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村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22 15:4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国内农村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内农村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村;问题;对策

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带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将其带入了农村地区。国家一定要重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创建青年示范基地的方式,向农村人民传播有关电子商务发展的知识,普及电子商务意识,提升中国整体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水平。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仅反映在农产品领域,同样在普通消费品如家电、服饰及其他物品领域也有反映。现在来看不仅是地方、中央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城市需求的逐渐饱,各大知名企业将未来发展重点放在了农村地区,谁占领了农村地区就占据了优势。近年来,由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方式继续创新,出现了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结合发展的现象。其中,2015年国内农村消费品零售额突破30000亿元,以2014年增长16.6%。农村市场的扩大对提升中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快速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尽管如此城乡网上消费金额差距仍然非常大。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为例,其中农村地区占整体消费的比例从2014年的8.89%提升到2015年的9.56%,站在绝对数额上估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在未来5a会更快,所占比例将会提升到10%以上。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

(一)电子信息发展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信息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农村电子商务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农村范围内建设完整高效的电子信息基础设施,以此作为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因为农村地区有关设施相对城市落后,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薄弱,甚至某些更为偏僻的地区还未普及网络,造成电子商务发展无法有效进行。有些地区虽然发展了电子商务,但是由于种种问题无法深入基层建设,信息传播速度较慢,不能跟上城市的发展节奏。

(二)对电子商务概念认识不到位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对电子商务概念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后,因为这些相对落后的居民对网络及电子商务都比较陌生,无法对电子商务进行准确理解,造成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迟缓。从长期角度考虑,因为农村地区普遍有人口众多且教育水平偏低,人们对新鲜知识及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偏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了解很少。同时,农村居民因为原本消费习惯及以往消费观念的制约,在网上购物及电子商务推广中会受到一定阻碍。并且因为对网络的不了解,农村人民网络购物会面临安全隐患,存在不安全现象,造成农村居民网络消费质量下降,对电子商务存在一定抵触心理,不利于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开展。

(三)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目前由于人才问题,农村经济水平提升速度已经受到了制约,因为在经济发展中农村地区对来自社会的影响较为敏感,又因为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城市的人才都不愿意来到基层工作,造成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缺乏技术性及专业性指导。并且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技术掌握能力较差无法较快速度得真正了解有关知识,因此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缺乏商务人才问题急需被社会各界关注。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一)增强农村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想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大发展,首先要增强农村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合作,尽快对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农村人民计算机使用量,教会人们正确使用电脑,保证电子商务在农村开展的基础,为电子商务开展提供基础平台,提升居民对计算机及网络的利用水平。同时,当地政府必须与有关基层部门进行合作,解决农村居民上网问题,促使更多的人们投身网络购物的潮流,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国内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网络销售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想要加快农村产品销售速度,务必要在农村地区建设电子商务利用平台,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农产品的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还有利于当地政府的统一管理。此外,建设规范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还能够帮助解决农户之间矛盾,增进农产品及日用品的销售,促使农村经济快速跟上城市脚步。

(三)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政府首先要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及补贴政策,吸引刚就业的大学生及专业性人才到农村指导电子商务的开展;针对农村网络销售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人才培训重点及所需要人才专业方向。需要明确的是,人才培训的重点是农村较大企业及农村养殖大户,对这类群体进行培训能够在培训初期较大地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之后再逐个对农村居民进行电子商务有关知识的普及,促使农村地区人民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网络购物技巧。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是电子商务走进农村的关键。

四、结语

电子商务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应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该文首先研究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开展现状,然后找到所面临的问题,认为想要在农村成功开展网络销售就必须增强农村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吸引专业人才以及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冯琪,苏德军.当前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5(33):376-377.

[2]罗子轩,刘涛,周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学理论,2016(2):106-107,117.

篇2

[10]和讯财经.洋奶粉何以偏爱“专供中国”[EB/OL]..

[11]新华网财经.国产婴儿奶粉新推6款高端品中乳协称不存“国家队”[EB/OL]..

[14]刘玉良.炫耀性消费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15]李时华.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3):140.

[16]刘建湖,紫石.关于奢侈品经济概念的研究[J].商业时代,2009,(24).

[17]张莉侠,俞美莲.我国乳制品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绩效分析[J].软科学,22,(4):107-108.

[18]郭碧銮.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分析-基于市场集中度的视角[J].台湾农业探索,2009,(4):19-23.

[19]高太国.中国奶粉行业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篇3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35

1引言

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相关的关系。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需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增长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可以提高单位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2河北省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21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

211经济增长情况

河北省的GDP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增长态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91―2003年的GDP总量增长缓慢,2004―2012年GDP的增长明显高于前一个阶段。2012年河北省的GDP总量为2657501亿元,较1991年的107207亿元增长了2379%;人均GDP 2012年达到36584元,比1991年的1727元增加了2018%。人均GDP的增长趋势与河北省的GDP总量的增长趋势呈现一致状态。河北省GDP总量在2005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17亿元,到2010年达到了2039426亿元。人均GDP在2003年首次达到万元大关,早于GDP总量突破万亿元的时间,到2007年首次达到20033元。

212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河北省第一产业2012年达到318666亿元,是1991年产值23689亿元的1345倍,2003年达到10640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第二产业2012年达到1400357亿元,比1991年45991亿元增长了2945%,2010年达到1070768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第三产业2012年达到938478亿元,是1991年的25倍。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2210%下降到2012年的12%。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4290%上升到2012年的5270%。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不大,均保持在33%左右。

22河北省人口发展现状

河北省自1991―2012年呈现较稳定的持续上升趋势,2001年增幅最小,较2000年增长25万人,2010年突然激增,比2009年增加了160万人,其余年份增加量保持在45万人左右。河北省人口出生率1991―2001年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在2001年达到最低值1116%,2002―2008年呈上升趋势,之后保持平稳状态。死亡率最为平稳,保持在635%。自然增长率的趋势与出生率大体上保持一致,也是在2001年达到最小值为498%。

23人口性别和城乡结构

河北省2012年男性人口为369375万人,比2000年增加29675万人,女性人口为359376万人,比2000年增加31676万人。男性人口总数一直高于女性人口总数,2005年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相差最小为31万人,2011年男性人口总数与女性人口总数的差额最大为24473万人。

河北省城镇人口总数由2000年的1741万人增长到了2012年的341055万人,是2000年的196倍。农村人口数由2000年的4933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387696万人,减少了105604万人。农村人口数持续下降,城镇人口数不断上升,2000年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283倍,然而2012年农村人口只是城镇人口的11367倍,但是城镇人口比重到2012年为4680%,仍未达到一半。

24人口就业结构

随着河北省对农业的不断投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解放了很多的农村劳动力。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增多,农村的多余劳动力不断向第二产业转移。虽然改革以来全省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较大,比1991年下降142个百分点,产业劳动力基数大,所以,河北省仍然呈现出“一、二、三”速度较快,河北省各产业产值呈现为“二、三、一”结构。

3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

本文将采取多元一次方程来描述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程度,选取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指标。用y来表示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分别用X、X1、X2、X3来表示河北省人口总量、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一次方程:

在此基础上对等式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模型:

其中α是截距项,β、β1、β2和β3分别是LNX、LNX1、LNX2和LNX3的估计系数。

32数据来源和处理

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河北经济统计年鉴》,并按照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调整。本文所采用的人口总量、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均来自历年《河北经济统计年鉴》。

33回归结果

对模型第一次的回归结果为:

对结果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自相关问题和正态分布问题。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到结果如下表。

OLS估计结果表

4结论

由回归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人口总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员的比重对河北省经济具有正向的影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对河北省经济具有负向的影响。人口总量对河北省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大,人口总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相应的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1045个单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对经济的影响也较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上升一个单位,相应的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上升128个单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上升一个单位,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051个单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每上升一个单位相应的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89个单位。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93-01

1 宝鸡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村已建成户用沼气超过12.84万口,占总农户的18.27%(2012年底宝鸡市乡村户数70.292 7万户),年产沼气3 213.5万m3;全市已建成122家中小型沼气工程,占规模化养殖户的1.3%,年产沼气39.067 2万m3;全市已建成18座大型沼气工程,占规模化养殖小区的3.8%,年产沼气180.9万m3。

1.1 生物质能源利用

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村已建成省柴节柴灶了39.715 7万座,占总农户的56.5%(包括手工砌筑和生物质炉具);改造节能炕39万铺,占总农户的56%。

1.2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能是无枯竭危险、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能转换利用技术和太阳能―电能转换利用技术是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太阳能―电能转换利用技术主要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光伏发电―利用太阳电池有效吸收太阳光辐射。截至2012年底,全市在农村已安装58 924台太阳能热水器,占总农户的8.4%;发放了23 537台太阳灶。

1.3 服务平台

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与壮大,宝鸡市农村能源行业已初步形成了管理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支撑体系,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县级农村能源管理推广机构12个,从业人员138名,其中本科以上33人。通过沼气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员达到1 440人,初步形成了农村可再生能源乡村服务网点、沼气公司、沼气协会等多种服务模式。

2 宝鸡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议

2.1 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公众意识

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功能的改善、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对解决广大农村能源供应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可再生能源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优化农村能源结构,缓解国家能源压力;二是把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一项基本的能源政策,及时纳入农村发展规划。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意识,为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和舆论氛围。

2.2 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大中型沼气项目

近年来,户用沼气由于受到农村劳动力输出、家庭畜禽养殖向小区和养殖场集中。建池成本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农村城镇化建设步法加快的影响,大规模发展户用沼气池的已经过去,户用沼气已进入一个巩固、完善、提高的阶段。近几年,宝鸡市集约化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全市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达到476个,规模养殖户达8 817户,年产畜禽粪污达1 100.2万t。这些畜禽粪便废弃物没有进行任何无害化处理,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发展机遇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力争在“十二五”规划内使宝鸡市的大中型养殖场及养殖小区都建成沼气工程。这些沼气工程无害化、减量化地处理了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达到了治理污染、生产能源和综合利用的功效[2]。

2.3 加快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力度

(1)千百年来,“烧柴火做饭、用火炕取暖”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传统习惯。现在广大农村普遍使用的第1代省柴灶,其热效率在20%左右,新研发的新型节柴灶的热效率提高到35%,目前节柴灶项目国家补助500元。因此要利用项目加快对农村炉、灶进行升级换代步伐。

(2)新型节能炕“吊炕”于2008年5月成为最新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1636-2008)。“吊炕”设计热效率高、节能显著、使用效果好、造价较低。而最新型的节能炕“吊炕”目前在宝鸡市农村只建成100多个,因此要加大培训技术人员的力度,广泛宣传新型节能炕,加快节能炕的升级换代[3]。

(3)根据企业每年实际销售秸秆能源产品的种类、数量折算消耗的秸秆种类和数量,中央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综合性补助(150元/t)。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秸秆富裕区加强扶持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推广,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开展秸秆能源产品的生产。

2.4 加大太阳能利用项目的推广,提高太阳能的利用速度

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结合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和各地实际情况,加快农村太阳能能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开发利用水平。一是要积极争取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力争在“十二五”规划内使全市的农民家庭安装上太阳能热水器,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二是要注重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的推广,新建筑从设计入手推广使用太阳能。三是对供电不便的城乡道路、景观等公共场所要支持推广太阳能照明项目[4-5]。

3 参考文献

[1] 韩丽君.我国农村能源的发展战略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3-75.

[2] 曾晶,张卫兵.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05-108.

篇5

[ 3 ] 颜维琦,曹继军.文化上海云上线[EB/OL].(2016-04-05)[2016-08-28]..

[ 5 ] 开封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EB/OL].(2015-09-29)[2016-08-28]..

[14] “文化三明”公共服务平台“文化遗产”[EB/OL].(2015-06-08)[2016-08-28]..

[20] 渝委.重c“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EB/OL].(2016-02-19)[2016-08-28].http:///detail_politrid.aspx?futiid=275237.

[21] 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篇6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篇7

[2]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2010-05-14.

[3]CNNIC第30次互联网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EB].,2012-07-19.

[4]王睿,李琳,丁华平.我国农村化信息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11):153-154.

篇8

一、民间金融概述及其必要性

(一)民间金融定义

通过资料查阅,我们给出正规的民间金融的概念,从金融监管角度来说,民间金融是指没有纳入政府监管体系的组织,它的各种行为没有一定的规范原则,所以没有在国家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我们统一将这种不受法律保护的,在金融当局监管之外的金融机构及其资金融通活动称之为“民间金融”。

通过概念只能够比较抽象地了解民间金融的含义,而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让我们直观的了解民间金融。列举一些民间金融的表现形式,如农村信用社、民间借贷、私人钱庄等。从定义出发,我们不难看出民间金融是没有合法的身份的,业界的人也经常称之为“草根金融”“灰色金融”等。它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地下活动的状态,相比于正规金融来说,就是一种非正规的信用形式。

我国的民间金融大致有三种运行模式,分别是熟人借贷、中介代表借贷和民间借贷担保。熟人借贷存在于一定的关系圈中,借贷行为主要是以个人信誉为依据;中介代表借贷的概念是由房产中介逐渐演变而产生的借贷行为,中介机构并不承担民间借贷中的风险;第三种民间借贷担保主要是通过担保机构运行的,由担保机构进行整个过程中调控风险的承担。

(二)民间金融必要性

第一,民间金融有效地缓解了正规金融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各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正规金融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民间金融的出现缓解了正规金融的压力,而且民间金融对于贷款的要求较低,对于贷款的用途、金融产品期限、担保方式与利率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资金需求者的各种要求,满足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新途径,可以促进民营经济的增长。民间金融使得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高效。

第二,民间金融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强大的资金力量来支撑。但是农村经济的资金来源一般会选择民间金融,因为农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因而农业的资金要求一般达不到正规金融的贷款要求,所以民间金融的兴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经济在资金上的尴尬处境。民间金融有一定的便利性和优越性,大多是亲戚和熟人之间的借贷关系,所以一般是没有利息或者是低于银行利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因为借贷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都比较小,有利于资金在农村经济体系中运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三,民间金融的融资方式更加的灵活。较正规金融机构来说,他们的贷款都有一定的硬性要求和标准流程,民间金融则不存在这种机制,它的借款形式和方式都比较灵活并多样。一旦达成融资意向,签订一定的合同或者协议就可以拿到融资资金,流程极为简便,借款人可以很快地取得资金用于产业的发展。分析民间金融的借款行为,由于借贷双方大多是熟人和朋友之间的借贷关系,所以对于借款人的信誉问题、资金偿还能力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不需要再进行调查,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受到广大资金需求者的欢迎。

二、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中央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对资金的调控,导致正规金融对于贷款的要求更加的严格,贷款的手续也更加的齐全和复杂,融资难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这种现象恰恰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发展和壮大,民间金融本身具有手续简单、交易灵活的特点,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青睐,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形式,发展不断加快,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在民间金融的发展呈现一片大好的状态下,我们还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民间金融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分析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民间金融存在高利贷投机的现象。近些年来,很多地区有全民放贷现象的出现,并且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有的地区大肆宣扬全民放贷,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全民放贷,就是指将大家手中闲置的资金收拢到一处,交给专业的金融管理员进行保管与投资,以此发挥资金最大的作用,经济发展固然需要金融的支撑,但是这种类似高利贷投机的行为是不被认可的,其无法作为一种良好的融资形式长久的发展,所以这种形式的资金融资是没有太大必要的。

民间金融尚且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从民间金融的定义来看,民间金融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所以即使民间金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还是不可忽略。民间金融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所以必须对民间金融的监管问题引起重视。此外,民间金融的存在还可能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不一致,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情节严重的很可能会构成犯罪行为,所以对民间金融的监管进行一定的改善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改善和维护目前现有的金融秩序。

民间金融的借贷渠道不够完整,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冲击性。民间金融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熟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了,随着中小企业不断青睐民间金融的现象持续发生,民间金融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借贷关系也日益复杂化,民间金融的借贷链冗长,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层层相扣,但是这种具有复杂借贷链的借贷关系并没有相关的环节进行公开管理,难免会出现资金管理不合理,对于资金的利用也会出现不合理的行为。一旦借贷链出现问题,资金的后续处理问题是没有相应的机构和部门进行完善和保障的。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对正规金融有一定的打压性。由于正规金融的贷款手续较为规范,门槛相对较高,相比较之下,民间金融的门槛比较低,而且民间金融种类多样化,这就可能造成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民间金融抬高利率谋取暴利,对金融市场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干扰,对资金价格造成一定的扭曲。

打压微小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机制。不少企业经营者看到民间金融发展的大好形势,导致民间金融的利率不断提高,给许多微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压力。正规金融的门槛较高,微小企业一般很难拿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而民间金融这样的一个发展状态也在打压着微小企业的发展,会放缓整个经济发展的脚步。此外,民间金融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对于资金的回收和市场的稳定造成影响。

三、民间金融发展趋势研究

分析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对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测,那么民间金融今后势必会朝着更加完善、更加正规的方向发展,从而进行民间金融的发展改革。针对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从国家角度来看,要正视民间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民间金融赋予合法的金融机构身份,引导民间金融良性发展。根据上文提到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会有高利贷投机、非法集资等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一个事物的两面性,所以相关部门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有必要正视民间金融的发展问题,从立法的角度考虑对民间金融的合理合法性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撑。从法律层面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规范民间金融的行为,保证民间金融的合法合理性。

其次,要重视对民间金融的监管。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对民间金融平台进行监管,在民间金融逐渐合法合理化的基础上,辅助以一定的法律手段对民间金融进行严格的监管。这样有利于降低民间金融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影响。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之外,也要注重民间金融机构内的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大量引进专业人才,高素质的人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民间金融的合理性和良好性,提高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民间金融的改革和完善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入创新的元素,充分利用信息化时达的网络进行对民间金融的监管。

最后,要促进民间金融组织的建设。民间金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规范我国金融市场的秩序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对于民间金融的监管一定要重视起来,应该采用创建机构及政策引导的手段在正规的金融体系中引入民间金融。既然民间金融是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而产生和发展的,那么正规金融就可以引用民间金融的现有制度,将民间金融机制收入到正规的金融机构中去,逐渐发展小型的中小民间金融机构格局,使其逐渐走向正规化,具有一定的监管机制和一定的资金保障,达到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共赢的局面,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四、结语

我们从民间金融的含义以及必要性出发,逐步了解民间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接着对民间金融的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民间金融的深层含义,之后对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这种融资方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着重的分析,并且给出未来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建议。在民间金融逐渐发展壮大的今天,民间金融内部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也不断地显现出来,未来会面临严峻的形势,针对这种境况,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扭转这种局面,应该做到对我国的民间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管,强化监管力度,争取为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又安全的环境,促进我国民间金融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钏晓君.民间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D].昆明理工大学,2015.

[2] 陈硕.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 马皓矗姚丽敏.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 (上),2015(02):30-33.

篇9

关键词 物流 家电一体化

一、物流的定义和作用

世界普遍认同的“物流”是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所定义的:“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能够直接带来物流业的规模扩张,同时,将为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餐饮、会展等相关服务业带来客观的配套服务需求,从而推动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另外,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区域市场,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培养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家电物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家电行业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无论在制造环节还是在物流环节,与发达国家的市场运行模式都比较接近,家电物流业发展水平处于物流行业前列。随着家电行业发展和消费升级,未来我国家电物流业呈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家电物流由东南向中西部流动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目前,我国家电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的青岛、北京、天津,长三角地区的上海、苏州、无锡、宁波,珠三角地区的顺德、珠海、中山、深圳,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安徽合肥等地。这些地区家电产品种类齐全,为综合型家电生产基地。四川绵阳、福建厦门、河南新乡分别以电视机、冰箱等产品为主导,为单一型家电生产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消费普及化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家电生产基地相对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家电消费呈全国性分布,由东南向中西部地区产生巨大的家电物流。尽管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家电产业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但短期内家电物流的流向不会改变。

(二)农村家电市场快速增长使家电物流配送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家电下乡”,农村市场快速增长,家电销售由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场逐渐向三、四级市场扩张。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家电普及程度仅相当于城市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平均每百户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空调、手机等拥有量分别仅为城市的51.9%、74.7%、32.2%、9.8%和55.9%。我国农村有1.9亿多个家庭,占全国家庭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城市家电市场日益饱和的状态下,三、四线城市和我国农村家用电器市场成长空间仍很广阔。近年来城市家电消费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而农村为15%~20%。这就要求家电物流企业重新调整物流布局,建立区域分拨中心,扩大农村辐射范围,满足农村市场需求。

(三)家电物流形式多样化、物流服务复杂化

近年来,我国家电流通业态发生了快速变化,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零售巨头、原有批发市场、百货商场、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形成了共存局面,使家电物流格局发生相应变化。和传统家电批发零售商相比,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凭借先进的业态,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6月,国美全国门店数为779家、苏宁847家、五星(百思买)170家,占据了国内一、二级市场80%的份额。家电网络销售快速发展,美国家电网上零售规模占整体家电零售规模的6%,日本为5%,德国为10%,韩国高达12%,而中国只有1%,但发展迅速。多元化的销售业态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导致产品流向、流量的复杂化,家电物流开始向精细、高效、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我省家电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我省发展壮大家电物流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发展现状

1.家电物流业形成较大规模

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家电零售和批发企业共销售家电482.96万台(包括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彩电),比2002年增长114.8%。其中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彩电销售量分别为61.33万台、114.81万台、121.74万台和185.08万台,分别比2002年增长21.9%、170.2%、83.1%和182.3%。按照全国家电行业销售量与平均库存比例为1:1.1左右,则2008年我省家电物流业总体规模约为532万台。按照一台家电(空调、洗衣机、冰箱、彩电等大家电)每1000公里平均运输成本约100元,本地仓储、配送和安

装成本平均约200元测算,则家电物流总成本约为15.9亿元。

2.家电物流网络体系完善、销售业态多元化

目前,我省家电批发零售物流主要集中在郑州,占全省规模以上批发零售物流量的52.4%。在我省从事家电销售的主要有家电连锁店、品牌专营店、批发市场、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等。家电连锁企业主要有国美、苏宁、五星,大型超市有沃尔玛、家乐福、丹尼斯等,品牌专营店有海尔、格力、美的、TCL等众多家电知名企业品牌,拥有各类家电批发市场10多家,分别位于郑州、洛阳、商丘、安阳、南阳、三门峡等地。从家电销售量看,家电零售连锁店约占全省家电销售的31.5%,主要面向一二级城市市场;家电品牌专营店约占全省家电销售的41.7%,一二三四级市场全面覆盖,其它业态约占26.8%,主要针对三四级市场。

3.农村家电物流量快速增长

自2007年12月我国实行“家电下乡”以来,我省农村市场家电物流量快速上升。2009年1-9月份,我省农村市场共销售各类家电261.0万台,销售额达到45.48亿元,均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位。

4.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家电物流企业

在2008年我国物流100强中,涉及到家电产品的物流企业主要有海尔、安得、宝供、吉泰、南方等10多家,总部位于河南或在郑州建立分公司的有5家,分别是安得、宝供、佳怡、新运、格力。河南豫鑫物流是我国4A级物流企业,布局河南、陕西、山东、湖北等省份,主要为联想、松下、日立、科龙、长虹等生产厂家提供配送服务。

(二)比较优势

1.市场规模大、增长快

我省人口规模近1亿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家电产品消费需求潜力巨大。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空调拥有量分别为94.75台、87.02台、120.31台、102.96台,分别是2000年的1.08倍、1.21倍、1.11倍和2.99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空调拥有量分别为73.40台、27.07台、100.05台、11.36台,分别是2000年的2.99倍、3.92台、2.62倍、11.36倍。从人均消费支出看,“十一五”以来,我省城镇和农村居民家用电器设备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农村家庭每百户家电拥有量看,中西部农村地区与东部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与城镇差距更大,说明中西部农村地区家电需求还有较大潜力,这将为家电物流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货源。

2.区域分拨优势明显

随着家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主要家电物流加快向二、三级市场扩展,建设区域分拨中心成为必然。目前在郑州周边500公里内,除新乡(仅冰箱)外,还没有一个大型家电生产基地。如果按照每隔500公里的辐射半径建设一个大型分拨中心,相比武汉、西安而言,郑州是最佳选择。郑州-青岛距离1059公里,郑州-合肥距离550公里,郑州-广州距离1605公里,平均约为1000公里。武汉距离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三大生产基地的平均距离为800公里左右,西安距离三大生产基地平均距离为1400公里左右。在郑州建设区域性家电分拨中心,又能实现与三大生产基地辐射范围的紧密对接,更加接近消费市场,周边500公里内可涵盖近2亿人口。同时郑州到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公路、铁路运输成本相对较小,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3.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除四川绵阳、河南新乡外,还没有一个知名家电企业集聚地。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冰箱生产企业,新飞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新飞冰箱市场占有率全国第四,冷柜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三。近年来新乡市把家电产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大力引导家电产业转移,全力打造中国“冷谷”,新乡有成为我国第五大家电产业基地的可能性。这为河南成为全国家电的分拨和配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存在问题

目前,我省家电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省家电生产型物流规模较小,家电物流以消费型为主,易受大型家电生产企业和连锁零售企业物流战略的影响,自身能够主导的空间较小。二是物流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全国性布局能力弱,辐射范围以省内和周边地区为主,尚不能完成从家电主产地到消费地的整体物流服务。三是我省物流企业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与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对接不够,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我省家电物流终端配送体系还不规范,信息系统不健全,配送中心运营效率低下,家电产品从配送中心到顾客手中的物流时滞较长。

总体来看,我省及中西部地区家电拥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家电物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具备成为面向中西部地区区域性分拨中心的条件,应结合家电物流发展趋势,建立健全服务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的家电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体系,满足全省及中西部地区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四、对我省家电物流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发展定位

把家电物流业作为全省重要的特色物流来培育,把郑州建设成为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家电物流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把新乡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家电生产服务物流基地,实现家电产业和家电物流业联动发展。

(二)发展思路和布局

以建设区域分拨、配送中心为战略首选。积极引导国内外知名家电零售商、生产商和物流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家电分拨、配送物流。

篇10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57-01

玉米是榆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连续9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但与世界玉米高产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其玉米单产还是比较低的。为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对榆树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1 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玉米生产概况

榆树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海拔为157~220 m,年均温度5.6 ℃,无霜期135 d左右,年均降水量500~700 mm,年均日照时数2 654.2 h,≥10 ℃有效积温2 860 ℃,是春播玉米的主产区。榆树市28个乡镇街道,有耕地35万hm2,常年种植玉米30万hm2以上,2012年全市玉米总产量达239.285 1万t。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先玉335、郑单958、良玉99、利民33等,杂交玉米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1.2 玉米用途及供求情况

一是玉米加工业。以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荷兰帝斯曼公司为依托,使玉米产业基地生产的玉米进行初加工成淀粉、化工醇、L-乳酸、聚乳酸等产品,再深加工成医药、食品添加剂等高端产品。年消化玉米200万t。二是过腹转化。以四海食品有限公司、长春汉德食品有限公司、长春隆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年可实现屠宰加工生猪150万头,肉牛10万头。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玉米过腹转化的大量增加。2009年榆树市生猪发展到320万头,牛发展到117万头,家禽发展到4 500万只,年转化玉米55万t,转化秸秆120万t,推进玉米产业发展。三是青穗销售。小部分农户与榆树市粘玉米加工企业签订合同,种植糯玉米,由其以0.4元/穗左右的价格收购,纯收入10 000元/hm2以上。四是口粮消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口粮的消耗量逐年减少。

2 玉米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2.1 品种杂乱

目前,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已经认识到选择优良种子是实现增收的关键和前提[1]。因其对高产优质良种认识增强,造成种子经营企业多方引种,使品种出现多乱杂的现象。目前市场在售的玉米品种多达上百种,品种出现多乱杂的现象,农技指导困难,无法实现良种良法,制约玉米产量的提高。

2.2 干旱少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榆树市处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500~700 mm,分布不均,春、夏伏旱经常连续发生。同时,榆树市大部分玉米种植区均无灌溉设施,属于传统的“雨养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

2.3 玉米连作,水土透支

土地承包到户以来,玉米作为榆树市的主要种植作物,多是单一连作,虽说玉米较耐连作,但持续性连作,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水土流失严重,保肥保水能力弱,肥力下降;加上农民施肥技术水平低,致使土壤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玉米生长条件恶化,极大地限制了玉米产量的快速提高[2]。

2.4 农技服务力量薄弱

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从事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者,其文化程度一般较低,虽说能够认识到先进实用技术带来的效果,但在应用中经常是对技术掌握不到位;而农技部门力量有限,不能做到跟踪服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5 产业链条短

玉米属于多功能的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都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和很长的产业链[3]。在榆树市的玉米加工业中,虽然以中粮为代表的深加工企业在玉米深加工产品开发方面处于世界前沿水平,但在整个玉米加工业中为数不多,多数加工企业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在玉米加工产品的结构中,淀粉仍占很大比例,这就意味着玉米加工业中初级产品仍然占据主体地位[4]。

3 发展对策

3.1 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目前,在玉米超高产品种及栽培技术还有待突破的情况下,保证玉米种植面积是促进玉米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同时,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力量,把先进实用的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5]。

3.2 健全玉米产供销信息网络

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最新手段获取玉米生产、经营的信息,有利于及时与相关专家进行科技咨询和技术交流等;把技术推广、科技研发依托给农业科研院所,将科研、技术、品种、示范、推广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用地养地结合,重视培肥地力

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偏低可能不仅仅是品种问题,高产也来自于较好的土壤条件。要提高玉米产量,就应该重视土壤培肥。以秸秆还田为突破口,用地养地相结合,实施沃土工程,建立持续的用养地观念,才能提高榆树市玉米单产水平。

3.4 筛选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土地流转等集约化现象的日益突出,筛选抗病、耐密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品种已是大势所趋。榆树市农技服务部门应做好试验示范,引进适合该市的良种良法,实现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简化栽培,保证榆树市玉米产业的发展[6]。

4 参考文献

[1]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等.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J].现代化农业,2011(5):17-19.

[2] 郭庆海.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玉米科学,2011, 19(5):128-133.

[3] 王永宏.美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25-29.

篇11

木材作为纯天然的绿色环保材料,与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并且木结构建筑作为传统的建筑形式,它总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在过去,木结构桥梁深受工匠喜爱,因为它相比石材质量轻,预制简单;但是在近代社会,材料科学发展迅速,况且木材本身具有强度不高,易燃、易腐等缺点,木结构桥梁一度被其它材料形式桥梁所取代。如今,在融入现代加工处理技术后,木结构桥梁不仅在防腐、防火和防虫蛀方面取得进展[1],而且在分析计算理论方面也趋于完善,这大大提高了木结构桥梁的结构耐久性和安全可靠度。大量实践证明,现代木结构桥梁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其抗震性能方面也优于其它建筑材料,在一些特殊场合,木结构桥梁与其它形式桥梁相比,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因此,现代木结构桥梁必将凭借自身显著的优点,再度展现出它的风采。

2、木结构桥梁的发展现状

(1)国外木结构桥梁的发展现状

19世纪以前的欧美一些国家,一直将木材作为修建桥梁的主要材料,但从1890年后由于钢材开始流行,木结构桥梁的建设走向衰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结构层压木的发明,一批采用层压木技术制造的新型木结构桥梁得以建造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在美国,中小跨径公路桥梁中,特别是低运输量的乡村公路中,木结构桥梁已被广泛采用(图1)。据不完全统计,仅仅美国林务局管辖的木结构桥梁就有7500座,且每年还有大量木结构桥梁处于建设当中。

另外,国外对木结构桥梁结构形式、力学性能、设计计算理论、局部连接与耐久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并将相关成果列入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如美国AASHTO规范,加拿大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等。

3、现代木结构桥梁的特点

现代木结构桥梁引入了现代木结构加工、连接、防虫、防腐的新技术,提高了木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胶合木的出现,提高木结构的力学性能,使得现代木结构桥梁与传统木结构桥梁相比有其自身独特之处:①桥梁形式更多样化[2];②先进的木材深加工技术;③连接技术更先进;④先进的防腐技术。

(1)桥梁形式多样化

现代木结构桥梁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先进的设计理论和加工技术支撑下,木结构桥梁正从原来以梁桥为主转变为木梁桥、木结构拱桥、桁架桥和木悬索桥多元化的桥型(如图3)。

木结构梁桥:木梁桥是木结构桥中应用最广泛的桥型,现代木梁桥从最初的原木梁、锯木梁发展到现在的层板胶合原木梁。

木结构拱桥:拱桥一直以线型优美著称,因此自古以来,建筑师们对拱桥都是情有独钟,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修建木结构拱桥。现代木结构用采用层板胶合木结构作为主拱的供体,而且拱的形式变化多端,我国上海普庆桥堪称现代木结构的典范。

木结构桁架桥:现代木结构桁架桥一般采用轻型胶合木桁架,这种桁架可根据实际设计尺寸预制,基本不熟原木截面和尺寸限制,因此应用十分广泛。现代胶合木桁架桥,结构轻盈,构造形式简单受力明确。

(2)新进的加工技术

先进的木结构加工技术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其中木材层板胶合技术应用最为广泛。胶合木的技术水平已经较为成熟,它能剔除木材中有缺陷的部分,而且可按设计要求胶合成各种形式的截面,如最简单的矩形、十字形、工字形甚至是箱形。现代木结构技术已经有能力工厂化生产,因此效率非常高。

(3)先进的连接技术

(4)先进的防腐技术

我国使用木结构做建筑材料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我国南方有一句古语“水浸千年松,搁起万年杉” [4],这是对浸泡法的描述。但是这些古老的方法都不利于木结构桥梁的耐久性,因此才有了现代防腐技术的发展。08年我国就已经有了《防腐木材生产规范》,可见我国在现代木材防腐技术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4、现代木结构桥梁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木结构研发中心的成立,木结构桥梁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契机,现代木结构桥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适用前景:

园林景观桥梁:木结构是我国园林式建筑的典范,现代木结构桥梁不仅适用于园林风景区,一些人行天桥都可以选择木结构桥梁,它更具亲和力,常给人温暖的感觉。

偏远乡村桥梁[3]:我国地域广,而且大部分农村地区地处偏僻,尤其在一些多河流多山谷的地方交通和不方便,同时这些地方往往交通量不大,主要供行人和小型机动车辆,若在农村推广现代木结构桥梁,施工难度大大减小,效率较高。

钢—木组合桥梁:钢—木组合结构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随着加拿大北庞川河桥(The North Pagwachuan River Bridge)建成,这种新式结构开始被人们认识并开始推广。

5、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现代木结构桥梁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发现现代木结构桥梁在我国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森林木业的复苏以及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再加上零关税对进口木材的政策优惠,未来几年现代木结构桥梁一定会在桥梁建设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王智恒, 杨小军.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综述.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11.

篇12

1.有关农村中学足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在二零零九年,我国教育部以及体育总局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对于校园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贯彻正式实施,这一举措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足球运动之中。作为第一批的足球试点学校,掀起了广泛意义上对于足球运动的追捧和学习热潮,本文立足于农村中学的实际软硬件条件,对农村中学因地制宜开展校园的足球运动进行论述,指导广大农村中的中学生积极参与足球活动,同时作为一种兴趣参与其中,进而形成较为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传统。

有学者通过对华北地区7个省市农村中小学生在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较为深入调查分析。对农村地区体育开设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的中学因为经费确实,导致缺乏体育教师,器材。同时对于足球运动的认识还较为落后,对于体育的整体观念也不够积极,尤其是某些主管部门对于足球运动本身的认识也较为短浅,这直接导致其发展缓慢。

国内学者蒋建强等在《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综述》一文之中表明,从总体而言,体育课程的质量远远无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进行满足,相关于农村中学的足球教学问题还较多。而对于优秀的成果发扬性研究还较少。农村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一文中,有学者指出,面对现今农村地区中学面临主要困难提到了对应的解决策略,主要就是改造学校宿舍,为学生们修建较为宽阔的活动场所,建立完备的体育工作管理,进一步地增强体育老师在培训之中的工作效率,开创出足够的条件来展开传统项目挖掘,对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充分发展。

宋娜梅,寿在勇,梁建平等在《影响西部城乡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因素调查》中调查表明:农村师资力量建设成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体育器材达标率不到一半,体育场地与器材配备不完善是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直接因素。以上研究从不同侧面、不同地域对农村学校体育进行探究,研究表明目前农村学校体育研究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之路的进行探索,开辟适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学校体育发展路径。

2.农村中学足球队组建发展对策

2.1强化领导职能并保证有效的机制运行

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力度,营造出较为丰富的校园足球活动的氛围。以新制定的课标目标来引领内容,充分地利用诸如知识竞赛、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各方面平台来增强足球知识运动的宣传。组织其主要以足球为运动的课外活动,以校级的足球友谊赛等活动为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对足球运动充满兴趣,增强管理的责任制,保证足球运动安全而有秩序。为了确保校园的安全而高效率地进行足球活动,组建属于本校的足球队,需要成立项目的推广领导组,由学校体育专管责任人来担任组长,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来担当组内成员。对项目之中的推广出现问题则尽快解决。

2.2足球运动的开展与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农村中学校方应该秉承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立足于课程管理三级模式,对现有的器械资源教师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足球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团结合作而不断进取,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体育的教学整个过程之中,增强足球教学学时,将足球运动从教材形式落实到运动教学。激发出学生的爱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依据于课程要求,突出学生在足球运动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作为足球运动普及的重要手段,化学生的“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过程。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提供更多时空条件来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让学生积极地投入足球运动之中,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足球运动队伍,加强学生之间的足球协作运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

3.结束语

校园足球运动的方针已经全面在国内开展起来,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在农村中学开展足球活动能够极大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同时能够提升学生体质,试点学校之中足球运动文化特色也已经有了质的提升,协同性的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校园文化完善发展,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校园的足球运动将会更上一个层次,为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金明.山东省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M].聊城大学.2013.06

友情链接