稽查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反馈给征收和管理系统。稽查人员所占的比例不足,稽查力量有待充实,稽查的内容、方法也有应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目前稽查部门实行的“选案、稽查、审理、执行”一整套方法,虽然本意是要强化对稽查权力的制约,减少大规模稽查而增加的税收成本,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一些问题,利用选案提供的数据不尽准确,影响了稽查工作的准确率。
4.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划分有时不甚合理,缺乏整体协调。表现在征管数据没有能为稽查选案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管理系统既缺乏相对独立性又不能有效地支持征收系统和稽查系统;稽查没能借助于征收和管理系统获取选案线索,有针对性地实施专项稽查和重点稽查,同时,也没有很好地做到把稽查检查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反馈给征收和管理系统。
5.征管工作在具体操作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首先表现在税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有待于提高;其次办税程序、手续、文书还不甚规范,税务人员执法的规范化问题仍然存在。
(三)税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法律框架,《税收征管法》等税收程序法的颁布实施,也进一步完善了税务执法、法制监督、和法律救济的制度体系。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型经济及相关法律的不断涌现,税收法制建设中不仅原有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还暴露出新的矛盾。主要问题有:
1.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许多重要的税收法律,如税收基本法、税务违章处罚法、税式支出法、税务法理法、纳税人权利保护法等还未出台;税收实体法内容滞后,税种设计不合理。
2.税法与相关法律存在明显脱节,长期游离于整个法律体系之外。不仅《宪法》中未对税收的开、征、停、减、免以及公平税做出规定,税法与行政法之间还存在矛盾。
3.税收依法行政上存在明显缺陷,税收司法运行机制存在明显不足。
三、税收流失问题解决办法
(一)提高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
现代各种税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公民的纳税意识,这种纳税意识一方面来自于纳税人的“觉悟”,另一方面来自于考虑到被抓住后会受到惩罚。公民的纳税意识很大程度上来自纳税人对作为正式制度的税法体系的认同程度。如果纳税人能确认税收用途正当,与自己享受的公共服务能联系在一起,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影子价格”,并且能感觉到与其他纳税人相比,税收是公平的。这个时候,纳税人对尽义务的意愿会大大加强。但是不少纳税人对征税有抵触情绪。要改变这一态度,一是要改变目前征税人高高在上的错误观念,使他们知道:正是公民的纳税,政府机构才能正常运转,才能给公务员工资。二是要改变目前的税法宣传,不能只停留在“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任务”、“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类口号宣传的水平上,而要使纳税人看到:税收是他们为社会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为消费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价格。税收给他们生活中增加的,并不只是负担。
要增强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就要加强对违法纳税人的检查和处罚,并将这些情况公布,以儆效尤。而这又和加强税收管理是相联系的。一个合理的税制跟一个完善的税收管理体系,应该使纳税人衡量逃税的成本―收益后选择依法纳税。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解释:
E(Y)=K[Y-T(Y)-P(m)m×Y]+(1-K)[Y-T(1-m×Y)][3]
其中, E(Y):可支配收入 ,Y:个人真实收入 , T(Y):税收函数 ,m:真实收入被隐瞒比例 ,P(m):罚款率函数 ,K:逃税行为被查获函数 。
因此,理性的纳税人要使个人可支配收入最大化,预期的最优“逃税”程度取决于税率结构、逃税被查获概率以及罚款率结构。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逃税程度取决于查获概率K(检查力度)、罚款率P(m)(惩罚力度)。因此,降低畸高税率,加大查处力度和频度,提高罚款率,均能减轻逃税。而这些,是税制设计和税务管理所决定的。
(二)改进税收管理
1.优化税收征收系统。要实现税收系统信息化,包括纳税申报方式多元化,纳税申报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自动化,税控装置普遍化,税款入库无纸化,与相关机构实现网络化。
2.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重点,应该放在纳税信息的分析,存储和与征收系统和稽查系统的相互衔接、相互交流上,建立管理系统与征收、稽查系统相配合、相促进的机制。只有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加大管理力度,最大可能地获取纳税信息,缩小征纳双方的信息差距,实现合理有效的纳税评估机制,才能使征收、稽查系统高效运作。
3.强化税收稽查,提高稽查水平。要加快税务稽查的制度建设,规范税务稽查执法的权限和程序,建立税务稽查考核体系。税务稽查要实现信息化,以征管数据作为稽查选案的依据,充分利用协查信息,使稽查选案更具有针对性,提高稽查效能。在稽查体制上应确定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分离格局,既能分解权利,又能明确责任,应强调在对稽查权力制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稽查行为。
4.制订规范的核定征税程序。通过规范核定程序,可以有效地避免核税的随意性。具体要求包括:同一城市对核税文书做出统一规定;核税人员定期开展辖区业户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定税后的跟踪管理;逐步实现核定征税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转化。[4]
(三)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这是推进依法治法、治理税收流失的基础。基本思路是:建立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
1.建立税收基本法。税收基本法是具有最高税收法律地位的“母法”,规范税收共性问题,统一、约束、指导、协调各单行税法。可以为税收执法、司法及其监督确立目标,提高执法、司法水平。
2.健全税收实体法。税收实体法是指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税收法律规范。在我国现行的各税收实体法中,除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其余税收法规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有税无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的强制性,国家应该尽快将一些可以预见长期适用的税种完成立法程序。
3.完善税收程序法。税收征管法是指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履行过程的执行程序的税收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案)》于2001年5月1日开始实施。新征管法充分考虑了税收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影响,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一个立法宗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履行过程的执行程序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易行健,杨碧云,易君健.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及其经济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4,(1):31-40.
[2]2002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Allimgham, M.and Sandmo, A..Income Tax Evasion: A Theoret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72,(1):323-338.
[4]曾国祥.对我国税收管理战略目标和框架的构想[J].税务研究,2002,(6):64-66.
Research on Tax Evasion Issu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Wei Guo
一、调研的方法和步骤
为保证调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公路运输专卖分局协调__市运输管理局和__市交通执法总队成立了联合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月份调研领导小组召开了协调会,研究制定了调研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调研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并成立了调研工作小组。调研工作采取实地走访、查阅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调查表、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收集相关资料
调研小组先后到市运输管理局货运管理处、市交通执法总队、市运输协会、城八区运输管理处和交通执法大队,以及大兴、昌平、房山、顺义、通州、门头沟交通局等30余个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走访,与相关部门的主管人员进行座谈,收集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目前全市公路运输货运站(场)、货运企业、物流中心和停车场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货运站(场)、货运企业、物流中心和停车场的数量、分布和运营方式;设立货运站(场)、货运企业的条件和程序;货运站(场)、货运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等。
同时,调研小组对__市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近两年来查办的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草专卖品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收集汇总,并与朝阳区、丰台区、大兴区、海淀区等烟草专卖局的有关人员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我市利用公路运输环节违法运输卷烟行为的基本情况和规律。
(二)分析整理资料,明确工作重点
调研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确定需要实地走访的重点地区、重点货运站(场)及营业性货运企业;明确入户调查的项目和内容;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和调查表。确定了以下三个调点:一是货运站(场)和营业性货运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环线及高速公路周边地区;二是按经营规模大小和分类对营业性货运企业、货运服务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三是对近两年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查获,存在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进行走访。
(三)实地走访调查
调研小组按照调查的重点,分别对朝阳、海淀、丰台、大兴、房山、通州、昌平、顺义等重点区域;京石、京沈、京津塘、京哈、京开、京张高速路及京原公路(g108)、京大公路(g109)、京包公路(g110)和京丰公路(g111)等国道重点辐射区域;四环、五环、六环周围的货运集散地以及大型的货运站(场)、货运企业、物流中心和停车场进行了重点走访调查。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和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表,与有关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交流,获取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调研期间,调查小组共走访23个货运站(场)、128个具有货运场站性质的停车场、物流中心和货运装卸点,1600余个货运企业、发放20__多份调查表。进一步了解货运站(场)、货运企业的数量、分布、经营性质、运营模式和主要运输方向。
(四)分析整理调查材料,撰写调查报告
调研小组根据收集的第一手材料,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分析会、研讨会,对材料和情况认真进行分析梳理。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撰写调研报告,并反复讨论修改。
二、__市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的基本情况
__作为国家首都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的航空与陆上交通枢纽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__已经建成了国道“五纵七横”,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环城公路“环环相扣”的高度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__地区道路货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20__年,全市公路总里程146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8公里、一级公路650公里、 二级公路2198公里、三级公路5000公里、四级公路7048公里、等外公路234公里(主要道路见附表1)。公路网密度87.3公里/百平方公里。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发达的
交通运输体系使__成为全国的货物集散中心。
目前,__市年货运总量约3.4亿吨,其中,公路运输约占91.2%,铁路运输约占8.5%,其它运输方式所占比例约为0.3%,公路运输占据绝对优势。在公路货运方向上,东南方向、京广方向和东北方向平分秋色,占公路运输货运总量的70%以上。在道路货运设施方面,已经有2个二级货运枢纽站和5个货运交易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三地两港一园区”为标志的一批设施先进、服务完善的现代化货运枢纽正在建设当中。三地,即房山闫村—丰台王佐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通州马驹桥公路、海运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顺义天竺航空、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两港,即__物流港和中关村物流港;一园区,即丰台综合物流园区,这些项目已纳入__市重点建
设工程。一个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正在建设中。图表1 __市主要道路货运基础设施示意图
同时,货运企业和货运服务企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货运企业8万余户,其中,国有企业0.17万户、集体企业0.48万户、私营及个体企业7.3万余户、合资企业0.05万户;非营业性货运企业3.2万户,营业性货运企业4.8 万户。共有货运车辆14.47万辆,其中,营业性货运车辆10.37万辆,非营业性货运车辆4.1万辆。一个以货运枢纽、货运站(场)、物流中心等为依托,以货运企业和货运服务企业为主体的道路货物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货运设施普遍存在选址不当、设备落后、货物吞吐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货运站(场)的建设相对滞后
货运站(场)是指以场地设施为依托,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具有仓储、保管、配载、信息服务、装卸、理货等功能的综合货运站(场)、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经营场所。货运站(场)不直接从事货物运输,不是货物运输的主体,而是为货运经营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场所。货运站(场)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主要提供仓储和保管服务的仓储中心和停车场;二是提供仓储、保管、配载、理货以及简单信息服务的零担货运站和综合货运站;三是设施先进、服务完善、功能多样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和货运枢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规定,国家对道路运输货运站(场)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只有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货运站(场)才能从事货运站(场)经营。__市目前有经过审批的货运站场30个,其中,经过审批且在运营的货运站(场)7个(具体情况见附表2);经过审批在建的货运站(场)23个(具体分布见附图1);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和货运装卸点6000多个。货运站(场)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经审批的货运站(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全市经运输管理部门审批的货运站(场)30个。其中,经过审批且在运营的货运站(场)仅7个,丰台区3个、朝阳区3个、石景山区1个。这些货运站(场)均是九十年代审批建成,以提供仓储、保管、配载、理货以及简单信息服务为主,通过房屋和仓库租赁、餐饮服务、收取停车费和车辆维修费等方式经营。7个货运站(场)的年货物吞吐能力仅250万吨,占全市营业性货运量的1.45%。这些货运站(场)无论是数量、面积、布局还是货运能力和服务功能都无法满足首都货运市场快速发展和城市整体规划的需要。随着__经济的高速发展,货运需求总量急剧增长,需求结构更趋于多样化,多批次、小批量、高价值、随机性强、高分散的货运需求进一步增强。为此,__市政府提出20__年,__要建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的物流发展规划目标,并不断加大对货运枢纽建设的投入。目前,__有23个设施先进、服务完善的现代化货运枢纽已经审批并正在建设。随着这些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和大型综合运输枢纽的建成,特别是“三地两港一园区”的建成使用,__市的物流状况和货运管理水平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2、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成为主要的货运交易场所。
随着__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货运需求总量急剧增长。经审批的合法货运站(场),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货运市场的需求,货运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市场准入、监督制约、行业引导机制尚不完善;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加之货运站(场)的投资少,技术含量低,从而导致未经审批而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这些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主要以停车场、物流中心、仓储中心和装卸点的形式存在;以提供房屋租赁、停车、配载、仓储、装卸等货运服务为主要经营方式;集中分布在八达岭、京通、京哈、京承、京沈、京开等高速公路沿线和主要国道以及四环、五环、六环等环线周边的物资集散地。朝阳区的双桥、高碑店、十八里店、西直河地区;海淀区的六郎庄、树村、上地、清河地区;大兴区的西红门、大庄;丰台区的大红门、小红门、卢沟桥等地已经成为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的聚集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__市有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和装卸点6000多个,年货运量占全市营业性货运量的60%以上,成为__市货运交易场所的主体。
3、大部分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规模小、效率低,经营行为不规范。
货运行业的迅猛发展、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以及监管相对滞后吸引了大量人员从事货运经营,各种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发展迅速。但是,大部分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的规模小,专业化、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主要通过向货运企业或货运服务企业租赁房屋、提供停车和配载信息服务等方式经营。多数货运站(场)为村办或商业和物资企业的仓储设施,获利能力较差。为获取更多营利,一些货运站(场),不惜违法违规经营,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少数不具备经营资质、未经运输管理部门许可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已经成为违法运输假冒卷烟的重要基地。
(二)货运及货运服务企业发展迅速
货运企业是指具备法定条件,依法定程序取得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资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它们是道路货物运输的主体,是道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者和承担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规定,国家对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只有具备法定条件并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才能从事货运企业经营。
货运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营业性货运企业;一类是营业性货运企业。非营业性货运企业,即自货自运企业,是指企业内部设立的专门为企业自身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的组织机构。营业性货运企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以货物运输为主要业务的货运经营者,其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种方式结算的运费。目前,__市共有货运企业8万余户。其中,国有企业0.17万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2.13%;集体企业0.48万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6%;私营及个体企业7.3万余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91.25%;合资企业0.05万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0.62%;非营业性货运企业3.2万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40%;营业性货运企业4.8 万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60%。
货运服务企业是指,服务于道路货物运输各项经营活动的企业。货物运输服务包括货运代办、信息配载、仓储服务、流通加工、货物包装等经营项目和经营形式。__市的货运服务企业主要从事货运和信息配载业务。配载是指,通过提供衔接货源与车源,集中分散货源和为返程车辆提供货源等服务,获取经营利润。20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颁布以后,货运和货物配载等货运服务业不再属于行政许可的范围
。
目前,__市尚无货运服务企业具体数量的统计,专业货运企业有几百家。这些企业多为非资产型公司,除了办公、通讯及部分装卸、搬运必须设备外,基本上不具有仓库和车辆等物流设施和运输工具。调查中发现,70%以上的专业货运企业从事航空货运业务。同时,货运企业无照经营现象普遍存在。
具体讲,__市货运企业及货运服务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货运企业结构不合理,非营业性货运企业比重过高。
从调研结果看,我市营业性货运企业发展缓慢,非营业性货运企业无论是数量、运输车辆还是运量在全市货运市场上占的比重过高。我市有非营业性货运企业3.2万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40%,营业性货运企业4.8万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60%;非营业性货运车辆4.1万辆,占货运车辆总数的 28.33%,营业性货运车辆10.37万辆,占货运车辆总数的71.67%;非营业性年货运量1.68亿吨,占年货运量的49.41%,营业性货运量为1.72亿吨,占年货运量的50.59%。大多数工商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仍然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模式。70%以上的物流需求采取“仓库加车队”的自营物流方式实现,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的状态。
2、私营及个体货运企业是公路货物运输的主体。
由于货物运输业的准入条件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私营和个体货运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__市私营及个体企业7.3万余户,占货运企业总数的91.25%。同时,大多数的国有运输企业,尤其是郊区县的集体运输企业基本采用“单车承包、包车到人”的模式经营,即将车辆交给个人经营,公司收取一定数额管理费。这种名义上是“某某国营运输公司”的企业,实际上已经成了“空壳公司”,原本应由企业实行公车公营的经营方式变成了个体户式的个体化经营。私营和个体经营货运企业占货运市场的实际比例远远大于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私营和个体经营货运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公路货运市场的主体。
3、私营及个体货运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
私营及个体货运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是由个体运输业户发展起来的,他们从一部车、几个人的个体户开始做起,逐渐积累,扩大规模。虽然部分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几十辆车的专业运输公司,但大部分私营及个体企业仍然是家庭式经营。据不完全统计,仅有1-2辆货运车辆的私营及个体企业为6.37万户。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年营业额基本在100 万元以下,经营状况一般。有近八成的私营及个体货运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4、大部分货运企业经营范围相同,竞争激烈。
经调查发现,__市90%以上货运企业的经营范围是普通货物运输和零担货物运输。由于受运输经营资质要求等限制,只有极少数企业从事特种运输或专项运输。为提高货运能力,绝大多数货运企业采取与“配载企业”合作的方式经营。这些以货运配载为主要运营形式的货运企业集中分布在我市的各类货运站(场),它们按照固定的路线将客户的货物发送到全国各地。由于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一方面通过降价争取货源,另一方面为获取更多利润,不惜违规经营。少数企业还与不法烟贩勾结,长期无证运输烟草专卖品。
5、无证无照货运经营户普遍存在。
调查发现,__市无道路运输许可证经营货运及无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货运业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无证无照经营户主要集中在各类货运站(场)及物资集散地周边。仅汉龙、十八里店、双桥货运站及大红门、清河市场等货运装卸点周边的无证无照户已经超过站场内的合法经营户。这些不法货运经营户通过代办托运、提供配载服务等形式招揽生意。据不完全统计,__市货运无证无照经营户超过8000户。一些无证无照户无所顾忌,唯利是图,大肆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给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公路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特点和形式
(一)公路是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主要渠道。
__作为首都,人口集中,市场空间较大、消费层次相对较高,是全国重要的卷烟销售市场。同时,__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航空、铁路、公路构成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长期以来,__一直是大量不法卷烟流入的目的地。而公路运输凭借其运输费用低、办理手续简便、运输网络完善、监管难度大的特点成为不法卷烟经营分子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大量的非法卷烟通过公路流入__,对__卷烟市场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20__年,全市就查获违法运输卷烟案件230起,查获违法运输卷烟1.022亿支,其中80%以上的卷烟是通过公路非法运输进京的;20__年1-8月,全市共查获违法运输卷烟案件266起,比去年全年增加了36起;其中在公路运输环节查获跨省违法运输卷烟案件148起,占查获案件总数的 55.6%,在货运站(场)查获案件75起,占查获案件总数的28.2%;查获假烟1.0747亿支,比20__年全年增加了747万支。可见,公路已经成为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主要渠道,非法运输的势头有增无减。
(二)货运站(场)、货运企业是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我市货运行业发展迅速,运输生产的组织方式和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涌现了一批发展迅猛,独具特色的货运站(场)、货运企业、货运服务企业和物流中心。随着社会货运需求总量的急剧增长,需求结构的多样化,使得从事运输信息服务和货运的企业——货运配载得到迅速的发展,货运服务更加专业、高效、便捷和安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货物流通的速度和安全性。同时,也为非法运输卷烟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是运费低廉,迅速快捷。如:从广东到__,通过道路货运或货运服务企业托运卷烟,每件收费30-40元,一般3天就能到达。而通过其它运输方式,每件收费50-80元,约4天到达。
二是方便灵活,手续简便。道路货运及货运服务企业点多面广,遍布全市,服务周到。货运站(场)一般不对站(场)内货运企业运输的货物进行检查。货运企业对托运人和收货人填写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不进行核对,手续简便。为不法烟贩非法运输卷烟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是安全隐蔽,不易查获。不法烟贩常常通过伪报品名,伪装运输,填写虚假个人信息的方式非法运输卷烟,隐蔽性强,不易被查获。一旦货物被查获,执法部门也很难查找到真正的货主,无法进行深入的调查,从而大大降低了托运人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8月,全市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道路运输货运站(场)共查获违法运输卷烟案件75起,涉及丰台、大兴、朝阳、房山等6个区40余家货运站。其中,在丰台区汉龙货运站查获无证运输卷烟案件13起,在大兴区大运物流、星光物流、巨鸿物流分别查获无证运输卷烟案件6起。仅8月份,在京良路附近就连续查获两起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非法运输假烟大案,“8.16”无证运输假烟案,查获假烟15个品种211万支,标值103万余元;“8.21”无证运输假烟案,查获假烟19个品种1212万支,标值106万余元。调查中还发现,我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查获的其他涉烟案件中,绝大部分卷烟的包装箱皮表明查获的非法卷烟是通过各类货运站(场)运输进京的。特别是一些在城乡结合部自发形成的货运站(场)以及部分私营和个体货运企业已经成为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主要场所。
(三)伪报品名、伪装运输是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主要形式。
虽然近年来全国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大打击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不法烟贩非法运输卷烟行为仍很猖獗,利用公路货运环节非法运输卷烟行为有增无减,而且运输的形式多样,手段更加隐蔽。为逃避打击,不法烟贩运输卷烟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一是伪报品名、伪装运输。这是大多数不法烟贩采取的主要形式。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运输烟草专卖品等禁限运物资做了明确规定,对承运人运输上述货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不法烟贩为规避法律,实现非法运输,全部采用伪报品名、伪装的方式托运卷烟。伪报品名不仅有利于不法烟贩运输卷烟,而且有利于承运人逃脱处罚,因此,广为适用。
二是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方式伪装运输,即利用货运配载服务高效、便捷和安全的特点,采取小批量、多品种、多批,“蚂蚁搬家”的方式伪装运输。这样不仅适合不法烟贩根据市场需求,以销订购,勤进快销,不留库存的灵活经营方式,而且增加了执法部门查处的难度,降低了被查处的风险,减少了被查处后的损失。
三是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整车贩假。一些不法烟贩利用货运行业的激烈竞争、货运企业的驱利性以及货运管理中的漏洞,与部分不法货运企业和货运服务企业相互勾结,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调动货运企业和货运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利用货运企业和货运服务企业整车贩运假烟,逃避监管和处罚。20__年上半年我市查获了“1.13”、“3.4”、“4.2”、“6.21”四起整车运假案件,在车内查获假烟共计2388.95万支,标值666.194万元。
四、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的管理
(一)管理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的法律依据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__年4月,__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适用的行政执法依据(含现行有效的交通专业法规和相关专业法规)共79部。其中,涉及公路货物运输的执法依据50余部,具体包括:3部行政法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1部地方性法规,即《__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余部部门规章,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规章不仅规定了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基本要求、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还规定了运输禁限运货物的特殊要求。
禁限运货物是指依法禁止或限制运输的货物,烟草专卖品即属此类。烟草专卖品作为一类特殊商品,国家对其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对运输烟草专卖品做了严格规定,要求运输烟草专卖品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签发的准运证;无准运证的,承运人不得承运。这些特殊的法律规定也是相关管理部门对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进行监管的法律依据。货运站(场)、货运企业及其他货运经营者必须依照上述规定开展货运经营业务。
(二)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的管理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__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以及__市政府的相关规定,目前__市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是__市交通管理委员会,其所属的__市运输管理局、__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区县交通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劳动、税务、财政、物价、规划等管理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道路运输进行管理。
可见,道路运输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各部门相互合作,综合管理。__市运输管理局、__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各区县交通局作为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是道路运输管理的主要部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也负有相应的管理职责。
(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对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的管理权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规定,国家对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和货运站(场)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场)经营,必须具备法定条件,按照法定程序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查,予以许可的,应当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颁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行政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享有行政许可、检查监督和行政处罚等职责。
1、行政许可权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和《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规定的程序实施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场)经营的行政许可。包括审核发放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车辆营运证;认可道路货运经营驾驶员资格。
2、检查监督权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加强对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和货运站(场)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具体包括:(1)监督许可证使用情况:检查道路运输经营者是否存在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许可相关证件等违法行为。(2)监督运输安全:检查道路危险货物经营者是否具备安全条件、是否存在重大运输安全隐患;是否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是否存在超越技术级别从事经营活动等违法行为。(3)监督规范经营情况:检查道路运输经营者是否存在未按规定使用或者伪造、涂改、倒卖、转借道路运输专用票据;是否存在为运输车辆装卸国家禁运、限运的物品;是否存在未按照规定的条件或者要求从事特种、专项货物运输等违法行为。(4)监督运输企业信用:检查道路运输经营者是否存在违反物价管理规定多收费、乱收费等行为。
3、行政处罚权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违法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场经营者依法享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或相应的经营范围等行政处罚权;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__市运输管理局作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含直属城八区管理处)共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各类行政执法权49项,其中,涉及道路货物运输站(场)和货运企业的17项,但没有对运输禁限运货物的授权规定。__市交通执法总队(含直属八个执法大队)作为交通行政执法部门作仅行政处罚权就有83项,其中,涉及国内道路货物运输管理的处罚权有24项,涉及运输禁限运物品的处罚权仅1项。可见,对运输禁限运货物的监管并不是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责和监管重点。如何加强对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有效监管需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与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合作,协调解决。
五、加强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运输烟草专卖品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
由于烟草专卖品自身的特殊性及其运输活动的复杂性,治理和打击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工作,单凭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有效开展,需要烟草专卖、运输管理与交通执法等各部门协调一致、互通信息、齐抓共管,形成联合执法的机制和工作局面。加强联合执法,发挥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合力是有效打击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因此,交通、烟草部门应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一是定期召开会议。市交通委员会和市烟草专卖局应每年召开一次打击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工作联席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部署任务。二是建立形势分析制度。不定期召开卷烟市场和货运市场形势分析会,及时掌握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规律和动向,明确工作重点,制定相应措施。三是建立协调通报制度。公路运输专卖分局要充分发挥专业分局作用,积极与__市运输管理局和__市交通执法总队协调,通报联合执法工作的进展情况,提高交通、烟草联合执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大调研力度,进一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__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货运行业方兴未艾,货运站(场)和货运企业点多面广,不法烟贩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日趋隐蔽,监管难度很大,这就要求交通、烟草部门必须从违法运输的实际出发,研究情况,摸索规律,解决新问题。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了解卷烟市场情况,研究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动向和规律,创新方法,采取措施,实施有效打击。二是加强对货运市场的调查研究,交通、烟草要密切合作,进一步摸清全市货运行业发展现状和场、站、点分布,建立相关档案,实施有效监管。三是加强法律适用研究,进一步研究对存在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货运站和货运企业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法律适用问题。四是加强对打击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奖励政策研究,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调动积极性,强化对非法运输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加强信息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信息网络。
违法运输流动性大,货运行业点多、面广,隐蔽性强,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全市查处违法运输案件信息管理网络。为及时、全面、快捷的掌握相应信息,提高办案效率,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发展举报队伍。线人举报是查处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主要线索来源,因此,各级交通、烟草部门要下大力气培养举报队伍,严肃情报工作纪律,调动举报积极性,提高举报信息质量,提高联合执法效率。二是拓宽打击违法运输的宣传范围。在积极向线人宣传奖励政策,主动介绍发现违法行为、经营案件信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采取向货运站或货运企业宣传烟草专卖、道路运输的政策规定,印发涉及举报电话、举报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举报单、举报卡,拓宽信息渠道。三是建立信息互通处置制度。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查获货运站或货运企业存在违法运输卷烟行为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的,应于做出行政处罚之日起7日内向同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通报有关情况。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指定专人,对涉案的货运站或货运企业进行处理。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货运站或货运企业存在违法运输卷烟行为的,应及时向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或及时将涉烟案件移交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人依法对涉案的货运站或货运企业进行检查处理。四是建立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企业名单目录制度。各级交通、烟草部门要严密监控辖区运输态势,广泛收集案件线索,重点查处组织性、团伙性、网络性强的,有一定规模的违法行为,并建立违法企业名录,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重点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
(四)加强联合执法力度,进一步严厉打击违法运输假烟行为。
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守路有责,强化监管,密切合作,严厉打击的原则,彻底切断违法运输假烟渠道。重点应把好“三关”。即:一是把好审批监管关。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强对辖区货运场站经营者和货运企业的资格审批,交通、烟草部门要加强宣传政策规定,教育其守法经营,加强日常监管。特别要加强对非法运输假烟问题比较严重的重点地区、重点站场、重点线路、重点企业的监管,要采取措施,并及时互通信息,向社会通报违法货物运输企业和货运站名录,从源头上治理违法运输问题。二是把住道路出京、进京关。交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道路检查站的检查与管理,一旦发现涉及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事实,及时启动交通、烟草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查办违法运输行为。三要把住联合执法能力关。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具有对存在违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行为的货运企业和货运站的行政处罚权,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尤为重要。要定期召开各级烟草、交通联合执法骨干参加的座谈会,增进感情,以会代训,提高案件经营、案件查处、案件移交、案件审理能力,为打击违法运输假烟工作奠定能力基础。附表1
__市高速公路一览表
序号
路线名称
起点
止点
1
京福线(京沪高速)
__三环路
市界
2
京珠线(京石高速)
__六里桥
琉璃河
3
丹拉线(京沈高速)
__四方桥
市界
4
丹拉线(五环路)
__京哈路
京沈路
5
丹拉线(八达岭高速)
__昌平西关
西拨子
6
丹拉线
__西拨子
市界
7
京银线(八达岭高速)
__马甸
平西关
8
京哈路
__北关
燕郊
9
京广路
__玉泉营
榆垡
10
六环路
__京沈路
黄村南
11
五环路
__g110 路
机场路
12
机场路
__三元桥
首都机场
13
京塘路
__三环路
通州北
14
国道101 线
__
沈阳
15
国道102 线
__
__
16
国道103 线
__
塘沽
17
国道104 线
__
福州
18
国道105 线
__
珠海
19
国道106 线
__
广州
20
国道107 线
__
深圳
21
国道108 线
__
昆明
22
国道109 线
__
拉萨
23
国道110 线
__
银川
24
国道111 线
__
加格达齐
25
正在建设中的国道主干线
丹东
拉萨
附表2
经审批且在运营的货运站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区域
名称
地址
场地及设施情况
年营业收入
(万元)
1
丰
台
区
__汉龙公路货物运输服务中心
丰台区新发地潘家庙258号
占地392亩,办公面积3.4万平方米,停车场20.5万平方米,仓储面积2.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03家。目前,__西南地区最大的货运交易场所。
1800
2
__市宛平货物运输服务中心
丰台区芦沟桥杜家坎环岛北侧
占地63亩,办公面积0.85万平方米,停车场0.97万平方米,仓储面积2.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0家。
178.2
3
__顺福海货运服务中心
丰台区南苑路15号
占地24亩,办公面积0.096万平方米,停车场0.58万平方米,仓储面积0.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7家。
75
4
朝
阳
区
__祥龙物流有限公司货运枢纽分公司
朝阳区百子湾18号
占地31亩,办公面积0.25万平方米,停车场1.04万平方米,仓储面积0.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6家。
1612
5
__十八里店运输服务有限公司
朝阳区十八里店西直河康化路1号
占地40亩,办公面积0.85万平方米,停车场1.6万平方米,仓储面积0.1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9家。
1300
6
__京东货运服务有限公司
朝阳区管庄杨闸双会桥东200米
占地30亩,办公面积0.4万平方米,停车场1.5万平方米,仓储面积0.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0家。
798
7
石
景
山
区
__祥龙物流有限公司货运枢纽分公司吴家村货运枢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