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16:09: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赛事的商业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我国体育软实力的现状分析
体育软实力,是指在体育赛事中表现出的制度规范、目标价值、文化内涵以及精神追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同心力和规范力。体育软实力主要在价值观、精神意识、并能感染他人等方面发挥作用。体育软硬实力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整体体育水平。从我国体育具体情况来看,体育软实力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公众和有关部门对体育软实力意识不强、体育文化影响力重视不足以及体育文化氛围不浓。总体而言,我国对体育软实力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此外,还有国内体育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体育文化氛围不浓、落后制度的束缚等。
体育产业的软实力提升策略
1.植入“文化”因素
从当前实际来看,国内大部分体育项目没有很好地将文化融入到竞赛当中,而知名赛事的影响力与文化内涵不无关系。随着国内举办国际知名赛事日益频繁,主办方在追求赛事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并没有通过引导观众加深对赛事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来提升赛事的知名度。体育赛事只有将文化理念融入到其中,才能不断提升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只有促使观众真正体会体育的内在文化,才能将体育赛事真正渗透到每一位观众的生活当中,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爱好和追求,将其作为提升自身生活品质和品位的重要途径。
2.完善体育赛事商业模式
对具有高知名度的体育赛事,如何为其量身定做合适的商业模式?这需要在创意、组织、实施、推广、销售等相关环节和流程上不断创新,形成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分工合理的运作模式。同时,要与体育中介机构、媒体渠道、增值服务方面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最终打造一个完善的体育服务系统。一个成功的体育商业模式,包括赞助商、赛事组委会、高竞技水平、众多一线运动员、品牌推广、商业营销、公正的裁判队伍等。以经济眼光审视,衡量市场的成熟完善度,最重要的一个尺度就是所有资源的自由流动性。要充分提高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整合力和市场运作水平。在改善体育发展硬环境的同时,要注重软环境的经营和文化内涵的培育。不断打造有利于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软环境和文化氛围,培养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竞技水准的运动员和体育赛事运作人才。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简称NBA)在疯狂创造高额经济利润的同时,也深深吸引了体育经纪人、广告商和大量观众,在NBA的商业模式下,球赛、球员都是重要的炒作元素,其中球员个人更是整个商业运作的焦点。姚明,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曾多次将他的名字列在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的榜单,他们给予了姚明充满高度赞誉的评价:“他是一名中国籍的篮球运动员,凭借精湛的球技和高尚的品质在他的篮球领域功成名就,并影响了一大批人,他成为许多人们心目中的榜样”。“姚之风”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姚明在NBA成功开拓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高超的篮球技术所焕发的魅力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次,在NBA为姚明打开一扇成功之门时,中国市场也为整个NBA联赛为之开启。在姚明的影响下,国内多家电视台开始实况转播NBA赛事,作为姚明母队的休斯顿火箭队,更是被国内篮球迷所拥护和关注,通过观看NAB,国人对它的了解日益加深。明星能够增强赛事影响力,他们是体育赛事商业模式的着力点,是一种商业化的代表。充分发挥明星运动员、教练员甚至裁判员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是提升体育产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发掘我国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要想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社区,就必须充分发挥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魅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传统体育文化。我国拥有种类丰富的传统体育活动,极具民族特色,其核心价值都体现在对“道”的追求上,注重为参与运动的人们提供身心双重健康。要充分发掘传统体育运动,特别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东西。武术是我国传统的特色运动之一,它的影响力如今已风靡全球,令许多外国人疯狂不已,前来学艺的人络绎不绝,而华人武术场馆如今早已遍布全球。2008年底,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正式亮相,联赛不仅注重武术技艺的交流,更加崇尚武德的推广和教育,如忠、仁、义等,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典范,将传统体育作为传承实体,使之成为我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华文化和增进民族交流的良好平台。
结 语
目前,从商业角度来看,国内体育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无成功经验可循,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和阻力。而提升体育产业文化的软实力,是增强国民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打造和提升国内体育产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江和平,张海潮.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张长城.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及提升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4):310-3121.
[3]马垠.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简评[J].商场现代化,2011:(22)655.
当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迅猛革新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方式。手机传承了移动通信的“移动性、实时性、个人性、安全性”特点,手机比互联网更为普及,比报纸、电视更为互动,比电视便于携带。手机媒体集中了以往四大媒体的优点,且具有无线网络媒体传输的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完美的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又赋予它向大众媒体转变的物质基础。
体育凭借其精彩体育赛事吸引着大量观众,这又反过来吸引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手机媒体从发展初期就与体育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手机媒体通过报道体育赛事为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体育也搭载了手机媒体先进的传播工具,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需求很大
体育赛事和娱乐节目基本上属于手机电视主流用户的重点关注内容。对手机媒体的研究中发现,用户关注的最主要的是新闻节目和体育赛事,其次是娱乐节目。对手机视频用户性别调查发现,男性用户比例占64.1%,男性群体对体育的偏爱给体育节目在手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用户在使用手机媒体时对体育新闻传播需求量大,与此同时,体育新闻传播也加深了用户对手机媒体的认知,二者相互促进。
体育节目收视契合手机媒体特性
体育比赛实况通过手机媒体观看。人们总是希望能够观看到体育比赛赛场上的实时情况,但是因为受到时间或空间条件的制约,很多人只能通过其他媒体获知比赛结果而不能坐在电视机前关注比赛。有了手机媒体,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手机媒体采用无线接入方式,便携、可移动、普及率高,能够随时随地满足人们欣赏比赛的需要。手机媒体体育节目随时进行、随时、随时接收,即时传播,方便快捷。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手机媒体也是时效性最强的媒体。
手机媒体可同时提供多种体育信息。手机媒体是一个无线移动媒体终端,这个终端背后是海量的网络资源,通过无线移动媒体终端可以进入网络世界,可以同时提供多种体育赛事信息,既不像报纸受到版面的限制,也不像电视受到转播频道的限制。而且,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整合性媒介,其他媒体也成为它的传播内容。这样,人们获得的体育信息会更加丰富,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手机媒体方便实现体育节目交流互动。在手机媒体上可以方便地实现体育节目的互动交流。手机既是信息的终端也是信息的始端,形成了一个交互传递的网络。用户在收看体育节目的同时,可向平台上发送自己的观点,与朋友交流,与观看同一节目的人进行信息互动。手机媒体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特质,它的信息分享更具人性化。
手机媒体可以满足个性体育需求。体育爱好者们对于体育新闻和赛事节目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甚至节目之外的很多东西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在手机媒体中,这种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并且通过手机媒体的交互式传播,运营商、内容服务商、服务提供商都能够很快地收集到用户的反馈,进而适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服务。
手机媒体需要多元化的体育内容
手机媒体中的体育节目应该符合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应该有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群体。手机媒体中体育视频的制作应该既能在小屏幕上获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又能够发挥手机媒体的人性化、应用性、交互性、分众化的优势。随着服务技术平台的开发,手机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衔接更加紧密,手机媒体的平台更加开放,手机可以与其他媒介渠道联系起来,创造出不同的娱乐形式,产生和推广多元化的体育节目。手机电视的实现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电视,另一种就是基于广电网络,利用DAB数字广播技术实现信号传播的手机电视。两者各有各的特点与优势,笔者认为,在商业模式上,未来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甚至可以通过广播数字电视与移动网络手机电视商业模式上的互补与结合推动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这将改变人们与体育媒体产业的关系,人们将在手机媒体的体育节目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
服务个性化。手机媒体面对的是特定人群,信息可实现专门化,受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订阅信息,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提高传播效率。手机媒体可在每天不同的时段内,提供新闻、气象预报、笑话、游戏和生活实用信息等,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分类信息的按需提供,使得手机媒体的传播极具人性化。
传播快速便捷。手机媒体具有高度的便携性,信息传播极其迅速方便。手机体积小,功能多,随身携带,只要在信号覆盖区域内,即可瞬间接收全部内容。对于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最爱短小精悍、更新快的报道。手机媒体传播高速便捷,长度有限,正符合新闻短、快、精的特点。尤其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中,这些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2008年,中国移动奥运手机媒体成为奥运的重要途径之一,订阅用户突破千万。
交互性强。在手机媒体传播体系中,传播的双向性增强,媒介的中心地位偏移,传者与受者没有明显的角色分别。当受者把他接收到的信息传给他人时,他也成为一个传者了,这样扩散下去,就形成了N级传播。手机媒体除给用户发送信息外,更可开展跟踪、报料收集、读者调查、新闻评论等多种活动,与读者实现更迅速直接的互动。
受众数量巨大。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4亿,是互联网用户的3倍多。手机的普及预示着一个个性化的、可移动的、庞大的信息发送与接收平台的建立,随着技术的成熟,手机媒体必定产生强大的传播能量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手机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现阶段以短信、彩信为主的手机媒体业务只能是3G(第三代通信技术)时代来临之前的过渡性产品。3G网站类型是未来手机媒体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在3G时代,手机媒体将摆脱技术桎梏,发展为包含图、文、音频、视频的一个多媒体平台,手机媒体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手机用户可以高速上网收看体育比赛、新闻、电影、音乐、电视等多媒体信息。首先在3G普及之后,手机媒体拥有了巨大的广告空间,可以构建持续性的多元的盈利模式。其次,手机媒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平面、静态的图片文字将转变为涵盖视频、音频、动漫等动态互动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在3G时代,手机媒体突破技术瓶颈,将壮大成一个独立的媒体,迎来飞跃发展的春天。[项目资助: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07-1386)]
参考文献:
1.罗翔宇:《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
2.刘伟:《手机短信的六种媒体优势》,《新闻爱好者》,2004(5)。
3.蒋晓丽:《从“第五媒体”到后现代文化――中国学者研究视域中的“手机短信”综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
4.刘丹:《第五(手机)媒体的功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商界》,2008(7)。
5.黄爽:《手机媒体的教育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科技信息》,2008(3)。
6.于建华:《手机媒体管理的实现途径》,《当代经济》,2008(12)。
7.《手机媒体开启奥运传播新时代》,《中国电信业》,2008(9)。
8.别林娟:《从文化传播视角浅析手机媒体》,《新闻窗》,2008(4)。
9.段甲贵、马玫瑰:《手机媒体研究回眸》,《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7)。
朱晓东认同曾梦想成为世界拳王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话:“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欧迅体育将自己定位为“改变体育、优化体育”的力量,期待通过对体育的贡献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朱晓东说:“我们认为体育应该造福社会,但现在做得还不够,我们还要把它做得更好。”
从“卖矿者”到“矿山开采者”的转型
在欧迅体育董事长朱晓东看来,体育服务业包括媒体转播、企业赞助、现场门票及衍生产品四块,在欧迅公司的实际业务中,除去衍生产品板块,其他三块均有涉及。如此布局,“我们是行业中的第一家。”
欧迅体育之前的工作重点以体育咨询为基础的中介服务,主要为媒体提供版权获取服务、为企业提供赛事赞助服务、为赛事机构提供门票分销服务等。在朱晓东看来,欧迅体育之前的业务“进入门槛比较低,对资金的需求也比较低。”但由于其“主要利用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样的盈利模式无法持久发展。”
赛事转播权方面,欧迅体育能期待的不多,只能希望“赛事本身不断提高、积累”,成为欧迅“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另外,广告业务的不确定性较大:“广告投放,一年一签,每年要重新谈。”朱晓东表示,在增强公司销售能力,进一步寻找大企业客户的同时,欧迅体育计划利用赛事赞助商三年甚至五年一签的窗口期,为商业模式的转型做好准备。
朱晓东坦陈:“依靠大客户的力量,我们不断发展,很感谢他们。”但朱晓东的危机感并未得到消除,“总有一天,他们(大客户)会离开我们,有可能我们会找到新的客户,也有可能找不到,如果没有大客户,我们会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转型。”
在如此背景下,欧迅体育为自己确立的目标是“拥有更多的长期项目和赛事资源,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可以长期拥有运营权的项目上来,而不是依靠一两个大单子来运营整个公司。”朱晓东将欧迅体育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于赛事权利的开发商:“有了赛事资源,既可以卖版权也可以卖赞助,还可以卖门票。”朱晓东将企业的发展模式比喻成开矿,欧迅体育之前的发展模式相当于“别人开采矿山后,我们将金银铜铁打造成不同的产品,卖给下游市场。”而现在追求的模式是,“将矿山盘下来,进入到产业链的上游,可以把我们更多的想法放进去,有能力对产品进行优化。”
自欧迅体育新三板挂牌以来,商业模式的转型就已经开始。朱晓东用“比较顺利”来评价此次转型;他还表示,欧迅体育“有将体育赛事优化成产品的能力,有通过媒体渠道将内容传播出去的能力,还有让消费者及企业来买单的能力。”基于一直以来的积累,欧迅体育力求争取更上游的资源,以保持长期的盈利以及利润的最大化。
2013年以来,欧迅体育开始实践其赛事权利开发商的养成计划,斥资获得多项赛事开发权: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与欧洲篮球冠军联赛中国巡回赛五年赛事开发权;此外,还有澳洲网球公开赛两年及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四年的新媒体版权。
2013年11月9日,亚冠赛广州恒大1:1战平首尔FC,以客场进球数量多的优势夺冠。这让拥有亚冠赛新媒体版权的朱晓东也多少有些意外,“我们没有料到恒大会夺冠,买版权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它会这么火。”欧迅体育作为版权拥有者,无法对赛事进行优化,但朱晓东坦陈:“随着赛事自身的发展,我们也会获得红利。”恒大的夺冠让2014年亚冠赛在中国的版权争夺变得更加火爆。
2013年,欧迅体育“投了很多钱来够买资产”,但由于赛事回报期较长,2013年财务数据并不理想,“利润不是特别好。”但对于欧迅体育的未来发展,朱晓东表示乐观:“去年项目亏损大概有五六百万,但经过我们一年的运作、推广、运营,今年我们是一个成长期,这些都能化为利润了,明年我们则可能是一个爆发期。”
这符合朱晓东所描述的体育赛事运营收入曲线:“第一年盈利比较难,亏得比较多;第二年一般能够维持平衡或有些许盈利;而到了第三年开始是成长爆发期,其利润能够将前两年的亏损全部填上。”
体育服务行业成熟度较低,未来前景可观
曾任国际足联中国代表的朱晓东看好体育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相对于较为成熟的欧洲和北美地区,“行业整体来说目前在中国相对比较小。”
在转播权利市场方面,根据朱晓东的数据,体育赛事在北美四大联赛(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美国橄榄球联赛、美国职业冰球联赛及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一年的转播权有收入将近三百亿美元;“中国的版权购买多是境外的欧洲杯、欧冠、欧锦赛等,而中国本土联赛中超及CBA等的版权也开始具有版权概念,能够卖一些钱,但不多。”
朱晓东看好新媒体发展对于赛事转播权价格带来的利好:之前都是电视台转播,国有平台对于竞争并不积极,“大家都是用非常低的价格来转播体育。”新媒体出现后,“尽管新媒体与电视台现在并没有完全竞争,但很多人开始用电脑和手机来看比赛,获取比赛数据”,各家新媒体平台之间的竞争以及新媒体与电视平台之间的竞争开始加强。
不仅如此,朱晓东还表示,体育赛事本身稀缺,“网球、足球、篮球就那么几个比赛”,除此之外别无二家,观众的眼球势必被吸引;体育赛事具有实时,有很强的聚众性,“在一个小时里面几十万人上百万人上千万人会看比赛。”此外,体育内容与政治基本无关,国家管制相对较小。这些因素都使得转播版权市场“一定会飞速的发展。”
在赞助市场方面,朱晓东援引普华永道的数据:在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中,赞助商的广告支出中约有10%花到了体育赞助上,而中国这个数字只有大约3%-4%,增长空间巨大。“当然有可能中国的体育概念、体育文化还没到这一步,或者中国的体育项目还没有那么吸引人,但是这一定会有变化。”
此外,朱晓东认为,最新的广告投放趋势显示:赞助商的投入已经“从投平台转为投内容,重要的是能够保证一定要有人看,而通过电视来看、还是上网来看,已经不重要。”体育赛事的内容吸引力优势将进一步发挥。
在门票市场方面,朱晓东表示,在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中,同样作为休闲产业的电影票房与体育门票收入相差不多,都在100亿美元左右;而在中国,中国电影票房是35亿美元,而体育门票收入大约在2亿-3亿元之间,二者相差较远。“当然我们要说中国人没有去现场看球的习惯,但是其实慢慢在发展,你看CBA和亚冠的比赛都是一票难求。”这其中除了文化习惯之外,赛场服务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的很多赛场服务还没有做到位,标准比较低,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本土民企迎战外企国企
在体育服务业,身为民营企业的欧迅体育只是玩家之一,与之同台竞技的包括著名的外企和国企。外企如IMG,国企如中体。谈到行业中激烈的竞争时,朱晓东委婉地表示,欧迅体育“在民营企业中应该还是数一数二的。”
在中国市场中,民企、外企与国企等身份的不同使得各类型企业有着各自的优势及短板。国企“离资源很近”:中国体育赛事多由国家举办,“交给国有企业去办也是天经地义”,并且也不乏存在“有专业知识、有专业能力”的公司;但朱晓东也看到了竞争对手的短板:“由于体制限制,国有企业其实没有办法太多与资本对接,缺乏对员工的激励,做多做少一个样,不如民营企业灵活,可以合纵连横。”
在朱晓东看来,外企把国际资源带到国内来了,且很专业,有很多知识,但由于来中国开拓发展的外企通常较为庞大,决策链条较长,不够本土化,无法适应中国市场快速决策的需要。
朱晓东如此评价欧迅体育:作为民企,其“有非常本土化的一面”,另外其“注重在国际上的声誉,拥有国际化的资源。”欧迅体育将自己定位为国际赛事资源方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国际上的优质资源,除非他愿意烧钱在中国养一帮人,开个办公室慢慢发展,否则他们更多的是愿意与一个有共同价值观且又了解中国本土情况的伙伴开展合作。”
在朱晓东口中,欧迅体育是一个“glocal”的公司:全球化视野,本土化行动(think global, act local),这是欧迅体育与国际赛事资源方合作的基础。朱晓东表示,“并非你会说外语就可以,关键在于你对于国际体育组织的理解,对国际游戏规则的尊重。我们了解本土情况,又能用合作伙伴所理解的语言将本土情况向他们解释清楚。”
不过,朱晓东也坦陈作为民企的劣势:“我们的短处是‘手’比较短,没有那么多政策支持。”
挂牌新三板,资本运作加速
欧迅体育2014年年初挂牌新三板,公司资本运作速度加快。朱晓东在体育服务圈摸爬滚打多年,他看好体育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多人分析,今后(体育服务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行业。”相较于其他资金量更多、更为成熟的行业,如电影行业,“体育服务业的资金还比较少,很多产业链并未完全打通,因此需要用资本的力量加以贯通,打通上下游,建立更大的商务平台。”
一、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背景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以来,促进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发展就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融合更是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势。而在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也可以看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将达到4亿人以上,这其中55.1%的人未来有意向进入收费场馆进行体育运动,90%多的人员具有培训需求。由此可见,体育行业的市场空前广阔,依靠传统的体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庞大的用户需求。
二、体育媒体“阔气出手”, 开辟互联网直播新时代
体育赛事是每个体育平台必不可少的,而体育赛事其本身就是一项极具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竞技运动。因此,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得市场化运作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大。赛事直播从过去的赛事转播演变为独家直播,很显然是各平台向通过这些内容来吸引并聚合更多的用户,每一个用户同时也是其他体育产品的潜在用户。
对于这些平台而言,赛事直播已经超越了形式的存在,背后是一整套社群化运营的东西,这也是互联网+体育简单而直接的体现。
以乐视体育为例,乐视体育花“天价”购买版权,同时与体奥动力合作,获得2016和2017两个赛季中超联赛在中国大陆、港澳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独家新媒体转播权。这是乐视体育在女超、中超之后又拿到的一项国内重要的足球IP。标志着基于乐视的所有平台、终端和乐视体育,以及乐视体育旗下的章鱼TV和搜达足球,都将对中超联赛每赛季240场比赛全部实现高清网络直播。这不仅开辟了中超联赛转播新时代,同时也让数亿中国球迷和海外球迷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到全程直播赛况,体验前所有未有的互动节目与实时数据分析。
乐视体育通过互联网创新突破了产业的传统瓶颈,基于(移动)互联网新平台探索中超联赛全球化传播和商业化创新的新路径,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示范性和革命性意义。
三、以运动APP为纽带,打造互联网健身新潮流
互联网+体育在当前对于大众而言,主要还是体现在全民健身方面。在我们的传统认识里,健身活动通常需要有特定的人群、固定的时间和足够活动的场地。但是由于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人们未必能够轻松的在方便的时间里满足所有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健身人士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在“互联网+体育”的时代下,一系列的运动APP应运而生。在这些APP中,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健身的时间和场地,通过互联网迅速帮你找到陪你跑步、教你打球的人。同时为你推荐最适合的运动场地,实时记录你的数据,反馈到专业人士那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进一步的指导,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的沟通。另外一点,在这些运动APP中,普遍都带有社交功能。能够在健身的同时和客户端里更广范围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心得,接触更多的新式健身项目,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对健身的兴趣。
现代人们追求的便捷、个性化的消费是新的发展趋势,而运动APP的诸多功能也正适合了这些要求,将体育产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挖掘出体育产业的更大潜力。
四、在互联网时代下,追逐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
从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来看,“创新”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流。现如今的消费市场,人们都在追求突破,剑走偏锋,为求在市场中分得最大利益的一杯羹。互联网+体育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也在进行技术革新,突破传统的商业模式,确立自己独特的明确的产业形式,创新体育客户端,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体验。
另一方面,人们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同时就会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所以在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上,服务理念也是需要提升。将现有的体育资源最优配置,合理人性化的组织体育活动。以体育元素为指导,体育组织为关键,产品服务为重点,构建新型体育产业形态。同时,实时关注客户端用户的反馈信息,切实掌握第一手的需求资源,明确目前消费人群的主导消费方向,构建稳定的盈利方式和商业模式。将体育产业市场细分,关注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地域特色体育文化以及电子竞技、极限运动等,拓宽体育产业领域。最后,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大力扶持下,构建起学校、市场、企业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链条。
在互联网思维普遍渗透的背景下,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体育产业与经济领域不断走向深度融合,呈现出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利好的政策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中国体育产业将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将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很新、很重要的时期,体育与互联网之间更多的融合,也将会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5年7月30日,上海, 皇家马德里夺得2015年ICC 国际冠军杯中国赛冠军
“商业赛事到底是什么状态,大家在今年似乎终于明白了。”北京时博国际体育赛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博国际)总经理张震鹏对《t望东方周刊》说。
他口中的“商业赛事”,是指大牌欧洲足球俱乐部在夏季联赛休赛期到中国进行的商业比赛。2015年7月到8月间,在中国至少举行了11场此类比赛,一改多年来商业比赛遇冷的境况。
不过,如今的问题是,在这个刚刚发热的市场上,“搅局的鲶鱼”未来到底会怎样。
小圈子里的博弈
从2014年10月开始,张震鹏明显感受到欧洲赛事圈子的异常,“整个市场非常乱,主要来自国内的需求。”
资本的涌动以及体育产业的利好政策,成为新一轮商业赛事的助推器。众多赛事公司频繁与欧洲豪门对接,寻求在国内举办赛事的机会。同时,在2014年世界杯以及2016年欧洲杯间隙,2015年成为国外俱乐部到中国开拓市场的好时机。
于是,除了大牌俱乐部要价飞涨,中小俱乐部也会收到多份来自中国的邀请。
张震鹏说,欧洲足球俱乐部的资源集中在一个小圈子里,具备赛事最终落地能力的公司不多。具体运行时,成熟的国内公司更安全,但收益相对较低,新公司则兼有可观收益和风险。
2013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在与一家中国公司谈判时,收到了另一家新成立公司的更高报价,最终选择了后者。
然而,新公司却没能按时支付定金,巴塞罗那俱乐部最终取消了这次中国行。 欧迅体育承办了2015年夏天广州恒大与拜仁慕尼黑的比赛。图为2015年7月23日, 广州恒大队球员保利尼奥(左)与拜仁队球员莱万多夫斯基拼抢
“一场夏天进行的商业比赛,需要在前一年的年底敲定。窗口期很短,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招商与场地问题,错过了就很难了。”张震鹏说。
中国足球商业比赛起伏不定。2003年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中国行、2009年意大利冠军杯以及2014年南美德比,成为众多商业赛事中屈指可数的成功案例,除此之外多会遭到冷遇。
忽冷忽热的市场也清洗了一部分操盘者。时博国际留下来的原因离不开其股东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拥有鸟巢、水立方等核心赛事场馆,成为时博国际承办商业赛事的重要筹码。
但面对要价越来越高的欧洲俱乐部,张震鹏的选择是:不谈了。2014年底的两个月“窗口期”,他没有回复一封有关邮件。
他断定,中国市场还无法承载起价格如此高、数量如此多的赛事,“一个夏天北京只能承载一场高水平赛事。”
事实上,在充分转播欧洲足球赛事,商业比赛又属于友谊赛、表演赛的情况下,其平均票价仍接近600元。
为了行业存在感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商业比赛很难做成一个固定的比赛。欧迅体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迅体育”)董事长朱晓东告诉《t望东方周刊》,一支球队在休赛期的比赛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主教练、俱乐部主席的更换等,很难保证日程。
他举例说,如果想主办一场中德联赛冠军挑战赛,需要说服两国联赛方、相关俱乐部,但每年的联赛冠军可能都会不同。
“国际冠军杯”改变了这个局面。这项赛事本来由美国公司高价打造,并且形成了广泛影响力,乐视体育于2015年将其引进中国,成为其中国承办方。
“外方负责谈定俱乐部,我们负责让比赛落地。”乐视体育赛事运营中心副总裁邱志伟告诉《t望东方周刊》,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乐视体育对接海外俱乐部的庞杂工作。
“国际冠军杯”所进行的3场比赛分别选址广州、深圳和上海。据乐视体育官方提供数据,3场比赛总计约11.6万名观众到现场观战,在线直播覆盖用户超过1000万。
邱志伟告诉本刊记者,虽然4年合同期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就签约成功,但对于半年后就要开始的比赛,招商依然有些捉襟见肘。他坦承,尽管有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这样的一线豪门参赛,但盈利还需要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冠军杯”的比赛并没有在央视体育频道进行播出,这对其影响力扩大是个损失。
欧迅体育承办了2015年夏天广州恒大与拜仁慕尼黑的比赛,也未能盈利。朱晓东说,“为了能形成影响力,也为了行业存在感,我们还是需要做商业比赛。”
欧迅体育是国内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体育营销公司,手握亚足联版权、澳网等新媒体版权资源。朱晓东表示,做商业比赛更多是为了与欧洲豪门俱乐部的后续业务合作。
一场商业比赛的收益主要来自招商赞助、球票收入与电视及新媒体版权出售,支出则包括球队出场费、场租、安保等。一线欧洲俱乐部的出场费在250万欧元到300万欧元。
在中国,由于播出平台对于商业比赛的重要性――赞助和广告会根据播出平台的质量进行投入,对其的争夺也就成为商业比赛最大的博弈。
朱晓东告诉本刊记者,由于国内电视台的强势角色,比赛主办方几乎没有电视转播收入,最主要的收入是门票,占70%左右。
国内全国性的电视体育媒体只有央视体育频道。虽然有乐视体育、PPTV体育、腾讯体育等新媒体平台出现,但对于广告主并没有充分的说服力。朱晓东告诉本刊记者,商业比赛的新媒体版权收入并不高,只有几十万元。
鲶鱼终究是要死的
“广告主看重的还是央视平台。”一位从事商业赛事运营的资深人士告诉《t望东方周刊》,“想让央视播出商业比赛,基本都要找中视体育来做电视信号,费用需要几十万。”中视体育是中央电视台唯一的体育赛事商业运营机构。
多位人士证实,体育圈里流传着“有央视没乐视”的说法。2015年央视直播的拜仁慕尼黑对广州恒大的比赛等分别在PPTV、腾讯体育播出,乐视体育并未直播,而乐视主办的超级冠军杯也没有出现在央视平台上。
版权是问题的核心。乐视体育在2015年初购买了一系列独家版权,以“搅局者”的形象在体育版权市场上攻城略地。
曾有人说,“乐视就像是鲶鱼,而鲶鱼终究是要死的。”
乐视体育想要打造新的付费模式,势必要对版权进行控制,这与现有的行业规则发生了冲突。乐视体育副总裁于航告诉《t望东方周刊》:“版权价格抬升只是表象,一切都是为了建立最终的商业模式。”
“有央视没乐视”更像是一场新旧媒体间的角力。数据显示,央视体育频道播放的恒大对拜仁的比赛共计有600万人收看,而乐视体育平台播出的3场“国际冠军杯”比赛,覆盖用户近1000万。
新媒体办赛怎么玩
“我们希望有更多电视台播出。”邱志伟说,第一年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冠军杯”,首先考虑的是能让更多球迷看到。
“受关注的体育赛事本来就不多,加上版权都有周期,我们就像是租客,房子始终不是自己的。”邱志伟认为,仅依靠购买版权不是长久之计,需要到上游去自创赛事IP,这也是乐视体育切入赛事运营的根本原因。
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公司开始切入赛事运营领域,“这是好事,能让大家看看商业赛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虽如此说,张震鹏言语间仍流露出对新媒体介入赛事运营的怀疑。
朱晓东则明确表示,不看好媒体平台承办赛事。他认为商业比赛是另外一个产业链,筹备一项赛事需要长期运营推广,与媒体平台本身的属性“左右互搏”。
一般赛事在初期都需要藉由报纸、门户网站、电视媒体推广,通过长期培育让更多观众了解。但倘若媒体平台作为赛事的承办方,其他竞争媒体则不会对其赛事进行报道与推广。
乐视体育的国际冠军杯就遇到了类似情况――一家门户网站的体育记者告诉《t望东方周刊》,“国际冠军杯”的消息不会出现在其供职的网站上。
“NBA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朱晓东介绍说,在NBA进入中国时都是免费给电视台,通过媒体传播提升影响力,逐渐带来了电视转播收入,“如果在早年就独家卖给某一家网站,NBA的价格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高。”
“其他平台不播,没有赞助,IP就长不大。”朱晓东说,“顶级赛事是不会由媒体举办的。”
不止乐视,这是所有新媒体都面临的问题。邱志伟的设想是,依靠赛事IP将乐视体育旗下的转播、智能硬件、增值服务打通,赛事本身可以不赚钱,但能够带动其他业务的增长。
当然,来自新平台和老平台的赛事主办者,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共同面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互联网+ 体育”正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选项,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体育产业的模式。
5月13日,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乐视体育”)正式宣布完成首轮8亿元融资,整体估值已达28亿元。这创造了中国体育产业首轮估值及融资额的双重纪录。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乐视体育已经赶上了政策的“班车”。据了解,乐视的本轮融资,经历A和A+两个阶段,A轮由万达投资领投,A+轮由云锋基金领投,东方汇富和普思投资等7家机构和个人跟投。乐视体育究竟有何底牌,一年内吸引了这样两轮投资?
王健林和马云都投资
随着投资机构的曝光,乐视体育背后的“大佬”们也渐渐浮出水面。
其中,万达的投资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掌握自不必说,另外一位主导者则是万达的“少东家”、网络名人王思聪,他旗下的普思投资也是领投机构之一。而马云领导的云锋基金投资持股占到7.82%。“王健林、马云共同投资乐视体育”,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乐视体育此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并不是纯粹意义的引入财务投资人,而是希望投资者在公司的业务发展上,不仅提供资金助力,更多的是在大的体育资源上能够帮到公司。从这个意义上看,万达和云锋背后有很多的体育资源,将来可以和乐视体育互动。”
万达投资首席风险官刘安表示,万达投资对乐视体育基于对“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体育生态模式看好,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定了投资。“乐视体育在未来一定会引领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乐视体育方面了解到,本次战略融资完成后,乐视体育其他主要股东及其持股情况为:核心团队合计持股 21.26%,乐视持股 10.63%,东方汇富投资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 6.34%,上海万育等其他股东合计持股3.49%。
融资后乐视体育干什么?
获得8亿的融资乐视体育怎么玩?据悉,融资款项将主要用于补充乐视体育购买经营性资产、渠道拓展、并购、营销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运作资金。其中,内容是核心。为了跑赢竞争对手,乐视体育不仅高薪挖角,未来,还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购买体育赛事中。
在管理团队中,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由著名足球评论员刘建宏担任。刘建宏表示,乐视体育将涵盖全球赛事、赛事新闻、比赛数据全面统计、私人赛事管家等功能。“我们还在不断地丰富资源,我们的版权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在忙一些中国地区的版权,晚上就要和欧美机构不断沟通,去购买更多的版权。”他说。
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个乐视体育产业链当中目前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更加快速地获取内容,把内容布局得更加完善。”据了解,乐视体育将引进海外顶级赛事IP(网络间互联的协议),然后是打造自主节目IP,并希望能尽全力参与到未来整个产业改革里,开发新的IP。
乐视正在构建一条包含赛事IP、内容生产、智能硬件和增值服务的体育垂直产业链条。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上游赛事IP就是重中之重。只有拥有IP,才能拥有内容和传播的影响力,继而聚合海量用户。在互联网时代,只有聚合了用户,才能拥有更多商业化的可能。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众多版权购买其成本极其昂贵,同时在未来的商业开发和变现上,公司也将承担巨大的压力。对乐视体育来说,烧钱购买IP既是冒险也是机遇。
对于各界关注的增值服务,分管该板块的乐视体育副总裁金航表示,增值服务业务分为游戏、电商等。在游戏分开发内容方面,乐视体育将打造中国第一体育游戏分发平台,并会借助资源进行IP合作、引进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在电商板块,乐视体育将依托乐视商城搭建垂直体育板块,包括线下看比赛的门票、体验虚拟体育等。此外,还将和国内外顶级赛事俱乐部合作,授权产品引入乐视体育商城。
5万亿蛋糕的吸引力
去年10月,国务院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力推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打破社会力量组织、承办体育赛事的制度壁垒。而足球改革方案的,将体育产业发展热潮推向了高点。
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体育产业的增长空间巨大。5万亿的蛋糕,对市场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实际上,乐视体育融资的背后“大佬”王健林和马云,自去年以来,以二者为代表的“巨头”屡次出手投资体育产业。
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透露,因为时差加上周末足球等赛事集中的原因,以往只能选择在凌晨零碎的时间段播放美网比赛。“我们也在和美国的其他三大职业联赛棒球、冰球和橄榄球方面接触,准备在5+增加一个联赛的转播。”
CCTV5+被定位成更为纯粹和专业的赛事频道,将没有体育新闻类的节目,取而代之的是全赛事型节目,赛事将更瞄准职业化的赛事,从而与CCTV5体育频道“大众化”的定位形成差异化互补。两个频道将共用主持人和评论员资源。中央电视台拓展这样一个频道的想法原本在2008年奥运会时就开始酝酿,但广电总局为了控制开路频道总量,一直都未能准许频道开播。
在此之前,CCTV5经常需要面临赛事资源过剩,缺乏播出平台的局面。江和平用“一居室搬到了两居室”来比喻新频道开播后的多平台状态。目前,体育频道节目首播率是央视所有频道里最高的,超过80%,并且播出一次之后很难重复播出。新频道的开播有望改善观众的收视体验:比如你在观看赛事直播的时候再也不会被常规性体育新闻打断。
选择播出哪些体育赛事、在什么时候播,照顾收视率高的大众体育赛事,还是关注专业小众赛事是在播放平台稀缺时最难解决的问题。新频道开辟之后,更高端但是收视率和收视份额较低的网球将归入CCTV5+,但为了填充更多空白播出时间,关注人数众多的中超联赛也有可能是选择对象。
高清频道意味着CCTV5+的播出内容将出现在你的机顶盒里。理论上,增加一个播出频道,就拥有了更多空白时段留给央视广告竞标,从而实现广告的增量。但目前高清机顶盒在二三线城市尚未普及,目前用户数量仅为2000万。昌荣传播副总裁兼体育事业部总经理吴磊认为,一旦终端数量够了,收视体验相比传统频道的优势才能体现。昌荣传播曾多次参与央视黄金资源的竞标。
他举例说明,网球赛事观众一般对于赛事忠诚度都较高,如果CCTV5+能够通过良好的节目编排和完整赛事的转播实现更稳定的收视人群,将大大吸引广告主进行精准广告投放。根据CSM的统计,央视体育频道在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内的收视率为0.403,收视份额是4.5%,是央视所有频道在这一阶层里最高的。
CCTV5+的出现也意味固定栏目和赛事的这一广告组合会发生改变,吴磊认为广告主在CCTV5+频道的投放会更紧密地跟随赛事,栏目的吸引力将会淡化。“以收视时段考核自己广告投入效果的企业,在投入过程中会有一个适应期。”
业界评论认为,开播CCTV5+意味着体育频道感受到的观众群收看习惯改变带来的压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而“台网互动”的概念也在整个会的过程中被不断提及。
“三网融合之后,一旦家里有100MB光纤接入时,你很难界定你是在家里看互联网还是在看电视。央视面对的可能就不是弱势的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了,竞争对手变成门户网站们─现在是跑马圈地的节点。”吴磊说。江和平希望到2015年,CCTV5+频道至少是高清电视的第一方阵。
新频道的开辟可以帮助CCTV赢得更多谈判机会。目前,江和平在与NBA沟通,希望在CCTV5+里增加NBA比赛延播场次。央视的竞争对手行动得更快─2013年8月初,新浪刚刚与NBA达成转播协议;而PPTV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了同NFL的合作。
NBA中国CEO舒德伟(David Shoemaker)在2012年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就提到数字媒体给他的惊喜,在2011至2012赛季东部决赛第七场,凯尔特人对热火的比赛共有530万人在新浪直播上观看赛事。舒德伟当时开玩笑说,NBA是否已经创造了体育赛事的网络收视纪录。
这是个用录像带赢得中国市场的公司。1989年的冬天,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怀揣着录像带在寒风中的央视大楼门口苦等了40多分钟,最后向时任总编室负责购买节目的李壮提议,NBA可以免费提供录像带─他以这种方式把NBA带到了中国。
或许通过新开辟的CCTV5+频道能将观众拉回到电视前,因为现在网络收看体验还无法与高清频道相抗衡。如果能有高清的NBA赛事在开路频道直播,对于央视和NBA自然是利好。
不过,NBA同样会考虑播出环境的问题。CCTV5+未来有可能引进它在北美的竞争对手的版权,当需要有更多职业化比赛来填补到衍生出来的播出时段的空白时,即便自己的播出时间延长,也不完全是好消息。
一直以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占有了85%以上的赛事版权市场,但收视率并不与这种高资源属性匹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体育频道员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江和平在央视内部曾表示,现在央视体育频道的表现应该与它拥有的资源相一致,央视管理层也曾表示,央视体育频道的收视率应该再提高一点。
市场研究机构CSM2012年收视数据显示,CCTV5的收视率为0.28%,收视份额为2.16%,在央视所有频道里排名第7,在全国接收的卫视频道排名第10。
电视开机率下降、公司转移,现在关于电视业没有太多好消息,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机构都不好过。同样播出体育赛事,美国ESPN已经被视为救命稻草。
虚拟现实体育赛事直播
说到激烈的场面,体育赛事可以说画面感十足。因此,体育赛事最先受到了VR技术的关注。
体育赛事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在中国,NBA、CBA、意甲、法甲、德甲、西甲、英超、联盟杯、欧洲冠军杯、世界杯、欧锦足球赛、斯诺克比赛、国内外兵乓球赛、足球热身赛、南美洲足球比赛等赛事的受众群体高达1.5亿人。目前常规体育赛事已经达到300多项细分运动。由于竞技体育本质是大众娱乐,注重于观赏性,核心利润在于观赏人士的消费体验,所以VR在该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利用VR的立体效果,可以让观众在任何地方以实景的方式观看足球、篮球、游泳等众多竞技类体育比赛项目。
当然,体育赛事也有录播,也有在网上点播等多种形式。但是想看赛事直播的人群一直在增长中,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体育赛事的精彩刺激感基本只有在现场直播时才能达到最高。这也无怪乎大量的球迷会追随自己心爱的球队去观看现场比赛。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来去现场观看比赛,更何况很多精彩的赛事发生在国外。那么利用虚拟现实进行体育赛事直播,可以保证比赛的现场同步性,也让比赛播出的不可预见性更富有悬念。因为体育比赛最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谁都无法预料,什么样的结果都可能发生,观众收看直播赛事,就是要体验事件发生过程中对于结局的紧张期盼。这种第一时间内的终极悬念使观众产生一种紧张的期待感。
目前,虚拟现实体育赛事直播已经在NBA、拳击等赛事上应用。比如2015-2016赛季的NBA揭幕战,即金州勇士队与新奥尔良鹈鹕队的对决即采用了VR技术进行直播。帮助实现这次转播的现实技术公司是著名的NextVR公司。NextVR公司是2009年成立的企业,今年2月,它与福克斯体育签署协议,拿下5年体育直播权,借此成为VR直播领域的最大玩家,目前NextVR已经开始直播高尔夫球、冰球、橄榄球等体育竞技赛事。
国内也有体育赛事用VR技术转播。去年11月6日,CKF中国功夫争霸赛(Chinese KongFu)国际战队三番赛首站在西安搏击运动中心开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比赛与暴风影音旗下的暴风魔镜合作,以360°全景呈现的方式进行全程录播,比赛后全场比赛视频放在网上,暴风魔镜用户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拳拳到肉”的精彩赛事。
另外,乐视已经旗下首款VR产品――乐视Cool1,未来也极有可能介入到体育赛事的VR直播中。乐视VR提供了两种产品形态,手机式VR和一体机式VR。未来乐视将可能依托其海量的体育版权进行体育赛事直播。目前乐视拥有全世界最全的体育版权,比如在篮球方面,囊括了CBA、欧篮、NCAA、男篮热身赛;足球方面,囊括了世界杯、冠军杯、亚洲杯、非洲杯、美洲杯、国足、亚足联赛事、世俱杯、解放者杯、五大联赛、中超、J联赛、K联赛、美国大联盟。
可以说,VR体育赛事直播即将成为一门有着巨大机会的生意。就像体育赛事的繁荣促使了娱乐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在美国的崛起一样,这种潮流即将在中国出现,各公司正在为此做好准备。中国体育产业规模预计在2025年之前扩大至现在的五倍,达到7800亿美元,虚拟现实体育赛事直播也将出现巨大的商业机会。
虚拟现实与演唱会直播
平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一个现象,在家里看演唱会,其实更加清晰更加舒服,也没有交通堵塞和舟车劳顿,但是很多人依然会花几百乃至上千元去观看喜爱歌手的演唱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气氛,因为你在现场的时候,你可以和歌手进行互动,近距离接触自己的偶像,感受自己在现场的存在感,所以你会疯狂的挥舞双手,哪怕听不到歌声,但是可以听到现场的音响,看到现场变换的灯光,感受现场所有人激动的情绪。
这种氛围,VR直播也可以创造,即使你你去不了现场,却依然能在家中体验到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VR直播与真实的现场还有区别,但是VR独特互动方式却可以为演唱会直播平台创造新的盈利点。或许并不要很久,VR在演唱会直播领域掀起的新变革并将会重塑行业。
娱乐产业发达的美国已经开始在虚拟现实演唱会上进行筹备。
在今年1月6日美国的国际电子消费展上,环球唱片宣布和美国广播电台公司iHeartMedia达成合作,双方将会把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在演唱会当中。具体说来就是环球唱片会找4位音乐人在iHeartMedia旗下的舞台上举办一系列的演唱会,两家公司会把这些演唱会拍下来,制作成虚拟现实内容,并且分发到各个虚拟现实设备上。除了录制演唱会以外,环球唱片还会在另外一些iHeartMedia主办的现场演出中展示一些虚拟现实在音乐中的应用。这意味着以后你可以坐在家里,戴着虚拟现实头盔,假装自己是在演唱会现场了。
虚拟现实视频直播公司NextVR在演唱会直播上也有了大动作。今年5月,NextVR宣布将和LiveNation进行合作。LiveNation是美国著名的活动推广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举办的活动次数已经超过2万5千场,包括诸多全球知名明星的演唱会和表演。两家公司的第一次直播合作将会在今年夏天公布。据悉,两家公司随后将持续一系列的活动直播。为了准备数百场演唱会的直播任务,NextVR甚至推出了自己的VR直播专属卡车。
此外,世界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正式加入VR直播阵营,宣布将在Youtube网站上加入360°全景视频直播功能,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明星演唱会。
在中国,米多娱乐推出了vr视频软件miidol,用户可以在这里感受到VR直播的体验。由芒果台从韩国MBC引进的歌唱真人秀《我是歌手》收视率位居前列。今年2月,《我是歌手》与米多娱乐高调联手进军VR演唱会直播。据悉,这是全球首次将VR视频技术运用于音乐类节目当中。米多娱乐是VR全景娱乐视频平台,目前主要提供VR创意内容制作与定制眼镜销售,已经与鹿晗、尚雯婕、汪峰等多位艺人合作。而通过VR技术,《我是歌手》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坐在舞台上欣赏歌手的表演,歌手与观众的距离更加贴近,也弥补了不能亲临节目现场的观众们的遗憾。
虚拟现实与演 唱会直播相结合,不仅将给观众带来更近距离的现场感,而且非常可能突破目前的演唱会商业模式,为音乐领域带来难以预料的颠覆性影响。一个可以预期的现实是,传统的演唱会仅仅有门票收入,销量最多几万张,而虚拟现实演唱会则有可能被数百万、上千万人收看。即使虚拟现实演唱会价格很低,但收益却会显而易见的增长。对于从事音乐产业的人来说,这样的诱惑显然是难以拒绝的。未来付费体验VIP位置的虚拟现实演唱会,甚至可能成为一种主流的演唱会模式。
用虚拟现实看新闻直播
很多重大新闻事件,如果还是通过文字及图片视频传播,其内容感受已经不足以打动用户,很多人希望在重大的新闻现场得到真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奥运会的开幕式、卫星发射现场、重要的会议现场、军事演习、新闻会等等。
采用虚拟现实与新闻直播相结合,将使新闻的时效性更强,使新闻事件更具有现场感,能更为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更能调动观众的积极参与。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虚拟现实新闻直播还能省略节目制作、播出的许多环节,同时也保证了现场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耗,还新闻以本来的面目,以原生态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甚至各种细微的差错也无法回避与修正,这种真实性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
很多专家指出,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在今天乃至今后传媒格局中都将占据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虚拟现实新闻直播甚至将成为重要的媒介入口并将带领媒体进入下一个时代。
《纽约时报》是第一个在虚拟现实新闻直播吃螃蟹的人。《纽约时报》于2015年推出一款名为NYT VR的的虚拟现实App,已经可以在App Store以及Google Play中下载。《纽约时报》新的VR产品NYT VR将不只是简单的App,它代表的可能将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为了大力推广这款新产品,《纽约时报》可谓不遗余力,他们在产品上线的同时宣布,将为所有美国国内家庭订阅户免费发放Google Cardboard,以便大家能使用这一全新技术和产品。
传统的观众在接收新闻内容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存在,这种视角让受众成为了旁观者,很难感受到新闻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当新闻与VR技术对接起来,人们观看新闻的视角从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一人称,更具真实性。
以《纽约时报》的《The Displaced》视频为例,当受众抬起头就能看到投放救援物资的飞机从头上穿行而过,随后食物从空中落下;在《Walking New York》中,受众可以从天空中直升机的视角俯视纽约全城,这些都是大多数受众不曾有过的体验。受众依靠转动头部观看周围环境,告别了被动的信息接收过程,更主动地参与到了传播过程中。
其他新闻媒体的尝试还包括:《经济学人》用VR技术让一座被IS恐怖组织破坏的伊拉克博物馆“重现人间”;BBC研发部使用360度全景视频报道突发事件;ABC News则与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公司Jaunt合作,以360度视频记录下朝鲜之旅。美国最大的通讯社美联社也已经开始尝试利用虚拟现实进行报道,比如美联社与VR制作公司RYOT合作了项目“寻找家园(Seeking Home)”,描述法国加来难民营的生活。
中国国内的VR内容制作企业兰亭数字和新华社合作为深圳滑坡事件做的VR直播也取得不错的反响,不到24小时的点击量是64万人次。所以从用户角度来讲,虚拟现实结合新闻直播是一个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
旅游直播,你无法拒绝的视角
旅游的本质是生活在别处,是在路上的感觉。所以通过VR设备来做虚拟旅行是有违旅行本质的。不过,鉴于有一些地方很多人不可能直接到达,例如发生战乱国家,或者由于交通不便极难到达的地方,如珠穆拉玛峰、新疆的天山天池、遥远的大溪地等,这些地方对于普通人是遥不可及的,但旅行爱好者是希望能过去到这些地方的。另外,很多人想去旅行,又没有太多资金和时间,但是可以跟随别人的脚步进行同步旅行,这种体验,很多爱好旅行的人是难以拒绝的。
旅游业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即使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全球旅游业依然逆势发展,连续多年呈现增长态势。来自世界旅游组织(OMT)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旅游收入上升了3.6%,总计1.4万亿美元,连续4年旅游业增速超过了世界商品贸易2.8%的增速。
目前国外一些旅游目的地已经开始尝试虚拟现实与旅游结合。去年12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旅游局了以头戴式显示器为载体的《狂野自然,尽在我心》虚拟现实体验计划,通过一部3D交互视频,让旅游者仿佛身临其境,以沉浸式的方式领略该省的无限风光,从而成为北美地区率先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宣传旅游目的地的市场推广机构。
今年4月,暴风科技已经携手澳大利亚旅游局,开启“VR+旅游”新生态。据悉,暴风全媒体平台将上线全景的澳旅风光VR视频,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堪培拉、白天堂海滩、福斯克湾、悉尼海港、大洋路、罗特尼斯岛、凯瑟琳峡谷、林肯港这些澳洲风景名胜,开启上天入地的“上帝视角”。此外,暴风科技将为澳旅提供全套的VR技术解决方案:对澳旅的VR视频进行全平台传播,线下暴风为澳旅门店提供VR产品支持,量身定制暴风魔镜4与纸魔镜,让全球用户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前,即可通过官网及门店体验澳旅人文风情、旅游美景等。
作为国内最大的体育赛事转播平台,CCTV5的动作一直是行业的风向标。中国篮协近日就表示,新赛季央视每周将转播7场CBA比赛,比目前对NBA的转播还多1场。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直言,他更看好CBA的收视前景。江的话也让新赛季的CBA与NBA之间产生了一丝火药味。
最近几年,NBA步入了“后姚明时代”,这让在地域和情感上的贴近性等优势日渐显现,而且由于不断有NBA球员加盟,CBA得以迅速发展,甚至获得了超越NBA的受关注程度。这也让外界愈来愈多开始关注CBA与NBA之间的“火拼”。
不过冷静来看,CBA目前的繁荣还只是空中楼阁,CBA的商业体系还远不足以支撑它未来的长期发展,更谈不上对NBA产生实质性的威胁了。虽然新赛季CBA的广告赞助收入创下历史新高,但从商业模式上来看,CBA还相当稚嫩。
对于CBA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偷师”NBA先进的经营理念。在商业层面,双方的距离甚至远比竞技场上的差距要大。CBA目前连最基本的电视转播权受益都很难拿到,而NBA早已不满足传统的商业模式,开始拓展新的收入渠道了。
秦立民,信中利资本集团合伙人、中视环球汽车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他拥有超过25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曾担任中国新荣国际投资集团副总裁、爱迪安集团公司首席运营官、中国基和投资集团首席运营官等职。目前专门负责以中国越野拉力赛为标杆的时尚体育投资与运营。
2月22日上午,他在公司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口第一句就感叹道:“我很容幸成为信中利团队中的一名合伙人。这是汪总对我的信赖,同时也是他给予我的一个挑战自我的舞台。”他认为,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心胸豁达,视野开阔,汪潮涌董事长有别于其他投资家的最大亮点就在于他拥有宽阔的胸怀。目前信中利从事的帆船和汽车赛事投资,正是人类挑战自我精神的一种展现,同时也在为市场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打造“中国的达喀尔”
一般而言,为了降低损失本金的风险,创业投资在投资早期项目时往往会先投入较少资金加以尝试。但在这个拉力赛项目上,信中利可谓投资巨大。一直以来,鲜有VC/PE投资体育产业,为何信中利会逆势看好越野拉力赛呢?
秦立民告诉记者,首先,在国际体育市场上,中国人主导的项目影响力都不大,市场亟待开发,并且有足够的拓展空间;其次,国内的体育产业投入较少,信中利想带动更多的投资家一起关注这块实体经济;第三,目前市场上比较缺乏体育休闲项目的投资模式,汪潮涌董事长欲借此机会探索并尝试体育经济的盈利模式,为投资家开辟一个新途径。
秦立民认为,最后一个因素是信中利投资拉力赛的最重要原因。汪总本人很想做这件事,同时也希望通过举办拉力赛给中国汽车工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秦立民说,这项赛事的比赛路线设计紧贴主席去年提出的“西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从北京发车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向西部行进,旨在打造一个“中国的达喀尔”。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虽然国家对其投入很多,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举办拉力赛有望为这些地区的发展提供新契机,进一步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现代人提供一个重新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体验机会。这些因素,也是信中利投资拉力赛的巨大动因。
收入渠道不断拓宽
去年是信中利投资越野拉力赛的第一年,直接投资金额约为人民币6000万元,间接投资约数千万,其中包括为拉力赛投入的多方赞助,包括户外品牌“骆驼”系列、风神轮胎、长城赛弗、珠海丽日等,中国电信也提供了海事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来自各品牌的赞助为赛事提供了诸多便利,而随着合作伙伴央视体育频道对比赛的转播,这些品牌的曝光度也大大提高,可谓实现了多赢。其中,骆驼品牌在去年“双11”期间创下的近4亿营业额,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越野拉力赛的宣传。
目前,我国大部分拉力赛选手都选择去法国受训。有西北某市的领导向秦立民表示,当地可拿出部分土地,由信中利进行与拉力赛相关的永久性经营,包括建设车手培训基地等。此举既能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也能促进赛事的整体经营模式走向成熟。
总体来说,去年的拉力赛项目已经带动了诸多行业的发展,如物流、汽车、装备、赛事转播等,投资前景一片光明。秦立民还表示,他们希望今年的赛事能实现成本收益的平衡,之后将走上盈利的道路。项目团队也会尽力为投资人创造收益,让他们看到回收投资的可能性。
五年超越100亿
以往的体育赛事之所以盈利性较差,投资机会少,主要原因在于体育项目被局限在一个小众范围内。秦立民力图为拉力赛注入“嘉年华”的文化元素,同时注重产品上下游的对接,以此开拓旅游市场,将其全面打造成一项成熟的产业化体育赛事。
在秦立民看来,体育休闲产业的盈利来源主要有四方面:
首先是赞助。任何体育赛事都离不开赞助商的支持,活动赞助不仅是传播品牌的方式,更是一项潜在的投资,关于这一点,去年拉力赛赞助商获得的巨大投资效益就是明证。
其次是门票收入。考虑到市场培育问题,去年举办的首届拉力赛实行免费观赛。而随着赛事的逐渐成熟,体育嘉年华的门票收入将成为投资盈利的一个重要来源。
再次,开发销售相关衍生品也将为拉力赛带来收益。体育赛事能带动周边产品的发展,例如越野汽车模型等拉力赛纪念品以及授权产品等。专门为赛事设计特殊产品也是盈利途径之一,秦立民说,他们计划研发一些新产品,比如赛事的专供食品饮料等。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产品,而这也正是投资机会所在。
最后,是版权收入。赛事的转播权、纸质及电子出版物、影视产品,以及来自互联网新媒体这方面的收益都将成为投资收入的重要来源。秦立民相信,未来这块收入将十分可观,随着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来自版权方面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实物和资金赞助。
通过赛事拓展,秦立民还希望将西部的壮丽山河风光呈现在国人面前,以此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在进行旅游路线推广时,可以开发赛事沿途的商业土地,建设旅游宿营地,开展适合当地条件的飞机、热气球观光等相关旅游服务。此时,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在当地的畜牧、食品、工艺品等行业找到新的投资机会。开拓西部投资渠道,正是赛事希望达到的效果之一。“今年我们可能会联系一些相关机构,比如港中旅、首旅这样的旅游行业大型国企,通过拉力赛这一契机,与它们合作开发西部旅游经济。”
赛事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是投资体育赛事的一个重要盈利渠道。秦立民表示,将来可能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中国摩托运动协会共同合作开展车手的选拔和培训。
除此之外,秦立民计划在培育出成熟的汽车赛事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兼并收购更多的体育赛事公司,全面发展休闲体育项目投资。希望从资本运作的层面去挖掘和培育市场,解决之前没有解决而导致赛事影响力不够的各种问题,包括资金的问题、关注度不够的问题等。
基于以上蓝图,秦立民对未来有着良好的预期,“5年之内,拉力赛创造的经济效益肯定要超过100亿。这不是一个空洞的预测,来自去年赛事的各项数据完全能够支持这个估计。我们不应当仅从赛事本身来看赛事,因为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比赛地获得的旅游收益、相关行业获得的新的发展机会等都属于赛事创造的间接效益。在此过程中,投资方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会上,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尚帕涅,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等嘉宾分别进行致辞和主题演讲。
围绕“未来生活”创变者论创新发展之道
4月22日下午,首场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创变者专场活动举行,多位国内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创变者”演讲者围绕“未来生活”这一主题建言献策,开启了一场分享创业创新故事的思想盛宴。
贝瑞和康CEO周代星以“基因、疾病、测序和健康大数据”为主题发表演讲。周代星说,基因技术是目前健康医疗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方向。从各个角度看医疗,最终归结到还是和人自身的状态有关,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还是基因的问题。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要将基因检测行业和保险业、体育业等其他行业密切结合起来,通过科技手段把更多的健康和幸福带给更多的家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市场已经达到了一个分水岭,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史克浪体育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斯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讲述了体育精品IP如何实现创新。黄斯沉说,信息化的时代下,每个人掌握信息的工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直播APP的出现使得体育赛事也需要发生改变。从体育赛事来讲,一定要提供不同的服务和旅游、全民健身、企业拓展以及互联网的个性化的社区相结合,以此来不断丰富其商业模式。
近几年,共享经济在国内已经渗透到了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共享衣橱”带来了新一轮商机。“女神派”创始人兼CEO徐百姿以“让美丽实现共享”为题发表演讲。“通过调研发现,现在的女性每月平均要买3到5件衣服,年轻人不允许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反复出现同样一件衣服。”徐百姿说,快时尚的概念下,每年大量丢弃的服装跟生活垃圾一起被淹没,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共享衣橱”的出现,让消费者从“买衣服”改变成“租衣服”,可以用更少的Y金穿更多更好看的衣服,也让共享经济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如何颠覆传统娱乐产业的发展?火乐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兴博说出了他的看法。陈兴博认为,设计师做产品时,一定要做视角的创新、技术应用的创新、流程的创新、产品服务的创新、体验交互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让完美的视觉、合理的功能、便捷的操作、正确的沟通方式和一个非常好的定位形成一个循环,这样才能带来一个品牌效应的不断提升。
焦点论坛聚焦消费升级与产业再造中产阶级将成消费升级中坚力量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的生产方式正在重塑,消费需求改变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是什么?4月22日,绿公司年会的焦点论坛之一――消费升级与产业再造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内外知名企业掌舵者及外国驻华大使齐聚一堂,共话消费升级大环境下产业再造的机遇、模式。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认为,今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的已经不仅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加服务加体验。很多人开始真正为服务买单,甚至情感变成了一些产品的核心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产品的交易价值开始往使用价值上转换。
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宝乐表示,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将成为消费升级的推动者和中流砥柱。当“十三五”结束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而且会有更多的中产阶级家庭。
打造“被窝剧场”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调查显示,超过65%的用户用平板电脑观看电视、电影和视频,是除了浏览网页外的最主要用途。而随着3G业务及WIFI无线网络的普及,使用智能手机观看长视频的用户群也在逐渐增加。曹阳介绍,PPTV网络电视也与易观等调研机构合作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使用习惯,在针对2000万PPTV客户端的移动终端使用人群的行为调查中,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智能终端用户在一天24小时中收看视频的时间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表显示了不同智能终端用户在一天24小时中收看视频的时间分布比率。可以看出,iPad和iPhone上的视频收视的高、低点都比较统一。在对用户精准定位的基础上,PPTV基于用户收视集中的时间段,对各平台智能终端都进行了内容的优化调整。针对午间收视小高峰和用户休息时间长度的限制,PPTV的“微电影”剧场在上午10点首页上线,每天一部轻松明快的微电影推荐给用户,既填补用户时间碎片,唤醒大脑皮层的快乐细胞,也最符合用户的欣赏需求。而到了晚间的收视黄金强档,PPTV凭借丰富的版权资源库推出了“被窝剧场”,每晚不同主题,为用户打造专属的晚间私人影院。通过时段和内容方面的量身定制,PPTV旨在带给用户“在合适时间欣赏合适内容”的最佳收看体验。
锁定韩剧热潮2012年3月8日,PPTV网络电视宣布多终端重点内容品牌之一“火热韩剧”板块正式登陆iPad客户端,同时为喜欢韩流的女性用户们特别打造的“女王们节日快乐!——韩流频道特别专题”也同步上线。
根据易观调研显示,在主要一线城市中,iPad网络电视用户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大学以上学历最高达72%,40岁以下用户占90%左右。而韩剧观众群女性约占60%,韩剧受众集中在39岁以下,大都拥有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早在2011年年末,PPTV就一口气未来三年总时长超13500小时的韩国热播剧的独播权。“韩流频道”与客户端同步,不仅有上百部热门韩剧同步放送,还会将最当红的韩国明星动态、最劲爆的韩国流行音乐以及深受观众热捧的韩国爆笑综艺节目第一时间送达给各个用户。另外PPTV已经展开了韩流平台“K(Koreal计划”,加强在韩乐、韩星、韩商等几个方面的资源互动,一系列自制韩流节目也即将在iPad韩流频道中推出。
视频直播直播里面最火热的,当属体育赛事了。与拥有超过90%的韩剧独播权一样,PPTV网络电视长期拥有多类顶级体育赛事的独家版权。2011年11月,PPTV重金打造的“PPTV激情体育季”在11月上旬正式启动,将英超、意甲、西甲、网球、NFL甚至国内cBA联赛等大型赛事直播版权尽揽怀中。在直播板块的灌篮频道、英超频道、精英体育等多个体育赛事直播频道均可收看各类赛事,完全解决了以往用户在户外或移动途中无法观看比赛的困扰。
“至于为什么我们今年我们才在移动客户端推出直播的功能,一方面是技术解决的问题。技术进步不断提升对App的功能需求,包括清晰度、流畅度、直播功能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考虑了人们对移动终端的视频需求。”曹阳说,“毕竟它跟PC端不同,屏幕大小有限,频道的选择也不如PC上操作方便。那么,在有限的版面之内,肯定还是先推出重要的功能模块。同时,它跟人们的需求变化也是相关的。人们最开始拥有移动终端上的视频应用,多数是能流畅地在线看视频。至于是不是直播的,诉求没那么高。当人们逐渐加重对移动终端视频应用的依赖,原先在网络上或者电视上有的功能,也逐渐希望可以出现在应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