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19 14:5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推动智慧交通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推动智慧交通建设

篇1

各镇(街、园、区)教管办,县直各学校、幼儿园:

为深化家校社共育,今年以来,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根据祖辈家长“隔辈教养”和两代家长家庭教育代际衔接实际需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祖辈家委会”建设,将家校沟通延伸到祖辈家长,牵手三代人,亲子共成长。根据市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祖辈家委会建设,推动亲职教育不断深入开展,通知如下:

一、要优化制度建设,加大课程供给力度。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祖辈家委会”工作机制,明确“祖辈家委会”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做到两支家委会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加大课程供给力度,量身打造丰富健全的适应不同学段家长的课程体系,以制度和课程建设保障和推进祖辈家委会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加强培训力度,拓宽祖辈家长参与渠道。要依托家长学校、学校家委会、家长接送区等载体阵地建设,加大对学校教师和两支家长队伍的培训力度,传递正确的育子理念;要通过隔代育子沙龙,祖辈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祖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探索家校合育新路径,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高度和精度。

三、要积极推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单位在建设“祖辈家委会”、推进亲职教育、深化家校社共育方面的经验做法,请及时报送。教体局将择优推荐上报,凡是被市局整篇宣传推介的,将直接纳入下一年度政府成果奖认定范围。

篇2

2010年6月30日,长株潭被列为全国12個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之一。加快了通信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了城市光纤到楼到户、农村光纤到村,开展IPTV和家庭多媒体平台和手机支付平台等融合业务试点;加快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出了视频点播、高清电视和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新业务。2011年5月,长沙正式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以工业信息化为重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智慧产业”。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和两型化发展。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保障、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社区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记者从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目前“智慧长沙”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在三年时间内,将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实现全域光网通达,中心城区Wi-Fi无缝覆盖。一個有线、无线有机整合的宽带城域网络体系将形成,市民将能享受到便捷的网络。到2014年,全市光纤网络覆盖家庭用户累计超过300万户,每100户中,要有95户以上是光纤入户;城市家庭平均带宽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农村家庭平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以上;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200G以上。

“智慧长沙”的物联网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应用云平台,将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结合天网工程信息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交通违法鉴别系统资源等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采集处理和数据交换,在一個平台上实现对不同行业的管理应用服务和资源共享,打造通用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城市物联网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平台,开创“智慧城市”建设新时代。在城市城区安装实施提供若干個RFID热点基础数据采集器,对目标区域热点轨迹全覆盖,实现对人和物的管理。包括“信息云”和“安全云”两部分,其对应的服务分别为“城市信息化应用”以及“城市安全管理”,云服务平台具备任意兼容扩容的功能。

物联网交通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城市交通监控平台、交通诱导系统和智能交通灯系统,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在系统采集到的各类交通数据的基础上,整合机动车、驾驶人资源库、各类业务数据、警情信息等数据,建立综合研判库。以交通拥堵、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黑点分析为基础,开展综合分析研判,进行数据挖掘。通过GIS平台实时地、直观地展示交通管理态势,为指挥决策和管理对策提供依据,全面提升交通秩序。

三大示范工程

五年内,湖南将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特别是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目前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智慧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在“数字湖南”的总体框架和部署之下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未来五年,将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和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无处不在、全面覆盖和充分感知城市各部件的智能网络。建成一批成熟的面向民生、环保、城市服务、能源、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应急指挥能力。积极探索智慧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环保等系统建设模式。

智慧长沙也将加大对三大示范工程建设的力度。智慧产业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包括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进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取得突破性发展。重点抓好“数字企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安全生产与节能降耗、食品安全智能监控等试点。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程,

篇3

智慧城市带动安防行业

2008年以来,有关于智慧城市的话题在全球持续升温,在中国更是掀起了一番建设热潮。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及省会地区都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据统计,目前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已超过400个,有权威机构预测,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的IT规模投资将会突破2400亿元。未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继续展现巨大的潜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其中有安防需求的领域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楼宇等等,这些领域均是智慧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模块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智慧城市项日的大规模推广,智慧城市建设究竟是如何进一步带动安防行业规模的?

从应用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安防产品的融合。原有的安防系统建设方式通常是条状的,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之内,通常只用于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随着“平安城市”建设开始融入整个智慧城市系统,安防企业存智慧城市五大子系统中可参与的范围也从传统的“城市安全”模块向“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能楼宇”和环境监测等应用模块拓展,行业应用向大型化和综合化演进。例如,以往视频监控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满足重点路U的安全监控需要,而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下,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开始向道路的流量监测和电子警察等功能拓展,交通监控摄像机的设置密度极大增加,一些前端摄像机甚至已经开始具备智能识别的功能,并能与报警系统联动。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了应用领域间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则为安防企业基于自身技术优势扩展业务链条奠定了基础。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安防技术的升级,从而带动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智慧的要求下,以视频监控为代表的安防领域技术升级不断加快,高清、智能、联网趋势已经确立。尤其是安防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前端摄像头的智能识别和智能分析功能不断完善,未来可以在智能交通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应用到一些非安全相关类的应用当中,如零售业和服务业。因此,除了新建项日应用智能化的比例不断提高之外,未来系统改造升级过程中应用智能化产晶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些技术升级因素都将推动安防市场规模的扩大。

伴随着智慧城市加快推进,中国安防产业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并保持每年20%至30%的高成长率。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安防产业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4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4年的4300亿元,复合成长率为170%,2013-2014年安防设备市场和安防营运服务市场的发展有加速趋势。

根据中国安防行业预估,2015年中国安控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千亿元,其中影像监控系统产值将突破l千亿元,市场范围不仅涵盖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也不断快速发展。

政府项目是重要推手

据悉,目前社会生活信息化、智能交通和平安城市等领域仍是项目推动的主要方向。因为这些投资拉动型领域与政府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关,既可以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也可以提升政府执政管理的成效,是安防市场空问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在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产品产值在全部物理安防产品产值中占比超过50%,是搭建整个安防系统的最重要物理基础,因此也成为安防行业最先发展的领域之一。

篇4

智慧城市具有两大基础:一是快速革新的传感、通信、信息技术组成的技术基础,二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创新基础。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智慧认知提供了可能。

(一)物联网是实现透彻感知的信息接口

智慧城市本身应该是可测量、可监控、可分析的,因此需要更多元和全面的感知接口。物联网底层有很多感知对象和感知单元,通过网络汇集,通过应用实现智慧决策。一方面,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感知手段超越了一般性传感装置;另一方面,感知的客体更加丰富,包括各项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人的活动状态、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等。丰富的感知设备是智慧城市必要的信息接口,多元的感知主体是提升“智慧”能力的信息来源。

(二)大数据分析是实现全面智能化的技术方法

智慧城市之所以“智慧”,其核心是快速反应、主动应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快速反应、主动应对提供了可能。物联网运行必然产生大数据,如医疗,大城市的医院每天门诊上万人,全国每年住院已经达到了两亿人;中国联通的用户上网记录为一秒钟83万条。使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判断城市的运行模式、特征,如交通拥堵的原因、犯罪率高发地区的社会特点、城市居民行为的时空规律等,是全面智能化的必要技术方法。

(三)云计算是实现系统性运作的有力工具

传统的无线城市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多个应用平台,但是平台之间的相互独立形成多个数据孤岛,存在共享水平低、利用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智慧城市理念中的系统性运作,需要高效整合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实现数据共享、系统运作。云计算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资源整合,能够提供更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

(四)以人为本是实现创新激励的理念转变

智慧城市建设将使得城市管理以“自治”为主、城市管理创新以人为本,逐步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建构。在这种创新机制下,政府的角色是平台构建者、机制供给方、服务提供方,管理需求由城市个体提出并融合,形成自我学习式、智能式的管理模式创新。例如城市交通管理中,出行者根据拥堵情况和停车位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出行、选择非拥堵地段,每个个体都成为交通秩序的维护者。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

从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看,新技术体系和硬件平台搭建、理念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全周期的建设时限必然很长。我国各城市基础条件各具特点,在推进智慧城市战略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建设模式。

(一)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促综合提升

创新驱动型路径以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核心是用技术创新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整体提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如深圳市以完善智慧基础设施、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推进“三网”融合为突破口,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南京市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促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二)以智慧产业为导向促经济转型

产业驱动型是以智慧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为核心推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转型。部分城市具备传感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优势基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助力智慧产业发展。昆山市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制造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0%、12%,因此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无锡市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家传感网络创新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巩固、提升和扩大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先发优势。

(三)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促管理变革

这种模式强调社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一批示范应用工程,逐步深入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如以实现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为目标的智慧交通建设;利用现代电子口岸和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的智慧物流建设;以搭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药品管理监督为目标的智慧医疗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响应能力的城市综合管控中心建设等。代表性城市包括昆明、昆山、佛山等。

三、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从理念提出到应用实施,需要逐步实现商业化、智能化、管理服务现代化一系列模式突破,而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理念不清、内涵不明、效益不彰、保障不力等问题。

(一)贪大求全、理念不清

在全面感知和充分互联的信息化网络尚不健全、社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的条件下,部分地方政府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布局贪大求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社区、智能税务、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一系列建设计划纷纷出炉,是对智慧城市内涵的理解偏差。全面铺开的模式,只是换了标签,炒了概念,可能导致难以突破任何领域。

(二)资金缺位、产业乏力

据中国数字城市建设中心预计,两批试点智慧城市建设总应用投资超过1.6万亿元,其中,财政投入占25%,申请银行贷款占20%,企业自有资金占33%,其他资金来源占22%。然而仍有不少试点城市仍未开始智慧城市实质性建设,仅停留在规划阶段。相关投融资模式及体系未臻成熟,项目资金落地困难,产业化进程乏力。

(三)安全性弱、挑战升级

大数据则智慧城市商业化的核心,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甚至包括智能手机上的微博、微信等软件的用户数据采集端口,都可以向第三方开放。由于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缺失,存在个人隐私保障难、数据安全性弱的问题。随着去年8月的美国“棱镜”事件不断发酵,网络信息安全警醒着各个行业,也给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合法开发和利用带来诸多挑战。

(四)机制不全、配套不足

一是缺乏一套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真正通往“智慧”的道路仍然艰辛;二是业务部门条块分割顽疾未除,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结果只能是进一步加剧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三是社会创新、民众参与程度不足,民众对智慧城市成果的了解偏少,城市管理的客体中心难以体现,必然偏离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智能化”的初衷。

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风险

未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走,在这中间要防范各类理念、技术、经济等各方面风险,避免智慧城市建设步入另一个困局。

(一)理念风险:概念复制、模式趋同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导入基本遵循了IBM 所提供的特征描述与架构设计,这将面临外部概念复制风险,未必能有效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次困境。同时,不少城市借鉴其他城市暂时领先的建设经验,这种建设模式的趋同化将会加剧同类城市竞争。

(二)技术风险:非自主性、安全威胁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技术链仍然不够完整,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如在传感器领域,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的芯片依赖国外。广泛使用国外技术和产品将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核心技术所有国可以根据需要实施定向性、隐秘入。

(三)经济风险:基础薄弱、链条不全

产业基础薄弱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二、三产业占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信息产业发展不充分并处于产业链低端、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产业基础薄弱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以物联网产业为例,以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集成系统为代表的中游产业、以末端应用为主的下游产业薄弱,产业链断环现象明显。

五、推进我国智慧城市稳步发展的策略设计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稳步发展,应结合城市特点、产业基础和管理需求,分阶段推进,不断根据社会民生需求、技术革新趋势变化来调整推进路径,逐步从技术导向走向人本导向的建设目标。

(一)理念层面:认清管理需求、探索特色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这就需要城市的管理者认清城市的现实管理需求:最急迫解决的有哪些问题、在现有技术手段和机制下哪些问题的解决具有可行性、未来城市发展可能遇到哪些新的管理需求等。具体来说,一要明确建设目标,是促进城市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转型、还是改善城市管理的特定环境或模式;二要选择合理切入点,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切入点和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社区等应用切入点;三要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保障分步实施的每一段能够切实为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打好牢固基础。

(二)机制层面:突出规划设计、强化机制创新

应通过认真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统筹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和重点。同时,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系列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咨询指导、信息联络等相关工作机制;二是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物联网建设标准等技术标准;四是尽快出台相关信息安全规范,保障未来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数据安全。

(三)技术层面: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智慧能力

主要把握两方面内容:一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平台搭建等;二要着力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驱动技术发展,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市场机制、管理体制、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篇5

“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智慧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构造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建立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形象地说:“智慧城市=智慧+互联+协同”。

一、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迄今为止,全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超过150个,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确定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计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虽然衡水市没能进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但衡水市政府对建设智慧城市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基于智慧城市建设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抢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城市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建设理念,早在2011年就制订并出台了《衡水市电子政务2011-2015年发展规划》。2012年9月,衡水被确定为“智慧生活”首批20个启动城市之一,衡水人民正齐心协力,用“智慧生活”为衡水进一步向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而努力。

二、智慧城市实现的关键

“智慧的城市”实现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综合考虑城市中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等各个因素,并发现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

三、智慧城市的系统组成

智慧城市由以下几个核心系统组成:

1.组织系统:为城市居民的公共安全、健康和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业务/政务系统:工商业与市民所面临的政策和管理环境。

3.交通系统:为市民出行提供顺畅、便捷的交通环境。

4.通讯系统:是民众进行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的通道。

5.水和能源系统:水和能源是智慧城市为经济和社会活动提供的两个必要的公用设施。

四、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功能

智慧城市根据服务的领域不同,主要应用功能包括数字政务、数字产业和数字民生等三个方面。

1.数字政务

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为核心,以关键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为保障,推进无线电子政务,加强基础数据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数字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对道路收费系统、智能交通卡系统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服务,帮助城市进行路网优化分析,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城市事务管理的日处理能力,使城市管理更便民、更高效,提高民众满意度。

(2)政务热线。政务热线系统是政府集中联络服务中心。通过政务热线可将公众对政府各部门的服务请求进行集中统一的处理和回复。可通过语音、视频、WEB、WAP、短信、传真、邮件等多种途径为公众提供服务。

(3)应急指挥。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综合应用互联网、无线集群、GIS、卫星通信、无线通讯、音/视频、快速网间数据交换、决策支持等多种技术。调用、组织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的已有系统和信息资源,各子系统发送重要的事件消息给城市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对这些事件进行协调处理,提供指导性的处理方案。

(4)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系统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包括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2.数字产业

新的技术模式正在开启数字产业的新时代,数字产业的新时代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模式。

(1)数字景区。衡水湖国家湿地保护区作为旅游景区,将从开始的内部信息化走向互联网,从单纯的信息管理走向以服务为本的协同一体化服务,做到四上(手上、桌上、车上、路上)全程服务。旅客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咨询平台或手机等可咨询或查看景区信息,数字景区是将景区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学习、工作、咨询融为一体的景区数字中心。

(2)数字物流。数字物流解决方案基于无线网络、移动终端、PC终端的应用托管和平台服务,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站式”综合信息化服务。

3.数字民生

数字民生提供智能家电、远程抄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监控等和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智能服务。

(1)数字医疗。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和医疗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支撑起丰富多样、跨地域、实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如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孕婴保健、区域医疗等,高效地服务于大众,从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数字社区。通过公用通道及电梯闭路监控系统不间断地监视小区内部环境,及时发现并锁定可疑人员,启动自动报警程序,与小区周界联防系统实现联动控制。

五、结语

“智慧城市”将带给我们全新的信息化服务。不仅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效用,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为落实2021年市委1号文和《南京市关于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1年行动方案》(宁新产业办〔2021〕1号)要求,2021年全市将1000个应用场景,其中下达我区80个以上应用场景的目标任务,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应用场景一般是指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对新技术新产品有应用需求的各类工程、项目。通过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可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助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在搭建主体上。应用场景可分为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类别,不完全由政府主导,更强调政府“搭台”,企业“出题”和“答题”。搭建主体可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企业等各类主体。

——在技术应用上。通过对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等产业链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系统性解决方案完成搭建,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落地验证或迭代升级。

——在项目特质上。应用场景必须具备开放性和吸附性,通过对外合作,完成场景建设。通过场景建设,对外输出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在建设方案上。应用场景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投资主体,经过论证项目切实可行,一般为在建项目,或者已经具备建设实施的基本条件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

二、主要目标

加快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培育和壮大新增长极,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成果应用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有力支撑更高水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建设。2021年,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80个以上的应用场景。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产业发展,开发一批经济数字化应用场景

1. 拓展数字化制造场景。加大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应用场景开发力度。围绕数据采集和感知、高清视频、机器视觉、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数字孪生等六类典型应用场景,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施企业内网升级工程,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应用5G、IPv6、TSN、工业PON等新技术部署企业内网,实现生产设备的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加快促进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未来网络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各园区)

2. 拓展数字化文旅场景。结合零售、餐饮、出行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应用场景开发力度,助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兴服务经济发展。围绕内容创作、设计展示、信息服务、消费体验等文化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视频、5G、VR等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深挖采集重点旅游区域基础数据,导入VR、AR能力,建设以社交媒体为主导的营销渠道,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商务局,区委宣传部,各园区)

3. 拓展数字化消费场景。提升潮流街区数字化消费场景,激发数字消费潜力。积极引入新零售新服务业态,打造汇集5G应用、刷脸支付、网红直播为一体的新消费商圈,建设环境舒适、购物便捷、科技感强的网红街区,塑造城市消费新形态。推广直播线上带货等新场景,推动无接触服务向住宿、生鲜零售、物流、金融等应用场景延伸。(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园区)

4. 拓展数字化金融场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金融行业运转效率、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建设数字金融平台,丰富平台应用场景,持续优化平台各功能板块,将平台打造为以技术驱动、生态共建、数据融合、价值共享为特色的数字金融平台。引导金融行业在智能客服、智能身份识别、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量化交易等业务中,拓展“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场景,形成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风险控制系统。(责任单位:区金融监管局,各园区)

(二)围绕城市治理,开发一批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

5. 智慧政务。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重点推进电子证照、电子档案、数字身份等居民个人信息的全链条共享应用。打造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与企业精准匹配,推出数字化服务企业的应用场景。强化新技术在“互联网+”监管领域的应用,推动实现线上监管和“非接触式”监管。(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发改委、信息中心,各园区、街道)

6. 智慧警务。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打造智慧警务应用生态和智慧家园平台,推进智能安防建设。推进政法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及执法监督、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理等全方位联动应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前沿科技为重点,构建符合现代警务机制和社会治理要求的新一代智慧警务体系,做强智慧警务支撑。(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建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各园区、街道)

7. 智慧交通。聚焦汽车自动驾驶与交通安全、智慧公路建设、城市交通靶向治理等领域,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应用示范。实施数据驱动打造“新型公交都市”行动计划。聚焦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等典型应用场景,围绕智慧车辆、智能维护、智慧建设、智慧制造等,推动机器人、环境智能感知及控制、智能安检、北斗导航、5G、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中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建设局,各园区)

8. 智慧生态。积极参与全市生态环境智慧应用平台建设,健全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支持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污染源监管等领域关键产品研发与集成示范应用,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积极建设“智慧园林一张图”。(责任单位:区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城管局,各园区、街道)

9. 智慧应急管理。建设城市安全综合应用系统,开展城市风险多变量预警分析模型研制和城市风险源标注。开展危化品全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形成企业安全信用脸谱,深化建设应用,强化指挥信息网安全边界防护,推进融合通信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信息中心,各园区、街道)

10. 智慧城管。建设城管大数据运行管理平台,推进系统同构、数据同构,提升协同治理效能、问题预警发现能力和处置效率。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等关键产品研发与集成示范应用力度,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建设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及城市安防、交通管理的智慧灯杆,拓展智慧停车、智慧井盖等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城管水务集团,各园区、街道)

11. 智慧建设。构建建设工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建设工程全流程、全区域、全要素监管。推动先进技术赋能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应用场景的开发。(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城建集团,各园区、街道)

12. 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市政领域数字终端、系统改造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推进车站、社区、商场等重点区域5G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扩容,推动家庭宽带千兆、百兆接入普及。推进工业、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物联感知设施部署。探索开展无人机、机器人运转所需配套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建设局、城建集团,各园区、街道)

(三)围绕民生服务,开发一批民生数字化应用场景

13. 聚焦社区生活。开展“美丽家园”行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车牌识别、人脸识别、区域管控、异常行为分析等方面融合应用,推进住宅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安防监控设备增设和改造。逐步提升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利用智慧家园(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协同化、业主自治在线化、居民生活便捷化。(责任单位:区房产局、公安分局、新城房产集团,各街道)

14. 聚焦医疗健康。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入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身份认证等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围绕医院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诊疗等关键环节,加快预导诊机器人、语音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技术布局,推动医院内部流程再造,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拓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影像读片、病症筛查、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各园区、街道)

15. 聚焦现代教育。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开发开放。推动未来教室建设、综合素质评价、在线学习、学业测评、体能测评、校园安全、招生和培训等方面的智能化工作,逐渐形成教育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推动场景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各园区、街道)

16. 聚焦智慧房产。以全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为契机,着重打造市场监测、租赁监管、智慧物业、智慧房安等智慧房产重点示范子项目应用,协同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责任单位:区房产局,各园区、街道)

17. 聚焦智慧水务和电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务业务深化融合,基本完成智慧水务总体框架搭建,统筹推进水务调度、排水管理、河湖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建成智慧水务平台。鼓励面向智能配电网的5G技术融合应用,实施智能化管理,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各相关园区、街道)

18. 聚焦智慧文体。不断提升文化科技融合建设水平,发展数字出版、游戏动漫、影音娱乐、小视频、直播等一批文创应用场景建设。丰富工业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多元化场景内容。(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各园区、街道)

 

附表:1.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登记表

2.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汇总表

附表1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登记表

应用场景

项目名称

 

应用场景

所在区域

建邺区

应用场景

所属领域

¨产业发展:(具体细分领域)

¨城市治理:(具体细分领域)

¨民生服务:(具体细分领域)

¨其他领域:(具体细分领域)

应用场景

搭建单位

 

 

搭建单位简介

 

注:不超过150字

 

搭建单位性质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其他(请注明)

搭建单位联系人

姓 名

 

手机号码

 

应用场景简介

注:不超过200字

应用场景

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二、建设思路和目标

包括对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对本地新技术、新产品的集聚与使用等。

三、建设主体及建设内容

四、进度安排

五、资金概算

六、保障措施(其它)    

可另附页

照片

请提供搭建单位宣传图片1-2张,应用场景项目图片1-2张,照片不小于1MB,照片不要复制在WORD文档中,连同该表放在同一文件夹中一并提交。(如有视频,也可提供)

附表2

重点应用场景项目汇总表

序号

应用场景

所属类别

具体细分领域

应用场景建设区域

应用场景项目名称

应用场景

搭建单位

项目起止日期

项目投资额       (万元)

应用场景概述(不超过200字)

欢迎合作

的方向

是否有本区企业参与(具体合作情况)

是否应用南京市创新产品(产品名称及使用情况)

联系人

联系

方式

1

城市治理

智慧

政务

XX区

XX

单位全称

2020.03-

2023.03

3000

例: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支撑,建设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加快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项目建设将为南京市软件企业提供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应用机会。

……

 

例:1、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2、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3、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

4、数字孪生技术

……

……

……

XX

填:手机号码

2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034-02

1 智慧城市概述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交通拥堵、资源短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设智慧城市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完善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也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1],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2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河南省政府高度历来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移动、河南联通等企业积极参与,务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建设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河南省共有11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多个城市的一些智慧应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2.1 政府高度重视,绘就智慧城市建设蓝图

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从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示范、实施“宽带中原”战略、推进智慧交通应用到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智慧养老应用、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共推出18条措施,加快推进河南智慧城市建设。

2.2 企业积极参与,务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河南移动、河南联通等企业积极参与河南省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为推动河南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2011年河南省政府和河南联通签订了“智慧中原”战略合作协议,“智慧中原”由全省18个“智慧城市”组成。到2014年,河南联通相继与18个省辖市政府签订“智慧城市”建设协议,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河南移动充分发挥基础信息网络的优势,构建了“一个平台三层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南阳、安阳、开封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智慧城市,政企双方达成了“政府主导、移动建设、购买服务”的共识,智慧城市多个智慧应用系统初见成效。

2.3 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河南省大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各省辖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各试点智慧城市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支撑点和切入点,着力加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

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方面,2012年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开展了三批次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河南省共有11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如表1所示。

3 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路径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可以着重从加强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典型智慧应用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确定合理的投资建设模式等六个方面来推动。

3.1 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应用多样化的复杂巨系统,应从政策规划层面、技术实施层面加强顶层设计[2]。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战略引领、需求驱动、问题导向,避免技术导向、项目驱动。要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实际,科学制定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也不能只追求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而忽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效果,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空心化”[3]。

3.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加快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城市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稳定、安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4]。同时,面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建设河南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各部门信息独立的局面,整合公安、医疗、教育、交通、市政等信息,建设信息共享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3.3 加强示范带动,推进典型智慧应用系统建设

加快郑州、鹤壁、济源等11个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推动郑州、洛阳、济源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有点到面,从而带动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领域,分步骤、分类别、有重点地推进。重点建设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人社、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地理等智慧应用系统。

3.4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智慧城市建设离开不先进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撑。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对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相关技术的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为契机,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技术转移和开放合作,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一批主导产业核心技术。

3.5 加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汇聚和共享,而信息汇聚的程度越高,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越高。智慧城市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高度集约化、接入终端的多样化、大数据的高度共享性等都导致智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传统的局部防御和被动防御手段无法适应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的需要,需要寻求一种新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全面网络安全观背景下,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从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人才资源、技术研发、系统平台等方面出发,建立健全智能化、系统化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支撑体系[5]。

3.6 确定合理的投资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都不是理想的情况,需要开放协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多层级的投资建设模式。“政府+社会资本”模式(即PPP模式)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一种投资模式。所谓的PPP模式,就是指政府和企业为了合作共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进一步明确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模式能够破解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资金缺口问题,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6]。在智慧城市建设中,PPP的常见运作方式是,由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合作共建投资平台,合资成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在合同约定的特殊经营权期间的项目运营取得回报。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今后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理的总体要求,做到理性推进、有序推进、协同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定位,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共同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单志广.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J].国家治理,2015.

[2] 仇保兴.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与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

[3] 万碧玉,李君兰.智慧城市创建实践[J].电信网技术,2014.

篇8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广州市正处于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重要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广州的意义深远。广州市及其所辐射的区域经济格外重视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以实现信息应用水平的提升,从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为缓解交通压力和道路拥堵,广州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体系。通过道路收费系统、多功能智能交通卡系统、数字化交通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平台,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等事件的发生,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管理服务工具。

广州市还建设了交通信息感知设施,推广应用传感器、电子标签、卫星导航、交通仿真、社会计算和平行控制等智能技术,提高路网畅通率,打造“智慧城管”模式。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将基本建成新一代网络和宽带移动无线网络,在重点领域建成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感知网络,建成1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和若干个云计算中心,成为汇聚华南、辐射全国的信息资源中心。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2500Gbit/s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Mb/s,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85%,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突破30万个,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85%,传感器节点数量超过2000万个。九成以上的市民将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

到2015年,广州市计划打造宽带广州工程、国际云计算中心、城市海量数据库和智能化管控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自动感知、互联互通和智慧处理,同时还将发展智慧型产业,建设网络商都,提升广州市的电子商务、物流能力。

未来,广州市将广泛应用政府云服务模式,各级政府的核心业务100%实现信息系统支撑,95%以上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发展智慧城市新产业

目前,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成为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志性技术。广州市把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加速“智慧广州”建设,提出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天云计划”。

至2015年,广州市将初步形成云计算基础平台、核心技术、关键产业和推广应用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掌握自主发展的关键技术,争取成为全国云计算应用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逐步建成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

着力推进云计算技术与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创新服务模式,面向移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游戏、网络教育、网络文化、数字家庭等,整合内容资源,发展集约化云计算服务。

此外,广州市积极打造智慧产业体系,在机械装备、精细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重点制造行业,推广适用的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制造系统,推动制造过程逐步向信息化制造的高级阶段发展。促进智慧软件产业发展,创建广州云计算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项目。

同时,广州市还积极建立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南方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南沙港智慧港口建设,大力推广射频识别、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基地和物流监管部门中的应用。

推广智慧应用服务

在智慧城市新应用建设方面,广州市推行电子证照作为法定办事依据,进一步扩大全流程网上办理的政府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范围,提高市民网上办事的便利性;推行电子政务集约化云服务模式,进一步降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制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为了方便市民生活,2013年1月,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在市电子政务中心正式开通。网上办事大厅设置了政务公开、投资审批、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效能监察五大核心栏目,提供1400多项业务网上办事服务,其中有571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涉及市民生活的有婚姻、生育、入学、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等领域,涉及企业经营的注册、年审、投资、基建、认证、缴税、环保等领域,此外还整合了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服务。

网上办事大厅的每一事项均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网上咨询、网上申请、办件查询等各个环节的网上服务,其中全流程网办的事项全部接入了广州市民网页,实现服务事项的个性化推送和查询。

广州市还将启动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智慧人文教育、智能水网、智慧民生服务等一批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同时,将建成智能技术高度集聚、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的先行示范城市,在天河智慧城、南沙智慧岛、黄埔智慧港、数字家庭(番禺)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区域开展智慧城市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相关链接

哥本哈根:欧洲绿色之都

篇9

积淀:嘉兴的历史优势

2015年以来,根据国家网信办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通知,嘉兴市启动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建设工作,与中国电科、华为、腾讯等国内知名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创新型智慧城市的良好局面。

而此前,嘉兴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2012年,嘉兴的智慧电力、智慧交通两个建设项目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2013年,嘉兴市被国家工信部列为30个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市之一,正式开始推进中外智慧城市合作;2014年,成立了嘉兴市智慧城市研究院,整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电科36所、嘉兴学院等科技力量,为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技术等服务。

“可以说,近几年,嘉兴加强了城市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改善了公共服务,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在这一基础上,我们与中国电科合力打造嘉兴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就是希望中国电科在顶层设计中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嘉兴市医疗、养老、城市安全等方面,以全面推进的方式开展设计,带动整个城市的立体式发展,并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关注市民的获得感。”嘉兴市市长胡海峰说。

建设:五个重点的夯实

某天下午2点多,嘉兴市社保办事大厅里,人不算多,市民孙青赶着这个点来办事。不过,这并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她出门前已经通过手机查看了当时的排队情况。“‘市民之家’App有一个排号查询的功能,只要看一下前面有几个人,选人少的时候来就可以了。”孙青说。

孙青所说的就是“市民之家”App新上线的功能,叫“社保顾问”,提供就诊结算查询、医保费用统计等一系列社保服务。“市民之家”App是由嘉兴市社保局推出的掌上服务平台,查水电、查违章、查信用,找政府、找医院等“麻烦事”,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对嘉兴市民来说,几乎已经实现“手机在手,出门不愁 ”的目标。

像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嘉兴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民生活的许多方面已经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智慧”。而对于嘉兴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又该如何开展?

经过充分的分析与研究,确定了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紧抓五个重点:构建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打造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发展融合创新的信息产业、建设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建立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

具体来讲,构建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就是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为市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

打造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就是要推动政府体制机制创新和城市治理方式转变,通过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功能整合和协同运作,提高城市科学治理水平。

发展融合创新的信息产业,就是要以互联网经济强市战略为契机,促进强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建设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就是要结合“城乡统筹、缩小数字鸿沟、均衡发展”等特点,做到城乡信息设施统筹建设、信息资源统筹规划、信息平台统筹管理、信息内容统筹共享、信息应用统筹推广,全面支撑整个城市智慧化发展。

建立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就是要强化新型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形成完善的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统筹建设数据安全、平台安全、应用安全,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的保护,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未来:诗意栖居的愿景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嘉兴的城市面貌正通过基础设施、民生领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逐步实现,越发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嘉兴市新型智慧城市,将聚焦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升级改造,加快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动光网城市建设,全面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光纤进镇入村。届时,全市城乡具备100Mbps到户接入能力,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篇10

智慧襄阳势在必行

通过手机上的“无线城市”客户端,直接查询个人医保、公积金、路况信息;下载襄阳旅游指南手机客户端,游客揣上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在襄阳轻松订餐、订酒店、购买旅游商品;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通过“班班通”工程也能听到名校的优质课程……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智慧城市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可以在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低效、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以减轻城市管理的压力。

在“产业成长 智慧兴城――智慧城市与两化融合深度行”上半场智慧城市活动上,IBM软件事业部资深系统架构师干敏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自我需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交通、安全、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供不应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城市供给和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

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徐科华听完IBM专家对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和如何落地实施的报告后,表示襄阳按照“四化同步”的发展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深刻把握全球信息化深入发展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交汇的时代特征,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初步形成了以政务信息化为龙头、以企业信息化为主体、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为目标的信息化发展格局。同时,全市坚持把信息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大力实施信息化“兴业、强政、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数字襄阳、智慧城市”建设,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电子商务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加快了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当前,襄阳正积极推动以云计算、电子信息和电子装备为核心和基础的信息化建设步伐,积累襄阳未来发展的后发优势,加快赶超的步伐,努力把襄阳建设成为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必将带动襄阳市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信息产业的集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探索智慧初见成效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相继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并进行了一些探索。襄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智慧城市”,就是为解决城市存在的人口大量增加、交通堵塞、污染严重、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下降等问题。襄阳建设智慧城市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探寻“中国梦”、实现“襄阳梦”即建设“四个襄阳”和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

襄阳智慧城市建设,将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六大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使其以一种更加智慧化的方式运行,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居民生活幸福程度以及产业发展水平的一项综合性城市信息化建设工程。智慧城市的目标就是把襄阳变成一座有观感、有体验的理想城市,增强襄阳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气场。

据悉,2013年12月12日,《襄阳“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专家表示,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评审,这标志着襄阳“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徐科华认为,各相关部门要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襄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去,提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可操作性,彰显规划的统筹指导意义。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商业和社会生产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将实现以智慧城市建设增强襄阳发展气场,实现“产城融合”和“四化同步”。

规划先行促成落地

IBM软件事业部资深系统架构师干敏对此表示认可。他说,缺少顶层设计、忽视建设和运营的体制与机制问题,都不利于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他建议,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轻重缓急,配套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具体来说,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建成的系统对于当地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具备实施的基本条件。

据了解,除进行顶层设计外,目前襄阳市已在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公安、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十大领域,部分实现了智慧化应用。除了十大领域外,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等领域也有望得到逐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襄阳将成为全方位互联、高度智能化的城市,政府、企业和广大群众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新生活。

在“产业成长 智慧兴城――智慧城市与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上,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徐科华介绍:“首先我们会选择一批贴近民生,老百姓特别关注的领域,进行先行启动,包括智慧公交、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领域。”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襄阳正在积极筹划智慧交通的建设,通过建设市民可使用所获得的信息,轻松制定自己的出行规划,“躲开”拥堵路段,快速抵达目的地。智慧交通的建设将会使得出行变得更加“简单”。选择使用公共交通的市民,可以在出行前根据当前的交通状况,了解到公交车的到站时间、换乘时间间隔等信息,从而计算出此次出行所需花费的时间。自驾出行的市民,通过智能导航可动态选择最优路径行驶。当前方道路出现拥堵时,交通诱导信息将会提前通知驾驶者,让驾驶者有机会选择其他路线避开拥堵路段。

谈到智慧交通的实现,IBM软件事业部资深系统架构师干敏表示,用智慧的应用解决“城市病”应该抓主要矛盾,例如IBM公司对于交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交通状况的预测。依靠强大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当前的交通数据、历史数据、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信息统一整合起来并加以分析,可以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交通预判。为市民出行、交通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智慧交通的建设将会实现人、车、路、环境和谐,引导并吸引市民主动选择最优的出行方式。

网络是智慧城市实现的基础

智慧城市的实现,首先基于无所不在的网络,然后才有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网络通讯在市区实现全覆盖以后,市民就可以手持不同终端设备,享受各种高带宽带来的应用服务。

篇11

目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全球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十年,我国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5年汽车数量的7.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车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造成运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又带来了中国城市大气质量持续恶化。在我国,交通的发展还无法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推进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智慧交通系统概述

智慧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TS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指将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综合应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慧交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别于传统的交通理念。智慧交通的发展模式更加着重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知的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式决策信息和高效精准的管理信息。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是智慧交通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基石,构建全方位的智慧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而造成错误决策。智慧交通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提供各种综合通方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改善交通状况,使得交通控制更及时、方便、高效和安全。

二、智慧交通的研究现状

中国智慧交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研究围绕交通流理论、城市路口自动控制数学模型等工作展开;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车辆动态识别等;到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原先的智能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状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人们出行理念的变化,使得智慧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建设智慧交通,各方面专家学者积极致力于智慧交通与新兴科技结合的研究中。例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认为,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动下,智慧交通系统将会进入全新快速度发展时代,而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的构思可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行驶路线的优化,让交通更加畅捷。

三、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近几年,镇江市城市人口已达311万,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34万,交通流量以每年9%的幅度逐年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造成的交通拥堵、运输困难等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从表1可以看出镇江交通流量年年增长,为缓解交通压力,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智能公交项目。智能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将智慧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通过公交车及公交车站的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输到智能运行中心,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实现车辆位置信息实时化、可视化,出行者也可根据公交车站的站牌信息,准确掌握公交车到站距离。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1000多台公交车GPS设备和车内监控设施安装,完成100多条线路的地理信息采集和车辆、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完成200多座智能公交站台的改建任务,智能公交已覆盖主城区主要道路和公交线路。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镇江市智慧水运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水上ETL系统(不停航缴费系统)免去船员上岸来回奔波,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另外水上应急系统通过智慧海事电子动态监管中心的实时监控,全面提升水上安全应急能力,减少水上交通事故。

虽然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初具成效,但根据调查显示镇江市目前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并没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必须对现有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增强交通管理智慧化,合理规划公路、铁路、水路建设。

(二)镇江市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各部门相互独立,互联互通程度低。我市交通部门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重叠,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造成相关的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阻碍了交通信息准确及时的。

2. 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不全面。镇江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专用道缺乏和站点设施未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快速增长的社会车辆随意停靠、挤占公交站点,扰乱了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和有序停靠,造成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相关交通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反应实时的交通形态,交通网络各个节点的接收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信息分析处理的难度。

3. 技术水平较低,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当前,由于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引进时间限制,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累积量少,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分析能力较弱。镇江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信息采集的融合、云计算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4. 数据源质量不高,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数据质量不高,导致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等需要实时准确交通流量数据的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智慧交通具有移动特性和无线通信两方面特点,但当前对于智慧交通的研究只偏重于其功能的实现,忽视了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容忍性等安全问题。

四、对于镇江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政府需要从上而下强化顶层设计和规范,成立专门的智慧交通管理部门,建立适应镇江城市发展、“一城两翼”市区空间布局的交通管理体制,对影响交通信息资源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实现智慧交通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二)大力开发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保障镇江交通协调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构建智慧交通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比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数据的融合、挖掘和分析,建立交通动态信息处理和管理控制平台,使海量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和,帮助交管部门更加宏观调控包括陆路、水路等系统在内的整个交通体系。

1. 公路建设。镇江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高架桥路面易结冰,可以利用智能化自动除冰系统,当桥面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启动加热系统,自动保温,避免结冰,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在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安装监控,与公路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语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2. 公交建设。4G网络的发展让智慧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集调度、视频监控、信息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安装在公交车内,及时记录车辆信息传回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同时便于公众出行信息及时变更。利用车内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抓拍、调用历史视频,为智能公交调度和公交车内纷争等案件提供有利的图像信息。

3. 水运建设。镇江位于长江之滨,水路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加快构建船舶与航道运行环境的感知平台,在提高水运效率的同时,积极响应生态城市号召,减少环境污染。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公众参与系统,作为公众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的平台,例如“实时路况”、“公交线路查询”、“出行导向”等信息。另一方面,“掌上公交”、“智慧镇江”等相关系统可以与QQ、微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扩大适用范围,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加强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包括数据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次需要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感知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五、结语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与交通的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推进智慧交通系统进步,城市交通系统日趋完善的必要手段。镇江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将促进与之相关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镇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航,柴琳.浙江省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13(11).

[2]王维民.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2010(07).

[3]涂晓晖.未来城市交通的智能中枢[DB/OL].义乌新闻网,2014-06-21.

[4]张叶.浅谈我国智能交通及问题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

[5]镇江市交通运输局.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DB/OL].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网站,2012-10-31.

[6]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交通工程,2013(06).

篇12

引言

伴随着不断深入发展的物联网技术,现阶段智能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当中,因此加强对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成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而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建筑、交通、旅游、医疗等方面着重围绕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1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物联网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简单来说,互联网在结合通信网下诞生了物联网,因此其在应用等方面也成为了互联网的拓展和延伸。在物联网技术当中,具有感知能力的装置可以负责感知和识别物理世界中的各类信息,并借助与互联网的交互传输功能可以使得人物和物物之间顺利进行信息互联对接,从而完成对现实世界的全面掌控[1]。物联网技术出现和发展下,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也逐渐朝着智慧城市方向前进,智慧城市也被人们看作是集各综合物联网应用产业于一身的综合体,并且其主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感知和管控城市的重要任务。智慧城市在物联网技术下能够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存储、计算海量数据信息,从而使得无论是生产技术、文化生活还是城市的其他方面均能够更加智能化,进而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智慧建筑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慧建筑当中,指的就是建设智慧化的小区,即将物联网技术等运用在社区生活的各方面、各环节当中,实现家居安防、家居智能等一体化的智慧小区。而在此过程当中,云管理平台以及业主的手机客户端是实现小区智慧化的关键,物业通过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将云管理平台同业主手机相连,使得业主利用手机客户端即可随时随地对各类物业信息进行查看,享受全方位的物[2]。以故障报修为例,智慧建筑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电梯、水电网等内部系统当中设置自检系统,同时安装故障定位装置,从而有效确定故障的具体影响范围,之后由云管理平台向业主发送故障处理情况、进展、结果等相关信息,帮助业主对故障报修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2.2智慧交通

所谓的智慧交通指的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交通工具融于统一的网络当中,使得人与交通工具能够在统一的交通网络当中建立起感知与互动,进而有效提升运输效率、保障服务水平、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以智慧停车场为例,通过在停车场安装监控探头,并利用传感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其与主控室相连接,进而在主控室大屏幕上能够将当前车位占用情况直观、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从而实现对停车场的全面监控。同时,在监控停车场中的时间监控功能,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具体的车位占用时长,并将其传输至停车场监控系统当中,而监控总系统将以此为根据计算出停车场的分时段占用率,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停车管理安排计划。与此同时,停车场监控系统也将与收费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之间的传输与交换,进而实现资源有效共享,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性,如图1所示。

2.3智慧旅游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旅游行业也掀起了一阵“狂潮”,红火发展的旅游行业与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之下将诞生一种全新的产物即智慧旅游。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web收集和整理海量的信息,并不断添加形形的旅游元素,结合游客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借助内部软件对全部旅游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为游客进行“私人订制”如制定专门的旅游线路、线上完成旅游产品交易及相关业务咨询等,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与此同时,为游客提供一系列如酒店住宿、餐饮选择、消费维权等其他相关服务,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满意程度,尽可能满足其旅游需求。

2.4智慧医疗

(1)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身体全部变化情况在内的个人健康档案,并进一步扩大共享医疗健康信息资源的范围。从而使得患者入院求医时,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提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2)还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建立起包括医疗设备、药品信息等在内的公共卫生系统[3]。通过优化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并积极实现共享,能够使得政府在面对各种突发医学事件如传染病等时,可以立足于各种医疗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决策,节省宝贵时间。(3)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运用在远程急救当中,在救护车内安装监护设备帮助急救人员采集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信息,之后通过CDMA网络直接将信息传输至急救指挥中心或是医院急诊中心,进而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其存活率,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城市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结合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事实证明,在物联网技术下构建出的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确实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因此,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在医疗、教育、住宅等各方面落实好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的智慧与智能程度,努力为城市居民打造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笑娟.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应用.《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