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14:43: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乡村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播撒艺术的种子
想起2012年12月管弦乐队招生的那天,刘一芃特别激动。那是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从村子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李风从镇长办公室抱来了一个20寸旧电视,电视上出现了孩子们陌生的场景,豪华的音乐厅里一群穿着正式的人,拿着叫不出名字的东西演奏陌生但动听的乐曲。一曲终了,李风向大家介绍,这是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接着他望着上百名孩子和家长兴奋又些许迷茫的眼神说:“今后我们要组织一个正式的管弦乐队,教孩子们拉那样的音乐。”
刘一芃被悠扬的曲子所打动,尤其是当她看到一个大哥哥拿着单簧管示范表演之后,她马上被吸引住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一种乐器叫单簧管”。那天,在场的所有孩子都报了名。
目前,在端村镇600名小学生中,有260名参加了免费的艺术培训。每周末,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的老师会从100多公里外的北京赶来,给孩子们播撒艺术的种子。
第一次上课,刘一芃特别紧张,“怕不小心把乐器弄坏了”。她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想记住老师的每一句话。母亲冯红丽对女儿的课程也非常重视,她坐在一旁边听边记,“如果孩子回家忘了,我就能教他。”冯红丽说。在她眼中,孩子能够多学一门技艺是件好事。以前她就有类似的想法,可是镇里没有老师,去县城只有一趟公交车,在这个河北农村,艺术教育显得异常遥远。
每天晚饭后,刘一芃都会坐在院子的磨盘边,拿起单簧管一练就是一个小时。四节课后,当她能够完整地吹出乐曲《小星星》的时候,她兴奋地跑到爷爷奶奶跟前,吹了一遍又一遍,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
从那以后,刘一芃开始期待周末,平日里碰到熟悉的人她都会演奏一段,并滔滔不绝地介绍她所了解的关于单簧管的一切。她变得自信多了,因为“老师经常夸我学得快”。5岁的弟弟成了她的头号粉丝,就连妈妈在做农活之余看到电视里播交响乐,也会停下来多看几眼,“现在发现这种音乐也很美很好听。”冯红丽说。
艺术不仅仅是一项技艺
在李风眼中,推广艺术教育并不是仅仅是教会孩子们一项技艺。“艺术能够提高人的道德水准、鼓励创造力,艺术教育蕴含的有关美感的培养、自信心的提升、创造力的熏陶、自律的要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李风说,“我们荷风基金发起‘基础工程’,希望藉此呼吁全社会关注艺术的教育、普及与发展,建立社会发展的强大基础,强壮国民精神,推动国家进步。”
“许多人问我,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吃不饱饭,为什么要到乡村进行艺术普及?我会告诉他们,艺术是拯救贫困的一个极其有效的社会药方。”李风说,“特蕾莎修女曾经说,造成贫困最大的原因是人们看不到希望,而艺术却能赋予人们对社会、对未来的乐观和信心。”只要有时间,李风就会租一辆面包车,带着一堆朋友,去端村看一看。“我有一个强烈的信念,让更多人知道并理解我所从事的事业。”李风说。
受困于实用思维,许多人对艺术教育有错误的理解。比如虽然基金会给孩子们免费提供了学习所需的所有乐器,但个别家长还是因为买不起几十元的校音器或者号油,或者担心以后还会涉及其他花费,想让孩子放弃学习。因此荷风基金会特地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向家长普及艺术教育的作用,并详细了解个中难处,一一解决,让家长逐渐消除误解。
为了培养农村孩子们的兴趣,来自城里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下了不少功夫。传统的芭蕾教学一般是从练习柔韧性开始,然而枯燥、痛苦的练习会吓跑许多学员。而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书记关於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则是关于芭蕾的礼仪。他告诉大家,芭蕾是形成于法国宫廷的古典舞蹈,所以在体态、着装、纪律上要严格要求。而到了第三堂课,关老师就开始给没有任何基础的孩子们排练芭蕾经典段落《四小天鹅舞曲》,这让所有工作人员大吃一惊。一个月后,当孩子们虽稚嫩但依然完整地呈现出了整段舞曲,关老师知道目的达到了。“先拿兴趣吸引他们,使之沉浸于芭蕾的美妙世界。”关於说。之后当关老师严格要求孩子们劈叉压腿时,没有一个因为受不了苦而退学。甚至在老师没来的时候,也会有班长带着自主练习。关於觉得,对这些农村女孩来说,芭蕾的技巧并没有那么重要。芭蕾作为一种艺术,会将善与美融入孩子的脑海与生活,从此改变她们的人生。
美术老师李平兴奋地描述他的教学经历:“乡村孩子们的教学,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新鲜的。”同样,美术教学并没有从传统的素描、线条入手,他让孩子们大胆画出心中的一切。毗邻端村的是白洋淀摇曳多姿的荷花群,这也是孩子们平日里嬉戏玩耍的地方,所以许多孩子都以荷花为绘画主题。李平开导大家,艺术作品的形象并不一定是生活中的样子,荷叶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它可以具有任何形状。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李平惊喜不已,而这些作品也从纸面跃入学校的围墙上。这是端村镇有史以来第一遭,这几乎成了整个镇子的一件大事,许多人纷纷过来一探究竟。自家孩子作品上墙的家长兴奋不已,逢人便说,许多孩子没上美术班的家长找到基金会工作人员,希望也能加报美术班。
“当一所乡村学校的围墙都变成孩子们施展艺术想象力的空间时,乡村与城市、愚昧与文明之间的那层厚重的大墙也就不复存在了。”李风感慨。
呼唤更多同行者
“乡村艺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坚持数年才能看到效果,而且在中国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可是如果大家都不去做这件事情,那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呢?”李风说。
即使面临资金紧张、公众误解、一些单位不支持等困难,李风一直在坚持,因为有许多感动他的人和事。一个周末上完课后,他带几个芭蕾教师在镇子里参观。当他们来到小码头时,一个陌生的妇女跑来往每个人手里揣了一瓶水,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随即跑开。后来,他知道这是一位学生家长。“这种朴素的感情让我很动容。”李风说。还有一位保定的音乐学教授,在听说了端村的事情之后,主动找到李风,打算每周末都到村子里来免费培训。
如今,李风的梦想是有一天中国的村庄能够充满艺术的气息。“孩子们学习艺术,进而影响家长,然后带动整个社会环境。”李风说,“用艺术的力量引导乡村孩子的未来,以他们的成长带动乡村社区的文明建设。”
没付诸行动之前,连李风都认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当他亲眼看到,之前对艺术一无所知的孩子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对将来很有信心。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先吸气,吸足气再吹!”“把琴拿稳了,不要晃,眼睛看着五线谱,要学会手脑并用。”“这个节奏教了很多遍了,回家后一定要练习!”
长笛、短号、圆号、小提琴、大提琴、非洲鼓……伴随着老师们的讲课声,八九间教室传出各种乐器演奏的声音,这不是城市里的乐器培训班,而是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的西堤小学。
2013年8月10日,在路上颠簸了约3个小时后,记者跟随来此上课的老师以及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到这个坐落在白洋淀景区附近的小学。下车后,走过一大段泥泞崎岖的乡间小道,来到学校,孩子和家长们早已做好准备,等待这些从北京专程赶来给他们上课的老师。
荒寂的院落,破旧的桌椅,落满灰尘的教室,没有空调,风扇大多“罢工”,闷热的教室里夹杂着刺鼻气味……这样的教学环境,与大提琴如此高雅的艺术碰撞,总显得有点怪异,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些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以及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们。
掀开一个草帘,记者走进一间教室,与热气一同扑面而来的,还有孩子们用各种乐器敲打出来的混音,面对近10个孩子参差不一的演奏,志愿者教师张钰金(中央音乐学院大一学生)耐心之中夹杂着几分焦急,不时弯下腰,汗流浃背地挨个指导。
与教节奏课程的张钰金相比,另一间教室的老师吴昊则显得严厉许多,这个东北姑娘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她当时双修了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双学位,目前就职于中国东方交响乐团,是一名大提琴演奏员,她几乎每周末都来这里给孩子们教授大提琴课程。
“孩子们将来也不是非要靠这个吃饭,但至少能学会一样东西,还是挺好的,尤其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吴昊的这种想法基本代表了在这里授课的近20名老师的想法。
陪读家长:希望孩子别像他爹妈一样,什么都不会
在吴昊的班里,一个名叫刘子翔的10岁男孩练习得非常认真,但有时也会因为表现不好遭到老师的批评。刘子翔的妈妈刘艾瑛全天都坐在一旁,认真地帮自己的儿子做课堂笔记。
“我觉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就得好好珍惜。我们这些没啥知识的农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点修养。农村人没多少文化,就盼着自己的下一代有所改变。”刘艾瑛告诉记者,因为她自己很喜欢大提琴,所以一开班就送孩子来学大提琴,正好孩子也很喜欢。
“孩子能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我心里确实挺激动,因为我小时候没有机会接受这么好的教育,所以现在特别希望孩子别像他爹妈一样,什么都不会。”说到这里,刘艾瑛眼泛泪花,背过身抹了一把泪。
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端村镇有东堤、西堤、大河南三所小学,共计600人左右,初报艺术班的孩子将近400人,目前有将近200个孩子坚持学习。
“有些家长选择放弃,因为他们认识不到艺术对孩子将来有多重要。这么好的机会他们都不知道把握,我都替他们感到着急。”在刘艾瑛看来,学点艺术,至少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农村孩子的艺术梦:我想去国家大剧院演出
2012年6月,在中央芭蕾舞团与北京舞蹈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农村儿童芭蕾舞培训中心,全部成员来自端村当地的农民家庭。
在代课教师午休的餐馆――这个村里最豪华的两层饭店,记者见到了芭蕾舞班的“小明星”李紫依。面对记者,这个小女孩一点都不怕生,镇定自若地回答了记者所有的问题。
李紫依告诉记者,她6岁就开始学习民族舞,一直学到了8岁,寒暑假也没有中断过,但后来因为上学后要考试、复习、上功课辅导班,所以就放弃了,但自己一直很喜欢舞蹈,所以12岁的她又开始学习拉丁舞,直到村里这个芭蕾舞培训中心开班。
已经学习了好几个月芭蕾舞的李紫依说她最喜欢《天鹅湖》,为了学习芭蕾,她的脚曾经磨破流血,尽管这样,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她认为,在这个班里,她能得到专业甚至顶尖级的芭蕾老师的辅导,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问及为什么要学舞蹈的时候,李紫依很认真地告诉记者:“我的目标就是在国家大剧院正式演出。我想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中国农村的孩子也能上国家大剧院演出。”
“我对孩子学舞蹈很有信心,因为她很认真,脚磨破了都不放弃。我希望孩子通过现在的学习,将来有出息,不让别人看不起。”李紫依的爷爷曾是一名军人,在自家开的饭店门前,他接受了记者简短的采访。
“让我们高兴的是,几乎每个班都有相当有天赋的孩子。”基金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李紫依就是“一个很好的苗子”。当然,这种优秀来自于天赋,也源于平时的努力。杨博翔就是一个很认真的孩子,他家人说:“这孩子在家经常练习节奏,没事就拍大腿,后来才发现,他腿面青一块紫一块。”
因为经营着这家饭店,李紫依的家庭条件在村里算得上优越,但其他大部分孩子没有这样幸运。据介绍,虽然基金会给孩子们免费提供了学习所需的所有乐器,但个别家长还是因为买不起几十元的校音器或者号油,担心以后还会涉及其他花费,想让孩子放弃学习。基金会通过家访了解情况,负责人说:“我们会跟家长详细解释,提出解决办法,总之不能让孩子因为眼前这一点点困难放弃学习。”
农村艺术教育的希望与困境:受困于实用思维
下午3点左右,志愿者教师们结束了一天的培训,汗流浃背地坐上了回北京的车。送走孩子和家长后,基金会工作人员也拎着几件乐器上了车。据介绍,这是孩子们不小心损坏的乐器,工作人员拿回北京,然后送到天津返厂维修。
据介绍,资金缺口成为基金会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另外,受困于实用思维,社会各界包括家长在内,对于农村艺术教育的意识和程度均不够。
“虽然困难重重,但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基金会创始人李风表示,“我们发起‘基础工程’就是因为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于具有创造力的社会的构建,艺术都是极其重要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9-0047-04[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民间艺术教育课程在广西农村幼儿园的运用研究”(11FGL043)。
[作者简介]朱艺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乡野”一词较之“乡土”,更具有自由自在的深远意味,更符合幼儿生长的特征,更蕴含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茁壮生命力。“乡野文化资源”较之“乡土素材”,范围更大,层次更深。“乡野文化资源”包括自然和文化两个层次的内容,自然层主要是指乡土素材和农村劳作材料,如树叶、泥巴、斗笠等自然资源和农村劳作工具;文化层主要是指民间文化在美育中的运用,如蜡染、剪纸、扎龙、绣花、仪式、戏剧等在幼儿作品中的体现。目前研究运用“乡土素材”的较多,对文化层的运用深度挖掘还不够充分。自然层资源容易获取,文化层的实现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和研究能力。“乡野文化资源”融合了乡土素材、民间文化、乡土文化等多种形态。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1]研究乡野文化资源在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对努力缩小城乡幼儿的艺术素质差距、促进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如下的现实意义。
一、保证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活动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孩童时期的美术教育对促进人一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由于经济相对城市较为落后,幼儿园的场地、教具、玩具、画具等硬性条件不佳,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我国幼儿总人口6000多万,农村幼儿占幼儿总人口的58%[2],这些农村幼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也影响到中国的未来。许多幼儿园的美术教材主要是以城镇幼儿的生活背景设计的,忽视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习,忽视幼儿的感性生活世界和原发性的发展,[3]这不但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也不能保障农村孩子的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是每个孩子正常成长的基本条件,学习内容脱离农村幼儿生活的真实环境,会使孩子对生活产生距离感,是对农村孩子成长心理的一种伤害,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种漠视。农村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生活化,“生活化”的内涵在于强调幼儿经历、感受、体验的教育价值,着重幼儿对知识的获取、积累、构建与链接的过程,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动用多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追求幼儿在活动中的整体性的人格的发展。[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只有让农村美术教育回归其所属的乡野天地,发掘农村自然纯朴的教学素材,才能真正使农村孩子喜爱上自己生活中的美,才能使农村幼儿美术教育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绽放蓬勃的生命力。基于此,农村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应积极开发和使用乡野文化资源,创设真实的生活氛围,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培养农村幼儿的良好品格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经验改造的正当途径。[5]儿童艺术教育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这种文化环境包括以理性形式表现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和以非理性形式表现的习俗文化,后者受制于前者,但比前者影响更广更远。[6]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是没有灵性与魅力的。[5]农村幼儿天然生长在乡野文化里,其文化形态对幼儿的影响意义重大,只有充分重视和利用乡野文化资源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才能培养农村幼儿的良好品格。
首先,能培养农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第一,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幼儿效仿的榜样。农村教师比较能吃苦,在恶劣条件下他们为了创造美而进行不懈探索的精神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能帮助孩子在日后形成不惧困难、勇于探索的求真精神。第二,在搜集、采访、利用乡野文化资源的活动中,幼儿参与到教师引导的环境创设这一环节中,比起教师事先创设好环境再引领幼儿在环境中进行教育活动的传统方式,这种做法更能激起孩子思考、讨论、创作的欲望,[7]更能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和创造体验。幼儿通过完整的体验进行绘画、手工制作,其本质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永远都有更好的表现方式、永远都没有固定答案的美术活动,[8]更能培养幼儿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其次,能培养农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实践精神。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乡野美好自由的自然环境,领略乡野文化艺术的魅力,丰富了感性经验,获得了审美体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搜集乡野文化资源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着游戏、劳动带来的生活和学习乐趣,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家乡,有利于他们形成实践印证的务实精神。
最后,能培养农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用美术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一种最重要的文化行为。幼儿对美术的学习是一种对文化的学习。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幼儿可以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从小培养儿童对祖国优秀传统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宽容。[9]
三、增强农村幼儿园师生的自信心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农村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虽然不如城市富裕,但是只要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就能发掘出大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当城市高楼大厦日益密集、树林草地日益稀罕,城市的美术教师们苦于没有地方带孩子外出体验真正的大自然的时候,当城市的美术课堂上用最丰富的语言、最先进的媒体投影照出最令我们神往的画面时,我们却将现实变成了虚拟或者想象。[1]美术的创作必须经过体验感知,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最后完成创作。再美丽的摄影图片也无法让幼儿获得感知体验,幼儿无法触摸,无法了解比例、结构、质感,没有感知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画出美丽的画的。而农村天地宽阔,自然风景真实存在,碧水青山,春花烂漫,夏虫低唱,秋叶飘落,自然界给了农村幼儿丰富的美术创作资源。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10]
基于自然层,教师可以开展很多活动。带领幼儿用鲜艳的花朵编个花环感受春天的缤纷多彩,用洁白的瑞雪堆雪人感受寒冬萧瑟。这些原始活动经过教师的设计和引导,都能增加幼儿对自然环境变化的直接感受,让幼儿做出有趣的手工作品、雕塑作品。做风筝是一项使幼儿身心都能得到锻炼的美术活动。将农村随处可见的竹子削成细条,和薄纸一起做成风筝,带领幼儿在乡村的阳光树林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在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团队精神。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搜集不同形态的树叶,根据植物的形态做成拼贴画、拓印画。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搜集树枝和石头,用布条把树枝连接起来做成愿望树,挂上幼儿自己的心愿卡或者小画片,石头画上小花小鱼,压住树根,在幼儿园一角形成一个小小的园林景观。颜料缺乏的情况下,带领幼儿采集指甲花、勿忘我、小黄菊等有色植物自制颜料,培养农村幼儿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基于文化层,教师可以开展的活动更是多种多样。民间美术在农村比城市存活得更本真更完整,刺绣、蜡染、年画、剪纸等都是珍贵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外出采风,前往参观,或者请民间艺人来园展示才艺,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比较,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带领孩子看本乡本族的戏台表演,观察脸谱的纹样、颜色,演出服装的特点;采访会唱民间戏剧的老人,观察演出行头的特点;看热闹的庙会和圩日,观察集市中人的活动形态。即使没有戏剧或庙会等成型的文化形态,村庄附近也总有一些会民间手艺活的能人,带着孩子去看阿婆绣的鞋垫,观察图案里运用的民间元素;看木匠雕龙画凤,讨论木雕的凹凸之美;看石匠凿刻石狮,摸摸石雕的质感和立体感;看民间作坊的染布和蜡染,回去后也可以拿些旧衣服试一试;请会扎风筝的老阿公示范制作过程,当场也学着制作和绘制自己的风筝。根据幼儿亲身采风体验,教师引导他们讨论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再进行美术创造活动,最后可以策划一个乡野美术作品展,邀请附近城镇幼儿园的小朋友前来交流,增强农村孩子的自豪感。
这些实践活动是原生态的、乡野的、民间的,包含了观察、思考、创作几个美术创作的完整步骤,也包含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些远离城市的民间艺术资源就活生生存在于农村幼儿的生活当中,教师如果将其充分挖掘出来,不但能让其成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活资源,而且也能使农村美术教育形成自己的特色。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在这些非常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能真切感受生活,体验到乡野自然自由的气息、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着民间美术的熏陶,制作出多种形式的有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这于教师而言,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力,获得成就感;于幼儿而言,容易获得生活的真实感和成功的喜悦,成功而独具特色的乡野艺术作品使农村孩子在城市孩子面前不再自卑,减少农村孩子对城市生活的盲目向往,乡野文化资源在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中鲜活的运用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使师生都产生了自豪感,增强了自信心。
四、创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鲜活特色
当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满足地域之间均衡配置的要求时,美术教育工作者不能守株待兔,而应立足本土实际情况,着手开发乡野文化资源成为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城市看齐,应该充分挖掘自然纯朴的乡野文化资源,探索出适合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独特的模式。《纲要》中指出,组织与实施幼儿教育活动时,“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重视乡野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立足本土,挖掘美术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得天独厚的乡野文化资源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这是城市幼儿园望尘莫及的,其中的乡野乐趣也是城市孩子无法享受到的,只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充满创造力的心灵,就总是能让农村的孩子体验到艺术带来的许多乐趣,从而帮助农村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着乡野特有的美,感受劳动的光荣,感受民间艺术特有的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在乡野间,体验到了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获得了身心的愉悦,获得了这个阶段应该得到的健康发展。缩小城乡美术教育的差异并不是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一味地向城市标准靠近,如何结合“所在”环境探索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独有的鲜活生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解决的现实问题。
艺术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避免“标准化”,建立起基于乡野文化资源运用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方式,避免城乡幼儿美术教育“一刀切”“标准化”,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有三: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达到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创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鲜活特色,农村幼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拥有自信心,带领幼儿感受乡村的自然美,提高审美能力;第二,教师发掘乡野文化资源解决学习材料的不足,带领幼儿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就必须对每一个环境、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都有所了解;[12]第三,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民间美术,带领幼儿完成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自然传承;第四,利用乡野文化资源,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创造出原生态、乡野、民间的艺术美,而不是被城市的审美观同化。
五、运用乡野文化资源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活的农村教育要用活的资源。”农村幼儿园进行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使农村幼儿的美术教育状况堪忧。一方面,农村幼儿美术学习资料应有生活化和可操作的特点。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依据国情,将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背景具体落实在其生存的真实空间,避免照本宣科的“城市化”教学[1],研究乡野文化资源在农村幼儿的美术教育中的可行方式,依托农村实际情况进行长期实践和总结,编写出符合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指导教材,要有具体的操作方式,使教材真正能用。另一方面,大力提高农村幼师的资质、培训和工作条件是关键。教师的知识、技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高学历与儿童的良好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高学历的工作人员能创作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以适应不同特点的儿童。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够为儿童创设一个丰富、稳定和有刺激性的早期教育环境,使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1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教育的前提,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是重要手段,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要想在实践中切实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想要使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教师的个体化培养与指导是首要前提。[13]各级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学前教育国培项目、农村学前教育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省(区)级培新项目等各种培训项目和进修学习机会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农村幼师的文化传承意识得到培养,使农村幼师的文化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使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红莉.合理利用原生态资源培养农村幼儿审美感知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9).
[2]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1.4.28.
[3]杨宁.叙事: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J].理论建设,2005(17).
[4]陈爱娣,胡世红,肖林,吕耀坚生活化的儿童美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刘淑新.幼儿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6]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蒋晨.幼儿园支持性环境的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3(2).
[8]杜玫.幼儿美术与创造性性思维发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张念芸.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苏萍.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艺术教育,2011(36).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3-0430-04
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random ultra-long skin flap on the rat back
WANG Jia-rui,LIU Da-en,NONG Qing-wen,LI Shun-tang,LIANG Kun-lan,LI Kai-tong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Plast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Guang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giogenesis funct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to random ultra-long skin flap on the rat back and its effect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skin flap.MethodsMaking a 8.0cm×2.0cm animal model from a random ultra-long skin flap on the rat back, injected directly with 50ng/ml HGF solution, after 7 days observing the color of the skin flap, texture, capillary return, necrotic area, bleeding condition of the cut flap etc.; Calculating the survival area of the flap; After immunity staining, counting blood capillary with a 400 optical microscope. Making results through comparing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before-experimental flap and that of after--experiment., And also comparing with the saline control group.ResultsComparing the survival rate (81.45%±2.74%) of the HGF skin flap with the control group (42.82%±7.03%), 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experiment, the quantity of capillar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re respectively (39.67±4.83) and (21.50±1.8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random ultra-long skin flap;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urvival
皮瓣修复是创伤(烧伤)、整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传统的任意皮瓣的长宽之比为(2.0~1.5)∶1,超过此比例皮瓣远端常常会发生坏死导致手术失败而需要再次手术,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常用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前列腺素E1、罂粟碱等通过疏通微循环方式或增加皮瓣血流量的方式来增加皮瓣血供,但临床应用中发现均缺乏唯一特异性。因此,预防和治疗皮瓣远端的坏死一直是皮瓣修复创面研究的热点及有待于解决的难点。研究表明[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后第三种能够促新生血管生长因子。Taniyama等[2]在体内外试验研究均表明其促进血管生成的活性比前两者更强大。但既往对HGF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再生的研究,经查阅国内文献,未见有关促进皮瓣血管生成的报道。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后计算毛细血管密度、观察皮瓣存活面积,探讨HGF对大鼠背部任意皮瓣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对皮瓣存活率的影响,为寻找预防和治疗皮瓣远端坏死提供一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试剂及器械:健康标准成年S-D大鼠,体重300~350g、雌雄不限(广西医科大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肝细胞生长因子(美国PeproTech公司),鼠抗人单克隆CD+34抗体MAB-0034(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快捷型酶标羊抗鼠/兔IgG聚合物(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技术有限公司),DAB显色试剂盒(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显微镜及病理图像分析仪DMR+Q550(德国LEICA公司),实验在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一附院完成。
1.2 实验方法
1.2.1HGF溶液的稀释配制:启用前离心,用Hanks液配制成2 000ng/ml的原液后分装于10个分装瓶中。加10%FBS溶液及Hanks液配制成50ng/ml贴上标签,在-20℃冰箱保存备用。
1.2.2动物模型制备及实验分组:健康标准成年S-D大鼠2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A组:HGF;B组:生理盐水组。10%水合氯醛(0.35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将动物俯卧位固定,背部用硫化钠脱毛后温水洗净。于大鼠背正中掀起8.0cm×2.0cm任意皮瓣,其纵轴与大鼠脊柱平行,且以之为对称轴,蒂位于双侧髂嵴连线上。在距离蒂部3.6cm、4.8cm、6.0cm处分别作为蒂部平行的直线,与顺皮瓣长轴的三等分线相交于六点,这六点为注射位点[3]。切开皮肤及皮下,于筋膜浅层掀起皮瓣,结扎基底部活跃出血点。皮瓣掀起后即刻以1ml微量注射器于皮下进针,A组皮瓣下每一注射位点给予50ng/ml HGF溶液0.5ml,B组皮瓣下每一注射位点给予生理盐水0.5ml。4-0丝线将皮瓣原位间断缝合。术后切口涂四环素软膏,单笼喂养。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人完成。
1.3 检测指标
1.3.1术后大体观察:观察动物术后的饮食、活动及创面愈合情况。
1.3.2皮瓣大体观察,存活率的检测:术后7天处死大鼠,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明确。皮瓣坏死标准:皮肤颜色变黑、组织回缩、弹性差、质地变硬、切割组织不出血。用透明纸绘出皮瓣形状及坏死皮瓣大小,将坏死区域涂成黑色,数码相机拍照并输入计算机,使用病理图像分析仪DMR+Q550计算出坏死面积。存活面积=设计面积一坏死面积,按(存活面积/坏死面积)×100%计算出存活面积比。
1.3.3组织学观察:术后7天,切取皮肤标本(在存活区,距存活与坏死交界处0.5cm),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200倍下观察其组织学变化、毛细血管管腔情况。
1.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微血管分析: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融蜡后用纯二甲苯中浸泡;不同浓度酒精梯度水化后冲洗;3% H2O2甲醇溶液封闭内源性过氧物酶的活性后冲洗;柠檬酸组织抗原修复液工作液高压抗原修复;滴加鼠抗人单克隆CD+34抗体MAB-0034后4℃恒温箱过夜;37℃复温后冲洗;滴加即用型IgG抗体-HRP多聚体,室温下孵育后冲洗;滴加新鲜配置的DBA显色剂,控制染色后自来水冲洗,终止显色反应;苏木素轻度复染后1%盐酸酒精水化,自来水冲洗;PBS冲洗返蓝;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后中性树胶封片。所有切片均按照试剂盒的要求在相同条件下染色。镜下随机选取4个视野,以单个血管内皮细胞或成簇的血管内皮细胞作为一个毛细血管,单个高倍镜视野下微血管的数目,取其平均值。测出每个高倍镜视野面积,并计算单位面积下微血管数目(个/mm2),作为评价微血管密度的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两组数据经正态检验。
2结果
2.1术后大体观察:大鼠到实验结束均存活,饮食、排便正常,没有术后感染、化脓、体液渗出等不良反应。
2.2皮瓣大体观察:存活率的检测 A、B两组皮瓣远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颜色变黑、质地变硬、切割组织不出血,出现明显的坏死迹象。A组皮瓣成活区域皮肤的颜色、弹性及质地与正常皮肤组织更相似,坏死区域面积比B组少。A、B两组皮瓣成活面积分别为(81.45%±2.74%)、(42.82%±7.03%),两组间皮瓣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92,P=0.000)。
2.3组织学观察:术后7天,A、B两组大鼠皮瓣均有毛细血管腔出现,真皮层内有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A组管腔数量明显多于B组,且管腔的结构好,管腔壁变薄富有弹性,管腔内可见红细胞。B组虽然有大量内皮细胞存活,但呈现无序排列,红细胞沉积较少(如图1~3)。
2.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术前及术后7天两组大鼠背部皮瓣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毛细血管的平均密度:A组分别为12.70±1.35、39.67±4.83;B组分别为12.31±1.22,21.50±1.87。实验前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7,P=0.513),实验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0,P=0.000),A组实验后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t=16.253,t=0.000),B组实验后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92,t=0.000)。(如图4~6)。
3讨论
3.1 HGF是Michal Lopoulos等[4-5]在部分肝被切除后的大鼠血浆中发现能够刺激肝细胞DNA合成的多肽因子,后经提取纯化并命名的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间质源性细胞因子。它是由分子量75kD的重链(亦称α链)和分子量30kD的轻链(亦称β链)通过二硫键构成的二聚体。其主要来源于肝脏枯否氏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贮脂细胞、肺脏内皮细胞以及恶性肿瘤细胞。
3.2 任意皮瓣移植后,其血运主要靠蒂部的不知名的血管、真皮下血管网、筋膜血管网等周围血管束的侧支供血,同时皮瓣远端的毛细血管的快速形成对预防及治疗远端缺血也起重要的作用[6]。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后经过血管基底膜酶解,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增殖、迁移、血管腔形成,周边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作用等多个步骤协调有序地完成,最后形成新生血管网。国内外在心脏缺血性动物模型的研究[7-8]均表明HGF能够促进缺血性心肌的微小血管再生,增加内皮细胞的数量及心肌的血流量。等[9]在体外培养牛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实验也证明HGF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移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当加入HGF质量浓度为100ng/ml时达到最大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移行效果。其机制可能为:
3.2.1 HGF通过其受体c-met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增生、生长、产生蛋白酶、促进组织侵袭和机化,内皮细胞在细胞外基质间隙扩散,伸出胞浆芽并延长,使毛细血管样的导管形成。Nakamura等[10]在于大鼠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局部发现了HGF/c-Met系统。唐博[11]等有研究表明HGF通过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常染色质增多。能有效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周期中S期、G2/M 期细胞增多,尤其能促使细胞进入M期,这些都说明HGF是一种强的有丝分裂原。
3.2.2 HGF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促进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生长和转移,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HGF可通过PI3激酶通路诱导VEGF的分泌和表达,从而间接促进血管的生成[12]。由此,罗泊涛等[13]在研究鼻咽癌中HGF和VEGF的表达意义的结果时提出了通过抑制HGF靶分子表达和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中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设想。
3.2.3 HGF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发生、生存和再生,抑制细胞凋亡。周一军等[14]通过HGF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研究结果表明:HGF可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凋亡率,抗凋亡的bcl-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而促凋亡Bax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Gopalkr Ishnapilla等[15]研究发现在高糖环境下HGF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再修复。
3.3 本实验采用直接皮下局部注射质量浓度为50ng/ml,每只大鼠注射总量为150ng,术后7天皮瓣存活率HGF组(81.45%±2.74%)高于生理盐水组的(42.82%±7.03%),减少皮瓣移植后远端的坏死;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HGF组(39.67±4.83)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1.50±1.87),促进了皮瓣血管的生成。以上证据提示HGF可促使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再生、增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皮瓣远端的坏死,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其机制可能为HGF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增生、生长、产生蛋白酶、促进组织侵袭和机化,内皮细胞在细胞外基质间隙扩散,伸出胞浆芽并延长,使毛细血管样的导管形成,具体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4 本实验结果显示:HGF通过促进皮瓣内血管再生、新生血管形成,提高皮瓣的成存活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该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取得的资料及经验还不多,如HGF的剂量、效应时间、在体内易被蛋白酶分解、半衰期短、局部一次使用生物学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和远期安全性、分化的机制及新生血管的稳定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rlerson I,Heathcote L,Hiscott P,et al.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scatter factor in the eye[J].Prog Retin Eye Res, 2000,19(6):779-802.
[2]Taniyama Y,Morishita R,Aoki M,et a1.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inducejd by 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gene in rat and rabbit hindlimb ischemia models: preclinical study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J].Gene Ther,200l,8(3):181-189.
[3]王璐,郭树忠,伍尚敏,等. BFGF微球对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9, 18(9):1283-1286.
[4]Michalopoulos G,Houck KA,Dolan ML,et a1.Control of hepatocyte rep lication by two serum factors[J].Cancer Res,1984,44(10):4414-4419.
[5]Zamegar R,Michalopoulos G.Pur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hepatopoiet in a polypeptide growth factor for hepatocytes[J]. Cancer Res,1989,49(12):3314-3320.
[6]杨志明,温玉明.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手术学[M].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1: 5.
[7]王志刚,黄一东,欧慧芳,等.腺病毒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不同途径转染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22(11):1372-1373.
[8]Jayasankar V,Woo YJ,Pirolli TJ,et a1.Induc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by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effectively treats post ischemia heart failure[J].Card Surg,2005,20(1):93-101.
[9],李立,汤永强,等.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增生移行效应[J].眼科研究,2006, 24 (1):50-53.
[10]Nakamura Y,Morishita R,Higaki J,et a1.Expression of local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system in vascular tissue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5,215(2):483-488.
[11]唐博,罗文军,严润彬,等.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1):85-88.
[12]Dong G,Chen Z,Li ZY,et a1.Hepatocyte growth factor/scatter factor induced activation of MEK and PI3K signal pathways contributes to expression of proangiogenic cytokines interleukin-8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Cancer Res,2001,61(15):5911-5918.
[13]罗泊涛,姚运红,李飞虹,等.鼻咽癌组织中HGF,MMP-7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08,29(5):816-818.
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山东省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互联网在乡村的快速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城市和乡村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联动、融合发展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数字乡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还有加大的趋势,鉴于此,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随着“宽带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稳步增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综合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全覆盖,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ps,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也不断的得到完善,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亟需增强,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因其居住分散且基础设施差,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很高,运营商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建设农村网络,设备商提供商也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农村网络创新方案的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1.2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各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加速,“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2],全省政务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共享工程明显提升了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在农村,电子政务治理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还需稳步加强。1.3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在数字山东的带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宽带建设已普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效初显。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惠民政策宣传和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及惠民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形成了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1.4农村数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和市县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农村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得到转化和推广应用,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明显。鲁西南是淘宝村集聚区,菏泽市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展跨境电商的村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拥有外贸传统的城市,如青岛市等。同时电子政务标准及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取得积极进展,显著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3]。
2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乡数字化鸿沟进一步拉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城乡“数字鸿沟”是山东省数字乡村战略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4]。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数字鸿沟”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管理措施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4]。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明显的较大差异,城乡居民的互联网理念和对信息知识的应用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数字鸿沟”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上,阻碍了农村培养数字化生产力的进程。还有一些地区在引导搬迁、撤并村庄时忽略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完善,促使了新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2.2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财富流失及空心化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青年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也逐渐增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导致了乡村的信息失联以及情感失联。大量中青年农民的进城,使得农村土地也被大量闲置起来,无人耕种,加剧了乡村财富的流失,乡村空心化严重。这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2.3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各地区不平衡。目前,我省农村数字化发展各地区很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比例差距也比较明显。淘宝村的出现,破解了农村信息化的难题,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如:滨州博兴县、菏泽曹县和郓城县等、青岛市即墨等淘宝村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2.4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省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省移动宽带用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等指标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种植养殖、加工、集配、运输、仓储、营销、支付、消费等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产地仓、冷链物流、信息网络、购销网点等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建设任重道远。另外农村的互联网理念淡薄,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也是影响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5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在农村数字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虽然在农村开启了社区教育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还不完整,学习资源不丰富,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村民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不会上网也限制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而且绝大部分人上网只是娱乐,对学习农业新技术不感兴趣。2.6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比较低。“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不到位,村干部老龄化严重,党务、村务、财务不能实现网上公开,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进程缓慢,“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能实现乡村覆盖,缺乏“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在线诊疗和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使村民真正获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3.1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部门应响应《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积极推动“百兆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的IPv6发展,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支持培育和引进开放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5]。继续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领域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的转型。3.2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建设数字型政府,加强各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力推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并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做好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工作,建立或者健全一套适合当地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举措,补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体系,营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氛围。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主体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3.3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幸福乡村。首先,加强乡村信息化教育,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把握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数字乡村,使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愿意留下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化、现代化设备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鼓励农民积极接触和参与到农村电商中去,彻底打破农民信息贫困锁定的藩篱,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丰富乡村网络内容,构建数字乡村新系统,不断完善乡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数字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使农民获得幸福感,改善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及财富流失等问题,建设幸福乡村,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真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3.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信息人才的紧缺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土农民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内生动力。首先,以本土农民为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中种地的人大量减少,大量的土地进行了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同时应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积极培育实现智慧化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让农民成为懂信息、懂数据、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进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及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3.5构建乡村大数据平台。山东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平台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输、服务不健全,涉农电商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乡村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乡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兼容和公开,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优势的大数据系统,借助大数据促进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3.6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在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的信息化素养,尤其是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灵魂,以无形之力推进着乡村数字化的进程。首先,改变文化宣传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公告栏外,还可采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形式实现农村各项政策和事务的线上宣传,在乡村营造起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其次,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各种培训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农民在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最后,利用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及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数字农村的建设,讲好数字乡村故事,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3.7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政务工作和乡村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建设。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领导班子应改变传统思维,改变意识,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信息化的观念,不断学习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积极落实到位。其次:将农村的各类资源纳入到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再次:积极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党员信息化学习和培训,鼓励党员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探索农民在线交流议事模式,激发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最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的网上公开,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将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动山东数字乡村建设,使网络信息化在全省农村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论文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数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分四阶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R].经济日报,2019-5-18.
[2]丛楷力.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治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18(6).
继一个又一个“罗克”之后,在乡村像荒草一样生长的留守儿童共同“缔造”了一个被公开多年的数字——5800万。这个数字是否已被刷新,我们无从知晓,也无意知晓,我们只想穿梭于这个庞大的群体,体味社会的暗疾和乡村的伤痛,尔后和5800万个孩子一起,试图用外在的坚强消弭不堪的记忆。
《礼记·礼运》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孟子·梁惠王上》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有着恢宏温情的兼爱思想,自古及今,纵贯史籍,时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礼仪风尚以及民生心怀。但令人齿冷的是,当留守从简陋得几近凋敝的乡村蔓延,并最终“癌变”为滋生着溃疡和诟病的公共议题时,我们依然挥霍着留守的痛楚,在红头文件抑或会议报告中劲呼乏力的口号,这种涂抹着良知色彩的伪关怀,难免令留守在乡野里卑微的孩子在接纳菲薄的恩惠之余,心生另一种苍凉。
而悲剧不止于心底的苍凉。江西宜春一个小山村的5个留守儿童在水塘溺亡的新闻发生后,河南虞城3个留守孩子溺亡的消息再次经互联网悲怆地传播——2012年的五月,是如此的冰冷。
法国社会学者孟德拉斯在上世纪60年代《农民的终结》中说:“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在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孟德拉斯“城市化正在吞噬乡村,农民正在消失”的担忧正在被见证。耐人寻味的是,在这本书出版20年之后,作者非常有意思地补加了一个跋,这个跋追补了20年后乡村的变化。是不是作者担心的那样,乡村真的变了,更现代化了?乡村深具诗意栖居的生活性?这对于当下的中国,应该有着深层的反讽意义。
1.1著作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来稿作者须保证本人对稿件拥有著作权,文责自负。本刊将对稿件做著作权核查,一旦发现稿件有抄袭、多头投稿、著作权归属不明或涉及著作权纠纷等问题,即作退稿处理。对已在本刊发表的文稿,本刊享有专有出版权。
1.2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逻辑严谨,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规范。
1.3文题应简明、准确,能确切反映出文章的特定内容,20字以内为宜,一般不用缩略语、代号、标点符号。
1.4署名作者署名列于文题下方,单位、邮编放于署名后面的括号内。如有多位作者,且分属不同单位,则应在署名的右上角和括号内单位名称的第一字前标出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序号。作者署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如必须改动,应由第一作者出具加盖公章的书面证明,以示负责。
1.5标题层次文内标题各层次序号原则上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如“2”“2.1”“2.1.2”等,左顶格书写。文内接排的序号可用圈码“①”。
1.6医学名词应使用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词汇。中文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用名为准,商品名称可加括号注明。专业名词如需使用缩略语,在其首次出现处应先写出中文全称,后面加括号注明其缩略语,如去氧核糖核酸(DNA)、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乙肝疫苗)等。
1.7文字与标点文内中文应使用简化字,通常可参照新版《新华字典》。标点符号参照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执行。
1.8数字与单位数字使用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汉字空。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国际标准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的最新版本《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文中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
1.9插图与表格力求少而精,其表述内容切忌相互重叠或与文字描述重复。图表序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排列。如仅有一个图或表,可定为“图1”或“表1”。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表内数据小数点后有效位数应一致;某项标目指标值尚无数据时,用“-”表示。
1.10统计分析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概率用英文大写“P”。文章中两组或多组之间统计处理“差异”的描述,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达。统计学处理必须标以检验方法,并列出具体检验值如χ2值、t值,然后列出P值。观察病例数在20例以下者,分析处理数据时不宜计算百分率。
1.11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文后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依次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并置于方括号中。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面加“等”字,“等”字前面用“,”后面用“.”,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隔开。连续期刊的著录格式示例:雷进红,卢跃棣,胡萍,等.采荷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效果初探[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2):56-57.专著的著录格式示例:胡皓夫,郭清华.发热[M]//胡皓夫.实用儿科危重症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
2投稿须知
2.1来稿用小4号字录入,用电子版网上投稿系统投稿。稿上须注明作者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作者科室和电子邮箱地址;来稿须附寄单位推荐信(加盖公章)及相应审稿费(30元/篇)。
2.2稿件发出后一个月内请登录查询结果,未到收到本刊录用通知者,稿件可自行处理。(录用通知发至作者投稿时邮箱)
2.3本刊可对来稿做修改等编辑处理,涉及原意的重要改动,则会征求作者意见。凡不同意本刊修改稿件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2.4稿件确认录用后需按通知要求在1个月内交付版面费和“论文使用授权书”,逾期者将顺延计划刊出日期。来稿刊登后即一次性付稿酬并寄赠当期杂志2册。如另以网络版或(和)光盘版形式再版,不再另行付酬。
一、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防疫密度达到要求。生猪防疫注射29.13万头,牛5.63万头,羊11.7万只,禽免疫47.4万羽;在春防的基础上,五月份注射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7.3万头,上半年综合防疫密度为103%。二是巩固了市场检疫效果。我县41个畜禽交易市场和4家生猪定点屠宰点,全面开展了检疫检验工作,检疫面100%。上半年检验肉食品4.65万件,检出病害肉68件,未发现“注水肉”出售;检疫畜禽30.46万头(匹、只),检出病畜禽71头(匹、只),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肉食品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保障了肉食品的卫生安全,市场检疫效果得到巩固。三是市场监管效果明显。上半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347人次,执法车辆15辆次,对全县99家兽药饲料经营户和3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了规模整治1次,常规检查5次,共检查兽药56个品种695批次,添加剂31个品种,饲料419批次,查获过期兽药5个品种、过期饲料528公斤,均进行了销毁处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质量安全。四是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监测体系,做到了县有统计员,乡有联络员,村、组有信息员。实行了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等报表制度,县动物疫情办公室每天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动物疫情状况,准确掌握畜禽疫病动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并通过疫情网络直传中央数据库,完善了疫情监测体系。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已按要求储备了防护服、水鞋、消毒药、针头、药棉、疫苗等应急物资。上半年销毁过期疫苗和消毒药品,并进行了更换储备,确保了储备物资的有效性。
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免疫不够彻底,防疫密度存在一定水分。二是防堵不够严,从外地购进染疫生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我县个别地方发生疫情。三是动物疫病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给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找准薄弱环节,站在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打好秋季动物防疫攻坚战
动物防疫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扎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把免疫、疫情监测、疫情防堵和疫情报告等防控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县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免疫任务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畜牧兽医站、派出所、综治办、工商所等为成员的防疫工作领导组,负责制定秋防工作方案,落实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组织开好村、组和农户的三级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动农户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免疫空白和免疫死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拒绝、阻挠免疫的农户,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县农业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做好疫苗、物资就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村防疫员按“五统一”(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效果评价、统一使用免疫户口册)的要求,做到“六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对全县所有应免畜禽实行免疫,按质按量完成免疫注射工作。秋防结束后,要做好“三不打”畜禽的查缺补漏,保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100%;存栏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补免,确保畜禽处于有效的免疫保护状态。三是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做到县有汇总表,乡镇、村有免疫登记表,农户有免疫户口册。四是对秋防免疫工作不负责,走过场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动物疫情传播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防疫结束后,各乡镇要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认真组织抽查组对防疫情况进行抽查,每村至少抽查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抽查10户,按抽查的防疫密度兑现防疫反应(治疗)和村兽医防疫注射补助,对免疫任务完成得好的村防疫员,给予奖励,任务完成较差的,扣除相关补助。今年春防,蒙姑乡防疫工作不扎实,不彻底,上报材料存在水分,防疫存在免疫空白,导致7月份因农户从外地购进生猪而引发生猪疫病,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乡镇和县农业局要加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和频率,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及时评估疫情风险,同时对规模养殖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点)、主要交通沿线、水网地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曾经发生过疫情的区域要加大疫情的监测和排查力度,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要实行专人监管、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疫情报告程序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通过其他任何渠道报告动物疫情,同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着“早、快、严”的原则及时处置,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决不留下任何隐患。
(四)进一步强化检疫和市场监管
各乡镇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工作,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要达到100%,确保畜禽及产品的卫生安全。出栏的畜禽,做到有出必检;屠宰的畜禽,做到有宰必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依法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的动物及其产品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或抗拒检疫、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县外疫情防堵
今年以来,特别是六月份以来,全县外购畜禽特别是购进生猪较多,市场交易生猪来源复杂,疫情发生风险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执行《云南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外引奶牛和种畜禽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农(牧)字〔2003〕30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二是与四川接壤的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等乡镇设立的各公路、桥梁、索道、渡口等临时检查站与公路动物防疫临时监督检查站,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厌战情绪,坚持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暂时禁止四川等地的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我县,防止疫情传入。若因措施不落实而导致疫情发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防疫督查
秋防期间,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成立督查组,到各乡镇巡回督查防疫工作。督查组采取不告知、不定点、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所到乡镇防疫情况进行抽查。白鹤滩、药山、老店3个镇抽查6个村,其余乡镇抽查4个村,每村至少抽查15户,抽查的防疫密度和抗体检测结果作为乡镇年终“争先创优”考核的打分依据。防疫密度低或质量差的,一律全县通报批评。任何乡镇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争先创优”考核一票否决。秋防各乡镇的防疫经费,根据督查组抽查的结果,完成任务指标的全额兑现,并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指标的乡镇,防疫经费由乡镇自己解决,由此造成疫病流行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督查组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负责、弄虚作假的,将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人员,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得调动和参与职务(称)晋升。
(七)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
各乡镇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县农业局要做好疫苗、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把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扎实、有效。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有效组织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点上,防止扩散蔓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反映民意,对外宣传,促进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一)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任务
*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工作任务:一是在*年9月底前,要把各乡镇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二是在*年12月中旬前,全县完成视频制作任务。
(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做好乡村基础信息的更新。各乡镇要把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一是更新数据报表。为保持数据的相对稳定和便于数据对比,对基础性的常规指标,如地理状况、海拔、年降水量、国土面积等指标不作更新,仅对变量指标,如人口、收入、农田水利及耕地面积变化等进行更新,并新增农户建房等指标。二是图片信息要突出远景和整体效果,反映整个村庄全貌,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况,未按要求拍摄的要进行补充完善,有重大变化的要及时拍摄反映。对所更新的基础信息数据各乡镇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2.完成乡村视频信息制作。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完成全县视频制作任务:一是突出重点。采集乡村视频图像的主要内容是乡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乡风民俗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等,各乡镇在采集图像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图像资料要统一规范,以便收集、处理、编辑、制作。二是创新方式。要按照有关的视频模式、标准和需求开展视频制作工作,并通过利用语音合成等方式进行录制,以降低制作成本。三是努力扩大视频规模。今年,要将视频统一制作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并努力扩大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有条件的乡镇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视频制作。
3.抓好“三农”信息。我县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机制,要与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三农”信息。一是突出信息重点。各乡镇要把面向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的重点,突出时效性、趋势性和突发性,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及时乡村基本信息,以及涉及“三农”的重大政策、政务、技术、市场、统计等信息。二是严格信息的审核把关。各部门、乡镇从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拟上网的信息进行审核,统一信息出口,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和按规定不得公开以及未经许可的信息不得。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充分开发利用“数字乡村”网络平台现有数据资源和决策分析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
4.努力拓展网站功能。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功能和作用,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和建设乡村视频数据、“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同时,要完善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乡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
5.健全网站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按照《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和《昭通市“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为确保我县“数字乡村”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认真拟定《*县“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还要逐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应用效果好的乡镇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加强领导,严格措施,切实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程
按照省“人员培训、方案制定、信息采编、网上、增强功能”的要求,*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已成立了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数字乡村”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广泛宣传,克服困难,培训骨干,加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乡镇要树立大信息大发展的思想,统一领导,明确定位。农业和其他相关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准确定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推动与规范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健全部门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化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良好解决,关乎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农业农村,必将拥有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1]。中国是闻名世界的文明古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国也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酒与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以其文化特性,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更好地记录还原酒与酒文化,能够让人们加深对酒的物质与精神价值的重新认识。为了追溯湖南省娄底市新化水酒的文化历史渊源及特色,本设计选择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娄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松山水酒,作为研究主题。通过纪录片增强松山水酒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引发更多的人关注松山水酒,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松山水酒研究背景
松山水酒源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圳上镇黎明村,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导致松山水酒这一传统手工艺未曾传播与发扬出去,借助纪录片这一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对娄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松山水酒进行影像传播与保护。大多数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由演员直接出演,纪录片中的人、地与实际情况一致,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能够塑造优秀的市场价值和品牌价值。因此,通过纪录片,能够以更加立体、形象、自然的方式实现对松山水酒的品牌传承发展。松山水酒采用古法酿制,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学术研究意义以及探讨价值。党的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党对我国乡村建设的深层次把握,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于整体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2]。为响应贯彻党的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本设计以松山水酒作为研究主题,利用数字影像对松山水酒进行品牌宣传,以期形成品牌效应并带动松山水酒产业的良好发展。数字影像技术是新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多种领域内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该项目的诞生,在宣传松山水酒品牌价值的同时,利用数字影像技术能更好地增强松山水酒的经济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数字影像的重要价值。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当代价值
近年来,文化领域创新成果频现,以“故宫文物”为代表的文创作品逐渐被大众熟知。乡村旅游也作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兴尝试在各地风靡。非遗成为文创领域和乡村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跳出原有单一文化内涵的桎梏,在经济领域崭露头角,带来的经济价值不可小觑。非遗与乡村振兴中的“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乡风文明”要求相契合,成为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于一身的“多功能”项目,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2.1回溯乡村发展历史
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诞生至今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传承发展,保留着独特的历史印记。非遗集中体现了当时村民对文化信仰的朴实追求,更能透过表面的文化承载形式反映出诞生地当时的民风习惯,是考证当时历史极有效的信息载体。通过梳理当地非遗传承发展的过程,可以明晰在其产生、发展、传承、延续等不同历史阶段乡村的农业生产条件、物质生活水平、社会组织架构和村民互动方式,甚至当地的道德衡量标准、社会风俗习惯、人情交流往来等都可以从中得以体现,成为探索当地历史文化的有益路径。这对研究乡村历史、追溯乡村发展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2.2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乡村传统文化尤其如此,其背后蕴藏的人文思想、精神理念、思考方式、价值追求以及文化偏好无一不展现着当地村民内化于心的精神追求,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寄托所思所想的重要载体。非遗不仅携带着过去的文化价值,也传承着现代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文明交织共生,为乡村成长壮大提供了丰厚动力来源和养分滋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生活方式及其行为举动。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现形式多是文学故事、民俗习惯、传统技艺、音乐戏剧等一些看起来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载体,但正是从这些传统习惯中折射出我国延续至今的农耕文明的全貌,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传统道德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村民基础,长期形成的文化习惯很容易被村民接受,是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2.3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各地开始尝试探索将文化资源融入到当地的产业发展中,建筑业、手工业、旅游业、文创设计业等多个行业都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非遗摆脱了原先单一的文化助力定位,转化成一种生产力资源,逐渐在经济领域展现价值。经济发展促使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之后,人们的目光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开始转向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的追求。这个时候商品对于人们来说,其实用价值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反而是其背后蕴藏的深层的文化理念成为人们首选的标准,非遗的衍生产品由此获得人们青睐。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的新机遇
当下全面脱贫顺利实现后,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成为现阶段乡村发展的首要目标。各地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开始大力发掘本地乡村的内生特色,乡村本土的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民俗文化、精神内涵、历史传承等都被作为新兴视角放在时展脉络下进行审视,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3.1政策倾斜支持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非遗作为一种新兴力量被重视起来,尤其是传统工艺可以作为产业发展的路径被利用。国家出台了许多文件以更好地发挥传统技艺的作用,还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吸引群众参与。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充分借鉴日本发展农业经济的先进经验,提出发掘优势,建立“一村一品”理念。这个理念提出后,各地积极响应,开始在当地落实摸清家底的“八个一”要求,在对本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梳理后,总结归纳本村的文化特色,将本村流传已久的历史文化重启。在此过程中着重进行对文化资源的把握,在顶层设计中体现“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各地根据“一村一品”指示,设立不同的资金扶持项目和人员交流支持,大力发掘本地的特色非遗资源,并逐步将非遗资源打造成当地的特色名片。国家、省、市、县自上而下的政策倾斜为非遗保护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2优秀传统文化需求日益高涨
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飞速跃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吃穿极度匮乏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在基本生活保障得到满足后,从单一的物质需求开始向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重转变。除了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以外,人们开始重视内心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如何充实精神、提升文化素质成为人们现阶段更上一层楼的追求目标。从改革开放至今,国家重视提升教育水平,科学知识传播使得大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表现在人们的审美水平和人文追求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在外来文化大幅席卷各地的情况下,不少人开始呼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希望通过发掘传统文化背后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达到充实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效果。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完美契合了民众这一需要。
3.3经济发展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带来空间
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形式是农业,农业收入是我国早期社会发展的经济来源。我国的传统文化最早也是起源农业文明,在农业文明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留着乡土性的特点,与农业社会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成形发展离不开农业社会的经济支持。早期人们通过农业获得衣食温饱,在此基础之上才开始构建文化体系。农业社会下的生产力进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的基础。回溯各个朝代可以看到,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朝代,其文化遗产就越多,这是因为经济发展给文化诞生开拓了空间。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无疑也将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创造优渥的现实条件。
4松山水酒的影像传播与保护实践
4.1前期工作
4.1.1勘景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拍摄场地,以增强影片的可观性,团队一行多次前往新化,历时180余天,把纪录片所需场景暂定下来。例如,团队选取了陈历祥先生的酒厂以及放置水酒的马龙洞为酒窖拍摄场景,选取了油溪桥村的木屋、紫鹊界梯田等一系列符合拍摄场景要求的地方作为纪录片取景场地。4.1.2美术设计在拍摄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拍摄淘米的过程中,画面背景太过杂乱,团队成员便用竹排整齐排列在背景墙上,从而得到干净整洁的镜头画面;在拍摄煮米的过程中,灶台周围的环境杂乱无章,为了画面的唯美效果,团队成员自主布景,首先将旁边的柴火棍排列整齐,然后在突出的白墙上排列好竹条,在拍摄摊凉镜头的过程中,原场景中的背景窗是不锈钢窗户,无法融合整体画面。因此,我们便与酒厂负责人沟通将不锈钢拆除,最终得到完美的画面。在拍摄压榨镜头的过程中,因为整个环境都是白墙壁、白柱子,这样单调的环境会导致整体画面不协调,所以团队成员联系酒厂负责人用竹条装饰了一下酒窖环境,把白墙、白柱子遮挡住。有了竹条的装饰,整体画面协调了很多。在拍摄插秧镜头画面的过程中,考虑到让演员穿上蓑衣戴上斗笠更符合拍摄画面效果,所以摒弃了他们原定的穿着打扮,穿上团队成员准备的蓑衣斗笠。
4.2幕后纪录片
4.2.1创作观点根据纪录片的拍摄脚本进程进行记录。利用所记录拍摄团队在工作时的记录视频和正片拍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视频,通过将正片与幕后花絮相结合这一方法,采用幽默搞笑的方式,进行再次的艺术加工和展现。在影视艺术中,电影纪录片占据重要地位,其完整地记录了国家的印迹。但是电影幕后纪录片毕竟是一种新兴的纪录片类型,其具有自身的类型特质和传播特征以及价值导向。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都值得作深入的研究。4.2.2成片思考在拍摄花絮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如何才能展现出更好的效果,比如重点记录哪些方面,以及在制作花絮的过程中,重点偏向哪一种类型才会引起观众兴趣驻足观看。是纯花絮还是纯预告?最终团队选择将两者结合,但更偏向花絮多一点的方案。通过幽默的展现形式,让观众更想深入地去了解我们的拍摄过程。一部好的纪录片不单单只是随便找个地方拿着相机就开拍,而是要经过不断探寻、不断摸索,去发现、去总结出来的成果。
5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在展现乡村历史文化脉络、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家和政府正在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这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各项价值运用有着新的期待。本文沿着这个思路发掘松山水酒的历史、文化及经济价值,无疑是一次非常具备研究价值的实践。
参考文献: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新增设的专业,同期卫生部也明确规定该专业毕业生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资格后,必须到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执业。因此,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特定工作岗位为农村基层的乡村医生。然而,自2010年教育部增设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以来,多数中职学校教学一直沿用三年制专科和本科教学的模式和课程体系,即学科型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1]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充分暴露了课程体系模式老化、课程设置缺乏新意、课程内容偏离岗位、教材建设明显滞后等弊端。[2]一方面过于偏重理论知识,通常以逻辑讲述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于技能型、服务型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较高的门槛和学习难度导致中职学生更难掌握相关技能,也易造成学习兴趣的缺失。当前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有限,中职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难以驾驭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将视线集中在三年制专科及以上的学科教学改革上。而针对更加贴近基层、有更强实用性要求的农村医学专业,中职教学改革却缺乏有深度的探索。尤其是基于乡村医生特定岗位职能的行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教育体系改革中的空白,需要中职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更深入、及时的探索和研究。于是,在学校领导及各级部门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成立了“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基于乡村医生特定岗位职能的相关研究探索”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本课题由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研究,参研人员由长期在教学一线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和乡卫生院及村医务室的乡村医生组成。近些年教师们最焦虑的是当前“90后”的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数字化时代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学生喜欢看的专业教材。教材是实现教与学的载体,是学生成才成功的路线图,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3]
因此,一年多来,我们首先进行了数字化环境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共开发编写了《正常人体结构》和《遗传病与优生》两本校本教材,并于2014年9月投入使用,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以农村医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正常人体结构》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为例,阐述数字化环境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措施和方法
1.成立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
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学校教育教学相关领导、行业(医院)专家、教研部主任、教研室主任等组成。由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为农村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层医生,行业专家除了邀请省、市级医院有高超医疗水平和一定教学经验的医疗专家外,还邀请了来自农村基层医疗一线的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这样的专家团队既可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更能体现针对职业岗位的适用性和必需性。该委员会主要承担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决策之责,具体督导并组织实施教材建设的开发编写工作。
2.成立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开发团队
本开发团队主要担任正常人体结构课程的教材开发编写工作,参与人员除本教研室全体教学人员外,还邀请了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医院)专家。在教材的开发编写过程中,由于企业人员的全程参与,从而能切实做到根据农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导出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提炼教学大纲,指导教师针对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需求等,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编写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真正意义上进行了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3.培训教材开发人员的信息素养
当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90后”和“00后”的中职学生成长在数字化时代,可谓“数字化原居民”。数字化网络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充满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中职学生每天从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速度和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经历了数字化技术从无到有的“数字移民”。如果我们这些被称之为“数字移民”的中职教师没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所开发编写的教材仍然沿用传统经典教材的思路和模式,那就是用前数字化时代的过时模式,来强制教育一种熟练掌握全新数字化模式的新生代,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一本教材在保证其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一定要具有时代特色,并具有创新性、适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否则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对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还会被喜追求时尚、喜颠覆传统的中职学生所摒弃,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中职教师要及时充电补习信息化技术知识,以提高信息素养。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基本素质、思维方式等才能与时代同行,教师才能编写出符合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教材。
4.主要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分析法、现场访谈法、专家座谈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进行广泛调研。
以2010年9月江西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农村医学专业《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为蓝本,基于乡村医生特定岗位对《正常人体结构》中的各知识点需求,设计“《正常人体结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调查问卷。对临床乡村医生,我校后续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教师,和农村医学专业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向乡村医生、教师和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各60份,请乡村医生按照他们所在科室的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后续基础和专业课教师按照他们所授课程的知识技能,临床实习同学按照他们实习中所见的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诊疗知识技能,分别对照正常人体结构知识点的需求,如实填写《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内容提纲和要求。最后,对《正常人体结构》调查问卷中的知识点需求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当前中职学生认知能力及学生喜爱的教材编写体例形式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尽可能使我们的教材符合学习心理认知能力及适应学生的情趣需求,而不是让我们的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材。此外,我们还深入到农村基层卫生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现场访谈法、专家座谈法、头脑风暴法等进行广泛调研,进一步掌握农村医生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再进一步分析这门医学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需求,以便更好地开展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基于乡村医生岗位的行为导向教材建设工作,最终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材与技能的对接。
二、结果及分析
1.分析调研结果、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
从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获悉,《正常人体结构》不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因此,我校把本次调研结果以及本教材开发团队全体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一线专家的临床经验,作为本次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的主要依据。
新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三方面综合考虑生成:一是调研问卷教学要求中“掌握、熟悉”两项,选择人数之和超过总调查人数1/3以上的内容;二是某一课程教师回答教学要求中“掌握”人数超过一半的教学内容;三是本课程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一线专家的临床经验“了解”部分的教学要求认定,主要是认为掌握和熟悉的总人数占调查总人数1/3以下的教学内容;其余部分为熟悉内容。而对极少数调查者认为要熟悉的“人体重要器官、系统的发生”的大部分内容,本大纲已删除,少部分内容已放置“人体胚胎学概要”中,因而新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比原大纲精减了一章。新教学大纲中的“了解、熟悉、掌握”三部分的比例分别为:13%、31.1%、55.9%,符合教学要求。新旧大纲教学要求中的“了解、熟悉、掌握”三部分教学内容的不相同比率达34.72%,此数据说明基于乡村医生特定岗位职能的课程内容设置,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农村医生岗位需要的对接,教材也实现了与生活、岗位、学生的贴近。
教学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设置,根据特定的学生对象和学制,制定特定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情感目标;教学任务分解、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其解决方法上,体现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其教学效果要达到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材编写适合职业教育活动新形式
教材主要是基于农村医生特定工作岗位的各项调查研究编写的,即以新编写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为指导,融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的标准,依据当前中职生的心智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格式体例的编排。教材内容和体例上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且能适合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职业教育活动新形式,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材编写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
主要创新特点:①教材内容:在保证《正常人体结构》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基础上,以新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基于岗位职能,体现教材内容的适用性,使内容贴近岗位;另一颠覆传统的尝试是对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如,把传统教材中最后一章“人体胚胎发生发育概要”提前至第2章,从人体的起源开始,激起学生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兴趣。②学习目标:在表达上打破传统惯例,直接以考点提示形式提出,并在正文中加粗倾斜标注,更能让学生重点关注,同时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时尚性。③体例编排:符合当前数字化时代中职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在保证教材整体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不走传统套路,增加或突出了病例、拓展链接,执业考试考点、知识要点等板块,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④内容表述:教材内容表述上大胆使用多媒体,以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从而适应学生学习。例如,把传统教材中大幅枯燥乏味的文字,编排成比较表格、流程图、关系结构图等。如,对心脏外形的描述,先归纳为“一尖一底二面三缘三沟”,再把其重点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对椎骨的一般形态描述,先归纳为“一体一弓七个突起”,然后对它们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比较;主动脉分部及主要分支,用流程图形式表示。这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更符合初中毕业生的心智水平,使学生爱读想读。
4.教材使用已初显成效
创新型《正常人体结构》校本教材,已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2014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已投入使用,这种基于农村医生岗位工作能力及数字化环境下的创新型教材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学生尤其喜欢对教材中简明扼要、清楚易记、重点突出的多媒体化表述的内容,利用手机进行拍摄,随身携带,利用碎片化时间和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享受学习过程。2013级农村医学专业(75人)用传统教材进行授课,其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67.50±0.23分,而2014级农村医学专业(72人)使用的是该创新校本教材,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80.00±0.26,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谈他的四个职业教育梦想之“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时说过:“职校的教学过程、课程设置、教材必须要改变,要让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他们所能适应的学习方法与职校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相匹配。首先从教材建设做起,教材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因此,我们课题组审时度势,在基于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基础上,建设了数字化环境下的《正常人体结构》校本教材。实践证明,学生使用创新型数字化环境下校本教材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信息视觉化 设计流程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乡村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更多的时空障碍,其传播方式和途径发生的量的超越和质的改变。信息视觉化设计将一系列信息数据转化成视觉图表或图标,使繁复的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信息受众,以实现“用视觉去思考”的最终目的,实现信息的高效有序传播。
一、研究背景
旅游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因其明显的特色和多样的性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社会热点。2006年我国把旅游主题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更加凸显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2014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党的十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充分利用美好乡村建设成果,经营美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十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紧密联系十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以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实现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赢。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使得乡村旅游市场日趋活跃,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日趋增长,人们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信息视觉化设计是区域旅游发展和区域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该研究可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旅游资源,扩大影响,在区域范围内,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为新农村走向信息型城市综合体的转变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其他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现实参照,还可为区域内其他产业的信息视觉化设计提供示范。
二、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
(一)乡村旅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活动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的接待活动。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旅游开发的行为发生在乡村地区既包括以乡村事物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也包括以非乡村事物,如观光资源、温泉和宗教场所传统资源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是城市与荒野间连续体内人们文化特点的旅游。乡村旅游最大的吸引力是与城市不同的环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乡村旅游自身的特点,主要的客源市场是都市居民,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村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风情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特产、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二)信息视觉化
信息视觉化是对大容量信息整合、归纳,从而进行视觉设计的―种方法,其本质是从抽象数据到视觉化结构的映射,是交互式的视觉展示。信息视觉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视觉化的一种手段,最终是要实现从视觉化中进行数据挖掘,为决策服务。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是旅游信息呈现的独特途径和形式,是对信息架构运用艺术化、视觉化的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清晰的信息传达、有效沟通及使用。
三、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设计流程
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以市场调研为依据,实施社会需求的分析,以数据库的建立为基础,通过信息筛选与整合,利用视觉转换与表现来实现。
(一)社会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分析是人们借助各种途径了解和掌握并分析相关信息的能力。社会需求分析的质量和水平,是信息视觉化设计的前提,也是信息视觉化设计的驱动力,其水平直接影响整体水平。社会需求分析主要借助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和信息收集来完成,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大量文献信息、电子信息、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
乡村旅游的社会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需要哪些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或者说哪些乡村旅游信息可以通过视觉化,以提高人们旅游的方便快捷,这就关系到乡村旅游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二是社会需要怎样的乡村旅游视觉信息,即通过对乡村旅游信息的视觉化设计能否实现积极准确的引导人们,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影响人们旅游中的出行、游玩、休闲,甚至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这涉及到信息的视觉转化及表现。
(二)数据库建立
信息是人们传达意思的内容。信息由一系列有效数据组成,数据是信息的原始形态。通过这种数据按一定程序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加工才能产生有助于实现特定目的的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想要对什么信息进行视觉设计,就决定了要收集怎样的数据类型,即这些数据是数量的、序列的、范围的还是什么等,最重要的是要弄清这些数据与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是否存在本质的联系。
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原理把信息视觉化、符号化、图表化,使信息更方便、快捷地传达。乡村旅游数据库包含乡村旅游的方方面面,主要分为两大块,即乡村旅游消费者信息和产品信息。消费者信息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旅游动机,一般来讲划分为三种(农事活动为主――回归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村寨景色为依托的环境旅游――生态绿色的乡村旅游、农村文化风俗为目的的旅游――体现为旧地重游、实践学习的旅游形式);二是消费者消费意向水平;三是消费者喜好。产品信息涉及到五个方面:一是属性:根据消费者乡村旅游动机,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有:休闲旅游(农家乐、渔家乐)、观光旅游(观光农业、科技观光、古村落观光)、收获品尝(采摘节、垂钓)、学习体验(夏令营旅游)、运动休闲(温泉、高尔夫球、攀岩)、以及复合产品等;二是规模:占地多大、客容量多大、同时可接纳住宿、就餐人数等。三是特色优势;四是位置和交通;五是价格。以上信息数据,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一个乡村旅游信息平台。
(三)信息筛选与整合
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是将已经收集到的信息依据设计的目的,选择有用的、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是一个由繁到简的筛选过程。毫无保留地将全部信息呈现给读者是不合理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信息网络时『弋,我们不是缺乏信息,而是如何使我们更方便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信息还需要加以分析、解释并表达,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质量严重影响信息结构及视觉化设计的整体效果,建立明确、合理、清晰的信息关系是信息筛选和整合的关键。
乡村旅游涉及到的信息包括很多:旅游位置、景点特色、消费水平、条件、行程等;在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过程中,首先要设定涉及目标,突出中心概念;其次要对已经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的筛选,去粗取精,保留最有价值的信息,或者说受众最感兴趣的乡村旅游信息,比如:乡村旅游景点分布、景点特色、线路等。通过对乡村旅游现状的调研,分析其旅游资源、客源信息、线路信息、交通信息等,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和与整合设计,使得信息的传达更明晰有效。
(四)视觉转化与表现
信息视觉转化与表现是指将信息形式转化为视觉形式并合理表达,即信息内容的视觉转化与表达。信息是抽象的,如何对信息进行视觉转化和表现是信息视觉化的核心。信息通过视觉转化使信息传达更方便、准确、更易识别,因而更有魅力和价值。乡村旅游信息的视觉转化主要通过视觉信息图形(图标)、视觉信息图表、视觉信息地图三种形式表现。
1.视觉信息图形(图标)
康德说:“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的视觉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图通常表达一定的视觉内容所要传达的信息,而形是一定内容上的适合形式,具有形式美的表现力,图形所要表达的必定是具有内容的美的形式。乡村旅游信息涉及到旅游主客体的方方面面,如何使旅行者在繁杂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锁定所需信息,视觉信息图形(图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将乡村旅游的特征、旅游项目、客容量等通过图形(图标)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人们能更加快捷地捕捉信息,为决策服务。
2.视觉信息图表
视觉信息图表是以数据为依据而设计出来的,表现事物的客观内容、信息含量大,视觉信息图表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其内涵也远远超过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理查德・乌尔曼首次提出“视觉信息图表”的概念,他将视觉信息图表设计看作是一种构造信息结构的方式,认为信息结构设计师的根本任务是设计对信息的表达,即信息结构设计师应该能够提取复杂环境和信息中的内核并将其以清晰、美观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传达方式,将文本形象化、时空层次化、信息秩序化,通过对图像、文字、符号、色彩等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来处理一些单靠文本或数据很难解释的信息间的相对关系,并试图通过视觉语言提高信息传达的感染力、丰富性及交流的效率。
乡村旅游视觉信息图表不限于常用的数据图表,它所涵盖范围更大,它将乡村旅游信息量化,将视觉审美艺术与准确的乡村旅游数字文本信息结合在一起,用适当的视觉语言将数字与数字间的关系有效地组织和归纳,形成既生动又容易识别的图表格式,使人们以最少的时间消耗和最大的趣味性去阅读乡村旅游的信息,帮助读者理解过于乏味的描述性文字。
3.视觉信息地图
视觉信息地图的设计关键在于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信息地图是一种做减法的设计。视觉信息地图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重要资料。乡村旅游信息地图可解决区域范围类旅游的信息传递。主要有乡村旅游区域分布视觉信息地图、乡村旅游交通线路地图、旅游项目特色地图等。日益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使得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如何通过乡村旅游信息地图一目了然的找到目的地才是一张好的视觉信息地图的标准。
一、背景
农广校系统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卫星教学系统,同时正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虽然农广校在教学硬件方面基本达到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但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却缺乏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经验,针对其岗位需要开展的培训也还很薄弱,特别是在数字环境下如何进行远程教育的教育管理、教学服务、教学设计等。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学人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和咨询者,而不是教学内容的灌输者。从“教师者为中心”的模式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加强农广校开展远程教育的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中国政府实施了“加强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远程教育”技术合作项目,把数字式授课方式融入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农广校“员工能力”这个瓶颈问题,项目聘请国际专家通过“管理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学习材料设计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辅导教师”三个层面对农广校系统的员工分别进行培训。“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作为项目的一项重要产出,主要是提高农广校辅导教师在数字化环境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整体提升农广校的各类工作人员利用远程手段服务农民教育的水平;另外一方面,培训在设计理念上充分考虑了利用各种现代远程手段,把培训本身当作案例来学习和研究,探索在农村地区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缩小和跨越数字农村鸿沟的经验和模式。
二、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培训
(一)培训的目标
如何有效地将数字式授课方式融入农业和乡村发展的培训之中;如何组织农民和其他乡村教育目标群体的教与学,并为之提供帮助;怎样使用虚拟教室;怎样进行非同步的计算机会议;怎样将参与式的需求评价和考评融入远程教育的实践中。
(二)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内容
来自菲律宾开放大学的Flor博士编制了培训课程教材并担任主讲老师。Flor博士有着丰富的项目执行和教育培训经验,但他对中国的国情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编制的培训课程适合农广校的特点,农广校的负责人向Flor博士详细介绍了农广校系统的一些背景资料并陪同Flor博士前往基层农广校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双方就课程内容进行了反复的协商、修改和完善。教学模块结合了世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成果,特别考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教学理念。培训前,组织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员,录制了他们在培训前的想法和建议;培训中,Flor博士与这些学员通过卫星音视频系统进行了对话,建立教与学之问的纽带。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农广校组织者对培训的材料进行了翻译,并将培训讲义在农广校网页上,供学员提前预习。培训课程共有七个模块:
模块一:区分模拟与数字化学习环境;描述数字化学习的优点与特征;列举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原则。
模块二:详细说明电子学习的主要战略。
模块三:列举传统的和数字的媒体及学习资料;描述传输方式;复述数字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
模块四:详细解释术语“多媒体”;详细解释“计算机辅助教学”。
模块五:描述农广校教学设计和课件开发的过程;把参与者需求评价和评估结合到这些过程中;确定参与者的进入点。
模块六:在万维网上进行网上冲浪和浏览;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通过搜索引擎和网络人口进行网上搜索;描述农广校的网上信息;组织和协助在线讨论。
模块七:了解社会资本的定义;描述数字环境中社会资本的形式;讨论动员学习者的方法;开发一个动员学习者的计划
(三)培训的实施
培训采用面授与卫星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5天。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骨干教师在北京的直播教室接受面对面的培训,同时卫星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60个卫星小站进行了同步直播,共计1800多名辅导教师同时参加了培训,所有60个虚拟教室的培训者均可以通过音视频的双向传输与直播教室的主讲教师交流。
(四)培训的评估
为及时对每天的课程进行评价,并让学员积极参与到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中来,每晚各虚拟教室的负责人把当天小组讨论的情况汇总,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北京直播教室,全国学员也可在中国农村远距离教育网站上的留言板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交流心得。工作人员则连夜将其归纳、整理,反馈给Flor博士,并在第二天课前安排答疑和交流。
培训最后一天,直播教室的每位学员填写了评估调查表,每个虚拟教室选派了十名学员填写评估调查表,并寄回中央农广校。培训结束后共收到705份反馈表,超过了预期的数量。多数学员踊跃填写评估表。以尺度1―5进行衡量(5表示非常好),在“授课内容”、“小组讨论形式”、“现场便利程度”指标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占54%,52%和35%,对本次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和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我学会了描述数字学习的特点和优势”、“我学会了对传统式教学和远程教学及其传输方式进行比较”两项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占47%和51%,而在“我学会了如何开发课程。进行数字技术教学”、“我学会了在一个虚拟教室组织和协助教学活动”两项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只占20%和21%。可以看出:通过培训,学员们在思想上对数字化教学的概念有了很深的认识,但是对于利用数字化手段去教学却还需要回到工作岗位上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和应用好。70%的学员在“我建议多组织些类似的培训”上选择了5,农广校广大教职员工渴望通过这样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农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能跟上时展的需要。多数学员都对今后农广校的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培训班的几点启示
(一)授课教师Flor博士在培训课程的设计理念、授课方式和评价测试上给农广校教学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展现了一套数字化环境中的教学模式
在讲义的编写和修改中,他认真倾听农广校的情况和实践,与农广校人员密切合作,很短的时间内,把国外先进的技术与农广校的实际情况有机的整合到培训模块中,同时针对每天学员的反馈意见,连夜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他幽默诙谐,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丰富多样,教与学的互动贯穿始终。学员在倾听Flor博士培训内容的同时,通过其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看到了从教材设计、教材修改、教材讲授到教材评估这样一整套培训流程,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研究和借鉴。
(二)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