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范文

时间:2024-01-19 16:06: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

篇1

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如何在本科生和中专生之间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对于面临将来就业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在校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摸清企业对于本专业技能的实际要求,毕业以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企业内植实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企业内植实训,能够让学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了解到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中所需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工商企业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协同合作及服从组织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让他们提前熟悉了在企业工作的相关流程。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将本专业的知识转化成真正有用的知识。

一、企业内植实训的内涵及必要性

企业内植实训突破了以学校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范式,能够有效地弥补学校职业教育“多理论,少动手”的不足,尤其在当前众多学校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时,往往存在企业挂名、学校培养的现象的形势下,探究企业内植实训的切实可行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把校企合作推向深水区,为改革和创新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辟道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的是企业管理的相关工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非常适合开展企业内植实训,无论是在解决企业用人问题、还是学校实训方面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近些年越发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职业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一个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多少和就业能力的强弱,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今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应以学生就业质量为首要考虑因素,不断调整、完善、优化现有的实习实训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两者共荣互促的良性循环发展。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难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部分毕业生职业素质缺失,以至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拓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途径,研究构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完整体系。

三、企业内植实训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企业内植实训模式是当今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当前,企业内植实训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的风向标,对企业用人能力素质模型的认同和训练作为结构性的力量,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成重要推动性作用。企业内植实训模式对学生到企业中应聘、就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进行新的整体构建,把企业内植实训模式以体系化、制度化的形式整合在统一的教学体系之中,构建“教学多元,学训一体”的训练格局。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际,以本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在深圳华强方特集团的企业内植实训为主要研究对象,力求从中寻找出企业内植实训的运行规律和评价标准,为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做出智力支持。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大型文化科技集团,对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模式。华强方特坚持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打造“创、研、产、销”一体化的文化科技产业链,业务分为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和文化科技主题乐园两大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各个方向的实习实训要求,同时在内部也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全产业链,已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建立强势的中国文化科技品牌。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天津华强方特公司,于2017年签订了“订单班”协议,以定向培养的方式,于每年的5月份向该公司输送大批的特需人才。所谓“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学院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能够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多的合作与实践,企业和学生双方都反映良好。一方面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也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为自己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也在需要的时候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人力资源,给校企双方的合作都带来的各自想要的利益,可谓是双赢。

四、结论

通过本论文研究梳理和总结本专业企业内植实训的实践经验,探索建设高职学校的企业内植实训培养模式,丰富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企业内植实训这种模式,突破了以往的以学校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弥补学校职业教育的不足。同时,探究企业内植实训的有效做法,可以把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向一个新高度,为改革和创新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辟道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的是企业管理的相关工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非常适合开展企业内植实训,无论是在解决企业用人问题、还是学校实训方面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张利庠,杨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关于高职院校开展企业内植实训的实践与探讨[J].安彬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51-52

篇2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国目前大学培养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教育。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关键是办学要与市场合拍:设置的专业与市场合拍,培养的学生与市场合拍,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与市场合拍,所以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定位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种定位的影响下,应用型大学专业的设置和建设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紧扣时代脉搏。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设置为专科,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通过自考本科参加研究生考试,所以我们对学生培养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并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企业方面知识,具备相关能力,了解国家方针、政策,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质量检验、人资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相关管理工作等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学生业务培养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英语、计算机、政治、法律、统计等基础知识;掌握经济、管理、营销及现代企业营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管理沟通、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基本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英语达到教育部门对高职高专的基本要求,能进行简单英语对话;具有较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3、专业技能要求。熟悉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及法律体系,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统计分析、调研报告、营销方案及人力资源方案撰写方面的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处理工商管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具备一定的商务管理能力;具有营销策划能力等专业技能。

4、综合技能要求。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热爱本专业,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物流师与商务策划师等相关的专业能力证书。

二、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调整教师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这个目标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好能具有较长时间企业工作的成功经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模式,缺少工作经验。这种模式也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相应的实践知识的支撑,造成授课知识与企业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较长实践才能融入企业环境,甚至企业需要重新对毕业生进行培训。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招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新教师。新教师招聘可以适当向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倾斜。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为老教师打开新的视野,从而提高整体教师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首先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构沟通的桥梁,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次可以调整课程体系,部分课程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实地授课,即提高授课水平,也能让学生实际体验企业具体要求,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1、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在应用型大学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引导式教学,虽然也会采用课上团队讨论的教学方法,但采用比例较少,总体说还是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现代经济的发展强调创新,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创新,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引导变被动为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用型高校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校实践或实训课程的开出率,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在学时安排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授课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备课,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实践课授课大纲和授课内容,做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加大实践报告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课程。

(三)建立学院-教师-学生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1、学院牵头。特色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学院的支持和领导。在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院的领导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如: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引进专业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率;制定政策,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吸取更先进的知识等。

2、教师参与。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学校首先要引进优秀的教师,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型,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提意见。专业教师要在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下,调整授课计划,安排授课内容,使教学工作能够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3、学生配合。专业建设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学生。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再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从而达到成长的目标。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57-03

相对于研究型高层次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扎根基层、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具备特定管理技能的基层管理人才。具体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两种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

一、管理技能的种类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类技能:一是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简而言之,管理者要掌握与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监督会计人员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会计技能。二是人际技能(human skills)。人际技能(有时称为人际交往技能)是指正确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三是概念技能(concepmal skills)。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即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是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他们要指导员工的工作;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在任何混乱、复杂的环境中,敏锐地辨清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果断地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人际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来说都是必备的,都是要掌握的,即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具备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般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企业管理技能,能在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培养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层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同时兼备较强的人际技能。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两种管理技能

(一)技术技能

工商企业的类型非常多,有专注生产(服务)的企业,有专注销售的企业,有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的企业,等等。企业的基层岗位也非常多,有计划员、仓管员、销售员、采购员等岗位。而与企业基层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技术技能也有很多,包括产品开发、订单处理、市场调查、销售预测、生产排程、现场管理、物料采购、客户服务、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等技能。那么,哪些技术技能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学生需要掌握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企业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常见的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这里所指的制造业企业是指以市场需求为依据,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从生产到品牌到销售均由自身掌控或有较高参与度的制造企业,如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涉及的业务环节比较多、比较齐全,管理的流程也比较有代表性,既有生产又有销售,可以视为现代企业的典型代表。这些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第一,产品设计:设计并开发满足客户需求、便于生产制造的产品;第二,原料采购:按照产品设计的原料、辅料、配件要求在适当的时间采购相应的物料并配送到生产线上;第三,生产制造:根据生产计划准时、低成本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第四,仓储运输:在要求的时限内低成本地将产品从生产中心配送到销售点;第五,订单处理:根据销售点需求、客户订单或市场预测等发出订单到生产部门或配送点,以便安排生产或配送;第六,销售及推广:经过批发分销、零售推广等将产品送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第七,财务管理:贯穿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的销售及推广全过程的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

与上述业务流程相对应的能力要求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对应于整个企业的业务内容需要如下的技术技能:第一,产品设计技术技能。包括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虚拟仿真、逆向工程等技术开发设计新产品,对产品研发设计的立项、设计实施、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等进行控制和管理。第二,原料采购技术技能。包括开展有效的采购谈判、供应商寻找及选择、原料采购控制与管理等。第三,生产制造技术技能。包括生产排程、现场管理、质量管理、5S管理等。第四,仓储运输技术技能。包括仓储作业管理、库存控制、配送等。第五,订单处理技术技能。包括面向客户的产品报价、订货,及面向生产和仓储的订单预测、订货补货等。第六,销售及推广技术技能。包括批发分销、零售推广、促销、店面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第七,财务技术技能。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筹措等。

以上七项技术技能,可以归为三大类技术技能:一是生产运作技能: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企业生产活动中以制造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的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面向生产和仓储部分)等技能;二是营销技能:发现与发掘客户的需求,让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客户手中的能力,包括订单处理(面向客户部分)、销售及推广等技能;三是财务技能:为企业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的能力,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筹措等技能。这意味着,对于常见的现代企业管理来讲,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技能主要是三项,即生产运作技能、营销技能和财务技能,简称为“三大技术技能”。

由上述可知,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它可以围绕三大技术技能来建构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对于这个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如果想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技能的“庐山真面目”,有必要系统地学习生产运作、营销、财务这三大块技术技能。

考虑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定位主要是面向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等岗位,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将上述技术技能按照岗位的具体要求细化、具体化。一般来说,这些岗位可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运作岗位(包括生产计划员、物料管理员、质量管理员、采购员、库存管理人员、车间班组长等);二是营销岗位(包括业务员、营业员、推销员、导购、客户服务代表、销售助理等);三是财务岗位(包括出纳、会计等)。这些岗位对应的更加具体的技术技能主要有:

1.具体的生产运作技能。部分基层生产运作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1所示。

2.具体的营销技能。部分基层营销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2所示。

3.具体的财务技能。部分基层财务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3所示。

当然,由于这三大技术技能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就业面向,有所侧重地取舍这些技术技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不学”。

(二)人际技能

管理上的人际技能指的是人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正确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和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说话、倾听、商谈、疏通及说服别人的能力;要掌握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解决冲突及与人和谐共事的能力。

学生具备了人际技能,才能践行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沟通、激励职能,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反之,如果学生缺乏人际技能,就很难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影响他人、沟通他人、激励他人的作用,也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因此,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未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需要从进入学校开始注意培养自己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系统学习社交礼仪、管理沟通、商务谈判等课程,提高自己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注意培养自己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系统学习冲突管理、管理心理学、团队管理等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处理、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整个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应该是以生产运作、营销、财务三大技术技能为核心,并辅以人际技能。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掌握的程度决定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这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也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着眼点,只有搭建好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拓展其他的管理技能,才能进一步建构起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企业基层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篇4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72-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社会的企业行业当中得到广泛的需求,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不断地涌现,很好地服务了社会工商行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企业管理理知识,掌握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企业管理能力,能胜任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几家高职院校能真正达到培养目标。主要根源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陈旧和落后,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彻底。为了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向应用型人才,探讨适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

1运用信息技术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

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众多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了一个创新探索及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比较偏重于理论知识,淡化了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

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理论课程占整个课程体系的份额较大,有的甚至达到100%。有的院校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较多的实训教学环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训课程也很难真正开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的深度认识,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学校应该把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核心放在信息技术上面,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走出学校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所长,在企业管理这个领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

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对人才培养定位

信息技术的日益壮大,给企业带来了深刻且多元化的影响,为了让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在社会在崭露头角,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这也要求了学校必须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就要充分学习好信息技术,为以后做好准备。因此,要给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了解该专业的就业现状。其实这个行业的就业是很复杂多样的,这也导致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饮食服务业需要众多的工商管理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大部分毕业生主要以市场行政管理人员、市场营销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及传统的管理岗位为毕业后的第一选择。而且很多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不强,学生在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严重,在企业管理人员中只有少数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其他人员都属于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培养。企业现有的工商企业管理人员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如:知识面狭窄,对英语会话、电子商务、推销技巧、商务谈判等方面的技术技能比较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顺应这个信息化的历史潮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新的适应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思想,让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拓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用知识面,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锻炼,关注多行业对工商人才的需求,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就业时所涉及到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金融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这既给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也给该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

3信息技术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得力助手

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强大的系统,它能把所有的网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系统,因此被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广泛的运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特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摆脱了传统的模式,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收集。但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应该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以往,学生的学习地点基本上集中在校园内,即使有的学校有一些实训教室或基地,也与在企业实际操作存在很大不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应改变学习环境,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应控制在30%,其余70%的时间都分配到实操环节中去。培训实操能力主要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实操环节不仅包括到实训室或实验基地学习,也包括联系企业,到企业去亲身历练。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这样能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质量意识。

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涉及的行业广,学校可以多和企业对接,给学生提供更多在企业学习的机会,形成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教———企业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弃———过多不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未走出校门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以后工作可以用得到的,必须多学多练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涉及的知识面广,培养起来经常会出现侧重点不明确的问题。学校应在学生入校时就给学生派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就业规划指导,使学生更早的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侧重点。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取向给学生进行课程设置。

4信息技术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技术的支持源

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现代化崭新的技术和手段,大大加快了传统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代化进程。如今,工商企业管理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企业可以建立模拟的ERP实验室,从而建立一个ERP沙盘课程内容,更便于更好地培养人才。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顺应信息化潮流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分析,积极进行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5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象征,如何更好地通过信息技术来开拓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人才的自我创新意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促进企业的进步,才能与时俱进地走在市场的前端。所以,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只有更好地利用起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走到最前沿,这样才能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培养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观摩学习的机会,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理论渗透。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注重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地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

最后,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通过充分市场调查和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岗位职能要求,有计划的培养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所需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综上所诉,为更好的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必须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在专业知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让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管理上的规范化,并且还需要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进行社会经验、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落伍。

(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参考文献:

[1]周堃.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2]陈晖.基于高职院校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课程模式研究[J].人才培育,2009,(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