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0 10:45: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书法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一、书法艺术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以及意义
目前我们的高校书法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有些大学开设了书法选修课,但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甚微,漠视了书法艺术的存在。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写的字像小学生写的一样,与书法相关的诗、书、画、印、美学等更无从无从谈起。书法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惑!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教育的开展,使得大多学生书写能力退化。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积极补上书法艺术教育这一堂课。对贵州某所高校书法选修课的学生做了初步的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中国书法的认识
1.一种文人的休闲方式;2.属于一种才艺;3.传统文化的一部分;4.短时间难以掌握。
(二)学习书法的目的
1.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多一项技能;2.把字写的规范和漂亮;3.能够欣赏多种书体。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还是期望掌握书法的基本书写技巧并借此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应该能够说明在高校提倡开设书法选修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如何认识书法课程学习的意义
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讲究结构、用笔和章法的美观。其实这只是浅显的认识,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不应该只是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当具备一定人文素养,书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是一门艺术,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的训练实际上就是对人文素养的修炼。在大学开设书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隐藏在书法背后的人文精神,在提升书写水平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生、陶情情操。书法是实用的,也是艺术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大学书法教育并不是教大家都成为书法家。学习书法有诸多益处,首先练习书法可以磨练毅志、调节身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带来愉悦和!书法的更多潜在作用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此外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对于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书法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好的人文素质应当拥有自己的理想,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勇于追求真理,培养自己优雅的风度和文人气质等。古人云“神用象通,意与境生”———情感表现的形象化,象征性和意境。《易》曰:“阴阳之不测之谓神”。体用阴阳变幻无穷不可窥视则谓神。右军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对阳气、阴气之特征提出了明确的阐释。他把书家的气质,书作的气韵与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相联系,把书法艺术与宇宙人生相联系,更重视艺术,尤其重视“人”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书品即人品也就是做人之道。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包括着人文精神和人格旨趣。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例如:颜真卿是忠臣,他的书法历来被认为是学习的范本,不仅是因为他的书法端庄大方,更因为他的书法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孟子提出要善于“养气”。他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来自个人的道德修养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当中培养热爱传统书法艺术的思想。不仅因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蕴藏着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因素。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他们深深的参与到书法学习与体会当中,才能真正领悟到书法艺术之美与人格魅力的紧密相关。此外,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领悟力”和“创造力”。在高校设置书法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以书法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书法对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第二,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即能够感受书法的魅力,从而产生延续下去的可能性。第三,在长期艰苦的训练中领悟书法艺术的核心,在不断接近作者本意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力。第四,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慢慢产生情感,可以“物我两忘”,达到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在长期熏陶下无疑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且促进知识的记忆与保持。经过书法艺术的训练,以促使学生认识功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邱振中先生曾经说:“让书写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本能”在长期深入临帖的基础上才能深深进入原帖,并不断与原帖接近,从而学到原帖最本质的精神风貌,即书如其人的境界,在书法艺术的实践中实现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的升华。
三、高校素质教育下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回归的可行性
(一)广泛的开放性
尽管书法被人认为是国粹,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但它却不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因为教育成本和功利目的的催化,大部分学生面对书法感觉很遥远,除了它本身不是主要课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有认识上的错误。但是书法本身所承担的文化内涵及其审美功能已经启示了我们的身体、心理的参与感。因此是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有责任将书法进一步挖掘,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印记的精神财富。因此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应当回归大学校园,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课程之一。艺术应当是开放的体系,书法也不例外。书法与其他艺术之间,都应该进入高校主流课程,比如中国美术学院不论是否是书法专业的学生,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由院长给每位新生发放字帖和毛边纸,让每位学生都能写好书法。因此在高校,书法不应该和其他素质拓展课程割裂开来,应当与其他课程相互穿插并充分利用资源。1.应当将书法课程列入必修课之中。2.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名家书法视频,视频应该包括理论讲授、临帖示范、习作点评等,现身说法,引人入胜,力求教学特色鲜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3.在图书馆、教室、走廊悬挂各类书法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4.邀请书法名家到学校开讲座。5.邀请各个高校的学生参加现场书写,最优秀的作者在各个校园参加巡展,提升大学生书法展览带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6.利用校园网络在论坛上留出一个版块专门进行书法交流与互动。
(二)积极的参与性
大学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让书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多地参与到书法的创作、欣赏中来,实现书法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化,这才是书法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土壤。书法教育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精英,只有在精英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划时代的大师。现场参与感,即学校可以组织大型书法比赛或者讲座并进行现场参与,使学生在心理参与的基础上引起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学生们理解了、产生了心理参与,才有可能去学习,并且这样的活动应该定期举办。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参与人数的不断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书法事业的明天更加灿烂。高校在开放性和参与性二者之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高校拥有学术资源,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回归书法艺术教育就不是一件难事,只有这样书法艺术课程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并永久传承。其次,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广泛而深入的参与书法艺术活动。高校作为教育平台更应该积极提供学习平台,保障书法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要打牢书法的基本功,提高书法的书写水平。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的平台,应当把提高人文素质和普及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大前提,便于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作者:白瑞荣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金开诚,王岳川.书法与人的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55-1人文教育的对教育定位:可以理解为关于“成人”的教育。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教育也就丧失了他本意.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不定之中,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其本质就是培养会说话的机器.音乐作为一种人文艺术、社会艺术会渗透到各个社会环境氛围中。我国古代先贤孔子就提出这样的理念:“为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以礼乐”;他把音乐列为“六艺”课程的第二位;他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确实音乐可以从整体上参与到其他各种素质的构建之中并产生积极效应,从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本文从这四个方面阐述一下音乐与高职生的素质培养的关系。
一、 音乐与高职生的文化素质
教育家董仲舒对音乐的论述是: “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从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所崇尚的“琴、棋、书、画”,我们也不难看出古人对音乐作用的认识。虽然音乐并不等于其他的文化领域和课程,但音乐却是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一把钥匙。浩瀚的音乐世界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风景画卷。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都浓缩在了袅袅乐音之中。对于学校的音乐教学而言,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将声音、乐谱、听觉、视觉及时转换,为音乐学习创设情境,以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扩充知识容量,为各学科间知识含量的有机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音乐与高职生的思想素质
我国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过:“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众所周知,音乐是最具有情感的艺术之一。他通过声音塑造感性形象来感染人从而使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使听者的情感品质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发展。国外有句名言:“热爱音乐的孩子决没有坏孩子。”虽然可能有些武断,却充分肯定了音乐对塑造人的思想素质的重要意义。许多音乐作品都是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学习、欣赏本国的民族音乐。可以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 音乐与高职生的心理素质
音乐是优美、抒情、和谐的。它为我们展开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我们的发散式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获得极大的美感和满足感。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用某些旋律治疗人的脾气和。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在国外心理治疗中。经常会使用各种不同的音乐来帮助解决病人心理上的问题。起到安抚、平缓情绪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也证明音乐在治疗疾病时所能起到极为积极的辅助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某种乐器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对他们各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练琴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毅力和恒心,在舞台上表演更是训练他们良好心态的绝佳机会,同时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各种音乐的不同审美感受,有利于促使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人格得以完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挥音乐教学的优势和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四、 音乐与高职生的审美素质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是用节拍、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等各种音乐语言来塑音乐艺术形象,抒发词曲作者的内心的喜、怒、哀、乐等各种真实情感的。“创新能力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音乐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可塑性决定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同时必定蕴含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欣赏音乐还是表现音乐,每个人都会对作品进行不同的审美理解和情感体验,这一心理过程包含着联想和想象,包含着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这些都是创造之母和创新之源。可以这么说,创造性思维是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如果离开它,将会失去艺术的魅力与灵魂。
总之,实现高职教育目标不仅要教给学生一技之长,把他们培养成胜任某种职业的人,使其获得一种工具性价值。但如果只是一味强调技能的工具性而将人的价值观、理想、情趣都当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就会导致人自身的工具化、异化,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职教育来讲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而以人文性为本质特征的音乐教育理当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陈淼根.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诠释与应用[J].理论界,2008,(11).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308-02
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人的发展问题,也即是通过对人文素质的教育和提高来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提升自我的品味和价值,体会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观念等等。在高中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普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性。因为此阶段是人生重要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加以适当的高尚的人文素质的引导和教育,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具体而言,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良好的人文意识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都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文素质还有利于学生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在高中生中贯彻人文素质的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让他们在良好的德育熏陶之下进行学习知识的掌握,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化的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个强有力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成长的初期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对人文素质的培养,那对构造他们的内心,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其必然性,同时有其可行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较好的相互促进作用,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高中生物知识的传授中不仅仅是生物知识的单方面的传授,其中也蕴藏着较多的人文理念。实际上在笔者看来,高中生物科学中不仅有着深刻的哲学性,还有着丰富的美学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生物的哲学化的运动过程,其中充满了哲学的观念,比如说运动变化发展,比如说矛盾的对立统一,比如说普遍联系等等,生物是哲学的一部分,生物体现了诸多的哲学精神和原理,所以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哲学的分析和研究也是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之一,其次是生物中美学特性,此一点更加容易理解,生物的美学性不仅仅体现在研究对象之美,同时也体现在研究方式之美,通过假设的提出和实验的构建和结果的观察等等,处处都体现出一种人类的科学和智慧,实验本来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其中充满着一种美感。
不仅如此,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也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育,包括各种知识学科的教育,目的都包含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个人自我的力量等等,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应该将生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和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之策略
人文素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论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之策略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教师和学生很难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首先转变思想观念,将人文素质的培育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然后有学生自我学会树立一种更为主动的发展观念。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则要防止自我淹没在繁琐的灌输式的“教学”之中,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念和思路,注重对自我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加大,这也就意味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输送人才方面扮演起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社会需求,致使学生、家长甚至是部分高职教师都对高职教育产生了一个误读,那就是――“轻人文,重技术”。如此误读,致使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的课堂中成了被默认忽视的对象,而技能教育却成了众望所归的“教育重点”。这种教育模式也许会在短时间能满足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短暂需求,但是却十分不利于社会长远健康的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本文观点,高职教育如果想正确的履行其培养技术、实践、管理三面皆优的高层应用型人才使命的话,需破除高职教育中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误读,重新建立起人文素质教育的强势地位。
一、误读的原因
在现阶段,高职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最多的误读便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狭义定义――人文即语文。众所周知,语文是高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科目,而在其中也需体现出人文素质教育来,但是决不能将“语文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混为一谈。 “人文素质”,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倡导一种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且十分感性。感性的教育模式常被理性的教育需求淹没,这也正是它在高职教育中很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二、“高职”的“人文”不可或缺
尽管学生和家长都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保持着一种“热情”,但是不可否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然不容乐观,这并不是单纯的学历问题,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据调查显示,在人文素质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里,毕业生更容易在求职面试、难度较大的工作及创意性较强的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过分注重技能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可能会因为某项高超的技术而赢得一份职位,但是因为人文素养的低下,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存在较大的生存隐患,缺少发展空间,甚至很快就会被企业所淘汰。这一情况显示,确立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刻不容缓。
三、“人文”如何“高”起来
在走出了高职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误区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显而易见了,而推进高职中人文素质教育也就势在必行。
重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需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从根本入手,从思想改变
想要扭转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劣势,需从思想上改变,真正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排斥正常的技能教育,需合理的掌握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技能的培养是基础,人文教育是根本,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全面性人才。
(二)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高素质人文教育的保证
人文素质教育和其他的教育形式一样,是由教师来组织完成的。因此拥有一支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就成了保证人文素质教育良好推广的前提。高职人文素养的教师并不仅仅是针对其相应科目的教师,更是针对职业技能教育的教师,提高这些教师的人文素养更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上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将会逐渐提高。
(三)合理开设选修课
文中曾提到,人文教育的开展,主张在学校课程的开设上,重视文、史、哲、艺等人文学科。针对此点,高职院校也应设立文、史、哲、艺等方面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这些科目的设立,可以缓解学生因为高度集中精神学习专业技能而产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会使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学生在校时,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学习的机会,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高职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弱项,应当加强文、史、哲、艺选修课开展和相关社团活动、板报及宣传栏的学生自主建设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增强文化感召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提高人文素养的队伍中来。
其实,现在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推广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重点在于如何具体的对学生开展,并针对不同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推进下去。人文素质教育现在正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缓慢前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借鉴一些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但是决不能生硬的学步,而是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全新方式。走出误区,确立地位,合理建设,这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中所必须经历的。经历过这些,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才能达到一个崭新而卓越的境界,才能当之无愧的扛起向社会输送全方位人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