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20 16:24: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的教学方法

篇1

首先,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育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l、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这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段、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

串讲法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琐,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其次,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讨论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再次,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颖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释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要想不断完善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必须要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务必要能走在时代的前端,真正地让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驾驭语文的教学。中学语文教学,首先要从时代的要求出发,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语文教学做出新的阐释,提出新的要求。由于文化传媒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摄取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而语文教师如果只靠一本教材来面对学生,怎能不捉襟见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引入时代的“活水”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体现出时代特点。

二 传统或现有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语文教师要对传统的或现有的教学方法做辩证的分析,灵活选用。如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有利也有弊。而且现实教学因素的复杂化,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可能是单一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考虑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因课而异,加以恰当选用。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两者都要同时考虑。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 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就了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向现代化教学的快速转变,时至今日,在我国中学的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可以说,多媒体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尤其是多媒体具有想象、生动、直接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抽丝剥茧地用动态图像传达给学生,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佳选择。比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类的描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资料,将桂林山水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大家,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这样一来,也使得语文的教学更加事半功倍。

四 善于阅读和思考

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个喜欢阅读、喜欢思考的人。静心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才能对教材有真实的感受,有自己的见解。只有高瞻远瞩,才会一览众山;只有广泛阅读,才会体悟语言之美,才能体会作家那颗跳动的心,才会被作家精彩的语言所打动。例如,讲朱自清的《春》一文,读苏叔阳的《春天的梦》,至少会感觉到作家的语言风格不同,对春天的感悟是那样的亲切真实而又细腻深邃。有所感悟,有自己的见解认识,启发学生思考欣赏文章的最好办法是熏陶。所谓熏陶就是感染、影响和教化,接受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朱自清先生说:“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经典是一种文化,学习者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精神,以作为立人之本。

五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到教学的重要地位上来。不管在课堂上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心中必须有一个理念,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相关训练。在提出问题时要启发他们从多方面去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他们探讨是否有不同的结论,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独特性和新颖性。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系到语文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人才兴国战略决策的最终成败。因此,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务必要深入研究新课程的新要求,从当前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认真备教,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反思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研究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从而不断地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并最终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语文这门应用语言的艺术,并使学生能够受益终身。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01

小学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础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其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表达和书写习惯,打好基础,为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但是教过小学语文的教师会发现,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安排方面都有变化,教学侧重点也有所转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开展好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呢?我认为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首先,兴趣教学必不可少,这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求的重要途径。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一门学科喜欢还是不喜欢,是根据自己的情绪和爱好来定,学习目标性很弱,没有自觉改变学科态度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对小学语文的兴趣,由此才能长久地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导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了兴趣的辅助和激发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甚至会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建立一个有趣的语文学习人文空间。但是小学语文仍然是需要以读书识字为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导致学生出现兴趣失落的时候,这是就需要兴趣教学的支撑,而主要的实施办法就是实现玩与学的结合。

第一,玩与学的主旨就是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需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纯粹地朗读和背诵,学生会出现排斥的现象,但是如果先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自由的对话和表演,在此基础上使其获得知识的掌握,效果显著。

第二,兴趣教学还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有极大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经常出现喜欢一位教师就顺带喜欢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而语文作为一门极其感性的课程,更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影响到其兴趣的发展,那么教师一方面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这包括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和口头语言,实现和学生的充分沟通交流,吸引学生对教师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要真正地关心学生,孩子的内心是很敏感的,并且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很单纯,那就是看教师对自己好不好。师者,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帮助其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珍贵的品德。无论是普通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应该对学生十分用心,这是教学的重要素质,而这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师、对学科兴趣的重要方法。

其次,审美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的必要教学方法,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具有审美能力,具有追求美、鉴赏美的内在需求,而开展审美教学就是为了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的素养,这也是新课改之后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具体开展审美教学呢?

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具体生动的画面。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时,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而对于北大荒的秋天丰收的场景难以理解,也就无法开展审美教学。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图片,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样子,五彩斑斓的流云、小河、原野、山丘、江河等等这些物象在北大荒的秋天具体呈现为什么样的特征,这都需要借助形象的展示来达到审美教学的效果。

第二,审美教学不仅包括形象层面的画面审美,还包括情感审美。那么如何实现情感审美呢?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为其播放规范朗诵的音频,并鼓励他们自主朗诵,从而激发孩子的审美热情,使其发现语文学习的美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身的情感体验,并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其关注身边美的事物,培养其日常审美能力发展。例如在学习完《母亲,我想对您说》课文之后,让学生互相分享生活中妈妈为我做过的事情,使其在内心感受到母爱,并且进行总结思考。

第三,在情感审美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觉去发现美、创造美,继而培养其使用语言表达美的能力。例如学习完《游子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写50字左右的小短文来描述自己的母亲,或者写下想对母亲说的话,以此完成审美教学的整个过程。

最后,实践教学是小学语文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为什么这么说?第一,实践教学主要考虑到小学生在自制力方面比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低,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上课很容易受到教室外面事物和声音的影响,比较容易受到干扰。然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使其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那就是开展实践教学,把学生对于实践的热情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例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协同规划好活动的时间、范围、地点、过程、目标等,在实践中也能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或者充分利用学生假期的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完善语文知识。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0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系统的接触学习语文。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不容易入门,这样对他们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就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成长特性,根据他们的心理成长特点进行教学。现在的教育提倡创新教学,以前的授课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讲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课堂了,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个板块,需要教师多花心思在这上面,小学语文阅读注重基础性,很多答案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教师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学生刚接触语文,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深,所以需要教师仔细讲解,在不断地讲解和练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方式技巧呢?教师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我的教学实践反思,在此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分析学生的特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W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成长,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学生的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如果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顾创新,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就会造成学生学不懂所讲内容,他们的各方面也不会得到提高,也会阻碍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逻辑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会不同的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到更多的信息,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慢慢的学会自学。

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每个人喜欢的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除了必要的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外,其他学生的阅读不应该强加干涉,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被培养出来了,这对学习语文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的感染作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受语文的美,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关系到学生取得怎么样的学习效果,正确合适的教学方式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内课外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要想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光是教材的知识是不行的,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太少了,肯定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知识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再让他们把这种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转变自己的主体角色,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解决文中的难题,然后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最后再由教师统一讲解其中的重要部分和学生不理解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以及难点,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时,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以前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多时候都没主动的思考,这样学到的知识不全面也不深刻,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很容易忘记。而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融入到了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激发自己的学习心理,因为小学生的虚荣心较强,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超越别人。

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集体讨论阅读的方式,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完全不够,他们就会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用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他们的阅读面也才能得到提高。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也应该要去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机会,告诉他们可以在哪里阅读,也要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及时推荐给他们。现在是科技社会,阅读其实很方便,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网络、书店等,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的学习,也要让家长了解哪些是必读书籍。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篇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下面来具体谈一种。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碰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朗读指导和练习

重点进行基本功练习。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练习学生有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桂林山水》,指导学生读出表现桂林山风景秀丽的语句,读出作者对其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营造出一派浓浓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

三、课内外结合式阅读教学

“语文小世界,生活大世界。”语文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写照。日记、课外生活(包括家庭生活)不但可促进对课文内容、思想的学习把握,相反课文的阅读也可指导日记写作,也可指导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生活)。比如《桂林山水》写山与水的部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内容生动形象,因此可根据此处的结构清楚、层次分明的特点,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并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模仿写作有关日记。

四、阅读材料的利用

篇6

创设情境是近些年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语言等多种手段,去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而又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而通过这个具体而又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获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一定好处。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情景,例如在学习《绝句》这首诗歌时,词首诗歌创作于公元76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一首诗歌,通过四个独立的画面,描绘出了盛唐时期的景象,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对于这样的意境显然是无法理解的,只有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才能感受出这种喜悦气息,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中观看这样的短片。初春万物复苏,到处都萌发着绿意,这时有两只黄鹂映入眼帘,它们在萌发的柳枝上舞动欢唱,画面一转突然晴空万里,一碧如洗,这时有成群的白鹭在天空中结伴而飞,似乎要直飞到轻摇直上,画面在跳转已经白雪皑皑,但是西岭雪山之上却晴空照耀,最后一个画面是江边船舶停靠,游子纷纷归家,这时学生会不知不觉的走入这四幅画面之中,心中有很多想要倾诉的东西,教师把握时机引领学生集体朗读,班级顿时会呈现出朗朗书声之感。

二、理解课文,角色朗读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也就是说在读书之时,要真正了解文章,对文章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激发出自身的情感,进而与文字亲近,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把文章中的角色当成是自己,让学生在这种换位思考的过程中,与文章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学生就可以真正的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涉及的角色众多,理解困难,教师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等,并且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角色人物,采用不同的语气,尽量的将朗读与表演结合,这时不但学生的表演欲望会激发,课堂气氛也会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对于文章也会有更深的感悟,这就是一种创新的朗读教学体现。

三、多措并举,综合朗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朗读教学方式无疑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朗读,能够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如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把握文章,并且集中注意力,而集体朗读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提升,在书声朗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除此之外还有教师领读、学生仿读以及默读、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多种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在综合朗读中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丑小鸭》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综合朗读法,如选派一名学生去当旁白,然后在选派一名学生当丑小鸭,自己则当鸭妈妈,每个角色的话语由相应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朗读,而到了丑小鸭受到嘲笑和冷落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这样通过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语言,在你中有我、我中有集体的情况下,多措并举式的进行朗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跟随着情节起伏去产生情绪上的变化,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也可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与丑。

四、树立信心,评价朗读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若想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力就是给与他更多的掌声与赞美,而这在教学之中无疑十分受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教师或者同学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都能让自身获得无比的满足和喜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评价朗读的方式,是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的有效方式。首先,对于一些小学生而言,由于学生的识字有限,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读错字的现象,面对于此教师切记不可以给学生过多的批评,要逐步的引导学生,给与学生适当的表扬,进而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朗读。其次,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增进友谊提升学生认同感的有效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而实现共同进步,最后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消除对立情绪与紧张感的有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的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进而实现朗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篇7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处于僵化状态,学生兴趣不高 

首先,小学语文老师受传统观念影响颇大,不能随着时代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只是将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名人名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并且过于注重写作的数量,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其次,小学生受其年龄与理解力的限制,不能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而老师也不能通过灵活而充满趣味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2.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知识积累不重视 

拥有丰厚语文知识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视。首先,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盲目加强写作强度,而忽视对写作质量的考量,没有预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不能主动地去充实自己的语文基础,而是机械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没有使自己的写作能力真正的提高。 

3.写作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情感流露 

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大部分都是在作文书上生搬硬套的,没有自己来自生活的感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第一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能力的培养,不能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二是小学生自身的阅历不够,生活经验较少,只能在自己较小的生活范围内选取材料,并且对自己的生活事件的归纳、加工、重组的能力低下。 

4.教学过于注重课本,迂腐和沉闷 

首先,一些语文老师都是遵守教条,盲目按着教学大纲的思路,沉闷地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大胆创新,展现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本内容讲授过多,留给学生自由写作时间较少,更不用说留给学生感悟生活的时间了。写作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需要老师将更多的内容融入课堂,赋予学生。 

5.忽视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生的生活范围小,阅读量较小,视野狭小,很大程度限制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更要注重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实行针对性的措施,改变以往缺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现状。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打破僵化教学体制,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老师要认真对待在小学语文写作传统教学理念出现的问题,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教学为理念的现代化过程。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其中的相关制度,并且加强实际生活的教育,比如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春游活动,感受大自然魅力;举行感恩父母的相关活动,感受亲人的关怀。 

2.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首先,小学语文老师要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加强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老师要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积累语文知识。比如可以学习查字典,多读一些课外读物,看古典的四大名著,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最后,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还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3.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表达真实的情感 

首先,老师要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大力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多思考、多观察的习惯,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做到下笔言之有物。其次,学生自己也要有意识留意现实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断提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归纳、整合、重组的能力,从而可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最真实的情感。 

4.打破学生思维困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篇8

我国在近几年的教育发展中,针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任何一名小学生在将来都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必须将细节上的教学工作有效落实,保证在分数提高的同时,还需要将小学生的素质进行稳固。今后,必须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被占用

小学语文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朗读时间被占用是常有的事情,很多教师将问题归结于学生理解不充分,自己必须不断地讲解。但是,这部分教师并没有注意到,也许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并没有在教学上开展多元化的尝试,直接对学生本身的发展和理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教师在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当中,不考虑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将正确的观点、答案等进行阐述,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了直接听取教师的看法,在自我学习上出现了迷失的情况。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朗读时间被占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都开始进行自我规划,而教师在课堂之上的强加干预,完全将自我作为教学的中心,强制性要求学生来配合自己,导致朗读时间不仅仅被占用,更是完全地被吞并,无法在最终的教学上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例如,很多小学教师因为自身的资历比较老,所以总是通过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表现出的主观性非常强烈,根本没有对学生予以正确的指导,对某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直接放弃教育。课堂上的朗读时间,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的,这对语文教学任务构成了威胁。

2.τ诶识炼言,很多教师认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有些教师为了避免被领导审查,因此每一节课都会开展朗读教学,但这仅仅局限于课程开始阶段的初次朗读,效果不佳。更甚者,在校领导巡回审查的过程中,专门做表面功夫,学生虽然朗读声音较大,但是在巡回检查结束以后,直接要求学生停止朗读,继续开始其他的教学。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对学生的朗读构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而教师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针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持续性的恶性循环。

(二)朗读目标不明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在朗读的目标上非常不明确,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朗读的效果,均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从主观上来分析,朗读的次数越多,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也就更加的深刻,也是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的。可是在现阶段的调查中发现,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并没有教学上的相关要求,反而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表现出了肆意性、散漫性的特点。

1.小学语文朗读的时间,教师多数会设定在课程结束的自由时间内,或者是在自习时间当中。这些时间的朗读效果并不好。小学生自身的自制力比较差,如果教师给予了过多的自由时间,则很容易开始其他的学习,或者是搞一些小动作。朗读声音表面上较大,实际上没有任何的学习效果,小学生也不会特别去记忆和学习。

2.某些学校作为重点学校,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紧随国家的要求与标准,希望能够在教学上获得新的突破,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虽然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可是整体上的教学成果并不显著。例如,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专一性的开展,表现为间断性的特点,同时还有一定的个人情绪参杂其中,促使学生的个人朗读、整体朗读,都没有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来开展,同时对知识的理解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均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保证朗读时间

与过往教学不同的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必须将学生作为主导,根据学生的看法和意见,有效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如果是强制性的干预,或者是将自己作为主导,则从本质上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对小学生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良好的弥补,甚至是造成了长期的不良影响。建议在今后的朗读教学当中,必须积极地保证朗读时间,要让学生具备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

1.在每一节课当中,适当地划分朗读时间,并且要控制朗读的节奏以及具体的效果。现在的小学语文课程,整体上经过了较大的革新和处理,文章的选择、知识的灌输等方面,都切实地考虑到了时代的特征,对学生本身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朗读的时间上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古诗词的朗读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毕竟在一两首古诗词的学习当中,重点在于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而后续的运用和理解,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针对一些文章较长的课程,朗读时间可以适当的缩短,重点以讲解为主。同时,可以布置相关的朗读作业,到第二天的课上进行抽查。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未给学生增添沉重的负担,大部分的课程内容都可以在每学期提前结束,从而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偏差。复习阶段当中,朗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大部分学生都纠结于题海战术,忽略了主观上的朗读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朗读,包括个人声色朗读、群体朗读等等,利用主观上的朗读作用,缓解题海战术的疲惫,同时更加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在记忆力、理解力、运用能力上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扩大朗读参与度

朗读教学在近几年才得到高度的关注,过往的朗读教学表现出了形式化的特点,基本上没有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帮助。朗读教学的落实,除了要在时间上和方法上得到较强的保证,还应该将参与度不断地扩大。有些教师虽然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可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客观上直接覆盖了学生,这种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不利的行为,需要得到良好的纠正处理。

篇9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根据学生对作文思路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拓展其写作方面的思路,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真正的将自己的情感同语文作文教学以及所写的文章相融合,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最终让文字成为表达其内心感悟的工具。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缺乏层次。部分教师在对作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任务安排相对较为无序,致使课堂教学较为混乱,最终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作文的兴趣。目前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期间,通常是将范文进行朗读,之后再根据范文将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其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学生对此的学习热情相对较为缺乏。现阶段,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以中考为中心,以得分为最终目的,因此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对较大,其层次较为欠缺,学生在进行写作期间,仅仅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作文当中,将作文视为一种得分的工具,并没有对此产生兴趣,其写作技巧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

第二,没有良好的写作状态。良好的作文心态以及良好的写作氛围造就了良好的写作状态,然而无论是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家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家长均将作文当作是一件较为严肃的事情,往往也会将其主题思想限制在祖国、社会等。这种教学方法以及写作环境下,学生将会把作文当作是一个难题,在提笔时往往不知道写些什么。

2.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建议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将会使得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态,其学习热情也将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因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将是能否构建高校语文作文教学课堂的首要环节。想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则教师首先应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能够达到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或者游戏的方式,将作文教学的作文话题进行引出,从而能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加入课堂学习当中。

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准备部分名家名段的朗读音频,从其他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通过多方面感官的刺激,使其能够对语文作文学习充满兴趣。

2.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能否成功有效的培养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是能否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质上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目前对教学效果的评定,并不是以教师教授了多少知识为标准,亦不是以课堂活动组织的如何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衡量,即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知识的理解程度,对相关知识点吸收的程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将自己从授业者向着引导者的角度转换。当学生在学习者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从旁起到协助的作用,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则是有学生自己完成。同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学习的不足也应充分的掌握,进而教师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学习兴趣, 提升初中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3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式,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设计,对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创造。

例如在对小说进行讲解时,应注重教授学生如何对小说的要素进行把握;而在对诗歌进行教学时,则应对诗歌的朗诵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行了解等。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中的“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句子中绝望、半点等词语都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作文中学生可以凝练应用。

2.4培养学生阅读摘抄习惯,积累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语文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每天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赏析、摘抄词句的作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也与日俱增。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指定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读,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摘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并写上简单的赏析或是体验感触,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3.结语

相对而言,初中语文作文是教学环节中较为困难的一个,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研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00-01

一、教学方法及其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与语文教学方法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我们要讨论语文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首先,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和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后,就必须有相应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便成了一句空话。其次,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榜样。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乃至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上有重要的意义。再者,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也一直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既然教学方法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最优化”理论及其在语文教学方法中的运用

“最优化”原为数学术语,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和生产管理部门,其含义是按照一定标准设计最佳方案,以求获得人力、物力消耗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结果,这一原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达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应如何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最优化呢?

1、我们应正确对待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单独成为一门学科以后探求语文教学方法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息过。由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历史上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新鲜经验,使我国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下面先谈谈几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以备对其进行优化组合:

(1)讲授法:讲授法又称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语),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的活动方式。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以教师为中心,能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系统的语文知识。仍不失为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教法。它要求注意讲授的启发性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由于这一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因此,教师得到的反馈就少,教师难以恰如其分地调节教学过程;又因为教师讲的多,学生及时消化困难,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刍和巩固的过程;再者,由于主要是教师讲授,如果教师忽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形成“满堂灌”,成为“注入式”。因此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

(2)提问法:提问法又称谈话法、问答法、释疑法等。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在课的始阶段,提问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紧张状况,同时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当然,教师在提问时也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提问时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提问的时机、方式不易把握,教师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要有足够的灵活应变能力等。另外,教师提问要防止进入另一个误区,即“满堂问”。“满堂问”貌似启发式教学,其实实施的意义并不大。关于提问法的运用。

(3)讨论法:讨论法又称议论法、研究法、研讨法、座谈法等。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集体组织形式,围绕某一论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借以获得和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烈的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增长知识。

篇11

一、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时代在跨越性的变化,中职教育也在跟着时代不断的变化,中专规模不断扩大的,但是中专语文教学的改革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中专语文教学存在最明显的一个问题便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过意传统。有一些陈旧的理念和方法已经不适用今天的教学了,但是“换汤不换药的”的教学方法仍经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语文教学效率更低。有些教师可能已经发现了这种强硬的灌输式教学在当今是不可取的,但是对于这种状况想要去改变并且做出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二)中专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科学技术的快速革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捷。但是这样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导致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出现了教学方案难以展开,无法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这一现象。中专生通常都是中考失利者,本身的语文基础就会相对的薄弱,再加上心理素质比较低,对于课堂问答环节也不积极,进而会直接导致学生们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三)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我国中专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他们并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进而使得他们对学习语文也缺乏积极性。虽然科技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学生并没有有效的利用这些设备来搜集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反而产生了学生的惰性,很多作I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复制,降低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将会对学生们学习语文产生极大的伤害,不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中专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中专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而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逐步对中专语文进行改革。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再逐步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这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型的转变,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因为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对于中专教育改革,教师都是信心不足,在中专语文教学目标定位这一方面做的还是稍加欠缺。

(二)提高中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动力。因此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己想学习,而不是被学习。对于中专语文教师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学生们兴趣的培养,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激情,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因此,中专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们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只有让学生们明白学习语文的目的后,他们才会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习惯,进而转变为积极主动型学习习惯,这对提高学生们学习中专语文的成绩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开始。”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学习,进而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社会,这对学生们今后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习习惯是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自觉地学习行为方式。因为习惯影响人,所以中专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习惯的重要性,多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工具书、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后复习、阅读群书、摘抄背诵、独立思考、不耻下问、发挥合作精神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等优良习惯,这些优良习惯有助于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的语文学习。

(四)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

篇12

一、中专语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中专时期是中专学生深入、细致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学生在中专时期进行语文课文内容与知识的学习,这既熟悉并掌握语文知识的必要阶段,更是中专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阶段。语言教师在实施中专语文教学时,承担着做好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言与文学能力并帮助学生感受文学韵味与魅力的重要责任。加上中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中专语文教学作为培养、提升中专学生语文水平、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其教学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才能确保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中专学生普遍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思维活跃且活泼好运,他们在中专的学习生活中积累的文学素养对于自身日后开展学习、阅读、人际甚至工作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中专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形成健康的世界观、正面的人生观及正确的价值观,这也为学生未来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专语文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课本内容,熟练掌握并合理使用课文内容来进行正常的思考、表达及论述。这是中专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探究式语文教学旨在经由教师充分发挥其作用。体验式语文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自觉性上,开展教学时以学生的学习及内心需求为根本,通过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感官,使学生真实感受语文教学内容的思想、意境及情感,再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更深入地理解、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外延含义。中专语文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与教学全身心地参与教学,学习语文既要用脑,更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留意,用耳朵学会倾听直至用语文表达出来。只有教学学生用心感悟;并把学生需要的知识化为具体的教学资源与内容,才能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式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提高中专语文探究式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探究式活动

教师在使用中专语文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按照中专语文教学内容及教学侧重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视教学所需将其设计成学生可以与老师共同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教师要精心选编语文课本内容,帮助学生体验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语感节奏、人文精神及社会现实。教师在开展中专语文的探究式教学时,如果遇上学生无法准确掌握课文内容或理解得不够深刻、探究内容过于浅显,则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制成系统的材料,并提供给学生以便加深学习,并在课后及时巩固学习内容。

2.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生探究式教学体验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强调学生的差异,重视个性化体验。每个学生针对同一艺术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形象联想和理解,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阅读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体验。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要留给学生想象的阅读空间。首先,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学展开前,教师必须提供尽量多的资料,但不提示学生阅读和体验的重点;其次,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教师要给予肯定,少挑些不伤大雅的不足。教师要宽容看待学生的体验,不能以自己的体验去要求学生。教学后教师还要适当地留些阅读的个性化练习,让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语文阅读得以深化和巩固。

3.唤醒学生体验情感

中专学生在得到了语文学习的培养后,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学习和语文情感体验的经验。中专语文教师则可以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学中设置一些教学情节引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共鸣,使学生真实、准确地交换彼此的阅读体验,唤醒学生语文积淀的感情和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并理解中专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

4.针对语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课文的具体内容设定学生为文中的某些角色,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体验。中专语文教师在进行一些人物遭遇及事件文章的教学时,可使学生变身为文中角色,促使学生经由体验角色的行为、思想等而与文中人物产生相似的感受,进而可获得更深入的体验,更细致地理解文中的思想和行为、反应等。既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与之共鸣,还能丰富学生的内心,增加学生的阅历。

三、结语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学指语文老师依照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学习规律,建立起实际的、或学生学习语文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科学呈现语文课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理解并熟练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文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分析能力及情感解析能力的教学形式。探究式语言教学方法既要帮助学生经由学习语文课本内容得到语文知识的增强与判断认知能力的提升,老师更要确保通过探究式语文教学形成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帮助学生思考、认识事物,学生也因为自身能力的提升而深刻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进一步彰显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